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与决策——《统计基础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对策建议》

时间:2019-05-14 21:31: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调查与决策——《统计基础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对策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调查与决策——《统计基础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对策建议》》。

第一篇:调查与决策——《统计基础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对策建议》

调查与决策——《统计基础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对策建议》总第175期

调查与决策(内参)

第64期

统计基础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对策建议

四川省统计局综合处 聂富强 熊建中 倪方平

近年来,各级政府统计部门把加强基层统计基础工作作为一项重点来抓,反映出统计基础仍然是决定统计质量的一个重要问题。省统计局在对四川部分地区的分层次选点调研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分析,并对如何加强和完善基层统计基础工作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基层统计与统计基础的关系

加强基层统计和统计基础工作是近来出现比较频繁的用语,就中国统计改革的逻辑要求而言,理清二者关系十分必要。

对“基层统计”的理解,按照《统计法》,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独立的统计机构,表明县统计局为基层统计机构。根据《宪法》,我国地方人民政府包括省、直辖市、县、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等层次,广义的政府统计系统的基层在乡镇一级,或者说企业、住户、机关团体等机构单位构成了基层含义的最低一级。因此,统计的基层是一个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的概念,且理解差异也大。将其理解为县、乡两级(或者乡镇、部门与企业)的流行看法从现实看来也许不无道理,但立足点仅仅是政府综合统计系统,至少没有紧紧抓住基层统计工作中核心的东西,用于指导实践则容易导致形式主义。

对“统计基础”的理解,将其限定在“统计工作的基础”方面,也就是开展工作的条件。所谓“人、财、物”是一般的说法,而有人员、有经费、有台账、有电脑、有机构、有制度等就是基础条件的具体化。

以上分析表明,基层统计和统计基础分别从属于主体和客体概念,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具体到政府统计工作中,加强基层统计就包含了相应的加强统计基础工作的要求,而加强统计基础工作也必然不能脱离对基层统计的加强。而就政府统计的政策层面要求而言,加强统计基层的基础统计工作应该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困境与挑战

聚集的“脓包”、“崩溃”的边缘以及“下面真数假算、上面假数真算”等说法也许是对一些统计数据质量的片面观点,但也反映出部分统计数据源头的真实性问题较大,及转轨时期政府统计的微观基础非常薄弱的客观现实。把这些问题放在制度变迁和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来看,则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难性就更加明显。

首先,基于政府控制能力要求而形成的行政资源的自上而下配置方式是基层统计基础薄弱的根本原因。具体而论,在多级政府架构中,统计资源的分布从中央到地方其优劣程度是依序递减的。这种资源配置方式与政府统计对微观基础的内在依赖要求严重背离,结果必然使宏观数据质量的稳健性缺乏保证。由于统计资源配置的“倒三角”分布与客观统计对象的“正三角”分布之间矛盾的长期性,可以判断:基层统计基础从相对意义上将处于长期薄弱状态。

其次,渐进式改革路径的选择决定了统计资源配置的渐进性质,从总体上看县级

以下统计基础面临着绝对薄弱的状况。通过近30年以“分权”为主要特征的渐进式改革,在取得持续经济增长奇迹的同时,也使得中央、省(市、自治区)以及地(市)三级的政府统计工作条件总的说来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而县级以下的统计基础则普遍较差。概言之,县级统计——任务重、办公条件差、经费缺乏、人员不足;乡镇统计——经费没有保证、兼职人员为主且变动非常频繁、统计台帐不健全、电子化程度极低;基层政府统计基础尚且如此,村级和企业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

最后,受地方政府重视程度、经济发展水平、政府体制改革、统计体制安排和统计队伍建设等因素影响,基层统计基础状况在各层级各地区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从而给加强统计基础工作的政策选择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地方政府重视的县(区)禀承“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统计”的理念,能将统计工作上升为政府行为,在经费和人员等方面给予制度保证。这种政府统计地方化的必然结果,就是使数据适合于地方利益的倾向明显,统计基础加强的结果反而可能导致部分数据质量的下降。经济发达的地区,统计基础相对较好,但也普遍面临着市场化、工业化与城镇化过程中统计对象的爆炸式增长和多样性演变,基于提高数据免疫力要求的统计工作量巨大而繁重。以提高行政效率为目标的政府体制改革始终在探索中行进,最后总是要落脚到机构与人员上面,几乎每次改革的结果都导致了对基层统计基础的削弱。酝酿中的以精简为核心的新一轮机构改革将很可能对已经非常脆弱的乡镇统计基础以致命的一击。在以地方政府竞争为主要动力的中国特色经济增长方式影响下,“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现行统计管理体制已经演变成了“统一领导为虚,分级负责为实”的实际制度安排,“谁出钱就为谁办事”倒是不二的行为准则。统计基础工作抓得好的县(区)似乎一把手都特别“能干”,普遍受到党政领导的“厚爱”,背后的实质是层层目标考核的要求,一句话是数据。而乡镇和大中型企业的统计队伍则普遍面临着知识老化和流动性极大的困难,“内疚与无奈”表现了基层统计人员的心声,统计数据的微观基础已到了十分脆弱的地步。

三、体制改革与政策选择

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体制与政策均属于制度的范畴。相对而言,政策功能在于短期,体制就明显具有中长期意义。由于体制改革的艰巨性与长期性,应对基层统计基础改善的可能选择就只能求助于政策工具了。近年来,应该说国家统计系统自上而下已经意识到加强基层统计基础建设的迫切性,并在强化领导、开展调研、制定规范化标准、纳入统计工作目标考核、加强与部门和政府的协调、加快信息化建设、评选示范单位、加大执法检查以及培训企业和乡镇统计人员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客观地说,有效果但力度不够,根本原因之一是缺乏从政府职能视角的深刻反思。作为政府统计人,我们认为当前在加强基层统计基础的实践中,各级政府必须在以下方面理清思路,切实有所作为。

