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劳教场所心理咨询师的职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时间:2019-05-14 08:20: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劳教场所心理咨询师的职业现状及发展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劳教场所心理咨询师的职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第一篇:浅析劳教场所心理咨询师的职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劳教场所心理咨询师的 职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山东省第二劳教所

自2002年司法部在全国劳教场所全面推动心理咨询工作以来,目前获得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认证的劳教警察已达3400余人,占劳教干警总数的6.7%,劳教系统心理咨询队伍从业规模及专业化水准有了较大提高,但劳教所心理咨询师队伍在职业化、规范化、专业化等方面仍与社会存在较大差距。随着心理咨询工作日益深入,劳教所应不断加强心理咨询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便于心理咨询师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劳教人员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和心理矫治,有效解决劳教人员的心理问题。本文试就劳教所心理咨询师的职业现状及发展对策谈一些看法。

一、心理咨询师的含义及特质

《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对心理咨询师职业给予了准确的定义,心理咨询师是指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方法,帮助求助者解除心理问题的专业人员。对劳教所心理咨询师而言,其工作就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技术矫治劳教人员的认知模式,恢复健康人格,增强自控能力的心理辅助或治疗过程。[1]

心理咨询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职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心理咨询师除了具备必要的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外,其本身的特质对于咨询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伯纳德曾指出:“在心理治疗过程中,治疗的关键不是治疗师做些什么,而是他是谁。”这强调了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师本身的特质对于治疗效果的重要性,“心理咨询师本身的特质是比技术和理论更重要的资源”。[2]理论界公认一名优秀咨询师的特质有:

(一)心理反应敏感。出色的心理咨询师,能够对他人的心理活动特别敏感。尤其是对人际关系敏感本身,是心理咨询师所需具备的重要素质和特性。

(二)能认真倾听。心理咨询师认真、耐心地倾听来访者的诉说,并加以适当的应答,如简单的复述、首肯和插话,就可以帮助来访者理出问题的头绪,从而感到如释重负,获得一种安慰。

(三)人格要求。心理咨询师需要有良好的人格品质,如情绪稳定、健全乐观的人生观、民主的人际关系、真诚地关心来访者、不断地改善自我、为理解人的本质而不懈努力、与人协作配合的能力、亲切、和蔼、平易近人等。

二、劳教所心理咨询师的职业现状

(一)专业欠缺,深入困难。大多数通过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认证的劳教警察都是“半路出家”,经过社会和有关培训机构短时间内的培训,突击完成理论学习,较少有个人深入理解和消化的时间,实践的机会更少,拿证后直接上岗,在实际工作中缺

乏较强的理论功底支撑,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以致心理咨询效果大打折扣。

心理咨询行业是一个终生成长的行业,作为心理咨询师唯有不断的汲取最新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才能不被淘汰,而现实情况是劳教所心理咨询师拿到心理咨询师资格认证后,后续系统性的培训少之又少,作为劳教所心理咨询师要想进一步发展后劲缺乏。

(二)缺乏认同,疲于应付。个别心理咨询师对自身所从事的工作缺乏职业认同感,总觉得自己的身份是劳教人民警察,心理咨询师只不过是一个副业,可有可无,对于上级平时交付的工作,纸上应付即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为了图快敷衍了事,个别情况下为了完成工作任务甚至凭空捏造材料,疲于应付,缺乏上进心和责任心。

(三)角色冲突,考验伦理。目前,劳教所心理咨询师大多由大(中)队劳教警察担任,在实际工作中“两种角色”之间会不可避免的发生冲突。在日常管理中,心理咨询师要以劳教警察的身份出现在劳教人员面前,展示的多是威严的一面;而对劳教人员进行心理咨询时,则需以和颜悦色的形象出现。与此同时,由于心理咨询师自身特殊的职业背景,及所处的特殊工作环境,致使其在职业伦理道德方面难免受到劳教警察职业因素的影响,在对劳教人员进行心理咨询时会不断地经受职业伦理道德的考 3

验,“劳教人员合法权益能否得到有效保障”等一系列问题无不困扰着心理咨询师。

因此,对心理咨询师而言,在两种角色之间不断地转换,久而久之,内心定会产生矛盾。这种自身角色的双重性往往导致对业务技能的掌握出现偏差,从而影响咨询效果。

(四)对象复杂,难度增加。首先,劳教人员作为一个特殊的心理弱势群体,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差,被劳动教养后其生活方式和所处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内心承受着巨大的冲击,情绪极易出现波动。其次,由于劳教人员整体素质较低,加上长期身处不良环境,一些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极度自卑、狂妄自大、心理偏执、心理变态等畸形心理,对心理咨询师而言,如果无法及时地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以消除其不良心理,很可能就做出不理智的事情。再者,劳教人员在进行心理咨询时,同样也是一名求助者,但对劳教人员而言,“心理咨询师”就是劳教警察,即使心理咨询师放下架子,劳教人员还是心存顾忌,在这种情况下肯定无法完全坦诚自己的内心,心理咨询效果可想而知。这些潜在的不利因素给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增加了诸多难度。

(五)力度不够,缺乏实效。很多单位为了创建部级现代化文明劳教所,不惜花费重金在一些硬件指标上大做文章,而在软件方面只做表面文章,如刻意追求劳教所心理咨询师通过率,而对心理咨询师具体工作开展情况关注甚少,缺乏有效的激励和考核机制,致使劳教场所心理咨询师的干劲不足。在这种情况下,个别心理咨询师易产生松懈麻痹思想,劳教所心理咨询工作很难全面开展起来。

三、劳教所心理咨询师队伍建设的发展对策

(一)明确目标,强化培训。针对目前劳教所心理咨询师的职业现状及问题,首先必须确立明确的发展目标。那就是劳教所心理咨询师队伍的质和量需要达到相应的标准,即群体素质过硬、有较高职业水准、运作协调规范、专业性强、能取得良好矫治效果。将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借鉴医院的管理模式,根据劳教人员罪错性质的不同,对心理咨询师进行分门别类,进行有针对性的定向培养,从而增强心理咨询师队伍的专业性。当然,做好这一步需要相当的时间和精力。

为此劳教所心理咨询师队伍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促进心理咨询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一方面聘请社会有关专家和高校资深心理学教授定期对劳教所心理咨询师进行系统化、专业化的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并同其建立长期地合作关系,以保证培训内容的系统性和持续性;另一方面,同社会上专业的、权威的、信誉、口碑颇佳的心理咨询机构联系,促成劳教所心理咨询师在此实习,通过跟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现场学习、实际操作,加强自身实践经验的养成,促进自身素质由内而外的提升。

(二)加大扶持,完善机制。上级部门加大扶持力度,对保障队伍建设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目前情况下,有些劳教

所还没有完全意识到心理矫治工作的重要性,实际工作中投入精力较少,为此我们一方面应加强舆论宣传,加大投入、突出典型,壮大职业队伍、示范教育意义,突出实际效果。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心理矫治工作机制,定期组织,按时培训,从人、财、物等多方面加大对心理咨询工作的支持。建立劳教人员心理矫治工作经费保障机制,日常心理矫治工作的经费应纳入年度财务预算,实行专款专用。

(三)健全考核,突出激励。在劳教所建立统一完善的激励和考核机制,对心理咨询师的业务水平,专业素质,心理咨询开展情况做严格的考核。劳教所心理咨询师的工作环境一般是默默无闻、大家不易见到的,他人很难理解,能否在政治待遇、职称挂靠等方面做政策倾斜,可以说事半功倍。此举不仅有利于心理咨询师加强自我约束力,促进自身成长,同时,可以提升职业认同感,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促进心理咨询的矫治效果。

(四)设专立项,规范运行。随着心理咨询在劳教人员改造中所发挥的作用越发受到认可和重视,在不久的将来劳教所单独成立一个心理矫治中心(科室)的想法并非不能实现,届时将大(中)队业务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抽调至心理矫治中心,做专职心理咨询师,工作时原则上不着警服,统一规定职业服装。在一定程度上能淡化“劳教警察”身份的影响,心理咨询师将变得更为专业,更为职业。此举无论是对心理咨询师,还是对劳教人员而言,彼此之间尴尬的“双重身份”影响都会受到弱化,将

