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跨国经营的环境》解读
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
毕
业
论
文
论文题目:院
系:班
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成绩:
企业跨国经营的环境分析
管理系
商务管理中德班
刘念
孙文瑶老师
2014年01月18
企业跨国经营的环境分析
中文摘要
现如今,中国企业市场定位不仅仅局限于国内市场,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走出国门,开拓海外市场,然而国际经济环境变幻莫测,中国的企业想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生存并保持持续旺盛的生命力,关键是在于企业要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具备高度的 “环境意识”。本文通过企业跨国经营相关的资料搜集,对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经济环境、政治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技术环境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研究各经营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分析出企业在跨国经营中如何去认识、利用并驾驭环境,为企业不断赢得市场机会。
关键词:社会环境、跨国企业、经营环境
I Environment Analysis of the Enterprise
transnational operation
Abstract
Nowadays, the Chinese enterprise market positioning is not confined to the domestic market, and a growing number of companies choose to go abroad to open up overseas markets, while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environment is much more unpredictable.If Chinese enterprises want to survive in the fierce international market competition and keep sustainable vitality, it is the key for the enterprise to be equipped with environment-adapted ability and own intense sense of “ environmental consciousness”.In this text, through the collected data related to enterprise multinational business we will disscuss the enterprise internationalization operation in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the economic environment, political and legal environment, social culture environment and technology environment , and then analyse and summarize them ,Which is of very significant meaning.moreover,we will explore the enterprises in transnational operation in terms of how to recognize and utilize and control the environment, and help constantly to win the market opportunity for the enterprise.Keyword: Social environment,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II
目录
摘要-----错误!未定义书签。
Abstract-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跨国企业的经济环境-------------------1
(一)经济环境-------------------------1
(二)经济环境的特点-------------------1
(三)经济环境对跨国企业的影响---------2 1.积极影响------------------------2 2.负面影响分析--------------------2
二、跨国企业的政治法律环境----------------3
(一)政治法律环境----------------------3
(二)政治法律环境的特点---------------3
(三)政治法律环境对跨国企业的影响-----3
三、跨国企业的社会文化环境----------------4
(一)社会文化环境---------------------4
(二)文化环境的特点-------------------4
(三)文化环境对跨国企业的影响---------4
四、跨国企业的技术环境-------------------5
(一)技术环境-------------------------5
(二)技术环境的特点--------------------5
(三)技术环境对跨国企业的影响---------5
结论------6 参考文献--7
III
一、跨国企业的经济环境
(一)经济环境
企业的经济环境是指构成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经济状况,是制约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世界经济正在深度调整,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依然十分复杂。主要经济体复苏态势不平衡,发达经济体出现了一些积极迹象,但增长后劲不足,新兴经济体整体增速虽仍较快,但下行压力增大。
国际经济环境对国际企业的影响甚大,国际企业的经营活动的条件要在国际经济环境中才能得到满足,国际企业生产的产品的价值又要在国际环境下才能得到体现,所以跨国企业脱离了国际的经济环境那势必不会走得远。
(二)经济环境的特点 1.全球信息化
美国学家拉兹洛在其《决定命运的选择》一书中把世界的大转变概括为两个主要方面,即世界的信息化和世界的全球化,详细的阐述了全球信息化的观点。地球上的信息时间差趋于消失,这种局面不仅大大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条件,而且加快了全球信息化,使世界变得空前开放了。如今,随着全球通讯事业的发展,信息流通更加迅捷,经济信息的传递、商品价格的波动也更好的被企业所掌控。2.世界经济一体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的发展,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拥有发展本国经济所必需的全部资源、资金和技术,也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生产自己所需要的一切产品,因此必须进行交流和相互合作。近50年来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又把世界各国的交往推到了一个新阶段。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等等经济合作组织的成立,使得世界各国原有的“一国经济”正在走向“世界经济”,从而形成了“全球相互依赖”的经济格局。
3.跨国公司之间兼并、联合形成高潮
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并购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单项并购规模达到创纪录的水平,形成了一批世界级超大型跨国公司,大型跨国公司成为当前跨国并购中的亮点。同时国际市场上并购的类型发生了变化,并购中横向并购的比重稳步上升,主要分布在制药、汽车、电信和银行业中。跨国并购在产业方面由传统制造业向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转移的倾向日益增强,主要集中在服务行业以及技术密集型产业。4.知识经济在世界范围内兴起
知识经济是近几年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一个新概念,也是目前国内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在知识经济的带动下,美国近来表现出“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率”的良好发展态势知识经济已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在生产、生活领域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第 1 页
(三)经济环境对跨国企业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随着经济活动的社会边界的不断扩展,使发达国家社会分工可以在更大范围内进行,资源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优化配置,跨国企业处在这样的环境中从而获得巨大的分工利益。
(2).跨国企业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制度成本和交易成本较低,从而可以获得最大的利益。在经济全球化中,各企业参与成本的多少和所获收益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经济规则与制度安排,即取决于经济全球化的规则和制度。然而,由于经济全球化是以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全球化,从而也决定了支撑经济全球化的规则和制度必然也是发达国家起主导作用的。这种制度安排使发达国家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承担更少的成本。
(3).世界经济中的“集权”效应。无论是金融投资还是商品的生产、推销、全球化,都意味着把决策权上缴给超大规模的跨国公司、跨国银行、对冲基金和共同基金等全球性的企业和机构。而跨国公司的扩张又造成了垄断竞争或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发布的《2002 年世界投资报告》,2001年,世界上前100家大跨国公司的贸易额占世界贸易额的1/3,而跨国公司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贸易额又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3,约70%的国际技术支付是在跨国公司内部进行的,世界上主要产品和服务的交易价格,基本上是由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控制的。(4).跨国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相对优势收益。应该说,跨国企业在经济全球化中“公平参与”和“公平竞争”的程度是大不相同的,尤其表现在进入市场之前的资源禀赋上的差异是很大的。
2.负面影响分析
