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落实“三项建设” 提高基层纪检组织能力
落实“三项建设” 提高基层纪检组织能力
中共新太乡纪律检查委员会
乡镇纪委是最基层一级的纪检机关,对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乡镇纪委对乡镇、村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处,对农村的党风廉政环境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功效,治本功能较为显著。当前,深入开展“能力素质建设、思想作风建设、基层组织建设”主题实践活动,加强基层纪检监察组织“三项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一、强化基础,提升能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任务繁重而艰巨,切实提高纪检监察组织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的组织协调能力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一是要争取同级党委对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视。基层纪委书记要积极争取同级党委班子特别是主要领导对反腐倡廉工作的理解、重视和支持,促进相关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对纪检监察工作的协作配合,提高纪检监察机关的组织协调能力,把相关任务和责任分解到职能部门,发挥各自优势,齐心协力完成反腐倡廉工作任务。二是要把好进人关。选拔纪检干部既要注重选拔对象的业务素质,更要注重选拔对象坚持原则和主持正义的思想政治素质,建立健全科学的选人机制,把优秀人才进入纪检监察队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纪检干部队伍,三是要加强素质培训,通过教育培训、岗位练兵和实践锻炼等途径,加强纪检监察干部素质能力培训,以此优化纪检监察干部知识结构,提升业务水平,增强拒腐防变的实战技能。
二、深入群众,强化监督。深入开展“三项建设”,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不稳定因素的出现,反映了干群、党群之间的不和谐,是长期以来问题不断积聚的结果。乡镇纪委要采取有效措施,抓好机关干部和部门、站所工作作风建设,增强广大干部职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一是加强机关党员干部作风建设,不断增强党性,改变观念,做好服务。二是规范机关干部的工作秩序,严格工作纪律。建立乡镇纪委书记负总责的“三项建设活动”领导小组,健全工作机构,与乡镇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做到在工作有创新,抽调精干力量专司其职,实现机关干部工作的规范化。三是抓部门纠风综合治理工作,扎实开展机关纠风工作。四是规范村级管理制度,抓好村务公开,给群众明白,还干部清白。五是重点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顺藤摸瓜,提前介入,避免出现严重后果。
三、组织协调,形成合力。“能力素质”、“思想作风”和“基层组织”相辅相成全力抓。一是加强干部思想和作风警示教育,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教育,加强和改进纪检巡视工作,通过分片巡察、暗访巡察、现场巡察、重点巡察、专项巡察等方式,加大案件查办力度,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二是建立反腐倡廉工作组织协调领导小组,健全组织协调领导小组的工作职责、议事规则、工作程序等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反腐败工作情况通报制度、联席会议制度、监察督办制度和奖惩制度,为基层纪委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提供制度保证。三要大力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围绕中央提出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要求,加强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建设,健全基层监督网络,完善工作运行机制,拓宽新形势下社会组织纪检组织建设的受力面,形成基层组织的更大影响力。四是要加大案件查办力度,用反腐倡廉工作的实绩和效果,提高基层纪委的权威性,真正做到有为有位。
第二篇:纪检三项建设演讲稿
用心去奉献 用爱铸忠魂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同志们:
上午好!我是高县卫生局**,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用心去奉献 用爱铸忠魂》。
今年*月,县纪委、县监察局下发了《关于扎实推进全县纪检监察系统“能力素质建设、思想作风建设、基层组织建设”主题活动的实施意见》,通过学习,我深刻的认识到,“三项建设”,是事关卫生工作和医疗卫生队伍建设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性、全局性、根本性问题,是当前各级领导都在认真思考和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作为纪检监察干部、卫生工作者中的一员,我们要心系人民,为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
纵观中华古今,我们的榜样数以万计,史有臵瓜梁上,誉声传万代的苏琼;今有生如夏花之绚烂,死若秋叶之静美“万事民为先”的王瑛。在“感动巴中2008人物”颁奖晚会上,四川南江县纪委书记王瑛收获了人生又一个荣誉,只是这一次她没有出席。2008年11月27日,曾被中纪委等部门表彰为“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十大标兵”之一的王瑛累倒在工作岗位上,在送往医院抢救途中不幸去世。晚会致以王瑛这样的颁奖辞:“她是大巴山的女英雄。她铁面无私,却又柔肠百转;她嫉恶如仇,却视民如亲。她体重很轻,在百姓心中却重如泰山。她身材不高,在百姓心中却丰碑永存。在生命的最后时光,却依然保持着冲锋的姿态。”晚会现场掌声雷动,许多观众泪如雨下,王瑛的缺席,成为他们永远的思念与感动,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一名基层纪
部,要敢于承担责任,牢固树立奉献精神,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改变观念。要做到“爱学习、爱党爱国、爱工作、爱人民、爱自己”,做党的忠诚卫士,做群众的贴心人。
爱学习才能有所进步。曾几何时,这样一个理念已深入人心:一个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其战斗力的强弱。无论是汶川大地震救援队伍中那十万钢铁之师,还是建国六十周年大阅兵中那矫健的步伐,无不深刻阐释着素质工程的无比重要。随着社会的变革与发展,纪检监察工作也面临着全新的考验,违法违纪行为花样翻新,不断滋生出更新更隐蔽的犯罪手段。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大家深深地知道,只有加强学习,不断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能力素质和政治意识,才能在纪检监察事业中有所作为,才能更好地履行好光荣使命,为党和人民做出新的贡献。
