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未成年人犯罪与互联网之间有关问题之分析
互联网进入21世纪后迅猛兴起,提供上网服务的网吧更如雨后春笋,遍及城乡。因互联网具有极快的信息传递功能、能充分进行资源共享、方便资料查询和搜索等特点,故上网已成为许多人尤其是青少年生活中十分重要,甚至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由于目前我国对互联网的管理不规范,违法、淫秽、暴力网站的大量存在及一些网吧业主引诱、容留未成年人上网,使
一些青少年沉湎于网上淫秽色情信息、暴力游戏等,从而走上犯罪道路。笔者就所在法院五年来审理的未成年人犯罪原因进行了统计,可以得出触目惊人的结论:七成未成年人犯罪与网吧有关!网络正成为毒害未成年人的“电子海洛因”,网吧已成为未成年犯罪的“罪恶源地”,应引起全国关心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部门和学校、家长的高度重视。
一、笔者作在法院五年来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情况调查数据
xxxxxxxxxxxxxxxxxxxxxx
二、网吧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互联网是高科技的产物,本身是“好东西”,而不是“坏东西”,但因其存在大良淫秽色情信息、暴力网络游戏,而青少年自制分辨能力差,容易沉迷其中不能自拔。通过以上统计可以看出,未成年人犯罪主要在七个方面:故意伤害、寻衅滋事、聚众斗殴、抢劫、强奸、猥亵、盗窃,而网络暴力游戏是导致未成年人犯故意伤害、寻衅滋事、聚众斗殴的直接诱因。因为未成年人沉迷于暴力游戏,社会淡化现实与虚拟世界的界限,经过长时间的心理积淀,且在现实中遭遇矛盾冲突,往往就会自然而然地按照游戏中的方式去做,即模仿网络游戏中的残暴行为,来解决现实中的冲突,从而走上犯罪。如我县某中学初二学生黄x,经常逃学泡网吧,酷爱玩《传奇》游戏,这种游戏很残暴,就是拿刀上去捅人,他每次玩时,经常扮演武士把对手捅倒,很有成就感。一天课休时间,他与同学因琐事发生争吵,就随手拿出水果刀模仿网上游戏方式捅向同学胸部,致人重伤,构成故意伤害罪,被判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而犯强奸、猥亵恶性犯罪的未成年人则是登录网吧色情网站,与不良女人裸聊,看色情电影,结果难以自控,走上犯罪。如我县某农村中学年仅15岁的初一学生王xx,原本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然而巨大的学习压力和父母过高的期望,使他压力重重。为排泄压力,他到镇上学校附近网吧上网,并被“热心朋友”帮忙登录色情网站,正当青春年少的王xx看得躁动不安,难以自制,第二天早上看见一个女同学进厕所后就闯进去将其强奸(未遂),而琅铛入狱。网吧对于没有经济来源的青少年来说,应该属于高消费场所,特别是沉迷网吧游戏时,需要购置“装备”,父母给的零花钱就无法应付了。上网乏资,就只有铤而走险,去抢劫、盗窃来筹钱,并最终受到刑罚的制裁。如我县周党镇十七岁辍学少年董x,今年过年迷上网络游戏《魔域》,很快把父母过年给的压岁钱一千余元花光,没钱上网,就到该镇中学学生宿舍抢,而被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
三、如何避免未成年人受网吧毒害
色情网站和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毒害从上述的诸多案例,大家应有充分的认识。如何避免未成年人受网吧毒害,笔者认为,重要抓好四个方面:
一是阻住源头,严打违法网站,创建“青少年健康网站”,给青少年留片“精神净土”。公安机关、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文化部门、纪检监察部门、电信监管与运管部门、教育部门、宣传部门、共青团等应齐抓共管,以铁腕整治,该取缔的坚决取缔吊证,该停止整顿的就毫不留情整顿,该收缴、罚款的就实实在在的执行。
二、禁止未成年人进网吧,发现违规,坚决从重惩处。虽然有关部门明令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但执行起来形同虚设,一旦检查发现,对网吧老板也是不痛不痒,轻微罚款,未伤其皮毛。应加强这方面监管,有关部门经常不定期暗访,如有允许未成年人进网吧的,对其经营者巨额经济罚款,让网吧经营者不敢、不愿冒险。纪检、监察部门要暗访督查,对监管执行不力的部门主要负责人予以处理,促其负起责任。
三、家长应关心教育孩子,加强监督。一些家长平时过分溺爱孩子,经常给其零花钱,而缺乏管教育,导致这些孩子出入网吧,上网成瘾。还有一些家长忙于生计,无瑕顾及孩子,使孩子缺乏关爱,流浪网吧,并和网吧内的一些社会闲散人员“处哥们”,从而被一些黑恶势力利用从事犯罪活动。
四、要引导青少年健康上网。学校老师要在上电脑课时让学生了解他们现在的年龄应该登录什么样的网站,不能触及什么样的网站。法官也应深入学校课堂,给学生讲述一些因为沉迷上网而自毁前程走上犯罪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在接受教训的同时意识到健康上网的重要性。
第二篇: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浅析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浅析
祁门县公安局查雪莲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普遍重视,也实行了一些有效的措施来控制其增长的势头,但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未成年违法犯罪问题在各地仍然很突出。就祁门县这类犯罪来说,近年来一直居高不下。2003年元月至今年10月,祁门县未成年犯罪人员共计79人,占全部抓获成员的14。6%,其中15岁以下52人,16—17岁27人。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
如今失业、教育产业化、贫富悬殊等社会问题加剧,社会矛盾日益激烈,未成年犯罪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归纳未成年犯罪主要表现为以下特点:
一是合伙犯罪多。二人以上合伙犯罪占未成年犯罪的70%以上。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心理正处在未成熟期,有合群性,单独干一般胆子不够,一起干会形成群胆,另外就是合伙后使犯罪责任分散,心理压力要小一些。合群后的孩子更希望在群体里能够表现自己,树立自己勇敢以及对同伙的忠诚,在犯罪时他们的表现一般会更极端。这就使合伙犯罪时的暴力程度一般比单独干时更严重。
