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耐心、细心、关心——德育帮带案例
耐心、细心、关心
——后进生德育帮带案例
一、帮带背景:
小冯,男,本校网络122班学生。由于本人为该班班主任,对其情况较为熟悉:单亲家庭,小学时父亲病逝,后母亲改嫁给同村一大年纪的继父,目前其继父已经八十多岁,该生自尊心强,有吸烟习惯。刚开始接触这个学生,发现他上课总是无精打采,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作业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相当潦草……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班干部向我告状。一段时间内,曾经多次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他只在口头上答应,行动上却毫无改进。深入了解后,觉得该生问题确实较为严重,必需好好引导教育,否则迟早成为班级一大“祸害”。于是,开学初的德育帮带任务分配,我自然而然成为了他的德育帮带导师。
二、过程与评价:
其实开学初我就已经认识到,要帮带好这样的一个学生,难度是非常大的,绝不是短时间内能做好的事,但这么多年德育帮带学生下来,我始终坚信一点,要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耐心、细心、关心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法定。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决定先对他来一次详谈,做一次深入的了解。谈话中,我了解到他心里十分怨恨初中时的班主任。我心里一喜,让他认识错误的机会来了。我轻声问他:“你为什么会恨那个老师?”他不好意思地回答:“因为她常常批评我。”我顺着问:“老师为什么会常在课堂上批评你,你知道吗?”他说:“因为我常违反纪律,没有按时完成作业,书写也不工整……”“你已经认识了自己的错误,说明你是一个勇于认错的好孩子,但是,这还不够,你觉得应该怎样做才好?”“想改正错误吗?想做一个受他人欢迎的孩子 吗,你要怎样做才好呢?”也许是感受到了我诚恳与期待,又或者是受到了我的鼓励与关爱,他最后说了句:“我今后一定要遵守纪律,团结友爱,认真完成作业……”“那你可要说到做到哟!”“好!”,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他无论是在纪律上,还是在学习上,都有了一些的进步。当他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他。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
为了巩固这种良好的效果,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我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班干部坐他旁边,目的是发挥班干部的力量。事前,我先对这个班干部进行了一番谈话:为了班集体,要尽你自己最大的努力,耐心地帮助他,使其进步。实践下来,此班干确实做得非常好,不仅成为他的好朋友,还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或课堂时间帮助他,教育他。虽然这个班干也曾经产生过一些厌烦情绪,说他不太听话,不太乐学……但我就跟他说:要有耐心,慢慢来。后来,小冯取得进步时,除了公开表扬他,我还在班内鼓励:“小冯的进步,离不开同学们的帮助,特别是某某同学的帮助……”。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他自己的努力下,他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小进步。他学习上更努力了,纪律上更遵守了,甚至自己报名当义工,值日也更积极了,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三、故事效果:
一学期下来,该生无论是参加班集体活动,还是个人在班级内的表现,都表现得相当的正面积极,特别是在学期的校运会当中,不单主动参与其中,还主动辅助我维持集体项目的纪律,一度令我非常感动。目前为止,该生已经改掉吸烟的习惯,基本上没有了违纪现象,虽还有一些小不足,但较之开学初可谓判若两人。
四、帮带分析:
一、以人为本,付出师爱。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 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小冯这样特殊的后进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
