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发展状况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

时间:2019-05-14 08:08: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发展状况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发展状况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

第一篇: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发展状况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

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发展对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的启示

李玉峰

(宣化科技职业学院 河北 075100)

摘要:本文通过概述20世纪80年代后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结合目前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给出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几点建议: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切实加强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和领导;逐渐提高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加强学前师资队伍建设;加快学前教育的立法步伐以及各类幼儿园应努力改善现有教育环境等。

关键词: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发展;现状;改革

1儿童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自从1840年世界第一所幼儿园在德国诞生,学前教育已经走过一个半多世纪的发展历程,至今欧洲的学前教育发展,例如意大利瑞吉欧学前教育体系、德法英等国学前教育特色,仍然引领着这项事业的继续前进;美洲尤其是美国学前教育以其坚实的经济为后盾加之政府的立法支持和专家队伍的有力推动,目前已经站在世界学前教育发展的新高峰;亚洲的日本、新加坡等国家也走上适合本国特色的学前教育发展道路。许多发达国家已经把学前教育作为整个国民教育的基础,并逐步纳入义务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加强学前教育已经成为世界未来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前教育发展出现了一些新趋势,研究这些最新趋势有助于我国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一、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发展趋势

(一)学前教育中心的转移

上世纪80年代后,发达国家学前教育目标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由“智育中心”向“整体教育”方向转变。60年代人们倾向于把早期教育误解为早期智力开发,导致“智育中心”,忽视儿童个性、社会性与情感的发展。80年代以来国际儿童会议多次提出:不能以牺牲儿童的全面发展为代价,仅仅注重智力开发。西方幼教界开始重视并研究通过社会教育促进幼儿智力、社会交往能力、*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师资培养研究”成果之一(06100110).

作者简介:李玉峰(1968-),女,河北蔚县人,宣化科技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 学前教师教育、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

价值观和自我意识的发展。

(二)尝试混龄教育

混龄教育,是指将年龄相差12个月以上的幼儿编排在一个班级,让不同年龄和发展水平的幼儿身处同一环境共同学习和生活。混龄教育是针对同龄编班中暴露出的诸如无视儿童的个别差异、不能很好地反映儿童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导致儿童在班级中的地位差异等问题提出的。德国、法国等国家最初实行3-6岁儿童混龄,现在正在尝试更大年龄跨度的混龄编班。例如1990年法国政府颁布关于建立初等教育三年制学习阶段改革计划的法令,进行打破传统年级概念的改革尝试,将2至11岁的儿童教育分为三个大阶段,每个阶段一般由三个学年组成:第一阶段为“前学习期”(2-4岁幼儿)、第二阶段为“基础学习期”(5岁幼儿--小学一二年级儿童)、第三阶段为“巩固期”(小学后三年级儿童)。现在,欧美国家纷纷尝试混龄教育,已成为影响现行教育改革的一种重要潮流。

(三)开办多种形式和功能的学前教育机构

二战后,各国学前教育都有较大发展,但正规的学前教育机构如幼儿园和保育学校等仍难以满足社会上的各种需要。近年来,许多国家学前教育机构的办学形式日益多样化、灵活化。具体表现为以下趋势:

一是不断扩大幼儿园服务社会的功能。如在日本,除实行全日制和半日制保育外,还发展“临时保育”事业,以方便家庭主妇处理临时事件提供服务,还有为低龄学童提供放学后的托管服务等,甚至为6岁以下儿童开发了一种独特的学前教育形式—“函授课程”,参加函授教育的各个家庭,每个月都能收到一套音像和图书资料,家长鼓励孩子观赏卡通人物画、玩文字数字游戏等,以帮助儿童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据统计,1997年日本就有125万儿童上函授学校。

二是学前教育机构的家庭化。如瑞士和挪威等国被称作“日间妈妈”的家庭式幼儿园,近年,美、英等国也出现了类似的日托中心。许多人认为家庭是教养儿童的适宜场所,一般设在开办人家里,除自己的孩子外,可另外招收少量其他孩子(一般不超过4-5名)。这类微型学前教育机构由于适应了这些国家早期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发展极为迅速。

三是社区学前教育机构发展迅速。社区学前教育机构具有非正规性、开放性、综合性和地域性的特点,发达国家社区有专为儿童设立的儿童馆、儿童咨询所、①

儿童公园等;也有为亲子共同服务的图书馆、博物馆和各种教育中心等;还有为专门培训父母的“父母教育班”等。英国在70年代就出现了社区“玩具馆”,现在已发展到1000多家,它实际上集社区中心、收藏馆和学校为一体,不仅给儿童带来欢乐、增长了知识,还培养了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也有助于儿童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

(四)开发以本土为特色的教育资源

20世纪后半叶以来,各国经济、教育交往频繁,不仅注重互相学习,更注重开发具有本国特色、本土特色的教育资源,改善自然环境设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育风格。例如,瑞典是一个景色优美的国家,有历史悠久风格各异的欧洲建筑、有收存完整的70多处博物馆、随处可见的树林草地湖海和多种野生动物、淳朴的风土人情和民族文化,都汇聚成瑞典博大的教育资源宝库。幼儿园一般都建在社区环境最为优美之处,或靠近树林农场、或依傍湖泊,有着充裕舒适的内、外活动场所。瑞典虽属于发达国家,但其幼儿园里并无太多的现代化设备,而是呈现出自然纯朴的风格:幼儿园房舍基本由木板建成,户外是自然草坪,院子里是木制的简易桌凳、“别墅”、木梯,以及用木板和绳索制作的简易坚固的秋千、木马、木车等。多数幼儿园每周都有固定的户外活动日,教师带孩子们到附近的树林、农场或博物馆等,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学习、动手劳动等,培养儿童动眼、动手、动脑的能力。

(五)倡导多元文化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的一个热门话题。人类正面临许多共同的问题,如环境污染、贫困、人口过剩、疾病蔓延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世界性的合作,而这种合作的前提是要求人类对多元文化有深刻的理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教育委员会认为,教育的使命就是教学生懂得人类的多样性,同时还要教他们认识到地球上的所有人之间具有相似性而且相互依存。教育家们提倡在婴幼儿阶段,就应开始多元文化教育。教师应尽量使用反映多元文化的教具(玩具、音乐、图片等),教育儿童尊重所有的人及其文化,促使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儿童愉快地交往。在这方面,美国是一个典型的代表,是世界上不同肤色、多种族、多民族的“大熔炉”,针对这一特点,美国教师十分重视对儿童进行多元文化教育。例如,在学前儿童学校中,儿童都有机会接触中国童谣,意大利、日

本、英国歌曲,墨西哥、西班牙舞蹈等,儿童逐渐学会尊重、欣赏他人的文化传统。

(六)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20世纪80年代后,教师专业化成为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世界性改革潮流。美国卡耐基教育和经济论坛工作小组呼吁建立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掀起了美国教育政策的改革。现在,美国是以文理学士学位作为教育专业训练的前提,在教育研究院中实施教育专业课程,教育硕士学位成为从教的起点。可见,美国学前教育师资起点高、力量雄厚,学习的课程也很全面:既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社会、艺术等基础课,又涉及学前儿童发展、健康、安全、营养、教育等专业课。并且很重视教师的终身学习,形成课堂讲授、课外学习、实习、研究相结合的有效学习培训途径。继美国之后,英、法、德等国家也都取消了专门的师范院校,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开放性地招聘教师,教师的整体素质跃上了一个新层次。

