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生数学学业评价的方法和体系.王陈意
二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评价
案例背景:
小学生在一二年级的时候最最重要的是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室里每天上演相关的思想、行为训练。作为班级的副班主任,配合班主任的工作,也思考着怎样让学生在学习上有这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刚步入二年级,有着一年的学习习惯的训练,是否已经养成了较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呢?学习习惯俨然成为了班级事务工作中的重点。学生学习习惯评价的出台、实施,反思,一路的成长,下面的经历或许能让我们有所思,有所得。
案例描述:
一、学生学会听课,养成积极动脑的习惯
学校出台了绿卡政策,“老师,学校的绿卡怎么得到啊?”!这个问题一提出,就激起千层浪。我说只要你能认真上课,就可以得到绿卡,老师就负责给你们绿卡。老师孩子与老师都负责自己的那一方田,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事情做,每个同学都想得到绿卡,使得班级学生的自觉性很强,也为实施这项措施提供了充沛的一片土壤。“师生共圈”是这个方案的新名词,大家各自负责自己的那个小圈。“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这样的方法的确带来了显著的成效,学生自觉负责自己的方田,形成一个共识:认真上课就由绿卡。“润物细无声”教师上完课后,发完绿卡离开教室。这样的一个举措果然引得学生很认真的听课。这样的一个“其乐融融”的场景很快地发现了它的问题,绿卡感觉很容易得到,老师手上的绿卡不够发。
于是我就想到出台了这样的一个政策:星星换绿卡。
(1)上课有认真听,学生下课之后可以去各自的组长那里盖一个星星。(2)上课有举手发言的,下课之后也可以去组长那里得到星星。
(3)上课表现真的很好,课内的练习完成的很棒,老师也会给他们盖上星星。(这个是老师为了激励学生的一个办法)。
(4)集满了5颗星星,就可以换一张绿卡。当然有奖励就要有惩罚。
(1)上课不认真听,老师会提醒你一次,如果提醒第二次,那这个上课认真听的这颗星星就得不到了。
(2)上课会讲话,情形轻的得不到星星,影响到别人,情形比较严重就要划掉一颗星星。
(3)如果在讨论、练习的环节没有认真做也不可以得到绿卡。星星就印在数学书翻开来的第一页。
二、学生会审题,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现在发现学生审题时特别的不认真,比如小明做了18朵的红花,小花做了16朵的红花,小明比小花多做几朵?很多学生列的算式是18+16=34.学生在解题中出现的许多错误,往往并非是缺少必要的知识,而是缺乏必要的审题习惯和审题技能。要提高作业正确率,必须下功夫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再解题的习惯。解题时要认真书写,教学生解题时要书写整洁,格式规范。算草要象正式答案一样,一律写在作业本上,做到算草不草,竖式排列有序,使学生养成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为了让他们有效的完成课堂作业本,所以就制定了一下的表格
每一页完成的质量为A、B.C,A表示学生做的是全对,B是错的较少,C是错的较多,如果订正了就改为A,星星表示字写的好坏,因为发现学生的字并不是很好,为了鼓励他们就对他们的字进行评价,3颗星说明字写的很端正,2颗星星表示字写的还可以,1颗星星表示字一般,没有星星就是写的太潦草了。
制定了这样的表格后,我就在想是不是也可以利用换绿卡的政策:如果是第一行得到5个A可以换一张绿卡,10颗星星也可以换一张绿卡。如果订正后是A,有这样的订正后的10个A可以得到一张绿卡。
三、学生会改错题,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
能对自己的学习效果作出评价,是一种高水平的学习。善于从错误中学习也是一种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判断正误,自我检验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指导学生对自己作业中的错题分析并登记错因,认真改错,是培养学生自我检验和自我评价能力,提高作业正确率的有效方式。每学完一个单元,学生可根据错题情况评价自己该单元学习的成绩和问题,确定自己复习的重点。如果我布置了错题作业之后,也会及时的进行检查。如果学生的错题集做的很认真,像这样
我就给A。所以有给学生的评价是ABC,如果字写的端正不端正也给0颗星星到3颗星星。其实也可以利用换绿卡的政策:如果是第一行得到5个A可以换一张绿卡,10颗星星也可以换一张绿卡。如果订正后是A,有这样的订正后的10个A可以得到一张绿卡。
案例反思:
对班级数学学习习惯的评价制度还在的探索中,这样的制度符合班级学生实际情况的一步步改变、发展,逐渐达到学习习惯越来越好的效果。
评价不仅要注重学生当前的学习状况,更应该注重其今后的发展。因此,评价的结果应具有激励导向作用。在评价时我们注意把握好三点。一是实事求是、公正及时。如果教师的评价掺杂了主观印象,或带有某种偏见,或者评价不公正、及时,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反而会产生相反的结果。二是以表扬、鼓励为主,慎用甚至不用否定性的词语。评价时教师尽量从积极的方面,把鼓励和批评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在表扬时指出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在批评时又肯定其进步的一面。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如“你也可以成为数学家”等,会使学生久久难忘。三是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少年儿童处于身心发育时期,各个方面很不稳定,因此,评价尽可能地以个性特征为参照,注重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淡化横向比较。教师要善于找出学生的“闪光点”,及时予以表扬鼓励。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比较中树立信心,在评价中不断进步,真正使评价成为学生发展的“推动器”。
总之,课堂教学的评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教师在实施中应针对不同的需要进行选择,将各种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实践中灵活变通、创造性地使用,通过师评、自评、他评等形式指导提醒学生,使之不断提高,这样才能使课堂具有发展性,学生具有发展性,教学才会充满生命力。
第二篇:小学生学业评价制度
枣元中心小学生学业评价方案
