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家乡社会生活状况历史变迁的调查与分析
对家乡社会生活状况历史变迁的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的背景与动机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路线、方针指引下,全国人民不断深 化改革,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经济实力日益增强,各项社会事业也得到全面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而在我的家乡,社会生活现状如何呢?对此,我利用暑假返乡时间,对我沈阳市各大区生活状况历史变迁情况进行了调查。
时间:2011年8月1日至2011年8月7日。
地点:辽宁省沈阳市
方式:在沈阳市各区政府的支持下,我对沈阳市各区的工厂、学校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走访,并记录下所调查的结果。
内容:从经济、政治、文化等三方面对家乡社会生活状况历史变迁进行调查。
二、总体状况及分析
总的来说,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路线、方针指引下,全市人民不断深化改革,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在经济实力日益增强的同时,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全市社会事业逐渐步入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时期。
1、经济方面
沈阳市工业经济增长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率为14.4%,比前30年高0.2个百分点。改革开放初期,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时代。在此期间,工业经济完成了一个明显的增长周期。增长率由1981年的-1.5%上升到1985年的15.8%,最终回落到1990年的-1.0%。最大特点是平缓上升,平缓回落,仅有较小波动。这一时期的年平均增长率为7.7%,增长相对缓慢。1992年邓小平南巡及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后,工业经济体制改革才真正全面放开。整个九十年代,是工业生产要素大流动、大重组的时代,加之亚洲金融危机的发生,导致工业经济增长波动相对频繁。大体有3个波峰,分别为16.8%、16.3%和22.6%;3个波谷,分别为8.8%、5.0%和6.0%。这一时期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1.7%。快速增长期(2003-2007年)。2003年以来,亚洲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确立并不断完善,国企改革攻坚基本完成。2003年国家做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决策。市委市政府抢抓机遇,在2002年提出“工业立市”战略决策,并于2003年起逐年推行“项目年”、“环境年”、“工业年”、“开放年”和“创新年”等一系列举措,沈阳市工业经济进入持续快速增长时期。2003年,工业增长率达到28.5%,创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高,之后4年增长更是高达45%左右,即使剔除价格变动因素,增速也在40%以上。5年间年平均增长率为42.0%。总体来说表现在两个方面:
(1)工业经济实现全面大发展。工业生产总量持续壮大;工业对社会的贡献不断提高,主要产品产量大幅增加;新老产品不断更替;工业开放进程逐步加快;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工业经济增长方式发生积极转变。
(2)工业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经济主体由单一走向多元化;重化工业特征进一步深化,行业更加齐全且明显升级;工业区域布局基本形成,区县(市)定位逐步明晰。
2、政治方面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的政治建设方面有了很大提高,政治体制 也有了很好的改善,法律系统也有了更全面,更健全的改革,各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3、文化方面
(1)教育事业成就喜人。教育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学前教育,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教育投入不断增加,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文化事业成果丰硕。解放前,沈阳市文化事业十分落后,群众文化生活相当匮乏。全市公共图书馆仅3所,专业演出团体只有4个,电影院、剧场只有23处。城市里仅有的文化资源多为外国人和达官贵人所享用,农村几乎是一片文化沙漠。解放后文化事业获得了新生和空前的繁荣。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在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同时,积极进行文化事业建设。在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正确方针指引下,文化事业蓬勃发展起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沈阳市以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始终坚持党的“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路线方针,文化事业全面繁荣,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做出了积极贡献。
(3)卫生事业欣欣向荣。卫生是民生之急,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一环。解放前,沈阳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百姓的需求差距悬殊。缺医少药,而且费用昂贵,老百姓一旦有病,只有“小病抗、大病躺、重病等死亡”,人口死亡率高达3‰。解放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百姓身体健康,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不断投资兴建医疗机构,充实医疗设施,增加医疗人员,提高医疗水平,实行公费医疗和合作医疗。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沈阳市的医疗卫生事业不断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全市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三、实践调查的体会
