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绿色童谣丰富小学校园文化的实践与探索
绿色童谣丰富小学校园文化的实践与探索
篇一:唱响绿色童谣,丰富校园文化
唱响绿色童谣,丰富校园文化
摘 要: 针对小学生一些不良的习惯,我校开展了童谣专题创
作活动,童谣内容简明易懂,读起来又朗朗上口。比如“不动笔墨
不读书,圈圈点点多想想”、“小组活动勤参与,乐于探究要表扬”、“认真作业勤思考,按时完成不拖堂”等,这样就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愉快地接受教育。这样的渗透教育,不仅创造了轻松愉悦的环境,而且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强化了学生的自律性,让学生在童谣的吟诵中进一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现在走进东苑的校园
就能听到孩子们别开生面的童谣声,孩子们在这一文化建设的促进
下,逐步端正坐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 绿色童谣 研究途径 渗透方式
一、引言
童谣是反映儿童生活和情趣,适合儿童唱读的歌谣,好懂易记,传播快速,深受孩子们喜爱的一种文化样式。曾经,朗朗上口的童
谣伴随着我们几代人走过了天真烂漫的童年,我们从中不仅仅体验
到童谣带来的欢乐,还学到不少生活的知识和道理。
一个学校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高质量的教育教学上,更体现在富有特色和个性的校园文化建设上。校园文化是师生精神风貌、思
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是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实
践中逐渐创造生成的,不仅彰显着一个学校发展的理念,更彰显着
一个学校的发展方向,可以说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发展的内涵式品 篇二:
3、绿色童谣伴我行
绿色童谣伴我行
古平岗小学
中央文明委在北京召开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传来喜讯,南京首次荣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建设先进城市称号。在2012年2月9日在《南京日报》做了相关报道。市文明办负责人介绍,我市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古平岗小学的“绿色童谣伴我行”和“陶老师”工作站两个案例入选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古平岗小学的《小蚂蚁》获第二届全国优秀童谣创编三等奖。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 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的精神,我校遵循学生 的身心发展规律及特点,精心设计和组织能满足校园儿童文化的现实需要、赋予时代气息的、富有儿童情趣的、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唱出幸福童年
绿色童谣伴我行”。
我校从2004年9月开始,我校从实际出发,从学生年龄特点和可接受程度出发,进一步拓宽教育途径,师生结伴,共同创编、传唱新童谣,开展了“童谣伴我行“系列活动。从孩子们编的童谣中,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眼中的校园生活,感觉到了他们的喜怒哀乐;沿着童谣,我们逐渐走近了一颗颗鲜活的童心,走进了儿童的精神世界??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参与权。同时学校还提出了“多元、立体、互动”思路,追求家、校、社区共同参与的立体化模式。这些活动让健康童谣如清风吹进校园,如清泉滋润儿童心田。
我校在“唱响幸福童年——童谣伴我行”的教育活动中,我们紧紧围绕“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这一核心,积极探索,学校意识到学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实施校园儿童文化建设对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几年来,学校积极开发教育资源,继续拓宽育人途径,推动德育创新,先后开展了一系列生动活泼,具有实效的德育实践活动,德育特色和品牌初步形成。
我校在2009年暑期中国文明网开展了全国优秀童谣推荐评选活动,我校的童谣《抖空竹》荣获首届全国童谣创编一等奖。2011年我校的童谣《小蚂蚁》荣获第二届童谣创编三等奖。
2010年我校的德育创新项目“唱出幸福童年—绿色童谣伴我行” 被评为南京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德育创新项目二等奖。
2010年5月26日下午,江苏省暨南京市“传唱优秀童谣、做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寄语活动启动仪式在我校举行,省市区文明办、教育局、团委、妇联的众多领导和南京电视台新闻综合、南京少儿频道等众多媒体的参与,更是宣传了学校的特色。