(1).加剧了全球的金融投机和风险。国际巨额游资的自由流动和金融市场的投机性使发达国家间的竞争进一步加剧,经济增长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也加剧了全球的金融投机和风险。当前经济全球化奉行的是新自由主义原则,因而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迅猛发展,金融泡沫急剧膨胀,金融投机频繁,金融风险丛生。甚至酿成金融危机、以至全面的经济危机。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金融资本和生产资本的矛盾还将更加尖锐,越来越多的经济泡沫,既损害经济实体的发展,又加剧危机的深刻程度。
(2).有些跨国企业在国际经济互存关系中,存在着严重的不对称的“金字塔”型结构,这种结构由权力-博弈关系构建而成。
(3).全球经济环境对发展民族型的跨国企业发展会有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4).国际资本对小型跨国企业的负面影响和冲击不容忽视。
第 2 页
二、跨国企业的政治法律环境
(一)政治法律环境
政治法律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制度、体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内容,政治法律环境是影响企业营销的重要宏观环境因素,包括政治环境和法律环境两方面。政治环境引导着企业营销活动的方向,法律环境则为企业规定经营活动的行为准则。政治与法律相互联系,共同对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产生影响和发挥作用。政治和法律因素是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条件。这些因素常常制约、影响企业的经营行为,尤其是影响企业较长期的投资行为。
(二)政治法律环境的特点
1、直接性。即国家政治环境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状况。
2、难于预测性。对于企业来说,很难预测国家政治环境的变化趋势。
3、不可逆转性。政治环境因素一旦影响到企业,就会使企业发生十分迅速和明显的变化,而这一变化企业是驾驭不了的。国内的政治环境包括以下一些要素:(1)政治制度;(2)政党和政党制度;(3)政治性团体;(4)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5)政治气氛。国际政治环境主要包括:(1)国际政治局势;(2)国际关系;(3)目标国的国内政治环境。
(三)政治法律环境对跨国企业的影响
政治环境对企业营销活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国家政府所制定的方针政策,如人口政策、能源政策、物价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都会对企业营销活动带来影响。例如,国家通过降低利率来刺激消费的增长;通过征收个人收入所得税调节消费者收入的差异,从而影响人们的购买:通过增加产品税,对香烟、酒等商品的增税来抑制人们的消费需求。
在国际贸易中,不同的国家也会制定一些相应的政策来干预外国企业在本国的营销活动。主要措施有:(1)进口限制;(2)税收政策;(3)价格管制;(4)外汇管制;(5)国有化政策。
对从事国际营销活动的企业来说,不仅要遵守本国的法律制度,还要了解和遵守国外的法律制度和有关的国际法规、惯例和准则。
例如前一段时间欧洲国家规定禁止销售不带安全保护装置的打火机,无疑限制了中国低价打火机的出口市场。日本政府也曾规定,任何外国公司进入日本市场,必须要找一个日本公司同它合伙,以此来限制外国资本的进入。只有了解掌握了这些国家的有关贸易政策,才能制定有效的营销对策,在国际营销中争取主动。
第 3 页
三、跨国企业的社会文化环境
(一)社会文化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是指企业所处的社会结构、社会风俗和习惯、信仰和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生活方式、文化传统、人口规模与地理分布等因素的形成和变动。社会文化环境是影响企业营销诸多变量中最复杂、最深刻、最重要的变量。社会文化是某一特定人类社会在其长期发展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它主要由特定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伦理道德规范、审美观念、宗教信仰及风俗习惯等内容构成,它影响和制约着人们的消费观念、需求欲望及特点、购买行为和生活方式,对企业营销行为产生直接影响。
(二)文化环境的特点
1.地域差异,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由于其文化背景不同,因而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和不同的风格。
2.文化传承,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之中,而且都在传承着一定的文化:所有历史性的、具有传统继承意义的有形或无形的东西都可以称为文化。
3.社会文化也在不同的层面上以不同的方式影响营销活动。
4.文化的融入,虽然文化差异有着很大的差异性,但我们也都看到了,在这个开放的世界里,文化的传播速度有多快,所以企业的文化业可以融入当地文化中。
(三)文化环境对跨国企业的影响
任何企业都处于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企业营销活动必然受到所在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为此,企业应了解和分析社会文化环境,针对不同的文化环境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组织不同的营销活动。影响跨国企业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状况: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影响到消费者对商品功能、款式、包装和服务要求的差异性。通常文化教育水平高的国家或地区的消费者要求商品包装典雅华贵、对附加功能也有一定的要求。因此企业营销开展的市场开发、产品定价和促销等活动都要考虑到消费者所受教育程度的高低,采取不同的策略。
2、宗教信仰:宗教是构成社会文化的重要因素,宗教对人们消费需求和购买行为的影响很大。不同的宗教有自己独特的对节日礼仪、商品使用的要求和禁忌。某些宗教组织甚至在教徒购买决策中有决定性的影响。为此,企业可以把影响大的宗教组织作为自己的重要公共关系对象,在营销活动中也要注意到不同的宗教信仰,以避免由于矛盾和冲突给企业营销活动带来的损失。
3、价值观:价值观念是指人们对社会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态度和看法。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念往往有着很大的差异,消费者对商品的色彩、标识、式样以及促销方式都有自己褒贬不同的意见和态度。企业营销必须根据消费者不同的价值观念设计产品,提供服务。
第 4 页
四、跨国企业的技术环境
(一)技术环境
技术环境,是指企业所处的环境中的科技要素及与该要素直接相关的各种社会现象的集合,包括社会科技水平,社会科技力量,国家科技体制,国家科技政策和科技立法。技术环境影响到企业能否及时调整战略决策,以获得新的竞争优势。
(二)技术环境的特点
1.科技工艺的发展速度愈来愈快; 2.创新机会广泛; 3.研究预算增加; 4.集中在小的改革上;
5.关于科技工艺革新的法规增多;
(三)技术环境对跨国企业的影响
技术对企业经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企业的技术进步将使社会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发生变化,从而给企业提供有利的发展机会;然而对于企业经营战略设计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一项新技术的发明或应用可能又同时意味着“破坏”。因为一种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会带动一批新行业的兴起,从而损害甚至破坏另外一些行业,如静电印刷的发展,使得复印机业得到发展,从而使复写纸行业变得衰落;半导体的发明和普及急剧地改变了视听业的竞争格局。越是技术进步快的行业这种技术变革就越应该作为环境分析的重要因素。
粗略的划分企业的科技环境,大体包括四个基本要素:社会科技水平,社会科技力量,国家科技体制,国家科技政策和科技立法。
1.社会科技水平是构成科技环境的首要因素,它包括科技研究的领域、科技研究成果门类分布及先进程度和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三个方面。
2.社会科技力量是一个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科技研究与开发的实力。
3.国家科技体制指一个国家社会科技系统的结构、运行方式及其与国民经济其它部门的关系状态的总称,主要包括科技事业与科技人员的社会地位,科技机构的设置原则与运行方式、科技管理制度、科技推广渠道等。
4.科技政策与科技立法指的是国家凭借行政权力与立法权力,对科技事业履行管理、指导职能的途径。
如今,变革性的技术正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发生着巨大的影响。企业要密切关注与本企业的产品有关的科学技术的现有水平,发展趋势及发展速度,对于新的硬技术,如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企业必须随时跟踪掌握,对于新的软技术,如现代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技术等,企业要特别重视。
第 5 页
五、总结
本文以我国企业想“走出去”跨国经营所要面临的环境研究为对象,通过对跨国企业经营过程中经济环境、政治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技术环境四个方面的含义、特点及其影响进行详细的阐述与分析,为企业跨国经营过程中因为环境问题制定经营战略提供了方向。
跨国企业在进行跨国经营时,面临的是和本国环境差异较大的国际经营环境,因此,企业想在跨国经营中取得成功,就必须充分研究相关的经营环境。国际化经营环境远比国内环境更为复杂和多变,国际经营环境的复杂多变性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交织而成的。所以,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必须对环境给予更加充分的重视,要在深入考察各环境变量的基础上精心准备应对之策。
企业与其外部经营环境也是辩证的矛盾统一体。环境决定行为,但是企业不能只是被动地适应,企业行为发生的依据是环境,企业的经营思想、经营方法、经营手段等应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现代企业国际化经营活动是对不断变化的国际经营环境作出积极反应的动态过程,企业能否及时、准确的分析、预测经营环境的变化趋势,调整企业的经营活动,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最后,只要我国企业注重经营环境分析趋利避害,针对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将会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策略,选择最优国际化发展战略,并切实付诸实施,成为增强企业发展的动力和后劲,我国跨国企业也必将在国际之中迅猛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徐绍史.当前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2013.[2]王文超.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04. [3]胡华夏、喻辉.企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方法研究.统计与决策,2005.