第一、统计数据的公共品性质具有很强的相对性,各级政府应该承担基层统计基础建设的相应责任。统计数据是公共品已成共识,而其“准公共”性质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具体而言,站在中央政府角度统计要为全社会服务,站在省级政府角度则又要为各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依此类推。根据事权与责权统一的原则,各级政府必须承担相应责任。当前省级及其以下各级统计经费主要由地方分级承担的制度安排,至少说明了中央政府对责任的“拖欠”,加大中央财政中统计事业经费的投入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第二、加强基层统计基础的关键在于政策的可操作性要强,力度要大。其实核心还是经费如何增加并落实的问题。按经济发展水平和统计对象规模等因素核定基本的统计事业经费,把乡镇级统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既是改革中的成功经验,也受到基层统计人员广

泛认可。

第三、对企业统计基础建设要贯彻分类指导、先易后难的原则。大致来看,对规模(限额、资质)以上企业要将“几有”标准的要求与工商注册、税务登记、贷款审批等政府职能有机结合起来,充分体现统计工作政府化的本质。对大量的小型企业,重点则在于将多种调查方式有机结合,切实建立起科学推算的方法体系。

第四、树立开放统计思想,坚决推进加强部门统计的新思路。应该说四川省在这方面观念比较先进,思路也很清晰,关键是推进与总结。根据中国渐进性改革的逻辑,县级是最好的试验田。比较成功的县已经把大部分属于政府部门统计的事务交给了有关部门,完成了改革的第一步;第二步就是如何全部交出和如何审核数据质量的问题。应该重点关注这次改革,其意义对加强基层统计基础工作不言而喻。

第五、中央政府务必高度重视基层统计基础建设问题,将其作为当前最紧迫的一项任务来抓。经济普查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反映出了中国基层统计基础接近崩溃边缘的现实,我们建议国家统计局加强情况调研和问题反映,力争国务院把加强此项工作作为对各级政府的考核要求,同时积极进行“偏软”的《统计法》修订,发动全社会科研力量关注基层统计基础问题等等。

(提供单位:发布时间:2006-08-09录入用户:admin-swzys)

第二篇:调查与决策——《当前我市粮食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

调查与决策——《当前我市粮食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总第309期

调查与决策(内参)

第199期

当前我市粮食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

自贡市农业局

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减免农业税、实行粮食直补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以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我市一举扭转了粮食耕种面积、产量连续五年(1999-2003年)下滑的趋势,逐步实现了恢复性增长。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由2003年的302.72万亩,逐渐增加到2007年334.87万亩,增加32.15万亩,距历史最高年1993年344.98万亩,尚差10.11万亩。粮食总产由2003年119.06万吨,逐步恢复至2007年125.99万吨,距历史最高年1997年126.5万吨,相差0.51万吨。油菜籽生产由2003年的16.31万亩,逐渐增加到2007年17.43万亩,增加1.12万亩。油菜籽产量由2003年1.73万吨,增加至2007年2.12万吨,其面积和产量均实现逐年增长,整个粮油生产呈现稳步发展的态势。但是,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增长,自然灾害等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粮油等主要农产品生产面临严峻挑战。

一、主要问题

1.人均耕地少,耕地质量较差

我市人均耕地0.61亩,低于0.69亩的全省人均耕地值。全市耕地自2002年(年末实有197.63万亩)下降突破200万亩以来,一直递减至2004年最低点183.96万亩。近年,虽然“金土地”工程有造地改土内容(2007年耕地得以恢复到195.52万亩),但建设占的大多是良田,补的是拓荒地,质量普遍较差。在现有耕地中,高产耕地仅46万亩左右,占26%左右,中低产耕地所占比例高达74%左右。耕地紧缺和质量差的问题是影响我市粮油安全的最大障碍之一。

2.农资价格高,农民反映强烈

今年,以化肥为主的农资价格攀高,涨幅过大。各类化肥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30%以上。如尿素市场零售价已高达2700元/吨,同比上涨25%以上;碳铵620元/吨,上涨47.6%;农用氯化铵1080元/吨,涨幅高达58.8%。农药各品种价格也有15-20%的不同涨幅。仅“两杂”种子价格与去年基本持平,少数品种略有下降。农资价格上涨冲抵甚至超过国家对农民的惠农补贴政策。据测算,以水稻为例,一般农户中稻每亩施用碳铵70公斤、过钙50公斤、氯化钾10公斤,按目前价格计算,每亩需116.4元,同比上年将会多支出31.2元。加上再生稻新增支出3.75元,合计多支出34.95元。如果再加农药、地膜、劳力等投入,其上涨费用就会超过国家对农民的补贴(国家农资综合直补40元)。从而,影响了农民对生产的投入,导致农民减少购肥数量,种“懒庄稼”,势必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3.农村劳力紧缺,耕作水平下降

据统计,2007年,我市外出务工人员达67.68万人,占乡村劳动力资源总数的44.6%,比上年增加2.98万人,增长4.6%。另据我局对500个农户的调查表明:500个农户有劳动力人口1474人,占总人口的71%。其中常年外出务工556人,占37.7%;季节性务工397人,占26.9%;在家务农521人,占35.4%,且绝大部分是老弱病残妇。在家务农人员中,初中及小学以下学历占务农总数的97.17%。导致了先进实用增产技术推广不快,有的技术覆盖面甚至在倒退。如水稻三围立体强化栽培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推广面不到30%;小麦疏株密植技术覆盖面已由过去的80%减少到30%左右。

4.自然灾害频繁,危害日趋加剧

我市灾害性天气出现极值机率较多,成为灾害多发、常发区域,其中尤以干旱发生的频率最高,影响面最广。其次是洪涝灾害。此外,农作物病虫草鼠害发生也日趋严重。2007年我市主要粮经作物病虫草鼠害发生面积1268.98万亩次,其中:水稻螟虫、稻飞虱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其发生面积和程度为历史罕见;外来有害生物如三裂叶豚草、紫茎泽兰、中国菟丝子等的入侵,给农业生产发展构成了新的威胁。

