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的跨国经营问题探讨

时间:2019-05-14 07:22: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银行业的跨国经营问题探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银行业的跨国经营问题探讨》。

第一篇:中国银行业的跨国经营问题探讨

中国银行业的跨国经营问题探讨

2004.04.22

2004-04-14

一、我国国有银行跨国经营现状

(一)机构情况

从中国银行1979年在香港设立第一家分行开始,近20多年来,我 国国有商业银行跨国经营业务取得可喜的发展,截止2001年底,我国国

有商业银行境外机构已有86家,分布在51个国家和地区,在外总资产 已达1538.16亿美元。

(二)发展阶段

从近20多年来我国国有银行的国际化经营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

一阶段是改革开放初期,主要是引进外资、吸收外汇存款、发放外汇贷 款。办理国际结算等业务。第二阶段是大幅度提高外币资产的比重。并 通过开展国际金融合作,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筹资、融资、参与国际银团 贷款等活动和小规模设立境外机构等方式,把金融服务领域向境外延伸。

第三阶段是跨国银行阶段,主要标志是建立了遍及全球的分支机构、营 销网络和客户群体。

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除中国银行已进入第三阶段,可以称为跨国 银行外,其他几家均尚处于第一阶段至第二阶段之间,其国际化程度与 发达国家的跨国银行比较相差甚远。以我国最大的国有商业银行--中国工

商银行为例,近年来工商银行在拓展国内业务的同时,积极推进国际化经营战略,努力营造一个管理科学、技术先进、实力雄厚、信誉卓越的 国际化大银行,但其国际化程度仍然较低,远未达到加入WTO后的要求。截至2001年末,工商银行的总资产为4 830亿美元,其中外汇资产312 亿美元,占总资产的6.45%;境外有10家分行、3个代表处、一家子银 行、一家控股上市银行、一家控股商人银行和一家合资有限制持牌银行。10家分行和一家子银行的总资产为158.9亿美元,仅占其资产总额的 3.2%。

二、外资银行在我国经营的情况

从1979年我国批准第一家外资银行--日本东京银行在北京设立代表

处开始,至2001年底,在华外资银行的营业性机构已达414家。其中外

资银行分行达168家。世界50大银行几乎都已涉足中国的银行业,其分

支机构主要分布于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厦门、珠海、青岛、天津 等沿海发达地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外资银行在华总资产1999年底 已达508亿美元,占中国银行业总资产的2.0%。

从以上分析比较,明显可以看到我国国有银行的跨国经营与发达国 家银行的跨国经营相差甚远,例如截止2001年底,日本国内银行仅在我

国的分支机构就达到80家,而同期整个国有银行在国外经营机构仅为86 家。目前全球有39今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在我国有分支机构,其中包括巴

基斯坦、朝鲜、南非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而同期我国国有银行跨国经营 仅涉及51个国家和地区。

三、我国国有银行跨国经营缓慢的原因

(一)缺少发展的动因

从跨国银行发展的动因上来看,我们现在缺乏这种动因:概括起来 主要有以下几点:

(1)国际贸易的发展要跨国银行提供融资服务。国际贸易的发展,增

加了对国际结算和国际信贷的要求,但我国现在的情况是国外对内投资 比较多,而国内对外投资相对较少。况且,我们一直接受别国的大型项 目贷款,例如上海的地铁一号线就是接受德国提供的银团贷款,而我国 很少向外提供项目贷款。这样的结果是:大量的外资银行涌入中国,而 国外对中资银行的需求则相对较少,因而近几年我国国有银行跨国经营 相对较缓。

(2)跨国公司的大规模资本流动带动了跨国银行业的发展。跨国公司 的发展客观上要求跨国银行为之提供全球性的金融服务,于是,跨国银 行为了竞争,稳定跨国公司客户,纷纷增设海外营业机构,出现了跨国 公司到哪里,哪里就有跨国银行的局面。但是目前我国国际化经营的企 业不多,只有海尔、康佳。长虹和联想等几家知名的企业,且在海外的 规模也不是很大。这样也降低了国有银行的跨国经营的积极性。

