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有感
读《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有感
(法 务 部 ——王保华)
印度也有句谚语“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可见,习惯对我们的生活影响是多么的重大,好习惯能让我们受益终生,坏习惯则可能摧毁一个人的人生。可是好习惯并非自然而成的,自然而成的常常是懒惰、生活无规律等等坏习惯。莎士比亚曾说过:“不良的习惯会随时阻碍你走向成名、获利和享乐的路上去”,巴金也曾说过:“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养成良好的习惯。《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一书正是告诉我们学习并养成高效能人士七个良好习惯,并且要习惯这些习惯。
在这本书的前言部分,作者列举了人们面临困境时的常见状态,如:急于求成、谴责抱怨、缺乏人生平衡、定位不知在哪等,自我反省这些我都无一幸免。说实话,读完前言部分,我也没感觉到这本书有什么奇妙之处,直到看完这本书之后才发现自己是那样的自以为是,后面所说的七个习惯如同是引导我们找到了一步步登上成功的高峰的秘籍。
书中那个“下金蛋的鹅”的寓言故事为我们揭示能效在于产出与产能的平衡。也正是以这一原则为基础的七个习惯才有了个人领域的成功、公共领域的成功和自我提升与完善。
记得以前刚毕业在写个人简历的时候总会写上“踏实肯干、积极主动”等字眼,现在看来不能轻易写上积极主动这四个字了,因为和书中的定义相差甚远。积极主动不仅指行事时采取积极主动,还意味着为人一定要对自己的言行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通过专注影响圈、不断扩大影响圈来解决可直接控制和可间接控制的问题。
自认为不是很笨,但我却总是将自己学业事业及生活中的失败、语言上的木讷、人际交往上的迟钝归结于童年的家庭贫困、闭塞的环境和周围人们文化层次低等原因。可以说推卸责任的说法也在我的生活中时有出现,总会多少为自己找些理由,为自己的失责推卸责任。日常生活中很多的这样的小事情,诸如赶公交车,总是埋怨公交车这么少,公交车这么慢,公交车这么挤等等等等,而却不去想为什么不早上哪怕五分钟过去,为什么总自以为是的认为时间很充足而总是匆匆忙忙。
对于现在的工作来说,我的影响圈就是法律事务这个范围。在这个范围内,唯有通过积极主动的学习,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法律事务的本职工作中,敢于承认自己的无知,敢于承担责任,才有可能和公司各部门的高手们有更多的共同语言。
在看“以始为终”这一章节的开篇时,心情有些沉重。试图假想参加葬礼心灵演练时,却不知道我的亲戚、朋友、同事、社团会对我有什么样的评价。只是觉得,他们应该会说小王是一个好人,是一个值得交往的朋友,这或许是因为我还有一些良知。后来也试图去做附录一的各种生活中心判断,却是茫然的无从下笔。只知道我不会为宗教、敌人所困扰,而父母、家庭、工作、金钱、朋友等等这些中心却又时时混为一谈,这也就导致了我的人生没有个确定目标,三十岁了还是这个熊样,真是悲哀!活到三十几岁了还不知道是为什么活着,这一生真正追求的是什么?我人生的生活中心是什么?而当我真正懂得的时候,是否还有机会去追求吗?
说实话,我很爱自己的父母,很喜欢小孩,也很爱周围的朋友和同事。回想一下这些所谓我爱的人,我基于爱的行动有多少?一个礼拜才给父母一个电话,偶尔寒暄几句,父母一开始唠叨就不耐烦的找借口忙挂掉电话;父母的生日也只是简单的一句生日快乐;对于朋友和同事,也仅仅是在各个节日里将那俗套的、对方不知道收过多少次的信息再次重发,甚至突然想起这个人时才发现,我们曾经是多么的意气相投,多么的铁,现在竟然像个陌生人一样疏于联系了。唯一值得欣慰的是,我有了重新审视自己的决心,开始编写自己的个人使命宣言。在以前工作时,曾有同事对我说过,“小王,我喜欢上爬山是因为受你影响”。现在想来,坚持运动的精神固然可贵。当然,在有些紧急事情时就不在坚持。而那些紧急的事情真的能影响到我的坚持吗?这就转到了关于“要事第一”的习惯了。
“要事第一”的习惯,我觉得用四象限法去确定执行更适合。第一象限:没什么好说的了,立即去做!我们工作中的主要压力就来自于第一象限,我们生活中的主要危机也来自于第一象限。第一象限就是一片雷区,我们进入这个象限的次数越少越好。其实第一象限80%的事务都来自于第二象限没有被很好处理的事务,也就是说这个压力和危机,是自己强加给自己的。第二象限:有计划去做!我们应该将时间投资于第二象限,不能因为它是不紧急的就不去处理。我们应该在第一时间对它进行任务分解,并且制定时间表;然后我们每次投入很少的时间,就可以完成一项庞大的任务。除此之外,将精力集中于第二象限的价值还体现在如果你第二象限的事务能很好地处理的话,会减少80%第一象限的事务。第三象限:交给别人去做!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第三象限的事务是我们忙碌而且盲目的源头。这个象限里的事务最好能放权交给别人去做,或者通过委婉的拒绝减少这类事务的产生。举个例子来说,女朋友打电话过来说想下午去逛逛街,这时候,我可以委婉地告诉她你确实想去陪她,可是今天刚好有个会议需要你参加;我可以立即联系我的好朋友,让她去陪我女朋友逛街,而我通过做晚饭来补偿她。这样我在上班的时间段内就可以将精力集中在重要的工作上了。第四象限:尽量不去做!这是一个用于缓冲调整的象限。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来说,当我们因为工作的事情身心疲惫的时候,可以和朋友一起逛逛街或者去登山、下海等,但是如果我们将自己的大部分精力放在陪朋友逛街、讨老婆欢心上面,那么我们将失去事业,也失去家庭稳定的基础。
“双赢思维”是关于人际领导的一个习惯。作者关于这个习惯前面话语的解析就让我反省自己。双赢者是把生活看作合作的舞台,而我们以往的观念中深刻的烙印是:非此即彼,非友即敌,非赢则输。阅读完作者关于人际交往的六种模式,我个人更倾向于利人利己(双赢)与好聚好散(无交易)两种模式,并期望自己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严格遵循此做人做事。
至今前老板的话仍记忆犹新:“你找别人谈生意,首先要让人知道你能给人带来什么,而不是你先想着从别人那里获得什么东西。”在当今文化多元化、人生价值观世界观各异的转型期社会,人们的交往更多的是基于利益,大到国家间、集团企业间的合作,小到生活中人情往来,即使不知道双赢模式,我们已经不知不觉的在运用这一模式去处理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各种事情。双赢就是双方有福同享,皆大欢喜。用句通俗的话说:“这件事办成了,你有钱花,我赚个名,不违法违纪,违背良心!何乐而不为?”
