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考研政治思修法律基础重要知识点汇总
道德篇 之 基本概念
1.公共生活: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具有活动范围广泛性、活动内容公开性、交往对象复杂性和活动方式多样性的特点。
2.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3.道德建设的核心:即道德建设的灵魂,它决定并体现着社会道德建设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规定并制约着道德领域中的种种现象。道德建设核心的问题,实质上是“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
4.集体主义原则: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指导人们行为选择的主导性原则。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根本思想是正确处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5.共产主义道德:不仅是人类的道德理想,而且深深植根于中国革命的历史实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表现为大公无私、公而忘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6.“八荣八耻”: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7.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具有重要的规范、激励和指导作用。
8.社会风尚:指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的价值取向、心理习惯和行为方式。
9.公民道德: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应当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第一次明确提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10.诚实守信:诚实,即真实无欺,既不自欺,也不欺人;守信,即重诺言,讲信誉,守信用。诚实和守信是统一的。
11.个人品德:通过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和社会道德教育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它表现为个体对某种道德要求的强烈认同,对道德情感的充分表达,对道德规范的执着践履。
12.道德修养:个人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自觉地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所进行的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的活动。
13.人类社会:以共同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组成的有机整体。
14.公共秩序: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一种有序化状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15.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16.社会公德: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17.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人们在网络生活中为了维护正常的网络公共秩序需要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是社会公德规范在网络空间的运用和扩展。
18.职业道德: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19.职业活动中的法律: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履行本职工作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法律规范。20.爱情: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性爱、理想和责任是其三个基本因素。
21.婚姻:法律所确认的男女两性的结合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22.家庭:在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收养关系基础上由亲属之间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单位。23.家庭美德: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
道德篇 之 基本问题简析
1.人类道德是如何产生的?它的本质是什么? 2.道德的功能是什么?并谈一谈道德的社会作用? 3.人类道德的发展过程、规律及主要表现?
4.结合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的主要内容谈谈当今时代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的重大意义?
5.如何正确对待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6.如何理性认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相互作用?
7.怎样理解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8.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科学内涵是什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要坚持集体主义原则?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建设目标是什么?
10.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是什么?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意义何在?
11.结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谈谈当代大学生如何参与到公民道德建设的实践中去? 12.为什么要大力倡导诚信道德建设?并谈谈诚信对于当代大学生有怎样的影响? 13.个人品德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14.道德修养的实质及方法?
15.人类公共生活的有序化(公共秩序)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意义? 16.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是什么? 17.社会公德的科学内涵?
18.大学生应如何在网络生活中加强社会公德自律?
19.谈谈法律规范在人类公共生活中的作用?并举例说明。20.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1.职业生活中的法律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并举例说明。
22.谈谈职业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的关系?
23.当代大学生择业与创业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24.结合爱情本质,谈谈恋爱中的道德要求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5.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有哪些? 26.概述婚姻家庭法的主要内容?
法律篇 之 基本概念
1.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我国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并由这些法律部门所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它以宪法为核心并涵盖宪法以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法等7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3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3.宪法及宪法相关法: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民族区域自治法》、《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立法法》、《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国旗法》、《国徽法》、《国籍法》等作为与宪法相关的法律。4.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我国以《民法通则》为基本法律,辅之以其他单行民事法律,包括:《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婚姻法》、《继承法》、《收养法》等。
5.商法:调整公民、法人之间商事关系和商事行为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主要有《公司法》、《保险法》、《票据法》、《证券法》等。6.行政法:是调整行政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分为一般行政法和特别行政法。一般行政法,如《公务员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特别行政法则指适用于各专门行政职能部门管理活动的法律法规,如国防、外交、人事、民政、公安、国家安全、民族、宗教、侨务、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医药卫生、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等行政管理部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
7.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监管与协调经济运行的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创造平等竞争环境、维护市场秩序方面的法律,如《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广告法》等。二是国家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方面的法律,如《预算法》、《审计法》、《会计法》、《中国人民银行法》、《价格法》、《税收征收管理法》、《个人所得税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土地管理法》等。
8.社会法:社会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特殊群体权益保障等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工会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残疾人权益保障法》、《矿山安全法》、《红十字会法》、《公益事业捐赠法》等。
9.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我国目前的刑法法律部门包括1997年3月14日修订后的《刑法》和此后的刑法修正案以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有关惩治犯罪的决定。
10.程序法:是规定保证权利和义务得以实现或职权和权责得以履行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如《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海事诉讼特别法》、《仲裁法》等。
11.法律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法律制定、法律遵守、法律执行、法律适用等环节。
12.法律制定:是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是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13.法律遵守: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和权利以及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活动。
守法:即依法办事,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依法享有并行使权利,二是依法承担并履行义务。14.法律执行: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法律执行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狭义上,法律执行就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也可称为行政执法。
15.法律适用: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16.依法治国: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17.依法执政:是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以法治的理念、法治的体制、法治的程序保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
18.法律公正: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实体公正指法律上的权利、义务、责任之认定、分配的结果是否正当合理。程序公正是指法律上的权利、义务、责任之认定、分配的过程或程序是否正当合理。19.《国家安全法》: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专门法律,规定了国家安全机关在国家安全工作中的职责以及公民和组织维护国家安全的权利和义务,规定了各类危害国家安全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20.《国防法》:维护国防安全的专门法律,规定了国家机构的国防职权,武装力量,边防、海防和空防,国防科研生产和军事订货,国防经费和国防资产,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和战争状态,公民、组织的国防义务和权利,军人的义务和权益,对外军事关系等内容。21.《反分裂国家法》:明确规定了台湾问题的性质、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以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制止“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等内容。
22.法律思维方式:是指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和取向。
23.法律权威:是就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法的不可违抗性。法律权威的树立主要依靠法律的外在强制力和内在的说服力。法律的外在强制力是法律权威的外在条件,主要表现为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制裁;法律的内在说服力是法律权威的内在基础,来源于法律本身及实施过程的合理性。