有利于心理咨询的开展及实施效果。

在职业道德规范方面,为了尽可能保障劳教人员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可根据劳教所自身的情况,制定符合劳教所特点的心理咨询职业道德规范,并采取一些专业上的预防措施,例如“签署正式的知情同意书、寻求专业督导、做好相关文件的保存与记录,以确保双重关系不会损害双方的利益”。[3]

(五)加强督导,促进发展。在美国人MOIRAWALKER和MICHAELJACOBS著述的《督导》一书中说“对于所有的心理咨询师和大部分心理治疗师而言,督导师的督导是开展工作的前提”。对心理咨询师进行终身、发展式的督导,一方面可以保证咨询工作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能促进心理咨询师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建立专业的心理咨询督导机构是重中之重。“应聘请相关专家,对咨询师进行督导,逐渐培训新的督导人员,并尝试网络远程督导,使督导体制健康良好持续发展,同时,建立咨询师团体研讨制,相互探讨,共同提高”。[4]

(六)深化学习,完善自我。推动心理咨询师自我成长,首先需要自身对工作感兴趣,充满探索的好奇心和工作的激情,以研究的精神进行工作,将服务与研究有机结合。其次要保持开放的态度,不断加强自我学习,加强实证主义和操作主义方法的学习,避免自我满足。再次是建立对本专业的认同感,坚持用辩证的思想,独立的精神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避免走极端,执偏见。

心理咨询业前途光明,是21世纪的朝阳行业,然而,心理咨询师并非人人可做,它的专业化要求极高。劳教所心理咨询师要想有长足的发展,就必须认清现状、明确目标,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明确发展目标,加强心理咨询师队伍专业化培训,健全激励考核机制,成立专业心理矫治中心,完善终身督导制等。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有效地提升劳教所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水平,劳教所心理矫治工作才会跃升一个新的台阶。

注释:

[1]《劳教场所心理矫治工作细则(试行)》 121页 [2]王丽颖,心理咨询师该拥有怎样的特质,《心理与健康》,2008年第4期 21页

[3]陈鹏,陈立成,高海平,李剑,监所心理咨询师的伦理学意识调查,《中国监狱学刊》,2008年第4期 109页

[4]徐光兴,孙菊霞,我国心理咨询师专业发展初探,《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NO.03 22页

参考文献:

一、张日升,[咨询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二、(美国)MOIRAWALKER,(美国)MICHAELJACOBS.[督导],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第二篇:心理咨询师与职业生涯规划

心理咨询师与职业生涯规划

作为资深心理咨询师,张丽十余年来一直都做着“科学+艺术”的工作。她在心理咨询师执业过程中,不断汲取着“营养”,利用持续的“充电”来稳步提升自己的实战技能水平。在谈到收获颇丰的心理咨询师继续教育精品课程――中国社科院心理学在职研究生课程班学习,张丽感慨万千,直言获益匪浅。“及时补充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和技能,对于一名心理咨询师来说,将会令自己体验到意想不到的丰富人生体验。”

知识大爆炸时代,仅有知识是不够的张丽介绍,在踏进自己咨询室的来访者中,虽然很多并不是主要带着职业生涯规划这个问题来的,但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她惊奇地发现有职业生涯困惑的个案为数还真不少。

她直言,当初选择学习职业生涯规划时,是真的考虑到该给自己心爱的职业“充电”了。“心理咨询师是一个需要不断补充知识、不断学习技能方法的职业。而心理咨询师参加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则不仅可以帮助自己了解到各类职业的知识,对自己做心理咨询有所帮助;而且还可以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具体可操作的技能和方法提供给急盼了解自己的来访者,帮助他们认清自我,不断探索和发展自身潜能,正确把握人生方向,创造成功的人生。”

在对自己的临床数据进行细致认真地统计分析后,张丽得出,有三分之一的心理困扰是因为压力引起的。“压力有情感上的原因,同时也有职业生涯规划的不够清晰。”

张丽介绍,在接待的许多来访者中不乏有企业优秀人才、精英,在出国读MBA或于国内深造后,发现自己的职业瓶颈依然存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迟迟找不到突破瓶颈的方法,引起了心灵上的困惑、焦虑与迷茫。

“中国入世后,人才竞争日趋国际化,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很多人都想施展才华,成就事业。可是毕竟社会的发展速度很快,知识大爆炸时代的竞争压力、信息量日益激增,人们仅仅运用知识也未必能在社会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地位。一些不能体察时代变迁和环境变化的人,往往会手忙脚乱、不知所措,从而在自己的职业过程中紧张不安、不知道何去何从。因此,生存在这样一个时代中的我们要学会了解自己,学会选择、策划自己和他人人生的学问。”

“美国的职业生涯规划很值得我们中国人学习。”张丽说,在美国,职业生涯规划从4岁时便开始了;而在中国,从小学到中学,从中学到大学,人们对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自己喜欢的到底是什么?人生目标是什么?……许多事情上的规划都很模糊与被动。张丽指出,中国人在职业生涯规划不够清晰、主动、坚定的情况下,那些学习能力比较强的人或许人生之路会走的顺利些,而如果学习能力差些,人生之路便会布满曲折与荆棘。

“人从一开始有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至少能了解、策划自己,自我效能(社会认可度、成就感、愉悦感、接近目标的程度)也会随着规划的坚定与清晰而不断提高。像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比如彩虹决策分析图、自我效能分析、职业类型与社会环境和谐度等。通过这些具体的方法,不仅心理咨询师、人力资源、教师等可以掌握帮助来访者了解自己,普通人通

过学习,也将掌握到具体可行的„周密细致观察周围环境、科学挖掘直达成功资源‟的自助式职业生涯规划实战技能。”

“你不可能同时拥有80%的经理角色和80%的丈夫角色”

在谈到在培训班上学习到的具体职业生涯规划方法时,张丽提到印象最深的是“彩虹决策分析图”。

接受完培训没多久,张丽便在自己的咨询室接待了这样一位来访者。“来访者是一位牢骚满腹的妻子。她一直以为自己对丈夫已经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与贡献,而当我与她一起将彩虹图画出来之后,妻子目瞪口呆。此时的她才发现,作为职业女强人的她,实际上已经没有精力再在生活中作为妻子为她的丈夫付出很多,那些„抱怨‟其实只是空穴来风。”

“实际上,许多来访者的压力来自角色上的冲突,也就是说来访者在某一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很模糊、不确定,但是这种角色冲突他们自己往往并不清晰。”

张丽还曾经接待过一位来访者。

男性,处于30-35岁的创业期,他认为自己在公司里80%时间是经理角色,而在生活中80%的时间是丈夫角色。张丽在协助他做了彩虹决策分析图后,丈夫才意识到自己目前正处于创业期,即便是在回到家后,实际上大部分的时间也是在思考着工作上的事,而丈夫角色的占比并没有达到80%。

人生的每个阶段或不同的阶段,由于精力和时间的有限,人们也不可能选择两个角色作为职业生涯的规划重头,生存在如今竞争加大的社会中的人更不例外。处于创业期的人们在工作和生活角色上的冲突会越来越剧烈时,清晰地意识到“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至理名言。在遇到上述职业生涯规划困惑的丈夫,要想清晰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张丽建议可以与妻子达成共识,看是以追求事业上设定的目标作为共同目标,还是以放弃自己的人生目标而选择互相陪伴。

一个有职业生涯规划、定位和目标的人,和一个没有职业生涯规划、定位和目标的,走过同样的人生,成就的事业也绝对不会相同。人生如同盖房,也需要有目标,只有树立了明确的目标,才可能向着目标的方向努力,才能有意识地收集有关材料,创造条件,使自己获得成功。张丽建议,当你在职业生涯规划上出现困惑时,也不必慌张,不访求助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心理咨询师可以运用彩虹决策分析图等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教授的具体方法,帮助来访者很清晰地看到自己都扮演了哪些角色,那些角色的占比实际上是怎样的,该如何选择和策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第三篇:小学教师心理现状及对策

