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园文化“四融合”的探索与实践[样例5]

时间:2019-05-15 00:00: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校园文化“四融合”的探索与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校园文化“四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第一篇:高校园文化“四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校园文化“四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以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为例

金 华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江门 529000)摘 要:高职校园文化的“四融合”通过把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起来,融中华文化、地域文化、科技文化、企业文化于一体,为社会培养既具传统文化修养,又有企业文化素养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在实践探索过程中,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根植侨乡厚重深远的历史地域文化和沿海开放兼容的科技企业文化,在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凝练出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促进了学校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 高职校园文化;中华文化;地域文化;科技文化;企业文化

随着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高职教育的质量问题日益凸显,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内涵发展成为当今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主题。作为内涵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优秀的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树立品牌和持续发展的活力之所在。本文以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为例,探索校园文化与中华文化、地域文化、科技文化、企业文化的“四融合”建设,为构建特色鲜明的优秀高职校园文化提供借鉴。

一、高职校园文化“四融合”构建的背景

校园文化是高等教育机制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也是一个学校特色发展之所在。然而,当前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现状令人担忧,既脱离对传统中华文化和地域文化的传承,也缺乏科技元素和企业文化的融入,难以形成独特的文化个性和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一)缺乏对传统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创造,校园文化根基浅薄

作为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其经过上了漫长的历史积淀而延续至今。中华文化是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精华之所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教育学;金华(1985-),女,湖北麻城人,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原理。在,其价值日益被认知和推崇,在教育领域更是被广泛运用。然而,许多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重“器”轻“道”,忽视了高职生传统文化素质的养成。在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中华文化只是作为标题或者口号出现在墙头或者校训之中,并没有真正意义上通过审视传统文化寻找新的生长点,也没有结合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和学校建设需要给予创新,所以无法给高职校园文化注入生命的活力,达到以传统文化精华创高职文化育人特色,切实发挥文化的育人、导向功能。

(二)缺乏对地域文化的挖掘和凝练,校园文化个性不足

地域文化是特定区域内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历史积淀,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地形地貌和民俗风情习惯,地域文化深刻影响到所在区域范围内的方方面面。作为人才培养的重地,高职的人才培养不可避免的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高职的校园文化也应与这个区域特定的历史积淀相关联。但是,不少的地方高职院校一味模仿和移植国内外其它高等院校的做法,并没有充分的挖掘和凝练地域文化,从中找到适合自己适合当地发展的校园文化,使得地方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缺乏核心竞争力,不能彰显校园文化个性,难以形成独具特色的品牌文化。

(三)欠缺对科技文化的研究和创新,校园文化脱离时代

科技的发展不仅给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在影响着文化的发展。作为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的文化类型,科技文化树立的追求真理、崇尚科学的精神值得所有职业人学习。作为与现代生产中的科学技术应用密切相关的类型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对象主要从事一线的生产与管理工作。“随着企事业单位生产系统科技含量的日益增长,高职学生作为先进科技的掌握者、传播者,需要在运用科技知识的同时,了解和掌握现代科技文化反思和批判的主旨和意向,才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承担起科技工作者应有的社会责任。”1目前,许多高职校园文化依然走单纯的传统文化宣传,并没有营造科学氛围,形成求真务实的科学风气,激发高职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导致其明显脱离于时代的发展。

(四)欠缺对企业文化的对接和融入,校园文化定位不准

随着高职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校企间的文化融合成为新的命题。高职院校应该将企业文化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当中,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推动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然而,原有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普遍 1 高尚荣,尤建国.高职院校学生科技文化意识的培育[J].教育与职业, 2009(32).存在缺乏职业特色,忽视对企业文化的对接和融入,以及校园文化定位不准的问题,培养的人才规格难以达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表现在现实中,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的企业元素仅停留在文字宣传的层面,例如实训场所的标语和课本中的知识拓展。这些浅层次的做法难以实现校企文化深度的融合,即将企业优秀的管理理念和价值观融入到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和文化景观建设当中,与时俱进、相互结合、共同培育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二、高职校园文化“四融合”的实践探索

高职教育中包含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身份决定,高职的校园文化既要注重从传统中华文化和地域文化中汲取营养,也要与时俱进加强与社会的紧密联系和校企的深度合作,以培养高职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以及促进高职生科学精神和职业素质的养成。实践探索过程中,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坚持“技术立校、文化育人、开放办学、服务侨乡”的办学理念,把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起来,融中华文化、地域文化、科技文化、企业文化于一体,在工学结合的模式下切实开展富有侨乡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具体来说,做法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以中华文化为底蕴打造经典校园文化

高职教育是高职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以中华文化为底蕴打造经典校园文化有助于学生心智的开启、性情的陶冶和健康人格的养成。一直以来,学院都将传统文化作为开展校园活动的重要内容,每年举办校园艺术节系列品牌文化活动。如2012年第二届书香节活动期间共举行了八大项活动,既有读书主题征文大赛,又有经典名言征集活动;既有中华传统经典诵读比赛,又有江职文化讲坛;既有读书之星和书香宿舍评选活动,又有好书盛宴图书展活动,不仅弘扬了传统中华文化,也成为学生施展才华,提升文化修养的重要平台。

