第一篇:律师参与社会矛盾化解工作是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的有益尝试
律师参与社会矛盾化解工作是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
和谐的有益尝试
——XX师事务所参与XX镇坚持依法行政、破解拆迁难题小记
在城市化推进过程中,由政府购买法律服务,让具备专业法律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的律师作为中立的第三方,介入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充分发挥律师法律专业性、地位中立性的双重功能,不仅可以规范政府行政行为,有效规避政府行政诉讼的法律风险,而且在充分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可以有效缓冲政府和群众之间的对立情绪,是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有益尝试。XX律师事务所参与XX镇坚持依法行政、破解拆迁难题的成功诠释了这种尝试。
一、基本案情
XX,距杭州市市区中心约20公里,著名的京杭大运河穿镇而过,使其成为苏、沪、嘉、湖的水路要津,历朝历代以来,XX均为杭州市的水上门户。作为全省首批小城市培育试点单位之一,XX镇正努力推进中心镇向小城市转变。余杭区中医院是一家著名的中医院,位于XX镇致和堂街,在小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其不适宜继续屈居于XX镇内。为此政府有关部门确定将其整体搬迁到XX镇外围的西界河村。这是一项带有社会公益性质的重要民生工程项目,项目的实施不仅有利于XX镇的小城市建设,更有利于方便当地群众的生活,改善当地群众的医疗条件。
2008年12月,西界河村余杭区中医院项目有24户被拆迁户经与XX镇农民多层公寓建设管理中心协商,自愿签订了拆迁补偿安置协议,XX镇及时支付了拆迁补偿款,落实了拆迁安置方式和地点。但由于多种原因,用于安置的农民多层公寓一直无法及时动工建设,西界河村20多户被拆迁户也一直没有腾退被拆迁房屋。由于缺乏对法律与政策的了解,在利益驱动下,部分被拆迁户开始质疑政府拆迁的合法性和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法律效力,进而出现了漫天要价、不配合政府拆迁的抵触情绪,导致拆迁工作无法顺利开展,直接影响了XX镇小城市建设的顺利推进。
一方面,项目建设需要及时推进,另一方面,群众对拆迁工作有抵触情绪,虽然XX镇政府的工作人员做了大量的工作,但项目建设进展甚微。XX镇党委、政府经过反复研究,认为项目推不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外,更重要的原因是缺少对拆迁工作合法性的权威论证,缺少能够得到被拆迁户信任的中立的第三方的沟通,非常需要能够对拆迁工作依法开展进行指导的外部的智力支持和法律支撑。
在反复比较后,XX镇了解到,浙江XX律师事务所在征地拆迁领域有独到的造诣,富有经验,为此决定聘请XX律所的律师为西界河村中医院项目的专项法律顾问,并组成了由镇党委副书记计子法、党委委员钱顺初、城建办负责人郑国鸣等人组成的西界河村余杭区中医院项目工作组。经过二十多天的努力,在项目工作组和专项法律顾问的密切配合下,在XX镇党委政府、西界河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下,西界河村中医院项目终于得到了西界河村被拆迁户的理解,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全部被拆迁户都将旧房的钥匙交给了项目工作组,为下一步西界河村中医院项目的全面铺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办案经过
浙江XX律师事务所在接受政府委托后,组成专业的法律服务团队,对XX镇西界河村中医院项目拆迁工作实行嵌入式服务原则,即全程跟入、具体推进,展现了XX律师团队在工作中有条不紊、严谨
尽职的工作作风与态度。
(一)组织法律服务团队。法律服务团队由省律协行政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市律协行政业务委员会副主任、浙江XX律师事务所主任项坚民律师牵头,有行政法律事务部张纬明、陆东明、梅军、孙洁立、严华律师共六人组成,负责提供西界河村中医院项目拆迁工作专项法律服务,并分两个小组分头跟进拆迁工作。
(二)进行尽职调查。由法律服务团队对西界河村中医院项目拆迁工作进行尽职调查,具体包括立项、规划、用地批准到拆迁许可、公告、动迁、评估,被拆迁户基本情况以及案涉拆迁所涉及的法律、法规与政策,并出具尽职调查报告。
(三)针对被拆迁户反映的问题出具专业的法律意见书。XX律师团队针对被拆迁户提出的各项要求,结合法律、法规与政策出具法律意见书,从而使被拆迁户通过法律意见书明确了自身要求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范围,不仅普及了拆迁方面的法律知识,也为拆迁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基础。
(四)与项目工作组一起向所有被拆迁户反复进行了一对一的法律政策解释工作。XX律师团队以非诉讼法律服务方式向被拆迁户提供法律与政策的解读,应被拆迁户的请求为其解答疑问,积极配合XX镇政府的工作。具体如下:
(1)2011年9月28日下午,XX镇政府在西界河村召开项目推进会,23户被拆迁户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镇党委副书记、党委委员到会发表讲话,阐述中医院项目建设的意义,动员被拆迁户及时进行搬迁。浙江XX事务所主任在本次项目推进会上,认真解释了拆迁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全面分析了西界河村中医院项目被拆迁户的法律利害关系,充分论证了西界河村中医院项目的合法性和有效
性,这次会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从2011年9月28日开始,XX律师团队坚持每天在西界河村值班,接待被拆迁户代表,认真听取收集被拆迁户代表的想法和意见,当场进行解答,并做好书面记录。
(3)期间,担任专项法律顾问的律师,还多次多利用晚上时间和项目工作组一起,对全部被拆迁户进行上门走访,解答他们的疑问和不解,有的被拆迁户家里去了七八次之多,使政府和群众之间少一点误会,多一些理解;少一点隔阂,多一些融洽;少一点分歧,多一点和谐。
(4)针对被拆迁户提出的问题,浙江XX律师事务所专门召开工作会议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和研究,在经过汇总、整理后于2011年10月13日出具了《余杭区XX镇西界河村征收集体所有土地房屋拆迁相关法律问题解答》,对被拆迁户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解答,用于指导拆迁工作的具体实施。
