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对班级考评模式利弊的调查分析

时间:2019-05-14 09:38: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5 对班级考评模式利弊的调查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5 对班级考评模式利弊的调查分析》。

第一篇:15 对班级考评模式利弊的调查分析

对班级考评模式利弊的调查分析

我所在班级使用的是绩效考评制度,具体如下:

制订班级管理规章制度旨在规范同学们的行为,努力营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为两年后的辉煌和腾飞打下坚实的基础。

——出勤方面

1、早上6:45前全部到校,准时到教室,并按时进行早自习。值日生的值日工作必须在7:15前完成。迟到者必须写一份书面检查,向全班宣读,并扣2分。

2、中午走读生不能提前到教室。午休信号发出以后住校生不得在宿舍走动、闲聊、甚至打闹午休期间不得听MP3、看杂志和报纸等,不得讨论问题,甚至讲话,要保持宿舍绝对安静。违者扣2分。

3、上课后迟到要在教室前门立正喊“报告”,经教师允许后方可进入教室,无故迟到扣2分。平时有事必须履行请假手续,无故旷课者扣4分。迟到三次以上以旷课一节计算。

——学习方面

1、按时完成作业,上交作业。作业要独立并按时完成,第二晚自习下后交给组长,再由组长交给科代表,由科代表交给任课老师批阅。迟交两次算一次不交,迟交一次扣2分;未交作业一次扣3分,并在规定的时间内罚做作业量的两倍。

2、不准抄袭他人作业,不准借作业给他人抄袭。违者每项扣2分,若在他人不知晓的情况下抄袭他人作业者扣4分。

3、学习明显进步者,班级每进步十名加2分。在月考、期中、期末考试中处于班级前五名的依次加5、4、3、2、1分。进入年级段前10名者学期末总分直接加10分,前30名者直接加8分,前50名者直接加6分。班级前五名加分与进入年级段前列加分以最高分计算,不累计加分。

——纪律方面

1、上课(自习)不准睡觉、说话、倒水、吃东西、听MP3、使用移动通讯工具、作小动作、随处走动、看课外书。违者每次扣2分。

2、下课不在教室追逐、打闹。违者每项扣2分。

3、考试不作弊。违者每次扣5分,并责令在全班作公开检查,检查书在班级公示一周。情节严重者还要进行相应的纪律处分。

4、在规定时间必须穿校服,在校期间规定时间规定场合必须佩带胸卡。违者每项扣2分。

5、在校园内不许看武打、言情等与学习无关的书籍,违者扣5分,并为班级提供5本以上与学习有关的健康书籍或杂志。

6、不携带通讯工具和MP3进入学校,违者扣5分,并没收,高中毕业前夕方可返还。

7、遵守住宿生守则,按时就寝、起床,做好值日工作,违者每项扣3分。

——劳动与卫生方面

1、课间注意教室保洁工作,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污损墙面。违者每项扣2分。

2、及时、积极完成值日工作。一次不值日,则继续值日两天。因为值日工作马虎或没有值日造成班级扣分的,每次扣3分。逢到大扫除,由生活委员负责分配工作任务,无正当理由不服从分配者扣2分,并责令在全班公开检查。凡在大扫除中检查不合格者,每个值日生扣2分,并罚做2天值日。

3、不准毁坏公物。违者扣3分,并照价修复赔偿。

——集会及眼保健操方面

1、在规定时间和指定位置迅速集合,整理队伍,特殊情况向班主任请假,集会期间保持安静,凡讲话者扣1分。

2、进场时保持安静,不交头接耳。

3、做眼保健操时保持安静,凡讲话者扣1分,未做者扣2分。

——文明方面

1、不准顶撞辱骂老师,打骂同学。违者每项扣5分。

2、不准公报私仇。同学反映经老师确认后,违者每项扣3分。

3、未经允许不拿同学东西。违者每项扣4分。

4、不准进入营业性网吧、音乐吧、酒吧及其他娱乐场所,不准打扑克。违者每项扣5分。

5、不留长指甲,不穿拖鞋,男生不留长发、怪发,不染发;女生不佩带首饰、项链、耳环等,违者每项扣5分。

——其他方面

1、为班级赢得荣誉者,校级一等奖加8分,二等奖加6分,三等奖加4分。上一级以两倍加分计算。无名次荣誉奖按该一级别二等奖计分。虽未取得荣誉,但积极做出贡献者酌情加3分。

2、住校生寝室值周被评为好宿舍,每人加2分,差宿舍每人扣2分。文明寝室加分按校级一等奖计算。

1、班级实行值周班长制度。以上班级管理规章制度由班长、副班长、团支书、值周班长和

值周员负责考核。

2、每月对班级学生进行一次考评,按照得分高低,前五名分别评为当月五星、四星、三星、二星、一星学生,并在班级板报显著位置予以公开表扬。每月评选结果与期末总得分一并作为学期考核与各项评比的量化依据。月考核有三次位居班级后20名,取消一切评选先进和贫困资助资格。

3、本班规严格执行学校《关于学生常规管理的规定》。凡是违反班规,除了按照班规进行处理外,还对照学校规定追加处罚,严重的施以相应的纪律处分。

4、以上班规解释权归班主任和班委会、团支部。

5、本班规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绩效是指对应职位的工作职责所达到的阶段性结果及其过程中可评价的行为表现。绩效管理是指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就目标与如何实现目标上达成共识的基础上,通过激励和帮助员工取得优异绩效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管理方法。绩效管理的目的在于通过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提高员工的能力和素质,以达到改善公司绩效的效果。绩效管理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就目标及如何达到目标需要达成共识;绩效管理不是简单的任务管理,它特别强调沟通、辅导和员工能力的提高;绩效管理不仅强调结果导向,而且重视达成目标的过程。

王陆荃[②]借鉴企业的绩效管理模式,提出了班级管理与考评的思路。认为,虽然班级管理与企业管理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但同样都是对人进行管理,都是追求着更高的“绩效”(只是在企业中,这种绩效可能表现为产值、效益;而在班级管理中,是学生精神面貌的变化、学习成绩的提高,甚至是出勤率等方面的改善)。