爱党爱国才能坚定信念。党组织是领导干部成长进步的摇篮,履行职责的依托。我们纪检监察人要时刻保有对党组织的一颗忠诚之心。自觉讲党性、讲大局、讲原则、讲纪律,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以一流的工作标准和成绩报答党组织的培养之恩。时常提醒自己现在要做什么,将来要留什么;在收获与付出之间作出正确选择,象郑培民同志那样——权为民用、利为民谋。真正做到上不愧党,下不愧民。爱党的同时更要爱国,国家是根本,是根基,有了国家的和平安定,才有个人的稳定生活,一个内忧外患、贫穷落后的国家,个人的利益就无从谈起。热爱我们的国家,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位卑未敢忘忧国,是每个纪检监察干部应有的情
当人民群众来信来访需要解决时,我们要献出耐心;当人民群众请求办理事项时,我们要献出热心。在人民群众心中树立可亲、可信、可敬的形象。真正地让老百姓感受到“ 贴心人”的温暖。
爱自己才能有所作为。爱自己保护自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首先,要辩证地认识自己,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实事求是的估价,知深浅,知轻重,知长短,在众人当中、在工作和生活当中把位臵摆正。其次,要牢牢把握自己,在任何时候任何环境下,都坚定信念,坚守原则。我们纪检监察人处于反腐最前沿,也不是天生的防腐剂,但面对形色色的诱惑和歪风邪气的侵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古人说:“知足者常乐,贪婪者常悲。”自律是快乐的源泉,要做到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心中常记“举头三尺有神明”,时刻提醒做到“慎微、慎初、慎独、慎交”,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再次,要不断激励自己,立足于干好本职工作,多一点谦虚,少一点盛气;多一点自励,少一点自负;多一点奉献,少一点报怨。
一位老纪检监察干部说过“我们的纪检监察干部是共产党的钢刀,是铲除党委、政府躯体上毒瘤的钢刀。面对邪恶势力的威胁,官可以不做,老百姓的事不能不管。”我想,如果把党的事业比作参天大树,那么,纪检干部就是围绕大树的“啄木鸟”,守护着大树的生命、健康和尊严;如果说纪检监察工作是插在腐败分子心头上的一把钢刀,那么这把钢刀上就一定凝聚了无数纪检监察工作者的正义力量;如果说纪检监察工作是守护我们党伟大事业的一座雄关,那么这座雄关就一定深深扎根于“做群众贴心人”的正义土壤。作为新时代的纪检监察干部,我们要以激情
第三篇:如何提高课堂组织能力
如何提高课堂组织能力
课堂组织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需要教师灵活,恰当地运用各种教学技巧,它事关教学质量的高低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在课堂教学的特殊时空里,不同个体的学生基于生命需要而产生的欲求也是多种多样的,诸如情感欲,表现欲、求知欲、成就欲。这些植根于生命个体的各种需求,不是简单的量的叠加,而是在碰撞、会合、批判、认同、滋生、接受、提升、演化等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中发生着质变,这些质变带来的最直接的效应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浓烈,课堂成为了学生焕发生命活力的重要场所。善于组织教学的教师,在课堂上能根据教育规律和学生心理特点,巧妙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对教学内容作出合理安排,形成适宜的教学情景。相反,如果教师不善于组织教学,学生在课堂上就会秩序混乱,注意力分散,兴趣不高,被动听课,这种状态势必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如何提高组织教学能力是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课堂组织能力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管理课秩序,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来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行为方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教育观念也发生了改变,课堂组织已超越了传统的课堂管理。因此,搞好课堂组织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课堂秩序,建立良好行为标准
在课堂教学中,秩序井然是有效教学的基础。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就非常强调课堂秩序的管理,他说:“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因此,课堂组织能力首先要达到的目标就是管理课堂秩序。正常的课堂秩序,不仅可以保证教学的有效进行,而且还可能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要达到这一目标,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严格要求和体贴爱护相结合。
(二)正确运用奖励和惩罚。
(三)千方百计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四)适时使用教育机智。
二、集中学生注意力,保证学习精力的有效投入
集中学生注意力,就要防止和排除分散学生注意的不利因素,保证学习精力的有效投入,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可根据教学内容控制教学节奏。
(二)通过灵活使用各种教学方法控制教学节奏。
(三)可通过语言的变化来控制教学节奏。
(四)应对干扰,随机应变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那我们所有的计划,所有的探索和理论都会变成泡影。”兴趣是认识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和动力,是进行教育的有利因素,对鼓舞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能都是有用的。当一个人对某种学科发生疑问时,就会使各种器官和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总是积极主动,心情愉快的进行学习,而不会觉得是一种负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之初,教师用贴切而精炼的语言,正确、巧妙地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有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知识,不断追求真理的意向,产生学习自觉性,并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十分重要,这种引导贵在因情,因性、因人而异,具很强的生成性、随机性的特点。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的热情,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良好的情感,态度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教学中可通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学生情感体验,改进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
