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Excel最常用公式运算技巧
Excel最常用公式运算技巧
一、求和: =SUM(K2:K56)——对K2到K56这一区域进行求和;
二、平均数: =AVERAGE(K2:K56)——对K2 K56这一区域求平均数;
三、排名: =RANK(K2,K$2:K$56)——对55名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
四、等级:“=IF(B2<60,“差”,IF(B2<=80,“中”,IF(B2<=90,“良”,IF(B2>90,“优秀”))))”
五、学期总评: =K2*0.3+M2*0.3+N2*0.4 ——假设K列、M列和N列分别存放着学生的“平时总评”、“期中”、“期末”三项成绩;
六、最高分: =MAX(K2:K56)——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高分;
七、最低分: =MIN(K2:K56)——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低分;
八、统计人数:
1、统计一个班的总人数:=COUNTIF(C3:C34,“<>”“")
2、统计一个班女生的人数:=COUNTIF(D3:D34,”女“)
3、统计一个班考试的人数:=COUNTIF(E3:E34,”>=0“)
4小于30分的人数:=COUNTIF(E4:E35,”<=30“)
5、统计一个班70到80分=COUNTIF(E3:E34,”>=70“)-COUNTIF(E3:E34,”>80“)
九、优秀率: =TEXT(COUNTIF(B2:B40,”>=80“)/COUNTA(B2:B40)*100,”00.00“)&”%“
十、及格率:=TEXT(COUNTIF(B2:B40,”>=60“)/COUNTA(B2:B40)*100,”00.00“)&”%"
第二篇:18个Excel最常用的公式运算技巧总结
18个Excel最常用的公式运算技巧总结
大家经常用Excel处理表格和数据,在处理表格和数据过程中,会用到公式和函数,下面我们就为大家整理一些Excel常用公式及使用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查找重复内容公式:=IF(COUNTIF(A:AA2)>1”重复””")。
二、用出生年月来计算年龄公式:=TRUNC((DAYS360(H6”2009/8/30″FALSE))/3600)。
三、从输入的18位身份证号的出生年月计算公式:=CONCATENATE(MID(E274)”/”MID(E2112)”/”MID(E2132))。
四、从输入的身份证号码内让系统自动提取性别,可以输入以下公式:=IF(LEN(C2)=15IF(MOD(MID(C2151)2)=1”男””女”)IF(MOD(MID(C2171)2)=1”男””女”))公式内的“C2”代表的是输入身份证号码的单元格。
五、求和: =SUM(K2:K56)——对K2到K56这一区域进行求和;
六、平均数: =AVERAGE(K2:K56)——对K2 K56这一区域求平均数;
七、排名: =RANK(K2,K$2:K$56)——对55名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
八、等级: =IF(K2>=85”优”IF(K2>=74”良”IF(K2>=60”及格””不及格”)))
九、学期总评: =K2*0.3+M2*0.3+N2*0.4 ——假设K列、M列和N列分别存放着学生的“平时总评”、“期中”、“期末”三项成绩;
十、最高分: =MAX(K2:K56)——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高分;
十一、最低分: =MIN(K2:K56)——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低分;
十二、分数段人数统计:
(1)=COUNTIF(K2:K56”100″)——求K2到K56区域100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7单元格;
(2)=COUNTIF(K2:K56”>=95″)-K57 ——求K2到K56区域95~99.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8单元格;
(3)=COUNTIF(K2:K56”>=90″)-SUM(K57:K58)——求K2到K56区域90~94.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9单元格;
(4)=COUNTIF(K2:K56”>=85″)-SUM(K57:K59)——求K2到K56区域85~89.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0单元格;
(5)=COUNTIF(K2:K56”>=70″)-SUM(K57:K60)——求K2到K56区域70~84.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1单元格;
(6)=COUNTIF(K2:K56”>=60″)-SUM(K57:K61)——求K2到K56区域60~69.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2单元格;
(7)=COUNTIF(K2:K56”<60″)——求K2到K56区域60分以下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3单元格;
说明:COUNTIF函数也可计算某一区域男、女生人数。
如:=COUNTIF(C2:C351”男”)——求C2到C351区域(共350人)男性人数;
十三、优秀率: =SUM(K57:K60)/55*100
十四、及格率: =SUM(K57:K62)/55*100
十五、标准差: =STDEV(K2:K56)——求K2到K56区域(55人)的成绩波动情况(数值越小,说明该班学生间的成绩差异较小,反之,说明该班存在两极分化);
十六、条件求和: =SUMIF(B2:B56”男”,K2:K56)——假设B列存放学生的性别,K列存放学生的分数,则此函数返回的结果表示求该班男生的成绩之和;
十七、多条件求和: {=SUM(IF(C3:C322=”男”IF(G3:G322=110)))} ——假设C列(C3:C322区域)存放学生的性别,G列(G3:G322区域)存放学生所在班级代码(1、2、3、4、5),则此函数返回的结果表示求 一班的男生人数;这是一个数组函数,输完后要按Ctrl+Shift+Enter组合键(产生“{„„}”)。“{}”不能手工输入,只能用组合键产生。
十八、根据出生日期自动计算周岁:=TRUNC((DAYS360(D3NOW()))/3600)
———假设D列存放学生的出生日期,E列输入该函数后则产生该生的周岁。
第三篇:有理数加减乘除运算公式
有理数加减乘除运算公式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①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②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和为0. ③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有理数除法法则:
①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数,都得0.