24.国家制度: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通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有关国家性质(国体)和国家形式(政体)方面的总称。
25.国体:即国家性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6.政体:即政权组织形式,是指掌握国家权力的阶级实现国家权力的政治体制。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7.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中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特点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关系,体现了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28.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为解决民族问题,处理民族关系,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而建立的基本政治制度。29.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城乡基层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行使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30.基本经济制度:一国通过宪法和法律调整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核心的各种基本经济关系的规则、原则和政策的总和。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同时还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31.国有经济:即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控制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决定着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
32.公民: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自然人。33.公民的基本权利:也称宪法权利,是指由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的基本的、必不可少的权利。
34.平等权:是指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不受任何差别对待,要求国家给予同等保护的权利。35.政治权利和自由:是指公民作为国家政治生活主体依法享有的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和自由,是国家为公民直接参加政治活动提供的基本保障。
36.公民的基本义务:公民的基本义务也称宪法义务,是指由宪法规定规定公民必须遵守和应尽的根本责任。37.国家机构:是国家为实现其管理社会、维护社会秩序职能而建立起来的国家机关的总和。根据我国《宪法》规定,我国国家机构分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人民法院与人民检察院。
38.民事主体:是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公民(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39.自然人:依自然规律出生而取得民事主体资格的人。
40.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确认的自然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41.民事行为能力:民事主体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资格。
42.法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43.民事行为: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领域内基于意志所实施的能够产生一定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
44.民事权利: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享有的具体权益。民事权利所包含的权益,可以分为财产权益和非财产权益。因此,民事权利分为财产权和非财产权两大类。
45.民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因违反民事义务而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我国《民法通则》依民事责任发生的原因和标准,将其分为民事违约责任和民事侵权责任。
46.合同: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47.知识产权法:调整在创造、使用、转让和保护智力成果或工商业标志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48.著作权:著作权人对其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依法享有的人身权和财产权。
49.专利权:指国家依照法律规定,授予发明人、设计人或其所属单位对其发明创造在一定范围内依法享有的独占权利。
50.商标权:指商标所有人依法对其注册的商标享有的专用权。51.公司:即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52.证券:用来证明证券持有者有权取得相应权益的凭证。
53.证券交易:已发行的证券在证券市场上的买卖或转让活动。
54.票据:出票人约定自己或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指定的日期向收款人或持票人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并可流通转让的有价证券。
55.保险: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56.保险合同:投保人和保险人约定保险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57.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具体来说,它是调整国家行政机关在履行其职能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我国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就是依法行政或行政法治原则,可分解为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权力的存在和运用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和行政合理性原则(行政行为在合法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合理,适当和公正)等。
58.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运用行政权力针对行政相对人作出的、能够产生一定法律效果的行为。根据行政行为所针对的行政相对人是否特定这一标准,可以将行政行为分为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59.行政责任: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由于违反行政法律或不履行行政法律义务依法应承担的行政法律后果。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行政主体承担行政责任的方式有:通报批评,赔礼道歉,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返还权益,撤销违法行政行为,纠正不当行政行为,履行法定职责,行政赔偿等。
60.行政处罚:是行政主体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的行政相对人基于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
61.行政复议:是指行政相对人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特定的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由受理该申请的行政机关对具体行政行为依法进行审查,并做出行政复议决定的活动。
62.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调整在保护消费者权益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63.税收: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国家权力依法向纳税人征收货币或实物,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64.税法: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65.犯罪: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并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66.犯罪构成:是指按照《刑法》的规定,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所必需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总和。
67.排除犯罪的事由:指虽然行为人的行为在客观上造成一定的损害结果,表面上符合某种犯罪的客观要件,但实际上没有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不符合犯罪构成,依法不构成犯罪的事由。
68.刑罚:由刑法规定的,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所适用的限制或者剥夺其某种权益的最严厉的法律制裁。
69.民事诉讼:是指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以审理、判决、执行等方式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总和。
70.民事诉讼法:是国家制定调整人民法院和诉讼参与人的各种民事诉讼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71.民事诉讼当事人:指因民事权利义务发生争议,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要求人民法院作出民事裁判的人。狭义的当事人即原告和被告;广义的当事人还包括共同诉讼人、第三人。72.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或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并由人民法院进行审理和裁判的一种诉讼活动。73.行政诉讼法:有关行政诉讼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74.行政诉讼参加人:指引起行政争议、存在直接利害关系而参加行政诉讼的整个过程或者主要阶段的人,包括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
75.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定程序,追究犯罪,确定被追诉者刑事责任的活动。
76.刑事诉讼法: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调整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77.刑事诉讼参与人: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享有一定诉讼权利,承担一定诉讼义务的除国家专门机关工作人员以外的人。根据《刑事诉讼法》,包括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78.刑事诉讼中的辩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辩护人针对控诉方的指控为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进行无罪、罪轻、减轻或免除罪责的反驳和辩解,以维护其合法权益的诉讼行为。79.刑事诉讼中的代理:是指代理人接受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近亲属、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委托,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参加诉讼活动,由被代理人承担代理行为法律后果的一项法律制度。
80.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为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采取的在一定期限内的暂时限制或剥夺其人身自由的强制方法。
81.仲裁:是指发生争议的双方当事人,根据其在争议发生前或争议发生后所达成的协议,自愿将该争议提交中立的第三者评断是非并作出裁决的一种解决争议的方式。82.仲裁法:是调整在仲裁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83.仲裁协议:是指双方当事人以书面方式自愿将他们之间已经发生或将来有可能发生的争议提交仲裁解决的协议。
84.调解:是指发生纠纷的当事人,在第三者的主持下,互相协商,互谅互让,依法自愿达成协议,使纠纷得以解决的一种活动。我国的调节制度包括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85.人民调解:诉讼外调解,是在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下,当事人协商解决民间纠纷的活动。86.行政调解: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定,在其行政管理职能范围内,对特定的民事纠纷及轻微刑事案件进行的调解。
87.司法调解:诉讼中调解,是指人民法院依照严格的诉讼程序,采取调解的方式促使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解决民事权益争议的一种诉讼活动。
法律篇 之 基本问题简析
1.如何理解法律的一般含义?
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是什么? 3.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
4.简要说明我国法律运行的主要环节? 5.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如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如何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如何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如何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如何培植新型的社会主义法律文化?)
6.为什么我国不能照搬西方的“三权分立”政治制度?
7.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法治观念?(自由平等?公平正义?权利义务?)8.如何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9.如何理解新安全观?
