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镇(街道)统计工作规范化标准(试行)
乡镇(街道)统计工作规范化标准(试行)
乡镇(街道)级统计是国家宏观统计数据的基础和重要源头,在统计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切实加强乡镇(街道)统计业务建设,保证统计工作协调有序开展,保障源头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全面提升统计服务水平,根据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制度的要求,结合宁夏基层统计工作实际,制定本标准。
一、主要职责及任务
乡镇(街道)级统计机构主管辖区统计业务工作,按照统计法规和国家统计制度的要求履行综合统计职能。基本任务是按照国家、自治区、市、县(区)以及部门统计制度(方案),组织开展统计调查,完成辖区内社会经济基层统计信息的采集、审核及汇总上报, 为党政领导和社会公众提供统计信息、咨询服务,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其主要职责有:
(一)组织辖区基本单位调查,管理辖区基本单位名录库。按照上级统计部门要求,对辖区内基本单位增减变化情况进行实地核查,开展基本单位调查;建立本辖区分专业的统计调查名录和基本单位名录库,并及时进行更新维护。
(二)负责辖区内农林牧渔业、工业、建设、批零住餐业、服务业、人口与就业、工业企业科技活动、能源、建制镇和村社会基本情况等方面的全面统计调查工作以及抽样调查工作。
(三)承担上级部署的各项普查、专项调查和重点调查任务。
(四)为领导和社会公众提供统计信息、咨询服务。
(五)组织指导和协调本辖区的统计培训及其他各项统计基础建设。
(六)负责辖区内统计普法宣传教育工作,检查和纠正统计违法行为,反映和举报统计工作中的违法违纪行为,积极配合上级统计部门依法查处统计违法行为与案件。
二、乡镇(街道)级统计组织建设
乡镇(街道)级应根据《统计法》有关规定和统计工作的需要,设立履行综合统计职能的统计站(所),配备专职或兼职的统计员,建立健全统计信息网络。在统计业务上受县级政府统计机构领导。组织指导辖区内各有关单位、人员加强统计基础建设,健全包括统计人员岗位职责、统计台帐、资料搜集、数据审核与提供发布、计算机管理、档案与资料交接等工作制度,办公设施条件和经费要满足组织实施统计业务工作的需要。村、社区(居委会)统计工作,由村、社区(居委会)指定专人负责,在统计业务上受乡级综合统计机构领导。
三、乡镇(街道)级统计工作基本标准
乡镇(街道)统计人员完成统计调查任务的基本标准是“准确、及时、全面”。准确:按照统计制度的规定,客观真实科学地搜集各基层单位统计数据;经本乡镇(街道)综合汇总、上报的统计数据准确无误,无擅自修改基层单位统计数据行为。
及时:按照统计调查制度(方案)规定的时间上报各项统计调查结果,无迟报行为。
全面:按照统计调查制度(方案)确定的范围,布置统计调查表、组织填报、收集整理、上报,无遗漏或重复现象。
四、主要业务工作及基本操作规程
乡镇(街道)统计工作执行国家和地方统计局制定的统计调查制度和专项统计调查方案,要按照“统计调查、收集整理、审核上报、统计分析”总的要求组
织开展工作。其业务具体流程基本为:接受任务并提出贯彻落实意见→培训布置工作→数据采集→数据审核与处理→统计数据上报与数据查询订正→数据提供与统计资料开发利用→统计资料归档管理等环节。
(一)受领与培训布置统计工作任务
接受领取上级政府统计部门布置的统计工作任务,参加统计业务培训。及时向乡镇(街道)政府领导汇报,提出贯彻落实意见,明确责任人,对调查者进行调查培训,认真组织实施。
(二)数据采集与统计台帐
1、具体工作任务
按照统计报表制度的规定,采用科学的统计方法,收集基层单位的全面调查或抽样调查报表数据;对要求直接调查的,按技术操作规程采集调查数据;按上级统计部门要求设立历史和进度统计台帐,完整记录数据来源和计算依据。
2、操作规程
(1)清查应填报单位。根据统计报表制度规定,清查本辖区内应填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方式、负责人姓名等进行登记造册。
(2)布置培训统计调查任务和知识。通知应填报单位领取统计调查任务并做好业务培训,并将领取统计调查任务的单位名称、领取人姓名、领取时间、联系电话等做好记录备查;接受起报单位(户)的报表,按规定予以签字(盖章),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任意代填统计调查表;对要求现场调查的,乡镇(街道)统计机构要指派专人,按调查方案所确定的调查方法、调查范围现场采集数据。
(3)检查统计调查任务落实情况。检查应填报单位是否都已领取统计调查任务,如有遗漏起报单位,要及时催领催报,保证“应统尽统,不重不漏” 如期完成统计调查任务。
(4)调查单位一经确定,在执行期间不允许自行变动。确需调整变动的,必须经上级统计部门批准。
(5)乡镇(街道)级统计机构及下辖基层单位要建立健全各项统计原始记录,按要求保留统计调查的原始依据。统计原始记录要严格执行国家统一计量和检测标准,做到依据要充分、收集要全面,数据要真实。
(6)按上级统计部门的要求,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建立历史和进度统计台帐(或电子台帐)。统计台帐的登录以统计原始记录或基层报表为依据,记载统计指标数据的来源、计算依据和折算数据等,做到及时、准确、完整、规范。
(三)数据审核与处理
1、具体工作任务
对基层上报的统计报表按上级要求及时进行审核、汇总。计算机录入要准确无误地进行录入;对统计报表数据变动异常的情况及时查询,核实后更正并予以说明。
2、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
(1)基层统计报表的审核:负责接受基层统计报表的直接责任人在接到报表后要人工初审,检查指标填报是否有漏填项、计量单位应用是否正确等,同时利用进度统计台帐对报表数据质量进行初步判断,查询并记录指标变动异常的原因;有要求计算机录入的经人工初审后,进行录入、审核;依据差错清单对审核的错误记录进行查询、修改和再审核。
(2)综合统计报表的审核:全部统计报表汇总后,乡镇(街道)机构或统计人员要注意对以下问题审核:一是表内各种平衡关系要计算准确,逻辑审核通
过。二是与有关报表相关指标相衔接、相吻合。三是同一指标纵向对比,上升或下降幅度过大,必须查明原因。凡有以下情况的要重点查询:增减趋势与宏观经济形势不符,月度、年度间增减速度不衔接的;相关指标数量或增减幅度相差过多的。
(四)统计数据上报与查询更正
1.统计报表直接责任人在报表规定报出时间之前,应逐级送有关领导审核签字后上报。其程序为:填报报表直接责任人→乡镇(街道)统计机构负责人审核把关→乡级主管领导审核(签字)。统计报表送交领导审核签发时,应提供报表说明或主要数据评审意见。统计负责人主要审核统计报表报送范围是否符合规定,有无遗漏,更正是否到位,各项指标逻辑是否合理等,经审核合格后,在报表签字栏内签字后交由统计人员上报。
2.纸介质报表填报或打印报表应干净整洁,内容完整,签章齐全;磁介质或网络传输电子邮件上报的统计报表文件名规范,格式正确,并打印存档备案。
3.直接责任人在报表报出后更正期内必须坚守岗位,发现问题及时核查,及时答复上级部门的查询。
(五)数据提供与开发利用
1、数据提供
(1)乡镇(街道)统计机构要建立和完善统计资料提供制度,对于乡级重要统计数据,须经上一级统计部门审核认定反馈后,方可由乡镇(街道)统计机构对外提供、发布和使用。
(2)属于国家秘密与商业秘密的统计资料,必须保密。属于私人、家庭的单项调查资料,非经被调查者本人同意,不得泄露。
2、统计资料开发利用
(1)利用乡镇(街道)统计数据,对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为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提供统计咨询服务。
(2)乡镇(街道)统计人员要根据进度统计资料与经济发展情况撰写经济形势分析,也可根据经济运行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组织开展专题分析,原则上全年分析报告不少于两篇,并以不同层次的分析资料形式对外提供。
(六)统计资料整理和归档
1、工作任务
将所有统计资料(包括基层统计报表、综合统计表、统计台帐、统计调查分析、重要统计文件、重要会议材料及其它有保存价值的统计资料及相关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统一编号,统一实行档案化管理。
2、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
(1)制定统计资料管理制度,明确对各种统计资料管理的要求。
(2)各种统计报表在上报后要及时整理,按档案管理要求分类装订成册,妥善保管。统计原始记录、统计报表、重要统计文件应长期保存,不得擅自销毁。
(3)各种磁介质资料,包括基层企业原始数据、综合汇总数据、数据处理程序、各种统计分析资料等,要及时备份,有条件的应刻录光盘存档。
五、考核奖惩
乡镇(街道)、开发区(园区)统计规范化建设,纳入市、县(区)统计部门对乡镇(街道)、开发区(园区)统计工作考核内容,按照相关考核办法实行考核奖惩。
开发区(园区)统计工作参照本标准执行。
第二篇:乡镇统计工作
乡镇统计工作
基层统计工作是统计大厦的基石,乡镇统计工作。近年来,**县统计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经过广大统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统计工作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者重要的决策咨询作用。但相对来说,乡镇一级的统计工作,与国家进一步加强基层统计工作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找准乡镇统计工作的薄弱环节和突破口,切实加强乡镇统计工作已刻不容缓。
一、乡镇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干部岗位轮换频繁,队伍不稳定
目前,**县18个乡镇全面恢复了统计站,明确了主管领导和专兼职统计员。但是,乡镇统计人员不仅承担着繁重的统计工作,还兼任着其他工作,统计工作缺乏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加之乡镇工作条件艰苦,干部岗位轮换频繁,造成统计队伍不稳定。按《统计法》规定,更换统计人员必须征求上级统计部门的意见,但实际操作中根本没有执行。统计人员的频繁变动,造成了统计资料遗失、统计数字不能衔接、统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等现象,严重影响了统计工作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全面性。