《南京晨报》、《南京日报》对我校的童谣做相关报道。江苏少儿频道、标点栏目、南京少儿频道报道我校童谣活动做了专题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一定的知名度。
通过绿色童谣德育活动的实施,丰富学生精神生活,促进学生体验童年的幸福,获得生动活泼的发展;同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形成学校特色,实现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我们深深地感到德育要落在实效,就必须贴近学生;要能真正走进学生,就必须了解他们不同于成人的特点、尊重他们独特的文化。
几年来,我们得到了很多领导、专家的指导与帮助,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期盼能在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行的帮助和指导下,让我校绿色童谣伴我行之花越开越艳,德育活动更加精彩纷呈,从而推动学校德育工作整体推进。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的精神,我校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特点,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绿色童谣伴我行。
2004年9月以来,学校以童谣为切入口,以晨会、队会为阵地,师生结伴,在学、诵、编、传、唱、画、书、玩的过程中,自编自创浅显易懂,朗朗上口,能唱能说能游戏,喜闻乐见的儿歌童谣。从而营造和谐向上的校园儿童文化氛围,对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调节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状态,促进学生素质的提升起着积极的作用。
特色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我们紧紧围绕“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这一核心,积极探索,I 在2006年3月”绿色童谣伴我行”研发为校本课程并被确立为江苏省教育规划立项课题。同年6月18日下午,在我校隆重召开了开题论证会,省教科所所长、省规划办公室主任、区教育局局长、区教科所所长等专家在会上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专家们一致认为课题从目前看,做得很好,继续坚持下去,将教学、校本、德育相结合,必将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和开发能力,对学校和教师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更有利于学生健康幸福的成长。
为了进一步深化“绿色童谣伴我行”特色项目,我校曾承办了鼓楼区德育现场会——“童谣伴我行”;在南京市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现场会中做了 “绿色童谣伴我行”的专题汇报;我校学生自编自创的童谣《八荣八耻》在全国少儿基金会揭牌仪式上演出,受到妇联主席顾秀莲的高度评价;《南京晨报》和我校联合举办“南京童谣说唱比赛”受到社会好评;《南京晨报》、《南京日报》、江苏少儿频道标点栏目、江苏教育频道、十八频道等对我校的童谣均先后做相关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一定的知名度。
不仅如此,我们在特色项目德实践过程中,不断的通过对家长、学生、教师的座谈、问卷调查、学生的需求等方面进行科学评估,我们发现:引导学生传唱,不仅给少年儿童的生活带来无穷的快乐还给他们以美得启迪和向上的力量,得到学生喜爱、教师认可、家长欢迎。特色项目实施过程中,我校对1——6年级,66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结果如下:
学生对绿色童谣调查统计表:
项目 喜欢 较喜欢 一般 不喜欢
绿色童谣 56% 32% 8% 4%
学生对传唱和创编绿色童谣活动的喜爱程度和参与意愿调查统计表
项目 乐意 较乐意 一般 不乐意
参与传唱绿色童谣等活动 69% 21% 9.4% 0.6%
创编绿色童谣 44% 32% 23.2% 0.8%
从上表可知,喜欢和比较喜欢绿色童谣的学生比例最高,合计达88%。乐意参与传唱绿色童谣的学生的比例也很高,合计达90%。乐意和比较喜欢创编的比例也高达76%。可见学生对绿色童谣认可度较高,参与意愿也较高。因此,绿色童谣伴我行特色项目的系列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不但初步掌握儿歌童谣欣赏与创作的方法,获得言语智慧和综合能力、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还丰富了孩子们的现实生活,充分发挥童谣的与人价值,促进儿童生动活泼、健康的发展。
总之,“绿色童谣伴我行”德育特色项目的开展,通过儿歌童谣的欣赏和创编,激发学生对童谣的兴趣,引导学生用纯净的心灵去感受世界的真、善、美,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让学生充分享受童年的多彩与快乐,唱响幸福童年!
