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何兵:法律治国,诗书化人(范文模版)
法律治国,诗书化人
作者:何兵 来源:南方周末
我与自己的研究生相约读点经典作品,每周用半天时间讨论。学生十余人,吃点喝点,闲话书事与人事,偷得浮生半日闲。目前已读完《共产党宣言》,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论美国的民主》。除此之外,还读了《贞观政要》、《论语》、《老子》,现在开读《孟子》。有人不解,以为这些与法律无关。前段时间,游南阳府衙,偶见一副对联:吏民莫作长官看,法律要与诗书通。感觉莫逆于心,增强了自己的信心。
法律人训练,其一是知识和技术,其二是思想和人格。两者孰轻孰重?近来盛行一种观点,以为法律训练就是技术训练,加上司法考试的强势引导,法科生除对法条作机械理解外,几无历史、文学修养,无大局观,成了法律匠人。此弊不除,贻害必大。
先说《老子》。老子说:人多智巧,而奇物滋起;法物滋彰,而盗贼多有。是以圣人之言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不欲而民自朴。
老子强调返朴归真,强调“静”和“不欲”,反对追求身外无益之物。人们的欲望如果无限膨胀,最终必然无法满足,盗贼因此群起,法令因此不彰。几十年来,法治建设存在一大误区,以为法令越多,法治越发达。结果,国家法令密如蛛网,社会纠纷多如牛毛,公民道德全面沦丧。有人归罪于教育,有人归罪于西化。开出的药方是,强化道德教育,抵制西方思潮,而实际收效几乎为零。道德教化重在躬行。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儒家是以“治人者”和“士”为对象,要他们修己然后治人,而不是治人再来修已。再以经济发展而言。孟子说:“王何必曰利?”白居易也说:“上苟好奢,则天下贪冒之吏将肆心焉;上苟好利,则天下聚敛之臣将置力焉。雷厉风行,日引月长。上益其侈,下成其私。其费尽出于人,人实何堪其弊?”一个国家,如果一味追求经济发展,将经济作为国家唯一追求的指标,从上到下,利欲熏心。仁义之徒,何以存身?不仁不义,何以治国?
几十年来,社会以财富多寡论英雄,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不择手段地发家致富,遂成社会共识。对此,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有明确告诫:“不惜一切代价发财致富的欲望、对商业的嗜好、对物质利益和享受的追求,便成为最普遍的感情。这种感情轻而易举地散布在所有阶级之中,甚至深入到一向与此无缘的阶级中,如果不加以阻止,它很快会使整个民族委靡堕落。”胡锦涛同志提出“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有多少官员深省和落实了?“三公消费”至今不能公开,岁末突击花钱已成惯例,如此奢靡之风,源自政府而流布全民,几成大祸。
反贪是当今难题。唐太宗在《贞观政要》中说:“为主者贪,必丧其国;为臣者贪,必亡其身”。反对官员贪婪,并不是要求官员固守贫穷。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其间有一个度的把握。除了对官员进行反贪教化,太宗对于官员采取厚养政策。官员俸禄、品秩都很优厚。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务省官员”成为唐太宗的第一干部政策。贞观元年,太宗对大臣说:官员贵精不贵多。滥竽充数的官员,如同画地作饼,徒劳无益。
反思我们的干部政策,官员多,薪水低,贪官层出不穷。为了反贪,又不断地增加官员,步入某种恶性循环。由于工资低,为了调动官员积极性,国家设置多种官阶,对其进行精神安慰。一个县,竟有几十个县级干部。这又迫使官员不安于位,不安于事。官员为了升迁,对领导鞍前马后,小心翼翼。人格既损,正义何来?
