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检察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化解社会矛盾中存在的几个问题[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3 17:43: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层检察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化解社会矛盾中存在的几个问题[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层检察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化解社会矛盾中存在的几个问题[本站推荐]》。

第一篇:基层检察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化解社会矛盾中存在的几个问题[本站推荐]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基层检察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化解社会矛盾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作者:胡彦昌 王征 韩锦洲

来源:《法制博览》2012年第09期

【关键词】基层检察院;社会管理创新;社会矛盾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都出现了重大变迁,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涌现,作为主要专政工具的检察机关,这一问题也必然反映出来。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化解社会矛盾也必然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检察机关一项重要职责。针对这个问题,笔者结合在基层检察院的工作实践,就当前基层检察院在化解社会矛盾中,影响和制约法律监督整体效能发挥的几个内外在问题谈点个人的看法,以供商榷。

一、社会矛盾存在的主要原因及形式

当前,社会矛盾主要发生在公共权力与公共权力之间、公共权力与个人权利之间、个人权利与社会权利之间、个人权利与个人权利之间。其在产生过程中与检察机关的碰撞,主要反映出以下几种形式:

(一)行政管理公权力与社会权利、个人权利之间的矛盾,在检察机关主要体现为职务犯罪问题

当前,我们的主要社会管理形式是政府主导下的行政管理,是听命型的,具有强制性。这种强制性的不当是社会矛盾的主要产生原因:一方面由于“官本位”思想的影响,行政机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带来的行政不作为以及粗暴执法,严重损害群众利益,引起群众不满产生矛盾。另一方面,行政执法部门少数执法人员受利益驱使,执法不公、滥用职权、枉法裁判、徇私枉法等行为使政府服务职能弱化,群众往往对执法人员产生怨恨情绪而转化为社会矛盾。这些问题进入检察机关就表现为职务犯罪行为。

(二)司法机关公权力与个人权利、社会权利之间的矛盾,主要体现在刑事案件中

在传统认识中司法机关是专政工具,代表国家追究犯罪行为人的法律责任,是站在犯罪对立面作为矛盾一方存在的。传统的执法理念使就案办案、重实体轻程序的片面、孤立办案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与转型期社会对司法机关司法活动的关注度明显增强,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和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不相适应,案件审结但矛盾尚未化解,甚至还会加剧。

(三)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两对公权力运行中对接引发的的信任危机矛盾,主要体现在一些焦点案件中

近年来,由于企业改制、城市拆迁、征地补偿、社会保障和再就业任务不断增加,产生的矛盾逐步突出,这种矛盾的化解需要党、政府,公检法司各部门、各社会组织共同参与,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由于不认真对待,缺乏沟通和配合,对这类矛盾纠纷化解不力,导致非正常上访和突发事件时有发生,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热点难点问题,甚至升级为暴力事件,于此同时,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广大网民对焦点案件背后的关注热情前所未有,对此政府和司法机关还缺乏恰当的处理方法和应对能力,从而引发社会矛盾与冲突。

二、社会矛盾化解及社会管理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社会矛盾化解的过程就是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过程,必须放在社会的大环境中去考量。就基层检察机关来看,当前在化解涉检社会矛盾中的外部资源整合、内部检察效能效能优化等方面均存在体制上的制约问题,主要是:

(一)从外部执法环境看,检察机关承担的化解社会矛盾职责与必要的履职条件之间存在三个明显不对称

一是信息不对称。在我国,政府是最主要的信息生产者、使用者和发布者。目前,我国的政府信息处于封闭、闲置或半封闭、半闲置状态,其中只有20%是公开的。出于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考虑,许多涉及民众利益的规范性文件,被政府机关作为“红头文件”、内部规定对待而不予以公开;或者只公开次要的信息,重要信息不公开。检察机关与政府处于信息不对称状态,这就是检察机关介入化解矛盾的途径不通畅,更谈不上源头预防,大量的社会矛盾到了检察环节只能是事后化解,既费时费力又不好处理。

二是人员不对称。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政府职能部门工作不当引起的矛盾得不到及时解决,甚至久拖不决,从而引起当事人的不信任和对立,导致矛盾激化。群众“信访不信法”,一些本应在政府职能部门化解的矛盾以案件形式大量进入检察机关。行政行为本来需要行政管理部门解决,现在因政府职能部门不解决,或是相互推诿,人员“在其位没有履其责”,相反由不是行政当事人的检察机关来解决,必然导致职责与人员之间的矛盾。

三是物质保障的不对称。当前,由于进入检察机关的矛盾大量增加,而化解社会矛盾需要必要的物质保障。目前的实践中,政府尚未把检察机关实际承担的这一新的职责纳入财政预算,导致了物质保障的不对称。

(二)从内部效能发挥上讲,基层检察院在检察效能优化上存在三对矛盾

一是内部职能划分的单一分散化与内部资源整合形成矛盾。从社会矛盾化解的规律性来看,靠单一部门化解往往不彻底,需要内部整合信息力量等资源,充分发挥整体效能才能实现。而近年来,检察机关的内设机构不断增多,检察职能趋于分散化,越权办案或是消极办案现象屡屡发生,对于化解社会矛盾来说,办案环节的增多,容易导致责任不清、相互推诿,从而使矛盾扩大化和久拖不结。

二是内部职能加强的不统一与整体作用发挥形成矛盾。近年来,上级检察院先后出台了不少措施和意见,对部分检察机关内设机构在人员、待遇等方面进行了加强,如公诉、民行、反

渎职侵权、法警等业务工作,高检院和省院先后出台了加强和改进的意见。此举虽然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但是,从检察机关可持续发展看,这种单一的线性管理由于过分强调部门职能的发挥而缺乏全局性,容易形成部门本位主义,不利于全院人员统一调配,使检察机关整体职能作用发挥受到极大阻碍。

三是检察分类管理的不到位与人力资源科学配置的要求形成矛盾。检察分类管理作为近年来检察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检察机关内部有探索和实践,但由于传统的检察行政化导致检察分类管理都还是停留在理论或者初期探索阶段,真正科学的分类管理尚未真正形成,业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业务部门与综合部门之间因人力资源不合理配置导致的忙闲不均给基层检察机关整体效能发挥带来极大影响。

三、几点思考

综上所述,当前,基层检察院在化解社会矛盾中,内外部体制机制上的因素已经严重制约了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整体效能的发挥,而随着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不断深入,社会矛盾化解的任务将更加突出,必须下大力气逐步解决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更新观念,逐步建立健全系统的政府信息公开机制

一个社会只有信息越公开,社会自主能力、承受能力才会越高,社会才会更稳定。所以,我们应更新观念,逐步建立健全系统的政府信息公开机制,构建制度型政府。比如建立信息公开披露机制,做到信息披露公开化、合法化、规范化。健全及时、充分的反馈机制和惩奖机制,比如实行逐级新闻发言人制度、问责制等。这样,对需要自上而下传达的信息不及时传达、通报的行为及对需要自下而上反馈的信息层层过滤弄虚作假等行为依法进行惩罚。另外,还可以借鉴国外建立专门的群体性事件信息情报制度。加强对重大城市拆迁、征地补偿等可能引发职务犯罪、群众上访的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杀人、抢劫等重大恶性案件等的风险评估,对可能导致非正常上访和突发事件的要将信息及时通知检察机关,及时处置或参与处置,尽量将矛盾化解在源头,以免重复受理,防止出现由于多部门对同一事项处理结果不同,可能导致涉法涉诉矛盾的激化或者复杂化的局面。同时,也可以有效缓解因当前检察机关参与化解社会矛盾而带来的人员和经费需求增多的问题。

