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治区农业厅安排部署2011年农业综合执法工作
自治区农业厅安排部署2011年农业综合执法工作
3月21日,自治区农业厅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州、市农业局抓好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加大规范化建设力度,确保2011年如期完成农业部“农业综合执法三年覆盖到县”的目标任务。
为切实做好2011年全区农业综合执法工作,我厅在对我区农业综合执法情况、面临的形势、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科学制定计划,统筹安排,要求各地、州、市农业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面完成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任务,没有全面完成体系建设任务的地州要进一步调整工作思路,从新成立机构、新增加编制、新招聘人员转向依托现有机构、整合农业内部执法资源、调整内设机构职能配置、确定综合执法范围、配备相应人员、申请编制部门按照“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模式,批准成立综合执法机构,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和相应的检查权,争取2011年6月底前成立综合执法机构,全面实现我区农业县(市)综合执法体系建设的目标。报批有困难的,可先行成立,条件成熟后再争取编制部门批准成立。
2011年既是全面完成体系建设任务的最后一年,也是全面推进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启动之年,我厅还要求各级农业部门大力加强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重点解决“有机构、无人员”、“有人员、无手段”以及“综合职能范围不到位”或“形式上综合、实际上未综合”等问题,要通过规范化建设,逐步实现机构建设正规化、人员素质专业化、执法行为规范化、执法监督经常化的“四化”目标。
第二篇: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工作
浅谈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工作
摘要: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工作,以建设平安大通和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在确保农业生产投入品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上,以打击假冒伪劣农资,以定期不定期检查各农资经营户的经营行为为切入点,通过规范经营行为,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整治,进一步理顺了正常市场经营秩序,有效控制了假劣农资流入市场,切实保障了农民用上放心农资,保护了群众的切身利益。
关键词:农业;执法
一、基本情况
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成立于2009年12月,执法人员有局属相关单位人员兼职,现有持证上岗执法人员16人,其中:正高1人、副高1人,中级14人,学历全部本科,执法设备有照相机、摄影机、录音笔等。负责全县的农作物种子、农药、化肥饲料、农机产品及安全监理,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及行政处罚工作,受理群众投诉举报。自成立以来,严格按照高标准、高起点,内强管理,外树形象的工作原则,开展了加强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活动。通过近八年的努力,农业执法工作已步入法制化轨道,形成了上下配合、队伍健全的农业行政执法体系。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1、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为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和取得实效,农牧局将农业综合执法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严格按照《农业行政执法实施方案》的各项要求,开展农资打假、放心农资下乡、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等各项工作,并认真填写上报各类报表和工作信息,经过努力,每年各项工作都圆满完成。
2、加强培训学习,提高执法人员执法水平。执法大队及时组织相关单位人员通过参加各类培训,提高了依法行政能力和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成效显著,农业综合执法工作得到省市主管部门肯定,2014年在全省农业行政执法案卷评查中,《经营标签不合格农药》一案,获得青海省农业行政处罚优秀案卷。
3、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农资打假氛围。为使农资打假深入人心、家喻户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利用春节社火表演、3.15宣传咨询服务活动、广播和新闻媒体宣传等动员群众积极参与支持,公布了农资打假举报电话,近年来,累计散发宣传资料《农药安全知识》《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手册》《农药科学选购与合理使用》《两高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司法解释》等4.6万余份,进一步提高了农民自我防范能力,为杜绝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起到了积极作用,形成了全民参与全民打假的良好氛围。
4、加强农资市场专项检查,规范农资市场秩序。综合执法大队开展了一系列农资安全专项检查活动,如:“春季农资打假保春耕专项行动”、“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活动”“采摘节、六月六花儿会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活动”、“食品安全宣传活动周”、“中秋、国庆农产品质量安全大检查”、“秋冬季农资打假活动”等,进一步理顺了正常市场经营秩序,有效控制了假劣农资流入市场,切实保障了农民用上放心农资,保护了群众的切身利益。
一是加大农药市场监管执法力度。每年配合省农药检定所抽检我县农药3个批次,与所 1
辖农资经营户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后,先查询中国农药信息网,再进货,失效过期农药及时下架处理等依法经营意识不断增强,较好的规范了经营行为,净化了农药市场,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为营造良好的农资经营秩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加强种子执法巡查活动。为进一步规范种子市场,打击销售假劣种子坑农害农违法行为,保障种子质量安全,每年春播期间,执法人员加大对县域种子生产经营单位和销售市场的监督检查力度。近年来,通过检查,部分商铺有蔬菜种子拆包装销售的现象,对此,农业综合执法大队依法进行了查处,并提出改进要求,整改期后及时进行复查,使这种现象逐年减少。
三是建立兽药、饲料长效监管机制。对兽药经营企业GSP验收整改达标的16家个体兽药经营企业发放了《兽药经营许可证》,组织签订《兽药质量安全承诺书》,配合省兽药饲料监察部门抽检兽药8批次,全部合格。对全县67家规模养殖场和养殖户积极开展了兽药安全合理使用政策、技术指导,建立兽药使用制度,完善养殖用药记录,加强安全用药知识普及,提高养殖用药水平。对16家饲料生产厂家和67家动物养殖场进行不定期监督检查,每年不定期抽样30批次90份,常规检测全部合格,未发现违规添加违禁兽药及三聚氰胺、瘦肉精、苏丹红等其它违禁物质的产品。实行质量安全承诺制,与饲料生产企业签订《饲料质量安全承诺书》16份。
5、积极受理农民举报投诉案件。在抓好农资市场监管的同时,截至目前,受理农民举报投诉假种子案件1起,执法大队对投诉案件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科学处理,认真做好相关笔录,并及时将采样送甘肃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检测,调查清楚后移交有关部门处理,真正做到为民排忧解难,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县农业生产稳步发展。
三、存在问题
通过开展春季农资市场专项整治行动,有力打击了违法行为发生,遏制了违法势头,规范了市场秩序,但随着市场的变化,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农(兽)药生产源头监管不严,农药登记备案不完善,县级监管单位工作难度大,未能从根本上杜绝农药品种“多、乱、杂”问题。