唐太宗说:从今往后,假如搞艺术或杂务工作的人,技艺超群,可以赏点钱帛,一定不许破格授予官爵,与朝廷上的贤臣们并肩而立,同坐吃饭,使士大夫感到耻辱。按照这一政策,电视台的主播一定当不了市长——免得贤臣良相们耻辱。处级和尚之类的事,唐太宗肯定不为。
法律技术训练并不难,难的是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大局观,以及对这些价值观和大局观的坚守。这需要对历史有深刻的关怀和洞察,对人性有深刻的理解和同情。法律治国,诗书化人——法律要与诗书通。(作者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第二篇:《中国诗书故事》、《中国古代贤哲》读书测试卷 何璐
《中国诗书故事》、《中国古代贤哲》阅读测验
出卷人:何璐
一、选择填空。
1、司马迁忍辱负重,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写成了史学巨著。
1《上下五千年》
2《史记》
3《离骚》
2、曹植在七步内吟出了这首悲愤而又动人肺腑的。
1《七步诗》
2《兄弟》
3《煮豆吟》
3、宋之问在灵隐寺前作诗得到一位老僧赠句,其实这位老僧就是他久年不见的诗友。
1孟浩然
2李白
3骆宾王
4、贾岛在斟酌“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
”是否该换成“
”时,无意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
1敲;推
2推;敲
3推;拉
5、老子一天时间就著出了一本名垂千古的。
1《礼仪经》
2《道德经》
3《易经》
6、孔子在畅游时,他的学生
见他从身边超过,便憋足一口气冲到他前面。
1颜回
2子贡
3子路
7、孟子小时候不好好学习,他的妈妈曾
来教育他。
1带他搬了三次家
2把他送进有名的学堂读书
3用刀把织布机上正在织的布割断
8、坚持不做官,相传他被楚威王招他为相,他也一口拒绝。
1墨子
2孙子
3庄子
二、填空题
1、贾岛反复斟酌的诗是“。”,最终他在韩愈的帮助下,他把诗里的“
”改成了“
”。
2、司马迁
曾
想
过
自
杀,但
转
念
一想:。最终著成了史学巨著。
3、曹植在七步内著成了《
》,其中“一句的意思是:你我是一母生的亲兄弟啊,为什么要自相残杀呢?,”
第三篇:法律人演讲稿
法律人演讲稿
原创: 影哥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法律人》
在我的演讲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大家有多少人是要参加司考的?请举手。(手势:举手)
前几天,在食堂吃饭的时候,遇到一个老乡,也是我要好的朋友,老乡见老乡嘛···而且是一个县的,一个高中的,邻班的,开学以来大家一直在忙自己的事情,没有时间仔细聊聊天,这次我们聊了很多,聊到了各自今后的打算,毕竟就要大三了,我说,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将来怎么打算,也不知道自己将来干什么,他说,你们监狱每年那么多人参加司考,那你总要考司考吧,我说,对呀,有这个打算,毕竟最后一次机会了吗。他说,那就是啦,如果你对法学感兴趣,你就可以走这条路啊,难道你学法律只是为了将来的谋生?你就没有一点点的兴趣?这一句话直接把我问蒙了。
因为是文科出身,所以在当初填志愿,选专业的时候就是填一些法学啊,金融啊,跟文科有联系的专业,后来误打误撞来到了中警院,听说可以考司考,那就考呗,如果再考一个政法院校的研究生那就更好了……
我现在才发觉,原来在我的认识中,法学、法律、法律职业就是高大上的,学好法律,考过司考,就可以有好工作,就意味着高薪,成为“大法官”“大律师”“法学家”,我的这个想法对不对呢?
05年的时候,在我们安徽合肥,有一名律师叫,江业胜,因为贿赂官员和法官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1年。他为了承接诉讼代理业务,获取不菲代理费,重金贿赂官员多达百余万元,还曾贿赂过法院领导。
江业胜在合肥律师界很有名,我就在想,学习法律,成为法律人,难道仅仅是为了获得一种谋生之道?在获取生存技能之外,我们要学习法律的目的究竟是为了什么?从根本上说,法律的目的是除暴安良,惩治不法之徒,为被害人提供最稳妥的救济。法律人,应当具有最基本的正义观、是非观和善恶观,追求个案的公正处理,这源于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国传统,显示出一种超越生存和功利考虑的追求。
今年(2016年)的2月26日晚,9时30分,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回龙观法庭法官,马彩云,在住所楼下遭到歹徒枪击,为维护社会正义、避免无辜群众受到伤害,与持枪歹徒英勇搏斗,壮烈牺牲,年仅38。她在基层工作15年,自独立办案以来,共审结各类民事案件近3000件,年均结案近400件,因业绩突出,马彩云多次被评选为优秀公务员及政法系统“先进个人”。
这是真正的法律人的坚守,把个人奋斗融入到基层的司法事业中,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热忱的工作态度,尽心尽力地审理好每一起案件,在平凡中创造伟大,在奉献中实现价值。
“法律人”是关于立法、司法、用法,使法之精神薪火传承的“人”。就拿律师来说,律师是法律人,以法为业,以律为师,律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不是一般的职业,是关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法律关系的智慧,是对事实和证据的判断者,是对法律和正义的维护者。