(七)政府财政投入高、受到立法保障

发达国家愈来愈重视学前教育,将之视为未来国力竞争的起点,并且是“人一生幸福的奠基时期”。财政经费逐年递增,并颁布一系列法律、法规保障它的贯彻实施。

例如,美国在 1994 年克林顿总统签署的《2000 年目标:美国教育法》中明确规定:“到 2000 年,所有美国儿童都能够做好入学学习的准备”,明确把发展学前教育放在全美八大教育目标之首,足见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国会于 2005 年提出了 《儿童保育法案》,联邦政府在该法授权的儿童保育方面的拨款2006年为 23 亿美元,是2002 年拨款数额的 130%,按照预算到2010 年该项拨款额要达到 31 亿美元。此外,《早期学习机会法》有年均约15 亿美元的拨款、《提前开始法》2006 财政年度拨款约70亿美元、《不让一个儿童落后法》2002到2007 年专门用于“早期阅读优先”项目的拨款年均 7500 万美元(2002年实际拨款达 10.75 亿美元),这在美国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③

日本的文部省、厚生省等部门也于1994年联合颁布了《天使计划》,意在形成“育子的社会”。为了确保这一计划的实现,政府又相继颁布了《紧急保育对策等五年事业》和《儿童育成计划指南》等文件,与此同时投资也不断增加,据统计,1985年投入6563.44亿日元,1993年投入9101.31亿日元,大大改善了

办园条件,提高了教育质量。

法国的学前教育虽然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但实行免费制,所有2岁儿童均可就近人园。芬兰学前儿童的教育费用过去是由国家、地方和家庭共同负担(国家、地方各承担42%,家庭只需承担16%),现在趋向由国家和地方财政支付。

总之,我们可以看到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学前教育以培育完整、和谐、健康的人为出发点和终极目标,全面发展教育是其内容,尤其强调体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积极意义;强调学前教育的服务意识,发达国家在为儿童的发展创设更适宜的教育条件,同时在研究和探索怎样更好地服务于家长,此乃幼儿园诞生的根本原因;同时,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在向低幼儿童推进,在保障3-6岁幼儿享有学前教育情形下越来越重视0-3岁婴幼儿的发展与教养;关注各种特殊需要的儿童,并制订相关的法规政策是其另一明显趋势;当然,政府的有效介入和相应法律法规的保证给学前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不论是行政管理、经费投入、师资队伍建设均得到了健康发展。

二、对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几点启示

学前教育不仅对个体发展意义重大,而且对整个教育事业影响巨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6 年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受过幼儿教育的孩子与没有受过这一教育的孩子相比,往往更能入学,过早辍学的可能性也少得多”;“学前教育的不足或缺乏这种教育,均可严重地影响终身教育的顺利进行”。[5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1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1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781可见,学前教育对于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它是真正的基础教育。学前教育对于家庭和社会的价值也是显而易见的。

美国几项长达二十至三十年的学前教育追踪研究还显示,高质量的学前教育计划不仅提高了参与其中的儿童和其家庭的生活水平,而且能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其中“帕里学前教育方案”的效益分析发现:对学前教育进行投资,其收益是投资的3.5 倍;“高瞻学前教育方案”的经费分析表明:对学前教育每投入1 美元,日后能够获得7.16美元的收益。[5 ] 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对于儿童早期的投入,可以节省他们成年以后用于补偿教育、医疗保健、康复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费用,减轻国家的经济负担。据世界银行统计,发展中国家因儿童期营养不良造成的疾病与劳动力部分或全部丧失所带来的经济损失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 %左右。[3 ]我国是人口大国,0-6 岁的婴幼儿多达1.3亿,是世界同龄儿童数量的1/ 5。通过早期教育开发这些儿童巨大的学习潜能是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是满足国民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的需要,也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

中国目前在园幼儿达2600多万,成为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庞大的幼儿教育国家。长期以来,中国学前教育界一直在探索科学的学前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模仿日本、欧美及苏联的时期,这种模仿和借鉴对中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兴起了素质教育改革高潮,各级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大力开展素质教育,以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但由于社会条件、经济发展和教育科研状况、人们观念与认识的局限等原因,我国学前教育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

2010年初教育部公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公告,其中关于学前教育发展规划显示了中国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让人为之一振。“强国必先强教”,教育必须从幼儿抓起。但我国教育包括学前教育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以下结合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发展谈谈给予我国今后发展的启示:

我国学前教育发展还相对落后,发展规模和速度也明显落后与其它教育阶段,在九个人口大国中,位于墨西哥和巴西之后。

(一)关于普及学前教育

中国拥有1.3亿的0~6岁儿童,占世界学龄前人口的五分之一。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7年《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公布的数字,2004年全球幼儿教育毛入园率为37%,其中四分之三的国家达到了75%以上,而我国仅为40.75%,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我们的近邻日本在1995年3岁儿童受教率约为58%,4岁儿童受教率约为93%,5岁儿童受教率约为99%;在法国,幼教年龄始于2岁,90年代初,法国2岁幼儿的入园率达35.6%,3岁以上幼儿入园率则高过100%。ⅲ(资料来源:OECD(1997).OECD education,employment labour and social affairs(appendix table c2.2).France:Author.Retrieved September 27,1998 from the World Wide Web:http://.)。可见,我国徘徊在幼儿园大门之

外的适龄儿童人数十分巨大。

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规划来看今后的十年,我国政府力图基本普及学前教育。预计从2009年在园幼儿人数的2658万,提高到2020年的4000万,即从2009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的50.9%,提高到2020年的75%、2009年学前一年毛入园率的 74%提高到2020年的95%。ⅳ()学前教育受教育儿童数量的增幅将大大超越九年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等受教育群体的增长数量,先圣孔子“有教无类”以及我们今天倡导的“教育公平” 的理想将有望接近和实现。但是,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中央政府、地方主管部门协同一致,在具体措施实施、经费投入、师资培养、园舍建设等基础工作上做好相应的配套落实。

近年来,幼儿教育事业明显滑坡。从1995 年至2001 年(“九五”期间),全国幼儿园数、在园幼儿数、幼儿入园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根据教育部《全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目标实施意见》的要求,“九五”期间幼教事业发展的总目标是“2000 年全国学前三年幼儿毛入园率达到45 %以上”,但是到2001 年实际仅为33.62 % ,比“九五”规划目标低了11 个百分点。[ 6 ] 续梅1 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基[N]1 中国教育报,2003210216(3)1

(二)关于学前教育机构的性质

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积极发展公办幼儿园,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

自1980—1994年止,就不同洲别而言,美洲国家私立幼儿入园数约占28%,亚洲地区约占18%,欧洲与大洋洲地区则分别约占15%和20%,而非洲地区私立机构平均占60%;就不同经济发展程度而言,在开发中国家与已开发国家,私立机构的幼教入园数均为21%,而欠发达国家私立机构的幼教入园数平均高达82%;(资料来源:UNESCO(1997).Statistical yearbook.USA:UNESCO Publishing & &Bernan Press,pp.2-11~12.)