(5)2011年10月25日,浙江XX律师事务所向西界河村中医院项目被拆迁户发出了《律师函》,除了对被拆迁户的疑问进行书面解答外,敦促各被拆迁户在2011年10月30日前腾退房屋,履行拆迁补偿安置协议。
(6)对少数几户漫天要价、提出无理要求、拒不搬迁的被拆迁户,担任专项法律顾问的律师与项目工作组仍然坚持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多次登门动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在浙江XX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团队进驻西界河村期间,XX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特别是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XX镇党委书记杜永林同志也多次亲临西界河村,了解拆迁工作的进展,关注被拆迁户的想法和意见,并多次强调一定要把协调工作做在前、做到位,要切实考虑和照顾被拆迁群众的合法权益。
(五)经过上述艰苦努力,拆迁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大多数被拆迁户表示对拆迁工作给予了理解和配合,并在最后全部被拆迁户都将旧房的钥匙交给了项目工作组,最大限度的化解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稳定。
三、办案体验
(一)政府购买法律服务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当前,随着法治进程的推进,对政府依法行政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依法行政水平的提高又可以合理的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征地拆迁工作对于法律专业化、规范化要求显然更为突出,作为一项涉及多方利益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特别是在征地拆迁工作越来越聚焦的今天,更加需要在法律框架内由专业的法律工作者对征地拆迁工作进行审查、指导,使得在征地拆迁过程中政府行政行为和拆迁人的具体工作都符合法律、法规之规定。同时,被拆迁人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日益彰显,对征地拆迁工作中政府职能部门和拆迁人行为的规范化要求也日渐提高。在此情形下,由政府聘请专业的律师,律师接受政府委托作为专项法律顾问参与和介入矛盾事件,并出面与当事人协调沟通,最终化解了社会矛盾,减少了社会不稳定因素,这无疑是完善和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的最佳选择。
(二)律师作为第三方介入政府行政行为有利于更有效的化解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
在政府依法行政工作尤其是在日益敏感的征地拆迁工作中,部分被拆迁户视政府为其利益对立面,认为政府不可能设身处地的保护其最大合法权益,对政府所处的地位和角色持质疑和不信任的态度。律师作为第三方介入不仅有利于缓解和减弱政府和群众的抵触和对立
情绪,而且律师作为专业的法律工作者可以为群众解问释疑,提供最充分的法律、法规与政策信息,使得专业律师走到化解社会矛盾的台前,购买了法律服务的政府退居幕后,社会资源实现了有效的整合和配置,从而为打造高效的法治政府提供了新的活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拆迁工作的政策性、社会性、群众性很强,涉及到广大被拆迁户的切身利益,直接关系到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解决得不好,极易引起群体性纠纷,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浙江XX律师事务所接受XX镇政府的委托,全程参与了西界河村中医院项目被拆迁户拆迁工作,充分发挥了专业律师的法律顾问作用,为依法解决拆迁工作中的矛盾和难题提供了专业的法律服务。这种全程跟入、具体推进的嵌入式服务,展现了浙江XX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团队在工作中有条不紊、严谨尽职的工作作风与态度,XX律师团队也在磨炼中得到了提升。
XX镇党委政府在坚持依法行政、执法为民的前提下,聘请律师作为专项法律顾问参与重点建设工程,在党委依法决策政府依法行政等方面充分听取律师的专业法律意见,进一步提高了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合理化解了社会矛盾,提升了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公信力和信任度,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其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
第二篇: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时间:2011年03月18日 10时12分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化解社会矛盾 促进社会和谐
字号:『 大字体 中字体 小字体 』 我要评论
编者的话
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在我们这样一个有13亿人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国家,社会管理的任务更为艰巨繁重。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是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之一。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怎样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进而促进社会公正、保持社会稳定?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围绕这一问题,本期“本周话题”栏目刊发3篇文章进行分析探讨。
