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 名词解释(一)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4 09:14: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公共关系 名词解释(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公共关系 名词解释(一)》。

第一篇:公共关系 名词解释(一)

公共关系 名词解释

(一)1、组织:组织是公共关系活动的主体,即公共关系的承担者、实施者、行为者。公共关系的主体是组织而非个人。

2、公众:公众是公共关系的客体,是公共关系传播沟通的对象。

3、“便士报”运动:19世纪30年代,美国报界掀起了一场“便士报”运动。即报纸从低廉的价格和通俗的内容去争取大量的读者,使报纸完成了大众化、通俗化的飞跃。从此,价格低廉,以大众为读者对象的报刊大量出版发行。由于这种报纸售价低,一般大众买得起,故称“便士报”运动。

4、交际:指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直接交往,借助个人媒介所进行的相互沟通,也即“人际沟通”,它是公共关系的传播方式之一。

5、全员PR管理:全员PR管理即通过全员的公关教育与培训,增强全员的公共意识,提高全员公关行为的自觉性,加强整体的公关配合与协调,发动全员的公关努力,形成浓厚的组织公共氛围与公关文化。

6、知晓公众:即已经知晓自己的处境,明确意识到自己面临的问题与特定组织有关,迫切需要进一步了解与该问题有关的所有信息,并开始向组织提出有关权益要求。

7、首要公众:即关系到组织生死存亡、决定组织成败的公众对象,这类公众是组织必须高度重视,必须投入较大的公关资源来重点保护的对象。

8、从众心理:是指在社会团体的压力下,个人不愿意因为与众不同而感到孤立,从而放弃自己的意见,采取与团体中多数人一致的行为,以获得安全感,认同感和归属感。

9、美誉度:指一个组织获得公众信任、好感、接纳和欢迎程度,是评价组织声誉好坏的社会指标,侧重于“质”的评价,即组织的社会影响的好坏。

10、两级传播:它是由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提出的,他认为信息的传递是按照“媒介——意见领袖——受众”这种两级传播模式进行的,这种模式的信息传播叫两级传播。

11、公共关系管理:是对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传播沟通的目标、资源、对象、手段、过程和效果等基本要素的管理。

12、公共关系危机:是指突然发生的严重损害组织形象,给组织造成严重损失的事件。

13、公关广告:实质上是一种带有某些广告特征的,但不限于商业活动的,不以赢为目的的传播行为。

14、CI:是指企业通过传播媒介,以增进社会认同的符号传达,系统将企业的经营理念与经营哲学向社会大众进行有效传达的过程。

15、企业文化:是企业以价值观念和经营管理哲学为核心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16、政府公共关系:即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从动态上看,它是指政府机构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双向传播沟通活动;从静态上看,政府公共关系式发生在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一种信息交流,沟通与传播的行为与状态;从管理学角度看,是一种组织职能,政府公共关系与管理即对政府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传播行为与状态进行管理。

17、巴纳姆时期:19世纪中叶在美国风行的报刊宣传活动,被认为是现代公共关系业的“前身”。当时最有名的代表人物叫巴纳姆,故将公共关系发展史的这一段时期称为巴纳姆时期。

18、名流公众:即那些对社会舆论和社会生活中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有名望人士。

19、维系型公关:适用于组织机构的稳定、顺利的发展时期。为了维系组织已享有的声誉,稳定已建立的良好关系,采取的一种持续不断、较低姿态的传播方式,20、观念广告:是通过提倡或灌输某种观念和意见,试图引导或转变公众的看法,影响公众的姿态和行为的一种公关广告。

21、公共关系活动:即运用传播沟通的方法去协调组织的社会关系,影响组织的公众舆论,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优化组织的运作环境等一系列公共关系工作。

22、危机处理:包括两方面涵义,一是处理“公共关系危机“,二是利用公共关系的策略和方法来处理危机,前者是危机事件的一种特殊形态,后者指处理危机的一种方法。

23、心理定势:是人的认知和思维的惯性、倾向性,即按照一种固定了的倾向去认识事物、判断事物、思考问题,表现出心理活动的趋向性和专注性。

24、实际形象:即组织的实际状态和行为公众舆论中的投影、反映,亦即社会公众和社会舆论对组织实际状态和行为的认知和评价。这种认识和评价体现为组织在社会公众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5、被追求的公众:指符合组织的利益和需要,但对组织却不感兴趣、缺乏交往意愿的公众。

26、定型作用:即固定的僵化印象对人的知觉的影响,也称“刻板印象”。

27、组织的人员形象:即公众对组织人员所形成的认知和评价。

28、公共关系危机:是指突然发生的,严重损害组织形象、给组织造成严重损害的事件。

29、交际型公关:即运用各种交际方法和沟通艺术,广交朋友,协调关系,缓和矛盾,化解冲突,为组织创造“人和”的社会环境。30、议题设置:大众传播对某些议题的着重强调和这些议题在公众中受重视的程度构成强烈的正比关系。或者说,在大众传播中越突出某一事件,多次大量地报道某一事件,就会使社会中的公众突出地议论这一话题,这便是“议题设置”。

31、公关礼仪:指公关人员在公关活动中应遵循的礼仪要求。

32、理念识别系统:是指企业识别系统的核心与原动力,属于思想文化的意识层面,经营理念是由内向外扩散,经由这种内蕴动力的贯彻,最后达成认知识别的目的,塑造独特的企业形象。

33、人际关系:指个人关系、私人关系,即个人在社会交往实践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34、公共组织机构:指专门执行公关任务、实现公关功能的行为主体,是公关工作的专业智能机构。

35、行动公众:即已采取实际行动,对组织构成压力,并迫使组织相应采取行动的公众群体。

36、公关传播:是指组织在公关策划的基础上,为塑造和推销良好的社会形象,正确选用传播媒介和相应公关活动方式,以影响公众舆论,优化组织环境的过程。

37、公共关系状态:指一个组织与其公众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关系状况和舆论状况。38:临时公众:是因为某一临时因素、偶发事件或特别活动而形成的公众对象。

39:舆论对象:指与人们的现实利益密切相关,能够引起大家共同兴趣,需要公众认真对待的社会事件。

40:政府形象:是政府组织的总体特征和实际表现在社会公众中的反映,即政府组织在社会公众中获得的总体评价。

41、论题处理:又称“问题处理”指公关人员对正在出现的问题以及这种问题对组织的潜在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并施加影响,以帮助组织制定应变对策和措施。

42、逆意公众:指组织的政策、行为或产品持否定意向和反对态度的公众对象。

43、知名度:指一个组织被公众知晓、了解的程度,是评价组织名气大小的客观尺度,侧重于“量”的评价,即组织对社会公众影响的广度和深度。

44、把关人:又称“守门人”,是指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对信息的提供、制作、编辑和报导能够采取“疏导”与“抑制”行为的关键人物。

45、狭义公关主体:指专门执行公关职能的公关机构和人员。

46、公共关系状态:即一个组织与其公众环境之间客观存在的关系状况和舆论状况。

47、公众:即与公众关系主体利益相关并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公众是公共关系的对象。

48、公益广告:不以商业利益为目的,直接投资于公益事业,将公益事业本身作为传播主题的一种公共关系广告。

49、社区公众:指组织所在地的区域关系对象,包括当地的管理部门,地方团体及居民等。50、公关社会效益评价:是借助于“费用效益分析”,就企业组织和社区公众有关活动事项做出正反两方面的分析报告,用一定量货币来反映和衡量公共关系的社会效益。