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同时也应尊
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由此可见,倡导个性化的教学是实施新课标理念的需要,也是张扬学生个性的需要和体现教学艺术魅力的需要。
课堂氛围——少一些刻板,多一些自由。
营造充满“磁性”的课堂环境,要做到一是还学生以自尊。二是还学生以自信。教师要把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作为财富,引导学生正视不足,把错误作为学习的一种途径。引导学生自己走向完善。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获得一份自信。当学生在课堂上有了自信的时候,课堂对学生才有一种亲和力。教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不是冷眼视之,也不是置之不理,而是发现之后及时引导,引导他发现并及时纠正过来。这个过程看似很简单,但在学生的心里产生的却是无形的动力。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在关注他,当他把错误改正过来后,意识到自己出现错误的原因,从而增强了学习的自信。
三是尊重学生的差异,把学生看成一个独特的人。
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要尊重学生的不同理解和认识,让课堂成为学生发挥个性的天地,成为自我赏识的乐园。尊重了学生各自不同的理解,老师把学生看成了一个独特的人来对待,体现了多姿多彩的生命活力。
总之,教师教学组织过程中,集中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学习,方法极其灵活,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应重视课堂组织,但他不能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课堂组织上。
事实上,教师课堂组织的成败在课堂教学之前就注定了。而不仅仅靠课堂现场的操作,因为教师的备课与课堂组织密切相关。教师课前的策划,安排活动,已广泛存在于教师的课堂行为之中。
在课堂上,教师能否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教学内容关系为密切,所以教师应预先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在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时,要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互转换或交替的规律,使教学内容具有趣味性和新颖性,而且难点分散,重点突出,课堂节奏有张有弛,并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所讲内容通俗易懂,使学生兴趣盎然。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起主导作用,就应预先组织好自己。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从强调指出:“一个教师在教室里要连接的第一件事就是了解他自己。”教师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可以确定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师还要对自己的情感,衣着等一些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预先进行组织,促进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达成。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课堂组织要贯穿于
课堂教学始终,同时注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组织,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被吸引,在投入学习中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四篇: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组织能力
回复:如何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
浅谈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组织能力的提高
西平镇庄家湾小学 李乔花
摘要:课堂组织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需要教师灵活,恰当地运用各种教学技巧,它事关教学质量的高低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善于组织教学的教师,在课堂上能根据教育规律和学生心理特点,恰当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对教学内容作出合理安排,并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互转换或交替的规律,使教学内容具有趣味性和新颖性,而且难点分散,重点突出,课堂节奏有张有弛,并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所讲内容通俗易懂,使学生兴趣盎然。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通过控制课堂秩序,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来创造适宜的教学情景,提高教学效率,才能达到教学目标。
关键词: 课堂
教学
组织
能力
