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化背景下供电局继电保护工作的新发展
信息化背景下供电局继电保护工作的新发展
摘要:供电局继电保护工作是电力系统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在提高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防止重大事故发生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继电保护工作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技术性和实践性,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专业技术工作。本文就在信息化背景下继电保护工作的新发展和如何运用继电保护系统信息化管理系统更好地开展继电保护工作阐述几点意见。
关键字:信息化管理系统 继电保护工作 新发展
引言:随着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传统的继电保护信息管理手段,和手工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继电保护工作的需要,继电保护专业对于改变现有落后的管理体制、管理方式和手段,建立网络化、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已经势在必行。在信息化时代我们需要利用新的计算机技术研制出实用的、针对性强的继电保护管理信息系统,从而把员工从繁琐的日常管理工作中解放出来。
1.信息化背景下继电保护技术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和电力网的不断扩大,电力系统的管理工作正在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而进入信息化时代后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将为继电保护技术和电力系统的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对继电保护进行信息化管理可以建立一个比较规范的管理系统,从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手工方式管理混乱、难以查找数据信息的缺点,还能提高继电保护的管理效率从而促进继电保护系统的网络化发展。
对继电保护的信息化管理包括以下方面:
(1)对图纸的信息化管理:对于继电保护的图纸要做到在网络上动态的、面向
生产设计过程的管理。对图纸的信息化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使图纸的制作、查询、浏览等能够在网络上共享和传输。
(2)对文档的信息化管理:对文档的信息化管理可以通过局域网和互联网来实
现;对文档的安全性管理可以通过数字签名技术来实现;文档的浏览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并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传输;文档可以通过关键字或文件名进行模糊地或精确地查找;文档的错误可以直接在计算机上进行修改从而避免了纸质文档修改后需要重新打印的麻烦。
2.信息化背景下继电保护技术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
2.1继电保护技术对图纸的信息化管理
继电保护图纸的管理是继电保护技术的核心和关键。传统的继电保护管理图纸的方法有人工管理和手工绘图两种。由于不同工作人员作图方式和图纸储存方式可能不同,因此为了更好地管理图纸应对图纸的格式进行统一。信息管理系统的图形文件主要有位图文件和矢量类文件两种,其中位图文件是指以点阵的形式对几何元素进行描述的软件而矢量文件则主要是应用数学方法对几何元素进行描述从而组成真实、细致的图像,并将图纸转化成矢量图文件。
2.2继电保护技术中对数据库的信息化管理
建立数据结构和数据库可以对继电保护工作中种类繁多的图纸进行更好地整理和分类。数据库的建立的实现不仅需要对图纸进行分析和整理还要对图元进行分类。
2.3继电保护技术中技术资料的信息化管理
技术资料管理是指对电子文档、扫描的图片等的资料进行分类管理,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资源管理方式。技术资料信息化管理的主要技术包括:数字签名,它是指在文档存档的过程中对用户的电子身份进行认证;定值管理,通过保护定制代码对各种模板进行定制。网页的浏览,对继电保护技术中常见的表格进行扫描,并利用客户端来进行对网页的浏览和对技术资料的上传。
3.信息化背景下计算机在继电保护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故障分析的发展继电保护技术正在大量的使用应用软件技术来计算电网故障和整定保护定值。进入信息化时代后继电保护中的计算机应用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搜集、处理和分析继电保护信息的过程中使用计算机不仅能够解决手工处理过程中出现的误差高和效率低的问题还能够进行长期的趋势分析,这能够给继电保护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用的数据和技术支持。除此之外计算机在继电保护信息管理中还能为继电保护的状态维修提供良好的条件从而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
运用计算机进行继电保护的信息化管理能够提供各种种类的的故障数据,而通过对故障数据大范围的收集和整理就可以得到各种不同特性系统发生故障时的数据;通过计算机参与继电保护信息化管理可以获得一些往常不容易获得的、往往需要用经验来判定的有关参数。