(3)欧洲货币市场的形成,为跨国银行的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在欧洲

货币市场形成以前,跨国银行发展都是随着跨国公司业务而发展的,其 发展是随着贸易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业务也仅限于传统业务。欧洲货币 市场形成以后,大大改变了国际金融市场的性质,其交易活动既不受所 使用货币的发行国的限制,也不服从市场所在国国内金融体系的有关规 章制度的管辖。对于跨国银行来说,欧洲货币市场的出现,意味着它们 能以一种新的途径进行扩张。但我国是实行资本项目下的外汇管制,这 就决定了我国的国有银行不能在货币市场上自由进行货币交易。这也导 致了我国国有银行国际化经营的步伐落后于其他的发达国家。

(二)自身的原因

(1)资本金少,抗风险能力低。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国有银行的资本

充足率一直很低,截止2001年底,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

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仅为:5.76%、6.88%、8.30%和 1.44%。只有中国银行一家达到了《巴塞尔协议》规定的最低资本充足率

8g6的要求。而同期几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却分别高达29.7%、19.35%、27.51%和35.06%。一高一低也决定了国有银行不适应大规模的国际化经 营。

(2)创新业务少,无法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现在国际金融创新日新月

异,跨国银行不在仅仅经营传统的存贷业务,它们把业务的重点已经放 在衍生金融工具,利用金融新产品,创造高额利润,同时也规避了风险。如利率互换、出口保理及福费廷等一些新的衍生金融工具。而我国国有 银行出于经营安全和技术力量考虑,很少经营这些创新的金融业务。

(3)违规经营造成的不良影响叫美国联邦法院的资料显示,中国银行

纽约分行自一九八八年开始至今,涉及的各类违规贷款案件多达数十宗,涉及金额超过一亿元以上。2001年3月在纽约联邦法院立案的一宗诉讼 案中。涉及的公司及个人被告多达 20个。纽约分行案也牵涉到东京,广东、开平、香港等地中国银行分行。前不久,中国银行纽约分行又因 为违规贷款而被美、中两国金融管制当局各罚款1千万美元,这些情况 也使我国金融监管当局在审批设立国外经营机构时更加谨慎。

(三)当地国严格的准入制度和业务限制

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银行业,对跨国银行实行严格的准入和业 务限制制度,现以美国为例说明:

1991年,美国国会对美国原有的国际银行法IBA做了重要修改,推 出了一项新法案,即外国银行监管加强法FBSEA。根据这套法案的规定,外国银行要想得到进入美国市场的许可,就要在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风险管理能力、反洗钱措施乃至母国政府的金融监管水平等方面统统达 到美国的要求。于是,在这套苛刻的新标准面前,一大批外国银行就此 出局,基本失去了进入美国市场的资格。美国政府认为,仅仅大幅度提 高外国银行进入美国市场的标准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同时大幅度增加外 国银行进入美国之后的业务限制。于是,这套法案进一步规定,凡是在 1991年以后才获准进入美国的外国银行,其银行业务必须受到四个方面 的严格限制:

(1)明令禁止外国银行在境内吸收美国居民存款。

(2)明令禁止外国银行加入美国联邦存款保险系统。

(3)不支持外国银行在美国当地扩充业务网络,经营零售业务。

(4)不支持外国银行收购兼并或控股美国银行。

“外国银行监管加强法”和“改善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法”的实施,使得一大批银行失去了进入美国市场的资格,同时限制了已进入美国市 场的外国银行业的主流业务。在1981年到1991年10年间,外国银行在

美国银行总资产中所占份额从9%跃升到18%,实行这套法案后,从1991 年到2001年的10年间,外资银行这一份额就逐渐缩小到14%。与此同 时,在美的外国银行数量也在不断下降。以外国银行分布最为集中的纽 约市为例,1991年,外国银行在纽约共有463家,到2001年,就大幅减

少到265家。

四、我国国有银行实行跨国经营的措施和建议

(1)从政策上:借鉴国际经营,扩大政府的政策投入。从国外跨国银

行的发展实践看,任何跨国银行的发展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我 国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也要从战略高度来对待国有商业银行的跨国经营活