(二)以地域文化为契机打造特色校园文化

地域文化对当地的学生具有天然的亲和力,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本土的热爱,还能提高其环境适应能力,为将来的就业做准备。以地域文化为契机打造的校园文化易于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与其他区域的同类院校区别开来。同时,还能够推广和深化本土文化,实现地域文化和校园文化的共同发展。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利用江门地处珠三角西翼,被誉为“中国第一侨乡”,历史上名人众多的优势,注重弘扬传统中华文化、继承侨乡精神,建设富有侨乡特色的校园文化景观。

1.兴建文化名人长廊。学院在弧形教学楼的长廊上,陈列自明代以来江门的文化和科学名人,如教育家陈白沙、思想家梁启超、革命家陈少白,历史学家陈垣,艺术家李铁夫、以及我国当代导弹控制专家梁思礼等32位院士,以侨乡先辈的事迹激励学子奋发向上。

2.移植侨乡特色植物入校。蒲葵在江门栽种的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侨乡风情特色,是侨乡人民的精神象征。学院将数百株葵树移植进校,不仅美化了校园环境,还彰显出侨乡独特的人文景观、文化底蕴和精神风貌,激发了学子对本土文化的热爱。

3.编制校园文化标识系统。学院在校园文化标示系统的编制过程中,融入了鲜明特色的侨乡元素,学院校旗取自江门市市花--宝巾花的颜色,寓意学院根植五邑沃土,弘扬侨乡文化,传承侨乡精神。校徽图案采用变形的汉字“业”,揭示出学院处西江之滨、通五湖四海的地缘优势。

(三)以科技文化为载体打造品牌校园文化

高职院校以科技文化为载体打造校园文化,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科技文化素养,为现代职业的岗位需求准备,也是深化学校内涵建设打造品牌校园文化的必然选择。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在提高学生的科技文化素质方面,注重赛育结合,通过开展和参加科技创新比赛来能激发高职学生学好专业、精益求精地钻研技术的自觉性。近年来,学院在以比赛培养学生科技文化素养方面成绩斐然。学院在广东省高校第十、第十一届挑战杯决赛中,总分名列三甲,连续夺得“优胜杯”;在2011年广东省第六届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总决赛中,获一等奖和“最佳职业探索奖”,被授予高职高专组“十佳职业规划之星”称号;在2012年第八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终审决赛中,学院又获得一金一银八铜的喜人成绩。其中,富有科技含量的“蓓蕾LED灯泡的研发与产业化”和“高稳定廉价超多元合金粉末导电胶的推广使用”分别获得银奖和铜奖。此外,学院还聘请李椿萱院士等担任学院顾问,亲临学院指导和讲学,促进科技文化进校园。

(四)以企业文化为导向打造优质校园文化

高职院校要打造优质校园文化,就要融入优秀的企业文化,积极引入企业经营、管理理念,根据企业岗位对人才素质的全面要求,努力使毕业生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在深入开展校企合作过程中,学院以培养职业人为目标,积极引进优秀的企业文化,将高职院校的办学传统和办学理念与企业精神和现代化管理理念相结合,人才培养计划与企业的用工要求相结合,使得学生能够真正通过的高职教育获取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

1.开办优秀企业文化展馆。按照与办学专业对口的要求,学院从众多单位中挑选出50多家企业,开办企业文化展馆,宣传企业优秀文化。同时,学院还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广泛开展校企合作、产学合作。目前,已在220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产学合作基地,并建有17个“前校后厂、前厂后校”式的校内外院级以上生产性实训基地。

2.开展与企业家同行的活动。学院每年举办“职业、创业”论坛,邀请名誉院长江门籍香港实业家马观适先生等为新生开设“职业人生论坛”外,还邀请知名企业家参加学院举办的“职业规划大赛”等活动。让大学生接受优秀企业文化的熏陶,并通过与企业家的互动,激励学生的创业热情。例如,学院第七届“与企业家同行”活动邀请到江门慧信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谭铭卓先生主讲。谭铭卓董事长以“热爱铸就成功”为主题,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创业经历,让在场的同学对企业人才的需求、大学生如何应对当前的就业形式等有了一定的了解。

三、高职校园文化的“四融合”的注意问题

为了推动高职校园文化的“四融合”向深层次发展,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以及对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经验的总结,笔者认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重视环境育人

一方面构建和谐高雅的校园文化环境,要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结合时代的发展方向、结合高职院校的专业特色,加强校园的人文环境建设、校园文化设施建设和校园人文景观建设,全方位的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教育。另一方面,引入企业运行机制,加强实训中心的建设。尽可能的给学生创造各种仿真的工作环境,实训场所要最大化地模拟企业场景,实训器材的摆放、规章制度的要求、教师的演练都要与企业岗位的工作环境相一致,使得学生养成规范化意识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贴近生源特点