51、主题线法:是整合营销传播方案中的一种实施方法,主题线法是使用非广告传播方式来提醒消费者进行广告会议,提高消费者对广告信息的记忆质量。

52、组织公众:是以一定的组织或团体形式出现,以组织团体作为意见、态度和行为的表达者,并与公关主体相互交往的公众对象集团。

53、组织实际形象分析:是组织通过舆论调查和民意测验,了解组织在社会公众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以测定和分析组织在社会上的实际形象状况的活动过程。

54、产品定位:是在潜在消费者心目中为你的产品设置一个特定的位置,而且这个位置只为你的产品独占,产品定位是广告诉求的基点。

第二篇:公共关系名词解释

公共关系名词解释

2007-06-08 20:13:35|分类: 公共关系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公共关系学>名词解释:?hm0t K,X$T,]

1.危机公关:又称危机管理,是指组织在自身运作中对发生的具有重大破坏性影响,造成组织形象受到损伤的意外事件进行全面处理,并使其转危为安的一整套工作过程。7_}h9~C1wd

2.“CS”活动:“CS”是英文“customer Satiafaction”的缩写,其中文意思是“让顾客满意”。

8az(k[@

“CS”活动就是顾客满意的活动,其基本做法有:研究顾客心理;确立“顾客至上”的观 Gt K-[,by

念;尊重和维护顾客的合法权益;提供全方位服务,让顾客满意等。

M4B,I7j/Lz 3.记者招待会:又称新闻发布会,是社会组织或个人,根据自身的某种需要,邀请有关新闻单位的记者、编辑、主持人,宣布某一消息,并接受参加者提问的一种特殊会议。它是公关人员与新闻界联络的重要形式,是一种极具影响的公共关系活动。

{ P-}/n[FJ.|y)@+[

3、新闻发布会:又称记者招待会^/S%cJzxP)w

4.四步工作法:是指公共关系活动的一般程序和过程。由美国公共关系学家卡特李普和森特首先总结提出。其内容是四个步骤,即(1)调查研究,确定目标。(2)编制计划,设计方案。(3)策划实施,传播沟通。(4)评估结果,反馈调整。上述四个阶段或四个步骤是相互衔接、环环相扣的。而且对各个阶段的公共关系工作来说,“四步工作法”是循环往复、首尾相接的动态发展过程。

/e;^K#[1@ Y 5.将在公众:又称“知晓公众”。它是由潜在公众发展而来的,是指这些公众不仅面临着同一问题,且已经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与特定组织有关。将在公众一旦形成,他们急切想了解问题的真相、原因和解决的方法。(n7J:r-A0J8H

6.服务型公共关系:是一种以提供优质服务为主要手段的公共关系活动模式。其目的是以实际行动来获取社会的了解和好评,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知名度:是表示一个社会组织被公众知道、了解的程度,社会影响的广度和深度,即是评价一个组织名气大小的客观尺度o {/MF;R a

8.报刊宣传活动:现代公共关系活动的前身是19世纪中叶在美国兴起的报刊宣传活动,即企业或一个组织为了本组织的利益,雇佣报刊宣传员、新闻代理人在报刊上进行的宣传活动,以此扩大影响8rg*nX#yQ

9.非公众:是公共关系中的特殊概念,指的是在组织的影响范围中,不受组织各项方针政策和行为的左右;同时他们的行为和要求也不影响组织的方针、政策和行为

]$U f P6M9E'^ 10.公共关系案例:是对某一特定的公共关系活动的内容、情景及过程进行客观描述或介绍。

EY W#eJ0Q

11.卡特利普:1952年,现代公共关系教育之父斯科特•卡特利普出版了一本具有权威性的著作——《有效公共关系》,提出了“双向平衡”理论和公共关系四步工作方法等,并把公共关系工作提高到管理职能的高度去认识。《有效上共关系》这本书至1995年,已再版了七次,被美国乃至世界公关界奉为“公关圣经”。(“?*{+D.cY { U,b

12.企业刊物:是企业自己编辑、出版,以员工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报纸、刊物、公众:是指任何因面临某个共同问题而形成的,有着某种共同利益,并为某一特定组织的工作产生互动效应的社会群体&E X c @){a3Ze

14.征询型公共关系:是以采集社会信息为主的公共关系活动模式。其目的是通过信息采集、舆论调查、民意测验等工作,了解社会舆论,为组织的经营管理决策提供咨询,使组织行为尽可能地与国家的总体利益、市场发展趋势以及民情、民意一致。xR9SGo0l Y

15.伯奈斯:是现代公共关系活动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于1923年首次在纽约大学讲台上讲授公共关系学,并发表论著《公众舆论之凝结》,到1952年完成教科书《公共关系学》,使公共关系的原理与方法逐步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他的思想主要是“投公众所好”。由于伯奈斯将公共关系引上了科学的轨道,被世人誉为“公共关系泰斗”。#M+F$l6~!K p7ho [

16.公共关系咨询公司:是由各具专长的公共关系专家和各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专门从事公共关系技术、咨询业务,或受客户委托为其开展公共关系活动提供服务性工作的营利性组织。

hj%a”}[5D 17.将在公众:又称知晓公众。它是由潜在公众发展而来的,是指不仅面临着共同的问题,'Lht9I-i'?%?0BJ}

而且本身也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迫切需要进一步了解问题的缘由以及解决办法的公众群体。

-b-}i(E*je8j 18,建设型公共关系:是指适应组织初创阶段或一•种新的产品、新的服务项目开始推出的时侯,为了打开局面进行的公共关系工作的模式。[7by1@ A/M:w#i MS

19.美誉度:是表示一个组织获得公众信任、赞美的程度,社会影响的美、丑、好、坏,即社会坪价好坏程度的指标“O3~.o7gLb[2l

20.揭丑运动:19世纪下半叶,美国的商品经济得到高度发展,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走向了垄断。百来个经济巨头控制了美国的经济命脉,他们为了巩固这种垄断地位,对内根本无视员工的利益,对外以损害公众利益作为赚钱的重要手段,奉行所谓“只有我能发财,让公众利益见鬼去吧”的经营哲学,引起了社会公众舆论的强烈不满和抨击,出现了2000多篇揭露实业界、传播界丑闻的文章,形成了近代美国史上著名的“揭丑运动”。(又称“扒粪运动”)2[ f K21.“便士报”运动: 19世纪30年代,首先由美国的《纽约太阳报》带头,掀起了所谓“便士报运动”(即一便士买一份报纸)。此后,以普通劳动者为读者对象的通俗化的报纸,就如雨后春笋般诞生了。现代公共关系活动的前身是19世纪中叶在美国兴起的报刊宣传活动:即企业或一个组织为本组织的利益,雇佣报刊宣传员、新闻代理人在报刊上进行的宣传活动,以此扩大影响。

!Z+R3Zt`t,Z:w 22.艾维•李: 1903年,美国著名记者艾维•李在美国开办了一家正式的公共关系事务所,标志着现代公共关系的问世。艾维•李曾是《纽约日报》、《纽约时报》和《纽约世界报》的一位记者,他审时度势,针对巴纳姆式宣传活动的局限性,提出了“说真话”的宣传思想,其思想在他发表的著名的《共同原则宣言》中体现出来。他认为,他的工作是公开进行的,是具体的,即应该准确无误地向公众提供信息。一个组织要获得良好声誉就必须讲真话;如果真情的披露对组织带来不利影响,就应该根据公众的反应和评价来调整组织的政策和行为。他常用的一个做法是向新闻界免费提供新闻公报,并坚持在公报中标明作者及所代表的组织名称。因他在公众和报界中树立了自己的信誉,被人们称为“现代公共关系之父”。*h LR&w n K&ln

