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多赞美,少批评
多赞美,少批评
记得刚毕业时当班主任,那时的孩子可能“见识少”,班主任一吓唬,家长一边倒(全向着老师),全班就都乖乖的了。经过近20年的发展,此刻是网络时代,什么都是开放的,家长与学生的见识也是与时俱进,简单粗暴的批评倒被小瞧了。于是,对于一些难管的学生,老师们变换了思维,要么放任――冷暴力;要么“哄”――应付一节课再说。但是,班主任能这样应付吗?显然不行!苦思冥想,只能是“多赞美,少批评。”
我们班的董可言,作为一名小女生,上课总是喜欢与其他同学交头接耳,成绩自然不是太好,前一段时间,几乎每节课都会被我点几次名字,每节课都被我“重点关注”但效果依然欠佳。直到有一天,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改变了我对他的看法,好象也改变了她自己。那是一次中午放学,由于下课稍微晚了点,学生都及及忙忙的往外挤,我站在讲台上,维持着秩序,放在讲桌旁边的塑料盆已被踢到了讲台中间,学生光顾着挤,好象没有注意撒水盆。这时,董可言同学挤了过来,告诉大家看着点,别拌倒。然后把盆拿起来重新放在讲桌下面。我被这一幕感动了,下午预备时间我在班级表扬了董可言同学,并尽力赞美了她关心群众,为他人着想的好行为。此后,我又从几件小事里发现她性格中闪光的地方,并及时给予表扬,使真善美的精神得以激发和升华。渐渐地我发现她变了,上课认真听讲了,作业完成得很好,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下午放学后经常主动帮助其他小组浇花、擦窗台。这件事给我启示颇深,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开始注重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细心观察,捕捉他们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再微不足道的事,只要学生做了,做好了,我就表扬,及时把赞美送给每一个学生,使之发扬光大。使每个学生都感到“我能行”,“我会成功”。
实践使我懂得,教师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赞美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请多给学生一点赞美吧,因为他明天的成功就蕴藏在我们的赞美之中。
和秀娟 2017.10.30
第二篇:少表扬,多鼓励;少批评,多评价
少表扬,多鼓励;少批评,多评价
说到表扬,最具代表的是中国家长耳熟能详的三个字“你真棒”,与此类似的还有 “你真乖”、“你真聪明”„„
这根本不是表扬,如果是事实,应该被称为“赞美”;如果不是事实,应该被称为“忽悠”。在“你真棒”环境下生活,一类孩子会认为自己很棒,因而“不可一世”,等发现自己不棒的时候,就会出现不能承受一点点挫折等心理问题。
正确的表扬方式是:描述孩子的行为+说出行为的结果+表达自己的感受或感谢。比如说,孩子在家里第一次扫地了,你不能一见面就和孩子说“你真棒”,而应该先描述行为“宝贝扫地了”,再说出这个行为带来的结果“扫得这么干净”、“妈妈不用扫了”或者“地方原来很脏的”,然后表达感受和感谢“妈妈谢谢你”。
表扬关注“结果”,一件事情做完了,做得很好,我们应该表扬。孩子的常态生活是积累经验的过程,因此要少用表扬,多用鼓励,因为鼓励关注的是“过程”。不论孩子做了好事还是不好的事情,指出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再告诉孩子下一步的方向和方法,这就是鼓励。鼓励的方式是:家长相信孩子一定行+正确行为描述+以后做事的方法和方向+期望。
孩子犯了错,自己也想改,具体怎么改需要家长帮助。可大部分家长并没有心平气和地帮孩子想办法,而是火冒三丈、大加批判,有的是发泄式,有的是翻旧账式,还有的是唠叨式和急躁式。这样不断批评的结果是:当孩子犯错后,不再难过、痛苦,甚至不再感到耻辱„„所以,正确的批评应该是:描述孩子的行为+告诉孩子这样做的结果+表达家长的感受和痛苦。只有按照这样的流程,才能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如果孩子做了正确的事情, 用行为和语言去认可他的努力.而不是空泛地表扬.你今天帮妈妈洗碗了, 妈妈谢谢你!-----这是鼓励.你帮妈妈洗碗了, 你真棒!----这是表扬.如果孩子做了错误的事情, 和他一起分析错在哪里, 以后怎么办.不能无目的地批评.老师说你的作业没完成, 能告诉我原因吗? 你打算怎么处理这件事情?---这就是评价你为什么不完成作业!下次还有这样的情况,小心挨打.---这就是批评