(二)建立由省级以上检察院统筹兼顾、科学合理的基层检察院机构设置、人员配置及分类管理体制,精简机构,强化职责

一是在基层检察院部门设置上,省级以上检察院要牵头,统筹检察职能,设置职能突出、不相重复的各项业务部门和快捷高效、保障有力的综合服务部门,有效解决因机构重复交叉导致的人手不足或者人员闲置的问题。二是在人员管理上要根据部门性质合理的分配检察官、书记员、司法行政人员和司法警察。将综合部门中具有检察官职称的、业务素质较高、身体力行的人员充实到业务部门,发挥其业务骨干作用。同时将业务部门中没有检察官资格的、综合素质较强的年轻干部根据其特长充实到相应的综合部门,给予相应的待遇。这样既可以缓解检察官队伍薄弱的现状,又可以改变检察队伍中检察人才的错位使用结构,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三是在部门待遇上要充分体现公平平等原则,要针对传统的检察职务、级别套用行政

模式带来的重资历、轻业绩的为题,建立以业务水平、工作业绩为主要依据的检察官考核、晋升机制,有效提高干警工作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

(三)加强检察机关内部信息资源共享,职能资源优化以及人力资源的整合,提高法律监督整体效能

第二篇:市检察院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积极化解社会矛盾

充分发挥检察职能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积

极化解社会矛盾

根据中央政法委、高检院关于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的要求,现就全省检察机关发挥职能作用,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强化组织领导,坚持把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作为全面推进检察工作的重要载体

1.充分认识三项重点工作的重大意义。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是党中央从更好维护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社会和谐稳定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是准确把握新时期政法工作规律,深刻总结近年来政法工作的成功经验,有效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问题的治本之策。三项重点工作不仅是检察机关履行职责的重要内容、发挥职能作用的重要领域,而且是当前检察工作的根本,是检察机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推动自身科学发展的关键和基础。全省各级院和广大检察人员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对检察机关提出的新要求,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 的决策部署上来,高度重视检察环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切实把三项重点工作摆在突出位臵来抓,并以三项重点工作为载体推动检察工作全面发展进步。

2.全面把握三项重点工作的基本要求。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要求检察机关 必须从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发,坚持把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作为加强和改进检察工作的重要载体,纳入检察工作的总体部署,着力解决检察环节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更好地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必须立足检察职能,坚持以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为立足点,以执法办案工作为依托,找准服务发展的切入点、结合点,真正做到在全面履行各项检察职能中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执法观念,以改革的思路和创新的方法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建立和完善行之有效的新机制,推动三项重点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3.强化对三项重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检察院党组要把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高检院的要求和部署,认真研究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思路和措施,加强领导和组织协调,逐步完善与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要求相

适应的体制机制,推动各项工作部署的有效落实。各级检察院要结合实际,研究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具体任务和措施,对各项工作任务逐项细化分解,切实把重点任务变成具体的工作项目,把原则性要求变为可操作的工作措施。上级检察机关要加强综合协调、督促检查和分类指导,注意及时发现、总结推广实践中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推动工作的深入开展。要把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情况纳入绩效考核范围,营造聚精会神抓工作、千方百计抓落实的良好氛围。.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和人大监督。党的领导是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根本保证。各级院在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中要积极争取和紧紧依靠党的领导,严格执行重要工作、重要部署、重大情况、重要案件报告制度,主动向党委、政法委汇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争取支持,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实际问题。要进一步增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争取人大常委会采取执法检查、听取汇报等形式,加强对检察机关开展三项重点工作的监督和支持。

5.完善与侦查、审判机关的沟通协调配合机制。进一步加强与 侦查、审判机关的协调配合,坚持分工负责,相互协作,形成

工作合力。充分发挥“三长” 联席会议等工作机制的作用,对检察监督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有关机关通报和反馈,切实研究解决执法实践中遇到的突出问题。研究建立有关机关对人民检察院提出的纠正违法通知、检察建议等监督意见,在一定期限内作出处理并反馈的工作机制。进一步落实 检察长和受 检察长委托的副 检察长列席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会议制度。积极引入外部监督机制,对普通刑事案件拟作不批捕、不起诉决定时,邀请公安局局长和相关办案人员列席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会议。

二、强化法律监督职能,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

6.立足检察职能推进社会矛盾化解。三项重点工作中,社会矛盾化解是基础,各级检察院要 充分发挥执法办案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的基础作用,在全面履行批捕起诉、查办和 预防职务犯罪、开展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等职能过程中,要把化解社会矛盾贯穿于执法办案始终,全面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最大限度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7.依法履行审查逮捕、起诉职责。积极 采取提前介入侦查引导

取证、挂牌督办重特大案件等措施,依法严厉打击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影响群众安全感的严重刑事犯罪,加大打击严重经济犯罪特别是非法集资等涉众型经济犯罪力度,努力从源头上 预防和减少不稳定因素。积极探索建立命案捕前备报制度,对公安机关侦查的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在案发时,基层检察院应指派业务骨干提前介入,参加现场勘察和案件讨论,引导侦查取证,保证全面、及时收集各种证据;在审查逮捕时,基层检察院在拟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予)批准逮捕的决定前须向上一级检察院备案、汇报,并根据研究的意见办理相关法律手续。

8.加大查办和 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力度。严肃查办企业改制、征地拆迁、教育医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发生的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职务犯罪;深入开展查办涉农职务犯罪专项工作,积极查办发生在基础设施建设、支农惠农资金管理以及土地、林权制度改革等领域和环节的职务犯罪案件,最大限度地 预防和化解矛盾冲突。修订完善举报工作规定,加强对举报人权益的保护,加强举报线索管理,实行案件线索报上一级检察院备案和县处级以上干部贪污贿赂犯罪线索、贪污贿赂大案线索及科级以上干部渎职侵权犯罪线索由省院集中管理等制度,加强侦查办案一体化机制建设。更加注重职务犯罪 预防,加强犯罪分析和对策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机制、堵塞漏洞的检察建议,促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

9.坚持把化解矛盾纠纷贯穿执法办案的始终。要着眼于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在确保案件依法正确处理的基础上,主动把执法办案工作向化解社会矛盾延伸,认真开展释法说理、心理疏导等工作,积极引导和帮助当事人化解积怨,加强对犯罪嫌疑人认罪服法教育,使执法办案的过程变成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过程。讲究办案的方式方法,真正在解决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上下功夫,把法、理、情统一于执法办案中,防止和克服机械执法、就案办案,努力实现案结事了。

10.全面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坚持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的同时,认真落实依法从宽处理的政策,积极推进认罪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程序改革和流动人口犯罪案件依法平等处理等工作试点,继续探索逮捕必要性双向证明、附条件不起诉等办案方式,不断完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办案机制。在办理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群体性事件引发的刑事案件等其他敏感性案件的过程中,依法掌握好宽严尺度,统筹考虑办案的综合效果,确保矛盾得到化解、局面得到稳控。坚持对初犯、偶犯、未成年人、老年人犯罪以及因邻里、亲友纠纷引发的轻伤害等案件落实依法从宽