5.农业装备差,劳动生产率低

近年来,我市耕牛越来越少,耕翻土地全凭几千年延续的锄头,且机耕率不足20%,机播、机栽、机收几乎为空白。农业机械化发展滞后,耕、种、收、晒、贮农业生产各环节全靠人力,农业生产劳动强度大,留守族耕种困难,种植粗放。农业装备落后,劳动生产率十分低下。

6.家庭承包权,限制规模发展

据统计,我市城镇职工到农村承租土地的已达378户,面积13950亩;56个单位和组织承租土地面积5159亩;合伙经营户350户,面积1107亩。由于农村土地受家庭承包权的限制,土地流转阻力大,农业生产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受到较大限制。承租土地者绝大多数都不是用于发展粮油生产,而是发展经济效益高的水果、蔬菜等经济作物,使我市种粮油的大户很少。

7.订单发展慢,产业化水平低

据统计,目前,我市粮油方面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仅有3个,粮油订单生产发展缓慢,且农户对订单生产履约率低,从而影响到粮食的分类收购、储藏、加工和销售。加之粮油加工企业规模不大、实力不强、辐射面不广、加工企业与农户的利益链接不够紧密,粮食产业化水平总体上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二、对策建议

1.严格保护耕地,不断提高耕地质量

一是农村基础建设项目的设计规划要由农业部门签审才能立项,或由农业部门牵头实施。如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优粮工程标准粮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金土地”工程等重点项目的实施。二是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的60%要专门用在发展粮食生产上,且由农业部门牵头实施。三是“金土地”工程改地造地的标准要提高,土地出让收入要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由农业部门去实施土壤改良。四是推广秸秆还田、稻田保护性耕作、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等技术,要纳入农村基础建设项目一并实施。五是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2.多途径提高复种指数,确保粮油面积基本稳定

(1)大力推广中稻-再生稻高产集成栽培技术。富顺县巩固面积、提高单产,四区一县扩面积增加单产,全市再生稻常年蓄留面积保持在80万亩左右,十一五期间,使再生稻总产突破10万吨。

(2)坚定不移地推进旱地耕作制度改革。推广小麦-玉米-红苕-大豆多熟制或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秋红苕-冬洋芋等新三熟制,并利用空行和田边地角等闲置土地增种大豆,推广果(桑)园早期间作花生及豆类作物,使间作冬大豆面积达到40万亩。实现长短结

合,以短养长,提高土地产出率;大种田埂玉米。

(3)扩大粮菜兼用型马铃薯种植。一是我市夹关组类旱地面积约9万亩,改种小麦、豌豆等作物为马铃薯更有增产潜力。二是利用高土旁田和稻-油作两季田,在水稻收后免耕种植秋马铃薯。把“小土豆”产业做大做强,使之成为我市冬季农业的一大特色。

(4)开发利用冬闲田,大力提倡油菜下田种植。据统计,我市常年可开发冬闲田约28万亩,除部分发展反季节早春蔬菜外,尚可开发种植稻田油菜。同时,可本着宜粮则粮、宜油则油的原则,适当增加一、二台地和开发利用田坎土埂扩种油菜。

3.开展高产创建,形成合力抓粮油生产发展

近年来,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在面临人增地减、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情况下,为促进我市粮食单产的提高,在组装配套先进实用技术中,探索出了进一步提高我市粮食产量的技术途径,创造出了成片的玉米亩产600公斤,水稻强化栽培740公斤的单产记录,单产水平分别比我市大面积平均产量高250公斤和200公斤。因此,我市粮食生产仍有潜力可挖。各级党政领导要高度重视,各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形成合力,支持农业部门抓粮油高产创建活动,同时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广大农户积极参与。通过高产典型引路,带动大面积增产。

4.进一步扩大良种补贴覆盖面,完善补贴政策

目前,农作物良种补贴面小,补贴标准不高。建议国家将主要粮油作物一并纳入良种补贴范围。一是小麦种植效益不高,现有品种退化严重,农民对小麦兴趣不大,迫切需要国家扶持发展,否则,农民有放弃小麦种植的危险,出现冬季休耕现象。二是建议将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合成粮食综合补贴,不发现金,以良种、化肥等实物的形式补贴给农民,这样更利于生产的发展。

5.规范土地流转,实现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新突破

我市作为城乡统筹的试点市,一是提出了一系列促进土地流转的政策措施,包括:按市场机制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承认农村土地经营权可以作为资产出让;建立乡镇和村级土地流转管理机构,对土地流转大户发展特色产业实行农业基础建设后补足;加大对参与农村土地流转业主的物化投入可以办产权或申请金融抵押贷款;按产业规划和区域功能规划,农村宅基地与城镇建设用地置换等。应将这些政策用好用活。二是要像扶持龙头企业一样扶持种粮油的大户,为他们扩大生产规模、依靠科技增产增效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提供单位:发布时间:2008-11-25录入用户:admin-swzys)

第三篇:计划生育统计报表存在问题与对策

计划生育统计报表存在问题与对策

2007-7-23阅读1258次

计划生育统计报表存在问题与对策

做好统计工作,搞好报表分析,是全面掌握基本情况,正确指导人口计生工作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大治假求实力度,统计报表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但是,从我们最近解剖调查的情况看,仍然存在着出生人口漏报、性别错报、错报以及育龄妇女漏管、手术不实等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查明原因,采取相应对策加以解决。

