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班主任德育论文—菜肴点缀与围边艺术
班主任德育论文
美食:菜肴点缀与围边艺术
靳
鑫
美食:菜肴点缀与围边艺术
靳 鑫
围边 “指菜肴装盘以后在菜品周围加摆上色鲜形美的雕花和番茄、泡辣椒、芫荽、桔瓣等,用以美化菜肴,调剂口味。”这是《川菜烹饪事典》对围边的描述。可以看出围边是从形状及色彩和口味上辅佐、烘托菜肴,使菜肴产生诱人的魅力,以刺激就餐者产生强烈的美感和食欲。因为人们对美的感受是凭借直观感觉而获得的,围边不仅注意菜肴的营养价值,更重视其审美价值.故围边遵循四条原则:1口味上要注意装饰物与菜品的一致;2 装饰物必须是卫生可食的;3 制作时间不能长,以不影响菜品质量为前提;4围边色彩、图案是使人愉悦的。下面就围边装饰有关的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围边材料
围边出于对美化菜肴的考虑,围边物一般是色彩艳丽的绿叶蔬菜和瓜果。其味多咸鲜清淡,煎炸菜肴常配带爽口原料,甜肴喜以水果相衬。由于每个菜肴的不同风味特色,所用围边原料也有很大差异。以菜肴相摆雕花为例,所用原料包括瓜果、根、茎、叶蔬菜。常见的根、茎、叶蔬菜,有红苕、地瓜、洋葱、大葱、白萝卜、胡萝卜、水萝卜、青笋、青椒、蕃茄、大白菜、小白菜、卷心白、瓢白菜、芹菜、芜荽、蒜苗、豌豆苗等;瓜类有南瓜、黄瓜、香瓜等;用作围边的水果有苹果、雪梨、菠萝、柠檬、广柑、橘于等。各类蔬菜及瓜果原料在入馔镶盘前均要进行洗涤消毒,特制成后再放进咸鲜汁或糖水液中浸渍。有些原料还需焯水或炸烹。取咸鲜或甜香视菜品而定。各种水果罐头也常用在围边点缀中,如蜜桃、蜜樱桃、菠萝、桔瓣等,另外还有一些原料如咸鲜爽口的蘑菇、鸽蛋;酥香化渣的炸虾片、虾条、炸粉丝花等。各种色泽美观的松制品也是围边的好材料。
(二)围边与菜肴装饰格
围边离不开器皿,因为不同的盛具对菜肴有着不同的作用和影响,一个菜肴如果用合适的盛具装盛,再进行适当围边,可以把菜肴衬托得更加美观,给人以悦目的感觉。一般定盛具的原则是盛具的大小应与菜肴的分量适应,量多的菜肴应用较大的盛具,量少的菜肴应用较小的盛具。不同菜肴采用不同的装饰,但不外乎如下三种装饰法:1 互相装饰;2自我装饰;3 辅助装饰。按照这三种装饰,配以巧妙的围边,能使菜肴呈现出百菜百格的艺术特色。
1、互相装饰:它是利用菜肴主辅原料相互装饰或一物两对镶(两吃)的手法装饰。此装饰构 图生动、活泼、美观,有极强的动势感。通常的盛器以中心线为轴,两边等量不等形使菜肴 相得益彰,呈现相对称的均衡美。如热菜 “鸳鸯海参”、“罗汉大虾” 甜菜“翡翠羹” 即是利用这种富有动势的装饰袼,稍作点缀、镶摆,成功地呈现出图案美。
2、自我装饰:它是利用菜肴主、辅原料,按一定的形象构图进行烹制塑造的一种装饰方法。如 “ 莲蓬豆腐”、“孔雀菜心”、“熊猫戏竹”等,即属于这种装饰。它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是概括与夸张。概括是简练、省略。将构图进行删繁就简,提炼概括,抓住对象的基本形和特征,使对象更简洁、清晰。如筵席素菜“孔雀菜心”,孔雀结构复杂,在图案中表现就可以省略概括,抓住基本形,用简单的几粒金钩、构杞、几根菜心、几片香菇,构成盘中画面的点、线、面,黑、白、灰空间层次效果,孔雀的神韵风采也表出来了。夸张常用于自我 装饰,它是一种加强的手法。是抓住对象的特征加以夸张,使它的轮廊更鲜明。色彩更明朗,特征更显著,从而加强装饰效果。夸张必须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如家禽类中的公鸡,夸张鸡冠、长尾; 鸭子可以夸张它的长颈; 家畜中羊可以夸张羊角。进行概括和夸张等艺术处理的目的是为了加强整体的装饰效果。
3、辅助装饰:它是利用菜肴主辅料外的原料,采用拼、摆、镶、塑等造型手段,对菜肴进行点缀、烘托的一种手法使菜肴形象更加突出、生动,给人一种新的形式美感。特别是有些菜肴的形状和色泽由于原料和烹制法的限制,并不能达到形、色和营养价值、味四者的统一,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采用辅助装饰,点缀一些具有色彩的原料,画龙点睛,会使菜肴的形状、色调发生明显变化,给人以美感。如全国烹饪名师技术表演菜肴“蛟龙献珍”,作为主辅料的虾仁、鲜贝、鲍鱼溜炒之后,美感呈现不出,但通过辅助装饰龙头、龙尾、云彩后使菜肴美感突 出了。
莱肴不外乎上面三种装饰,围边就在这三种装饰形式中发挥其调剂口味、美化莱肴的作用 如 “翡翠羹”中两眼点缀、“孔雀菜心”中的头都等处、“蛟先献珍”的龙头和龙尾及云彩,都是围边的巧妙运用。围边材料的选用要依据菜品(风味特点、色泽)及器皿特征,恰如其分地在菜品中表现,使菜肴色、香、昧、形、器有机地统一。印有精美图案的嚣皿不宜过多围边,有的甚至不围边。因为围边只是点缀及烘托菜肴,不可随意堆砌。围边形状和色彩是为主题服务,避免采用与主题不相符的形状及图案。一般围边常用如下两方面图案构成:
1、自然形图案构成:以大自然物象为划画对象,用简洁的艺术方法提炼、概括,创造出生动、活泼的艺术形 象。
2、几何图案构成:它是点、线、面组成的几何图案,与自然形图的有机结合,构成完美统一的围边形式。通常按一定顺序、方向有规律地排列、组合在一起,构成排列、连续、间隔等不同形式的连续性几何图案。其组织排列有散点式、斜线式、折线式、波线式、结合式等。把上面几种组排图案的方法用在不同菜式中,可以形成 无数种装盘围边款式。
(三)色彩与围边
色彩往往是先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具有一种先声夺人的艺术魅力。在莱肴装饰美化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也是围边构成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不同色彩的冷暖关系,给人带来不同的情感变化,对人们的食欲有着直接的影响。以此可以看出色彩的规律及与围边关系颇值得 了解和认识。围边色彩不象绘画那样丰富,它可配不可调不能象绘画那样可将几种颜色合在一起呈一新的颜色,这是由食物性质所决定的。但是色彩的配合关系却和绘画一样,离不开对比统一、调合等方 面。
力求菜肴与围边色调丰富多采、清新、明快。首先应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对色彩的爱好。此外还因人的性格、性别、年龄以及气候季节的不同,对色彩形状也有不同的偏爱。围边色彩应以嚣皿的色彩及菜品成菜后的色彩为依据,来决定围边原料的色彩盛具的色彩应与菜肴色彩相谐调。盛具的色彩如果与桌肴的色彩村托得宜,盘边再巧施围边,能把菜肴的色彩村 托得鲜明美观。洁白的盛具对大多数菜肴都是适用的,就更能村托菜肴的特色。如“芙蓉鸡片”、“炒鲜虾片” 等装在白色盘中,色彩就显得单调,假使装在带有淡绿色或淡红色的花边盘中就鲜明悦目,另外点缀一朵花、叶,其美感就更强了。
色彩存在着寒暖和知觉度。色彩本身没有寒暖,而是人们在自然现象中得到的经验而引起的联想。如红的太阳、炉火是暖和的;海是寒冷的,因此红、橙、黄为热色,青为冷色;绿和 紫为中间色。所谓色彩的冷与热在图案中只能是相比较而言,即使是红色,如玫瑰红把它放在蓝色调中,它显得比较热,而将它放在橙红色调中,它就显得比较冷了。在实际应用中,不能从简单的概念出发。知觉度是指颜色在人们的知觉上所起反应的强弱程度,一般来说,暖色和明度强的知觉度强;冷色和明度弱的颜色的知觉度弱。如红、橙、黄的知觉度较强; 绿、青、紫 的知觉度较弱。又如正红比暗红知觉度强;正绿的知觉度比灰绿的知觉度强等。在围边中要充分利用色彩的寒暖和知觉度,使围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下面是围边怎样配置色彩与调子:
1、围边图案、色彩的配置方法菜肴及围边图案是食用和装饰相结合,不同于纯绘画艺术。因此色彩必然受到材料的食用价值等的限制。因而形成了它在色彩上单纯、概括、富有装怖性的特点。菜肴色彩及与围边的色彩的配置其基本规律是统一与变化;对比与调和。具体配色法很多,归纳起来可分为五种:
(1)同种色的配合: 即同一个色的,用浓淡不同的色阶配置在一起,起明暗对比作用。如 深蓝、蓝、淡蓝等色配置在一起。
(2)同类色的配合:即色带上相邻色的配合。是否有共同成分的色彩相配合。如黄和橙都有黄色成分;绿和青同紫都含有青色等。
(3)原色的配合:红、黄、青是 三原色.配合在一起有单纯、原始、强烈的感觉。如红与黄都是热色在寒暖关系上是调和的,在明度关系上又是对比的。
(4)补色的配合:所谓补色即红与绿、黄与紫、青与橙。这三组色彩起着相互衬托、反差强烈的效果。
(5)综合色的配合:即将上述对比色与调和色结合起来运用。色彩的配合贵在对比与调和处理得适度。多种色配合在一起更要分清色彩的主次关系,注意色彩之间的相互影响,不能孤立看色彩的单独效果。
另外还要注意整个菜肴色彩的明暗对比,即色彩的层次关系。
2、色移的调子:
色彩在图案中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的。一盘色彩配合成功的馔肴。一般来说它的色彩应统一在一个总的倾向和基调之中。这种有倾向、基调的色彩关系就叫色调。例如以红色为主,使整个画面控制在红色调中,其它颜色都围绕这一主色来配置,这就是红色调,又 称暖色调。
色调应根据菜肴及主题内容来决定。如欢乐的节日之筵,彩盘“ 恭贺新喜”,按我国传统习惯就可以用红色调、暖色调,使人们第一眼看到的色彩就产生喜气洋洋的热烈气氛。这样 的色调就起到了突出主题、为内容服务的作用。如何求得色彩的调和 :
(1)衬色相配:忌180度的绝对补色、忌明度、色度相同。对比色相配,在面积上应差距大些。如自然界中“万绿丛中一点红是很美的”。
(2)色相不宜过多,而同一色相的深浅、明度可自由变化。
(3)多种色相配要考虑好主色调,主色起统一作用,宾色服从主色,即多样的统一。
