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小出版企业ERP系统实施新探
中小出版企业ERP系统实施新探
摘 要 出版行业转企改制的顺利完成和大数据的时代到来,中小出版企业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实施一套行之有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中小出版社特点分析,从ERP的建设和实施,以及对未来的展望进行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 中小出版企业;ERP;实施新探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45-0025-02
全国新闻出版行业转企改制的浪潮正渐渐消退,但出版企业作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其所参与的行业竞争却硝烟四起,日益激烈。中小出版企业要想在大社林立和出版巨头辈出的今天,分得一杯羹,势必需要通过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信息化建设来增强综合竞争力。在这种背景下,中小出版企业如何实施好与之相匹配的ERP系统,就成为出版研究新的探索领域。
何谓ERP?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的简称,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型企业管理思想,是对企业所有资源进行计划、控制和管理的一种手段,也是将企业物资、人力、财务等信息集为一体化的综合管理平台。实施ERP是中小出版企业创新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与大社、强社相比,中小出版社在生产经营上存在规模小、资源缺短、特色不特、亮点不亮、品牌优势不明显;在管理模式上,存在人才匮乏、投资经费不足、信息化建设缓慢、缺乏创新管理等诸多瓶颈性因素。
为适应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笔者认为中小出版企业实施ERP是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的。一是管理革新的必然选择。随着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在出版领域的广泛应用,中小出版社顺应科技发展潮流,积极发展数字出版,借助一体化的企业管理软件来高效管理出版流程,辅助出版决策,形成办公效率、信息化合力,是企业实现走科学化、先进化管理之路必然选择。二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近年来,面对新闻出版行业的深化改革、转型升级,中小出版社生存和发展形势更为严峻,尤如在大海中航行的一艘小船,想要重获新生,开辟新蓝海,就要有创新精神,实现创新管理。实施ERP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专业选型、科学组织、精密布局
1)明确思路,充分调研,确保了目标选型的专业和准确。
首先,明确思路,设定目标,下定决心,重视选型。选择时,根据企业自身状况量力而行。其次,充分调研和多方比对,选择一个好的开发商,一套好的系统。一个好的开发商,要有好的口碑、先进的技术服务,较多客户和实施案例,价格公道合理,还需拥有一支技术过硬、熟悉出版企业项目的实施队伍。一套好的系统,要看它是否满足管理需求;是否具备灵活、可靠和稳定性,流程可定制和修改;界面是否友好、简洁、实用。最后,选型成功后还需进行内部需求调研、硬件配置选择、反复测试,才能量身打造出一套适合本企业使用的个性化系统。
2)科学组织,全面动员,确保系统实施推进力度和广度。
一是成立项目领导工作小组,自上而下强力推进系统建设。利用现代化手段管理企业,是“一把手工程”,由社长亲自抓,项目主管领导具体抓,负责项目总设计、总指挥,研究和部署系统建设工作。项目实施部门设在业务枢纽部门总编室,主要负责统筹协调和实施进度,分析企业现状,研究设计方案,制定相关制度、流程、办法等。管理员由既懂信息化技术,又熟悉出版流程的复合型人才担任。
二是培养和发挥骨干力量,以点带面快速推进系统建设。从各部门选拔一两名关键人物作为技术骨干,对他们先培训,使他们率先熟悉和掌握系统操作技能,指导本部门其他员工,并认真贯彻出版社意图和要求,对优化完善系统提出具体意见和措施。同时建立QQ群交流平台,有疑问即时在线交流。
三是全面培训系统用户,强制普及,加快推进系统建设。系统的实施是整个企业经营管理的再造,几乎涉及每位员工,需要每个岗位、每个员工的积极配合。系统从启动到全面上线,经过了基本操作培训、对口业务培训、分段分批培训等几番保质保量的强制性全员培训,确实提高了员工素质和操作技能,从领导到一般员工都能尽快达到上线要求。
3)坚持原则,精密布局,确保了系统实施的质量和进程。
第一,坚持科学性、先进性原则。打破传统管理模式,革新管理思想,创建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模式。决策层在处理传统管理和先进管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时,将科学性和先进性视为灵魂,进行大量的流程再造、管理创新,让传统流程配合系统流程做调整,让原本由人管理转变为由系统管理。同时,由于系统实现了手机、IPAD等多种媒介终端的处理方式,真正实现了由传统管理、经验管理向制度化管理、科学化管理、先进化管理转变。
第二,坚持精细化、标准化原则。从图书出版实现多、高、好、省,即任务多、效率高、质量好、成本省的角度来考虑设计方案,统筹考虑它们之间的关系,为出版社内部建立一条高速信息的通道,搭建一个资源共享的大数据平台,勾画一条责、权、利更加清晰的界线。多套发行系统数据的导入导出,信息源的采集和权限的划分,以及审批流的不可逆转性等精准设计,实现了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集约化管理转变。
第三,坚持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从图书出版源头选题开始和企业的特殊性等因素考虑,分步实施、先易后难,先上编务、出版、发行及稿酬等部分财务子系统,待系统稳定、优化后,再上财务、OA办公等;稳步推进,保证整个工程的顺利推进和如期完成,有效防止因延误建设进程和过度的二次开发而造成的人力、物力、财力浪费。实施有记录、管理有流程、过程有监督,是实施ERP取得的明显效果
出版社的ERP主要是围绕图书编辑、出版和销售流程,将系统分为三大模块,即编务、印制、发行(含储运),各模块中又涉及财务。系统对各环节全面监控,实现了现代化管理效果。
1)实施有记录,实现了资源共享和数据的有效
利用。
系统搭建了作者资源库、选题管理库等多个信息资源库作为内容支撑,将信息流、工作流、物资流等资源快速汇聚整合,充分实现了资源共享。同时建立综合查询、统计功能,为资源综合利用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系统投入使用后先将本企业原有多套发行软件的数据作了无缝对接导入后,再将各部门、各环节数据集成和统一,保证了生产经营数据的唯一性、准确性、可靠性,编辑、发行和决策层可利用有效数据,实现绩效管理和对图书的动态效益、经营风险分析。
2)管理有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效率。
一本图书从选题申报开始到实现销售,是复杂的过程。ERP的线上操作和流转,转变了管理方式,将以编、印、发业务为核心流程再造,优化和简化了工作流程,解决了重复录入、浪费人力的问题。通常出版社的库房与办公场所都有一定的距离,实现由系统下单销售后,最见成效的是可远程操作、随时随地审批、信息通畅、实时监控、责权利清晰,有效改变了以往订单处理慢、发货慢、处理质量差,部门之间来回跑,以及互相推诿、扯皮等现象,减少账物、物物不相符的情况。工作流转清晰透明,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效率。
3)过程有监督,增强了权限责任感和企业抗风险能力。
系统的每一次操作都记录了操作时间、操作人、操作范围等信息,以及审批流的不可逆转性、上下道工序之间互相监督制约的特点,使得基础操作人员和审批人员在行使相应的权限时,更加细心、耐心、谨慎。
系统实现信息互通,动态信息追踪,实时掌握库存,有效分析图书销售、回款等,确实提高了出版社经营风险控制能力和快速适应市场变化能力。结论
着眼于4G时代和三网融合的技术平台,期望ERP系统在未来出版企业的应用,能够更加快捷、高效、多元化地帮助企业决策者和管理者对大量的、动态的、错综复杂的生产经营数据进行准确分析和处理;对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数据活动进行事先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反馈,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减少库存,扩张供应链、外网数据对流,尽早实现在线约稿、在线编辑、在线订单、在线销售、在线出版,使企业真正走向科学管理之路,走向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融合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刘忠民.建设ERP系统,提升铁道社出版管理现代化水平[J].科技与出版,2010(6).[2]陈丽.出版ERP为现代出版企业管理插上信息化的翅膀[J].现代管理,2010(10).