[4]知文纲、张景云.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发展与现状分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2
第 6 页
第二篇:4跨国经营环境
(单元教案首页)
单元名称: 第四章 跨国经营环境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影响跨国经营活动的环境因素;
2.掌握环境对跨国经营活动的影响,把握从环境中寻找机会,回避风险的基本思路。
主要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
第一节 国际经济环境分析 第二节 国际文化环境分析 第三节 国际政治与法律环境分析 第四节 自然地理环境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经济环境、政治环境。难点:政治风险的评估方法。
教学方法:
讲述法、提问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
作业与练习:
课后复习思考题
单元小结:
第四章
跨国经营环境
第一节
国际经济环境分析
一、人口环境
(一)人口数量与增长速度对跨国公司经营的影响
首先,人口数量决定基本生活资料(食物、衣着、日用品)的市场规模,为企业带来营销机会。
其次,人口的迅速增长,也会给企业经营带来不利的影响。
(二)人口结构对跨国公司经营的影响
1.年龄结构
2.性别结构
3.家庭结构
(三)人口分布对跨国公司经营的影响
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不同地区的密集程度。
人口密度越大的地方,对商品的需求量就越大;相反,人口稀少的地方,对商品的需求量就少。
二、经济发展环境
(一)经济发展阶段
1.传统社会
2.起飞前夕
3.起飞阶段
4.趋向成熟阶段
5.高度消费时期
(二)收入水平分析
在现实中对跨国经营更具意义的应该是人均GDP;人均GDP低并不意味着这个国家的居民都贫穷,同样人均GDP很高的国家也未必是人人衣食无忧;国民生产总值只能描述出一国经济规模或市场规模的大小,判断一个国家是否有好的投资前景与投资机遇还必须看国民产出的速度,即经济增长速度。
(三)区域经济环境 1.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含义
一层含义是指成员国之间经济活动中各种人为限制和障碍逐步被消除,各国市场得以融合为一体,企业面临的市场得以扩大;另一层含义是指成员国之间签订条约或协议,逐步统一经济政策和措施,甚至建立超国家的统一组织机构,并由该机构制定和实施统一的经济政策和措施。2.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形式
①优惠贸易安排(Preferential Trade Arrangement)
②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
③关税同盟(Customs Union)
④共同市场(Common Market)
⑤经济联盟(Economic Union)3.新兴大市场
主要的新兴市场有东盟、中国经济区、印度、韩国、墨西哥土耳其、波兰、南非、巴西、阿根廷等。
东盟指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越南、印度尼西、文莱; 中国经济区指中国南方一些省和香港、台湾地区;可能加入新兴大市场的有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等国。
第二节
国际文化环境分析
一、文化的含义
“人类学之父”爱德华·B·泰勒在《原始文化》一文中指出文化是生活的方式,是人类继承的为一个社会的大众所共同具有的行为模式、情感模式及思维方式总和。
美国营销学大师菲利普·科特勒认为存在两种市场文化,一种是明显的事实性知识:是可以看到的、可短期了解到的文化。如语言、风俗、宗教等;另一种是内在的思维差异,它是指根植在人们心中的,左右人们行为、价值判断的思想、观念、风格等需要长期了解、品味、接触方可明确其内核所在的文化。
二、文化的内容
(一)语言
语言是人类进行信息沟通的方式,是人们思想的重要性载体。首先,我们应了解一国的文字语言。其次,我们还应了解各国的体语。再次,各国的语言存在着极大的语境差异。我们将各国语言分为高语境国家与低语境国家。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还会进一步地影响跨国经营中的一些商业习惯。
(二)宗教
世界上主要的宗教有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等,其中信奉伊斯兰教的全世界约有8亿至12亿人口;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还形成一 些独特的节日、禁忌;宗教组织对当地的经济和政治具有一定的影响。首先宗教组织本身是大型的团体购买者;其次它是教徒购买决策的重要影响者。
(三)价值观念
价值观念是人们对社会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态度、评价和看法。
审美观念
时间观念
首先,时间观念可作为确定消费者需求,选择目标市场的依据之一;其次,在进行跨国经营决策及实施过程中,应将时间观念和办事效率结合在一起,考虑时效观念。
三、文化差异维度模型
著名的荷兰学者吉尔特·霍夫斯坦德(Geert Hofstede)教授发现并验证了民族文化差异的5个独立维度:权力距离、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男性化----女性化、不确定性的规避、长期取向与短期取向。
四、文化变迁与文化适应
(一)文化变迁
通讯手段的日益发达和交通工具的日益先进,极大地缩小了国与国之间的时间和空间距离;随着各国消费者经济收入普遍提高,人们的需要由单纯追求温饱走向了追求多元化的消费;资源秉赋和比较成本的客观存在加速了不同国度之间的经济交往,也带来了异域文化对各国消费者的传统生活的冲击。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社会中的价值体系、美学观念、语言、道德规范和生活习惯等都在不断地发生着碰撞、借鉴、接纳。
(二)文化适应
在跨国经营中我们应该记住一句话:“文化没有对与错、好与坏之分,只有差异。”克服自我参考价值对跨国经营者的困扰的步骤。
第一步,按照本国的文化特点、习俗和规范来确定业务问题或目标。
第二步:按照外国的文化特点、习俗和规范来确定业务问题或目标。
第三步,把自我参考价值在该问题中的影响孤立出来,研究自我参考价值如何使问题变得复杂化。
第四步,在没有自我参考价值影响的情况下,重新确定业务问题,确定最适当的业务目标。
第三节
国际政治与法律环境分析
一、政治因素
(一)政局风险
(二)民族主义
(三)国际关系
(四)国有化风险
(五)方针政策
二、法律环境
(一)母国法律
(二)国际经济法律
(三)东道国法律
1.法律制度的两大体系。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现行的法律制度,大致可分为两大体系: 成文法系和习惯法系;
2.东道国法律对跨国经营的影响。
(四)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的途径
1.法庭和法律的选择问题
2.诉讼问题
3.仲裁问题
第四节
自然地理环境
一、物质自然环境
(1)自然资源短缺的影响;
(2)环境的污染与保护。
二、地理环境
思考题
1.简述影响跨国公司经营的环境因素。
2.举例说明文化自我参考价值对跨国经营的影响。
3.试述经济发展阶段对跨国经营的影响。
4.简述如何归避跨国经营的政治风险。
5.请从经营环境的角度说明:你认为现在世界上哪些国家具有较好的投资前景,为什么?