23.卡特李普:他于1952年同森特•布鲁姆共同出版了《有效公共关系》的论著,首次提出了“双向平衡”理论和公共关系四步工作法等,并把公共关系工作提高到管理职能的高度去认识,他被誉为现代公共关系教育之父。-]8VQ!e S VJ JM)U

24.全员公关:是指在社会组织中所有工作人员都参与公关活动。简称“全员PR”,其意义是增强组织中全体人员的公关意识,促使他们更多地关心组织,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从自己的本职工作入手,把公关工作贯穿于组织的各项工作中,为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奠定基础。

.公共关系咨询公司:也简称公关公司。是由各具专长的公共关系专家和各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专门从事公共关系技术、咨询业务,或受客户委托为其开展公共关系活动提供服务性工作的营利性组织。26.公共关系部:是社会组织内部针对一定的目标,为开展公共关系工作而设置的专门职能机构。}R.O%]Fdh] Fd 27.独立公众:是指对组织持中间态度或态度不明朗的公众。.t7v8|44C_7^*FjQ

28.非公众:是指在组织的影响范围中,不受组织各项方针政策和行为的左右,同时他们的行为和要求也不影响组织的社会群体。29.社会型公共关系:是组织利用举办各种社会性、公益性、赞助性的活动来塑造良好组织形象的公共关系模式。

8xK]!{:m 30.直接调查法:是指公共关系人员与公众面对面地沟通,直接了解情况、掌握信息。其具体方法包括个人接触法、深度访问法和公众座谈会三种。'Y-A/w?.zT,n

31.间接调查法:是指公共关系人员不直接和公众接触,而是通过某些中间环节达到调查目的。其主要方法有媒介研究、民意测验和抽样调查

等。!u!L[?8z%abM J6jI `

32.危机管理:它是指组织在自身运作中对发生的具有重大破坏性影响,造成组织形象受到损伤的意外事件进行全面处理,并使其转危为安的一整套工作过程。危机处理是公共关系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同时也是公共关系的最大价值所在。,?/o.u b6p59f6??[

33.共同经验范围:是指传播者(信源)和传播对象(信宿)之间所具有的共同语言、共同经历和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即双方对传播所应用的各种符号应有大致相同的理解。

Z)^”P*M i X 34.CIS战略: CIS是英文CorporateldentitySystem的缩写,字面意思是“企业的识别系统”。CIS战略,就是将企业、机构、团体的经营理念与精神文化,透过整体的识别系统,传达给社会公众,促使社会公众对组织体产生一致的认同感和价值观的一整套识别系统。35.公共关系广告:是为扩大社会组织的知名度、提高信誉度、树立良好的形象,以求得社会公众对组织的理解与支持而进行的广告宣传活动。OUa1U9j

36.新闻价值:从公共关系学的角度分析,是指构成公共关系新闻的事实和材料本身所具有的能够满足社会公众对公共关系新闻需要的素质。

5Dwit:@ 37.新闻制造:是指在组织公共关系人员中人为地制造一些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以求做好公共关系工作,扩大组织的影响。:]A5t9L(P38、《有效的公共关系》:1952年,美国著名学者卡特里普和森特合作出版了一本公共关系学方面的权威著作,即《有效的公共关系》+c-A&E$pY*T3E39、员工关系:是指在企业内部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人事关系,其具体对象包括全体职工、工人、管理干部。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内部公众,是内求团结的首要对象,_lN-y*xYj 40、社会组织:简称组织,是指由一定的社会成员,按照一定的规范,围绕一定的目标聚合而成的社会团体。它是一个与“个体”相区别的概念,是人们有意识地为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依照一定的结构形成而组成的有机整体、公共关系观念:是人们在公共关系实践形成影响人们思想和行为倾向的深层的思想意识,既有易显的公共关系概念,也有尚未被人意识的潜在观念,是人们对公共关系活动的一种自觉的认识和理解。

f%j!UiR

42、概说阶段:谈判正式开始后,双方各用一段时间陈述自己的主要立场和观点,称为概说阶段。概说阶段要让对方了解自己的基本目标和想法,但不必将谈判的全部真实想法在此阶段就全盘托出,同时,又要通过概说阶段了解对方的真实意图。

qq-Y I3m:V 43.公共广告:公共广告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广告,它不是直接宣传企业生产的某种商品,而是在推销组织的形象。它与商品广告的区别是:新闻界的报道方式不完全相同;两者的应用范围不同。

Y gf?'R"{9P| 44.晕轮效应:是指公众从对象的某种特征推及对象的整体,“以偏概全”,从而产生美化或丑化对象的4t[.B |9Y Y 心理现象,这是一种心理定势。lPk8m,j8b

{'g@

第三篇:一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美术教学技能:(第1页)

二填空:

 美术教学技能的特点是(直观性)、(情趣性)、(物质性)、(人文性)。P1 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形)、(色)、(质)、(材)的图像表达是美术表现的主要语言。P1  重新构建教师的技能结构,形成和掌握新课程的教学基本技能,不仅是()的需要,而且是()的需要。P3

三、简答

1、课堂教学变化技能的含义。P5

2、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掌握哪些美术教学技能?p3-5

3、掌握美术教学技能的条件有哪些?p5-6

专题一

备课技能(上篇)

一、填空:

1、美术教学过程设计一般包括()()()()()()。P34

2、导入方法应根据学生(年龄段特征)、(认知水平)和(教学内容)来恰当设计。P35

3、美术作业要求由(基本要求)、(具体化)、(可选部分)三部分组成。

4、美术是最具有()和最具()的人类活动之一。它以形象的()、()、非语言的()和(),对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的培养和提高,发挥着重大的作用。P63

5、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应注意()原则、()原则和最优化原则。P73 

二、名词解释:

1、“造型-表现”领域p27

2、“设计-应用”领域p29

3、“欣赏-评述”领域p31

4、“综合-探索”领域p33

 教学过程设计p34  教学手段p69 

三、简答

 分析学情应从几种途径入手?p16  怎样在内容选择上发,分析和挖掘教学内容对学生兴趣的潜在刺激因素?p19  怎样解决学生对美术学习兴趣日益消减的问题?p18-20 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教学目标?P27

5、“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教学目标?p29

6、“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目标?p31

7、“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目标?p33

8、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有哪些?p38

9、教师在巡视指导中应做到哪几点?p42

10、教学内容的拓展延伸应从哪几方面进行?p45

11、教学策略的含义?p59

12、美术课上,怎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p63-65

13、怎样合理的进行教学手段的设计?p71

14、教学手段的设计应注意哪几点?p72

四、论述题。

1、针对学生学习兴趣日益消减的问题,请通过实际案例,阐述教师如何通过美术学习,发展潜能,真正做到审美育人,因材施教?p18

2、以美术欣赏课为例,怎样合理利用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p60

专题二

备课技能(下篇)

一、填空:

1、板书的形式包括知识型板书(1 2 3 4)、操作型板书(1 2 3)、装饰性板书(1 2)。P79-83

2、示范的方法在形式上可以分为();()和有意识的找准难点作局部演示等。P97

3、美术教学示范时要遵循()、()、参与性原则和()。P99 

二、名词解释 

三、简答

1、板书的作用?p79

2、板书形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p83

3、编写美术教案的目的p92

4、美术课外作业在布置时应遵循哪些原则?p91

5、教学示范时演示的小技巧有哪些?p98

6、美术课示范要注意的事项。P98

7、新时期教师怎样做好备课中知识和技能的准备?p105

四、论述

 怎样做到以创新为核心,让美术作业释放童心的光芒?p85 专题三

说课技能

一、填空:

1、说课p107

2、说课的内容和程序主要有()、()、说学法、()和()五个方面。P109-112

3、说教法主要是说明“怎样教”和()的道理。P109 

二、简答

1、说课教师应做好哪些准备?p108

2、说教材包括哪些内容?p109

3、说教法,应做好哪几方面内容?p110

4、说教学过程要做到哪几点?p111

5、教师说课前从哪几方面准备材料?p113-114

6、说课与备课的关系。P114

7、说教学程序应关注哪几个程序?p115

三、论述

1、说课应从几个方面来阐述?p115

专题四 上课技能(上篇)



一、填空:

1、课堂教学技能中最最基本的教学组织行为是()、()和诱导性组织。P121

2、课堂导入主要包括直接导入、()、()、()直观导入、()、()、事例导入等几种形式。P124-127

3、美术教师要做好技能演示必须注意()、()、()和演示与讲解的统一性。

4、教学语言要具备()、()、()、语速、()、()、语态和语境等要素。



二、名词解释  组织教学p120  诱导性组织p121  技能演示p128 

三、简答

 课堂组织教学的意义和任务p120  怎样对学生进行作业指导?p131-132  作业指导时,怎样做到了解学生个性,有的放矢的进行指导?p133 

四、论述

 怎样合理运用教学语言,激发学生热情,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p136-139 专题五

上课技能(下篇)

一、填空

1、美术课教学中,常用的有效沟通方法有()、()、()。P165

2、教态调控是指教师以自己的()、()、()等体态语言的变化来调节与学生之间的()。它包括()的调控、()的调控和语言的调控。P167

3、常见的结课方式有(结课。P179-181

二、名词解释

1、课堂提问:p144

2、情境教学:p148

3、探究性学习:p154

4、互动:p159

5、课堂调控:p166)、()、()、()、呼应式结课、()和探索式

6、归纳式结课:p179

三、简答

1、课堂提问中常出现哪些问题?p142

2、问题的切入角度有哪几种策略?p145

3、美术课创造负有生活气息的情境有哪几条途径?p150

4、怎样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p154

5、怎样在美术教学实践中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p156

6、美术教师如何利用理论知识来指导美术教学实践,开展有效地合作学习?p158

7、对教学节奏进行调控常用的手段有哪些?p170



五、论述

 怎样合理使用多媒体进行美术教学?p174-176  以《

》一课为例,做出至少两种结课的教学设计?

专题六

教学评价技能

一、填空

1、评课时应遵循()的原则、()的原则、()的原则、改革创新的原则和()的原则。P197-198

2、作业评价的方式包括面批式评价、()、()、()、()和参加展览、比赛,形成的课外全面评价。P206-208

二、名词解释

1、教学反思p183

2、教学评价p182

3、评课p195

三、简答:

1、备课时,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问题设计,应注意哪几点?

2、教学程序评析包括哪几个方面?p199

3、评析教学方法与手段,包括哪几项内容?p200

专题七

教学研究技能

一、填空

1、选题的基本原则有()、()、()、()、明确性原则和()。P233

2、课题研究报告的结构为标题及署名,摘要和(),问题的提出、()和过程,结果与分析。P243-244

3、案例一般由()、()、()三部分组成。

二、名词解释:

1、课题研究报告p243

2、美术课程的教学设计p250

3、教学案例p253

4、美术教学研究论文的形式要求。P257

三、简答

 一线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应持何种态度?p232  评价课题研究报告有哪几个要素?p243  写作课题研究报告的意义?p243  美术教案、美术教学设计与美术教学案例的区别?

p245

 美术教研论文与美术教学案例的区别?p246  如何写美术教案?p247-248  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第四篇:一 名词解释

一 名词解释

体育心理学:是对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景中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的科学,具体而言,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景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目标定向:是一种重要的动机变量,指个体参与某一活动时所依据的成就目标取向。它不是具体要达到的行为的数量标准,而是个体内心中追求的成就取向。

学习目标定向:指通过学习新的技能,控制新的环境来发展自己的能力。

成绩目标定向:指通过寻求有利的评价和避免负面的评价来显示和证明自己的能力。

目标设置:指根据学生的体育能力和技能水平,确定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所要达到的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目标,以及达到目标所采用的步骤、策略和时间安排

团队:是一种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

体育团队:由体育教师、学生或运动员、教练员等人在同意规范与目标的指引下,协同工作的组织形式 运动兴趣:指人们积极的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运动动机:指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它是在学生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活动的需要,与参与运动的环境诱因的相互影响下产生的。

成就动机:是一种较高级的社会性动机,指个体积极主动的从事自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活动,并力求达到完美,取得优异成绩的心理倾向体育态度:是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所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

归因: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

协变性原则 :一个人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常常根据别人完成同一项任务时的成绩来解释或预测,即当别人的成绩与他们相一致时,会把它归于外部的原因;当别人的成绩与他们不相一致时,会把它归于内部的原因,这种现象就被称作协变性原则

习得性无助感:指个体经历了失败与挫折之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其主要心理特征:自我效能感低、消极思维、情绪失调、人际关系不良

唤醒:指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是由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以及肌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一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

焦虑: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并带有恐惧色彩的情绪状态

心理技能:通过练习形成的能影响个体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的心理操作系统,是一种与人类生活、学习、工作、劳动、身心健康以及调节与提高人体身心潜能相关的,在人脑内部进行与形成的内隐技能

心里技能训练: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人的心理施加影响,对大脑进行专门化训练,以达到强化心理技能,培养特殊心理技能的目地

渐进放松训练是利用全身各部位肌肉的紧张和放松,并辅以深呼吸和表象来调控人们紧张情绪的一种训练方法。

自生训练又称自主训练、自律训练、自我训练或自发训练。

生物反馈训练又称“内脏学习”或“自主神经学习”,是通过生物反馈达到控制生理指标的变化或维持这种变化的过程。

系统脱敏疗法又称交互抑制法,是一种以渐进方式克服神经症焦虑的技术。利用这种方法主要是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神经症焦虑的目的。

模拟训练也称“比赛模式化训练”、“比赛适应性训练”,是指在训练中模仿比赛条件,用于运动员演练技术、战术和比赛应对策略的一种训练方法。

运动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

简答题

一 目标定向的分类

两种,即学习目标定向和成绩目标定向。学习目标定向:指通过学习新的技能,控制新的环境来发展自己的能力。成绩目标定向:指通过寻求有利的评价和避免负面的评价来显示和证明自己的能力。追求学习的个体认为智力是可以培养和发展的,力求掌握新的知识和提高自己能力;成绩则认为智力和能力是天生的,固定不变的,力求搜集与能力有关的证据以获得对自己能力的有利评价,避免消极评价。

二 学习目标定向与成绩目标定向的差异与特点:看待成功,运动的目的,运动道德和攻击性行为,运动的快乐感,学习策略。如下

1学习的学生相信努力和理解学习内容以及与他人合作可导致学业的进步,成绩的学生总是试图超过其他人;2学习的认为运动使人深刻的认识到努力学习、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成绩的认为运动应使人产生知名度和富有竞争能力3学习的运动员更重视运动场上的道德修养,成绩的学生比较欣赏采用欺骗性行为去获得成功;4高学习的运动员不管技能如何,不管是否获胜,都能获得乐趣;5学习的运动员认为听从教练指挥、努力掌握新的技能以及规律的练习能带来益处,成绩认为练习是无效的策略。