1.班级计划的制定

(1)制定目标计划及衡量标准。根据明智的目标(SMART)原则,制定结果目标和行为目标。明智的目标包括绩效目标分为结果目标与行为目标两种。结果目标指要达到什么结果,结果目标的来源于公司的目标、部门的目标、市场需求目标、以及员工个人目标等。行为目标指怎样做。确定一个明智的目标就是要确定要实现什么结果以及怎样去做,才能更好地实现要达成的目标。

S:具体的——反映阶段的比较详细的目标; M:可衡量的——量化的; A:可达到的——可以实现的;

R:相关的——与公司、部门目标的一致性;

T:以时间为基础的——阶段时间内。

目标可以包括学生的个人目标和班级的整体目标。所制定的目标是以时间为阶段,可以是一学年或一学期。对于这类目标,不应该过于具体,要具有一定的弹性。然后,以学年或学期的总体目标制定出每月甚至每周的目标。对于这类目标,就应该比较详细、具体,可实现,易衡量。例如,笔者制定了学期目标是“获得学校先进班级”。那么,月目标、周目标就可以是“出勤率达到若干个百分点”或是“出勤率比上周提高若干个百分点”,“宿舍卫生评分分数达到某个分数”或“宿舍卫生评分比上周提高若干个百分点”。另外,在制定班级计划时,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目标不要定太高,太高的目标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变得消极。但是,目标也不应过低,太低的目标缺乏挑战性,也会使学生丧失热情。一个好的目标应当是“抬头望得到,跳跳摘得到”。

(2)对目标计划的讨论。在确定SMART目标计划后,应当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推动学生对目标达到一致认同,并阐明每个学生应达到什么目标与如何达到目标,共同树立具有挑战性又可实现的目标。在制定目标之初,先召开班干部会议,甚至可以由班干部讨论制定出目标。在班干部会议上要统一班干部的认识,让他们在会后到同学中开展宣传工作。目标计划制定后,应当召开班会,让学生当场发表意见、展开讨论,达到对目标的一致认同,明确每个学生在完成计划中所要达到的目标和为达到目标所应当做的事情。对于个别特别不理解班级目标计划的学生,班主任应当积极开展思想教育,可采取单独谈话或领导若干学生开展小组讨论的方法。

2.辅导

在确定目标、明确目标后,作为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就是在各目标实现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辅导。激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达到目标计划的一个重要手段。(1)夸奖。这是人人有效、屡次不爽的方法。最近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称赞别人所产生的激励效果与用金钱激励的效果不相上下。在班级管理中,金钱形式的激励应当少用,不应让学生的积极性与金钱产生直接的联系;而夸奖则是一种不花钱却能产生效果的方法。班主任要习惯表扬学生,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优点,善于从小处对学生进行表扬。(2)关怀学生。学生远离父母来到学校,班主任应当起到一种“代理家长”的作用,对学生的关心应当从小事开始。早上是否按时起床,有没有吃早餐,和舍友相处得是否融洽,天冷了有没有加衣等等,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可能只需顺口问一句,却能让学生在心里感受到班主任对他们的关心,提高对班主任的信任感,从而产生达成目标计划的动力。(3)具有特殊意义的礼物。给学生准备一些小礼物,在特殊的时间或场合交给他。可以是他们的生日,也可以是他们获得

了某种学校或校外的奖励之时,或是他们取得明显进步的时候。礼物不必贵重,或是一张小小的贺卡,或是一个记事本。例如,可以选择开班会时对学生进行表扬之后赠送。这样一来,不但可以对收到礼物的学生产生激励效果,还可以在其他学生的心中树立榜样,同样产生激励效果。(4)鼓励学生间的良性竞争。老师如果能策划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使他们一个比一个更想达到目标计划,他们就会一个比一个更可爱,其激励效果就会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精彩不断。每一位学生都是一张多米诺骨牌,老师要把他们摆放好位置。然后,需要一位学生做榜样,激烈其他的学生。(5)为学生制定充满挑战刺激的目标计划。一开始,老师可以把任务描述得十分困难(事实上,学生也明白那是他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然后告诉学生,自己相信他能够做到,而且能完成得非常的出色。把这样一项目标计划当作一项重任交给学生,学生必然会十分认真地完成任务。在他完成任务后,需要老师“大张旗鼓”地对其进行表扬。(6)和学生一起吃午餐。午餐时间,在食堂用餐时,不要只在教工餐厅,而应选择特定时间和学生一起用餐,与他们闲话家常,听他们发发牢骚。不用花太多的时间,却能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更容易找到其他的激励点。

3.评价

在结束短期目标(周目标)后,应当对完成目标计划的成绩进行评价,以便公正地、客观地反映短期目标的成绩,目的在于对以目标计划为标准的实现的程度进行总结,进行完成效果的评定,不断总结经验,促进下一阶段目标计划的改进。任务的实际完成程度可能与目标所设有所差别。对于不能达到目标的方面,应当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不能达到目标的原因;而对于超额完成的部分,应当对学生进行表扬,让他们总结出超额完成任务的原因,鼓励他们再接再厉。正确地评价学生完成目标计划的效果,对再续目标的执行与完成,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必须予以重视。为了能够正确地进行评价,要做好存档工作。对考勤记录、卫生评比记录、学生获得的奖励、警告等都应当认真记录,整理成档,以便在评价时提出作为凭据。

4.个人回报

在企业中,个人绩效回报形式包括工资、奖金、股权、福利、机会、职权等;而在班级管理中给予学生的回报则更多侧重于精神方面。例如,可以奖励给学生奖状或一些小礼物,或在公开场合对学生进行表扬、委以重任,还可以在家长面前对学生进行表扬,最好是当着学生的面来做,一方面可以减少信息传递过程中造成的误解,另一方面可以获得更好的激励效果,更可以增强学生对班主任的信任感。

第二篇:对会计集中核算模式的利弊分析

对会计集中核算模式的利弊分析

一、对会计集中核算的优点分析

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在规范会计核算行为、促进会计队伍的专业化建设、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具体过程中,在规范会计的基础工作,强化资金管理,加强会计监督,合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方面取得了如下一些成效。