二是侵财犯罪占主体。主要表现在盗窃抢劫犯罪上,近几年抢劫犯罪有上升的趋势。盗窃犯罪主要以钱财为目的,采取撬锁、破窗等手段入室或溜门入室、顺手牵羊,一般不要大的物件,以好带的物品为主,作案的目标不太固定,随意性大,作案后不掩盖犯罪现场,只要能逃离就行,盗窃所得赃物不往家拿,全部挥霍或存放在同学朋友家中。盗窃摩托车供自己骑玩,也是如今未成年犯罪的一个新的特点。去年祁门县摧毁的一个盗窃摩托车8人犯罪团伙,其中7人是在校中学生,他们在两天之内利用晚上时间在本县用车锁匙捣开摩托车锁,盗窃摩托车10辆,这些被盗车被他们使用后有的抛弃在路边,有的则抛弃在田间地头。他们盗车的目的均为了骑着玩。这些孩子还未走上工作岗位,父母不可能花几千元买摩托车供他们骑玩,出于好奇就走上了犯罪道路。
三是追求哥们意气,心狠手辣,不计后果。未成年人文化偏低,心理单纯,缺乏对事物应有的分辩能力,同时又处在盲目模仿、心理因素极不稳定这样一个特殊的生长发育期,因此在诱惑和陷阱面前,往往很难把握自己,在那些社会上混的小青年诱导下,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今年祁门县在打击恶势力犯罪中,查获涉案人员中有部分就是未成年人,他们受社会上无业人员影响,平时跟随他们吃吃喝喝,然后受他们教唆去寻衅滋事,今年元月以来涉案就达8起。
四是犯罪手段有些成人化。有些未成年人作案前精心策划,作案后迅速逃离现场。一些从报刊影视上学到的反侦查手段被频频使用,使得未成年人犯罪具有了明显的成人化特点。去年祁门县系列盗窃、抢劫加油站现金案件中,5名犯罪嫌疑人中有3人是未成年人,作案时先踩点,骑摩托车前往,并且携带砍刀、钢管等工具,作案后迅速逃离。
五是不悔改,重新犯罪的多。未成年人触犯了一般性的刑事犯罪,按刑法规定不负刑事责任,而劳动教养或少管往往要得到其监护人的同意,从而形成了打击处理的空档,再加上家长或监护人管教又不到位,使得他们不断地重新犯罪,抓了放,放了又抓,形成恶性循环,强化了其犯罪的心理。
六是年龄逐渐向低龄化发展,在校学生犯罪增多。祁门县从2003年元月至今年10月,15岁以下犯罪52人,占未成年犯罪65。8%,在校生犯罪28人,占未成年犯罪的35。4%。与前几年相比,未成年犯罪人员平均年龄下降,在校生犯罪增多。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
〈一〉家庭教育不当或忽视教育,使未成年人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一是家庭溺爱,造成孩子自私和偏激的心理而诱发犯罪。现在家庭多为独生子女,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和放任,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无法形成是非以及价值的基本判断,以致唯我独尊,任性忘为。
二是夫妻双方不和,家庭暴力发生较多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实施暴力犯罪的可能性更大,主要是后天受父母的影响。
三是单亲家庭和面临崩溃的家庭,有些离异后的夫妻双方一般疏于对子女的关心和教育,有的为了再婚而把子女推出门外,不管不问,还有的父母再婚后把孩子视为眼中钉,从精神上和肉体上折磨孩子,使孩子在家庭中得不到温暖,最后有许多流浪在街头,成为未成年犯罪的后备军。
四是夫妻忙于生意或外出打工等而对孩子缺少管教,容易使他们受不良因素的影响而诱发犯罪。
〈二〉学校忽视了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和品德教育。
目前犯罪已经越来越低龄化,许多小学生也参与犯罪,现在教育产业化,应试教育的出现,学校只注重成绩,不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小学和中学大部分学校均未开设法律课,即使有的学校开设了
也只是流于形式,学生没有真正学到法律知识。真正说来,学生们大部分都还是法盲。有些孩子触犯了刑律还不知道。
〈三〉媒体和网络逐渐成为未成年犯罪的催化剂
大众传媒、非法出版物以及网络所描述的暴力、凶杀、色情的情节已无形中起到了教唆未成年犯罪的作用。而电子游戏一般内容又都是格斗、射击、打杀之类。而现在一些娱乐场所仍然没有按有关规定限制未成年人进入,心智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进入游戏厅、酒吧、歌舞厅、网吧等场所,耳濡目染,加上开支增加,容易诱发犯罪。
三、如何预防未成年犯罪
〈一〉重视家庭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任何一个未成年犯罪,家庭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人们常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父母是子女的首任老师。从法律角度上说,家长是孩子的监护人和教育责任人。家庭结构失调,家长不良言行的熏陶以及教育方法不当,都极可能导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青春花季的少年,正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是可塑性最强的时候,如果不能抓紧时机促使他们向好方向发展,而是走向了反向,就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孩子健全人格的确立离不开父母的呵护和关爱。各位父母在忙于自己的同时或在处理家庭关系矛盾问题时,请多为孩子考虑,请多关心孩子。
〈二〉督促学校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
当前社会应试教育最大的弊端在于片面追求升学率,这样的结果必然是:一方面学习好的学生只知读书,没有理想,缺乏法制观念,心理脆弱,一旦遇到挫折就灰心丧气,悲观失望,乃至误入歧途。如马加爵一案就值得反思的。另一方面基础较差的学生被编入慢班,于是厌学、辍学现象增加,流失生队伍不断扩大,长此以往,不仅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教育方针将变成一句空话,而且青少年犯罪问题将愈演愈烈。
学校教育部门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中的基本任务和当务之急是实施素质教育。一要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二要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法制教育,开设法制课,在讲解法律知识的同时,应针对中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典型案例分析为主,循以善教;三是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达成对孩子教育的共识。学校应当将班主任定期家访或开家长会作为考核其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并将关心帮教后进生、双差生或其他不良行为的学生的教师作为先进典型加以表彰,以彻底改变应试教育下只看重教师的教学成绩的不正常现象。