2、个别种养殖基地、农资经营门店档案不完善,进货秩序不规范,随意进货现象仍然存在。
3、执法经费短缺,农(兽)药抽检送检难度大,执法人员只能从标签标识上辨别真伪,农资打假存在一定难度。
四、对策建议
1、合法设置综合执法机构,合理配置职能,是建立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制的关键。行政执法主体必须依法设立,综合执法机构就应该纳入国家行政机关的范围,这也是行政执法权作为国家公权力的内在要求,综合执法人员应纳入国家公务员管理系列。
2、执法人员专职,将提高办案的质量和效率。建立—支既有农业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又系统地掌握农业法律法规知识,执法人员要从兼职化转变为专职化、职业化,才能使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根本改善。
3、保障执法经费,促进农业执法体系规范化发展。执法经费应有各级财政全额拨款,给执法人员提供专门的执法交通工具,执法人员有了相应的地位和经费保障,将更有利于执法队伍的稳定,有利于公正执法、文明执法,有利于消除行政不作为,有利于提高执法效率和执法水平。
4、农业行政执法有着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如:动植物检疫对象的确定,农药、兽药、化肥、饲料、种子等农业投入品的质量检测、检验等,都需要许多专用的仪器、设备和设施,目前,送检路途远,时间长,实效性差,费用高,因此,在理顺执法体制时,财政部门相应拨付检测经费,减少执法单位工作经费压力。
5、加强执法人员的培训力度。采取“送出去、请进来”、大学研修等形式进行系统培训学习,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素质,提高执法质量,使执法人员政治思想上过硬,执法业务上精通,执法方式上文明,执法行为上规范。
6、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认真开展“五比五创”活动,“比学习、创一流素质;比团结、创一流团队;比干劲、创一流风貌;比服务,创一流作风;比工作,创一流业绩”每个执法人员按照活动提出的要求,根据自身岗位特点,接受群众监督。以查办违法案件为重点,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做到哪里有案源,就第一时间出现在那里,一批精干的执法队伍及一种高效的工作作风,造就了这样一支政治合格、作风过硬、业务精通的农业行政执法队伍。
第三篇:农业综合执法自查报告
大厂回族自治县农业局
关于未办理行政处罚工作的自查报告
按照上级《关于开展农业综合执法督导检查工作的通知》精神,并结合我县实际,现将大厂回族自治县2010年农业行政执法工作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对行政执法工作的领导 2010年大厂回族自治县编委正式把农业局“综合执法站”更名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由此,领导更加注重农业投入品监管工作,把农业行政执法工作作为当年的工作重点。一是制订了全年行政执法实施方案,局成立农业行政执法领导小组,局长任组长,主管副职为副组长,农业行政执法人员为成员,全面督导农业行政执法工作落到实处。局领导班子每季度都要听取主管领导和政执法人员工作汇报,总结成绩,查找不足,确定解决问题办法,部署下步工作。二是经常向县人大、县政府领导汇报农业行政执法工作情况,争取领导的重视与支持。
二、强化宣传培训,营造农业行政执法的良好氛围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宣传栏、标语、公告、挂图、横幅等宣传媒介,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农民朋友识别假冒伪劣农资的能力。结合普法工作,加大农资法律法规宣传,在农资产品集散地、经营场所以及集中居住区设立宣传栏,普及识假辨假知识,提高农民群众的自我保护能力和经营者的守法意识,动员组织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到农资打假的工作中。今年以来,共出动宣传车96辆次,印发各类法制宣传资料1.5万余份,受教人员达3万多人次。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在加强自身人员农业行政执法素质的同时,在每年年初举办经营商户参加的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班,全年共计培训经营人员76人次,录制节目3期,大型宣传9次。使全县农业行政执法水平和遵纪守法自觉性有了明显提高。
三、自查结果
这次行政执法自查工作,我们分两方面进行了自查,首先结合市局的督导检查,认真记录存在的问题。其次,结合发现的问题,自己深入解决,并加以规范。通过本次自查,我县的农资市场比较规范,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不能沾沾自喜,在今后的执法检查工作中,要更加认真负责。对于,2010年没有农业案件的问题,有以下几点原因:
1、全县农资经营户共计38家,其中种子经营户31家,农药经营户36家,肥料经营户30家,因我县土地面积人口数都相对较少,加之种植农作物的农户减少,农资经营户也相应的骤减,因此全县的农资监管工作就较为容易。
2、农民的识假辩假能力在不断的宣传中得到了提高,并且法律意识比较高,如果农业投入品有问题,能够积极保存证据,积极维权。
3、注重日常检查。一年中,农资检查工作总在进行,坚持“平时检查—重点抽查—督导检查”的模式,基本上按这三部走下来,经营者的守法意识逐年增高,责令整改后全县的农资市场就规范了,因此没有立案。
四、今后设想与打算
1、坚持依法行政,严格规范执法行为
随着国家法律法规体系的逐步完善,农业行政执法的任务越来越重,要求也越来越高。要结合贯彻《行政许可法》和上级的要求,把完善制度、严格规范农业行政执法行为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是规范执法机构队伍。二是规范执法行为。对各执法单位分别下达委托执法文件,签订了实施行政处罚委托书;对构成行政处罚案件的立案审批、询问及调查取证、违法行为处理通知、行政处罚决定书下达、结案报告等执法程序及文书严格按照农业部规定的规范程序和文本格式执行;向社会公示执法依据、程序、举报电话等。同时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所有收费、罚款一律上缴财政专户,严禁对单位、个人下达罚款任务。三是加强对执法单位、执法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执法人员除积极参加上极组织的培训外,局组织为期一周的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培训,开展思想作风教育整顿活动,要求执法人员必须树立为基层为群众服务的思想,做到恪尽职守、文明执法、程序合法、廉洁奉公,不得利用特权谋取不正当利益;执法单位定期向局汇报执法工作开展情况,实行错案追究制,争取不出现出现违纪违规现象。
2、认真履行职责,狠抓农资市场打假整治和管理工作 承担起农资市场管理牵头单位的职责,组织各执法单位采取经常性检查与集中整治相结合,部门执法与联合打假相结合,明查暗访与奖励举报相结合等方法,认真开展农资市场打假整治工作。
3、搞好部门配合,加大执法力度
在农业行政执法工作中,我们要注意主动与工商、公安、质监等部门协调与配合,加强相互间的信息交流和案件查处工作。
4、克服“软手段”,积极敲响警钟
克服从前执法中的“软手段”,对农资经营户要严格要求,发现问题,马上查处,立案处罚,给其他的农资经营户敲响警钟,打消侥幸心理,保证我县的农资市场秩序。
大厂回族自治县农业局 2011年4月19日
第四篇:阿克苏地区安排部署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
阿克苏地区安排部署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
2月初阿克苏地委、行署召开地区农村工作会议,地委委员朱政总结过去一年农业农村工作取得的成绩,安排部署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的各项任务。