(4)黑、白、盘、银、灰色可使不调和的色彩变得调和。在强烈对比的色彩组成的菜肴中往往在菜肴周围用这些中性色作框或作为底色,使对比色间隔开来,也就得到了调和的效果 如制作扇面和灯笼及花蓝等菜肴时,边框即可用这几种中性色去调和。
以上便是一般常用方法。色彩的配合是千变万化的,调和的方法也不胜枚举。围边技术只有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逐步掌握提高,使菜肴融汇色彩、造型、滋味以及食用性为一体,给人精神和物质的最大享受。
第二篇:德育论文班主任生气的艺术
论德育之班主任生气的艺术
湛江市麻章区太平中学方丽
任何一名老师,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都有被学生气得说不出话或掉眼泪的时候。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具体操作者,每天需要面对五、六十个活蹦乱跳的学生,需要处理各种繁杂、琐碎、重复的工作,更容易被学生激怒,身心疲惫。如果不控制好自己的怒气,不仅会对自身的健康造成伤害,一不小心也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导致师生关系的恶化甚至破裂。但是如果懂得控制并加以运用,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以自身教学经历为基础,就“生气如何运用”为主题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掌握生气艺术,该生气就生气
在大学里,教师受到的教育更多的是面对学生要微笑慈祥,用心去关爱学生,用爱去感化学生。在这种爱的教育模式下,教师们潜意识里已经默认作为一名好教师不能对学生发脾气,更不能采取一些惩罚性的手段来教育,特别是对班主任而言。可惜的是,班主任只是一个常人,有七情六欲,加之学生总会有犯错的时候,因而没有一个班主任能保证不生丝毫之气。
确实,该生气的时候就应该生气,特别是对于一些犯了原则性错误或是屡教不改的学生,有必要跟他们认真地生气,因为但凡犯了大错误的学生,心里多少会有些心虚,这时班主任的生气会让他们有所惧怕,给他们敲响警钟,告诫他们下次不要再犯这些错误,这也是班主任们树立威严的恰当时机。但是,生气不是要你歇斯底
里,像个疯子一样把满腔的怒火直往学生身上喷,这样只会让学生心里觉得委屈,不服气,甚至会蔑视这个老师,认为这个老师没什么本事。因而生气可以,关键是要掌握生气的艺术,把气撒在一个点上,这样既能发泄自己的怒气,还能教育学生,拉近师生间心与心的距离。班主任的生气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必须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生气必须有度,适可而止。“度”即生气时不过分使学生难堪。有的班主任面对一些调皮捣蛋的学生,总是摆出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不断地批评,言语尖酸刻薄,甚至还带有侮辱性的话语,不理会有没有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人在生气的时候往往会口不择言,这点可以理解,但教师本身是一门特殊的职业,担任教师前应该就认识到教师比其他职业需要更多的耐性与宽容。采取这种近似粗暴的方式,也许目的确实在于教育,但可以肯定的是教育的效果必定不佳,甚至可能会适得其反。英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家洛克指出,如果教师使学生过分地无地自容,“他们便会失望,而制裁他们的工具就没有了。他们愈是觉得自己名誉已经受到打击,则他们设法维持别人好评的思想就愈加淡薄。”我们不妨试想一下,对一个名誉扫地,自尊心丧失殆尽的学生,我们还能有什么办法教好他呢? 因此,班主任们应该要恪守这样的黄金法则:可以愤怒,但不可以带侮辱性。第二,要注意生气的场合。不是在什么场合都适宜生气的,班主任生气时要注意学生所处的环境,要尽力维护学生的自尊。我见
过这样一个场景:隔壁班的一位班主任,在做课间操时把一个做操做得不是很规范的一个男同学强拉出队伍,站在全校师生的面前。当时这位学生满脸通红,下面有些班的学生还对着他掩嘴偷笑,那位班主任站在一边冷眼看着一切。那一刻,我觉得这位学生十分可怜,因为他丢失的不仅是老师的关爱,更重要的是他那份做人的尊严。再回过头时,尽管那学生两眼暗淡无神,但我还是看到了折射在他眼中的那份深深地恨意。我想,这个班里也许会出现一个更加棘手的学生了。我时常在想,如果这位班主任是事后单独把那位学生叫到办公室,告之本要把他拉出队伍但没这样做的原因,同时给予警告与教育,即便这位学生不会一下子改过,但我肯定他一定会心怀感激。单凭这份感激,我们也达到了一定的教育目的了,不是吗?