课堂组织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需要教师灵活,恰当地运用各种教学技巧,它事关教学质量的高低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在课堂教学的特殊时空里,不同个体的学生基于生命需要而产生的欲求也是多种多样的,诸如情感欲,表现欲、求知欲、成就欲。这些植根于生命个体的各种需求,不是简单的量的叠加,而是在碰撞、会合、批判、认同、滋生、接受、提升、演化等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中发生着质变,这些质变带来的最直接的效应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浓烈,语文课堂成为了学生焕发生命活力的重要场所。善于组织教学的教师,在课堂上能根据教育规律和学生心理特点,巧妙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对教学内容作出合理安排,形成适宜的教学情景。相反,如果教师不善于组织教学,学生在课堂上就会秩序混乱,注意力分散,兴趣不高,被动听课,这种状态势必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如何提高组织教学能力是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课堂组织能力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管理课秩序,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来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行为方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教育观念也发生了改变,课堂组织已超越了传统的课堂管理。因此,搞好课堂组织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课堂秩序,建立良好行为标准
在课堂教学中,秩序井然是有效教学的基础。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就非常强调课堂秩序的管理,他说:“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因此,课堂组织能力首先要达到的目标就是管理课堂秩序。正常的课堂秩序,不仅可以保证教学的有效进行,而且还可能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要达到这一目标,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严格要求和体贴爱护相结合。体贴爱护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就是要求教师把尊重学生和批评违反纪律的行为结合起来。即一方面真诚关怀学生,充分信任他们的努力,另一方面,当他们违反纪律的时候,给予他们严肃的批评。
(二)正确运用奖励和惩罚。首先,正确运用奖励是教师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的有效手段。奖励的运用首先要正确选择纪律行为,奖励的应该是具体的遵纪行为如上课认真记笔记,不左顾右盼等,而不是一般的概括行为;其次,要正确选择奖励,应以多次奖励而不是引起迅速的满足为原则,不必时时运用物质奖励,在不少场合,向学生微笑,表示亲昵的口头赞扬同样能产生良好的强化作用;再次,在教师期望的遵纪行为出现后,就要立即给予奖励,不要延搁太长的时间。
(三)千方百计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在课堂教学中,新异刺激的出现容易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而违反课堂纪律。维持课堂纪律首先就应当尽量排除无关新异刺激物的干扰。此外,通过掌握学生的情绪,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学生的期待心理,也能够积极的运用无意注意资源辅助教学。如教学《小小的船》一文时,我努力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展开想像,为他们的“倾吐”插上翅膀,直至让他们达到“不吐不快”的快乐无比的学习境界。在学习“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后,我引导学生:“现在,我们闭上眼睛想一想,假如你也到了弯弯的月儿上,你看见些什么?”经过片刻沉默后,小朋友们都争先恐地举起了小手:“我看见了星星”。“我看见了长城”。“我看见了宇宙飞船„„”。精巧的引导,使孩子们思路大开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到联想中。
(四)适时使用教育机智。教育机智是教师在课堂里对学生做出随机应变的快速反应和灵活采取恰当措施的能力,它属于创造性的教育能力。使用教育机智应注意三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善于因势利导,不能消极地等违纪行为出现后再加以处理。如教师一时发现有的学生爱带小动物进教室,不是硬性下令禁止或简单没收了事,而是让他们参加写作兴趣小组,引导他们仔细观察这些小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倡导他们写出观察日记。这样因势利导,不仅避免了违纪行为的发生,还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习动机。
二、集中学生注意力,保证学习精力的有效投入
集中学生注意力,就要防止和排除分散学生注意的不利因素,保证学习精力的有效投入,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可根据教学内容控制教学节奏。教师授课的大忌之一是面面俱到,40分钟一讲到底,像一首“催眠曲”,单调无味。要根据教学内容的深浅难易和重要程度来安排教学节奏。一般说来,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要“重锤敲打”,从细从慢,节奏宜缓,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教材中的浅易内容,次要部分,则“轻轻叩击,”节奏宜快,甚至有的内容可跳不讲。
(二)通过灵活使用各种教学方法控制教学节奏。灵活地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可以控制课堂教学节奏,因为有的教学方法,可使教学节奏紧张快速一些。一堂课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读法、讲练法、讨论法、质疑法、悬念法、发现法等,使课堂形成新颖多变的教学节奏,吸引学生、增强效果。
(三)可通过语言的变化来控制教学节奏。在课堂教学中,语言是信息传输的主要渠道,教师语言运用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如果教师的语言节奏平淡没有变化,课堂必将是一潭死水,缺少生气、没有活力。
(四)应对干扰,随机应变
在课堂上学生常会突然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需要教师灵活机智的回答;常常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原因引起混乱喧哗,需要教师快速而冷静地妥善处理;常常会遇到一些难于应付的干扰,需要教师以尽可能小的代价迅速摆脱。教师在课堂教学监控中经常会用到的应变艺术有:一是化被动为主动的应变艺术。一位教师对学生讲,要关爱他人时,不料,这时有一个顽皮学生站起来向她提出一个难堪的问题:“老师,你有爱人吗?”这位教师是大龄未婚女青年,还没有对象呢,这个问题无疑刺到了老师的痛处。但是,这位老师回答得很巧妙:“这位同学问我有爱人吗,谢谢你的关心。我首先有你们这些学生,你们就是我所爱的人。其次,我将来会有一位家庭爱人,他会成为你们所喜欢的好叔叔。不过,我今天说的‘要学会爱人’,是讲的这个意思吗?”二是顺水推舟式应变艺术。一次上课,老师走上讲台面带笑容地说:“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老舍的《小麻雀》。”边说边习惯性地打开粉笔盒,伸手拿粉笔板书。呀,毛茸茸地吓得他出了一身冷汗,教室里“咯咯咯”地笑开了。