处理的政策,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11.建立健全维稳形势研判和社情民意调查工作机制。健全检察环节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结合执法办案工作,定期对社会稳定形势进行分析、研判和排查,及时发现并会同有关部门依法妥善处臵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切实把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建立社情民意调查机制,在检察工作重大决策部署出台前,充分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特约检察员、专家咨询委员和社会各界的意见,积极顺应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建立健全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把风险评估作为办理案件的重要环节,对可能引发涉检信访风险案件,科学制定处臵预案,妥善采取应对措施,防止因执法不当引发涉检信访特别是群体性和突发性事件。

12.建立健全检调对接工作机制。在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同时,建立依托“大调解”工作体系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工作机制。对民事申诉等案件,坚持抗诉与息诉并重,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基础上,积极支持和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调解工作,努力促成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对轻微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探索建立运用和解方式解决问题的机制,明确适用刑事和解的条件、范围

和程序,对犯罪嫌疑人认罪悔过、赔礼道歉、积极赔偿损失并得到被害人谅解或者双方达成和解并切实履行、社会危害性不大的,依法从宽处理,但要有效防止“以钱买刑”。

13.建立健全检察环节应急处臵机制。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建立检察机关的应急工作机制和快速反应系统,制定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办法和工作预案,完善组织体系和协调保障。加强对各级检察机关领导和部门负责人 预防和处臵突发事件工作的专题培训,提高对突发事件的预测预判、现场指挥、依法处臵、舆论引导能力,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在依法处臵突发事件中的职能作用。

14.健全涉检信访工作机制。全面贯彻执行中央政法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的意见和高检院制定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大涉检信访工作力度。坚持把解决问题放在首位,逐案研究化解措施,逐案明确工作责任,严格落实领导包案、检察长接待、下访巡访、挂牌督办等制度,主动将解决涉检信访积案纳入党委统一领导的 “ 大信访 ” 工作格局,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努力化解 “ 骨头案 ”、“ 钉子案 ”,力争涉检信访积案在一两年内基本消化解决。

15.充分发挥基层检察院化解矛盾纠纷的作用。大力加强基层检察院建设,充分发挥基层检察院直接联系群众的优势,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把维护和谐稳定的任务落实到基层。基层检察院要积极构建联系群众的工作平台,拓宽联系渠道,及时掌握社情民意。完善受理接待设施,把“ 1230 9 ” 举报电话、检察门户网站等建设成为联系群众的新平台,善于通过网上论坛、问卷调查、检察长信箱等多种方式加强与群众的互动交流。不断完善定期走访、巡回接访、聘请检察联络员等服务基层的新形式,深入乡镇、街道、社区和工矿企业,了解群众诉求,积极为群众提供便捷的法律服务。加大对基层检察院的领导和支持力度,认真落实稳定基层队伍的有关政策,积极创造拴心留人的环境,把有经验、有水平的检察人员吸引到基层一线工作,夯实维护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三、延伸执法办案职能,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全面履行检察监督职能促进社会管理创新。三项重点工作中,社会管理创新是动力。各级检察院要把重点人群的帮教管理、重点地区的排查整治,“虚拟社会”的建设管理等作为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领域,认真履行打击、监督、预防、保护的职责,进一步完善法律监督机制,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积极参加社区矫正工作。认真履行检察职责,积极参加社区矫正试点和推广工作,保证纳入社区矫正的服刑人员符合法定条件和程序,促进建立适应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要求的社区矫正工作体系。协助有关部门和基层组织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矫正帮教,依法受理社区服刑人员的控告和申诉,维护社区服刑人员的合法权益。规范与其他部门的工作衔接,定期开展监外执行、社区矫正专项检察,帮助服刑人员、刑释解教人员尽快回归社会。. 监督监管场所依法、文明、科学管理。加强对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的法律监督,健全检察机关对违法监管活动的发现和纠正机制,积极推进与监管场所信息联网和监控联网,推动建立刑罚变更执行同步监督机制。协助做好对在押人员的分类收押、法制教育、心理矫治等工作,推动教育改造质量的不断提高。与公安、司法部门加强沟通,争取今年完成派出检察院和派驻检察室建设,切实发挥派出、派驻机构的作用。. 协助做好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落实安臵政策,帮助解决刑释解教人员就业、生活、家庭等方面的困难。积极参与青少年群体的教育保护工作,与共青团、学校、未成年人保护组织的密切配合,共同做好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加强对流动人口犯罪情况的分析,深入研究发案原因、犯罪特点和规律,积极向有关部门提出对策建议,协助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 积极参加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综合治理。认真落实检察环节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对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的排查整治,对排查出来的黑恶势力犯罪、“两抢一盗”、涉毒涉黄等危害严重的案件,坚持适时介入侦查,依法快捕快诉;对因失职渎职导致治安秩序混乱甚至参与违法犯罪、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坚决依法予以查处。高度关注社会治安动态,有针对性地提出消除隐患、强化管理、预防犯罪的建议,促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广泛开展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活动,加强法制宣传,增强公民法治观念,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 积极参与网络虚拟社会的建设管理。坚决依法打击利用网

络实施的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窃取国家秘密、诈骗、赌博、传播淫秽物品、非法经营以及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等犯罪活动。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打击整治网络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打击手机网站传播淫秽色情信息等专项行动,净化网络环境。

四、强化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促进公正廉洁执法. 加强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在三项重点工作中,公正廉洁执法是根本,也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要以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为目标,认真贯彻执行高检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对诉讼活动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加强对立案、侦查活动、刑事审判、民事审判、行政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完善和细化加强诉讼监督的措施,强化检察机关诉讼监督内部衔接配合和与其他执法、司法机关的协调协作,坚决监督纠正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不严、司法不公和司法腐败问题,促进公正廉洁执法,提高执法公信力。.强化诉讼监督工作措施。探索 建立与侦查机关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及时掌握刑事发案、立案和破案情况。健全对立案后侦查工作的跟踪监督机制,防止和纠正立而不侦、侦而不结、立案后违法撤案等现象。健全完善对不应当立案而立案的监督机制。会同有关部门推进“网上衔接,信息共享”机制建设,及时掌握行政执法机关对涉嫌犯罪案件的移送以及侦查机关受理移送的处理情况。健全对刑讯逼供、暴力取证等侦查违法行为开展调查、纠正违法的程序和方式。加大对不服人民法院生效刑事裁判申诉案件的办理力度,完善检察机关办理刑事申诉案件的程序。完善对刑罚执行活动的监督制度,探索建立刑罚变更执行同步监督机制,强化对监管活动的动态监督。加强对涉及劳动争议、合同纠纷、征地拆迁、人身损害赔偿等案件的监督,认真执行《关于民事行政执行工作检察监督的意见》,会同有关部门探索贯彻调解优先原则的机制和方式,积极开展调解监督、督促起诉、支持起诉、检察建议等检察监督工作。.增强 诉讼监督工作实效。要 坚持在抓好个案监督、提高抗诉和检察建议质量的同时,更加重视对执法指导思想、执法规范化、类案等问题的监督,善于从个案、类案中发现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举一反三,放大监督效果。要注重从群众的举报、控告和申诉中发现线索,加强与纪检监察等部门的信息沟通和工作配合,继续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等举措,努力拓宽诉讼监督渠道。坚持把经常性监督与专项监督相结合,继续 抓住群众反映强烈、影响司法公正的突出问题,适时开展专项法律