社会力量办园,在我国主要以民办园或私立园为主,1998年在园幼儿数为1690万,可谓“三分天下有其二”。

民办幼儿园普遍存在规模较小、条件较差、质量较低等问题。

一些地方这几年在对待幼教问题上的做法却令人感到困惑。在浙江的大部分地区,当地政府或主管部门以幼儿教育是非义务教育、要激活办园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办园等为名,将一些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转制、拍卖,推向市场。

转制、拍卖后的幼儿园经费实行自收自支,自负盈亏,财政拨款完全“断奶”。个别决策

者认识不到幼儿教育的社会公益性、福利性和重要性,认识不到这是一项能够最直接地体现“三个代表”思想,促进社会和谐的事业,反将其视为一种可以投放市场追逐利润的“产业”、“商品”。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园的办园思想被搞乱,一些办园者以追逐最大经济利益为目的,靠减少硬件设备投入、减少保育员配备、扩大师幼比等手段增加利润。

我国民办幼儿园或私立幼儿园办园历史较短,在教学方法上推崇灌输式教育,死记硬背现象相对较重,以知识“量”的学习为主,导致“小学化”倾向,使幼儿错失最好的启蒙教育时期。相较于私立幼儿园而言,公立幼儿园更加注重幼儿的启蒙教育和能力的培养;同时,在师资力量方面公立幼儿园更有保障,教师招聘程序严格,须具有幼教专业资格,私立幼儿园往往出于节省成本考虑,聘任非幼教专业人士,其师资力量较为薄弱,而一些高级的私立幼儿园,花重金聘请资深幼儿教师执教,但却因其昂贵的入园费用将普通家庭幼儿拒之门外。目前。我国公立幼儿园的经营管理受国家、省市、区县相关部门的严格管理,依据幼儿园的规模、设施、管理水平、师资水平、保教质量,卫生保健等评估将幼儿园划分为一级一类,一级二类,二级一类等,但对于私立幼儿园却没有明确的级别类别标准。公立幼儿园最大的缺点就是拒绝收录户口不在其居委会半径内的幼儿,如果实在想要就读,则必须交纳高昂的赞助费,而私立幼儿园在儿童入园上则没有严格限制。民办或私立幼儿园没有严格的准入和督导制度,也是造成民办或私立幼儿园各地良莠不齐状况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教育部在今后十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制定学前教育办园标准和收费标准。建立幼儿园准入和督导制度,加强学前教育管理,规范办园行为。”ⅴ()这项制度的规范将对公办、民办幼儿园并肩发展、创建教育公平社会意义重大。

(三)关于教育经费投入

教育经费是教育发展的前提条件。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应是国家投入,因为教育的本质、性质、作用和地位决定了教育是国家的事业,这是世界各国的共识。

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年统计报告所列14个主要国家和地区各级教育公共经费经常性支出来说,与其他各级教育阶段相比较,学前教育经费支出远少于其他教育类别。在世界各国和地区平均的各级教育经费占总教育经费支出百分比,依次为二级教育(39.7%)、初级教育(30.7%)和三级教育(22.5%),而学前教育仅为3.8%。学前教育经费占总教育经费支出达

到3%及以上的国家是法国(11.1%)、丹麦(10.6%)、德国(5%)、新西兰(3.9%)、美国(3.7%)和日本(3.4%);亚洲国家和地区的香港(0.7%)、韩国(1.0%)、中国(1.4%)和泰国(1.8%)均未达到2%。离平均数3.8%相距甚远,几乎是我国的3倍。

1996年,我国幼儿教育经费投入是29亿,政府预算内投入是12亿,占整个幼儿教育经费的41%;2000年,全国幼儿教育经费投入是51亿,其中政府预算内投入是28亿,占整个幼儿教育经费投入的55%,增加了14个百分点;此外,总投入从29亿到51亿,四年间增长近一倍。(刘明远,曹慧英 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江苏幼儿教育事业发展主要指标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08期)

我国的幼教经费“九五”以来虽有所增长,但对于整个幼教事业来说,可谓是“杯水车薪”。要用1.3—1.4%的教育经费去承载9—10%的全国幼儿教育总人口,步履维艰、日子难熬可以想象。(刘明远,曹慧英 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江苏幼儿教育事业发展主要指标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08期)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指出,“加大教育投入。”“要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各级政府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统筹各项收入,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保证财政教育拨款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达到4%”。按目前教育经费只有2%左右计算,在今后两年内教育经费就需翻一番才能达到4%的世界平均水平。

“社会投入是教育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实行教育投资多元化的政策,绝不意味着各级政府可以减少对教育的投入,减轻对教育的责任。„经费不足直接损害幼儿园教师的利益,导致幼儿园教师队伍不稳定,幼儿园保教质量受影响。ⅶ(步社民 关于幼儿教育价值和现状的沉思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1期)

(四)关于幼教师资队伍建设

我国现有66 万幼儿园教师,改制后,公办教师仅占很小的一部分,在农村,非公办幼儿园教师更是占到80 %以上。很多幼儿园教师属于临时聘用。[8 ] 在为数不少的公办幼儿园,原有存量的教师是公办的,而新招聘的教师则实行“非公办”,结果造成同一所幼儿园的教师有两种体制两种身份两种待遇,同工不同酬。长期以来,非公办的幼儿园教师没有明确的教师身份,不能享受教师待遇。以前,农村幼儿教师尚可“参照”小学民办教师政策,但随着国家关于中小学教师新政策的出台“, 民办教师”已不存在,十几万农村幼儿园教师失去了可“参照”的对象, 非“公”又非“民”,身份尴尬。她们工作负担重,工资待遇低,职称评定

也成为问题,因而流动频繁。教师是幼儿生长环境中的“重要他人”,教师是如此状态,幼儿学习的环境如何便可想而知了。

“专家型教师”

(五)关于学前教育立法

从法律法规方面来看,《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等法规,缺乏法律的权威,其内容也无法解决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转型带来的一系列新问题。随着《教育法》、《义务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教育法律的颁布和实施,《教育法》所规定的四个独立学制阶段中,只有学前教育没有立法,学前教育的法律地位不明确,管理体制和投入体制不顺,政府责任不清,难以建立健康的学前教育管理秩序。因此,学前教育立法迫在眉睫。

美国早在1981年就制定了《提前开始法》、《儿童保育与发展固定拨款法》、《早期学习机会法》、《入学准备法》、《儿童保育法》等六部关于学前教育的专门法律,与此相关的法律还有《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不让一个儿童落后法》等。英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印度、朝鲜以及中国的台湾地区也都在二十世纪70-80年代就制定了专门的学前教育法律。

就全国而言,幼教法规体系正在建构之中。江苏、北京等地率先出台了地方性学前教育法规,对促进地方学前教育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但远未上升到国家一级“法”的层次,对我国整体学前教育发展不能提供法律的支持和保证。

通过立法,明确问题,以使幼教事业发展和办学行为有法可依,依法保障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明确学前教育的领导体制、管理体制、办园体制、办园条件、经费投入、教师责任与权利、待遇等重要法律关系问题,以保障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六)关于其他具体实施问题 1.班级规模与编班问题 2.教育教学活动内容问题

3.优化教育资源体现本土化特色

(一)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加强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和领导。应从意识观念到实际工作中真正把学前教育摆在优先重视与发展的地位,切实做到“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将学前教育发展列入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和大事议事日程中。④

(二)加强学前教育的立法工作。国家有关部门应在调研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制定、出台我国的《学前教育法》,明确学前教育的领导体制、管理体制、办园体制、办园条件、经费投入、教师责任与权利、待遇等重要法律关系问题,以保障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高质量教育的重要保障,应将幼儿教师素质提高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一则加强各级师资培养院校的教学质量,提升师资的源头素质;二则严把幼儿教师的资格准入制度,严惩资格准入过程中的各种不正之风;再则应严格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质量,避免“念念划划背背”的走过场式培训。注重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教学能力的实际改善。

