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方寸之间 精彩无限专题
方寸之间 精彩无限
——巨野县人民路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评比活动
走过严严冬日,迎来春日暖阳。新学期伊始,为深化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展示富有个性化的班级文化,大力营造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的赏识育人环境,巨野县人民路小学于4月12日开展了班级文化建设评比活动。
上午8:00,担任评委的德育工作小组成员走进每一个教室,对班级文化建设进行认真评比。各班在班主任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立足实际,精心布置,追求个性化设计,一个个整洁、温馨,充满文化气息的教室出现在评委面前:班级黑板报熠熠生辉,“班级名片之花”竞相开放。“我能行”、“男生女生向前冲”、“花儿朵朵开”、“比一比,谁最棒!”、“力争上游”等赏识评价专栏极富童趣,图书角书香味浓„„教室的每一个角落都被师生们赋予了无限的创意和精彩,做到了一班一特色、一墙一内,有形的环境与无声的文化有机结合,创造出了一片有生命感的教室文化天地。经过评委们公平、公正的打分,最终评选出一等奖6个,二等奖10个,三等奖15个。
本次班级文化建设评比活动特别注重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这次活动不仅美化了学习环境,提升了学校文化底蕴,还展示了学生多元、活泼的精神风貌,陶冶了学生情操,彰显了师生智慧,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品位。同时也带来了缕缕活泼向上的文明新风,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创建了一个崭新的人文环境平台。
<巨野县人民路小学 孙巨林报道> 2016年4月13日
第二篇:时政演讲,精彩无限
时政演讲,精彩无限
高中思想政治课最鲜明的特点是思想性和政治性的统一。所谓思想性,是作为学习者利用个性化的思考获得社会主流的思想成果,其表现最终是学习者对于当前社会一般经验知识的了解和运用。所谓政治性,是统治阶级把国家意志灌输给社会个体的要求,其最终表现是国家意志成为公民普遍遵循的行为规则。思想政治课的两个方面特征既对立又统一,怎样实现国家意志与个人思想的统一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一个重要课题。当前,国家对公民的要求集中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上。怎样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入思想政治课课堂,入心入脑,践行实现呢?笔者结合近年来的课堂实践,采用时政演讲的办法加以落实。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时政演讲以学生为主体,以当下社会发生的典型事件为内容,以学科知识为依据,以学生的评估为思想切入点,以师生的追问为生长点,对于实现思想政治课的多元目标,尤其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时政演讲,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思想政治课的主体,也是我们这个国家的一分子。思想政治课教育既是一种目标的要求,更是一种过程的体验。而且,越是在过程中越能增强对目标的理解。我们要求公民培育和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思想政治课课堂如果还是教师一言堂,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就会淡化、学生的思想就会不自由,而这种不民主的教学过程会深深地影响学生的民主观念和诚信观念。试想,以一种居高临下的观念灌输方式有谁喜欢呢?难怪我们把那种方式称为“填鸭式”。而思想政治课教师是凭借什么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呢?难道是教师的权威吗?如果采用这种“填鸭式”或者“灌输式”的方式,我们所教育的学生就会是被动的、冷漠的,更谈不上爱国、民主、自由、公正。易中天先生在他的《公民心事》一书中写道:“事关国计民生,人人都可发言,如果所有的人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满脸的茫然,一脸的麻木,那我们这个民族可就真是没救了。”
在思想政治课课堂中,我每节课尽量安排出3至5分钟时间给一位学生演讲。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己寻找自己喜欢的主题、自己搜集资料、撰写演讲稿;当他们上讲台演讲时尽管带着一丝的羞涩,但更多的是一种自信,这种自信来自于对时事政治的研究,来自于对时代的担当,在他们的心里都有一个感悟:我有话要说。在演讲过程中学生获得了尊重和自我实现,通过时政演讲,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还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国家、社会上,加深了对知识的体验理解,更培养了民族的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是激发了主体意识、参与意识。
