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4 09:05: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我国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我国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

第一篇:浅析我国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

跨国经营

题 目 浅析我国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 姓 名 马春莲 学 院 经济管理学院 专 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 级 2012212108 学 号 2012212490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2015年6月 浅析我国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我国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走上跨国经营的发展轨道,活跃在国际市场上。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是中国企业培育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但我国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主要体现在外贸出口和少量的对外直接投资等方面,总体上还处于国际化经营的起步阶段。分析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优势与劣势,对于我们研究中小企业跨国发展策略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围绕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现状和面临的困难、优势与劣势以及发展的战略这三个部分进行了研究分析。通过对这三个部分进行研究后,有利于我国中小企业在跨国经营时能结合自身特点发扬自己的优势、避免自己的劣势并能找到合适的发展战略来打开海外市场使得企业生存和发展。关键字:中小企业

跨国经营

一、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和面临的困难

1.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 1.1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界定

中小企业是指与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比人员、资产与经营的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不同国家、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行业不同对其界定的标准不尽相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各国一般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对中小企业进行定义,质的指标主要包括企业的组织形式、融资方式及所处行业地位等,量的指标则主要包括员工人数、实际资本、总资产等。量的指标比质的指标更为直观,数据选取容易,大多数国家都以量的标准进行划分。201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对我国中小企业进行了划分。

中小企业从事跨国经营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需要,也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经过程。通过跨国经营可以为中小企业获取更多发展机会、扩大生产销售市场、取得先进技术,同时规避贸易壁垒。中小企业跨国经营不仅标志着企业走向成熟,同时也是中小企业发展选择的最优战略。1.2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作为中国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小企业,如何抓住新的发展机遇、迎接严峻挑战,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主动权,赢得自身的进一步发展,是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一个十分紧迫的重要课题。系统研究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历史背景和现状以及其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对策,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到2009年年底,我国中小企业经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数量3660多万户,具有法人的中小企业是890多万户。中小企业所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生产的商品占社会销售总额的60%,上交的税收已经超过总额的一半,提供了全国80%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改革开放至今,我国中小企业得到迅速的发展,同时,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也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

发展至今,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贴牌生产是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主要形式。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日益发展的经济环境下,跨国公司将其非核心业务外包。而由于我国劳动力价格较低,资源相对丰富,使得贴牌生产成为中小企业发展跨国经营的一种普遍形式。

2、对外直接投资也是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一种重要形式。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发展,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也得到相应的发展。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中等技术制造领域,逐渐向高科技领域发展。这些情况表明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尚处于起步阶段,不够成熟。

另外2007年美国爆发了信贷危机并形成金融风暴迅速蔓延到全世界各国,中国也不可避免的受到波及。这次金融风暴对中小企业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加之人民币升值,对外出口量大大减少。由于中小企业资产不多,流动资金的匮乏,受到冲击后许多企业纷纷破产倒闭,据统计到2008年上半年全国有7万多家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倒闭,倒闭的企业大都是集中在东南沿海区的外向型中小企业。此后又有诸多中小企业纷纷倒闭,一直延续的2010年初国家一系列扶持政策的贯彻落实,许多中小企业才略见起色并且逐渐好转。到现在金融危机渐渐消退,国家大力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使得许多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逐渐发展和壮大,对外出口的增加、世界资源和世界市场的重新利用和占领使众多中小企业面临新的机遇和竞争。2.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面临的所困难

虽然近阶段中小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有着新的机遇,但也面临许多的困难,这些困难并没有因为这次金融危机的消退而得到完善的解决。(1)审批手续太繁杂,法律法规不是很健全。

由于我国对企业的海外投资审批标准十分严格、要求过高,审批手续太过繁琐,一些中小企业不得不以挂牌经营的方式到国外从事跨国经营或兴办境外投资企业,这便给中小企业带来经营及境外投资管理的困难。同时,我国虽然对企业的跨国经营制定了一些法规与政策,但是由于某些制度不完备、不配套而难以落实,致使中小企业在跨国经营时容易吃亏,或是没有完整的法规可依靠,打击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积极性。

(2)跨国经营发展总体过程态势较好,但与FDI流入量相比,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

模较小。

1990~2012年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金额

截止2006年底,我国从事跨国经营企业达3万多家,对外直接投资累计733亿美元,但只相当于吸收外资一年的流量多一点。2006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176.3亿美元,占世界1%,在全球位居第13位,与外资流入相差悬殊,同期外资流入694.7亿美元,占世界5%;对外投资额与吸收外资额之比为0.23,远远低于发展中国家0.46的平均水平,更低于发达国家1.19的平均水平。对于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的中小企业来讲,与FDI流入量相比,也表现为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较小。

1985-2010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与对外直接投资趋势

(3)创新能力不强,缺乏跨国经营人才,国际竞争力弱。

要进行跨国经营,必须是竞争力很强的大企业,而事实上,我国中小企业的行业分布主要集中在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劳动生产率较低。从总体上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优势不足,对许多引进的先进技术没有消化吸收,缺乏创新力,特别是一些高端产品的核心技术仍然依靠进口,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与核心产品,缺乏国际名牌产品。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型企业实行的是家族式管理,这使得企业难以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以吸引科技、管理等优秀人才,而封闭式的经营方式也使多数中小型企业难以造就外向型人才,特别是跨国文化的复合型的管理人才严重不足,限制了跨国企业的持续发展。由于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不强和缺乏跨国经营人才严重的限制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4)融资困难是中小企业的短板。

中小企业跨国经营涉及的是海外项目,风险较大,国内金融机构对东道国不熟悉,加之没有足够的能力辐射到海外市场,因而会出现融资困难,资金的短缺严重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国际化成长。调查显示,河北省63%企业反映资金紧张,18%的企业因资金紧张而致使开工不足,23%的企业生产效益同比呈下滑趋势,59%的企业呼吁资金短缺问题。在178万家中小企业和个体商户中,符合银行贷款条件的不到10%。融资困难这一短板严重的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对外发展和扩张。以上种种难题致使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和制约,但这些困难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我国中小企业在跨国经营时要对这些问题有一个清醒的认知,尽量规避自己的短处,展现自己所擅长的领域。

二、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优势与劣势 1.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优势

在我国,虽然中小企业的整体实力不及国有大型企业,但在跨国经营方面,中小企业有其相对优势,这是大型企业所不能媲美的。以下详细的阐述我国中小企业的一些相对优势:

特殊产品优势:由于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成就了很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商品。随着我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原来越大,这样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品在国际上大受追捧。我国的中小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之初,可以利用这样的优势,经营一些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产品,这些产品,由于其特色突出而难以被模仿,具有很大发展的空间。

价格上的相对优势: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中小企业多采用人工生产,比起采用机械化生产的大型企业,人工劳动成本远小于设备采购成本,而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从而大大降低了产品的生产价格。使得其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价格上占有一定的优势。

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在国际市场中,很多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水平不高,国内市场规模小,限制了国际大型企业的进入,从而为中小企业存在创造了发展的空间。我国很多中小企业经过国内长久的发展,在传统产品和一些技术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利用这样的优势进入国际市场。

市场营销优势:我国中小企业内部设置少,信息传递方便,反馈速度快,改善内部经营便捷。产品更新快,营销手段相当灵活,可以根据不同的顾客、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方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机动灵活、市场适应性较强,市场进退成本低,能更多地接触客户、更快地反应市场等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大型企业遗留下的一些规模小但又有利可图的市场缝隙中,获取对外直接投资的机会。这一市场缝隙被发展中国家的许多中小企业发现并利用,它们开发了满足小市场需求的生产技术,成功地开展了对外直接投资。2.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相对劣势(1)由于长期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政府一直对国有大型企业大力扶持。随着中国加入世贸,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迅速发展,虽然政府开始更多地关注中小企业,相继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但针对性不强,没能够达到预期效果,没能够有效的支持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目于不同部门。由于政出多门、职能交叉、多头管理,致使口径不

一、管理分散,使地方和企业无所适从。在项目审批、产品鉴定、职称评定等方面职责不清、多方插手、重复收费,“‘三乱”现象极为突出。加之社会中介服务体制尚不健全,也造成中小企业在产品开发市场定位、资金投向等方面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办理商务出国环节多、手续复杂、效率低,往往使中小企业坐失商机。

(2)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在全球是一个较普遍的现象。跨国经营本身的风险就比国内经营风险大,而国内银行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对东道国不是很熟悉,且也没有足够的实力去考察,所以融资难不言而喻。又由于我国多数中小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强,面对市场波动的风险承受力差,经营管理不规范,财务制度不是很健全等问题,严重影响其自身融资手段的实现。另外,由于我国政策体制的问题,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受歧视,也加剧了其融资的困难。所以中小企业的资金面临严重不足,已经成为困扰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难题之一。