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直接参与者,高职生的知识能力结构、思想观念和兴趣爱好等与本科院校学生有很大不同。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的措施要贴近高职生的特点,不可简单的移植普通高校的做法。一方面,高职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较弱,在指导阅读经典的时候要由易到难,从简单的国学经典入手,以免形成抵触情绪。另一方面,高职生在课堂学习上比较被动,相比较而言校园活动更具参与性、广泛性、多样性、引导性、接受性,应多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来培养高职生良好的思想、心理、知识、沟通和技能。

(三)结合专业学习

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尽量要与专业的需要相结合。将传承传统文化精华与专业学习的知识点有效结合起来,找准两者的最佳结合点,以通过文化经典促进职业素质的培养成。另外,将科技文化渗透到专业课程之中。在专业教学中,灵活运用项目教学法将专业学习与新的课题与社会热点问题相联系,及时地跟上科技与社会的现实发展,激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科技运用能力。

(四)活动形式多样

校园文化的活动组织要注意形式的多样化。在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弘扬方面,传统的阅读方式对于高职生过于单一,应在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随时随地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学生组织的兴趣爱好小组、学校举办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关活动等等都可以作为传播中华文化的有效途径;在科技文化的传播方面,积极开展系列的校园科技活动。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校园技术节和全国性的大学生课外学术实践竞赛“挑战杯”都是很好的活动平台,能够极好的促进高职生的创新人才成长。此外,定期开展科技专题讲座,及时传播前沿的科技信息,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企业文化的融入方面,要加强与企业和市场的衔接,将优秀的企业文化特别是企业家精神引入到校园中来,例如邀请知名企业家进行企业文化宣讲、组织学生到优秀企业参观实习,鼓励他们感受企业文化,提高毕业后的环境适应能力。总的来说,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以传统中华文化和地域文化为支撑点,以科技文化为创新点,以企业文化为结合点,四者有机融合全面培养高职生的文化修养、科学精神和职业素养,共同促进高职校园文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金耀基.大学之理念[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7).[2]张德,吴剑平.校园文化与人才培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8).[3]曾海娟.高职校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与对接研究—一所高职校的个案调查[D].华东师范大学,2006,(8).[4]张祎,管中秋,庞海云.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策略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1).[5]廖小平,宋笑月.高职学生企业文化素质培养刍议[J].中国高教研究,2006,(11).[6]王莹华,刘明涛.老区文化和企业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的探索与实践——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为例[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7]贾曼丽.加强本土文化教育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6).[8]张炼,陈琪琳.寻找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的突破口[J].职业技术教育,2003,(19). [9]高艳,荆静,高丙云.高职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3,(25)[10]刘晓明,杨如顺.高职校企合作的现状、问题及模式选择[J].职教论坛,2003,(14).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the “quadriculture integration” of the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aking the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of Jiangmen Polytechnic College as an

example JIN Hua(Jiangmen Polytechnic College, Jiangmen Guangdong 529000, China)

Abstract:Through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spirit of the times,integr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regional cultur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ulture, corporate culture, the “quadriculture integration” of the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aims at cultivating high professional technician with both self-cultiv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professional accomplishment for the society.In the process of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strong history and local culture of overseas Chinese as well as coastal open compatible technological enterprise culture is rooted in Jiangmen polytechnic college, it has made beneficial exploration in strengthening the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and refines the campus culture with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at the same time, which promotes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the school.Key word: campus culture;Chinese culture; regional culture;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ulture;corporate culture

第二篇:特色校园文化创建的探索与实践

特色校园文化创建的探索与实践

在广州白云工商技师学院,“白云、白云飞满天,满天飘荡青春的誓言„„理想职业从白云开始!”的歌声每天都在校园激 情回荡。

每当开学毕业典礼、各类会议、集体活动,全体师生都会自觉肃立聆听这首校歌,并地在心中吟唱。这就是广州白云工商技师学院校特色校园文化的一种具体表现。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产生是与学校的产生同步的,学校的发展过程中也包含着校园文化发展的过程。校园文化的塑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其内涵上分析,它包含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这三个不同的结构层次,并且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其中最浅层的是物质文化,包括人们创造的各种校园物质产品。

一、创建特色校园文化,要充分发挥宣传标语等物质文化的导向作用,体现环境育人的功能。

校园物质文化作为一种物质的客观存在,能为人们的感官所直接触及,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这种直观的物质文化包含了设计者、建设者和使用者的价值观、审美观,具有相当的持久性。良好的、富有特色的校园建设,一方面可起到美化环境、装饰校容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能以其独特的物质文化形态影响学生,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我校具体做法为:

二、创建校园文化,必须形成自己独特的校园制度文化,体现管理育人的功能。

具有强制性的制度文化环境,一经学校成员的高度认同,不仅能促进良好品行和价值观念的形成,更能凝结为一种无需强制就能在代代学生中自然传承的精神文化传统。一所学校必须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办学方针,有严格完整的规章制度和组织纪律,才能培养和锻炼师生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才有可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

三、创建特色校园文化,要开展独具匠心的校园文化活动,突出活动育人的功能。

和谐宽松的文化精神环境可以通过潜移默化把外在的要求内化为校园文化主体的自我要求,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塑造优良的个性品格。为了建设优良的校园文化精神,我校开展各项独具特色的文化建设活动,具体做法:

1、精心策划组织主题教育,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积极扶持特色学生社团协会活动,为学生搭建培养兴趣、施展才华的舞台。

我校组建了学生艺术团(管乐团、舞蹈队、弹唱队)、校园电视台、广播站、文学社、小记者协会等特色学生社团和科技兴趣小组。

3、举办全校人文讲座报告,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引导。主要有传染性疾病预防讲座、青春期健康教育讲座、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法制教育讲座、防火防灾教育讲座、安全与自救教育讲座、读书指导讲座、职业指导讲座、成功教育讲座。

4、广泛深入地开展“文明班级、文明星级宿舍”创建活动,召开双文明表彰大会,并颁发流动红旗,增强学生的文明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此外,创建特色校园文化,要充分发挥校长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核心作用和学校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学院文化是师生员工学习、工作以及生活的一种精神氛围与物质环境,每个师生员工都生活在其中,并且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这种精神氛围和物质环境的建造与变革,又自觉不自觉地接受这一文化氛围的陶冶、引导和塑造。为此,要充分发挥他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第三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

——洪山区楚才小学

一、学习,明确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的认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明确提出:“教育信息化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在促进教育公平和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提高教育质量和建设学习型社会、推动教育理念变革和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等方面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宏伟目标不可或缺的动力与支撑。”从两个规划中让我们明确了教育信息化的意义是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变革与创新,而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途径与方法是指要充分利用和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这是规划中首次提出的全新观念,用“深度融合”观念取代“整合”的观念的目的是想要找到一种真正有效的、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途径与方法——真正触及到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而不是只用于改进教学手段、方法这类“渐进式修修补补”)的途径方法,可见“深度融合”观念与传统的“整合”观念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深度融合”要求实现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而“整合”不要求,也不关注这种变革。

1、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新型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由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这一定义包含三个基本属性: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新型教与学方式,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只有紧紧抓住这三个基本属性,才能正确理解 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的内涵与实质。

2、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的具体内涵:教育系统包含多个组成部分,但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是学校教育,那么“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的关键及主要内容是“学校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革”,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应当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那么“课堂教学结构”自然就是“学校教育系统的主要结构”;实现“课堂教学结构性变革”自然就等同于实现了“学校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革”。“学校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革”的具体内涵就是要实现“课堂教学结构的根本变革”。而“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的实质和落脚点就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层次整合(深度融合)。

3、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基本思路:就是将教师主导课堂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结构,改变为既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突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

4、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具体途径:一要深刻认识课堂教学结构变革的具体内容。教师要由课堂教学的主宰和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良好情操的培育者。学生要由知识灌输的对象和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和情感体验与培育的主体。教学内容要由只依赖一本教材,转变为以教材为主、并有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相配合;教学媒体要由只是辅助教师突破重难点的形象化教学工具,转变为既是辅助教的工具,又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协作交流工具与情感体验与内化的工具。二是实施能有效变革课堂教学结构的创新教学模式。要想将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真正落到实处,只有通过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并实施相关的教学模式才有可能,为此,应在不同学科中采用能实现课堂教学结构变革要求的创新教学模式。三是根本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要从根本上改变,除了要有一整套有效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外,还要开发出相关的教学资源,并在信息化创新理论指导下将教学模式、方法与教学资源,通过系统的教师培训,切实运用于课堂教学过程,实现学科教学质量与学生综合素质的显著提升。

二、行动,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

深度融合已经成为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共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是指先进教育理论指导下,在课堂实施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课堂内容有机融合,达成学科课堂目标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1、拟定楚才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实施方案,坚持“四项”原则(理论先导、师生协同、整体发展、科学实效)、“六项路径”(运用信息技术呈现教学内容、运用信息技术获取教育资源、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个性化教学辅导与评价、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加工与学习成果交流、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探究式学习)、“五项措施”(资源开发共享、鼓励师生应用、支持方法创新、发挥校本优势、强化研究指导),全面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积极融合、有效融合、优化融合,深化高效课堂建设,在提升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加大“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校本培训力度。学校通过内引外联,专家引领式培训与校内教师自助培训相结合,围绕“互联网+”信息时代,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学校教育方式尤其是课堂教学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为主要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化系列培训,引领教师树立终身学习和主动学习的意识,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在理念和思想上与信息技术发展的动向和潮流相契合,同时尽可能多的掌握各类信息技术,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实现技术和教学的深度融合。

3、深化校本教研,构建校本教研与网络教研优势互补的全新教研模式,逐渐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校本教研文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在常规教研基础上,尝试把信息技术运用到校本教研中,将学习与研究活动转移到网络上。同时,许多学校管理者也意识到,通过网络开展学校教研活动具有一定的优势,这种利用网络技术构建的教研活动称为网络教研,又称为虚拟教研。当前,传统校本教研仍是解决学校教育教学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形式。新常态下需要探究网络教研(优势:教研活动多主体性、教研活动移动性与异步性、教研资源开放性)和校本教研(优势:目的性强、情感交流密切、组织性强)优势,使网络教研作为传统校本教研的有力补充,常规教研网络化,网络教研常规化,推动高效课堂建设和教师专业化成长。