时政演讲,为思想政治课提供源头活水。思想政治课非常关注生活,以2015年福建省高考政治试题的命题背景材料为例,命题者选择了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现实的、重大的社会问题,如万隆亚非会议、依法治国、“一带一路”战略、福建自贸区建设等。这种命题导向就是要把学生引导到现实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上,引导到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开发上。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注重学生资源的生成。
时事政治作为思想政治课的重要资源值得重视。在时事演讲中,学生都会不知不觉地关注当下社会的热点,这些热点既有经济的又有政治的还有文化思想等领域的。从地域范围看,既有世界的又有国家的还有本省本市,甚至是学生身边发生的具体小事。学生在时政演讲中提出了这些问题和热点,一方面引起了班级同学对于事件的关注和思考,另一方面这些热点事件蕴含深刻的学科知识逻辑,具有重要的课程资源价值。当我上到“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一课时,正好有学生搜集到扬州大学附中学生徐砺寒撞坏一辆宝马车后视镜而留下“联系纸条”事件。由此我马上调整教学策略,对该事件进行深入的挖掘。第一,面对撞坏别人的车,我们可以有几种选择?由此引导到价值选择的教学。第二,为什么当事人采用留纸条的方式解决问题,由此转入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的教学。第三,由人及己,对学生提问,如果你是徐砺寒你会怎么办?真正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我想,对于该事件的探讨,学生将获取“正能量”,坦诚地面对他们人生中的两难选择。诸如此类的资源非常多。如教学《经济生活》多变的价格时正好到中秋节,让学生关注月饼的价格问题,教学《政治生活》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时可关注全国“两会”,在《文化生活》中可注意当地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问题。
怎样把时事政治转化成为学科课程资源?一方面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转变角色,放手让学生找资料演讲。但是学生的搜集应该是有目的的,一般我会要求学生根据下一节课要上的内容搜集分析。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发现,发现时事政治的知识价值、能力提升价值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价值。在转化过程中以问题链条“拷问”生活逻辑,最终实现生活逻辑与知识逻辑的统一,实现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
时政演讲,拉近学生与社会的距离。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学生怎样才能成为人才,这里存在课学生个体的发展与社会发展需求的统一。思想政治课应该成为学生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统一的一个桥梁。社会发展对学生的要求往往具有抽象性,而学生又出于一个自发的上升过程,对个人乃至社会的发展方向多少感觉到有些迷茫。思想政治课教师通过对当前社会生活的追问,引导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从而缩小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差距,使学生更明确自己在社会时代中的地位和角色,从而建立远大的发展志向,指引自己一生的发展。时政演讲,就是学生整合学科知识、时代特征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时代和自身的发展做出一定的判断。通过这样的评估判断,学生发现自身和时代的差距,从而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目的性,找到自身发展的使命感。
比如在最近的教学中,很多学生对“一带一路”战略感兴趣,但是往往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层面,缺乏进一步分析的能力,这时我会进一步问:“这件事跟你有什么关系?”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深刻变化的时代里,一方面国家的综合实力有较大的提升,另一方面我国也存在一系列的国内国际问题亟待解决,如国内怎样实现国家的稳定发展、和平统一,国际上怎样面对全球化、多极化、信息化。思想政治工作者不可不了解这些国家发展的大势。说到底,思想政治课其实关系到国家人才的发展方向问题,尤其是思想政治方向。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对于时事政治所体现出来的时代发展应该有及时的把握,甚至要有一定的前瞻性,这就要培养自己敏锐的政治观察力,同时要求学生对时事政治做出推及己身的评估,让学生在这种时政演讲中感受到与祖国同命运,与人民共呼吸,真正把个人的人生价值实现与国家发展统一起来,最终励志学习,报效祖国。
