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专题:怎样指导学生阅读(5篇)

时间:2019-05-14 09:48: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师培训专题:怎样指导学生阅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师培训专题:怎样指导学生阅读》。

第一篇:教师培训专题:怎样指导学生阅读

怎样指导学生阅读

社旗县教师进修学校 张鹏举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思想和方式的影响,语文教学一直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教学内容单调、教学方式呆板、教学效率低下等。为了改革语文教学的僵化模式,扫除教学中的弊端,还语文以大容量、生活化、生动性、趣味性、实用性的特点,必须让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树立生活即语文的大语文观。那么阅读需不需要指导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阅读能力就是阅读者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书面语言的认识和理解能力。阅读是以了解文字意义为中心的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读者首先用视觉感知文字符号,然后运用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对感知的材料进行加工,把经过理解、鉴别的内容归入或并列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贮存起来,根据需要随时提取并加以运用。你看一篇文章或一本书,首先要明白作者要表达什么,即中心思想。其次要了解作者是如何表达的,也就是结构和手法。再次知道作者在此文中提了什么有用的信息,写进书里和未写进书里的。如果每次阅读都这样做,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是不难的。

提高阅读能力基本方法就是认真读教材,包括,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等等。因为教材是精心组织的,经过多人讨论而成的,是集体的结晶。不认真读书只是做阅读题是舍本求末。

课内外阅读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必要途径。

一、要多读。苏轼云:“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我们不说百回读了,好书至少读三遍,读课文要从浏览到精读,注意力集中,目标明确,效果就明显。

第一遍,弄清字句,概括全文大意。读不准弄不清的字,查字典、辞典,重点圈出,有疑问就标出。这是最基本的阅读。

第二遍,根据体裁分析课文。如议论文要注重分析研究论点、论据、论证方法,语言的准确性、鲜明性,文章段与段、层与层之间结构,长句、短句的特点等;说明文注意条理层次,说明对像、顺序及说明方法;记叙文要分清记叙六要素、线索、景的描写、人的活动、事的发展、主题思想的积极意义;小说注重人物、环境、情节三要素及主题与三要素、人物性格与环境情节的关系;散文要注意意境,即分析环境与景物的描写,分析对生活情景的描写,分析“文眼”。

第三遍,深入考虑文章的深层意义。一般要考虑联系背景,体会艺术方法、作者语言风格。

第一遍是解释性阅读,由感性到理性。第二遍是分析综合,是对文章深一层认识,锻炼思维逻辑性。第三遍是批判性阅读,从内容到表现形式,评价欣赏,对培养独立性有很大作用,即从阅读中培养语言感受力、想象力和理解力三种能力。在三种阅读对内容吸收后,应进行创造性阅读,我们阅读文章的最高层次也是要创造,如何创造呢?有必要多读的书,除了我们课本上精选的文章外,每学期和教材配套的《语文阅读》也是很值得多读的素材。

二、要读得多。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少”字的含义有二:一是读的少,二是记住的少。所以说话作文时便没词儿了。如果让学生多读点,多积累些,天长日久,待到自己说话作文时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左右逢源。“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A、教师要先成为一个“读书人”,与学生同读。教师既要重教书,也要重读书。要让学生热爱读书,教师首先要爱读书。语文教师不仅要读经典作品,还要多接触学生报刊、图书等,根据学生的胃口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报刊杂志,把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带进教室,供学生传阅。学生能读到自己喜爱的书,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

B、尊重学生的阅读自由。大家知道,学生并不是对一切书籍都不感兴趣,常听到一些家长唠叨:“为什么我的孩子不看《安徒生童话》?偏偏喜欢《奥特曼》?”事实上这样的孩子,他们也有着强烈的阅读欲望,只是兴趣偏离了正确的方向而已。所以,对这些孩子我们不能简单地给予否定或批评,我们要相信学生,先给他们以阅读的自由,再抓住时机,巧妙引导,进行迁移,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实际上是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主性与求知欲。

C、充分利用教材。教学中应很好地发挥教材的优势,把学生的阅读兴趣延续到课外,由课内延伸课外阅读。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书中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断,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如教学《皇帝的新装》后,教师可介绍《安徒生童话选》;结合《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教学,教师可出示《水浒传》介绍书中部分精彩内容的梗概。这样学生就会被兴趣推动,纷纷要求借书阅读,在读中去感受名著的魅力,和灿烂文化的艺术所在。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的优势,培养学

生的课外阅读的兴趣,把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

D、放眼未来,不求考试一时的得失。现代的社会是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社会,“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叶圣陶老先生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素质教育的目的也是教学生“会做人、会学习、会工作”但是,教学过程中如何作到这一点,确实令很多教育工作者头痛的问题。而这个问题的归根结底也在于现行的应试教育体制,由于高考定终身,分数即一切的观念,整个社会都只重视每次的考试结果,至于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很少有人问津,只要是分数高,就是你书教好、你就是好学生,因而,也就导致了补课再补课、考试再考试,也就有了“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学生的命根”的流行话语,最后只能导致老师厌教、学生厌学,语文没人想学的尴尬的境地。

如何才能培养中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是一个迫切而又永恒的话题,上面几个方面只是自己教学生活的一些做法和感受,也取得一些效果,但真要让语文在整个学习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让语文成为学习和生活的必须还是任重道远,语文教育工作者更应该身体力行,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认真探讨。

2、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阅读偏差。

不少中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只注意摘抄一些生动的名言警句和华美的片言只语,而忽略了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忽略对文章深刻而又丰富内涵的挖掘。这种阅读方向的偏差,极易造成学生在阅读中对所需掌握知识的一知半解,把握不住文章深刻的思想内容,失去了阅读文

章的目的,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作为语文教师有责任在阅读方法的指导上,给予及时的纠正,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阅读方向。

3、给学生创造读书的条件。

要学生多读书,就要有书读,所以,我们当教师的给学生创造读书的条件。

很多时候,学生不读书,不是因为不爱读书,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读些什么书,手里也没什么好书,都是能找来什么书就读什么书,因此,有些学生不可避免地读到了一些不太健康的书。而课外阅读好处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的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的学生现在阅读的主要来源是借,有些学校每周有节阅读课,有些学校还没有,学生中买书读的也不多,所以,我们当教师的应该给学生提供读书的条件。记得有一年,我当班主任,让学生每人买一本好书,把全班学生的书集中到一起,办起了班级阅览室,全班45个同学,有同学贡献两本,放到一起就有六十多本,这样一来,每个同学可以读到的书就由自己手中的一两本变成了几十本。除此,多让学生读一些报刊、杂志等等,这会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到鲜活的语文课程资源。一个班几十名同学,可以分几个部分订阅不同的刊物,然后互相交换着看。这样会把学生们强有力地吸引到语文的怀抱中,久而久之,他们的语文理解感受能力怎能得不到提高?条件是有,关键是要教师要组织好。

另外,我们还要给学生提供读书的时间,不要再让学生在课桌底下偷偷摸摸地读了,减少一些课外无用的作业,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来读书来提高。

广泛阅读可以博采众长,正如鲁迅所说:“如果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一)教给学生“三读法” A、浏览性的泛读法

