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91016农业产业化推进工作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顺庆区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作,建立有利于农民增收的产业体系,是在家庭基础上提高农业自我积累能力的有效方式,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是实现顺庆由城郊传统农业小区向现代农业特区跨越的现实途径。为了强力推进我区农业产业化工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笔者最近就如何快速推进农业产业化这个问题进行了广泛调查,初步发现了目前我区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着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一、农业产业化推进工作取得的主要成就
随着各级领导对农业产业化的认识不断深入,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不断加强,农业产业化在全区全面兴起,现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一)主导产业已初步形成。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历史传统经验,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现已初步建成十里食用菌长廊、千亩大田双孢蘑菇示范片、百万只蛋鸡工程、天府系列优质花生基地、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生猪养殖小区、十里肉牛长廊、百万只同仁土鸡基地、林果花卉基地、百万只川北草兔基地。目前,我区主导产业已初步形成,发展前景看好。
(二)龙头企业带动力不断增强。近年来,我区为了改变出售初级产品,效益低,竞争力差的状况,狠抓龙头企业
等为代表的专合组织已成为连接农户与市场的纽带和桥梁。
二、农业产业化推进工作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区对农业产业化推进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农业产业化还处于起步阶段,总体发展水平不高,还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没有形成。目前,我区土地经营大都停留在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的“分包”这一层次上,这种分散种植的格局和分散的农户利益,与产业化经营的规模经济方式之间存在着的冲突,很不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小生产”式的组织方式。土地经营规模狭小,地块零散,调整频繁,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没有形成,极大地阻滞了生产要素的合理配臵。另外,个体农民无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进行农业技术改造,集体组织的弱化难于将分散的劳动集中起来,削弱了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后劲。这种分散经营的结果还会引致土地低效率利用,同时也无法满足“大农业”所要求实行机械化,规模化生产的条件。
(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流动资金不足。农产品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多是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一是初期投入较大,企业回报率相对较低,回报周期长,存在风险大,造成再融资困难;二是农产品原料季节性收购,收购时货款当场两清,流动资金需求量集中,造成流动资金相对短缺,甚至周转不灵。
力创新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模式,为顺庆农业发展提供制度支撑。
(一)充分发挥政府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引导作用。我区是百万人口大城市的核心区,也是典型的城郊农业小区,农业的发展主导思想是“服务城市、致富农民”。一是引导产业方向。政府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要积极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粮食、蔬菜、林果花卉。不宜发展大规模养殖业。二是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政府通过培育和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市场,组织科技工作者深入农业产业化经营第一线,为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与科技工作者进行科技成果交易提供场所;三是明确基本政策,尊重农户和龙头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尤其要尊重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明确土地承包权的归属,保证各方利益不受损害。对转入城镇工作生活,纳入城镇社会保障系统的农民,应依法解除承包合同,收回承包土地。对农民资源发起承包权的土地,也应按程序解除合同关系,收回承包土地,由集体经济组织有偿转包给本集体农户或外来承包者。在充分尊重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问地土地承包权的基础上允许土地使用权以入股、租赁和转包等多种方式流转,具体流转方式由农民自主选择。