〈三〉加强立法,规范对未成年人的打击、教育和管理
如今法制不断健全,未成年人保护法也在不断完善,但对未成年人的管教还存在着欠缺,如何更有效地对未成年人起到挽救的作用,还值得大家深思。有许多做监护人的父母,并未尽到监护人的责任,当孩子触犯刑律后,有的并未认真加强管教。因而各地应当建立工读学校,有针对性地对这些触法的孩子进行教育培训,使他们走出犯罪的误区,变成一代有用新人。
〈四〉规范各种传媒,清理整顿文化市场,给青少年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要注重对未成年的教育培养,还必须对文化市场加大力度进行清理整顿,对各种传媒要制定相关的法律加以约束,可以开设一些未成年人观看的电视频道和网站。鉴于网吧、游戏厅对未成年人产生的危害,各地虽然也出台了一些政策,对未成年人出入网吧等都作了越来越严格的规定,但尽管如此,令不行禁不止的事依然屡有发生。因此如何使这一高科技的产物确定的负面作用降到最低限度,这就需要在网吧管理上下大力气,从而真正把未成年人堵在不健康的网吧之外,同时要加大对美容美发、桑拿等场所及有可能诱发色情活动的经营场所进行综合治理,做到不让污泥浊水侵蚀我们下一代。公安部八月份开展的打击网络色情犯罪,对净化互联网起到了积极作用,深受广大群众称道。
〈五〉进一步完善和加强社区化管理
一些流失在社会上的未成年人,他们往往结伙租住在出租房内或者住在朋友家中,所以社区管理就显得尤其重要,因为社区对其辖区的居民更熟悉,较为容易掌握情况,所以管理起来更具有针对性。如何发扬社区管理的优势,实行更为有效的科学管理,使社区成为预防犯罪的一道坚强关口,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和探索。
二OO四年十月二十五日
第三篇:未成年人犯罪现象分析
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分析
“未成年人”是指不满14周岁的人。“未成年人犯罪”是指不满14周岁的人犯罪。未成年时期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一个人生阶段。但是,由于这一特定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不成熟性、不稳定性,使得他们极易在社会中接受到错误的、消极的影响,进而产生一定的犯罪心理,从而实施不可预想的犯罪行为。
未成年时期应当是一个充满幸福与憧憬的时期,为什么目前未成年人犯罪的机率越来越高呢?如果我们想真正的解决解决未成年人犯罪的问题,这是不太现实的。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找到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并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降低他们犯罪的几率,这倒是不无可能的。说到犯罪原因,其定义是指:处于犯罪原因系统中,具有较大致罪力量,能够相对独立的引起犯罪结果和犯罪现象的现象和进程。那么未成年人走向犯罪道路的过程则是社会经济、政治、法律、文化、家庭、教育、思想、道德及未成年人心理、生理,性格等一系列综合作用的结果。
安阳市殷都区人民法院近四年受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数和犯罪人数为2004年13件23犯,2005年27件52犯,2006年28件71犯,2007年31件74犯。其中盗窃案件为45件,占总数的45.4%,抢劫、抢夺案件为34件,占总数的34。3%,故意伤害案件为15件,占总数的15.1%,其他案件为6件,占总数的5.2%。在这一系列的问题中,我们不难看出未成年人犯罪在总犯罪中占据着越来越大的比率。现在让我们来探讨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以预防措施。
一、家庭因素
作为一个特殊主体犯罪的原因,首先应该想到的是家庭的因素。家庭教育和家庭影响对未成年人的精神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常常对孩子起主导的决定性作用。俗话说:“家才是一个人一生的避风港”,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是未成年人社会化过程的起点。在未成年人成长的过程中,家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家庭结构残缺
未成年子女父母的离异,家庭的残缺,是未成年人犯罪的“催化剂”。父母的离异,在一定程度上本身就对未成年人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加之外来因素及家庭成员之间交流的欠缺,再加上他们心理尚未成熟,社会经验不足,在不良环境的影响下,极易导致未成年人放任自流,误入歧途。
(二)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家庭教育方式不当也是导致未成年人走上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据调查,广东少管所反映:在该所服刑的少年犯80%和家庭教育方式不当有关。俗话说:“父母的行为是影响孩子的根源”,这话一点不假。做父母的行为不良,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是父母为孩子走上歧路种下的种子。其次,不正确的关爱方式,如溺爱、不管不问,都会影响到孩子的正常成长。溺爱的过程中,会使孩子形成一种“自我为中心”的想法,在对别人的一点不满时,很有可能造成不可预想的后果。不管不顾的态度,会使孩子形成冷酷、狂傲的性格,对自身缺乏正确辨别是非的能力,一有诱惑,则导致犯罪。
二、学校及社会因素
考虑到家庭对未成年人产生一定影响之外,我们应当想到的是学校和社会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是培养和教育未成年人的重要阵地。学校不仅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学生的灵魂。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教师工作的优劣都会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产生直接的影响。
(一)学校教育脱离其本位产生不良后果