10.举例说明我国有哪些专门为维护国家安全而制定的法律或法律规定? 11.公民应如何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12.谈谈当代大学生应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13.法律思维的特征有哪些? 14.谈谈为何以及如何树立国家的法律权威? 15.我国宪法的特征及基本原则是什么? 16.试析我国的国家制度(国体政体政党制度民族制度基层制度基本经济制度)? 17.结合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谈谈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有哪些? 18.简述我国国家机构概况? 19.如何理解我国主要的实体法律制度的内涵?(民商法律制度行政法律制度经济法律制度刑事法律制度)20.如何理解我国主要的程序法律制度?(民诉行诉刑诉,仲裁调解制度)
思想篇 之 基本概念
1.理想: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 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信念: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 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3.信念体系:信念有不同的内涵,也有不同的层次;同一个人不同信念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并形成有机构成的整体。其中,高层次的信念决定着低层次的信念,低层次的信念服从于高 层次的信念;由于高层次的信念具有最大的统摄力,因而它代表了一个人的基本社会信仰。4.信仰:信念中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对虚幻的世界、不切实际的观念、荒谬的理论的盲目相信、狂热崇拜;另一种是在社会实践的活动中,对以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为基础的思想见解或理论主张的坚信不疑、身体力行。后者就是我们所主张的信仰。
5.爱国主义: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6.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
7.时代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
8.国防观念:国防观念是指一个国家和民族国防建设的目的、内容、途径和重要性等问题的认识,它主要包括国防忧患意识、国防目标意识、国防价值意识、国防责任意识、国防法制意识和国防献身意识。
9.人生观: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10.人生目的: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11.人生态度: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愿。是在回答“人要怎么活着”的问题。12.拜金主义人生观:一种认为金钱可以主宰一切,把追求金钱作为人生至高目的的人生观。
13.享乐主义人生观:把享乐作为人生目的的人生观,主张人生的唯一目的和全部内容就在于满足感官的需求和快乐。
14.个人主义人生观:一切从个人出发,把个人的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的人生观,主张个人本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价值,社会和他人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
15.价值观: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回答。16.人生价值: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内在地包含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人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衡量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人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表现为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17.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形成与其根本制度和要求相适应的、主导全社会思想和行为的价值体系,即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基本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体现着社会意识的性质和方向,不仅作用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对每个社会成员价值观的形成都具有深刻的影响。
18.人生环境: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所赖以展开的各种关系的总和。
思想篇 之 基本问题简析
1.结合理想信念的作用,谈谈当代大学生为什么要确立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 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3.如何理解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
4.当代大学生为何及如何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5.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6.请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学科角度,结合理想与信念的实现问题,谈谈“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的关系?
7.谈谈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共同理想与远大理想的关系? 8.如何理解实现理想过程的长期性、艰巨性与曲折性?
9.如何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理想与现实?理想与信念?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10.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概念、基本要求、历史性)? 11.对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谈谈你的认识? 12.如何理解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13.谈谈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 14.谈谈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 15.经济全球化与爱国主义的关系?
16.结合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的关系,谈谈你对民族精神的理解? 17.谈谈你对时代精神的理解?(改革创新精神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8.如何成为一名忠诚的爱国者?(如何自觉维护国家利益?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重要意义?增强国防观念的重要意义、基本途径和要求?)
19.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关系? 20.谈谈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1.价值观与人生价值的关系? 22.如何正确评价人生标准?
23.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24.谈谈实践对于人生价值实现的作用? 25.人生环境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如何营造良好的人生环境?)26.如何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 27.如何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 28.如何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29.如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第二篇:政治思修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基础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科学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是:
A.马克思主义 B.爱国主义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共产主义 2.首次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会议是:
A.十六届五中全会 B.十六大报告 C.十六届六中全会 D.十七大报告 3.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是: A.社会主义荣辱观 B.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C.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4.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是: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D.社会主义荣辱观 5.不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特征的是:
A.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结合 B.历史性与具体性相结合 C.理想性与现实性相结合 D.针对性与指导性相结合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社会主义荣辱观
C.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7.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是:
A.坚定的信念 B.对理想的美好向往
C.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D.为理想而献身 8.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是:
A.勇于实践、艰苦奋斗 B.追求崇高的理想 C.正确对待挫折 D.为理想而献身
9.作为一个民族群体意识的载体,常常被称为国家和民族的“胎记”,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的“精神基因”的是:
A.宗教信仰
B.文化传统
C.风俗习惯
D.法制观念 10.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
A.理论创新 B.文化创新 C.制度创新 D.科技创新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D 4.C 5.B 6.C 7.C 8.A 9.B 10.D
一、单项选择题
11.“人心齐,泰山移”,抗震救灾的伟大实践再一次证明,凝聚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是:
A.社会主义 B.马克思主义 C.爱国主义 D.文化传统 12.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 A.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C.对中国人民的热爱 D.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
13.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始终占据着中华民族精神核心地位的是: A. 自强不息 B.勤劳勇敢 C.革命精神 D.爱国主义
14.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促使经济全球化趋势正常发展的最具实力的制约力量是:
A.政党 B.国家 C.社会 D.政府
15.那些令人崇敬的老一辈科学家放弃在国外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在新中国成立后想方设法辗转回国,为祖国的科学事业辛勤工作,体现的爱国主义观念是: A.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B.维护祖国的主权和尊严
C.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 16.时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依托是:
A.民族精神 B.爱国主义 C.经济全球化 D.道德传统 17.中华民族时代精神的核心是:
A.积极进取 B.改革创新 C.与时俱进 D.自强不息
18.人生观是关于人生的目的、意义、态度及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和看法,它的核心是:
A.人生目的 B.人生态度 C.人生价值 D.人生道路 19.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生价值最基本的内容是人生的:
A.自我价值 B.社会价值 C.人生价值的评价 D.人生价值的标准 20.人生价值评价的基本尺度是: A.个人的自身条件 B.动机和效果的尺度 C.劳动和贡献的尺度 D.个人需要的满足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1.C 12.D 13.D 14.B 15.A 16.A 17.B 18.A 19.B 20.C
一、单项选择题
21.爱因斯坦说:“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作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多。”该段话体现的评价原则是:
A.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B.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C.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D.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22.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是:
A.掌握科学知识 B.提高自身素质 C.社会实践 D.树立远大理想 23.以下原则中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保证的是: A.平等原则 B.诚信原则 C.宽容原则 D.互助原则 24.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在本质上是:
A.社会关系 B.竞争关系 C.合作关系 D.平等关系 25.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最终取决于:
A.人与社会环境的和谐 B.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C.人与人关系的和谐 D.人与劳动对象的和谐
26.马克思认为,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是:
A.生产关系 B.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C.劳动 D.人类社会 27.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是:
A.认识功能 B.调节功能 C.导向功能 D.激励功能 28.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A.诚实守信 B.为人民服务 C.社会主义荣辱观 D.集体主义 29.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
A.为人民服务 B.集体主义 C.诚实守信 D.社会主义荣辱观 30.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B.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社会主义荣辱观 D.为人民服务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21.B 22.C 23.B 24.A 25.C 26.C 27.B 28.B 29.B 30.C
一、单项选择题
31.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是:
A.爱国守法 B.诚实守信 C.团结友善 D.敬业奉献
32.通过反省检验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与行为中的不良倾向、不良念头,并加以及时抑制和克服的方法是:
A.学思并重的方法 B.省察克治的方法 C.慎独自律的方法 D.知行统一的方法
33.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是:
A.公共道德 B.社会公德 C.家庭美德 D.职业道德
34.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守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其中,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
A.文明礼貌 B.爱护公物 C.保护环境 D.遵纪守法
35.法律的首要目的并不在于制裁违法行为,而是在于引导人们正确的行为,合法地参与社会生活。因此,法律最首要的作用是: A.指引作用 B.预测作用 C.评价作用 D.强制作用 36.下列关于法律的预测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A.法律的预测作用是法的其他作用的保障
B.法律的预测作用有助于全社会确立正常的法律意识,自觉服从法律,严格依法办事
C.法律的预测作用普遍存在于法律作用中,可以通过多个方面和多种形式得以实现和体现
D.法律的预测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既定的行为模式,从而引导人们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的作用 37.下列关于法律的评价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A.法律的评价客体是人们的行为 B.法律评价的标准是合法与不合法
C.行为评价标准有法律、道德、纪律等,它们不可以同时适用
D.法律的评价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评价人们行为的法律意义的作用 38.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最基本的要求与最高层次的要求分别是: A.爱岗敬业与诚实守信 B.诚实守信与奉献社会 C.诚实守信与服务群众 D.爱岗敬业与奉献社会
39.《劳动法》是我国第一部关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它适用于: A.工厂工人 B.公务员 C.现役军人 D.农民
40.我国第一部关于干部人事管理总章程性质的重要法律是: A.《法官法》 B.《检察官法》 C.《公务员法》 D. 《人民警察法》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31.B 32.B 33.B 34.D 35.A 36.B 37.C 38.D 39.A 40.C
一、单项选择题
4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家庭美德基本规范的是: A.尊老爱幼 B.男女平等 C.勤俭持家 D.文明礼貌 42.家庭关系的核心是:
A.父母子女关系 B.兄弟姐妹关系 C.夫妻关系 D.邻里关系 43.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结婚年龄:
A.男不得早于20周岁,女不得早于18周岁 B.男不得早于21周岁,女不得早于18周岁
C.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18周岁 D.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
44.根据《婚姻法》的规定,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结婚登记是婚姻关系成立的法定标志 B.离婚有两种方式,即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
C.家庭成员间敬老爱幼、互相帮助是《婚姻法》的基本原则之一
D.禁止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结婚,禁止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人结婚
45.《民族区域自治法》属于:
A.行政法 B.经济法 C.社会法 D.宪法相关法 46.《劳动法》属于:
A.民法 B.商法 C.行政法 D.社会法
47.立法、守法、执法与司法是法律运行过程的重要环节。其中,作为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的环节是:
A.法律制定 B.法律遵守 C.法律执行 D.法律适用 48.立法程序包括的四个环节是:
A.法律案的拟定、法律案的审议、法律案的表决、法律的公布 B.法律案的拟定、法律案的表决、法律案的审议、法律的公布 C.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审议、法律案的表决、法律的公布 D.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表决、法律案的审议、法律的公布
49.根据我国《宪法》、《立法法》等的规定,行使国家立法权的部门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D.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50.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法律制定(立法)、法律遵守(守法)、法律执行(执法)、法律适用(司法)等环节。其中,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是: A.立法 B.守法 C.执法 D.司法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41.D 42.C 43.D 44.D 45.D 46.D 47.A 48.C 49.B 50.B
一、单项选择题
51.我国宪法和法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 A.保障公民的自由平等 B.规定公民的权利义务 C.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D.约束公民的行为规范
52.树立新的国家安全观,就要认清国家安全的支柱与核心是: A.政治安全与经济安全 B.政治安全与国防安全 C.国防安全与经济安全 D.科技安全与国防安全
53.我国《宪法》通过确认广大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利,把人民当家作主贯彻于国家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这充分体现了《宪法》基本原则中的: A.法治原则 B.人民主权原则 C.公民权利原则 D.民主集中制原则 54.公民具体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实际享受其他权利的前提与保持和发展公民个性的必要条件是:
A.平等权 B.社会经济权 C.人身自由权 D.政治权利和自由 55.公民实现其他权利的物质基础是:
A.平等权 B.社会经济权 C.人身自由权 D.政治权利和自由 56.具有行使选举、决定和罢免国家机关领导人权力的国家机构是:
A.国务院 B.中央军事委员会 C.最高人民法院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57.下列关于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B.自然人从10周岁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C.自然人从16周岁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D.自然人从18周岁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58.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因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延付或拒付租金的、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毁损的四种性质的案件,其诉讼时效期间为:
A.半年 B.1年 C.2年 D.4年
59.下列关于我国税收法律制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A.税收法律关系的一方主体始终是国家 B.税法是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C.商品税法、所得税法、财产税法属于税收征纳程序法 D.纳税期限、减税免税、违章处理属于税法的构成要素 60.作为整个仲裁制度的基石的是:
A.仲裁规则 B. 仲裁审理 C.仲裁协议 D.仲裁委员会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51.A 52.B 53.B 54.C 55.B 56.D 57.A 58.B 59.C 60.C
二、多项选择题
1.对理想的认识正确的是: A.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
B.理想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C.理想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
D.理想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
A.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B.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D.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3.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B.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D.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必须坚定: A.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B.坚持改革开放的信心
C.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D.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5.对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关系的理解正确的是: A.当二者发生矛盾时,社会理想服从于个人理想 B.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的凝聚和升华 C.个人理想要符合社会理想 D.社会理想排斥个人理想
6.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在: A.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B.献身于国防建设 C.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大业 D.献身于共产主义事业 7.对爱国主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A.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 B.爱国主义没有阶级性 C.爱国主义具有时代性 D.国家消亡后,爱国主义仍将存在 8.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正确的是:
A.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统一 B.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是等同的 C.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基础 D.社会主义是爱国主义的发展方向9.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政治、文化一体化的理解正确的是: A.要坚决反对政治、文化一体化 B.全球政治、文化一体化等于经济全球化 C.推行政治、文化一体化是一种强权政治
D.是西方国家推行西方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的图谋 10.对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A.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 B.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紧密相连 C.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的重要基础和依托 D.时代精神独立于民族精神
参考答案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ABCD 3.BD 4.ACD 5.BC 6.AC 7.AC 8.ACD 9.ACD 10.ABC
二、多项选择题
11.“每个人是手段同时又是目的,而且只有成为他人的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并且只有达到自己的目的才能成为他人的手段,——这种相互关联是一个必然的事实”。这句话说明:
A.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B.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 C.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D.人生的自我价值独立于人生的社会价值
12.“在资产阶级看来,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不是为了金钱而存在的„„除了快快发财,他们不知道还有别的幸福,除了金钱的损失,也不知道还有别的痛苦。”对拜金主义人生观的理解正确的是: A.拜金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
B.拜金主义思潮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形成的 C.金钱成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 D.是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核心
13.人生价值的特殊性在于:
A.人作为主体 B.人既作为主体、又作为客体
C.社会和他人作为客体 D.社会和他人既作为主体、又作为客体
14.对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A.提倡合作反对竞争 B.竞争与合作是相互统一的
C.竞争促进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D.从本质上看,二者是对立的
15.以下说法对社会主义道德与共产主义道德理解正确的是: A.是人类道德发展合乎规律的必然产物 B.是人类道德发展史上一种崭新类型的道德 C.是对人类道德传统的批判继承 D.已经达到最高级别,不需要再发展
16.对中华民族道德传统的认识正确的是:
A.坚持批判继承的原则,反对文化复古主义思潮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B.通过分析、鉴别、取舍和改造,剔除那些带有明显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的成分 C.全部内容都表现出积极、革新、进步性
D.中华民族道德传统是一个矛盾体,具有鲜明的两重性
17.个人品德的特点表现为:
A.实践性 B.自觉性 C.稳定性 D.综合性
18.以下名言表现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中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D.“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9.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是: A.礼仪 B.法律 C.道德 D.风俗
20.下列关于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道德规范作用的更好发挥,需要法律支撑 B.法律作用的更好实现,需要以道德建设为重要条件
C.道德和法律发挥作用的方式相同,两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D.在社会生活中,法律发挥作用的范围是有限的,道德发挥作用的领域更加广泛
参考答案
二、多项选择题
11.ABC 12.BC 13.BD 14.BC 15.ABC 16.ABD 17.ACD 18.AC 19.BC 20.ABD
二、多项选择题
21.下列关于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社会公德的基础性体现在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
B.社会公德的广泛性体现在社会公德是全体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 C.社会公德的简明性体现在社会公德大多是生活经验的积累和风俗习惯的提炼,往往不需要作更多的说明就能被人们理解 D.社会公德的继承性体现在千百年来,人类在共同生活、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形成了共同遵守的公共生活基本准则。这些准则凝结着人类的道德智慧,是社会公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22.下列属于《环境保护法》所规定的环境的是: A.北京 B.黄河 C.大熊猫 D.长城 23.《集会游行示威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
A.政府依法保障原则 B.权利义务一致原则 C.和平进行原则 D.自由进行原则
24.下列选项中,不是《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的是: A.分类管理和效能原则 B.监督约束与激励保障并重原则
C.按劳分配与公平救助相结合的原则 D.劳动行为自主与劳动标准制约相结合的原则
25.下列选项中属于《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权利的是: A.开展劳动竞赛 B.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
C.获得履行职责应当具有的工作条件 D.从事科学研究、技术革新、发明创造 26.恋爱中的道德要求主要体现在:
A.尊重人格平等 B.自觉承担责任 C.文明相亲相爱 D.彼此信守承诺 27.《婚姻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婚姻自由;一夫一妻;实行计划生育;夫妻互相忠实、互相尊重;家庭成员间敬老爱幼、互相帮助以及: A.男女平等 B.夫妻和睦 C.勤俭持家 D.保护妇女、老人和儿童的合法权益 28.处理离婚时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A.坚持男女平等 B.倡导互谅互让 C.保障离婚自由 D.反对轻率离婚 29.结婚的法定必备条件包括:
A.达到法定婚龄 B.男女双方家长同意 C.符合一夫一妻制 D.男女双方完全自愿 30.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方式主要有: A.补充 B.修改 C.制定 D.认可
参考答案
二、多项选择题
21.ABCD 22.ABCD 23.ABC 24.CD 25.ABD 26.ABC 27.AD 28.CD 29.ACD 30.CD
二、多项选择题
3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主要表现在:
A.从法律遵守的主体来看,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法律,一切组织和个人都是守法的主体
B.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
C.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D.从法律的社会作用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法律保障 32.下列属于民法的是:
A.《合同法》 B.《婚姻法》 C.《商标法》 D.《专利法》
33.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实现。要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必须加快推进:
A.政企分开 B.政资分开 C.政事分开 D.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 34.执法公正是法律公正得以实现的重要形式。执法公正包括多方面的要求: A.坚持实体公正的原则 B.坚持合法合理原则 C.坚持及时高效的原则 D.坚持程序公正的原则
35.一般来说,证据就是以法律规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事实。法律上的证据不同于一般的事实。证据具有: A.公开性 B.合法性 C.客观性 D.关联性
36.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宪法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具体表现在: A.在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 B.在地位上,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C.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D.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 37.目前我国爱国统一战线的任务是:
A.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服务 B.为维护世界和平服务
C.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服务 D.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38.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民法所规定的民事权利的是: A.物权 B.人身权 C.继承权 D.知识产权
39.我国的商法是民商法律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公司、证券、票据、保险等法律制度。下列关于我国商事法律制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B.证券交易是指已发行的证券在证券市场上买卖或转让的活动。证券交易具有流动性、收益性、风险性
C.票据是指出票人约定自己或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指定的日期向收款人或持票人有条件地支付一定金额并可流通转让的有价证券,包括汇票、本票和支票 D.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公益保险行为
40.故意犯罪形态是指故意犯罪在其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由于主客观原因而停止下来的各种犯罪状态,即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与犯罪既遂。据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
B.行为人故意实施的行为已经具备了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是犯罪既遂 C.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中止 D.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未遂 参考答案
二、多项选择题
31.BCD 32.ABCD 33.ABCD 34.BCD 35.BCD 36.ACD 37.BCD 38.ABCD 39.CD 40.CD
第三篇:思修重要知识点整理
思修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与中学生活相比,大学生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1.学习要求的变化 3.社会活动的变化 2.生活环境的变化 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1.确立独立生活意识 3.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 2.虚心求教、细心体察 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1、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
3、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
2、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
4、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 培养优良学风:
1、勤奋
2、严谨
3、求实
4、创新 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1、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
2、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 我国的发展面临的一系列挑战: 1.面临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 3.面临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任务的挑战 2.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 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1.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 3.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 2.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 4.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 1. 理想远大,热爱祖国 4. 视野开阔,胸怀宽广 2. 追求真理,善于创新 5. 知行统一,脚踏实地 3. 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1.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3.是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推动力量 2.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4.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
础 5.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1.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3.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 社会主义荣辱观
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1.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的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2.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3.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4.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想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 1.科学性 2.民族性 3.时代性 4.开放性 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
1.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2.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