原来,粉笔盒里关着一只羽毛未丰的小麻雀。张老师沉静片刻后说:“好有心计的同学,找来了一只活标本,大家看看,小麻雀的眼睛是不是像老舍描写的那样,小黑豆似的。”于是,小麻雀在大家手中传开了。大家不住地赞叹老舍的观察仔细,比喻生动,也从内心佩服老师处理问题的艺术。课后,张老师对搞“恶作剧”的学生亲切地说:“你对教学很关心,很有心计。不过,要是事先跟我打个招呼,就更好了。”,几个同学听到很感动,惭愧地低下了头。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那我们所有的计划,所有的探索和理论都会变成泡影。”兴趣是认识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和动力,是进行教育的有利因素,对鼓舞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能都是有用的。当一个人对某种学科发生疑问时,就会使各种器官和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总是积极主动,心情愉快的进行学习,而不会觉得是一种负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之初,教师用贴切而精炼的语言,正确、巧妙地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有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知识,不断追求真理的意向,产生学习自觉性,并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如在教学《月亮湾》一文时,教师先谈话导入:“小朋友,你们去过农村吗?见过农村的美景吗?有个小朋友把自己美丽的家乡画了下来。想不想看一看呢?”继而出示课文插图,要求学生说一说图上画了什么,揭题正音后,从而进行课堂质疑:“读了课题后,小朋友们想知道些什么?”(“月亮湾”在哪里?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为什么叫它“月亮湾”?„„)“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去文中看一看,你就明白了”。巧妙的导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又为学生走进文本架设了情感的桥梁。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十分重要,这种引导贵在因情,因性、因人而异,具很强的生成性、随机性的特点。唯如此,语文课堂才能散出人性的光辉、奔腾着川流不息的生命洪流,学生也才能获得充分的心灵自由去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的热情,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良好的情感,态度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教学中可通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学生情感体验,改进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
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由此可见,倡导个性化的教学是实施新课标理念的需要,也是张扬学生个性的需要和体现语文教学艺术魅力的需要。
课堂氛围——少一些刻板,多一些自由。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很大程度上不是由于内在学习需求,而是更多地借助他人肯定自己,营造课堂氛围等外在因素。因此,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要让更多的学生有所选择,能够自我表现,让更多的孩子陶醉在成功的喜悦中,在我们的阅读课堂教学中,逐步减少强制性和划一性,增强开放性和选择性,为学生思考、探究、发现、创新提供更大的空间。教师不应规定学生用什么方法,而是要给学生学法选择的自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觉选择,鼓励他们运用自己觉得有效的方法学习,不断优化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培养学生的选择能力。例如,教学《四季》一文时,教师让学生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分组学。能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同学,可跟同伴说一说。爱朗读的同学,可朗读。喜欢查阅资料的同学可把课前收集的文字、图片资料拿出来交流。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诗中的景物。学生的心被点成一团火,小组合作,独立研究,跨组交流,十分投入。教师的教法别具一格,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方式,教师扮演了多重角色,接纳、诱导、鼓励、旁衬; 学生通过朗读与体会、争鸣、画画展示,成了问题的探究者,他们的观察充满着个人情感和体验。这样既领悟,丰富了诗歌的意境,又实现了主体的自主学习。
营造充满“磁性”的课堂环境,要做到一是还学生以自尊。新课程强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并把它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而新型的师生关系落在课堂上,首先应该给学生以自尊,让学生在拥有尊严的环境中愉快的学习。在一次作文课中,当老师正准备让学生写“表扬信”时,有一个学生提出“不是不想写,我觉得不需要写”,于老师没有勃然不怒地批评他,更没有讽刺挖苦。于老师没有按照他原来的思路继续往下上课,而是顺着学生的思路把写临时改为了说,我们看到他们喜形于色。因为老师尊重了学生,把学生看成了一个完整的人,给了学生一份可贵的自尊。
二是还学生以自信。教师要把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作为财富,引导学生正视不足,把错误作为学习的一种途径。引导学生自己走向完善。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获得一份自信。当学生在课堂上有了自信的时候,课堂对学生才有一种亲和力。一位教师在教学《手术台就是阵地》一课时,一名学生利用线段图来理解“陆续、连续、继续”三个词语的意思,但却把意思混淆了。教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不是冷眼视之,也不是置之不理,而是发现之后及时引导,引导他发现并及时纠正过来。这个过程看似很简单,但在学生的心里产生的却是无形的动力。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在关注他,当他把错误改正过来后,意识到自己出现错误的原因,从而增强了学习的自信。
三是尊重学生的差异,把学生看成一个独特的人。