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乌鲁木齐“7?5”事件的不利影响和各种极端自然灾害的重大考验,各县(市)、农口各部门在地委、行署的坚强领导下,紧密合作,排难而进,保持了农业农村快速发展的好势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20.57亿元、同比增长14.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33元、同比增加520元,增收额首次超过500元大关,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主要农产品全面丰收,林果业效益优势凸显,粮、棉、果产量分别增长35%、7%和22%,肉、蛋、奶产量分别增长9.39%、8.82%和14.56%。特色果品“东进西出”营销战略成效显著,农产品加工产业链不断延伸,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规范发展,初步构建起了以上海为中心覆盖长三角地区的农产品营销网络。节水农业迅速发展,农机装备实力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强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农村金融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农业发展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第三批53个示范村建设全面启动,1052个自然村结合产业规划开展了庭院改造,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农业农村发展中还面临着许多新形势、新问题。主要是:农牧民收入相比其它地州仍然偏低,持续快速增收任务繁重、小进即退;各地竞相追赶加快林果业基地建设,率先发展优势稍纵即失、不进则退;疆内特色农产品外销竞争日益加剧,竞相抢占市场形势逼人、刻不容缓;农业综合生产和防灾减灾能力偏弱,加强基础建设任务艰巨、不容懈怠。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经过大家多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地区基本完成了农民人均8000—10000元收入产业框架的构建任务,初步形成了300万亩粮食、400万亩棉花、400万亩林果、100万亩特色经济作物和年出栏350万头(只)牲畜、1500万羽家禽的产业结构布局,实现了由棉花为主导向以特色林果为主导的大跨度调整,具备了依托大基地、实现大发展、形成大产业的基本条件。同时,随着生产能力的提高,大量农产品、特别是以红枣、核桃为主的特色果品源源不断上市,迫切需要我们加快开拓市场、加快资源转化。因此,我们提出2010年地区农业农村工作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持续快速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林果业管理增效年”和“棉花高效节水管理年”活动为抓手,按照“稳粮、控棉、管果、增畜、强大棚、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搞好劳务创收”和“闯市场、树品牌、育龙头”的工作方针,强化果、棉、粮、畜四大产业基础,培育龙头企业集群,提升市场开拓能力,推进现代农业由生产型向生产与经营并重型转变,全力开创地区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目标任务是: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51.6亿元(含农场),同比增长10.8%。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加500元以上。
一、强化果、棉、粮、畜四大产业标准化、精细化建设,夯实农民增收基础
(一)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将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300万亩左右,总产量达到145万吨以上。一是落实粮食种植面积。按照“总量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在已播种158万亩冬小麦面积的基础上,及早谋划正、复播玉米种植,精心做好备耕物资准备,积极发展一年两熟或多熟制,确保适期完成正、复播玉米种植面积120万亩,推广间作套种饲用胡萝卜、饲料甜菜50万亩。二是开展优质高产创建。全面恢复小麦两圃制,进一步强化良种推广和增产实用技术的配套应用,加大物化投入,加强生产管理,全面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和品质。完成小麦单产500公斤高产创建25万亩、550公斤3万亩,正播玉米1000公斤、复播玉米500公斤高产创建60万亩。力争实现良种覆盖率100%、三级供种体系覆盖面90%以上。三是积极研究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地区农业局要组织专门技术力量,以适宜生产高档粮油和专用饲料的早熟、优质、高产品种为主攻方向,制定并不断完善粮食新品种五年发展规划,积极开展小麦、玉米、水稻、豆类、杂粮新品种的引进选育和对比试验,为下一步品种更新换代做好良种储备。要加快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尤其要加大良种、精量播种、测土配方施肥、有机培肥、高效节水、机播机收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实用技术组合应用的示范和推广,全面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二)开展“棉花高效节水管理年”活动,巩固棉花产业优势地位。逐年退出郁闭果园棉花种植,将棉花面积控制在440万亩以内,实现棉花单产113公斤、总产49.72万吨以上。新增棉花节水滴灌面积28.5万亩、总面积达到148.5万亩,节水滴灌面积单产达到140公斤以上。
1、加强组织领导。农业局要牵头组织水利局、林业局、农机局认真制定活动实施方案,将棉花高效节水管理年的各项指标纳入目标考核和干部考核,进一步加大考核分值比例、加重考核份量,通过强化技术培训、抓好典型示范、严格目标考核,突出关键技术环节的重点督查和生产管理中的日常督导,推动工作扎实开展。各县(市)要成立由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任组长、各相关单位为成员的“棉花高效节水管理年”活动领导小组,结合各自实际制定落实措施、完善工作机制。各乡(镇、场)、行政村要指定一名分管领导,具体负责节水工程的运行管理、滴灌专用肥落实、水电供应和设备维护等工作的组织、协调和落实。
2、突出工作重点。一是抓好首部运行管理队伍组建。对国营农牧场和植棉大户,要成立由水利、农业技术人员组成的技术服务组,巡回进行技术指导。对基本农户,要改进工程设计、串接地下管网、整合滴灌设备,将规模较小的节水滴灌系统就近归并,形成连片800亩以上的首部规模;要以首部为单位,通过“一事一议”民主议事会推选村民组建首部运行管理队,明晰首部产权,规范管理制度,商定收费标准,推行持证上岗,确保首部运行管理正常、水肥投入科学、技术措施到位、增产效益明显。鼓励和支持村干部、返乡毕业生牵头承包首部管理,提高运行管理水平。二是抓好节水滴灌设备维修管护队伍组建。以乡为单位,以乡(镇、场)水管站人员为主要力量,组建节水滴灌设备维修管护队,通过加强实践操作技术培训,提高对机电管网设备的检修和管护水平,及时排除运行故障,确保节水滴灌系统正常运转。要认真测算维护费用的生产成本,采取与水费一并核算的办法,积极稳妥地解决好易损配件和耗材购买的资金来源。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确保维修管护队伍人员稳定、岗位稳定、待遇稳定,长期发挥技术服务作用。地区水利局要加强对各县(市)水利局、水管总站的指导和考核,确保此项工作有效落实。三是抓好农艺技术服务队伍组建。以乡为单位,以乡(镇)农技站站长为组长,组建节水滴灌农艺技术服务队,推行首席技术推广员管理制度,统一技术措施、技术要求和投入标准,在抓好全乡节水工程技术指导的同时,采取定首部、定面积、定产量、定效益、定奖惩的办法,严格产量目标考核,落实技术人员的对口服务责任。
3、加快先进生产技术的综合集成应用。以落实测土配方滴灌专用肥为突破口,加快一代良种棉、精量播种、节水滴灌、动态监测、科学化控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实用技术的综合集成应用。要以县(市)为单位,通过组织招投标,尽快落实测土配方滴灌专用肥来源;要加强与农信社的合作,大力推行棉花测土配方滴灌专用肥“一卡通”管理,确保农民“有钱买肥、买到好肥”;要加强宣传,树立典型,通过示范对比,引导农民科学使用测土配方滴灌专用肥,切实发挥节水工程的增产增收作用。完成棉花膜下滴灌160公斤高产示范80万亩、200公斤5万亩和枣园间作棉花单产120公斤高产示范20万亩。
(三)深化“林果业管理增效年”活动,促进特色林果业提质增效。完成酸枣直播50万亩(85%以上在乡、村两级集体经营土地);新增果园面积17.3万亩,其中:酸枣嫁接14.3万亩,新植核桃1.5万亩、葡萄1.5万亩;果树面积达到400万亩,挂果面积247万亩,果品产量118万吨以上;农民人均林果业纯收入同比增加420元。
1、加强果树标准化管理。按照地区统一的栽培管理技术规程,严格绿色、有机果品生产管理标准,完善工作例会制度、督查制度,通过强化关键环节的指导和督查、严格产量效益标准和考核以及检查评比、观摩会和反面典型现场会等有效手段,全面推广科技示范园在建园模式、整形修剪、肥水投入、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期采收和标准化制干等方面的成功经验,由点及面,实现果树“矮、密、早”丰产栽培配套技术的全面普及。对3年以上果树,要根据果树生长特性,通过各项生产技术的综合配套应用,保证树体通风透光、树势均衡生长。对1—3年生新植果树,前期要加强水肥调控,抓好越冬安全防护,提高成活率和生长量;后期要强化整形修剪,增强树势、积累养分,塑造丰产树型,促其尽早见效。对新建果园,要狠抓接穗采集标准、纯度和质量,加大嫁接队伍的组织力度和技术指导,确保嫁接成活率达到95%以上、纯度达到100%。