时政演讲,促进评价转化与提升。思想政治课课业评价往往是单一的,从方式看,就是试卷考试,一张试卷看分数高低;从内容看,就是知识的识记和应用;从格式看,就是机械的答题模式;这些纸笔评价往往是片面的,所以造成思想政治课分数高,但实践能力弱的反差。通过时政演讲,不仅可听其言,还可查其情、观其行,是对学生的全面考察,不仅考查学生的知识理解,而且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最后,可以对学生的时政演讲进行提升。一个途径是学生方面可以对所感兴趣的时政热点进行系统化的深入思考,加以完善形成中学生政治小论文。比如有学生对最近的成都男性司机暴打女性司机事件进行时政演讲,我进一步对其指导,让她深入思考,从而形成一篇小论文《让心灵赶上车轮――汽车社会下的司机道德建设思考》,深化她对该事件的认识,也开阔她的视野,加深她对我国促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认识。另一个途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时政演讲素材进行试卷开发,形成试卷评价。每当教师命题的这些时政资源在试卷中出现,学生在考试中就会表现出似曾相识的喜悦,更提高他们对时政知识的兴趣,我想这就是我要达到的目的。
基于思想政治课中的时事演讲的实践和总结,我对学生的时事政治演讲进行了改善。第一,在内容上应该与课程同步,学生所作的时事政治演讲与当前所学知识结合起来,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第二,格式上应该包括事件、理论分析和评价三个部分。侧重点在于事件的分析和评价。这样做能够避免学生就事论事,重点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在演讲完成后加入答辩质疑环节。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扩展参与面,同时也提升时政演讲的思维品质。只要持之以恒,不懈努力,小小的时事政治资源也可以有大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像金子一样发出耀眼的光芒。
第三篇:无限精彩在标题
无限精彩在标题-----考场作文如何拟题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一篇文章最先和读者见面的就是标题,好的标题准确鲜明,给人以新鲜的感觉和深刻的印象,使人产生急欲一读的强烈愿望。标题平淡无奇,空洞乏味,读者见了标题就不想读文章了。要想把作文写出彩,拟好一个让阅卷老师“一见钟情”的作文题目,是至关重要的一步。那么在考场作文中,如何精彩的亮出第一道风景呢? 【技法讲解】
技法一:亮文体,点内容。考场作文最怕文体四不像,如果我们能在拟题的时候把题目文体亮明,明明白白告诉读者你要写作的内容,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这种失误。
如《这一幅风光,如梦》《比梦更美》宜写成抒情散文;《美梦成真》《梦的成因》宜写成说明文;《梦想中国足球》《让美梦成真》宜写成议论文。(话题作文“梦想”)又如《说信》《成长需要信》宜写成议论文;《信,伴我长大》《信就一个字》宜写成记叙文;而《信的断想》则可以写成散文。(材料作文“一诺千金”)《怀念并没有结束》《考试并没有结束》(半命题“____并没有结束”)就点明了写作内容。《和老妈在一起》《和你在一起》(半命题作文“和____在一起”)则点明了写作对象。
技法二:善补题,巧添加。无论是话题、半命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我们在补题的时候,要善于从小处着眼,让写作内容能从小处着笔,由虚变实,由抽象变具体。
如题目:《多味的语文课》、《虚构的评议课》、《语文课剪影》、《语文课之我见》等。(话题作文“语文”)
又如:《走在回家的路上》、《走在亲情的路上》、《走在泥泞的路上》。(半命题作文“走在_____路上”)
再如:《如水的女子》《流水的故事》(话题“水”)则属于巧妙的添加内容补题。《妈妈,我走了》(话题作文“走出自我小天地”)也属于这种拟题方法。
技法三:用修辞,变生动。在拟题的时候,如果能灵活巧妙地使用修辞手法,让文题生动形象,精练紧凑,含蓄隽永,则能给文章锦上添花。
如比喻式《我渴望老师的“阳光”》(话题“鼓励”),借代式《黑白债》(以“爱”为话题),《人生需要掌声》(半命题作文“人生需要____”),对比式《躺着读书,站着做人》(材料作文“读书与做人”),设问式《错?对!》(话题“选择”),反语式《我发现了家中的“贼”》(话题“发现”),通感式《绿色可听》(话题“绿色”)。
技法四:多化用,增妙趣。化用片名、歌曲名、古诗名以及成语、俗语等作为文章的题目,常常显得典雅大方,亦庄亦谐,妙趣横生。化用数字、公式、标点,更能出奇制胜。
如题目《我是一个笨小孩》(话题“我就是我”),《我想唱歌又不敢唱》(话题作文“唱”或“歌唱”),《最近比较烦》(半命题作文“最近______”)。
又如:《给予=快乐》(材料作文“付出与回报”)、《我的2010》(话题“2010年畅想”)。
《成绩≠素质》(材料作文“素质选拔学生”)
《生活……》(话题“关注”)
题目《99+1=0》(话题“错误”)则意在警醒读者。
而《滴滴香浓,意犹未尽》(话题“亲情”)则是活用了广告语。
技法五:造悬念,激兴趣。拟题时如果能让文题违背常情,造成悬念,能激起读者阅读兴趣。
如题目《真想做个差生》(半命题作文“真想_____”),《“真”,使我困惑„„》(话题作文“真情”)。
《100分,我恨你》(材料作文“分数物苦恼”)
《破不了的“案”》(话题作文“谜”)
《明天我们有水喝吗?》(话题作文“水”)
《女生传来的纸条》(话题作文“误会”)
《不该发生的故事》(半命题作文“_____的故事”)
【模拟演练】阅读以下材料,请运用上面的拟题技巧写出几个靓丽的作文题目。
2009年10月24日,就读于长江大学的学生陈及时、何东旭、方招,为了抢救不慎落水的两名儿童,不幸罹难,英雄的事迹感天动地。10月26日晚,数千长江大学学子点起蜡烛,为3位英雄校友秉烛寄哀思;10月28日,湖北省荆州市、长江大学隆重举行“见义勇为英雄陈及时、何东旭、方招追悼大会”,近五万市民自发地为英雄送行……