二、实施方案
第一阶段(2004.9——2006.6)项目论证、立项
1.筹建课题研究小组,科研小组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讨论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2.邀请专家论证,修改课题研究方案
3.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总结我校开展校园童谣文化活动的经验,反思现存的问题;调查灰色童谣流行的现状并作原因分析。
4.结合学习《小学生新守则》,组织学生开展“学守则,学规范,自编童谣”的活动并作跟踪调查分析。
5.编印第一期《古平岗小学学生自编优秀童谣集》
阶段成果形式:(1)“学守则,学规范,自编童谣”活动方案(2)学生作品——自编童谣集(3)《我校开展校园童谣文化活动的现状研究》调查报告(4)反映活动的录象光盘等
第二阶段(2006.7—2009.7)项目研究阶段
1.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在专家的引领下对绿色童谣课程校本开发意义、内涵、特征、开发和管理的策略等方面进行理性思考
2.组织不同层次的教师座谈,邀请专家指导,在专家引领下研制课程开发方案。
3.调查、整合、开发绿色童谣课程资源,并且建立资源库,为课程的实施提供保障。
师生结伴,各科教师结合本学科特点,引导学生创编绿色童谣,教师以个案研究的形式,对部分学生做跟踪调查和个案分析,了解自编童谣对小学生的影响。
4.以学校或年级组为单位,每学年举办一次主题鲜明的童谣文化节。开展以童谣为主题的综合性活动,如编童谣小报、在学唱演英语童谣过程中了解英语小知识等等。
5.开展绿色童谣选修课程开发的研究。学校将每双周二下午第四节课作为选修课时间,选修内容为:英语童谣说唱课、童谣鉴赏课、童谣创编课等,全校一至六年级学生自愿参加,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选修内容,学校根据学生报名情况重新组班,将选修内容相同的学生编排为一个班,学校与社区、家长联合,从学校教师、社区、家长中精选任课教师,为学生上课;每学期邀请儿童作家或专家为学生做童谣赏析或创作方面的讲座。
阶段成果形式:(1)《绿色童谣课程校本开发方案》(2)论文《绿色童谣课程校本开发的理性思考》(3)《师生共创童谣精编》(4)教案案例(5)《校园童谣文化活动影像资料》 第三阶段(2009.8—2010.6)项目总结阶段
1.项目成果交流、总结、展示;邀请专家进行课题鉴定。
2.成果形式:(1)《绿色童谣课程校本开发的结题报告》(2)论文《绿色童谣课程校本开发的理性思考》文集(3)《绿色童谣课程校本开发案例集》(4)其它过程性材料。
三、成效及影响
1、我校学生自编自创的童谣《八荣八耻》在全国少儿基金会揭牌仪式上演出,受到妇联主席顾秀莲的高度评价。
2、在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妇联组织开展的童谣评比中,我校的童谣《抖空竹》荣获全国一等奖(全国十名)。学生多篇童谣作品曾获省、市、区一、二、三等奖及在报刊、杂志上发表。
3、“绿色童谣伴我行” 为江苏省教育规划立项课题。
4、已申报南京市学校德育创新奖(评审中)。已获鼓楼区教育局德育创新项目。
5、在南京市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现场会中做了 “绿色童谣伴我行”的专题汇报。
6、《南京晨报》和我校联合举办“南京童谣说唱比赛”受到社会好评;《南京晨报》、《南京日报》、江苏少儿频道标点栏目、江苏教育频道、十八频道等对我校的童谣均先后做相关报 道,在社会上产生一定的知名度。
7、我校曾承办了鼓楼区德育现场会——“童谣伴我行”;
8、我校学生自编自创的童谣作品编印成两本童谣书,被确立为校本课程用书。篇三:绿色校园童谣
校园新童谣
前言
新童谣是学生需要的现代文化,学生童年生活的方方面面皆可在童谣中得到反映,唱着童谣的日子是幸福快乐的时光。学习的时候,游戏的时候,吃饭的时候,闲逛的时候,都有童谣渗透其中,给同学们带来精神的滋养。童谣无时、无处不在影响着学生的心灵。新童谣是合着时代的节拍,和着学生生活的旋律,让学生成为成长的主人。新年初,我校出台了“唱响新童谣打造特色学校”的规划。让新童谣伴随我们的学生健康成长。
根据计划正在扎实的推进着,从三月份广泛宣传发动以来,同学们热情很高,搜集童谣、吟诵童谣、感受童谣、创编童谣。使简洁明快、朗朗上口的新童谣在校园中广泛传唱。以童谣传唱的形式以健康的歌谣占领学生课余生活领域,推进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和文明礼仪的塑造和养成,引导学生在传唱、创编与表演活动的过程中净化 心灵,提高素养。
同时,我们把同学中广泛传唱的、贴近现代学生生活的、具有积极向上情趣的新童谣编辑成册,作为我们的打造特色学校的校本教材。让更多的同学得到更好的精神食粮和文学素养。
为此,《如燕呢喃》虢镇小学学生童谣集第一辑已经在2009年11月份与大家见面了。在这小册子里凝聚着虢镇小学领导和师生的热情和智慧。
今天,虢镇小学《校园新童谣》第二辑又和同学们见面了,这一辑更完整地体现:虢镇小学同学们的智慧和才能,散发着宝鸡虢镇本土的芳香,还体现着虢镇小学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水平。
1、感恩之心
感恩之心,人当养成。感恩父母,给我生命; 感恩自然,让我生存; 感恩老师,启迪心灵; 感激伙伴,共享温馨。感恩感恩,永存我心,和谐社会,健康自身。
2、校园文明谣
校园里,真热闹。树儿青,花儿俏。同学们,蹦又跳。讲文明,懂礼貌。见老师,问声好。见同学,问声早。
爱环境,出新招。校园美,齐欢笑。
3、我的教室