(一)减少了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

会计信息是指按照会计制度、会计法规以及会计程序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价值运动所产生的会计数据进行处理、加工,形成有助于决策的财务信息以及其他相关的经济信息。因此会计信息中真实性是其最基本的要求,只有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才能保证社会经济的有效运行。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三分离一公开”的基本做法,有效的减少了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同时由于这一核算方法减少了核算的中间环节,因此大大的提高了会计的工作效率。

(二)强化了财政监管力度,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会计集中核算的实行,加强了会计监管力度。会计业务处理过程的公开化,彻底打破了过去分散核算形式。取消单位自设的银行账户,单位财政资金的支出都通过会计中心的单一账户进行,统一核算,会计中心有权对各单位、各部门的每笔支出和凭证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审查,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各单位遵守财经法律法规的意识,解决了财政监督和管理缺位的问题。由于对单位资金支出和凭证的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就使得每笔资金可以按预算、按项目使用,因此大大的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有利于内部控制制度的严格执行

财务集中后实现了资金全过程监督,做到了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问效。比如在处理报销、结算等业务时,核算中心对报账人员持有的原始凭证如有效票据等进行层层审核;在审核的过程之中,有效避免了原单位领导的人为干预,所批款项也是直接到达单位。通过计算机网络和会计一级核算系统,将有效的实现对原始凭证的真伪、资金的支付去向和资金的使用效果等的全过程监督,真正防患于未然。

(四)便于财务报表及时准确上报

单位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财务报表统一由核算中心出具、上报,减少了许多中间环节,节省了之前财务报表上报的时间周期,从而提高了上报的及时性以及准确性。由于报表的及时和准确,有利于决策者和经营者及时全面了解单位整体经营情况、资金运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是经营管理者进行经济预测和做出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

二、对会计集中核算的缺点分析

(一)核算单位的财务管理和内部监督弱化

目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一个显著问题就是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出现脱节,也就是说,原单位依然保留财务管理职能,但是会计核算工作则交由会计核算中心去进行。这样做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严重影响了财务工作的有效性,导致了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弱化。与此同时,由于核算单位内部的会计与出纳牵制机制消失,报账员实际上履行了会计出纳双重职责,影响了单位经济业务活动健康有序进行。

(二)会计责任主体不明确,增加了审计部门审计监督难题

在会计集中核算实施中,会计业务决策者与执行者分离,财务审批与会计监督的分离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单位的核算权和会计监督权,从而相应地改变了会计责任主体资格。核算中心作为审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的中间人,在会计监督工作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盲点,在会计责任问题上出现真空地带。如果出现会计财务处理差错、单位会计信息

失真、违法经济事项等问题,被核算单位认为本单位没有账户及会计人员,不再承担会计责任,因此在追究会计责任时很难界定双方的责任大小,形成单位与中心相互推诿责任的现象,使得资料提供、具体询问、责任认定难度加大。

(三)会计监督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一名会计人员往往要兼任多个单位财务,甚至有的单位报账员将手工记账凭证做好以后,会计人员只承担审核后录入电脑记账的工作,核算中心成了记账机器,对各报账单位的业务事项知道甚少或根本不知道。会计人员对单位报来的发票只要手续齐全就予以入账,无法判断经济事项的真实性、合法性,会计的预测、分析、监督职能无法发挥。

(四)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难以监控

作为最基本的会计资料,原始凭证不进能够反映经济业务的真实性,而且还能判断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所以针对原始凭证的审核和监督是非常重要的举措。但是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以后,核算中心的工作人员由于初始未能参与单位的具体业务,所以就只能根据手续是否齐全、票据是否有效来判断单位报账是否可以报销,至于其反映的经济内容是否真实,就无从判断了。

(五)会计核算与财产物资管理相脱节

会计核算进入中心以后,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无人重视,许多单位管理不到位,造成固定资产入帐不及时,特别是固定资产台帐与卡片经常不入帐,造成帐面长期挂帐,帐实不符。从而造成资产流失。例如:单位固定资产的帐是会计核算中心记账,实物管理是由单位管理,会计核算中心入帐只按发票简单记账,不同的设备不记设备的详细名称,所有的设备都只写专用设备,当单位入固定资产卡片时,拿政府采购合同都对不上,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三、完善会计集中核算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明确会计责任主体

立法部门应尽快根据实际制定有关会计集中核算的法规文件,使会计集中核算有法可依,明确被监督对象的主体和应该承担违法违规行为的法律责任,以及会计核算中心附有的监督连带责任,保障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规范运行。

(二)强化核算中心的监管职能,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化

要改变核算中心重核算,轻监督,轻管理的职能,必须使其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化,彻底扭转将会计中心视作单纯的核算机构的观念。核算中心不仅要严格按照财经法规办事,同时也必须强化预算资金支付的事前监督,比如在决定资金支付之前应当明确是否可以支付,如何支付等问题,明确后才通知国库和银行付款。会计核算中心只有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化,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才能为企业内部的决策者和经营者提提供科学依据和合理的建议,防范风险,提高经济效益。

(三)提高认识、健全机制、规范管理

为了处理好核算、监督、管理的关系,全面发挥会计职能作用,应从认识上、机制上加以解决。建立约束机制,包括建立定期深入单位制、经济活动分析制等。各单位则应支持会计人员到本单位调查研究,主动接受会计监督,认真听取意见。同时会计核算中心定期和不定期地提供会计信息。

(四)加强并完善往来款项的清管制度

会计中心的主管在对往来款项进行清理时,要认真核对辨别,根据款项的不同性质进行区别处理,尽量避免往来款与预算外收入、其他收入串户入账。定期清理往来账款,避免长期挂账,同时催促单位定期清理避免形成坏账。对呆死坏账进行清理上报经上级管理部门批复后调整,严防利用往来款项调节财政收支。

(五)建立健全财产物资内外监控制度,确保财政资金、财产物资的安全

要按照“管得住、行得通、效率高”的原则建立财产物质内控制度,比如建立大额费用审批制度、大额借款审批制度、超指标审批制度、超用款计划审批制度以及预算单位的财产物资管理制度等。与之同时,会计核算中心还需主动接受来自外部的监督,比如财政内部监督部门、审计、税务等职能部门的监督,形成监督网络系统,形成会计核算中心与单位相互牵制的机制,确保财政资金、财产物质的安全。