英雄的壮举,感动了我们,也点亮了我们心中的那一盏灯,激励着我们给他人多一份关爱,多一份帮助。
请以“点亮我心的一盏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字数不少于600字;③文章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④言之有物,有真情实感。
第四篇:第三课方寸之间
第三课《方寸之间》
古林镇中学
朱颖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篆刻作品,了解篆刻的基础知识、及篆刻的基本技法、篆刻章法技法等。2.能够在尝试治印的动手活动中掌握篆刻工具的基本使用技能。3.能够初步理解和运用篆刻章法的变化原则修改或者设计印稿。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欣赏篆刻作品,了解篆刻的基础知识、及篆刻的基本技法、篆刻章法技法等。
难点:能够在尝试治印的动手活动中掌握篆刻工具的基本使用技能。能够初步理解和运用篆刻章法的变化原则修改或者设计印稿。三.教学准备
教具:ppt、教参等
学具:篆刻用具等 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篆刻艺术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早期的印章大都采用篆书,先写后刻,故称为篆刻。
(二)新课
1.篆刻基础知识
(1)师:篆刻融书法、章法、刀法为一体,在较小的面积内,利用汉字优美独特的造型,对笔画加以虚实轻重的组织变化,进行丰富的艺术表现,形成了我们民族特有的艺术形式。
(2)印面与边款(3)朱文与白文(4)印章的品类
【名章】 【闲章】【肖形章】(5)工具材料 2.篆刻技法
治印步骤:a.打磨石料 b.印稿上石 c.刀法 d.镌刻 e.铃印 3.章法浅谈
(1)平正端倪:印面文字结构及笔画繁简适度、粗细合宜、排列有序、间隙停匀,力求端正大方。
(2)虚实相间:生动有趣取决于对比的效果,把握好线条的实体和空白间隙两者间的疏密关系是章法的关键。
(3)刚柔巧拙:刚与粗、挺、拙等关联;柔则与纤、曲、巧等关联。刚强过头容易狂、燥、乱;软弱过头则容易媚、俗、薄。所以刚柔相济,巧拙相生才是合度。
(4)穿插离合:使文字间相互交错延伸,打破范围界限,或者把整体的单字拆离开与临近的字粘合,有意地制造出朱白疏密的不同效果。
(三)学生活动
活动一:尝试临刻自己喜欢的篆刻作品。
活动二:以名言警句、成语或姓名为内容治印。
第五篇:方寸之间
《方寸之间》教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篆刻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篆刻工具的基 本使用方法。
2、能力目标: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做事细心的态度
3、情感目标:通过从篆刻的学习和实践中感受民族传统艺术文化的特殊魅 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强诚信意识。【教学重点】篆刻的治印步骤及方法
【教学难点】篆刻时如何把握运刀的方向、角度与力度 教学内容 【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组织听讲情绪。【引入新课】
出示一张身份证,这是当代人用来表明身份的一件东西,而在我国古代则是用另一样东西来代替。出示一枚印章。大家认识吗?(印章)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篆刻艺术的方寸之间,感受篆刻艺术的魅力。板书课题: 方寸之间 【讲授新课】
导入:小小印章,寥寥数字,形态各异,神情有别,或刚健挺劲,或柔美婉转,繁简疏密,变化万千。
介绍印:印”字的古字为“爪”字下置一“卩(卪)” 字(古同“节”)。“爪”表示手,以手持卩(卪),表示“信用”。
古玺是古代人们在交往时作为权力和凭证的信物,反映了社会实用生活习俗和朴素的审美价值观。
早期的印章大都采用篆书,先写后刻,故称为篆刻。书法与篆刻是中国艺术的孪生姐妹。古代文人将诗、书、画、印并称四绝
一、介绍印面、印章的形式 朱文(阳文)白文(阴文)
二、印章的种类及字序
名章(<<白石>>、<<文彭之印>>、<<文征明印>>)闲章(<<江山风月>>、<<乘长风破万里浪>>、<<大吉>><<玉树临风>>)肖形章(<<虎>>、<<鹿>><<人与鸟>>)
三、多媒体展示治印的过程
1、写印稿
2、印稿上石 A、直接反写 B、水印上稿
3、镌刻(冲刀法、切刀法)、这一步可以课后完成
4、修改
【教师示范并布置作业内容】
1、根据本节课学习的篆刻知识,尝试为自己设计一枚姓名章。
2、布局合理,章法安排妥当,有一定的美感和设计思路。【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针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出.【作品展示】
采取自评、互评的方式,老师鼓励、表扬为主,适当指出不足。【小结】
今天我们我学习和体验了印章的刻法,而篆刻是一门讲究步骤的艺术,篆刻的章法贵在气、势、情、韵皆备,而最终落实在“和谐”二字上。印章是中国汉字艺术的艺术再现,也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沉淀,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拓展】
在我们生活当中随处可见,并查找自己名字的篆字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