2、狠抓关键环节落实。一是突出抓好肥料投入落实。首先,各县(市)要高度重视油渣、棉粕价格上扬对落实果树肥料投入所产生的不利影响,采取积极的财政补贴政策和严格的量化考核措施,引导果农广辟肥源,加大有机肥投入;要尽快组织林业局、农业银行、农信社等部门于2月底前完成农户果园的入户调查、统计造册、张榜公示和评级授信,根据实际情况组织生产资金,拓宽信贷服务领域,确保资金充足供应。其次,地区林业局要尽快组织技术力量,编制印发果树施肥标准和施肥手册,加强技术指导;要认真开展各种有机肥肥效的对比试验、示范,加快配方肥、生物有机肥和沼液、沼渣的推广使用;要加大培训力度,使果农尽快掌握各种果树花芽分化期、开花坐果期、果实生长发育期的生理特点和水肥需求,引导果农在抓好春、秋基肥投入的同时,加大果树追肥投入和磷钾肥的投入,适期调整追肥的氮磷钾和微量元素比例,满足果树不同生育期的需肥要求,科学施肥、提高肥效,生产优质果品。二是严格果实采收标准。灰枣应在10月20日后统一采收,骏枣约在10月15日—20日开始分批分级采摘;核桃最佳采收期应为果皮由青变为黄绿色、果实顶部裂缝达到1/3左右,其中:温185约在9月10日开始采摘,新新2号约在9月20日以后采摘;红富士苹果应在11月5日以后采收,以体现阿克苏苹果特色;香梨应在8月25日—9月15日之间采收,采后要及时入库,提高商品率。要大力推广先进安全的红枣、核桃、苹果采后机械化处理技术,提高果品保鲜、贮藏、运输质量。三是以乡(镇)林管站标准化建设为契机,加快专业技术服务队伍组建。以乡、村或村民小组为单位,加快组建以乡(镇)林管站、农机服务站和“科技明白人”为主的果树病虫害防治、修剪、栽培管理技术服务队,配备病虫害防治、修剪、施肥等机械设备,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和科学的运行管理办法,推动农林植物病虫害的机械化统防统治和果树标准化管理技术措施的统一落实。鼓励和支持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农民技术员牵头组建果树专业技术服务队伍,开展有偿服务,带动标准化生产技术在农户中的推广与普及。
3、认真防范林果灾害。一是高度重视果树有害生物监测防控工作。各县(市)要加大投入,调剂编制,整合技术力量,加快组建县、乡农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机构和队伍;指定专门科技人员,密切关注周边省区和地州病虫害发生情况,加强检疫执法,严把苗木调入检疫关;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健全地、县、乡、村四级测报网点,建立覆盖城镇绿化、防风林、经济林的有害生物预警预报体系,提高有害生物监测预警能力。二是按照绿色、有机食品生产要求,制定规范的综合防治标准,全面普及诱集带、杀虫灯、石硫合剂等防治技术,加强虫害天敌的保护、引进和繁育,推广生物、仿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采取统一组织、统一时间、统一安排、统一用药、统一防治的办法,做好果树病虫害的统防统治。三是全面普及“春促、夏管、秋控、冬护”的生产管理措施,在保证果树生长量的同时,有效提高果树安全越冬能力。四是以农村防护林建设为重点,用足用好新增中央预算内项目资金,加强林果基地防护林网建设。新增林果基地防护林5万亩,力争用2—3年的时间,将林果规划区农田防护林的比例由原来的8%提高到12%,不断提高特色林果业防御大风沙尘的能力。五是加快城市绿化、新农村村庄绿化、乡村公路绿化和湿地保护工程建设,推动地区生态建设。
(四)强化科学生产,提高畜禽产量。按照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要求,大力推进山区畜牧业向农区畜牧业、山羊养殖向绵羊养殖、传统游牧向圈养舍饲方向转变,加快形成农区以肉羊、肉牛、家禽散养为主,城郊以奶牛、生猪和规模化家禽养殖为主,山区以细毛羊、绒山羊为主的畜禽品种布局。年末牲畜出栏378万头(只),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5.5万吨、2.8万吨和7.6万吨。一是扩大畜禽养殖规模。首先,要突出发展肉羊产业。加强肉用种羊繁育基地建设,落实肉用种羊购置补贴政策,提高种羊供应能力,满足肉羊改良需求;加快推进肉羊“整村推进、整乡覆盖”工程建设,大力推广新和县以“行政引导、政策扶持、优质服务”为手段、以种畜和配种点为载体实现同期配种、批量繁育、同期产羔和当年产羔、当年育肥、当年出栏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技术人员作用,积极推广肉羊胚胎移植、同期发情、人工授精技术,提高种畜利用效果,加快肉绵羊、肉山羊繁育速度;稳定细毛羊、绒山羊核心群,加快低产低效品种向以产肉为主的生产方式转变,增加出栏,提高效益。肉羊改良整村推进试点村扩大到80个,培育肉羊改良繁育示范户1700户;完成肉羊改良30万只以上,其中肉绵羊改良24万只、肉山羊改良6万只。其次,要加快发展肉牛养殖。积极推行技术服务费与冻精材料费分离结算模式,大力推广高代特级肉牛、奶牛冻精,提高良种覆盖率,实现“优畜增效”,完成高产奶牛性控冻精试验1000头、黄牛改良12.5万头。第三,要加快生猪产业发展。加强良种猪原种场、扩繁场建设,大力引进长白、约克等优良种猪及野猪,加大二元及三元杂交推广力度,推动生猪产业向瘦肉型方向发展。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投资生猪养殖小区建设,推广无公害、零排放的生态养殖技术,提高养殖量和养殖水平,全年出栏生猪30万头以上。第四,要大力发展家禽养殖。积极引进和推广专用肉鸡、蛋鸡、良种鸭鹅品种,加快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种禽场和家禽养殖基地。全面普及家禽集中育雏和共育期全程免疫,依托果园和草场围栏,推广林牧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扩大果园鸡、草地鸡和庭院家禽养殖规模。力争实年末家禽出栏1700万羽。二是推进科学养畜工程。以牛羊养殖、育肥和大进大出为重点,引导农民按照“人畜分离、畜种分群”的生产模式,加快“良种、良料、良法、良舍”技术配套,积极推广早期断奶、快速育肥和分段饲养、分群饲养技术,缩短饲养周期,加速畜群周转,实现高效生产。三是加快发展饲草产业。以大力发展饲草料种植、调制加工和专用饲料为突破口,增加饲草料来源,提高饲草料利用率,缓解草畜矛盾,实现草畜平衡,推动山区传统游牧向农区舍饲圈养方式转变。加快拜城县高标准饲草料基地建设和库车县、温宿县退牧还草工程建设。完成禁牧休牧200万亩、轮牧200万亩。完成地区草场资源调查工作。四是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各县(市)要加强村级防疫员队伍建设,加大财政投入,确保队伍稳定、业务水平提高和生活待遇逐年改善。要严格落实重大动物疾病强制免疫制度,推行“免疫效果逐级考核制”,加强免疫效果监测。抓好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切实做到“以检促防、以监促检”。继续执行《肉食品储备管理办法》,以阿克苏市、库车县两座龙头城市为中心,增加肉食品储备,提高肉食品市场宏观调控能力。
(五)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一是提高设施农业效益。立足市场多元化需求,积极发展瓜类、食用菌、果品、花卉和水果蔬菜等优质高效品种,逐步形成以日光温室为主的高档蔬菜和水果生产、以大棚为主的果菜生产、以中小拱棚为主的叶菜生产结构布局,避免品种过于单一,避开集中上市时间,获取最大收益。加强技术培训与示范,以推广高产、高效品种为突破口,狠抓集中育苗质量,育大苗、栽大苗,加快推广节水灌溉、卷帘机、热风炉和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的综合应用,不断提高设施农业生产水平和效益。制定设施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大力推广生物、仿生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杜绝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加快无公害基地建设,提高产品品质,保证质量安全。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12.5万亩,推广日光温室高效节水面积1.5万亩,温室亩均效益提高到6800元,设施农业亩效益万元以上面积达到4万亩。二是积极发展特色经济作物。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依托,因地制宜发展加工番茄、辣椒、大蒜、马铃薯等特色经济作物,扩大常规蔬菜和精细蔬菜种植规模,适度发展西甜瓜生产,满足市场供应。拜城县、乌什县要切实按照企业加工生产能力,合理确定特色经济作物的种植规模,科学规划早、中、晚熟品种搭配,加强销售环节的组织管理,搞好“产后”服务,确保丰产丰收。三是抓好劳务经济。进一步加强对劳务创收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农村职业高中和职业学校作用,聘请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结合本县(市)产业发展方向,抓好“一年一户一人一技”致富技能培训工程,以红枣和核桃丰产栽培管理、高效节水农业管理、特色养殖等高效产业为重点,编制教材,面向初高中毕业生、返乡青年开展“2+1”或“3+X”农业生产技术和务工技能培训,加快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地区经贸委、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要组织实施好“产业工人培训工程”,围绕地区“纺织工业城”建设和果品深加工产业发展,按照实用实效的原则,强化订单培训,大力培养合格的产业工人,引导农民就近转移就业。力争实现劳务创收5.4亿元,农民人均劳务增收30元以上。