总之,自从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以来,有效地减少了各种违法违纪行为,对于我们建立一套公开、高效、廉洁、务实的财务管理机制累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实施会计集中核算的过程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实事求是地面对和解决问题,促使这套制度能够稳健发展,为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做出进一步的努力和贡献。

第三篇:新就业模式利弊分析

中职教育新就业模式的利弊及特色实践研究

赵春山

【内容摘要】 自2003年以来,中等职业学校采取了订单就业模式、半工半读就业模式、公司、技术坊式自主创业、劳务派遣就业等模式,本文对各种就业模式的利弊进行了总结分析,试图找出一种适合中职教育的一种新型就业模式。【主题词】 中职教育 就业模式利弊 实践研究

【正 文】 秦皇岛市职业技术学校,是市直属的一所普通中专学校,是秦皇岛市花园式学校和绿化美化先进单位、市职教教育教学管理先进单位、市职教教育教学改革先进单位、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和德育工作示范校。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改革》实验基地,是河北省职业学校学分制试点校,是中央教科所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家合作校》实验校,是国家《创建学习型学校》实验基地,是全国“十佳职业教育创新单位”,是全国半工半读试点校。

2003年以来,学校 “围绕市场设专业、根据订单做招生”。学校积极与用人单位联系,签订用工订单,使学生在入校之前就有了就业合同,学校按照订单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设置专业,为企业“量身订造”,培养技能型紧缺人才,确保供需零距离对接和学生就业与企业用工一体化,全方位地满足企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实现了“三个零距离”(追求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零距离,追求学生培养质量与企业要求零距离,追求一切理念与最前沿理念零距离)的办学目标,这样改变了原来毕业后再安排就业的局面,使被动就业模式变为主动就业的就业模式。

在此基础上,学校建立了学分银行模式,实行弹性学制,学生按规定修满学分可提前毕业就业,2005年开始实行半工半读育人与就业模式,学生可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学生就业或创业阶段可将学分存入“学分银行”,一定年限内积分达到要求即可获取毕业证书。学校找准了自身优势与企业需求的最佳结合点,贴紧经济,服务企业,培养实用技能人才,逐步形成校企合作的“半工半读”育人与就业的新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受到了用人单位和培养对象的欢迎,得到社会的认可,增强了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

2006年,学校成立了德创电器公司,在校园内成立了各种技术坊,学校成立了“电器维修技术坊”、“冰箱维修技术坊”、“电工技术坊”、“PLC技术坊”、“手机技术坊”等技术坊。由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任师傅,在各专业班中选拔尖子学生作为学徒,由师傅言传身教专业实用技术,并由师傅带领承担一些本专业的社会工作。这样依托学校的公司、技术坊,可以自己开办公司,为学生自主就业、个人发展提供了机会和广泛的空间,弥补了订单就业模式的不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要生存,就必须减负经营,根据市场需求灵活组织生产,在固定一定比例正式员工的基础上,科学机动配置员工,实现以低成本获取高利润的企业经营原则;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行业、新岗位、新职业不断涌现,这又迫使企业要不断借助外脑外力;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尤其是年强学生追求个性解放,已不愿终生“充分就业”,被固定的工作所束缚,他们希望间歇性地短期就业,拥有一定的自由时间以实现自我价值;同时,由于周期性的经济危机造成的经济波动,失业问题突出,一些市场竞争就业能力弱的劳动者因较难觅到长期、稳定的工作,不得不选择临时或短期就业。在这种社会经济大背景下,学校拟成立劳务派遣公司(正在筹备之中),以便顺应市场的需求,为学生的终身就业服务。

自2003年以来,学校采取了订单就业模式、半工半读就业模式、公司、技术坊式自主创业、劳务派遣就业模式等等,众观学校学生的就业模式,现做分析如下:

一、订单就业模式:

订单培养就业模式根据社会工作岗位对工作人员的能力、素质要求,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按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教育等三大体系设置课程,强调应用性,凸显职业教育特色。在教学计划中,重视实践教学,推行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在学生中推行“双证制”,毕业生获得双证在95%以上。学校与40余家企业签订了订单协议,实践表明:订单式培养就业模式是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也是中等职业院校和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订单式培养就业模式有以下优点:

(一)订单式培养就业模式是中等职业教育客观要求

中等职业教育是一种职业定向教育,定位要科学而准确,就是要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即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专业技能、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使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技能型高素质劳动者。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受制于经济、科技发展的要求,随着当前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要求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因此,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贴近市场发展和企业生产的实际,在培养过程中,应使教学与生产、服务紧密结合,学校和行业、企业密切合作。我校自2003年以来就业率已连续5年接近100%。如此高的就业率,主要归功于学校采用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与就业的办学的模式。学校针对订单设专业,每个专业设置不同的就业方向,每个方向都有“订单”。让学生“入学就有工作、实习就有岗位、毕业即能就业”,变原来的被动就业为主动就业。中等职业教育院校培养的学生只有在企业的生产实践中不断学习,才能成长为名副其实的高技能人才。职业技术教育只有得到企业认同和参与,才能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围绕社会需要进行,确保教育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同时,校企合作的订单培养能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纳入到教学内容中,使内容更具先进性和鲜明性,确保教学紧跟最新技术潮流。

(二)订单式培养就业模式有利于学校培养高技能人才

1、订单式培养就业模式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订单式培养就业模式是通过校企合作,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得以巩固、各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以及专业素质获得全面提高,使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得到增强。

2、订单式培养就业模式有利于专业教学改革和建设

学校在校企合作,订单培养过程中,以订单位需求导向,按企业生产的自身规律来研究学校的专业设置和教学模块。在专业设置上体现职业能力本位观念,成立专业专家指导委员会,由行业、企业的专家参与新专业、课程的论证,从行业发展趋势和职业岗位任务分析人手,把职业要求的知识、技能、态度和素质与受教育者的认识、学习过程有机结合起来,构成相关教学内容。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配套设置与课程、教材的调整,建立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教学体系。