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时间内获取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B、进行速读训练。方法有二:一是“遮盖速读法”。准备好一张白纸和书页差不多大小,放在书的上端,读完一行就把纸往下拉,盖住读过的一行,使眼睛不能来回重复,同时减少眼睛的左右移动,增强眼的视觉广度。随着训练,把遮盖挡用的纸往下拉的速度加快,即可逐渐提高速度;二是“限量速读法”,在阅读前确定阅读的数量,限定时间读完。三是“限时速读法”,在阅读前限定阅读的时间,在限定时间过后,回答设计好的问题。

C、品味性的精读。对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好词佳句,像人吃

东西那样,经过细嚼慢咽,才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有的好文章需要反复地读几遍,甚至熟读成诵。

(二)教给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

A、圈点勾画。在阅读过程中圈圈点点,勤翻字典,把一些字、词弄懂,扫除阅读中的障碍。每单元结束,布置学生列出“同义词辨析表”,找出相同点,相异点,并造句,着重在理解、运用字词能力的训练。这是整个阅读过程的基础,也是阅读中首先培养的基本能力。

B、作批注。即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可以品评谴词造句的精妙,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想,可以谈谈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见解或由此引发的联想,还可以指评原文的纰漏等。可用相关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如用“„„”“?”符号分别表示重点词句、疑难困惑等。

C、写读书笔记。可作摘抄、编提纲、写体会。那么,如何写读书笔记呢?

1、评点标画式读书笔记(本法适合自己的书)

标画,就是在书上做记号,利用各种符号来标示,以表明重点之所在。评点,是对所阅读的内容加以评点,也就是评注。

2、摘抄式读书笔记。

摘抄:摘,就是摘要,即摘出书中的要点,也可以用极精炼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基本内容,理出文章的脉络。抄,就是抄录,自己喜欢的

那些精彩的词语、句子、段落,包括警句、格言、成语、典故等都可以抄录下来。

3、缩写式读书笔记。

就是概括式缩写所读之书的内容重点或总结中心思想等。概括内容要准确,可以插入自己的看法。常见有提要式、提纲式、压缩式等几种。除此之外,还有感想式读书笔记,心得式读书笔记,综合式读书笔记等类型。总之,做笔记时要认真思考,不要一味地抄写,否则,既花费时间,又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要像蜜蜂采蜜一样,采到花粉后要经过自己的加工、整理、才能酿成甜美的蜜。写读书笔记时,还要注意(1)持之以恒,养成习惯。(2)格式明确,符号统一。记载的内容要有条有理,不能不分主次,密密麻麻的写成一大片,要格式清楚、明确。一般来说,重要的论点、论据、事实、数字、公式等应各占一行,关键词和非关键词可以采用不同的字体,不同的色笔;相同的问题应尽量分段;不同的问题之间要空若干行等。(3)先要理解内容,再写读书笔记。(4)要求简明。(5)要分类,将相同的集中在一处,把不同的区分开来。(6)注明时间和出处,便于日后查找,核对。(7)写笔记要便于自己阅读。(8)经常复习笔记。这样可以不断理解,消化所读到的知识,提高阅读水平。

D、做卡片。为了便于记忆和积累,鼓励学生把名言警句、精彩片断、佳词妙句等写在卡片上,以随身携带,随时翻阅、背诵。古今中外学者一致认为,做读书卡片,有利于巩固记忆,增长知识,积累资料,激发创造。阅读书刊文献资料时,要认真思考,手脑并用,边读,边想,边记,把对学习、工作或研究有用的资料,分别记入做好的卡片上。

读书卡片的种类和写法可分为:

第一,索引卡。这类卡片,每张只记一本著作或一篇文章的题目,说明

属于自学课题的哪方面内容,不抄录原文,只详记出处用途,以备用时查找。

第二,摘抄卡。这是摘抄原文的某些重要观点、精辟论述、精彩语句、名言警句、论点、论据、公式、定理之类的一种实用卡片。把这些作为原始

材料,可供学习研究引证,往往是解决重大问题的关键材料。摘抄时,每张

卡片一个专题,一定要注明来源出处。

第三,心得随感卡。这类卡片专记平时读书、工作所遇到、想到的体会,产生的类比、联想和想象,当思维活跃而进发思想火花时,即刻将茅塞顿开 的想法记到卡片上,分类保存,以备日后整理、研究和使用。

总之,读书卡片的实用价值很高,是自学成材不可缺少的。记完后一定

要分门别类,妥善保管,定期整理和复读,并从中进行研究、发现和创造。

一般说来,做读书卡片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一事一卡。诸如每张卡片只写一个问题、一个事例、一个观点、一段

原话、一个公式、一个定理、一个格言警句等。这样才能达到既灵活而又不乱,才便于分类整理,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进行读书卡片的多种综合利用。

②摘录原文一定要经过认真思考,进行选择,提纲挈领,简短扼要,真正是原文的精华部分,关键问题。只有对自己学习、工作、研究有迫切需要,或很难得很有价值的资料,才做摘录式卡片,其它只做索引式卡片。

③必须完全按照原文抄录,不能进行修改或遗漏,摘录中间有省略处时,要加省略号。摘抄格言、警句、引语等必须忠实于原文,防止断章取义。如发现原文有错误时,可加注括号说明。

④读书卡片上要写明摘抄内容的标题和类别;卡片中间抄录资料的具体内容;卡片下边注明摘抄资料详细出处,写明书籍或论文名称、著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如是报刊上的资料要注明报刊名称、刊期

或日期,非书刊的特种文献还要注明文献号码以及语种等项,以便于查找查证和进一步参考时之用。在阅读原文或读书卡片有疑问、补充、体会、心得、评语等都要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写在该卡片的反面。⑤读书卡片积累了,一定要定期进行整理,按类别放入卡片盒中,最好有分类导卡,写明目录,便于查找。经常整理翻看读书卡片的目的完全在于应用,一方面是使分类更加合理,更重要的方面是要不断对卡片内容加以复习,这样才能更有目的有计划地阅读文献资料。发现问题,增补卡片,使卡

E、进行再创作,包括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形式。

(三)引导学生阅读时进行探究性提问。

教育家施瓦布指出“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学习比通过积极地投入到探究的过程中去更好呢?”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提高技能、优化思维、培养情趣、习得方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问题,不管是自己发现的还是被给予的,都是探究性学习的核心”。所以探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中心而开展的。它要求学生的学习过程应像科学家的研究过程一样,亲身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所以在探究性学习中问题的提出就显得极其重要,它将调动学生的研究热情并决定研究的方向。需要我们特别重视。