动。根据目前国有银行跨国经营的现状,政府应通过政策法规等对国有 商业银行的跨国经营活动从宏观上加以引导和扶持,使得国有银行的国 际化经营能够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首先,要加快我国银行业跨国经 营的立法步伐,尽快制订《银行跨国经营法》,使得国有银行的跨国经营

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其次,允许并鼓励国有银 行在国内外的证券市场上发行中长期金融债券,这是充实和提高国有商 业银行资本金的有效途径,也是国有银行实现国际化经营的前提条件。

(2)从扩展形式上:选择以并购和控股为主的方式。因为在这方面我

们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20世纪80年代,中国银行收购了香港嘉华银行61.38%的股份;2001年中行又成功组建了 中银集团,将10家成员银行合并成立当地注册“中国银行(香港)有限

公司”。2002年7月25日,重组后的中银(香港)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中国

建行也在2002年2月通过收购,在香港建立了建行的全资子公司一一香

港建新银行。

东华大学学报2004/04/15

第二篇:中国公司跨国经营现状和问题

中国公司跨国经营现状和问题

*中远集团经营现状

截止 2013 年 6 月 30 日,集装箱业务方面,中远集运在全球55 个国家和地区的 164 个港口挂靠,经营 87 条国际航线、29 条国际支线、23 条中国沿海航线及 77 条珠江三角洲和长江支线。中远集运在全球范围内共拥有 480 多个境内境外销售和服务网点,如此广泛的销售和服务网络,可以为客户提供优质的“门到门”服务。干散货业务方面,中散集团航线覆盖全球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1000 多个港口,年货运量超 2 亿吨,拥有华北、华东、华南、北京 4 个国内市场分部,欧、美、澳、日、韩、南非、印尼、新加坡 8 个海外网点,依托海内外一体化的营销服务网络,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的干散货运输服务。近年来,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一直处于低迷状态。然而2011年中国远洋巨亏104.9亿元,成为A股“亏损王”。2012年前三季度,中国远洋以64亿元的亏损额,再度成为亏损额最高的A股上市公司。2013年第一季度又亏19.88亿元,预计今年全年亏损80亿元。

如今中国远洋正式“披星戴帽”,更名为“*ST远洋”,进一步面临退市风险。股价也从最高68块钱,跌到现在的3.05元。相比之下,中国远洋股价只有原来的二十分之一。跌幅超过50%。

财务亏损原因

1.由于金融危机导致世界航运市场的萎靡。收入大幅下跌

2.企业成本压力加大(燃油价格大幅上涨,人民币升值,企业汇兑损失加大)

3.中远集团领导在宏观决策方面存在失误的问题

4.大量营业外支出

5.内部管理存在的问题

采取应对措施

1出售资产缓解压力

2增收节支的举措:(1)调整公司体制,改革营销结构(2)削减成本 3优化船队:(1)船舶规模有效管理。(2)做好人力资源管理 4实施联合、兼并,提高整体运力

5发展品牌,搞好公共关系

第三篇: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

(一)课题名称

浅析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战略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世界成多极化发展。无论是在全球还是在地区范围,无论是在政治、文化领域还是在经济领域,多极化趋势都在加速发展。而经济全球化是多极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多极化发展又必然使得经济全球化中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日益加深。可以说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产物,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发展潮流,而当前跨国公司、跨国经营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动力和战略裁体,经济全球化也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在这机遇中,中国跨国经营或者说的更为精确些,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应当如何应对这一趋势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问题有哪些,我们又应当如何应对,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未来发展走向又是怎样的?这都值得我们探讨和深思这些问题。本文从跨国经营的相关理论出发;再以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为例,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中国民营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外部环境的机遇和挑战,并且进一步综合SWOT的各方面因素,制定了可供企业选择的战略组合讨论了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特征和前景;并以此为延伸分析了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总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这些问题出发,对比国内外企业跨国经营道路,依据国际跨国公司经营形势运用相关学术理论和所学知识,从笔者的视角出发提出了一些研究对策和发展战略的建议,为中国企业跨国经