(1)微课(微课程)教研,微中见道。微课教研,主要是为了深入有效解决教师在日常教学与研究过程中的围绕某个细微为题、具体问题或某个主题/专题问题,借助区域网络教研平台,教师充分利用“微课”、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师生点主评等多种教学资源和多种技术手段而开展多层次、多样化、多主体的相互研讨、交流互动、成果共享,从而深化教师对某个主题的认识和理解,有效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学校为加大教育信息化进程,深入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效益,进一步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新途径,持续开展了“强化微课教学研究,打造和美高效课堂”系列化活动,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与此同时,许多教师尝试把“微课”资源用在教师备课、课件制作、课堂教学、听评课、课后反思等教学活动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设计模式和学习方式,具有较好的教育应用前景,对教师来说,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研模式来利用,可以突破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有了微课资源的支持,教师电子备课、课堂教学与课后反思,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微课资源库的校本教研、区域网络教研将大有作为,教师在资源应用中得到更好的信息素养和专业能力的提升,对学生来说,足够丰富的微课资源,能更好地满足个性化学习,实现按需选择学习,既能查漏补缺,又能强化巩固,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

(2)课例研究。学校根据省、市、区“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的精神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深入开展“砺炼教学新技能,促进师生共成长”为主题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课例研修活动,采取团队研修形式,做到课例研修与集体备课、课堂教学改革、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相结合,与高效课堂、微课的探索相结合,采取“预案上传—团队磨课—观课议课—教学反思—视频上传”研修形式,充分挖掘教师的教学潜能,聚合教师的教学智慧,促进信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推动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与变革,确保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和教 学质量的提升,取得了良好的研修效果。

(3)创建校园微信公众服务平台,探索微信公众平台在教育中的作用。在日益发展的新媒体环境下,微信的应用快速发展,近年来,微信也逐步地应用于教育领域,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方式,逐步形成多样化的新型课堂教学方法和教育方式,把课堂教学创新引向深入。本学期,学校班子结合学习,1微信改变了现今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认识微信一些目前在教育应用情况(○2微信可以促进教育公平;3微信创建了泛在学习环境;4微信为学生提供丰富○○○5微信促进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和应的学习资源、自主的学习环境;○1学习形式的移动性、○2学习过程的情境性、○3学习交互的多媒体用上的特性(○4学习行为的个体性)性、○,创建了洪山区楚才小学“智慧校园信息化服务平台”,实践探索微信这种新型网络交流平台与常规教育教学的有益结合,促进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推进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目前已在实践探索中。10月15日,我校教师段敏充分利用我校微信公众服务平台,上了一节信息技术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课,受到与会专家、老师的好评。

(4)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微课是为支持翻转学习、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多种新型学习方式,以短小精悍的微型流媒体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精心设计的一种情境化、趣味性、可视化的教学化学习资源包。翻转课堂是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而言的,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把传统的教学过程完全颠倒,学生在课前通过教学视频来完成课程学习,课堂中进行作业、测试及其他教学活动来进行的知识内化。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以微课资源为基础,形成课前自学和课上强化为主要形式的混合学习模式,实现以“教为中心”逐渐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顺应了我国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新方向。学校顺应信息技术引发的教学改革的浪潮,结合区、校高效课堂建设要求,积极投身翻转课堂的实践探索,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创新教学模式,深化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促进教师信息化专业能力和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反思,深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本土化实践 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得“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变得现实和可行。”翻转课堂与微课、慕课的相结合,正在形成一场自班级授课制创建以来基础教育领域的最大变革。所谓翻转,主要是对学习流程的重构,注重先学后教,因学施教,是新时期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新方式。通过分析国外的典型案例,我们可以借鉴成功的经验:对于何时进行翻转教学,需要充分考虑学科内容适应性和学生特点等问题,对于学习资源,任课教师应提升自身信息素养,有创造性制作适合学生个性化需求的教学视频。通过分析国内典型经验,可以看出在我国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同样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尝试最新的教学方法,在接受“翻转课堂”的同时要肯定传统课堂的优势,不能全盘否定,我们应该吸取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并结合自身特点进行本土化实践,这样才能实现翻转式教学的目的即真正实现个性化、人性化教学,正如叶澜教授提醒:“在一个充斥技术资源和诱惑的时代,我们十分需要在技术工具面前的清醒。”

第四篇:绿色童谣丰富小学校园文化的实践与探索

绿色童谣丰富小学校园文化的实践与探索

篇一:唱响绿色童谣,丰富校园文化

唱响绿色童谣,丰富校园文化

摘 要: 针对小学生一些不良的习惯,我校开展了童谣专题创

作活动,童谣内容简明易懂,读起来又朗朗上口。比如“不动笔墨

不读书,圈圈点点多想想”、“小组活动勤参与,乐于探究要表扬”、“认真作业勤思考,按时完成不拖堂”等,这样就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愉快地接受教育。这样的渗透教育,不仅创造了轻松愉悦的环境,而且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强化了学生的自律性,让学生在童谣的吟诵中进一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现在走进东苑的校园