②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1b0用数学式子表示为:a bab 加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字母表示:
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字母表示:(a
乘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字母表示: ab
分配律:
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字母表示:(a+b)c=ac+bc abba(a、b表示任意有理数)b)ca(bc)(a、b、c表示任意有理数)ba(a、b表示任意有理数)
(a、b、c表示任意有理数)
有理数的运算顺序(1)先乘除,再加减.
(2)同级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
(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第四篇: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技巧练习:数学运算之公式法
数学运算部分,历来都被考生看做是浪费时间的题型,而公务员考试的最大特点就是时间紧,任务重,考生往往在规定的时间内做不完题目。很多考生在考场上埋头苦算了一番之后仍无头绪,奈何时间不等人,只好匆匆作罢。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专家认为,数学运算的题目虽然变化万千,但是并非无规律可循,这就需要考生在平时备考的时候掌握各种题型的特点,尤其是对题目中关键字的把握,举一反三。下面公务员考试网特发布一篇数学运算练习技巧,供考生参考。本技巧来源于《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通用教材》配套教材第一章技巧五。
公式法:公式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为不得不记忆的部分,例如几何公式,这部分公式如果没有记住,考生在遇到相应问题时完全无法下手;第二种为总结类公式,该部分公式是众多考生、老师在以往的学习中总结出的一些好的方法,这部分公式的记忆与运用能够让考生在遇到相关题目时候第一时间秒杀该题。数学运算中的公式数不胜数,下面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将详细介绍一部分常用公式。株距=全长÷株数
备考的话资料可以看下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通用教材
第五篇:公务员考试数学运算技巧技巧归纳
A thesis submitted to XXX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Engineering
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数量关系中数学运算主要考查解决四则运算等基本数学的能力。在这种题型中,每道试题中呈现一道算术式子,或者是表述数字关系的一段文字,要求应试者迅速、准确地计算出答案。数学运算相比数字推理类型较多,这里我们不一一列举。本文通过历年真题来透视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数量关系数学运算的一般解题方法与技巧:
1.认真审题、快速准确的理解题意,并充分注意题中的一些关键信息,能用代入排除法的尽量用代入排除法;
2.努力寻找解题捷径,多数计算题都有捷径可走,盲目计算虽然也可以得出答案,但贻误宝贵时间,往往得不偿失
3.尽量掌握一些数学运算的技巧,方法和规则,熟悉一下常用的基本数学知识(如比例问题、百分数问题、行程问题、工程问题)
4.适当进行一些训练,了解一些常见的题型和解题方法。
下文将通过历年公务员考试真题来阐述各类解题技巧的运用。
北京市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数量关系——数学运算练习
1.某校的学生总数是一个三位数,平均每个班35人,统计员提供的学生总数比实际总人数少270人。原来,他在记录时粗心地将该三位数的百位与十位数字对调了。该学校学生总数最多是多少人()[2009年下半年北京市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14题]
A.748 B.630 C.525 D.360
【答案】B
【解析】因为平均每个班35人,所以学生总数应该既是5的倍数又是7的倍数,从而排除A、D,另一个条件是将百位与十位数字对调比原来少270,将B、C代入两个都满足条件,因为题目问的是最多,所以选B。
【注释】行测题考的是速度和技巧,所以能不算的尽量不算,能用代入排除法做出来最好。
2.某生产车间有若干名工人,按每四个人一组分多一个人,按每五个人一组分也多一个人,按每六个人一组分还多一个人,则该车间至少有多少名工人()[2009年下半年北京市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15题]