三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目标定向

1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动作技能学习2合理运用表扬的激励方法 3合理采用分组教学的形式 4合理的评价方法

四 有效目标设置的原则

1、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设置目标

2、设置明确具体可测量且容易观察的目标

3、设置既有挑战性又有可实现性的目标

4、设置长期与短期结合的目标

5、既要设置目标又要提供反馈

6、应尽量设置技术动作完成目标,而不是结果目标

7、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目标

五 团队目标的作用

1、凝聚作用: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和行为指向到体育活动任务上。

2、导向作用:能够让学生长时间地坚持参与体育活动。能够使学生为完成体育活动目标而主动地设计、执行最适合的实现目标的策略和手段。

3、激励作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努力并动员其能量,提高学生的运动表现。

六 运动兴趣与运动爱好

区别: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心理倾向;运动爱好则是从事某项体育活动的倾向。联系:当运动兴趣发展成为从事某种体育活动的倾向时,就变成了运动爱好.运动兴趣与运动爱好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一致的。一个人对某项体育运动的爱好必须建立在对这一运动的认识兴趣基础之上;但人们对某项体育运动感兴趣,却未必一定会去从事相应的运动。

七 运动兴趣的品质

倾向性(是指运动兴趣总是指向于一定的体育项目或体育事件。对策:体育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运动兴趣,让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另外,中学阶段的体育教学应该实施单元教学,让学生在某一个单元的学习中相对集中地对某一项目进行练习。)广泛性(指运动兴趣指向对象范围的大小。对策:体育教师应巧妙地设计教学内容,注意启发学生进行自主式和探究式学习。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喜欢体育学习,而且可以诱导学生从对某一项目本身的兴趣发展成与该项目有关的更具普遍性的运动兴趣。稳定性(是指运动兴趣持续时间的长短。运动兴趣的持续时间越长表明稳定性越强,持续时间越短则稳定性越弱。)运动兴趣的效能(是指运动兴趣对体育活动的推动所产生的效果)。

八 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的重要性

强大的动力作用(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并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有助于人创造性地完成当前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和创新能力(运动兴趣可以使人在不断进行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的过程中开阔眼界,丰富自我,培养全面细致的观察力,发展丰富的想象力,提高创造性运动的能力。)最终实现终身体育。(学生对某种事物的兴趣可以转化为将来从事某种专业学习和研究的兴趣。同样,运动兴趣的形成也可以对其今后终身从事体育专业或主动参与体育运动起到准备作用。)

九 影响运动兴趣水平的主要因素

运动需求的满足、现有的运动技能水平、运动内容的新奇性和适合性、融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运动教学

环境。

十 运动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充分重视和利用学生的各种需要、提高学生的体育成就动机、适当开展竞争积极组织合作、及时反馈肯定评价、端正体育态度

十一 培养成就动机

1、通过与学生的谈话、讨论,使他们对体育学习成就动机有关的自我行为产生“意识化”

2、通过游戏、竞赛或其他相关活动安排,使学生认识到采用实现目标的作为策略与成败的关系,以及成败对情感体验的影响,获得成功与失败经历的“体验化”3通过对与成就动机有关的运动目标,心理定向、成功标准等概念的讲授与理解,使这些观念在学生头脑中概念化

4、通过变常模参照为自我参照,即多强调学生自己体育学习和锻炼前后的比较,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

十二 影响因素体育态度的因素:接触的信息、需要满足的过程、所属群体的期望与规范

十三 如何端正体育态度

体育态度的形成(体育态度的形成实际上是学生通过观察和模仿等社会学习方法获得体育价值观和相应行为方式的社会化过程。体育态度的观察学习是指学生以旁观者的身份观看他人的行为表现,从他人的经验中获得新经验的过程。这一过程不需要经过亲身的经历就可学到体育态度和运动行为方式,因此,又被称为“勿需练习的学习”。而模仿则是仿照别人的态度和行为举止采取行动,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榜样一致。)、体育态度的转变(包括方向和强度两个方面,体育态度从消极转向积极,这是方向上的转变,从较积极转向很积极,这是强度上的转变,方向上的转变与强度上的转变密切相关,从一个极端转变大另一个极端,既是方向上的转变,又是强度上的转变。)

十四 体育态度转变所依赖的主要条件

(1)劝说与劝说者的态度。2)逐步提高要求。(3)学生的体育活动实践。(4)必要的体育活动规章制度和严格的要求。

十五 Weiner的成败归因理论

(1)内外源维度。据此可把导致成败的原因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内部原因即个人自身的原因,如个人的能力、努力等;外部原因即个人自身之外的原因,如任务难度、运气等。(2)稳定性维度。据此可以把内部和外部原因再分为稳定的原因和不稳定的原因。(3)可控制维度。根据稳定和不稳定的原因还可再细分为个人自身能控制的原因和个人自身不能控制的原因。

十六 如何帮助青少年学习内源归因?举例说明?

在运动情境中,倾向于内部归因的人常常将自己体育运动成绩好归因于自己运动能力强或努力;反之,倾向于外部归因的人则常常把失败看作是任务太难、自己的运气不佳、教练员不好、或者裁判员不公等外部原因。

十七 学生形成习得性无助感的原因

(1)客观原因A.教师、家长和教练的教育方式不当(期望过高,受挫)B.不良的教育环境(应试教育无法发现学生的特长,使一些学生成为学习的失败者)(2)主观原因:习得性无助的个体在归因模式上存在障碍,他们习惯将学习的失败归因于个人能力差,智力低这种不可控的内在稳定因素,而把成功仅归于偶然的运气,任务难度低等不稳定的因素,从而形成一种消极的解释风格和对失败的消极对待。

十八对习得性无助学生的教育措施

1)对青少年要以鼓励为主,帮助他们形成 积极的自我概(2)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目标导向(3)通过归因训练来提高自我效能感(4)创设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

十九 影响运动归因的内部因素

(一)个性特征(不同的个性特征会导致不同的归因倾向,具有外部特质的运动员面对成功或失败时倾向于内部归因,具有内部特质的运动员在获得成功时或遭遇失败时倾向于外部归因)

(二)成就动机归因:高成就动机者倾向于将成功于能力,失败归于缺乏努力,低成就动机者则讲成功归于运气,失败归于缺乏能力

(三)自我效能感:高自我效能感倾向于把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而低自我效能感则把失败归因于能力

低。

(四)性别,成就目标:自信心,期望

(五)年龄:年龄的增大,其归因逐渐定型并内化,要使之改变时比较困难的。

二十 体育运动中的归因训练

(一)进行积极的运动反馈

(二)增加成功的体验

(三)建立成功与失败的恰当标准

(四)明确各种影响因素的可控性

(八)实事求是

(六)强调个人努力

(七)谨慎地比较个体之间的差距

(五)设置明确与具体的目标。

二十一 影响赛前状态焦虑的主要因素

1环境因素(比赛的重要程度、比赛结果的不可预测性)2个体因素(特质焦虑、自尊)

二十二 心理技能训练的方法

1行为干预方法(渐进放松训练,生物反馈训练的方法,系统脱敏训练,模拟训练,拓展训练);2认知干预训练(表象训练,认知训练,自信训练,暗示训练)