就能听到孩子们别开生面的童谣声,孩子们在这一文化建设的促进

下,逐步端正坐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 绿色童谣 研究途径 渗透方式

一、引言

童谣是反映儿童生活和情趣,适合儿童唱读的歌谣,好懂易记,传播快速,深受孩子们喜爱的一种文化样式。曾经,朗朗上口的童

谣伴随着我们几代人走过了天真烂漫的童年,我们从中不仅仅体验

到童谣带来的欢乐,还学到不少生活的知识和道理。

一个学校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高质量的教育教学上,更体现在富有特色和个性的校园文化建设上。校园文化是师生精神风貌、思

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是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实

践中逐渐创造生成的,不仅彰显着一个学校发展的理念,更彰显着

一个学校的发展方向,可以说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发展的内涵式品 篇二:

3、绿色童谣伴我行

绿色童谣伴我行

古平岗小学

中央文明委在北京召开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传来喜讯,南京首次荣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建设先进城市称号。在2012年2月9日在《南京日报》做了相关报道。市文明办负责人介绍,我市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古平岗小学的“绿色童谣伴我行”和“陶老师”工作站两个案例入选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古平岗小学的《小蚂蚁》获第二届全国优秀童谣创编三等奖。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 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的精神,我校遵循学生 的身心发展规律及特点,精心设计和组织能满足校园儿童文化的现实需要、赋予时代气息的、富有儿童情趣的、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唱出幸福童年

绿色童谣伴我行”。

我校从2004年9月开始,我校从实际出发,从学生年龄特点和可接受程度出发,进一步拓宽教育途径,师生结伴,共同创编、传唱新童谣,开展了“童谣伴我行“系列活动。从孩子们编的童谣中,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眼中的校园生活,感觉到了他们的喜怒哀乐;沿着童谣,我们逐渐走近了一颗颗鲜活的童心,走进了儿童的精神世界??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参与权。同时学校还提出了“多元、立体、互动”思路,追求家、校、社区共同参与的立体化模式。这些活动让健康童谣如清风吹进校园,如清泉滋润儿童心田。

我校在“唱响幸福童年——童谣伴我行”的教育活动中,我们紧紧围绕“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这一核心,积极探索,学校意识到学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实施校园儿童文化建设对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几年来,学校积极开发教育资源,继续拓宽育人途径,推动德育创新,先后开展了一系列生动活泼,具有实效的德育实践活动,德育特色和品牌初步形成。

我校在2009年暑期中国文明网开展了全国优秀童谣推荐评选活动,我校的童谣《抖空竹》荣获首届全国童谣创编一等奖。2011年我校的童谣《小蚂蚁》荣获第二届童谣创编三等奖。

2010年我校的德育创新项目“唱出幸福童年—绿色童谣伴我行” 被评为南京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德育创新项目二等奖。

2010年5月26日下午,江苏省暨南京市“传唱优秀童谣、做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寄语活动启动仪式在我校举行,省市区文明办、教育局、团委、妇联的众多领导和南京电视台新闻综合、南京少儿频道等众多媒体的参与,更是宣传了学校的特色。

《南京晨报》、《南京日报》对我校的童谣做相关报道。江苏少儿频道、标点栏目、南京少儿频道报道我校童谣活动做了专题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一定的知名度。

通过绿色童谣德育活动的实施,丰富学生精神生活,促进学生体验童年的幸福,获得生动活泼的发展;同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形成学校特色,实现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我们深深地感到德育要落在实效,就必须贴近学生;要能真正走进学生,就必须了解他们不同于成人的特点、尊重他们独特的文化。

几年来,我们得到了很多领导、专家的指导与帮助,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期盼能在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行的帮助和指导下,让我校绿色童谣伴我行之花越开越艳,德育活动更加精彩纷呈,从而推动学校德育工作整体推进。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的精神,我校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特点,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绿色童谣伴我行。

2004年9月以来,学校以童谣为切入口,以晨会、队会为阵地,师生结伴,在学、诵、编、传、唱、画、书、玩的过程中,自编自创浅显易懂,朗朗上口,能唱能说能游戏,喜闻乐见的儿歌童谣。从而营造和谐向上的校园儿童文化氛围,对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调节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状态,促进学生素质的提升起着积极的作用。

特色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我们紧紧围绕“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这一核心,积极探索,I 在2006年3月”绿色童谣伴我行”研发为校本课程并被确立为江苏省教育规划立项课题。同年6月18日下午,在我校隆重召开了开题论证会,省教科所所长、省规划办公室主任、区教育局局长、区教科所所长等专家在会上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专家们一致认为课题从目前看,做得很好,继续坚持下去,将教学、校本、德育相结合,必将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和开发能力,对学校和教师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更有利于学生健康幸福的成长。

为了进一步深化“绿色童谣伴我行”特色项目,我校曾承办了鼓楼区德育现场会——“童谣伴我行”;在南京市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现场会中做了 “绿色童谣伴我行”的专题汇报;我校学生自编自创的童谣《八荣八耻》在全国少儿基金会揭牌仪式上演出,受到妇联主席顾秀莲的高度评价;《南京晨报》和我校联合举办“南京童谣说唱比赛”受到社会好评;《南京晨报》、《南京日报》、江苏少儿频道标点栏目、江苏教育频道、十八频道等对我校的童谣均先后做相关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一定的知名度。