营提供参考意见,完善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与发展。

(三)论文研究方法

通过图书馆查阅和网上搜索相关资料、书籍,了解我国企业跨

国经营基本情况,采用系统分析,定性分析法,文献研究方法、对比

分析,理论分析和举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着重研究分析中国企

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建议方法。

(四)论文的技术路线(即:思路以及逻辑)

本文按照分析现状-发现问题-得出方法的思路来阐述论文的。

先从总体介绍企业跨国经营相关理论;以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为

例,再用swot分析法说明了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通过文献综

述法定性讨论出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最后归纳总结出我国

企业跨国研究的发展战略。

(五)论文的大纲

2、跨国经营的相关理论概述

2.1跨国经营的定义

2.2跨国公司的定义

2.2跨国公司经营的特征

3、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现状分析

3.1案例分析

3.2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现状分析

4、我国企业跨国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4.1外部存在的问题

4.2内部存在的问题

5、推进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发展战略

5.1 宏观策略

5.2微观策略

(六)参考文献

[1] 郑磊.《海外鏖兵: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实践案例与行动指

南》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版

[2]于颖.浅析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问题的成因[J].商场现代

化,2007

[3]王其中:浙江民营企业跨国经营优劣势分析.商业经济,2004年第期

[4]中国企业境外直接投资的竞争优势.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2010

年4月28日

[5]傅晓军: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载于

《企业导报》2009年第10期

[6]对外经贸实务.武汉纺织大学,全国对外经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

员会.2012年第2期

[7] 翁旭青:浙江民营企业跨国经营优劣势分析.国际经贸

[8] 王芳.国有企业经营与管理问题研究[J].机械管理开发,2005.[9] 徐永帅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战略研究.北京大学

数学科学学院金融系

[10]欧阳山尧:中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论纲.湖南商学院学报,2005

年第12卷第1期

[11] 陈明森;企业国际化经营与市场进入方式选择[J];国际贸易问

题;2002年04期

[12]陈浪南 ,洪如明 ,谢绵陛;我国企业跨国市场进入方式的选择战

略[J];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07期

[13]冯正强,陈立龙;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市场进入方式选择[J];国际

贸易问题;2005年08期

[14]王国栋,陈丽珍;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J];

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09期

[15]陈朝晖.大战略导入与企业新战略制定.广西工学院

[16]李娜.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与障碍分析.湖南商学院北

津学院

[17]Health slips as the financial crisis gripsThe Lancet,Volume 373, Issue 9672, 18 April 2009-24 April 2009, Page

1311The Lancet4.The financial crisis continues to affect

BASF's productionFocus on Powder Coatings, Volume 2009, Issue

3, March 2009, Page 4

[18]Padmanabhan Srinagesh, Internet Cost Structures and

Interconnection Agreements, In: McKnight W and Bailey Joseph,Internet Economics: 121-155, Cambridge, CA: MIT Press, 2007

[19]Fan Zhang.The Impact of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on

Economic Structure and Efficiency in China.China Center for Economic Research.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China 100871

第四篇:中国企业跨国经营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产物,具有发展中国家企业国际化初级阶段的明显特征。例如,投资规模小;外国市场进入方式以合资企业为主;海外经营集中在贸易领域;海外投资技术水平低;跨国经营的地理选择以周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为主等等。

跨国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投资决策不够谨慎。一方面表现在参与跨国经营的企业对国际市场投资的新环境不适应。一些投资决策者在对东道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 会习俗等(宏观)环境和(合作者的)生产能力、资金筹措以及各种可能的风险等没有进行认真的可行性分析和论证,就草率确定项目,造成立项不当,使企业先天 不足。有的企业甚至仅凭官员意志办事,结果一些不符合经营条件的企业也设立了投资项目,结果导致项目受挫。另一方面则表现在对海外投资的合作伙伴选择草 率。