众所周知,学校是传授知识,培养人才的地方,教书育人是我们的优秀传统。可是当今世界,很多学校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连最起码的做人的知识都不教授学生,更有甚者,有的老师连最起码的做人的资格都谈不上,何以来教授学生。致使一些学生缺少思想道德修养,形成了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外界诱因的作用下,极易产生犯罪心理,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社会现象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当今社会,各种低级的文化市场正腐蚀着未成年人的心理。社会不良文化的泛滥已经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的直接诱因。网吧,歌舞厅等各种娱乐场所鳞次栉比,他们正遭受着各种淫秽色情的“黄色污染”中,心领神守着影响,思想也在不断扭曲,这也是导致其走上犯罪道路的重要影响。
三、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措施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社会问题,因此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使用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家庭的、教育的各种手段,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的犯罪。
(一)加强家庭的预防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种基本形式,作为家长,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不论是生活方式,还是言谈举止,都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为孩子做好榜样。同时,父母更应该注意家庭的温馨,尽可能的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素质的高低与否,直接关系到未成年子女的家长。因此,提高其父母、长辈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行为养成素质,对构建好预防子女违法犯罪的第一道防线尤为重要。父母应为人师表,注重自身修养及言语举止,用积极向上的思想文化和健康行为影响、带动子女,为子女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创造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作为父母,不仅要关注其温饱,更重要的是当好子女的启蒙老师。关注其品格和人生追求的教育引导,使之不偏离正确的人生方向。
(二)加强学校和社会的预防
学校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教育,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注重孩子们“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只片面的追求升学率。其次,学校应到注意对教师修养的考核,自身没有素质且不具有教授学生资格的老师,应当严格予以清退,加强学校师资力量的建设。
在社会方面,社会环境的好否既关系到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又关系到预防犯罪工作的有效开展。未成年人处在生理、心理都尚未成熟、可望性极强的年龄阶段,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理解较为单一,辨别事非的能力较差,缺乏抵御“疾病”的免疫力。因此,认真实施国务院《娱乐场所管理条例》,强化监管与执法,大力纯洁文化市场政府应当加大对文化市场整顿的力度,积极扫除对未成年人有心理伤害的“黄毒”,为未成年人的正常生活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注意法律的运用
我国目前处于依法治国的风口浪尖,但是未成年人是一个特殊的主体。面对未成年人犯罪,我们应当实施“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政策,毕竟他们都是祖国的未来,“少年强则国强”。当然,我国也颁布实施了一些关于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在未成年人犯罪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也规定了未成年人只有犯八大类犯罪才适用刑法,其他情况不得使用刑法处罚,这也体现了国家对未成年人犯罪处罚的注意性。与此同时,我国的民事及刑事诉讼法规定,涉及犯罪主体为未成年人的审判,一律适用不公开审理的制度,这也表明国家注意保护未成年人的心理等。
(四)强化思想、法制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治本之策,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是学校、家庭乃至全社会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认真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义务教育法》、《儿童权利公约》,学校是读书育人的摇篮,家庭是未成年子女生活成长的居所,社会是其未来走向自立和建功立业的舞台。学校、家庭既要为其传授书本、生活知识,又要教导其怎样做人、明辨事非、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更要重视对个别“差生”的教育管理和引导,帮助其树立信心,向正确的方向走好。这就要求学校在抓好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注重抓好思想品德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把“德、智、体、美、劳”有机地结合起来,齐抓共管。
综上所述,当今社会未成年人犯罪正处于上升的阶段,我国未成年人犯罪也处于上升阶段,为了更好的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的犯罪,我们应该及时的掌握好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从原因出发找到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方法,从而达到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效果。