即使双方之间无法达成共识,那就好聚好散,双方各留退路。中国有很多谚语:“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人转”,也许某个时间,时机成熟,双方反而能达成更深入的合作。
阅读这本《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至今,“应付、怀疑、认可、惊奇到如获至宝”是我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的心里历程。我很庆幸自己有幸能有机会认识并阅读到这本书。正如作者所说:“只学不做等于没学,只知不做等于无知。”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在变化的世界里,我愿意不断挣扎,身体力行全力践行七个原则蕴含的真理,以这些不变的原则,完成我人生最渴望的目标。
第二篇:读《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有感
心态与习惯决定未来
最近看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由于时间关系,虽然不是很详细的看,但给我的感悟却很多。它让我想起了一本名叫《谁动了我的奶酪》的书,它通过一则看似简单的寓言故事,揭示了一个非常深刻但又简单的人生哲理——理念的更新是解决一切困惑的起点。你的“改变”将决定你的未来!一切取决于你的心态。
而这本书则讲的是实践能力,它强调以原则为中心,以人品为基础,以及达到个人效能和人际效能的“内外修炼”;它不是高谈阔论的说教,而是通过一些细微生动的故事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它涵盖的不仅仅是一些大的管理和人生方面的东西,更可贵的是它还探讨了一些具体到家庭、教育、与人相处等方面的事情,可以说为我们开启的不是一扇门,而是一扇扇门。
书中以七个习惯展开记述,它将习惯定义为“知识”、“技巧”、“意愿”三者的混合体。习惯的确很重要,美国著名教育家曼恩曾说:“习惯就彷佛一根缆绳,我们每天为它缠上一股新索,不要多久就会变的牢不可破。”所以说,不管是领导、职员、还是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它甚至能决定一个人的成败得失。书中还提到“成熟模式图”,即成长的三个阶段,分别为依赖期、独立期,互赖期。人类都是从依赖到独立,然后从独立到互赖。这三个阶段中都会养成不同的习惯,也就产生了习惯的转变。书中提到的七个习惯主要是:
一、积极主动——个人愿景的原则
他所说的积极主动不仅仅是指行事采取积极主动,还意味着为人一定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积极主动是人类的天性,即使我们的生活受到了外界条件所控制。但作为一名优秀的员工,他的理智必须胜于冲动,甚至应该避免冲动,应能够慎重思考,选定价值观并将其作为自己行为的内在动力。
我们不管做什么,都应该主动而非被动。就像书中所说的那样。人性的本质是主动而非被动的。人类不仅能针对特定的环境选择回应方式。更能主动的创造有利环境。采取主动不等于胆大妄为,惹事生非或滋事挑衅,而是要让人们充分认识到自己有责任创造条件。
二、以终为始——自我领导的原则
当今社会,成功人士并不算少,但大多数人成功之后,反而感到空虚,得到名利之后,都发现牺牲了更可贵的事物。因此,我们务必掌握真正重要的愿景,然后勇往直前、坚持到底,使生活充满意义。
书中所说的“以终为始”有两个原则基础,一是“任何事物都是两次创造而成。”我们做任何事都有是先在脑中构思,即智力上的或第一次的创造。然后付诸诸实践,即体力上的或第二次的创造。也就是告诉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先明确目标,根据目标在确定以后的实践。“以终为始”的另一原则基础是自我领导。但领导决不同于管理,就像史蒂芬说的“成功——甚至求生的关键并不在于你流了多少血汗,而在于你的努力方向是否正确。因此,无论在哪个行业,领导都重于管理。”要想做一个好的领导,不妨以原则为中心,撰写一份属
于你自己的使命寓言,并付诸实践。
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则
这个习惯是一个让人受益非浅的习惯。它可以说是前两个习惯的具体实践,书中提到“有效管理”,有效管理就是掌握重点式的管理,它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由领导决定什么是最重要的,再靠自制力来掌握重点。时刻把它们放在第一位,以免被偏见、情绪或冲动所左右。从这个意义上说,自我管理的实质就是自律和条理,是对计划的实施。
习惯一的基础是人类特有的四大天赋。即想象力、良知、独立意志以及最重要的自我意识。习惯二的基础则是想象力和良知这两大天赋。而有效管理的先决条件就是发挥人类的第四大天赋——独立意志。有了它,我们就可以主动作为,而不是被动的听命。
四、双赢思维——人际领导的原则
我们总是把现在这个社会当作竞争的角斗场。看事物也就是“非强即弱、非胜即败”。其实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够的立足空间,他人之得不必就视为自己之失。利人利已者则把生命看作是一个合作的舞台,而不是一个角斗场。
双赢不是什么技巧,而是人际交往的哲学。史蒂芬列举了六个交往模式,即:
损人利已(赢/输)舍己为人(输/赢)
两败俱伤(输/输)独善其身(赢)
利人利己(双赢)好聚好散(无交易)
如果让你选,你会选哪一个?我认为最理的答案肯定是双赢。那我们为何不向它发展呢?要做到双赢其实并不难,只要做到:诚信、成熟、知足就可以了。
五、知彼解已 ——移情沟通的原则
这个习惯主要讲的就是人与人的沟通,移情聆听是聆听的一种,也是聆听的最高境界。它是以理解为目的,听者要以倾诉者的角度去看待事物,理解他们的思维模式和感受。
要做到知彼知已,首先你要寻求去了解对方,然后再争取对方了解你,这一原则是进行有效人际交流的关键。
六、统合综效——创造性合作的原则
统合综效是人类所有活动中最高效的一种,是对所有其它习惯的重要考验和集中体现。它是以原则为中心的领导方式和培育方式的精髓,统合综效能够激发、整合并释放人类的最大潜能,前面的五个不同习惯都是为了能创造统合综效的奇迹。
与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视不同个体的不同心理,情绪与智能,以及个人眼中所见到的不同世界,假如两人意见相同,那么其中一人必属多余,与所见略同的人沟通,毫无益处,要有分歧才有收获。
七、不断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原则
养成了前面六个习惯还不够,我们还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磨练自己,因为生活与服务人群都得靠自己,这是最珍贵的工具。
这一习惯就是个人产能,它维护并优化你所拥有的最重要资产——你自己。它从四个层面更新你的天性。那就是: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性、情感。每个层面的更新都很重要。因此,只有平衡好四个层面的更新进度,才能取得最理想的效果。忽视任何一个层面都会对其它层面产生消极影响。