A.31 B.41 C.61 D.121
【答案】C
【解析】4,5,6的最小公倍数为60,又根据余同取余,所以所求数最小为61。
3.某单位食堂为大家准备水果,有若干箱苹果和梨,苹果的箱数是梨的箱数的3倍,如果每天吃2箱梨和5箱苹果,那么梨吃完时还剩20箱苹果,该食堂共买了多少箱梨()[2009年下半年北京市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16题]
A.40 B.50 C.60 D.80
【答案】A
【解析】若每天吃6箱苹果则苹果和梨刚好同一天吃完,现在梨吃完时还剩20箱苹果,说明总共吃了20天,所以共有梨20×2=40箱。
上海市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数量关系——数学运算练习
4.近年来,我国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卫生人力总量增加。2007年卫生技术人员达到468.0万人,与2003年相比,增加了37.4万人。那么从2003年至2007年卫生技术人员年平均增长()[2009年上海市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6题]
A.2.1%
B.2.2%
C.2.5%
D.8.7%
【答案】A
【解析】假设年平均增长率为x,则有(1+x)4=37.4/(468.0-37.4),x≈2.1%.5.目前某单位女职工和男职工的人数之比为1:30。如果女职工的人数增加5人,男职工的人数增加50人,则两者之比变为1:25,则目前女职工的人数是()人。[2009年上海市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7题]
A.8 B.10 C.15 D.25
【答案】C
【解析】假设女职工的人数为x,则男职工的人数为30x,且=,解得x=15。
6.小李买了一套房子,向银行借得个人住房贷款本金15万元,还款期限20年,采用等额本金还款法,截止上个还款期已经归还5万元本金,本月需归还本金和利息共1300元,则当前的月利率是()[2009年上海市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8题]
A.6.45‰
B.6.75‰
C.7.08‰
D.7.35‰
【答案】B
【解析】小李每个月需要偿还的本金为150000÷20÷12=625(元),因此本月需归还的利息为1300-625=675(元),本月还欠银行的本金为150000-50000=100000(元),因此当前的月利率是675÷100000=6.75‰。
【注释】上海题喜欢考和经济相关的问题,例如银行利息、汇率等,所以考生也需要在这方面补充一下相关知识。
江苏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数量关系——数学运算练习
7.对正实数定义运算“﹡”:a≥b,则a﹡b=b3;若<,则a﹡b=b2。由此可知,方程3﹡x=27的解是()[2009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A类-12题]
A.1 B.9 C.
【答案】D
【解析】当x≥3时,3*x=x2=27,解得x=3=27,解得x=3,所以选D。
8.已知2++1=0,则a2008+a2009+1=()[2009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A类-13题]
A.0 B.1 C.2 D.3
【答案】A
【解析】因为a2+a+1=0,所以a3-1=(a-1)(a2+a+1)=0,所以a3=1,a2008+a2009+1=a+a2+1=0。
9.有红、黄、绿三种颜色的手套各6双,装在一个黑色布袋里,从袋子里任意取出手套来,为确保至少有2双手套不同颜色,则至少要取出的手套只数是()[2009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A类-18题]
A.15只 B.13只 C.12只 D.10只
【答案】A
【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抽屉原理问题,标志词是“确保”和“至少”。我们通常采用最不利原则,即考虑最坏的情况,假设把一种颜色的手套全部拿出来,另两种颜色各拿1只,这时候无论再拿什么颜色,都可保证至少有2双手套颜色不同,即至少要取12+1+1+1=15(只)。
【注释】此类问题常考,总体比较简单,所以一旦遇到此类题目,应快速得出答案,绝对不可以失分。
山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数量关系——数学运算练习
10.大学四年级某班共有50名同学,其中奥运会志愿者10人,全运会志愿者17人,30人两种志愿都不是,则班内是全运会志愿者而非奥运会志愿者的同学数是多少?[2009年山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111题]
A.3 B.9 C.10 D.17
【答案】C