一、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一系列的调查显示,当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但是,就目前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程而言,人们主要探讨针对学生的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虽然有所涉及,却不够重视。所以,在中国的中小学,针对教师的心理健康知识普及不够,许多教师对心理健康、心理咨询缺乏正确的理解,往往不能采取积极的行动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总体来说,目前中国的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既缺乏系统的理论建构,又缺乏深入科学的研究成果和广泛的实践操作。

二、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分析

(一)意识到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价值,但缺乏教育的实践操作 诸多研究显示,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中小学生的行为及其身心的健康成长。教育部在2002年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第五条明确规定:“要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关心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减轻教师的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使他们学会心理调适,增强应对能力,有效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国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樊富珉指出,在21世纪,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将从学生转变为学生、教师、管理者、学校环境”。但纵观全国,针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却缺乏实际操作,较少的有效干预方法也没有得到推广,以教师为对象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领域显得比较冷清。

(二)偏向于单一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模式,缺乏多种模式的有效融合 目前,在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主要存在两种不同的学科研究取向,即心理学学科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教育学学科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这两种不同的学科取向必然带来不同的实践模式:一种偏重于医学与病理取向;另一种偏重于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取向。这使得目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出现了分歧与混乱,呈现出单一片面性。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单纯的心理学模式与单纯的教育学模式都不能真正满足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同时也极大地影响着教师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关注从问题入手对教师心理问题的矫治,忽略从发展角度的教师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中国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从产生之初,就是作为一种解决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或手段而出现的。目前,学校领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仍定位在心理问题的预防上,主要是以心理问题本身的表现、成因及影响因素作为出发点,对出现问题的群体给予帮助,似乎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解决心理问题,而忽视了挖掘人的潜能,以及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从本质上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

(四)关注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外部干预措施,忽视教师自身内在维护技巧的培养

由于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不完善,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和开展基本还停留在外部干预措施层面,如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和心理专家讲座等方法,而比较忽视教师自身内在自我维护技巧的掌握,如自尊、自信、自强等积极自我概念和自我图式的调节,以及自我激励、自我安慰等合理化技巧。众所周知,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从教师自身入手,通过帮助教师掌握自我心理发展和心理调适的技术与方法,结合外部干预措施,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五)注重改变教师的外部工作环境和待遇,忽视提升教师内在自我效能感和职业价值感教育

在已有的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和研究中,很多教育和维护方法都偏向于客观上的改变和提升,比如: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优化教师的工作环境、健全教师的保障体系等,而相对忽视了教师内在的自我价值感的提升。虽然外部的工作环境和待遇对于维护教师心理健康必不可少,但是,过度的强调外部因素本身治标不治本,只有提升了教师自身的价值感,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水平。所以,提升教师内在的价值感教育尤为重要。

三、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教师心理健康作为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和自我健康的核心内容,对社会文明的推进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因此,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基于当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从完善自我信念系统、提高自我维护技巧、强化社会支持系统三个方面构建有效对策。完善自我信念系统,是基于积极心理学和咨询心理学的相关理念,通过对认知、行为、体验的调节和干预,使教师克服消极情绪困扰,激发和培育积极情感体验,最终使教师完善自我信念,形成积极的人格品质和良好的职业心态。提高自我维护技巧,即以个体层面为切入点形成心理健康自助能力,是维护和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根本措施。强化社会支持系统则是多重支持网络的结合,即通过各种政策的制定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有组织、有计划地通过各种传媒,推动尊师重教社会风气的形成,并改变对教师的不当期望,调整社会期望值,正确认识教师的职业价值。同时,还要为教师构建良好的环境,从家庭、学校、社会均给予心理支持,从而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发展。

(一)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策略

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界正在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主张心理学研究应从只重视对个体缺陷的弥补、伤害的修复转移到对人类自身存在的诸多正向品质的研究和培养上。其研究发现,要防止中学教师出现可能的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积极预防,即把努力的核心放到塑造与发展中学教师积极的人格品质上。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策略,是指在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以塑造教师的积极心理品质为目标,鼓励教师对问题做出积极的解释,丰富和深化教师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发展的有关方法和技术。如积极心理学认为,教师的积极人格品质主要包括主观幸福感、乐观以及自我决定感等等。首先,培养教师的积极情感体验。培养教师具有积极人格特质的一条最佳途径是增强个体的积极情绪情感体验。中小学教师对工作产生积极的情绪,在结果中会体验到自我实现的价值感,无论是工作的内容、过程,还是结果,都会让他们从中获得更加积极的情感体验,如此就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促使教师积极品质的形成。如,可以让老师们每天记录自己在学校、在学生身上观察到的5件令自己感到愉快、成功、有价值的积极事件对其进行简单描述,这样的经历会强化教师的积极情感体验,最终有助于形成积极乐观的人格品质。

其次,学校可以针对教师开设积极心理教育课程。国外在开设积极心理教育课程方面已有成功先例。在哈佛,最受学子欢迎的课程就是积极心理学。课程涉及如何获得更多的幸福体验、如何获得健康身心、成就感和永恒的友谊。在开设课程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成功者的信念”、“积极心态训练”、“建立真实的自信”、“积极情绪体验”等主题的学习与训练,引导教师充分认识自身潜能,塑造积极心理品质,增进心理健康,提升心理素质。再次,给予积极心理辅导。在积极心理咨询与治疗过程中,咨询师需要关注教师的积极品质,注重培养教师的积极反应,并鼓励其关注自己的积极品质,为教师树立信心和希望,调动其潜能,最终解决“问题”,同时使教师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更能积极地沟通、表达、自助以及增进交往能力,以保持心理健康。

(二)心理问题具体干预策略

教师,作为一个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的群体,普遍存在着职业压力、情绪问题、人格异常、人际障碍和职业倦怠等方面的问题,由此造成教师常见的一些情绪困扰,比如:紧张、焦虑、抑郁、嫉妒、冷漠、情绪不稳定、自卑和偏执等,对教学工作和学生都产生着较大负面影响。鉴于此,必须根据具体的问题采取具体的干预策略,有效地为教师提供心理援助。心理问题具体干预策略,是指针对教师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其产生原因,通过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师心理健康训练或咨询辅导的方式,使教师掌握并运用积极有效的心理健康策略,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调节,最终达到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目的。

认知干预,即合理认知训练。人的心理问题常常受其错误的、扭曲的认识影响而产生。其心理训练的重心在于改变或修正扭曲的认识,帮助教师找出他们头脑中不现实的、错误的观念和不合理的归因方式,并建立正确的认识问题的思维方法。压力管理训练。研究表明,压力管理训练有助于维护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在学校,可由心理学专业人员组织全校教师探讨教师压力的原因及交流自己的应对办法,提高大家对压力管理训练的认识,从而正确应对压力,保持健康情绪。可采取集体授课与分批小组讨论交替的形式,授课内容包括压力与健康的关系、认知在压力中的作用、压力应对的策略,讨论重点为建立认知改变、建立健康生活模式等。团体心理辅导。通过实验研究证明,团体心理辅导在解决教师情绪问题和改善教师情绪状况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生活适应的助人过程。教师可以在团体交往的过程中,和其他成员分享感受和体验,增强归属感;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倾听和观察他人,及时得到反馈,不断反省自我,练习新行为,这就大大增强了其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它能使教师更加深刻地认识自我,改善人际关系,同时对解决教师的情绪问题也很有效。

个别心理咨询。充分发挥具体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人员和高校中相关专业人士在加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巨大作用,学校设立的心理咨询室,除了给学生咨询帮助外,还应为有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中小学教师及时提供心理辅导、行为矫正或心理训练。

(三)心理健康自我维护策略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需要各个方面通力配合。其中,很多因素是引发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外部因素,而教师个体的内部因素往往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导途径,应是从教师的个体内部因素入手,通过帮助教师掌握自我心理发展和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促进或维护其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自我维护策略,就是指在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注重交给教师一些自我维护心理健康的技巧和方法,强调教师运用这些技巧和方法对自己的心理健康进行自我维护。