构建综合联动的多元调解机制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针对新形势下社会矛盾纠纷交叉性、复合性、相关性不断增强的特点,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综合性强、权威性高、公信力大的多元化矛盾纠纷调处机制,是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有效手段。
调解机制具有独特优势
近年来的司法实践表明,通过诉讼方式解决矛盾纠纷有其局限性,高昂的诉讼费用和较长的时间耗费会使许多当事人望而却步。当前,我国社会利益主体出现多元化趋势,各种不同的利益主体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这使得新形势下的矛盾纠纷具有复杂性、群体性、综合性和敏感性,极易引发群众上访事件。这些新情况,只靠诉讼手段显然是不能应对的。调解机制在解决群体性矛盾、化解群体性纠纷方面具有成本低廉、操作易行、案结事了等优势。当前,需要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衔接,通过构建综合联动的多元调解机制来化解矛盾纠纷。
综合联动的多元调解机制为解决矛盾纠纷提供了多种路径,“整合资源、整体联动”是这一调解机制最显著的特征。在组织架构上,建立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政法综治牵头协调、调处中心具体负责、司法部门业务指导、职能单位共同参与、社会各方整体联动的矛盾纠纷调解格局;在内涵建设上,融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于一体,形成化解矛盾纠纷的合力;在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上,努力实现多元化解决矛盾纠纷。这样,通过加强各种民间性非诉讼矛盾纠纷调处机制与法院诉讼程序之间的衔接,加强专门性、行业性及行政性非诉讼矛盾纠纷调处机制与行政复议、诉讼程序之间的合理分工与衔接,整合有关职能部门资源,达到真正化解矛盾纠纷的效果。
完善调解机制的途径
加强基层调解组织建设。妥善解决基层调解组织人员报酬、工作经费等实际困难,增强人民调解工作的活力。进一步健全人民调解组织网络,逐步形成“全方位覆盖、多功能调处”的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人民调解组织网络体系。为此,一方面应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各级财政应拨出专项资金作为调解专项经费并纳入财政预算,以保证人民调解工作正常开展。同时,积极争取政府各相关部门以及社会各方力量,从办公场所、通讯、交通设施等方面给予支持,努力构建全方位的人民调解社会保障机制。另一方面应解决好人员报酬问题。可以按照招聘社区干部的方式招纳贤才,把懂法律、懂政策、有文化、有道德且热爱人民调解工作的年富力强者选聘到人民调解队伍中来,给予社区干部待遇,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增强调解队伍活力。
完善调解工作运行机制。一是完善排查防范机制。针对人民内部矛盾纠纷大多发生在基层的特点,将调解工作前移,由事后处置变为事前预防,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健全矛盾隐患通报、纠纷信息反馈、重大情况报告等制度,做到上下联动、快速解决。二是完善调处联动机制。基层司法所应在县区司法局和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联合各方力量,重点加强与基层派出所、人民法庭的联调联动,化解辖区内的矛盾纠纷,特别是对排查出来的重大疑难、久拖不决的矛盾纠纷和热点难点问题以及突发性事件,重点进行化解。三是完善激励保障机制。用表彰奖励先进、总结推广典型的方法,激励广大调解员积极进取、扎实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司法所在基层矛盾纠纷调处工作中的主导作用,解决好司法所的管理体制、立户列编、经费保障等实际问题,增强司法所排查调处矛盾纠纷的工作能力和办案水平。
加大对调解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调解员具有较高素质是确保公正调解的关键。应积极培养专家型人民调解员,建立一支机动性地调处某一类型、某一领域、某一地区重大疑难矛盾纠纷的调处工作队伍。在人员构成上,探索实行专职调解员与兼职调解员相结合、调解人员与调解志愿者相结合。同时,通过示范带动、岗位培训、庭审观摩等形式,加大对调解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政策、法律知识水平和调解技能,使他们成为懂法律、懂政策、懂心理、懂人情以及会预防、会调查、会调解、会制作调解协议的专门人才。
(山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王克群)
增强群众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
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应同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这就需要深入研究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对群众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把群众工作贯穿到社会管理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不断增强群众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依靠群众自身的力量做好群众工作。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推进,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和政治参与意识日益增强。让人民群众在更广领域、更深层面上有序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参与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和具体体现。各级党委、政府应因势利导,满足人民群众的民主需要,善于运用民主的手段、依靠群众自身的力量做好群众工作。