通过调查,我感觉到改革开放让沈阳重新又活了一次,让全中国人民知道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实力,沈阳的这一切的变化充分的证明了国家政策的正确性,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而对于我而言,作为沈阳的一名公民来说,可以在这样一个城市生活工作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通过实践调查,参与生产生活,锻炼了实际观察的细致性和思考问题的系统性,严密性,辩证地认识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进一步明确了作为新一代青年身上所肩负的社会使命,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体会到精神上的又一次成长。
第二篇:南京·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历史变迁调查与分析
南京·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历史变迁
调查与分析
小组成员:15广播电视编导1班
15040432 王雪睿
15040433 邢泉
15040434 杨叆 15040435 殷文颖
15040436袁亭亭
15040437 袁雅琪
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沧海桑田遗存了众多的文物古迹和人文景观,在此基础上建成的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等,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充分发掘这方面的资源,在完善设施、征集史料、充实队伍、开展活动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中央发布《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后,南京市高度重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下简称基地)开展对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教育,不断掀起爱国主义教育的新热潮。为了更好地发挥各基地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实际调查了南京具有代表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调查结果如下。
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概况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通称江东门纪念馆,位于南京市建邺区水西门大街418号,选址于南京大屠杀江东门集体屠杀遗址及遇难者丛葬地,是中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首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也是国际公认的二战期间三大惨案纪念馆之一。
江东门纪念馆是为铭记侵华日军攻占中国首都南京后制造了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的暴行而筹建,是中国人民承段全民族灾难的实证性、遗址型专史纪念馆,也是中国唯一一座有关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专史陈列馆及国家公祭日主办地。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各个区域部分的造型,主要运用体块的组合、错位和墙体来塑造。在设计中采用了三棱锥、长方体等简洁的几何形体,并在表面赋以坚硬的花岗岩,以示稳固永久。体块主要运用在纪念馆的入口、新馆史料陈列厅及西侧馆藏交流区。纪念馆入口部分以黑色花岗岩饰面的三棱锥体块配合十几米高的《家破人亡》雕塑展现,突出于周围环境。史料陈列厅地上部分为斜插入地面的三棱锥,入口正面形式为长方形,门厅部分为玻璃幕墙。斜屋面成阶梯形,面层可站立人群,形成了倾斜状集会广场。“墙”作为一种建筑元素,被纪念馆大量运用。老馆以浮雕墙为主,如劫难、屠杀、祭奠等浮雕墙,外观色彩为石材本色,体量均不大,与老馆建筑规模及色调相协调,新馆以墙为载体,配以文字、裂痕、浮雕等装饰手法来表现,如和平广场设计了刻有“V”字的“胜利墙体”。这些墙体通过围合遮挡,形成有序的空间。新馆则采用方整有力的墙体围合,在入口广场,所建纪念馆屋顶的两侧和纪念公园的水体旁,都设计了长长的清水混凝土墙体,使用墙体围合来隔开城市喧闹,较好地创造了宁静肃穆的环境。
2015年12月1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分馆——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正式开馆,对公众开放。这是亚洲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慰安所旧址,也是唯一一处被在世慰安妇指认过的慰安所建筑。2016年9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创建过程
一个具有民族价值、意义重大的纪念馆的创建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简单的就形成的。在网上我查阅了资料,以下是百度文库上面对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创建过程的纪录。
1983年底,南京市人民政府经中国共产党江苏省委员会和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开始筹建纪念馆,设立了“南京大屠杀”编史、建馆、立碑领导小组,由当时的南京市市长张耀华任组长。1985年2月3日,邓小平到南京视察,题写“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名。邓小平的到来极大地推动了纪念馆的建设,工程随即于2月20日(正月初一)动工,当年8月15日即中国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纪念日当天建成开放,同时南京市还在17处大屠杀遗址设立纪念碑。
1985年8月15日,南京人民政府于建成并开放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场馆的所在地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江东门集体屠杀遗址和遇难者丛葬地,故又称江东门纪念馆。
1995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开始二期工程建设。1997年12月12日,二期工程竣工。
2002年12月12日,“历史证人的脚印”铜版路建成开放。
2004年3月1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在全国率先对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当年接待观众就达114万人次。2005年12月13日,纪念馆在原馆的基础上进行扩建,二期扩建工程正式奠基。
2006年6月26日起,闭馆扩建。
2007年12月13日,重新开放的纪念馆继续实行免费开放政策。
2015年5月,利济巷慰安所旧址开始修缮,完成后将做为纪念馆的分馆开放。2015年12月1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分馆——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正式开馆,对公众开放。