(四)切实提高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我国政府对幼儿教育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资金短缺是现行托儿所幼儿园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障碍之一。除了政府教育经费应逐年增加之外,可以参照发达国家号召企业、私人财团投资学前教育,并加强相应的管理力度。

(五)一线托幼机构应因地制宜努力改善儿童成长环境,逐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各级各类托幼机构应在自己现有条件下注重师资培训、教育科研、园所环境设施等的逐步改善,为儿童成长创造尽可能优良的软、硬环境。当前,我国一些经济较好的地方,在幼儿园达标建设上追求所谓的 “标准化、美化、硬化”,结果环境却成为儿童的“束缚者”,实际上像瑞典那样的自然幼儿园更利于儿童成长。相反,经济条件较差的幼儿园由于一味地“等、靠、盼”,致使学前教

育“小学化”。例如,教师可以发动幼儿、家长一起动手,通过“废旧利用”为儿童创造各种区域活动的设备:诸如“玩水玩沙”活动区的沙池、水源、提水或挖沙的工具,木工活动区的刨子、锯子、木块等,以及科学活动区的植物标本、放大镜、磁铁、天平等,都很容易获得或自制,同时儿童可以体验动手创造的乐趣。

我们这样一个学前教育人口大国该如何应对当今世界学前教育发展的挑战,需要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幼儿园管理者、教育专家以及广大幼儿教师深入反思、探索、研究,期盼早日走出适合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民族复兴之路。

参考文献: ① ② ③ ④

赵丽君,刘云艳.混龄教育的理论基础及实践价值.幼儿教育 [J].2006,02 周采.国外学前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综述.外国教育研究[J].1999,05

刘小蕊,庞丽娟,沙莉.美国联邦学前教育投入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学前教育研究[J].2007 , 03 庞丽娟,胡娟,洪秀敏.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问题与建议.学前教育研究[J].2002,01 作者简介:李玉峰(1968-),女,汉族,河北蔚县人,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学前教师教育、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单位:河北宣化科技职业学院。

联系方式:电话: *** 0313-8250365;E-mail: yflihb@126.com

第二篇:调查报告-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状况

调查报告

--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状况

学生姓名:保密

学号:保密

学院班级:软件学院软件工程X班

前言

调查报告问卷发放、搜集,以及后期的数据整理分析,调查报告的撰写均为我一个人完成。

本文就我国目前的学前教育状况展开调查,调查对象是为孩子正在上幼儿园或者学前班的家长,调查通过填写问卷表的形式展开。调查了目前幼儿园的性质,收费高低,孩子入园途径,上下学形式,家长为孩子上幼儿园的打算,孩子在幼儿园的花费情况,家长选择幼儿园的考虑,以及学前教育的存在的一些不足和解决方法等。调查结果显示的基本现状是:学前教育普及率较低,城乡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幼儿园数量少入园较难,幼儿园收费高缺乏有效约束。党的“十七大”就明确提出要“重视学前教育”。为使我国学前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具有“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操作性”,既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又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于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需求,我国又制订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可以说,规划未来几年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是其重要内容之一。

一、调查设计,问卷及方法 / 12

1.问卷的编写

问卷是在老师提供的参考问卷上,基于概率论和统计学知识对部分问题进行删减后得到。问卷涵盖了幼儿园的性质,收费高低,孩子入园途径,上下学形式,家长为孩子上幼儿园的打算,孩子在幼儿园的花费情况,家长选择幼儿园的考虑,以及学前教育的存在的一些不足和解决方法等方面。调查的对象是有正在上幼儿园或者学前班的孩子的家长。2.问卷的采集及分析

本问卷为寒假走亲访友期间让符合条件的家长填写,共计10份。其中1份来自成都市区(指孩子在成都市区的幼儿园上学),一份来时重庆市区,五份来自重庆市的黔江区,3份来自黔江区的马喇镇。可以说这几个地方从不同发达程度反应了学前教育状况。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就读幼儿园主要以民办为主:

表1的统计结果显示,就读的幼儿园以民办居多,集体办次之,而在/ 12

此次统计中并未出现教育部门主办的幼儿园。主要原因是民办幼儿园数量相对较多,教育部门主办的很少,且家长考虑到幼儿园与住宅的距离,通常以就近原则选择幼儿园。2.就读幼儿园规模:

从表二结果看出,幼儿园规模在300-400的占了50%,400以上与100以下各占10%,200-300占了30%,这主要与区域发达程度和区域人口密度有关。400以上以及300-400的一般是在大城市,该幼儿园周围有住宅小区,200-300的集中在区县城市,周围通常也有住宅区或者该幼儿园位于中心城区,而100以下的在乡镇地区。3.就读幼儿园类型: / 12

从表三可以看出,全日制呈压倒性优势,说明家长们还是非常在乎孩子,关心孩子,希望下午就把孩子接回家。这主要是,现在的孩子都有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帮助照看,所以大多数家庭都选择早上送孩子上学,下午把孩子接回家。通常孩子中午会在学校度过并在学校午睡。

4.孩子入园方式: / 12

在表4中交纳了赞助费而入园达到了30%,熟人帮忙而入园只占10%,报名排队而入园占20%,正常办理入园占了40%。此图从侧面反映出适龄孩子入园难的状况。因为不到一半的孩子是通过简单的正常办理而入园的,高达30%的孩子是交纳了赞助费才入园的。造成这一现象主要原因是适龄 儿童太多,而周边幼儿园太少,这就造成了孩子入园难,幼儿园也就有了坐地起价的成本。这是一个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赞助费也成了广大民众吐槽的名次。大家岁对此十分不满,但又无可奈何。5.孩子去幼儿园的方式:

从表5中可以清楚的看到,清一色的全是家长接送孩子去幼儿园,这与当前社会趋势相吻合,乘坐校车的人数还较少。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与当前的家庭结构有关,很多有小孩子的家庭都是三代同堂,孩子加上孩子的父母,以及父母的父母。通常是老人负责接送孩子。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大家对校车的不放心。6.送孩子上幼儿园的主要原因: / 12

从表6可以看出,家长们都是为了孩子的前途而选择送孩子去幼儿园。

说明家长们很理智,也与当今严酷的社会竞争相关。家长们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希望能更多更好的培养自己的下一代,为他们创造一个优秀的起点,以便增加孩子在将来的竞争优势。但同时我也了解到,这里面还是有一些盲目性,因为一些家长以自己的意愿让孩子去学习一些特长,有点揠苗助长的嫌疑。7.所在地区学前教育普及程度: / 12

从表7可以看出家长们对所在地区的幼儿园普及程度的看法,六成的人认为普及一般,四成的人认为普及不够,没有人认为普及广泛。这与我国当前学前教育形势相吻合。也反映了我国学前教育的一些不足。究其原因,是国家投入不够,不论是公办幼儿园,还是私立幼儿园的数量,都与目前的适龄儿童人数产生冲突。所以家长们普遍认为普及程度不够。

8.您认为学前教育是否可有可无: / 12

从表8中可以看出,所有家长都认为学前教育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反映出现在的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并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能够在正式进入小学以前,可以学会一些基本的知识,可以培养对学习的兴趣,丰富孩子的阅历。而这些都与国家的重视和宣传是分不开的。9.孩子每月缴纳的各种费用:

表9反应的幼儿园消费水平主要与区域发达程度有关,500元以下的月花费主要存在于乡镇地区,而500-700元每月主要存在于区县,700-1200元每月主要存在于省会城市这些比较发达,生活水平较高的地区。

10.本地幼儿园收费标准是否合理: / 12

被调查的所有家长都认为所在地区的幼儿园收费都偏高。造成这种窘态的原因可以用供求平衡关系来解释,即孩子需要去上幼儿园是“需”,而幼儿园是“供”,当供小于求,自然造成幼儿园费用偏高。所以家长们一致觉得收费偏高也就不足为奇了。11.家长认为学前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从表11中可以看出,有40%的家长认为学前教育是对孩子的启蒙教/ 12

育,还有40%的家长认为学前教育能够开发孩子的智力,有20%的家长认为学前教育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有这样的结果,主观原因是家长自己的意愿和背景所决定的,还有就是家长期望学前教育能够自己的孩子真正的带来什么好处。12.是否希望政府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

从表12可见,所有家长都希望能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这样能有效规范学前教育,既保证教学质量,又杜绝了入学难的现象,国家干涉之后,关于幼儿园的各种难题都会迎刃而解。不仅如此,还能给家长省下一比不少的钱,因为现在的学前教育比小学初中贵多了。

三、调查结果及建议

综上所述,我国学前教育当前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学前教育普及率低,迄今为止只有40%的3—6岁幼儿能上幼儿园或学前班;/ 12

学前教育发展城乡差距大;城市学前教育差异化现象明显,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公平,入园难的问题切实存在。学前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格局中最薄弱的环节。为了应对这些问题,给出以下建议: 1.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加大政府投入,新建、改建、扩建一批安全、适用的幼儿园。

2.加强幼儿园准入管理。完善法律法规,规范学前教育管理。严格执行幼儿园准入制度。

3.规范幼儿园收费管理。国家应制定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加强民办幼儿园收费管理,完善备案程序,加强分类指导。幼儿园实行收费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加强收费监管,坚决查处乱收费。4.加强学前教育立法工作。国家有关部门应组织、启动学前教育事业发展问题与现实需要的调研,并积极创造条件制定相关学前教育法案,以确保学前教育事业在法律的保障下健康发展。

四、调研的感想

第一次接触和参与社会实践调查,独自完成了对成报告的修改和完善工作。觉得对自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和莫大的激励锻炼。在本次社会实践调研中,由于自己的亲身实践和努力工作,对许多事物都有了新的认识,其中也包括对自己的认识水平的提高。而且,让我懂得了一样东西: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无论什么时候,都是我们学习与实践的的机会。感谢学校和老师给我们开了社会实践这一门课,/ 12

让我从中受益匪浅。/ 12

第三篇:美国针对学前教育的投资对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启示

美国对学前教育的投资带给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启示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是个体一生发展的奠基阶段,它对基础教育的发展,对国民素质的提高,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消除贫困、缩小不利人群和主流社会的差距,乃至提升综合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1999 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会议报告中就将“儿童早期教育与保育:从投资中获益最多的教育阶段”作为早期教育部分的标题。这充分反映了 OECD 成员国已经意识到了在人生早期向幼儿提供教育资助的深远意义: 这是面向终身学习的第一笔投资,是为满足每个家庭更加广泛的经济及社会需要的一项意义远大的政策援助。作为当今国际公认的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美国也日益认识到学前教育对儿童个体发展、社会进步和国家综合实力提升的重大意义。在 1994 年克林顿总统签署的《2000 年目标:美国教育法》中,第一编明确规定:“到 2000 年,所有美国儿童都能够做好入学学习的准备”,明确把发展学前教育放在全美八大教育目标之首,足见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

美国是一个分权制国家,教育基本上是州和地方的责任。二战后,随着美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和国际间竞争的加剧,以及教育在国家政治、经济中作用的增大,美国联邦政府改变了不插手教育事务的做法,加强了对教育的干预。随着对学前教育功能的认识更加深入,美国联邦政府与国会对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白宫于 1970 年和 1981 年两次做出决定,把发展托幼事业作为国家最迫切的需要之一,并先后在联邦一级通过了《儿童保育法》、《儿童早期教育与发展法》、《提前开始法》、《儿童保育与发展固定拨款法》及《不让一个儿童落后法》等成文法来保障学前教育应有的地位及其发展,特别是通过上述立法明确规定并有效地保障了对学前教育事业的各项拨款,有力地推动了美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美国联邦政府对学前教育事业的投入状况

从美国现实特点来看,联邦政府主要是通过立法拨款的刚性形式承担起对教育的投资责任。鉴于此,本文着重对美国近些年出台的几部主要的联邦学前教育成文法中对学前教育的投入状况予以介绍。

(一)《儿童保育与发展固定拨款法》对学前教育的投入

1990 年,为促进各州和地方儿童保育服务的开展,特别是提高对低收入家庭儿童的早期看护与教育的关注程度,美国国会通过了《儿童保育与发展固定拨款法》。依照该法规定,1996~2002 每个财政联邦政府应对该法授权的儿童保育服务提供10亿美元的拨款,获得拨款的机构要将其中不少于 4%的部分用于改进和提高儿童保育服务的质量,包括促进家长选择权的活动、为儿童及家长提供相关保育信息的服务等。

随着美国教育改革的开展,迫切需要对该法重新授权,因此国会在 2005 年提出了 《儿童保育法案》,拨款数额明显增加:联邦政府在该法授权的儿童保育方面的拨款2006 财政为 23 亿美元,是 CCDBG 中规定的2002 年拨款数额的 130%,此后每年增加 2 亿美元,2010 年该项拨款额要达到 31 亿美元。

(二)《早期学习机会法》对学前教育的投入

2000 年颁布的《早期学习机会法》目的是为了提高儿童早期发展的义务性项目、服务和活动的有效性,提高父母教育的有效性,促进年幼儿童为入学做好准备等。该法批准健康与人类服务部管理该拨款的使用,计划在 2001、2002、2003 财政的拨款分别是 7.5 亿美元、10 亿美元和 15 亿美元,并且在2004 和 2005 两个财政分别保证有 15 亿美元的拨款。资金的使用主要是为了发展、加强义务性早期学习计划,帮助儿童的父母与照料者、儿童保育机构和教育者提高能力,以便更好地促进儿童各方面的发展。

(三)《提前开始法》对学前教育的投入

美国有许多全国性的学前儿童保育与教育项目,其中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是 1965 年开始实施的提前开始项目。该项目主要针对还未达到义务教育入学年龄(主要是 3~5 岁)的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向其提供免费的、广泛的健康、教育、营养、社会和其他特定的服务,以使这些孩子能充分发挥其潜能,促进其入学准备。基于人们对该项目效果的高度认可,以及项目实施、扩展过程中产生的种种问题需要加以规范,1981 年出台了推动与规范该项目的《提前开始法》,此后多次对其修订和重新授权,至2005年又提出《入学准备法案》。健康与人类服务部向有资格且被指定的提前开始部门提供经济援助,用于计划、指导、实施和评价提前开始项目。国会批准的提前开始项目拨款 1965 年为 9600 万美元,1981 年《提前开始法》规定联邦政府对提前开始项目的拨款为10.7 亿美元,以后随着多次修订和重新授权,拨款的额度也不断加大。依2003年修订案要求,2004~2008 年联邦政府应在每个财政保证对该项目有 68.7 亿美元的拨款。2005 年《入学准备法案》计划 2006 财政对该项目的拨款是 68.99亿美元,并保证 2007~2011 财政有如上数额的拨款,这比 1965 年增长 70 多倍。