正确认识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中,任何人都可能或多或少存在某种程度的心理问题,乃至心理疾病。产生心理问题、心理疾病并不可怕,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就能逐渐恢复。因此,中小学教师应该像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一样,积极主动地学习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通过学习学会客观地看待自己、接纳自己,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培养广泛的兴趣,保持乐观的心态,增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学会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善于调节情绪,掌握缓解压力的方法。良好的心境和积极的情绪体验能够促进认知,提高教师应对压力的能力。调适不良情绪的方法很多,比如认知调节法、心理换位法、转移法、合理宣泄法、音乐调节法等。当不良情绪已经发生的时候,可以通过参加文体活动、做肌肉放松训练、找个朋友尽情倾诉、艺术升华等方法予以调适,这些方法对于消除紧张、缓解焦虑具有明显的效果。另外,导致教师的心理问题很大部分的原因在于教师所背负的巨大压力已经超出他们的承受范围。而目前行之有效的提高教师压力应对技术的方法主要有认知重建策略、时间管理技巧、反思和放松训练、积极自我暗示法等。认知重建策略是指对压力源的认识和态度做出心理调整,教师要学会对自己的情境作积极的评价和控制,改变适应不良的认知和建立正确的观念,以产生良好的情绪与适应性行为,从而避免单纯依靠个体本能的心理防卫机制对压力情境作混乱而无效的解释和应付,如运用艾利斯的情绪ABC理论挑战自己的一些非理性思维,改变对事件的不合理认知,使自己有更多的机会尝试新的行为方式。时间管理技巧的目标就是通过制定一个合理的时间表提高工作、生活的效率,避免过度负荷。反思训练包括每天记录自己在教学工作中获得的经验、心得,并与其他教师共同分析,交换看法。放松训练则是最为常用而又行之有效的减压方法。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听听音乐,不仅可以消除身体对压力的不适反应,还可以分散教师对压力的注意力,陶冶性情。积极的自我暗示法,能有效地控制自我,如在心中经常默念“别人能行,我也一定能行”、“我教学能成功,我有信心”等。但积极的自我暗示需要建立在合理定位理想自我和拥有健全的意志品质的基础上,只有意志健全的个体,才会做到对自我的有效控制,从而最终实现理想自我。

协调人际关系,为自己营造和谐的人际氛围。教师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需要正确处理与领导、同事、家人、学生及其家长的关系。在与领导、同事相处时,需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主动交往,真诚相待,保持适当的人际交往距离,时常给予微笑和赞美,在接纳自己的同时也接纳他人。对于学生,要学会宽容和尊重,用正确的教育方式对待学生,主动交往,与学生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在家庭中,注意开展适当的家庭娱乐活动,提升家庭生活质量,建立成员彼此之间的良好沟通。只有在人际交往上形成相互尊重、理解的良好人际氛围,教师才能在和谐的环境中不断自我提升。分清多种角色的主次,增强角色转换能力。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承担的多重角色也是教师心理压力的重要来源。提高其角色转换能力是减轻其职业压力,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提高教师角色转换的能力,要求教师学会把多种角色适当分离,把握尺度,缓解角色冲突,同时学会放弃一些角色。教师不可能期望自己在所有的时间里、在所有的角色上都表现得很好,必须要认识到由于自己的时间、精力与才能有限,需要对某些角色做出优先的选择,集中精力完成那些更重要的事情,或者自己更擅长的事情,而放弃那些相对不重要或者自己不擅长的事情。确立生涯发展规划,提升自我职业潜能。长期单调而重复的工作阻碍了教师积极性的发挥,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工作中,需要注重对自己职业发展进行规划,给自己明确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并在目标的指引下调动内在的潜力,使教师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体验到积极情绪,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四)社会支持系统构建策略 研究表明,社会支持是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社会因素。社会支持系统构建策略是指针对教师构建社会、学校、家庭等多重支持网络,通过一定方式给予教师物质和精神支持,使教师体验到被尊重、被支持、被理解的积极情感,从而维护自身心理健康。中小学教师的社会支持系统需要综合考虑主观支持和客观支持,从社会、学校、家庭等层面全面建构。

从政策上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政府要通过政策、法规、大众传媒等多种途径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舆论,从社会的角度形成尊师重道的良好社会风尚,引导人们正确认识教师角色的特定职能和规范,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使教师建立起职业自豪感,从而提高工作满意度,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同时,政府应该通过各种政策的制定,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增加教育投入,改善教师的工资收入、住房、医疗等物质待遇,切实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为教师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一个基本的外部环境。只有采取果断措施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使教师这一职业成为真正意义上受人尊敬的职业,这样才能减轻教师的心理失衡感,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改善对教师的不当期望,调整社会期望值,正确认识教师的职业价值。社会应该理解教师作为普通人的需求,处理好社会对教师的道德要求和现实之间的结合问题,对教师多一份支持与理解,使教师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得以缓解。同时也要切忌走两个极端:既不要过分夸大教师的作用而对教师产生过多的、不切实际的角色期望,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对待教师角色,使教师放下沉重的心理负担愉快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使各行各业和各个家庭都能与学校共同承担学生教育的责任;又不能忽视教师职业价值。当前随着网络的盛行和高科技的广泛运用,教师的角色受到较大的冲击,有些人开始忽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种对教师的职业价值的认知偏差虽然是暂时的,但已对教师的心理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事实上,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引导学生走向知识、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对学生的影响深刻而巨大。

为教师构建良好的生存环境,给予心理支持。首先,要优化学校的人际环境,形成良好的校园心理氛围,时常开展各项文体活动,加强教师与领导、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联系,及时处理教师之间的冲突;其次,要研究教师的需要层次,注重研究不同年龄段不同教师的需要,给予适当满足,增强教师的工作动力;再次,事实证明,那些来自伴侣、朋友或家庭成员较多心理支持或物质支持的人身心更健康。当教师受到压力威胁时,家人、亲友或知心朋友应该给予及时帮助,和教师一起讨论目前的压力情境,确立更现实的目标,以便使教师对压力的情境进行重新审视,一些消极情感,如愤怒、恐惧、挫折等便可以得到某种程度的发泄,这对舒缓压力和紧张的情绪非常必要。

第四篇:KTV场所消防安全现状及对策分析

KTV场所消防安全现状及对策分析

内容摘要: KTV场所因其强大的娱乐功能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也是消防安全管理的重点单位。消防安全是KTV场所日常管理工作的关键。有些经营者一味地追逐经济利益最大化,忽视对消防安全的投入,安全管理严重滞后,许多方面存在较多火灾隐患。因此,作为消防执法部门,要强化监督检查。作为经营管理部门,更要紧绷消防安全这根弦,实施有效的安全管理,预防和遏制KTV娱乐场所火灾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KTV场所、消防安全、预防对策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现代城市的经济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KTV等娱乐场所大批涌现、空前繁荣,为广大消费者提供精神享受的同时,也出现了火灾荷载大、用火用电多、人员密集等不容忽视的各种消防安全隐患。近年来KTV场所火灾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给社会和受害者个人家庭带来了很大影响,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普遍关注。近年来,汉中市针对娱乐场所持续开展了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但这些场所的消防安全问题一直屡见不鲜,消防安全环境令人担忧,本文就当前汉中市的KTV娱乐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谈点自己的认识,以供探讨。

一、汉中市KTV场所基本慨况

(一)基本数据统计

据统计,截至2009年12月31日,汉中市(包括县区)娱乐经营场所373个,KTV场所147个,占娱乐经营场所总数39%,其中带卡拉OK歌舞厅11个,带酒吧、咖啡、餐饮的80个,带录像厅放映厅的7个,专门从事KTV娱乐场所的49个。总共有包房769个,卡拉OK厅11个,KTV音乐茶座165个。KTV场所开业前办理《消防安全检查合格证》(09年5月1日之前是<消防安全检查意见书>)的场所147个。从事KTV场所服务人员1658人,参加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及持有消防安全上岗证1589人,占总数95%。

(二)火灾基本情况

从2000年截至2009年12月30日,汉中市KTV娱乐场所共发生火灾65 起,死亡0 人,受伤 1 人,直接财产损失 887100 元,过火面积 3081.6平方米,受灾户数 9 户。公安消防部队接KTV娱乐场所火警65起,出动94次(含增援),出动消防车89辆次。同比近年KTV娱乐场所火灾起数有所上升。