2015年12月7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三期新馆正式对外开放。于1985年建成这座纪念馆,1995年又进行了扩建。纪念馆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千平方米。建筑物采用灰白色大理石垒砌而成,气势恢宏,庄严肃穆,是一处以史料、文物、建筑、雕塑、影视等综合手法,全面展示“南京大屠杀”特大惨案的专史陈列馆。该馆正大门左侧镌刻着邓小平手书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名。陈列分广场陈列、遗骨陈列、史料陈列三大部分。广场陈列由悼念广场、祭奠广场、墓地广场等3个外景陈列场所组成。其中悼念广场内有外形如十字架,上部刻南京大屠杀事件发生的时间的标志碑、“倒下的300000人”的抽象雕塑、“古城的灾难”大型组合雕塑及和平鸽等部分组成。祭奠广场有刻有馆名的纪念石壁、郁郁葱葱的松柏和用中英日三国文字镌刻的“遇难者300000”的石壁。墓地广场有鹅卵石、枯树和沿院断垣残壁上的三组大型灰色石刻浮雕及院内道路两旁的17块小型碑雕,部分地记载着南京大屠杀的主要遗址、史实,这是全市各处集体屠杀所立遇难者纪念碑缩影和集中陈列,还有大型石雕母亲像、遇难者名单墙、赎罪碑、绿树、草坪等诸多景观,构成了生与死、悲与愤为主题的纪念性墓地的凄惨景象。遗骨陈列有外形为棺椁状的遗骨陈列室,这里陈列着该馆1985年建馆时,从纪念馆所在地的江东门“万人坑”中挖出的部分遇难者遗骨。1998年4月以后,又从该馆所在地的江东门“万人坑”内新发掘出208具遇难者遗骨(表层土层中),这批万人坑遗骨经过法医学、医学、考古学、历史学者的严格鉴定,被确认为南京大屠杀遇难者遗骨,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的铁证。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开创未来。该馆现在已成为国际间祈祷和平与历史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新馆的扩建范围位于现有纪念馆东西两侧,主要包括新扩建纪念馆、万人坑遗址改造以及和平公园三部分。项目设计突出遗址主题,尊重原有建筑,塑造整体氛围,以墙、伤痕、死亡之庭、祭奠庭院、烛之路等为建筑元素表现特定的场所精神。既强调利于参观者的感知与共鸣,又强调避免过于直白的表达损害建筑的抽象意境。在设计中,运用封闭、压抑的空间、撕裂的建筑形体、建筑材料的强烈对比等建筑的语汇来唤起人们对纪念主题的回忆,在抽象之中令人们强烈地感受到半个多世纪前那场杀戮的悲惨。
三: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整理调研
我们小组刚刚去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时候,除了感受到庄严肃穆、沉重的气氛,还觉得纪念馆的形状设计很独特。通过询问馆内的工作人员,我们得知这样设计背后的重要含义:纪念馆的形状是一个不规则的三角形,最长边与最短边形成以尖锐一角,同样引导人们的游览方向。斜型设计,一方面可增大空间,另一方面可以让参观者产生不舒服的感觉,营造出不同平常的氛围,与主题相呼应。
新馆建筑总体构思以战争、杀戮、和平三个概念组合,整体设计形如一叶“和平之舟”,在建筑理念上更加注重人们对战争、生命、人性、文明的思考,对和平的珍爱。由于纪念馆扩建用地呈狭长的船型,因此他们赋予其弯刀的理念,以“军刀”象征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以深埋在土中的折断的军刀隐喻正义战胜邪恶,象征中华民族通过艰苦卓绝的战斗终于战胜强敌,将侵略者送上历史审判席。
还有同伴注意到馆内的雕塑都是由低到高,我们猜测应该是为了表现罪行和杀戮越来越残忍,人民越来越悲愤,想反抗的决心越来越强,胜利的曙光就在前方。新馆广场上铺满了石头,细碎的石块,人走在上面沙沙作响,为了配合整个纪念馆的灰色风格,决定使用鹅卵石这种没有生气的材质营造成一种肃穆的气氛,当人们进入纪念馆后,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哀思和共鸣。我们在馆中,深深感受到了这种带着历史和生命的沉重。旧馆和平广场上铺满了白色的鹅卵石,就放佛当年被日军残忍杀戮的人们的皑皑白骨,在近视眼的我的眼中,已经不是放佛,那就是了。一眼望去,了无声息,气氛沉重。继续往馆内走去,在史料馆的楼下,静静聆听,可以听到水滴声,这就是著名的12秒,代表着每经过12秒,就有一人遇难,离开人世,这12秒留下的水滴放佛是眼泪,怎么止也止不住。血、泪,屈辱史,顺着史料馆的楼梯向上,随着节节上升的楼梯,象征着中国人民在一步一步的走向胜利,走向成功。出馆后,我们还看到了银杏树,有讲解员姐姐在一旁解说,银杏树是植物界的活化石,代表生命源远流长,永垂不朽,这些银杏很高,高于整个纪念馆,仿佛在细心照看整个馆,为死去的人民祈福、指引,同样也渴望世界和平,再也不要杀戮。
世界和平,拒绝杀戮。
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收费现状及存在问题调查问卷
您的性别:A.男
B.女
1.您知道你的家乡有哪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吗? A.知道
B.不知道
C.好像有
2.如果有,请问您去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吗? A.去过
B.没去
3.您去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次数是多少? A.0-3次
B.3-5次 C.5-10次 D.10次以上
4.你觉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爱国主义宣传方面有产生影响吗? A.有很大影响
B.没有影响
C.一点点影响 5.你觉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存在有意义吗? A.有意义
B.没有意义
C.一点点 6.您那边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需要收费吗? A.需要
B.不需要
7.如果收费,你觉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应该收费吗? A.应该
B.不应该
8.您觉得现在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收费到选择性收费,合理吗? A.合理
B.不合理
9.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时有什么感受吗? A.以史为诫,学习经验
B.没什么感觉,只是过来看看 10.你觉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在在哪个方面需要进行改进?
A.多举行宣传爱国主义的活动 B.在有爱国教育纪念的地方设置导游进行讲解 C.将具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事物进行完善
D.收费问题
五、小组成员调查心得和体会
王雪睿
作为一名南京晓庄学院的学生,我们是离大屠杀纪念馆最近的学校。我终于鼓起勇气去参观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去祭奠那些在烽烟战火中永恒消逝的生命。