1、引导学生主动提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要学生“对

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外阅读,共同讨论。”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思想是让学生在“重新发现”和“重新组合”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学习。探究性学习中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良好的教学是师生、生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而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简单过程。课堂应该是师生探究新知、培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场所。要把营造民主、平等、活泼、愉快的求知环境作为前提来抓。从正确对待自己做起,在教学中坚持做到了“三不”,即:遇到不懂的问题不装懂,而是公开表态,弄懂后再讲;遇到讲错的问题不遮丑,大胆承认,当众纠正;遇到与学生意见有分歧的问题,不强制学生服从,允许争议或保留。始终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及师生平等的观念,不训斥学生,不给学生的错误观点扣帽子,不无原则地强求师生的答案必须一致,久而久之,“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民主的师生关系便得以形成,教学效果自然得到了优化。此外,要时常鼓励学生敢于向老师挑战,向权威挑战,向标准答案挑战,让学生敢疑,不能迷信课本与权威,而是主动探索,大胆怀疑前人之说、圣贤之言。有一次,习题参考书上的一个题目中,“谈笑风生”写成了“谈笑风声”,有学生提出了疑问,我也看出来了,表扬了他们,并引导他们查字典或其他工具书进行确认,纠正答案。可见迷信书本要不得,要培养学生敢疑的良好习惯,就必须破除迷信课本和权威的思想,鼓励学生大胆发表独立见解。如在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变色龙》的教学过程中,一位学生提出:“奥楚蔑洛夫一会儿说天气热得要命,把大衣脱下来,一会儿又说天气冷了,要穿上大衣了。是不是真是天气的原因呢?”教者认为这个问题提的很好,抓住了“变色龙”的特征。多数学生认为,“奥楚蔑洛夫因为心里紧张,因此产生了忽冷忽热的感觉。”但又有

个学生却提出了自己的独特的看法:“奥楚蔑洛夫并不紧张。之所以一会儿嫌天热,一会儿怪天冷,是因为他一会儿说要惩罚狗的主人,一会儿又要奉承狗的主人—将军。所以要来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一下子转不过来,怎么办呢?就只好谈天气,打哈哈,脱大衣,穿大衣,借外在的变化来转移人们的注意力。”这位学生的看法比较符合奥楚蔑洛夫这种老油子的性格特征。这位学生能从教师的讲解中,并结合课本上的知识,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发现问题。这种求异思维值得肯定,教者表扬了他,同时以此为例也鼓励了其他同学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要把握提问的时机:亚里斯多德说:“人的思想是从疑问开始的。”当学生的有疑问时,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意识会得到充分的调动,这时提出问题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和兴趣,而当其经过努力之后,问题得到解决,他们就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在精神上得到极大的满足,从而激起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如在教学《月迹》一课是在讲到了一群孩子随着奶奶的问题寻月时,提出了“你认为月亮还在哪里?”的问题,自然把学生带到无限丰富的想像空间。这样学生探究热情高涨,学习效率也高。又如《一面》一文指导学生就课文中对鲁迅先生肖像的具体描写进行分析。例如“他的面孔是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象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象浓墨写的隶体“一”字。”。又有更近距离的描写,例如“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

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这时,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

“哦!您,您就是?„„” 等,这时鲁迅先生的名字呼之欲出,学生对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有了感性的认识。此时再提出:请你谈谈你对鲁迅先生形象的理解?鲁迅先生的精神、品格、作风早已成为了具体可感的了。学生自然水到渠成的完成要求。这样不仅完成了学习任务,而且更有学习探究的热情。

3、问题要有启发性又易于解决:探究性学习中的问题要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研究,要引导学生从现象逐步认识到本质,因此,探究性学习中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且易于解决,探究性学习注重方法,强调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去获取知识,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态度。所以探究性学习中的提出的问题必须能够通过学生的观察和从可靠的渠道获得的科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可以来自于学生自己、教师、教科书、网络,学习生活、社会生活等其他一些资源。如在教学《父母的心》一课时,我设置了:

1、那对夫妇为什么要将孩子送走?

2、送走孩子时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3、为什么把送走的孩子换来换去的?

4、你认为送走孩子是爱还是不送是爱?以深入探究父母的心的意义和全文主旨了。如学习《口技》时先开始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文中如何体现口技表演者的‘善’的?”这个问题就显得宽泛了些,后来,我又将此问题进行分化:

1、作者描写“善口技者”表演了几个声响场景?

2、课文中有哪几处描写了听众的精神和动作?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3、作者在本文结束再次交代表演者及所用道具?这

样就将问题化繁为简、化大为小了。学生分析有了针对性,降低了难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参与热情。很快学生就得出了结论。

4、提问要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探究性学习是一种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发展学生能力的教育方式。探究性学习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求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在课堂里,提出对学生有意义的有针对性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能够丰富学生的探究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的多向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 提出一个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丰富学生的探究活动,把探究学习引向实质和深入的问题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关键所在。如如学习《变色龙》一文,教者先提出问题:奥楚蔑洛夫的基本性格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较容易回答出来一一“善变,然后再问:他”善变“的特征有哪些? 这下学生的热情高涨,纷纷答”变得快“、”反复无常“、”蠢“、”好笑“等;在此基础上,教者继续稳:他虽变来变去,但有一点是没变的,那是什么?学生由于有了前面的问题作铺垫,可以不费劲地回答”看风使舵"。最后,教者就顺势利导,提出下面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使他一变再变?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形象? 这样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设问,在教者的引导下,学生对本文重点难点的学习肯定容易解决,思维也得到了发展。这样的探究感悟,学生突破了思维定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就体现了探究性学习的特点。

探究性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能动作用,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充分采用探究性学习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寻找学习方法,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让语文课堂教学更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符合教育规律,让语文课堂焕发勃勃生机。

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提问思考:

1、独特感受与个人体验(必做)

a读完此文,你最强烈的第一印象或感受是什么?

b、此文你最喜欢的是什么?为什么(就作品中你认为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有没有你不喜欢的地方?说说理由。c、有什么疑问?说说文中你不理解的地方。

2、理解感悟与整体把握(选做)

a、你理解或你觉得作者想传达的主要是什么思想或感情?为什么? b、从文中你体验到了什么?

c、你如何评价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尽量联系作品的文化背景)?

3、课文分析与鉴别欣赏(选做)

a、你认为这部作品的文字有什么特点?作品中哪些语言富有表现力?为什么?(推敲、体味重要词句)b、你觉得这部作品在写作思路上有什么特点?

c、这部作品表达上的特点对你的写作有什么启发?你认为可以借鉴的表达技巧是什么?

4、反思评价与亲身实践(选做)

a、你对这作品是否有修改建议,文中哪些语句你想替换成新的语句? b、你生活中是否接触过类似的主题,如果让你来写这个主题,你会怎么写(有什么不同的写法)?

c、听了别人的观点后,重读一遍文章,有什么新的感受、体验和想法?用一两句话说说你的学习收获(既可是一方面,也可是综合的)〔此题必做〕(可选一例文示例)

(四)、引导学生涉猎读,广泛读的同时,对有价值地方再放大读,品读。

在语文教学中适当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但一定要精,这样才能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多读。曾经在“凤凰论坛”上看到有关“山东潍坊韩兴蛾老师两周教完一本教材”的介绍,感慨颇多,她用较短的时间教完教材,然后再选一些好的书作为补充教材,如《上下五千年》等,就这样引导学生广泛地涉猎,广泛地阅读,学生们的理解感受能力特别地强,五年级的学生,不仅能出口成章、“夸夸其谈”,而且考试也是一流的,因为他们通过大量的阅读,脑中积累了大量的感性语言,能较为熟练、自由地运用语言,“玩弄”语言,当然对那一张张试卷不在话下,甚至六年级的试卷他们也能做得很好,因为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已经超过普通的六年级同学了,再加上六年级的大部分生字他们在读书时经常能看到,所以也不会陌生。可见,我们的