海外投资管制和外汇管制不适应企业跨国经营发展的需要。根据规定,中方境外投资在1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由外经贸部审批,凡需要向中央 申请贷款(包括外汇、人民币)的项目,均由外经贸部审批,必要时会同国家计委审批。境外项目的审批程序比较繁琐。在外汇管制方面,我国对外汇的收入和支付 实行较为严格的宏观管理制度。企业向境外投资之前,要先由外汇管理部门对投资外汇风险、投资回收计划等进行审查,此类审查结论和国家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投资项目的合同或其它证明境内投资者应汇出的外汇资金数额的文件,作为向外汇管理部门办理登记和投资外汇资金汇出手续的必备材料。

中国企业 跨国经营的投资结构不尽合理,集中表现在地区结构、产业结构和规模结构三个方面。在地区结构上,中国企业的跨国投资主要集中于港澳地区和美国、欧盟、日本 等二十余个发达国家和地区,其中非贸易性投资就占了70%以上,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明显偏少,这对于中国开拓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实现市场的多 元化是极为不利的;在产业结构上,中国的跨国投资过分偏重于对加工、制造等初级产品产业的投资,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严重偏少;在规模结构上,中国的跨国 投资项目规模一般偏少,绝大多数属于中小企业,投资5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仅占不到30%。

企业跨国经营存在融资难的问题。我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中可以获得的资金来源主要有银行融资、财政融资、证券融资、商业融资和国际融资等5类。但资金短缺一直是制约我国跨国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中国从事海外创业活动的企业缺乏技术优势,创新能力不强,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国际竞争力的提高,缺乏后劲。

中国企业拥有的国际知名品牌不多,已有的名牌也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

现代商品市场在某种意义上是名牌产品争夺的市场,据联合国工业计划署调查表明,名牌在整个产品品牌中所占比例不足3%,但其市场占有率却高达40%以上。在这方面,中国跨国公司距离很大,世界上按商标价值排在前50位的名牌产品中没有一个是中国产品。

对策及建议

成立国家海外投资管理委员会,研究制订跨国公司总体发展战略。跨国经营,归根结底是一个带有前瞻性、全局性和综合性的问题,是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 成部分。为此,需要成立一个权威性的国家海外投资管理组织,其基本职能是负责对全国的跨国经营企业进行战略管理,即通过对国际经济环境和市场变动趋势进行 调查分析,研究制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跨国公司总体发展战略,并根据内外部条件的变化适时加以调整和完善,从宏观上统一对跨国经营活动进行指挥、控制与协 调。

在信贷、税收、外汇管理政策上制定优惠政策,简化经商人员的出国出境审批手续。应

根据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境外投资 项目行业指导目录。对国内生产能力明显过剩、能弥补国内紧缺的资源供应、战略资源开发、有良好的技术能力和明显比较优势的行业和企业,应给予优惠政策。简 化经商人员的出国出境审批手续,对外派劳务仅由公安部门进行犯罪记录审查,免除政审程序。放宽对经商人员的出国管制,是中国企业和产业实现国际化的前提,也是必须得到满足的基本条件。

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公司化改造,形成企业法人治理机制,是中国企业实施国际化战 略的制度性保证。现代企业的根本特征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建立必要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以保证企业所有 者和利益相关者的根本利益,使企业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在近一段时间内,获取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需的资源应是海外投资的主要战略选择。其中,获取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生产性资源(先天性资源)是现阶段海外投资 必须考虑的投资重点,这主要包括在生产活动中日渐短缺的铁矿、石油、木材等资源。高精尖的技术(获得性资源)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最为稀缺的资源,同时又 是21世纪国与国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竞争的主要制高点。中国经济实力不强,科研投入有限,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有可能进一步拉大与发达国家的差 距。为此,中国海外资源性投资的另一个重点,应是寻求高新技术的资源。

坚持比较优势原则,提高产业和产品竞争能力。一是要遵守产业演进的一 般规律,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劳动力资源较丰富,生产成本较低,具有较长期的价格竞争优势。其中,传统出口产品的出口依然是低层次的,在质量、款 式、品种、营销手段等方面与国际水平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如果在这些方面加以改进,竞争优势将更强。其次,劳动密集型产品种类丰富,可以得到持久的开发。二是对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进行彻底改造和重组。中国应该放弃对大部分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保护和扶持,采取市场导向、政府推动的办法,进行适当的调整 和处置,尽快实现跨地区、部门和所有制界限的产业重组,做到优胜劣汰,提高竞争能力。同时可以保留对少数本国基础较好又具有或接近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本和技 术密集型产业的扶持,但必须严格限制范围和程度,并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对其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使其比较优势得到提高和充分发挥。