虽然还未进入馆内,但气氛已然被旁边的雕塑和音乐烘托得稍显压抑,相信没有一个人看到这组雕塑时心里是没有震动的。参观虽然略显的匆匆忙忙,但我的内心仍然在略显压抑的纪念馆中激动不已,在此期间我受到的最大的触动就是这些不幸的灵魂在那个中华民族最羸弱的时代失去了自己的生命,换来的是现代人们对那段历史的铭记,对和平的追求,对生命的敬畏。整个过程中,我也体会到纪念馆设计者们的苦心,他们并不完全是在向世人控诉那段黑色的历史,而是给我们当代人足够的警示:暴力带来的只是无尽的苦难,和平才是人类应该永远追求的主题。理解了这样的初衷,才能够理解整个场馆的内容布置。夕阳西下,那橙色的余晖铺满在整个纪念馆内,为端庄肃穆的纪念馆笼罩上一层温暖的霞光。透过那层柔柔的光线,我仿佛看到了那些永远逝去的生命。他们不再面目狰狞,眼中不再透着无尽的恨意,相反的,他们面目安详,那是沉淀恨意之后从内心最深处释放出来的宁静祥和,那是对罪恶的宽容,对和平的向往与追求。在暖色调的晚霞中,我从内心深处感触到了那段历史带来的无尽的思考,同时也感知到了最真实的平和。我想,这温暖的霞光不仅温暖了那些无辜的受害者的灵魂,同时也温暖了我们这些后人,它其实是想让我们不要永远记着恨,不要永远生活在对罪恶的厌恶之中,而是应该记得那些教训,那些用鲜活的生命换来的和平。回首望去,馆内那破旧的城墙,虽依然孤独地伫立在那里,却不是在控诉着一段黑色的历史,而是在展望着一段美好的未来。
邢泉
关于本次实践,我们小组对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进行了一些调查与参观。
纪念馆地上都铺上一层鹅卵石,光秃秃一片,荒凉、颓废,给一种悲凉的氛围,正对门,一个巨型雕塑,上写着“南京大屠杀纪念碑”,印入眼帘,让人心生凄凉。远处,一个巨大的吊钟静穆地立着,有人说是象征着和平的“和平钟”,在我们看来,更像着一个警示钟,警示着国人:落后就要挨打。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和平从来都是需要强有力的国力和国防科技作保证的,我们现在重建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也不是进行什么仇恨教育,更不能把国耻放在口号上,放在不切实际的慷慨激昂上,要从失败,从敌方那里找出问题的症结,汲取教训。这样才不负建馆的初衷,反思一下,我泱泱大中华,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如何历来遭受列强的欺凌,甚至屡受东夷倭国的侵略呢?一个国家强大,没有强大的军事国防做后盾,谈和平、谈发展都是一纸空文,没有强大的国防科技,经济发展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历史可以宽恕,但不可以忘记”,我们也不能整天沉湎于历史的愤恨和苍白无力的呐喊中,而是要脚踏实际,为 “中心”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杨叆
日军的暴行,让全世界的人民都为之愤怒,面对同胞的灾难我已不仅是悲痛,还有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憎恨及深深的思索。
在历史的长河中,面对异族的入侵,中国人民进行英勇的反抗和斗争,涌现出岳飞、文天祥、郑成功等无数可爱可敬的敃英雄,留下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业绩。近代中国,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每一次战争都使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的历史深渊。同时,每一次战争也使中国人民产生了震惊和民族的危机感。爱国主义精神日益增强,“救亡图存”之声成为时代的最强音。
爱国主义有鲜明的时代特性。在今天,我们讲爱国主义就是要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把个人的理想和事业融汇于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不同的爱国主义的时代特性不尽相同,但它作为一种正义的、极具凝聚力量,是古今一脉相承的。从古代,我们的先辈生于斯、长于斯利用智慧和勤劳了解熟悉祖国地理,并不断受惠于祖国的物质资源创造了文化,积累了文明。他们一代又一代享受着祖国的文化熏陶又为促进文明奋斗着。久而久之,自然地产生了对祖国的热爱,并通过演化、提炼、升华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对民族、对祖国真挚而深厚的爱。
特别是在新中国建立后热爱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富强民主、统一的国家是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的内在要求。20世纪50~80年代,中国人民在曲折中前进,抵抗住帝国主义的野心,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任务,渡过了60年代三年经济困难时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意气风发,越来越自信地为祖国的繁荣和富强而奋斗着,30年的风雨征程、30年的沧桑巨变,我们取得了世界发达国家100才能取得的成就。难忘香港、澳门回归时,全国人民高举国旗翘首期盼钟声敲响的时刻;难忘奥运会时全国人民激动不已的场面,这种情不自禁是爱国主义的流露。为有一个强大祖国而自豪。
然而,我们不能忘却历史,不能忘却南京30多万被杀同胞。在21世纪,我们要为建设一个科学、民主、进步、繁荣的祖国而努力奋斗。
殷文颖
因为近代史课作业的契机,我第三次来到了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馆。我和小组成员一行满怀沉重的心情由学校走向云锦路,还没到大家都已经沉默不语了。
历史是不能忘记的,南京大屠杀是中华民族的一场灾难,是刻骨铭心的一段国耻,也是兽性扼杀人性、野蛮虐杀文明的一种法西斯暴行,应当永远铭刻在我们中华民族灵魂至深处。任何一个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走出来的中国人都想删掉自己那短短几个小时的记忆,因为那是一种源自内心的恐惧和拒绝。恐惧回忆中真正的黑暗,拒绝回忆中对自己灵魂的摧残。
但我们究竟不能忘记和拒绝。当那段尘封的记忆再次化为现实呈现在你面前的时候,你,不会忘记,因为那里有300000遇难同胞的灵魂在哭泣。
还没有走进纪念馆,周围的一排主题浮雕已把你的思绪带回那个黑暗的年代。最靠前的也是最大的是一位失去了一切的母亲,怀中搂着她死去的孩子,绝望的仰天呐喊。悲怆凄凉的感觉油然而生,带着一股震撼人心的力量,让我仿佛听到了她痛苦的哀嚎。
穿过主题抽象雕塑《冤魂的呐喊》,便是正门宽阔的集会广场,广场上兀然矗立着柱状纪念物,右手的建筑上边题写“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挣扎扭曲的一颗青铜头颅和一条胳膊半陷在鹅卵石中,300000的数字,令人触目惊心。折向左手边,是条甬道,两个真人大小的青铜老妪向人们展示刺刀洞穿的肩胛和残疾的伤腿,抬头望天的愤懑。甬道上一块块青铜砖上印记的是真实的大小不一的脚印,有男有女,那是幸存者的脚印。纪念馆最大的展厅是个三角建筑;展厅外面建筑不是很高,分为3层,但是里面却很深,直达底下数十米;整个展厅灯光昏暗,展厅展示的是大屠杀前期南京城的状况,以及日军进入南京城后所遗留下的罪证,照片,历史档案资料及纪录片播放,全面介绍了当时的状况;展厅里还摆放了拉贝的石像及约翰马吉的纪录片等。从一号展厅出来向西走大约200米,是二号展厅。这个展厅里有很多是当时南京城内的复原建筑、日军慰安妇所、日军所用工程器具,以及日军战败后与中国签订和平协议的复原场景。其中馆内还有一个12秒让我难忘,随着滴答的读秒声,每隔一颗水珠从高空落下,侧面墙上贴有遇难者遗像的灯闪亮而后熄灭,象征着一个生命的消亡,而每一声滴答就像锤子敲打在我的心上一样阵痛。从二号展示厅出来向西走100米左右,则是连续2个“万人坑”纪念馆,里面是一个很大土坑,土坑里则是成千上万的骸骨,从断面看都是层层叠加的,最多的有七层!看着这森森白骨,没觉得有多吓人多恐怖,有的只是愤怒和泪水,即便是此时回忆起来也是潸然泪下。
这个曾经只是教科书里的一段历史故事的地方,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会到心里的愤怒有多深!才能感受到心有多痛!这是我们每个国人都应该来参观吊念的地方!