监督工作。要正确处理抗诉与息诉的关系,对确有错误的裁判,坚决依法抗诉;对裁判结果没有错误,但审判工作有瑕疵的案件,积极提出检察建议,督促审判机关及时改正;对裁判正确的案件,下大力气做好息诉服判工作,努力维护司法权威。. 加大查处和 预防司法不公背后职务犯罪的力度。要加强对司法腐败、权钱交易、徇私舞弊等问题的监督,严肃查处司法不公背后的职务犯罪,集中力量查办一批大要案,以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要 加强对司法人员职务犯罪特点和规律的研究,认真审查当事人举报、控告和申诉,继续强化侦监、公诉、控申、民行与侦查部门的配合协作,合力查处和 预防司法人员职务犯罪案件,树立法律监督权威。

五、强化监督制约,切实提高执法公信力.加强对自身执法活动的监督。要始终把检察机关内部监督工作放在与强化法律监督工作同等重要的位臵来抓,用比监督别人更严的要求来监督自己,以自身正、自身硬、自身净树立法律监督权威,推动检察工作 健康发展。紧紧抓住执法办案的重点岗

位和关键环节,紧紧抓住社会关注度高、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紧紧抓住容易发生问题的自侦案件,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切实提高检察机关的执法公信力。.建立健全强化监督制约的工作机制。不断规范市、县检察院办理职务犯罪案件备案、批准程序,对决定立案的,报上一级检察院备案;对拟决定撤销案件的,报上一级检察院批准;对需要逮捕犯罪嫌疑人的,报上一级检察院审查决定。市、县检察院办理刑事案件对拟决定不起诉的案件,一律报省检察院批准。办理职务犯罪案件,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范围接受人民监督员的监督。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人民监督员的产生方式、职责权限、组织形式和监督程序,推动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范化、法律化。全面落实和完善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制度,坚决防止违法违规办案。.着力构建强化监督制约的制度体系。强化内部监督,制度建设至关重要。要把制度建设作为强化内部监督的基础性工作来抓,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发现问题的机制、纠正错误的机制和追究责任的机制。围绕建立健全民主集中制,进一步健全党组会、检委会、检察长办公会议制度,规范议事程序,完善民主决策程序。

围绕执法办案活动,积极推行 “ 一案三卡 ”、流程监督、网上监督和建立执法档案等措施,加强对办案的流程管理和动态监督,注重案前、案中、案后的监督。通过开展执法检查、案件评查和重点案件回访等方式,切实加强上级院对下级院执法活动的监督,上级院也要接受下级院的监督。进一步 深化检务督察工作,切实增强内部监督的有效性和权威性,确保严格、公正、文明、廉洁执法。围绕人、财、物管理,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重大经费开支、物资采购、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督制度。同时,要加大对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对不认真履行“

一岗双责 ”,疏于管理和监督致使发生重大工作失误和问题的领导干部,要严格按照《甘肃省检察机关领导干部问责制(试行)》的规定,追究责任。.不断增 强强化监督制约的工作实效。进一步健全和落实内部监督工作责任制,检察长要对本院的内部监督工作负总责,分管 院领导要抓好对分管部门的监督,部门负责人除抓好本部门的监督工作之外,并承担对下级院对口部门的监督职责。纪检监察部门要 采取调研、座谈、巡视、专项检查等方式,对各职能部门和下级院加强内部监督的进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查找问题,总结经验,分类指导,推动工作。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与政工部门、各业务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形成齐抓

共管的合力。

30.大力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要适应民主法治建设的新要求 , 运用现代管理理论、理念和信息技术等科技手段,努力在解决影响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的关键环节上取得新成效 ,促进公正廉洁执法。认真贯彻执行《甘肃省检察机关工作规程》,教育和引导广大 检察人员全面、准确掌握各项检察工作的程序和方法,建立健全有机统一、严密协调的制度体系,形成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的执法工作机制,以实现对 检察工作的精准化管理。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检察机关绩效考评办法》 ,不断增强检察业务考评的科学性、完整性和统一性 ,切实加强对检察业务工作的全面管理 ,促进形成办案力度、质量、效率、效果有机统一的正确执法导向。健全案件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扣押冻结款物管理、办案安全防范规定,提高案件管理科学化、执法规范化水平。

31.进一步深化检务公开。大力推行“ 阳光检务”,充实公开内容,除法律规定不能公开的外,可以通过互联网等对审查批捕、审查起诉、控告申诉、民事行政检察等环节可以公开的执法依据、程序、流程、结果依法予以公开。拓宽公开渠道,依托检察门户网站加强网上公开,有条件的地方要建立专门的检务公开大厅。

完善公开方式,建立依当事人申请予以公开的制度,完善当事人权利义务告知制度,建立健全对不起诉、不抗诉案件答疑说理制度和重信重访案件公开听证制度,积极推行检察文书说理制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六、加强检察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32.加强和改进检察机关党的建设。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和全面正确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坚持以思想理论建设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建设为重点,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为龙头,以法律监督能力建设为核心,大力加强和改进检察机关党的建设,用党的建设成效带动检察队伍建设,促进公正廉洁执法。加强党内监督机制建设,严格执行领导干部诫勉谈话、述职述廉、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全面推行领导干部廉政档案制度,加强巡视工作,完善和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33.深入开展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认真开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创建学习型检察院”活动,落实政治轮训制度,强化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及党性党风等教育,确保检察人员始终坚持“三个至上”、“四个在心中”,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发展道路。落实检察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认真开展“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教育,大力弘扬以忠诚、公正、清廉、文明为核心的检察职业道德。

34.扎实推进大规模检察教育培训。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力度,突出抓好以领导干部为重点的领导素能培训,以执法办案一线人员为重点的专项业务培训。抓好对下级 院领导班子成员和业务部门负责人的轮训。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业务技能竞赛,搭建岗位练兵平台,继续开展析案学法、优秀办案能手和优秀法律文书评选、示范庭和观摩庭等多种形式的岗位练兵活动,整体提升队伍的业务素质。继续抓好高层次学历教育培训,加大多种形式的干部交流锻炼力度,坚持完善省市院与基层院互派挂职交流制度,拓宽横向交流渠道,鼓励市级院和基层院到工作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并与全国先进地区检察院结对共建。切实加强司法考试工作,稳步提升司法考试通过率。省、市院都要建立检委会领导下的专业指导小组,着力培养一批研究职务犯罪、金融(证券期货)犯罪、知识产权犯罪、青少年犯罪等方面的领军人物和法律专门人才,带动检察队伍专业水平、理论水平的提高。

35.切实改进工作作风。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坚持执法为民,扎实做好保障民生、服务群众工作。要以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等活动为契机,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的整改情况,深入查找单位和个人在工作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促进工作质量、效率明显提高。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真诚倾听群众的呼声,积极解决群众的诉求,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切实纠正推诿扯皮、久拖不决、不负责任、冷硬横推等不良作风。改进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增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引导群众的本领。认真总结推广检察机关群众工作的经验,深入推行便民维权十二条等措施,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质量和水平。