在继电保护信息化管理中,因为单个的计算机管理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电力系统已经开始应用继电保护联网管理。目前电力系统已经有一定的技术条件和设备条件来支持这种联网管理。继电保护联网管理使我国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可靠性和实用性都大大加强。
继电保护联网管理的应用体现在以下方面:
(1)联网信息可以作为事故处理的依据。一旦电力系统出现了故障,工作人员
可以通过联网管理很快的知道故障发生的地点、时间和现象,甚至可以知道故障发生的过程、现状和继电保护的动作状况。
(2)当故障发生后,数据信息能通过联网管理迅速、准确地传到调度端,从而
能够使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电网的故障状况,从而制定保护的方案。
(3)联网数据是提高运行管理水平的基本数据。通过保护信息的联网继电保护
管理部门和相关人员能够及时的了解和掌握保护装置的运行状况,从而实现对全网保护和录波装置进行状况的实时监测。
结语:
进入信息化时代后,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为继电保护工作进行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有利条件和技术支持。继电保护工作有很高的技术要求,而且其工作性质复杂这就导致了传统管理工作的复杂和繁琐,为了解决这种现象,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的水平我们需要充分的利用计算机和联网进行信息化的管理,建立一个实用、规范的信息管理系统。
第二篇:大数据背景下留学行业的新发展
大数据背景下留学行业的新发展
摘 要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大数据成为推进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现阶段,传统留学行业面临信用缺失、供求信息不匹配等问题,而将留学咨询搭建在大数据的平台上,依靠大数据确定留学咨询方案,那么资讯信息的深度更是今非昔比。本文通过对留学市场的调研,为传统留学行业在“互联网+”时代下的变革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大数据 留学 市场 中介
一、调研背景
(一)出国留学进入常态化
根据教育部涉外监管信息网的数据统计,2016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54.45万人,其中国家公派3万人,单位公派1.63万人,自费留学49.82万人。与2015年相比,出国留学人数增长了3.97%,从数据的大幅增长可以看出,出国留学越来越热。同时,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而中国出国留学总人数从2007年开始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留学低龄化的趋势愈加明显,硕士留学在中国出国留学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明显下降,而本科留学的人数迅速增加。优秀生源、平民家庭快速加入留学大军,留学进入常态化。
(二)优秀回国人才就业窘境
教育部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输出留学生52.37万人,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40.91万人。其中很多人从选择出国到回国就业,却都是父母的安排,留学费用高,可是用人单位对回国人才要求也越来越高,明确设定学制等门槛,起薪较低。随着留学生越来越多地回国就业,不少“海归”成了“海待”。对用人单位而言,留学人员不再像以前一样稀缺。
(三)大数据背景下留学行业的目前发展
大数据是推进教育创新发展的科学力量,留学教育大数据是整个留学教育活动中所产生的以及根据留学教育需要采集到的一切用于留学教育发展并可创造巨大潜在价值的数据集合。与传统留学教育数据相比,留学教育大数据的采集具有更强的实时性、连贯性、全面性和自然性,分析处理更加复杂和多样,应用更加多元、深入。而现阶段市面上的留学中介机构同质化严重,主要通过信息垄断来盈利,缺少真正有附加价值的服务。
二、调研目的
随着出国留学人数的剧增,以及留学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留学中介应做出相应的业务调整。此次调研活动是为了更深入的了解传统留学行业的发展及学生的留学意愿,从而为留学机构在大数据背景下的新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
三、调查区域与对象
此次调研区域为保定市,调研对象分分别为保定市各大高校在校大学生与保定市留学中介机构。
第一,保定市各大高校学生:河北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北金融学院、保定学院学生;
第二,保定市留学中介机构:保定市环球雅思、保定河大国际教育服务中心、保定农大出国留学服务有限公司、河北金石国际人才服务有限公司。
四、保定市留学市场和留学中介机构现状及成因分析
(一)保定市留学市场现状分析
现状一:潜在留?W客户相对集中。
在所调查的样本中,一直有出国留学意愿的学生占总体的18%,无出国留学意愿的学生占总体的82%,但当提出留学中介可以提供一些便利条件及优惠政策后,39%的学生愿意重新考虑是否留学,表明在有留学意愿的客户中,有一半为潜在客户。而男女生在出国留学意愿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女生潜在留学意愿更为强烈。
现状二:影响留学的主要因素。