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发展基层民主,可以丰富民主实践、健全民主机制,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素质,推动全社会的民主法治进程,有效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应通过进一步建立健全基层组织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引导和扩大人民群众的有序政治参与,使人民群众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实践中实现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民主权利,调动广大人民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做好群众工作。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化解矛盾、理顺情绪、激励群众团结奋斗的作用,始终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导致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多样化、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利益主体的分散化、矛盾纠纷的复杂化。由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问题短期内很难根本解决,在人民内部难以避免地会出现大量的各种具体利益矛盾。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针对各个阶层群众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群众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既要讲道理,又要办实事;既要以理服人,又要以情感人,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实际中去,不断增强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通过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引导群众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不断凝聚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力量。
注重利用舆论宣传手段做好群众工作。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必须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必须注重把握舆论导向,加强宣传引导。应大力宣传党的政策、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人民群众从发展中得到的实惠,积极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不断加强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丰富和提升群众文化生活,牢固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大力宣传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确保处理问题有法必依、有政策必执行。当前,互联网已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载体、了解民意的重要渠道和集中民智的重要方式。应充分利用好网络,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在具体工作中,既要积极鼓励网民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实施监督,并及时回应网民的意见和建议;又要主动对其进行规范和引导,杜绝有害信息,净化网络环境,防止因网络炒作引发各种社会问题,影响改革发展稳定大局。通过不断提高舆论传播力,占领舆论制高点,把握舆论话语权,打造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阵地。
通过满足群众合理要求和愿望做好群众工作。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在注意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来实现人民群众利益的同时,还必须认真贯彻实施这些路线方针政策,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在密切联系群众上下功夫,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在增进群众的信任感上下功夫,研究群众利益、关心群众疾苦、体察群众情绪,把群众的呼声和意愿作为第一信号,把关心和服务群众作为第一职责,努力满足群众在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等方面的基本需求。
(江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李江源 方健)
调整社会结构是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效途径
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社会管理领域还存在不少问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新形势下的社会矛盾主要表现为人民内部矛盾,特别是大量的各种具体利益矛盾。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原因很多,既有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原因,也有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原因;既有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原因,也有发展水平不够的原因。从根本上说,这些矛盾都与社会结构问题紧密关联。