一、存在问题

近几年来为加大治假求实工作力度,我县在加强年终、半年考核的基础上,加大了平时调查解剖力度,出台了“直查直处办法”,采取不打招呼,直接进村入户的形式,对全县8个乡镇的213个村不定时、无规律地解剖调查。从调查情况看,出生漏、错报、已婚育龄妇女漏管、手术报表不实等问题不同程度的存在。漏报出生大多数为政策外,个别也有政策内漏报;出生错报主要表现在性别和胎次上;育龄妇女漏管主要是新婚人群,特别是早私婚的妇女;节育手术不实主要表现为:一是漏报,重点在引流产一项上。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大外孕补救力度,做了大量手术,但没有通过报表反映出来,并且数据相差较大;二是虚报和错报,重点在上环项目上。通过调查发现部分未环育龄妇女,帐卡却显示有环。

二、分析

为什么在治假求实力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仍然出现以上问题?通过调研,我们认为,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因素,还有综合治理不力的问题。

(一)造成出生人口漏报的主要原因。

1、基层组织不健全,专职队伍的作用不能很好的发挥,造成季服务不到位,月访视不落实,不能准确掌握已婚育能妇女的孕情,使出生不能及时上报。

2、个别工作人员素质低下,责任心差,工作浮于表面,不扎实,不能把真实情况反映上来。尤其在外出流动人口管理上,因为存在实际困难,比如地址不祥、虚假等等,无法掌握准确的生孕信息,在管理上更加松懈,从而导致出生漏报。

3、出于某种目的人为有意瞒报。一是个别包村专职人员为保证责任目标的完成,人为隐瞒政策外生育,从而达到提高符合政策生育率的目的。二是个别乡镇没有正确的政绩观,在上级

考核时为了取得一个好成绩,将一些贫困家庭的政策外生育有意瞒报,人为提高社会抚养费的征收面和到位率。三是生育对象有意瞒报。有的早私婚夫妇,出生一孩后隐瞒不报,既可以逃避以其非法婚姻的处罚,也可以达到以后多出生子女的目的。有的夫妻为达到生男孩的目的,在生育二胎女孩后谎报死亡,骗取再生育指标,持二生三。

(二)造成出生人口错报的主要原因。

1、在孩次错报上,主要是由于产生漏报、瞒报后,新报出生的孩次与实际不符。根子原因还是在漏瞒报上。

2、在错报上,存在两种情况。一是专职人员故意把当年的政策外生育前提,以达到提高当年符合政策生育率、降低征费到位率的目的;二是生育对象补报以前的政策外生育时,故意将提前,以达到降低处罚标准的目的。

3、在性别错报上,也存在两种情况。一是乡、村专职人员工作不细致、不认真,没有按照规定进行入户核实,而是根据个人申报或道听途说进行登记造成的;二是再生育户生育女孩后为达到继续生育的目的,对外谎称婴儿夭折。为取信专职人员,谎报为男婴,从而造成错报。

(三)造成已婚育龄妇女漏管的主要原因。

1、在农村中,男女双方登记后,如果不举行仪式或在外旅行结婚,计生专职人员就很难发现和掌握这一婚姻情况,造成新婚漏报,育妇漏管。

2、从外地经人介绍领来的媳妇,多数因证件不齐全不能办证,结婚同居也不大操大办,也让计生专职人员难以发现和掌握,造成漏管乃至外生。

3、对流动人口中的育龄妇女管理不到位,造成漏管。

(四)造成避孕节育措施漏统的主要原因。

1、关于长效节育措施漏统。一是基层专干工作不细,统计不实,报表与实际不一致造成漏统;二是上环对象脱环或私自摘环形成外孕,补救且补环后,为减少工作量,将补救手术与补环同时瞒报;三是个别育龄妇女在乡外或县外采取了长效节育措施,计生专干不能及时掌握形成漏统。

2、关于补救手术漏统。一是长效节育措施失败形成外孕,补救后,基层专职人员为减少工作量与工作难度,将补救手术故意瞒报;二是育龄妇女政策外怀孕后,私自到私人诊所或外地医疗部门采取手术后,为逃避结扎或上环而瞒报。

三、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认为需要从三个方面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工作。

(一)强化专职人员的责任。

1、对村级专干加大培训力度,使村专干、小组长、送药员能充分发挥作用,认真做好季服务,月访视。

2、对乡级统计人员卡死责任,实行过错追究。对人为弄虚作假、虚报瞒报的决不姑息,严肃处理。

(二)强化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政策的宣传。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让广大群众知法、懂法、守法,自觉实行计划生育。

(三)强化部门间综合治理。

1、同公安、工商等部门协作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认真使用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及时、准确掌握流动人口的生育信息。

2、积极主动与民政协调,加强对婚姻登记的管理,杜绝早、私婚现象,做到结婚有登记,婚后有管理,防止因新婚漏管而造成的出生漏报。

3、加强与户政、医疗卫生等综治部门的交流与合作,在出生人口统计上齐抓共管,互通有无,协调一致,信息共享,有效解决出生上的漏错报问题。

第四篇:乡镇招投标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

乡镇招投标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乡镇招投标分中心的建立及有效运转,对维护市场秩序,确保工程质量,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经济发展方式和发展环境的变化,乡镇招投标分中心工作仍存在着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同时也暴露出乡镇招投标工作体制和管理机制不完善的弊端。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县纪委对乡镇招投标分中心进行了专项检查和调研,现就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作一些探讨。

一、乡镇招投标工作的现状

(一)各乡镇设臵机构、建章立制,乡镇招投标平台基本建立

2006年,我县结合自身发展状况,在16个乡镇建立了招投标分中心,形成了县乡二级招投标平台网络。目前,各乡镇分中心均成立了分中心招投标领导小组,明确了分中心工作人员,配备了相应的办公场所和办公设施。同时,各乡镇分中心制定出台了招投标管理办法、操作流程,部分分中心还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职责、过错责任追究办法等日常管理制度,基本形成了分中心招投标管理体系。

(二)各乡镇分中心业务量稳步增长,招投标工作成效初显

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全县各乡镇招投标分中心累计招投标项目549个,涉及金额28369.887万元,其中2008年7月至2008年12月招投标项目66个,涉及金额2629.5547万元;2009招投标项目269个,涉及金额12329.094万元;2010年1月至7月招投标项目214个,涉及金额