第二篇:中小制造企业ERP实施策略研究
中小制造企业ERP实施策略研究
本文对中小制造企业ERP实施及应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并针对ERP实施提出了一些探索性建议。
ERP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和信息化工具,不仅大型企业需要,中小型企业同样需要。中小制造企业在其生产经营中比大企业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和环境的动态性。为了能够灵活快捷地满足客户的动态需求,中小制造企业必须要对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灵活的计划和管理。随着ERP产品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在尝试引入ERP,走信息化发展道路。但从实施效果来看,中小企业实施ERP的比率和成功率依然还很低。中小制造企业实施ERP必要性
剖析一个企业的管理业务可以发现,企业由不同职能(业务)部门或组织组成,同时不同职能(业务)部门或组织由一个个岗位组成,而各个岗位通过业务联系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有机的复杂的整体,通过决策层、管理层、业务操作层的协调工作,来达成企业的目标。如销售业务就是销售员报价、业务员处理订单、生产安排生产、仓库发货、财务结算收款协调在一起。而各个岗位之间的协同能力,决定了企业运作的效率和效益。所以让企业的每个岗位协调发展是现代企业追求的目标,ERP的导入大大地推进了这样的进程。明确规范每个岗位的职责(业务处理):凭什么处理;怎么处理;提供怎样的结果。三个方面是每个岗位需要考虑,通过ERP系统将岗位联系起来,形成了企业中有形系统(每个岗位)与无形系统(岗位间的衔接)的统一,带动企业往前推进。企业借助ERP系统,可以围绕图1的几个方面来改善、提升企业的管理应用水平及核心竞争力。图1 ERP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中小制造企业ERP实施问题分析
2.1 对实施ERP的目标及认识不够
很多中小企业错误地认为ERP实施是一项简单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工程,有的甚至认为就是普通的办公自动化软件,或者单个信息管理软件;有的认为实施ERP可以解决企业管理里所有的困难,上了ERP系统,企业一定就能管理高效率,低成本了。这种对ERP实施的片面认识对项目的成功进行带来了不利影响。
ERP项目不只是计算机项目,更是一项管理工程,是企业管理模式的全面创新,是一场深刻的管理革命,工作量大,涉及面广,实施周期长.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管理系统工程。
2.2 信息化人才缺乏
对ERP的实施与应用需要掌握一定计算机信息管理、财务会计、企业管理等知识的综合性人才。由于目前大中专院校计算机信息管理或财务管理、企业管理专业之间存在较大专业壁垒,因而刚进入企业的大中专毕业学生存在专业侧重性和片面性的问题,往往需要在企业实际工作中进一步培训及实践应用后,才能成为企业信息化的真正有用人才。因此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大量的企业信息化人才。人才的缺乏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企业实施ERP的进程及后期的实际应用。
2.3 数据准备工作不完善
ERP系统的顺利实施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数据资料的准确性加以保证的。中小制造企业由于信息化基础薄弱,特别是存在企业的基础数据不准确、业务流程、管理模块不清晰等问题。如库存数据不准确,产品结构(BoM)变化频繁,基础数据编码不规范,加工工艺路线设计变更随意。由于ERP最终还是计算机信息系统,“输入的是垃圾,出来的也肯定是垃圾”是任何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客观规律,如果前期数据准备存在问题,都会给后期ERP的实施和应用都将会带来很大影响,有时甚至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2.4 管理基础薄弱
ERP应用及控制流程会涉及到采购、供应、财务、人力资源、生产、设备、销售等企业管理的多个部门,ERP强调信息的高度集成化和数据的共享性,因此ERP系统要求各职能(业务)部门既分工明确,又要求能共同合作,从而达到信息的畅通又能加强内部控制的目的。但由于部分中小制造企业存在管理流程较混乱,部门划分模糊等管理基础薄弱问题。因而这些管理基础薄弱问题也给中小制造企业成功上线ERP带来了很严重的影响。3 中小制造企业ERP实施策略
3.1 慎重选择实施ERP的时机
企业在决定实施ERP之前,需要作详细的调研,了解企业是否具备实施ERP的条件: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认识上是否统一,员工能否理解ERP的管理思想及是否习惯和熟练操作计算机,公司是否具备上线的软硬件条件,资金预算是否充足;公司业务是否相对稳定,公司内部管理是否规范,公司组织机构业务流程是否相对稳定等,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综合调研及进行可行性分析。
3.2 做好ERP选型工作
对于中小制造企业来讲,在进行ERP选型时可以首先选择行业细分。专业性强的ERP产品,在行业中具有较强的特点研究和针对性。其产品的模块设计、流程设计及管理要求,都具有较强的行业特点;再加上行业的实际导入经验,对遇到问题能游刃有余。由于中小制造企业其信息基础相对比较薄弱,业务管理流程欠缺规范,选择行业性强的ERP产品有利于满足其个性化的需求。
其次,根据行业细分,选定一定ERP产品供应商,对供应商提供的ERP项目解决方案进行综合评判。ERP项目组可以根据一定评价手段对ERP产品进行评价,选择合适的ERP系统。下表为笔者归纳的ERP项目解决方案选择(选型)指标,可以作为选型参考。(注:从lO个方面来综合评估。权重:该指标在ERP项目中的关注重要程度.在O一10分间评定。解决方案分值:解决方案在这个方面的满足程度,在0~100分之间评定。评估值:一权重值×分值。总分:是10个指标评估值的累加。)表一
ERP项目解决方案选择(选型)指标综合分析
3.3 认真做好需求调研分析
ERP项目的需求调研分析是事实ERP的首要一步也是最关键一步。在需求调研分析过程中,需要甲方(企业方)和乙方(ERP实施方)共同参与完成。甲方必须要明确自己的需求。既要考虑当前需求.也要考虑未来的发展。这要从企业的行业特点、企业当前状况和未来发展进行分析。通过需求分析,找到企业目前管理中存在哪些无效或低效的环节,明确企业的规模、生产类型以及希望ERP系统解决哪些问题,从而为ERP系统的选型提供依据。乙方要根据对甲方的调研需求分析,结合ERP产品的功能、业务流程应用等特点,与甲方的需求进行吻合配比,达成共识。