(3)竞争力弱,受市场等因素的影响大。由于在生产规模和资本积累方面处于劣势,我国中小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普遍较低,生产成本高,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其产品和技术大多属于模仿性质,创新较少,竞争性不强。另外跨国经营是一种对外直接经营方式,它不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简单外延,而是使企业身临于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环凌之中。面对瞬息万变的、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中小企业在跨国经营时,必须有足够的信息收集与反馈系统,对东道国的金融政策、外汇管制政策、赋税新新论文集散经营活动。但中小企业在人力、财力等方面的差距,使其信息收集能力较差、信息渠道少,对东道国的情况不能了解清楚,遇到风险便不知所措,特别是对非企业自身因素造成的如政治、战争、社会治安等风险,几乎没有任何防范承受的能力。同时,中小企业信息的医乏,导致了其投资的短视行为,使中小企业不能抓住机遇取得长远的发展。

(4)能够参与跨国经营的人才暇乏。中小企业长期立足国内市场的开拓和发展,忽略了对外向型人才的培养,加之多数中小企业用人制度不完善,人才观念淡薄,缺乏相应的人才管理和激励机制,致使许多人才流失,管理水平低下。跨国经营铸要具备丰富专业知识、通晓国际惯例、熟悉国际市场的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人才缺乏已经成为中小企业跨国经营面临的又一难题。这很容易使中小企业在某项投资上不能进行准确的项目可行性研究和市场调查,对虚假信息缺乏识别力,造成蜂拥而上,从而陷入盲目投资的困境。如今年3月12日我国的温州鞋在俄罗斯再次被查封,温州鞋业的老总们告诫全国同仁,不管在哪里做生意,千万不要在一个点上一哄而上,必须全盘考虑,特别是在市场很不规范的国家做生意,摸底要详细,不能盲目布点。

3.加强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能力的建议(1)实现人才优化配置

我国中小企业要想在跨国经营上获得成功,首先必须培养一批人才,要使他们在外语、法律,营销、财务上拥有较完善扎实的知识储备,为了向这个方向努力,可在企业内部建立专门机构添加相关课程进行人才培养,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进行海外人才培养,以此提高培

训对象的综合素质,或者通过高薪聘请国外专家、吸纳海外学子等等多种渠道来吸引人才。

(2)完善跨国经营融资政策

国家和政府应设立中小企业对外投资和跨国贸易的专项基金,可根据中小企业的具体自身状况和项目的特点分别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给予支持,从而引导企业,金融机构和其他社会资金流向对外型的中小企业。鼓励商业银行恢复和扩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配置业务,同时,建立一些列措施大力保护和发展主要针对于中小企业发展融资的金融机构。政府要积极对向中小企业提供跨国经营贷款的各类金融机构实行各种优惠政策和奖励。打破所有制和企业规模的限制,允许并支持符合跨国经营对外展开贸易条件的中小企业到相关金融机构直接融资,同时要加快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和方式。最后值得提倡的是积极促进银行与企业的合作。世界上很多跨国银行往往能满足跨国企业的巨额资金需求并能对其提供全面可靠有保证的融资服务,而跨国企业作为跨国银行的主要服务对象,则在很大程度上能为银行带来较高的经济收益。(3)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要不断地进行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开发,这是跨国经营能否取得成功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前提。中小企业要认真积极的学习相关经营管理知识,建立可靠、科学、易行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同时还要完善企业的激励和监督机制,通过约束或鼓励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达到提升企业战略管理、财务管理、质量管理和市场营销管理的目的。与此同时,企业要有心里和实力的准备来迎接国际持久战的展开,因为国际经验表明,从单一的依靠产品出口竞争到成为世界著名跨国商业公司,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努力,因此中小企业在跨国经营的同时要树立“长远”的战斗意识。(4)创新对外投资方式。

企业国际化经营是以对外投资合作为主导,同时涉及资金、技术、人才等多种生产要素的流动,对外投资也包括绿地投资、并购、技术合作、战略联盟等等多种方式。当前跨国并购成为跨国投资的主导方式,对母国和东道国都有很多优势,对我国而言通过并购更好地利用海外销售网络和研发资源等尤其重要,应该成为今后积极探索的重点;同时,在继续发展陆地投资的同时,也要根据不同企业的情况发展技术合作、生产许可、战略联盟等合作方式。与此同时要提高企业经营能力。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普遍遇到两大难题:一是国际化经营的知识、人才缺乏,对国际市场了解不够;二是企业自身的核心能力不足,动力也不足。因此,必须按照国际化经营的一般规律循序渐进地予以推进;同时,加强培训和人才培养,引导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能力建设。

三、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发展战略

我国中小企业普遍缺乏国际竞争能力,资本又比较有限,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差,体制也不完善。在信息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要走出国门到国际市场参与竞争,就必须借助自身比较优势,充分把握全球经济发展特点和趋势,制定正确的跨国经营发展战略。以下具体分析了谨慎战略和积极战略两个战略方针,并结合案例进行了具体分析。1.谨慎战略

主要考虑在跨国经营中使各种机会损失达到最小,是依托本企业原有的各种优势和适应国际化经营中的特征而形成的一种战略。这种战略对中小企业有很大的针对性,能对中小企业在实际应用中起着巨大的辅助性。(1)开拓、利用市场空隙。

一般来说,在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消费个性化和多元化快速发展。大企业在追求规模经济效益时,对小批量、多品种产品不愿顾及或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涉足,相对留下了一些市场空隙,这就为中小企业实施跨国经营提供了基本条件。这一市场缝隙许多中小企业提供进入海外市场的机会,开发并满足小市场需求,可以成功地开展对外直接投资。(2)开发优势的传统行业。

中小企业在传统行业中一般都表现出较强的优势,这是因为一些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的部分传统行业的生产专业化程度较低,一般都要凭借个人多年的经验或祖传秘方及技巧等。如我国的“三刀”在世界各国享有很高声誉,“剪刀”、“理发刀”、“菜刀”是我国华侨打入世界服装业、理发业、饮食业的有效法宝。大力开发这些传统行业能给中小企业带来很大的盈利空间。2.积极战略

中小企业在跨国经营中,由于国际间文化差异、民族差异、政府保护政策不同、区域差异以及各国市场的进入障碍等不同,完全采用谨慎战略往往会错过许多机遇。但是在采取积极进取性战略的同时,又会承担较大的风险。此时,首先要在切实发挥自己优势的基础上,大力借助其它外界力量和他国的优势,再有选择性的利用一些积极性战略来实现自己的跨国经营方案。以下具体提出一些积极性战略的措施:

(1)结合自身特点加入大的跨国公司共同发展

在计划经济模式下,我国中小企业没有直接外贸经营权,改革开放以后即使获得了经营权,也因自己不熟悉国际市场或无力直接经营进出口业务等原因,必须寻求大型外贸企业的帮助或加入由外贸公司牵头若干个中小企业组建的大型综合商社。在组建过程中,各中小企业应以自己严格的专业化生产或劳动密集型生产的优势与本国或外国专业外贸公司在商业基础设施及外贸经营优势上相结合,在大型综合商社内完成精细的专业分工和广泛的协作,以实现综合商社的规模经营。外贸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信息及各种商业支持,国家也应该在政策上鼓励大型外贸公司对中小企业实行参股、控股,形成强有力的资金、业务纽带关系,同时应联合科研院所大力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最终将商社建成具有金融、开发、生产、贸易、服务等多功能,有强大聚合优势的紧密性跨国公司。(3)借助地区、行业或更大范围内的中小企业协会或进行地域集群化经营。

协会属于松散型的企业联合体,各企业以法人实体加入该协会,协会有自己的章程,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有关跨国经营活动。如产品零部件开发、制造工艺、资金融通、销售渠道等多方面协作,对生产经营要素进行合理调剂,组织对跨国经营所涉及到他国的文化差异、法律法规、环境保护、产业政策、民族习惯以及竞争对手等开展信息咨询服务。由于中国所特有的文化和人文情结,各行各业的中小企业通过地缘、血缘构成一个较完整的分工网络,形成大大小小的企业地域集群,每个企业只专业化生产一两种成本最低的零部件,产生规模效益,组成了跨国经营的“远洋舰队”。浙江省中小企业的集群化推动了出口贸易的发展是个典型的范例。

除此两个战略之外,还有全球化战略、“先易后难”战略、多品牌战略、利基战略等等,在这里就不在做重点的阐述了。

3.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融入世界经济的脚步在不断加快,涉及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加快了对外开放。配合“引进来,走出去”的战略,我国在不断引进外资的同时,也在一直关注中小企业的对外投资,可以看到,中小企业在中国对外投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多注重理论分析,尤其是优劣势问题、策略的介绍,很少采用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所以我在这里拟根据一个案例对我国中小企业的跨国投资经营进行分析。

