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如何应对当前的国际安全形式下的各种挑战
中国如何应对当前的国际安全形式下的各种挑战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格局多极化深入发展,中国迎来了许多重大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复杂严峻的国际安全形势。全面理性认识当前国际安全形势特点和趋势,制定实行适当的国家安全策略,对我国把握21世纪战略机遇期、实现和平崛起与民族复兴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国际安全形势特点及趋势
目前全球安全形势总体趋缓,和平发展的时代主流不变。但国际安全形势复杂多变,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领域危险交织,传统冲突趋缓而冲突根源并未消除,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各种新危险新挑战不断出现。
(一)传统战争及局部冲突危险依然存在
随着世界文明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传统安全领域危险相对降低,大国之间大规模军事冲突及爆发世界大战可能性明显减小。但因众多原有国际地缘敏感及争议问题根源尚未消除,发生传统局部冲突与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如目前一些地区国家之间还存在着领土及海洋权益争端、民族宗教矛盾、资源争夺等方面问题,局部地区还存在着冷战时期遗留下的军事对峙,这些地区局部冲突和战争会时常发生,严重破坏和影响国际安全与世界和平发展。此外国际霸权势力“民主”干预和颠覆渗透,也会引发一些主权国家**及战争。
(二)非传统安全危险上升形式多样
冷战结束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多极化深入发展,国际传统安全危险相对降低,非传统安全危险相对上升而突出。当前全球面临的非传统安全威胁主要包括国际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跨国有组织犯罪、国际金融与经济危机、国际能源与环境安全、国际公共卫生安全等。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必须加强国际间真诚合作,才能更好地应对和解决国际非传统安全问题。
二、中国当前不利的国际安全形势
(一)传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在传统安全领域,中国地缘战略环境有所恶化,美国仍然是我国传统战略安全主要威胁。我国不仅继续面临美国遏制防范中国的战略围堵打压,陆疆周边反侵占、反分裂、反颠覆任务艰巨,同时我国东海及南海岛屿及资源面临着相关邻国非法侵蚀的严酷现实,领海海洋安全危机突显。
———美国防范中国继续对华战略围堵。美国在太平洋及亚洲地区强大军事存在依然是我国家安全主要威胁,奥巴马政府对华政策仍然实行围堵加合作的“双轨制”及“两面下注”战略,在军事上与中国开展军事对话交流以降低军事误判风险的同时,仍将中国列为主要战略打击对象,继续围堵防范中国。如果说上世纪90年代美国构筑的对华战略包围圈还没有完整到位、还有许多空白点的话,那么到今天美国这一战略围堵包围圈已经赫然成型。在东亚和东南亚,美日军事同盟关系进一步强化,美日澳三方军事合作迈出实质步伐,近年更是加大介入东南亚及南海的力度,频频展开双边及多边海陆军事演习,环太平洋岛链包围圈进一步巩固。在中亚地区,美国加紧投兵布阵,借反恐扩大了在中亚地区的军事存在,建立了多个军事基地,并渗透到外高加索地区。在南亚,美国把巴基斯坦定位为非北约盟国,通过反恐加大对印度和巴基斯坦军事合作力度,加强对印度洋地区战略影响。目前美国霸权势力已从东南西三边对我国构成合围态势,对我国战略安全构成现实威胁和长远威慑。
———美欧“民主”干预渗透危害中国及周边安全。长期以来,美欧西方大国将中国及周边作为“民主改造”重点目标,经常利用新疆“东突”、西藏“藏独”和民主人权宗教等问题干预我国内政,企图分裂颠覆、渗透演变中国;同时对中亚国家施行“颜色革命”推行“民主”,对伊拉克、阿富汗实行“民主手术”,对巴基斯坦与东南亚推动“民主转型”,对伊朗、朝鲜等所谓“问题国家”武力颠覆,企图强行在中国及周边国家推行所谓“民主”,意图使我国及周边国家跌入“民主陷阱”、陷入社会**、经济停滞、政局动荡甚至陷入内战境地,从而威胁中国社会稳定与国家安全,达到其**、颠覆直至阻碍中国和平崛起之目的。
———与周边邻国有关领土领海争端危机升级。我国幅员辽阔,与15个国家领土接壤、20多个国家相邻,虽然20世纪90年代以来与多数邻国领土边界问题得到解决,但与一些国家领土领海争端还没有完全妥善解决,如我国与印度边界划界尚未解决,与一些邻国海洋划界尚未完成,中日因钓鱼岛及东海问题争端频起。特别是与南海东南亚邻国间悬而未决的岛屿领海归属争端日趋严峻,一方面某些东南亚国家加快对我国南海岛礁领海资源的非法占有,造成我国主权岛屿被侵占、领海资源被掠夺、海洋权益被侵蚀,另一方面由于美国高调介入和插手,使南海危机“国际化”而日益复杂和激烈。
(二)非传统安全领域面临重大威胁
我国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非传统安全威胁,主要包括国际及民族分裂恐怖主义、跨国有组织犯罪、信息化安全、能源与环境安全、金融与经济安全、社会公共安全等等。