13411.239万元,分中心招投标业务量快速增长。同时,招投标业务范围不断拓宽,除传统的工程建设、物品采购、土地(产权)交易项目外,美丽乡村工程建设项目也逐步纳入乡镇招投标范畴。

二、乡镇招投标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招投标制度不统一,招投标管理不规范 各乡镇招投标分中心虽制定了分中心招投标制度和实施细则,但这些制度和管理缺乏统一标准,实践中容易导致具体的招投标活动不规范,给规避招标、违规招标提供了制度漏洞。集中体现在:

1、招标人场外运作,规避招标

个别乡镇的美丽乡村等村级工程项目未按规定进入招投标中心,直接由村级组织自行组织发包;一些乡镇分中心招投标制度不健全或执行招投标制度不严格,导致实践中未按法定招标时限进行招标,有的项目在第一次公开招标流标后,未按法定程序重新招标,而是与投标单位协商后直接定价发包,如报福镇石岭村委会办公楼改建工程,三家投标单位因超出文件规定价被废标后,公开招标直接转为议标。而且这些直接发包的项目往往不是发包给正规的建筑施工单位,而是不具备资质的包工头。

2、招标限额执行不到位,违规招标

部分乡镇投资规模50万元以上(我县进入县招投标中心招标限额)的工程项目,未按规定进入县招投标中心,而是直接在分中心进行招标。而这些招标项目通常是由于未办理立项、用地审批、施工许可等手续,无法进入县招投标中心进行招标。

3、招投标理念相对落后,方式传统一是公开招标与邀请招标并存,邀请招标过多,且邀请招标方式的确定程序、具体操作亦不符合规定,客观上出现邀请招标多为变相议标。如鄣吴镇招投标项目共计20个,邀请招标11个,邀请标比例高达55%。二是招标方式多采用有标底招标,而各乡镇招标标底的确定方式又缺乏统一标准。三是评标方法较为简单。很多乡镇分中心采取最低价中标、平均值中标等评标方法,这些在招标文件中予以明确的评标方法过于简单,易增大投标单位围标、串标的概率。

4、信息发布平台不统一,随意性大

各分中心未实行全县统一的招标信息发布平台,一些乡镇未能有效利用电视、报纸等媒体发布招标公告,甚至一些村级工程招标项目仅在镇、村公告栏张贴招标公告。信息发布的标准不统一、发布形式不规范,且公布时间较短,造成招投标信息受众群体较少,响应招标的单位势必也较少,有悖于通过市场程序公开招标的初衷,导致投标人无法广泛知晓招标信息,客观上影响了乡镇招投标的竞争程度和招标效果。如山川乡马家弄村办公楼改造及医疗站等工程项目,没有具体的招标文件,招标信息仅以村委会名义在公告栏张贴发布。

5、标后监管制度缺乏,工程变更较多

大多数乡镇分中心未建立有效的标后监管制度,部分工程通过设计变更等手法调整项目规模,采取工程量签证、工程单价签证或补充合同等各种形式增加工程造价来达到超标准、超规模建设的目的,个别项目的工程变更量与中标价相差甚远,如山川乡集镇改造工程,中标价为68.8万元,决算价却高达118.58万元,标后监管“名存实亡”;很多美丽乡村等村级工程项目因未进分中心招标,实际无法进行监管,如上墅乡所有行政村实施的项目(含美丽乡村项目)均未进分中心交易。

6.中介机构职业操守缺失,市场管理无序

一是市场垄断,缺乏竞争。我县招投标代理机构目前只有3家(博诚,众诚,宏业),都有相对较稳定的客户群。调查发现,上述三家公司对我县乡镇招投标代理形成垄断之势。大多数乡镇确定招标代理机构的方式为委托制,基本没有以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招标代理机构,难以体现招标代理机构选择过程中的“优中选优”原则。如章村镇代理招标的项目大多数由博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代理。二是人员素质不齐,鱼龙混杂。部分从业人员不讲职业道德,在从事代理业务中投机取巧,编制的专业性文件针对性不强,千篇一律,无法体现每个工程特有性质。如个别项目编制的标底性文件只有《工程量清单计价表》,而无《综合单价分析表》,为后期审计带来较大难度。三是市场管理缺失,秩序混乱。我县招投标代理市场仍处在初级阶段,对其监管没有跟上,造成招投标市场秩序混乱,群众意见较大。如章村镇中学校园安保工程,招标代理机构博诚公司既代理招标项目,又在评标过程中担任评委,难以体现中介机构中立的价值。

(二)分中心资源有限,平台建设不成熟

全县乡镇招投标工作大多处于起步阶段,除了普遍存在上述制度建设不完善的弊端,还不同程度上存在招投标分中心自身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突出表现在:

1、机构设臵不完备、专业性人才匮乏

各乡镇分中心虽有2—3名招投标管理人员,但仅有天荒坪镇、皈山乡、梅溪镇、递铺镇配备了专职人员,其他乡镇大多为乡镇政府内部工作人员兼任,非专业性人才,且其他工作任务较多,不仅对招投标管理工作的关注较少,而且对招投标工作的认识很难到位。

2、硬件配备不到位,台账资料不齐全

各乡镇虽按文件要求设立了开标室、评标室,但多为会议室共用,很难真正达到设立“两室”的初衷。各乡镇中只有昆铜乡配备了专用的过程录像监控、录音笔等硬件设备,其他乡镇均为人为监控,监控范围和力度均难以保证。在台账资料方面,很多乡镇没有严格实行招投标台账制度和归档制度,招投标资料保存不全,“招完了事”,如山川乡很多招投标项目没有建立台账制度,招标后资料不归档。

3、评标专家专业不专,可选择面小

各乡镇评标专家大多采用3人评标,5人以上评标较少。乡镇中各种专业人才较少,可选择的面很小,造成评标专家基本固定为特定个人,且多由政府工作人员和业主代表组成,未能有效利用县招投标中心的评标专家库资源。如孝丰镇南溪金丰桥上游左岸堤防工程项目,5个评委中有4个是乡镇工作人员,另一名是村干部。