(二)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建设产业基地。把扶持资金集中起来,引导解决产业规模偏小、偏散,“样样有一点,样样一点点”的现状,大力发展专业乡镇,实行区域化布局,走一户带多户,多户带一村,一村带多村,多村成基地的路
对龙头企业的信誉进行评估,对信誉好的企业,核定授信额度,简化贷款审批手续,及时发放贷款,为企业在农产品收购其间提供资金保证。
(六)加强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建设。推进农业信息数据收集整理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建立信息管理中心,实行统一、定期的信息发布制度,向农民和各类生产经营主体提供及时、准确、实用的各类信息。加强信息资源整合、监管,建立政策法规、品种技术、农产品和生产资料市场等综合服务的信息平台,逐步实现涉农信息资源共享。进一步发挥气象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应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管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搞好农业普查,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决策依据和信息支撑。以信息化推进农业产业化。
第二篇: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对策建议
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对策建议
农业产业发展,应立足现有基础,依托市场需求,科学制定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本着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原则,优化生产要素,加大全社会投入和财政扶持力度,集中发展适宜的优势产业。
一、更新观念、转变思想,以充分认识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意义为根本先导。一是挖掘内涵,树立大农业意识。要牢牢把握农业产业化的实质,即农业工业化,做到跳出农业看农业,用工业化的思路来研究农业,用工业化的发展模式来发展农业,全力推进农业实现标准化、规模化、设施化、品牌化、公司化发展。不断提高三大产业的关联度,真正实现“带一产、强二产、兴三产”的多点支撑复合型产业。二是对标先进,加强学习意识。大力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积极学习借鉴先进的经验做法,并与我县实际进行深入结合,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实现我县农业产业的跨越发展。三是紧盯市场,提升市场意识。要以市场为导向,搞清所经营的产业和产品的市场需求、市场环境、市场条件和市场风险,准确规划产业和产品的现实规模和发展前景。
二、激活体制、创新机制,以建立与县情相符的体制机制为内生动力。一是“利益联结”保农企利益。针对我县农业产业化中松散的市场联结方式占主导的情况,要通过农产品保护价收购等措施,建立风险保障制度。将由价格波动而使农业龙头企业造成的风险损失控制在最低程度,并对风险损失能有所补偿。建立风险基金比较可行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农业龙头企业与参与农户共建,可将每年获取的共同经营利润予以一定的比例的扣除,形成风险基金。二是政府担当一定的职责,与农业龙头企业共建形成风险基金;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形成紧密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关系。大力倡导 “公司+农户”的“订单农业”,规范与深化农业订
单,提高履约率。同时,积极探索合同制、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经营组织形式,推动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二是“严肃奖惩”调部门热情。根据各乡镇部门的资源、交通、原有基础等实际条件,向其下达硬性任务,包括招商引资、项目开工、基地建设等量化的指标,并将此项工作列入考核范围,严肃奖惩,对于提前或按期完成的单位给予通报奖励,后进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并取消一切评优资格,以此调动个乡镇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热情和紧迫感。三是“现代管理”促企业壮大。做好分类指导,积极引导部分规模较大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制定规范的《公司章程》。要明确公司的性质、规模、经营范围、经营期限,明确公司的组织结构,明确公司的财务、审计、劳动人事、业务的管理方式等。二是建立规范的企业组织结构。根据《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规定,建立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规范企业决策程序,形成相互制衡的决策执行体系,实现权责利的协调统一。三是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根据企业业务性质和特点,建立行政管理、业务管理、劳动人事管理等规章制度,明确各项制度的执行范围、执行程度和执行时限,实现企业由“人治”向“法治”转变。四是规范企业财务管理。全面实行新的财务会计制度,充分用好企业有限的资金和财力,不断增加自我发展的资金积累。加强财务监督,完善财务制度,堵塞各种财务管理漏洞。