(二)统计方法制度改革滞后,不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县乡农村经济发展的多元化,要求统计工作做相应的变化,而多年来,农村统计制度一成不变,农业是一个受自然影响大的行业,因自然灾害和农民生产趋向而改种、弃种的现象时有发生,而报表却不变,工作总结《乡镇统计工作》。如春夏播种面积和全年播种面积调查表,上半年报的数字,下半年不得做任何改动,而实际的情况有时却有很大的出入。这既不能反映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进度,更凸现出统计制度和统计报表呆板,不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三)统计数据处理手段落后,信息化建设进展缓慢
在一定程度上,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只局限于一种简单的报表收集和初级数据汇总整理,而忽视了统计分析和综合服务...(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乡镇工会组织建设规范化标准
乡镇工会组织建设规范化标准
一、党政领导重视
1、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各方配合、工会动作、职工参与”的工会工作格局,党委把工会工作纳入党建目标体系,定期听取工会工作情况汇报,各级支持工会开展各项活动,及时研究解决工会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2、建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的新建企业建会建家、集体合同、企务公开、劳动竞赛、帮扶活动等工作领导小组,有责任分工,有议事规则,有落实措施,工作效果明显。
3、建立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制定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政策规定时,主动征求工会意见,为工会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二、组织机构健全
4、乡镇(街道)工会组织机构健全,工会主席按同级党政副职配备,按规定换届选举。工会主席是党员的进入同级党委班子,工会主席由党委副书记兼任的,要配备专职工会副主席,享受乡镇(街道)中层正职待遇。工会经费审查、女职工、劳动安全监督、劳动争议调解等组织健全。
5、本级和所属工会有牌子、有印章、有人员、有经费、有办公地点、有活动场地,并依法办理社团法人资格登记。工会工作的有关职责、制度和网络建设情况要设置专栏上墙公布。
6、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符合建会条件的村、社区、工业小区、市场等,建会率和职工入会率都达到80%以上。
7、在健全完善乡镇(街道)、村(社区)、基层“小三级”工会组织网络的同时,开展以争创“模范乡镇(街道)工会”、“模范村(社区)工会”、“合格职工之家”为主要内容的“小三级联创”活动,基层工会建成合格职工之家90%以上。
三、工作制度完善
8、坚持工会例会制度。定期召开所属企事业基层工会主席会议,通报和研究工会工作,每年不少于两次。
9、坚持领导班子民主集中和分工负责制度。重大问题集体研究,班子成员分工负责,并衽目标责任制。
10、坚持工会干部培训制度。通过不同形式每两年对所属基层工会干部至少培训一次。
11、基层工会名册规范完善,工会档案资料齐全。基层工会名册包括:基层工会名称、职工人数、会员人数、工会主席、副主席及班子配备情况等,并衽动态管理;本级工会工作的各项制度、有关文件、活动情况等,记录全面,有案可查。
12、新建企事业单位组建工会及时,职工、农民工等入会及时,管理办法完善,会员管理规范。各类工会组织有示范典型,基础建设扎实。
13、工会经费的收管用严格规范,依法按时足额上解工会经费。
四、履行职责到位
14、源头参与积极有力。适时提出涉及维护职工权益的主张和建议,建立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民主管理制度,职工代表大会的各项职权落实到位。
15、围绕中心开展工作。积极推动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深入开展,推动实施职工素质培训工作,组织职工投身改革,为发展经济建功立业,成交明显。
16、积极组织开展群众性劳动竞赛和技术创新活动,每年重点抓好1—2项活动,开展有影响的文体活动两次以上。圆满完成上级工会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基层工会和职工代表民主评议满意率85%以上。
五、指导帮助基层
17、适时对辖区内基层工会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主动与企业进行沟通协商,解决基层工会在开展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代行基层工会难以承担的维权职能。基层工会干部合法权益维护到位。
18、注意提高工会干部队伍素质,培训基层工会干部成交明显。
19、指导基层工会建立健全区域性平等协商与集体合同制度,覆盖率、履约率高,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协商会议;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达到85%以上,25人以上的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达到100%,每年对企业集体合同履行情况检查一次。
20、指导基层工会建立健全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劳动安全卫生监督工作落实,边区内企业无严重侵犯职工合法权益问题及群体性事件。劳动争议直接调处率达到85以上。
21、指导基层工会建立区域性职代会制度,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建会企事业单位建立职代会制度或职工大会制度的达到85%以上。
六、服务职工群众
22、努力为职工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送温暖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23、积极开展职工(包括农民工)就业培训和维权知识培训,提高职工的竞争能力、创业能力和自身维权能力。
24、辖区域事业单位按规定为职工缴纳各种社会保险,做好困难职工帮扶工作。
25、职工群众对工会满意度高,满意率90%以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障工会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确定工会的权利与义务,发挥工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作用,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中华全国总工会及其各工会组织代表职工的利益,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第三条 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中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都有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阻挠和限制。
第四条 工会必须遵守和维护宪法,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坚持改革开放,依照工会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
工会会员全国代表大会制定或者修改《中国工会章程》,章程不得与宪法和法律相抵触。
国家保护工会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第五条 工会组织和教育职工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行使民主权利,发挥国家主人翁的作用,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协助人民政府开展工作,维护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聪明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祖国政权。
第六条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工会在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同时,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工会通过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协调劳动关系,维护企业职工劳动权益。
工会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组织职工参加本单位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工会必须密切联系职工,听取和反映职工的意见和要求,关心职工的生活,帮助职工解决困难,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
第七条 工会动员和组织职工积极参加经济建设,努力完成生产任务和工作任务。教育职工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技术业务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
第八条 中华全国总工会根据独立、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加强同各国工会组织的友好合作关系。
第二章 工会组织
第九条 工会各级组织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各级工会委员会由会员大会或者会员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产生。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近亲属不得作为基层工会委员会成员的人选。