结构是事物内部各主要要素之间的构成方式与比例关系。结构问题直接关系事物内部的稳定与发展。社会结构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就会加剧社会运行的紧张状态。因此,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离不开对各项社会结构进行调整,包括经济结构、区域结构、产业结构、分配结构、决策结构、人口结构、就业结构等。
当前,我国社会总体上已经从封闭半封闭走向全面开放、从计划经济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传统农业社会走向中等工业化社会,现代社会结构基本形成。但也要看到,目前在社会结构方面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因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而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压力依然较大,就业结构性矛盾明显;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偏低,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都有扩大趋势;化解各种矛盾和问题的难度加大;等等。这些已经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当前,应以新的思路寻找优化我国社会结构的途径,切实提高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和水平,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结构性问题的特点。一是覆盖面广。结构问题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改革越深入,结构问题暴露得越充分。二是联带性强。社会问题具有整体性,牵一发而动全身;社会系统内部或结构之间的关系也十分复杂,如所有制结构的变化会引起就业结构、分配结构、阶层结构等方面的变化。三是不平衡性。某些社会结构转变快、动力大,超过了其他社会结构的变化,造成了各社会结构之间不相适应的情况。四是转换慢,持续时间长。结构的稳固性和惯性决定了其调整、转换的难度大。完善一种社会结构,既要考虑其自身状况,又要与相关系统、相关结构调整相适应。
明确社会结构优化的主要标准。首先是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比较好地控制来自外部的影响,当遇到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外部力量时又能主动地调整自己,始终与环境保持一种主动的、积极的、有效率的平衡。二是有良好的平衡性能和支撑能力。这是对一个结构的基本要求,是保证事物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三是有良好的功能输出。按照灵活、高效、平衡的要求,根据变化了的情况,把自己调整到与社会需要、与系统要求相适应的最佳状态,实现理想的功能输出。
把握社会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社会结构调整是一项长期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前,特别需要协调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统筹兼顾好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应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和提升第三产业,提高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优化区域结构,经济率先发展起来的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应根据本地优势等区分产业发展重点;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积极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完善鼓励消费的政策,改善消费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形成社会管理新格局,加强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改进社会管理方式;加大文化产业结构调整,调整文化产品结构、企业结构、市场结构等。实现上述目标,需要深入分析各结构的内涵,正确把握当前社会运行的结构性障碍,揭示各种结构性问题的实质,探索结构优化的途径,科学制定结构调整和转换的策略,创造我国社会长期稳定发展的结构性条件。
第三篇:警察学习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心得体会
警察学习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心得体会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对外开放的扩大,中国进入一个社会结构变动急剧、思想文化冲突增加、社会矛盾相对活跃的时期。群体性事件是社会矛盾发展到激烈程度的一种极端表现。从近年来的情况看,由社会矛盾引发的各类群体性事件数量增多、涉及面广,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发生群体
性事件,往往是因为群众的切身利益受到损害,直接原因主要是企业改制、城市拆迁、农村征地等工作中存在的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现象以及司法不公、干部腐败等。政策因素也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某些地方和单位的个别政策不稳定、不连续、不合理,导致特定群体利益受损。部分群众为了引起重视、尽快解决问题,以极端方式上访请愿,以过激行为制造影响,以违法形式表达诉求,从而引发群体性事件。