3.引导人们树立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学习“思修”课的意义:
1.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
2.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修打下知识基础 3.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学习“思修”课的方法: 1.注重学习科学理论 3.注重联系实际 2.注重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4.注重知行统一
基础知识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理想信念是人的心灵世界的核心。理想的含义与特征:
1.理想是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3.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 的产物 4.理想是多方面和多类型的 2.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 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1.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2.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 3.信念具有高于一般认识的稳定性 4.信念有不同的内涵,也有不同的层次 理想信念的作用:
1.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3.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2.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 1.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 3.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2.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
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1.是科学又是崇高的 3.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2.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1.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念 3.坚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2.坚持走中国特色主义道路的信念
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实践是通往彼岸的桥梁。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 1.立志当高远 2.立志做大事 3.立志须躬行 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1.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2.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 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1.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 2.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3.用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1.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3.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4.爱自己的国家 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1.热爱祖国,矢志不渝 3.维护统一,反对分裂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4.同仇敌忾,抗御外侮 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2.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3.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4.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形势下要弘扬爱国主义 2.经济全球化与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
a)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 b)科学没有国界,当科学家有祖国
c)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1.爱国主义(核心)3.爱好和平5.自强不息 2.团结统一 4.勤劳勇敢 时代精神的内涵:
1.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2.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3.改革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4.改革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1.必须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2.要自觉投身于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 做忠诚的爱国者: 1.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4.增强国防观念 2.促进民族团结 5.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3.维护祖国统一 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1.要承担对国家应尽的义务 3.要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要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增强国防观念的重要意义:
1.是大学生报效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
2.是大学生履行国防义务、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必然要求 3.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1.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 3.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 2.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 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1.人生态度与人生观:
a)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 b)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应 2.端正人生态度:
a)人生须认真 c)人生应乐观 b)人生当务实 d)人生要进取 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1.反对拜金主义 2.反对享乐主义 3.反对个人主义 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1.能对人生的目的有深刻的理解,时处为人民着想,助人为乐,造福人民,成为受人民欢迎的人
2.能以正确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对待生活,始终对祖国和人民具有高度责任感,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人生价值的评价:
1.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3.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2.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4.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人生价值实现的社会条件:
1.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观条件出发
2.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统一 人生价值实现的个人条件:
1.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 3.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做贡献 2.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4.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值的本领
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1.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2.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合理调控情绪 2.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4.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的原则: 1.平等原则 3.宽容原则 2.诚信原则 4.互助原则 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1.正确认识竞争 3.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2.正确认识合作
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1.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饿统一关系 2.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 3.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 4.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与承担社会责任的统一关系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1.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 3.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2.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道德的起源:
1.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2.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3.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是统一于生产实践的 4.劳动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历史前提 道德的本质:
1.道德带有阶级属性
2.社会经济关系的决定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3.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础原则和主要规范 道德的主要功能: 1.认识功能 3.导向功能 5.辩护功能 2.调节功能 4.激励功能 6.沟通功能 道德的社会作用:
1.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2.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3.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着重大的影响 4.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5.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6.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道德发展的历史类型: 1.原始社会的道德 3.封建社会的道德 5.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 2.奴隶社会的道德 4.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1.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3.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2.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1.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做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6.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2.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1.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2.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3.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胡锦涛于2006年3月4日提出八荣八耻: 1.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2.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3.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4.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5.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6.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7.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8.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提出及其意义:
1.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 2.体现了历史传统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
3.体现了对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内容的丰富和拓展 大学生与诚信道德:
1.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 3.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2.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 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3.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2.活动内容的公开性 4.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2.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3.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社会公德及其特点: 1.继承性 2.基础性 3.广泛性 4.简明性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1.文明礼貌 3.爱护公物 5.遵纪守法 2.助人为乐 4.保护环境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1.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3.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2.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4.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 1.指引作用 3.评价作用 5.教育作用2.预测作用 4.强制作用 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 1.《治理管理处罚法》 4.《道路交通安全法》 2.《集体游行示威法》 5.《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3.《环境保护法》
第六章 培育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
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1.爱岗敬业 3.办事公道 5.奉献社会 2.诚实守信 4.服务群众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1.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兼顾用人单位利益相结合 2.按劳分配与公平求助相结合
3.劳动者平等竞争与特殊劳动保护相结合 4.劳动行为自主与劳动标准制约相结合 《公务员法》的基本原则:
1.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和法治 3.任人唯贤、德才兼备 2.监督约束与激励保障并重 劳动者的义务: 1.完成劳动任务 3.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 2.提高职业技能 4.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的培养:
1.努力学习职业道德和职业活动中的法律知识 2.努力提高职业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
3.努力锻炼实际履行职业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能力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1.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 2.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 3.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 树立正确的创业观:
1.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 3.要提高创业的能力 2.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
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 1.在艰苦中锻炼是成长的必要条件 2.社会实践是锻造人才的熔炉 恋爱中的道德: 1.尊重人格平等 2.自觉承担责任 3.文明相亲相爱 大学生的恋爱:
1.不能误把友谊当爱情 3.不能片面的或功利化的对待恋爱 2.不能错置爱情的地位 4.不能只重过程不顾后果 家庭美德: 1.尊老爱幼 3.夫妻和睦 5.邻里团结 2.男女平等 4.勤俭持家 《婚姻法》包括: 1.结婚 2.家庭关系 3.离婚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法律的一般含义:
1.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2.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3.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1.是工人阶级领导下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 2.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3.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大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法律保障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宪法及宪法相关法 4.经济法 7.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2.民法商法 5.社会法 3.行政法 6.刑法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1.法律制定 3.法律执行 2.法律遵守 4.法律适用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5.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2.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6.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 3.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7.培植新型的社会主义法律文化 4.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
1.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2.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根本保证 3.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自由平等观念:
1.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的观念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
a)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
b)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公平正义观念:
1.坚持立法公正与执法公正并重 2.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1.结构上相关关系 2.总量上的等值关系 3.功能上的互补关系 掌握国家安全法律知识: 1.国家安全的一般法律制度 4.网络信息安全法律制度 2.国防安全法律制度 5.生态安全法律制度 3.经济安全法律制度 6.社会公共安全法律制度 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1.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 2.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
3.提供便利条件或其他协助的义务 4.如实提供证据的义务
5.及时报告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义务
6.不得非法持有、使用专用间谍器材的义务 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 1.讲法律 2.讲证据 3.讲程序 4.讲法理 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途径: 1.学习法律知识 2.掌握法律方法 3.参与法律实践 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1.努力树立法律信仰 2.积极宣传法律知识
3.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其1988年、1993年、1999年和2004年修正案,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宪法的基本原则:
1.党的领导原则 4.法治原则 2.人民主权原则 5.民主集中制原3.公民权利原则 则
我国的国家制度: 1.人民民主专制制度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6.基本经济制度
协商制度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1.平等权
2.政治权利和自由 3.宗教信仰自由 4.自身自由权
5.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 6.社会经济权 7.文化教育权 8.特定主体权利
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2.遵守宪法和法律
3.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4.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工组织 5.依法纳税 6.其他义务
我国的国家机构: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5.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2.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人民政府 3.国务院 6.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4.中央军事委员会 7.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我国的民商法律制度: 1. 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平等、自愿、5. 民事责任制度
公平、诚实信用、禁止权力滥用原则)6. 民事诉讼时效制度 2. 民事主体制度 7. 合同法律制度 3. 民事行为制度 8. 知识产权法律制度 4. 民事权利制度 9. 商事法律制度 我国的行政法律制度: 1.国家行政机关与公务员 3.行政责任 2.行政行为(抽象行政行为、具体行政4.行政处罚与行政复议
行为)
我国的经济法律制度:
1.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 2.税收法律制度 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
1.犯罪概述(犯罪构成、排除犯罪的事由、故意犯罪形态、共同犯罪)2.刑罚制度(体系、裁量)民事诉讼程序: 1.审判程序 2.行政诉讼程序: 1.起诉与受理 2.第一审程序 3.刑事诉讼法概述: 1.刑事诉讼参与人
2.刑事诉讼的管辖、回避、辩护和代理
3.刑事诉讼证据、强制措施和附带民事诉讼 刑事诉讼程序: 1.立案和侦查 2.起诉 3.仲裁程序: 1.申请与受理 3.2.仲裁审理 调解制度: 1.人民调解 2.行政调解
执行程序 第二审程序 4.审判监督程序审判程序 4.执行程序 仲裁中的和解、调解和裁决 3.司法调解
第四篇:思修与法律基础
绪论:
1、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6 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2、如何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6——7 理想远大、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善于创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知行统一、脚踏实地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和相互关系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10——11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四方面的内容,各具功能、相互侧重,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一章:
1、什么是理想和信念及其关系?理想的分类?15——17 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使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理想和信念总是如影随形、相互依存。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则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障。从性质上划分,有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从时序上划分,有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从主体上划分,有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从内容上划分,有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等
2、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是什么?5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如何立志?31——32 立志当高远,立志做大事,立志需躬行
第二章:
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及三个基本方面是什么?