———国际及民族宗教分裂恐怖主义。恐怖主义是国际社会和全人类的共同威胁,2010年以来国际恐怖主义袭击频率增加,活动范围及袭击规模扩大,恐怖袭击方式令人防不胜防。中国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最主要来自新疆“东突”及西藏“藏独”民族分裂势力、宗教狂热势力及其境外势力,长期以来“东突”和“藏独”等恐怖主义破坏活动,对我国民族地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危害,耗费了我国巨大的财力物力,恐怖主义威胁无疑成为未来我国家安全心头大患,如果不能有效应对必然会对中国内政外交造成重大消极影响。由于东突恐怖主义势力与国际恐怖组织联系密切,而美欧在国际反恐中实行双重标准,使得我国打击国际恐怖主义面临严峻挑战。
———能源安全问题。我国虽煤炭储量丰富,但石油、天然气等优质能源资源严重短缺,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能源尤其是石油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日益显现,能源及其安全问题已经越来越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必须面对、无法回避重大问题。据统计,我国目前石油消费及进口居世界第二位,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50%,预计2020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超过65%。因此保障能源安全,已经成为维护我国经济安全、政治安全乃至国家安全,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生态环境安全问题。我国生态环境基础原本就比较脆弱,在人口压力和粗放型经济多种现实作用下,我国生态环境安全形势十分严峻,空气、水、土地等环境要素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灾害频发,资源支撑能力下降,农村污染越来越严重。据调查,目前我国土地沙化面积每年扩大300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为350多万平方公里,危险废物污染、耕地退化、盐渍化等问题严重,一些城市特别是北方城市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年平均浓度严重超标,河流断流、湖泊萎缩和水污染问题普遍,水资源短缺日益成为影响城乡居民生活和工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经济金融安全问题。中国经济在融入世界过程中面临很大安全风险。在产业领域,随着我国在市场和投资领域不断开放,跨国公司利用其强大的资金技术及管理优势分割包围和收购我国重要产业及企业,逐步控制我国重要产业经济命脉。在技术领域,我国整体技术实力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机械、通信、计算机等关键领域工业与军工技术缺乏竞争力,在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产业技术及创新技术竞争中处于极度劣势。在金融领域,我国金融主体及市场体系发育不成熟,金融全球化及无序发展使我国金融业开放面临巨大风险,流窜的国际投机资本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严重威胁着我国金融资产和金融安全。
———信息化安全问题。信息化安全是信息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国家的通讯、能源、交通、航空、救灾、消防、金融等基础设施系统越来越多地利用网络传输数据和进行管理,并且各系统之间相互依赖,因而世界各国普遍面临信息化安全挑战,信息化安全问题现已成为各国国家安全保障必须面对的全球性问题。我国信息化建设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目前全国互联网上网用户数居世界第二位,未来1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互联网市场,但与美、欧等信息化强国相比,中国保障信息化安全的水平和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中国只是一个信息化大国而不是强国。在众多国内外黑客的眼中,中国的信息网络几乎不设防,研究显示目前我国与因特网相连的网络管理中心有95%都遭到过境内外黑客的攻击或侵入,其中银行证券机构和政府网络成为攻击重点。
此外,我国还面临着朝鲜半岛核扩散安全、跨国有组织犯罪、国际公共卫生安全、自然灾害安全等国际非传统安全问题。
三、当前国际安全形势下中国应对策略
面对当前中国国际安全环境中各种问题与挑战,坚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方针,合理调整我国国际安全战略策略,抓住主要矛盾,利用各种有利因素重点处理好与大国及主要邻国的关系,巩固地缘战略依托,妥善处理我国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努力维护我国和平崛起战略机遇期良好的国际安全环境。
(一)处理好与美国及周边邻国关系,减轻传统安全威胁