面对各种矛盾和冲突,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对各种社会矛盾进行合理疏导、科学化解,抓住基本矛盾,达到纲举目张,这样才能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坚持科学发展,注重源头预防。要整合资源、创新体制,注重调解、综合调处,贴近基层、源头化解,还要及时化解矛盾、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方面。化解人民内部矛盾,从根本上说,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出现的问题。要把发展作为解决各种矛盾纠纷的根本出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把“蛋糕”做大,为统筹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妥善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要把统筹兼顾作为发展的基本要求,大力推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协调发展,平衡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群体的利益差别。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作为发展的着力点,重点解决好土地征用、城镇拆迁、企业重组改制、环境保护中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切实加强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健全经济领域中各种法律、法规,建立起不同利益表达机制和社会矛盾的法律调节机制,预防和化解人民内部利益矛盾,把各种矛盾和冲突控制在适度范围内。通过法制、法规形式建立健全社会道德的养成机制、奖惩机制、监督机制和保障机制。要教育和引导人们增强法制观念、依法办事、依法律己,约束不道德行为,尤其要加强领导干部和行政机关的法规约束。
化解社会矛盾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社会和谐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社会矛盾化解不了,社会就难以稳定,发展就无从谈起。因此,各级政府必须更加重视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更加重视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
第四篇: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
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
近年来,创新社会管理已经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从中央到省委省政府历次会议都将其列为重要任务,其重要性和紧迫性可见一斑。
创新社会管理之所以如此重要和紧迫,其主要原因于,一方面我国社会已经经历了30多年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也带来了社会巨大变革,对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我国当前的社会管理模式仍然或多或少地处于一种计划经济体制下,虽然已经引入了社区等现代管理模式,但随着人民群众从被动接受管理,接受单一式服务转向就业、就学、就医等全方位的需求,旧有的管理模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社会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民小康生活的关键一环,如果不能因应时势,切合民意,推陈出新,创新管理模式,势必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轻则引起社会不和谐因素增多,重则引发社会动荡,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有鉴于此,我们应当从服务好,维护好,管理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着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要求,结合自身特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加快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开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新局面。
创新社会管理,关键在于提升基层服务意识。社会管理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整合政府和社会各层次的关系,调动各层次结构中各要素的积极能动作用,而其中党员干部所发挥的作用尤其重要。“一个党员一面旗”、“一个干部一台戏”,我们应当着力于提升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意识,着力于维护好,服务好人民群众,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片组户联系”的民情联络优势,切实做好就业、医疗、就学等民生服务工作,打好服务人民这场长期的攻坚战。
创新社会管理,重点在于强化体制机制改革。从政府机构、社区到社会团体,普通民众,都应该融入到创新社会管理这一机制中,协调各方力量,形成合力。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社区要发扬纽带联系,建立起涉及民生保障,社会调解等在内的综合服务管理体系,变被动式管理为主动式服务。例如完善大调解机制,实行社警民联防机制,既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能动作用,又能更好的切合民意需求,化解基层矛盾,防控结合,维护社会长治久安。
创新社会管理,根本在于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在社会管理创新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引导居民个人、各企事业单位有序参与管理。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创造性,对一些土办法、土点子,只要合情合理合法,就应当大胆采用;对于民众的正当要求,要认真加以对待,并经过民主程序分析研判,让人民群众在社会管理工作中牢牢树立起主人翁意识,在平安建设、计划生育、医疗卫生、就业就学等领域加强协作,夯实管理基础。
创新社会管理是当前我们面临的重大任务,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力量都应当积极参与并切实行动起来,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为早日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助力。