第一次表扬效果不错,孩子很高兴,下次继续。当孩子渐渐长大了,同样的事情表扬多了,就会觉得小小的事情就很棒?恶心,虚伪。鼓励出现在成功的时候,也应该出现在失败的时候。
表扬:对好人好事公开称赞
鼓励:鼓励:激发;勉励。也指指振作精神。鼓励使人进步,打击使人落后。评价:衡量、评定其价值。比较中性,感情色彩不强。
批评:近义词指责,批判,反义词表扬,赞扬含义:评论;评判
第三篇:多一点赞美,少一点批评
多一点赞美,少一点批评
——由学生周记触发的教育反思
梅峰初级中学邱泽鑫
每个人都渴望被赞美!赞美是一道无形的力量,赞美者是愉悦的,被赞美者是幸福的!
生活中,当我们看到别人做得不好时,我们总会不由自主地去批评他们!很多时候,我们只在乎自己的感受,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问题,却忽略了对方的想法!当我们把心中的怒火发泄完了,当我们批评痛快了,是否被批评者也是痛快的?我们不得而知!我们批评一个人,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批评所得到的结果往往却不尽人意!作为一个班主任老师,批评教导学生那是常有的事!但是批评是一把双刃剑,批评可能会使一个学生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却可能在无形中伤了学生的自尊。故此,批评是多么需要艺术啊!那么,应该怎样更好地教育学生呢?我冥思苦想却找不到答案!
班主任三载,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最为清楚!教育学生是需要艺术的,而对于初出茅庐的我显然心有余力不足!有时候期望越大,失落也越多!有时候我希望他们做得更好,结果却更加糟糕!而学生越是达不到自己制定的目标,我越是烦躁,对他们的批评也就越加的多了,自然地师生的关系也就越来越紧张,一切都在恶性循环中!有位学者说:“优秀的教师关注期望;另一些教师关注规则;最差劲的教师关注破坏规则后的惩罚措施。”我想,我就是那个最差劲的班主任吧!对于学生,我总是有过多的期望,却早已忘记怎么去赞美他们了!去年的某一天,我在批改学生的周记时,偶然看到了这样一句话:“老师,其实我们已经尽力了!我们已经努力做到我们的最好了,可是还是得到了您的批评!老师,我们是多么渴望得到老师您的表扬啊!”当我读完这篇周记时,我恍然大悟,原来之前我的批评都是错的(尽管出发点是好的)!表扬的力量,赞美的魅力,原来是我一直所忽视的!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其实,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其闪光点,我们为何不去努力发掘呢?在批评学生之前,先找一找学生身上的优点,以退为进是不是更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呢?我们总是恨不得学生做到最好,而心急的结果却是欲速而不达!或许放宽心态,多一点赞美多一点表扬,学生更容易接受,我们不也过得更宽心吗?
教育之路是迂回曲折、荆棘丛生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一个学生都有其性格的难以逆转性,每一个学生的家庭背后不知埋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这些对于一个老师来说是多么的习以为常。但是,每个学生出现的问题,对于一个经验稚嫩的老师来说,又是多么地难以应付!有时我会自责自已的劝导竟是那样的苍白无力,有时我也会因为不小心说了一句伤害学生的话而愧疚许久!今天,我要感谢那位在周记里给我善意提醒的女生,是你让我明白了:与其苦苦地批评,过多的期待,为何不给予小小的赞美呢?放开手,敞开怀,学生说不定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惊喜呢!