在技术方 面,注重创新。虽然技术创新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市场的开拓和科技的新突破,但技术变动性使企业又能够在适当范围内加以改革,使之适合于当地条件,从而使技术 本身得到发展和提高。这种技术的变动过程遵循一定的发展程序并且是不可逆转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带有创新的性质。

在企业组织结构的选择上,应充分体现灵活、创新的要求与特点,组织为企业发展战略服务,并随战略目标的调整而变化。

在融资方面,加大对企业跨国经营的金融支持。首先应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实行以银行为主导的产融结合的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规范完善的资本市场制度,逐 步向市场主导型的产融结合模式过渡。其次,大力发展国际产融结合的方式,为我国的产业资本寻找与国际金融资本结合的途径。国际融资是跨国公司非常重要的一 条融资渠道,但现在我国国际金融资本在世界资本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还不足2%。因此,今后我国应重新调整利用外资战略,积极引入当今世界各种现代化的金融工 具和金融资产,合理选择并制定运用国际融资渠道的对策。一方面要更加完善对外借款融资方式的管理,如优化借款期限、品种结构和汇率结构等等;另一方面,积 极探索和利用新的融资方式,大力发展如BOT、TOT和ABS等项目融资方式。

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培养高素质的跨国经营人才。在人事上稳定 海外企业干部队伍,实现一般管理人员当地化。首先应着力培养一批既懂外语,又懂法律;既善于管理,又通晓财务的复合型人才,并选派他们到海外企业工作。同 时应制订严格的选择、任用、轮换、淘汰和退休制度,改革现行任期轮换制。对海外企业主要负责人的任期,应根据企业自身的

特点、业务性质和发展需要确定;对 一般工作人员可实行轮换制,并由海外企业按当地法律签订聘任合同。

加强企业跨国经营的立法,提高法规的透明度。我国有关企业海外投资和经营 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且缺乏透明度。各部门颁布的管理办法零散,且不配套,降低了管理效率。境外投资管理必须以法律为依据,在境外项目的审批、资金筹 集、税收制度、外汇管理、财务管理、投资保险制度等方面,应增加法规的透明度。

跨国经营是经济全球化在其发生、发展中为解决自身带来的负面 影响而产生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置身于经济全球化大潮中为维护自身利益和取得“后发优势”而不得已举起的大旗,在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建立起来之前,不啻为一剂趋利避害的良方。一批有实力的企业集团应当认真去考虑如何尽早实现跨国经营的问题,以便让自身立于不败之地。

第五篇:分析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相关问题

分析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相关问题

——中国企业如何“走出去”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世界政治经济秩序重新“洗牌”,所有国家都感受到由此带来的深远影响和巨大压力。各国政府不得不重新估量自己在新的世界大格局中的地位,认真思考如何调整发展战略,变革体制,在一个更加开放、更加相互依存、更加市场化的世界中争取新的战略主动权。由于国内市场和资源的局限,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并不是高枕无忧。只有把视野和目标从国内扩展到全球,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建立一个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经济体系,才能确保中国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理论研究落后于形势的发展

由于受封建意识形态的影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没有学者研究“走出去”的战略和理论,中国也没有实力开展跨国经营,只能成为西方列强侵略的对象。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受当时生产力的束缚,最初阶段也没有实力“走出去”。只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我们才开始了跨国经营的实践。同西方理论研究和实践相比,我们晚了半个到一个世纪。总体而言,我国目前对跨国经营的认识和理解还处在其“重要性与必要性”方面,尚未深入研究企业开展国际竞争及至全球竞争所遇到的一系列具体问题,缺少适合中国国情的系统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企业开展国际竞争缺少有力的理论支持。