四是“构建载体”强产品营销。积极为农产品营销搭建平台,建议充分利用承秦高速,在路边设立醒目标志,大力宣传我县绿色农业产品;在交通便利,农业基础好且与秦皇岛、迁安、宽城、辽宁接壤的祖山、肖营子、八道河、三星口等乡镇建设一批规模大、辐射力强的专业市场,打造覆盖城乡、辐射周边的现代商贸物流格局,为产品营销搭建有力载体,提升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三、健全配套、加强扶持,以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为重要途径。一是多举措,加大资金投入力。政府应作出适度倾斜,不断加大本级财政投入力度,并积极向上争取,协调各涉农部门,结合区域或产业实际,合理确定扶持重点和发展方向,本着“在规划内申报项目,在申报前整合项目,以项目整合资金,批复后集中实施”的原则,采取预算不变,渠道不乱,用途不改,各计其功的办法,在一定时期内,集中扶持某一农业主导产业,或扶持某一区域的相关产业,形成“各炒一盘菜,共做一桌席”的支农资金整合,充分发挥涉农资金的整体效益;积极引导县内工业企业,特别是钢铁企业进行“二次创业”,鼓励其将资金投入到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切实实现工业反哺农业。二是齐设施,提升支撑保障力。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水利设施建设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坚持以抗旱节水为中心,突出抗旱水源工程、节水灌溉工程和水毁修复工程三项重点,积极增打抗旱水源井,搞好小型水库塘坝维修加固,因地制宜地修建集雨水窖、截潜流、拦河坝和一些小型灌溉设施,提高抗旱能力;制定水利工程建设优惠政策,鼓励单位和个人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采取独资、合资、股份合作等形式,兴修农田水利工程;鼓励和支持高耗水的铁选厂及其他加工企业,建设后备水源,修建蓄水池或小塘坝,实现汛期蓄水,干枯期补水,充分调节水源;采取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办法,加快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充分发挥现有水利设施作用; 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加大水利投资的良好机遇,密切与中央省市联系,积极谋划和争取水利项目,多方筹集配套资金,尽快完善全县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三是强队伍,提高科技推动力。一是积极引进培育创新人才,为战略新型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通过采取大力引进、就地培养、搭建载体、建好平台等措施,重点建设好科技型企业家人才、高层次领军人才、基层年轻科研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等“四支队伍”,树立“创业之初当保姆、发展之中当导师、成功之后当保
安”的理念,不断完善“一条龙”式科技服务体系。二是健全服务机构,继续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构建政府推动、企业和技术服务组织拉动,专家、技术人员示范带动和农户互动的新型农业科技网络;三是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和民办科研机构的作用,通过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农村信息服务,农民技术培训等手段,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和水平;四是对于适宜发展的优势项目,组织专门的科技队伍和人员,做好全程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及时解决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促进优势产业规模发展。
四、培树龙头、打造品牌,以提高企业知名度和产品市场占有率为重要措施。一是以“龙头”为扶树目标,彰显“示范带动”。一是通过政府引导协调,支持企业采取重组、联营、增资、扩股等形式,壮大企业实力,加快技术创新,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二是坚持“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重点扶持水果加工、林板加工、板栗深加工、羽佳蚕丝、杂粮加工、枸杞深加工、农夫宝生物有机肥等科技含量高、辐射能力强、规模效益好的优势企业,使强者更强;三是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宣传和推介力度,落实好各项优惠政策,引进一批规模大、效益好的农业龙头企业,帮助培育生产基地,完善基础设施,促其早日达产达效,发挥其对农业产业的带动作用。二是以“绿色”为推广重点,强调“品牌打造”。积极培育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名牌农产品,强力引导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及行业协会注册商标,全面争创省级著名商标;加大对新“注册商标”、创建省级“著名商标”和国家级“驰名商标”的龙头企业和基地的奖励力度;以“龙富”苹果和“#####甘栗”等名优品牌为依托,加大品牌包装和营销,打响绿色生态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三是以“市场”为产业导向,做到“见缝插针”。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目的也是经济效益问题,大家都想找到一种统一的、规范的、便于操作的农业产业发展模式,便捷的实现经济效益增长的目的,于是各县域经济单位纷纷仿效一些发展比较好的地方的做法来发展当地的经济,造成各地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趋同,到处出现农产品卖难的问题,结果并没有实现农业经济效益增长,农民收入也就增长缓慢。所以建议我县成立市场监测分析机构,聘请专业人员,对市场进行严密监测和分析,采取日监测、月汇总、季度报告、半年总结的方式,紧密围绕市场走向,找准市场空白点,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市场急需的特色新型产业,采取“见缝插针”的方式推动差异化发展,避免同质竞争,大力引进和发展如三星口枸杞饮料加工和沟域农旅一体等市场紧缺项目,寻找占领市场的“捷径”,迅速占领市场空白点。