第四篇:班主任的批评不可少
班主任的批评不可少,更要艺术
杭州市周浦中学卢红泽
一天,我到教室里发现一名叫陈青的女生用铅笔在课桌上划圆圈,我正要找到谈另外两件事,于是,我马上叫她到教室外的走廊里,让她想想今天有哪些事没做好,她很生机,一脸的无所谓,说:“我不知道。”时间紧迫,我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等待,就单刀直入地说:“一,作业本还没交,二成长记录册没交,三不应该在课桌上划痕迹。”接着,我又用命令的口吻说:“作业本和成长记录册明天交,桌上的划痕马上擦掉,进去产!”她进去后,拿起笔又在桌上划,我看到了,有点生气,走过去,轻轻地但很坚决地说:“擦掉!”,陈青仍然一边画一边说:“我会擦的。”好几个同学在看着我,我的第一反应是:这是明显的挑衅,那么多同学在看着我,如果听之任之,我班主任的权威何在,何况,我已明确指出了她的错误,她不但不改正错误,还变本加厉了,我只好先礼后兵了。于是,我拿起她的笔,重重地丢在垃圾桶里,没想到,她立即从抽屉里翻出我这门学科的作业本和课本也重重地丢在地上,然后,伏在桌子上不理人了。我看矛盾激化了,只好先走开。
我对这名学生还是比较了解的,她又不是第一次犯错误,也不是第一次接受批评,以前双方都没有如此难堪过。如此骑虎难下,难道我批评错了?不是,是我批评的艺术不够,我的心态,我的修养,我的胸怀出了问题,我要认真地反省班主任的批评艺术。
有人认为,当今中国学生心理比较脆弱,家长也比较敏感,老师应该多用“赏识”和正向激励的方法教育学生,尽量不要批评。因为批评是消极的,容易打击学生的自信与自强精神。
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实施教育最多的班主任,批评显然是不能缺少的,只用正积极的,向激励和赏识,远远不能满足各类学生成长的需要,甚至无法确立威信。因为人的一生并不是直线发展的,必然会有起有伏、有得有失,所以,需要有针对性的表扬和批评伴行。而且,合理、适当、及时、真诚的批评,其效果往往会优于缺少力度、小心翼翼的赏识与表扬。没有任何一种教育良方能包治百病,一味地赏识与表扬反倒会让学生产生不真诚、不信任或是小看人的反感,教育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可见,表扬和批评各有其不可替代的功能,都是有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批评和表扬应该是帮助学生学海泛舟的双浆,失去一方,教育和人生都是不完美和不健全的。
当然,如何批评,采取何种途径和方式进行批评,是有学问和艺术的。只会批评,不会赏识和表扬,人仅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还会使师生关系产生消极的定式,影响班主任和学生充分、真诚地交流,难以帮助班主任准确发现学生真正问题与困难,难以为正确地实施有效教育找到相应的途径。
在中国的文化教育传统中,批评是良药,是逆耳的忠言。关键在于批评是不是善意的、真诚的、建设性的对等交流的。有些老师在批评前先做自我批评或征求学生的意见,待到批评学生时,学生的心态就相当平和,能与学生交流了。
一些学生和家长之所以反感老师的批评,主要是批评的老师对学生不够尊重,批评的形式过于简单粗暴、不真诚,一味地讽刺,甚至是变相的情绪发泄,严重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第五篇:赞美与批评的技巧
一、赞美与批评
(一)赞美
赞美就是用言语表达对人或事物的优点的喜爱。生活中,对他人进行恰当的赞美,可以使对方获得心理满足,从而达到交际双方的心理相融或感情沟通。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说,赞美是一种有效的交往技巧,能有效地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赞美时应遵循以下的技巧:
1、要因人而异
人的素质有高低之分,年龄有长幼之分,因此,因人而异、突出个性的赞美比一般化的赞美能收到更好的效果。老年人总希望别人不忘记他“想当年”的业绩与雄风,同其交谈时,可多称赞他引为自豪的过去;对年轻人不妨赞扬他的创造才能和开拓精神,并举出几点实例证明他的确能够前程似锦;对于经商的人,可称赞他头脑灵活,生财有道;对于知识分子,可称赞他知识渊博、宁静淡泊„„,赞美之前要了解对方,赞美要依据事实,切不可脱离实际。
【案例】有一位女化学家年过六旬时获得了诺贝尔奖,一位电视台的女记者要采访她。女化学家在亲友的帮助下换上了礼服,脱去了终日穿着的实验服。一见面,女记者就兴致勃勃地夸奖道:“呀,你这身衣服真漂亮。”女化学家机械地点点头。女记者见没有激发起化学家的谈兴,就随口问道:“嗯,您这么成功,您的儿女都是做什么的呢?”女化学家闻听此言转身离开。原来,女化学家没有结婚,个人感情经历过挫折。
2、要情真意切
赞美之辞应发自内心,符合实际。虽然人都喜欢听赞美的话,但并非任何赞美都能使对方高兴。能引起对方好感的只能是那些基于事实、发自内心的赞美。相反,如若无根无据、虚情假意地赞美别人,不仅会让人感到莫名其妙,更会觉得你油嘴滑舌、诡诈虚伪。例如,当你见到一位其貌不扬的小姐,却偏要说:“你真是美极了。”对方立刻就会认定你所说的是虚伪之至的违心之言,但如果你着眼于她的服饰、谈吐、举止,发现她这些方面的出众之处并真诚地赞美,她一定会高兴地接受。
【案例】陈毅、粟裕大军在孟良崮战役中消灭了张灵甫的王牌师后,名声大震,得到了广泛的赞誉。一次,毛泽东见到粟裕时,幽默地说:“孟良崮战役打得好,打得很突然,有两个人没有想到,你猜是谁?”粟裕先猜了一下说:“蒋介石没想到?”毛泽东说:“对,另一个是谁?”粟裕又猜了何应钦、张灵甫,毛泽东都说不对,粟裕猜了半天却没猜着,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毛泽东望着他大惑不解的样子,笑着说:“另一个就是我。”
3、要翔实具体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有非常显著成绩的时候并不多,因此,交往中应从具体的事件入手,善于发现别人哪怕是最微小的长处,并不失时机地予以赞美。赞美用语越翔实具体,说明你对对方越了解,对他的长处和成绩越看重。让对方感到你的真挚、亲切和可信,你们之间的人际距离就会越来越近。如果你只是含糊其辞地赞美对方,说一些“你工作得非常出色”或者“你是一位卓越的领导”等空泛漂浮的话语,不仅会引起对方的猜疑,甚至会产生不必要的误解和信任危机。
【案例】汉高祖刘邦在与大臣谈论打败项羽的原因时说:“要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要说治理国家,抚慰百姓,供应给养,保证粮道畅通,我不如萧何;至于统一指挥百万大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我不如韩信。”
4、要把握时机
真诚地表扬别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并且时机越快,效果越好。若能抓住对方做得好的那一刹那去表扬,效果会很明显。及时地表扬别人,并不是要你天天去找一些令对方震惊的赞美之词,那样反而会显得做作。对别人的点滴做法,及时进行表扬,在沟通中切入简短的鼓励或赞美,更能体现你的真诚。例如,别人倒茶给你喝,你说:“谢谢,这茶的颜色和杯子很搭配。”到别人家里吃饭,可以说:“你做的菜很好吃,我特别喜欢吃。”看见别人穿件陈旧的衣服,可以说:“这衣服磨一段时间穿效果居然会这么好!”
【案例】韩国某大型公司的一个清洁工,本来是一个最被人忽视、最被人看不起的角色,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在一天晚上公司保险箱被窃时,与小偷进行了殊死搏斗。事后,有人为他请功并问他的动机时,答案却出人意料。他说,当公司的经理从他身旁经过时,总会不时地表扬他:“你扫的地真干净!”