3.4 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策略
由于中小制造企业处于成长型阶段,管理基础较薄弱,因此在实施ERP时,不适宜大而全的方式。项目范围太宽,时间太长,不仅给企业投人资金带来很大压力,也会给项目实施成员没有及时看到应用效果而丧失信心,给整个进程带来不利影响,笔者认为,可以实行“总体规划、分布实施”的实施策略。
“总体规划”主要包括实施前期任务的规划、实施目标的规划和实施过程的总体规划;“分布实施”是从企业自身发展需要,在整体规划的前提下,有策略、有步骤、有重点地将企业核心的、迫切需求的业务系统,分模块分步骤的实施上线。坚持“一次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分步解决”的原则,稳妥实施,保证实施的成功率。中小制造企业在实施与应用ERP时,可以首先以实施财务部门为主,接下来实施库存管理、销售管理、采购管理、生产计划等,当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企业其他很多部门也会逐步需要信息化管理,如产品研发(PDM系统)、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人力资源管理(HR系统),随着不同信息化部门的应用,信息集成度将会越高,这也就要求数据共享性的程度更高。因此在进行ERP实施的时候,需要综合考虑企业现有实际情况,科学预测企业未来发展状态和对信息化的需求状态,进行流程实施的优化。
3.5 加强数据管理
实施ERP并保证实施后的业务能得到准确反映必须做好各类数据准备,而信息的流动来源于数据的集中和统一管理,没有准确的数据,就得不到有价值的信息,因此,在ERP实施过程中,前期的数据准备是保证系统正确运行的关键。另一方面,在收集现阶段的基础数据的过程中,一定要强化内部控制责任制度,做到每个数据责任到人,每个责任人相关监督,并形成明确的制度。
3.6 有效的信息化培调
在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人才是关键。中小制造业企业在信息化应用过程中需要既懂技术、工艺,又懂得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在ERP实施及应用的全过程中,需要积极进行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以保证企业信息化的逐步推进与完善。
对于ERP实施与应用人才的培训,不仅仅是单纯系统操作的培训,应从项目的实施开始到后期,分阶段、分内容、分人员、分管理层次地进行系统的培训。在实施的过程中,笔者认为培训一般分为三步。
第一步培训是在项目启动初期进行ERP理念培训,面向企业中高层领导干部、业务骨干;
第二步培训是操作培训,在ERP系统安装调试时期开展,面向企业各个应用环节的操作人员,由于ERP的操作涉及方方面面,所以分部门、分岗位地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培训结合上机操作,详细介绍相关窗口、功能按钮、字段含义、报表内容等;
最后,在实施完成后,对于企业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应该持续跟进,企业发展对于信息化的新的需求以及ERP系统的二次开发完善,企业业务的变化等,这些都要求企业信息化人才适时调整ERP的应用流程,保证功能的实现。
3.7 有效的管理沟通
在ERP实施过程中,甲方(企业需求方)与乙方(ERP实施方)双方的有效沟通往往也是ERP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比如在需求调研期间,乙方需要尽可能全面、深入、真实的了解甲方的组织管理结构、业务流程、产品信息等,这些都需要与甲方的深入沟通及交换意见;在确定实施的方案过程中,乙方也需要将ERP实施的规划完整的展现给甲方,保证甲方能真实理解其规划方案;只有通过有效的管理沟通,使双方信息能很好的传递,这样才能减少后续实施过程中的误会或大的调整。4 结语
中小制造业企业的数量和规模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很大比重,积极推进中小企业实施ERP,对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提升企业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但由于我国中小企业ERP起步较晚,管理上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成功实施与应用ERP还需企业、ERP软件服务厂商、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等多方共同努力,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
第三篇:制造企业ERP系统实施经验总结
制造企业ERP系统实施经验总结
2013-09-18 09:40:35 来源:CIO时代网万方数据
摘要: ERP系统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在建设策略与优先级上处于紧急重要地位,制造业ERP系统建设需要从选型开始,正确认知ERP系统的核心功能。关键词: ERP供应链管理流程管理
在国家十二五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政策指导下,信息技术在制造行业被认为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备工具,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各个环节,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作为企业信息化的核心系统,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提上规划建设日程,但实施ERP系统对企业内部的流程管理、数据管理以及管理者的决策能力提出较高要求,选择适合行业的ERP系统,有效管理实施过程,是ERP项目成果上线的必备条件。ERP系统在制造行业管理定位
1.1 制造行业特征及现状
2001年起,中国就已经成为了“世界的工厂”,在彩电、冰箱、摩托车等中,“中国制造”均在世界市场占有份额中名列第一,制造业作为我国工业的主体,占到工业总产值的90%左右。但随着原材料与人工成本的上涨,粗放的管理方式给中国制造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企业标准化、流程化及信息化管理成为中国制造业快速转型与战略提升的必备武器。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市场的逐渐成熟,市场导向的营销对产品的客户定制及企业的快速反应提出更高要求,面向库存的制造模式逐渐向面向订单制造,面向订单研发模型转换,这也要求企业内部必须具备核心系统以打通内外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公司整体资源的最优配置,以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实现利益最大化。