3、订单式培养就业模式有助于人才培养与就业模式创新

实行订单式培养就业模式,与企业合作办学,更能感受到社会对人才质量的需求,从而确立人才质量定位。订单式培养就业模式对教学方式的有较大影响,促使职业教学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比重。订单式培养就业模式,使企业生产现场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反映,有利于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开展,能在具体的技能训练中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有利于培养他们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技术应用、创新的能力。教师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穿插进行,指导学生通过案例教学进行分阶段的实际操作练习。使学生在反复训练的仿真或全真的职业环境中进入岗位角色,做到教、学、做合一,激发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订单式培养就业模式有助于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良好的实训基地,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础和保证。订单式培养就业模式,将企业定点为学校的实训基地,并组织学生在企业进行现场操作,使学生能够得到高水平的实训,走出学校就能直接上岗,切实体现了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功能。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办学,学生接触社会、接触生产现场的机会增多,有助于学生克服重理论轻实践、理论脱离实践的不良影响,并乐于从事一线工作,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为学生良好职业素质的培养和正确的就业定位打下基础。

5、订单式培养就业模式有助于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就业率是衡量中职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准。通过订单式培养就业模式,调整专业设置,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深化教育改革,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自学能力等更适应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学校自2003年开始尝试人才的“订单”培养,还根据用人单位对专业、技能和素质的要求对教学计划和专业设置等作出调整,以适应市场的需求。由于学校坚持以市场为依托,就业为导向,实行校企合作、产教结合,重视专业建设,学生技能扎实,供不应求,毕业生的当年就业率连续几年100%。

6、校企合作有助于提高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过去,学校教师往往更偏重于对理论的掌握,对生产实际中的问题解决能力相对较弱。通过订单式培养就业模式,让教师深入到生产第一线,及时了解行业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等的情况,掌握企业对人才培养和专业变化的要求。同时,还可以积极引进企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这些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有重要作用。

(三)订单式培养就业模式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企业需要大批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订单式培养就业模式,能使学校更好地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并不断改进教学,使教育与社会实践贴近,培养的人才适应社会需要,缩短员工与企业的磨合期,有助于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和劳动成本,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形成了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

虽然订单式培养就业模式有诸多的优点,但是,在实践中仍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我们给予重视。

1、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最大的目的是追求更高的经济利润,它需要学校培养适应生产需要的人才,然而企业对人才的培养没有责任与义务。

2、学校以教学为教师工作的第一位,教学成果及工作量等仍是评价教师的标准。

3、政府缺乏有力的财政和政策支持。

4、学校、企业认识不到位等问题。

这些都使得校企合作难以形成长远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成熟合作机制,订单式培养就业模式表现为一种自发的、浅层次的、松散型的状态。

要大力推进订单式培养就业模式,对学校来说,需要大力转变教育观念,改变封闭式教育方式,树立主动适应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及企业需要的开放式教育观。其次,要改革教育体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中职教育体制,实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做好社会服务。再次,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与生产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教学体系,调整中职办学结构,实施多元化模式。第四,改变现有单一的、以产业部门作为实习分配场所的传统毕业生推荐模式。

订单式培养就业模式的成败和实际效果的关键是企业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而企业的动力和责任感来自于社会的共识和制度,因此要努力争取建立订单式培养就业模式办学制度的相关优惠税法和激励政策,为订单式培养就业模式奠定经济基础。同时,要争取政府和各行政主管的支持,形成订单式培养就业模式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和政策环境。

二、半工半读培养与就业模式

“半工半读”,是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本质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有效促进学生就业的需要;是解决职业教育学费问题,帮助学生完成学业的需要。“半工半读”,就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就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转变,是关系职业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个关键性战略举措。半工半读的培养就业模式,实现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融合,技能考核与企业认证的融合,具有较强的优势,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紧贴企业发展,设置专业。学校建立了校企结合的专业设置指导委员会,专业设置始终紧盯经济发展的走向,紧跟行业发展的趋势,不断充实新工艺、新技术。因此,学生适应企业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得到普通提高。

2、站在专业前沿、建设教材。学校依托企业,按照行业标准积极参与校本教材建设。日前,共编写了2O多本校本教材,取得了明显效果。

根据企业需求,调整课程。

3、“订单式”培养方式下,入学的学生实际就是招录的员工。企业提供的设备和设置的课程,进一步增强了这一培养方式的实效性。

4、加强实践教学,提高能力。学校为了使学生形成适应企业需要的职业素养,坚持校内实训与企业实习相结合,加大实践教学比例,学生职业岗位适用能力大大加强。

5、突出了教学的互动性学生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在实践教学中,学生进入现场接触实际,在动手实践过程中,与师傅教师互动,学生创新能力得到培养,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半工半读”培养与就业模式,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物质和智力资源的共享;在办学过程中促进了职教理念和企业理念的趋同;在人才的供求上关系上完成了学校与企业的良好对接;相互渗透,推进了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交融。2007年年的船舶首届毕业生都已登上了冷热加工、自动焊工、装配工、起重工、维修电工、气焊工、电焊工、放样、高效焊工、电工、钳工、铜工等工作岗位,多数学生受到企业重用,得到企业社会的一致好评。

我们认为,这种校企合作办学,将“半工半读”走进企业的模式,解决了学校自己办厂的困难,比那种“前校后厂”的半工半读更具优越性。

但是,当前由于学校和企业对“半工半读”人才培养与就业模式认识存在偏差,导致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问题,1、企业方面

(1)与学校合作的企业档次不高、合作难以深入、难以持久

首先,难以找到合作伙伴。目前相当多企业缺乏接受学生实习和实践的积极性,主要原因是,与学校合作,企业不仅要提供实习实训的场所,还需要派出有技术、有能力的员工对学生的工作进行指导,同时由于学生对生产工序不是很了解,操作也不熟练,企业担心会影响正常的生产和管理,影响生产效率和质量,不利于企业效益的提高。

其次,与学校合作的企业档次不高。与学校合作的企业档次整体上不是很高,都是一些同行业的二、三流企业,企业信誉不高,生产技术也没有达到同行业先进水平,这不利于学生学到先进技术,为其就业和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第三,与企业的合作难以深入。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合作仅仅是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内容,并且只是在简单的技术层面上来进行,达不到工学结合所希望达到的效果。

第四,合作难以持久。目前,职校与企业的合作往往是一次性的、短期的、单方面的。合作时间到期,双方合作关系解除,这样,由于缺乏长久的合作,学生才刚开始步入工作状态就必须离开岗位,企业无法看到学生的工作为企业所带来的优势,学生自身也因为合作时间短,没有对工作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学校也因此必须再次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新的合作企业,这对企业、学生、学校而言都是不利的。