各级工会委员会向同级会员大会或者会员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接受其监督。
工会会员大会或者会员代表大会有权撤换或者罢免其所选举的代表或者工会委员会组成人员。
上级工会组织领导下级工会组织。
第九条
企业、事业单位、机关有会员二十五人以上的,应当建立基层工会委员会;不足二十五人的,可以单独建设基层工会委员会,也可以由两个以上单位的会员联合建立基层工会委员会。也可以选举组织员一人,组织会员开展活动。女职工人数较多的,可以建立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在同级工会领导下开展工作;女职工人数较少的,可以在工会委员会中设女职工委员。
企业职工较多的乡镇,可以建立工会或者工会联合会。县级以上地方建立地方各级总工会。
同一行业或者性质相近的几个行业,可以根据需要建立全国的或者地方的产业工会。全国建立统一的中华全国总工会。
第十一条 基层工会、地方各级总工会、僵或者地方产业工会组织的建立,必须报上一级工会批准。
上级工会可以派员帮助和指导企业职工组建工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
第十二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随意撤销、合并工会组织。
基层工会所在的企业终止或者所在的事业单位、机关被撤销,该工会组织相应撤销,并报告上一级工会。
依前款规定被撤销的工会,其会员会籍可以继续保留,具体管理办法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制定。
第十三条 职工二百人以上的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会,可以设专职工会主席。工会专职工作人员的人数由工会与企业、事业单位协商确定。
第十四条 中华全国总工会、地方总工会、产业工会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
基层工会组织具备民法通则规定的法人条件的,依法取得社会团体法人资格。
第十五条 基层工会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或者五年。各级地方工会委员会和产业工会委员会每届任期五年。
第十六条 基层工会委员会定期召开会员大会或者会员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工会工作的重大问题。经基层工会委员会同意或者三分之一以上的工会会员提议,可以临时召开会员大会或者会员代表大会。
第十七条 工会主席、副主席任期未满时,不得随意调动其工作。因工作需要调动时,应当征得本级工会委员会和上一级工会的同意。
署名工会主席、副主席必须召开工会会员大会或者会员代表大会讨论,非经会员大会全体会员或者会员代表大会全体代表过半数通过,不得罢免。
第十八条 基层工会专职主席、副主席或者委员自任职之日起,其劳动合同自动延长,延长期限相当于其任职期间;非专职主席、副主席或者委员自任职之日起,其尚未履行的劳动合同期限短于任期的,劳动合同期限自动延长至任期期满。但是,任职期间个人严重过失蒙昧无知达到法宝退休年龄的除外。
第三章 工会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九条 企业、事业单位违反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其他民主管理制度,工会有权要求纠正,保障职工依法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利。
法律、法规规定应当提交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决定的事项,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依法办理。
第二十条 工会帮助、指导职工与企业以及衽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签订劳动合同。
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以及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进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通过。
工会签订集体合同,上级工会应当给予支持和帮助。企业违反集体合同,侵犯职工劳动权益的,工会可以依法要求企业承担责任;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经协商解决不成的,工会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提请仲裁,仲裁机构不邓受理或者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二十一条 企业、事业单位处分职工,工会认为不适当的,有权提出意见。
企业单方面解除职工劳动合同时,应当事先将理由通知工会,工会认为企业违反法律、法规和有关合同,要求重新研究处理时,企业应当研究工会的意见,并将处理结果书面通知工会。
职工认为企业侵犯其劳动权益而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工会应当给予支持和帮助。
第二十二条 企业、事业单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规定,有下列侵犯职工劳动权益情形,工会应当代表职工与企业事业单位交涉,要求企业、事业单位采取措施予以改正;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予以研究处理,并向工会作出答复;企业事业单位拒不改正的,工会可以请求当地人民政府依法作出处理;
(一)克扣职工工资的;
(二)不提供劳动安全卫生条件的;
(三)随意延长劳动时间的;
(四)侵犯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权益的;
(五)其他严重侵犯职工劳动权益的。第二十三条 工会依照国家规定对新建、扩建企业的技术改选工程中的劳动条件和安全卫生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进行监督。对工会提出的意见,企业或者主管部门应当认真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书面通知工会。
第二十四条 工会发现企业违章指挥、强令工人冒险作业,或者生产过程中发现明显重大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有权提出解决的建议,企业应当及时研究答复;发现危及职工生命安全的情况时,工会有权向企业建议组织职工撤离危险现场,企业必须及时做出处理决定。
第二十五条 工会有权对企业事业单位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问题进行调查,有关单位应当予以协助。
第二十六条 职工因工作伤亡事故和其它严重危害职工健康问题的调查处理,必须有工会参加。工会应当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并有权要求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对工会提出的意见书,应当及时研究,给予答复。
第二十七条 企业、事业单位发生停工、怠工事件,工会应当代表职工同企业、事业单位或者有关方面协商,反映职工的意见和要求,对于职工的合理要求,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予以解决。忙恢复生产、工作秩序。
第二十八条 工会参加企业的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地方劳动争议仲裁组织应当有同级工会代表参加。第二十九条 县级以上各级总工会可以为所属工会和职工提供法律服务。
第三十条 工会协助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办好职工集体福利事业,做好工资、劳动安全卫生和社会保险工作。
第三十一条 工会会同企业、事业单位教育职工以国家主人翁态度对待劳动,爱护国家和企业的财产,组织职工开展群众性的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活动,进行业余文化技术学习和职工培训,组织职工开展文娱、体育活动。
第三十二条 根据政府委托,工会与有关部门共同做好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工作)者的评选、表彰、培养和管理工作。
第三十三条 国家机关在组织起草或者修改直接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规章时,应当听取工会意见。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对涉及职工利益的重大问题,应当听取同级工会的意见。
胰及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研究制度劳动就业、工资、劳动安全卫生、社会保险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政策、措施时,应当吸收同级工会参加研究,听取工会意见。
第三十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可以召开会议或者采取适当方式,向同级工会通报政府的重要的工作部署和与工会工作有关的行政措施,研究解决工会反映的职工群众的意见和要求。
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共同研究解决劳动关系方面的重大问题。
第四章 基层工会组织
第三十五条 国有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是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力的机构,依照法律规定行使职权。
国有企业的工会委员会是职工代表大会的工作机构,负责职工代表大会的日常工作,检查、督促职工代表大会决议的执行。