在以往的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整齐划一,束缚了学生创新潜能的发挥。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要尊重学生的不同理解和认识,让课堂成为学生发挥个性的天地,成为自我赏识的乐园。一教师在教学《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时,当学生们从寓言中获得了不同认识和感受(生1:乌龟怎么能跟白兔去赛跑,这样比赛是不公平的。生2:白兔怎么会睡得那么死,半路上怎么睡得着呢,等它醒来时乌龟已经爬到了,这不大可能。生3:我想乌龟准是事先已经知道白兔赛前已经很累在半路上要睡一觉的,要不,他再傻也不会去跟白兔比赛跑步呀!)这些认识和感受都不是我们惯常理解的:“骄傲要失败,能坚持到底就会胜利”的道理,老师并没有象以往那样把这个道理硬灌给学生,让大家抄下来,背下来,而是尊重了学生各自不同的理解,老师把学生看成了一个独特的人来对待,体现了多姿多彩的生命活力。
总之,教师教学组织过程中,集中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学习,方法极其灵活,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应重视课堂组织,但他不能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课堂组织上。
事实上,教师课堂组织的成败在课堂教学之前就注定了。而不仅仅靠课堂现场的操作,因为教师的备课与课堂组织密切相关。教师课前的策划,安排活动,已广泛存在于教师的课堂行为之中。
在课堂上,教师能否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教学内容关系为密切,所以教师应预先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在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时,要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互转换或交替的规律,使教学内容具有趣味性和新颖性,而且难点分散,重点突出,课堂节奏有张有弛,并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所讲内容通俗易懂,使学生兴趣盎然。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起主导作用,就应预先组织好自己。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从强调指出:“一个教师在教室里要连接的第一件事就是了解他自己。”教师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可以确定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师还要对自己的情感,衣着等一些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预先进行组织,促进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达成。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课堂组织要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同时注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组织,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被吸引,在投入学习中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五篇:加强基层组织能力建设情况汇报
**区加强基层组织能力建设情况汇报
中共**区委(2010年5月)
近年来,我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开展“三个对比”教育,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引领发展、构建和谐、服务群众”的能力,为加速科学跨越、实现富民强区开启了新活力。2009年,全区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齐驱并进,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居民收入“三项收入”较快增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名列全市第二名,投资工作目标管理综合考评全市第一名,先后获得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区、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单位等多项荣誉,全区基层组织能力建设得到了全面提升。现将我区加强基层组织能力建设的主要做法及成效汇报如下:
一、上下联动,以一以贯之的力度突显保障力
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是能力建设植根的土壤。我们把加强基层组织能力建设作为基础性、关键性、长期性的工作狠抓落实,做到思想到位、工作到位、保障到位。
1、提供组织保障。一是强化责任主体,增强领导力。积极探索完善基层组织执政机制,通过制定实施《关于加强基层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等“1+8”文件,将基层组织能力建设纳入各党委党建工作目标考核内容,进一步明确和强化党建工作 责任制,基层抓党建工作的责任更细化、目标更明确,要求更具体,增强了各级党组织的领导责任和领导能力。二是加强“两委”建设,增强凝聚力。注重在“建、训、管”环节上下功夫。建,就是针对部分村班子能力弱、“两委”不协调的问题,推行“两推一选”;训,就是针对有的村干部思路滞后、民主意识不强、工作方式简单的问题,注意分类施教,提高村干部整体素质;管,就是针对少数村干部居功自傲、脱离群众、贪图享乐等问题,切实强化忧患意识教育。着力构建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决策、村委会负责执行,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及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监督为主体的村级组织体系,健全村务重要工作审查机制,强化对村级组织的监督,并制定村“两委”成员廉政谈话和廉政报告、责任追究等制度。对全区157个行政村实行分类定级、量化考核和动态管理,激发和调动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增强凝聚力。三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增强战斗力。我区严格规范发展党员程序,落实发展党员培训制、公示制、票决制和责任追究制等“四项制度”。规范党内审核、强化党外监督,接受群众评议,优化党员队伍,增强党员队伍战斗力。加大困难党员帮扶力度,建立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帮扶困难群众制度、贫困党员分类帮扶制度,设立贫困党员帮扶资金,开展为思想保守型党员送观念、为致富无门型党员送技术、为年老无靠型党员送温暖、为疾病困扰型党员送健康的“四送”活动,分类帮扶贫困党员。