语文教学不应只是一个学期死死地抱住一本书,可以精化一点,多抽点时间把一些优秀的读物引入到我们的课堂,引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教师再加上些介绍与牵引,指导学生踏踏实实地读一下,对于优美、生动、有价值、有范文性的地方,也可以再放大一下,引导学生多细嚼一下。这样,读多了,“嚼”多了,语感肯定能得到提高。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感受能力,我们也不能放过古诗词的积累与品读,要大胆地引导他们去读,去品,去积累。学生的语文潜能是巨大的,很多看起来比较难的诗词,也经不住他们的“攻击”。对于古诗词积累更要注意积累的过程,即读与品的过程,有许多古诗,学生们读不出味,我们只要稍加些提示与范读,他们就能读得很有情味。古诗词里面都有很强的意境场,随着学生慢慢地深入到这些意境场,慢慢地把握到这些生命气息,他们的语言文字“玩弄”水平会更出色,会更加痴迷我们的母语。

由此可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需要我们把握好精读、品读与泛读,课内读与课外读的关系。在引导学生广泛涉猎的同时,对一些十分有意义的片断再停下脚步慢慢地“欣赏”一番,“走马观花”与“驻足细赏”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阅读理解”永远是语文教学中闪亮光芒的词眼。以下的这篇文章会表达我对阅读教学的一点看法:

“女主人低声说了些什么”――从一道试题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一天,有一位女主人请客。大家围着桌子坐着,一边吃喝,一边说笑。忽然,女主人把保姆叫来,低声说了几句。保姆听了脸色发白,就急忙跑出去了。

(原来是女主人脚上有眼镜蛇,不过她显得很镇定,她明白如果自己紧张或乱动就有可能被毒蛇咬伤,不仅如此,还会让其他的客人受惊、扫兴。女主人知道蛇喜欢牛奶,就让保姆端牛奶放在阳台上,等蛇爬出去,再把门关上,这样就安全了。最后保姆成功地将蛇关在门外,客人们对女主人的机智与勇敢赞叹不已。)

这个短文有一个小问题:默读第一节,并联系上下文,想象女主人低声说了些什么,把想到的写在下面。

大多数学生在做这道题时,认为很简单,大致有三种想法:

1、“你去端杯热牛奶放在阳台上,过一会让你关门你再关门。”

2、“我脚上有蛇,蛇是喜欢牛奶的,你去端一杯热牛奶放在阳台上,把它给引开。”

3、“我脚上有蛇,„„千万别紧张!”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分析这些解答是否合理。

第一种的解答明显是错误的,从“让你关门你再关门”这句可以看出,这些学生认为保姆还不知道女主人脚上有眼镜蛇,可是第一节中明明有“保姆听了脸色发白,就急忙跑出去了。”一句,这说明女主人已告诉了保姆她脚上有眼镜蛇了。这部分学生恐怕只是粗略地读了一下短文,理解十分片面。

第二种解答的同学有点“顺理成章”,似乎遇到这种事情就得这样去做。可我们走进那个场面感受一下,假如女主人开口就说:“我脚上有眼镜蛇„„”那大家想一想尽管女主人可以“轻松”地说,可是保姆一听到、看到能不惊慌失措吗?那女保姆肯定会“啊”出来,惊动其他的客人,而此时保姆只是“脸色发白”,这说明虽然她很害怕,但也是快速地镇静了下来,并没有使其他的客人觉察到。这样解答的同学证明他们还没有真正地潜入到文本情境之中,对文本的感知理解还存在于表面。

第三种解答的同学理解相对深入了一层,她想到了,这个时候女主人肯定会对保姆说些“千万要镇静,不要慌张”话,以免惊动其他的客人,可是却放在最后说了,这仍然是很形式的理解。我们可以想一想,当“我脚上有蛇”一说出,那保姆就马上会乱了马脚,你再说“别紧张”这类话已经没有用了。所以这种解答还是错误的,这些学生仍然没有把握到文本的生命之息。

由此可见,正确的解答应是类似“我跟你说一事,你听后千万不要紧张,如果你慌张了,就会出事,你镇定下来就会没事的,„„”类似这样的说法都是很符合事实逻辑的,只有先给保姆打个“预防针”、“镇定剂”,让她不紧张,心里有数,有意识,然后再告诉她事情真相时她才会“知所措”,稳下心来去解决这个问题,可却很少有同学能这样实实在在地去想去写。

学生们的错误根源是他们根本没有读懂读通文本,没有设身处地地去思考,他们的理解老是漂浮在水面,而不能深潜到水中翱游。这

说明一个问题: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还不够成功,学生对语言文字缺少一定的把握感受能力,对语言文字还读不进,内化不了。从每一次做试卷来看,我们似乎都会发现学生做卷有个很致命的弱点,就是理解不够深入,很是肤浅。有时我们会惋惜到:如果能再深入一点想,就不迎刃而解了吗?而几乎每次都是这样,总有不少学生该能理解出来的,却不能站得高点,看得远些,让人感觉他们的理解只差那么一点点就接触到真理的彼岸。

我们纵观近年来的一些语文试卷是越来越活了,特别是一些期中、期末、毕业试卷很重视学生的语文积累与阅读理解能力。我们也往往能发现六年级的试卷让五年级语感能力强的同学去做,也能考得不错。可见,大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深入把握能力,会使学生们终身受益,会使以后的语文学习之路铺满鲜花。

对于这个病因,我们有些老师认为这是训练不够的原因,以后要多让学生做些阅读理解题、短文分析之类,多训练他们的分析理解能力。其实这并不是良策,这些训练是“催化剂”,是“强心针”,只能起到强化作用、暂时作用。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我们必须从平时的语文教学入手,改变我们的传统教法,真真实实地教给学生运用语言文字、感受语言文字的方法。

(五)充分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设身处地地去读

张庆老师提倡的“诵读”,高万同老师提倡的“读书内化”等等,都是强调读书要设身处地,入情入境地读。这些方法使用得好最终都

会使学生受到一种美妙的情感熏陶,使得课堂中出现一种天堂般的情境,好像潜到了文本很深的层面,感觉一切都是那么直观,都是那么熟悉化、生活化。文本中的文字是越读越模糊,而那种画面,那种情感体验却越越来越生动,越贴切。如朱自清的《春》这篇课文,第二个特写镜头是花木争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不仅果树之花争相斗妍,而且野花遍地,万紫千红。众花还以其特有的色香,吸引无数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蝴蝶翩翩起舞。这些描写,活现出春意盎然的气氛。作者不以再现自然花色为满足,还特意驰骋想象的翅膀写道:果树之花“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想象不仅拓宽了描写的视野,更从未来角度渲染了春花的可爱。这样的描写很容易引起学生的遐想和陶醉,让他们在美的时空中快乐翱翔。又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等诗性课文,语言十分优美,引导学生真真切切地去感受一番那温情的小雪、可爱的小山,细心感受那济南冬水里碧绿的精神,怎能不是一种美的熏陶与享受呢?