自我提升和完善是一种原则,也是一个过程,一个在成长和转变之间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一个人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
这七个习惯可以说是人生的精华,作为一名领导,应该养成这七个习惯。可我感觉,不管是领导、还是职员,都应该养成这七个习惯。如果我们能有“积极主动”的态度;“以终为始”的愿景;“要事第一”的把握;“双赢思维”的互赖;“知彼解已”的沟通;“综合综效”的合作;“不断更新”的创造。我相信,我们一定会走向成功的彼岸。
第三篇: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有感
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有感
书名: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作者:史蒂芬·柯维
出版项:2015年3月第105次印刷/中国青年出版社 页数:204页
开卷有益,再一次拜读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又让我获益匪浅,就像大师在开篇《如何善用此书》所写的一样,“我建议各位不要对本书等闲视之,大略读过便束之高阁”“我希望在你改进自我的成长过程中,本书能时时与你相伴”。记得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是在我大学刚毕业的那一年,刚刚迈入社会的我凭借此书建立了记录待办事件并计划执行的工作习惯,再次读此书我又品味到了更多的东西,下面将我的读书感悟记录如下。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以方便学习和实践为目的,循序渐进的讲述了如何重新探索自我、如何获得个人领域的成功、如何获得公众领域的成功、如何自我提升和完善。而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指的是积极主动的态度、以终为始的原则、要事第一的习惯、双赢思维的互赖、知己解彼的沟通、统合综效的合作、不断更新的自我提升。前三个习惯能实现个人领域的成功,第四到六个习惯能实现公众领域的成功,第七个习惯能不断更新前六个习惯的成效,达到不断自我提升的效果。
第一部分:重新探索自我
这一部分我学到了“由内而外”重新塑造自己的方法,主要是改变思维定式、塑造优良品德,以及产出/产能平衡原则。书中提到的几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只有心存善念,才能赋予人际关系技巧以生命”、“只有品德才是交流中最伶俐的口齿”,这两句话让我感触颇深,因为我始终知道我不是一个长袖善舞的人,而“身正”也是我一直恪守的原则,这让我认识到了自己在人际关系技巧中的优势,我也会继续保持和发扬这种优势。“乐于聆听和接受别人的看法,从而获得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客观的看法”、“承认自己的无知往往是求知的第一步”,这两句话点名了改变思维定式的方法是去聆听,同时书中也介绍了聆听的方法和态度,这与我平时的聆听差异巨大,我意识到我平时所谓的聆听仅仅是思考如何应答别人的问题,远没有达到理解别人的境界。而且生活中存在这太多的自以为是,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切实去聆听和体会别人的看法就依据自己的经验强求别人来顺从,这些往往是一些争端的起因,这些不必要的争执需要我们用换位思考来解决,不但能尊重别人,还能提升自我。
书中用一个类似“杀鸡取卵”的故事讲述了“产出/产能平衡”这一贯穿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原则,初读此处只是对这一概念有了印象,但在后续多次读到这一原则在各个习惯中的应用后我才认识到它的真理性和重要性。我们生活中的所有事情都可以用“金蛋”和“下金蛋的鹅”来类比,从而避免我们成为“重鹅轻蛋”或“重蛋轻鹅”的人,达到产出和产能的平衡。
第二部分:个人领域的成功——从依赖到独立
习惯一: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指行事的态度,也意味着人一定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它是实现人生产能与产出平衡的必要条件。在书中我学到的主要有两点,一是对待错误和对待别人缺点的态度,二是如何扩大自己的影响圈。
“不要总是怨天尤人或文过饰非,犯了错误,就要马上承认,更正并从中吸取教训”、“对于别人的缺点,不要一味指责。别是否履行职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态度”,这两句话话是对我的行事态度起到了指引的作用。我是一个敢于承认直面错误的人,也会主动的去吸取教训并加以改正,但难免的会存在怨天尤人的现象,这是我以后需要注意的方面。对于别人的缺点我以前或多或少表现出一定的无可奈何和抵触,这一点需要我着重改变。
“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影响圈,他们专心做力所能及的事,他们的能量是积极的,能够使影响圈不断扩大,扩张和成长。”书中关于关注圈和影响圈的定义让我耳目一新,有处于关注圈的愿景固然是好的,但行事上应脚踏实地,通过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圈来达到位于关注圈的愿景。书中还提到了两种能够直接掌控人生的途径,即做出承诺并信守若言和确立目标并付诸实践,这两条途径是我一直在遵守的并在时刻执行的准条。目标、勤奋、方法这三者是成功的必要条件,首先要有的便是目标,勤奋代表的是实践过程中坚持和态度,方法则是路径。同时,书中关于“如果”和“我可以”两个词的解读也让我很震撼,是啊,与其一直不停的“如果”,不如花时间去思考“我可以”来达到目标。
习惯二:以终为始
书中在本章主要讲述了个人使命宣言的制定,根据书中的指导我已经把制定个人使命宣言列入我的计划之内,但目前尚未达成。通过书中本章的讲解,我对以终为始有了自己的理解。“终”既为目标,习惯一已经讲述了目标的重要性,“以终为始”既为要先确立目标,然后再次基础上多思考“我可以”,并将“我可以”付诸实践。同时,我把“以终为始”与PDCA工作循环法联系在了一起,plan(计划)既为目标的制定,do(设施)既为将目标付诸实践,check(检查)既为确定实践是否偏离目标,act(处理)既为保持目标的有效和推广;一个个PDCA循环不断的前进过程就是我们“以始为终”不断螺旋上升的过程。而书中提到的个人使命宣言是我们的人生目标,我们每一个小目标都需要尊重人生目标并未达到人生目标而服务。
习惯三:要事第一
在本章的阅读中我温习了时间管理矩阵和二八定律,也更新了自己制定个人计划的模式,可以说本章是工具性最强的章节,它给出了个人成长过程中时间分类的依据和可利用的计划模板。