第四篇:家庭教育与未成年人犯罪
会所关注,预防未成年犯罪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更被广大从事教育和法律事业的人所研究。近几年,我在从事未成年犯罪案件的审理中,通过调查、走访、与未成年被告人谈心中,深刻地感受到,从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能够看到家庭教育的失误以及家庭本身存在的问题给他们带来的危害。
《三字经》里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家庭是未成年人一生中经历的第一个场所、面临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则是他们所遇见的第一位老师。家庭在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良的家庭环境,会给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后果,对未成年人不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原发性的影响。
在一个故意伤害案中,涉及到三名从十五岁到十七岁的在校学生。平安夜这天,这几个孩子酒后将一个他们认为不服从“管理”的学生打成重伤。整个案件的审理使三个家庭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为什么分别成长在不同家庭的孩子,却站在了相同的被告席上呢?被告人甲,生长在贫困的农村家庭,在父母的眼中,理想和幸福就是过城里人的生活、有花不完的钱。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孩子因有自卑感而表现的倔强、好斗。被告人乙,家中的宝贝,缺乏独立的性格和生活的能力,比较懦弱,对“厉害”的同学言听计从。被告丙,父亲是一个不务正业的人,因一次车祸,被判刑入狱几年,母亲没有文化,更不懂得管教孩子,父亲的影响和母亲的疏于管理,孩子便可想而知了。
另一个案例是居住在北京近郊的两名未成年人盗窃铁路器材。案件移送到我院后,采取多种方式与家里联系,但始终没有家长的消息。经走访,我们了解到两个孩子的情况极尽相似---年龄很小,父母离异,母亲改嫁,父亲长时间离家,根本不管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孤独的孩子慢慢结成伙伴,寻找有“刺激”的事去干。长年的偷盗、抢劫,已经成为了成熟的坏小孩。
对这些孩子,我“恨”不起来,他们给社会造成的危害并非“自学成才”,“没有未成年的犯人,而只有未成年的父母”。家庭、父母是难辞其咎的。分析起来,每个家庭由于情况的不同,导致未成年犯罪的成因亦不同:
一、农村家庭未成年人辍学情况严重。
在北京铁路运输法院审理的案件中涉及到的未成年人70%是来自我国的农村,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的仅占20%。在我国约占总人口65%的农村地区,教育状况令人堪忧。一方面,偏远地区大多数的农民收入普遍较低,几乎只够维系全家人温饱和少量的未成年人教育的开支。生活的贫困加之无法预测的家庭变故,导致大量农村中、小学生辍学;另一方面,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孩子或是被留置在家中托付给老人抚养,或是随打工的父母辗转于城市之间,或是成为流浪儿,过早的步入乞讨者、打工者的行列。伴随着大量农民工人口流动,造成大量家庭成员分居,家长对子女教育、抚养的传统消弱,家庭降低或失去了在防止少年犯罪方面所起的中心作用。另外,在目前农村未成年人父母文盲和小学文化程度还较高的情况下,农村家长文化素质偏低,法制意识淡薄,他们受传统思想的影响,重男轻女,宁可把钱用作超生罚款也不愿意让孩子多读书。而对于子女的教育方法则更是简单化,暴力化。生活在农村贫穷家庭的孩子,自身具备的知识和教育不能使他们承受过早进入社会后带给的压力,他们往往愚昧、野蛮、做事不计后果,内心较自卑、孤僻、内向,甚至敌视社会,为了满足自己从家庭中无法得到的物质欲望,为了生存,往往铤而走险。
二、缺陷家庭对孩子的影响。
家庭的残缺,是未成年人犯罪的“催化剂”。夫妻关系是家庭存在的基础,和谐的家庭空间有助
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但夫妻双方一旦感情破裂甚至离婚或者因夫妻中的一方或双方发生死亡、服刑以及其他原因,家庭结构的完整性就会遭到破坏。在这种家庭中,尤其是缺失丈夫的家庭,家庭收入减少导致生活水平的下降,妻子一方面受到社会、工作和家务劳动的压力,一方面还要承担起教育子女的责任,时间、精力的有限,使绝大多数单亲家庭或者再婚家庭往往疏于管理和教育,极易导致未成年人放任自流,误入歧途。另外,由于家庭结构不完整,导致家庭成员间的情感交流失衡,未成年人很容易形成孤僻、冷漠、自卑等不良性格特点和反叛心理。他们在家里得不到温暖和呵护,往往会背离家庭。加之少年人活泼好动,思维活跃、好群聚,在不良环境的影响和坏人的教唆、引诱下,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三、家庭教养方式不当对孩子的影响。
家庭的教养方式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败。一些家长没有遵循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特征和成长规律,造成教养方式不当,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很直接的、很重要的原因,主要表现在:
1、教育方法简单粗暴。
这些家长信守的是棍棒底下出孝子,也不乏有“望子成龙”之心。一位来京打工的家长,孩子由于经常转校学习不好,父亲便常常打骂孩子,孩子后来发展到逃学被学校劝退,父亲一气之下将其绑在家中,孩子趁机逃跑后不久便因犯盗窃罪被抓。这样的家长并不少见,他们对孩子只有严厉,缺乏必要的关爱与理解,鞭挞子女的自尊和人格,使子女的心灵受到摧残,感到恐惧,引发子女的逆反心理,与父母心理隔阂,感情阻塞,相互对立、互不信任。家庭缺乏温暖,他们就会选择到社会上寻找同情和温暖,甚至选择了离家出走,这就使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有机可乘。
2、溺爱教育,忽视能力培养。
“爱子不教不为爱,教子不善不为教”。随着我国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父母视孩子如宝贝,对子女百依百顺,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家长没有教育孩子如何适应社会,他们对孩子生活上的关心远远大于对心理上的关心,对孩子生活技能、专长的培养远远大于对孩子思想、道德方面的培养。甚至对孩子出现的错误包庇,使孩子是非观念模糊,养成自私任性、好逸恶劳、骄横霸道的不良性格和行为习惯。这种未成年人一旦在生活中遇到波折,就会显得脆弱、悲观绝望,很可能不顾社会道德、法律规范而步入歧途。