第三篇:新形势下中国建筑企业的跨国经营
摘要: 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具有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综合载体的特性,发展的前景广阔、潜力很大,且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建筑企业的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是“走出去”的先头部队,虽然它的主业是工程承包和劳务技术,但它的视角和业务覆盖面是广泛的国际技术合作,它是通过中外合作的重要桥梁、信息渠道和具体组织者,对国内其他行业走出国门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
关键词: 建筑企业 跨国经营
一、我国建筑企业跨国经营发展历程
我国建筑企业的跨国经营即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开始于1979 年,随着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发展而发展。在20多年间,这项事业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发展历程:20世纪70年代末,是初创期,这一期间,我国只有中建总公司、中国路桥公司、中土公司、中国成套设备公司四家企业开展对外承包业务及劳务输出业务,数千人次进入中东、非洲地区。80年代为成长期 中建总公司向关岛建筑市场输出劳务,各大建筑企业在境外设立经理部,在发达国家的主要城市设立代表处、办事处。90年带进入快速发展期。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这项事业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全行业累计合同额1114亿美元,年均增长速度为32.16%,累计营业额830亿美元,年均增长速度23.46%,合同额也从最初的几千美元扩大到近150亿美元。去年年底,国内的各种对外承包工程公司达2000多家,市场也从少数几个国家发展到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225家最大国际承包商中我国有34家公司入选。它长期、持续、快速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发展历程来看,我国建筑企业已从最初只能实施经援项目、开展劳务输出和分包,发展到如今能进行工程施工总承包、设计施工总承包及融资总承包等多种形式,项目的规模逐渐增大、技术含量逐渐增加。承包工程地域范围从主要在中东、非洲、东南亚等国家向美洲。目前,我国建筑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一定的市场占有率,有良好的信誉,其实力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二、“入世”带给建筑企业的跨国经营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加入WTO,使得中国企业直接融为全球市场的一部分,成为国际竞争的主体。对外经企业来讲,一方面,势单力薄的窗口企业,很难与国际上颇具实力的大承包商抗衡,面临着如何生存与发展的严峻考验。另一方面,全球市场的准入和各种壁垒的取消,也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经营空间和发展机遇。
1.面临的机遇
随着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增长,国际承包工程市场也在不断扩大。据美国ENR 预计,全球150个国家地区的建设投资规模,今后几年将保持5.1%的年均增长率,到2003年将达到4.1万亿美元的规模。国际工程投资的途径也日益多样化,不仅有政府投资,还有私人投资、混合投资和联合投资等。中国加入WTO后,世界市场的准入和多边磋商机制等平等贸易条件,将进一步改善我国外经贸发展的国际环境,为外经企业对外业务的发展带来了更加广阔的市场前景。
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对外承包工程是我国经济参与和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方式,中国建筑市场将对外进一步开放,外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同时,外国的工程市场也相应对中国更多的开放,在一些国家消除市场准入方面的障碍。如韩国、日本建筑业市场相对比较封闭,过去,中国企业要进入这些市场非常困难,中国加入WTO后,可以根据市场互换原则,向这些国家提出市场开放要求,从而获得发展机会。过去由于我国不是WTO成员,很多国家政府和私人机构出资的项目我国公司不能参与,只能做当地如国家金融机构和外国政府贷款项目以及部分外国私人投资的外资项目,并且受到的限制很多。中国加入WTO之后,我国参加世贸组织的《政府采购协议》在承揽东道国的外资项目的同时,可以承揽更多东道国政府和私人投资的项目 可享受世贸组织139个成员方150多个国
家的最惠国待遇,有利于承包工程带动更多的建筑设备材料的等产品的出口,同时我国政府出于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战略考虑,鼓励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走出去,开展资源合作开发和境外投资,也将给我国的对外工程企业带来更多的机会 另外,入世后,我国将有更多的国内有实力的工程公司获得对外经营权,进入国际工程市场,从而也将促进对外承包工程业务总体规模的扩大。
2.面临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经济资源跨国界在世界范围自由、全面的流动。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由于西方发达大国家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所以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这样的经济全球化即带来了加快发展的机遇,也带来了可能被“边缘化”进一步拉大同发达国家之间贫富差距,或成为发达国家转嫁经济危机的牺牲品的尖锐挑战。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目前,各国工程建设投资的来源更加多样,不仅有政府投资,而且有私人投资、混合投资和联合投资等。国际金融机构的投资增长缓慢,国际直接投资继续增长,私人资本对基础设施的投资明显增加。投资来源的多样化,使世界承包工程市场更趋多元。由于承发包方式的变化,带资承包等成为普遍现象,承包商帮助业主解决资金问题成为中标的重要因素。BOT或 BOOT等运作方式已成为当今国际承包工程市场上重大招标工程中主要内容,这无疑为资金实力雄厚,综合经营能力强的国际知名承包商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提供了机会,同时,也为发展中国家中的资金匮乏的承包商欲突破原有的经营方式,广泛进入国际市场设置了障碍,这种由资金实力和综合经营能力决定的商业机会在短期内是我国绝大部分企业可望不可及的。
新形势下中国建筑企业的跨国经营
建筑企业的跨国经营的内涵要求增大。我国的工程建设和施工管理方式与国外相比有很大的不同,难以得到西方监理公司的认可 设计水平相对落后制约了对外工程项目档次的提高。国际承包市场上技术要求相对简单的土木建筑工程正在减少,新技术、新建材、新型建筑方式、新型管理模式和施工方法运用普遍。价格竞争已不再是中标的主要因素,采用的技术、设备、资质、业绩、施工方式、管理方式等非价格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大。世界大承包商依靠雄厚的资金、高素质的人才、高水平的管理、先进的技术等优势,采取了带资承包、BOT、BOOT等经营方式占领了国际市场。而我国虽然劳动力和设备成本水平相对较低,但缺乏新技术、新材料、高科技含量的成套专业化设备和雄厚的资金实力等关键因素的整体支持。仅靠单一的工程承包施工所形成的经营结构,不利于深度开发市场。必须由施工逐步发展为设计、咨询等多元化领域的经营,这样才有利于降低综合成本和提高中标率。
三、市场选择对建筑企业跨国经营的重要