“高效能人士总是避免陷入第三和第四类事务,因为不论是否紧迫,这些事情都是不重要的,他们还通过花费更多的时间在第二类事务,以期减少第一类事务的数量”。对于我个人来说,我认为当下我重要不紧迫的事情主要有几点:个人使命宣言制定和执行、生产管理知识学习、个人周计划制定并执行,以后我也将花费更多的业余时间在这几件事情的执行之上。二八定律解释颇多,但对我目前来说,我希望自己能成为创造XX公司80%效益的那20%员工。同时我更新了自己制定周计划的模板,也再次认识到了敢于说“不”的重要性,这里不在赘述。
第三部分:公众领域的成功——从独立到互赖
习惯四:双赢思维
记得从很小的时候写作文的题材就有双赢为命题的作文,但真正到现在才理解双赢的重要性。就想书中本章开篇所说,不能把事情看成非强即弱或非胜即败,可以换个角度去达到双赢的效果。读完本章之后我主要思索了我与XX公司直接的关系,我认为这应该也必须是一种双赢的关系。我于XX公司而言,是一名普通的员工,而XX公司的发展是由我们这些一个个普通但不平凡的人来奠定的;XX公司与我而言,是一片天空和一段机遇,只有我好好努力才能获得更大的成长和更丰厚的回报,也更能存进XX公司的点滴发展。
习惯五:知己解彼
书中在本章主要讲述了移情聆听的方法,理解的重要性和有效的沟通方法。沟通不等于表达,沟通其实是由聆听和表达两部分构成。用移情聆听的方法能换位思考去理解别人,也能让别人感觉到被理解,而表达则是让别人能够了解自己,以便更好的定位和合作。聆听我在第一部分已经讲述了我的看法,这里我主要说一下我当下的短板——表达。首先我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其次我能清楚而明确的表达自己的看法,但我感觉自己的表达有时过于直白,没有达到双赢沟通的效果,我不知道这种坦诚却生硬的表达是否会让别人曲解,可我会坚持自己的这一特点,因为我觉得坦诚沟通远比拐弯抹角更加高效和真诚。
习惯六:统合综效 “统合综效的精髓就是判断和尊重差异,取长补短”。这一部分的阅读深化了我对团队的理解,也侧面反映了前面提到对待别人缺点的态度应是“尊重差异”。“团队就是由少数有互补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的目的、业绩目标和方法而相互承担责任的人们所组成的群体”,团队的定义中“互补技能”就是本书中提到的“判断和尊重差异,取长补短”。本章也列举了“1+1”的示例,结合书中和我之前接受过的培训,我将团队中成员关系进行了如下总结:发挥优势,取长补短——1+1>2;相安无事,彬彬有礼——1+1=2;貌合神离,问题成堆——0<1+1<2;双方斗气,躺倒不干——1+1=0;矛盾激化,互相拆台——1+1<0。在读完本章之后我确认了自己在XX公司这个团队中应持有的态度——发挥自己踏实、坦诚、乐学的优势,尊重个体的差异,为我自己和XX公司的发展承担责任。
第四部分:自我提升和完善
习惯七:不断更新
书中将不断更新分为几个层面:身体层面、情感层面、智力层面、社会/情感层面;对于我来说这几个层面都有太多的内容需要提升,妄谈更新。书中讲述了这几个层面与前几个习惯的关系,有的更是给出了很多实用而科学的方法,这些都让我明确了后续的提升目标和方法,更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无知。
掩卷沉思,作为一个已经工作几年的人来说我以前有很多的低效能习惯,也间接的找出了自己接近而立之年却诸事不利的主要原因。成为一个高效能的成功人士可以说是我的中短期目标之一,而这本书为我提供了详细的方法,接下来需要我用我的勤奋将所学到的这些付诸实践。三十而立,我会用我的坚持来养成这七个习惯,用习惯来改变命运,争取在而立之年成为一个高效能的认识。
第四篇: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有感
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有感
容耀
一本好书就如同一个好的向导,这句话在史蒂芬·柯维的著作《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有了很好的体现。对于我这样刚刚开始工作的新人来说,读这本书能够给予我很多的启发,让我受益匪浅,获益良多。看完了整本书才理解它销量超亿册的原因。
在书中,史蒂芬·柯维提出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七个习惯分别是:
一、积极主动;
二、以终为始;
三、要事第一;
四、双赢思维;
五、知彼解己;
六、统合综效;
七、不断更新。这七个习惯交给我们人生的态度、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团队合作的精神,告诉我们要懂得抉择、要学会换位思考,并强调永不止步,不断学习,不断创新。
对这七个习惯,我谈谈自己的理解。习惯一:积极主动
未来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的,我们不能只是被动的适应环境,要勇于主动创造有利环境,主动出击,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身边发生的一切。机遇时刻存在,重要的是我们能不能抓住。主动推销自己,是“打工皇帝”唐骏取得成功的秘诀。
习惯二:以终为始
每一个人都是唯一的,所扮演的角色也是别人所不能替代的,每个人都应按照自己的角色确定自己的目标,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懈努力。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己的目标就如同一艘没有舵的船,只能在大海中随波漂流,只有有理想的人才能获得成功。汉高祖刘邦在年轻的时候看到秦始皇出巡的车驾,就立志“大丈夫生当如此”,之后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成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平民皇帝。
习惯三:要事第一
一个高效能的人必是一个有条不紊的人,他懂得如何抉择,注重分析事物的重要性。把最重要的事情安排在第一位,合理安排日常事务。宰相丙吉问牛不问人的典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宰相丙吉对群殴事件不闻不问,却担心牛的气喘,因为他能分清主次,械斗自有长安令管,而牛在初春时节气喘不停却关系到气候问题,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稳定,才是真正重要的事情。
习惯四:双赢思维
双赢才是真正的胜利,损人利己的人看到的都是短期的利益,这种行为其实是自断后路,对方在受到损失后必然不想再与你合作或者相处,甚至会寻机报复,以彼之道,还之彼身,损人利己其实就是损人损己。我们供应公司在和供应商合作也一样,不能片面压低供应商的供应价格,这样会让合作关系破裂,导致花费更多的时间和金钱来寻找新的合适的供应商。所以应议定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合理价格,寻求双赢和与供应商长期稳定可靠的合作关系。