36袁亭亭
第一次来纪念馆还是小学的时候,当时最触目惊心的就是万人坑里的森森白骨了。算是童年记忆里为数不多的难以忘记的“黑暗记忆”了。长大后再次来到纪念馆,也是因为参加了学校的纪念馆讲解员的社团,接待过很多前来参观的游客。其实,看到很多游客的行为,我的内心滋味错综复杂。
很多人进来大声喧哗,完全没有顾及已经安息的亡灵。拍照,合照,我从来不敢相信在这种严肃甚至带着名族耻辱的地方可以施展您们柔软的身姿,美丽的容颜。本应是庄严肃穆的纪念馆,白白被涂抹上不堪的一笔。
通过对游客和工作人员的采访,我们可以充分的感受到人们对于历史的模糊不清甚至是颠倒黑白,稍微好点的也就能说一个大概情况吧,可以看出越来越年轻的一辈对于历史的遗忘。中国人最不能做的一件事就是遗忘。必须铭记历史,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作为民族的新一代,必须要肩负起振新祖国的使命。我还是难过的。
袁雅琪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这句话在无数的历史试卷上背过,答过,写过。而在参观爱国主义基地的时候,还是有很多人并不是抱着这一点想法进行参观,对他们来说,爱国主义基地和别的景点一般无二。而爱国主义基地在宣传爱国主义方面仍有缺陷。可以说是太过冷清。我不禁想起一个在微博上的话,“当那些能记录历史的人和物消失,那那些屈辱的历史还能否被人相信。”从外而言,日本甚至弱化在华的恶行,从内看,有人怀疑历史。在这个充满谎言的社会,人们对一切都抱着怀疑的态度。经历过南京大屠杀的老人渐渐因为高龄而去世,人们怀疑,当那些老人都逝去,那么历史将无人证明,唯一能证明的只有爱国主义基地搜集的物品与录像。所以我认为爱国主义基地并不能再坐以待毙,期望着有人能发现自己的价值,而是应该对过来当做观光的每一个人说:我承载着你们民族的屈辱,如果不能铭记历史,就不能够取得进步。而在收费方面我还是比较赞成免费,因为这样能够使更多的人去了解历史。
第三篇:社会民众对当前生活状况满意度调查问卷
社会民众对当前生活状况满意度调查问卷
亲爱的朋友:
您好!我是XXXX学校的一名学生,应学校要求,为了更好的了解社会民众对当前生活状况的满意程度,我们做了一份调查问卷,恳请您填写自己的真实感受。我们将采取匿名的调查方式,并对您的个人资料严格保密,请您放心填写!感谢您百忙之中参加这次调查!
Q1:您的性别:
A:男
B:女
Q2:您的年龄:
A:18岁以下
B:18~25岁
C:26~35岁
D:36~45岁
E:45岁以上
Q3:您的职业:
A:在校学生
B:政党人员
C:企业员工
D:服务行业人员
E:下岗失业人员
F:其他
Q4:您的学历:
A:本科及本科以上
B:大专
C:高中
D:中专
E:初中
F:小学
G:未上过学
Q5:您个人的月收入:
A:1000元以下
B:1000~2000元
C:2001~3000元
D:3001~4000元
E:4001~5000元
F:5000元以上
Q6:对家庭收入状况的满意程度:
A:满意
B:基本满意
C:不满意
Q7:您对你个人身体状况的满意程度:
A:满意
B:基本满意
C:不满意
Q8:您觉得现在物价上涨对您生活的影响程度:
A:影响很大
B:影响较大
C:影响一般
D:影响较小
E:无影响
Q9:您对交通状况的满意程度:
A:满意
B:基本满意
C:不满意
Q10:您认为公共交通目前存在哪些问题(多选):
A:上下班交通拥挤
B:违章行为多
C:雨雪天气乘公交、出租难
D:其他
Q11:您对现今社会治安满意程度:
A:满意
B:基本满意
C:不满意
Q12:您对社会保障制度满意程度(养老、医疗保险等有关制度):
A:满意
B:基本满意
C:不满意
Q13:您对如今的教育制度的满意程度:
A:满意
B:基本满意
C:不满意
Q14:您对您居住环境的满意程度:
A:满意
B:基本满意
C:不满意
Q15:您觉得您如今的家庭情况与前几年相比:
A:提高
B:差不多
C:降低
Q16:您目前最关心的社会问题(多选):
A:收入问题
B:子女教育问题
C:生态环境问题
D:安全健康问题
E:交通出行问题
F:物价房价问题
G:其他
Q17:您对目前的生活情况还有什么意见?