36.加快推进 检察信息化建设。按照检察业务、队伍、保障和信息化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建设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全国 检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努力把全省 检察信息化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着力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检察专线网、局域网、视频会议系统、电视电话 会议室建设,切实提高网络系统支撑能力。更加注重信息化在执法办案中的应用,拓展信息化应用领域和范围,加强检察技术、科技装备在执法办案中的应用,不断提高检察工作科技含量。逐步建立网上执法信息交换、网上执法流程控制、网上执法质量考评,实现对执法办案全过程的动态

管理和实时监督。教育引导广大干警熟练掌握省院牵头研发的辅助办公办案系统,积极提供合理化意见、建议,帮助完善和改进系统功能。要认真做好 机要通道、检察档案等检察政务、业务信息化建设工作,加快网络安全保密建设,不断拓展信息化应用的范围和层次,提高使用效益和应用水平,提高抵御安全风险能力。要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培养后备力量,确保信息化建设工作组织领导、工作机构、力量保障到位。

第三篇:用调解化解社会矛盾 以服务创新社会管理

用调解化解社会矛盾

以服务创新社会管理

成立巡回法庭,由法院对道路交通事故赔偿纠纷案件进行审理,这一做法开辟了交通事故“处理、调解、诉讼、赔付”的绿色通道,有效地简化了诉讼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极大地方便了群众,是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处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创新举措,是禅城法院与禅城交警第一大队共同创造的一个亮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要求在下一阶段,各区大队要虚心借鉴禅城交警第一大队交通事故巡回法庭的成功经验,迅速行动起来,紧密结合本大队的实际,积极主动与当地法院联系、协调,认真筹措成立交通事故法庭的具体事宜,尽快建立交通事故巡回法庭,并力争“三个提高”,一是使工作效率提高;二是使社会效果与执法效果有机统一,执法水平得到提高;三是使人民群众的满意率进一步提高。张凯军副局长还强调,各级交警部门要在实际工作中坚决创新工作理念,要本着“执法为民”和“司法为民”的原则,虚心向法院部门学习,切实提高办案质量和办案效率,最大限度地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齐心协力建设平安、和谐的佛山交通。

关于建立完善道路交通事故巡回法庭和人民调解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

各相关单位:

为及时有效地依法调解处理道路交通事故纠纷,整合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和审判机关资源,发挥各自职能优势,创新道路交通事故民事赔偿机制,更好的体现为民、便民、利民、爱民的执法理念,充分发挥巡回法庭与人民调解机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使人民群众的合法权利依法得到保护,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依法得到支持,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依法得到解决,为构建“和谐深圳”、“平安深圳”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中提出的要求,现结合我市实际,就关于建立完善道路交通事故巡回法庭和人民调解工作机制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践“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宗旨,更加有效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针对当前深圳道路交通事故及损害赔偿矛盾纠纷频发的突出特点,建立健全解决道路交通事故民事赔偿的巡回法庭以及调解民事纠纷的人民调解组织机构,充分利用司法调解和人民调解的手段化解因交通事故引发的社会矛盾,通过说服教育、规劝疏导,促使纠纷各方互谅互让、平等协商、自愿达成协议,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消除不和谐因素,通过建立完善道路交通事故巡回法庭和人民调解工作机制,着力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互动的大调解工作格局。

二、工作目标

要在各级党委政府及政法部门的指导协调下,通过建立完善道路交通事故巡回法庭和人民调解机构工作,加强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衔接,建立社会矛盾纠纷新的调解解决机制。一是使基层法庭在交通事故发生地定期受理并尽早介入案件,实现诉调对接,简化受理手续,缩短诉讼时间,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二是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委员会在维护社会和谐中的基础性作用和职能优势,积极探索建立调处道路交通事故矛盾纠纷工作的调解组织,形成政法各部门相互配合、司法行政部门指导有力、调解网络健全、工作领域拓展、调解质量优化的工作格局;三是通过有序开展调解道路交通事故民事赔偿纠纷的案件,加强人民调解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做到基础扎实、程序规范、效力提升。

三、重要作用

传统的道路交通事故民事纠纷解决方式,除了部分纠纷由法院判决和调解外,大量的道路交通事故民事纠纷是通过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行政调解方式解决的,这样不但牵制了过多的警力,影响了道路交通管理水平的提高,也影响了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而且,行政调解后如果一方不履约的,受害方还必须通过诉讼程序,由人民法院就原纠纷重新进行审理后方能解决。这种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解决方式不仅占用过多的行政和审判资源,也成为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负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交通事故当事人对损失不大的民事纠纷不愿意走繁琐的诉讼程序,由此引发的越级上访和干扰政府正常工作秩序的现象日趋增多。通过道路交通事故巡回法庭和人民调解作为化解民事纠纷的司法救济途径,采取多种形式解决道路交通事故民事赔偿问题,能有效解决传统方式的不足,使之在道路交通事故民事损害赔偿纠纷调处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道路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工作的组织机构及主要职能

建立道路交通事故民事赔偿人民调解室。各区司法局根据实际情况,在特区内交警大队以及高速公路交警大队建立道路交通事故矛盾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调解驻交警工作室),在宝安、龙岗交警大队和光明、坪山新区各辖区交警中队设立道路交通事故矛盾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室。由各区或街道聘请2-4名人民调解员,负责依法调处道路交通事故民事赔偿案件。各道路交通事故矛盾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调解驻交警工作室)可设立法律咨询室,为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无偿提供法律咨询,并引导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向法律援助部门提出申请。

五、建立道路交通事故诉调对接机制

各基层人民法院在各行政辖区交警大队设立道路交通事故巡回法庭,工作日内按需要派若干名精通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相关法律法规、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法官驻点道路交通事故巡回法庭现场办公。负责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的法庭调解、审判和执行等工作。

六、职责分工

(一)人民法院职责

l、市中级人民法院负责协调各基层人民法院建立道路交通事故巡回法庭,并加强对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案件处理的指导;

2、各基层人民法院负责建立道路交通事故巡回法庭并依法开展工作,各基层人民法院应加强对道路交通事故民事赔偿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

(二)公安交警职责

1、为道路交通事故巡回法庭和人民调解工作室等提供办公场所,购置安装饮水机、空调、电话、电脑等相关办公设施;

2、参与对人民调解员进行交通法规的培训、档案卷宗管理、业务指导和考核等;

3、提供经过调查取证的相关证据材料移交给人民调解委员会和道路交通事故法庭;

4、负责安排有关保险公司参与人民调解过程;

5、负责办公场地秩序的管理,在调解工作人员及双方当事人遇有紧急或突发情况时,及时予以协助解决。

(三)司法行政部门职责

1、负责道路交通事故民事赔偿人民调解组织的建立;

2、负责对人民调解员的招聘录用、技能培训、规范卷宗档案、日常业务管理、工作指导和考核等;

3、负责向各级政府申请交通事故纠纷人民调解组织的设立经费、专职调解员聘用经费,编报和管理交通事故人民调解经费的预算及使用。

(四)保监部门职责

1、在保险行业内进行宣传,提升全行业对建立道路交通事故巡回法庭和人民调解机制工作必要性与重要性的认识,推动保险行业积极参与人民调解工作,履行人民调解协议的保险赔付义务;