不仅如此,我们在特色项目德实践过程中,不断的通过对家长、学生、教师的座谈、问卷调查、学生的需求等方面进行科学评估,我们发现:引导学生传唱,不仅给少年儿童的生活带来无穷的快乐还给他们以美得启迪和向上的力量,得到学生喜爱、教师认可、家长欢迎。特色项目实施过程中,我校对1——6年级,66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结果如下:

学生对绿色童谣调查统计表:

项目 喜欢 较喜欢 一般 不喜欢

绿色童谣 56% 32% 8% 4%

学生对传唱和创编绿色童谣活动的喜爱程度和参与意愿调查统计表

项目 乐意 较乐意 一般 不乐意

参与传唱绿色童谣等活动 69% 21% 9.4% 0.6%

创编绿色童谣 44% 32% 23.2% 0.8%

从上表可知,喜欢和比较喜欢绿色童谣的学生比例最高,合计达88%。乐意参与传唱绿色童谣的学生的比例也很高,合计达90%。乐意和比较喜欢创编的比例也高达76%。可见学生对绿色童谣认可度较高,参与意愿也较高。因此,绿色童谣伴我行特色项目的系列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不但初步掌握儿歌童谣欣赏与创作的方法,获得言语智慧和综合能力、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还丰富了孩子们的现实生活,充分发挥童谣的与人价值,促进儿童生动活泼、健康的发展。

总之,“绿色童谣伴我行”德育特色项目的开展,通过儿歌童谣的欣赏和创编,激发学生对童谣的兴趣,引导学生用纯净的心灵去感受世界的真、善、美,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让学生充分享受童年的多彩与快乐,唱响幸福童年!

二、实施方案

第一阶段(2004.9——2006.6)项目论证、立项

1.筹建课题研究小组,科研小组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讨论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2.邀请专家论证,修改课题研究方案

3.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总结我校开展校园童谣文化活动的经验,反思现存的问题;调查灰色童谣流行的现状并作原因分析。

4.结合学习《小学生新守则》,组织学生开展“学守则,学规范,自编童谣”的活动并作跟踪调查分析。

5.编印第一期《古平岗小学学生自编优秀童谣集》

阶段成果形式:(1)“学守则,学规范,自编童谣”活动方案(2)学生作品——自编童谣集(3)《我校开展校园童谣文化活动的现状研究》调查报告(4)反映活动的录象光盘等

第二阶段(2006.7—2009.7)项目研究阶段

1.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在专家的引领下对绿色童谣课程校本开发意义、内涵、特征、开发和管理的策略等方面进行理性思考

2.组织不同层次的教师座谈,邀请专家指导,在专家引领下研制课程开发方案。

3.调查、整合、开发绿色童谣课程资源,并且建立资源库,为课程的实施提供保障。

师生结伴,各科教师结合本学科特点,引导学生创编绿色童谣,教师以个案研究的形式,对部分学生做跟踪调查和个案分析,了解自编童谣对小学生的影响。

4.以学校或年级组为单位,每学年举办一次主题鲜明的童谣文化节。开展以童谣为主题的综合性活动,如编童谣小报、在学唱演英语童谣过程中了解英语小知识等等。

5.开展绿色童谣选修课程开发的研究。学校将每双周二下午第四节课作为选修课时间,选修内容为:英语童谣说唱课、童谣鉴赏课、童谣创编课等,全校一至六年级学生自愿参加,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选修内容,学校根据学生报名情况重新组班,将选修内容相同的学生编排为一个班,学校与社区、家长联合,从学校教师、社区、家长中精选任课教师,为学生上课;每学期邀请儿童作家或专家为学生做童谣赏析或创作方面的讲座。

阶段成果形式:(1)《绿色童谣课程校本开发方案》(2)论文《绿色童谣课程校本开发的理性思考》(3)《师生共创童谣精编》(4)教案案例(5)《校园童谣文化活动影像资料》 第三阶段(2009.8—2010.6)项目总结阶段

1.项目成果交流、总结、展示;邀请专家进行课题鉴定。

2.成果形式:(1)《绿色童谣课程校本开发的结题报告》(2)论文《绿色童谣课程校本开发的理性思考》文集(3)《绿色童谣课程校本开发案例集》(4)其它过程性材料。

三、成效及影响

1、我校学生自编自创的童谣《八荣八耻》在全国少儿基金会揭牌仪式上演出,受到妇联主席顾秀莲的高度评价。

2、在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妇联组织开展的童谣评比中,我校的童谣《抖空竹》荣获全国一等奖(全国十名)。学生多篇童谣作品曾获省、市、区一、二、三等奖及在报刊、杂志上发表。

3、“绿色童谣伴我行” 为江苏省教育规划立项课题。

4、已申报南京市学校德育创新奖(评审中)。已获鼓楼区教育局德育创新项目。

5、在南京市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现场会中做了 “绿色童谣伴我行”的专题汇报。