第五篇:浅议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模版]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各级党和政府以及各职能部门都在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面对新形势、新发展提出的新问题、新要求,人社部门创新社会管理,要做好“四新”工作。
一、转思想,树立社会管理的新理念 社会管理怎么创新?首先是观念的创新。创新社会管理,关键点是,政府部门要由过去的“行政型”向“服务型”转变,由“行政管理”向“综合服务”转变。作为政府工作部门之一——人社部门,应牢固树立三种服务理念:一是“服务就业”的理念。就业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吃饭问题,因此要把解决就业放在首要位置。二是“服务保障”的理念。耒阳市从20xx年开始新农保试点,20xx年又启动了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从运行情况看,初始阶段尽管困难多,但随着政策的深入落实,老百姓反响越来越好,由此可见,服务保障的理念应进一步强化。三是“服务人才”的理念。通过完善公平、公正的考试、选拔、招聘机制,扎实做好引才、引智工作,同时,要为人才做好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二、变方式,搭建服务群众的新平台 从某种意义上讲,社会管理工作的本质也就是群众工作。正如省委常委、原衡阳市委书记张文雄所讲:“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做群众的工作。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核心、社会管理的良方、社会管理的根本、社会管理的基础。一切社会管理部门都是为群众服务的部门,一切社会管理工作都是为群众谋利益的工作,一切社会管理过程都是做群众工作的过程。”人社部门作为服务保障部门,说到底就是为群众服务的部门。目前,人社部门要为群众服好务,第一,要搭建硬平台。去年在各乡镇办事处、各社区,设立了36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站、34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今年又一次性投入XXX余万元完善各项硬件设施。今后还要继续加大投入,把硬平台建好。同时完善经办窗口的便民设施,免费提供便民服务。第二,要优化软平台。去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考的XX名全额事业编制的工作人员,全部充实到各乡镇办事处、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中心)。对这部分人要抓紧进行思想教育,加强业务培训,提升素质,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同时要规范窗口服务,创建“微笑窗口”、群众满意窗口。要继续做好“春风行动”等大型招聘会活动,为群众构筑就业服务的便捷平台。要通过搭建服务平台,下沉服务职能,把服务工作延伸到基层,更好地为老百姓服务。
三、求和谐,寻求化解矛盾的新办法 “新的历史时期,是‘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并存的时期,一些群众的问题看似小事,如果解决不及时,处理不妥当,就可能小事突变,局部问题演变成全局问题。”人社部门在创新社会管理过程中,矛盾也同样不可避免。从当前的信访问题看,以涉军类、涉企类、涉法类和涉建类居多,据衡阳市的一组统计数据表明,因下岗再就业困难和劳动社保等待遇问题的信访问题几乎占了总量的12%。无论是妥善化解这些现有的矛盾,还是有效避免引发新的矛盾,都必须寻求新的办法。一方面,要正视现有的矛盾,进行科学梳理,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对于能即时解决的问题要即时解决,不能即时解决的限定时间、明确责任人限期解决,实现“逐一击破、逐一化解”的目标。另一方面,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偏不倚、公平公正落实和兑现有关社会保障待遇,从源头上减少引发矛盾的不稳定因素。此外,要高度重视群众的日常来信来访工作,并按照“教育在先,预防为主”的工作思路,注重抓早、抓小、抓苗头,努力把问题和矛盾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为构建和谐社会夯实基础。
四、惠百姓,落实改善民生的新举措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让每一名群众真正得到实惠,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健康和持续发展。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广辟渠道,多方筹资,在改善民生上加大了投入,人社部门要在保障和落实各项社保待遇上有创举。一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认真落实积极就业政策,落实扶持就业的各项补贴;鼓励和支持劳动者自主创业,加力推进创业孵化基地的创建,简化小额担保贷款发放手续,发挥小额担保贷款促进就业的积极作用;落实特困企业和破产改制企业已进行身份置换人员等困难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补贴;做好城镇新增人员就业工作,做好零就业家庭和失业人员的就业工作,实现充分就业。二要想方设法增强社会保障能力。加大向上争资力度,20xx年人社局向上争资XX亿元,今年要突破XX亿。力争国家发改委立项“耒阳市就业和社会保障中心建设项目”,争取中央配套资金XXX万元。加大职业病防治基金的筹集力度,力争每年筹集基金XXX万元。加大社保基金征缴稽核力度,对全市参保单位进行全面稽核,力争应征尽征。三要努力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启动之后,养老保险在制度层面上实现了全覆盖,但实际覆盖率并不高。今年社会保险参保要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XX万人次,达到XXX万人次。重点抓新农保、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的扩面工作,做到应保尽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