二、以假乱真,以静制动
每个老师都会去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性情,然后采取相应的方法对其进行教育。同样的,学生也会默默地观察这个老师,在相处过程中逐渐地认识这个老师。性格温和的班主任常会有这种感受,一开始接手班级时,学生一般不会放肆,甚至还表现得十分乖巧听话,慢慢地会发现学生开始不安分,班级逐渐地难以控制。那是因为学生掌握了你的弱点,变得无所顾忌了。因此,班主任们平时要学会深藏不露,不要让学生抓住你的弱点、利用你的弱点。遇到学生犯错,你可以生气,但是不要让学生猜到你到底在想什么,即便你不生气,也要学会佯装生气,让学生分不清你是否生气了,下一步如
何做,这无形中会给学生一种压力,促使其不断地自省,反而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我就遇过这么一个案例:班中有一位男学生,平时纪律较懒散,喜欢作弄同学,爱惹麻烦。一大清早,班里的一位女学生就向我投诉,说早上来校就看到自己的桌面被画得面目全非,上面还写有许多乱七八糟的话,她问过同学,说昨晚自修课谁谁坐在她的位臵上,是他做的。说着说着就哭了起来。我安抚了她,并叫她回去先坐好。第二节课上课,我刚一走进教室,就觉得气氛不太对劲,似乎过于安静了,我想应该是全班同学正等着我如何处臵这位男同学。我没有说太多的话,仍然上课,只是沉着脸,并且在上课过程中我还特意地注视了这位男同学,眯着眼,直至他不敢直视我的眼睛。一个早上,我一个字都没提起这件事。直到下午快放学了,我给班里的学生调了位臵(班里调位是不换桌椅的),还故意地把这位男生与那位女生对调。最后,我跟学生说了一句:每个同学都是班中的一员,所做的事都有几十双眼睛在盯着你看,希望每个人都能对自己负责,都能拥有一个好的同学关系。我语气十分地平静。第二天,我仍然上课,仍然沉着脸,仍然注视着他。第三天我还是这样做,但我发现班里上课纪律好许多。直至第三天晚自修,我正在宿舍备课,这位男同学来找我了,他低着头:老师,你肯定知道那件画桌椅的事情是我做的,你要生气就骂我两句或者罚我干点什么吧,别这么看着我了。“我说过每个人做事情都要对自己负责,你先回去吧”,我仍然沉着脸,语气出奇地平静。第二天上课
时,我发现这位男同学的桌椅擦得干干净净,上面还有未干的水迹。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他每天都自觉地跑去打扫清洁区。我开心地笑了。事实上,在他来找我时,我已经不生气了,但是我就是让他猜不透我在想什么,以假乱真,以静制动,让其为自己的过错负责。如果当初一开始我就找他出来大骂,我想这位男同学没准会当我是在唱歌,教育肯定也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三、疾风骤雨不如春风化雨
许多班主任生气时总会大动肝火,斥责一番,其实这样很难让学生接受,即便学生不出声,他也会在心里痛骂你,有时也会让你很难下台。与其这样,不如换个方式,把疾风骤雨变为春风化雨,即使批评也要让学生感到亲和可信,从侧面引导其改正错误,这样教育也可水到渠成。有一次我在上“男生与女生”这课,正讲述“早恋”这个问题,班中有一个高大的男生突然站起来:老师,我知道早恋不好,但我就是很喜欢我们学校学生会的一位女生,怎么办?说完还冲我意味深长地呵呵笑。班里一下乱了窝,许多同学正等着看热闹。当时我十分生气,我本来想大声训斥,并把他拖出教室站着,但很快就平复了自己的怒气,因为这样做可能会毁了这位学生学习的热情,伤害他的自尊心,没准到时他不肯出去,以我的体格绝对也占不了便宜,只会让自己下不了台而已。既然他喜欢那位女生,我何不将错就错。于是,我微笑在询问他:你真的喜欢她?这位男生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那证明你的眼光不错,她学习成绩好,人非常优秀。不过
她会喜欢你吗?她这么优秀应该不会喜欢一个成绩总是倒数,没有上进心的人的。”我跟他咋了下眼睛,他满脸通红地坐下了。从这以后,这位男生从未在课堂上再打断过老师的讲课,我觉得他对学习也开始上心了。
生气在教育活动中也是一门艺术,班主任作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更应该懂得把握生气的分寸,运用生气所产生的效果来引导学生改正错误,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促使其全面发展。望班主任们在自身的教育实践活动中,不断地提高认识,完善自己,真正地发挥引路人的作用。
第三篇:《 与学生沟通的艺术 》—— 德育论文
与学生沟通的艺术
——德育论文
广东省东莞市塘厦镇中心小学 刘碧春
沟通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双向交流的活动。在与学生沟通的实践中,我的认识是:
一、尊重、赏识是沟通的前提。
大教育家威廉.詹姆士曾经说过:“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欣赏。”赞赏的语言对学生具有神奇的激励作用。不论优生还是潜能生、不论大人还是小孩,内心都渴望得到认可,希望得到表扬,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
我们班小沈,性格蛮横任性、自私,与同学缺乏沟通,动辄打架,典型的独生子女溺爱症。但是当我抓住他帮生病的值日生打扫教室的机会,表扬他乐于助人时,小沈马上用微笑代替了冷漠;当老师亲切地拍着他的肩膀表示他是一个数学很厉害的学生时,他立刻表现出了自信的神情。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教师在与学生的沟通过程中应该体现出理解和尊重。举手投足之间,并不是几个优生,而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独特存在的价值。在课堂上,我们要精心创造机会给学生发言,特别是潜能生。但是他们并不是一下子就能主动发言。有时不是不会回答,而是缺乏自信心,担心出错,遭到别人嘲笑,结果没有勇气举手发表自己的见解。就需要老师用眼神、微笑鼓励他们积极举手发言。有时即使心里知道,回答时也是声音很小,或者吞吞吐吐,生怕不对。引得其他同学忍不住,七嘴八舌地提示甚至想替他回答。这时,我不急着要答案,虽然会耽误有些时间,我会引导其他同学耐心倾听、等待,直到回答出来。当我竖起大拇指表扬他“你真棒!”时,孩子们也会不约而同给他热烈的掌声。这时候他们投来的是信任与感激的目光。那久藏在心底的自信心自然就被重新唤起来了。如果你这样做到了,其它诸如纪律、卫生等沟通对话也就能在心灵的层面上进行了。