二、以提高特色果品市场开拓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建设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发展思路。加快农产品市场开拓,提高以特色果品为主的阿克苏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是一项重要而艰苦的工作任务。各县(市)要及时调整充实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加强工作力量,完善工作职能,配齐工作人员,打破条块限制,建立统一指挥、高效运行的协调机制。要组织相关单位、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结合各县(市)实际,加快研究制定农产品市场开拓体系建设(包括销售市场、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建设、农产品品牌打造)五年规划,形成完整的发展思路,找准工作的努力方向。要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形成体系、市场运作,突出重点、分步实施,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工作思路,加快推进特色果品“东进西出”营销战略。即:以上海、北京、广州为中心,积极开展阿克苏农产品专题展销会、推介会、招商洽谈会,组织企业进驻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开展直销、代理经营,促进产销对接,拓展周边地区市场,拓宽“东进”销售网络;依托地区周边口岸,大力培育和发展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开拓中亚、西亚以及欧洲国家市场,加快“西出”营销步伐。各县(市)要围绕地区特色果品“东进西出”营销战略,按照区域性消费特点和市场需求,认真对本县(市)特色农产品的未来市场范围进行分析定位,明确各自3—5年内市场开拓的主战场、品牌打造的主方向,避免无序恶性竞争。
(二)加快培育市场营销主体。一是大力扶持市场开拓的“领头羊”。继续扶持以地区红旗坡农场、实验林场和温宿木本粮油林场为核心的苹果、红枣、核桃协会,引领地区三大果品的对外交流、品牌宣传、信息服务、市场开拓和组织销售。各县(市)也要结合各自实际,选择一批建设起点高、竞争能力强、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或农业专业合作社进行重点扶持,发挥其生产技术过硬、资金实力雄厚、市场运作规范的优势和产业“领头羊”作用,加快特色果品营销网络建设,带领中小企业、合作社和经纪人“走出去”、“闯市场”。二是加快培育龙头企业集群。各县(市)要组织农办、财政、林业、发改、金融等相关部门对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进行全面摸底调查,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一厂一社一策”的办法,扶持其规范发展。要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积极争取龙头企业扶贫贴息贷款、民族贸易县贴息贷款等优惠政策,扶持企业加快发展。要发挥科技资金导向作用,支持企业引进新设备、采用新工艺、研发新产品,推广生产、加工和储运标准化,提高产品竞争力。要抓好果品加工项目的编制和储备,完善果品加工用地、用水、用电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大力支持中小企业群体、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鲜果储藏、保鲜和红枣、核桃优质品分级、灭菌、包装生产,加快形成以红枣、核桃加工和苹果、香梨、葡萄保鲜为主的龙头企业集群。年内引进投资规模1000万元以上的果品保鲜加工企业10家、500万元以上20家,果品深加工率达到30%以上,果品加工企业QS质量认证通过率达100%。三是突出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以农机购置补贴为主,整合农业产业化发展、贴息贷款、对口援建等项目资金,集中投入使用,大力扶持具有法人主体资格的农业专业合作社购置红枣、核桃分级、清洗、烘干以及其它果品采后处理设备,采取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等形式发展订单农业,通过“公司+合作社或协会+农户”的运作模式,建立稳定的产销利益连接机制,提高农民的规范化、标准化生产意识和市场化意识。年内力争组建果品专业合作社100个,并规范运作。四是努力提高经纪人、购销大户、种植大户的市场开拓能力。采取“派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到上海等地培训,聘请专业营销人员来阿讲授果品营销知识,引导和帮助经纪人、购销大户、种植大户熟悉市场运作规律、增强法制观念、拓宽人际关系、促进产销衔接,加快建立属于自己的营销网络和信息渠道,逐步发展形成有规模、有网络、有信息的专业化营销组织。力争年内经纪人、购销大户、种植大户发展到5000人以上,并实现建档管理,进行政策扶持、贷款贴息、法律援助,促进其健康发展。
(三)加强果品流通体系建设。当前,要重点加强保鲜、运输、仓储、配送、服务五个关键环节的能力建设。一是提高保鲜能力。重点加强以苹果、香梨、葡萄为主的果品冷链体系建设,要以临近城市、交通便利、电力方便为选址条件,集中协调解决好建设用地、生产用电等方面的困难,加快气调保鲜库建设,做到保鲜供应、四季销售。各县(市)要采取财政补贴、提供贴息贷款等有效措施,加大对企业、合作社和农民建设果品保鲜库的扶持力度。年内新增果品保鲜能力10万吨。二是提高运输能力。要在充分利用铁路、公路、民航三大运输网络资源的同时,积极开发邮政快递业务,加快果品物流企业、物流配送中心发展。三是提高仓储能力。根据产品物流需要,以上海市、乌鲁木齐市、郑州市等枢纽站点为重点,引导企业加强以中转、配送为主的仓储设施建设,提高跨省外销的中转仓储能力。四是提高配送能力。以上海、北京、广州为中心,采取各种灵活方式,引导企业加快建设集储藏保鲜、分装运输、展示交易于一体的特色果品配送中心,向直销店、代理营销店、超市等终端市场进行配送,确保果品销售顺畅有序、及时供应。五是提高服务能力。以阿克苏市、温宿县为中心,加快组建集贮藏保鲜、展示批发、电子商务、信息发布、质量检验于一体的现代大型果品交易市场。鼓励企业在乡(镇)建立农产品收购点,直接收购,减少中间环节,增加农民收入。支持和鼓励各级供销社发展以红枣、核桃为主的果品收购、加工、储藏、保鲜、销售和配送,积极参与农产品市场开拓。大力扶持流通企业、配送中心、物流中心和各类营销主体开展连锁经营、网上交易、电子商务,多渠道促进产销对接,提高果品流通整体服务水平。
(四)加快推进果品品牌战略。一是加强品牌规划。以市场为导向,制定品牌发展规划,防止盲目创牌和无序竞争。以地理标志商标为重点,加大资金投入,通过确定生产基地、规范产品标准、统一检验检测、统一外观包装、统一宣传口径,集中力量将“阿克苏红枣”、“阿克苏核桃”、“阿克苏苹果”宣传打造成为全国知名品牌,从而带动品牌资源整合,推动从栽培管理到采收、分级、制干、包装、贮运的全程标准化。采取补贴宣传资金、减免相关税费等扶持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规范使用地理标志商标培育品牌、宣传品牌,最大限度地发挥品牌效益。二是打造名牌产品。大力推进“阿克苏红枣”、“阿克苏核桃”、“阿克苏苹果”、“库车白杏”等地理标志商标的品牌经营策略,通过筹办国家级和自治区级果品峰会、加强品种展示园建设以及推出果园观光、采摘和购物旅游线路等措施,把林果产业与地区文化、旅游产业进行捆绑包装和宣传,挖掘卖点,全方位打造名牌产品。认真筹办特色果品竞价拍卖会、重大消息新闻发布会、招商引资会、展示推介会,通过各类媒体和网络大力宣传阿克苏特色果品。坚持组织企业参加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各类果品展示、展销和评比,争取荣誉,提高知名度。地区红旗坡农场、实验林场和温宿木本粮油林场要切实加大对“阿克苏苹果”、“阿克苏红枣”、“阿克苏核桃”的宣传投入和使用管理。三是维护品牌声誉。大力推行生产管理标准化,发展绿色、有机果品,年内新增绿色果品基地认证50万亩、有机果品基地认证3万亩、出口水果果园注册20万亩。同时,各县(市)要积极筹集资金,加快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进一步加强产地环境、生产过程、销售终端的质量全程监控,确保农产品品质和质量。地委农办要牵头做好《阿克苏特色农产品指导目录》的编制,地区林业局要不断完善果农信用档案,各县(市)、各相关单位要切实加大对品牌包装、宣传、使用的保护力度,改进防伪技术,推行条形码管理,加强对商标的使用授权管理,加快构建果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维护阿克苏果品“天然、绿色、精品、特色”的品牌形象。