第三十六条 集体企业的工会委员会,应当支持和组织职工参加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维护职工选举和署名管理人员、决定经营管理的重大问题的权力。、第三十七条 本法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六条规定以外的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会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组织职工采取与企业、事业单位相适应的形式,参加企业、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
第三十八条 企业、事业单位研究经营管理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应当听取工会的意见;召开讨论有关工资、福利、劳动安全卫生、社会保险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会议,必须有工会代表参加。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支持工会依法开展工作,工会应当支持企业、事业单位依法行使经营管理权。
第三十九条 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中职工代表的产生,依照公司法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条 基层工会委员会召开会议或者组织职工活动,应当在生产或工作时间以外进行,需要占用生产或者工作时间的,应当事先征得企业、事业单位的同意。
基层工会的非专职委员占用生产或者工作时间参加会议或者从事工会工作,每月不超阶级过三个工作日,其工资照发,其他待遇不爱影响。
第四十一条 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工会委员会的专职工作人员的工资、奖励、补贴,由所在单位支付。社会保险和其他福利待遇等,享受本单位职工同等待遇。
第五章 工会的经费和财产
第四十二条 工会经费的来源:
(一)工会会员缴纳的会费;
(二)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按每月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百分之二向工会拨缴的经费;
(三)工会所属的企业、事业单位上缴的收入;
(四)人民政府的补助;
(五)其他收入。
前款第二项规定的企业、事业单位拨缴的经费在税前列支。
工会经费主要用于为职工服务和工会活动。经费使用的具体办法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制定。
第四十三条 企业、事业单位无正当理由拖欠或者拒不拨缴工会经费,基层工会或者上级工会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拒不执行支付令的,工会可以依法申请当地人民政府强制执行。
第四十四条 工会应当根据经费独立原则,建立预算、决算和经费审查监督制度。
各级工会建立经费审查委员会。
各级工会经费收支情况应当由同级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审查,并且定期向会员大会或者会员代表大会报告,接受监督。工会会员大会或者会员代表大会有权对经费使用情况提出意见。工会经费的使用应当依法接受国家的监督。
第四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应当为工会办公和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设施和活动场所等物质条件。
第四十六条 工会的财产、经费和国家拨给工会使用的不动产,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和任意调拨。
第四十八条 县级以上各级工会的离休、退休人员的待遇,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同等对待。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九条 工会对违反本法规定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有权提请人民政府予以处理,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五十条 违反本法第三条、第十一条规定,阻挠职工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或者阻挠上级工会帮助、指导职工筹建工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璀其改正;拒不改正的,由劳动行政部门提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以暴力、威胁等手段阻挠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一条 违反本法规定,对依法履行职责的工会工作人员无正当理由调动工作岗位,进行打击报复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恢复原工作;造成损失的,给予赔偿。
对依法改选职责的工会工作人员进行侮辱、诽谤或者人身伤害,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未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罚。
第五十二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璀恢复其工作,并补发被解除劳动合同期间应得的报酬,或者责令给予本人收入二倍的赔偿。
(一)职工因参加工会活动而被解除劳动合同的;
(二)工会工作人员因改选本法规定的职责而被解除劳动合同的。
第五十三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改正,依法处理:
(一)妨碍工会组织职工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的;
(二)非法撤销、合并工会组织的;
(三)妨碍工会参加职工因工伤亡事故以及其它侵犯职工合法权益问题的调查处理的;
(四)无正当理由拒绝进行平等协商的。
第五十四条 违反本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侵占工会经费和财产拒不返还的,工会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返还,并赔偿损失。
第五十五条 工会工作人员违反本法规定,损害职工或者工会权益的,由同级工会或者上级工会责令改正,或者予以处分;情节严重的,依照《中国工会章程》予以罢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五十六条 中华全国总工会会同有关国家机关制定机关工会实施本法的具体办法。
第五十七条 本法自公布之日起旅行。1950年6月29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同时废止。
第四篇: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试行)
关于印发《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试行)》的通知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试行)》印发给你们,并提出如下要求,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推进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广东的需要;是实现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科学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的必然要求;是贯彻《义务教育法》,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学校之间教育差距,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手段。各地要切实把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转到办好每一所学校和关注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上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二、各地要根据《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纲要(2004-2020年)》及其实施意见要求和本标准规定,将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结合实际,制定规范化学校建设实施方案并大力推进。对办学条件和管理水平未达到规范化标准的学校,要制定限期改造计划,集中力量加快改造进程,尽快提高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达到规范化标准比例。2007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和其他大中城市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达到80%,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力争达到50%;201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和其他大中城市达到100%,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要达到80%。