———积极发展同美国的合作竞争关系。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一定程度上主导着全球经济、政治及军事格局,其在太平洋及亚洲地区强大的军事存在依然是我国传统安全的主要威胁。中美关系是我国际双边关系的首要关系,妥善处理好中美关系使之不过度激化与对抗,保持中美关系总体稳定,是我国和平崛起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基本目标。要积极利用中美两国经济结构高度互补性和两国市场巨大潜力,使经济因素及合作在双边关系中发挥主要作用;努力拓展加深中美合作领域,加强中美两国在处理核扩散、恐怖主义、国际犯罪、非法移民等重大国际问题的合作。对美长远防范我国战略意图及举动要心中有数并进行妥善应对和反制,在台湾问题上宣誓捍卫国家核心利益,坚守台湾不独政治底线,加强中美军事对话交流互信,争取中美关系总体稳定和发展。
———形成相对稳定的周边大国关系框架。坚定不移地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加强同周边国家及地区的睦邻友好与文化经贸合作关系,积极解决领土领海边界历史问题,妥善处理好与周边主要邻国关系,形成相对稳定的周边大国关系框架,营造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周边国际安全环境。重点加强巩固中俄战略伙伴关系,提升双方在经贸领域的合作层次,扩大民间交流,加强中俄在维护中亚稳定、联合国改革等国际和地区问题的协调,深化能源和军技合作,推动中俄关系深入发展。在巩固中俄战略关系的同时进一步发展中国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战略关系,维护中亚局势稳定,拓宽中国的战略回旋空间,减轻我在东部可能面临的危机压力。巩固中巴传统友好关系,拓展和深化印巴经济政治合作关系。加强改善中印两国经济交往、政治互信,扩大双方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共识,本着互利互让原则促进两国边界领土问题解决。中日两国在共同构筑东北亚持久和平、共同推进东亚及亚洲一体化进程和经贸互补共同发展三大方面有着巨大合作潜力,要妥善处理中日两国历史问题、领海争端问题,积极开展经济外交,扩大经贸互补合作关系,努力促使中日关系向稳定方向发展。朝鲜长期以来是我国牵制美国的战略屏障,要巩固加强中朝传统关系,援助帮助朝鲜走出冷战,推动和平解决朝鲜半岛核危机,努力维护朝鲜半岛稳定,保障我国安全战略利益。还要加强与韩国、澳大利亚等重要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解决处理好与东南亚国家间的南海问题危机。保持和发展我国与东南亚各国的传统睦邻友好关系,必须妥善处理好南海危机。南海危机有着异常复杂的历史现实背景,我国基于维护传统睦邻友好与地区和平稳定考虑,长期以来主张“搁置争议”与“共同开发”。但是近年来随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关大陆架划界方案的实施和美国势力介入,一些东南亚国家加快了对我国南海岛礁及海洋资源的非法侵占,使南海争端升级并失控恶化。解决南海危机必须运用大战略和小智慧,大战略是指将南海问题纳入中国崛起大框架大战略进行考量,使其在我国经济及军事实力质变提升条件下尽快获得满意解决。小智慧是指当前可通过合法手段从内部影响对方政治与决策,设法分化瓦解在南海问题上形成的短期权宜同盟,同时利用战争与和平之间的灰色地带,策略性采取一些既让各方看到我们捍卫国家利益的决心和能力、又可避免走入战争的非常规手段,针对性施行一些惩罚示范性打击,宣示我方实力、信心和诚意,促使争议各方回到谈判桌上,争取以谈判及协商方式和平解决南海危机。
(二)把握战略机遇期,加速强化我国经济和军事实力
只有强大的经济和国防实力才能更有效地捍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因此必须紧紧把握我国战略机遇期,加速强化我国经济和国防军事实力。一是把握世界经济格局大变革、大调整的有利机遇,以这次金融危机为契机,努力推动国际金融秩序重建与合作,主动参与国际经济新规则制定,提高中国在国际经济事务中的地位和话语权,凭借充足外汇储备加快海外收购力度,壮大我国金融资本和重要产业国际竞争实力。二是坚持把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放在首要位置,立足扩大内需保增长,改变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等问题,加快壮大强化我国综合国力。三是加快提升强化与我国国际地位和国力相适应的国防军事实力。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手段更加多样,但无论什么时候强大的国防力量是国家安全必不可缺的,特别是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没有强大军事实力作后盾,国家安全和领土主权就得不到应有保障。南海问题危机近期的升级恶化,相当大程度上就是由于我国军事实力特别是海军实力没有得到相应提升的结果。
(三)完善机制及政策,协力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新挑战