二、以生之助,友情感化。同学的帮助对一个后进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老师的力量。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同学是学生的益友。在学生群体中,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过于直率,尤其是批评他们的时候太严肃而接受不了。因此,我让小冯同学与其它同学交朋友做起,和某某同学一起坐,让他感受到同学对他的信任,感受到同学是自己的益友。让他感受到同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通过同学的教育、感染,促进了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后进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后进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小冯同学的情况比较特殊,主要是自制力差,对自己的错误、缺点认识不足,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产生厌恶、憎恨心理。因此,我就以爱心为媒,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与他谈心,与他交朋友,使其认识错误,树立做个好学生的念头;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编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的同学跟他坐,给予学习和思想上的帮助;自己面对面批改他的作业,让他感到老师的关心、重视……用关爱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从而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转化后进生的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教育系统工程。转化后进生需要一个过程,要抱着满腔热忱,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反复、耐心地教育。转化后进生的经验千条万条,核心就是多给后进生奉献爱心,让爱的阳光温暖后进生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后进生的成长。
第二篇:细心耐心
细心,耐心
孔庆岭
参加中和农信工作已经半年时间了,回想起刚 开始入职培训,到实际操作真是往事如昔历历在 心。从一开始的迷茫,小心翼翼,到现在的踏实,一步一个脚印真的十分不容易。以开始我觉着只要 能放下去,收回来就行,慢慢的发现不是那么简单,前期工作不做好,到收款的时间困难重重。作为一 个基层信贷员,不认真努力的宣传和走访,不仔细 了解和家访客户到以后收款时不可能顺利,有可能 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工作中一定要有耐心,培训时回答客户提出的各种问题,包括一些不找边
际的问题,能解释的要逐一解释清楚,不要有不耐烦的情绪。另一点是要细心,在侧面了解
客户基本情况时,要尽量面面俱到,培训时要观察他们的语言,表情,举止行动,从中发现
一些了解不到的信息,为自己判断能不能放款,放款后能不能按时回收,往往起着决定性的 因素。
从这半年的学习和工作中,发现给客户培训时,一定要把五户联保的责任讲清楚,这是
一个关键点,往往有些客户认为,只是用户口本身份证,为其他客户担保一下,没什么大不
了的,我们信贷员一定要讲清楚,不是担保而是联保,其他客户不还只剩下一户也要还款,他们承担的是五户的责任,给他们讲透以后,往往会有小组成员退出,这是个很正常的事情,有的客户觉着很不好意思,让我们信贷员一次次跑腿,我常给他们说,组成五户联保小组必
须是自愿的,有一户不愿意到以后的麻烦必换一个成员大的多,我们不怕多跑腿,只要你们
能顺利的用着款就行。
经验是在慢慢摸索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谁想一口吃个胖子都是不可能的,在以后 的工作中,虚心向同事们学习工作经验,踏踏实实,努力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第三篇:爱心、关心、耐心、细心开展班级工作
爱心、关心、耐心、细心开展班级工作
陈冉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管理者和引导者,是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联系的纽带和桥梁。爱心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是班主任走进学生的法宝。关心学生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重要途径。耐心是班主任工作的延续。细心是班主任工作的关键。本文结合自身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主要就班主任的爱心、关心、耐心、细心问题等角度进行探讨。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管理者和引导者,是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联系的纽带和桥梁。我认为,做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应具备爱心、关心、耐心、细心。