三、各地要切实将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与中小学布局调整、危房改造、生活设施改造、新装备建设、强师兴教等工程结合起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要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加强学校管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实现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四、省建立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完成情况督导制度。省政府教育督导室将每年组织对各市、县(区)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并向省人民政府报告各市、县(区)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的完成情况。
广东省教育厅 二○○六年八月十日
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试行)
第一条 为规范我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推进我省教育现代化建设,根据《义务教育法》和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标准,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标准。第二条
本标准适用于我省义务教育公办普通中小学校,是各级政府规划、设置、改造和管理普通中小学校的重要依据和基本标准。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另行规定。
第二章
办学条件
第三条
学校有独立的校园。学校生均占地面积,小学不低于18m2,初中不低于23m2。市中心城区小学不低于9.4m2,初中不低于10.1m2。
第四条
学校布局、选址、规划设计、建筑标准等符合国家《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要求,确保学生和教职工安全。学校内不得有宗教活动场所,不得铺设过境架空高压线。学校周边环境应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得与市场、医院太平间、易燃易爆危险品仓库、加油站为邻。与化学、生物、物理等各类污染源的距离应符合国家有关防护距离的规定。校园周边200米范围内不得有游戏机室、歌舞厅、桌球室、网吧等经营性场所。教学区的环境噪声应符合《民用隔声设计规范》。位于交通要道、过境公路旁的学校,应设立交通安全标志。
第五条
小学规模一般不少于6班,班额一般不超过46人。
初级中学规模一般不少于12班,班额一般不超过50人。
第六条
有与学校规模相适应的校舍、运动场地、体育设施及仪器设备、图书。
(一)校舍
小学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不含宿舍)6m2,初级中学8m2。学生宿舍小学生均建筑面积4 m2,初级中学4.5 m2。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每个教学班必须有普通教室1间。学校有计算机室、语言实验室(可由具有视听功能的计算机室代替)、音乐室、美术室、体育室、多媒体综合电教室、图书室(馆)(包括藏书室、阅览室)、仪器及器材储存室、广播室、团(队)室、心理辅导室、卫生室、综合档案室等。31班以上初级中学须增设计算机室和语言实验室各1间。小学还须设有科学实验室。初级中学还须设有理、化、生实验室(包括准备室、仪器室、储存室,初中19班以下生物实验室可与化学实验室合设)。办公用房:学校设教师办公室、行政办公室、会议接待室等。生活服务用房:学校须设置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的厕所。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的食堂、浴室、学生宿舍、单身教工宿舍。
(二)运动场地、体育设施、器材
生均运动场地面积,小学不低于11.6 m2,初中不低于10m2。市中心城区小学不低于5 m2,初中不低于4.3m2。小学18班以下须设100米直道田径场一个。小学18班以上、初中24班以下须设200米环形田径场一个。初中25班以上设400米环形田径场一个。小学和初级中学须按规模设置一定数量的篮球、排球场。中心城区小学确无条件的,至少须按有关标准设置篮球场两个及60米直道田径场一个。
体育器材按照省有关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标准配备。
(三)教学仪器设备、设施
学校应在显著位置设置国旗旗杆,旗杆要直立,国旗要合乎规定,无破损、无污迹。课室及功能室正面墙上要悬挂国旗。学校须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校规模,配备常规教学仪器、器材及信息技术教育设备。18个班以上小学和初级中学按照国家一类标准配备,其它小学按二类标准配备。
计算机室按标准班额每人一台配备计算机,保证教学时学生单人单机;有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平台,有供教师使用的计算机。有条件的学校逐步建立校园网。
(四)图书
生均藏书量小学20册以上,初中25册以上,并有一定数量的教参资料、工具书和报刊。每年新增图书比例不少于藏书量标准的1%。
第七条
按上级核定的编制和任职资格规定配备教职工。校长符合国家规定的任职条件,小学校长有大专学历或小学高级教师职称,初中校长有本科学历或中学一级教师职称。小学和初中专任教师应分别持有小学、初中《教师资格证书》,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99%以上,其中大专学历以上占50%以上,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90%以上,其中本科学历的占一定比例。600人以上的学校须配备具有执业医师或执业护士资格的专职卫生技术人员,配备获C级以上培训证书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第三章
学校管理
第八条
学校具备法人条件,取得法人资格,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九条
学校坚持依法治校,以人为本,根据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办学,有明确的办学宗旨和章程。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维护学生和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第十条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负责学校全面工作。学校应按规模内设分管教学、后勤等工作机构。规模较大的学校应设学科组、年级组。机构职能和人员职责由学校规定。
第十一条 学校建立健全校长办公会议制度,研究决定学校重大事项。学校须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学校发展规划、领导班子任期目标、学校章程的制定和修改、涉及教职工权益的重大事项等须提交教职工(代表)大会表决通过。校长要依靠中国共产党的地方和学校基层组织,发挥党的政治核心作用。校长要发挥民主党派、工会、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在学校工作中的作用。
第十二条
学校须建立健全部门岗位责任制。年级组、学科组、图书馆、实验室、档案室等都要有明确的管理要求和责任人。
第十三条
学校按有关规定建立教职工人事管理制度,实行教师聘任制。
学校不得聘用曾经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或者其他不适合从事义务教育学校工作的人担任工作人员。学校建立健全教职工业务考核制度,完善教职工激励制度,奖励认真履行职责的优秀教师。
第十四条
学校应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支持、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业务培训和对外交流,保护教职工的合法权利。
教职员工应服从学校安排,自觉履行岗位职责,为人师表,参加政治和业务学习,按规定参加继续教育和有关教育教学活动。
第十五条
学校须建立健全财务制度,规范财务管理,自觉接受上级教育、财政和审计等部门的监督。合理使用经费,提高办学效益。
第十六条
学校须建立健全对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文体器材、生活设施和卫生设施、安全设施的管理制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使用效率。
第十七条
学校应当遵守有关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建立健全校内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应急机制,及时消除隐患,预防发生事故。学校实行安全工作校长负责制,并设立保卫机构。学校食品卫生、设施、消防、用电等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定期组织安全检查,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财务室、档案室、食堂、宿舍、各类专用教室、传达室等场所有专人负责管理。组织学生参加的各种活动均有明确的安全责任人和安全防范措施,保障师生安全。寄宿制学校要加强校园治安巡逻,节假日要安排人员值班、护校。
学校应因地制宜地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师生自救自护能力,及时发现和排除各类安全隐患;有专人负责卫生和安全工作,建立师生健康卡片,组织师生定期或不定期体检。
第十八条
学校根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划定的服务区域,组织适龄儿童、少年按时入学,实行常态编班,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学校应规范学籍管理工作,配备学籍管理人员,建立健全学生转学、休学、复学、升级、留级、跳级制度和学生异动情况报告制度。
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第十九条
学校须落实校务公开制度。校务公开的内容、形式、程序等须符合校务公开的有关规定。第四章
教育教学
第二十条 学校应当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其他各项工作均应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
第二十一条