当前,我国非传统安全问题已经从偶发性转向多发性,具有强敏感性、高连带性,公共危机事件呈现出高频次、大规模特征,同时往往国际因素影响国内安全,国内安全问题处理失当可引发国际共振。因此,面对来自恐怖主义、跨国有组织犯罪、社会公共安全、信息化安全、经济金融安全、能源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领域挑战及风险,必须科学分析预测我国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危机的威胁程度,选择制定有效的治理方案和合理的公共政策,加快完善非传统安全危机处置法治保障,建立和加强应对非传统安全危机的国际合作机制,构建以政府内部力量整合为核心,以政府与媒体、民众及其他社会组织全员整合为基础,以本国政府与国际合作全球整合为补充的危机治理体系,加快非传统安全危机应对能力与预警应急体系建设,有效地应对和消除各类非传统安全危机问题之威胁。
第二篇:如何应对当前的机遇与挑战(修订)
如何应对当前的机遇与挑战
——学习钟总在“三整三提”第二阶段动员会上讲话精神的心得体会
在前不久召开的“三整三提”第二阶段动员会上,董事长发表了重要讲话,就上一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并明确提出且周密部署了深入推进第二阶段活动开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会后,品质部唐部长迅速组织人员学习,及时准确地传达了会议精神,且要求品质部结合自身实际和本职工作,把握精髓,灵活运用,落到实处,为第二阶段的活动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为科力远品质部的一员,我从钟总的讲话中深受启发、获益匪浅,我认为“认识自我,改变自我,自觉适应战略需要”的指导理念不仅高屋建瓴,更是公司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如何有效应对当前的机遇与挑战这一重大课题,我的思路更清晰了,目标更明确了,信心也更坚定了。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加深,加之我国经济社会中尚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目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经营困难增多,我们的外部环境仍在持续恶化。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同样我们也拥有产业结构调整和政府政策扶持的大好机遇。为了应对挑战和抓住机遇,我们应该坚持在钟总“认识自我,改变自我,自觉适应战略需要”先进理念的指引下,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苦练内功,厚积薄发,特别是要全面深入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钟总指出,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整个“三整三提”活动的关键环节,活动能不能收到实效,就要看我们在批评与自我批评过程中,能否真正触及灵魂,真正认识自我和改变自我。
总体来说,科力远是一个实力雄厚、管理严谨、制度完善、技术先进的优秀企业,创造了令每个员工引以为荣的辉煌成就。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并暴露出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新问题。一是基层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思想觉悟有待提高。二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作用有待加强。三是对工作细节的把握不够重视。针对上述问题,应该采取如下措施:
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方式和结果。领导垂范带头,破除惯性思维和本位主义的束缚,严肃认真的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抓好宣讲工作,树立正反典型,引导下属及员工自发学习,自我约束,不断进步。
2.提高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关注,加大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投入。文化建设彰显着企业开拓进取、发展壮大的内在品质,是企业提高凝聚力,打造独特个性,体现产品差异化的基础和前提。应当从组织员工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入手,系统谋划,多措并举,把企业文化当作灵魂来铸造。
3.重视细节,增强执行力。我们说“细节决定成败”,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因此我们应该把日常工作的点滴甚至言行举止作为“三整三提”第二阶段活动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切忌浅尝辄止,敷衍了事。
总之,科力远的伟大事业也是我们大家共同的事业,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深入贯彻落实钟总的讲话精神,这样我们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和严峻的经济形势下,排除万难,把握机遇,共攀新的高峰!