一、爱心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是班主任走进学生的法宝。
1、爱心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如果说微笑可以消解眼中集结的愁云和怒气,那么爱心则可以融化“自卑和落后”。因此,在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要学会运用自己的爱心去对待每一个学生。特别是那些学习比较落后,思想品德较差的后进生,以及那些家庭困难,单亲家庭的学生。我们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应以转变学生思想为切入口,万不能因他们是差生了就一棍子打死,亦或是从不正眼相看,相反,我们更该用我们的爱心去正确引导和教育他们,把他们等同一般同学看待,多和他们谈心,多关心其病痛,以此通过经常接触了解其落后的根本原因,并抓住其闪光点因势导行,给予适时的表扬与鼓励。而对于那些家庭困难的和单亲家庭的学生,我们应该先了解他们家困难的原因,经常对他们嘘寒问暖,然后竭力在经济上帮助他们,尽力解
决他们在学习上的后顾之忧,让我们用爱心去温暖他们,多和他们聊天,多开展有益的集体活动,尽力让他们积极参与,使其不把自己封闭起来,敞开胸怀接纳同学老师和一切热心人让他们感觉老师同学并没有歧视他们,自己和老师同学在一起。
二、关心学生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重要途径
要教育好学生,首先要关心学生,做学生的知心人,只有对学生感情深,工作才能细、方法才能对头。多年来,我努力做到:对学生思想上积极诱导,学习上耐心帮助,生活上关怀体贴。
我经常利用放学后的时间在教室和寝室与学生亲切交谈。特别是对那些失去亲人,询问他们跟谁生活,从多方面注意给予他们以温暖的关怀。我从班级管理工作中体会到:除了掌握这些学生的共同本质特征外,更要认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特点,了解每一个学生成长的不同经历,了解他们的过去,了解他们的家庭和周围的环境。积极做好家访工作,才能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手段来进行教育。从而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耐心是班主任工作的延续
教育家培根说“无论何人,失去了耐心就失去了灵魂。”古人也云“教也者,长善而就其失才也”,可见耐心在教育中的作用,作为班主任的我们更应该有耐心,用耐心去开导学生,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多给学生改过自新的机会,循循善诱的指导他们,努力让他们明白自己哪儿错了?为什么错?从而让他们从根本上去改正错误。“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假,相信,我们每个班主任老师只要有诚心,有耐心,再调皮的学生也能感化。
四、细心是班主任工作的关键
细心就是用心细密,做事细心,就会认真周密地考虑各种问题,精益求精地把事情做好。工作中有细心就能及时发现出现的问题,防微杜渐,避免事态扩大;工作中有细心就能帮助我们全面分析问题和正确处理问题;工作中有细心还能够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避免出差错。班主任工作有细心体现在日常工作中处处留心,做有心人,体现在对全班同学的他细观察和详细了解,只有时刻细心的注意自己的的学生才能真正地了解他们,从而正确在引导他们。
班主任在工作中要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有理想,有目标,有志气,有追求的人,那就要不断的培养学生的毅力,使之逐渐形成自治力,这就需要我们班主任老师能给予学生活动的空间,我们教育的对象——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独立体,独立自主性是其基本的行为特征,作为班主任老师的我们必须在维护和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的同时提高起自我教育的能力,并且在开展活动时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但这不是有些老师认为的撒手不管,放任自流”,更不是“投机取巧,乘机偷懒”,而是作为班主任老师的我们要抽出更多的精力,细心的去观察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的特点,思想和需要,从而激发学生对某一方面活动的兴趣,使其个性得以充分发展,使学生的自主和领导组织能力增强,班级中的集体主义感和班级凝聚力也得到增强。当然,班主任工作除了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有意义的活动外,还有纪律、卫生、出勤、仪表等很多烦琐的工作。此外,建设良好的班风班貌,班干部