(四)《不让一个儿童落后法》对学前教育的投入

2002 年正式通过的《不让一个儿童落后法》是基于美国社会这样一种状况而制定的:即美国儿童阅读、数学、科学水平持续下降,K~12 年级教师素质亟待提高、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小布什政府更加意识到教育,特别是早期教育、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再次发起全国范围内的教改大潮。在对学前教育事业的投入方面,《不让一个儿童落后法》中新的“阅读优先”项目合并了原先分散在各种方案中的阅读计划,该法第 1002 条规定2002 财政拨款 9 亿美元用于“阅读优先”项目,即在 2001 财政 3 亿美元的基础上再增加6 亿美元,其目的在于帮助各州和学区在幼儿园至3 年级发展各种以科学研究为基础的阅读项目,从而提高儿童的阅读能力。为促进学龄前儿童早期语言、文字、前阅读能力的发展,特别是那些低收入家庭的儿童该方面能力的发展,2002 年专门用于“早期阅读优先”项目的拨款为 7500 万美元,此后连续五年(2003~2007)联邦政府每年对这两个项目的拨款数额均与上述额度相当。而据美国众议院教育与劳工委员会的一份报告表明,2003 财政小布什签入“阅读优先”项目的实际资金比该法规定的还要多,达 10.75 亿美元,这在美国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

为了帮助打破“贫困——不识字——贫困”的不良循环,NCLB 将早期儿童教育、成人识字或成人基础教育和家长教育整合成为一个统一的家庭识字项目,命名为“同一起跑线”。为开展这一项目,2002 财政授权拨款数额为 2.6

亿美元,在随后的五年内(2003 年—2007 年)每年各财政均保证有如上数额的财政拨款用于该项目。

此外,为提高幼儿园和小学阅读、数学、科学等教师的素质,促进阅读、数学和科学教育质量的提高,NCLB 为这些方面教师的培训和聘任提供了充裕的资金,2002 财政用于这方面的资金为 30亿美元,比前一年增加了 35%;2003 财政用于该方面的预算更是高达 40 亿美元。事实证明,有了充足的财政投入保障,使美国语言教育、数学教育和科学教育师资的培养和培训质量都有了显著的提高,进而有力地促进了美国数学、科学和语言教育质量的提高。

近几十年来,联邦一级专门针对或涉及学前教育的成文法律越来越多,如 1974 年《教育机会平等法》、1981 年《提前开始法》、1988年《家庭援助法》、1990 年《儿童保育和发展固定拨款法》、1993 年 《全美儿童保护法》、1994 年 《2000 年目标:美国教育法》、2000 年《早期学习机会法》、2002 年《不让一个儿童落后法》和2005 年《入学准备法案》等等。

如上文所述,美国联邦立法一般是拨款法,拨款问题是其法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随着学前教育立法的不断增多,针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也就越来越大。在前文所述的四部成文法中,也都可见其具体体现。如以《提前开始法》为例,从 1965 年的9600 多万美元拨款,到 1981 年规定拨款 10.7 亿美元,以后随着多次修订和重新授权,2003 年修订案要求 2004~2008 年联邦政府在每个财政保证68.7 亿美元拨款,2005 年《入学准备法案》计划并保证 2006-2011 财政对该项目 68.99 亿美元的拨款,比 1965 年增长了 70 多倍。再如,《不让一个儿童落后法》 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也是相当可观的,除了培训和聘任教师、进行科学研究外,仅“早期阅读优先”项目一项,在 2002 财政的投入就高达 7500 万美元; 该法规定,此后连续五年即2003 至 2007,联邦政府每年对该项目还要有与上述额度相当的拨款,专用于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前阅读能力的发展。而据美国众议院教育与劳工委员会的报告表明,近年联邦政府对该项目的实际拨款数额正在逐年递增。仅 2003 财政小布什签入“阅读优先”项目的实际资金达 10.75 亿美元。

几十年对学前教育问题的密切关注与持续不断增加的财政支持,足以看出美国联邦政府对学前教育重要作用和地位的高度重视及对其教育价值的深刻认识,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借鉴。

中美两国虽然社会制度不同,但是在遵循教育规律所形成的经验方面是可以相互借鉴的。一方面,美国有较长的立法历史,在立法方面有较多有价值的可借鉴之处,如通过立法保障投入,以保证国家对学前教育发展的方向和内容等意志的落实;在立法规定的国家财政投入中体现学前教育的公平和公正等。另一方面,对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需要通过相关立法以保障对学前教育事业的基本投入,从而保障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有多方面的权利和利益需要保护,这些均亟待通过立法予以保证,并更好地确保国家发展学前教育意志的落实。因此,借鉴美国学前教育的立法经验,特别是其对学前教育投入的立法经验,对我们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我国是人口大国,0~6 岁的儿童多达 1.3 亿,是世界同龄儿童的五分之一。而我国学前教育经费长期以来仅占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的 1.2~1.3%,这个比例是很低的,与 1.3 亿的学前儿童规模极不相称,从根本上难于支撑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规模缩减,特别是学前教育质量在不少地区出现严重下降,“十五”期间相关发展目标没有实现,“十一五”期间仍有进

一步下滑的危险。这种状况与广大人民群众接受良好学前教育的要求不相适应,同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整体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不相适应。究其原因,虽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与我国幼教经费的严重短缺不无关系,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长期缺乏基本的财力保障。加大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支持和投入,不仅是应该的、必须的,而且是迫切需要实现的。

“依法治教”是美国联邦政府保障对本国学前教育投入和事业发展的一大特色,也是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有助于教育事业朝着规范化、法制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在全社会都关心、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良好态势下,我国学前教育也开始走向依法治教的轨道,教育部制定了一系列学前教育政策法规,但主要是围绕规范办园行为、促进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办园体制改革和加强对幼儿教育的管理指导等方面展开的,如《全日制、寄宿制幼儿园编制标准》(1987)、《幼儿园工作规程》(1989)、《加强学前班工作的意见》《幼儿园办园体制改革》(1995)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 年)等。但关于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极其重要的方面——学前教育的投入,至今还没有明确而专门的法律规定。

我国比较集中以法律条款规定有关教育财政问题的是《教育法》,这是我国教育的一部根本大法,在第七章专门规定了教育投入与条件保障问题(第 53 条至 66 条),但却没有对学前教育投入的明确规定。我国的幼儿教育经费一直以来是包含在义务教育经费之中的,没有单独的预算,长期以来中央财政没有专项经费用于学前教育,相应地,各省、市、县也少有或没有学前教育的专项经费。即使有了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学前教育事业发展需求提出的预算建议,由于没有预算单列,所以很难在政府预算中得到反映,因而不可避免地造成学前教育经费需求与供给的脱节,这在根本上使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缺乏财力保障,严重地制约了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众所周知,法律具有强制性、规范性、确定性、公开性的特点,通过立法的形式保障学前教育经费的投入,保障其预算单列和合理使用,既是美国经验对我们的启示,也是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现实的迫切需求。