第三篇:中国共产党如何应对当前面临的挑战
我国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历史时期。“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给我国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2]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是一个“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交错的形势。要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出色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创造新的胜利与辉煌,很不容易。
中国共产党如何应对当前面临的挑战
第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高举旗帜就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及时总结新鲜经验,不断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第二,切实保障改善民生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民生问题关系到执政党的兴衰存亡。只有经常关注民生、保障改善民生,才能“得民心”、“安天下”。
第三,人民当家作主是共产党执政的根本目的和最大政治优势。党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能够使党知“民情”、解“民意”、集“民智”、得“民心”。
第四。,大力推进反腐倡廉。反腐倡廉是对共产党执政的根本要求。腐败可以亡党亡国。反腐倡廉关系到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所以,党的十七大把反腐倡廉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反腐倡廉建设”作为党的五大建设之一。
第四篇:中国如何应对全球化的挑战
中国如何应对全球化的挑战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这既给中国提供了发展的机会,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面对这一趋势,我们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近年来,我国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迅速提高,然而,居安思危,冷静下来思考,我们在这股浪潮中正面临着新一轮的挑战。因为在经济发展辉煌的背后中国面临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南北两方的夹击。
“全球化”已经成为当前世界上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世界各个地区越来越紧密地成为一个整体,相互之间的联系和依赖性空前增强》任何一个国家如果想得到发展,就不能忽视这种全球化的潮流,而这种潮流在经济领域体现得最为明显。经济全球化作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浪潮,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衡量经济全球化的利弊与得失,最关键的问题是要研究经济全球化给我国提供了哪些机遇,带来了哪些风险和挑战。
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吸引和利用外资,引进世界先进管理理论和经验并实现管理的创新。在过去 20年,中国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占所有发展中国家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30%。由于经济全球化实现了人才、资本、信息、知识和物质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我国能够引进、吸收世界上的先进管理理论和经验,并根据我国的国情进行管理创新。事实上,进入我国的跨国公司在经营管理方面已经给了我们很多启迪和借鉴。
第二:有利于加速我国工业化进程,提升产业结构。经济全球化使我国能更快地纳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充分利用发达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将其技术相对先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或生产环节转移过来,加速我国工业化进程。第三,有利于深入地参与国际分工,发挥本国现实和潜在的比较优势,拓展海外市场。经济全球化为我国企业提供了在更广泛的领域内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可以通过发挥比较优势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拓展海外市场,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第四,可以抓住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发挥后发优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各国科技人才、跨国公司、国家之间以及民间的全球性科技活动日趋活跃,如能加以有效地利用和积极参与,就能有效地促进我国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企业可以利用国外的技术或在外国产品的技术基础上进行创新,建立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加大科教投入,创造知识资源,是确立应对全球化的根本之策。长期以来,中国的国际比较优势一直停留在农产品和纺织品等传统的劳动密集型方面,而且有越来越下降的趋势。贸易状况同中国的教育和科技水平密切相关。科教在提高知识资源中的根本作用,以及中国目前科教现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都迫切要求把握时机,大力发展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有效地实施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真正把科教兴国落到实处,争取使中国成为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弄潮儿。
当今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大也最有发展潜力的国家。中国近几年来的10%左右的GDP的增长速度已让世界对中国另眼相看,怎样应对经济的全球化是我国保持经济和政治稳定发展而急需考虑和解决的问题。我相信经过中国人民同心协力的努力,中国一定能够从容应对经济全球化所到来的种种挑战,使中国在国际中更具有影响力,成为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一颗最耀眼的明珠。
第五篇:如何应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挑战
如何应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挑战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字之变引发网民的广泛热议和殷切期盼。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中国共产党制定未来中国发展方略的一个重大嬗变,也预示着中国经济将达到新的发展层面。
不少学者认为未来中国面临的挑战更为严苛,既包括贫富差距拉大、贪污腐败难以根治、环境保护压力增加等考验,也包括人口红利下降、社会医疗保险严重不足等问题,更有眼下即将破题的收入分配改革、促进经济“稳增长”等任务。中国经济能否持续发展,将取决于我们能否战胜面临的各种挑战。
十八大报告给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间内的中国经济方针政策制定了5个重点,即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准。
报告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倍增指标,而要完成这些指标,就必须把五个重点领域的工作稳步推进。报告把“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尊重市场规律、坚持市场经济走向”作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那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如何发挥作用?当务之急,应该是政府职能转型,从审批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强调“法治”而非“人治”,倡导“平等”、“公平”。此外,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在经济驱动方式不改变的情况下,结构调整调什么?产业结构该如何提升?如何促使区域协调发展?怎样有效破解住房、医疗、养老、子女教育等民生问题?这些都是需要着力解决的。
全球化背境下,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政策显然是大势所趋。而在这方面,风云变幻的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影响尚未消除,除了调整进出口结构外,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金融风险,提升对外竞争力水平就显得极为迫切。
城镇化是中国未来发展的主方向之一,可这一战略背后,涵盖了诸如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土地和就业等领域的问题。那么,如何构建根基稳固的“市民社会”,让城市化有更广远的视野?又如何制止人为的、盲目的造城运动,特别是有效地把城镇化纳入法制轨道?总之,党的十八大后,中国经济要实现既定的目标方向,取决于各级政府和广大公众应对挑战的勇气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