习惯五:知彼解己
对于我们这些刚开始工作的新人来说,学习处理人际关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课程。史蒂芬·柯维交给了我们最关键、最基础的原则:知彼解己、换位思考。办公室里,和谐的气氛最重要。处理好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营造和谐的气氛,才能更好进行日常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习惯六:统合综效
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一个人都是一个老师,每一个人都有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统合综效就是创造性合作原则,即尊重个体的差异性,善于听取他人意见,相互学习,相互增长。统合综效就在这种学习型、创造型合作中使效益达到最大化。一根钢管、一块石头,这两者都是最简单的东西,单独每一个的作用都很有限,但是如果用这块石头作一个支点,两者结合就变成了一个杠杆,足以撬动千斤巨石,这就是统合综效的作用。
习惯七:不断更新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同池塘里的水一样,我们每个人都要不断进行更新。从身体、精神、心智、社会情感等四个方面磨练自己。经过良性循环使我们不断成长。
史蒂芬·柯维说习惯是知识、技巧和意愿三者的混合体。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所以要想成功,这七个习惯是关键,要想养成这七个习惯,我们必须要有养成这七个习惯的意识。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但它必须有个开始,开始就是现在。
第五篇: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有感
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有感六篇
【篇一】
最近读了美国著名作家史蒂芬•柯维的经典著作《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看到此书的题目被“高效能”和“七”这两个字眼所吸引,跟着优秀的人学习优秀的习惯,想必是每个人都会感兴趣的事。这本书从教会我们打破人类固有或社会默认的原则入手到逐步改善实现自我提升,从个人领域的成功、公众领域的成功、自我提升和完善等几个方面使我收益匪浅。
积极主动。这里所说的积极主动不是肆意妄为也不是不顾后果地去突破,而是说一个积极的人应该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去做事并对自己的所言所行负责。在当今社会,有太多人活在别人的眼光里,活在世俗的夹缝中,让他人的的性格弱点一点点侵蚀着原本属于自己的幸福。其实只有自己才是人生的缔造者,正如当下被大家所喜爱的动漫人物
小哪吒所说的那句“
我命由我不由天”。真的是这样,每个人活在世界上都会有属于他自己的烦恼和幸福,别人的幸福不一定适合你,你自以为是的不幸或许就在你的一念之间化解。做一个积极思考,努力改变的人,抬头,属于你的阳光正冲破层层云雾射向你。
以始为终,要事第一。这是书中提到的我们做人做事的原则。以始为终说的是我们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应该确定一个明确且正确的目标,并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奋斗。我们会经常在工作中发现某些人明明很努力但工作业绩平平,很可能他们忙碌最后通向成功的梯子搭错了墙,所以无论如何付出他们的结果只能是失败。人生的岔路有很多,我们需要在一开始奋斗的时候就要确立好目标以防走弯路走错路。要事第一说的是把重要的事情放在第一位来做,精益工具中的时间四象限法就是用来合理安排工作任务,科学分配时间的重要方法。把有限的时间优先投入到最重要和紧急的工作中,合理规划工作任务,才能在繁杂的工作中做到运筹帷幄,张弛有度。
双赢思维。双赢指的是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中的一个最佳模式,即“互惠互利”。其实生活中我们会碰到很多与他们相处的不同模式,比如先输后赢此为舍己为人型,这样人的表面看似为他人着想其实是处处妥协退让没有自己的原则。或者是先赢后输即损人利己型,这类人就是自私自利的典型代表。真正有益于我们人际关系健康发展的其实是双赢模式,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建立一个自己与他人的情感账户,我们不断的存入与支出,想要实现双赢需要我们存入良好的品德和信任,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收支平衡甚至收大于支。如果没有利益驱使,任何人与人之间都是平等的,我们所追求的良好的人际关系不是勾心斗角的一时得利,更不是向强势力摇尾乞怜获得的一点尊严,我们需要维系的是真正彼此信赖与帮助中产生的难以割舍的情愫,只有这样的关系是才是真诚的牢固的。
不断更新。这里的更新指的是自我提升,人生最值得投资的就是锻炼自己,因为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都得靠自己面对和解决,只有提升自身的能力和抗压性,才能更好的实现人生价值。说到锻炼,我们需要锻炼自己的身体、精神、智力以及社会情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想要实现一切价值得有一副好身板才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自身的耐力,多运动多健身。精神方面的锻炼是指精神层次的提升,书中建议我们多阅读相关的书籍,在伟人深邃的思考中通过时间的磨练得到自身精神层面的升华。智力锻炼指的是我们所接受的教育,虽然当下很多求职者都会认为能力与学历无关,但是从九年义务教育到大学甚至是研究生博士生毕业我们所经历的这一系列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它锻炼的是我们内在的素养和心智。至于社会情感的锻炼是我们在日常与他人的沟通交流中就可以完成的。
这本书提出了许多以前我所不熟知的理论,运用实际的例子剖析开来会让人有醍醐灌顶的感觉,每一个章节的最后都有自测实践环节来帮助读者巩固本节的知识,真心推荐大家阅读。养成高效能习惯,亲手缔造精彩人生。
【篇二】
读完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掩卷沉思,感触颇深。俗话说:“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习惯对我们的生活有极大的影响,因为它是一贯的,在不知不觉中,经年累月影响着我们的品德,暴露出我们的本性,左右着我们的成败。书中论述的七个习惯不仅仅对于高效能人士有价值,也是人生自我修炼的信条,是非常精辟和正确的人生道理。它表达的是一种新的思想水平,强调以原则为中心,以品德为基础,要求“由内而外”地实现个人效能和人际效能。