我国学者的相关研究表明,我国幼儿教育财政投入具有偏向城市,偏向教办园和少数机关园,扶强而不助弱的特点;财政投入的地域之间、幼儿园之间和幼儿之间严重不公平; 教育资源分配不公。从对我国现实情况的基本分析和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国家对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的中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地区以及儿童中的弱势群体投入不足,缺乏政策性的倾斜或保障,教育资源在地域之间、城乡之间以及弱势群体和正常儿童之间分配不公。如果不及时地加以规范和引导,这种不均衡将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它将影响一大批儿童平等地享受教育资源,其受教育权利的保障、学习机会的获得将受到损害,进而导致这些儿童发展水平和学习能力的低下。这显然不利于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更会影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因此,我国在发展学前教育事业的过程中,要积极发挥政府的宏观规划、导向与调控作用,在保证各地区、各主要方面基本财政供给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对中西部农村及其他贫困、欠发达地区实行政策倾斜和重点扶持,对处境不利的弱势儿童群体实施补偿性援助,保障贫困欠发达地区儿童和弱势儿童的基本的学习机会和受教育权利,充分体现政府的意志,从而促进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均衡和健康发展。

淄博师专学前教育学院

宋青阳

第四篇:德国学前教育特色及对我国的启示

德国学前教育特色及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整体国民素质,甚至综合国力有着重要意义。德国学前教育源远流长,在世界各国处于领先地位,通过对德国学前教育机构、课程设置、混龄编班、融合教育、教育是父母的责任等方面的分析,从而得出促进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启示:增加办学渠道,使机构类型多样化;完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财政支持,增加经费;投入家园合作,发挥家长能动性;课程内容要贴近自然,创造自由宽松的氛围,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以期为我国当前学前教育的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学前教育 德国 启示

中图分类号:G6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8-0168-02

一、德国学前教育的特色

(一)学前教育机构类型多样化

德国的学前教育机构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机构名目繁多,形式各异,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六种。

(1)传统幼儿园:它们有的叫儿童活动场所,有的叫儿童之家。这类幼儿园相对独立,也最为普及,是为3―6岁幼儿提供保育和教育的主要?C构。幼儿园又分为三种:公立幼儿园,接受政府补助;私立幼儿园,接受政府补助,但其教育理念及师资聘任不接受政府监控;独立幼儿园,不接受政府补助,主要依靠家长缴费。

(2)幼儿俱乐部或游戏所、儿童店:幼儿俱乐部主要由教会和福利机构开办,而儿童店则是20世纪60年代学生运动的产物,重视从小培养儿童的集体和社会观念。这类幼儿教育机构的开办者主要是大学生中做父母的人。

(3)学校附设的幼儿园和学前班:主要招收那些已经达到6周岁或将达到6周岁但未达到入学标准的儿童,为顺利进入小学做好准备。学校也有附设的学前班,大多都与小学连在一起。

(4)特殊幼儿园:招收对象主要为各种有残障的幼儿,根据幼儿不同的情况分类,接受与之适应的教育,使幼儿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使之更好地融入社会。

(5)托儿所:这是对双职工子女开办的全日制保教机构,主要是对3―6岁的幼儿实行保育。幼儿教师或保育员须经过培训。

(6)白天的母亲:主要是一些年轻妇女在照顾自己小孩的同时也帮忙照顾临近的其他小孩,为那些工作忙而无暇照顾孩子的父母提供便利,不过政府提供的经费占比较少。

(二)以游戏为主的课程设置

德国以高度自治而闻名,学前教育的课程也充分体现了这个特点,课程设置不仅没有全国统一的标准,甚至州一级也没有统一标准,而是以地方或幼儿园为单位,由幼儿园举办者自行决定。德国的幼儿园课程内容多以游戏为主,多自由活动少集体活动,幼儿园阶段没有读、写、算等基础知识的教育。幼儿园的课程有八大方面分别是:体验教育、生活教育、动作教育、语言教育、实际生活与家政教育、图像与劳作性教育、事实与环境教育、韵律与音乐教育。德国强调生活体验,让幼儿自主活动和学习,注重儿童独立意识的培养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三)混龄编班

不按照年龄而强调异质分组,强调尊重不同年龄儿童的相似性和相异性。混龄编班具备按龄分班所不具备的优势,一方面在儿童互动交往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年龄大的儿童的领导力,以及交流沟通能力,既锻炼思维,也可以增强自信心。另一方面,年龄较小儿童一般都喜欢跟年龄大的儿童玩耍,混龄编班不仅可以满足对玩伴的需要,同时可以向年长儿童学习更多的东西,而且如何与年长儿童交流、怎么融入都是年幼儿童需要克服的问题。混龄教育体现了自由发展和自我教育的特点,有助于引起3―6岁儿童对未来小学生活的憧憬,幼小衔接自然发生。

(四)融合教育

“融合教育”主要是为身心障碍儿童提供的教育。旨在普通班中进行特殊教育,使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共同生活和学习,让特殊儿童享有和正常儿童同样的权利,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特点,也是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每个儿童都有发展的潜力,我们应该激发他们的潜能,提高他们的能力,让残障儿童也像正常儿童一样,得到社会的关注与关爱,可以正常生活,而不是将他们隔离开来,这就是融合教育的教育理念。融合教育可以使残障儿童接触到不同的人,使他们学习用不同的方式与人交往,提高交际能力,充分体验世界的多样性。

(五)教育是父母的职责

德国十分重视家庭教育,教会、慈善团体和私人是办理学前教育事业的主要群体,因为传统上德国把学前教育视为福利性事业。在1924年,德国出台的《青少年福利法》正式把学前教育定性为福利事业,并划归为青少年福利部门管辖,不对学前教育做硬性规定。在德国学前教育属于基础教育,但被排除在公共教育体制之外,不属于主管文化教育的机构管辖。学前教育不是义务教育,而是保育和社会性质的。德国把学前儿童的教育主要视为家长的权利与责任,幼儿园不过是对缺少家庭教育或家庭教育不足的一种补充。

二、德国的学前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一)增加办学渠道,使机构类型多样化

我国幼儿园数量还很少,不能满足民众需求。我国幼儿园主要应是教育部门主办,以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为例,经调查发现公办幼儿园只占全部幼儿园的三分之一,大部分还是民办园,但民办园资金缺乏,办园困难重重。因此,办园渠道的拓宽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积极引导。德国教育机构类型多样化,能考虑到不同儿童的需要,相比之下,我国较为单一,针对智力超常、滞后的特殊儿童缺乏相应的机构,所以应多样化发展学前教育机构,满足不同儿童的需要,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二)完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

学前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政策法规的保障,虽然近些年学前教育政策法规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还不够完善,学前教育建设发展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幼儿园的监督管理,幼儿园的组织管理,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待遇,农村幼儿园的开办设立等,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应尽快完善并落实我国学前教育政策法规。出台的《学前教育法》中所倡导的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不仅引起整个社会的关注,也明确了在发展学前教育事业中政府所承担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另外,也要严格落实学前教育法律法规,加强对幼儿园的监管,及时发现并处理遇到的问题,让法规政策发挥真正应有的作用。

(三)财政支持,增加经费投入

德国幼儿园经费远超我国,我国幼儿园经费严重不足。我国幼儿园经费来源有:政府的拨款,举办者投入,家长缴纳的保教费。但政府投入有限,而且对民办园几乎没有投资和补助措施,导致幼儿园创建困难:园舍达不到标准,设施不齐全,师资力量薄弱等,这严重阻碍了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所以在财政方面,政府需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支持力度,并将学前教育划分到义务教育体系之中,让幼儿可以免费入园。学前教育是人一生所接受教育的开端,对人性格品质的养成起着重要作用,只有国家给予足够的重视,才能引起整个社会的关注,对提高整体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会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四)家园合作,发挥家长能动性