(三)执法检查情况

截至2010年6月21日,汉中市2010年上半年开展的“迎世博、保安全、促和谐”“三秦春雷”专项整治行动、构筑社会“防火墙”工程建设和例行日常消防安全检查单位中,共发现火灾隐患1369处,其中检查KTV场所单位86家,发现火灾隐患156处,占日常检查发现火灾隐患数的11%,向KTV场所下发责令改正通知书98份。临时查封11家。从执法统计数据可看出KTV场所的火灾隐患数量大,所占日常发现火灾隐患的比重较大。

二、KTV场所消防安全隐患分析

KTV场所是消防安全管理的重点单位。从日常开展的监督检查和专项整治行动中所发现的隐患来看,KTV场所消防安全隐患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建筑结构复杂,人员密度大。汉中KTV娱乐场所的规模大小不一,小的有50多平方米,大的有1000多平方米,且建筑形式多样、很少有独立的建筑,一般都是租用建筑物的一个局部,在商场、办公楼的某个楼层进行装修、改造而成。由于建筑用途变更,此类建筑根本达不到娱乐场所对建筑内部的消防设计的特殊要求。加之KTV娱乐场所的消费人员在一定时间内相对集中,密度很高,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群死群伤事故。

(二)消防器材、损坏、停用问题较为突出。一些KTV场所的经营者安全意识不强,不愿意在消防设施投入上花钱,不按照《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要求配置灭火器、应急照明灯、安全疏散标志灯等消防器材。有的KTV场所虽然配备了消防器材,但数量不足,或者质量不过关,例如安全疏散标志灯其照度达不到0.5勒克斯。加之日常维修保养不足,消防器材损坏、停用、长期处于瘫痪状态的情况比较严重。

(三)可燃、易燃物品多,电气设备多。大多数KTV场所未经消防部门审核擅自装修,在装修过程中任意使用易燃可燃材料,屋顶建筑构件是木质结构或钢结构,窗帘、沙发、木地板都是可燃的,KTV包间的天花板和墙面为了满足豪华阔气以及音响效果,大多采用木材、塑料、纤维织品等可燃材料,直接导致火灾荷载大幅度增加。场所内还配置多种照明、电视、电脑、音响等设备,且这些电器设备数量多、功率大。连接的电气线路复杂,纵横交错,倘若安装、使用不当,很容易引发火灾。

(四)消费群体人员特殊,消防安全意识低。KTV场所消费的群体以学生、年轻的上班族和社会无业青年居多,由于学生和年轻人的社会阅历浅、经验少、易冲动,尤其是对消防逃生知识缺乏,遇到火灾时的心理素质差,防火自救能力相对较低。一旦发生火灾,易形成混乱的局面,以致造成群死群伤事故。

(五)错时营业,不利于消防部门的管理。由于KTV场所面对的是特殊消费群体,通常都是夜间开始营业,白天大多数KTV场所就闭门歇业,错开了消防监督部门的正常上班检查时段,午夜营业期间特别是12点以后,有些场所的管理人员将安全出口上锁自己休息,让娱乐人员自行在KTV包房内上网、唱歌、喝酒、抽烟。缺乏有效监督,且内部疏于管理,增加了火灾发生的危险性。

(六)消防安全制度不健全,员工防火自救能力不强。从日常监督检查和专项整治行动中发现,部分KTV场所没有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疏散预案,消防安全管理人不明确,责任不落实。经营管理中没有专人负责消防安全巡视检查,营业结束时也不进行全面清查。员工消防安全意识十分淡薄,不会使用灭火器,甚至连灭火器放置位置都不知道,更不会组织消费人员进行安全疏散。

三、KTV场所的消防安全防范治理措施

遏制KTV场所的火灾特别是群死群伤的重特大火灾事故,是新形势下社会单位做好消防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确保KTV场所的消防安全,重点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强化安全管理理念。社会单位要层层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消防监管部门要定期召开KTV等娱乐场所培训会,督促经营者和管理人员做好消防安全工作,年初和重要节日与之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我管理水平,做到警钟长鸣。KTV场所也应当严格执行公安部《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和《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规定,严格消防安全管理。

(二)加大执法力度,消除火灾隐患。公安消防机构应严格按照《消防法》、《消防监督检查规定》等法律法规实施消防监督检查。

1.建立严格的用火用电制度。一是墙上粘贴“禁止使用明火”等宣传标语,确定专人巡查及时消除遗留烟头等火种隐患。二是加强电气防火安全管理,做到定人定设备,不得超负荷用电,不得擅自拉接临时电线,严格安全操作规程。三是禁止在KTV场所内带入和燃放烟花爆竹等易燃易爆物品。2007年11月17日,汉中市汉台区前进东路绿岛KTV娱乐中心舞厅发生火灾,其原因就是电器设备故障引发的电气火灾。

2.严格检查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是否畅通,消防设施是否完好有效。疏散通道堵塞、安全出口上锁是大多数KTV场所存在普遍问题,也是导致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重点检查督促从业人员要加强对消防设施、消防器材、应急照明以及安全疏散指示标志等维修保养,并确保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

3、存在重大火灾隐患单位,该关停和查封的绝不手软。对于有重大火灾隐患的单位要挂牌督办,并予以新闻公告或上网公示,将单位名称、地址、存在隐患等内容向社会公布。必要时要查封一批,关停一批做到执法绝不手软。

4、实现多部门联合与错时制检查并重。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消防、治安、文化、工商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并以消防安全为前置条件,消防安全不合格的,坚决不予以发证,发了证的给予吊销。还要坚持错时制检查制度,切实加大夜间消防安全突击检查力度,及时消除各类火灾隐患。

(三)加强建审、验收、备案制度和开业前消防安全检查,杜绝先天性火灾隐患。加强对KTV场所的建审、验收、开业前消防安全检查,消除先天性火灾隐患,《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作为强制性国家标准,明确规定了公共娱乐场所的安全疏散、电气线路、内部培训、消防设施等标准,对公共娱乐场所的设计、审核、验收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从源头上把好关,不留隐患。对KTV场所开业前的消防安全检查,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对申请开业的KTV场所要严格检查、严格把关。

(四)强化教育和培训,提高单位四个能力建设。组织KTV场所从业人员定期和不定期的参加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集中学习《消防法》和基本的防火灭火自救常识,同时利用最新的典型火灾案例,开展社会单位“四个能力”建设和消防安全防火警示教育,使从业人员自觉树立消防安全意识,掌握自查消除火灾隐患的能力、扑救初期火灾的能力、组织人员疏散逃生的能力、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的能力。通过培训对理论和技能操作考核合格的人员,颁发培训证书和消防安全上岗证。

(五)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KTV场所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疏散预案,建立单位防火档案,督促从业人员在日常管理服务中将消防安全工作落实到位,确保做到每日有防火安全检查记录,夜间有值班巡查记录。(六)拓展社会消防宣传,提高公民安全意识。消防工作中消防安全宣传系于一半,消防宣传教育是人类同火灾作斗争的重要手段,更是提高广大群众消防安全意识的重要途径。宣传教育应围绕人这个中心,发动和依靠一切社会力量,形成全方位的宣传网络,使消防常识和消防法规走向社区、走进家庭,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全民的防火意识提高了,掌握了正确的自救逃生能力和防火灭火基本知识,才是减少KTV等娱乐场所火灾事故和伤亡的有效途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2、国家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654—2006《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

3、公安部令第39号 《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4、国务院令第458号 《娱乐场所管理条例》

5、公安部令第61号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6、同心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文库最新消防法律法规手册

7、省政府令第192号 吉林省农村和公众聚集场所消防管理规定

第五篇:民警心理问题现状及对策

民警心理问题现状及调适

——从心理学的角度浅谈社区民警如何实现快乐工作、健康生活

王建华 二级心理咨询师

(开场白)

1、选题的原因:“浪费他人的时间就是谋财害命”,为了不浪费大家的时间,在一个多小时内能够有所收获,有利于工作、有利于快乐工作、有利于健康生活。把社区工作方法以及户籍制度解读临时改为心理学方面的内容。《社区民警工作指南》