我们为什么要立志进入法律,成为法律人呢?我想,我们大家未必都很清楚。是不是大部分人并没有作非常认真的考虑,只是觉得现在学法律现在很热门,于是就考司考?考法硕?不过我觉得,这就可以了。就像我的老乡说的,哪怕我们只有对法律的那么一点点的兴趣,只要坚持着一名法律人的信仰。要正确理解法律人该是什么样的,照理必须先搞清楚所学的对象即法律究竟是什么,这需要系统的学习研究,需要在今后的法律实践中才能明白的事。
我只是想提醒大家,当我们真正进入法律人的行列时,一定要时刻铭记公平、正义、平等、自由、诚信的价值观,应该是我们一生的追求。虽然在很多的情况下,出于某种原因我们难以做到,但是正如司马迁所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谢谢大家!(鞠躬)
第四篇:何兵评《共和中的帝制》
何兵评《共和中的帝制》
颠覆性的内容 改革的鉴定支持者
著作是张鸣教授最新著作《共和中的帝制》。这个题目非常别致。为什么袁世凯当总统当得好好的要当皇帝,我以前也以为袁世凯有毛病,后来才知道是因为当总统没有人听他,我做皇上了你们才会听我的,结果坐了皇上江山就倒了。我们比较关注清末的转型,晚清比较清晰的道路是,立宪不成功,最后立宪派和革命派走到了一起,从而我们宪政转型就失败了,一直到今天也没有成功。所以,我们最近比较关注这个题目。
这本书张鸣是以1917年张勋复辟前后中国社会为主要关注点,张鸣教授最主要的研究兴趣点在北洋军阀,北洋军阀在我们眼里看是比较恐怖的,一想起北洋军阀没什么好东西,但张勋教授眼里北洋军阀还是有人文精神的,一场仗打死几百个人就了不得了,不像国共时期的打仗,相比那都不算打仗。
张鸣教授有几点非常令我尊敬的,一是他不装,私人交往的时候他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有话直说;二是比较讲义气,我对一些文人是看不起的,一到外面就是责任、民主,但内心和嘴里是两套,张鸣不一样。三是张鸣比较勤奋。
张鸣的新作《共和中的帝制》确实有很多颠覆性的东西在里面,我读了他的书才知道很多东西是非常颠覆的。比如孙中山的革命,他觉得我们看革命成功那是历史的必然,在张鸣那儿看其实是很偶然的。他讲历史确实非常生动,栩栩如生,就好像他当年就生活在那儿一样。按照张鸣所述,一定要给统治者以时间,我们习主席听了应该非常欣赏您这种讲法,为什么张鸣这样的人经常不让说话我觉得挺古怪的。因为他通过对历史的研究,觉得革命不能解决问题,所以总是改革的坚定支持者。
第五篇:将企业管理“法律”化
将企业管理“法律”化
——参加凯里化肥厂有感
骆德池
参观了凯里化肥厂,使我深深认识到,该厂由一个濒临破产的国有企业改制成民营企业后,能够快速起死回生,产量逐年成倍增长,这并不是说国有企业要发展必须一招一式地搬照私有制企业的管理体制,而其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管理之严格。我想,其严格程度已险些达到“法律化”了。
我厂自建厂以来,一直属国有性质,经过股份制改造,管理上实行定置管理、部门承包、减员增效、学海尔等,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我们仍然存在许多管理方面的漏洞,一直找不到有效的解决办法。如安全事故、操作事故、质量事故等时有发生,事故面前扯皮、推诿、责任不明确;干群关系紧张、欺上瞒下、弄虚作假、领导面前不寻常的抢表现;各级厂务公开走形式,资金帐目不清;制度考核不全面到位,奖惩不能一视同仁;领导作风不严谨,人情关系较明显,职工敢怒不敢言,等等。其实,每一种单独的管理模式本身都是好样的,只是未能真正贯彻到位罢了。正如“人有所长,必有所专”一样,企业管理要获得成功,就得严格执行企业的制度规定,使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具有“法律”般的约束力。
承上所述,国有企业内部管理问题的存在原因是多方面的,以法律的方式总结为“不一定有法可依,有法不一定依,执法不一定严,违法不一定究”。民营企业之所以能有效解决诸类问题,是因为他能实行“锥形”管理方式,并能“一竿插到底”。企业老板向下逐层管理、员工向上逐层负责,同时老板对所有下属有个人处决权,一切问题老板说了算,面面俱到,适者生存,这样就能激发员工的最大潜力和积极性。而在我们这样的国有企业,虽实行传统的“阶梯式”管理,但相关问题仍需领导班子召开会议决定,这就需要成立一个“司法”机构,才能对所有的干部员工具有平等的约束力。毕竟我们的企业要发展成为现代化的文明工厂,所以我们在“立法”上力求公正、科学、合法。并塑造自己的品牌,企业形象、企业文化、扩大规模,取胜于国际化市场竞争。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组建一个系统的“法律”机构。员工的积极性(或者说是道德)不是以推动企业发展的时候,我们要用“法”来规范他们的行为。对“法律”机构的组成设想是:各承包部门及机关职能部门设作“政府部门”;可将企管部作为“法院”(因其为公司的管理质量与产品质量的权威),实施各种考核,约束力范围是上至董事长,下至民工;公司党委设作“检察院”(因共产党领导一切),负责监督企管部(法院)工作;成立公司职工代表大会(代表应按合理比例组成),负责以上各机构的监督工作及公司重大事务的讨论及表决。
总而言之,我们如果建立并健全了企业管理的“法制”,并能做到“法不留情”,我相信我们明天获得的不仅仅是企业的勉强生存,而是现代企业的极度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