三、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一)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一是加强科技队伍建设。以乡(镇)林管站标准化建设为契机,加快规划设计,完善设施配套,整合技术力量,根据产业发展实际需要调配乡站技术人员,规范其工作职能和管理制度,落实工作经费,稳定和充实基层技术队伍,切实发挥乡(镇)林管站技术示范、培训和推广作用。多措并举,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岗位的公开招聘招考力度,及时补充和壮大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力争用两年时间,将农业科技队伍中专业人才的比例提高到80%以上。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加快农民技术人员聘用制度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批“留得住、用得起”的本土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完善农技服务激励和效益考核机制,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二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全面普及良种、丰产栽培、科学管理、农业节水、疫病防控等先进适用生产技术,加快农业技术的集成应用。支持国有农林牧场、种养殖大户率先使用多功能、智能型农业装备和先进生产技术,实现农业规模化、精准化和设施化,引领现代农业发展。三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积极开展产学研交流,加强与科研院校的项目合作,不断研究、总结适合地区区情、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先进实用新技术、新成果。各县(市)要加大经费投入,重点扶持良种培育、农业节水、饲草料调制和果树节水灌溉、机械管理以及果品精深加工等领域的科技创新,力争在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认真完成枣棉间作田高密度红枣丰产栽培的水肥调控、饲用甜菜和胡萝卜等块茎作物发酵饲用、果园间作饲草种植品种和生产模式、生物有机肥对比试验示范、“阿克苏苹果”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5项工作。
(二)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一是大力发展节水农业。严格执行《中共阿克苏地委、阿克苏地区行署关于禁止开垦荒地,推动农业节水的决定》(阿地党发〔2010〕2号文件)精神,在新增水费全部用于推广高效节水农业的基础上,多渠道筹集农业节水补贴资金,大力推广棉花、林果、设施农业和特色经济作物高效节水技术,非农公司、农林牧场(国营、私营)、种植大户要率先使用节水灌溉技术,对未使用节水灌溉技术的,一律不得配水。坚持抓好以渠道防渗、渠系建筑物配套为主的输水工程建设,实现干、支、斗渠全面防渗,进一步提高渠系水利用率,避免输水环节水资源的浪费。推广普及小畦灌溉、细流灌溉等田间常规灌溉技术,鼓励使用激光平地技术加强田间土地平整,科学控制入畦流量、灌水定额,全面提高灌溉水利用率。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0万亩;完成防渗渠建设300公里、土地平整50万亩,渠系水利用率提高2%以上;完成阿克苏河流域灌区限额用水指标26亿立方米、塔河干流上游灌区限额用水指标5.65亿立方米、塔河治理项目退耕封育10万亩;完成“供水到户”550万亩,亩均灌溉定额降低10立方米。二是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按照《中共阿克苏地委、阿克苏地区行署关于进一步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的决定》(阿地党发〔2010〕3号文件)要求,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开采、依法管理、有效利用”的原则,严格执行地下水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和地区主管部门许可审批制度,有序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要注重把地下水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合理控制地下水位,形成开发和补给有效结合的良性循环,促进地下水资源永续利用。地下水资源要优先用于发展高效节水农业,通过大幅度提高单方水效益,调动农民使用井水的积极性。新打机井534眼,新增地下水开采量1亿方。三是抓好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要高度重视项目申报,认真做好前期工作,积极争取更多的项目建设资金。要集中力量解决好项目前期经费投入不足、工程设计滞后等突出问题,抓好塔河治理项目建设,加快铜场水库、台兰河地下水库、小石峡水库等在建大型水利工程建设,积极开展大石峡和渭干河骆驼脖子水库、台兰河老龙口水库、渭干河流域综合规划、库车县“西水东调”工程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
(三)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发挥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导向作用,着力推动农机作业领域由种植业向林果业、畜牧业、设施农业和特色农业扩展,作业范围由“产前、产中”向“产后”延伸。一是完善粮棉机具配套。积极引进推广联合耕整地、免耕播种、联合收获等高效复式作业机械,大力实施以棉花精量播种、膜下滴灌、果棉果粮间作为主的综合机械配套技术,推广玉米机收30万亩、棉花精量播种150万亩。二是大力推广林果机械。扩大特色林果业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区面积,重点推广开沟施肥、果园耕作、果树修剪、植保喷药和红枣、核桃的果品分选、清洗、制干等机械化技术。三是抓好农作物秸秆青贮收获、粉碎加工、裹包青贮机械的引进和推广,加快饲料甜菜、胡萝卜加工机械的研发和示范,做好机械挤奶、机械剪毛技术推广。四是加快推广温室卷帘、微耕、增温、控湿、滴灌、施肥等机械化技术及配套机械。2010年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实施中,各县(市)用于购置补贴林果业机械的资金不得少于总补贴资金的10%、用于畜牧业不得少于4%、用于设施农业不得少于6%。年末全地区农机装备总动力达到185万千瓦以上,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6%以上。
(四)抓好农业防灾减灾。一是全力提高防雹减灾能力。要加强对天气过程的全天候雷达遥感监测和卫星云图的分析会商,及时准确发布气象信息。加强气象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气象科技教育,提高人影指挥和作业人员的整体素质。认真总结冰雹天气行进的路线变化,对其进行从新评估,及时补充调整炮点布局。加快研究防雹作业效率不高的根本原因,积极与生产厂家进行沟通、交流,增加火箭弹的碘化银含量和发射管数量,提高作业效率。加强区域联防作业体系建设,集中运用火力联网和探测网,打破县(市)行政区域界限,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应急演练,大力开展统一指挥的联合作业,努力提高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水平。二是积极防范突发性暴雨、洪水灾害。库车县、拜城县、温宿县、乌什县、柯坪县要组织力量对易遭受暴雨洪水灾害的村组农户开展避灾迁移,同时要采取财政补贴政策,引导农户对住房进行财产保险,防患于未然,提高灾后重建能力。三是认真做好城市防洪工作。各县(市)要尽早动手,对重要河段、渠首和受洪水威胁的险工险段等薄弱部位进行抢修、加固,修筑防洪设施,落实好河道清障等各项工作,排除各种隐患。要切实做好防洪物资储备、抢险机械和抢险队伍落实,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确保度汛安全。四是认真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气象、水文监测等有关部门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分析、会商和预报,全面把握灾害性天气的变化规律,与各县(市)、各有关部门建立统一的信息发布网络平台,及时准确发布气象信息和灾害预警信息,为抗灾救灾赢得宝贵时间。各县(市)、各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抗灾保丰收的思想,在做好防倒春寒、防风、防沙尘暴、防洪、防雹工作的同时,注意做好抗旱的各项准备,切实加快机电井工程配套,抓紧机电井的维修管护,在河水不足的情况下,努力提高开井率,多提水、快提水,有效增加抗旱用水。此外,要及早动手,积极做好森林草原防火、森林病虫害、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等工作。五是全面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是国家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的一项重要措施,各县(市)人民政府要严格按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管理暂行办法》(新政办发〔2008〕209号文件)的要求,落实第一责任单位的工作职责,以县(市)为单位,统一组织,整体推进。要切实抓好棉花、能繁母猪政策性保险,实现“应保全保”;要认真组织开展林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总结经验,稳步扩大试点范围;要积极开展小麦、玉米、水稻、油料作物、设施农业以及奶牛等品种保险,进一步健全自然灾害风险分散机制。