飞跃集团是我国著名的缝制设备制造商,经过20年的成长,发展为全球领先的缝制设备冠军。从1986年的家庭作坊式企业,到1990年设立第一个海外公司——香港(飞跃)缝纫机工业公司,再到1998年在美国设立公司,以及2006年收购意大利MIFRA公司“,飞跃”一直在不断摸索创新,终于发展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跨国公司。“飞跃”发展的历史充分体现和验证了跨国投资经营的理论,尤其是技术及技术创新对海外投资的影响。“飞跃”不断的创新,以自主创新以及合作创新来带动了企业的发展。比如根据技术演进理论,发展中国家企业的技术能力提高是国际直接投资累积增长的重要决定因素。“飞跃”始终秉承“以科技促发展”的理念,在北京、日本、宁波和总部设立了具有世界水准的研发中心,不仅充分利用国内外的科技资源,和聘请世界一流的技术人才,把重点放在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和培育上,并注重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发,为“飞跃”的海外投资做了重要铺垫,并通过海外投资,进一步促进了“飞跃”的技术创新。“飞跃”的成功经验

(1)选择适合自己的国际化道路

“飞跃”的国际化道路分为两个阶段:1989年到1996年主要以发展中国家为目标市场;1997年之后进入发达国家市场。进入国际市场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产品出口;另一种就是海外投资。“飞跃”在开始的发展过程中一直以出口作为进入世界市场的主要方式,随着自身不断积累发展,到2006年收购意大利的MIFRA公司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海外经营生产。意大利的MIFRA公司是一家世界一流的电脑横机制造商,具有强大的研发能力,“飞跃”在与MIFRA一年半的合作基础上进行了收购,走出了跨国经营的重要一步。(2)注重企业的自主创新

“飞跃”的国际化经营能力的来源主要是自主创新。在缝制领域,“飞跃”几乎囊括了所有的产品类型,现在拥有50大系列500多个品种,形成年产各类缝制设备500万台的能力,超高速包缝机、绷缝机占世界总产量的50%。专利权件数达500多件,其中发明专利70多件,研发人员800多人,研发收入占年销售收入的5%。“飞跃”通过与国内科研机构以及高等院校的合作促进自身的技术创新,同时,通过与国外优秀的研发和制造商合作,不断在技术上“飞跃”,为自己国际化经营奠定了技术基础。(3)合理使用利基战略

利基是英文名词“Niche”的音译。利基市场指市场中通常为大企业忽略的某些细分市场。利基战略指企业通过专业化经营来占领这些市场,从而最大限度的获取收益所采取的策略。实施利基战略的重要意义在于:进行市场利基的公司事实上已充分了解了目标顾客群,因而能够比其他公司更好、更完善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中国拥有很大数量的中小企业,应该很好的寻找利基点作为突破口,发展国际化经营。

在寻找利基点时应遵循的原则:一是成长较快的细分行业;二是通用性比较强,拥有一定的市场规模,包括在国际上的通用性比较强;三是这个行业最好还没有垄断者。对于中国企业讲,在初始阶段,比较好的切入点是选择那些在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而且是企业自身潜在的优势能够与这种比较优势结合好、容易发挥出来的行业。“飞跃”就很好的利用了利基点。缝纫机就是一个很典型的利基业务:市场规模小、技术变革不快,没有垄断者,大企业不关注,并且重要的一点就是拥有全球通用性,这点对于“飞跃”的国际化经营战略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飞跃”这20多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典型的利基业务的实践史。

“飞跃”作为中小企业发展起来的跨国公司,它在跨国经营上取得的成功为其他中小企业做了一个模范和带头作用,说明中小企业只要能够结合自身的特点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并且选择符合自身发展的战略都能够取得一定的成就。这为我国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提供了一个实践证明和现实依据,有利于其他中小企业在跨国经营时有选择性了借鉴他的一些可取之处。

四、结论

在当前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中,全球一体化经济日趋明显,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变得不可避免并且占据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因此了解中小企业的现状、所面临的障碍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发展策略对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我国中小企业朝着跨国经营方向发展是完全符合我国中小企业的目前状况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努力开拓全球市场,制定与自身相适应的跨国经营策略,才能使我国的中小企业在未来的国际经济舞台占领一定的地位。

参考文献:

[1]成思危,中小企业如何国际化[J].中外管理

[2]吴时舫,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六策划[J].企业改革与管理 [3]孟丽,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思考[J].技术经济

[4]王松,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道路探讨[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

[5]钟丽一,论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苏州市轻工业学校 [6]王松,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道路探索,贵州大学经济学院, [7]张静,中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西安外事学院 [8]李金永,对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思考,中南民族大学

[9]安月兴.关于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分析与对策.华北电力大学学报 [10]孔泰.浅析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竞争优势[D]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11]彭谦,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可行性分析,《经济纵横》

第二篇:电大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问题研究

XX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

工商管理专业

毕业论文

题目: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问题研究

专业层次:

本科

别:

12秋

号:

名:

分校(工作站):

XX电大直属二分校

指导教师:

2014年10月18日

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问题研究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选择跨国经营为发展策略来开创海外市场。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是中国企业培育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但我国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主要体现在外贸出口和少量的对外直接投资等方面,总体上还处于国际化经营的起步阶段。分析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对于我们研究中小企业跨国发展策略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研究我国中小企业如何开展跨国经营,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跨国经营;对策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强,国内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经济中的一支非常重要的生力军。为了适应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和发展战略,在稳定国内市场的前提下,很多中小企业把经营视线拓展到海外市场,开始积极探索跨国经营的发展道路。

一、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优势

我国是一个物产丰富历史悠久的国家,根据我国当前的基本国情和经济发展状况来看,我认为我国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中有着以下竞争优势。

(一)拥有特色产品优势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少数民族众多。同时衍生出的民族特色产品种类齐全。如瓷器、丝绸、中药等。而很多是由中小企业生产。在我国,中小企业和大企业相比,虽然很缺乏尖端的科技和创新能力,但却拥有更多的实用技术。

(二)中小企业战略制定灵活

战略制定的灵活性强调的是战略制定的速度和战略决策的效率。及时把握市场信息的意义。而此时,相较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更凸显了自身独特的发展优势。大企业倾向与规模经济,追求先进技术和大批量生产规模效应,以期达到最佳规模,获得更多收益。强调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协作。投资时间长,风险较大。相比较而言,中小企业投入小,规模小,资源有限,市场适应性较强,进退市场的成本比大企业小很多。能更多的接触客户,更及时地将对方国家的市场信息转化为企业机遇。而且小企业制定企业决策程序简单,富有效率。能更好的适应国际市场的瞬息万变,及时作出有利于企业的反应,在时间上争取优势。

(三)中小企业受国际政治干扰少

从企业跨国经营历史和现状来看,很多大企业的跨国经营往往要受到国家政治和政策的干预。由于大企业投资规模较大,投

资方向多涉及东道主国产业战略安全领域。所以大企业发展备受关注,其跨国经营受到了很大限制甚至国家的直接干预。相比较中小企业而言,中小企业转移到东道主国家的技术更适应当地发展和市场需求,以小规模,低成本的产品满足东道主国家需求,因此更容易被东道主国家接受。也正因如此,中小企业在其跨国经营的决策过程中政府干预较少,决策行为符合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比大企业投资决策效益更强。

(四)开阔有限的市场空隙优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国际协作和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消费呈个性化和多样化趋势。很多大企业正在追求规模效益的同时,很多小的产品领域无法涉及。于是市场上留下了一些较小又有利可图的市场缝隙。日本著名经济学家长岛总一郎在“市场缝隙论”中指出,在有限的商品和无限的市场的现代市场经济中,永远存在着盲点。中小企业生产围绕着“寻找市场缝隙”而展开,利用自己具有资金投入少,企业规模小,管理人员少、市场进出成本低、经营灵活等优点,精心服务与某个市场的细小部分,通过专门化经营来参与市场分工,实现某一缝隙的有效供给。例如低收入国家的制成品市场就是个需求量有限的市场。大企业的规模效应无法适用于小企业并产生收益。很多发展中国家利用这一市场缝隙,于是开发出相应的适用于小企业的生产技术,成功的开展对外贸易。

(五)我国中小企业国际信誉好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外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我国进行海外贸易的企业一般都能严格遵守国际法规和东道主国家的相关法律,尊重东道主国家的风俗并能保护其国民的各项权益。为此在国际贸易中赢得了良好的信誉。加之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大国形象和良好的信誉为我中小企业获得外国政府的信任和支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们利用自身优势和得天独厚的外部条件开创了中小企业海外贸易的一片天地,也为国家经济的发展、推广民族品牌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与此同时,他们也相应的暴露了经验缺乏、后备资金不足、管理制度落后等缺点。