1.2 ERP系统定位与特点
ERP是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的简称,最初由Gartner group公司提出,Gartner group提出ERP具备的功能标准包括四个方面:超于MRPII范围的集成功能,支持混合方式的制造环境;支持能动的监控能力,提高业务绩效;支持开放的客户机/服务器计算环境。ERP系统体现了对整个供应链的管理,并对精益生产,同步工程和敏捷制造思想进行了体现,将事前计划和事中控制纳入了企业管理中。
从市场上比较成熟的ER P软件来看,无论是国际知名的SAP,ORCAL,INFOR还是国内的金蝶、用友、神州数码等产品,ERP系统功能都是将MRP作为ERP系统的核心功能,通过计划与平衡实现研产供销的协同管理,并最终汇总到财务模块,实现财务业务的一体化。ERP目前更侧重企业内部的管理,而将供应链的前端及后端纳入到SCM(供应链管理)的管理范畴,包括SRM(供应商关系管理),DMS(经销商管理系统),CRM(客户关系管理)等。在底层执行过程中,更专业的功能被MES(制造执行系统),LES(物流执行系统)、WMS(仓储管理系统)系统所替代。ERP系统实施经验总结
2.1 ERP系统选型管理
企业在决定实施ERP系统之前,首先需要对ERP系统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知。ERP系统它不擅长处理执行层细化到秒级的任务且具有行业适用性的问题。制造行业的计划排产与供应协同是困扰很多企业的难题,这在ERP选型时需要考虑是否有成熟的行业解决方案来支持业务改善目标实现。所以在ERP系统选型阶段,需要成立选型小组,在企业内部进行ERP概念和产品功能的宣讲,正确认知ERP系统能解决的问题和各ERP产品的特点,针对企业所处的行业及公司现状,挖掘管理需求,制定项目目标,进而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ERP系统。
2.2 ERP系统实施管控
ERP系统的建设应作为企业的战略项目进行管理,它涉及企业的各个部门,包括研发、生产、采购、物流、财务等,所以需要成立以“一把手”为领导的实施团队,对企业整体发展方向进行把控,对关键业务进行决策。ERP实施小组是IT与业务高度融合的团队,需要对未来有一定的前瞻性,对新知识有良好的吸收能力。在ERP系统实施阶段,数据管理、流程梳理及培训是项目成功的三大关键因素。
数据管理:ERP系统贯穿了企业多个部门,它打破了原来各部门单独管理、数据割裂的状态,数据的核对与清理以及新模式下的数据管理流程是ERP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关于数据清理,核对过程应以源头数据为基础,以现场执行数据为输入,对编码、BOM等基础数据进行核对和清理。另外,针对数据的收集还要关注收集后的变更管理以及系统上线后的更新流程管控,集中的管理方式将更利于项目实施阶段及系统上线初期的数据准确率把控;
流程梳理:ERP系统作为企业的核心系统,它的实施过程是产品价值体现的过程,在产品选型阶段,实施商的选择与产品同样重要,有经验的实施商对整个企业流程优化起到很好的领航作用。在流程梳理阶段,需要基于现状又要考虑未来。基于现状要求业务人员不能好高骛远,认为借助系统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将流程设计的过于理想,管理的细化是需要付出成本代价的,但也需要考虑业务战略规划,业务设计要至少支持公司5年的发展需要。制造行业典型的模式是离散制造,但随着技术发展,离散制造也在向流程管理模式学习,形成了一种新的生产方式:重复制造,例如汽车、机械等行业,大批量的定制生产需要对离散管理过程进行流程管理,ERP实施也需要考虑行业特点进行流程梳理工作。
培训管理:ERP系统的引入对业务人员的操作习惯进行了较大的变革,项目培训工作是变革的催化剂,充分的沟通与培训,确保每个业务人员熟知自己业务模式的变化点及系统操作方式,这是ERP项目成功应用的根本。据统计,ERP系统上线后,操作错误导致的问题占到问题总数的60%以上,这也反映出系统实施阶段应用培训的重要性。
ERP项目不仅仅是IT项目,它涉及企业管理的流程、绩效与管控,是一个管理提升项目。企业管理者要勇于决策,敢于创新,狠抓执行,才能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与流程的先进性,以支持ERP项目成功上线并实现预期目标。ERP系统应用效果
企业借助ERP系统的实施,将推到各部门之间的围墙,将企业流程整体贯穿起来,并定制到系统中,这不仅加速了信息传递,消除了信息孤岛,更是降低了企业内控风险。ERP系统的实施与应用,将是企业的一个有效的防错工具,在数据管理与业务流程执行方面表现出了卓越的功效,为企业内控管理,绩效考核提供了有力支撑。结论
ERP(企业资源计划)实现了企业内部的财务业务一体化,是制造业管理提升的必备工具,本文通过对制造业的分析及ERP系统实施过程的经验总结,对ERP系统实施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对加快推进两化融合,在制造行业普及ERP系统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第四篇:实施erp系统对企业的利与弊
实施erp系统对企业的利与弊 浏览:213 | 更新:2014-03-31 09:30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内部结构的不断调整,传统主要通过人工控制、现场检查等手段实施内控的方法,已经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这就迫切要求企业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来管理企业。erp系统 这种带着现代化、信息化气息的企业管理工具,无疑会受到许多管理者的亲睐。可毕竟“人无完人,金无足赤”,erp系统在给企业带来好处的同时也有它的弊端。工具/原料
ERP 利
1.1 可对全业务过程进行内控。在业务发生前,进行预算控制将企业的整体目标划分为一小块一小块的,将每一小块的内容落实到相应的部门和人员;进行授权控制,建立企业内部的岗位责任制,对每个员工进行系统操作权限及对信息查询范围的设置,系统则保证了各个业务的实施都是有被授权的人员进行工作的;业务发生时,业务操作将会拒绝不符合规范的操作步骤,并会对实际情况与预算目标不符的业务操作进行否决或提请授权要求;业务发生后,数据分析控制会将不符合内外部数据的发生额及余额逻辑关系的,提交给监管部门,可以定时定期的将企业的实际目标与计划目标进行比较,以此了解各个部门具体工作的进展情况和发展趋势是否符合原定的计划。