二、心灵唤醒是沟通的切入口。
马克思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唤醒生命中的灵性和欲求,唤醒心灵的美丽。这是教育的核 心所在。”我们必须用心灵去赢得心灵,从而托起美丽的翅膀。
一个班五十多名学生,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个丰富的世界。但是教师平常看到的往往是表面现象,如果没有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很难对他们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学校是允许犯错的地方,但需要老师给与把航。以情动人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好的教师就是在他责备学生、表现对学生的不满、发泄自己的愤怒的时候他也时刻记着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而应‘充满情和爱’”。我们应该像伟大的母亲那样有恒心有毅力,容忍孩子一次又一次的犯错,微笑着对孩子说:“站起来吧!”“你真行!”“你一定可以!”正如马卡连柯的经典话语:“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无限放大孩子的优点,看到孩子的点滴进步都感到无限欣慰,无限快乐!这种发自内心的快乐自然会感染孩子的心灵,那么他同样会对你微笑。
小沈表面凶悍,对红花不屑一顾,其实,从内心深处他同样渴望被关注,被认可被表扬。如果大家忽略了他,他就会做出你规定不能做的事情,从而引起他人注意。当教师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与他谈心的时候,当教师用微笑送去鼓励和宽容的时候,当其他同学接纳他的时候,他就能敞开心扉,消除顾虑,轻装上阵,积极学习,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主题班会是高效率沟通的桥梁。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真正的教育只有当学生有教育的要求时才能实现”。班主任的工作繁忙而又琐碎,班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果要一个一个挤出时间来谈话,非常不容易,而一味的训斥、说教是达不到沟通效果的。这时候,借助班会课与学生产生心灵的共鸣,既解决了问题,又增强了班级凝聚力。由于小沈的骄横的性格,班上的同学都疏远他,他自己也感到孤独。因此,我召开了“在集体中感受温暖”为主题的班会课。学生的智慧是无穷的,能提出很多让老师意想不到的点子。通过朗诵、讨论发言,引起了学生心理的触动或共鸣,同学们纷纷找到其他同学的优点,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小沈也不例外,对同学真诚的建议都快乐地接受了。“那么,你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觉得做过哪些对不起同学的事情呢?你现在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平常说不出来的道歉的话语在这个温馨的氛围中,都表达出来了。小沈鼓起勇气走到曾经被他欺负过的小勇面前:“对不起,请原谅!”小勇连忙说:“我 也有不对的地方。”正如泰戈尔所说:“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在教师的循循劝导下,一把难开的锁终于打开了,相信粗糙的“石头”在“水”的作用下终有一天会打磨成美丽的“鹅卵石”。
俗话说“两军相遇勇者胜”,当你用心去思考怎样跟孩子沟通时,你已经有了成功的希望,当孩子把他的手给你时,你就掌握了沟通的上策!当你掌握了沟通的艺术,你就拥有了为人师者的一种人生境界!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2]《名师最有效的沟通细节》[3]《敲醒沉睡的心灵》
第四篇:浅谈围城中的比喻与讽刺艺术
浅谈《围城》丰富的比喻与讽刺手法
摘要:《围城》是钱钟书的长篇小说,故事主要写了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形象,并用了幽默诙谐的语言进行了生动的比喻和讽刺,书中细致入微地描绘了多位有代表性的知识分子,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围城中多处比喻与讽刺的例子,与所描绘的人物形象,来探索《围城》所描绘的年代知识分子们的性格特点和价值观念。
关键词:《围城》 知识分子 比喻 讽刺
一、所用的比喻本身特点:不落窠臼,形象巧妙 《围城》作为钱钟书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自重版以来,一直备受读者的喜爱。惯用比喻,是作品的一大特色。有人统计,在《围城》这部23万余字的小说中,所用的比喻竟达700多处。这在中国的长篇小说中是绝 无仅有的。文中的比喻旁征博引、机智俏皮、随手拈来。他的小说中如夜空繁星般的比喻中,一个最大的特色便是不落前人窠臼,形象而又巧妙,就是说本体与喻体的联系是新鲜的。“(方鸿渐)想这是撒一个玻璃质的谎,又脆薄,又明亮,汽车夫定在暗笑。”“(王美玉)满嘴鲜红的牙根肉,块垒不平像侠客的胸襟。”把撒谎比作玻璃,把牙根肉比作侠客、块垒不平的胸襟,让人觉得新鲜别致。
当赵辛楣初遇方鸿渐时:“赵辛楣和鸿渐拉拉手,傲兀地把他从头到脚看一下,好像鸿渐是页一览而尽的大字幼稚园的读本。”这个比喻中,本体和喻体不能分开,因此才产生了让人吃惊不已的修辞效果,从而把赵辛楣既轻蔑又嫉妒的复杂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又如,“方老先生因为拒绝了本县汉奸的引诱,有家难归,而政府并没给他什么名义,觉得他爱国而国不爱他,大有青年守节的孀妇不见宠于翁姑的怨抑。”一位有名士风度的老先生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与青年孀妇的“守节”等同起来,这种比喻突兀、怪异、有很大的“落差感”,使人啼笑而非,有着强烈的艺术效果。再如:
(陆子潇)鼻子短而阔,仿佛原有笔直下来的趋势,给人迎鼻孔打了一拳,阻止前进,这鼻子后退不迭,向两旁横溢。
(高松年)把表情整理了一下,脸上堆的尊严厚得可以刀刮。
上面的每一个比喻都显得非常生动形象,新颖而令人印象深刻,这种带着点顽皮气质的比喻中,文学大师的那一种朴素而深刻的文学气质也暗暗显露了出来。
二、比喻手法与形式的多种多样
《围城》中的比喻手法多种多样,有明喻、暗喻、借喻、曲喻、博喻等。各种手法运用得得心应手、活灵活现。
比如:“他们俩虽然十分亲密,方鸿渐自信对她的情谊到此为止,好比两条平行的直线,无论彼此距离怎么近,拉得怎么长,终合不拢来成为一体”运用的是明喻。两人的那种情谊的局限感被两条平行线形象地表现了出来。“鸿渐想上海不愧是文明先进之区,中学女孩子已经把门面油漆粉刷,招徕男人了,这是外国也少有的”运用的是隐喻,一种生动的讽刺已经暗含于其中。“她(胖女人)手上生的五根香肠,灵敏得很”运用的是借喻,这样的比喻一点也不生硬,非常自然,就像普通的说活一般。“有人叫她‘熟食铺子’,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开陈列”运用的是曲喻。钱钟书的把各种比喻手法灵活地运用了出来,完全不像我们拘泥于那么几种略显僵硬的比喻手法,自然中带着生动,灵活自如地使用多样的比喻手法,句段中的讽刺之意显得幽默诙谐而不失去深度。
钱钟书在他的《宋诗选注》中,曾对苏轼诗歌善用“宋代讲究散文的人的所谓‘博喻’或者西洋人所称道的莎士比亚式的比喻”表示赞赏。他本人也在《围城》中作了成功的尝试。试举一例:“鸿渐没法推避,回脸吻她。这吻的分量很轻,范围很小,只仿佛清朝官场端茶送客时的把嘴唇抹一抹茶碗边,或者从前西洋法庭见证人宣誓时的把嘴唇碰一碰《圣经》,至多像那些信女们吻西藏**或罗马教皇的大脚指,一种敬而远之的亲近。”一口气连用了三个比喻。类似的例子在书中还有很多,它们构成了《围城》博喻的一大特色。
三、比喻与讽刺的幽默结合
讽刺是以蔑视与嘲弄的态度表现生活,揭破人性的丑态和恶行的,是最尖锐的社会批评,笑中带刺,是鞭挞与指责的升华。幽默是轻松、诙谐、戏谑对待人生和世界的态度,是深厚文化的沉淀和天性的延续,是博大精深哲理的折射,是对生活的一种理解和注释。事实上,小说令人吃惊的讽刺与幽默的效果正是通过如落英缤纷般的妙喻才表达出来的。
如把方鸿渐与爱尔兰人尔虞我诈的交易当成一次“外交”,黑色讽喻了外交的欺骗性,同时鸿渐的“唯一胜利”揭露了当时中国在外交上的失败,喻示只有通过欺骗的手段才可能取得外交上的胜利。用黑色的幽默使外交上以及人与之间交往的阴险狡滑毒辣跃然纸上。
又如:“物价像吹断了线的风筝,又像得道成仙,平地飞升。公用事业的工人一再罢工,电车和汽车只恨不能像戏院子和旅馆挂牌客满。„„贫民区逐渐蔓延,像市容上生的一块癣。政治性的恐怖事件,几乎天天发生,有志之士被压迫得慢慢像西洋大都市的交通路线,向地下发展。”这一连串形象的比喻,初次听得使人感到风趣幽默,暗暗品味,便马上感觉到这种幽默语气下的浓重忧愁和讽刺,使得嘲讽对象即抗战初期那个病态社会的腐朽黑暗状况显得历历在目,触目惊心。这种多样的黑色幽默,令人对那个腐朽的年代啼笑皆非。
四、《围城》比喻的丰富内涵与现实意义
《围城》的比喻,除了具有出人意表的新颖特征外,围城的比喻常常具有瓦解被比喻事物的表面意义的功能。就拿将文凭比做亚当、夏娃的遮羞树叶这个比喻来说,本来,文凭,特别是方鸿渐想拿的博士文凭,在学术界看来,文凭无疑代表着一个人的学术水平、学问储备的规模以及学术的研究范围的大小,文凭是学术权威机构发给学人的一种学历和学位证明,一般来说,一张博士文凭当然包含着某种权威性和严肃性,可是一旦被说成是遮羞树叶,其权威性和严肃性则大打折扣,原来是因为学问的充实,学术水平的提高,才被赋予文凭,被说成是遮羞树叶,则恰恰是因为学问的空疏,研究能力的缺乏,而要用文凭来“遮丑”,这恰恰是将文凭的功能来一个彻底的“颠覆”,却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现代文明的产物——文凭的“误用”和“滥用”,一个小小的比喻,却表达了对现代教育制度的某种疑问和讽刺。更告诫了我们对于文凭的看待,绝对不能那么的肤浅与愚昧。
在《围城》中,类似这样的比喻还很多,比如,“方老先生因为拒绝了本县汉奸的引诱,有家难归,而政府并没有给他什么名义,觉得他爱国而国不爱他,大有青年守节的孀妇不见于翁姑的怨抑。”在“守节”这一点,方老先生与孀妇当然有相通之处,但是,方老先生的“守节”是与庄严的爱国情绪联系在一起,这与青年孀妇的“守节”,不是同一“级别”,方老先生的“怨抑”是联系着某种慷慨激昂的爱国情绪,而青年孀妇的“守节”,不管如何“怨抑”,总是更个人些,与个体的命运联系得更紧。另外,方老先生是一位具有名士风度的老先生,把他与一个年轻的孀妇放一块儿比较,难免有一种突兀怪异的感觉,如此,在具有“守节”这个相似性的前提下,这种不伦不类的“差异感”便不能令人发笑,“化褒词为贬语,转庄意为谐谈”,就有了某种强烈的幽默效果,而那种当时知识分子愚昧心态便暴露无遗。结论:
钱钟书先生说:“比喻是文学语言的根本。”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一书中的比喻、讽刺手法令人叹为观止,比喻语言的新颖、不落窠臼,比喻手法的多样混合,灵活运用,比喻背后黑色幽默地精妙深意,与这些句子背后对于当时腐朽社会的鞭挞令人大开眼界,比喻在我们眼中不再只是一种僵硬的修辞手法,常常在他它背后隐藏着的深意总是值得人们捉摸。总之, 《围城》是一部读来如嚼橄榄、回味无穷的奇书。它时而让你笑, 时而让你哭, 在妙趣横生、妙喻迭出的幽默讽刺外表下, 深藏着令过来人低徊轻叹、惘然若失的悲剧底蕴。参考资料:
1.钱钟书:《围城》
2.杨增勋:论《围城》比喻艺术的特点 3.浅析《围城》讽刺艺术》
4.肖里海:论《围城》中讽刺艺术的运用
第五篇:德育论文:班主任德育工作反思与创新