每每出现了这种场面,学生们都会变得那么自觉,那么专注,而自己也感觉到自己的人格同样被熏染着,自己的生命也同样被升华着。最近有关“诗化语文”的教学理念,也在说明着语文教学要注重情感性,内化性,入情境性。当然这并不是在强调语文的“思想性”(人文性)功能,而是必须得这样读才能最终解决“语言形式与思想内容的‘适切’”,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实实在在地感知

到“语言文字是如何用来叙事状物、表情达意”(高万同语)。高万同老师十分强调语文教学要做到“四路贯通”(即文本作者的思路,教材编者思路,学生学习思路,教师引导思路),而达到这一层次,必然是在一种近似于“真空”,近似于“幻境”中完成的,也即是真正地潜入到文本所写的情境中。

我们只要能经常地把学生带入到这种气氛中,让学生能实实在在地感受语言背后的生活场面、情感真谛,那学生的理解感受能力自然就会得以提高。因为他们能透过语言文字看到内部的东西,还有什么东西让他们把握不到呢。像前面所提到的那道阅读理解题,学生只要稍用心去读,就能立即调用头脑中的相似情形,产生共鸣,走入到文本中,自然就能轻轻松松地完成了。

(六)指导学生诵读精美文章或文段。

叶圣陶先生有句话说得经典,他说:“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换句话说,就是要努力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让学生领会作者在写作时的内心感受或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美的感情朗读中培养语感,语感是语文能力的核心,”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作者的感情是极其丰富、复杂的,应让学生用心灵去感应。诵读能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口读耳听,口耳并用,增加了向大脑传输信息的渠道。这不仅使阅读真正活起来,而且印象深刻,便于记忆和理解。二是一边缓缓朗读,一边慢慢思考,将“读”与“思”

有机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加深对读物的理解,对那些优秀篇章、名言佳句,反复诵读,做到“读了又思,思了又读,自然有味”,乃至愈读愈有味,趣味无穷。三是声情并茂,培养语感和情感。朗读时读音响亮,抑扬顿挫,节奏分明。并将读者自身的感情融合到读物中去,这就大大增强了读物的形象感、意韵感和情趣感,通过朗读、揣摩,来培养学生的语感。用朱光潜的话说就是“把数量不多的好诗文熟读成诵,反复吟咏,仔细揣摩,不但要弄懂每字每句的确切意义,还要推敲出全篇的气势脉络和声音节奏,使它沉浸到自己的心胸和筋肉里,等到自己动笔时,于无意中支配自己的思路和气势”。朱老先生这段精辟的描述,便是朗读和揣摩的关键。

总之,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可谓“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智谓之智”,但归根结底,浓厚的阅读兴趣、良好的阅读习惯、持之以恒的阅读态度,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必不可少的前提。

第二篇:怎样指导学生演讲

周全谋划显条理 精心服务出成果

——怎样在短期时间里组织好“学生演讲活动”

目前,我校在综合实践培训活动中针对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参训学生所开展的“演讲活动”实践项目是必要并可行的,我们也在实际操作中看到了效果。首先,通过“主题演讲”(如:理想、愿望、感恩、亲情、友谊、孝心、团结互助、训练收获、自我评价、成长烦恼„„)使学生受到了感染,激起学生共鸣,让同学们在交流中获得新的认知,经历心的洗礼,浇灌心灵的幼苗。我不止一次在演讲活动现场看到学生流下激动的眼泪,听到学生真情的呜咽。可以说“演讲活动”是一种比较好的品德教育形式。其次,同学们在“演讲活动”中展现出来的状态(主要是演讲者的表现和听众的纪律、反映等)和表达出的思想状况会准确、及时地被老师掌握。这有利于我们及时改进工作方式,更好地训练学生,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对提高学生的能力,达到比较好的培训效果是非常有益的。目的。

1、演讲主题要紧扣国家时政、社会现象,要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年龄特征相联系,也就是演讲要联系学生的成长实际。比如:08年5.12地震发生后以“感恩”、“奉献”、“自强”为主题是比较合符时宜的,因为同学们亲身经历了那场令人终生难忘的大灾难,他们从电视、报纸、互联网上亲眼目睹了那惨烈的场面,感受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爱心,是那些恕不相识的一双双手把我们扶起。同学们和家长、老师一起为灾区捐钱、捐物。灾后同学们又一次次见证了灾区人民的坚强与勤劳,见证了灾后重建奇迹。有了这样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同学们肯定能写得好稿子、讲得出感情,听众也一定会产生心灵的共鸣,受到真切的教育。再如:对七年级刚入校的新生以“成长的烦恼”为主题比较符合他们刚进入青少年期的心理特征。该阶段学生处于趋向独立状态,但他们又不能真正脱离父母和老师。刚在六年级建立起来的一点点自信也因为进入全新、陌生的环境而被大幅度降低。所以这一阶段学生的心里有许多疑惑、矛盾。学校应多为他们创造表达的机会,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无助与苦闷,甚至是发泄不满。当我们触碰到孩子们情绪的波浪时,当我们能与孩子们促膝而谈时,我们便把握了教育的契机。

2、选定演讲学生和主持人。由于写演讲稿要经历选题、构思、安排结构和内容、确定写作技巧、写作等过程,为了保证稿子质量,应尽早选定演讲学生。因为学校一般在星期三晚间进行演讲活动,人员应在星期一上午选好,这样就留出了两天半的准备时间。

根据学生注意力集中的特点,整个活动应控制在40分钟以内为好。以每个演讲者用时3分钟,中间交接和主持人用时0.5分钟,再加上序和总结时间,确定8-10名演讲者较合适。

选定演讲学生前,组织者应主动与带班老师取得联系,与各班同学进行交流,以了解候选人情况。确定演讲选手时需注意,应保证每个班级都有人参与,除了让那些经常参加类似活动的活跃分子唱主角外,也应该考虑让一些有潜力的、积极性高的、甚至是水平一般的同学入围。因为在保证活动质量以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和锻炼学生。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求知,要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获得进步。

3、召开演讲动员会。为了给参与者留出足够的酝酿和准备时间,星期一中午午餐后,要及时召集演讲选手和主持人开会。会上主要是作动员和讲要求。应向参与人员讲明:活动指导思想、演讲主题、演讲内容、演讲时间、演讲地点、纪律要求、演讲总要求、评分标准等内容。各选手应在此时定好自己的演讲内容并相互沟通,以免发生撞稿现象。

4、对选手要进行细致指导。一场演讲活动是否能成功,受诸多因数的影响。比如:恰当的演讲主题、演讲稿的质量、演讲技巧、临场发挥、活动场地布置效果、物资保障情况、台下听众(学生)纪律等等。组织者应尽量考虑周全些,在每一个环节上下足功夫。

1辅导演讲学生写好、用好演讲稿。○演讲稿要通俗易懂,“上口”、“入耳”。鲁迅说过,“为了大众力求易懂”。演讲是要让听众听得懂,如果使用的语言讲出来谁也听不懂,那么这篇演讲稿就失去了听众,因而也就失去了演讲的作用、意义和价值。因此写稿前和写稿过程中,要提醒学生注意语言应“上口”、“入耳”。指导学生从身边的事写起,稿件一定要写自己的心之所想,是有感而发的东西,特别强调写演讲稿一定要口语化。演讲,说出来的是一连串声音,听众听到的也是一连串声音。听众能否听懂,不但要看演讲者能否说得好,更要看演讲稿是否写得好。如果演讲稿不“上口”,那么演讲得再好,也不能使听众“入耳”。演讲稿的“口语”,不是日常的口头语言的复制,而是经过加工提炼的口头语言,要逻辑严密,语句通顺,无重复累赘感。在修改演讲稿时,应提醒学生把写的长句改成短句,把倒装句改成正装句,把听不明白的文言文、成语改换或删除。演讲稿修改完后,让选手念一念,听听是不是“上口”、“入耳”了,如果感觉不那么“舒服”,就再辅导修改。