五、拓展产业、延伸链条,以增强企业和农户应对市场风险能力为基本保障。一是扩充产业规模,提升集聚效益。建议加快土地流转,发挥适度规模经营,探索建立合作社推动、龙头企业带动、村集体承租、土地入股、特色农业推动、大户引导等六种模式,引导土地向种田能手、经营大户、农业龙头企业集中,积极破解土地制约瓶颈。并立足我县各乡镇实际,全力建设八大特色产业基地,不断提升农业产业集聚水平。以土门子、大石岭、大巫岚等乡镇及几大河系沿岸为主,着力构建苹果产业基地;以#####镇、肖营子、八道河等乡镇为主,着力构建板栗产业基地;以安子岭、凤凰山、祖山、龙王庙等乡镇为主,着力构建两蚕产业基地;以草碾、三拨子、凉水河等乡镇为主着力构建核桃产业基地;以木头凳、三星口、凤凰山、干沟、平方子、大巫岚等乡镇为主着力构建枸杞产业基地;以平方子、娄杖子、八道河、凉水河等乡镇为主,着力构建食用菌产业基地;以官场、草碾、三拨子等长城沿线乡镇为主着力构建杂粮产业基地。二是延伸产业链条,开拓发展空间。一是力推多元发展。我县现在的农业发展基本上以种、养业为主,水产、林业等等
方面发展极度滞后,应在大力发展种养业的基础上强力推动其他类型农业发展,实现多元化发展。二是加强产品深加工。我县的板栗、苹果、枸杞等农产品在国际国内享有很高声誉,但是现今我县的发展还只是停留在出售初级产品的阶段,未能发掘这些产品的最大利用率。在我县销售经过深加工的板栗、安梨、山楂等产品大多来自迁西、玉田等县,所以应立足现有资源,争取做大、做强、做到极致,大力推进农产品深加工。三是与第二、三产业关联推进。将我县农产品资源丰富和旅游、矿产资源丰富相结合,全力推动工业反哺农业,以现有相对优越的工业条件来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大力发展以沟域经济为主的乡村特色旅游产业,加快商贸物流、仓储基地的建设,从而力推三大产业协调推进,均衡发展。三是构建立体安全屏障,提高防灾减灾水平。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制定完善的防灾减灾应急预案,提早做好资金、物资和技术设备;加强干旱、洪涝、病虫害等灾害监测预警,适时启动应急响应;加强分类指导,及时搞好种子等生产资料的调剂供应,确保生产资料供应足量及时。
第三篇:农业产业化发展建议
农业产业化发展建议
纵观今年全国各地的白菜烂市、果农滞销、我县莲藕伤农等事件,特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要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必须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把农业产业化经营做好做强。近年来,我县稳定粮食播种面积164万亩,产量达到了57.9万吨,实现农业总产值66亿元。同时加大了特色农业发展,优质苎麻、香椿、糯稻、果蔬等产业基地达75万亩,现代畜牧业养殖小区249个。农业产业话水平得到提高,流转土地14.23万亩,农民专业合作社124个,建设省级农业科技园区1个。农业品牌创建取得突破,创建无公害农产品11个、绿色食品15个。“大竹苎麻”、“大竹香椿”、“东柳醪糟”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大力发展了牛、羊、鱼、香葱、莲藕等产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多渠道增加农业投入,实现了农民收入较快增长。但是,受诸多因素影响,整体发展水平较低,还处于起步阶段。
六个问题:
1、产业基地建设发展不平衡。受长期以来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经营的传统模式影响,导致产业规模小而分散,很难形成种养大户,客观上制约了产业化发展,不利于形成规模,形成基地。同时,乡镇之间产业化基地建设还不平衡,部分乡镇尚没有形成自己各具特色的产业基地,规模效益始终得不到显现。
2、规模龙头企业相对较少。现有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从规模上说还较小、装备还比较差,没有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龙头企业,这在客观上影响和制约了产业化的发展壮大。
3、产业资金投入不足。由于我县财力薄弱,对产业化的投入不足。民间资金投入有限,还没有形成一套聚集收拢社会闲散资金的机制。由于农业产业化投入大,见效慢,受自然灾害影响比较大,有效抵押物不足,农民贷款难,龙头企业融资难。
4、农产品竞争力不强。我县农业有名气而无名牌,农产品品牌在市场上知名度较低,品牌效应差,竞争力弱,靠出售原始产品维持生产经营,使产业效益大打折扣,影响产业规模扩张和层次提升。
5、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户与龙头企业缺乏合同履约机制,企业与农户还未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结机制。部分企业随意压低农产品收购价格,有的企业虽然与农户签订了收购订单,但当市场出现价格下跌时,这些企业大都考虑自身利益,给农民造成严重损失,挫伤了种养农户的积极性,影响产业的健康发展。
6、产业发展仍然有风险。卖难问题时时困扰菜农、果农,投入与收益相差太大,损失严重。今年的白菜烂市、柚子果农难卖、莲藕的滞销。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菜农、果农的发展信心。