3、单方面的期望,忽视子女的心理健康。
很多大人都头疼,如何管理现在的独生子女。事实上,家长认为对他们的孩子都倾注了全部的爱。大人们的普遍做法是,给孩子报很多的辅导班,甚至节假日也排满。而他们平时忙于工作,孩子的学习归老师、孩子的生活归双方老人或保姆。而他们最关心的是子女的学习成绩,还要给他们制定更高的目标,却忽视了子女心理上的压力、忽视了与子女正常的沟通。子女心理上的问题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理解,或者是内心的欲望和需求得不到满足,现实的心理无以宣泄,心理上得不到慰藉,久而久之,形成心理障碍和人格缺陷,在逃避和逆反心理的支配下很可能会离家出走,以至误入歧途。
4、父母行为不良对孩子的影响。
父母的为人处世、言谈举止、人生态度等对未成年人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恶母,一个
偏私的母亲,对于孩子是最可悲的领导者,会播下不幸的种子”,未成年人好奇心强,可塑性大,善于模仿,但其分辨是非、控制自己意志的能力较弱。所以父母有狭隘与自私、功利与市侩的品行以及存在的赌博、酗酒、盗窃等违法犯罪行为,都会给子女以暗示的影响,并使他们模仿大人的不良行为行事,在其心灵中孕育下违法犯罪的种子。
“家”虽然只是个小圈子,但如果我们的父母不给予他健康的人格,不教给他们正确认识广阔世界,面对垃圾的侵蚀,年轻的心灵只能是被摧毁。这里,我给年轻的父母几点建议:
一、打造自身形象,让孩子感受生活的阳光。生活的道路充满荆棘与坎坷,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是富裕、还是贫穷,父母们担负着生活的重担,但首先家长应以乐观的人生态度面对生活,以高尚的道德品质自律行为,感染孩子树立健康的人生理想,在贫穷中立大志,在逆境中学会坚强,在坦途中曾长才智,成为一个自尊、自强、自力的孩子。良好的环境帮助人成功,恶劣的环境使人窒息。父母要努力创造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这样,才能培养身心健康、性格开朗的孩子。
二、针对孩子生理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教育。孩子在大人的眼里,往往被当作是附属品,个人财产一样,家长们往往忽视孩子的生理发展的不同阶段,心理产生的变化。有一个有趣的调查:孩子在很小的时候,他们常说:“爸爸、妈妈说„„” ,上学后他们常说:“老师说„..”,再大一些,他们常说:“我说„..” 十四五岁后他们挂在嘴边的:“他说„„”,从这些口头语我们就能看出孩子从依赖型逐渐转变为独立型和社会型,11岁至16岁的孩子,往往处于青春期,人们惯用“离经叛道”来形容之一时期的孩子,他们思维大多片面,很容易偏激和固执,其行为有很大的盲目性。他们往往视冒险为勇敢,把轻率当果断、潇洒,认执拗为坚强,家长应及时地给以引导,对孩子出现的问题,例如:学习不好,打架,不听话,看一些低调的影像等等,不要焦急、更不要不知所措,首先要理解孩子的心理和生理变化,采用适当的形式输送给他们理解的信号和生理知识的援助,给孩子应有的地位、权利和尊严,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切忌采用粗暴的方式,过度唠叨更是大忌,那样他们会坚决地不接受你的意见而站在你的对立面。
三、转变观念、注重孩子的素质教育。翻翻字典,“素”在古代称洁白的生绢,又解释为事物的基本成分、本色等含义。从这层意义上讲,每个孩子,虽然在哇哇落地时,就象白纸一张,但从本质上说,每个孩子是不一样的。我们的家长不要象追时髦一样,别人学什么,自己的孩子就要学什么,我们应该挖掘的是孩子的固有的东西,有针对性地引导孩子发展自己所长,如果一味要求孩子学其不爱学的东西孩子就会感到乏味,而产生厌倦情绪,一旦形成压抑或逆反,他就会寻找吸引他的乐趣或刺激。此时很容易因心态扭曲而产生危险倾向。所以,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引导而不是强迫,对孩子的爱好要给予欣赏和鼓励,不要因孩子学习成绩就放弃,将其推入社会。
四、注意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及时寻找解决途径。俗话说,近来者赤,近墨者黑。孩子不会永远在父母身边,他们要进入学校,要接触社会。学校附近的网吧、学校的校风、孩子在学校结交的朋友等等都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昔孟母、择邻处”,家长不能把管理孩子的责任转嫁给学校,应细心的关注孩子所处的环境。要关注孩子的最好朋友及相关背景。大量的事实证明,许多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就是因为交上了坏朋友而被“拉下水”的,所以一旦发现孩子的朋友中,有有过偷盗、抢劫、酗酒、吸烟、赌博等习惯和经历的坏朋友,一定要采取适当的方式阻止。不要简单的斥责,要了解原因。因为在学校中往往会有一些“小霸王”,欺负小孩,扰乱课堂,小错不断大错不犯。而多数胆小怕事的孩子会出于安全的需要服从领导、同流合污。如果是这样,家长必须及时与学校交涉,必要时转校或变换居住地,使孩子脱离恶劣环境。
五、家庭要主动接受社会、法律对家庭的监督与指导。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当一些家庭由于各种原因对孩子的教育出现问题而难以解决时,不要回避,要主动寻求社会的力量。我院审理未成年人的案件中,很多孩子的父母对孩子表现出无奈和绝望,但通过法官庭后一段时间的帮教,孩子的思想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与父母的关系的到了恢复。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全社会的大事,学校、社区、司法等部门会不同程度给予家庭以监督和指导,而父母不应对子女的不良行为姑息迁就,包庇袒护,更不能任其发展、自暴自弃,应主动寻求帮助,配合做好预防工作。
第五篇:关于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分析与思考
关于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分析与思考