2、提供投入保障。一方面,落实经费。重点实行三个倾斜,即财政向基层倾斜、党费向培训倾斜、政策向村级倾斜。将基层组织能力建设经费列入区级财政预算,保证每村4万元的运转经费,区财政每年投入达600多万元。此外,全区已投入 220多万元,建立了187个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实现了“村村通、全覆盖”。2006年以来,我区健全完善“权责对等、费随事转”社区党建经费投入机制,区财政每年投入200多万元,保障26个城市社区340余名工作人员的养老保险,解除了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夯实阵地。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作为“为民办实事十大工程”之一,按照“规范、实用、量力而行”的原则,采取新建、扩建、改造等办法,通过上级拨款、区财政配套、区管党费支持等途径,区乡村三级联动,建管用三位一体,近四年来整合建设资金440多万元,新建、扩建活动场所45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成了村民议大事、谋发展的公共场所,学科技、奔小康的第一课堂,党员联系群众、服务村民的重要平台。
3、提供人力保障。一是从机关派驻工作队。坚持每年从区直机关派出工作队,全面开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扶贫开发和新农村示范村建设。近三年来共投入资金3.9亿元,实施产业开发和新农村建设项目300多个,解决14027户群众饮水、用电困难,发展沼气2100多户,驻点村农村人均增收556元。同时,在乡镇开展“驻基层、强组织、促发展”活动,为后进村 选派乡镇机关干部担任村党支部书记,长期驻村助扶。对表现突出、特别优秀的驻村干部,优先提拔为副科级领导干部或享受副科级待遇,做到驻在基层,扎根农村。二是派遣干部回乡效力。2006年,我区在全市率先派遣**区籍副科级以上干部回乡建设新农村,充分发挥他们的组织协调才能,为家乡建设建策献力。近四年来,全区已派出干部320名,覆盖全区126个行政村、237个村民小组,为驻点村筹资3400万元,实施建设项目369个,修建村组公路225.6公里,解决3900户群众饮水困难。三是实施“三个选派”工程。按照“加强组织、发展经济、富裕农民、维护稳定、锻炼干部、促进农村进步”要求,2006年以来开展选派10名机关干部到企业挂职、选派10名机关干部到农村任职和选聘10名大学毕业生到农村锻炼的“三个选派”工作,走出了一条改进新时期党建工作的新路子。2007年选聘到**镇天堂村担任第一支部书记的**,根据全村7个组特点,引导村民“一组一品”建设新农村,五组的葡萄种植,人平年收入增加1800元;七组的水库每年为组里带来一万元收入。因工作成效明显,该同志于2009年被提拔到**乡担任领导职务。
二、点面促动,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扩张感召力
创新是推动基层组织能力建设的最终源泉与主要动力。我们坚持把创新贯穿于基层组织能力建设各个领域,以观念创新促进工作创新,以措施创新促进载体创新,全面激发感召力。
1、助推建设新农村,拓展农村基层党建。一是创新开展“三个对比”教育活动。2009年,我们在全区157个村创造性地开展农民群众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对比、农村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发生深刻变化的对比、党和国家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使广大农民得到实惠的对比“三个对比”教育,着力在开展民情调查、推进农业产业化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上下工夫,引领农民全力建设新农村、主动应对金融危机,切实维护社会稳定。**镇**村30年前交通闭塞、土坯房处处皆是,村民年均收入不足百元。如今的**村,砖房一栋比一栋漂亮,水泥公路直通村组,电视、电话覆盖率达97.3%,沼气、家用电器的普遍使用让村民感受到城里的生活。该村村民杨平安从一个养母猪贩猪仔的农户变成年出栏上百头的养殖户,年收入逾10万元。2009年,他投资110万元,创办现代化的大型苗圃,解决了100多名村民的就业。二是大力推进三大产业建设。今年,我区创新出台了《**区关于充分发挥村“两委”作用 大力推进三大产业建设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全区157个行政村的党组织书记、村主任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根据本地自然条件,因地制宜,每人带头种植或经营不低于10亩的油茶或楠竹或油桐。其种植或经营任务完成情况将作为当乡镇年终综合评价考核、村级班子和村干部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并直接与村干部绩效工资挂钩。区财政采取“以奖代投”的方式,对油茶新造、油茶低改、楠竹低改、油桐新造分别补偿300元/亩、100元/亩、50元/亩、300 元/亩。目前,我区157个行政村支书、主任发展三大产业6000余亩。在村“两委”的带动下,全区广大村民热情高涨,三大产业发展来势喜人。三是强势拓展现代远程教育。2003年,我区在教师队伍中选聘乡镇远教站辅导员,签定聘用合同,教师身份不变,工作岗位在乡镇,福利待遇等同乡镇干部。目前,我区16个乡镇均配备了远教辅导员。全区已建成终端接收点187个,开展培训1200多场次,培训60000多人次。2004年,桥口镇白溪村党支部以远程教育为纽带,及时把握,正确引导,组织党员、村民成立了“白溪草皮花卉、苗木协会”,引导群众以“公司+基地+营销户+农户”的模式稳定发展。全村草皮种植面积达4000多亩,年人均纯收入由2002年的3700元增加到如今8500多元。
2、助力和谐新社区,深化城市社区党建。一是创新工作格局。创新社区党组织设置,将街道党委改为党工委,设立社区党总支或党支部,推行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一肩挑和“两委”成员交叉任职、双向进入,成立了社区党建工作指导(协调)委员会,楼栋党支部、楼道党小组覆盖每个社区党员,方便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开展社区联点扶建,抽调230多名机关干部,组建26支工作队进驻社区,筹资900多万元,帮助26个社区新建建筑总面积达6900平方米的社区综合大楼,实现了“一个社区一座楼”。二是健全组织网络。依法依章抓好社区党支部换届选举,通过“两推一选”选拔26名优秀年轻党员担任社区党 支部书记,并依法选举社区居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实现了社区居委会成员年轻化、知识化和专职化。深入推进文明社区创建活动,**社区被评为“全国军民共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成为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基层社区。三是优化社区服务。将“小社区、大社会、服务一条龙、百姓得实惠”服务理念贯穿于社区党建各环节,全区建成以区社区服务中心为枢纽,街、居服务中心(站)为支撑,高、中、低档相结合的三级社区服务网络。**社区党总支针对居民反映的小孩入托难、下岗再就业难等问题,先后开办3家幼儿园、4个“学生之家”,安置下岗职工23人。八一路社区建立以离退休党员为主的法制宣传队,开展法制宣传和法律咨询,与辖区“两劳”回籍人员结对子,开展治安巡逻,调解邻里纠纷,深受群众欢迎。