三、规范乡镇招投标的对策与建议

为进一步规范全县乡镇招投标市场,结合全县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一)提高认识,强化招投标业务培训

1、各乡镇领导对招投标工作要高度重视,把招投标工作作为廉政建设重中之重来抓。

2、强化乡镇招投标业务人员的宣传教育和业务培训。由县招管办和招投标中心牵头组织对各乡镇招投标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对招投标基本流程、重点环节进行业务辅导。着力增强乡镇领导及其工作人员执行相关招标投标法律法规的责任意识和工作理念,以便能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招投标制度。

3、重视乡镇招投标分中心专业人员的选聘和人才培养,逐步推进分中心招投标工作的专业化、专职化。

(二)创新体制,推进统一平台建设

1、建议组织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县的实际,建立统一的乡镇招投标制度、操作流程和管理规范,在全县层面上,依法明确乡镇分中心的招标范围与标准、招标方式、招标组织形式;同时制定统一完善的乡镇招投标招标代理、评标专家管理规范以及招投标档案管理制度;尽快建立投标企业诚信体系、资格后审制度、招标信息发布平台。

2、在完善规章制度的同时,要对具体监管操作程序进行细化。在调研的基础上,理清乡镇招投标标前、标中、标后管理的步骤,明确各步骤责任人和相关职责,形成统一的管理手册,使乡镇领导和招投标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有一个明确的依据。通过一系列制度建设,引导乡镇招投标活动向规范化、统一化方向发展。

3、依托乡镇招投标分中心,实行村级招投标委托制度,凡村级工程建设项目必须委托乡镇招投标分中心办理招投标,各村不得自行组织招投标活动。

(三)强化审核,加强标前、标后监管

1、严把标前项目审核关

针对目前相当一部分乡镇招投标项目包括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在标前管理上存在无立项、无可行性研究报告、无概算审核审批、“抢时间进度、抢形象效益”仓促上马等问题,客观上容易导致自行招标、规避招标现象频频出现。建议:一方面,重点对政府投资项目尽快建立项目核算制,发改委、财政、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抓好乡镇招投标项目尤其是政府投资项目的设计概算、招标控制价或标底的审核,项目审批部门要依法明确项目招标方式,同时建议成立政府性财政预算评审机构,由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聘请符合资质的中介机构负责对政府投资项目概算进行审查。另一方面,对于村级工程项目(含美丽乡村项目)实行重大事项报备案制,在项目启动前将项目资金预算、资金来源、工期等基本情况以书面形式上报各乡镇纪委登记备案。同时,每个村级项目实施前,乡镇政府、村委会等项目业主都按要求召开班子成员、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等会议,实行民主决策,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2、延伸标后项目监管触角

在标后管理环节上,一方面要加快推行监理介入机制,另一方面又要改变标后完全依赖监理公司的状况,防止标后管理流于形式,甚至出现监管“真空”。建议监察、审计、财政、县招管办对乡镇分中心一定限额以上招标项目的工程变更、资金财务、竣工验收等关键环节,进行常态化监督检查。对村级工程项目,乡镇分中心或乡镇纪委要建立标后的监督检查制度,同时结合村级财务制度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组织村监委、村民理财小组成员参与工程验收,形成验 7

收意见提交业主单位参考备用,核对工程支付款情况,为项目业主管好钱、理好财。

3、强化事后工程项目审计

一方面,对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必须进行审计,要求审计部门在工程审计中将项目初步设计和概算执行情况作为审计重要依据,对擅自变更设计和严重超概算的项目单位、负责人要追究相关责任。另一方面,建议将村集体筹资项目、带资项目、以奖代补工程项目也纳入审计范围。重点对项目建设是否按概算执行,有无随意超标准或超概算建设,资金来源、到位情况及资金拨付与使用情况进行核查,重点审查工程款的支付是否按合同条款及有关规定执行,是否存在未经集体讨论决定个人随意支付现象以及挪用资金等问题。

(四)积极引导,规范中介机构管理

一方面,明确规定不同投资规模的项目选取中介机构的方式,以制度的形式,规定招标人在选取中介机构时,应充分考虑其资质、业绩、技术人员、市场行为和信誉等因素,视投资规模大小,采取招标方式或随机摇号选取方式,不得随意指定。针对我县中介机构较少的现状,也可考虑从县外引入更有实力的中介机构,通过引入竞争机制,促进我县招投标中介机构的快速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加强对招标代理、监理等中介机构的监管力度,定期对中介机构的从业状况、执业资格、经营收费等情况开展专项检查,拓宽中介机构违法举报投诉渠道,加强宣传引导,营造遵纪守法环境,促进中介机构的行业自律。

(五)明确责任,加大依法处罚力度

建立乡镇招投标分中心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明确分中心的职责,增强工作责任心;对国家工作人员在乡镇招投标活动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不作为、乱作为或非法干预和插手招投标活动的,由县纪检监察部门查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时提高交易活动各方主体的违纪违法成本,根据违法程度,除了采取没收保证金、罚款、暂停执业、吊销资格证和营业执照等经济制裁措施外,有效利用诚信体系,严格执行诚信评价和企业黑名单制度,对投标企业、中介机构、评标专家实行动态管理评估,评估结果记入诚信监管档案,作为其参与招投标活动被限制、被否决或者加分、扣分的依据。逐步建立全方位、多层面的监管和处罚体系,让违法违规参与招投标者得不偿失。

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建设和规范管理,真正使乡镇招投标既能提升美丽乡村建设、促进乡镇经济健康发展,又能有效地防控乡镇、村干部的廉政风险,收到让群众舒心、干部省心的良好社会效果。