教育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关心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充分发展,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第二十二条
学校须按国家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省教育行政部门公布的校历安排课程,组织教育教学。课时符合国家规定。学校须使用经国家或国家授权的省级教材审定部门审定的教材。学校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学校应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
第二十三条
学校须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通过德育课程和专题教育,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开展行为规范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展法制教育,增强遵纪守法观念,预防和减少在校学生违法犯罪。学校要严格执行中小学升降国旗制度。学校教职工应热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第二十四条 学校应重视体育和美育工作,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有关学校体育和美育工作的法规。
学校通过体育课及其他形式的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的体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以上的体育活动时间。学校应开设音乐、美术课,开展课外艺术活动。其他学科应发挥各自的美育功能。美育要结合学生日常生活,提出服饰、仪表、语言、行为等审美要求,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学校应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树立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校园环境绿化、干净、整洁、美观、有序,校园文化环境注重教育性、科学性、有特色,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
第二十五条 学校应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艰苦奋斗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感情,引导小学生学会自我服务、参加家务劳动和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组织中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公益劳动和适当的生产劳动。
第二十六条
学校应每年举办全校性综合文体活动。
第二十七条 学校保证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通过多种形式建立实践基地,利用当地青少年宫、科技馆(站)、文化宫(站)、图书馆(室)等校外教育和活动场所,加强对学生课外校外活动的指导,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文化体育文娱活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合理安排好学生的课余时间。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竞赛、评奖活动及校外活动应遵照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
第二十八条
学校应加强与学生家庭、社区的联系,共同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学校应成立家长委员会,收集家长的意见、建议,方便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发挥家长学校作用,家校共同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第二十九条
每个教学班须配备班主任。班主任负责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要做好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和组织好班集体活动,要关注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了解和熟悉每个学生的特点和潜能,尊重学生人格,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做好学生综合评价工作,协助各科任教师共同教书育人。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要主动保持与家长的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和社区的表现,学校要建立和健全班主任家访制度,班主任每学年到每个学生家庭访问应不少于1次,要通过多种形式及时与家长沟通情况,共同商量教育孩子的有关问题。
学校应组织班主任学习培训和开展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提高班主任的素质和工作能力。建立和完善班主任津贴制度和奖励制度,定期表彰优秀班主任。
第三十条 学校须实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考核制度,以课程标准和《中小学生守则》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或《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对学生在校期间品德、智力、体质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第三十一条
学校应建立校本教研及校本培训制度,健全学科组教研制度、年级组集体备课以及教师之间互相听课、评课制度。
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运用教育理论指导教育教学活动,推广科研教研成果。主动开展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第三十二条
学校应健全学生、家长投诉受理、处理机制。学生本人或其家长可以对学校工作提出批评或建议。
学生本人或其家长对评价结果有不同看法的,可以向班主任或科任老师提出意见或建议。认为评价结果不公正的,可以向学校提出书面意见,学校应当受理,并限期答复。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普通中小学校参照本标准执行。
第三十四条
本标准中的“以上”“不少于”均包括本数(级),“以下”“低于”均不包括本数(级)。
第三十五条
本标准2006年9月1日起施行。
关于加快推进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的实施意见
粤教基„2009‟95号
各地级以上市教育局、财政局(委),各县(市、区)教育局、财政局:
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为进一步贯彻省政府《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纲要实施意见(2004-201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广东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粤府办„2009‟26号)精神,落实《广东省2009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粤发改资„2009‟202号)的有关要求,有效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就加快推进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推进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的目标任务 我省推进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的主要目标是:经过3至5年的努力,使我省义务教育学校基本达到《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试行)》,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城乡之间、学校之间以至地区之间义务教育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进一步提高,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对高水平义务教育的要求。具体任务是:
―提高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达标率。到2011年,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中等以上城市义务教育学校100%达到规范化学校标准,并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其余地区完全小学和初级中学基本达到规范化学校标准。2015年,全省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达到规范化学校标准。