成员也起着决定性因素,抓好班干部成员工作也是班主任工作细心的具体体现。班主任的细心是洞察学生思想行为的航灯,是班级常规工作的钥匙,是班主任工作的关键。
总之,爱心、关心、耐心、细心始终陪伴着你,因为他们能让我们的班级拥有凝聚力、拥有活力。我们的班级活动将开展得有声有色,我们的班级工作将管理得井井有条。在此,我还希望:班主任的我们在具有“四心”之余,还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班主任能力的培养,加强学习,努力做到学以立德,提高境界;学以增高,开阔眼界;学以致用,改造世界。
第四篇:耐心、细心、爱心
耐心、细心、爱心
演讲者:李秋
记得有人说过:创优无止境,服务无穷期。我们每位医护人员也深知:患者在你心中有多重,你在人民心中就有多重。所以作为从事护理工作的我,时刻将南丁格尔“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无私奉献”的精神牢记在心,将爱心和温暖更多的献给人民群众。
我们的职业被人们遵称为“白衣天使”,而我就想做病人心中称职的天使。如何才能够从心出发,把工作做的更好呢?好,即完美。完美的工作就要求我们全心投入,真诚相待。我从事护理工作十多年了,从自身经历中,我真切的体会到这“三心”在我们的工作有多重要。
耐心,是构架医患间理解的桥梁。作为服务行业的工作人员,我们要以高度认真的工作态度与良好的精神状态开启新一天的工作。我们每一位成员每时每刻都必须拿出我们的耐心,听取患者的倾诉、询问,疏导他们的情绪和压力,及时排除疑惑。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结果显示,病人诉说病情,平均18秒就会被一些医生打断。如此没有耐心,医生如何来正确诊断病情呢?患者多说多问几句,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病情存在疑问,希望大家能够耐心地倾听他们的诉说。他们的疑惑得到耐心地回答之后会让他们安心很多。作为医务工作者,无论是医生还是护士,还是其他医技科室工作人员,我们都应该主动与患者增进了解,尝试主动去交流,去解决问题,这样的话就可能免除很多误解,而医患双方也就很自然地消除一些误会。
细心,在构建医患关系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作为医务人员最起码的工作态度就是要细心对待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从面对面询问病情,检查身体,等待结果,开药,拿药,治疗等等,每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认真细心,恪尽职守。我们干护理工作也是如此,在工作中丝毫不能马虎,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三查七对,做到准确无误。如果我们每一位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做到了细心,那么在工作中也就不会出错,不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与纠纷,患者也就会放心、安心,医患关系也会很美好。
爱心,也是医德的重要内容。爱心是人性的基础,作为一个医务人员就是要具有爱心,同情之心,怜悯之心,尊重患者,爱惜生命。我们的大医大德只有在爱心中自然体现,才不枉被人称为“救死扶伤的天使”,才对得起患者给予我们无上的信任与尊重。我们每一位医务人员多一份爱心,多一份责任心,多抽出一些时间与病人和病人家属沟通,相信充满爱心的和谐医患关系就会近在咫尺。我们要想做个好医者,就一定要让自己的心充满爱。首先,我们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感受他人的情感,培养自己的同情心。比如,看到患者疼痛时,我们要学会结合自己的疼痛经验来感受并体谅患者的痛苦,从而用一颗爱心为他们提供真诚的帮助。其次,我们也可以做一些小事情让患者感受到我们的爱心。比如,搀扶老年患者,给患者倒水,指路,帮患者取药等等。在这些点点滴滴的积累中,我们让自己的心充满爱,学会用爱去关注他人,对待患者。
最后我想说,让我们以关爱病人的健康为荣,以医院为荣,以我们的工作为荣,用一颗纯洁的天使般的心,用最大的耐心、细心、爱心,去关爱所有的人,去呵护最宝贵的生命。
第五篇:细心 精心 耐心
细心
精心
耐心
典型报道、热点引导、舆论监督是新闻宣传的“三大件”。尤其是典型人物的报道,担负着“典型引路”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孝感日报》相继推出了何家坤、严大平、田强、曾凤珍、吴和平等一批人物典型报道,引起较好的社会反响与宣传效果。笔者有幸参与报道的体会是,除了一些常识和基本功之外,具备“三心”――细心、精心、耐心,对写好一篇典型人物报道至关重要。
细心准备 深入采访
意大利著名女记者法拉奇说:“采访前宁可准备过头,而不要准备不足。”如果接到典型人物采访任务,并有这个人物的简要资料,一定要好好研读资料,对人物有个大概印象,并利用网络,对报道对象的行业背景有基本的熟悉度,脑海中形成初步采访的提问。如遇突发情况,任务紧,且要立即推出人物报道,细心深入的采访尤其显得重要。