2.2 可以弥补人工操作的不足。
A.避免了人工操作产生信息错误的问题。B.利用计算机和网路进行信息处理和传输工作,从而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C.企业可以根据计算机会对操作人留下记录的特点对管理人员进行再次监督。
3.3 可对全业务范围实施内控。erp系统是在企业资源最优化配置的前提下,对企业内部所有的经营活动,包括采购,财务,人力资源,物料等等的整合,最终达成高效化经营的目的。erp是一个比较完整集中的实施内控的平台,可以对人、财、物进行全面的控制,解决了企业要利用多个平台才能实现内控的问题。
END
弊
1.1 局限性。erp系统虽然强大但不是万能的,它只可以对企业一部分的控制目标进行量化并不是所有,这就需要信息手段与传统手段的协调配合才能全面,有效的内控。
2.2 安全性。
网络是一个开发的环境,不可避免的会遭到外界不法分子对系统的恶意攻击,这就需要做好企业信息安全的保护措施。企业领导要加强信息化安全意识(1)对员工加强信息意识的培养(2)对操作人员进行授权设置(3)定期更换用户密码(4)做好系统权限的检查工作。
3.3 成本问题。企业的规模和产业结构是不断变化的,这就要求对erp系统进行及时的更新,也无疑增加企业的开支。但为了企业的发展必要的开支也是必须的
END
注意事项
erp系统 只是企业管理的一个辅助的工具,不可过分的依赖。对于它的利与弊企业要去辩证的看待。根据企业环境条件的变化适时的对erp系统进行及时的调整,使其成为企业的好帮手,规范企业管理,从而让企业健康良好的发展。
445444
ERP的应用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企业业务流程的灵活性。ERP声称的优势在于对流程的标准化、系统化,这与流程的灵活性正好是相对立的。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这方面的局限体会更加明显。因为中小企业往往人力资源不足,他们更愿意选择更加灵活的方式来处理事情,而不是僵化的标准流程。很多情况下,ERP实施后并不能减少人力需求,相反地,会增加某些岗位的人力需求。
另一方面,实施ERP,实际是选择了某个厂商所提供的解决方案,每种方案都有其优势与不足,而作为整个企业范围的管理工具,即便缺点很多,企业不可能说换就换的,某种程度上说是被“绑架”了。就是说选择了A方案的优点相当于放弃了B方案优点,除非实在忍无可忍。这是我认为的第二个局限。
当然,作为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工具,正所谓瑕不掩瑜,实施ERP所带来的管理水平的提升是积极的,应该被肯定的。
ERP,在不同类型企业,情况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相关资料,参考下~~~~
一、《ERP在我国的实施情况》
ERP(企业资源计划)在发达国家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应用发展历史,相当一分企业实施这类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取得了成功。在我国,从第一套MRP应用系统引进,也有二十几年了。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九五”以前,实施的企业不多,应用从国外照搬来的系统,也遇到了不少困难。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ERP应用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中、大型企业应用需求也逐步提高,发展形势很好,成功的比例也逐步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形势逼人,因地制宜实施ERP是大方向。目前,企业面临三个问题:第一、产品销售竞争激烈、企业要生存和发展,不能靠政府、等上级,必需依靠自身的努力,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找准市场,不断创新。企业怎样才能做到呢?第二、我国加入WTO后,企业面临外国产品的打入和中国产品如何走向世界。了解世界市场,调整产品结构,符合国际标准,严格守时生产,提高在时间、质量、成本、服务、速度五大要素上的竞争能力,是十分迫切的问题。企业在技术、人力、设备、资金、信息等主要资源上如何重新配置呢?第三、国际互联网和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网络经济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既为企业展示了未来的无限商机又加剧了更大范围的竞争。企业如何做好网络经济的准备,从新技术中取得实效呢?
及时地实施“ERP管理系统”可以帮助企业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当然,企业必须首先具备一定的条件、例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竞争上岗、社保落实等生产关系方面的问题已基本理顺;设备陈旧、产品滞销、债务严重、人员老化等结构性的困难已基本解决;对企业来说,已经不是关、停、并、转的问题,而是要在现有的基础上,求得更大、更快的发展。这时采用“ERP管理系统”这一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就可以协助企业针对自身的问题,重新制定资源配置计划,对人、财、物、产、供、销及客户关系、产品配送、市场分析、投资决策等部门进行业务管理流程重组,并利用计算机网络辅助运作和收集、反馈信息。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调整,不仅可以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佳状态,而且在质量、效率、成本、销售等方面见到明显效益。也只有在充分应用“ERP管理系统”的基础上,企业才有可能明确上网要得到和发布哪些信息,了解如何利用网络拓展远程业务管理和网络直销,具备一定数量的网络应用人才,这才是为迎接电子商务时代做好切实的准备。
2.“ERP管理系统”应用实例之一--生产计划管理和库存管理 上海某振动机械股份公司,因生产大型设备,零、部件种类多,一个定单一种型号,生产批量小,经常不能准时交货,用户不满意。并且由于大部分零部件外买或外加工,需大量库房,且占用大量资金,给供货商付款也不及时。在进行深入调研后,采用了一家具有美资背景的软件公司-上海网环科技基于因特网的3s财务加进销存ERP系统,可将定单、设计、零件采购,部件生产等基础数据,以及员工、设备、技术、资金等可用能力数据,自动转到ERP的排产管理子系统中。生产计划可细化到每个班组、每道工序,可做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反馈调节保证了准时交货。并且在计划管理,库存管理,采购管理中对计划需求量、安全库存量、采购提前期、批量、价格、供货商信用等进行分析和设定,减少了库房和资金占用,由于缩短了压库时间,付款及时,每台发动机可便宜50元,从多个因素中降低了产品成本。