为了响应第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的未来五年建成“西部特色农业示范县”的目标,突出抓好香椿、糯稻、竹林、畜禽等
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建设“中国红香椿基因库”,打造“中国香椿之源,振兴苎麻产业,打造“世界麻都”。特提出
六点建议:
1、切实注重舆论宣传力度。我县优质农产品种类丰富,在丰收时节,出现卖难现象,究其原因,我县产业只注重基地建设,未大力推荐宣传我县农产品。为把我县产业做大做强,加大宣传力度必不可少,要有大手笔的手段,充分利用电视、广告牌、报刊、杂志等媒介,把市场前景广阔的农产品向省内外推荐宣传,充分吸引客商眼球,提高我县农产品在省内外的占有率。
2、捆绑政策倾斜扶持力度。实行土地指标倾斜。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项目所需用地,优先安排、优先审批。实行电力优先使用,对其生产用电优先安排,严格按国家规定的电价计收电费,不准额外收费。加大投入力度,县财政安排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农业产业化贴息政策要继续实施,并且今后每年都要有较大幅度增加。对新发展300亩以上的产业,县财政要给予资金扶持,并要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业产业化。加强银行信贷服务,各金融机构要将龙头企业列为信贷优先支持对象,增加贷款投放。推动形成“银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发展模式。
3规模发展龙头企业、特色产业。通过招商引资途径,着力引进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引导农民有组织地走向市场,有效克服农民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重点扶持市场潜力大、科技含量高、经营机制活、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引导企业强强联合,做强一批龙头企业。用市场的方式,积极引导和促成全县同类型的龙头企业具备条件的加强横向联合,实行品牌、技术、产品资源共享,搞好分工合作,努力整合建设跨区域的大型龙头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科企合作,引导龙头企业在农产品生产、储运、保鲜、精深加工、包装和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密切合作,开展联合研究、技术攻关和产品开发。同时,要切实利用好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瞄准国内外产业化优强企业和知名品牌,千方百计引进一批国家级龙头企业来我县落户,形成新一轮农业招商引资高潮。要坚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相对集中,高产高效”的原则,以提高质量,优化结构为重点,把香椿等蔬菜作为全县产业化发展的主导产业,主导产业一经确定,不要轻易变动,使主导产业逐渐形成规模化、区域化发展格局。按照一大产业、一个规划、一笔资金、一项政策、一班人马、一名联系领导、一套考核制度的“七个一”标准,制定主导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扶持措施,集中资金予以重点扶持,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打下基础,切实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着力整合同类产品品牌,形成合力,集中扶持打造出一个品牌,形成全县统一的品牌,逐步消除同类产品多个品牌的格局,努力把特色产品品牌做大做强。
4、运用科学利益连接机制。探索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作模式,使利益连接机制逐步由松散型
向紧密型转变。通过签订合约,合理确定农产品收购价格,实行最低保护价。在再生产各环节上建立统一的管理组织,调整各利益主体间的分配关系。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以资金、技术、土地、劳力入股,建立股份合作制企业,使龙头企业和农户共享平均利润或超额利润。建立风险保障制度,从再生产各个环节经营额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农业产业化的风险基金,以调节市场供求变化和自然灾害给各方所带来的损失。
5、搞好规划,做好农业产业化与乡村旅游这篇文章。农业产业化发展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只有科学的规划,合理的布局,持之以恒地长期实施,才能有效地实现县委、县政府的农业产业化发展目标。按照各自地理条件、气候、光照等资源,考虑将产业培植与乡村旅游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地开展农业产业特色景点片区建设。以产业培育,提升旅游档次为重点。在景区规划内,积极动员群众,改变传统农业种植方式,栽植特色经济作物,一方面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打造景区靓丽风景线。
6、健立健全农业产业化发展风险保障机制。建立产业化发展风险准备金,制定具体的风险金管理和使用办法,重点就放在对公司、农户的风险补偿方面。完善企业与农民的风险保证行为,规范两者的生产、经营行为。实行商业化风险运作,让保险公司等中介组织介入农业产业化发展,采取个体投保或股份合作等办法,减轻政府压力,增大风险理赔保障,维护投保者利益,提高农户和企业生产积极性。成立风险保障领导机构,在政府部
门的领导下,让风险双方共同参与,确保风险保障机制得以公正、客观地执行,从而保障各方利益,维护稳定。