5、间接赞美
所谓间接赞美就是借第三者的话来赞美对方,这样比直接赞美的效果往往要好得多。比如你见到小王,你对他说:“前两天,我和小李谈起你,他对你推崇极了。”无论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小王绝对不会去调查是否属实的,但他对你的感情肯定会超乎你的想象。间接赞美的另一种方式就是当事人不在场时进行赞美,这种方式有时比当面赞美所起的作用更大。一般来说,背后的赞美都能传达到本人,这除了能起到赞美的激励作用外,更能让被赞美者感到你对他的赞美是诚挚的,因而更能增强赞美的效果。
6、雪中送炭
俗话说:“患难见真情。”最需要赞美的不是那些早已功成名就的人,而是那些因被埋没而产生自卑感或身处逆境的人。他们平时很难听到一声赞美的话语,一旦被人当众真诚地赞美,便有可能振作精神,大展宏图,因此,最有实效的赞美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比如,某人大学毕业,工作不是很理想,有些失意,一位同学在其纪念册上留言:“你身上有一种独到的气质,若能很好地发挥,必对你日后发展大有帮助。”这样的留言会让人备受鼓舞。
此外,赞美并不一定总用一些固定的词语,见人便说好,有时,投以赞许的目光,做一个夸奖的手势,送一个友好的微笑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批评
从字面意思上看,批评有两种含义:一是广义的批评,即指出优点和缺点;二是狭义的批评,专指对缺点和错误提出意见。口语交际中的批评,侧重于后者。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面:一位领导不分场合对其下属大声斥责,以为这样就可以树立威信,下属才会服从他;一位家长不顾孩子的感受唠唠叨叨地不停指责孩子的缺点,以为这就是对他们的爱;一位教师一脸严肃地在学生的考卷上指指点点,大声训斥,以为这样他就会发奋学习,但这种说话方式往往事与愿违,即使对方感到自己有错误,也不会虚心地接受,批评只有采取有效的表达方式,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1、批评的有效方式(1)启发式批评
要使对方从根本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需要批评者从深处挖掘错误的原因,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循循善诱,帮助他认识、改正错误。
【案例】一次,几个小孩子在折小树苗的枝,儿童教育家孙敬修看到了,便凑近小树苗,做出倾听的样子。孩子们奇怪地问他听什么,孙敬修说在听小树苗哭泣。孩子们问:“小树苗也会哭吗?”孙老师说:“是呀,你们折断了它的枝,它当然会痛得哭了。”
(2)幽默式批评
幽默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可以缓解批评时紧张的情绪,启发批评者思考,使批评不但达到教育对方的目的,同时也创造出轻松愉快的气氛。
【案例】19世纪意大利著名歌剧作曲家罗西尼,对自己的创作非常严肃认真,非常注意独创性,对那些模仿、抄袭的行为深恶痛绝。有一次,一位作曲家演奏自己的新作,特意请罗西尼去听他的演奏。罗西尼坐在前排,兴致勃勃地听着,开始听得很入神,继而有点不安,再而脸上出现不快的神色。作曲家按其乐章继续演奏下去,罗西尼边听边不时把帽子脱下又戴上,戴上又脱下,接连好几次„„那位作曲家也注意到了罗西尼的这个奇怪的动作,就问他,“这里演出条件不太好,是不是太热了?”“不!”罗西尼回答说,“我有一见熟人就脱帽的习惯,在阁下的曲子里,我碰到了那么多熟人,不得不频频脱帽。”
(3)先赞扬后批评
美国著名的演讲家戴尔·卡耐基说:“矫正对方错误的第一方法——批评前先赞美对方。”批评前先赞美,能化解批评者的对立情绪,使其乐于接受批评,达到预想效果。