好的演讲稿,语言一定要生动,用词应丰富。可能的话,最好掺入一点幽默的字眼(千万不能使听众觉得无聊)。如果只是思想内容好,而语言干巴巴的,那就算不上是一篇好的演讲稿。语言大师老舍说得好:“我们最好的思想,最深厚的感情,只能被最美妙的语言表达出来。若是表达不出,谁能知道那思想与感情怎样好呢?”因此在修改文稿的时候,需要求学生字斟句酌。

对于稿子中的生僻字、多音字要让学生核准读音,多读。对于一些选手容 易读错或混淆的声母韵母,要及时指出纠正,如f和h、n和l、前鼻音和后鼻音。要对他们进行演讲语调、演讲情感辅导。纠正演讲者错误的语气和语调。

虽然因准备时间短,学生能力有限、差异大,不宜强求学生脱稿演讲,但还是应该提醒学生,尽量熟悉稿件。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学生由于对稿子不熟,在台上卡壳、冷场,这是演讲最忌讳的事情。一些人认为,好口才是天生的,其实不然,好口才是练出来的。有道是“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演讲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勤讲多练”。因此应要求选手最大限度地将演讲稿背熟,并能正确把握文稿的内在涵义。尽量创造条件,让演讲者多进行“演习”,发现不足之处及时纠正,以不断提高演讲的效果和水平,同时也能使演讲者克服“怯场”等心理障碍,做好心理准备。

2指导演讲学生掌握好演讲技巧。○a、叮嘱学生演讲的前一晚必须睡眠充足,使喉咙获得良好的休息,养足精神备战。

b、规定演讲学生在演讲前不要进食。乳制品尤应禁止,因为它可能使你的喉咙充满粘液。

c、建议学生穿着合适得体的服装,服装应依演讲主题而定。若是感恩主题,应穿得温馨些,胸前可佩戴一个心型饰品;若是严肃的主题,应穿得庄重些;若是欢快的主题,应穿得喜庆些„„ 另外,发型也可塑造出各种鲜明形象,应要求学生选择合适的发型。

d、提醒选手在演讲前,如果有机会与听众打成一片,应该把握住,与听众交谈,对他们微笑,或打个招呼。这样既能拉近与听众之间的距离,也可稳定自己的情绪。

e、帮助学生在心理上、情绪上、精神上保持放松。可以给他们讲一个幽默的故事或与其开开玩笑。告诉学生,上台前做几次张大嘴巴的动作,大笑也可以,这样可以使其下颚变得柔韧舒服。要开始说话时,保持微笑环视所有听众,然后做一次深呼吸。指导者应多表扬、鼓励学生,真情而准确地引导他们找到自身的优点和潜力,激励学生在演讲前对自己说:“你很棒!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协助他们预估到可能发生的事,想好处理预案。如:话筒没声音了怎么办,头发散了怎么办,台下起哄怎么办,喇叭传出的声音大或是小了,怎么办„„ f、要对演讲者进行台风、仪态、表情及临场发挥能力的辅导,练习走台的时候,要求选手上台要情绪饱满,充满自信,步伐稳健自然,目光环视全场;下台步伐平稳,要避免“得意洋洋”或“神情疲惫”。教会学生在演讲台上要保持自然轻松的姿态。演将时的姿势会带给听众某种印象,例如堂堂正正的印象或者畏畏缩缩的印象。虽然个人的性格与平日的习惯对此影响较大,但必须帮助学生在演讲时克服自身不足,掌握正确的演讲姿态。告诉他们,演讲时要让身体放松,反过来说就是不要过度紧张。过度的紧张不但会表现出笨拙僵硬的姿势,而且对于舌头的动作也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可以张开双脚与肩同宽,挺稳整个身躯。可以想办法扩散并减轻施加在身体上的紧张情绪。例如做一些恰当的手语,或者手触桌边、或者手握麦克风等等。

g、辅导选手在演讲时怎样控制好自己的脸部表情。演讲时的脸部表情无论好坏都会带给听众极其深刻的印象。喜悦、激动、紧张、疲劳、焦虑等不同的情绪会带给听众完全不同的感受。演讲的内容即使再精彩,如果表情显现缺乏自信,老是畏畏缩缩,演讲就很容易变得缺乏说服力。演讲者要吸引听众的注意,其视线就不能脱离听众。演讲者要学会克服听众的视线压力。应一面进行演讲,一面从听众当中找寻对于自己投以善意而温柔眼光的人,把自己的视线投向强烈“点头”以示首肯的人,应无视那些冷淡的眼光,这对巩固信心颇有好处。演讲时,演讲者不可“垂头”。人一旦“垂头”就会予人“丧气”之感。演讲者应控制好“语速”。说话速度一旦缓慢,情绪即可稳定,脸部表情也得以放松,再者,全身上下也能够为之泰然自若起来。

h、指导演讲学生在演讲过程中调节好节奏,规范演讲,懂得临场应变。头几句要抓住主题,激起听众兴趣。演说时要普通话标准、吐字清晰、语调自然优美、表达流畅、声音响亮,将自己的声音清楚地传达给听众。演讲要注意把握语句节奏,控制时间,做到抑扬顿挫,语感、动感合乎情理,要避免背诵式演讲。演讲时说话的速度应适中,快慢结合。语速标准大致为3分钟两张左右的A4原稿。注意,倘若从头至尾一直以相同的速度来进行,那只能是催眠曲。可将演讲重点戏剧性地表达出来。多用一些肢体语言,借此帮助演讲者吸引听众的注意。演讲不要有口头禅,有的选手演讲时喜欢每句后面用“啊、呀”等叹词,让人听起来很不是滋味。

5、应督促主持人提前写好串词。要求主持人熟悉串词,对主持技巧进行辅导。安排主持人与演讲者、保障服务人员一起开会,就出场次序、演讲注意事项、物资保障、临场配合等进行沟通。组织者应是主持人和演讲者的坚强后盾,在每一个环节中都要应需而到,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协助他们顺利完成任务。

6、应提前两天确定评委,召集评委开会,明确评分标准,统一评分尺度,商讨评分办法,并通知相关事宜。

7、应提前一天开全员动员会,引导所有学生都关注并积极参与演讲活动。有演讲就应有倾听,没有听众的演讲只能是孤独的自语,没有听众的回应只能是滑稽的独唱。

8、必须做好演讲活动的其他服务工作。由于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预料之外的棘手事件,这些工作均需提前完成。提前两天购买奖状、奖品。提前一天写好标语。提前一天调试音响设备。提前40分钟布置完现场、安装好电脑、灯光和音响设备。评委人员所需评分用具、饮用水要预先准备好。提前10分钟组织学生集合,讲纪律、提要求。活动组织者应随时监控现场情况,做好纪律维持和全盘协调工作。

9、演讲活动结束时,组织者应对选手的表现给予充分的肯定,对发挥出色的同学予以表扬,当众公布评分结果,以达到激励优秀、树立榜样的作用。要结合演讲的主题,引导听众从活动中收获感悟、明确方向。活动结束后,应安排相关人员及时拆除现场设备并整理收放好,及时清扫演讲现场。活动结束次日,需根据名次情况填写获奖名单,清点奖状、奖品以备全部培训结束时颁发。要及时对活动整体效果和各方面表现进行总结。吸取好的经验,找出不足之处并分析原因,以便日后改进。

显然,要在数天内组织好一场演讲活动是颇具挑战性的。时间非常紧,事情特别繁琐。如在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疏漏都会直接影响到最终效果。但事在人为,只要我们坚定“一切为了学生”的信念,坚持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兢兢业业地投身工作之中,我们一定能组织好每场演讲活动。

第三篇:怎样指导学生写字

怎样指导学生写字

一、提高学生的写字兴趣

学生对写字感兴趣是写好字的前提,因此教师应当多鼓励学生,让他们感到写字是件很快乐的事情,这样学生才会议认真的态度去写好字。怎样采取行之有效的鼓励方法呢?