Q18:您对于改善目前的生活情况有什么好的建议?
调查结束了,感谢您的参与!
第四篇:历史的观点看待家乡的变迁
历史的观点看待家乡的变迁
讨论人:环艺131:何昱儒、俞佳敏、李荔、赵天予、张飘翔。
环艺132:程旭、董纯瑜、韩惠、何淑依
网新131:裘陶烨、王晨燏、王琰玥、陈俊延、朱思远
我的家乡是一浙江一个普通的县城——缙云,而缙云最美丽的景色是仙都的顶湖峰,最有名的小吃则是麻鸭与烧饼,素有“中国麻鸭之乡”,还是一个“革命老区县”。仙都风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风景区,鼎湖峰号称“天下第一奇峰”。这些都是我们缙云人的骄傲。但在改革开放初期,未抓住机遇发展,空有资源而不知运用。后实行“开放兴县、工业强县、生态立县”三大战略,发展几乎日新月异,每年都有新气象,逐渐拉开了与工业强县间的距离,家乡也变得越来越美丽。
黄山市是一座历史悠久而又十分年轻的旅游城市,黄山是徽商故里,是徽文化的发祥地。黄山市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文化的源头可追溯到距今5000多年前,从歙县、祁门等地出土的文物表明,黄山市一带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先民生活。
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先属吴,吴亡属越,越亡属楚,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为会稽郡属地,南朝时开始设置新安郡。
黄山的开发建设大体经历了四个时期:1.明末清初宗教开发时期2.中华民国初步建设时期3.建国初期恢复建设时期4.改革开放后迅速发展时期。
从古至今,黄山一直在不断发展,一方面,黄山发展的越来越现代化、国际化。另一方面仍保留了一部分优秀的传统文化习俗。总之在历史的长河中黄山市发展地愈加繁荣。(网新131王晨燏)
湖州是“丝绸之乡,鱼米之乡”。辑里湖丝闻名遐迩,产生过南浔”四象八牛七十二条金黄狗”这样的丝商群体。“苏户数,天下足”,湖州有着悠久的稻作文化,湖笔文化。
吴越文化在此交融,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乱导致人口大迁移,加速文化融合。王羲之、王献之、苏轼等名门望族曾任湖州太守,促进湖州文化艺术发展。古有书法家赵孟頫,诗人孟郊,今有科学家钱三强,文学家北岛,以及《甄嬛传》作家流潋紫。
湖州传统文化创新思维不足,观念保守。改革开放后,相对浙南,计划经济比重大,丝绸产业发展进入窘境。湖州因地制宜,发展江南古镇南浔、中国竹乡安吉旅游业,探索私营经济发展,形成童装城织里,以及香飘飘、老娘舅等知名企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菰城传统文化的发展,文化的复兴加快了湖城的繁荣步伐。
福建龙岩是中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中央苏区,也是享誉海内外的客家发祥地之一。龙岩曾是远古时代“古闽人”的天堂,文化交融之地:河洛文化、客家文化、土著文化相互融洽。1928年至1934年中央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49年相继解放,1950年龙岩改为专区。至1981年,龙岩撤县,设直辖县级龙岩市。龙岩市从古至今吸引过个大名家来此游览居住。如纪晓岚、扬州八怪、徐霞客、毛泽东、陈毅等。自2000年以来,龙岩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发展,如采茶灯、花卉文化等,体育建设也在不断加强,诞生林丹、何文娜、张湘祥等世界级冠军。2000年紫金矿山的开采,大幅增加了龙岩的GDP,为龙岩现代化建设创造新的机会。我的家乡的变迁过程如同一条小溪,不长也不短,无论时间的变化,历史的喷泉会一直在涌动,充满着整个岩城。
我的家乡是绍兴,是一个历史非常久远的城市。最久远可追溯到大禹。历史发展的痕迹非常的深。
相传4000多年前的夏朝,大禹为治水曾两次躬临绍兴,治平了水土,故至今尚存禹陵
胜迹。春秋战国时,越王勾践建都绍兴,卧薪尝胆时,“越池”一度成为我国东部政治文化中心。汉代置都稽州,隋朝改称吴州,唐朝又改称越州,南宋时改为绍兴府,沿袭至今。绍兴人杰地灵,历史上涌现出许多著名的政治家、革命家、文学家,如秋瑾、鲁迅、蔡元培、周恩来等。绍兴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绍兴以悠久的历史文化、秀丽的山水风光和独特的民俗风情闻名于世。可以说历史的客观发展,家乡越发现代化,尊重历史,不忘历史中常给我们的启发,使得家乡更加繁荣。
余姚地处美丽富庶的长江三角翼,位于工商经济发达的平原中心,秦时置县,史有“东南最美邑”文献名邦之誉,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
这里有华夏远古文明的源头之一“河姆渡遗址”;马步龙越窑遗址是古青瓷烧制的典型代表;“舜耕历山,禹藏秘图”,传说有佐;越王勾践屯军练兵寨基坪、秦始皇南巡至此“饮马于潭”,近年来,余姚正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结构调整为主线,进一步深化实施“工业立市”战略,加快推进有特色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步伐典据可证;还有古老的四明南词、余姚滩簧。