在我国,未成年人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的少年,他们大部分是初、高中在校生,也有少部分辍学待业或提前就业的。人们常用“花朵”来形容未成年人,他们能否健康成长,关乎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当今,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如何防治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亟需解决的社会问题,帮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不仅是司法机关的责任,而且是学校、家庭的共同责任。平山县公安根据工作实际,对2006年以来涉女性、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进行统计分析,采取应对措施,强化综合治理,为全县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提供法律保障。
一、平山县拐卖妇女、儿童案件情况
2006年以来,平山县公安局共立拐卖妇女、儿童案件47起,其中拐卖儿童案件33起,拐卖妇女案件14起。破获28起,解救儿童23名,妇女5名。
二、以女性为侵害对象的犯罪案件的统计分析
根据公安局刑侦部门统计的数字,涉女性犯罪统计如下:
2006年以来以女性为侵害对象的案件数143起。
2006年总立案数375起,针对女性实施的犯罪强奸15起,抢夺3起,拐卖妇女2起,占案件总数的5.3%;
2007年总立案数为372起,针对女性实施的犯罪强奸14起,抢夺5起,拐卖妇女3起,占5.9%;
2008年总立案数370起,针对女性实施的犯罪强奸9起,抢夺8起,拐卖妇女3起,占5.4%;
2009年总立案数1933起,针对女性实施的犯罪强奸10起,抢夺18起,组织、强迫卖淫4起,强制猥亵、侮辱妇女3起,诈骗1起,拐卖妇女3起,占2%。
2010年总立案数1575起,针对女性实施的犯罪强奸6起,抢夺31起,绑架2起,拐卖妇女3起,占2.6%。
分析:2006年以来侵害妇女的犯罪案件143起,占全部案件的3.1%,强奸、抢夺119起,占侵害妇女案件的83.2%,对女性实施人身侵犯是侵害妇女犯罪的主要表现,一般目的比较确定;抢夺案件主要选择针对单身女性,在偏僻处或者出其不意实施犯罪。
三、涉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统计分析1、2006年以来未成年人涉嫌犯罪情况
2006抢劫21起,盗窃20起,敲诈勒索2起,故意伤害3起,强奸3起,掩饰隐瞒犯罪所得1起,破坏电力设施1起,占比例11.7%;
2007年抢劫20起,盗窃15起,寻衅滋事2起,故意伤害4起,强迫卖淫1起,交通肇事2起,聚众斗殴2起,破坏电力设施4起,故意杀人1起,占比例19.4%。
2008年抢劫18起,盗窃15起,掩饰隐瞒犯罪所得4起,交通肇事2起,聚众斗殴5起,故意杀人2起,占比例10.1%;
2009年抢劫12起,盗窃11起,交通肇事1起,聚众斗殴6起,寻衅滋事2起,占比例9.8%;
2010年抢劫13起,盗窃8起,故意伤害3起,强迫卖淫2起,交通肇事1起,聚众斗殴3起,破坏电力设施2起,占比例10.5%。
2、未成年人犯罪情况分析
涉案类型分析:未成年人犯罪占全部犯罪的7.3%,2006年以来212起未成年人犯罪中盗窃、抢劫、伤害三类犯罪有163起,占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76.9%。其中抢劫、盗窃为主的侵犯财产型的犯罪,多为共同作案或团伙作案,且作案手段简单,犯罪预备期短;以伤害为主的侵犯人身类型的犯罪,多为单独作案,主要对象为自己熟悉的同学、邻居,作案时临时起意的较多。
犯罪主要动机分析:犯罪动机主要表现为图财、早恋、江湖义气等,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目的有多样性。和其他犯罪一样,未成年人的犯罪多是多因一果,但多数图财型犯罪的未成年人均表现出法制观念淡薄、追求奢侈性、挥霍性消费的共性。
犯罪的原因分析: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可归纳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大类。
主观原因:(1)好奇、好胜、爱寻求刺激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未成年人精力充沛,有强烈的好奇心,充满求知欲,但由于各方面的压力,群体心理处于波动不定的焦虑状态,所以一方面他们心理极为脆弱易被侵害,另一方面又可能铤而走险。
(2)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水准低下,青少年心理不成熟,有的未成年人对自己放任自流随心所欲,以至违法犯罪。
客观原因:(1)不良的社区环境和不良文化等社会原因是未成年人犯罪的直接诱因,不良的社会环境容易使未成年人形成不良习惯和不良的社会心理素质。
(2)家庭负面因素的影响和学校德育的软弱无力也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家庭负面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不健康家教模式的影响;二是父母离异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感情的正常发展;三是有的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流于形式。
三、采取应对措施,强化对妇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保护
1、加强领导,完善工作机制抓落实。平山县公安局高度重视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保护工作,及时成立了由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有关人员为成员的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由局治安大队具体承办。积极参加区妇儿工委召开的会议和组织开展的培训活动,不断提高全局妇女儿童工作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做到年初有工作意见、半年有工作小结,年终有工作总结,对工作任务有布置、有检查,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全面完成。对局开展实施的妇女儿童工作情况及时报送信息并认真完成妇儿工委交办的各项任务。
2、严厉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拐卖儿童、妇女是一种严重侵犯人权、危害社会稳定的恶性犯罪活动,一直是公安机关的打击重点。平山县公安局一直把打拐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开展系列打拐专项行动,采取多种措施狠抓打击,成功侦破了一大批案件,解救了一大批被拐卖妇女儿童。09年以来全局共侦破拐卖妇女儿童案件35起,解救妇女3人,儿童32人。