【案例】美国总统柯立芝对他的女打字员说:“你今天这一套衣服很漂亮,更能显出你的美丽。”女打字员突然听到总统对自己的赞美,受宠若惊,脸都红起来了。总统继续说:“我希望你以后打字的时候,对于标点符号应该特别注意一下才好,让你打的文件和你的衣服一样漂亮。”
(4)委婉式批评
采用间接的方法,声东击西,让被批评者有一个思考的余地,其优点是不伤害被批判者的自尊心。
【案例】一位厂长看见几个工人在“严禁吸烟”的警告牌下吸烟,他走上前去,友好地递上几只香烟给那些工人,说:“如果你们能到外面抽掉这些烟,我真的感激不尽。”
【案例】自习课上,有两位同学在低声议论名牌运动鞋的价格,连老师走到他们身边都不知道。此时,老师凑过来,低声问二人:“耐克鞋多少钱一双?”两同学互相使了个眼色,不作声了。
(5)榜样式批评
在批评对方的错误和缺点时,用自己的言行带动他人,会起到苍白的批评语言所起不到的作用。
【案例】上学时,老师讲解了《岳阳楼记》这篇课文,要求大家把课文背下来。第二天。老师说:“昨天要求同学们把《岳阳楼记》背下来,下面我进行检查,能背下来的同学请举手。”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低下了头,大家都没有完成这个作业。老师稍微停了一会说:“请大家打开书本听我背一遍。”老师一字不差地把这篇课文背诵了一遍,抑扬顿挫的声音深深地印在同学们的心里。课后,同学们议论纷纷:“老师这种没有责骂的批评太让人服气了,以后我们一定要按时完成作业。”
2、批评的注意事项(1)明白到位,客观公正
批评要明白,是指对别人有什么意见要说清楚,不要闪烁其词,又想批评人又怕得罪人,话说得不明不白不痛不痒,就完全失去了批评的意义。批评要到位,是指批评的话要点到要害,否则就是隔靴搔痒。同时,批评还须客观公正,与人为善。批评最忌主观化,只有客观公正的批评才有可能被人接受。
(2)把握分寸,讲究艺术
我们常说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因为通常情况下,人们总是喜欢听“好话”。我们要让别人对我们的批评意见不反感,首先必须把握批评的尺度,不可乱扣帽子,不要随便使用“道德败坏”、“撒谎成性”、“脑子进水”、“朽木不可雕”等词语。要讲究批评艺术,努力做到“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从而更好地发挥批评的作用。
(3)有一说一,点到为止
批评不可绝对化,诸如“你从来就没有做好过一件好事!”“你一向不努力!”“你这人一辈子也就这样了!”这一类批评容易引起被批评者的反感乃至逆反心理。
批评最忌婆婆妈妈,絮絮叨叨,没完没了;批评也最忌翻老账,陈芝麻烂谷子一股脑儿端出来,让人越听越心烦,批评应该有什么说什么,点到为止,见好就收。
(4)尊重对方,控制情绪
人际交往是一个心理相容的过程,在实施批评这种交际行为时,彼此的尊重是实现心理相容的关键。即使是长辈批评晚辈,教师批评学生,也绝对不可出现以下这样的言辞:“你笨得像头猪!”“就你这号人,将来连当坐台小姐都没有资格!”由于批评终究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批评者应避免自己的情绪失控,大吼大叫、歇斯底里都是不理智的表现。
(5)注意场合,给人面子
大凡是人,就都会要面子。人要在一定的群体中存身,必须在该群体中具有相应的地位,获得相应的身份,因此,就有了“家丑不可外扬”、“人要脸,树要皮”之类的说法。基于此,选择恰当的批评场合,就显得十分重要。要尽量避免在公众场所、人群聚集区域进行批评,充分考虑到对方的心理,保护对方的自尊,否则只能适得其反。
批评时要心平气和,做到诚恳、认真、冷静、耐心,不能急躁,不能怨恨,更不能存心找麻烦。批评的态度应该是:实事求是,不捕风捉影;和风细雨,不恶语伤人;宽容大度,不吹毛求疵;讲求场合,不随处发威;沟通在先,不突然袭击;针对一事,不揭人老底;人格平等,不以势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