―全面落实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学校布点、班额、生均占地面积、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各场室及设施设备、师资学历达标率等全面达到《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试行)》有关要求。全面改善农村学校、城镇薄弱学校办学条件。特别是要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三室一场五有”工程,着力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学条件和生活设施。到2011年,全省独立建制的农村中小学有基本满足教学需要的“三室一场”:标准配置教室、实验室(包括电脑室、语音室和小学的功能室)、阅览室和运动场(包括必要的运动器材);生活设施实现“五有”:有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有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的厕所、有可供教师工作休息的住房,寄宿制学校还要有符合安全标准的学生宿舍、有符合卫生标准的学生食堂。
―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执行国家和省的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加强学校管理工作,规范办学行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义务教育阶段的特殊教育学校,应按照国家关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建设标准,与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同步进行布点与建设,并纳入当地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覆盖率统计。
二、推进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的工作措施和要求
(一)认真做好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的科学规划。各级政府要将规范化学校建设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加强对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和改造的统筹。要根据生源情况、学校布点、学校规模和发展前景等因素,制定规范化学校建设的总体工作目标和科学规划。城市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的布点要根据常住人口分布情况和城市发展规划,按照就近入学和相对集中的原则确定。农村规范化学校的布点要在保证学生顺利入学的前提下按照适度集中的原则确定,集中力量办好规模较大的小学。常住人口规模较小的乡镇原则上集中力量办好中心小学。规模较大的乡镇集中办中心小学和1-2所片中心小学。常住人口规模特大的乡镇要根据人口分布状况,集中办若干所镇、片中心小学。初中原则上集中在乡镇政府所在地办学,一般规模的乡镇办1所初中,较大乡镇可保留2所初中,常住人口规模特大的乡镇集中办若干所初级中学。镇、片中心小学和初中要按照省有关标准和要求,建成规范化学校。规范化学校覆盖率的计算将以规划保留的完全小学和初中为基数。农村保留的初小和教学点要纳入乡镇中心小学或片中心完小统筹管理,保障正常运作并逐步提高办学质量。
鼓励和支持各地在推进规范化学校建设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学校办学模式改革,采取合并、一校多区或集团办学等形式,实行优质公办学校与薄弱学校联体办学,加快规范化学校建设进程,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二)建立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一校一案”制度。一是各市、县要对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情况进行全面摸查,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试行)>的通知》(粤教基„2006‟92号),逐条对照,找出各校存在的差距,逐校登记造册。二是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对各校存在的问题和差距进行汇总分析,并结合实际,制定全市、县规范化学校建设的总体实施方案、步骤、工作措施以及各校的建设目标、整改任务和具体计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三是学校要细化规范化学校建设的各项工作,按规范化学校标准逐条列出整改的任务、时间和责任人。
(三)坚持“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兼顾并重。要对照《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试行)》,在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的同时,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办学条件的改善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三室一场五有”工程为重点,着力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存在的教室配置不齐全,课桌破旧,照明不足,卫生条件较差,实验室、功能室的仪器设备和体育器材缺乏,运动场、教师工作用房缺口较大,校园脏乱等问题,全面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学条件和生活设施。做好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促进学校内涵发展。要切实落实好课程计划,规范办学行为。实施和谐校园行动计划,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着力抓好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和校园净化、美化、绿化建设,加强安全卫生设施建设和校园管理,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确保师生安全,创建平安、健康、文明的和谐校园。要深化学校课程教学改革,加强教师培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
(四)将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与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学校布局调整、教育强镇、强县(区)建设以及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区)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推进规范化学校建设过程中,要同时按照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有关标准,做好校舍防震抗灾工作。规范化学校建设专项资金安排要以县(市、区)人民政府制定并正式通过的学校布点规划为依据,要优先安排规划保留的初中、中心小学或规模较大的片中心完小,不安排规划撤并的学校。教育强镇、强县(区)以及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区)的申报、评估和验收要以完成规范化学校建设任务为前提。
三、推进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级政府要切实把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推进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要以县级政府为主组织实施,以镇为单位全面推进。地级市要根据省提出的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目标和任务,对辖区内义务教育学校规范化建设工作提出具体要求,指导协调各县(市、区)规范化学校建设工作。各乡镇要积极配合做好相关工作。县级政府要成立由政府办、发展改革、财政、建设、国土、教育、交通等部门参加的规范化学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育局。要建立规范化学校建设工作制度,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责任,对规范化学校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研究,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加以解决。
(二)加大投入,确保规范化学校建设所需资金。各地财政要加强对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各项资金的统筹,调整支出结构,加大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投入。进一步落实好义务教育学校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有关政策。要确保教育费附加和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教育部分主要用于义务教育学校建设。积极鼓励捐资助学活动,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
2009年-2012年,省财政将整合部分中央奖补资金和省本级义务教育专项资金,通过竞争性分配方式奖补经济欠发达地区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具体办法另行制定。2013年以后待资金落实后原则上参照以上办法执行。