从国际局势来看,自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之后,全球经济进入了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由于过度依赖外向型经济,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由于金融危机是通过我国的对外贸易来影响我国经济,因此对我国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产生了很大影响。

从国内情况来看,根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有15万家,其中中小企业比重达

到了99%。中小企业每年的GDP贡献率在全国占到了60%,缴纳税金的贡献率为50%,给75%的城镇人口提供了就业岗位,同时相关的发明专利和研发产品专利也分别占到了66%和82%。占出口的60%。然而,结合国际的宏观环境,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化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储备不足,创新能力差

在我国,中小企业从业人员知识构成和企业家素质普遍偏低。而跨国经营需要能力和知识同样具备的人才缺乏。这使得我国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受到了极大地制约。又加之我国中小企业规模小,实力薄弱,只能靠引进先进技术,并适当的改进它来满足特定市场的需求。但是即便如此,相比之人才众多,技术先进,创新能力强大的大企业,中小企业仍相差甚远。以上不足都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在市场环境中公平公正的参与国际竞争,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而资金、技术积累不够、企业影响力小等因素又使得中小企业获得国际关注度小,进而更加无法吸引先进的技术人才。进一步加剧企业人才匮乏。相应的,由于企业技术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低下,使得大部分产品具有模仿性,市场竞争能力不强。

(二)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经验不足

跨国经营是指国内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外建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并以此为基础所展开的跨国界的以赢利为目的的生产经营活动。它涉及到企业自身及市场的很多方面并产生一系列相应问题。它不仅包括企业战略和市场环境下的问题,同时还包括国家之间政治与文化差异所带来的问题,以及相关国家法律和管理差异所引发的问题。而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才慢慢出现了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由于起步时间晚,起步水平低,这就导致我国中小企业和国外中小企业相比具有先天的不足。由于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经验缺乏,不能充分、及时的捉住国际市场上转瞬一逝的机会,对跨国经营中的风险预防、识别等都缺乏经验积累。又加之在国际经营中中小企业对东道国没有能力进行深入研究。譬如在国际业务往来中对东道国法律制度不了解,人文环境不熟悉,资金运作方面等都无法满足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需要。

(三)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影响其跨国经营的步伐

融资难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信用较低、对市场被动的风险承受力较差,金融机构处于商业利益等相关因素影响,融资困难成为中小企业当今面临的越来越严峻的问题。又加之 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不规范,财务管理不健全等,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同时由于我国政策体制问题,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受歧视,这无疑加剧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企业融资困难,就使得企业不能及时获得相应贷款,进而不能进行海外市场投资。这使中小企业的国际化步伐严重受阻。

(四)中小企业管理制度落后影响国外公司的发展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一直是我国企业一个长远目标,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则是一件长远而艰巨的任务。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后备资金缺乏,资源整合能力较差,对环境欠缺相应的适应力,同时受企业传统管理制度的影响,很多中小企业只是照搬国内经营管理方法,沿用传统企业机制,成为“中国是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延伸。因此很多中小企业不能适应当今海外市场竞争的需求,出现了两种极端的管理现象。第一种是国内母公司

对海外企业管理过于死板,严重束缚了海外企业在当地市场的发展。另一种是国内母公司对海外企业放任自流,听之任之。很多海外中小企业由于缺乏母公司企业的支持而困难重重。以上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海外投资的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

(五)中小企业地域分布分散影响海外公司发展

我国中小企业起步于上个世纪初期,发展历史短暂,投入较少且经营分散。很多企业由于规模较小,信用较低,投资风险较大,很多金融机构出于商业利益的各种综合因素考虑,很多中小企业出现了资金缺乏、融资困难等问题。同时由于中小企业之间与相关大企业之间联系较少,无法形成规模经济,很难进行大规模的海外投资,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六)国家扶持力度差影响海外公司的发展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当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基本国情和市场环境的限制,国家对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的政策也有很大的不同,由于相关制度不健全,很难为中小企业提供法律保障来保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不利中小企业在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下开展国际竞争。

三、中小企业跨国经营问题的解决对策

综合国内外形势和中小跨国企业自身优势以及所存在的问题,我认为要使中小企业在跨国经营中取得良好的发展,必须从完善相关法律,实现人才优化配置,建立先进的企业管理制度,引进先进人才等方面着手中小企业发展中所有遇到的问题。

(一)实现人才优化配置,增强中小企业创新能力

在人才引进问题上,要更新只引进本国人才观念,树立“全球人才观”,即从全球或经营所在国引进通晓外文、国际金融政策、政治法律经济情况等方面的人才。对引进的人才,既要通过给予高薪、股份的物质激励方式,又要重视精神鼓励方式。高素质的人才是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获得成功的关键。培养和引进业务技能强、通晓外语以及国外文化的经营管理人才是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成功的必要条件。要在企业内部着力培养一批又懂外语、又懂法律,通晓财务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担当公司的管理者和业务骨干。通过内部员工的国外培训、高薪聘请国外专家、吸纳海外学子等多种渠道吸引人才。要大力实施海外机构人员本地化战略。善于利用东道国的人才资源,从而更好地适应东道国的情况,进一步将我国中小企业推向世界,实施跨国经营。

(二)加强培训学习,增加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经验

我国中小企业起步较晚,数量较多,跨国经营经验缺乏,收集处理海外投资信息较为滞后,海外网络信息建设不完善。企业可对员工进行定期的企业培训,进行系统的专业知识的学习,了解相关的国际法和东道主国家的风俗民情,为更好的适应市场环境,规避风险,抓住机会提供充足的知识储备。同时通过组织中小企业管理者去海内外企业观摩学习等方式,学习并吸收海内外先进的企业管理制度和管理经验,构建适合自己的企业文化。另外,要针对企业本身制定一个合理的长期发展规划。对本企业进行正确的市场定位,确定资金投向,不断积累跨国经营经验。而国家方面,应加大对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关注度,建立健全海外投资的信息网络,为中小企业海外投资提供及时有效地信息。

(三)完善融资政策以支持中小企业跨国经营

国家和相关政府部门应该根据中小企业的各自的自身状况和项目的不同特点制定相应的应对方式。通过设立中小企业跨国贸易的专项资金等来支持引导大型企业、金融机构和其他社会资金来扶持进行跨国经营的中小企业。鼓励商业银行恢复和扩大对中小企业的借贷配置业务。同时,建立一系列措施保护和发展主要针对中小企业发展融资的金融机构。政府要积极对向中小企业提供跨国经营贷款的各类金融机构实行各种优惠政策和奖励。打破所有制和企业规模的限制,允许并支持符合跨国经营对外展开贸易条件的中小企业到相关金融机构直接融资,加快建立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和方式。同时积极促进银行与企业的合作。为跨国企业提供全面可靠的融资服务。

(四)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为中小企业跨国经营奠定基础

在人才引进问题上,要更新只引进本国人才观念,树立“全球人才观”,即从全球或经营所在国引进通晓外文、国际金融政策、政治法律经济情况等方面的人才。对引进的人才,既要通过给予高薪、股份的物质激励方式,又要重视精神鼓励方式。高素质的人才是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获得成功的关键。培养和引进业务技能强、通晓外语以及国外文化的经营管理人才是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成功的必要条件。要在企业内部着力培养一批又懂外语、又懂法律,通晓财务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担当公司的管理者和业务骨干。通过内部员工的国外培训、高薪聘请国外专家、吸纳海外学子等多种渠道吸引人才。要大力实施海外机构人员本地化战略。善于利用东道国的人才资源,从而更好地适应东道国的情况,进一步将我国中小企业推向世界,实施跨国经营。

(五)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产业集群,提高国际竞争力

产业集群(cluster)是指集中于一定区域内特定产业的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企业与其发展有关的各种机构、组织等行为主体,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空间集聚体,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产业集群可以弥补单个中小企业跨国经营中可能存在信息成本高、技术创新难、不易创立品牌等不足。企业集群的中小企业由于地理接近,产业专业化,在共同的产业文化和制度背景下,产业关联及其支撑企业、相应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形成区域的核心竞争力。它可以提高中小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国际市场的应变能力。由于地理临近,有关产品、技术、竞争等市场信息可以在集群内企业间迅速集中和传播,且成本很低。它可以使小企业发挥其灵活机制的优势前提,洞察市场环境的变化,捕捉有利的市场机会,及时调整产品结构,避免或降低因市场变动造成的损失。另外,中小企业可采用联合创新的方式,即组成中小企业族群联合起来进行技术开发,将资金、知识、信息、技术和最佳实践在集群区域内有效地组合起来,使有限的资金汇集成较为宽裕的资金链;采取多种途径,积极引导企业和中介组织开展专业化协作,主要包括以名牌产品为核心向外延伸,不断开发相关产品、深加工产品、共性技术产品和新产品,形成技术优势、规模优势、区域品牌优势;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向外扩展,对相关企业进行重组、改造,逐步将一些特定的生产工艺分离出来,形成一批专业化配套的企业。另一方面,政府可兴办科技园、工业园,制定各项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孵化器政策,鼓励中小企业向以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为支撑的技术密集型、以通信网络信息产品为主的信息技术型、以环保和绿色产品为主的绿色环保型及资源深加工型方向发展,走“精、特、优、新”的发展道路。