1.市场定位:
市场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本环境要素。根据市场的客观需求和自身的核心能力确定本企业的市场定位,这是选择企业目标市场的基本原则。遵循这一原则,国际工程承包业务可以放在一个由开拓地区、介入层次和项目类型所构成的三维坐标系里来确定自身的市场定位。
2.地区定位:
全球工程承包市场大致划分为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三个等级市场:处于高度发展水平上的欧洲及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建筑市场 处于中等发展水平并快速增长的东南亚、中东和非洲、拉丁美洲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建筑市场 处于低水平并眼下尚无明显增长的亚、非、拉部分落后地区的建筑市场。相对于第类高科技含量、高管理水平、高建造成本的发达国家建筑市场,我国大部分建筑企业现有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均还满
足不了要求,除了我们的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之外,其他方面均没有竞争优势。相对于第三类低技术含量、低管理水平、低建造成本的落后地区的建筑市场,我们现有的技术和管理往往无用武之地,我们的建造成本也很难为当地市场所接受。只有第二类正在快速增长的中等发展程度的建筑市场,价格上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的承包商具有明显的优势。
3.项目定位
我国企业或境外机构对外投资的建设项目。随着入世,中国境外投资迅猛增长,国内一批行业(如石油化工、机械、电子、冶金、纺织、家电、服务等)排头兵和具有名牌商品的优秀企业(海尔、康佳等)逐步加入赴境外开办企业、开展跨国经营系列,取得较好成效。这些企业在投资地点、一般都要兴建一些工程项目。我们应全力跟踪我国有海外投资意向的企业和机构,以经援、政府协议贷款项目和我国企业国外投资项目作为进入国际市场的突破口和捷径。积极跟进由著名国际组织和跨国企业贷款、投资或承包的工程。
4.调研信息 把握市场
对外承包工程市场地域分布广、项目类型复杂、涉及环节多、要求严、竞争十分激烈、风险大,把握国际市场的状况和动态就显得优为重要。
三大类信息:国际市场的宏观信息,包括各国、各地区的政治、经济、法律、关税、货币汇率、自然资源、风土人情、社会治安、语言环境等等。这些是我们选择、确定目标市场和营销策略的客观依据。国际建筑市场的中观信息。包括各国、各地区基本建设材料价格、建筑劳务价格、施工机械租赁价格、其他施工资源(如施工水电、通讯、场外辅助用地等等)以及交通运输和生活消费的价格等。这类信息是对某一地区工程投标报价的依据。国际工程项目的微观信息,包括某一具体工程项目的所在地、工程类型、工程规模、投资渠道、业主资信、中介人背景、可能的招标时间、招标方式、招标范围等等。这类信息是我们选择、确定拟投标工程项目以及进行项目前期商务策划的依据。
四、入世后,我国建筑企业跨国经营发展的几点建议
1.加强推动和管理
为使建筑企业在加入WTO 后更加稳健地走出国门,政府部门特别是有关管理机构应加大对行业的推动和管理力度,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创造必要的条件和环境。如充分利用政府间谈判,帮助企业开拓工程承包市场,保护我企业在项目所在国的合法权益 推动建立对外承包工程的金融和保险服务体系 提高我国企业的融资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建立健全对外承包工程法规,完善保证工程质量的监管手段和措施 通过法律手段整顿经营秩序,倡导公平竞争等。作为支持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政策性进出口银行要适应国际发展的新趋势,努力与国际惯例接轨,要支持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投资。行业中介组织也应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做好协调、指导、咨询和服务工作,协助企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健康发展。国家有关部门要积极鼓励承包工程企业广泛开发和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有关部门应按其使用比例相应制定分档次,有差别的鼓励政策 在税收、资金等方面也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以多种形式与专业院所联合,在项目设计、咨询与施工等方面共同开发市场,提高企业的整合经营能力,在经营方式上与国际快速接轨。
新形势下中国建筑企业的跨国经营
2.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国际竞争
从当前国际承包工程市场的发展趋势看,相当一部分市场份额是靠新技术、新材料、雄厚的资金和新的运作方式来支持的,从我国多数建筑企业看,短期内解决技术、资金和运作方式等方面问题既不现实也不可能,开发境外建筑市场的前提是正确认识我国承包工程行业的优势与潜能,因地制宜,取长补短,利用大经贸优势积极拓展国际与国内间的经济技术合作。
首先,以原有老市场和对新技术、新材料应用程度要求较低的非洲,俄罗斯及中东国家,部分拉美国家为重点。积极尝试以工程,劳务,贸易与境外来料加工相结合的经营方式,借以提高经营水平、技术水平和资本实力。为进一步提高竞争能力,向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挺进作好准备。
其次,利用我国劳动力成本低的相对优势,积极与拥有新技术、新材料,且有资金实力的国际知名承包商合作,努力学习新技术、新材料,尽快掌握新配方和先进的管理经验。第三,承包工程企业要积极与石化、交通、电力、水资源工程、环保及工业制造等多种类型的科研院所实行多种形式与内容的联合,积极尝试设计、咨询与施工的一体化经营,不断提高企业的整合经营能力和承包工程的科技含量,降低综合经营成本。科研院所与承包工程企业联袂参与国际市场又是一个学习与提高的过程,它有助于加速拉近我国企业与知名承包商之间的距离。
第四,企业要利用境外机构和互联网等渠道,广泛搜集信息,及时跟踪国际承包市场的变化特点和走势,加快对新技术、新材料的学习、研究与应用,有条件的企业要设立企业工程(建筑)技术研究机构和企业战略研究机构。要根据市场的变化对企业的经营结构、市场结构、人才结构和技术结构进行动态战略调整,拉动企业经营触角,不段向市场的纵深地带延伸。
第五,承包工程企业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内部成本核算约束机制,有条件的企业要建立标准成本定额体系,真正体现施工效率高、劳动成本低、工程质量好的优势。为使有竞争力的企业真正能以低成本的优势占有市场,扩大份额,又能有效地避免内部企业间的非理性竞争。
3.立足当前,适应未来,争取更大的发展。
对于中国建筑企业来说,亚洲和非洲市场是比较成熟和稳固的。特别是东南亚金融风暴之后,亚、非洲一些国家吸引了世界的关注。这些地区由于生产力水平落后,建筑水平和施工管理能力都跟不上,因此中国承包工程队伍在当地非常受欢迎,而且利润较高,资金回收容易。在开拓对外承包市场的战略上,应大力发展越南、柬埔寨等亚洲新兴市场和南非、西非地区的市场 密切留意东南亚其他国家的恢复建设 伺机进入中东市场。
(1)在战术上,应先确定立足点,以点带面,横向发展。现各国际承包商多数有驻外机构或驻外办事处,以获得工程招标、建材价格、当地人工、当地政策法规的第一手资料,这对于承揽当地工程和赚取合理利润是很重要的。我国公司可以利用熟悉当地情况的关系,以“少赚、不赚甚至微亏”的原则,打入当地承包市场 再以此为立足点,建立当地办事处,进一步承揽当地承包工程,以弥补损失,实现效益 并带动机电出口、劳务输出和贸易往来。
(2)对外承包工程是一项规模大、资金集中、周期长、技术密集、牵涉范围广的工作。在发展对外承包工程事业上,目前我国海外工程公司不能回避的劣势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资金短缺。目前国际上能取得大型项目、效益丰厚的项目大多数是采用带资承包、买方信贷、BOT 方式的工程。通过关系,我们可以通过议标或有限招标的方式投标。假如能承揽到大型的境外承包工程,我们必须解决筹集资金问题,或联合资金雄厚的建筑企业组成集团,共同承建境外工程。但是,联合的建筑企业绝对不能是挂靠企业。因为总利润并不高,层层分包往往导致施工队伍赚不到钱,从而引起的偷工减料、贻误工期将对我们的信誉和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假如承揽到的是中小型的境外工程,我们可以籍此建立一支自己的队伍,这样才能真正拥有管理和技术的实力,才能真正实现效益和持续发展。