一、评价的目的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贯彻落实“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促进学生自我认识,建立自信,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激发其内在的发展动力。
二、评价的原则
1、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关注学习的结果、又关注学习的过程。
2、评价内容的多维化,从学生学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
3、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教师、学生、家长、社会评价相结合。
4、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书面检测与实践展示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更加重视过程评价。
三、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1、建立学生成长记录档案。主要内容有:学生素质发展报告书,自己最满意的习作与书画作品、日记,最典型的活动杰作(参加实践活动作品等),检测卷及其他荣誉。
2、即时性评价。评价者(教师、学生、家长)对学生学习、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即时评价。通过观察、访谈等形式,评价者在课堂上、活动时、生活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积极反馈,实施书面的或口头的评价,给学生以鼓舞、指导、调整。这一评价次数、时宜等因人而异,不求整齐划一。评价的内容包括:学习兴趣、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学习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与能力,思维的品质、创造性、独特性、灵活性,想象的丰富性,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3、展示性评价
展示性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又要关注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一般要求,又要关注个体差异。评价时机可以以各种板报、作品(业)展览、竞赛、评比等形式安排在学习的某一阶段,也可以以期末检测为形式安排在学期末进行。
4、水平性评价
水平性评价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组织的学科水平性笔试。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既要进行书面检测,又要进行实践检测。每学期末接受县水平性评价检测,学校在每学期中途进行一次调研性水平检测。
技能学科的水平性评价学校只进行阶段性的(一般每学年一次)水平性调研检测,其中毕业年级接受县结业性水平检测。
5、对学生的综合性评价
(1)形成性评价结果以“综合性、激励性的评语+等级”的形式呈现。其中学生平时各学科的作业的评价采用“双等级”制(一方面评价作业的正确性,另一方面评价学生完成作业的态度,如书写等)+激励性批语进行,提倡教师多进行面批与个别性指导。(2)展示性评价结果一般采用“等级制”(优、良、合格、待努力)
(3)水平性评价结果采用“百分制+等级”的方法进行,不论是何性质的水平检测,均不要当众宣布学生考分,更不能排名次。
(4)学科学业水平综合等级采用定量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即在学期末素质发展报告书中,以任课教师寄语性的激励评价语言(主要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 度、知识技能、实践创新等方面进行)+学科的等级评价的形式呈现(素质报告书中不公布分数)。
总之坚持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第三篇:小学生学业评价方案
学生学业评价方案
一、评价的目的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贯彻落实“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促进学生自我认识,建立自信,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激发其内在的发展动力。使评价能准确、公正,科学,使评价真正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根据课改理念,我们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就是要让学生在不同程度上看到自己在参与学习后取得的进步和成绩,享受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评价的原则
“促进学生的发展”应该作为评价的终极目标。现代教育理论及心理学发展成果指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知识是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的相互作用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要用开放、多元的眼光看待世界,为人充分展示生命的本真提供舞台。基于这些理论,我们应该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各自的优势智能领域,并运用评价促进学生将其优势智能领域的优秀品质想其他智能领域迁移;应该注重对学生建构知识时采用的策略或方法的评价,把评价作为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采用师对生、生对生及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机制。而上述种种评价方式或指导思想上的转变,无不体现着这样一个原则-----那就是“以人为本”,要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评价的终极目标。
1、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关注学习的结果、又关注学习的过程。
2、评价内容的多维化,从学生学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
3、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教师、学生、家长、社会评价相结合。
4、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书面检测与实践展示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更加重视过程评价。