1、课堂展示

在每次中午写字结束以后,让写得认真、规范的同学带着自己写的字,到前面进行展示,并在班内开展展示专栏。从学生作业中,从书法作品中,挑选出优秀的作品,引导他们欣赏,激发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临摹和创作,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画字表扬

这是一种教师无语言的表扬方法,在学生写得好的字,或者有进步的字下面画上红色的圆圈。这种方法可以不断激励学生,使学生在不断地肯定中渐渐进步。

3、实物累计奖励

要把对学生的鼓励和表扬化为实物,让学生看见到摸得着。比如,习字练习本上连续的三个“优”的同学可以画一面小红旗,有三面小红旗的同学可以换一朵花,学期结束时比比谁的花最多,评出“小书法家”。这样既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写字兴趣,同时在给学生实物奖励的同时,让学生把这些实物累积起来,在累积的过程中也让学生懂得写字要天天都认真,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除此之外,还有进行写字比赛,写喜报、发短信给家长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鼓励。

二、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1、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

不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但会影响学生的视力,也会影响学生写字的质量。有很多学生因为人坐得不正,或本子放歪了,而使字写歪了。为了让孩子们牢记写字姿势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教给孩子《写字歌》,并在每次写字时用它来提醒孩子们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

首先,要有正确的坐势和握笔姿势。每次写字时,教师要求学生做到:将双足与肩齐,平放在地上,身子坐直,头摆正,眼睛直视,本子放正。右手握笔背挺直,眼离书本约一尺,手离笔尖约一寸,胸离桌子约一拳。坚持“姿势不正不动笔”。当学生出现不规范的坐姿和握笔姿势时,教师要马上提醒学生,及时纠正,并表扬在这方面做得好的学生。

2、掌握正确的练字方法。

让学生仔细观察字的每一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它的起笔、收笔和笔画的轻重、长短以及占格等情况,同时强调字的结构及安排和布局。坚持“一看二写三对照”,学生在第一次书写时尽量正确。让学生反复练习,写出自己满意的字。

3、养成做作业也是练字的好习惯。

在各科教学中都要重视书写,将练字融入日常的各科作业之中,抓住完成作业这一个最好的练字机会,与各科教师密切配合,共同督促学生养成认真书写的好习惯。真正做到“提笔就是练笔时”。

4、规定练习时间及数量,持之以恒。

良好的写字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要靠教师天天如一日的督促、指导学生。规定每周一、二、三、四的中午自习为练字时间,根据时间的长短来确定练习量,以此来逐步提高写字速度及能力。

5、培养一心一意写字的习惯

许多学生写不好字,往往是因为没有专心写而造成的。因此在指导学生写字时,我尽量为学生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不轻易地打扰他们,就连巡视时都要放轻脚步,使学生在安静的环境中养成一心一意写字的好习惯,这对学生将来的学习来说也有着很大的帮助,并能够把这种好习惯迁移到学习其他方面。

三、指导学生写字要注重个别指导

对于指导学生写字,教师往往在课堂中进行详细的分析这个字在田字格中每一笔每一划的位置,这固然重要,而且是必不可少的集体指导方法。但是,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高,教师不可能每个字都这样的教学。因此,教师还应注重个别指导,要给学生指出学生写的字不够之处,告诉学生应该怎么改,而不是让学生在没有目标的情况下重写,这样的重写是无效的。通过教学我总结学生写字中常见的几个问题:

1、笔画不规范。

低年级的学生,刚入学时老师比较强调横平竖直,可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学生和老师都会忽略这方面,特别是有角的地方要顿,有弯的地方就要圆。有的学生写字时每一笔没有从头到尾认真写,比如把短横短竖写成点,把侧点写成撇等等。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就应个别进行指导,告诉学生因那几个笔画写得不规范,造成字看上去不端正,然后让学生重写一遍,这样,才达到指导的作用。

2、用力不恰当

写字时用力是否得当有助于学生写好字。有的学生用力过猛,不但使本子上的字又大又脏,而且使手腕僵硬,没有写多少字,就觉得手酸,不想写了;有的学生用力过轻,因此字写的又小又淡,笔画显得无力,甚至歪扭。

3、大小不合适

学生写惯了写田字格上的大字,在双线本或没有格子的纸上,也把字写得很大.有的甚至超出了格子的上下线。因此,从小就要告诉学生字的大小要适度,不要把子在格子中写的顶天立地。对于有下面一根线的时候,也要注意字的大小要合适,要均匀。

4、排列不整齐

有的学生一行字写的高高低低,因此整个作业本看上去不整齐。教师要告诉学生写字时给字排上整齐的队伍,字的大小要差不多,要像一排整齐的士兵一样。

5、间距不匀称

写字时字与字之间的间距是否匀称,在写字指导中也是很重要的。有的学生,字间距很大,给人感觉很不舒服,反之有的字间距很小,字和字之间挤得太紧,也不能写好字,因此教师要随时指出,让学生加以改正。

有针对性的指导不仅使学生找到了方法,提高了写字质量,而且也帮助一部分学生树立了信心。

四、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积极鼓励

字要写得漂亮,有艺术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练习的过程中,对学生取得的进步,教师要多给予鼓励。在他们长进不大的时候,也不要训斥,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应该帮助他们找出具体原因,使其做出有针对性的改进。

当他们气馁时,更要鼓励他们,让他们与自己初学时比较,与其他孩子比较,看到自己的进步,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教师经常在学生作业中圈出写得好的字,让他们交流和比赛谁的字写得漂亮、美观。循序渐进,增强自信,字会越写越好。

第四篇:教师阅读:怎样指导学生写好写景作文

怎样指导学生写好写景作文

在指导写景作文时,一般教师认为写景作文较好写,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却是很难的。我通过分析学生的作文,大致有以下几类问题:

1、不能理解什么是写景作文,写景的过程中往往写了大量的人和事,轻重不分。

2、文章缺少文采,干巴巴的。

3、文章太短,不会具体写一处景物(一种景物)

4、段落的衔接不好,段落中间的逻辑顺序也有些乱,如写了花,又写其它,再接着写花。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可以教师采取以下策略:

1.广泛阅读,摘抄好词好句。每天建议学生看半小时书,分门别类的摘抄好此好句,可按花、草、树、山、水等分类摘抄,教师采用鼓励的方法,让学生坚持一段时间做好此项工作。