39、55 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的国家
2、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有哪些?41——42 热爱祖国、矢志不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维护统一、反对分裂,同仇敌忾、抗御外侮
3、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什么?49 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4、新的国家安全观包括哪些?61 政治安全,国防安全,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公共安全
第三章:
1、人的本质解读?64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2、人生观的组成是什么?66 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
3、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要坚决抵制哪些错误的人生观?72——73 反对拜金主义,反对享乐主义,反对极端个人主义
4、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是什么?75——76 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需尽力相统一,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第四章:94——1001、继承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如何正确对待我国的传统道德? 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娇防矜;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做高层次的需求;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性。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和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全面认识祖国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体系的建设
2、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是什么?109 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既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弘扬
第五章:
1、如何理解法律的产生和一般含义?119——120 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法律不但由国家制定或认可、而且由国家保证实施,法律是统治阶级的意志体现,法律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2、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之区别?122 法律渊源不同,法律结构不同,法官权限不同,诉讼程序不同
3、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是什么?124——125 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从法律实质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4、我国法律运行有哪些环节?128 法律制定,法律执行,法律适用,法律遵守
5、我国宪法的特征表现在哪几方面?130——131 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在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6、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133——136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
7、我国刑法的制度?148——149 刑法是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律规范。它通过规范国家的刑罚权,惩罚犯罪,保护人民,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保障国家安全。我国刑法确立了罪邢法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刑相适应等基本原则
8、我国民事诉讼制度?149
第六章: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154——155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括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等五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其中,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障
2、如何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159——165
培养法治思维方式的途径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
3、如何切实保障法律的至上地位和权威?如何成为法律的坚定维护者?167——169
推进依法执政提高立法质量严格规范公正执法提升司法公信力深入开
展法制宣传教育树立立法信仰引导他人尊重法律权威敢于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第七章:
1、有序的公共生活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172
(1)、有序的公共生活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2)、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础保障
(3)、有序的公共生活史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2、如何理解职业道德的五条基本要求?180——182
爱岗敬业 诚实守信 办事公道 服务群众 奉献社会
3、解决劳动争议的途径有哪些?186 答: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协商解决,也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
4、根据我国当前就业形势分析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187——190 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要提高创业的能力 在艰苦中锻炼时成长的必要条件、社会实践是锻造人才的熔炉
5、简述爱情的本质和恋爱中的道德要求。192 尊重人格平等、自觉承担责任、文明相亲相爱、不能误把友谊当爱情、不能错置爱情的地位、不能片面的或功利化对待恋爱、不能只重过程不顾后果、不能因失恋而迷失人生方向
6、结婚的必备条件和禁止条件是什么?结婚的程序是什么?197 结婚的必备条件有三个:一是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二是必须达到法定年龄。三是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制禁止结婚的条件:一是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血亲结婚,二是禁止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人结婚
7、继承法的相关知识?如何分割遗产?199——200 法律范畴中的继承专指财产继承,即自然人死亡后,按照法定程序,把死者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即遗产)转移给他人所有的一种法律制度。在继承关系中,遗留财产的死者称为继承权同一顺序继承人平均分配遗产原则第一顺序继承人优先继承原则权利义务相互原则
第五篇:考研政治思修分析题必背知识点总结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必背知识点总结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基本内容:
第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
第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
第四,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
(2)重大意义:
第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在思想理论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
第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
第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
2.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1)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
1)民族精神,是指—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
2)民族精神的内涵:第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第二,团结统一;第三,爱好和平;第四,勤劳勇敢;第五,自强不息。
(2)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
1)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
2)时代精神的内涵:①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包含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它方面的创新。②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③改革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④改革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3.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1)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1)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①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
②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2)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①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②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③一个人的需要能不能从社会中得到满足,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取决于他的人生活动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即他的社会价值。
(2)人生价值的标准
1)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
2)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一个人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越大,他在社会中获得的人生价值的评价就越高。
3)劳动和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做出的贡献,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普遍标准。
(3)人生价值的评价
①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②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③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④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4.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1)人生价值实现的社会条件。
①第一,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
②第二,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2)人生价值实现的个人条件。
①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
②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
③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作贡献。
④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5.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第一,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第二,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第三,为人民服务体现了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结合。
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第一,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第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第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1)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客观要求
①社会主义荣辱观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
②社会主义荣辱观指明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方向。
③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
2)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①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能够增强人们的道德荣誉感和道德判断力。
②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③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能够使社会成员自觉内化社会主义道德要求。
(3)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诚实守信
1)公民道德建设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就个人而言,诚实守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单位而言,诚实守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就社会而言,诚实守信是正常秩序的基本保证;就国家而言,诚实守信是良好的国际形象,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更加需要大力倡导诚实守信的美德。首先,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其次,诚实守信是职业道德的一项基本要求。最后,诚实守信是做人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
3)大学生要自觉加强诚信道德建设。第一,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第二,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第三,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6.社会公德与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1)道德和法律是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道德是法律补充,两者相互联系,相互支撑。
(2)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①正确使用网络工具。②健康进行网络交往。③自觉避免沉迷网络。④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7.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
(1)择业观:第一,要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第二,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第三,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
(2)创业观:第一,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第二,是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第三,是要提高创业的能力。
8.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1)民主法治观念: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民主法治。
1)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2)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根本保证。
3)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4)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一方面,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和内容。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实现途径。
(2)自由平等观念
1)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的观念。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第一,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第二,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3)公平正义观念
1)坚持立法公正与执法公正并重。
2)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
(4)权利义务观念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1)结构上的相关关系。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是对立统一的。
2)总量上的等值关系。
3)功能上的互补关系。
9.宪法
(1)宪法的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
(2)宪法的基本特征
1)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
2)在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
3)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3)宪法的基本原则
1)党的领导原则。2)人民主权的原则。3)公民权利原则。4)法治原则。5)民主集中制原则。
10.我国的国家制度
(1)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体,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特点: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6)基本经济制度。
11.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1)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1)平等权。平等权是指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不受任何差别对待,要求国家给予同等保护的权利。它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公民实现其他权利的前提与基础。
2)政治权利和自由。第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第二,政治自由。政治自由主要是指公民表达自己政治意愿的自由。
3)宗教信仰自由。
4)人身自由权。人身自由包括狭义和广义两方面。狭义的人身自由主要指公民的身体不受非法侵犯,广义的人身自由则还包括与狭义人身自由相关联的人格尊严、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等与公民个人生活有关的权利和自由。
5)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
6)社会经济权。主要包括:一是财产权。”二是劳动权。三是休息权。四是物质帮助权。
7)文化教育权。
8)特定主体权利。
(2)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我国社会安定和谐的前提和保证,是我国公民的最高法律义务。
2)遵守宪法和法律。
3)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4)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5)依法纳税。
6)其他义务。
12.我国的国家机构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职权包括:行使国家立法权,选举、决定和罢免国家机关领导人,决定国家重大事项,监督其他国家机关的工作等。
(2)国家主席
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定,行使公布法律、任免国务院组成人员等重要职权。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3)国务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4)中央军事委员会
(5)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县、市、自治县、市辖区、乡、民族乡、镇设立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大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由通过直接选举或间接选举产生的人大代表组成。县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是本级人大的常设机关
(6)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7)人民法院与人民检察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