三、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传统的的教育评价主要是对学业成绩的评价。事实上,评价的内涵与外延远远丰富于考试,对学生产生影响,能促使其发展的不仅仅局限在考试方面。所以,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拓宽评价的内容,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他人合作交往能力、观察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学生的行为表现、学习态度、课堂表现、课外作业、与他人交往态度、学习兴趣以及对自身现在和未来的期望等等,均可以成为评价的内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发生在师生每日交往中的全面化评价及其评价信息的传递对学生的影响,其实远远大于次数有限的考试及其分数。因此,我们必须坚持评价内容的全面化: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从思想道德、身体心理、审美艺术、劳动技能、创新能力等方面,全面科学的评价学生的各项素质,促进、激励学生素质的发展。
1、建立学生成长记录档案。主要内容有:学生素质发展报告书,自己最满意的习作与书画作品、日记,最典型的活动杰作(参加实践活动作品等),检测卷及其他荣誉。
2、即时性评价。评价者(教师、学生、家长)对学生学习、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即时评价。通过观察、访谈等形式,评价者在课堂上、活动时、生活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积极反馈,实施书面的或口头的评价,给学生以鼓舞、指导、调整。评价的内容包括:学习兴趣、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学习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与能力,思维的品质、创造性、独特性、灵活性,想象的丰富性,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3、展示性评价
展示性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又要关注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一般要求,又要关注个体差异。评价时机可以以各种板报、作品(业)展览、竞赛、评比等形式安排在学习的某一阶段,也可以以期末检测为形式安排在学期末进行。
4、水平性评价
水平性评价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组织的学科水平性笔试。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既要进行书面检测,又要进行实践检测。每学期末接受县水平性评价检测,学校在每学期中途进行一次调研性水平检测。
技能学科的水平性评价学校只进行阶段性的(一般每学年一次)水平性调研检测,其中毕业年级接受县结业性水平检测。
5、对学生的综合性评价
(1)形成性评价结果以“综合性、激励性的评语+等级”的形式呈现。其中学生平时各学科的作业的评价采用“双等级”制(一方面评价作业的正确性,另一方面评价学生完成作业的态度,如书写等)+激励性批语进行,提倡教师多进行面批与个别性指导。
(2)展示性评价结果一般采用“等级制”(优、良、合格、待努力 A B C D)(3)水平性评价结果采用“百分制+等级”的方法进行,不论是何性质的水平检测,均不要当众宣布学生考分,更不能排名次。
(4)学科学业水平综合等级采用定量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即在学期末素质发展报告书中,以任课教师寄语性的激励评价语言(主要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 度、知识技能、实践创新等方面进行)+学科的等级评价的形式呈现,总之坚持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6、课堂评价。评价,作为师生交流的有效方式,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这时就需要教师以满腔的热情、饱满的精神、丰富的情感、艺术化的语言,对学生进行熏陶,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评价观,教会他们在正确评价他人的同时,也能客观自我评价。课堂评价是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学习状况的一种即时评价。现代教学论和评价论认为:有效的课堂其实是在一个个或明或隐、或大或小的评价活动中展开的。随着课改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懂得留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思想,发表评价意见。但尚存在评价方式传统、内容浅显、层次较低等不足。如在评价内容上,陈述性知识评价、程序性知识评价比较多,主要评价基本知识是否掌握,是知识的简单再现。教师要充分认识评价在教学中的总结、矫正、促进和催发作用。特别要善于利用评价激起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激励学生产生高质量的思维。
7、作业的评价。
作业评价由百分制改为等级制,其目的主要是淡化甄别的功能,分数的意识。但从评价的功能上进行考察,这种变化没有引起质的改变。教师批改作业,主要目的依旧是帮助学生纠正学习中的错误,考察学生对基本内容掌握与否,以便及时弥补学生的疏漏。对优秀的作业,主要是采取加贴红花的方法给予鼓励。作业内容主要以课本中的基础知识为主。在促进学生的发展上,显得力度不足。
对于学生的作业,我们应该用更开阔的视野去给予评价。采用动态、灵活的评价方式。即,不要把眼光仅仅停留于传统意义的“对”与“错”上,要多层次、多维度地看待学生作业。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来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总之,从作业中发掘学生不同领域的长处,有利于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有利于学生将优势智力领域的好品质迁移到数学学习中来。使作业评价更好地发挥激励、促进作用。
8、营造氛围
相互评价
在集体生活中学生逐步学会评价他人,学会倾听,学会赞赏,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人,用赞赏的眼光看待同学的回答,同时也更增强他们对自我评价的信心。这样,才能体验并享受到成功的幸福,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同时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还要能真实、客观地评价自己。这时要训练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学会赞赏自己。一位哲人说:发现优点比发现缺点更困难,因为这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当学生能从各方面挖掘自己的优点,那么他们就希望自己的优点越来越多,他们就会相互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