县纪委执法监察室 2010年11月1日

第五篇:浅谈村级组织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

浅谈村级组织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

建议

浅谈村级组织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2007-02-10 16:47:10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党在农村的战斗堡垒,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重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实现“三个代表”,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更上一个新台阶,实现农村“小康”,保证党在农村各项富民政策实现的重要保证。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出现许许多多新情况、新问题,与构建农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相适应。通过在市委党校两个月的学习培训及赴山东考察,自己觉得农村村级组织建设有待我们在新形势下去探索研究解决。现就我县村级

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进行个人浅析。

一、村级组织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县有*个乡镇,××*个行政村,其中,××镇、××镇、××镇、××镇、××镇,为川道五个乡镇,有××个行政村,其中××个为山区行政村,其余:××个乡镇,××个行政村均为山区行政村。也就是全县村级基层组织建设有××个为山区行政村。由于地区条件、经济条件、历史条件不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展很不平衡,现状不平衡,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村级组织建设的硬件设施不到位。

长期以来,由于集体经济薄弱,乡镇重视不够,有些山区村没有基层组织建设阵地,办公在我村干部家里办公,有些租用一间或一院民宅,各种基层组织建设制度形同虚设,村上更没有集体固定资产和集体积累,更有些行政村村

干部没有集体账目,公私不分,还有些村一届班子一个摊子,下一届“一切从零开始”,根本没有形式一届修一点,一面积累一点的形成“集体”意识。由于村级班子长期瘫痪,或班子变更频繁,即没有账目,也没有固定资产,只有现在的村干部“从零开始”。

村级组织建设在山区组织不健全,有些有村党支部没有村委会,有些有村委会,没有党支部,其余基层治保会,调委会,妇联等更谈不上,财务管理比较混乱,有些行政村,一个或两个村干部,其中各种组织一人或两人担,可谓“多套组织一套人马”,因此造成“一人说了就是集体决策”或“一人不干,全村瘫痪”的格局。

2、村级干部教育管理不到位。

一是有些村村干部,传统小农意识严重,思想保守,工作不积极,不主动,个人利益看得“重”,抢有“和尚”做一天,“撞钟”一天,管你“响不响”。敷衍塞责,支差应付。二是个别村干部即不学政策,办事又不借鉴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方法“老一套”,没有“创劲”。三是特权思想比较严重。一些村级支部书记没有慎用手中权力,而丧失党的原则,个人独断专行,为己谋私利。没有把心思用在如何把农村工作搞好,而是玩弄权术,班子不团结,搞“内讧”。四是工作没有胆识,好人主义思想严重,有些村干部工作怕得罪人,遇事总是一味迁就,用“事实与原则”作变易,工作没有规则,个人随意性较大,工作被动,裹足不前。

3、工作进展不平衡。

不同村级组织建设水平不一样,城区好于川区,川区好于山区,主要是:①由于地域条件、经济条件、村干部综合素质等因素,不同行政村工作条件不一样,农民经济状况不一样,乡镇各项工作实施效果不一样。②党员发展慢,山区村不少党员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有些党员一直没有出过本乡和县。有些行政村妇女党员没有,更谈不上有“女干部”。造成村支部班子弱,村支部书记“无

人当”的断层现象。有些乡镇在发展农民党员问题上,不严要求,重发展数量,一味追求党员指标,抱着完任务的心态,使有少部分没有经受严格考验的群众入党,直接影响了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③政策宣传入户率质量不高。有些行政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注重政策法律法规宣传,群众知晓率低,更有些山区行政村村民法制观念淡薄,群众参政意识淡薄,表现在行政村工作没有起色。

4、村级干部工作作风粗暴。

表现为党性不纯,工作方法简单和“软”、“散”、“牛”、“滑”、“贫”、“后”、“犟”七个字。“软”即工作不敢碰硬,不敢面对现实,遇事唯唯诺诺,逃之夭夭;“散”即一盘散沙,虽各有招牌,但无合力,形同虚设;“牛”即素质低下,遇事不开窍,工作上一味保持个人观点,上级与组织抗衡;“滑”即圆滑玲珑,办任何事情怕得罪惹人,推诿扯皮,事无着边;“贪”即心存私心,工作上有利喜欢无利愁;“后”即思想落后,安于现状,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求先进,只求平稳,拖拖拉拉,延误良机;“犟”即思想不成熟,我行我素,动辄找茬子,撂担子。

5、村级集体经济薄弱。

我们甘谷县大部分山区乡村无积累,无力为群众办实事。就是原来从群众手中收取的款项,也用得一干二净。个别村由于乡上督促不力,姑息迁就,出现了村干部挪用公款的现象。有些村由于政务、财务不公开,帐务不健全、管理不民主、监督不到位,使服务功能跟不上,群众意见很大。有些村由于领导干部更替频繁,帐务交接不清楚,出现财务管理混乱,这直接影响了农村经济建设的发展。

二、存在问题的根源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是农村在深化改革转型时期,新旧体制交替与矛盾交织、各种利益驱动、文化素养、观念因素和制约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

1、领导认识不到位。

有些乡镇没有把村班子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领导思想认识模糊,认为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上级的事,基层组织建设是虚,经济建设是实,经济建设应压倒一切。有的虽然对基层班子重要性认识明确,但缺乏理论指导与党性修养,对国家下策与法律法规的学习不够,没有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上瞻前顾后,顾此失彼。工作上不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而是代表少数人利益,与他人共谋好处。个别乡村干部仍停留在计划经济模式下的工作方法,趋利性,“混日子”的思想严重,自身不正、形象不好,缺乏权威、缺乏组织领导与统筹协调能力,鼠目寸光,对一些事关全局的问题,认识不够,研究不透,不能很好地处理。

2、党员干部教育松散。

在新形势下,有些村干部对党员教育认识不力,重视不够,缺乏统筹性、计划性,只求数量,不求质量。有些支

部书记怕发展党员威胁自身的地位与利益,对思想积极、有前景的群众,故意设置障碍,限制发展,不注重村干部的政策理论学习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使少数党性不强的党员经不起考验,对理想、信念产生了动摇。有些村对有示范带头作用或突出贡献的党员干部消极对待,使一些党员干部丧失信心,失去活力,在群众中树立不起威信,产生了失落感。