3、助升经济新发展,提质两新组织党建。一是健全组织机构。坚持“就近、属地、便利”原则,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挂靠组建和委派组建等形式设置党组织。目前,我区在**等29家非公经济组织建立了党组织。同时,对从业人员多、党员人数少或没有党员暂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从区直单位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并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采取“选拔制”、“委任制”方式选配党支部书记。二是完善工作机制。建立领导办点联系、党建联席会议、发展私营企业主入党联审等制度,择优选派党建指导员,着力增强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为强化党建指导,建立非公经济组织党建联络 员制度,协助、指导非公企业开展党建工作,为企业所需要、为业主所理解、为党员所拥护、为员工所欢迎。创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群工一体化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以党建为龙头,带团建、带工建、带妇建的党工团妇建齐抓共促、齐头并进的新格局,并建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书记例会制度,坚持每半年召开一次例会,培训党建知识,通报党建情况,交流工作经验。三是扩展活动载体。各企业党支部在完成生产任务的同时,设立“党员评比栏”,对党员政治学习、支部活动、创先争优等进行考评。创新党员教育形式,倡导“个人价值企业化、企业价值社会化”理念,开展以“争创促进企业发展先进党支部,争创支持党建工作先进业主”为主要内容的“双创”活动,企业员工整体合力不断增强。豫湘公司党支部组织开展“党旗在企业飘扬 党徽在心中闪光”演讲比赛,告诫员工党员“政治上跟党走、经济上不伸手、生活上不丢丑”,永葆先进性。
三、内外互动,以狠抓落实的态度激发持久力
基层组织能力建设关键在领导,重点在落实。我们坚持把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作为基层组织能力建设的落脚点,把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与推进工作、促进发展紧密结合,在做实功、强实效上下工夫。
1、提升素质,培育能力建设龙头。一是思想建设上把好学习教育关。近几年来,区委把加强农村党员、青年农民和机关党员培训作为提升基层组织能力建设的重要依托,大力实施“素 质提升工程”,由区委组织部牵头,强力整合设施、资金、师资等资源,通过各级党校轮训、组织参观考察、建立培训基地等方式,把“素质提升”工程与“三会一课”、“万名党员读书活动”、“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分期分批组织党员干部进行大规模培训。建立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基地,探索“基地培训+职业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引导、示范、培训和服务作用。二是组织建设上把好选人用人关。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通过实行领导干部测评、离任审计、引咎辞职、任前公示和任免票决等制度,调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在2006年乡镇党委换届和2007年乡镇人大、政府换届中,区委按照干部四化标准和德才兼备原则,新提拔59名同志担任乡镇领导职务,新任6名党委书记、7名乡镇长,全部具有大学文化,且年龄都在40岁以下。2008年,我区面向全区公开选拔**街道办事处主任、**国家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主任等5名科级领导干部。全面推行“两推一选”、“公推直选”选拔村党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把基层干部去留的选择权、优劣的评判权交给群众。注重在能领办企业、实施产业结构调整的“经济型”,能跑项目、争资金的“能人型”和能首先富起来的“首富型”党员中选配村党支部书记。三是作风建设上把好制度落实关。依托区委各项规章制度和约束机制,促进基层组织能力建设的落实,从党委班子的民主集中制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政务公开制度等方面入手,实行党内外民主监督,确保上行下 效,有令则行,有禁则止。对乡镇领导班子实行廉政考核,进行诫勉谈话,开通纠风举报电话,开展作风整顿活动,有力地促进乡镇班子工作作风根本好转。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坚持以务实的作风带动群众,以廉洁的形象影响群众,以奉献的精神服务群众,发挥了“排头兵”和“领头雁”作用。
2、规范运行,催生能力建设活力。一是规范村干部管理。制定实施《**区村干部规范化管理暂行办法》,严格村干部职数,推行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支村两委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2008年村“两委”换届选举后,村干部总数比换届前减少107人,精简率达30%,平均年龄由54岁降到48岁,交叉任职达495人。全面推行村干部述职评议,村干部每半年向乡镇党委政府、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行述职,接受代表质询,进行民主测评,客观评定等次。二是落实村干部待遇。制定实施《**区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管理办法》、《**区村级班子和村干部绩效考核办法》和《**区十佳村党支部书记评选表彰办法》,进一步提高了村干部报酬待遇,并与工作绩效挂钩。2008年以来,区委每年组织评选全区“十佳村党支部书记”,由区财政给予2000元/人的奖励。同时,从政治上关心农村基层干部成长,对在基层作出突出业绩、符合领导干部任职条件的下派到村任职的优秀干部予以提拔。近五年来,共有17名下派干部提拔为副科级,并逐年扩大从优秀村党支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的数量。三是保障离任 村干部待遇。在全市率先出台《**区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发放办法》,对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离职村干部,根据曾任职务、任职年限发放生活补贴。区财政对离任村干部按所任职务和任职年限分别确定生活补贴标准,2009年全区享受离职村干部生活补助对象共1015人,区级财政预算57万元,实际发放56.226万元,人均享受补助46元/月,享受补助最高的119元/月。
3、服务发展,激发能力建设效能。围绕加强基层组织能力建设目标,层层递进,务实创新,全面推动了党的建设、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和谐春风荡漾在基层每个角落。区委大力实施“开放带动、科教兴区、工业强区、旅游活区、民营富区、可持续发展”六大战略,在积极构建和谐社会中率先崛起。基层组织能力建设的和谐发展,有力促进了全区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的持续攀升。文明创建扎实推进,先后涌现“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平安家庭”示范户**社区***家庭、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镇等典型,全区上下呈现心齐气顺、人和业兴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