(三)加强督导检查。各地级以上市教育局要根据《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试行)》,制定具体明确的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的验收办法,定期组织对辖区内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达标情况进行验收。在验收过程中,要认真对照《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试行)》,严格坚持标准。对原已评上等级的学校,也须严格按照标准进行验收。省将建立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情况督导公布制度。每年12月底前,各市要将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覆盖情况,包括义务教育学校总数、通过验收的规范化学校数等,报省教育厅。省将不定期对各地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情况进行抽查,并公布检查结果。要将完成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的情况作为评估教育强镇、教育强县以及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区)的重要内容,凡未完成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任务的,不得申报教育强镇、教育强县或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区)。珠三角地区7市义务教育阶段规范化学校的达标情况要作为考核当地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对推进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成效显著,按时或提前完成建设任务的县(市、区),要给予表彰奖励。对未按时完成建设任务或挤占、挪用、截留、滞留专项资金或弄虚作假、套取省规范化学校建设专项资金的,必须严肃查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员和负责人的责任。
广东省教育厅 广东省财政厅 二○○九年十一月三日
第五篇:农村基层统计工作规范化方案
农村基层统计工作规范化方案(试行)
国家统计局
1990年12月29日
统计工作规范化,是统计工作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农村基层统计工作包括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业务建设。它的规范化是搞好农村基层统计工作的基础,是保证和提高全国农村统计数字质量、发挥农村统计整体功能的根本环节,也是强化乡镇经济管理所必须。为了加强我国农村基层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特制定本方案。
一、实施范围以乡镇统计站为核心的农村统计信息网络。
二、内容与标准根据目前我国农村统计工作的现状,农村基层统计工作规范化的内容与标准包括九个方面:
(一)组织建设完善
1.按照《统计法》和地方政府有关规定在乡镇、村配备统计人员,并保持相对稳定。统计人员的条件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思想作风好,身体健康,具有中专或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并懂得一些经济统计知识,有志于农村统计工作。需要调动乡镇专职统计人员,须事先征求县(市)统计局的意见。2.乡镇建立统计站(或称统计委员会、统计办公室、统计科,下同)。目前乡镇统计站有两种形式:
(1)联合型统计站:在乡镇政府领导下,以乡镇统计员为骨干,联合乡镇有关业务部门的统计人员组成的乡镇统计联合体,行使乡镇政府的综合统计职权,业务上受县(市)统计局领导,负责组织领导和协调全乡镇统计工作。
(2)实体型统计站:由2名以上专职统计员组成的乡镇政府直属机构,是乡镇政府的综合统计职能部门,业务上受县(市)统计局领导,负责组织领导和协调全乡镇统计工作。
乡镇统计站要有牌子、有章子、有班子、有制度、有固定的办公室。联合型统计站要逐步创造条件向实体型转换。
3.健全农村基层统计信息网络,形成一个以乡镇统计站为核心,上接县(市)统计局,下联村、组、农户、企业,横联乡镇各部门的农村统计调查体系和信息反馈
体系。
(二)任务职责明确
1.乡镇统计站的基本任务
(1)组织学习宣传贯彻《统计法》和《统计法实施细则》,监督其执行情况,并依法检查数字质量。
(2)在县(市)统计局的领导下,全面、准确、及时地完成国家和地方统计调查任务,做到三个“统一”,即统一向下布置统计报表;统一搜集、整理、管理统计数据、信息;统一审核上报和向外提供统计数据、信息。
(3)监督乡镇政府各部门、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为乡镇政府制定本乡镇的社会经济计划提供信息和咨询,定期向乡镇政府报告社会经济计划的完成情况。
(4)组织指导村、村民小组和乡村企事业单位的统计组或专(兼)职统计人员搞好统计,有计划地对乡镇各级统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5)建立健全统计台账和统计档案管理制度,定期将当年各种统计资料整理装订归档。
(6)搞好统计优质服务,开展统计分析和专项调查,绘制统计图和统计表。2.乡镇统计人员的职责范围
(1)坚持实事求是原则,认真完成上级布置的统计报表和有关统计调查任务,严格遵守有关统计法规、统计报表制度和统计标准。
(2)参与并组织在本乡镇范围内开展的农产量、农村住户和农村社会经济等调查活动,并围绕党政领导的中心工作,搜集、整理统计信息,研究农村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统计分析,为党政领导的决策管理提供可靠的统计数据和经济信息。
(3)认真管理和对外提供本乡镇的基本统计资料,统一管理发往本乡镇的统计调查表。
(4)组织本乡镇各有关部门、人员加强农村统计基础工作建设,认真填写整理本乡镇的统计台账和统计档案。
(5)努力学习有关的业务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并组织领导本乡镇的统计业务学习,培训统计人员。
(三)管理制度健全
1.以乡镇统计站为核心的农村统计信息网络要有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保证工作有章可循。
其内容包括:
(1)建立健全组织管理上的岗位责任制度、联合办公制度、定期例会制度,保障农村统计信息网络的正常运转。
(2)建立健全报表管理制度、资料审核报送和管理制度、业务学习制度,保证统计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
(3)建立健全统计人员的考核评比制度、目标管理制度,使工作成果同奖惩挂钩。
2.以上制度既是活动内容,又是活动纪律,也是活动保证,必须持之以恒地认真贯彻落实。
每年至少要开展一次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并将检查情况报告上级统计部门。
3.明确记分达标考核标准,分层定期开展考核评比活动,实现层次化管理。
(四)工作流程规范
1.乡镇统计站应根据县(市)统计局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把各项工作任务按月份作出规划,并在乡、村两级明确,同时以工作流程图的形式来体现,用于提示、监督。其内容包括:
(1)向县及县以上统计部门报送的各种统计报表工作。
(2)开展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活动。
(3)自身巩固完善的建设工作。
2.乡镇统计站组织开展统计调查工作的一般程序为:承接上级统计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的合法报表,统一布置到村、组、企业和有关部门调查填报,组织有关人员会审汇编,核实无误后,由乡镇统计站盖章上报。
(五)方法制度科学
1.参加网络的统计人员,在搜集、整理、汇总和编报统计数据时,必须严格遵守统计制度和上级统计部门及有关业务部门规定的方案和计算方法,不得任意修改。2.乡镇统计站按上级统计部门的制度规定完成农村基层统计一套表的调查任务,灵活运用全面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和行政登记等方法,分层次地搜集、整理、汇总统计数据。
3.统一协调上级有关部门布置到乡、村的各种统计任务,统一管理报表,理顺调查渠道,避免重复,减轻基层负担,提高数字质量。
(六)资料档案完整
1.建立健全各项经济统计的原始记录、进度台账和历史台账。
2.原始记录和各种台账的印制规格统一,要做到指标齐全、计算准确、数据真实、字迹清晰。
3.配备统计资料档案柜,存档资料要编号登记、填好目录、贴明标签,以便查用。
(七)统计服务优质
1.经常深入调查研究,并结合统计定期报表和当地党政领导的中心工作,积极开展统计分析,提供统计报告。
2.开办乡镇统计综合经济月报,定期提供本辖区农村经济统计资料。
3.整理编印全乡镇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向社会提供统计咨询服务,并积极参与当地经济开发论证活动。
4.利用统计手段,积极开展对乡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的监测、预警。
(八)业务培训经常
1.培训对象:主要是参加统计网络的乡村统计人员,也包括临时雇用的辅助调查员。2.培训内容:应根据农村统计工作的实际需要,本着做什么学什么的原则,学习《统计法》和《统计法实施细则》、统计学原理、现行农村统计报表制度以及农村经济政策等。
3.培训方式:以实用为目的,灵活多样。可以组织参加统计讲座,也可以通过开会布置工作进行培训,还可以通过建立例会制度进行培训,或是集中分期分批办班培训。
4.培训师资:可以由本系统有实践经验的在职人员担任,也可以请有关院校的统计教员讲授。
5.组织领导:一般采取分级组织、层层培训,即县(市)培训乡镇、乡镇培训村统计人员的办法进行。
(九)执法监督严格
1.依据《统计法》和《统计法实施细则》,抵制干扰统计工作、弄虚作假和篡改统计数字的违法行为,维护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严肃性。
2.定期开展统计数字质量检查活动,对违反统计制度的错误做法要立即予以纠正。
三、检查考评农村基层统计工作规范化检查考评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具体制定,建立检查考评制度,规定各项分数,实行量化管理。
四、本《方案》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组织实施,根据统一的原则、要求和内容,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各项实施细则,并报国家统计局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