2、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的重要程度;人是什么?——“皮包骨头肉东西”?不然,马克思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其实都有道理,一个侧重讲人的“肉皮囊”,一个侧重讲人的精神层面、社会属性。我认为,从健康方面来讲,人就分为生理和心理两部分。要讲健康,心理健康至少占一半。绝大部分人对生理健康非常重视,对各项指标很看重,但对心理健康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其实,大部分人在某些时候都会有心理问题。(一般心理问题像感冒、拉肚子;严重心理问题就像胆囊炎、像肠胃炎;精神疾病就像癌症)

3、资格问题:

(正文)

社区警务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性工程,是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载体和依托,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作。整个公安工作的基础在社区民警,打造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社区民警队伍是当务之急。而决定民警战斗力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警察的数量,另一个是每个警察的质量,通常称作警察素质。相对一定数量的警察队伍而言,其中每名警察的素质直接影响这支队伍的战斗力水平。

那么,警察素质包括些什么内容呢?主要由个体的政治思想状态、业务技能状态和生理心理状态组成。据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警察仅在任职头3年内耳闻目睹的丑恶面,比普通人一生中见到和感受的还要多得多。在所有应急性职业中,警察在工作中所承受的心理压力 指数高居首位。

上半年,省公安厅联合省心理学会专门对976名民警进行了心理健康调研,结果发现:民警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低于普通人群,心理问题的比率高达66.5%。其中,5年警龄以内的民警心理问题最严重,占5年以内警龄民警总数的76%。调查显示,民警心理问题除了工作带来的焦虑和不安外,还有人际关系、婚姻家庭、身体健康、外界危险等问题;民警缓解心理压力的方式太缺乏

问题一:工作焦虑

调查民警心理问题58%表现为工作带来的压力和焦虑,比如任务完不成、值夜班、担心自己办的案子出问题等。

问题二:婚姻家庭婚姻危机

调查民警心理问题有19%是由于没有处理好婚姻、家庭问题而引起的,主要表现为妻子(丈夫)不能忍受对方无休止地工作、儿女的教育问题顾不上等。

问题三:人际困惑

调查民警在人际方面的困惑占到10%。问题四:身体健康

调查民警的心理问题8%来自身体健康状况的变化。不能按时吃饭按时下班、熬夜办案等情况,对民警的身体健康影响较大。

一、民警心理问题的普遍特性

(一)自我情绪抑郁,对人心存敌意,并有强迫症状的心理障碍。

有抑郁症状的民警平时情绪低落,没精打采,不愿社交,回避群众工作,得过且过地打发工作,甚至年龄不大,却自暴自弃的等待退休。

有敌意症状的民警对周围的人甚至对自己没有好感,心存敌意。工作中表现为容易烦躁、激动,经常发脾气,耍态度,并有摔东西,打人的念头,因而群众关系紧张。

有强迫症状的民警控制不住自己,总想着不该想不愿想的事情,或者做无意义的动作。譬如总是担心自己的警容风纪不正,总是感到难以完成任务,或者反复洗手、点数目以及触摸某些东西。这些民警忘记性大,注意力不集中,被某种强迫意识困扰而影响正常的工作与生活。(插入抑郁症相关内容)

(二)性情偏执,心理焦虑,人际关系紧张。

有偏执症状的民警对大多数人都不信任,总认为领导在监视自己,别人在算计自己,工作中取不合作态度,以防别人给自己添麻烦。

有焦虑症状的民警平时忧心忡忡,提心吊胆,虽没有明确的恐惧对象和内容,却常常无缘由的烦躁冲动,有的还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胸闷、心慌、多汗。

有人际关系过敏症状的民警总是猜疑或多心别人,常感到自己在与人交往中会受伤害,不敢与陌生人打交道,难以搞好同志关系、警民关系。

(三)自觉健康情况下降,病痛增加,有的还出现轻微精神病症状。

有躯体病症状的民警平时经常出现中等严重程度的头痛、头昏、肌肉酸痛或胃部不适,四肢疲软甚至呼吸困难的症状,从而影响精神面貌,工作热情。

由此可见,缓解民警的心理压力已经刻不容缓的摆在我们各级领导的面前,我们应该慎重的分析一下造成民警心理负重的原因,调控民警心理压力的对策以及广大基层民警心理援助的措施,防止民警队伍中心理隐患的扩散和恶化,从而保证警力的不断加强。

二、民警心理隐患产生的原因

俗话说“人没压力轻飘飘”,适度的心理压力能振奋人的精神,激发人的积极性。但是。心理压力也是一柄双刃剑,过量的、没有调控的心理压力反而会扼杀人的工作热情,并产生形形色色的心理疾病。

(一)超负工作产生的工作压力缺少调节与宣泄的渠道。

我们的民警,尤其是基层第一线的民警,长期超负荷的工作,心理上积压着日增月累的压力,由于得不到定期适当的调节,又缺少丰富多样的文体活动的宣泄,在生理健康、性格脾气、情趣爱好等方面产生了不少不良的影响和变化。在调查中,几乎所有的基层民警都反映睡眠不足。因为日常的双休、公休经常得不到保证,在工作的间隙,只要有条件,首先想做的事情就是睡觉。平时,民警的业余生活单调,较多的集中在抽烟,打牌或夜宵喝酒上,以便提神,或宣泄来解脱些许心理压力带来的不适。

不少民警反映自己的生活质量下降,“除了吃饭、睡觉和工作,人生已没有其他内容”,有的民警说自己“对一切都兴趣减退,每天混着不出错就是了。”也有的民警觉得自己的脾气越来越坏,火气很大却无处发,“领导面前不敢发,同事面前不便发,家属面前不忍发,群众面前更不能发”。甚至有些民警百无聊赖的感叹自己“为了几张工资在拼命的工作,但工作以外却只想吃饭睡觉,钱对自己毫无意义,这种无聊的生活多想了会让人想自杀”。

这些民警的反映,显然其中存在人生观、价值观等思想认识的问题,但是我们也应该由 此意识到,因为心理压力得不到良好的调节和宣泄而产生的民警心理抑郁、焦虑、浮躁等,会给民警的工作带来消极的影响。

(二)民警考核制度不完善产生的人际压力缺少沟通与化解的渠道。

为了加强队伍建设和管理,对民警的各项目标考核越来越突出“从严治警”的特点,这是一条无可争议的原则。但是由于有些考核制度在理论机制或操作程序上还不尽完善,经常出现不能如实反映民警实绩的考评结果,挫伤了部分民警的积极性,也使许多民警感到无所适从,认为个人的评价并不取决于实际工作表现,而取决于人际关系,尤其是与领导的亲疏,由此而产生了人际关系过敏的心理压力。这些不完善导致许多民警常年担心出错,担心与领导、同事关系出问题,担心什么地方出乱子,这种恐惧梦魇般地压在这些民警的心头,影响他们正常的判断和处理人际关系,多疑、过敏、偏执,冷漠甚至仇恨扭曲了彼此之间的交际心理。

现在经常听到民警们感叹现在缺少干群之间、民警之间推心置腹的谈心,缺乏真情实意的人情气氛,缺乏共娱共乐的宽松空间,缺乏鼓励个人发展的心理退路。干警之间、警民之间因为缺少沟通的渠道而变的关系过敏,由过敏而产生的关系紧张又缺少化解的渠道而积压为心理隐患。

(三)民警抗诱屏障不健全产生的环境压力缺少转移和倾倒的渠道。

警察工作的特点就是要经常接触一些不健康的、甚至是有害的人或者事件,而这些不健康的、甚至是有害的人或事件往往具有一定的诱惑力,能引起民警机体的生理、心理反应,并产生做出相应行为的心理冲动,但是这些行为大多为警察道德和警察纪律所不允许,因此会产生一定的趋避冲突,形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目前,对民警的抗诱屏障主要还是建立在传统的政治思想教育和纪律约束与处罚上,缺少一种帮助民警转移不良诱因注意力或倾倒长久积压的心理“垃圾”的渠道。正因为没有心理屏障,传统的思想教育和纪律教育愈强,有时反而会使某些民警的心理压力愈大。