迎接国际商贸新趋势的挑战,大力发展电子商务(E-commerce)和利用风险投资。加入WTO将会使全球经济一体化,因此发展电子商务融入高技术领域,发展风险投资、增加服务的附加值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建筑技术不断发展和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国际工程承包不再仅仅局限于工程施工和管理,已经延伸到投资策划、项目设计、工程咨询、国际融资、设备采购、技术贸易、劳务出口、项目运营、人员培训、后期维修等诸多领域,成为国际投资和贸易的综合载体和附
加值较高的一种国际商务方式。国际工程承包正从争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建筑市场,逐步转移到争夺能够带动本国或本公司技术与管理资源、建材或是机电产品出口的领域。
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具有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综合载体的特性,发展的前景广阔、潜力很大,且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建筑企业的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是“走出去”的先头部队,虽然它的主业是工程承包和劳务技术,但它的视角和业务覆盖面是广泛的国际技术合作,它是通过中外合作的重要桥梁、信息渠道和具体组织者,对国内其他行业走出国门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
第四篇:跨国经营复习题
1、2、3、4、5、6、《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复习题 国际经营的含义及形式
国际直接投资、间接投资的含义以及二者之间的主要区别 简述国际经营的环节
全球市场环境分析 国家的选择与评估 跨国经营方式选择
跨国经营管理
跨国公司的特征
a.跨国公司是“国际化”了的企业 b.对外直接投资是主要经营手段 c.全球战略和内部一体化 d 技术内部化
跨国公司按公司决策中心进行分类 a.以民族为中心的跨国公司 b.以多元为中心的跨国公司 c.以全球为中心的跨国公司 d.以提供服务为主的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按公司内部经营结构进行分类
a.横向型跨国公司 b.垂直型跨国公司 c.混合型跨国公司 d.纵向型跨国公司
7、跨国公司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中,跨国直接投资迅速发展于
a.一战前 b.二战前
c.二战后-1970年代 d.1970年代
8、经济全球化始于
a.二战前
b.二战后-1980年代 c.1980年代 d.1990年代 9、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的发展趋势
大型跨国公司在国际投资中占主导地位 战略联盟趋势
企业并购已成为直接投资的重要内涵 跨国公司担当了技术创新的发动机
亚洲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崛起,并成为区内投资的主要力量
10、战略联盟的含义、优点及类型
企业战略联盟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有着对等经营实力的企业(或特定事业和职能部门),为达到共同拥有市场、共同使用资源等战略目标,通过各种契约而结成的优势相长、风险共担、要素双向或多向流动的松散型网络组织。战略联盟多为自发的、非强制的,联盟各方仍旧保持着原有企业的经营独立性。
优点:它具有灵活、快速、经济等优势,是跨国公司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低的代价实现全球战略的有效途径。
类型:横向型战略联盟、纵向型战略联盟和混合型战略联盟。
横向型战略联盟、纵向型战略联盟和混合型战略联盟。
11、企业并购的内涵,并与购的区别
12、属于公司的直属分支机构,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是()A.母公司 B.分公司 C.子公司 D.控股公司
13、按照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垄断优势的种类有:
知识优势
产品差异优势 规模优势 管理优势 资本优势
14、垄断优势理论是由()创立的a.海默
b.金德尔伯格 c.邓宁
d.佛里德曼
15、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由()创立的
a.费农 b.邓宁 c.科特勒 d.小岛清
15、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是由()创立的
a.邓宁 b.小岛清 c.海默 d.费农
16、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认为,一个企业要从事对外直接投资必须同时具有三个优势,即
所有权优势 内部化优势 区位优势。
17、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特征有 ____
全球性 长远性 抗争性 纲领性 风险性
18、跨国公司全球战略思想的基本观念有:▁全球用户观念、全球竞争观念、全球创新观念、全球时效观念、全球系统观念
19、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目标,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①生产经营方向
②用户和市场方向。
③自身的发展方向
20、跨国公司对外间接投资的定义通过在市场上购买股票、债券或其他金融资产获得收益。
不包括对海外经营实体的直接管理。
21、股权投资方式有四种类型:
全部控权:股权95%以上
多数控权:股权51-94%
对等控权:股权50%
少数控权:股权49%以下
22、商标权的确立制度有:(1)使用在先制度(2)注册在先制度(3)混合制度
23、专有技术的特点 经济性 秘密性 实用性 可传授性
24、专利权的性质有(1)独占性(2)地域性(3)时间性
25、专利的特征: 新颖性 先进性 实用性
26、申请国际注册商标的意义
可以防止被人抢先注册
实现企业的自我保护
可以为创名牌打下基础
27、商标权的内容(1)使用权(2)转让权
(3)使用许可权
28、合资经营的形式:(1)建立股份有限公司;(2)建立有限责任公司。
29、文化冲突大体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1)显性文化冲突 制度文化的冲突 价值文化
激励机制的冲突
30、收购与兼并的区别:
在兼并中,被兼并企业法人实体不存在;而收购中,被兼并企业法人实体仍然存在,其产权可以是部分转让。所有权和承担风险不一样。
兼并活动一般发生在被兼并企业经营不佳时;收购一般发生在被收购企业经营处于正常状态时。30、并购与合并:
并购一般是以并购企业为主,目标企业处于被动地位,而合并时两个企业的地位相对平等;
并购后,并购企业的名称仍然保持,目标企业的名称有的存在有的不存在,但合并后合并双方原有名称一般不复存在,而出现一个全新名称,通常是合并双方名称合二为一。
31、按并购双方产品或产业的联系划分,并购可分为: 横向并购: 纵向并购 混合并购
32、跨国公司的非股权经营方式 合作经营 技术授权 合同安排 技术咨询
33、按联盟企业的产业合作方向划分,战略联盟的类型有 横向战略联盟 纵向战略联盟 混合战略联盟
34、根据联盟企业之间的依赖程度划分,战略联盟的类型有 股权式战略联盟 契约式战略联盟
35、跨国公司组织结构设置的特有原则 要符合技术与产品的要求 要符合职能与专业的要求 要符合地区与环境的要求
36、跨国公司组织结构的演变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1、出口部阶段