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为先进人物典型报道的“米”,就是记者深入采访得来的细致全面的素材。素材的全面与否,决定着报道的成败。作为记者要舍得时间和精力,去挖掘收集第一手材料。
首要的一步,走近第一现场,采访当事人。要善于观察。从人物的服饰、举止神态,到周围的环境及有关事物,都要用眼睛细细捕捉。饱含真情,拉家常般,循循善诱,想方设法掏出报道对象心窝里的话来。
除了采访报道对象,其次还要遍访其周围的人。典型人物的生活工作中总有一些关系或远或近的关系人,要尽最大可能地采访到关系人。在实际采访中,有时会发现周围人的叙述多是大同小异的。这时,不可轻易放弃,要“同中求异”,抓住不同点,穷追猛打,深挖细掘。
典型报道中,有些典型人物重病或过世,无法也不可能面对面采访报道对象。要想完成报道,展示主人公精神,很大程度就得依赖对其周围人的采访,诸如亲人、邻居、现任或以往同事等。比如《“苕警察”吴和平》的报道。我们接到线索时,吴和平已突发脑溢血昏迷不醒。第一主人公缺席,只能从与他有关系的人身上突破。我们去医院去他家里采访了吴和平的妻子、子女,去向阳社区、北池社区、季庙村、书院街派出所,找寻吴和平的朋友、现任同事,甚至10多年前的同事。采访过程中,因为事出突然,加上时间久了,不少被采访对象只有反复几句概念似的评语。要如何突破,采访到细节?记者抓住各自评述中不同的一两个词,让他们从这一两个词引申开来。比如认真,就讲认真的故事,清廉,就说清廉的故事。各个侧重,一点点汇聚,大致呈现出吴和平的人生历程、精神品质。
精心构思 打磨成品
采访结束后,就进入到写作程序。大到如何取材、提炼主题、结构,小到语言运用等,都需要精心构思,慢慢打磨。
首先要提炼主题。典型宣传要体现时代性,立足个性,选准角度,写活“这一个”;忌脸谱化、概念化、千人一面。个性是典型的生命。
比如,支教生何家坤的报道。支教生何其多,他有何特点?原来带着父亲去支教,这就和其他支教生区别开来,共性中显出个性。提炼主题时,我们采访报道组紧扣“支教”两个关键眼,“带着父亲去支教”,标题稍显平淡,我们改“带”为“背”,取“背”的延伸义:背负、承当、担负。于是,“背着父亲去支教”,一个尽忠尽孝,有担当的青年形象跃然纸上,其次选材。主题确定了,就要选材。素材准备充分,选择的余地就大。素材很多,但并不是都需要,要根据主题对第一手材料进行精心的辨析、判断和选择。穆青曾说过:“有时一个细节比千言万语活泼得多,深刻得多,有力得多。”细节运用,才能使典型人物“立”。可以说,只要有几个与主题有关的细节故事,一篇人物典型差不多就成功了。通过主题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细节化,用讲故事的方式宣传典型人物,读者更易接受,觉得典型人物可亲可近可学。这也达到了我们宣传典型报道的目的,是要让读者见贤思齐,而不是敬而远之。在故事的表现上,适当运用情景再现,还原现场,文章更具感染力。在典型写作中,除了挖掘闪光点,还要如实反映人物的“原生态”。忌“高大全”、“神像式”描写,不要故意回避典型人物的缺点。人无完人,适度的缺点、不完美,更显人物真实、可信。
再次结构和语言。结构上,我们一般采取三段式,也有两段式、四段式。从审美和比例角度讲,三段式更适合,显得文章体例均衡。语言,提倡“白描式”写法,寥寥几笔,神韵顿出。简洁明快,语句短促有力。
耐心关注 跟踪报道
典型人物报道,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一篇主题通讯,能产生大的社会效应和宣传效果,需要一个长期关注的过程。
笔者以为,做典型人物报道,可以像连续剧或连载小说那样来打造,进行不间断的动态跟踪报道。不间断的时间,可以很近,也可以隔一些日子,总体来说,保持在典型宣传热度、关注度比较密集的时间段。
做跟踪报道,除了上面说的为达到宣传效果、社会影响,也与受众的猎奇心理有关。通过一次人物报道,读者会继续关心主人公之后的生活经历如何?他的精神、品质仍保持吗?政府、社会对典型人物如何看待、对待?良好的正面互动与响应,可以让读者感受到主旋律与正能量的弘扬与传播。
一次人物报道,并不是盖棺论定了。时间在流逝,事态在发展变动。记者要随时处于进行时状态。倘若报道对象又有了新的新闻,还可以跟进补充,或者换角度深度报道。比如“弃考捐髓”大学生田强的报道,我们从2011年7月至9月,用了近两个月时间关注,发了13篇稿子,其中两篇主题报道。再如何家坤的报道,2009年12月13日,我们首发推出主题通讯《背着父亲去资教》,之后又连续推出《尽孝尽责显本色》、《做人要做这样的人》两篇深度报道,以及配发两篇评论和图片。这样跟踪连续性、组合方式多样化的报道,引发强烈反响。我报首发何家坤的报道后,《中国教育报》、《中国人事报》、《湖北日报》及20余家网站都进行了转载报道。何家坤也随着大学毕业生建功立业先进事迹报告团赴北京、沈阳、南京等6地进行事迹报告,获得“湖北青年五四奖章”金奖、“孝感市杰出青年”特别奖。
从受众角度说,跟踪连续性的人物报道在一定程度上比重新塑造一个典型人物要更容易吸引受众眼球,也更能充分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
做跟踪报道,需要记者耐心,沉得下心去关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既然接收了报道任务,就要力求尽善尽美。做个有心人,对自己是激励,也是鞭策。(孝感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