(2)学生工作量大,劳动强度强

部分企业钻空子,大量招进“半工半读”学生,让他们按成人工作量进行工作,而只付给他们较低的报酬。调查中,老师、学生们反映很多到工厂工作的学生每天工作10个小时,部分甚至每天工作超过12个小时,这样高强度,大工作量的工作对这些仅16、17岁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了较大影响。

(3)“半工半读”培养模式中学生所从事工作与专业不对口,工作层次低 学校“半工半读”班学生,所从事的“工”与所学专业的“读”存在不对口情况。学校只是把半工半读作为学生获取经济利益、缓解学费困难的一种勤工俭学途径,造成学生半工半读期间 “工”与“读”并无联系,甚至毫不相干,这样的做法有违职业教育提倡“半工半读”的初衷。

(4)学生在企业缺乏系统学习的时间

学生到企业工作后一般无法坚持学习,对工作中碰到的问题也无法与理论学习联系起来,以至于相当大一部分学生认为在学校里学的都是没有用,还不如直接去打工,以至于对学校的教学能力产生怀疑。这非但不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也不利于学校对半工半读学生进行有效管理。

2、学校方面

(1)学校没有尽到应负责任,学生在企业没有得到应有的照顾、关怀

学生在企业进行“半工”并没有得到企业和学校很好的照顾,相反,学生工作中的很多困惑学校都没有进行解答,学校也没有尽到“确保学生每天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每周至少休息1天”等等,未能确保学生实习实训期间的身心健康。

(2)学校管理不足

学校教师没有按照规定全程对学生进行管理和帮助,学生碰到问题的时候无法直接找到教师帮忙解决。此外,由于教师管理不周,学生较容易对学校产生不满。工作单位的条件差以及教师的不负责导致学生、家长对学校不满。这些负面消息不但影响着中等职业学校顺利开展半工半读,学校还可能因此失去一批潜在的生源。(3)学生收支情况解释不明

“半工半读”学生对经费的收支问题比较敏感。学校就业中心为学生“半工半读”进行联系单位以及对该部分学生进行管理,服务中心的责任在于保障学生能在工作期间获得足够的学费。但是在收支的环节上给学生的解释不明,导致了学生对服务中心的工作产生抵触情绪。同时,因为是合作关系,学校方面不直接管理服务中心的工作,无法给学生提供明朗的收支情况,学校在这方面的不作为也导致学生对学校不满。

因此中职学校在推进“半工半读”培养与就业模式的发展过程中应该加强学校、企业和政府三方面的沟通与合作,为“半工半读”培养与就业模式建立合理的社会环境;制定有效的学生管理机制,针对学生在“工”和在“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保障学生“半工半读”的顺利进行。

三、学生自主创业就业

2006年,学校成立了德创电器公司,在校园内成立了各种技术坊,学校成立了“电器维修技术坊”、“冰箱维修技术坊”、“电工技术坊”、“PLC技术坊”、“手机技术坊”等技术坊。由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任师傅,在各专业班中选拔尖子学生作为学徒,由师傅言传身教专业实用技术,并由师傅带领承担一些本专业的社会工作。这样依托学校的公司、技术坊,可以自己开办公司,为学生自主就业、个人发展提供了机会和广泛的空间,弥补了订单就业模式的不足。两年来在各县区学生创办了30多个公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劳务派遣就业。

劳务派遣,就是指劳务派遣机构根据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招募员工培训后派往用人单位工作,所派员工为劳务派遣机构的雇员,劳务派遣机构给员工发放工资以及承当《劳动法》规定的一切雇主责任,用人单位和租用的员工无人事关系。

学校拟成立劳务派遣公司(正在筹备),将学校学生纳入公司,成为公司的雇员。采取劳务派遣用人模式,向企业提供人才。由于用人单位“只用人,不雇人”,大量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由派遣机构承担,因此给用人单位带来很多方便和好处。

首先,劳务派遣有利于降低企业用人成本,可节省用人单位招聘员工的各项费用。再次,劳务派遣有利于改善企业灵活的用工机制,有利于用人单位用人的灵活性,可节省用人单位劳动力使用和管理成本。

最后,由于劳务派遣机构在“三方”关系中,“一手托两家”,派遣机构与用人单位是劳务协作关系,与被派遣人员是劳动合同关系,用人单位与被派遣人员是使用和被使用的关系,比较规范、合法,三者的权利、义务比较明确。对学校而言,通过劳务派遣,保证了学生的终身就业,对学生负责一生。

劳务派遣虽然有优点,但也仍有弊端:

1、同工不同酬,劳动者易受盘剥。一般来说派遣员工的薪资水平比用人单位的正式职工的薪资水平低20%至30%左右,这主要是用人单位由于要支付给劳务派遣机构除 规定工资待遇(如基本工资、津贴、加班费等)、社保公积金以及奖金福利待遇外,每月还要支付一定的管理费用。用人单位为了压缩成本,不额外增加负担,通过压低薪资水平的办法来达到目的。

2、派遣员工的安全健康得不到保障。由于派遣就业,劳动者不直接为雇主提供劳动,而是为雇主的客户提供服务,出现了“第三者”,形成了三角形关系。这就会产生劳动者安全易被忽视等弊端,而且由于劳务派遣员工的流动性较大,一些有毒、有害、有辐射的工种产生的职业病在短期内(如半年、一年)不易被发现,给派遣员工的身体健康留下了安全隐患,等到发病时,已找不到下家。

3、派遣员工的职业生涯无发展。派遣员工由于不是用人单位的正式职工,即使工作能力强、表现好也没有晋升机会,严重挫伤了职工的积极性。

4、用人单位的某些福利派遣员工享受不到。如产假、特休假、补充保险等。由于派遣员工不是用人单位的正式职工,所以用人单位不愿为他们额外投保补充保险,而劳务派遣机构更拿不出这笔钱为派遣员工参加补充保险。

5、派遣员工没有组织归属感,不利于员工队伍的稳定。由于派遣员工在用人单位是“二等公民”,处处受到歧视,容易造成职工的自卑心理,就会频繁离职(如苏州某一外资企业派遣员工离职率超过了百分之六十),对用人单位的正常生产造成了一定影响。