(二)规模小,投融资能力弱

经营规模是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但目前我国的境外企业大多数投资规模过小,竞争力不强。据商务部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对外投资平均仅为130万美元左右,投资规模大大低于发达国家对外投资户均800万美元的水平,表明中国对外投资总体上以中小项目为主。融资能力弱已成为制约我国企业“走出去”进行跨国经营的主要问题。

(三)信息不灵,缺乏对国际市场的了解

面对瞬息万变、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技术环境,要求从事跨国经营的企业必须拥有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化信息搜集、加工处理和反馈系统。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对信息的搜集、分析、加工处理能力薄弱;投资信息渠道不很畅通。虽然我们国家有不少驻外机构,还有一些对外投资咨询公司,能够提供一些信息,但很难及时、全面、准确的提供相关信息,致使我们在竞争中失去了好多机会。由于资料不充分,信息不完整、不及时,使企业对国际市场最新动向把握不准,导致经营方向不明,经营决策失误。

(四)中国企业间自相恶性竞争

随着拥有对外经营权的企业逐渐增多,不管是在境外直接投资领域还是在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领域市场竞争加剧,导致少数企业采用一些不正当的竞争手段,为谋取个人利益而牺牲国家和行业的整体利益,严重干扰了市场正常的竞争秩序。如,近几年到南非投资的国内企业越来越多,在某些投资领域往往有好几家企业在竞争。由于南非市场容量有限,过多的同类企业挤在一起势必造成相互压价,肥水外流。在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领域,一些企业的恶性竞争严重干扰了行业经营秩序,成为长期困扰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

适合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有效战略

(一)树立全球观念战略

2从事全球跨国经营活动是企业的一项长期行为,要求企业必须具有超前的意识和全局的观念,必须通盘考虑、长远规划,站在全球经济的高度,减少经营风险,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没有全球视野和思维,企业就无法在国际竞争中取胜。

(二)全球边角战略或缝隙战略

该战略的基本思路就是从众多的国际市场中去发现那些被大企业忽视或无暇顾及的细分市场,并从这些细分市场需要的产品或服务入手,进而占有市场。创造市场机会的核心是用新产品激发新的消费需求。日本企业非常重视和善于从现存市场中发现机会。在瑞士厂商垄断民办钟表行业的时代,日本钟表商率先采用石英技术,随后又推出世界第一块用太阳能电池的指针表和误差仅三秒的高频石

英表,一举打破瑞士机械表长期垄断钟表市场的格局,用更精确、更经济、更方便和更耐用的电子表取代了传统机械表,创造了世界钟表市场新的营销机会。

(三)专业化与规模化战略

专业化与规模化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世界500强企业大多都是先走专业化和规模化道路,成功之后,才在此基础上发展多元化。对我国大多数企业来说,实施专业化战略有利于改变“小而全”或“中而全”不合理的生产组织形式,降低成本。《第三次浪潮》一书的作者托夫勒曾经指出,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今后企业可能不是越大越好,而是越精越好。纵观全球500强企业,其业主都很清晰:往往闻其名,就知其业主是什么,例如通用汽车公司、可口可乐公司等,可谓名实相符。在业主清晰的情况下,哪怕是小产品,只要一以贯之,不断创新,也有可能发展成世界几大公司。这方面的典型例子很多,如美国吉列公司、麦当劳公司;可口可乐公司、宝洁公司等,他们都成功的进入了世界500强的行列。

(四)特色经营战略

特色经营战略的基本思想是生产和经营具有与众不同的产品或服务,实现以特色取胜。特色可以表现在许多方面,或产品具有特殊的功能,能够满足客户特殊需求;或具有独特的生产技术、产品设计或工艺设计高人一筹;或者使用本地独特的资源,使产品具有独特的材质或性能;或者在商业文化、销售服务等方面与众不同等等。对于我国许多企业尤其是餐饮、传统工艺业、中药等行业来说,这种战略是走向国际市场现实而可行的战略选择。北京同仁堂的国际化可以说是靠其独特的技术、独特的品牌文化和独特的服务而走出来一条特色经营道路。同仁堂是我国中药行业的老字号,始创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同仁堂紧抓世界医药市场回归自然潮流所带来的机遇,坚持发挥天然、绿色、毒副作用小等特点和“同仁堂”的品牌优势,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在美国、泰国、澳大利亚等地开办了多家合资公司或药店,推动企业国际业务不断成长。