第四篇:嵩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主要问题及建议
嵩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嵩县农业局张松群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嵩县把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调整和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重大举措,作为农民增收和富民兴县的重点工程来抓。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自愿为原则,以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内抓林、药、牧、烟等特色产业培育,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对外抓劳务输出,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并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和专业市场,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明显成效。
目前,全县基本形成25万亩经济林,17万亩中药材,35万头只优质肉牛肉羊,4.5万亩烟叶等四大特色产业基地。已建成各类涉农龙头企业35家,其中洛阳顺势药业有限公司、车村山珍公司、百合公司,木植街食用菌开发公司等已初步发展成为具有一定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同时以小城镇建设为平台,催生了一批综合市场、专业市场、集贸市场,如车村、白河、木植街等地的中药材市场、木植街食用菌交易市场、闫庄黄牛交易市场、何村小杂果批发市场等。现已创建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包括专业协会)46个,建立经济技术服务组织22个,各类农民经纪人组织16个2000余 1
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收、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对推动全县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带头作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农业产业化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部分乡镇和部门对特色产业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抓工作的力度不大,部分群众小农思想意识浓,热情不高,存在着“上面重视下面忽视”的“两张皮”现象。
(二)发展水平低,辐射能力不强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经济作物在农业中的比重较低,农村经济特色不明显,农民增收缓慢且不稳定,产业辐射带动能力较弱,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有待提高。
(三)基地建设滞后,规模效益不明显
受长期以来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经营的传统模式影响,特色农业仍处于传统的粗放经营状态,导致产业规模小而分散,很难形成种养大户,客观上制约了产业化发展,不利于形成规模,形成基地。同时,乡镇之间产业化基地建设还不平衡,部分乡镇尚没有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基地,规模效益得不到显现。
(四)龙头企业少,带动能力弱
一方面嵩县工业化程度低,对农业反哺能力有限,另一方面,县内缺乏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大型骨干工业企业。
现有的产业化龙头企业除洛阳顺势药业有限公司外,大部分属企业规模小,装备差,辐射带动能力不强,没有跨地区、跨行业的龙头企业,这在客观上影响和制约了产业化的发展壮大。
(五)资金投入明显不足,产业启动速度慢。
由于我县财力薄弱,对产业化的投入明显不足。农民专业合作社尚处在起步阶段,其融资职能没有真正启动,还没有形成一套聚集收拢社会闲散资金的机制。
(六)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农户与龙头企业、龙头公司和中介组织之间关系松散,还未形成规范、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注册专业中介组织较少,农民经纪人大部分文化层次在高中以下,素质低。销售渠道不畅、造成丰产不丰收等现象,不同程度上挫伤了群众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积极性。
三、建议与对策
(一)提高认识,转换工作作风
要把发展农业产业化提升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来认识,增强紧迫感,树立扶持产业化经营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观念。要正确认识,科学对待,为发展农业产业化扫清思想认识障碍。为使特色产业发展成为我县农民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要努力转变工作作风,把老百姓的事情切实放在心上,集中精力
为群众搞好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在种植、收购、销售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他们提供资金、技术、信息服务,为其解除后顾之忧。
(二)大力发展龙头企业