二、《我国企业ERP实施的现状和前景分析 》
针对国内企业实施ERP的现状,如果企业能够充分利用精益生产的优势,将ERP的实施与精益生产二者有效结合,相信我们的企业同样能够通过ERP的实施,快速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准,达到世界超一流企业的水平。
二十世纪后期以来,企业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顾客的需求瞬息万变,技术创新不断加速,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快速提升管理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在这种情况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世界上出现了一种新的管理思想,那就是ERP管理思想。ERP是在MRP II管理体系的基础上融合了其他的现代管理思想和技术后经过多次改进逐步形成的一种比较完善的管理体系。
ERP的核心思想就是通过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把经营过程中的供应商、制造企业、客户等各方纳入一个紧密的供应链中,有效安排产、供、销活动来提高效率和在市场上获得的竞争优势,是管理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集成。目前,世界500强企业中的绝大多数企业都在使用ERP管理系统,效果十分显着。
九十年代末,我国很多企业为了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也纷纷引进了各类ERP管理系统。但是几年过去,众多企业实施ERP的效果并不理想。有数字统计表明国内企业实施ERP的成功率大约不到10%。很多企业或者实施失败,项目不了了之,或者实施后没有见到显着的效果,形成了骑虎难下的局面。以致有一句评价国内企业实施ERP的话非常的流行,那就是”上ERP是找死,不上ERP是等死“。对于国内企业来说,事情真到了”不想等死就得找死“这一地步吗?世界上众多知名企业实施ERP后都是不但能活而且是借助ERP越活越滋润,我们的企业为什么却要面对”等死、找死“的尴尬境地?仔细研究、对比不难发现企业实施ERP成功与否与企业是否具备足够的实施条件关系十分密切。
实践表明应用ERP是与企业的管理方法、模式,业务流程、过程控制、人员素质等各个方面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的。如果这些问题在建立ERP系统的同时不能有效的改进、提高和创新,那么企业指望通过上ERP来有效提高管理水平和增强竞争力是不太可能达到目的的。实施ERP,企业首先需对企业现状进行分析、诊断,明确需求并对问题点进行改善后构筑一个相对科学、规范的管理平台,这个过程是不可逾越的,特别对于我国大多数长期处于粗放管理状况的企业而言就显得尤为必要。
那么企业应如何对现状进行分析、诊断与改善呢?精益生产方式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特别是对于生产制造型企业而言更是如此。精益生产方式是二战后由日本丰田公司创立的一种多品种、小批量、高质量、低消耗的不同于以往美国福特制的大量生产方式的新的生产方式。它的核心思想就是力求消除一切浪费,追求尽善尽美。
实际上国际上众多的知名企业在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就开始向日本学习建立精益生产方式,强化生产管理的机能。然后在此基础上才逐渐开始实施ERP,使工作更加规范、效率化,系统的整合企业的资源管理。许多世界一流的企业都是借助ERP将精益生产发挥得淋漓尽致。比如像戴尔的4天库存、爱普生的5天库存莫不是如此。我国同工业化国家在企业管理方面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国内绝大多数企业跨越了国外几十年实践精益生产的历史,直接开始实施ERP,是缺乏基础的一种行为。就好象将九十年代的高级赛车驶上四十年代的乡间土道上一样,完全派不上用场,发挥不出效力。所以国内企业已经上了ERP也好,或者准备上ERP也好,补上精益生产这一课都是非常必要的。
精益生产采用准时生产、零库存、一个流生产及自働化等先进的生产管理手段,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通过精益生产洗礼的企业制造的累计前置时间会有大幅度的减少,那么ERP对销售预测的需求时间可以延后而更准确;而采购前置时间若得以减少,不但销售预测时间可以延后,对客户的临时定单也可以有更佳的反映速度,可以及时变更采购的内容与数量。因此精益生产可以协助企业大幅度的减少ERP的复杂度。美国有研究指出:精益可以降低ERP的复杂度达75%~90%。如果我们细想一下MRP系统内的前置时间接近于零,而制造批量都趋近于一,那将是什么?不正是精益生产一个流的最高境界吗?
当然在生产中前置时间不可能真是零,制造批量也不可能真的是一,市场需求随时都在发生变化,而产、供、销等职能复杂的工作间仍然需要紧密的集成,因而ERP的协助也仍是不可或缺的。同时经精益改造的企业发现,精益生产是没有办法一步到位的,精益的改善是永无止境的。精益生产按需拉动生产的运做方式,关键的一点是各供应商能够实现”精益“供货,即按照需要小批量及时供货。要使整个供应链均实现”精益“,其过程应该是很漫长和艰巨的。不管企业进行精益改造的程度如何,只要存在采购周期长的原材料,就需要依赖基于推式的ERP来进行物料需求计划运算,计算合理的采购提前期和采购单,以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营。所以说ERP与精益是相辅相成的。
没有精确就没有量化,没有量化就没有有效的信息。信息是需要得到良好的管理的企业的主要资产。通过建立ERP管理系统可以得到及时、准确的信息。而可以预见的是精益生产正在成为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它们之间的关系就象是一个人运用精益生产来吸取营养、强身健体,而ERP是保健大夫,可以随时提供人体的各种生理指标,对锻炼的结果给出准确的评价,并可以及时发现疾患,以便精益生产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来改善机体的状况,长此循环往复,实现健康成长的目的。
综上所述,针对国内企业实施ERP的现状,如果企业能够充分利用精益生产的优势,将ERP的实施与精益生产二者有效结合,相信我们的企业同样能够通过ERP的实施,快速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准,达到世界超一流企业的水平。
erp管理系统如何实施?需要注意什么?