教室里,新桌椅,可以升降可以移。四个轮子在桌底,轻轻一动就对齐。黑板改用多媒体,声像同步效果奇。小朋友呀笑嘻嘻,4、一周行为歌 星期日,到户外 做调研,搞竞赛 参加活动成长快 新世界,新时代 会创新,能实践 新式人才人人爱
5、四季活动歌
小朋友,听仔细 放下鼠标遥控器 推开房门走出屋 外面有个新天地 山水长,天地宽 世间万物尽奇观 书读遍,仍有限 还需亲身去实践
大自然,是名师 增悟性,长真知 生活多彩人多智 从小不做书呆子
6、五字经 百念善为首 万事学当先 胸有龙凤志 誓偿父母愿
第二篇:特色校园文化创建的探索与实践
特色校园文化创建的探索与实践
在广州白云工商技师学院,“白云、白云飞满天,满天飘荡青春的誓言„„理想职业从白云开始!”的歌声每天都在校园激 情回荡。
每当开学毕业典礼、各类会议、集体活动,全体师生都会自觉肃立聆听这首校歌,并地在心中吟唱。这就是广州白云工商技师学院校特色校园文化的一种具体表现。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产生是与学校的产生同步的,学校的发展过程中也包含着校园文化发展的过程。校园文化的塑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其内涵上分析,它包含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这三个不同的结构层次,并且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其中最浅层的是物质文化,包括人们创造的各种校园物质产品。
一、创建特色校园文化,要充分发挥宣传标语等物质文化的导向作用,体现环境育人的功能。
校园物质文化作为一种物质的客观存在,能为人们的感官所直接触及,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这种直观的物质文化包含了设计者、建设者和使用者的价值观、审美观,具有相当的持久性。良好的、富有特色的校园建设,一方面可起到美化环境、装饰校容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能以其独特的物质文化形态影响学生,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我校具体做法为:
二、创建校园文化,必须形成自己独特的校园制度文化,体现管理育人的功能。
具有强制性的制度文化环境,一经学校成员的高度认同,不仅能促进良好品行和价值观念的形成,更能凝结为一种无需强制就能在代代学生中自然传承的精神文化传统。一所学校必须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办学方针,有严格完整的规章制度和组织纪律,才能培养和锻炼师生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才有可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
三、创建特色校园文化,要开展独具匠心的校园文化活动,突出活动育人的功能。
和谐宽松的文化精神环境可以通过潜移默化把外在的要求内化为校园文化主体的自我要求,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塑造优良的个性品格。为了建设优良的校园文化精神,我校开展各项独具特色的文化建设活动,具体做法:
1、精心策划组织主题教育,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积极扶持特色学生社团协会活动,为学生搭建培养兴趣、施展才华的舞台。
我校组建了学生艺术团(管乐团、舞蹈队、弹唱队)、校园电视台、广播站、文学社、小记者协会等特色学生社团和科技兴趣小组。
3、举办全校人文讲座报告,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引导。主要有传染性疾病预防讲座、青春期健康教育讲座、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法制教育讲座、防火防灾教育讲座、安全与自救教育讲座、读书指导讲座、职业指导讲座、成功教育讲座。
4、广泛深入地开展“文明班级、文明星级宿舍”创建活动,召开双文明表彰大会,并颁发流动红旗,增强学生的文明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此外,创建特色校园文化,要充分发挥校长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核心作用和学校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学院文化是师生员工学习、工作以及生活的一种精神氛围与物质环境,每个师生员工都生活在其中,并且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这种精神氛围和物质环境的建造与变革,又自觉不自觉地接受这一文化氛围的陶冶、引导和塑造。为此,要充分发挥他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第三篇:建设绿色乡村的实践与探索
文章标题:建设绿色乡村的实践与探索
建设绿色乡村的实践与探索
**乡位于***县城南部,近年来,紧紧围绕县委、政府“三篇文章”的发展思路,乡党委、政府确立了以“核桃产业强乡,民族文化活乡,生态农业兴乡”的发展战略,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实施民富、景美、人和的文明村工程,对加快龙潭发展作了一些有益的实践和探索。
建