2、国际部阶段
3、跨国性组织结构阶段
37、衡量企业跨国经营程度的二个指标 ①国外销售额占销售总额的百分比;
②国外生产的多样性,即跨国经营的产品品种的数量。
38、组织管理控制的四种控制体系
绩效控制体系 官僚控制体系 决策控制体系 文化控制体系
39、集中决策与分散决策的优缺点
集中决策能充分发挥企业内部相互依存带来的降低成本和节约开支的好处;同时,尽可能分散应该分散的权力,以激发各单位的积极性和灵活性。
重要决策的集中,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也会对各子公司带来消极的影响。
首先,容易造成子公司管理者对其控制单位的经营状况无能为力,从而听从母公司摆布,失去经营动力。
其次,集中决策要求母公司与国外子公司之间信息完全沟通。
再次,由于国际市场和竞争环境的瞬息万变,应由于公司及时抓住机会,当机立断地作出决策,以避免损失。而集中决策则可能引起延误,坐失良机。40、跨国公司组织体制的演变 三个阶段: 分权制
高度集权制
集中控制与分权相结合体制
41、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产品策略、价格策略、销售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
42、产品的整体概念分为以下层次:
核心产品
形式产品
延伸产品
附加产品
未来可能的产品
43、产品设计5条成功原则: ① 便于使用 ② 买得起
③ 便于零售商销售
④ 良好的售后服务系统 ⑤ 易于被制造商生产
44、影响价格制定的因素(1)成本
市场供求关系(3)企业定价目标
(4)政府干预措施与法规
45、国际市场促销策略
1、人员推销
2、广告
3、营业推广
4、公共关系
46、销售渠道类型(1)直接销售渠道(2)间接销售渠道(3)代理销售渠道 47、4Cs理论取代4Ps
4Ps-精典的营销理论(产品、价格、渠道、促销)
4Cs理论:
1、瞄准消费者需求;
2、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成本;
3、消费者的便利性;
4、与消费者沟通。
48、影响跨国公司制定和实施竞争策略的主要因素:(1)企业的价值观(2)市场机会与威胁(3)企业的优势与劣势(4)社会影响
49、转移价格策略的目的
1、调节子公司的利润
2、灵活转移内部资金
3、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4、绕过关税壁垒,增加产品销售
5、利用转移价格策略来减轻公司所得税的负担 50、利用转移价格合理避税的方法
1)高进低出或低进高出,减少纳税义务 2)低价报关,减少关税
3)提高出口价,多得出口退税
4)通过向母公司或子公司交纳高劳务费达到少纳所得税的目的
5)通过向母公司或子公司交纳高或低的特许权使用费转移收入,达到少纳所得税的目的 51/外汇风险的种类
52/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母国中心策略 当地中心策略 全球中心策略 53/人才的选拔标准 业务能力 人格特征 身心健康
54/论述跨国公司全球战略思想的基本观念 55/论述集中决策与分散决策的优缺点 56/系统论述并评价跨国公司理论
57/论述跨国公司的几种组织结构形式及其特点
第五篇: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
我国跨国企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
1.“走出去”的目的不明确
“走出去”战略,是政府倡导、鼓励的一种企业行为,但是“走出去”的主体是企业,企业自身的情况才是决定“该不该走”、“该怎样走”等问题的关键。在我国“走出去”的6000多家企业中,不乏有影响的企业,但是“走出去”的成功案例并不多,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对于众多企业而言,当“走出去”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既是一种无法回避的外在压力,也使部分企业在对自身竞争优势缺乏必要了解的前提下,认为“走出去”一定海阔天空,风光无限,因而许多企业在“走出去”时缺乏明确具体的发展目标和规划,缺乏长期的战略思考和科学的管理体系,在投资项目、环境分析、地点选择、合作伙伴选择、经营策略的制定与执行等方面,往往缺乏论证,经营方式单一,不能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扬长避短。在对海外环境缺乏考察的前提下,盲目投资,缺乏适应当地市场需求的实际人才,经营管理不能完全市场化,仍然处于半政府状态,这些企业要取得成功必然很难。正如有关专家指出的,“走出去”不能单凭热情,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立足的法宝还是核心竞争力。外经贸部前副部长张祥曾经指出,“走出去”的企业要有自己的核心产品和核心技术,才会在国际竞争中有立足之地。鉴于我国企业目前的实力,许多专家建议,企业在“走出去”时还应三思而行,仅凭一腔热血是支撑不了多久的,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决定“该不该走出去”。
2.政策引导、协调不力
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无海外投资的整体战略和行业规划,也没有明确的产业政策和行业导向等。由于对境外投资缺乏统一的引导和协调,各部门、各地区以及企业之间各自为政,对外投资随意性大,造成海外重复投资,恶性竞争,影响我国境外投资的整体效益。
中国摩托车在越南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在1999年中国摩托车进入越南市场之前,越南人基本上是以自行车为主要交通工具,到目前为止,自行车基本上全变为摩托车了,据2000年年底的统计,越南人每 7人拥有一辆摩托车,而在首都河内,每3人就拥有一辆。越南的中国摩托车企业也由 1999年10月的4家增加到2001年的70多家,在1999年时,日本本田有着80%的市场占有率,不到两年的时间中国企业就取代日本抢占了越南市场的80%,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摩托车企业跨国经营的战略是成功的,相反,现在的局面演变成国内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热卖在2000年中旬以后戏剧化地转为倾销。价格从开始进入时的800美元以上一路下调:一辆100CC摩托车从2000年初的600美元下跌到年底的270美元。在短短半年中,中国摩托车在越南的数量猛增,其中 4月份和10月份的价格各有一次较大调整,每次约下降70美元,到2000年年底,270美元已接近成本价,高利润期维持了不到一年的时间。现在,尽管占领了大部分市场份额,利润率却越来越低,对于价格战的恶果,已无力回天,正是中国摩托车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导致了今天的窘局。同样是在越南市场,日本企业却可以坐在谈判桌前,商量一致对外的价格策略,因而一直到现在为止,日本摩托车在越南市场上的利润一直维持在稳定的水平。究其原因,在于我国“走出去”的企业步骤上的无序性,再加上政府缺乏整体规划,造成国内企业的恶性竞争。我国许多企业在跨国经营中一般都经历过这样的阶段:一拥而至——短暂红火——价格战——陷入困境。
价格战是我国企业竞争的主要手段,不论是同国外企业还是同国内企业,似乎价格是唯一可以取胜的手段。现在许多国家对我国企业反倾销调查的增多也说明了我国企业竞争手段的单一,本来跨国经营的一个很好的作用就是规避反倾销,结果由于我国企业自己经营策略不当,只要有一个企业去开辟某个市场,其他企业总是一下子蜂拥而上,把国内的恶性竞争延续到了国外,不仅损害了我国企业的形象,而且再一次丧失了市场,如果常此下去,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将很难立足。
3.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不强
我国摩托车企业痛失越南市场的原因除了国内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之外,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是越南出台了一个《92号文件》。越南政府在我国企业恶性竞争之际,不失时机地颁布了《越南摩托车国产化及自动化率管理办法》,也就是说,越南政府开始出面扶持本国企业了,这对于我国企业来讲,无疑是雪上加霜,因为,我国企业在进入越南市场后,为了争夺市场,纷纷和越南人合作,将技术甚至图纸无偿提供给越南人,结果没有几年越南人就掌握了摩托车的生产技术,很快就可以实现摩托车生产的国产化,越南政府当然要扶持其国内企业了。