德育论文:班主任德育工作反思与创新摘要:班主任德育工作模式存在亟需改进的地方,主要是班主任工作为救火队,德育工作不主动;班级德育活动片断化,缺乏系统性;学生集体不够发达等。班主任德育工作可以从主体德育、集体教育、系统德育等方面予以改进,具体而言,可以尝试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班级文化建设、人文引导与自主建构等思路。关键词: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思路2008年,本人负责申报的《以核心价值观反思为基础的学校文化建设研究》课题获得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立项。在课题开题阶段,我们将课题研究工作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进行学校文化建设的整体实验,另一方面是从学校工作的具体领域入手,进行具体的学校文化创新。在第二方面,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学校德育文化创新。这一工作,在中小学主要是班主任工作创新,在大学主要是辅导员工作创新。现将我们进行班主任工作创新的思路汇报如下,供领导和同仁参考。
一、班主任德育工作模式亟需创新在中小学,班主任承担着主要的德育责任;尤其在新形势下,由于家庭教育引导不力、网络等媒体对学生发生重大影响,中小学生在行为习惯和基本品质的发展方面存在着越来越多的问题,自杀、出走、杀人等恶性事件层出不穷。另外,独生子女较为普遍的娇骄二气、生活自理能力差等也给班主任带来很大的工作负担。班主任如果不能在德育领域进行积极引导,就必然要被动地不断处理学生的突发事件,成为典型的救火队。而就班主任现实的德育工作模式来看,班主任工作模式老化,德育工作主动性不强,系统性不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学校教育效能的提升。首先,不出事、不做事,班主任工作缺乏引导性。在英语中,教育一词educate的原义是导出,这也是当代教育的基本职能,即从学生身上将合乎真、善、美的内容引导出来,促进其生长。班主任很少做这种积极导出的工作,而是消极地应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班主任工作不是老师在引导学生,而是学生的问题牵引着老师的注意力。其二,德育工作变成搞活动,缺乏系统性。班主任非常忙碌,他们要在学校安排和学生要求下组织各种活动,说他们工作不得力,他们会很委屈。然而,当德育工作变成了组织一个一个的片断活动时,班主任就没有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引导。以运动会为例。运动会的口号是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由此可见,运动会是学校体育系统中的一环,是同学们平日注重体育锻炼之后的一种集中展示,在运动会上拿名次不是目的,培养运动的习惯才是理想状态。然而,几个班主任在引导所有同学养成运动习惯?几个班主任不是只盯着入学时就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其三,班主任刻板说教,拉大与学生的距离。大量班主任把德育精力用于开会、应付日常杂事,平时不去关注和引导学生的思想发展,等到发生问题了才会匆忙行动,而所采取的教育行动基本上是说服教育:在班会上讲人生道理,劝说学生改正。这种方式与当代中小学生追求独立、注重自我的特点是冲突的。班主任经常在班会上讲道理,然而,有几个学生真正会因为班主任说了就改正错误?其四,忽视学生集体建设,集体教育的功能不能发挥。中小学生非常重视同伴群体对自己的接纳和欣赏,愿意在群体中不断调整言行。如果学校的班级、宿舍、社团等正式或非正式团体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形成健康的氛围,就会对身处其中的学生发生积极的引导作用。在众多学校,班主任对学生集体建设的指导缺乏或者无力,更重视依靠班集体来控制和约束学生,而不考虑依托集体力量来引导和促进学生。总体而言,中学阶段的德育问题较为明显,小学班主任似乎可以暂时轻松一下。而事实上,中学阶段的德育问题恰恰是在小学阶段埋下了不良的种子。对于学生的各种问题,一些优秀的班主任投入了大量的爱心和智慧,然而,从各地的德育案例(如本湖北省中小学德育学会所选出的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工作案例)来看,班主任工作的创新性不够,不足以全面指导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的可能突破口面对学生参差不齐的道德发展状况,面对引导学生学会做人的艰巨责任,班主任要切实明确责任,努力从传统的无所作为或无效努力中走出来,尝试新型工作思路。依托现代德育理念,我们认为班主任工作可以从如下突破口加以创新。首先,开展主体德育,促进学生的自律、自觉、自动。班主任在面对学生,尤其是在学习习惯、待人处世方面存在不成熟、偏差的学生面前,要秉持一种坚定的职业信念,即: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成才成人;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在学校里得到发展。为了有效促进学生的价值观成长、防止各种偏差行为及其不良后果,班主任应该启动全面的价值引导,引导学生以成熟、合理的态度对待社会、生活和学习。鉴于学生抵制说教、反对话语霸权的特点,价值引导不应该采用传统的训话方式,而应该采用人文作品讨论、伙伴式交往、学生自我管理、社会实践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道德发展的主动性。其二,开展集体建设和集体教育,组建学习共同体。同辈群体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极大的影响。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时,一定要把以班级为主体的学生集体建设放在第一位。在民主选举班干部的基础上,班主任必须对班干部进行必要的思想辅导,引导这批先进分子明确学习的目标、班级发展的前景、班干部对全班同学发展所负的责任,掌握行之有效的、民主的现代工作思路,促使班干部赢得全体同学的支持。在班级建设的细节上,班主任要依据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发展目标和学生特点,启发班干部确立课程学习、品格锻炼、体育运动、社会实践的常规制度,采用亲切、自然的方式全面组织班级生活,引导学生旺盛精力的合理施展。其三,实施系统德育,构建整体的学校生活。学校每年都会组织一些全校性的大型学生活动,如英语竞赛、演讲比赛、运动会、文艺汇演等。班主任往往是分散地应付各种活动,没有建立全效机制,也没有深刻领会各项活动的教育意义。(班主任)如果我们把运动会看作是对学生平时健身成果的检验,把文艺汇演看作是对学生平时美育成果的展示,把英语竞赛看作对学生英语学习成果的考查的话,我们就可以把各项活动融入学校生活的系统之中,使学生不必额外去应付这些活动。