设绿色生态。**在生态建设中,以“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为措施,以恢复和改善森林植被为重点,以保持水土为措施,以发展经济林为中心,建设多功能、多效益的防护林体系。2002年开始实施以云南松、华山松造林5800亩;经济林造林3700亩;干果基地2300亩;绿色扶贫工程400亩;封山育林2000亩;荒山造林1000亩,退耕还林1000亩。
发展绿色核桃。核桃是**农民主要经济收入产业,当地核桃品质好,产量高,乡、村加大核桃生态园建设,强化科技示范。白竹村、密古村、水竹坪村等农户核桃收入上万元。截止2005年全乡核桃产量和质量得到提高,农民收入逐步增加,如今农户房前屋后,田角地埂,沟边山坡种上了核桃。
开辟绿色能源。为实现生态平衡,搞好森林保护,大力实施节能灶太阳能、沼气能源建设,2005年以白竹村为示点组织党员创新带头实施“六个一”工程(即一个核桃园、一个沼气池、一个菜园、一个卫生厕所、一个太阳能、洗澡间、一个水窖或水池)。通过努力,白竹村已建成沼气池52个、建核桃园82个,菜园41个,卫生厕所56间,太阳能61个,村民投工投劳新修村组公路3条,很大程度上不仅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而且节约了资源,利用了能源,每年累计节约用电586度,每年节约柴火876m3,从而很好的保护了生态环境。“六个一”工程的实施不仅改变了白竹村的村容村貌,而且提高了广大群众的生态环境意识、科技意识和资源节约意识,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今年“六个一”工程在全乡推广建设。
开发绿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之一。龙潭乡立足资源优势,着力发展特色产业,一是大力发展养殖业。以发展乌骨鸡、黑山羊为主的养殖业。二是加大投入实施黄牛冻精改良工程。三是着力发展种植树头菜、鱼腥草。四是发展野生菌、药材加工。五是着力发展反季节蔬菜种植。
开拓绿色旅游。近年来,开辟了白竹山自然生态风光游,核桃林游,民族风情游,农家乐等度假旅游线。**以打造民族特色旅游为目标,使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得以久远流传。全乡有苗族、彝族、傈僳族等少数民族,他们能歌善舞、爱好传统体育运动,特别是苗族的射弩、彝族的山歌对唱、傈僳族打跳,曾分别在“省民运会”、“大现三月街民族节”等比赛中获得过奖励。
总之,通过实施绿色工程建设,我乡步入了青山绿水、山川秀美、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道路。
《建设绿色乡村的实践与探索》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建设绿色乡村的实践与探索。
第四篇:实践与探索
§22.3实践与探索(1)说课教案
兴化市板桥初级中学宗树信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已有的一元二次议程的学习基础上,能将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建模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2.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并在其中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3.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通过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应用数学的自信心.重点难点:
1.重点:利用一元一次方程对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建模,从而解决实际问题.2.难点:会分析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自主探索得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最佳方案.教具准备:投影仪,自制胶片.学具准备:边长为10cm的正方形硬纸板,剪刀,胶带纸,计算器.
第五篇:开展初中化学绿色实验的探索与实践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开展初中化学绿色实验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黄绿红
来源:《数理化学习·初中版》2012年第10期
绿色化学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体现,其从源头上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因此,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要积极探索和研究绿色实验,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理念,起到良好的保护环境的作用.一、注重实验研究,加强教材实验的改进,探索绿色化学实验,增强学生“绿色化学”理念根据目前我国中学化学实验的教学调查研究,发现:实验效果偏低,效果极低,需要我们加强和改进,比如:成功率低、操作繁琐、装置复杂、时间多、安全性差、材料用量大,污染环境等,这些都是初中化学实验中存在的现象,使实验效果大大降低.因此,对于这些情况,我们根据不同的实验,改进实验方法,提高化学实验效果.现举例说明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