把教育的责任归之于父母,这是德国幼儿教育鲜明且极具特色的一个方面。在德国,幼儿园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辅助,教养儿童是父母的权利和义务,已被写入宪法,具有法律效力,德国也充分利用了社区在儿童的成长发展中的作用,学前教育机构作为家庭对儿童进行教育的辅助场所,政府、社会团体等都以不同形式资助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要求父母参与,已经成为幼儿园日常工作的一部分。真正承担幼儿教育责任的人是父母,首先摆正责任的归属,明确了这一点,有利于幼儿教育的开展与实施。德国非常重视家园合作,有多种家庭教育的援助项目,注重家长的参与,充分发挥了家长的主动性。

(五)课程内容贴近自然,创造宽松的氛围,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德国位于欧洲中部,这使它置身于东西欧文化之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德国文化。理性、思辨、系统、平等是其文化的主要表现。这些文化特质以及德国文化的价值取向对德国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体系的形成和演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追求自由,注重培养完善的人格,严谨,教育的学术化与实用化并重,是德国教育的主要特色。因此,德国注重把儿童培养成一个“完整的人”,不提倡对幼儿进行读、写、算等知识教学,注重社会教育,培养儿童合作乐群的品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周采.比较学前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2]陶金玲.德国学前教育特色[J].基础教育课程,2008(11).责任编辑:杨国栋

第五篇:关于学前教育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学前教育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前教育得到越来越大的重视,同时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学前阶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开端,是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基础与保障。作为学前教育传播的殿堂,幼儿园的兴办呈现出规模化的趋势。近十几年来,我国政府相继制定实施了《幼儿园管理条例》(1989年)、《幼儿园工作规程》(1996年)等法规性文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但是,学前教育起步晚,人们对学前教育的了解不全面,现阶段的学前教育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实践做法:

为了了解学前教育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本小组走访了查杭州市下沙江干区的智慧树幼儿园下沙园区,对园内的老师进行了访谈。并且近距离的观察了园内的一些设施状况。鉴于走访单独一家幼儿园不能很好反映研究调查的结果,本小组设置了关于学前教育发展状况的问卷。该问卷在下沙江干区内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意义的地点如社区,校园,超市等门口进行发放,并挑选人群进行发放,主要挑选年龄在30及以上的人群。共发放11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除了实地的考察实践,我们还利用了互联网这一工具,查找江干区学前教育在过去的情况,江干区教育网网站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从中了解到了政府对江干区学前教育发展的努力及以后发展的方向,特别是在专业教师的培养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问卷资料的整理

调查人群的年龄普遍在30左右,这是我们小组人为选择的。江干区包含一个大型的高教园区,江干区内的人们素质普遍较高,调查的人权学历60%为大专,大学及以上。高中以下学历的人们对幼儿园及学前教育的要求不如学历为大专以上的人高,大专以上学历的人群认为江干区的学前教育有待改进,高中以下学历的人群认为江干区的学前教育状况还令人满意。从侧面来说,这也反映了素质对学前教育看法的影响。

在对学前教育对儿童的意义一项调查中发现,不管是低学历还是高学历的人都认为学前教育对儿童习惯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在重点调查的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方面,个人群对此反应较为激烈。在对幼儿园收费情况的调查中,53%的人群表示偏高,当然本小组忽视了调查人群的经济状况。并且从调查人群口头得知,幼儿园存在各种乱收费的行为。100%的家长都期望把自己的孩子送去师资力量强,收费低,基础设施良好的幼儿园。幼儿园的改进与发展史纵多家长们内心所系。

在提及对于幼儿园现状的改进时,86%的人群表示,幼儿园应该加强师资力量,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幼儿园的基础设施,同时降低入园费用,让儿童们的成长有良好的环境。

江干区的学前教育状况问题大于有点,调查人群表示政府应该起到重要作用,尽快改善幼儿园,为祖国的花朵建设一个完美的摇篮。

杭州市江干区学前教育发展现状

据我们实地调查以及网上搜索资料得知,江干区有12所主要大型的公办幼儿园,如钱江缘幼儿园,夏衍友幼儿园,百合花幼儿园,京惠幼儿园,京城幼儿园(资料来源于江干区教育网),这些幼儿园政府教看重,经费支持力度大,常有政府领导来院进行学前教育的考察。但是江干区还存在着许多小型的幼儿园,有些多为外地打工子女开放,相比于那些受关注度较高幼儿园,幼儿园情况不尽人意。

杭州市江干区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师资力量薄弱

近年来,学前教育正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虽然很多大学开设了学前教育的专业,但是应对学前教育的人才培养还未到位。现阶段学前教育的教师待遇不高,且多数没经过专业培训,教师的专业素质不高,这对学前教育的深入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二)管理体制不完善,存在乱收费现象

有些幼儿园政府投入的经费较少,又对国家法律的不重视,做出了一些乱收费的行为,如大幅上升进园经费,在教学过程中增收课本费,还提高午餐费的收取。幼儿园还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如意外事故以及食物中毒事故,这是事故在报纸上屡见不鲜。

(三)幼儿课业负担重,学前教育成小学教育

通过对智慧树幼儿园的走访,我们发现,幼儿们学的课程接近小学课程,如提前学小学英语,数学的知识,大多数父母反倒是乐见其成,但是却忽略了幼儿承受的能力。

(四)基础设施差,设备不齐全。

幼儿园的经费支持少,特别是那些处在农村边缘化的幼儿园,园内的设备落后,无法满足幼儿教学所需,同时幼儿园卫生医疗状况差,以及陈年老旧的户外设备也是一大安全隐患。

下载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发展状况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发展状况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经验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经验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启示[摘要]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是借助于制度、市场和科技三者来实现的。本文讨论了美国、日本和西欧三种农业现代化模式,结合对我国......

    学前教育发展情况

    强势发展幼儿教育 尊敬的各位领导,目前,泗阳县共有学前教育机构205个,成型幼儿园44所,在园幼儿31886人,教师1050人,省、市级优质幼儿园41所。其中公办园30所,民办园14所。三年学前......

    我国学前教育研究

    我国学前教育研究 当前,学前教育的发展在世界各国都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各个国家纷纷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措施,以规范和发展本国的学前教育事业。早我国学前教育的研究在整个教育研......

    主要发达国家城市化经验教训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范文)

    主要发达国家城市化经验教训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国经济的发展的关键之一就是工业化进一步发展,而我国的低城市化水平已经严重制约了工业化的发展。2000年加入WTO以来,国内市场逐......

    探究发达国家对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启示

    探究发达国家对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启示作者李忠富目前,我国农业技术成果的推广率只有30%—40%,转化成果普及率仅为30%,而在英国、法国和德国,农业技术推广率达50%—60%,美......

    学前教育发展经验交流材料

    坚持示范带动 突出公办引领 加快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发展经验交流材料 XX教育体育局 XX地处宝鸡东部,总面积863平方公里,辖9镇1乡,人口31万。全县现有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发展情况汇报

    学前教育发展情况汇报 学前教育发展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我县现有各类幼儿园132所,按办园性质划分,公办幼儿园23所(含小学附设幼儿园),民办幼儿园109所;全县幼儿园共397个班,其......

    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初探

    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初探 甘肃省民乐县南丰学区 陈之喜 魏文 【摘要】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终身教育的启蒙阶段。当前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