三、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的可能思路基于以上分析,本课题组拟提出如下思路,希望能够对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提供参照。思路一: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进程研究本思路的重点是从学生入学开始,着手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基本理论依据在于尊重学生的道德发展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的自制能力,重视班集体所蕴含的集体教育资源。本思路的基本实施方式:学生入学时,即启动班主任引导下的学生自我管理,引导学生确立班级规章,并确立监督机制。在学期进展过程中,在班干部领导下,不断提高标准,解决班级发展中的问题思路二:基于班级文化建设的班主任工作创新本思路的重点是努力确立良好的班级文化,并使其成为有力的教育力量。基本原理是班级文化可以发挥凝聚力,良好的班级文化能够对所有学生的学习、同伴交往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本思路的基本实施方式:在班级建设过程中,引导学生开展对于班级发展前景的预期,提炼班风、学风等班级核心价值观,并确立相关制度,由班干部、班主任、任课老师、学生自评以及学校内的班级文化评比等进行监督。思路三:交往引导与品格建构本思路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的同学交往、师生交往、亲子交往,在和谐的交往关系中促进学生的品格发展。基本原理是道德是交往过程中的规则,良好的交往关系能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习品质,促进学生的言行一致。本思路的基本实施方式:系统规划学生所身处其中的各类交往,引导学生思考各种交往所应追求的理想状态;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合理交往,引导各类交往的正常展开;组织学生对交往关系的反思,促进道德自觉。思路四:立体沟通网络的建构研究本思路的重点是班主任要建立与学生、家长、任课教师的立体沟通,通过沟通达成教育共识。理论依据在于德育从传播学角度来看是一种沟通过程,而言语沟通、非言语沟通以及言语沟通的不同类型(如书面语沟通、当面口头沟通、电话沟通、网络沟通等)有不同的关系状态和沟通效果。本思路的基本实施方式:班主任要分析各种沟通关系,包括师生沟通、教师与家长的沟通、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沟通;班主任要进行立体沟通网络的建构,如在师生沟通方面,可以有一对一当面沟通、一对一电话沟通、一对一信件沟通、一对一网络沟通、一对一基于文本的沟通、一对多当面沟通、一对多基于文本的沟通、一对多基于网络的沟通等各种形式。思路五:人文引导与自主建构本思路的重点是依托饱含人生哲理的文章和故事,组织学生在阅读、讨论中实现道德的自主建构。基本原理是班主任的职责是引导学生理解、认同、践行各种道理,而这些道理如果是由班主任告诉学生的,学生并不一定认同;如果是自己思考的结果,就会遵行。因而,班主任要做的,是创造适宜氛围,让学生自己得出答案,建构自己的道德原则和行为习惯。本思路的基本实施方式:挑选可供阅读和讨论的精美文章,由学生干部或班主任负责组织学生学习、讨论,形成相关认识,制订相关计划和规章;各种计划和规章的有效执行,就意味着各种价值观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价值观。思路六:开展主题活动,提升德育效能这种方式在实践中已经有较多的应用。本思路的重点是依据学生发展的特点,对学期德育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基本原理是德育内容庞杂,不可能在一次课上全面开花,最适合的方式是以学年或学期为单位,分专题进行重点强化。本思路的基本实施方式:依据选定的价值观主题,设计相应活动,在学周或月内进行突出强化。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觉反思。思路七:家校合作,提升德育效能这种思路一直都有,关键在于是否系统、有效。本思路的重点是通过常规化的家校沟通,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与相互配合。基本原理是依据系统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互支持,能够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相反,就会出现5+2=0的局面。本思路的基本实施方式:学校、教师要主动出击,确立常规的家校沟通制度,进行有效的亲职教育,吸引家长对学校事务的参与。同时,教师要乐于吸收家长提出的良好意见,实现家校之间的平等互动。思路八:发挥班主任的协调职能,打造德育共同体建立教师集体、实现全员育人,也是学校德育的常识。本思路的重点是班主任要正识自己作为德育协调者和主持人的角度,通过各种常规制度的健全,促进所有教师共同关心学生的道德发展。基本原理是全体教师对学生的道德影响要一致,才能发挥最大化的德育效果。本思路的基本实施方式:学校要确立以各班为单位的教师例会制度、教师集体德育研修制度、任课教师进行德育渗透制度,班主任负责召集会议,通过常规强化全员育人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