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淳朴的风土人情,秀丽的山水风光、丰饶的风物特产,使余姚成为浙江黄金旅游线上一颗耀眼的明珠。余姚正致力于把旅游资源大市建成旅游产业强市,将以河姆渡遗址开发为重心,以文化与旅游结合为特色,充分挖掘河姆渡遗址的文化旅游潜力,逐步形成余姚独特的以人文景点为主,辅之以自然风光的文化旅游网络,余姚先后推出河姆渡远古文化旅游区、四明山旅游度假区和姚东文化旅游带,不断把历史文化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杭州自古就有“人间天堂”的美誉。杭州位于钱塘江北岸,背靠武林山,西临西湖,湖光山色,风景秀丽,自古以来就是我国最负盛名的旅游胜地之一。在我国八大古都中,杭州不仅是一座最美的都城,也是位于我国最南面的一座都城。杭州处于河网交织的杭嘉湖平原上,大运河的南端,东有钱塘江入海口,地势平坦,土沃水肥,河流纵横,农业发达,物产丰富,是全国最富庶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最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古都杭州的历史变迁复杂曲折,大致经历了五个时期,即初创期、孕育期、发展期、繁荣期和衰弱与复苏期。
50年来,杭州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的杭州,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国家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浙江省的省会。杭州在工业生产上已具备比较雄厚的实力,门类比较齐全,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占有重要地位。农业科技力量和耕作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经过大规模的城市和园林建设,杭州的城市面貌已大为改观。杭州,名副其实地成为我国东南部风景名胜优异、人文古迹荟萃的名城。
湖州是一座具有二千多年历史的江南古城。楚考烈王十五年(公元前248年),春申君黄歇徙封于此,在此筑城,始置菰城县,以泽多菰草故名。隋仁寿二年(公元602年),置州治,以滨太湖而名湖州,湖州之名从此始。
湖州是中国蚕丝文化、茶文化、湖笔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市郊钱山漾遗址出土的蚕丝织物,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的蚕丝织物。南浔“辑里丝”曾获1815年巴拿马国际金奖。长兴顾渚山曾建有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贡茶院,是“茶圣”陆羽进行茶事活动的主要场所。被列为“文房四宝”之首的湖笔产于湖州善琏,百姓尊秦朝大将军蒙恬为“笔祖”。湖州人才辈出,人文荟萃。在历史上既哺育了唐代诗人孟郊、元代书画家赵孟 頫、明代小说家凌濛初、近现代书画大师吴昌硕等一批名人,也吸引了王羲之、颜真卿、陆羽、苏轼等不少名流。
奉化市在秦汉时属鄞县,晋至隋先后属句章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奉化属宁波专区。奉化中部的溪口镇是中华民国前总统蒋中正、蒋经国父子的故乡。他们出生和成长于此处,并且在后来的政治生涯中也经常来此居住。溪口镇旁的雪窦山上亦有多处与蒋氏相关的建筑和景点。附近的滕头村则被联合国命名为生态村。奉化是名人故里,历史名人蒋介石、蒋经国的故乡,涌现了中国首位国际奥委会委员王正廷、革命先烈卓兰芳(曾任浙江省委书记)、红帮裁缝鼻祖王才运等一批杰出人物。奉化近代名人还有俞国华、王任叔(巴人)、邬华扬、邬维庸等。
瑞安为东瓯古邑。最早于新石器晚期,飞云江下游两岸已有先民繁衍生息,建立聚落。夏、商、西周、春秋为扬州之域瓯地。其后受时局变化,朝代更迭,行政所属动荡变化,直到三国吴赤乌二年(公元239年),始建县治,迄今为止已有1750多年的悠久历史。
南朝至今,历代许多文人骚客来瑞。风流太守谢灵运数次游览仙岩,写下了“谁知苍莽千峰外,尚有仙山一点青”名句。南朝齐梁间号称“山中宰相”的陶弘景曾隐居瑞安陶山,有楹联为证:“六朝霸业成逝水,千古名山犹姓陶”,理学大师朱嘉曾游仙岩,会陈傅良,并手书“开天气象”匾仍悬挂在圣寿禅寺的山门上。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经过瑞安写下著名诗篇《过瑞安江》。还有方干、王十朋、陈昌时、俞樾、余绍宋等等文人学者都留下了不朽佳作。
瑞安山川秀丽、景点繁多。位于郊区的仙岩风景区,早在东晋之际已遐迩闻名。瑞安民间文化品类繁多,风格迥异。有鼓词、莲花、道情、唱龙船、打花鼓、排街、藤牌舞等数十种之多。
温州历史: 温州古代称瓯越。还在五六千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先民在这里劳动生息。战国时属越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设置闽中郡。汉惠帝三年封越王勾践后裔驺摇为东海王,建都东瓯,俗称东瓯王。汉顺帝永和三年置永宁县,东晋明帝太宁元年设永嘉郡,唐高宗上元二年改置州,因气候温暖,“虽隆冬而恒燠”,故名温州。
温州素以奇山秀水扬名海内外,境内雁荡山和楠溪江被定为国家级风景区。北雁荡山号称“寰中绝胜”,总面积460平方公里,有7个景区,500多个景点,奇峰怪石,移步换景,瀑飞泉涌,洞壑幽深,古人诗云“欲写龙秋难下笔,不游雁荡是虚生”。楠溪江100多公里曲折的江流,清澈澄碧,有36湾72 滩,滩湾风光四时晨昏变幻多姿,保持着田园式自然生态风光。沿岸还有古建筑和大若岩等著名景点。