作者把习惯定义为“知识”、“技巧”与“意愿”相互交织的结果,知识是理论范畴,指点“做什么”以及“为何做”;技巧告诉我们“如何做”;意愿促使“想要做”。要养成一种习惯,三者缺一不可。所以说如果想养成一个好的习惯,要通过不断地阅读和观察总结来学习更多的规律和方法论,同时也要注意多实践,来获得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打破思维定式,积极向上,让自己有意愿去做一些应该做的事。
书中所论述的七个习惯是密不可分的整体,相辅相成。习惯一:主动积极——个人愿景的原则,即采取主动,为自己过去、现在及未来的行为负责,并依据原则及价值观,而非情绪或外在环境来下决定,创造改变,积极面对一切;习惯二:以终为始——自我领导的原则,个人、团队和组织在做任何计划时,均先拟出愿景和目标,并据此塑造未来,全心投注于自己最重视的原则、价值观、关系及目标之上;习惯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则,要事第一即实质的创造,是你的目标、愿景、价值观及要事的组织与实践
;习惯四:双赢思维——人际领导的原则,双赢思维是一种基于互敬,寻求互惠的思考框架与心意,鼓励我们解决问题,并协助个人找到互惠的解决办法,是一种信息、力量、认可及报酬的分享;习惯五:知彼解己——移情沟通的原则,当我们改变以回答的心态,而以了解对方的心态去聆听别人,便能开启真正的沟通,增进彼此关系,知彼需要仁慈心,解己需要勇气,能平衡两者,则可大幅提升沟通的效率;习惯六:统合综效——创造性合作的原则,统合综效是创造第三种选择,既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你的方式,而是第三种远胜过个人之见的办法,它是互相尊重的成果,使整体获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成效。习惯七:不断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原则,在四个基本生活方面(生理、社会、情感、心智)中,不断更新自己,这个习惯提升了其它六个习惯的实施效率。
读书使人进步,这本书让我学到很多东西。仅有事业成功只能算成功了一半,唯有兼顾事业、家庭、人际关系、个人成长等人生其它层面的和谐发展才是真正的成功。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有一个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做任何事情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把要事时刻作为第一位,避免被偏见、情绪所左右。另外要有双赢的思想,做到诚信,成熟和自信。在工作中要注意与人的交流合作,如遇到两人意见不同时,要多与人沟通,在分歧中寻求收获。因此,我们在学习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时,重要的是一天一点实践,一天一点努力,才能提升自己成功的高度。最怕看书时一阵激情,结果转眼就又恢复了原来的自己。在不断实践“七个习惯”的过程中,完善自我。自我提升和完善是一种原则,也是一个过程,一个在成长和转变之间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一个人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
【篇三】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告诉我们:仅有事业成功只能算成功了一半,唯有兼顾事业、家庭、人际关系、个人成长等人生其它层面的和谐发展才是真正的成功。让我们告别旧习惯: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但要取得卓越不只是单一举动,而是要靠良好的习惯。要提升自我,赢得实际效果,必须从观念入手,树立长远目标,克服“惯性”的信念,并且“由内而外全面造就自己”。观念是态度与行为的根本,观念决定行为,行为形成习惯,而习惯左右着我们的成败,成功其实是习惯使然。
该书主要介绍了成为高效能人士的七个好习惯,即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不断更新。
习惯一:积极主动——个人愿景的原则。
别指望谁能推着你走。每个人做每项工作或做每件事都应积极主动向前走,如果你不
向前走,谁又会推着你走呢?因此,积极主动的态度,是实现个人愿景的原则。
积极的心态能让你拥有“选择的自由”。我们虽然不能控制客观环境,但我们可以选择对客观现实做各种反应。积极的涵义不仅仅是采取行动,还代表对自己负责的态度。个人行为取决于自身,而非外部环境,并且人有能力也有责任创造有利的外在环境。
在学会做到积极主动的同时,不要忘了遵循原则,沿着上一棒传递的方向:学会自我领导、清晰个人使命。列一张使命宣言、定一个生命中心,这是实现自我领导的第一步: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
习惯二:以终为始——自我领导的原则。
忠诚于自己的人生计划。确立目标后全力以赴,就是我们所说的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并把事情做细,“以终为始”。只有确立了符合价值观的人生目标,才能凝聚意志力,全力以赴且持之以恒地付诸实现,才有可能获得内心最大的满足。“以终为始”的习惯可以适用于各个不同的生活层面,而最基本的目的还是人生的最终期许,它是以所有事物都经过两次创造的原则为基础的。所有的事物都有心智的即第一次创造,和实际的即第二次创造。我们做任何事都是先在心中构想,然后付诸实现。
习惯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则。
选择不做什么更难。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所以要做重要的事,即你觉得有价值并对你的生命价值、最高目标具有贡献的事情;要少做紧急的事,也就是你或别人认为需要立刻解决的事。消防队的最大贡献应是做好防火工作,而不只是忙于到处救火。因此,“要事第一”是自我管理的原则。
习惯四:双赢思维——人际领导的原则。
远离角斗场的时代。懂得利人利己的人,把生活看作一个合作的舞台,而不是角斗场。一般人遇事多用二分法:非强即弱,非胜即败。其实,世界给了每个人足够的立足空间,他人之得并非自己之失。因此,“双赢思维”
成为人们运用于人际关系的原则。具有双赢思维的人,往往有三种个性品格:正直,成熟和富足心态。他们忠于自己的感受,价值观和承诺;有勇气表达自己的想法及感觉,能以豁达体谅的心态看待他人的想法及体验;相信世界有足够的发展资源和空间,人人都能共享。
利人利己观念的形成是以诚信,成熟,豁达的品格为基础的。豁达的胸襟源于个人崇高的价值观与自信的安全感,所以不怕与人共名声,共财势,从而肯尝试无限的可能性,充分发挥创造力和宽广的选择空间。书中提到了互赖,我是这样认为的,互赖是长期的一种合作方式,如果短期的合作,我认为互补比较好,可能更加实用。