营造轻松、愉悦的评价氛围,为师生的教与学活动有效开展提供了保障。学生们在融洽的课堂气氛感召下,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敢想敢说、敢问,乐于发表意见,大胆质疑,勇于探索,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学习过程真正成了师生共同生命的历程,课堂真正成为了学生生命发展的空间。
9、多元评价的魅力
学生的自我评价:
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可以提高他们的自主意识、反思能力与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主动发展的动力,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发展。
学生间互相评价: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是他们交流想法的最好时机。可以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充分暴露他们的思维过程,也可以让学生养成敢争、敢驳的习惯。既锻炼了思维,也培养了团结合作意识。
家长参与评价:使学生、老师、家长三方形成评价合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评价主体的作用。评价单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以一个单元教学任务或一个阶段为标准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通过学生自评、同桌互评、老师评、家长建议多方反馈信息,让学生看到一个清晰的自我,及时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这种全面客观的评价,更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其积极健康地发展。
总之,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和体现个体差异性,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以促使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实现自身价值。学生最期待老师公正的评价和积极的肯定,但是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之间在学习上存在着差异。那么过去单一以分数论高低,以考试评优劣的评价形式已经不适应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现状。那么就需要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并且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长确定个体发展的方向。让优生有“劲头”,中等生有“想头”,后进生有“奔头”。让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真正体现教育的公平。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成功感,增强了他们探索知识的信心,较好地解决了教学中统一要求与因教材施教的矛盾,促进了每个学生的发展。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应当始终坚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心理、认知发展水平的观察与研究,积累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案,使评价能准确、公正,科学,使评价真正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四篇:小学生学业水平评价管理制度
小学生学业水平评价管理制度
新课程标准对课程的评价作了全面而精要的论述,明确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学业评价应纳入新课程评价的范畴,是一种发展性评价,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持续发展和终生发展。
一、评价的理论框架
1.评价内容多维化
评价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三个维度来确立内容体系,而且应侧重后面两个维度。
(1)关注知识与技能。学习首先要获取一些基础性的知识和基本的技能,该认识的要清晰认识,该记住的要牢牢记住,该理解的要深刻理解,该运用的要能熟练运用。对知识技能,不仅要吸收,而且要内化,要使新旧知识技能融合起来,建构起新的知识技能体系。这个体系中各种要素组合有序,便于检索,便于提取,召之即来,来之能用,用得灵活,用得恰当。
(2)关注过程与方法。对学生的数学习,不仅要看结果,更应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和掌握数学方法的情况。评价应有利于激励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活动之中,勤于实践,大胆探索,乐于动脑、动口、动手,不断地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评价还应有利于激励学生与同伴合作求知,既能无保留地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又能虚心地听取别人的意见。评价要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自觉体验,积累学习经验,掌握数学方法。不仅要掌握获取数学知识技能的方法,更要掌握发现新知识的方法,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评价应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增强其自信心,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主要看其是否积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是否乐于与人合作交流,是否勤于实践,勇于创新。要特别重视思维过程的科学性、条理、广阔性和创造性。评价还应鼓励学生敢于并善于鉴别真伪和优劣,善于根据事物本身的特点和自己的实际情况选用最合适的知识、技能、方法。能够突破思维定势,做到不盲从,不因循守旧。2.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不能由教师一手包揽,而应由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有关人员构成综合主体,而以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为主。