中国山水诗鼻祖、永嘉太守谢灵运;宋代思想家、永嘉学派的主要代表叶适;明朝开国元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刘基;戏曲史上卓越的剧作家、“南曲之祖”高则诚;毕生致力于治学、兴业、办校的朴学大师孙诒让;词学宗师夏承焘;著名数学家、教育家苏步青;著名篆刻艺术家方介堪;著名文学史家、戏剧史学家王季思;卓越的考古学家、现代中国考古学奠基人之一夏鼐。松阳县始建于东汉建安四年(199年),分章安县南乡置松阳县,属会稽郡,是丽水地区建置最早的县份。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撤处州军政分府,实行省县两级制,松阳县省辖。三年,置瓯海道,松阳为所属。十六年,废道,复为省县两级制,松阳仍为省辖。二十一年6月,置第十一县政督察区;10月,改置第二临时特区,松阳均隶之。二十四年6月,第二临时特区改为丽水行政督察区。二十年4月,又改称第九行政督察区,松阳属之。三十四年4月,改置第六行政督察区。6月,改称第七行政督察区,至三十八年5月,松阳均所属。
1949年5月松阳解放。8月,设浙江省第七专区;10月,改称丽水专区,松阳均所属。1952年1月,丽水专区撤销,松阳县属衢州专区。1955年3月,改隶金华专区。
1958年11月2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松阳县,原辖境域并入遂昌县。
1963年复属丽水专区。
1982年1月30日,国务院批准复置松阳县,属丽水地区。现属丽水市。
松阳历史悠久,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胜古迹较多。县内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建于北宋咸平五年的延庆寺塔(被称为“江南稀宝”)、建于明代弘治九年年詹宝兄弟进士牌坊,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石仓古民居,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汤兰公所、城隍庙、青云塔、黄家大院、寺口进士牌坊、三济桥等,城区内有不少文物保护点。
近年来,松阳县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和谐文化”为中心,以推动“文化繁荣”和“文化创新”为主线,努力践行舞台艺术精品化、群众文化品牌化、文博事业体系化、新闻出版规范化、文化活动经常化的总体思路,不断满足和谐社会建设目标需求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我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五篇:家乡民间风俗变迁调查问卷
家乡民间风俗变迁调查问卷
亲爱的朋友: 您好!
我们是来自北京理工大学寒假返乡社会实践团。为更好了解各地 的春节习俗及其变迁,我们特设计了此问卷。感谢您在百忙之中 抽空为我们完成这份问卷。您的如实回答将为我们的调查提供最 宝贵的信息。祝您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1、你的年龄属于()阶段
A、10-25;B、25-35;C、35-45;D、45-60;E、60岁以上
2、你的居住地是____省_____市_____县(区)
3、你认为对你来说春节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多选题)A.休假 B.亲人团聚 C.祭祀先祖 D.接神许愿 E.穿新衣,吃好吃的
4、类似于山西民间流传的谚语“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日包饺子”,你的家乡是否也有相似的谚语:(填空题)
二十三_______;二十四________;二十五________;二十六________二十七________;二十八________;二十九________;三十日________。
5、你在过年的时候感觉与当地的谚语描述还有多少相似度()A、基本没有; B、25%; C、一半左右; D、大部分仍旧符合; E、完全保留
6、你还记得小年的具体意义吗(问答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除夕夜你一般会干什么()A、呆在家里看春节联欢晚会; B、和同学或亲友出去闲逛; C、做其他自己想干的事情。
8、除夕夜你一般会守夜吗()? A、一定会; B、一般会; C、偶尔; D、基本不会。
9、除夕午夜的接神仪式隆重吗()? A、基本没什么仪式;
B、仪式有,但是比较简单,主要是放鞭炮什么的;
C、有相当隆重的仪式,届时炮竹声声,祭祀仪式相当正式。
10、你对新年穿新衣的态度如何()
A、新年新气象一定要将新衣服攒到过年才穿;
B、新的一年的确要讲究,但没必要在新年那天才穿新衣服; C、过年穿衣讲究其实无所谓,到时候把旧衣服洗干净穿上就行; D、其他观点
11、你对大年初一早上起床第一件事“蹲旺香”有什么看法? A、现在基本不会做; B、了解,但自己不太关心; C、比较重视,有时会亲为; D、很重视,每年坚持
12、大年初一当天你基本上在干什么()
A、走访路途较近的亲朋好友; B、在家呆着不出门;
C、到街上观赏社区组织的迎春活动;
D、和家人或亲友出去看电影等娱乐活动;E、其他活动
13、正月初十,老鼠娶亲的习俗你还知道吗()A、压根没听说过;
B、听说过不过已经淡化了; C、仍然遵循习俗供食、烧香。
14、在你的家乡春节期间有忌做针线活的传统吗()A、听说过,但现在基本没人遵守这个传统了; B、有,不过只是部分人延续这样的传统; C、有,而且大部分人都保持这样的传统; D、没听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