通过龙头企业,引导农民有组织地走向市场,有效克服农民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一是要把发展龙头企业与培育区域主导产业结合起来。二是企业必须确定立足农业谋求发展的经营思路,避免不切实际盲目上项目,铺摊子。使龙头企业向大(带动面大)、高(技术含量高)、长(产业链条长)的层次发展。三是要以工业化的理念谋求发展,运用工业生产的方法管理农业企业,以市场引导生产,以流通带动生产。按照谁有能力当龙头就扶持谁的原则,实行定点培植、重点引进,尽快培育一批特色龙头企业。
(三)抓特色产业培育,扩大生产基地规模
要坚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相对集中,高产高效”的原则,以提高质量,优化结构为重点,把主导产业,做大做强。重点发展一批种植大户、基地村、重点乡镇,不断提高产业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因地制宜培育和兴建一批有地方特色的优质产品和产业基地。通过努力,把农业产业结构调优,规模做大,推动农业产业化不断向深度进军,突出基地建设,搞好示范带动。在特色产业发展上,坚持“围绕龙头企业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集中连片建基地”的发展
思路,采取政府引导,样板带动,政策驱动和服务推动等措施,对我县中药材、旱地辣椒等具有特色的产业精心培育,形成品牌。
(四)完善组织体系和机制建设
通过有意识地组建和完善经济合作组织、中介组织、专业市场,将产业发展的诸环节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确保产业按照一体化的方向顺利发展。以小城镇建设为载体,下大力气抓好农副产品直销市场建设,实现千家万户的分散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市场之间的有效对接。积极组建各类专业化中介经纪人队伍,鼓励更多的有经营才能的人参与到产业化营销体系中去,实现农副产品的转化增值。通过组织体系的完善,带动基地建设,推动产业发展,最终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五)加强扶持引导
农业产业化的主体是企业和农户,政府的主要工作是搞好规划和政策扶持,帮助解决产业化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重点要做好引导、支持和推动三方面工作。要加大产业宣传力度,定期发布产业信息,引导重点产业发展。防止盲目生产给农户造成的损失。要通过资金投入、政策倾斜和基础设施建设,支持重点产业发展。搞好科技服务和技术指导,为产业化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保障。设立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基金,将财政扶贫、以工代赈、农业开发、扶贫信贷等资
金捆绑使用,集中投入产业化经营。要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调整产业结构,推动重点产业发展。
(六)强化保障机制
建立农业经营风险保障机制,保护农民合法经济利益。以农民专业协会为基础,逐步建立政府扶持,协会会员自愿参加的生产风险基金,帮助农民自我保护,调动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积极性,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第五篇: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农业产业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 在我国农村中建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党在农村的一项基本政策,应当长期坚持。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家庭经营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弱点也日益表现出来:一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经营分散形式,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二是农户受文化水平、科技知识的制约,农产品科技含量低、产品质量差,缺乏市场竞争力;三是农户生产的农产品受交通条件、产品包装、保鲜等限制,即使有批量产品也很难进入国内、国际市场。因此,在坚持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长期不变的前提下,探索多种形式的合作和联合经营,发展产前、产中、产后的合作,实行农商、农工、农业生产经营一体化,组成一个利益共同体,走农业产业化路子,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农业经营体制的必然选择。所以,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市场经济对农业发展的要求,又是农业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在中国加入WTO后,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尽快提升农业的国际竞争力。走农业产业化路子,也是农 1
业、农民在市场经济大海中学会游泳的必由之路。
二、推进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发展的几个问题
农业产业化经营在促进长寿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业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举措。但是,现阶段农业产业化发展还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和探索。