2、指导保险行业研究参与道路交通事故人民调解过程的方式方法、工作流程等事项,开展对人民调解员的保险专业知识培训等工作,提高人民调解员的保险知识水平;

3、指导保险行业按照保险合同的权利义务关系对调解结果进行审核确认,依法执行法院所作出的相关裁判文书(包括判决书、调解书、裁定书)及保险合同约定的赔偿义务。

七、工作要求

(一)各方协同,形成合力,成立专门联动机构

各有关单位要树立大局意识、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密切加强联系与配合,对复杂疑难矛盾可采取联合调解的方式,积极探索人民调解工作的合作机制。人民法院在受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时,要引导当事人到巡回法庭,简化受理手续,减少诉讼时间,开辟道路交通事故民事损害“调解、诉讼、赔付”的绿色通道,方便群众,服务群众,解决民生问题。人民调解委员会和人民调解员要积极争取党政领导的支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化解纠纷,了解民情、反映民意中的积极作用,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公安交警部门要大力配合和支持解决办公场地、设备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要与法院审理人员、人民调解员相互协作参与,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合力,共同及时调处道路交通事故民事赔偿和化解矛盾。各有关单位要成立专门联动机构,定期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调整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二)严格规范、提高质量

道路交通事故巡回法庭和人民调解工作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要求,遵循依法调解、平等自愿、尊重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原则,依法依规调解,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要健全完善道路交通事故巡回法庭和人民调解各项工作制度,规范道路交通事故巡回法庭和人民调解工作程序,全面提高道路交通事故巡回法庭和人民调解工作质量。

要统一人民调解各类文书的制作,规范人民调解文书的档案管理,建立健全司法所对人民调解协议书的审查备案、讲评考核等各项制度,提高调解协议书制作的数量和质量,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与司法调解的有效衔接打好基础。

要规范专职人民调解员录用标准:除原来已经从事交通事故纠纷调解的人员外,新录用人员一般要求具有法律大专以上学历、身体健康。具有司法任职资格、律师资格及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资格和从事三年以上人民调解员工作资格的可优先录用或适当放宽标准。对录用的专职调解员要求按有关规定签定合同,保障落实相应劳动工资待遇。司法行政部门在实施中认真组织好专职调解员的上岗培训、授证、考核工作。每个人民调解交警工作室不少于2至4名专职人民调解员,司法所负责管理指导日常工作,公安机关派员协助。

(三)加强宣传,增强实效

要加大道路交通事故矛盾纠纷中人民调解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人民调解工作在群众中的公信度,形成合力确保人民调解工作有效推进。要坚持在调解过程中深入开展法制宣传和道德教育,着重开展公民意识教育,提高群众的法律素养和道德素养,结合调解实例有针对性地宣传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增强工作实效,从道路交通事故的源头上防范矛盾纠纷的发生。

交警大队法律咨询室工作职责

一、为来访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积极合理地疏导矛盾纠纷。

二、对可以通过司法或调解途径得到解决的案件,引导当事人走司法或调解等程序,根据化解矛盾的需要提供相关法律服务。

三、为重大疑难案件的处理和突出矛盾纠纷的化解提供法律意见;

四、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当事人,指引或代理申请法律援助;

五、定期参加情况通报会,及时总结经验,纠正偏差,完善机制。

人民调解委员会(交警工作室)工作职责

一、双方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进行公开调解,确保调解工作公平、公正。

二、督促当事人履行道路交通事故调解协议。

三、尊重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不以因未调解或调解不成而阻止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

四、为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或代理人)提供法律咨询或引导符合法律援助条件、提出申请的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协助提供法律援助。

五、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法制宣传,提高公民道路交通安全意识。

六、抓好人民调解委员会(交警工作室)规范化建设和人民调解员队伍管理,完成上级司法行政机关交办的其他有关工作。

第四篇:律师参与社会矛盾化解工作是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的有益尝试

律师参与社会矛盾化解工作是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

和谐的有益尝试

——XX师事务所参与XX镇坚持依法行政、破解拆迁难题小记

在城市化推进过程中,由政府购买法律服务,让具备专业法律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的律师作为中立的第三方,介入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充分发挥律师法律专业性、地位中立性的双重功能,不仅可以规范政府行政行为,有效规避政府行政诉讼的法律风险,而且在充分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可以有效缓冲政府和群众之间的对立情绪,是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有益尝试。XX律师事务所参与XX镇坚持依法行政、破解拆迁难题的成功诠释了这种尝试。

一、基本案情

XX,距杭州市市区中心约20公里,著名的京杭大运河穿镇而过,使其成为苏、沪、嘉、湖的水路要津,历朝历代以来,XX均为杭州市的水上门户。作为全省首批小城市培育试点单位之一,XX镇正努力推进中心镇向小城市转变。余杭区中医院是一家著名的中医院,位于XX镇致和堂街,在小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其不适宜继续屈居于XX镇内。为此政府有关部门确定将其整体搬迁到XX镇外围的西界河村。这是一项带有社会公益性质的重要民生工程项目,项目的实施不仅有利于XX镇的小城市建设,更有利于方便当地群众的生活,改善当地群众的医疗条件。

2008年12月,西界河村余杭区中医院项目有24户被拆迁户经与XX镇农民多层公寓建设管理中心协商,自愿签订了拆迁补偿安置协议,XX镇及时支付了拆迁补偿款,落实了拆迁安置方式和地点。但由于多种原因,用于安置的农民多层公寓一直无法及时动工建设,西界河村20多户被拆迁户也一直没有腾退被拆迁房屋。由于缺乏对法律与政策的了解,在利益驱动下,部分被拆迁户开始质疑政府拆迁的合法性和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法律效力,进而出现了漫天要价、不配合政府拆迁的抵触情绪,导致拆迁工作无法顺利开展,直接影响了XX镇小城市建设的顺利推进。

一方面,项目建设需要及时推进,另一方面,群众对拆迁工作有抵触情绪,虽然XX镇政府的工作人员做了大量的工作,但项目建设进展甚微。XX镇党委、政府经过反复研究,认为项目推不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外,更重要的原因是缺少对拆迁工作合法性的权威论证,缺少能够得到被拆迁户信任的中立的第三方的沟通,非常需要能够对拆迁工作依法开展进行指导的外部的智力支持和法律支撑。

在反复比较后,XX镇了解到,浙江XX律师事务所在征地拆迁领域有独到的造诣,富有经验,为此决定聘请XX律所的律师为西界河村中医院项目的专项法律顾问,并组成了由镇党委副书记计子法、党委委员钱顺初、城建办负责人郑国鸣等人组成的西界河村余杭区中医院项目工作组。经过二十多天的努力,在项目工作组和专项法律顾问的密切配合下,在XX镇党委政府、西界河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下,西界河村中医院项目终于得到了西界河村被拆迁户的理解,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全部被拆迁户都将旧房的钥匙交给了项目工作组,为下一步西界河村中医院项目的全面铺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办案经过

浙江XX律师事务所在接受政府委托后,组成专业的法律服务团队,对XX镇西界河村中医院项目拆迁工作实行嵌入式服务原则,即全程跟入、具体推进,展现了XX律师团队在工作中有条不紊、严谨

尽职的工作作风与态度。

(一)组织法律服务团队。法律服务团队由省律协行政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市律协行政业务委员会副主任、浙江XX律师事务所主任项坚民律师牵头,有行政法律事务部张纬明、陆东明、梅军、孙洁立、严华律师共六人组成,负责提供西界河村中医院项目拆迁工作专项法律服务,并分两个小组分头跟进拆迁工作。