(六)加大国家政策扶持力度促进中小企业跨国经营

加大国家和政府的扶持力度,为中小企业跨国经营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1、完善中小企业的法律支持体系一是建立和完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体系,以法律形式确保中小企业的社会地位,保护它们的合法权益,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公平竞争的经营环境。结合我国国情与国际经验,尽快制定我国的《海外投资法》、《跨国经营公司法》、《海外投资保险法》等法律法规。同时积极同有关国家商谈并签订投资保护协定和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保护中国对外投资企业的利益。最后利用中国是《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公约》的缔约国身份,积极引导中小境外投资企业利用《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公约》规避风险。

2、完善中小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首先政府相关部门要发挥带头作用为中小企业跨国经营提供相关指导和服务。利用各种驻外机构和途径为中小企业跨国经营提供法律、市场、研发等方面的信息;举办中小企业产品展销会、交易会,组织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到海外参观考察;建立中小企业信息网络体系,增强中小企业自身获取国际市场信息的能力。其次建立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管理机构。直接为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提供市场调查、项目可行性研究和市场营销等各种周到便捷的帮助和服务。最后充分调动大中专院校、科研机构及其他中介组织等各种社会力量,开展对中小企业的信息咨询、人才培养、政策指导、战略设计等方面的的服务。

四、结束语

本文主要结合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从人力资源储备不足,创新能力差、跨国经验缺乏、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缺乏先进的管理制度、国家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等几个方面研究了中小企业当前在跨国经营中遇见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最主要的还是要通过国家和相关部门根据中小企业自身状况引导金融机构和其他社会机构来扶持中小企业发展。金融机构要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方面的便捷,提供不同的融资通道。而企业自身也应该意识到作为一个中小型的外贸企业,实力还是比较有限,应该选择比较专业化的道路去发展。既然做了一种产品就专心的做下去,不要看见这个好做就做这个,那个好做又做那个。这样的跟风行为事实上并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还会造成供大于求的情况,使商品大打价格战,最终的结果是引来别国的反倾销行为。其次中小企业可以借鉴意大利中小企业发展的模式,组成“工业区”,这个工业是将做同一产品或是做相关配套、配件产品的中小企业集中在一起进行整合让小企业发挥大企业的功能,使资源最大化的被利用。中小企业还要注意对各各方面信息的收集,中小企业往往对国际市场信息的了解不足,从而失去了很多很好的机会。

我认为中小外贸企业实力还是比较有限,应走专业化路子。不要看见这个好做就做这个,那个好做又做那个。做鞋就专心做鞋,做工艺品的就专门做工艺品。还要注意信息收集,中小企业往往对国际市场信息的了解不足,一般大企业专门有一帮人从事信息收集和分析,信息也要花成本,但小企业由于财力有限,舍不得花钱。有的小企业连报纸都没订几份,更不可能有人专门做信息收集,这也就是对对信息重视不够,也阻碍了中小企业在外贸领域的发展。

希望我国的政府能多多借鉴国外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在技术,人才,特别是融资这几个大的问题上帮助中小企业的健康的发展,重视已有的这些问题,并着手解决。

参考文献:

[1]

徐轶.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战略分析[J].商场现代化

2008(22)

[2]

陈乃醒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3]

毕海霞,任倩。中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比较优势及发展策略[J]经济研究导刊

2010

[4]

张静

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管理视野

2010

[5]

王艳华

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优劣势分析[J]企业研究

2009

[6]

王松.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道路探讨[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6)

[7]

梁幸平.试论中小企业外向国际化的战略[J]华东经济

2008,1

[8]

刘仓.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理论初探及对策建议[J]对策研究2009

[9]

孟丽.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思考[J]技术经济2006(10)

[10]

陈乃醒,付贤治.中国中小企业发展[M]中国报告.经济出版社.2008

[11]

郑昕,秦志辉.中国中小企业年鉴.企业管理出版社.2012

致谢词

本文同老师的大力支持,在此感谢!

2014年10月18日定稿

第三篇: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

我国跨国企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

1.“走出去”的目的不明确

“走出去”战略,是政府倡导、鼓励的一种企业行为,但是“走出去”的主体是企业,企业自身的情况才是决定“该不该走”、“该怎样走”等问题的关键。在我国“走出去”的6000多家企业中,不乏有影响的企业,但是“走出去”的成功案例并不多,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对于众多企业而言,当“走出去”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既是一种无法回避的外在压力,也使部分企业在对自身竞争优势缺乏必要了解的前提下,认为“走出去”一定海阔天空,风光无限,因而许多企业在“走出去”时缺乏明确具体的发展目标和规划,缺乏长期的战略思考和科学的管理体系,在投资项目、环境分析、地点选择、合作伙伴选择、经营策略的制定与执行等方面,往往缺乏论证,经营方式单一,不能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扬长避短。在对海外环境缺乏考察的前提下,盲目投资,缺乏适应当地市场需求的实际人才,经营管理不能完全市场化,仍然处于半政府状态,这些企业要取得成功必然很难。正如有关专家指出的,“走出去”不能单凭热情,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立足的法宝还是核心竞争力。外经贸部前副部长张祥曾经指出,“走出去”的企业要有自己的核心产品和核心技术,才会在国际竞争中有立足之地。鉴于我国企业目前的实力,许多专家建议,企业在“走出去”时还应三思而行,仅凭一腔热血是支撑不了多久的,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决定“该不该走出去”。

2.政策引导、协调不力

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无海外投资的整体战略和行业规划,也没有明确的产业政策和行业导向等。由于对境外投资缺乏统一的引导和协调,各部门、各地区以及企业之间各自为政,对外投资随意性大,造成海外重复投资,恶性竞争,影响我国境外投资的整体效益。

中国摩托车在越南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在1999年中国摩托车进入越南市场之前,越南人基本上是以自行车为主要交通工具,到目前为止,自行车基本上全变为摩托车了,据2000年年底的统计,越南人每 7人拥有一辆摩托车,而在首都河内,每3人就拥有一辆。越南的中国摩托车企业也由 1999年10月的4家增加到2001年的70多家,在1999年时,日本本田有着80%的市场占有率,不到两年的时间中国企业就取代日本抢占了越南市场的80%,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摩托车企业跨国经营的战略是成功的,相反,现在的局面演变成国内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热卖在2000年中旬以后戏剧化地转为倾销。价格从开始进入时的800美元以上一路下调:一辆100CC摩托车从2000年初的600美元下跌到年底的270美元。在短短半年中,中国摩托车在越南的数量猛增,其中 4月份和10月份的价格各有一次较大调整,每次约下降70美元,到2000年年底,270美元已接近成本价,高利润期维持了不到一年的时间。现在,尽管占领了大部分市场份额,利润率却越来越低,对于价格战的恶果,已无力回天,正是中国摩托车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导致了今天的窘局。同样是在越南市场,日本企业却可以坐在谈判桌前,商量一致对外的价格策略,因而一直到现在为止,日本摩托车在越南市场上的利润一直维持在稳定的水平。究其原因,在于我国“走出去”的企业步骤上的无序性,再加上政府缺乏整体规划,造成国内企业的恶性竞争。我国许多企业在跨国经营中一般都经历过这样的阶段:一拥而至——短暂红火——价格战——陷入困境。

价格战是我国企业竞争的主要手段,不论是同国外企业还是同国内企业,似乎价格是唯一可以取胜的手段。现在许多国家对我国企业反倾销调查的增多也说明了我国企业竞争手段的单一,本来跨国经营的一个很好的作用就是规避反倾销,结果由于我国企业自己经营策略不当,只要有一个企业去开辟某个市场,其他企业总是一下子蜂拥而上,把国内的恶性竞争延续到了国外,不仅损害了我国企业的形象,而且再一次丧失了市场,如果常此下去,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将很难立足。

3.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不强

我国摩托车企业痛失越南市场的原因除了国内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之外,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是越南出台了一个《92号文件》。越南政府在我国企业恶性竞争之际,不失时机地颁布了《越南摩托车国产化及自动化率管理办法》,也就是说,越南政府开始出面扶持本国企业了,这对于我国企业来讲,无疑是雪上加霜,因为,我国企业在进入越南市场后,为了争夺市场,纷纷和越南人合作,将技术甚至图纸无偿提供给越南人,结果没有几年越南人就掌握了摩托车的生产技术,很快就可以实现摩托车生产的国产化,越南政府当然要扶持其国内企业了。