智邦国际为你分析企业成功实施erp管理系统必须具备的条件。1.软件厂商的选择 在实施erp管理系统之前,必须对软件厂商以前实施成功的企业进行调研,真正弄清楚erp管理系统能为企业解决什么问题,要选择与业务联系紧密、功能简单实用、实施难度小、周期短、风险小,真正实用、好用的erp管理系统。一个具有实施指导和技术服务能力、信誉卓著、诚信负责、经验丰富的合作伙伴,将会对项目的成功及应用的效果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2.企业实施erp管理系统必须重视“人”的因素 ERP管理系统涉及到公司销售、生产、采购、物流等单元的所有单元,上自企业老板,下自一般员工,都必须重视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建立、优化和调整,老板必须将技术基础工作和人员培训同步进行,而各单元总经理的高度重视及亲自参与无疑成为所有参与人员的榜样,在他们的带动下各单元之间形成较高的默契,为系统的高效运行打下了坚实的人员基础。将erp个管理模块渗透到前一段各个环节,真正形成一个能良性运行的环境,以调高企业的收益。
3、企业内部标准化的建立 企业使用某一个物料主要取决于其工程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在此种情况下,因为物料的生产厂商的不同,每个厂商对此物料可以有自己的描述方式,那么对于企业来说就存在同一种物料的描述不一致,这个时候凡进入企业范围流程使用的该物料,则只能使用同一种描述,这就是一种标准。在此基础上建立的物料数据库对企业而言是准确的,提升了物料的通用性,同时也将减少企业的库存。
4、项目实施小组的正确指导 项目小组的成员,包括了各单元的经理或业务骨干,他们即对本部门业务的实施负责也同时协调相互之间的关系。在人员配备上做到有备份的人员,以保证项目的正常实施。所有的人员,正对自身的特点,扬长避短,围绕着项目的目标,不断的进步,在erp管理系统实施的关键时刻不怕疲劳,连续工作针对不完善的数据进行修正,为系统的成功使用打下基础。同时erp管理系统实施小组对制定的每个方案,都是经过多次的测试验证,以及各单元之间的讨论,给方案的具体实施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6、erp管理系统实施中的保障措施 1)将项目的实施作为全员的项目,将实施的效率和阶段性的成果要求,与个人和部门的业绩挂钩: a、初期以数据准备时间性和准确性作为检查和考核为主;b、后阶段与系统的MRP计划有效性和处理实时性作为重点;c、现阶段以进一步实现成本控制和考核为目标;2)系统的实际应用和不断的学习相结合;在实施和正式运行后,深入现场,及时了解情况,解决问题,依照典型案例由项目小组人员或顾问及时地进行现场培训的集中培训 3)标准的操作流程 操作的规范以及业务流程的管理,是实现ERP管理系统的保证,为了提高相关人员的执行效率,制定一套完备的操作规程及业务流程的管理规定显得尤为重要,这也为系统执行正确与否提供的衡量的标尺,同时也成立相关人员在使用系统过程中的操作指南,是正确使用erp系统的说明书
摘要
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上,结合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手段的管理平台。
车间管理子系统要求根据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以及生产工艺流程制定车间作业计划,车间管理人员按车间作业计划进行调度,下达车间生产作业订单,根据产品物料清单(BOM)填写领料单安排领料,制程中不断产生生产进度报告,监控生产活动的整个过程。
本次设计采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Net 2003和Sql Server 2000作为开发工具,在客户端通过Windows 应用程序的形式来访问数据库,并对数据库进行操作。
关键词:ERP 车间管理 生产任务管理 物料管理.NET平台 SQL数据库
第五篇:ERP系统实施方法论
ERP系统实施方法论
ERP系统的实施是多项管理活动与信息技术的综合结构体,因其体系庞大、涵盖广泛而成为一项系统工程。然而不管它多么复杂,在本原上,它仍然属于管理活动的范畴,而不是其他。当今时代,ERP系统作为最典型、最主流的管理信息系统(MIS)被人们广泛地论及,但也正因为如此,ERP本身却被形形色色的观点、理论所异化、泛化、边缘化了,在很多地方和很多时候ERP作为一个管理系统的出发点和归宿被人们淡化了,作为管理活动的综合结构体的着眼点和出发点被人们遗忘了,ERP成了一个仅仅是代表时髦的东西,从而被抽掉了灵魂,只剩下躯壳。ERP本来是龙种,但在很多地方、很多时候却收获了跳蚤。究其原因,则是方方面面、不一而足,但共同的、根本的一点则是没有从根本上把握住ERP的本质特征,从而在实施的时候没有坚持科学的思想原则。
因此,有必要对ERP系统的实施方法论加以较为系统的阐明。
一、要实事求是,不要削足适履
对于企业而言,管理是很具体的,虽然在大的原则上是相通的,但在具体的问题上却总是各行各业各不同,即便是同一个企业,在不同的时期也会有管理领域里的不同内容。而以ERP为代表的管理信息系统就更是如此,因此,我们进行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的时候,就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在ERP的基本原则、理念、原理的指导之下,去具体地选择ERP的表现形式。
有一种观念认为,ERP是很先进的东西,只要拿到我的企业里来,就可以很轻松地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殊不知ERP不是一个自动优化系统,而只是一个人机交互的管理信息系统,要想让ERP在企业里真正发挥效能,必须要将ERP的基本原则、理念、原理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必须要作大量的、细致的实际工作。那种将ERP当作万能的公式的看法是不对的,我们不能将ERP教条化、公式化,那样做就不仅是邯郸学步了,而简直就是削足适履了。正确的作法是将ERP的基本原则、理念、原理具体化,剥除它的外壳,抽取它的灵魂,让其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所以,企业在构建自已的管理信息系统的时候,不能设想一套就灵,正相反,只有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才可能将ERP的精神贯彻到底,也才有可能将企业自已的ERP系统建造至顶部。
当然,企业在构建自已的管理信息系统的时候,也要反对另一个倾向,即无视ERP等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则、理念、原理的先进性,以企业现行的流程为最高标准,去衡量、要求所有的管理信息系统。企业的管理经验来源于企业的管理实践,其所包含的合理性我们不能视而不见,但任何企业自身的管理经验也都有其局限性,我们同样也不能视而不见。ERP所体现的基本管理思想,是大量企业的管理实践的高度总结与理论抽象,是信息技术与管理科学高度结合的产物,它本身体现着当代管理领域里革命性的成果,其先进性是毋庸置疑的,对待它,我们的基本态度是将其与企业的管理实际相结合从而实现ERP的“企业化”,而不是从经验主义的角度出发,将其视为异端,一棍子打死。经验很重要,但死抱住经验不放,就会使我们在管理思想上“近亲繁殖”,失去管理创新的思想活力,犯固步自封、抱残守缺、刻舟求剑的毛病。
将ERP教条化,削足适履是不对的,将经验神圣化,固步自封也是不对的,两者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形而上学,我们都是要反对的。正确的态度是实事求是,将ERP的思想与企业的实际相结合,以大量的、细致的基础工作为铺垫,构建符合实际的管理信息系统。
二、要循序渐进,不要急功紧利