(二)进行尽职调查。由法律服务团队对西界河村中医院项目拆迁工作进行尽职调查,具体包括立项、规划、用地批准到拆迁许可、公告、动迁、评估,被拆迁户基本情况以及案涉拆迁所涉及的法律、法规与政策,并出具尽职调查报告。

(三)针对被拆迁户反映的问题出具专业的法律意见书。XX律师团队针对被拆迁户提出的各项要求,结合法律、法规与政策出具法律意见书,从而使被拆迁户通过法律意见书明确了自身要求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范围,不仅普及了拆迁方面的法律知识,也为拆迁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基础。

(四)与项目工作组一起向所有被拆迁户反复进行了一对一的法律政策解释工作。XX律师团队以非诉讼法律服务方式向被拆迁户提供法律与政策的解读,应被拆迁户的请求为其解答疑问,积极配合XX镇政府的工作。具体如下:

(1)2011年9月28日下午,XX镇政府在西界河村召开项目推进会,23户被拆迁户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镇党委副书记、党委委员到会发表讲话,阐述中医院项目建设的意义,动员被拆迁户及时进行搬迁。浙江XX事务所主任在本次项目推进会上,认真解释了拆迁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全面分析了西界河村中医院项目被拆迁户的法律利害关系,充分论证了西界河村中医院项目的合法性和有效

性,这次会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从2011年9月28日开始,XX律师团队坚持每天在西界河村值班,接待被拆迁户代表,认真听取收集被拆迁户代表的想法和意见,当场进行解答,并做好书面记录。

(3)期间,担任专项法律顾问的律师,还多次多利用晚上时间和项目工作组一起,对全部被拆迁户进行上门走访,解答他们的疑问和不解,有的被拆迁户家里去了七八次之多,使政府和群众之间少一点误会,多一些理解;少一点隔阂,多一些融洽;少一点分歧,多一点和谐。

(4)针对被拆迁户提出的问题,浙江XX律师事务所专门召开工作会议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和研究,在经过汇总、整理后于2011年10月13日出具了《余杭区XX镇西界河村征收集体所有土地房屋拆迁相关法律问题解答》,对被拆迁户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解答,用于指导拆迁工作的具体实施。

(5)2011年10月25日,浙江XX律师事务所向西界河村中医院项目被拆迁户发出了《律师函》,除了对被拆迁户的疑问进行书面解答外,敦促各被拆迁户在2011年10月30日前腾退房屋,履行拆迁补偿安置协议。

(6)对少数几户漫天要价、提出无理要求、拒不搬迁的被拆迁户,担任专项法律顾问的律师与项目工作组仍然坚持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多次登门动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在浙江XX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团队进驻西界河村期间,XX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特别是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XX镇党委书记杜永林同志也多次亲临西界河村,了解拆迁工作的进展,关注被拆迁户的想法和意见,并多次强调一定要把协调工作做在前、做到位,要切实考虑和照顾被拆迁群众的合法权益。

(五)经过上述艰苦努力,拆迁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大多数被拆迁户表示对拆迁工作给予了理解和配合,并在最后全部被拆迁户都将旧房的钥匙交给了项目工作组,最大限度的化解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稳定。

三、办案体验

(一)政府购买法律服务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当前,随着法治进程的推进,对政府依法行政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依法行政水平的提高又可以合理的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征地拆迁工作对于法律专业化、规范化要求显然更为突出,作为一项涉及多方利益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特别是在征地拆迁工作越来越聚焦的今天,更加需要在法律框架内由专业的法律工作者对征地拆迁工作进行审查、指导,使得在征地拆迁过程中政府行政行为和拆迁人的具体工作都符合法律、法规之规定。同时,被拆迁人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日益彰显,对征地拆迁工作中政府职能部门和拆迁人行为的规范化要求也日渐提高。在此情形下,由政府聘请专业的律师,律师接受政府委托作为专项法律顾问参与和介入矛盾事件,并出面与当事人协调沟通,最终化解了社会矛盾,减少了社会不稳定因素,这无疑是完善和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的最佳选择。

(二)律师作为第三方介入政府行政行为有利于更有效的化解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

在政府依法行政工作尤其是在日益敏感的征地拆迁工作中,部分被拆迁户视政府为其利益对立面,认为政府不可能设身处地的保护其最大合法权益,对政府所处的地位和角色持质疑和不信任的态度。律师作为第三方介入不仅有利于缓解和减弱政府和群众的抵触和对立

情绪,而且律师作为专业的法律工作者可以为群众解问释疑,提供最充分的法律、法规与政策信息,使得专业律师走到化解社会矛盾的台前,购买了法律服务的政府退居幕后,社会资源实现了有效的整合和配置,从而为打造高效的法治政府提供了新的活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拆迁工作的政策性、社会性、群众性很强,涉及到广大被拆迁户的切身利益,直接关系到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解决得不好,极易引起群体性纠纷,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浙江XX律师事务所接受XX镇政府的委托,全程参与了西界河村中医院项目被拆迁户拆迁工作,充分发挥了专业律师的法律顾问作用,为依法解决拆迁工作中的矛盾和难题提供了专业的法律服务。这种全程跟入、具体推进的嵌入式服务,展现了浙江XX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团队在工作中有条不紊、严谨尽职的工作作风与态度,XX律师团队也在磨炼中得到了提升。

XX镇党委政府在坚持依法行政、执法为民的前提下,聘请律师作为专项法律顾问参与重点建设工程,在党委依法决策政府依法行政等方面充分听取律师的专业法律意见,进一步提高了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合理化解了社会矛盾,提升了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公信力和信任度,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其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

第五篇:十八大热点--创新社会治理,化解社会矛盾 )

创新社会治理,化解社会矛盾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我国的经济的发展,社会格局和利益分化也逐步形成,这使各利益群体的阶层化加剧,而阶层的利益取向分歧就越来越大,由此引发大量的社会矛盾,社会矛盾逐渐成为了中国公众瞩目的焦点---------官员腐败,贫富差距扩大化,三农问题,仇富心态,教育改革,房产价格,医疗社保等一系列问题犹如走马灯一般纷纷闯入人们的视野,同时,许多富于代表性的事件也先后挑战着中国人眼球和心理的承受能力。当前,在十八大三中全会上提出:“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当前在公考中,面试题材大量采用一些比较矛盾的直面社会矛盾的题材。因此京佳为你整理出当代中国在社会主义发展初期的社会矛盾及其表现,以便我们帮您深刻的分析其中原因和找出可行性的对策。

社会矛盾产生的原因:

社会矛盾纠纷的产生有其深刻政治经济根源和社会背景,其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只要有以下的原因:

(一)政治因素:

(1)我国基层干部官僚作风和腐败问题严重,使群众产生对基层干部的不信任,政府的公信力下降。再加上有的基层党政干部基本素质较低,“官本位”思想和特权思想严重,服务意识、公仆意识较差,对人民群众缺乏感情,不能够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对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推诿拖拉,对出现的矛盾纠纷不能及时处理。这种政府不作为让基层群众无法通过体制内的合法途径解决问题,而造成了矛盾的产生和扩大。比如干群之间的矛盾,甚至民族之间的矛盾,这样矛盾沉积一久,便会爆发大规模的群众性事件。