【解析】集合问题。设班内既是全运会志愿者又是奥运会志愿者的同学数为x,则根据容斥原理有50-30=10+17-x所以x=7,从而班内是全运会志愿者而非奥运会志愿者的同学数是17-7=10(人)。
【注释】此类问题是常考的集合类题目,涉及两集合和三集合,难度不大。通常采用公式法和画图法。若题目中的条件都和公式对应,则直接代公式,若关系不太明了,可做文氏图作答。
11.某工程项目,由甲项目公司单独做,需4天才能完成,由乙项目公司单独做,需6天才能完成,甲、乙、丙三个公司共同做2天就可完成,现因交工日期在即,需多公司合作,但甲公司因故退出,则由乙、丙公司合作完成此项目共需多少天?[2009年山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119题]
A.3 B.4 C.5 D.6
【答案】B
【解析】设工程总量为1,则甲1天可以做,丙1天可以做。由题意得:乙丙公司合作完成此项目需:
12.现分多次用等量清水去冲洗一件衣服,每次均可冲洗掉上次所残留污垢的A.3次
B.4次
C.5次
D.6次
【答案】B
【解析】每次可冲掉上次残留污垢的,则每次清洗之后污垢变为原来的,所以N次之后污垢应为原来的因为44=256,故当N≥4时,残留的污垢不超过初始时污垢的1%。
广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数量关系——数学运算练习
13.甲、乙、丙、丁四人,其中每三个人的岁数之和分别是55、58、62、65。这四个人中年龄最小的是()[2009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8题]
A.7岁
B.10岁
C.15岁
D.18岁
【答案】C
【解析】把四个数加起来,正好相当于把每个人的年龄加了3次,因此四人的年龄之和为(55+58+62+65)÷3=80,那么年龄最小的为80-65=15岁。正确答案为C。
14.一道多项选择题有A、B、C、D、E五个备选项,要求从中选出2个或2个以上的选项作为唯一正确的选项。如果全凭猜测,猜对这道题的概率是()[2009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9题]
A.1/15 B.1/21 C.1/26 D.1/31
【答案】C
【解析】此题为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猜对的情况只有1种,而答案的可能情况有C25+C35+C45+C55=10+10+5+1=26种,全凭猜测,猜对这道题的概率是1/26。正确答案为C。
15.某矿井发生透水事故,且矿井内每分钟涌出的水量相等。救援人员调来抽水机抽水,如果用两台抽水机抽水,预计40分钟可抽完;如果用4台同样的抽水机,16分钟可抽完。为赢得救援时间,要求在10分钟内抽完矿井内的水。那么至少需要抽水机()[2009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13题]
A.5台B.6台C.8台D.10台
【答案】B
【解析】牛吃草问题。设矿井中原有水的量为z,每分钟涌出的水量相当于x台抽水机的排水量,10分钟排完,需要抽水机y台,则有下列方程
z=(2-x)×40
z=(4-x)×16
z=(y-x)×10
解得y=6(台)。
【注释】牛吃草问题在国家公务员考试和省考中都出现过,若我们清楚上述解法,则此类问题不在话下。
云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数量关系——数学运算练习
16.小明在商店买了若干块5分钱的糖果和1角3分钱的糖果,如果他恰好用了1块钱,问他买了多少块5分钱的糖果?()[2008年云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10题]
A.6B.7C.8D.9
【答案】B
【解析】单位换算得,小明用了100分,5分钱的糖和13分钱的糖各若干。因总钱数尾数为0,那么5分糖块数应为奇数,排除A、C,13分糖共用钱的尾数应为5,则13×5=65,则5分的糖果100-65=35,35÷5=7块。
17.某班有50个学生,在数学考试中,成绩是在前10名的学生的平均分比全班平均分高12分,那么其余同学的平均分比全班平均分低了多少分?()[2008年云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11题]
A.3B.4C.5D.6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设全班平均分为78分,前10名学生平均分为90分,后40名的平均分为
18.环形跑道周长400米,甲乙两个运动员同时从起跑线出发,甲每分钟跑375米,乙每分钟跑365米,多少时间后甲乙再次相遇?()[2008年云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17题]
A.34分钟
B.36分钟
C.38分钟
D.40分钟
【答案】D
【解析】追及问题。甲乙再次相遇时,甲比乙多跑了1圈,所以共需
【注释】追及问题是行程问题中的一类,行程问题也是国家公务员考试和各省市公务员考试常考题型,所以要着重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