反观我国和日本摩托车企业合作多年,日本企业不要说核心技术,就是简单的零件也要我国企业拿钱去买,不注意对技术的保护是我国摩托车企业在越南败落的另一个原因,而其他行业、企业同样存在着类似的问题。
4.企业研发水平低,缺乏技术优势
尽管我国企业工业品的产量很大,价格较低,不少产品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能够占领不少的市场份额,但从国际上看,我国许多工业产品的价格性能比都居于劣势,这与我国企业的研发水平低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目前我国对外投资的企业,多数为贸易加工型,产品也大多进入低端市场。“走出去”的企业必须有自己的核心产品和核心技术,才能在国际竞争中有立足之地。
三、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对策
1.企业要有明确的经营目标
跨国经营的主体是企业而不是政府,因此,国内企业在大举开拓国际市场时,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自己为何要走向世界?为什么要开拓国际市场?是为了增加现有产品的销售,还是为了贴近发达国家的消费者,以便在产品开发上领导世界新潮流?是为了在国外科技前沿设立桥头堡,吸引拔尖人才,还是为了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生产布局,以取得系统综合优势?是为了优化供货商结构,降低采购成本,还是为了打进竞争者的后院,控制竞争者的本国市场?很显然,不同的战略目标会要求不同的跨国经营策略。
2.政府引导企业协调发展,避免我国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
一旦确定了国际化的目的,接下来就应该考虑从哪个地区、哪个国家的市场开始着手。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实际上是企业的价值链在地理上的拓展,价值链的地理布局决定着企业内部的价值活动,哪些应当安排在国内,哪些应当安排在国外,它直接影响到企业跨国经营的业绩。
目前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在亚洲、前苏联、东欧、拉美、非洲等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这些地区资源比较丰富,加工制造业相对落后,劳动力成本低,投资空间大,他们对外来的资金、技术和管理大都持欢迎的态度,有些国家的政府甚至还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来吸引外资。而我国企业不论在技术、管理经验还是融资能力等方面,与当地竞争对手相比,都拥有一定比较优势,而且运营成本相对较低,因此我国企业应把这些国家作为投资的重点。但是任何市场都具有两面性,此类市场不利的一面是其规模一般都非常有限,市场秩序混乱,甚至政局还时常出现动荡。此外,当地产业体系与我国同构,我国企业的集中涌入,使得我国企业之间恶性竞争或当地政府挥舞保护主义大棒的事例容易发生。
与新兴市场相比,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市场透明度较高,法律体系完善,基础设施良好,而且与我国市场的互补性强。但是成熟的市场存在成长缓慢、竞争激烈等问题,而且劳动力成本也比国内高。这就更加要求我国企业要知己知彼,全盘考虑。以英国为例,那里科技发达,研发力量雄厚,但劳动力成本很高。如果到英国去投资办厂,进行加工装配,很可能得不偿失。相反,如果在英国开展技术合作,吸收当地优秀人才,消化当地的先进技术,最后把研发成果拿回国内生产,我国企业应会大有作为。
因此,政府要加大宏观引导力度,整体规划,鼓励企业从实际情况出发,正确选择要进入的市场,然后再针对不同的东道国市场制定与之相适应的经营战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单一战略模式在跨国经营中是不存在的。
3.扬长避短,循序渐进
市场进人方式的选择对跨国经营战略的成败有重大的影响,由于跨国经营的复杂性,处于从本土走向世界初级阶段的企业往往很难对当地市场作出比较透彻的分析。企业可以先选择比较了解的国外市场,用比较灵活的进入方式,以学习的态度,作试探性的摸索,并积极向有经验的企业、政府机关和研究机构请教,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建立与跨国经营相适应的组织、制度和队伍,然后逐渐形成策略,优化国际业务。美国的很多公司打人我国市场都走过一个“先销售,再合资,然后收购合资方,最终办成独资企业”的过程。我国绝大多数的跨国经营企业都规模较小,能力较弱,经验不足,在全球性的商业环境和由大型跨国公司主导的环球经济中,无论是技术还是管理方面均不占优势,因此,可以考虑以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
同时,要避免与大的跨国公司直接展开竞争,而专注于未被大跨国公司注意或目前尚未或无法涉足的领域,充分依托母公司的优势,集中力量做好单一业务,力争“小而精”,在短期内迅速增强自己的实力,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发展其他同类业务。只有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建立核心优势后,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潜力并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多元化经营的战略。
4.研究开发本土化,打造核心产品
企业要“走出去”,实施跨国经营,需要将产品品牌打出去,不仅要创出国际品牌,还要使品牌在跨国经营中“本土化”。例如IBM公司从1992年进入我国市场后,在产品品牌本土化方面不遗余力,在IBM铺天盖地的广告中看不到“美国”的字样,产品也针对我国消费者的爱好进行了变革。根据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跨国经营的企业不能把国内的产品原封不动地搬到国外,而是要针对不同国家的消费者重新设计产品,而且在正式生产以前应该先通过出口试探市场,增加产品品牌的成功率。所以,许多跨国公司纷纷在投资国设立研发机构,仅从1998年至今,各大跨国公司在北京建立的研究院和研发中心就有 20多个,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这样做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利用我国优秀的人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要研究我国社会,开发适合我国市场的产品,以更好地适应本土化的要求。
跨国经营的企业如果不能针对当地消费者的口味提供具有特质的产品,要成功占领当地市场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我国企业在跨国经营时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将研发中心设在所投资的国家和地区,把对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放在头等重要的地位,培养我国企业的品牌,培养当地消费者对我国企业核心产品的认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辟新业务和扩大市场份额。
5.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会有很多的商机,但是企业必须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没有科技含量的产品很难长久占领市场,同时企业要注意保护自己的技术,否则单纯依靠低技术含量、没有品牌的产品降价热销,很容易造成企业间的恶性竞争,影响我国企业的整体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