四、加强农村民生建设,促进农村和谐稳定
(一)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优化整合对口帮扶建设资金和抗震安居、户用沼气、卫生厕所、暖圈建设等项目资金,以示范村为主,集中投入。要结合抗震安居工程和产业规划加快农户庭院改造,大力发展以肉羊养殖、家禽养殖、牛羊育肥为主的庭院养殖业和以葡萄、高密度红枣、核桃为主的优质特色林果业,力争年内30%的农户实现庭院人均收入500元以上。完善已启动建设的三批159个示范村基础设施,力争“十一五”末示范村面貌得到明显改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率先达到6000元以上。按照“五清、五改、五通、五有”的要求,对2007年第一批启动建设的66个示范村进行检查验收,表彰先进、树立典型,营造全社会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
(二)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农村抗震安居、饮水、道路、电网、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新建抗震安居房2.05万户。新增自来水入户8000户、解决5万农村居民安全饮水问题。新建农村户用沼气1.6万户、大中型沼气池5座、无害化卫生厕所2.3万户(座)。实施无线数字电视覆盖工程、卫星直播工程,解决9700户牧民看电视难的问题。落实城乡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和经费保障机制,普及学前“双语”教育,新建31所“双语”幼儿园。完善覆盖城乡的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加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加大乡村医生培训力度,提高农村医疗保障水平。
(三)着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坚持农村开发式扶贫方针,认真按照“基本生活靠最低保障、脱贫致富靠扶贫开发”的新机制,切实做好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以工代赈等各项扶贫工作。一是各县(市)要进一步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采取各项有力措施,力争全面完成“十一五”扶贫攻坚任务。二是按照“整村推进、连片开发”的原则,以扶贫开发重点村农民增收为核心,以专业化、精细化为发展目标,建设专业特色村,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提高综合发展能力和效益。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扎实推进助学扶贫工程。扶贫开发重点村要率先完成抗震安居房建设。三是加大产业化扶贫力度,重点扶持带动农民增收能力较强的果品保鲜、加工龙头企业。四是强化扶贫开发对口帮扶工作责任,切实为贫困村办好事、办实事、办大事,全面提高扶贫开发整体效益。对口帮扶单位要采取解决注册资金、补贴生产设备等办法,扶持和帮助扶贫村完成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组建和规范发展。五是按照“总量不变、动态调整、统筹兼顾、进出平衡、分地进行、统一核定”的原则,做好扶贫开发重点村的调整。按照中央确定的1196元贫困标准,做好地区农村贫困人口的界定和甄别,完成建档立卡,实现动态网络化管理。年内完成14个扶贫开发重点村的整村推进验收任务,完成3393户、1.58万人脱贫任务,返贫率控制在4%以内。
(四)全面落实农村各项政策。一是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坚持减负工作党政领导责任制和部门负责制,强化组织领导,健全监管机构,完善实施意见,严格检查考核,层层落实减负工作责任,不断强化各级党政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认真贯彻执行《自治区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严格两工使用标准,规范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行为。加强对涉农乱收费的专项治理和执法检查,积极开展农民负担动态监测,加强对农机、水肥电费、生产资料、农业保险等生产服务性收费和农业补贴资金兑付的监督管理,加大力度治理农民建房、农村中小学建设、乡村道路建设领域及村级组织的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行为。二是严格农资市场执法。农业、物价、工商、质量监督等部门要密切协作,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哄抬物价、经营假冒伪劣农资、掺杂使假等坑农害农行为,维护好农资市场秩序。要加大执法力度,杜绝高毒、剧毒、高残留农药和兽药流入市场,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全面落实农业补贴各项政策。认真组织做好农资综合直补、粮食直补、小麦良种补贴、棉花良种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兑付工作,做到组织领导到位、政策宣传到位、兑付程序到位、监督管理到位,确保补贴资金不折不扣落实到千家万户。新增农业补贴要适当向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
(五)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切实解决好农村征地、土地纠纷、环境污染、移民安置、集体资产管理等方面损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完善乡镇治理机制,推行政务公开,依法保障农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建立健全村级民主自治机制,规范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程序。推进村务公开,强化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加强农村法制教育,畅通农村信访渠道,引导农民群众依法表达合理诉求、维护自身权益。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依法管理农村宗教事务,加强农村法制建设,坚决反对民族分裂主义,严厉防范和坚决打击“三股势力”的分裂破坏活动。扎实开展“千名干部下乡驻村进社区活动”和基层干部“双语”培训,不断提高干部服务群众的能力。深入开展农村平安创建活动,完善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农村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农村长治久安。
五、加强和改进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
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许多新形势、新任务、新问题,只有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科学的工作方法、扎实的工作作风,才能统筹组织、妥善安排农业农村各项工作,确保各个环节不出问题、不犯错误,更好地推动各项工作开展。各级党政、涉农部门要坚持运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认识和解决问题,要钻研工作,把握工作规律,以规律来指导推动工作。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从实践中找到破解难题的突破口,善于从群众创造中寻求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要从解决农民最盼望、最需要、最迫切的问题入手,抓主要矛盾、关键环节,在把握全局中实施重点突破,以重点突破来推动全局工作。要严格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尽快提高各级干部的执政能力。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依法合规按程序办事。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发现和总结群众实践中的新经验,激发和引导群众的发展愿望和创造活力。要在务求实效上狠下功夫,倡导察实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坚决摒弃华而不实的“花架子”,以实际工作业绩来衡量和检验干部的能力和水平。
第五篇:党建工作最新部署安排