(四)媒体宣传不全面产生的舆论压力缺少疏导和安抚的渠道。

近年来,媒体对公安的宣传侧重“热情服务”宗旨的报道,侧重“警方自我加压”,主动接受群众监督的宣传,无形中已形成了一种巨大的舆论压力。而这种舆论压力在一些群众中演变为要求警察做大量繁杂的非警务工作,甚至在民警维护社会治安,处理违章时演变为部分对象的无理辱骂,伤害民警,民警由此而生的委屈心情、压抑心情和愤闷心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疏导和安抚,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

在调查中,许多民警反映每天都会面临群众形形色色的非警务要求,这些事情占去了大 量正常警务工作时间,影响完成工作指标,但如果不做又会引起群众的反感或投诉,特别是处警中,经常会遇见素质低下的市民动辄以“举报”相挟,乃致于拳脚相加,我们的民警虽然“骂不还口,打不还手”,但心理上却投下了深深的阴影。民警们说:“并不是怕那些不实的投诉举报,而是怕次数多了影响上级的工作,也影响上级对自己的看法,甚至影响年终考评而排末位。”“虽说现在有一个民警正当执法权益保护办,但目前也只是对受伤民警事后的一些慰问。”

缺少及时的心理疏导和安抚,民警心中驱散不尽的阴影逐渐郁结成莫名的压力,压抑着工作的朝气和热情。

(五)家属工作滞后产生的家庭压力缺少调解和援助的渠道。

在相当一部分民警的心中产生了一种家庭压力,并且逐渐沉重成包袱,束缚了手脚与灵魂。调查结果表明有80%以上的基层民警对家属有欠债感,有的还导致自卑感、孤独感等不良情绪产生。一些民警这样袒露心里话“工作忙时回不了家,工作完了不敢回家,回到家不想说话,说起话来火气又大,还不如不回家。”民警面对家庭出现的危机,大多总感到理亏或愧疚,无力正常地解决矛盾。

家庭压力是一种带有隐私性质的压力,因此大多数地民警都以默默承受的方式来消极对待,对这些民警如果没有及时帮助调解和给予心理援助,“沉默中的爆发”会造成更大的心理伤害。

(六)业余生活单调产生的需求压力,缺少引导和满足的渠道。

如前所述,目前基层民警的余暇时间比较少,而且大多用于饮食睡眠,或者看看电视、聊聊天。但是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类的需要有一个逐步提高层次的发展趋势,虽然许多民警低层次的需求尚不能完全满足,但是一旦他们这类需求满足后,产生较高层次的需求却因为业余活动的单调,个人爱好的贫瘠以及警察文化的苍白而难以实现,由此在民警的心理上形成需求压力。

在调查民警的个人兴趣爱好和业余创造活动时,很大一部分基层民警表示出无奈的遗憾,有的讲没有兴趣,有的告诉我们说本来曾有过一些个人爱好,但这几年来都荒废了、退化了。面对外面缤纷的世界,我们的民警常有种“脱节”的悲凉,承受着一种几乎饥渴的心理压力。

近几年来,公安队伍的总体文化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特别是补充了不少大专院校的毕业生,因此,民警主体需求的层次也相应有所提高,但是,因为缺少相应的警察文化构建,警察较高层次的心理需求无法满足,形成的心理压力也没有疏导渠道而易形成隐患。

三、从组织的层面谈民警心理压力的缓解对策

民警的心理压力既然来源于诸多方面,其缓解的的根本途径也必然是一个涉及个人、家庭、单位和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所以对民警心理压力的缓解对策应考察到各个相关的辐射面。

(一)为民警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民警的工作环境包括办公条件、人际关系和团队风气等方面,要努力营造令人愉快的,相互平等,相互理解和相互帮助的亲和氛围。

目前,民警的工作压力、环境压力凸显得情况下,可先着力于人际压力和舆论压力的降压措施。增加上下级之间和民警之间的心理沟通渠道,创造各种条件谈心、恳谈机会来缓和人际关系。对外加强民警严格执法,保护民警正当的执法权益的宣传,对内开展民警读报评报活动,正确认识各种传媒形成的舆论压力的利弊、从而调节对应心态。

(二)丰富民警的业余文化生活

健康的警察文化是民警心理压力最有效的缓冲领域,为了维护民警健康的心理素质,应该尽可能拓宽这个心理后方。

注意引导和发展民警的个人兴趣爱好,并经常创造各种条件鼓励民警相互交流,各基层单位可设立民警文化活动的场所和园地,支持民警的业余创造活动,使民警的各种心理压力有调节或升华的渠道。

(三)与民警的家庭加强沟通

民警的家庭工作是一项温馨工程,相对紧张的警务工作,这是一张一驰的警察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方面。民警的家庭工作做好了,什么样的心理压力都能软化。

可采取多种形式,如家属联谊会、贤内助协会、警嫂求助信箱、家访联系册等,积极开发民警的家属资源,利用民警家属中的各种优势,为广大的民警打造一个能平息思想风暴的“心理港湾”。

(四)在民警中广泛开展各种形式心理卫生的普及宣传教育。

使广大的干警认识到警察心理所面临的种种挑战,了解常见的警察心理问题,掌握一些警察心理降压的自助方法,加强民警心理问题的预防机制。

(五)针对民警不同的心理情况,开展心理服务。

为民警提供一些常用的心理自救的方法。开设心理援助中心,接受民警咨询,应对疑难问题。要在合适的时候,着手培训分局兼职心理咨询员,并外聘的心理专家。兼职和外聘两者结合,来定期承担对民警的心理测试和心理调节辅导工作,做好对求助民警的心理咨询 工作和对民警心理疾病的治疗工作。

四、从民警个人自助的角度谈减压方法

社区民警战斗在公安第一线,面对的困难越来越多,需要承担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这是一个无法变更的事实。“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全靠我们自己!”

要想生活得轻松快乐,就必须直面压力的挑战,用恰当的方法给自己减压。下面是能够自我减压的方法。

一是搞清楚自己的事情。

往往,让我们焦虑、晕头转向的,并不是繁重的工作,而是我们没有搞清楚自己有多少工作,该先做什么。在工作内容不变的情况下,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能够使你感到“不那么累”了。从清理自己的办公桌开始,把桌上的其他纸张都清除掉,只留下你要处理的内容。(ABC理论)(时间管理坐标系理论)

●第一象限——紧急又重要的事

诸如应付难缠的上访群众、准时完成工作、住院开刀、小孩受伤要包扎等。这是考验我们的经验与判断力的时刻,也是可以用心耕耘的园地。如果荒废了,很可能会变成行尸走肉。

但我们也不能忘记,很多重要的事都是因为一再拖延或事前准备不周,而变成迫在眉睫。

●第二象限——重要但不紧急的事

主要是与生活质量有关。其中包括长期的规划、透过读书与专业训练自我充实、思索如何帮助陷于困顿的子女、为重要的会议做准备、多花点时间倾听亲友、属下的心声等等。

荒废这个领域将使第一象限益形扩大,使我们陷入更大的压力与危机中,疲于应付。

反之,多投注一些时间在这个领域有助于提升实践能力,缩小第一象限的范围。做好事先的规划、准备与预防,很多急事将无从产生。这个部分的事情不会催促我们,所以必须主动去做。这也是发挥个人领导力的领域。

如果想想那些事情是真正想做的事,大致可以归结为以下七类:改善人际关系、改善事先准备工夫、做更周详的规划与组织、善待自己、抓住新的机会、充实自我、增进能力。这些都属于第二象限,全都是重要的事。

●第三象限——不紧急不重要的事

简而言之就是浪费生命,所以根本不值得花半点时间在这个象限。但我们往往在一、三象限间来回奔走,忙得焦头烂额,不得不“逃避”到第四象限,疗养一番再出发。这部分倒不见得都是休闲活动,因为真正有创造意义的休闲活动是很有价值的。然而,像过度观看毫无内容的电视节目或在办公室偷闲瞎掰,都是在浪费生命。这样的休息不但不是为了走更长的路,反而是对身心的毁损。刚开始时也许有滋有味,到后来你就会发现其实是很空虚的。

●第四象限——紧急但不重要的事

看似第一象限,涵盖的是急迫但不重要的事。迫切的呼声会让人产生“这件事很重要”的错觉—实际上就算重要也只是对别人而言。

电话、会议、突来的访客都属于这一类。我们花很多时间在这个范围打转,自以为是在第一象限,其实不过是在满足别人的期望与标准。

当你要把某项活动归为第一或第四象限时要特别小心,紧迫的事很容易被误认为重要的事。其实二者并不难区别,你只须问自己这件事是否有助于达成某种重要的目标。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便应归入第四象限。

我们观察发现多数人花在第一、四象限的时间最多。如果你也是其中之一,是否付出了相当的代价?当你为急事忙得团团转时,是否忽略了要事,甚至是最重要的事?