近几年,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国有企业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在加上每年新成长的城乡劳动力,使得我国就业形式严峻,并且这种局面还要持续相当一段时间。所以我们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开就业渠道,而大力发展劳务派遣业即是扩大就业的有效办法之一。

第四篇:公车改革模式之比较及利弊分析

公车改革模式之比较及利弊、原因分析

今年以来,杭州市和遼阳市的公车改革再次刺激了公众的神经,成为媒体特别是网络议论的热点、焦点之一。其实,“公车改革势在必行”可以说已成共识,大家争论的焦点并非“要不要进行公车改革”,而是“应该如何进行公车改革”。其中争议最大的,主要集中在货币化“车改”模式和补贴标准是否合理上面。

目前,各地进行“车改”的主要做法,大致有三种模式:一是“货币化”改革模式,即取消公车(执法执勤车除外),向全体或部分工作人员发放公务交通补贴。二是“半货币化”改革模式,即保留部分公车,由政府行政后勤部门统一管理,向各级工作人员发给数额不等的乘车卡,实行公车有偿使用,以进行结算,超支自负,节余结转下年使用;也有的地方按节余额的30%-50%以现金形式奖励本人。三是“加强管理”改革模式,即各单位继续保留公车,取消事实上的“领导专车”,通过健全并严格执行各种使用、管理公车的规章制度,达到克服公车私用、浪费及舞弊行为的目的。严格来说,加强公车管理并不属于用车制度改革,但相对于原来的管理模式,也算是一种改革或改进。

以上三种“车改”模式各有长短。本来,针对现行公务用车制度及其执行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切实加强管理,杜绝公车私用、铺张浪费及贪污舞弊行为,是行政管理和廉政建设的基本要求。但从多年的实践来看,效果并不理想(参见《为什么说“公车改革势在必行”》一文)。究其原因,一是没有触动现行的公务用车制度,未能从根本上克服源于供给制模式带来的种种弊端。二是公车私用、铺张浪费已成常态,可以说见怪不怪、积重难返,非有特殊的决心、特殊的手段难以见效。三是我国现阶段法制化水平不高,“禁止公车私用”仅是廉洁自律的一项要求或号召,并未真正成为一条具有阻遏作用的“高压线”。试问,如能真的做到像意大利那样,对墨西拿市市长因一次公车私用便告上法庭并判处6个月监禁,那么还有人敢公车私用么?四是领导干部普遍对公车私用的性质和严重性认识不足,未能做到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而公车管理部门对此也采取睁只眼闭只眼的态度,于是上梁不正下梁歪便毫不足怪了。五是传统的管理方法有些已不适应形势的发展,难以长期坚持下去。如有的地方为了防止公车私用,规定下班后公车必须停放在单位停车场。对于小城市来说,做到这一点不会有太大的难度。但在大城市,由于居住分散,路途较远,加上交通拥堵,从住地到办公地点,乘车往往需要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若以一小时车程为例:下午6时散会,司机送领导回家后,把车开回单位停放,然后乘公共汽车回家,总共需要3个小时。司机回到家里,已是晚上9时左右。第二天上午为了保证领导8时到达会场,司机必须在清晨5时前离家前往单位取车。实事求是地说,这种规定很难长期坚持下去,而且对司机来说,也不够公平。正由于上述种种原因,希望通过加强管理而不进行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要达到克服公务用车上各种弊病的目的,的确难度很大,而且行政管理成本很高。因此,除个别地方和特殊单位外,成功的案例并不多见。

就全国而言,尤其是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目前普遍采取货币化的“车改”模式。现实的选择说明这一模式客观上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生命力。其一,货币化改革的方向符合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的要求,把原来公务用车上的暗补变成明补,更加公开透明,便于监督。其二,货币化“车改”模式虽然没有先例可循,但是前些年进行的货币化“房改”及通讯工具改革,还是提供了可贵的改革经验。其三,货币化“车革”模式顺应了经济较发达地区小汽车进入家庭的发展潮流,减轻了公车改革的阻力。对于当地生活水平达到每百户小汽车拥有量20-30辆,多数公务员具有购车欲望而经济上仍有一定压力的地区来说,“货币化”改革模式无疑是一种双赢的选择。通过“民办公助”解决公务交通工具,即私人买车,公私兼用,公家发给适当的交通补贴,使许多公务员拥有自己一辆车。既方便了工作,又提升了家庭生活质量,受到了多数家庭的欢迎。从政府的角度来看,通过“车改”既减轻了财政负担,又解决了公车私用等老大难问题,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四,货币化“车改”模式相对其他模式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行政管理成本较低;同时由于“车改”后取消了公车,等于釜底抽薪,比较彻底,不易反复。但是,货币化“车改”模式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一是对全国大多数地区来说,目前还缺乏进行货币化“车改”的思想准备和物质支撑,短期内无法广泛推行。二是“车改”后补贴范围和标准的确定,如何做到公平合理、科学准确,实属不易。补贴范围过窄、标准过低不能满足公务需求,范围过宽、标准过高则成了新的福利,二者均对“车改”的成败产生严重影响。三是鉴于全国尚未对公车改革进行统一部署,“车改”试点单位多属自发行为,采取“摸着石头过河”的办法,边试边行。为了减少改革阻力,争取单位员工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对“车改”的支持,地方政府和单位领导在制定“车改”方案和补贴标准时,容易出现政策“赎买”的倾向。如果上级监督不力或群众监督失效,货币化改革确实有沦为福利化的危险。典型例子就是区委领导“车改”后每年补贴标准高达80000元,成为全国之最,招来大江南北一片骂声,而且令公车改革蒙羞,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而“半货币化”改革模式,是在总结了上述两种模式的利弊得失之后,扬长避短提出来的。相比货币化“车改”模式,其特点是保留了部分公车和司机;而且交通补贴只定数额不发现金,避免了“变相加薪”之嫌。因此对社会各界的冲击较小,有利于平稳过渡。而与“加强管理”模式相比,则加强了政府集中监管的力度,克服了原先各单位对公车实行分散、独立管理的局限性,有利于减少监管的阻力和成本,提高公车使用的效率。其缺点是改革不够彻底,同时监管的成本较高,执行中存在走样变味的风险。此外,有的地方为了鼓励节约,对节余额按30-50%的比例以现金形式奖励本人,笔者亦认为不妥。既然“车补”额度是按公务需要的原则确定的,节余部分按理应该上交或结转下一使用。而按比例以现金形式奖励本人,显然有违专款专用的原则,并且背离了“半货币化”改革的初衷。