3、积极开展保护妇女儿童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平山县公安局开展宣传预防和制止针对妇女、儿童的家庭暴力及侵害妇女、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行为的法律法规,结合案例在家庭、社区、学校等社会各界进行广泛宣传,以治安处罚、刑事制裁作为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后盾;启动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保护制度,保障妇女在家庭中享受有与男子平等的地位和权利,增强妇女的法律意识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2006年以来,平山县公安局共组织各类宣传保护妇女儿童权益的活动7次,发放宣传品2.5万余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4、建立健全周一信访接待制度,开展法律咨询和服务。及时受理侵害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投诉,对侵害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案件,派得力民警,作为专案专办,限期办结,工作中注意依法加强对被害妇女、儿童隐私权的保护;对于未成年人犯罪以教育、矫治、预防为主,讯问时通知其父母或监护人到场,在羁押过程中实施分号关押等。
5、积极做好人口普查工作。认真统计2006年以来的人口数量,掌握妇女、儿童占全县人口的比率和性别比,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据统计,2010年全县人口总数为479887,其中女性233566人,占总人口的48.67%;17周岁以下(含17周岁)人数104764名,占总人口的21.83%。
6、做好涉女性、未成年人犯罪统计分析工作。认真统计分析06年以来每年的涉女性犯罪案件数量,统计分析女性、未成年人犯罪情况,分析女性及未成年人犯罪与被侵害的原因,为采取有针对性的打击防范工作提供翔实的数据,为领导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7、与县妇联、残联、教育局等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保护妇女、儿童的事件、案例,及时沟通信息,强化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保障工作,积极参加县妇儿工委组织的专题培训班;并与政法委协调,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范畴,全社会动员强化妇女儿童保护工作。
8、加强对特种行业和娱乐服务场所的治安管理,扫除违法犯罪和社会丑恶现象。2006年以来,对行业场所开展了25次大规模的治理整顿,配合工商部门取缔行业场所28家,其中黑网吧19家。指导网吧开展文明上网活动,整治打击互联网上网低俗之风,引导文明健康经营,为妇女儿童生存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9、建立和完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体系。在“万名民警进万家”和“公安民警大走访”活动中,为贫困妇女和儿童及时提供救助,先后帮助24名与家庭发生矛盾的儿童和青少年重返家园,帮助儿童和青少年解决各种问题。平山县公安局巡警大队民警捐款帮助“小臭蛋”治病,其感人镜头入围公安部宣传局与新浪网联合组织开展的“全国公安民警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摄影评奖作品。
10、建立常态化巡逻机制,震慑犯罪,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平山县公安局成立了总人数达180人的巡防队伍。巡防队员分到各乡镇派出所,大大加强了社会面控制力度。巡防队员每天按规定需上街徒步武装巡逻,此举大大提高了群众安全感,有效震慑了犯罪,明显降低了妇女儿童被侵害的机率。
11、加强校园安保工作,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平山县公安局以落实公安部“八条措施”为契机,强化校园值班保卫力度,加强夜控巡逻,确保校园安全。协调指导交警、巡警、巡防民警在县城康乐街、南关及县标北路学校集中区域强化巡逻,实行密集时段巡区、巡段责任制,完善巡逻防控机制,及时预防制止侵害学生权益的行为。经摸排,全县目前共有中小学校172所(公立169所,私立3所,另公立小学有112个附属教学点),幼儿园275所(公立2所,私立273所,有证26所,未在教育局登记注册的249所),在校生62376人。经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财政部门共投入595.6万元为全部公立中小学校、公立幼儿园配备了专职保安共242名,配备警械(橡胶警棍、喷雾剂、防割手套、钢叉、强光手电)238套,为公立小学教学点及私立中小学校配备兼职保安118名,在全部中小学校及附属教学点、公立幼儿园均安装了周界报警器和联网报警设备(共290套),在47所寄宿制学校及城区全部中小学安装了监控探头。2010年以来,全局共出动警力540人次,组织巡防队员、治安积极分子1058余人次,对全县中小学校、幼儿园进行检查和督导,发现各类安全隐患1400余处,发放整改通知书357份,与学校、幼儿园签订责任状112份。交警大队、各派出所、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深入到各中小学校、幼儿园进行宣传教育,共发放宣传材料1800份,《致家长公开信》500份,《安全手册》300份,以及宣传光盘、宣传挂图等。
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任重道远,平山县公安局将继续加强同妇儿工委、政法委、教育局、检察院、法院、司法局的协作配合,积极落实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各项工作措施,开拓妇女、未成年人保护的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引导民警在保护妇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过程中正确发挥作用,为平山县的妇女儿童保护工作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