习惯五:知彼解己——移情沟通的原则。
换位思考和沟通。“了解他人”与“表达自我”是人际沟通不可缺少的要素。首先,要了解对方,然后争取让对方了解自己,才是进行有效人际交流的关键,要改变匆匆忙忙去建议或解决问题的倾向。
要培养设身处地的“换位”沟通习惯。欲求别人的理解,首先要理解对方。人人都希望被了解,也急于表达,但却常常疏于倾听。众所周知,有效的倾听不仅可以获取广泛的准确信息,还有助于双方情感的积累,要“知己知彼”。当我们的修养到了能把握自己、保持心态平和、能抵御外界干扰和博采众家之言时,我们的人际关系也就上了一个台阶。学会倾诉与聆听是理解他人、被他人理解的很好的方法。在一个可以充分表达自己、自由沟通的环境中,很难想象还会有多少人出来高呼“理解万岁“。
习惯六:统合综效——创造性合作的原则。
1+1可以大于2
。统合综效是创造第三种选择--既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你的方式,而是第三种远胜过个人之见的办法。它是互相尊重的成果
--不但是了解彼此,甚至是称许彼此的歧异,欣赏对方解决问题及掌握机会的手法。个人的力量是团队和家庭统合综效的利基,能使整体获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成效。集思广益的合作威力无比。许多自然现象显示:全体大于部分的总和。不同植物生长在一起,根部会相互缠绕,土质会因此改善,植物比单独生长更为茂盛;两块砖头所能承受的力量大于单独承受力的总和。这些原理也同样适用于人,但也有例外。只有当人人都敞开胸怀,以接纳的心态尊重差异时,才能众志成城。
习惯七:不断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的原则,再次由内而外造就自己。
过着身心平衡的生活。人生最值得投资的就是磨练自己。生活与工作都要靠自己,因此自己是最值得珍爱的财富。工作本身并不能给人带来经济上的安全感,而具备良好的思考、学习、创造与适应能力,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拥有财富,并不代表有永远的经济保障,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要“不断更新”。
我们要懂得磨练自己。生活与工作都要靠自己,因此自己是最值得珍爱的财富。工作本身并不能给人带来经济上的安全感,而具备良好的思考,学习,创造与适应能力,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才是真正的财富。
以上这七个习惯是相辅相成的。前三个习惯在于我们本身,确立目标就要全力以赴,着重于如何进行个人修炼,由依赖转向独立,实现“个人成功”;第四、五、六个习惯,即建立共赢、换位沟通、集思广益,都将促进团队沟通与合作;而第七个习惯涵盖了前六个,督促我们从身心开始完善。读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习前人和他人的经验,是为了把握更多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只有把从书中学来的东西用到实践中,才能真正达到读书的目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会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探索,通过培养这些习惯,可以循序渐进地获得实质性的变革,成为真正的高效能人士。
【篇四】
习惯一积极主动——个人愿景的原则
人性的本质是主动而非被动的,人类不仅能针对特定环境选择回应方式,更能主动创造有利的环境。
采取主动不等于胆大妄为,惹事生非或滋事挑畔,而是要让人们充分认识到自己有责任创造条件。
积极主动不仅指行驶的态度,这意味着为人一定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一个人行为取决于自身的抉择,而不是外在的环境,人类应该有营造有利的外在环境的积极性和责任感,积极主动应该是正面的不应该是负面的。
无论是能直接控制的、间接控制的还是无法控制的问题,解决的第一步都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也就是说,只有以积极的心态去对待解决身边发生的一些事,我们才能做到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
习惯二以终为始——自我领导的原则
太多人成功之后,反而感到空虚,得到名得之后,却发现牺牲了更可贵的东西。因此,我们务必掌握真正重要的愿景,然后勇往直前,坚持到底,使生活充满意义。
习惯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则
有效管理是掌握重点式的管理,它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在第一位,有领导决定什么是重点的,再靠自制力来掌握重点,时刻把我们放在第一位,以免被感觉情绪或冲动所左右。
习惯四双赢思维——人际领导的原则
双赢者把生活看作一个合作的舞台,而不是一个决斗场,一般人看事情多用二分法:非强即若,非胜即败。其实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够的立足空间,他人之得不必就视为自己之失。
习惯五知彼解己——沟通的原则
若要用一句话归纳我在人际关系方面受到的一个重要原则,那就是,知彼解己——首先寻求去了解对方,然后再争取让对方了解自己,这一原则是进行有效人际交流的关键。
习惯六统合综效——创造性合作的原则
统合综效的基本心态是:如果一位具有相当聪明才智的人跟我意见不同,那么对方的主张必定有我,尚未体会的奥妙,值得加以了解。
与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视不同个体的不同心理、情绪与智能,以及个人眼中所见到的不同世界,假如两人意见相同,其中一人必属多余;与所见略同的人沟通毫无益处,要有分歧才有收获。
习惯七不断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原则
人生最值得的投资就是磨练自己,因为生活与服务人群都得靠自己,这是最珍贵的工具。
工作本身并不能带来经济上的安全感,具备良好的思考学习创造与适应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拥有财富并不代表经济独立,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
【篇五】
本书将七个习惯分成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个人的成功,个体如何从依赖走向独立;第二部分则是公众的成功,如何从个体的独立走向群体的互信互;而第七个习惯则是要求通过不断的更新来寻求更多的成长。简单说七个习惯为:
l
积极主动