(1)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具有权威性,一定要做到公平、公正、客观、准确,不能带有主观好恶的色彩,更不能有情绪化的成分。应尽可能全面一些,三个维度不可或缺。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学习过程,宜作纵向比较而不作横向比较,善于发现闪光点,肯定每一点哪怕是极其微小进步。应以肯定优点为主,指出不足应从鼓励的角度使用语言。
(2)学生评价。自评要强调容观性,实事求是,既不能缩小,更要防止夸大其词,言过其实。鼓励学生在自评过程中自我反思,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互评要在自评的基础上进行,充分尊重自我评价,要把别人的不足当作检查自己的镜子,把别人的长处看做自己努力的目标。这样,互评就不仅仅是检查一个人学习情况的活动,而且是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过程。
(3)家长和社区人员评价。家长评价重在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主要看自学情况,看完成家庭作业的情况,看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社区人员的评价,主要是考察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能否自觉地去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技能、方法来解决遇到的问题。3.评价方式多样化
评价方式应尽快实现多样化。
(1)书面考试、口试和活动报告相结合。书面考试可用于期中或期末考查,要有一定的广度、深度和难度,但要避免出偏题、怪题,超越“标准”的要求。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适当增强开放性。口试宜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一般考查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活动报告要在实践活动之后由学生自己撰写,可以在小组内交流。要多开展个体的和集体的数学实践活动,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其自主地或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2)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形成评价可以用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作业分析、单元测试、家长及社区人员反映和学生成长记录方式。为作好形成性评价,学生、家长、教师都要作好记录。终结性评价通常借助于期末考试,但不能把期末考试特别是期末书面考试作为终结性评价的主要依据,终结评价的依据应侧重于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尤其是努力程度。
(3)定量评价和定性评结合。在呈现评价结果时,既可定量,也可定性,并以定性为主。定量评价采用等级制;定性评价可采用评语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有了哪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等。无论是定量评价还是定性评价,其结果都应有利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发展。
(4)即时评价与延时评价结合。做得好的应即时评价,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对那些在考试或活动中表现不佳或出现差错的学生,要帮助他们找出原因,弥补不足,然后改正错误或进行第二、第三次测试。延时评价对那些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具有巨大的激励作用,不可忽视。4.评价应突出实践性
评价要多用活动报告的方式,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考查自己的学习情况。不管是书面考试还是口试,内容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以增强应用意识。无论是定量还是定性评价,都要侧重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评价应突出创新性
学习活动是一个不断获取新知的过程,学习评价也应强调创新。要适当鼓励学生纵向迁移,能综合运用多种知识技能,借助直觉、归纳、类比、演绎等思维,分析解决新情境下的较为复杂的问题;要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别出心裁,寻求新途径,采用与众不同的方法和形式来解决问题;要鼓励学生追求思维方式的灵活性,解决具体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最优化和个性化。
二、评价的具体实施
学生学业的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两大部分。
(一)形成性评价
形成评价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学习表现,单元检测,作业。1.学习表现 学习情况主要包括课内和课外两方面的内容。
(1)课内表现。课内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兴趣,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在学习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方法的独特性,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想像的丰富性;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等。
(2)课余表现。课余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预习和复习功课;阅读课外读物;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整理和使用信息,拓展知识领域;参与各种形式的课余和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运用所学,获取新知和体验。
学生的学习表现存在于整个学习和生活过程之中,需要经常注意观察并及时记录下来,所以需要建立学生学业成长档案。学生学业成长档案可以以表册或记事本的形式出现,一人一册或一本。学生一旦有较突出的表现,就立即记录在案。记录人主要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包括当事人和知情者。家长也可以提供情况。学生学业成长档案记载的内容,要作为期末进行综合评价的重要依据。