(2)我国基层政府的组织社会管理能力薄弱,基层干部专业结构单一,机构设置不合理,出现臃杂或是空缺的问题,甚至有的基层组织形同虚设,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群众对政府管理能力产生质疑。不能正确利用“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理念,也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是态度,不能把群众的民生问题化解在最基层。在“第一道防线”即出现崩盘,并不能把党和国家的意志和政策贯彻到基层,加之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尚未完善,导致群众自身利益诉求渠道闭塞。

(二)社会因素

(1)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副作用凸显,造成贫富差距扩大,社会两极化加剧。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利益结构的调整,贫富差距逐步扩大,加之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尚不完善,以致于在改革过程中利益分配不公。这种由于利益关系调整带来的不平衡,造成职工、公民的心理不平衡。

(2)社会风气下降,唯利是图,传统道德约束功能呈现弱化,趋势造成人们之间关系的冷漠,这种冷漠的意识使群众的内部矛盾不能“大化小,小化无”,反而使简单的问题升级为群体性事件,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早就了这样背景下社会公民的心态,或是说,现今社会的”软件“建设并不完善,并不能跟上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社会建设的断层。特别是在遇到一些利益问题和关于生命问题时,为了避免麻烦,大多人采用漠视的态度,也从一定程度上伤害了人民的心灵。

(三)思想因素(1)公众维权意识增强。近年来,随着我国依法治国进程的不断深入,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以及注重民权、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使群众的人权意识、法治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对政府在社会管理、服务水平和管理效率等方面要求随之提高。有时基层群众之间在生活中难免会发生一些小摩擦,本应在友好协商下能够和解,却会因维权意识的发酵,致使这些小的摩擦变为难以化解的矛盾。

(2)部分群众法律法规认识尚不到位。使得部分群众对法律法规的了解只处于一知半解的水平,甚至存在“断章取义”的现象,导致部分群众在生产生活中一旦遇到自身权益被侵犯的情况,便会以自身所认知的“法律”说事,一旦问题解决得不到自身认可,极易出现聚众上访、无理闹访等现象,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二、化解社会矛盾的对策和措施

(一)、建立和完善民意表达机制。拓展群众诉求渠道,畅通信访渠道,是保障公民的建议权和申诉权,及时了解社情民意,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只有群众把自己的利益表达出来,才有可能让政府知道,这是化解基层矛盾的前提与基础,才能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至于如何建立健全民意表达机制,主要可以采取政务公开、领导下访等多种方式,让广大群众能顺畅地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当前,中央的精神就是把矛盾要在基层化解。也是这一理念的体现。

(二)基层政府要增强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在法制还不太健全、公民法律意识还普遍不高的国情下,信访就是群众合理反映问题的渠道,信访是群众相信党和政府的一个表现,信访也是党和政府了解民情民意的一个窗口,因此,目前信访非但不能削弱,反倒还要加强。要避免越级上访就要及时为群众解决题,而不是把精力放在劝阻、堵截越级上访者。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中,主动了解民情,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疾苦,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同时,不断完善权力监督机制落实行政问责制、维护司法工作的独立与公正、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司法救助措施,这些都是减少上访、越级上访的根本途径。此外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亦要加强,还要重视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尤其是代表政府形象、直接与群众接触的干部更要注重言行举止,防止因工作方式不当而引发冲突。

(三)确保利益分化的合理性、有序性。其合理性:一是机会和起点上的均等;二是过程或规则的公正。机会均等就是人们在获得发展机会(如就业、升迁、教育等)的权利方面,不受诸如户籍、性别、身份、种族、资本占有状况等的影响,不同的利益主体应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规则公正则意味着全体社会成员在经济社会活动中要遵守同样的规则,如同一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存在特权和例外。公平公正历来是群众关注的重点,只有保证竞争是在公正、平等条件下进行,其结果的差异才具有合理性,人们才可以接受。因此,我们必须要尽快完善竞争规则,创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对不平等的利益加以有效遏制,使社会利益得到合理的分配。其有序性:一是要确保利益诉求的程序合法;二是要确保获取利益的手段合法,即合法得利。要确保利益诉求的程序合法,主要是要构建一个程序规范和广泛参与的利益表达机制。利益表达主要有个人表达和团体表达两种方式。在现代社会中,社会成员表达利益的途径主要有利益团体的结成、利益代表的选举、利益要求的提出、利益侵害的申诉等等。要保证这一过程的顺利展开,就必须建立健全顺畅的利益表达、补偿机制。

(四)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社会保障,一方面是要解决人们必然遇到的问题,如生、老、病、死等;另一方面是解决人们偶然遇到的问题,主要是天灾、人祸(如各种事故)。社会矛盾冲突常常是由于上述问题没有解决好而引发。我们要逐步建立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社会保障机制,增强人们对生活和社会稳定的预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首先要健全覆盖城乡全体公民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并不断提高保险水平。其次,要健全司法实践中的社会救助基金等保障措施。

第五、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实现依法行政,真正维护司法的公平和正义。我国是一个法制化国家,依法治国是我们的基本国策,当出现一些违法乱纪,严重损害社会风气和人民利益的现象出现时,必须以法律为准绳。因此,必须加大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我国的法律体系还不完整,很多的法律需要进一步完善,我们要需要在法律的范围内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和正义的社会秩序。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许要政府具有前所未有的决心。

稳定是社会发展的前提,稳定压倒一切。当前,在社会的转型阶段,社会矛盾还错综复杂,但都是人民内部矛盾,我们应该加大解决矛盾的节奏,真正从内心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找出矛盾的根本性的解决方法,真正为实现和谐社会而共同努力。

下载基层检察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化解社会矛盾中存在的几个问题[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层检察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化解社会矛盾中存在的几个问题[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试论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相关问题探讨

    试论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相关问题探讨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社会管理开始被纳入党和政府进行社......

    创新社会管理,齐唱和谐旋律积极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演讲稿大全

    篇一:加强社会管理创新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模具设计101 20510230xxx 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摘要 目前,我国仍处于经......

    基层检察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途径

    基层检察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途径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是中央作出的重大部署,更是当前检察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检察工作的根本。......

    论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公民参与

    论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公民参与 摘要:社会发展需要借助一定的管理手段才能完成,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在多样化的社会发展中如何实现社会管理创新直接关系到......

    法院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情况汇报

    法院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情况汇报法院以“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来稳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

    社会矛盾凸显期逼迫社会管理加强与创新

    社会矛盾凸显期逼迫社会管理加强与创新 会管理,在社会运行和发展中,是一个什么地位,这从中央政治局为此召开专题会议,胡锦涛总书记亲自主持会议,可以看出。不夸张地说,社会管理比......

    依托社会力量创新调解模式,打造社会矛盾化解品牌

    依托社会力量创新调解模式,打造社会矛盾化解品牌近年来,xx县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进入了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多发期,社会各阶层的利益日益多元化,矛盾纠纷愈加复杂多样。针对我县人......

    共青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五篇

    构建“组织化动员+社会化动员”立体交叉动员体系推动共青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来源:团省委办公室 发布日期:2011-5-31 编辑:团省委宣传信息中心 团省委机关学习贯彻省委十届十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