3、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

部分村还未建立规章制度。在基层乡镇,尽管是设立了监督机构,但无专职干部,多头管理现象严重,致使乡纪委对各项工作监督不力,流于形式,缺乏规范性、操作性、约束力。对群众反映的各种问题听之任之,致使给腐败现象提供了可乘之机。

三、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建议

解决好党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把党的“十

六”大精神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树立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公仆”意识,具体地讲,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农村基层领导班子建设。

①完善机构,要认真贯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严格依法办事,形成一定的人才创新机制,大胆尝试村班子成员、公开选拔任用方式,充分发挥村民自治,调动群众、参政意识,增加公开性、透明性。要把政治素质好,科技致富能力强,群众基础好,公道、正派、有知识水平、有魄力的优秀青年干部进入村级班子,健全村党支部、村委会、妇联、治保、调解各类组织。

②大力推行村级班子中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调动村级班子成员的积极性,要建立激励机制,要讲实干精神,防止虚报、浮夸,形成基层组织,定期由乡镇组织开展,整体班子与分管个人

实绩考核制。

③要建立健全村级组织建设的各种制度,其中包括村支部、村委会、治保、调解、妇联等,做到严格按制度办事、公私分明、责权分明、任务分明。各基层组织、各尽其责、有分有合、统分结合

④要加大后进班子整顿力度。对群众基础差,组织无才能、工作平庸、腐化堕落的村干部,按照组织程序,原则及时进行调整,并查概寻源进行责任追究,确保把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

⑤要加大对村级组织建设的阵地建设。

2、加强党员干部队伍教育管理。

①强化理论学习。村干部党员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武装,使其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

法律法规的学习,市场经济理论和社会历史发展知识的学习、现代管理科学和科技文化知识的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学习,使其提高理论素养,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

②加大培训力度。要对村级党员干部定计划、依托地方培训基地,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分期分批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一次系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并加大对外考察力度,使其拓宽视野转变观念,增强党性,增强为群众办实事的信心和能力。

③坚持“从严治党”方针。要因地制宜,建立和健全能够使广大党员干部提高素质、发挥作用的制度和机构。严格要求党员,按照党章和其他党内规范办事,用党员标准衡量自己,用党的纪律约束自己。严把党员入口关,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及“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发展党员。

④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在完善已有制度的同时,建立新的制度,如党员干部积分考核办法、发展监督制度、过错责任追究制度、严肃自理不合格党员制度等,使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工作得以更好落实。

3、加强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①理清村级经济发展路子,要围绕产业结构调整,以科技为先导,市场为向导,效益为中心,打破区域,确立主导产业,优化组合各种产业要素,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种养加、产供销、内外贸、农科教于一体的格局,大力发展民用工业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非公有制经济,使其形成村级优势。

②加大实事实办力度。村干部要把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和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做到在政治上代表人民,一切言行为了人民。

要关心群众疾苦,突出抓好以退耕还林、小城镇建设、学校危房改造、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兴建、道路建设、水利建设、规模养殖等为主的实事实办力度。

③建立健全农村文化阵地。要依托乡村阵地建设,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及法律法规,限制各种迷信活动和非法邪教、不健康的思想的宣传,全面推进小康工程建设。乡村党员干部带头传播文明、做先进生产力与先进文化的代表,为三个文明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4、建立健全监督制度。

建立健全监督制度,确定基层专职监督人员,减少监督工作多头管理,确保监督渠道畅通与关口前移。加大对乡村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在监督过程中抓住领导掌权用权与民主理财两方面工作重点,建立党员干部巡回与定期考核制度。继续完善和实行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述职评议等行之有效的制度,依靠群众,拓宽民主监督,坚持民主评议、质询听证等民主形式,充分发挥基层民主制度的作用。加快公示墙、公示栏建设和民主理财步伐的改革,不断扩大财务、政务范围和内容公开透明,加大舆论监督和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力度,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工作的透明度,畅开信访渠道,对无视组织、无视纪律、无视国家法律法规,加重农民负担的人和事,经群众反映,一经查出,应逐级追究责任,公开曝光,严肃惩处,力求群众满意,确保监督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下载调查与决策——《统计基础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对策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调查与决策——《统计基础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对策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网络招聘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

    浅析网络招聘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 姓名:靖小悦 内容摘要: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网上招聘越来越成为如今社会的主流趋势,它以招聘范围广、方便迅速、不受时空限制等区别于传统......

    浅谈村级组织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

    文章标题:浅谈村级组织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党在农村的战斗堡垒,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重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实现“三个代表”,使农村基层组织建......

    基层统计执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这是所有统计人都明白的一个道理,也是我们搞好统计分析的基础。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真实,除了需要各级领导对统计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全体统计人......

    学生学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

    学生学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学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从实地观察、与学生座谈、与个别学生谈心的结果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的主流是好的,呈现出稳定健......

    浅谈中小学党支部参与决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大同市矿区首届中小学校长论坛 之 浅谈中小学党支部参与决策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单位名称:大同市矿区民胜第一小学 姓 名:李彦平职 务:党支部书记兼第一副校长 联系电......

    调查与决策——《内江农业农村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文库

    调查与决策——《内江农业农村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文库.txt同志们:别炒股,风险太大了,还是做豆腐最安全!做硬了是豆腐干,做稀了是豆腐脑,做薄了是豆腐皮,做没了是豆浆,放臭了......

    调查与决策——《内江农业农村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文库

    调查与决策——《内江农业农村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总第304期调查与决策(内参)第194期 内江农业农村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中共内江市委政策研究室课题组 在目前的......

    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摘要 统计工作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科学的统计数据,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为管理层正确的决策提供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