2011年,我中心党总支的工作要围绕创业就业工作,在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党员队伍和职工队伍建设,以及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我中心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为此制定2011年党建工作计划要点。
一、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思想优势和组织优势,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我市就业事业发展提供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
二、工作目标
工作目标:强化领导班子建设,把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强领导集体;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支精通业务,能够担当就业服务管理重任,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强化党员队伍和职工队伍建设,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强化思想政治工作计划,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争创全国文明单位。
三、工作内容
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一是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总要求,把“举旗帜,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作为目标,不断提高班子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领导水平。
二是坚持中心组学习制度,中心组成员集中学习不少于12天,认真制定学习计划、确定重点学习的内容和研究的问题。理论联系实际,深入调查研究,每年班子成员完成1-2篇有较高质量的理论文章和调查报告。有计划、有组织地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完整、准确地把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
三是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凡属我中心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经党总支集体讨论决定。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都要广泛听取职工代表和党员干部的意见。讨论和研究的一些我中心重大问题,要采取公示、情况通报会、中层干部会等多种形式,沟通情况,听取意见。
四是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认真开好每年的民主生活会,结合班子成员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民主评议领导干部一年进行一次。党员领导干部要参加支部活动和组织生活,无故不得请假或缺席,要认真听取党员意见,接受党员的监督。
2、强化干部和职工队伍建设。
一是全面提高干部素质,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加强对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建立党政领导与中层干部定期谈话制度。坚持干部的培训制度,创造条件,安排年轻干部参加政治理论培训。鼓励年轻干部攻读学历教育,参加各类培训,努力建设一支德才兼备、学历、年龄和专业知识结构合理,有较强管理能力的中层干部队伍。
二是完善干部任用选拔、管理和考核制度,逐步推行公平竞争、择优选用的干部制度。对成绩突出的干部要给予奖励、表彰,对不称职的干部要调整岗位,形成平等竞争、优胜劣汰、能上能下的机制。
三是关心年轻干部的成长。建立年轻干部定期交流思想、汇报工作制度和中心领导定期与年轻干部谈话制度,切实关心和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工作、学习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是加强干部和职工的教育和培训。制定全中心统一的干部职工培训工作计划,举办包括文秘写作、微机运用、法律知识、精神文明、党务工作、文明礼仪等内容的培训班。
3、强化党员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党员思想政治教育。以提高党员的政治理论素养,增强党性为目的,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和基本任务,按照有计划、分层次、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要求,制定党员学习教育安排,有针对性地开展党员教育活动。要求党员要按照党章规定的共产党员的权利和义务,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
二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党员队伍。以党员队伍素质的提高来带动整个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对党员的考核和监督,使每个党员严格履行党员的义务,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三是严格组织生活制度,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坚持每年进行一次民主评议党员工作。
四是加强组织发展工作。认真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重视和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培养教育,建设一支数量相对充足、素质较高的积极分子队伍。根据积极分子的不同情况与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培养。建立党员联系积极分子的制度,对表现突出的职工,进行重点培养。定期考察,严格考核,保证质量、成熟一个发展一个。
五是加强制度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员的管理工作。运用好先进性教育活动建立长效机制的成果,制定完善党内各项工作制度。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建立流动党员定期汇报思想和工作情况的制度。关心退休党员的思想和生活,经常听取www.xiexiebang.com他们的意见与建议,注意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
4、强化作风建设。
一是强化制度落实。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制定落实措施,细化工作责任,并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二是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坚持投诉监督制度,公开行风举报电话,强化信访接待责任制,妥善处理各类问题及矛盾。
三是强化就业服务软环境建设,落实承诺,严格执行文明办公,不断改进工作作风。
四是落实各项就业援助政策,创新工作举措,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造成的严峻就业形势。
5、强化党风廉政建设。
一是完善党总支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依靠职工支持和参与的党风廉政建设新格局。认真执行中央和省、市的廉政建设各项规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二是认真学习党风廉政的各项规定,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中心组学习和民主生活会、党员组织生活会的重要内容,筑牢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防线。
三是党员干部严格遵守党纪党规,廉洁自律,以身作则,秉公办事。认真接受各方面的监督,对违犯党纪政纪的干部要严肃查处。
6、强化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一是坚持“重在建设、贵在坚持、注重实效”的原则,内强素质,培养“四有”职工队伍,提高职工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塑良好的形象,促进我中心的三个文明建设再上新的台阶。
二是把创建全国文明单位工作纳入的总体目标,实行目标管理、层层落实责任。党政一同下达目标任务,一同进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