(五)贴牌战略与名牌战略

贴牌战略的思想是发挥企业的比较优势(主要是成本优势),通过贴牌与外国企业的品牌优势相结合,推动企业产品走向国际市场。这种战略主要适用于那些拥有成本优势和规模优势,而缺乏国际品牌优势和国际营销网络的企业。“格

3兰仕”正是靠贴牌生产在短短七年多时间里从一个不知名的乡镇企业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微波炉生产企业。

名牌产品,特别是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名牌产品,使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培育国际名牌,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是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途径。无论是到境外从事工农业生产、加工贸易还是国际工程承包,都应注重树立中国品牌的国际形象,提高中国企业的无形资产市值。但是,实施名牌战略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需要的投入也是很大的。人们往往认为,家电是日本的最好,丝绸是中国的最好,而对于中国的家电、日本的丝绸,他们就不那么信任。为此,“海尔”投入大量资金开展国际营销,扩大名牌的知名度。对于大多数中国企业来说,贴牌正是这一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的环节。“海尔”在最初进入澳大利亚市场时也采用过贴牌。“格兰仕”的经验表明当企业的条件不成熟时,不妨先做贴牌,在做贴牌的过程中全方位的提高企业素质,积累资源,为以后自创品牌或收购其他企业的品牌奠定基础。

(六)强强联合战略

强强联合战略联盟是为了共同的目标而达成的合作安排,可以有效提高竞争能力,开拓国际市场。它包括从事类似业务的公司之间的联合,也包括从事互补性的业务的公司之间的合作,如企业与金融企业的联盟;可以采取股权形式,也可以采取非股权形式;可建立长期的联合或联盟,也可在短期内就某一开发项目建立联合或联盟。在国际上大型跨国公司之间的联盟与合作已司空见惯。美国摩托罗拉公司与日本东芝公司建立战略联盟,就是为了使自己的产品能够大规模的进入日本市场。2003年六月,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与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通过强强联合,一举拿下6.5亿美元的苏丹麦洛维大坝大型水电项目。该工程竞标时有许多世界级的大公司参与,根据现实情况,两家中国公司采取合作、优势互补的方式从55家国际知名承包商组成的44家联营体中胜出。

下载中国银行业的跨国经营问题探讨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银行业的跨国经营问题探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跨国经营复习题(大全)

    1、 2、 3、 4、 5、 6、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复习题 国际经营的含义及形式 国际直接投资、间接投资的含义以及二者之间的主要区别 简述国际经营的环节 全球市场环境分......

    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

    我国跨国企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1.“走出去”的目的不明确 “走出去”战略,是政府倡导、鼓励的一种企业行为,但是“走出去”的主体是企业,企业自身的情况才......

    第二章 跨国经营基本理论

    第二章跨国经营基本理论 第一节传统跨国经营理论 一、垄断优势理论(Theory of Monopolistic Advantage) 代表人物:海默(Stephen Hymer)、金德伯格(Charles P.Kindleberger)-对国际资......

    华为跨国经营战略

    目录 公司简介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广东深圳市的生产销售电信设备的员工持股的民营科技公司,于1988年成立于中国深圳。华为的主要营业范围是交换,传输,无线和数......

    4跨国经营环境

    (单元教案首页) 单元名称: 第四章 跨国经营环境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影响跨国经营活动的环境因素; 2.掌握环境对跨国经营活动的影响,把握从环境中寻找机会,回避风险的基本思路。......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研究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毕 业 论 文 学生姓名: 考籍号:指导教师:焦萍 (姓名) (专业技术职务) 评阅教师: (姓名) (专业技术职务)2010 年 4 月 1 专业年级:工商企业管理题目: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战......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键词: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发展趋势;对策 从本世纪五六十年代起,跨国公司就开始出现在世界经济舞......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问题和趋势(合集五篇)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问题和趋势 [内容摘要]当前,经济全球化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顺从趋势,不断发展。从改革开放的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