对于企业来说,构建ERP那样、或是类似ERP那样的管理信息系统(MIS),是一件庞大的系统工程,不能设想一蹴而就。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在ERP的建设与实施问题上,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是十分必要的――ERP的运行是要条件、有基础的,那种不顾实际的管理基础、信息技术基础,急功近利,想一步就实现ERP的全面运行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不吃三天素,就想上西天”是成不了正果、修不成真佛的,不打基础就想盖楼是沙上建塔,是空中楼阁,是要不得的。
ERP系统以JIT哲理为灵魂,即以“在需要的时候,以需要的量,向特定的对象,提供需要的产品(Just In Time)”为中心思想。毫无疑问,这样的设想对于企业来说是十分有价值的,在企业的预付总资本中,以存货等构成的流动资本的流动性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预付总资本的流动性状,而利润看起来总是预付总资本流动的产物,所以,存货的合理存量是提高企业获利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JIT哲理就是以实现企业存货的合理存量为主要目标,从而实现企业各项资源的合理配置。JIT哲理在表述上是如此简单,以致于让人一下子就能记住,但克劳塞维茨说过“战略的东西总是看上去十分简单,但它并不因此就很容易”,的确如此,JIT哲理要想落实到企业管理的实际当中去,必须要在信息技术的强有力保障下,以计划和控制为手段,才能实现。而要将计划和控制手段全面运用到企业的管理实际当中去,也是需要基础的。ERP首先以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为前提,要求企业在基础信息上、基础流程上实现规范化管理和标准化管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则ERP就不能在非结构的信息中、在无序的流程中贯彻计划和控制手段,则JIT哲理也就无从落到实处,ERP也就没有可能真正运行下去。而实现了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ERP有了运行的前提,其施行的结果会使企业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的水平更上一层楼,所以,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一方面是ERP运行的前提,一方面又是ERP运行的结果。
而要将计划和控制手段运用到企业的管理实际中去,除了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之外,实现有机的信息集成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实现了一定范围内的、有机的信息集成,企业才可能实现物流、资金流在信息流上的统一与融合,企业各项资源才有可能实现合理的配置,从而使企业以有限的资源去赢得无限的市场机遇。不实现有机的信息集成,则企业的情况免不了就是“票据满天飞,报表一大堆,一家一个数,责任相推诿,决策无依据,老总难指挥”,你怎么能够将计划和控制手段变成实际呢?
只有遵循了“规范标准,准确统一,全面完备,及时高效,合理共享,灵活输出”的原则,打通了企业内部的信息通道,融合了企业内部的信息孤岛,实现了有机的信息集成,企业才有可能从信息层面上真正掌控外部市场的、内部资源的全面情况,才可能在足够信息量的基础上有一个准确的判断,作出科学的决策,从而体现出足够的应变能力,才能使自已以强有力的计划和控制手段为保证,作到在复杂的市场形势下指挥若定、调度有方!
当然,实现了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实现了信息的有机集成,并不意味着就全面实现了ERP的运行,但这两点结合起来,就构成了ERP的种子的两片子叶,ERP是一株双子叶植物,这两点,一点都不能少――没有种子,ERP这棵参天大树是长不出来的。所以,我们在构建自已的ERP系统的时候,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基础抓起,夯实企业的基础管理,然后再以计划和控制为手段,将JIT哲理落实到企业管理的实际中去,建设完整意义上的ERP系统。
总起来说,在ERP的实施问题上,我们不能设想一蹴而就,不能急功近利,必须首先实现企业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实现信息的有机集成。要坚持循序渐进,要坚持先打基础,再上水平,要作到长远规划、分步实施。过去我们讲革命不可能一个早上就获得成功,现在我们讲,ERP不可能一个下午就实施完成。急功近利也好,一蹴而就好,出发点都是积极的,都是想早一点实现企业的转型,使企业早一点有一个脱胎换骨的变化,但在ERP的问题上岂能是一个“急”字了得的,若是“急”字当先,非但不能“脱胎换骨”,相反,往往要“伤筋动骨”――这样的失败案例不胜枚举、俯拾皆是!
三、要持续优化,不要僵化停滞
对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来说,我们还必须摒除的错误观念就是“一劳永逸”,认为企业搞上一个ERP系统,我的管理水平已经上了档次,我的管理模式已经实现了信息化了,我的信息化建设就可以告一段落、甚至是万事大吉了。这显然是不对的,但对于很多的企业来说,也是很难避免的。
我们知道,企业自身在发展,市场自身也在发展,世界自身在不停地变化。我们所处的经济环境,一方面是市场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和向纵深发展,一方是WTO已经成为中国的现实,这两点结合起来,就是市场竞争的日益深化和发展。企业所处的环境愈是丛林化,市场竞争也就愈是多样化、白热化,何况在我们的这个丛林里,正有而且会不断有外来物种漂洋过海、登陆而入,它们往往更加强悍,更加具有攻击力和进取精神!而由竞争压力所摧生的管理技术、管理思想的不断进步,也是一日千里,日新月益,它们和信息技术相结合,最终都要体现到ERP的发展与进步当中去。而直接面对竞争压力的企业,绝不能对这样的发展与进步无动于衷、毫无反应。如果这样,企业已经建立起来的ERP系统将很快就会变得没有意义了。
而且,“前浪尚未去,后浪已磅礴”,信息技术的发展更是大潮滚涌、风卷涛扬。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管理技术也在不断地充实着、更新着自已的内容,而这些不断充实着、更新着的内容,汇聚起来,又总会带来管理思想的变革与飞跃,所以,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不停地从内容上发展着ERP。而如果我们对ERP内容的发展漠然处之,则我们会丧失一个又一个提升自已竞争力、竞争地位的机会。另外,ERP的运行模式与技术保障,也随着信息技术一日千里的发展而不断地前行着,从网络基础到数据库基础,到操作系统基础,到通讯技术基础,到编程模式基础,ERP的表现形式也在不停地变换着,因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又在一刻不停地从形式上发展着ERP。而如果我们对ERP的形式发展无动于衷,则我们会遇到层出不穷的因技术环境的发展而带给我们的技术问题――须知,毛驴车是不能上高速公路的!在信息技术的进步所带来的ERP从内容到形式的发展面前,企业不能也不可能不与时俱进。持续优化是积极的、正确的态度,我们不能设想一劳永逸。僵化停滞不仅是消极的,而且是没有出路的。ERP没有终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不可能有终点,竞争压力和技术进步没有也不可能去终结ERP,它们只是在不停地为ERP的发展开辟新的道路。企业的ERP之路也不会有终点,它们会伴随企业发展壮大的全部过程!
(华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