反观我国和日本摩托车企业合作多年,日本企业不要说核心技术,就是简单的零件也要我国企业拿钱去买,不注意对技术的保护是我国摩托车企业在越南败落的另一个原因,而其他行业、企业同样存在着类似的问题。

4.企业研发水平低,缺乏技术优势

尽管我国企业工业品的产量很大,价格较低,不少产品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能够占领不少的市场份额,但从国际上看,我国许多工业产品的价格性能比都居于劣势,这与我国企业的研发水平低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目前我国对外投资的企业,多数为贸易加工型,产品也大多进入低端市场。“走出去”的企业必须有自己的核心产品和核心技术,才能在国际竞争中有立足之地。

三、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对策

1.企业要有明确的经营目标

跨国经营的主体是企业而不是政府,因此,国内企业在大举开拓国际市场时,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自己为何要走向世界?为什么要开拓国际市场?是为了增加现有产品的销售,还是为了贴近发达国家的消费者,以便在产品开发上领导世界新潮流?是为了在国外科技前沿设立桥头堡,吸引拔尖人才,还是为了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生产布局,以取得系统综合优势?是为了优化供货商结构,降低采购成本,还是为了打进竞争者的后院,控制竞争者的本国市场?很显然,不同的战略目标会要求不同的跨国经营策略。

2.政府引导企业协调发展,避免我国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

一旦确定了国际化的目的,接下来就应该考虑从哪个地区、哪个国家的市场开始着手。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实际上是企业的价值链在地理上的拓展,价值链的地理布局决定着企业内部的价值活动,哪些应当安排在国内,哪些应当安排在国外,它直接影响到企业跨国经营的业绩。

目前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在亚洲、前苏联、东欧、拉美、非洲等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这些地区资源比较丰富,加工制造业相对落后,劳动力成本低,投资空间大,他们对外来的资金、技术和管理大都持欢迎的态度,有些国家的政府甚至还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来吸引外资。而我国企业不论在技术、管理经验还是融资能力等方面,与当地竞争对手相比,都拥有一定比较优势,而且运营成本相对较低,因此我国企业应把这些国家作为投资的重点。但是任何市场都具有两面性,此类市场不利的一面是其规模一般都非常有限,市场秩序混乱,甚至政局还时常出现动荡。此外,当地产业体系与我国同构,我国企业的集中涌入,使得我国企业之间恶性竞争或当地政府挥舞保护主义大棒的事例容易发生。

与新兴市场相比,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市场透明度较高,法律体系完善,基础设施良好,而且与我国市场的互补性强。但是成熟的市场存在成长缓慢、竞争激烈等问题,而且劳动力成本也比国内高。这就更加要求我国企业要知己知彼,全盘考虑。以英国为例,那里科技发达,研发力量雄厚,但劳动力成本很高。如果到英国去投资办厂,进行加工装配,很可能得不偿失。相反,如果在英国开展技术合作,吸收当地优秀人才,消化当地的先进技术,最后把研发成果拿回国内生产,我国企业应会大有作为。

因此,政府要加大宏观引导力度,整体规划,鼓励企业从实际情况出发,正确选择要进入的市场,然后再针对不同的东道国市场制定与之相适应的经营战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单一战略模式在跨国经营中是不存在的。

3.扬长避短,循序渐进

市场进人方式的选择对跨国经营战略的成败有重大的影响,由于跨国经营的复杂性,处于从本土走向世界初级阶段的企业往往很难对当地市场作出比较透彻的分析。企业可以先选择比较了解的国外市场,用比较灵活的进入方式,以学习的态度,作试探性的摸索,并积极向有经验的企业、政府机关和研究机构请教,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建立与跨国经营相适应的组织、制度和队伍,然后逐渐形成策略,优化国际业务。美国的很多公司打人我国市场都走过一个“先销售,再合资,然后收购合资方,最终办成独资企业”的过程。我国绝大多数的跨国经营企业都规模较小,能力较弱,经验不足,在全球性的商业环境和由大型跨国公司主导的环球经济中,无论是技术还是管理方面均不占优势,因此,可以考虑以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

同时,要避免与大的跨国公司直接展开竞争,而专注于未被大跨国公司注意或目前尚未或无法涉足的领域,充分依托母公司的优势,集中力量做好单一业务,力争“小而精”,在短期内迅速增强自己的实力,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发展其他同类业务。只有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建立核心优势后,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潜力并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多元化经营的战略。

4.研究开发本土化,打造核心产品

企业要“走出去”,实施跨国经营,需要将产品品牌打出去,不仅要创出国际品牌,还要使品牌在跨国经营中“本土化”。例如IBM公司从1992年进入我国市场后,在产品品牌本土化方面不遗余力,在IBM铺天盖地的广告中看不到“美国”的字样,产品也针对我国消费者的爱好进行了变革。根据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跨国经营的企业不能把国内的产品原封不动地搬到国外,而是要针对不同国家的消费者重新设计产品,而且在正式生产以前应该先通过出口试探市场,增加产品品牌的成功率。所以,许多跨国公司纷纷在投资国设立研发机构,仅从1998年至今,各大跨国公司在北京建立的研究院和研发中心就有 20多个,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这样做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利用我国优秀的人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要研究我国社会,开发适合我国市场的产品,以更好地适应本土化的要求。

跨国经营的企业如果不能针对当地消费者的口味提供具有特质的产品,要成功占领当地市场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我国企业在跨国经营时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将研发中心设在所投资的国家和地区,把对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放在头等重要的地位,培养我国企业的品牌,培养当地消费者对我国企业核心产品的认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辟新业务和扩大市场份额。

5.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会有很多的商机,但是企业必须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没有科技含量的产品很难长久占领市场,同时企业要注意保护自己的技术,否则单纯依靠低技术含量、没有品牌的产品降价热销,很容易造成企业间的恶性竞争,影响我国企业的整体声誉。

第四篇:跨国经营复习题

1、2、3、4、5、6、《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复习题 国际经营的含义及形式

国际直接投资、间接投资的含义以及二者之间的主要区别 简述国际经营的环节

全球市场环境分析 国家的选择与评估 跨国经营方式选择

跨国经营管理

跨国公司的特征

a.跨国公司是“国际化”了的企业 b.对外直接投资是主要经营手段 c.全球战略和内部一体化 d 技术内部化

跨国公司按公司决策中心进行分类 a.以民族为中心的跨国公司 b.以多元为中心的跨国公司 c.以全球为中心的跨国公司 d.以提供服务为主的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按公司内部经营结构进行分类

a.横向型跨国公司 b.垂直型跨国公司 c.混合型跨国公司 d.纵向型跨国公司

7、跨国公司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中,跨国直接投资迅速发展于

a.一战前 b.二战前

c.二战后-1970年代 d.1970年代

8、经济全球化始于

a.二战前

b.二战后-1980年代 c.1980年代 d.1990年代 9、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的发展趋势

大型跨国公司在国际投资中占主导地位 战略联盟趋势

企业并购已成为直接投资的重要内涵 跨国公司担当了技术创新的发动机

亚洲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崛起,并成为区内投资的主要力量

10、战略联盟的含义、优点及类型

企业战略联盟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有着对等经营实力的企业(或特定事业和职能部门),为达到共同拥有市场、共同使用资源等战略目标,通过各种契约而结成的优势相长、风险共担、要素双向或多向流动的松散型网络组织。战略联盟多为自发的、非强制的,联盟各方仍旧保持着原有企业的经营独立性。

优点:它具有灵活、快速、经济等优势,是跨国公司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低的代价实现全球战略的有效途径。

类型:横向型战略联盟、纵向型战略联盟和混合型战略联盟。

横向型战略联盟、纵向型战略联盟和混合型战略联盟。

11、企业并购的内涵,并与购的区别

12、属于公司的直属分支机构,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是()A.母公司 B.分公司 C.子公司 D.控股公司

13、按照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垄断优势的种类有:

知识优势

产品差异优势 规模优势 管理优势 资本优势

14、垄断优势理论是由()创立的a.海默

b.金德尔伯格 c.邓宁

d.佛里德曼

15、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由()创立的

a.费农 b.邓宁 c.科特勒 d.小岛清

15、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是由()创立的

a.邓宁 b.小岛清 c.海默 d.费农

16、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认为,一个企业要从事对外直接投资必须同时具有三个优势,即

所有权优势 内部化优势 区位优势。

17、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特征有 ____

全球性 长远性 抗争性 纲领性 风险性

18、跨国公司全球战略思想的基本观念有:▁全球用户观念、全球竞争观念、全球创新观念、全球时效观念、全球系统观念

19、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目标,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生产经营方向

②用户和市场方向。

③自身的发展方向

20、跨国公司对外间接投资的定义通过在市场上购买股票、债券或其他金融资产获得收益。

不包括对海外经营实体的直接管理。

21、股权投资方式有四种类型:

全部控权:股权95%以上

多数控权:股权51-94%

对等控权:股权50%

少数控权:股权49%以下

22、商标权的确立制度有:(1)使用在先制度(2)注册在先制度(3)混合制度

23、专有技术的特点 经济性 秘密性 实用性 可传授性

24、专利权的性质有(1)独占性(2)地域性(3)时间性

25、专利的特征: 新颖性 先进性 实用性

26、申请国际注册商标的意义

 可以防止被人抢先注册

 实现企业的自我保护

 可以为创名牌打下基础

27、商标权的内容(1)使用权(2)转让权

(3)使用许可权

28、合资经营的形式:(1)建立股份有限公司;(2)建立有限责任公司。

29、文化冲突大体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1)显性文化冲突 制度文化的冲突 价值文化

激励机制的冲突

30、收购与兼并的区别:

在兼并中,被兼并企业法人实体不存在;而收购中,被兼并企业法人实体仍然存在,其产权可以是部分转让。所有权和承担风险不一样。

兼并活动一般发生在被兼并企业经营不佳时;收购一般发生在被收购企业经营处于正常状态时。30、并购与合并:

并购一般是以并购企业为主,目标企业处于被动地位,而合并时两个企业的地位相对平等;

并购后,并购企业的名称仍然保持,目标企业的名称有的存在有的不存在,但合并后合并双方原有名称一般不复存在,而出现一个全新名称,通常是合并双方名称合二为一。

31、按并购双方产品或产业的联系划分,并购可分为: 横向并购: 纵向并购 混合并购

32、跨国公司的非股权经营方式 合作经营 技术授权 合同安排 技术咨询

33、按联盟企业的产业合作方向划分,战略联盟的类型有 横向战略联盟 纵向战略联盟 混合战略联盟

34、根据联盟企业之间的依赖程度划分,战略联盟的类型有 股权式战略联盟 契约式战略联盟

35、跨国公司组织结构设置的特有原则 要符合技术与产品的要求 要符合职能与专业的要求 要符合地区与环境的要求

36、跨国公司组织结构的演变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1、出口部阶段

2、国际部阶段

3、跨国性组织结构阶段

37、衡量企业跨国经营程度的二个指标 ①国外销售额占销售总额的百分比;

②国外生产的多样性,即跨国经营的产品品种的数量。

38、组织管理控制的四种控制体系

绩效控制体系 官僚控制体系 决策控制体系 文化控制体系

39、集中决策与分散决策的优缺点

集中决策能充分发挥企业内部相互依存带来的降低成本和节约开支的好处;同时,尽可能分散应该分散的权力,以激发各单位的积极性和灵活性。

重要决策的集中,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也会对各子公司带来消极的影响。

首先,容易造成子公司管理者对其控制单位的经营状况无能为力,从而听从母公司摆布,失去经营动力。

其次,集中决策要求母公司与国外子公司之间信息完全沟通。

再次,由于国际市场和竞争环境的瞬息万变,应由于公司及时抓住机会,当机立断地作出决策,以避免损失。而集中决策则可能引起延误,坐失良机。40、跨国公司组织体制的演变 三个阶段: 分权制

高度集权制

集中控制与分权相结合体制

41、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产品策略、价格策略、销售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

42、产品的整体概念分为以下层次:

核心产品

形式产品

延伸产品

附加产品

未来可能的产品

43、产品设计5条成功原则: ① 便于使用 ② 买得起

③ 便于零售商销售

④ 良好的售后服务系统 ⑤ 易于被制造商生产

44、影响价格制定的因素(1)成本

市场供求关系(3)企业定价目标

(4)政府干预措施与法规

45、国际市场促销策略

1、人员推销

2、广告

3、营业推广

4、公共关系

46、销售渠道类型(1)直接销售渠道(2)间接销售渠道(3)代理销售渠道 47、4Cs理论取代4Ps

4Ps-精典的营销理论(产品、价格、渠道、促销)

4Cs理论:

1、瞄准消费者需求;

2、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成本;

3、消费者的便利性;

4、与消费者沟通。

48、影响跨国公司制定和实施竞争策略的主要因素:(1)企业的价值观(2)市场机会与威胁(3)企业的优势与劣势(4)社会影响

49、转移价格策略的目的

1、调节子公司的利润

2、灵活转移内部资金

3、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4、绕过关税壁垒,增加产品销售

5、利用转移价格策略来减轻公司所得税的负担 50、利用转移价格合理避税的方法

1)高进低出或低进高出,减少纳税义务 2)低价报关,减少关税

3)提高出口价,多得出口退税

4)通过向母公司或子公司交纳高劳务费达到少纳所得税的目的

5)通过向母公司或子公司交纳高或低的特许权使用费转移收入,达到少纳所得税的目的 51/外汇风险的种类

52/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母国中心策略 当地中心策略 全球中心策略 53/人才的选拔标准  业务能力  人格特征  身心健康

54/论述跨国公司全球战略思想的基本观念 55/论述集中决策与分散决策的优缺点 56/系统论述并评价跨国公司理论

57/论述跨国公司的几种组织结构形式及其特点

第五篇:中小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中小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我国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走上跨国经营的发展轨道, 活跃在国际市场上,通过在国外投资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冲出国门,走向世界。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方向主要集中体现在产品外贸出口和少量的对外直接投资等方面,总体上还处于国际化竞争经营的起步阶段。本文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 跨国经营 问题

跨国经营是指企业产品、服务的目标市场跨越国界,并在国际市场间利用、整合各种要素资源,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和国际产业分工,在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政治、技术环境中经营企业的一种模式。为了寻求经营机会、保护和扩大原有市场、克服贸易壁垒、追求优惠政策、获取技术,走国际化经营之路成为中小企业的战略选择.早在1999年,我国就已经推出了“走出去”战略,政府推动海外投资,中国政府和贸促会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支持本土企业进行全球布局,同时发展本国和国际市场。近年来,我国企业的对外投有了较快发展,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04年5月底,经商务部批准或备案设立的境外中资企业共计7720家,累计对外直接投资总金额达到330多亿美元;境外投资扩展到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1至5月,新设立的境外中资企业250家,中方协议投资额7.6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65.56%和40.62%。在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方面都比去年同期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在看好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同时,不能忽略我国企业在投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问题,尤其是中小企业,其所面临的问题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

一.现状

根据我国有关部门的统计调查,我国已在境外投资设立海外企业6758家。投资涉及的行业从初期集中在贸易方面,发展到资源开发、生产加工、交通运输、工程承包、医疗卫生、旅游餐饮及咨询服务等领域,包括信息产品在内的制造业是首选,其次是贸易,为21%,投资于自然资源的开采,运输和加工的企业比例超过10%,投资于农业和农产品生产、金融、商业与技术等服务业的企业比例比较少。

我国出口年增长速度为17.4%,高于全球平均增幅9个百分点,其中,中小企业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成为我国外贸出口和外向型经济的主力军。从贸易方式上看,加工贸易是我国中小企业出口的重要方式之一。据估计,我国香港特区加工业有70%以上已转移到内地,其中大部分是出口加工型的中小企业。目前,我国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有近15万家,绝大部分是中小企业,从业人员3000多万人,约占城乡工业就业总人数的35.4%,在加工贸易出口总额中的比重由45.2%上升到72%。

从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来看,我国中小企业的海外投资规模相对较小。截至去年底,中国公司对外直接1投资累计已达2600亿美元。在对已对外投资的企业中,约有三分之二的企业表示现有对外投资规模小于500万美元,对外投资超过1000万美元的企业占20%。

以中小企业占很大比重的浙江省来说,其境外投资项目的平均规模为58.78万美元,中方独资的平均投资规模仅为9.67万美元。这样的投资规模大大低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国外子公司约600万美元的平均规模,也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子公司平均约260万美元的规模。

二.存在的问题

1.融资困难

我国中小企业进行跨国投资的资金来源大致在五个方面:一是企业自有资金,这是中小企业对外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二是在国内金融机构及其境外分支机构获的融资。三是在国外金融机构融资。四是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包括发行企业债券、私募、公开市场上市和引入股权投资基金等方式获得的资金。五是财政性资金。目前商务部建立了若干专项资金,用于企业海外投资的补贴,但总体规模很小,支持力度有限。

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通货膨胀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迅速增加,而多种因素造成的中小企业融资供给能力提高有限,二者之间存在矛盾,表现为“债权融资”缺口与“股权融资”缺口并存,其中,“债权融资”缺口加大尤为严重。

在当前高通胀并且通胀预期较强的背景下,中小企业的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能源成本和融资成本均大幅度上涨。这直接导致了企业流动资金贷款需求的增长。同时,由于市场原因中小企业很难将通胀带来的成本上涨压力转嫁给产业链的上下游和消费者,造成企业的赢利水平、内部积累和内源融资能力受到严重影响,并由此相应地增加了其对外源融资特别是银行贷款的需求。另一方面,银行系统和债券市场对中小企业的融资供给并没有明显增加。金融创新不足也限制了金融系统对中小企业融资供给能力的提高。