二是接受现实的自己。

幸福指数=拥有的资源/欲望水平,”人的痛苦来源于欲望的不的满足”;”知足常乐”.给自己增加许多额外要求和太大压力的人,常是追求完美的人,他们对自身极为苛刻,总是不能很好地悦纳自己。那么,从现在开始,转向自我接受。对自己并不完美的外貌、有些瑕疵的为人处世,以及并非尽善尽美的工作状态,都要努力赞赏。有时应当心安理得地承认自己的本来面目,这样一定会让你感觉轻松很多。

三是结交快乐的朋友。中国有句古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你总是接触沉闷忧郁的人,久之你也会感到自己变得很压抑、很沉闷;如果你总是结交快乐、轻松的朋友,你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渐渐地变成一个快乐而热力四射的人。人的神情和态度就像麻疹一样,是有感染力的。那么,让快乐、轻松的朋友把快乐感染给你,在面对压力的时候,你就会感到不那么沉重。

四倾诉和释放。如果你愿意,可以向你信赖的朋友倾诉你的烦恼,告诉他所承担的一切和你的心情。如果你更愿意自己一个人来面对,那么就找一个寂静优美的地方,在落叶的最深处任凭情绪自由释放。哭泣,大声地呼喊,或者跑一跑、跳一跳,别想自己是不是够文雅,尽情地释放心头那种喘不过气的感觉。让自己在接下来的一轮挑战中轻装上阵。

五是亲近大自然。人类本来就是自然的儿女。当你感到压力太重时,不妨暂时放下手头的工作,利用闲暇散散步,打打球,短程的旅游对于缓冲压力更不失为一个“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有效方法。在绿树青山之间,在江河大海边,让一切压力都随风而去。如果实在抽不开身,在办公室里也可以“忙里偷闲”地让心灵回归自然。如每天工作三小时,放下工作,向窗外眺望三五分钟,视野尽量向开阔的远处伸展,在大脑和视觉疲劳减轻的同时,压力也会得到释放。

六是来一点情趣。给自己一个空间,给自己一点时间,做一个“有趣”的人,用一种其他的活动或爱好(如读书、听音乐、烹饪、唱歌等等)来调动内心轻松、快乐的情绪,让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相互抵消,能够有效地减轻心理压力。

七是膳食平衡。咖啡、浓茶并无益处,应遵循健康、平衡的饮食结构,保持身体的最佳健康状态,这是承担巨大压力挑战的生理基础。有的人为了方便省事,常用快餐食品来应付日常饮食,结果会导致高热量高脂肪食品摄入过多,蔬菜水果摄入太少。热量摄入多会造成代谢物质在体内堆积,加重了身体器官的负担,会感到身体容易疲劳,耐负荷力也相应地变差。而且,有一些高负荷的人养成了靠浓咖啡和浓茶提神的习惯,以此缓解紧张情绪,应付睡眠的不足。事实上,疲劳是承担过度压力后的正常生理反应,最佳消除方式是睡眠,咖啡和浓茶只能起到暂时兴奋的作用,且会加速体能的消耗,对真正缓解疲劳和减轻压力并无益处。

八是能与各种人愉快的相处。

“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退后一步自然宽”。九是常和别人保持合作,并从中获得乐趣。

人的自我定位来源于他人的评价,合作与交流会让人找到自我,自信心的提高主要靠自己!找出自己的优点,发挥自己的长处。找到优势却由于信心不足而望而却步的情况存在吗?如果存在,强迫自己在适当机会去做,不要考虑别人的想法,只要自己认为是对的,跨出一步之后,你会突然发现,原来突破自己的心理障碍非常简单。

十一、具备胆识和勇气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胆识和勇气是个体意志过程中的果断性和具有积极主动性的个性心理特征相结合而产生的士气状态。胆小害羞的人往往因为胆怯而不敢与人交往,结果仅限于很小的朋友圈子,变得越来越孤僻、退缩。胆小退缩的人很少与人交往,并不是他们自恃清高,而是相反,他们往往认为自己是不可爱的,不受欢迎的,别人不愿与之交往的。如果他们形成了这样消极的自我概念,即对自我的一种稳定的认识,那他们在行动上就会有意无意地表现得让人很难接近,很难交往。

其实当你认为自己是可爱的,被别人接受的时候,你就会表现的自信,而自信的人往往是可爱的,人们愿意与之交往的,而交往的人越多,就越会增加他们的自信,从而在别人面前就不那么胆怯退缩了

十二、尊重弱者

我们今天的社会太缺少对人的尊重,我们的文化中太缺少对人的尊重,特别是对弱者的尊重,我们的教育中也太缺少对这方面的学习。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在未来的生活中更有尊严。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尊,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当你给别人以尊重的同时也获得了别人的尊重,这样我们才能拥有完整的人格尊严,才能更多的理解、宽容别人。

十三、凡事量力而行,懂得放弃

用心于选择,而忽略了放弃。有时侯执着是一种负重和伤害,默默地付出,苦苦地等待,到头来却是镜中花,水中月,过分的固执,不懂放弃甚至就是愚蠢,因为它会让你背负沉重压力,长期被痛苦困扰,还失去更多更好的机会。选择需要勇气,放弃又何尝不需要胆识和魄力呢?

十四、偶尔放纵自己一下(不要过分)

其实也可以偶尔放纵自己一下,不是堕落,不是颓废,而是敞开心扉,放开思想,解脱束缚。那一刻你会发现,很多事原来想做就可以去尝试.在这个世界上,快乐永远不会嫌多,只要能够让我们觉得轻松和美妙,带着一点豪放的气概,学会另一种模式的快乐,又有什么不好?

十五、最后,别忘了多休息!祝大家:快乐工作、健康生活!

下载浅析劳教场所心理咨询师的职业现状及发展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劳教场所心理咨询师的职业现状及发展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我国农业人口多,但因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薄弱、技术落后、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农业生产收益低等原因,造成农民外出务工人员多,不仅直接导致农田抛荒现象严......

    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报名

    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报名 本中心王老师从2004年开始一直从事心理咨询师的培训、组织、考试安排工作,具备了丰富的教学管理和培训经验,熟悉心理咨询师培训的各个环......

    农村老年人心理问题现状及对策

    农村老年人心理问题现状及对策 作者单位:### ###市###乡党委副书记、政协联络员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农村老年人数量逐渐增加,老龄化程度加快、高龄趋势明显的特......

    “留守儿童”心理现状及教育对策

    留守家庭”是指双亲或单亲在外的家庭。留守儿童现象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呈现扩大趋势,它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种特殊社会现象。为掌握第一手资料,本人对本地区640名......

    郑州外贸现状及发展对策

    郑州外贸现状及发展对策 摘要:郑州市作为河南的省会,是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城市,也是中部地区外贸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近些年来,郑州市的对外贸易发展有了很大的进步,不但出口产品......

    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金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实际发展中,农村金融面临着信贷资金供给不足、融资成本高、产权资本化程度低等不足。山东省胶州市在农......

    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题目: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 农村信用社是我国众多金融机构中发展历史较长、机构网点较多、服务面积较广、具有鲜明特色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对农村信......

    镁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镁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前言 在目前资源、能源和环境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紧约束的大环境下,推动开发轻质结构材料——镁,已成为近年国内外研究和产业发展的热点和重点,镁合金的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