(一)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
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关键所在。根据长寿区农业发展的现实情况,一方面要吸引有技术、有市场、有资金的企业投资长寿农业发展;另一方面要扶持鼓励有一定经济规模、一定技术含量、农产品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农业专业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农场和专业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同时,要创新机制,制订扶持政策,加快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和集体农业企业的转型。在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同时,推进长寿区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
(二)规范土地流转和推进适度规模经营
中央制定的家庭联产承包制是我国一项长期的“三农”政策,我们必须遵照实行;但是重庆有经济实力,可以先行先试地开展土地流转,推进农业规模经营。要在进
一步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实行连片开发,规模经营,推进农业生产基地化、规模化和商品化。一是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实行连片开发,大户经营,统一服务。也可以采取股份合作,村户联合,企户联合等形式。二是适度调整土地,对外出务工者、外出经商者、老年农民等自愿流转给集体的土地,集体要作出合理安排,并有意识地向能人倾斜,逐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目前,长寿区规模化经营可以考虑推进家庭农场发展,首先要推进果树种植家庭农场。根据调研分析,初步确定种粮适度经营规模为100一150亩左右;择优选定扶持一批有技术、有经验、懂市场营销的本地专业农民和生产队长等来经营家庭农场;在发展果树种植家庭农场形成一定经验的基础上,再稳步推进蔬菜生产、畜禽养殖等家庭农场的发展。
(三)引进和培养农业专门人才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必须拥有一批高素质的农业专门人才。没有高素质的农业从业人员,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就不能得到推广应用,先进的农业经营理念就难以发展。因此,一方面要加大对农业从业人员的培训,使他们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高就业能力,深化农村内部就业。另一方面,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需要具有现代经营与管理知识,有开拓精神,懂经营、会管理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中,应以发展家庭农场为契机,培训和引进一批农业专门人才,改变农业从业人员年龄过大、素质低、能力弱等现状,实现农业从业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的年轻化、知识化,使长寿区农业更适应发展需要,适应市场的需要,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水平。
(四)完善农业生产服务体系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必须推进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而专业化生产必须要与社会化服务体系相配套。现代农业服务体系是适应农业规模化、市场化生产经营要的农业服组织,具有专业化、社会化的服务特征。虽然长寿区在农业、农资服务上有了较大改善,但产前信息对接、产中技术服务、产后加工销售只是局部,没有一个完善的服务体系。对于刚刚起步的专业农民、专业农场迫切需要农机、植保、农资和农产品营销的社会化、专业化服务。因此,要研究为农业产业化发展配套的农业服务体系建设问题,实现一定区域内农机、植保和农产品收购销售的服务资源优化配置。例如家庭农场只要一个电话、一份传真或一个电子邮件,就能解决产前、产中和产后等各种服务。
农业服务部门和社会有关部门及单位要研究这个课题,提出方法思路并加以实践。
(五)继续加大政策扶持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扶持。2008年,长寿区积极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市、区财政大力扶持。一系列的扶持政策,有力地推进了长寿区农业产业化发展。因此,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各级财政的支农资金要向农业产业化发展倾斜,并纳入财政专项预算,确保扶持政策的持续性。要对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优惠的税收、信贷等政策支持,切实推进农业产业化不断发展。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探索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在这样一个重要时期,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党的十七大精神,在农业产业化推进工作中,不仅要有新思路、新战略,还要有新举措、新政策,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不断发展,实现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