2.企业缺乏技术优势,创新能力不强

中国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这使的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即传统产业具有比较优势。因而跨国经营项目主要集中在附加值不高、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行业。而世界跨国公司的渗透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靠高科技产品和资本、知识、技术密集型产品。从国外情况看,一些高科技产品,比如信息产业、航空航天、电子技术、生物工程等,在现代的跨国公司中逐渐成为支柱产业。但国内的情况截然相反,有色金属产业、汽车产业、钢铁产业、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纺织业等目前还是中国的支柱产业,第三产业的比例不高。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显示,第一产业占10.1%,第二产业占46.8%,第三产业占43.1%,第二产业还是占据着主要位置。

中国从事海外创业活的企业缺乏技术优势,创新能力不强,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国际竞争力的提高,缺乏后劲。中小企业普遍产品创新不足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大量低价同质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集中出口,并且由于缺少必要的行业规范和约束,造成国际贸易纠纷不断,恶化了国际化经营的环境。近年来中小企业低质、低价的粗放式对外贸易经营模式正不断遭受倾销指控、环保指控及产品安全指控,甚至还出现仓库被烧毁、货物被海关没收的恶性事件。

我国中小企业出口的产品多为档次低、品种单一雷同的产品,受资金、技术等因素影响,质量常常不稳定。近年来欧盟围绕低价节能灯、低价打火机等初级产品频繁提出倾销及技术方面的指控,使不少中小企业疲于应付难以招架,种种迹象表明中小企业仅靠低质廉价产品占领国际市场的增长方式可能已经走到尽头。

3.国际管理人才匮乏

跨国经营是指在国外建立一个企业,这必然会涉及到许多新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仅是在陌生的环境中经营的问题,还包括政治和文化差异所带来的问题,包括法律和管理差异所引发的问题。中小企业参与跨国经营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能力和素养。企业管理者不仅要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商业头脑和经营才能,而且还需要熟悉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商业法律、商业市场特征等背景。而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都是在原始乡镇企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管理人员的素质文化都有限,无法适应从事复杂的全球范围内的组织与协调工作。中小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存在着不足。很多中小企业在走出去的经营战略中眼光短浅,只想着快速收回资本,往往忽略了企业走出去的文化和对人员的培养。中小企业跨国经营要清楚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才能有效地规避劣势,发挥优势,适应国际市场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开拓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不屑一顾的市场缝隙,也可与国外跨国公司结成战略性联盟,成为跨国公司价值链一环,在合作中实现自己的经营目标,从而

4.投资结构不合理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投资结构不尽合理,集中表现在地区结构、产业结构和规模结构三个方面。在地区结构上,中国企业的跨国投资主要集中于港澳地区和美国、欧盟、日本等二

十余个发达国家和地区,其中非贸易性投资就占了70%以上,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明显偏少,这对于中国开拓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实现市场的多元化是极为不利的。在产业结构上,中国的跨同投资过分偏重于对加工、制造等初级产品产业的投资,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严重偏少。在规模结构上,中国的跨国投资项目规模一般偏少,绝大多数属于中小企业,投资5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仅占不到30%。

三.解决对策

1.首先应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实行以银行为主导的产融结合的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规范完善的资本市场制度,逐步向市场主导型的产融结合模式过渡。其次,大力发展国际产融结合的方式,为我国的产业资本寻找与国际金融资本结合的途径。国际融资是跨国公司非常重要的一条融资渠道,但现在我国国际金融资本在世界资本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还不足2%。因此,今后我国应重新调整利用外资战略,积极引入当今世界各种现代化的金融工具和金融资产,合理选择并制定运用国际融资渠道的对策。一方面要更加完善对外借款融资方式的管理,如优化借款期限、品种结构和汇率结构等等;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和利用新的融资方式,大力发展如BOT、TOT和ABS等项目融资方式。

2.提高产业和产品竞争能力。

遵守产业演进的一般规律,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目前,虽然中国的劳动密集产业出现了生产相对过剩、困难较大的局面,但实际卜,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很有潜力可挖。首先,中国劳动力资源较丰富,生产成本较低,具有较长期的价格竞争优势。其中,传统出口产品的出口依然是低层次的,在质量、款式、品种、营销手段等方面与国际水平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如果在这些方面加以改进,竞争优势将更强。其次,劳动密集型产品种类丰富,可以得到持久的开发。因此,中国必须充分认识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在现阶段作为支柱产业加以发展,在信息、技术等方面给以支持。

对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进行彻底改造和重组。中国应该放弃对大部分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保护和扶持,采取市场导向、政府推动的办法,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处置,尽快实现跨地区、部门和所有制界限的产业重组,做到优胜劣汰,提高竞争能力。同时可以保留对少数本国基础较好又具有或接近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扶持,但必须严格限制范围和程度,并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对其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使其比较优势得到提高和充分发挥。

3.实现人才优化配置

应着力培养一批既懂外语,又懂法律;既善于管理,又通晓财务的复合型人才,并选派他们到海外企业工作。同时应制订严格的选择、任用、轮换、淘汰和退休制度,改革现行任期轮换制。对海外企业主要负责人的任期,应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业务性质和发展需要确定;对一般工作人员可实行轮换制,并由海外企业按当地法律签订聘任合同。许多海外企业的实践经验表明,应当尽快实现海外企业人员本土化。当地人熟悉本地经济、法律和人际关系,可以较容易地为海外企业开辟当地市场。

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培养和吸引人才的不少成功法值得国内企业借鉴。一位企业家说得好:“如果一个企业的投资占1分,科技占3分,管理则要占6分。”愿国内更多的企业能够学习国际大型跨国公司经营企业和人才管理的经验,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跨国经营人才。

4.以全球化、全方位的多元化选择作为行动的指南。

目前,中国海外企业已遍布世界五大洲134个国家和地区,但从投入资金的区位分布来看,仍然存在着向亚洲和经济不发达地区过度集中的倾向。为了改善这种不合理的资金流向,中国企业在跨国经营时除了继续巩固和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纺织、机电等传统产业部门的投资外,首先应当把对欧美等发达国家及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投资作为重点,这主要因为:一则这些国家有良好的投资环境;有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和丰富的营销经验,是提高中国科技水平和管理能力的理想场所。二则欧元、美元作为国际硬通货,具有较强的增值空间。三则随着欧盟、北美贸易自由区等一些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建立,我们可以享受其在吸引外来投资方面的种种优惠待遇。

结语

我国中小企业朝着跨国经营方向发展是完全符合我国中小企业的目前状况的;在知识经济时代,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努力开拓全球市场,制定与自身相适应的跨国经营策略,才能使我国的中小企业在未来的国际经济舞台上扮演重要的角色。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不同的发展阶段,将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思想解放,经营得当,走出去后肯定会 “海阔天空”。

参考文献:

1.赵春明.跨国公司与国际资金投资[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2.郭虹,赵春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条件与对策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2005(1).3.吴时舫.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六策划[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08-4.4.成思危.中小企业如何国际化[J].中外管理, 2008(11)..

下载浅析我国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我国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二章 跨国经营基本理论

    第二章跨国经营基本理论 第一节传统跨国经营理论 一、垄断优势理论(Theory of Monopolistic Advantage) 代表人物:海默(Stephen Hymer)、金德伯格(Charles P.Kindleberger)-对国际资......

    华为跨国经营战略

    目录 公司简介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广东深圳市的生产销售电信设备的员工持股的民营科技公司,于1988年成立于中国深圳。华为的主要营业范围是交换,传输,无线和数......

    4跨国经营环境

    (单元教案首页) 单元名称: 第四章 跨国经营环境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影响跨国经营活动的环境因素; 2.掌握环境对跨国经营活动的影响,把握从环境中寻找机会,回避风险的基本思路。......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研究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毕 业 论 文 学生姓名: 考籍号:指导教师:焦萍 (姓名) (专业技术职务) 评阅教师: (姓名) (专业技术职务)2010 年 4 月 1 专业年级:工商企业管理题目: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战......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贡献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贡献分析 作者:谢学兴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07期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小企业不仅没有失去其竞争力,相反,......

    跨国公司与跨国经营(含答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跨国公司》期末考试复习大纲 (请和本学期公布的大纲核对,答案供参考) 一、关于期末考试的说明 本复习大纲适用于《跨国......

    企业发展跨国经营的必要性

    结合实际,说明企业发展跨国经营的必要性 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加入WTO之后,中国改革开放经历了从“引进来”到“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发展阶段。企业实行......

    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

    (一)课题名称浅析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战略(二)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世界成多极化发展。无论是在全球还是在地区范围,无论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