那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我们会羞耻吗?或许会,因为也许你要怪自己当时为什么没有积极主动的去争取机会,而是在空等机遇垂青。
当看完积极主动这一习惯时,有一种心得很简单:不用等往前走了那么一大段路再来扼腕回首,现在就该积极主动地去争取机会。
在学会做到积极主动的同时,不要忘了遵循原则,沿着上一棒传递的方向:学会自我领导、清晰个人使命。
列一张使命宣言、定一个生命中心,这是实现自我领导的第一步: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
l
以终为始
“以终为始”的习惯可以适用于各个不同的生活层面,而最基本的目的还是人生的最终期许,它是以所有事物都经过两次创造的原则为基础的。所有的事物都有心智的即第一次创造,和实际的即第二次创造。我们做任何事都是先在心中构想,然后付诸实现。
l
要事第一
工作生活中我们会有很多事情,响不停的电话铃声,回不完的电子邮件,理不清的来龙去脉。作者在书中画出了四个象限,提供了六标准和四步骤,指明了要分清什么是重要的事情,告诫说要把重要的事情摆在第一位。希望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这些读者能够找到实现自我管理的好方法。
积极主动添加成长动力,自我领导指明成长方向,自我管理理清成长重点。当培养出前三个习惯的时候,一个人的成长也就从依赖走向了独立。
l
双赢思维
我们有双赢思维,我们要双赢。但,有一点很重要,你理解对方想要的“赢“吗?你的“赢“又被对方理解了吗?可见,彼此间的相互理解对成长及成功是多么重要。
学会倾诉与聆听是理解他人、被他人理解的很好的方法。在一个可以充分表达自己、自由沟通的环境中,很难想象还会有多少人出来高呼“理解万岁“。
知彼解己
人们高呼“理解万岁“,是因为还有太多的“不被理解“隐藏在背后。我们有双赢思维,我们要双赢。但,有一点很重要,你理解对方想要的“赢“吗?你的“赢“又被对方理解了吗?可见,彼此间的相互理解对成长及成功是多么重要。
学会倾诉与聆听是理解他人、被他人理解的很好的方法。在一个可以充分表达自己、自由沟通的环境中,很难想象还会有多少人出来高呼“理解万岁“。
l
统合综效
我们要双赢,我们开始相互理解,我们该开始协同合作。综合分析你我的方法和我们共同的目标,然后协同研究达成目标的最佳途径。这时候,1+1就不仅仅是等于2。协同合作可以取长补短,博采众长,变阻力为助力,最终实现双赢的结果。
当许多独立的个体抱着双赢的态度,彼此倾听理解,然后协同合作一致努力,他们所产生的向心力将为他们带来公众的成功。
l
不断更新
企业先开发出一个信息化系统,然后在实际应用中不断优化、完善,最终满足企业的信息化的需求。当企业的需求发生变化时,这一信息化系统再通过不断的优化、完善来满足新的需求,如此循环发展。人生的成长又何尝不是如此。当我们达成某种成功,画好某个成长的圆,我们又得通过不断的锻炼、磨砺,再为某种成功努力。
七个习惯是关于个人成长和管理的,这是一般教育里所没有的;七个习惯在于强调品德,让我们以富足的心态看待世界,以双赢的意识与人合作,以倾听的方式与人交流;七个习惯鼓励人们确立自己的使命宣言,为自己建立在原则的目标基础上而奋斗!所以,请,打开这扇“改变之门”吧!读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习前人和他人的经验,是为了把握更多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只有把从书中学来的东西用到实践中,才能真正达到读书的目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会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探索,通过培养这七个习惯,我相信我可以循序渐进地获得不断的进步,逐渐成长为一位真正高效能的优秀人才。
【篇六】
又是每天挤出来的一些零碎时间让我把这本书看完了。断断续续的最大坏处就是对书的整体认识模糊,更像是盲人摸象,摸到的都是“零部件”。不过这本书的条理实在是太过清晰,还有一幅异常强大的图例,想模糊都难。
作者把七个习惯分为了三个时期,分别为依赖期→独立期→互赖期。
依赖期就是大多数人没看到这本书时正处于的时期,家庭、事业、爱情都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和困扰。
独立期则是看了本书后,下定决心开始改变的那刻算起。在这个时期,有三个习惯能帮助你走向个人领域的成功:主动积极,以终为始,要事第一
※我关注到的地方
在这个阶段,我关注到的书中闪光点有:
①品德魅力>个人魅力
是什么时候起,各种关于个人魅力的速成书籍成了主流。《个人成功的五十条魅力》,《你该这么说话》,《个人魅力大集合》......仿佛只要掌握了人际领域的各种技巧,你就是战无不胜的。巧舌如簧也成了褒义词。
然而本书的作者在一开始就鲜明的亮出了自己的观点,相对于个人魅力,诚信、谦虚、忠诚、节欲、勇气、公正、耐心、勤勉、朴素等等一些看似老掉牙的品德才是成功之本。花言巧语或许能迷惑人于一时,但是唯有这些品德才是永远发光的金子。
②不急迫但很重要的事儿才是第一位的在要事第一这一章里,作者把围绕于你身边的事儿分为紧迫且重要,紧迫但不重要,不紧迫但重要,不紧迫也不重要。很多时候,人们往往重视的都是第一种,即紧迫且重要的事儿。但是在作者看来,不紧迫但重要的事儿才是第一位的,因为这些事儿往往都是战略性的,有着长远的影响和意义。
以我自己来说,每天的日常工作就是紧迫且重要的,但是一周读一本产品经理类的书籍充电就是不紧迫但重要的。很多时候忙完一天的工作,脑子已经乱糟糟的了,诸如“今天不看书了,脑子乱”这样的借口就会不由自主出现在脑海里。于是读书计划耽搁也就耽搁了。然而这些不紧迫但重要的事儿却是以后发展的基石。缺少了这些基石,我的职场就没有积累,永远像是不停歇的陀螺,围着一个原点转。互赖期则是做到独立期的三点后,走向公众领域成功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下面这三个习惯至关重要: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
※我关注到的地方
在这个阶段,我关注到的书中闪光点有:
①理解不是口头说说的在知彼解己这章里,作者主要探讨了人和人之间怎么才能相互理解,你真的明白对方想要表达的意思吗?你能对对方说的话感同身受吗?这里作者提出了一个概念——移情。
所谓移情,就是试着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思考一件事儿,这样能更理解对方的初衷和立场,沟通起来才能事半功倍。这就要求你是真心实意的,不需要什么谈话技巧、秘籍,而是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对方说的话。
算算,好像只有六个习惯嘛,那最后一个是什么呢?
这个习惯不属于三个时期里的任何时期,因为它是贯穿于一个人人生所有时期的习惯——不断更新。通俗点说,就是不断的学习,不断地进步,学习和进步呈螺旋式上升。学了一点、进步一点,再学习一点、进步一点。所谓“人生就是不停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