6、《南京晨报》和我校联合举办“南京童谣说唱比赛”受到社会好评;《南京晨报》、《南京日报》、江苏少儿频道标点栏目、江苏教育频道、十八频道等对我校的童谣均先后做相关报 道,在社会上产生一定的知名度。

7、我校曾承办了鼓楼区德育现场会——“童谣伴我行”;

8、我校学生自编自创的童谣作品编印成两本童谣书,被确立为校本课程用书。篇三:绿色校园童谣

校园新童谣

前言

新童谣是学生需要的现代文化,学生童年生活的方方面面皆可在童谣中得到反映,唱着童谣的日子是幸福快乐的时光。学习的时候,游戏的时候,吃饭的时候,闲逛的时候,都有童谣渗透其中,给同学们带来精神的滋养。童谣无时、无处不在影响着学生的心灵。新童谣是合着时代的节拍,和着学生生活的旋律,让学生成为成长的主人。新年初,我校出台了“唱响新童谣打造特色学校”的规划。让新童谣伴随我们的学生健康成长。

根据计划正在扎实的推进着,从三月份广泛宣传发动以来,同学们热情很高,搜集童谣、吟诵童谣、感受童谣、创编童谣。使简洁明快、朗朗上口的新童谣在校园中广泛传唱。以童谣传唱的形式以健康的歌谣占领学生课余生活领域,推进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和文明礼仪的塑造和养成,引导学生在传唱、创编与表演活动的过程中净化 心灵,提高素养。

同时,我们把同学中广泛传唱的、贴近现代学生生活的、具有积极向上情趣的新童谣编辑成册,作为我们的打造特色学校的校本教材。让更多的同学得到更好的精神食粮和文学素养。

为此,《如燕呢喃》虢镇小学学生童谣集第一辑已经在2009年11月份与大家见面了。在这小册子里凝聚着虢镇小学领导和师生的热情和智慧。

今天,虢镇小学《校园新童谣》第二辑又和同学们见面了,这一辑更完整地体现:虢镇小学同学们的智慧和才能,散发着宝鸡虢镇本土的芳香,还体现着虢镇小学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水平。

1、感恩之心

感恩之心,人当养成。感恩父母,给我生命; 感恩自然,让我生存; 感恩老师,启迪心灵; 感激伙伴,共享温馨。感恩感恩,永存我心,和谐社会,健康自身。

2、校园文明谣

校园里,真热闹。树儿青,花儿俏。同学们,蹦又跳。讲文明,懂礼貌。见老师,问声好。见同学,问声早。

爱环境,出新招。校园美,齐欢笑。

3、我的教室

教室里,新桌椅,可以升降可以移。四个轮子在桌底,轻轻一动就对齐。黑板改用多媒体,声像同步效果奇。小朋友呀笑嘻嘻,4、一周行为歌 星期日,到户外 做调研,搞竞赛 参加活动成长快 新世界,新时代 会创新,能实践 新式人才人人爱

5、四季活动歌

小朋友,听仔细 放下鼠标遥控器 推开房门走出屋 外面有个新天地 山水长,天地宽 世间万物尽奇观 书读遍,仍有限 还需亲身去实践

大自然,是名师 增悟性,长真知 生活多彩人多智 从小不做书呆子

6、五字经 百念善为首 万事学当先 胸有龙凤志 誓偿父母愿

第五篇:实践与探索

§22.3实践与探索(1)说课教案

兴化市板桥初级中学宗树信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已有的一元二次议程的学习基础上,能将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建模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2.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并在其中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3.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通过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应用数学的自信心.重点难点:

1.重点:利用一元一次方程对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建模,从而解决实际问题.2.难点:会分析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自主探索得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最佳方案.教具准备:投影仪,自制胶片.学具准备:边长为10cm的正方形硬纸板,剪刀,胶带纸,计算器.

下载高校园文化“四融合”的探索与实践[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校园文化“四融合”的探索与实践[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议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

    浅议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 摘要: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将优秀的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形成特色鲜明的高职校园文化,对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高职院校竞争......

    星级现场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星级现场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开展星级现场评价活动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是企业推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落地的重要方式,是企业提高生产效率、节约......

    析谈中学生物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实践与探索.

    析谈中学生物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实践与探索 通过新课程的实施,使我们认识到,在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中通过运用信息技术的手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生物学科发现......

    析谈中学生物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实践与探索

    析谈中学生物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实践与探索 通过新课程的实施,使我们认识到,在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中通过运用信息技术的手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生物学科发现有更......

    技能大赛与机电专业教学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技能大赛与机电专业教学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 世界技能大赛是目前世界上地位最高、影响力最大的技能竞赛,被誉为"技能界的奥林匹克",2010年10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技能组......

    工业企业两化融合研究及实践探索

    工业企业两化融合研究及实践探索 【摘要】两化融合是国家工业行业信息化发展的新战略。两化融合是一个渐进过程,如何在全球激烈竞争的信息化新环境下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校体育教学融合创新的实践探索

    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校体育教学融合创新的实践探索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终端和互联网的普及,使知识存在、创造、传播、获取的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也给体育教学与信......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 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还改变了学校教育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本文以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为例,阐述如何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