适当地、正确地引用前人描写景物的诗词歌赋,也可以为作文增色。这就需要你平时多加阅读和积累,别等用时再去找。

2.仔细观察,学会观察的方法。带领学生多次观察学校的花、树等景物,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有特色的地方,重点地观察。可以按景物的类别来写,如山、水、花、鸟;瀑、石、峰、洞;亭、台、楼阁等。要写出景物的光、色、味;既要写它的静态,也要写它的动态,还可以写出它的环境气氛。

3.言之有序,注意段落内部的逻辑顺序、段落之间的衔接。读优秀范文,让学生明白用先总后分、先分后总段的基本构造方法;找出范文每段之间的衔接语,让学生领会段落之间可以按时间推移、按地点转换来衔接段落。写景要按方位顺序,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由里到外,由外到里,或由中间到四周等等有次序地描写,要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4.要仔细观察,抓住在不同季节里景物的不同特点进行描写,不要硬编乱造,凭自己的想象来写。

5.写景中也可以具体地写些人和事,若让人、景、事三者交融一体来写,可以使作文更为感人。但注意不能写成纯记事的文章了。

6.写景物时不要忘掉自己与景物之间的关系,要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感情、感

/ 2

受写进去,这样使人读了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7.点评习作,懂得如何修改。让学生阅读有典型性错误的文章,教师和学生一起说说文章不好的地方,大家一起来当场说说自己是怎样改的。

/ 2

第五篇:怎样指导二年级学生写日记

怎样指导二年级学生写日记

学生们到了二年级要写日记了,我在国庆节放假期间,我让同学们每天写篇日记,8天孩子们基本上都写了完了。开学后,我把他们的日记收上来看了看,其中有十多个同学写的很好,都按老师要求写的。但是有一大部分写的五花八门,有的一张写一句话就是一篇日记,有些太浪费了;还有的忘写日期等等存在很多问题。为了同学很快掌握写作技巧,我将采取以下方法和步骤:

一、激发学生写日记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孩子写日记的兴趣是决定爱写日记的条件,使学生写得轻松、乐于去写,即使遇到困难,也不会产生惧怕心理,久而久之,便会形成一种稳固的写日记的兴趣与良好的习惯。我首先找来一些反映小学生生活、学习等方面的日记范文读给学生听,给他们讲解日记的格式,并让学生抄一些简短的日记,从中找到写日记的感觉,使学生认识到写日记并不难,只要留心观察生活,是有许多可写的东西,只要是你记得的,高兴的不高兴的,随意写,愿意写的就写。这样学生乐于接受,愿意创造,点燃了学生写日记的欲望。然后,让学生自己动笔写日记,把自己每天的经历或感兴趣的事说写一写,不会写的字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

二、就是带领孩子们读书。

我们班从上学期开始一直坚持开展阅读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首先孩子能很快流利的读练习册的短文,我让他们找出重点句子、重点词语很快就能找出来。孩子们每到上阅读课都显得很兴奋,让他们分组讨论。

三、在识字、阅读教学中,为写话积累素材。

初入学时,孩子识字不多,我就在教学中结合画面,鼓励孩子口头组词,先建立词语的概念,后来学习句、段,就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画词,再扩词,最好说成语,然后用词说一句话。例如:在教学《秋天》中的“秋”字时,我先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鼓励学生口头组词,学生通过观察和组词建立了词语的概念,为说一句通顺连贯的话打下了基础。再如二年级教“严”字时,学生先在文中画词语“庄严”,然后扩词“严格、严肃、严厉”,并且选一个最喜爱的词语试着说一句话,小组内交流后在全班进行交流,老师给予鼓励和肯定,从而激发孩子们积累词汇的积极性,用词的准确性,初步建立句子的概念,为写话做好铺垫。

在阅读教学,以读为基础,以读促思,以思促说,以说促读,做到读思结合,读说结合,从而达到读写结合,使它们相互配合,相互促进。课堂上进行说话训练,回答问题要完整,积累优美词句,练习造句。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插图,文本中的空白,让学生想象,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有话课说,把话说完整,说具体。在教学中进行这样的训练,将看、读、想、说有机结合起来,使阅读为说话提供了话题,说话又为写话积累了素材。

四、教学生写日记,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

开始时,日记时不给孩子们过多的要求,只要写就好,哪怕三言两语,写自己最想写的话。慢慢的,孩子的话越来越多,写的越来越好。我会把自己和孩子们的日记选择性地读给全班孩子听,不断引导日记的方向、主题,朝着预定目标走去。

五、就是给孩子创造写作成功的机会。

在阅读和生活的基础上进行习作训练,我会积极鼓励孩子多写。对于写得好的我会奖给他们奖品。每节习作训练课,我总会读一篇学生的优秀习作;读较差习作中的通顺、优美的句段。最大限度的表扬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总之,让孩子们享受到成功、被关注的幸福。

总之,在小学低段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各种机会,循序渐进的培养孩子的写话能力,让孩子学会用书面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尝试用适当的语言文字记录自己的生活,体验、丰富和享受自己的生活,达到用写日记来剖析自我,表达自我,发展自我和提升自我的境界,留下自己成长的足迹,使他们养成终身受益的好习惯,为今后的写作打下牢固的基础。现在我们整个班级的孩子们收益良多,最重要的是通过阅读、习作、生活的三结合让孩子终生受益。这只是我在日记教学里的一点初探,以后我还会在不断的尝试中努力探索让孩子爱上日记的方法。

怎样指导学生写日记

李晓丽

下载教师培训专题:怎样指导学生阅读(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师培训专题:怎样指导学生阅读(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怎样指导学生读写说明文

    怎样指导学生读写说明文 高淳县漆桥中学孔德士 说明文是初中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且更是现代生活中理解创新的一个重要的专用工具。可以说,平时人们生活中所碰到的最多的是说......

    怎样指导三年级学生写作文

    怎样指导三年级学生写作文 作者:广大教育小学生三年级作文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和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经过自己的语言组织。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小学......

    怎样指导学生小练笔

    新课标下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设计指导学生小练笔小练笔是学生丰富的作文材料的积累,因为形成写作活动并取得作文成果所需要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等都包蕴着主体和客......

    怎样指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

    怎样指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李玉花 读书笔记,是指我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四年级时,我们学会了用制作......

    怎样指导三年级学生写作文

    怎样指导三年级学生写作文 小学生写作文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和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经过自己的语言组织。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小学生一进入三年级,就......

    怎样指导学生写说明文

    谈说明文写作中的三步走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说明文的写作往往出现“教师不爱教,学生不爱写”的“冷场”局面。它既不像写记叙文记述自己身边的人或事,也不像写议论文对所触及的人......

    怎样指导一年级学生写日记

    怎样指导一年级学生写日记 一年级的孩子应该如何写日记呢?特别是他们还不会写很多的字,而且语言的组织能力也不是很强的情况下,这就需要我们进行一些“日记”的改革。 明确什么......

    怎样指导学生写钢笔字

    怎样指导学生写钢笔字 写字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新课程标准规定,从三年级开始用钢笔写字,要求写的规范、端正、整洁。本来,学生经过一、二年级两年的铅笔字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