2.单元检测
(1)检测的内容。单元检测要以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紧扣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考察对本单元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可以有一定的综合,主要是单元内知识的综合运用,也可以兼有少量跨单元知识的综合。
(2)检测形式。检测形式要多种样多,富有趣味性。可以用书面方式检测,也可以用实践活动方式检测。用书面方式检测可以闭卷,也可以开卷;实践活动可以有比赛、表演、实际操作等形式。检测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群体合作完成;可以在校内进行,也可以在校外进行,还可以把校内外结合起来进行。
单元检测的内容和形成最好自主设计。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本校、本年级、本班学生的实际,同一个年级可以统一,也了以各班自主设计。要尽量减少统一性,增强自主性,提倡开放的性。
3.作业
(1)作业的设计
①作业要少而精。作业要做到少而精,既能足以让学生巩固、运用所学知识,掌握方法,形成能力,发展思维,积累经验,提高兴趣,增强自信,促进学业发展,又不至于加重学生负担,损害他们的身心健康。作业可有适度的综合性,让一道作业发挥巩固运用多种知识、发展多项能力、培养多种思维的作用。作业应尽量做到,既有挑战性,又有适应性,既切合学生知识、能力和生活的实际,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探索精神和探索能力。借用教材、教参的练习之类,要在深入钻研吃透编者意图的基础上精心筛选,使每道作业都有它独特的作用,切忌机械照搬,兼收并用。
(1)书面检测
①检测的内容。检测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些:基础知识;运用单项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所学解决较复杂问题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探求新知的能力;解决问题策略的发散性求异性和灵活性;想像能力。设定内容的原则是:弱化甄别,人人成功;淡化统一,鼓励独创;降低难度注重应用。检测内容的综合性和难度要分高、中、低几个层次,每一个层次都要有相当数量的选作题,让学生选作他们认为可以作的题目。发展水平较低的学生不能做难度较大的题,可以多作一些基础题或中等难度的题,这样也可以取得较好的成绩。要把标准化试题减少到最低程度。②检测的形式。检测形式可分闭卷和开卷两种,着重检测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高低,可以闭卷;着重检测运用所学知识、方法探求新知或考查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灵活性等,可以开卷。
③检测的评定。考虑到成绩评定的难度,书面检测可沿用百分制。卷面总成绩可用所作小题分数相加而得,因有较多选作题,而且各题分值不均,所以得满分者不一定要把试卷上的题目做完。作答有独到之处的可以加分。
(2)实践检测
①实践检测的内容和形式。实践检测内容和形式应力求丰富多彩而又切合学生实际,主要有:听算,动手操作,调查统计,参观访问,测量,设计制作,信息收集和整理,社区服务等。
②检测成绩的评定。实践检测的评定宜用等级制,可分优、良、中、下四等。主要依据有: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合作精神,运用所学的意识和能力,不宜过份看重结果。
(三)综合评价
1.操作步骤
将学生平时的学习表现、单元检测、作业情况进行汇总,再和期末检测进行综合,作出一个比较切合实际的综合性评价。平时的学业成绩和期末检测的成绩的权重以3:2为宜。平时的学习表现和作业以及期末的实践检测都用的是等级制,转换的标准可以为:90分以上为优,75分至89分为良,60分至74分为中,不满60分为下。
2.结果呈现
总评结果的呈现可以有两种形式:学业成绩和综合评语。
(1)学业成绩。学业成绩由三部分组成:情感态度、知识技能、实践创新,均可用优、良、中、下四个等级来反映其发展水平。评定情感态度的依据主要是学习表现,评定知识技能的依据主要是单元检测和期末检测,评定实践创新的依据主要是实践活动。学业成绩可以先由学生自评,然后互评,最后由教师综合评定。
(2)综合评语。综合性评语应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评语,既要充分 肯定学生在学业上的进步,尽量发现其闪光之处,也要指出其成长过程中的不足,并指明努力的方向。肯定进步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就自身进行纵向比较,不宜作横向比较,说在班上排名第几等。指出不足,应用激励性语言表述,把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融合起来,如说,今后如何如何,就会怎么怎么;要是能怎么怎么,那就更好了,等等。评语中既有对客现事实的陈述,又不乏主观情感的自然流露,让人民教师对学生的深切关爱,对下一代的殷切希望。
第五篇:浅谈小学生学业评价的策略
浅谈小学生学业评价的策略
[摘 要]:对学生学业的评价是指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做出定性、定量的分析和综合评判。评价内容丰富而生动。人们为此积极地探索和实验,但因受传统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对学生的评价过分注重分数,不够全面,有失公正。使国家一直大力推进的素质教育难以落到实处。近期,深圳也出台政策提升中小学生的八大素养。要想真正得以实施,就发须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评价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学业评价、基础教育、功能、主体、内容、维度、方法。
素质教育的口号提了十几年,然而一纸定未来的高考指挥棒却在无形中左右我们的教育教学方向,使素质教育流于形式,无法得到真正的落实。当前教育仍然存在重分数轻素质、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等现象,学生身心健康、创新实践、生活能力等综合素养仍需进一步加强。面对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对人才素养的新要求,为了进一步提升中小学生的综合素养,深圳于今年七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指导意见》,围绕学生品德、身心、学习、创新、国际、审美、信息、生活八大素养,提出育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同时提出五大保障体系,其中之一就是对学校的“阳光评价体系”。具体落实到学校,我想最终要落实对学生评价的改革上。学生学业评价是学生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评价中最核心的、最基本的内容。所以,改革对学生学业的评价是意见得以实施的有力保证。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它要为提高国民素质奠定基础,为培养各类人才奠定基础,为儿童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基础。小学教育更注重文化的普及与素质的奠基。所以,对小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更应该发挥“阳光评价”的导向作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特别关注:
一、功能。明确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对于学生来说,学业评价可以了解自己在学习上的进步与不足,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不断改进学习的方法,争取更大的进步。针对以往的评价更重视甄别、选拔的功能,新课程则倡导发展性评价,指出:对学生的学业评价,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既要关注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要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励他们的自信心。充分发挥形成性评价的“诊断”作用,使总结性评价更全面、客观、准确。
二、主体。教师、学生、家长评价相结合。
以往对学生学业的评价主要是以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为主。这样的评价过于片面,虽说班主任的职责是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会对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但一已之见毕竟有限,终究不能全面了解学生,所以,评价的主体要多元化。
1、要加强学生的自评。通过学生自评,可以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改变以往评价中消极被动及不敢质疑的现象,学生通过自我认知、分析、评价,能更清楚地认识自己,意识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从而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促进自身的发展。
2、加强同学之间的互评。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增高,学生之间开始出现同伴团体,学生和父母、老师的关系时亲时疏,他们更在意同伴之间的交往,在意同学对自己的评价。每位同学就像是自己的一面镜子,同学互评,可以通过评价他人来映照自己。也可以通过他人的评价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发展自己。
3、加强每位任课教师的评价。学生之间是有个体差异的,每位学生的优势不同,他们在各个学科领域的表现也不尽相同,尽凭班主任或任教语、数、英等科目的老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过于片面,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容易给学生错误的引导,认为只有所谓的主科才重要,而对于音、体、美等更能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科目的重视不足。要想真正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就必须让每一位任课教师都参与到评价中来。
4、重视家长的评价。记得几年前,我所在社区学校罗芳小学的校长到社区来给家长开会,他曾讲过一个五加二等于零的观点,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而我们在和家长沟通时,也经常会有家长说起孩子在家的表现和在学校完全不一样。所以,重视家长的评价,构建家校一体的评价体系,整合教育的影响,使学生无论在家在校都能够努力做好自己,强化教育的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内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多维综合。以往的教学评价以双基为主,对能力的考察重视不够。新课程的评价体系强调内容的多维化。构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为学生学业的评价指明了方向。这就要求我们选择评价内容,尤其是考核的命题时要考虑到以上因素,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学生的实际,注重学生的积累、体验与运用。实现评价内容的整合。让评价真正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四、维度。关注评价过程与评价结果并重。
学生学业评价,是阶段性评价,也是总结性评价、终极性评价。以往的评价过分注重了对结果的评价而忽略了对过程的评价。新课程更强调表现性评价、真实性评价、替代性评价。档案袋评价是其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采用档案袋的形式可以详细地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以及学生在不同学科,不同领域所获得成就,它可以使评价更加详实,更加客观,更加全面,也更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差异化的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发展。将评价过程与结果并重,可采用多次评价的方式,使评价更趋公正。
五、方法。注重定量与定性评价的结合。
新课程实施以前,对学生学业评价的方法主要采取书面的考试形式。这是一种典型的量化评价。它主要是对学生认知和表现能力中的范围狭窄、层次较低的方面进行考察,造成学生和教师对学习成果的理解和追求过于表面和狭隘。这与新课程理念是格格不入的。更无法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行有效的评价。新课程要求对学生的学业评价要始终坚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指导,对学业的检测不但要有“量”的评价,更要有“质”的评价,要做到定量与定性结合、相互促进。
总之,对学生学业的评价要讲究策略,要依据多元评价的原则,体现内容的多维综合,评价过程与结果多维并重,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真正实现评价促发展的目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素养的全面提升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