由于各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具体情况和条件不同,很难笼统说哪种“车改”模式就是最佳选择。关键是要因时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模式进行改革。但考虑到中国的国情,我认为当前普遍采取“半货币化”改革模式比较可行。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不宜过于超前强推货币化改革模式。就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货币化改革的环境和条件比较成熟,也要注意做好充分的调查研究和准备工作,精心处理好改革中的各个细节,务必使“车改”做到“有利于工作、有利于节约、有利于廉政、有利于稳定”(参见《衡量公车改革成败的标准是什么》一文)。为了加强对公车改革的指导和监督,一般而言,应以地级市为单位,统一制定“车改”方案,并报省政府备案同意后组织实施。

第五篇:新建住宅小区供电模式利弊分析

长沙市新建住宅小区供电模式利弊分析

长沙市新建住宅小区供电方案按长沙市政府及长沙电业局相关文件,目前有以下两种方式。在此,就该两种供电模式的利弊作出分析,以供业主和开发商参考。

一、形式一:公变模式(实际上是公专合一形式)

所谓公变模式,即小区供配电系统采用公用变压器供电,和专用变压器供电两种方案相结合的形式,所谓公用变压器,即该变压器专管住户的照明,一般采用箱式变压器,建成后由电业部门管理,住户直接向电业部门购电,电价0.588元/kwh,所谓专变,即该变压器专管小区内的动力部分和办公部分,建成后由建设方或其委托的物业公司管理,由建设方或物业公司按总量向电业部门购电,电价0.573元/kwh。

二、形式二:专变模式。

所谓专变模式,即整个小区全部采用专变供电,所谓专变模式,即整个小区采用双电源供电。设置一个总配电间,由总配电间向外幅射,在每个建筑密集区域分别建分配电间,或设置箱变,住户照明从各分配电间取电,专变模式建成后由长沙电业局和开发商签订供用电合同,制定产权分介点,分介点后的整个系统由开发商或其委托的物业公司全权负责管理,开发商自行安装IC卡表向各户主收取电费,物业公司向户主收取电费可适当加价,以补贴其管理费用和线路损耗(加价幅度要符合长沙市物价局的文件精神)。

三、以下两种模式,建设造价的区别。

1、公变模式:建设造价按长沙市物价局核准的标准,按规划面积×89元/m2计算,但不包含公变部分低压出线的管网、桥架;不包含专变部分的低压出线。按此模式,全部建设完成总的造价应为:

总造价=规划建筑面积×(89元/m2+专变低压线25元/m2+管网桥架15元/m2)

=规划建筑面积×(89+25+15)

=规划建筑面积×129元/m2

并且公变模式之中按89元/m2计算的部分是固定不变的,只能由长沙电业局星电集团施工,别的任何电力公司都不能施工,没有选择的余地。

2、专变模式:该种模式安装工程可由开发商委托具备资质的电力工程公司安装,该种方式造价由开发商和安装公司协商定价,也可采用招标的形式,开发商具有自主选择队伍的权利,一般情况,这种综合性的小区,整个系统建成总造价90-100元/m2左右。

四、以上两种模式办理程序上的区别:

1、公变模式:

此种模式由开发方提出申请,准备入窗资料(规划批文、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总平面图等)直接到长沙电业局客户服务中心办理入窗。

2、专变模式:

此种模式必须由开发方出具申请报告,交长沙市住宅建设供电领导小组审批同意,并交长沙电业局领导批示同意方可办理入窗手续。

注:1.公变模式和专变模式总造价不含高可靠性供电费;

2.专变部分25元/m2及管网桥架15元/m2为估算价。

下载15 对班级考评模式利弊的调查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15 对班级考评模式利弊的调查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对外贸易模式的利弊分析[推荐]

    摘要:文章概述了浙江省温州市外贸出口在新的国际环境下的积极影响和负面影响,提出温州市的外贸发展,要在扩大进出口规模的同时,进一步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提高效益,努力实现外贸的......

    村级财务管理的主要模式及利弊分析[合集]

    村级财务管理的主要模式及利弊分析 陈帮林 村级财务管理的四个主要模式 1.“村有村管”模式 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民主理财的原则实行集体资产和账目的自我管理,是村级财......

    政府采购模式及其利弊分析[上]

    政府采购亦称公共采购,通常是指一国的政府部门或机构以及其他为政府监控的企事业单位,为实现其统治职能和公共利益,而使用公共资金采购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政府采购模......

    中国烟花爆竹燃放情况调查及利弊分析

    中国烟花爆竹燃放情况调查及利弊分析 一、引言 2004年2月27日,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青阳镇国泰礼花礼炮厂发生礼花弹爆炸事故,造成9人死亡,1人下落不明。 2004年4月22日16时10分......

    辩论家族模式对家族企业利弊资料

    资料显示,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为24年,恰好与企业创始人的平均工作年限相同;有30%的家族企业可以传到第二代手中,其中有不到2/3的企业能够传到第三代,后者中大约13%的企业能够传出第三......

    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利弊-中国农村发展模式分析

    典范不一定是中国农村的出路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中国,南街村和华西村一直是被称为典型的两个“农村”, 在经济发展模式上,南街村是典型的集体主义经济,而华西村是典型的集体控股......

    村级财务管理的主要模式及利弊分析(五篇范文)

    村级财务管理的主要模式及利弊分析 陈帮林 摘要:论述近年来村级财务管理采取的主要模式,各种管理模式的特点及其做法,并对实行的各种管理模式进行利弊分析 关键词:村级财务;管理......

    大学生创业的利弊分析调查问卷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业导论小组 亲爱的同学: 您好!为了分析在校大学生创业的利弊,我们开展了此项调研。您的回答非常重要,请您认真如实填写,涉及隐私我们会做相应的保密。 (请在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