二十三 渐进放松训练的方法

渐进放松训练是利用全身各部位肌肉的紧张和放松,并辅以深呼吸和表象来调控人们紧张情绪的一种训练方法。渐进放松训练的方法:是主观地让某一肌肉群先紧张收缩,然后充分放松,通过对比可更深刻地体验放松一刹那间的肌肉感觉。基本做法是让练习者平躺,两手放置身旁,处于一个舒适的体位,且双手和双脚不可交叉。训练环境必须非常安静、光线柔和。进行渐进放松法可分为三个阶段实施:第一个阶段是基本渐进放松法的练习;第二阶段是加上暗示语的渐进放松训练;第三是在不同场地的渐进放松训练。二十四 自生训练程序

自生训练,又称自主训练、自律训练、自我训练或自发训练。(1)运动员采用一种舒适姿势练习(通常是躺下);(2)运动员以深缓的方式呼吸,并且专注在自我呼吸上面;(3)运动员交替地紧张和放松身体所有肌肉数次;(4)运动员专注在某部分躯体的放松,并且体会每一肢体沉重的感觉;(5)运动员体会四肢和腹部的温暖感觉,以及前额的冰凉感觉。

二十五 自生训练与渐进放松训练的区别

自生训练和渐进放松都可以诱发放松反应。但不同的是,渐进放松法依靠的是肌肉的动态收缩和放松,而自生训练法依靠的是身体对于四肢和肌肉的相关感觉。

二十六 生物反馈训练步骤与方法

生物反馈训练又称“内脏学习”或“自主神经学习”,是通过生物反馈达到控制生理指标的变化或维持这种变化的过程。生物反馈训练步骤与方法:生物反馈训练的一般步骤(以肌电反馈为例);第一步:测定安静时的标准生物电(肌电)数值(或想象谋职时过度紧张的情境,使之出现生物电信号)。第二步:进行心理练习(如自我暗示放松或振奋练习)。第三步:接受生物电(肌电)信号,检验练习效果。第四步:通过心理练习,进一步调整身心状态,使之向训练目标方向(放松或振奋)发展。

二十七 系统脱敏练习的程序

系统脱敏疗法又称交互抑制法,是一种以渐进方式克服神经症焦虑的技术。利用这种方法主要是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神经症焦虑的目的。系统脱敏练习的程序

(一)肌肉放松训练:一般来说,肌肉放松程序按全部放松和渐进放松可分为同时放松全身肌肉群和逐个放松身上的肌肉群两种形式;按放松——诱导方式又可以分为直接放松和间接放松两种形式。间接放松包括催眠放松,紧张——放松,等等。在行为治疗中,最常用的放松技术是逐个放松身上的肌肉群与紧张——放松的结合,技术上称为循序渐进紧张放松法。

(二)建立害怕事件层次:系统脱敏训练的特征在于当引起练习者的恐怖情绪的刺激或事件呈现给练习者时,病人正处于放松状态,并且所呈现的害怕事件不会让病人感到非常的害怕。练习者需要找出一系列让练习者感到恐怖的事件,训练者向练习者提问一些情境,让练习者给出他对这些情境感到的主观干扰程度(SUD)。然后,训练者按各事件的SUD将它们排列为一个等级,这个等级被称为害怕事件层次。

(三)系统脱敏的实施:系统脱敏的实施可以采取两种方法:想象系统脱敏和现实系统脱敏。

二十八 模拟训练具体实施

模拟训练也称“比赛模式化训练”、“比赛适应性训练”,是指在训练中模仿比赛条件,用于运动员演练技术、战术和比赛应对策略的一种训练方法。模拟训练具体实施:

(一)模拟训练的一般程序和要求: 模拟实战训练通常是由以下4个步骤组织的,即定向(设置模拟主题和主体)、准备(拟定模拟的方案与应对策略)、操作(实施与体验具体的模拟过程)和总结(评价模拟训练并交流经验)。对这个4个步骤相应的要求是:主题明确、方案(含策略)周全、模拟逼真和评价得当。此外,还要教育运动员切实树立“从实战出发”的思想,认真对待模拟训练。

(二)模拟训练的具体方法:1.对手特点的模拟2.裁判判罚的模拟

3.观众的模拟4.比赛关键情境的模拟5.地理、气候模拟法6.时差模拟法

二十九 运动技能的特征

指向目标 操作具有随意性 需要运动来实现任务目标 再学习性

三十 运动技能学习过程的变化特征

⑴运动技能是后天习得的。⑵运动技能的学习从意识性向无意识过渡。⑶运动程序的作用。⑷动作技能的自动化。⑸ 能量消耗的节省化。⑹觉察错误能力的逐步提高。

三十一 运动技能的组成1.心理过程 :感知相应的环境特点,决定做什么,在哪里及何时做,产生有组织的肌肉活动,并实施行动,2.操作过程 :姿势成份,移动成份,操作成份。

三十二 运动技能形成的途径

(一)练习练习与练习曲线 任何技能都是通过练习逐渐形成的,并完成从认知定向向协调完善即自动化阶段过渡。练习的规律:练习的进步先快后慢,练习的进步先慢后快,练习的进步比较一致,高原现象。(二)反馈促进作用,激发动机作用

三十三 动作技能的分类

1封闭性和开放性动作技能【开放性技能:指在操作目标,支撑平台和其他人始终处于运动状态条件下进行的技能。(足球,摔跤,篮球)封闭性技能:环境背景特征是稳定的,即环境背景特征在技能操作过程中不会发生位置上的变化。(体操,射箭,跳远和打字)】2不连续性、系列性和连续性动作技能[不连续性技能:一个动作的开始和结束非常明显,且通常持续时间相对短暂,动作完成时带有一定的爆发性。(射击,标枪,举重)连续性技能:运动操作由一个接一个的连串动作组成,没有明确的开始和借宿,即可以任意确定动作的开始和结束(游泳,滑冰,短跑,自行车)系列技能:动作操作由一组不连续技能连接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新的,更加复杂的技能动作。(三级跳远,跨栏,跳高)]3低策略性技能和高策略性技能 三十四 运动技能形成的阶段

(一)认知定向阶段 :在技能学习的初期,练习者主要是通过视觉观察示范动作并进行模仿练习,较多地利用视觉来控制动作。因此,动觉的感受性较差,对于动作的控制力不强,难以发现自己动作的缺点和错误。

(二)动作的联结阶段,练习者的注意主要指向技能的细节,通过思维分析,概括动作的本质特征,逐步完善地意识到整个动作,把若干个别动作结合成为整体。这时视知觉虽然起一定作用,但已不起主要作用,肌肉运动感觉逐渐清晰明确,可以根据肌肉运动感觉来分析判断。

(三)协调完善阶段,习者的注意范围扩大,主要用于对环境变化信息的加工上,对动作本身的注意很少;视觉控制作用减弱,动觉控制(作用加强,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动作的错误。

三十五 高原现象:学生在学习进程中常会有这样一个阶段,即学习成绩到一定程度时,继续提高的速度减慢,有的人甚至发生停滞不前或倒退的现象。产生原因:原因:① 高原现象表明个体正从技能学习的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过渡,此阶段个体将发展任务所需的新策略以提高技能操作水平,因此,只有新策略完全形成并得以实施,技能水平才会有所提高;② 有些技能的提高需要身体素质作保障,技能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再要继续发展,必须对原有身体素质做进一步提高,技能水平才可继续发展;③ 随练习的进行,练习者的兴趣降低,情绪厌倦,身体疲劳或疾病等,也会影响到运动技能的发展。④ 复杂技能可能比简单技能更易出现高原现象。在复杂技能中,单个动作的连接以及整体技能的程序都较复杂,分解练习中的单个动作的执行时机、力度在整体技能中都有不同的要求,整体练习中的策略调整可能产生高原现象。三十六 运动技能的学习与训练

我们知道,运动技能的获得受个体内外很多因素和条件的制约,因此为了使运动技能的学习与训练更加有

效,必须在实际练习与训练过程中对这些影响技能获得的因素加以控制和干预。⑴ 言语指导与示范。A.言语指导。言语指导是向个体传递运动技能操作方式的常用手段,其作用勿需赘述,但要进行更有效地指导,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指导与注意:应将注意集中于运动结果、将注意集中于环境因素。指导线索: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言语线索指导。B.示范。示范是传递技能操作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某些技能学习情境中示范可能比其它手段更有效。示范教学的关键问题是指导者应当明确示范教学的内容及其适用范围。⑵ 练习。一批人同时开始学习某一种运动技能,其结果都会有很大差异,有的人学得快,有的人学得慢;有的人能达到很高的水平,有的人却始终在较低水平徘徊不前。究其原因除了有先天学习能力的制约以外,练习方法和策略等将对练习绩效起着重要作用。影响运动技能学习的练习因素主要有:练习时间的分配、练习动作的分配、变换练习以及心理训练等。a.练习时间的分配:集中练习和分散练习。b.练习动作的分配:整体练习、分解练习,不同类型的技能练习分配方式不同:连续性技能和不连续技能。c.单个技能练习:单个技能的练习尽量使用变换练习。d.多项任务训练:随机练习好于组块练习。e.心理训练

心理训练属于一种心理技能,应用非常广泛,从一般体育爱好者的技能学习到优秀运动员的赛前调整,心理训练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技能学习的整体训练阶段,心理训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⑶ 反馈.在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有效而恰当的反馈对于技能的获得尤其重要。反馈的目的是向学习者提供动作过程或结果的有关信息,使学习者了解和比较其运动操作与学习目标之间的距离,从而调整练习的方式。反馈按信息来源可分为以下两类:

A.自然反馈。自然反馈是人类进行学习的主要反馈信息,人大部分练习是在自然反馈下进行的。B.追加反馈。追加反馈指动作执行后所获得的信息是凭借外力和外物对于动作结果所外加的信息。通常的两种形式:结果反馈和绩效反馈。结果反馈:如何使用KR以使运动技能的学习更有效,这涉及到给予KR的精确度、频率和时间问题。绩效反馈:运动后提供的有关运动操作特征的外部反馈称为绩效反馈,绩效反馈比结果反馈更重要。

三十七 练习方法的特点与不同:练习曲线

运动技能都必须通过一定的练习而获得。学生在运动技术的学练过程中,其进步情况可以用练习曲线表示。练习曲线是一种表示练习期间动作学习成绩一般趋势的曲线。(1)练习曲线的几种共同趋势练习进步先快后慢,在大多数运动技能的形成中,技能在练习初期进步较快,以后就逐渐缓慢。在学练后期,是建立动作协调阶段,这种协调动作并不是若干个别动作的简单总和,它比简单动作要复杂得多,困难得多,所以成绩提高慢。2练习进步先慢后快。在少数技能的学习中,在练习的开始阶段,成绩的提高缓慢,进步不明显,而之后成绩的提高和进步趋势逐渐加强。3,练习的进步先后比较一致,练习曲线呈曲线,说明随着时间推移,绩效水平必烈增长,练习的进步幅度比较一致4高原现象:在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往往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这就是练习曲线上所谓的“高原期”。其表现为曲线保持一定的水平而不上升,或者甚至有些下降,但是在高原期之后,又可以看到曲线的继续上升。

(2)练习曲线的个别差异

学习同一项运动技能的进度,常常因人而异,在练习曲线上明显地表现出个别差异。

实验研究证明,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练习曲线的个别差异可以从掌握的速度和质量上概括为四种类型:①速度较快,质量较好;②速度较快,错误较多;③速度较慢,错误较少;④速度较慢,错误较多。

第五篇:一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商业银行:是指按照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设立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

2.同业拆借:指商业银行之间利用资金融通过程的时间差空间差行际差来调剂资金方面而进行的短期借贷。

3.商业银行证劵投资:指商业银行将手中的货币资金用于购买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劵以获取投资收益的行为。4.中间业务: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既能为商业银行带来货币收入,却不直接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内的业务。5.信用中介:通过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把社会上的各种闲散资金集中到银行,再通过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把他投向社会经济各部门。

6.基础头寸:指商业银行库存现金与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之和。

7.关注类贷款:指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因素的贷款。

8.内部控制:商业银行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

9.客户经理制:是一种以市场为先导,以客户为中心,满足客户多元化,层次化金融需求的新型营销服务体制。二填空:

10.巴塞尔协议中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包括:核心资本;附属资本。

11.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包括:自有资金;存款负债;借款负债;其他负债。

12.现金资产的作用:保持清偿力;保持流动力。13.商业银行的保障条件不同可分为什么:抵押贷款;信用贷款;票据贴现;透支贷款。

14.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管理操作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其他风险。15.商业银行按组织形式不同为:单一银行制;分行制;银行控股制。

16.商业银行核心资本:股本和盈余。

17.商业银行最传统的存款业务是什么:存款和贷款。

18.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包括:库存现金;托收中的现金;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存放同业存款。19.商业银行担保贷款形式包括:抵押;质押;保证。

20.商业银行证劵投资功能:获取收益;管理风险;增强流动性;管理风险资本;税收庇护。

21.商业银行资本金的功能:营业功能;保护功能;管理功能。三简答:

22.商业银行的职能: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创造;金融服务。

23.商业银行管理三性目标:安全性;流动性;营利性。

24.影响商业银行贷款价格的因素:资金成本;贷款的风险成度;贷款的费用;借款人的信用与银行的关系;银行贷款的目标收益率;贷款的市场供求关系状况;贷款的期限;借款人从其他途径融资的融资成本。

25.简述商业银行利率敏感性缺口:是指在一定时期以内将要到期或重新确定利率的资产和负债之间的差额,如果资产大于负债,为正缺口,反之,如果资产小于负债,则为负缺口。当市场利率处于上升通道时,正缺口对商业银行有正面影响,若利率处于下降通道,则有负面影响,负缺口相反。26.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含义和原则:含义如上;原则:全面性原则;审慎原则;有效性原则;四判断:1商业银行是国家机关。×,商业银行的性质为金融企业。2中间业务占用商业银行较多资金。×,中间业务开展主要以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为基础,接受客户的委托,服务于客户的金融和信息咨询需要,不运用或不直接运用自己的资金。3现金资产越少越好。×,现在资产是商业银行维持正常经营所必须的,为了应付客户提现需求,避免发生流动危机,银行总资产中必须保持一定比列的现金资产。4.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越多越好,×,银行存款是靠利差收入的。如果只有存款,贷款跟不上,等于银行只付利息而无收入,相当于银行代人保管财物,同时还要倒付钱,肯定是亏本买

卖。5.商业银行资本金越多越好,×,商业银行资本金由其规模决定,资本金率一般随着银行业务发展维持在一个固定的水平,这个资本金率由银行自身主要业务构成和银行文化以及银行运营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决定,资本金总量随着银行业务量上涨或下降。五论述题:

1.商业银行如何提高资本充足率?商业银行应遵守三大原则是安全性,盈利性,流动性。第一,通过发行股票融资,用融资来提高资本充足率。第二,盘活不良资产,减少损失。第三,向央行国家求救,国家划拨资本金。第四,发行次级债融资。第五外部融资内部融资;第六公开上市;第七加快对不良资产的处置,降低信用风险;第八建立风险管理机制,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1.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目标及各个目标关系?目标: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关系:商业银行三性原则之间存在着统一的一面,也存在着矛盾与冲突的一面。从根本意义上来讲,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是一致的,只有流动性安全性得到保证的情况下,盈利性才具有有可持续性。但是在日常的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商业银行三性原则之间矛盾与冲突是现实的,也是银行管理者所必须面对的。收益与风险总是相伴而生的,高收益伴随着高风险,低风险伴随低收益,因此,流动性与安全性往往需要付出损失盈利性的代价,而盈利性又驱使银行增大风险程度,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的实质就是要从银行所面对的所客观现实情况出发,不断协调三性原则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寻求最佳的平衡点。

一名词解释:

2.商业银行:是指按照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设立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

2.同业拆借:指商业银行之间利用资金融通过程的时间差空间差行际差来调剂资金方面而进行的短期借贷。

3.商业银行证劵投资:指商业银行将手中的货币资金用于购买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劵以获取投资收益的行为。4.中间业务: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既能为商业银行带来货币收入,却不直接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内的业务。5.信用中介:通过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把社会上的各种闲散资金集中到银行,再通过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把他投向社会经济各部门。

6.基础头寸:指商业银行库存现金与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之和。

7.关注类贷款:指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因素的贷款。

8.内部控制:商业银行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

9.客户经理制:是一种以市场为先导,以客户为中心,满足客户多元化,层次化金融需求的新型营销服务体制。二填空:

10.巴塞尔协议中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包括:核心资本;附属资本。

11.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包括:自有资金;存款负债;借款负债;其他负债。

12.现金资产的作用:保持清偿力;保持流动力。13.商业银行的保障条件不同可分为什么:抵押贷款;信用贷款;票据贴现;透支贷款。

14.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管理操作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其他风险。15.商业银行按组织形式不同为:单一银行制;分行制;银行控股制。

16.商业银行核心资本:股本和盈余。

17.商业银行最传统的存款业务是什么:存款和贷款。

18.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包括:库存现金;托收中的现金;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存放同业存款。19.商业银行担保贷款形式包括:抵押;质押;保证。

20.商业银行证劵投资功能:获取收益;管理风险;增强流动性;管理风险资本;税收庇护。

21.商业银行资本金的功能:营业功能;保护功能;管理功能。三简答:

22.商业银行的职能: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创造;金融服务。

23.商业银行管理三性目标:安全性;流动性;营利性。

24.影响商业银行贷款价格的因素:资金成本;贷款的风险成度;贷款的费用;借款人的信用与银行的关系;银行贷款的目标收益率;贷款的市场供求关系状况;贷款的期限;借款人从其他途径融资的融资成本。

25.简述商业银行利率敏感性缺口:是指在一定时期以内将要到期或重新确定利率的资产和负债之间的差额,如果资产大于负债,为正缺口,反之,如果资产小于负债,则为负缺口。当市场利率处于上升通道时,正缺口对商业银行有正面影响,若利率处于下降通道,则有负面影响,负缺口相反。26.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含义和原则:含义如上;原则:全面性原则;审慎原则;有效性原则;四判断:1商业银行是国家机关。×,商业银行的性质为金融企业。2中间业务占用商业银行较多资金。×,中间业务开展主要以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为基础,接受客户的委托,服务于客户的金融和信息咨询需要,不运用或不直接运用自己的资金。3现金资产越少越好。×,现在资产是商业银行维持正常经营所必须的,为了应付客户提现需求,避免发生流动危机,银行总资产中必须保持一定比列的现金资产。4.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越多越好,×,银行存款是靠利差收入的。如果只有存款,贷款跟不上,等于银行只付利息而无收入,相当于银行代人保管财物,同时还要倒付钱,肯定是亏本买卖。5.商业银行资本金越多越好,×,商业银行资本金由其规模决定,资本金率一般随着银行业务发展维持在一个固定的水平,这个资本金率由银行自身主要业务构成和银行文化以及银行运营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决定,资本金总量随着银行业务量上涨或下降。五论述题:

1.商业银行如何提高资本充足率?商业银行应遵守三大原则是安全性,盈利性,流动性。第一,通过发行股票融资,用融资来提高资本充足率。第二,盘活不良资产,减少损失。第三,向央行国家求救,国家划拨资本金。第四,发行次级债融资。第五外部融资内部融资;第六公开上市;第七加快对不良资产的处置,降低信用风险;第八建立风险管理机制,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1.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目标及各个目标关系?目标: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关系:商业银行三性原则之间存在着统一的一面,也存在着矛盾与冲突的一面。从根本意义上来讲,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是一致的,只有流动性安全性得到保证的情况下,盈利性才具有有可持续性。但是在日常的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商业银行三性原则之间矛盾与冲突是现实的,也是银行管理者所必须面对的。收益与风险总是相伴而生的,高收益伴随着高风险,低风险伴随低收益,因此,流动性与安全性往往需要付出损失盈利性的代价,而盈利性又驱使银行增大风险程度,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的实质就是要从银行所面对的所客观现实情况出发,不断协调三性原则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寻求最佳的平衡点。

下载公共关系 名词解释(一)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公共关系 名词解释(一)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共关系名词解释和简介绍(精选五篇)

    公共关系学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寻求良好合作与和谐发展,通过形象塑造传播管理,利益协调 等方式,同相关的公众结成的一种社会关系。 公共关系状态:是指......

    大学生公共关系课程考试的名词解释

    第一章 公关的定义 公共关系是一个社会组织或公众人物 在一定职业伦理规范指引下 为谋取有关公众的理解和合作而从事的一种沟通交流劝说的活动。 公共关系学是公共关系实践......

    公共关系写作 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简答论述

    公关关系学:是借助客体力量促进主体事业成功的科学,或是调动客体积极因素为主体服务的科学 公关写作:是社会组织借助公关意识,以文字的形式处理同公众之间的关系,进而促进组......

    宪法名词解释一

    1、宪法:宪法是法的组成部分,集中反映社会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原则、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

    【一】网络安全名词解释

    肉鸡 什么是电脑“ 肉鸡” 所谓电脑肉鸡,就是拥有管理权限的远程电脑。也就是受别人控制的远程电脑。肉鸡可以是各种系统,如win,linux,unix等;更可以是一家公司企业学校甚至......

    公共关系基础综合练习一

    《公共关系基础》综合练习一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 1、社会组织凭借自己的实力,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推进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的广告属于 (1)企业广......

    一、名词解释信贷(5篇材料)

    一、名词解释 1、保证贷款 指按《担保法》规定的方式,以第三人承诺在借款人不能偿还贷款时,按约定承担一般保证责任或连带责任而发放的贷款。 2、票据贴现 指贷款人以购买借款人......

    中国当代文学名词解释(一)

    名词解释: 1. 河北“三驾马车”:谈歌、何申、关仁山,三驾马车”对90年代文学的贡献:对浓郁的时代感和强烈的生活气息的敏锐捕捉与成功表现。塑造了一系列具有当下感和典型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