在无意愿留学的学生中,最多的考虑因素是经济因素,80%接受的出国留学费用为15万元及以下。经济因素是无意愿留学者、重新考虑出国意愿者的主要因素。在明确留学意愿者中,除了考虑经济因素外,最担心的是能否得到国外大学优质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而重新考虑留学者更看重留学中介提供的优惠政策。
现状三:学生的留学意向
选择出国去英国的人数最多,选择留学美国、澳大利亚的人数次之,可见英、美留学受学生青睐。对于出国留学的专业,45%的人倾向于选择商科,出国想主修的专业与出国留学意愿是显著相关的。
(二)留学中介机构现状分析
现状一:学校不能满足,留学机构具备优势。
有出国留学意愿的学生普遍认为目前学校所提供的途径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而留学中介所提供的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学生的困扰,并且85.60%的学生在愿意选择对留学该机构进行深入的了解。
现状二:保定市现有留学中介机构市场相对成熟。
保定市留学中介机构在保定市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认可度,在保定市现有留学市场中占比较高现有市场占比高,且与各大高校开展合作。
五、保定市留学中介机构综合情况分析
(一)保定市留学中介机构基本情况
1.雅思、托福培训方面服务。根据调查访谈结果显示,通过简单的测试,估计客户的英语水平,给予课程的建议与安排,主要有大班统一教学,以及收费较高的一对一单独辅导。
2.出国方面服务。首先工作人员会向客户简单询问客户的基本信息,包含姓名、年龄、学校、专业以及在校成绩,然后询问客户留学倾向的国家、学校排名、专业,最后向客户提出意见和建议。
3.收费问题。在与客户双方签订合同后,客户需花费的所有费用应当即全部付清,费用一般在3至5万。如果最终出国失败,会扣除一定比例的费用,其余费用退还。
4.市场占比。根据我团队的对保定市现有留学机构的调查研究,发现他们的市场占比分别为环球雅思29%,保定河大国际教育服务中心33%,保定农大出国留学服务有限公司23%,河北金石国际人才服务有限公司10%。
(二)保定市留学中介机构优势
目前保定市留学中介机构具备的优势有以下几个方面:
1.现有市场占比高。我团队调查的几家中介公司在保定市都已经开办多年,在保定市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认可度,在保定市现有留学市场中占比较高;
2.与各大高校开展合作。例如,保定河大国际教育服务中心与河北大学合作较多,保定农大出国留学服务有限公司与河北农业大学合作较多,河北金石国际人才服务有限公司与河北金融学院开展深度合作。
(三)保定市留学中介机构存在的问题
在所调查的保定市留学中介机构中,存在很多相同的问题。
问题一:推荐的学校质量普遍较低。
根据我团队的调查发现,目前保定留学中介机构所提供的大学质量参差不齐。其目的只是通过海投,最终使客户成功出国留学。而排名靠前的学校一方面留学中介想要与其联系的难度较大,同时对报考学生的要求也更高,例如美国排名前50的顶尖大学,保定市的大学生报考难度较大。这些名校会综合考量学生的教育背景,在校情况,雅思成绩。因此,选择的学校排名越低,?t成功率越大;
问题二:推荐的学校与专业不合适。
留学中介机构往往没有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给与学生最优、最有利的选择。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特点以及未来的就业方向,对学生进行一个专业的评估,选出最适合他们的专业以及学校,这样的领域依然空白;
问题三:信用缺失情况普遍。
就目前的这些企业和机构来说,普遍存在信用缺失、对客户不负责任的情况。一旦客户成功出国,则该机构的服务终止。并且在与客户的沟通过程中,他们给出的方案中提供的学校、专业最终一般都是通过海投的方式决定,在学生真正出国留学后,会发现其实并不能满足他的真正需求。
六、建议
通过本次调研,对保定市大学生出国留学市场的现状和发展有了一定的了解。结合调研数据的分析结果,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一)挖掘潜在客户,普及留学相关知识
由于在经济、家庭、个人、语言文化方面存在各式各样的问题,很多学生都表示无出国意愿,在这些人群中,有半数认为如果该机构可以提供一些便利条件及优惠政策、优质的海外大学,则愿意重新考虑是否留学。这些潜在客户的留学市场相当大,而要让其转变成我们的真实客户,就需要留学机构将女生、大一学生作为宣传的主要对象及目标客户,定期开展留学知识普及活动,如赞助社团举行“留学知识知多少”的知识竞赛活动、开展留学知识讲座,让同学们了解到留学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
(二)创建微信社群,利用社群营销
通过社群的方式聚拢保定市具有明确出国留学意愿或者潜在意愿的客户群体,包括在校大学生,高中生以及学生家长。中介机构借助社群的营销优势进行营销及品牌推广,通过社群进行公司服务介绍,营造公司与客户、客户与客户之间良好的交流沟通氛围,以此来树立品牌形象,挖掘客户。
(三)利用大数据建立综合评估系统
留学机构可以利用大数据为前来咨询的客户提供最详细的出国资料,同时为客户建立一套综合评估系统,该系统包括学业和择业评估两大方面,包含客户的基本信息、性格、兴趣爱好、家庭状况、在校成绩、英语水平等,最后结合以上所有信息对客户进行综合评测,同时考虑客户的出国选择,包括国家、学校排名、专业、出国时间等,以及综合客户未来的就业方向、居住国家与城市,可为客户匹配到最适合的出国方案,包括留学国家、学校、专业、出国机构等,为每一个客户提供私人订制的优质服务。
(四)构建出国留学客户资源平台
留学机构可以与出国中介机构合作,在客户选择了出国方案后,与该方案中的出国机构联系,并进行全程监督,确保客户正当权益。留学机构在此过程中不直接收取客户任何费用,在客户与出国机构签订合同并成功出国后,抽取该机构纯利润的5%至10%。
(五)建立人才积累库
该信息库分为前中后期,前期为客户最开始的综合评估信息,中期为客户在留学期间的在校成绩、获奖情况、社会活动与实习情况等全部信息,后期为正式工作经历。而留学机构可以结合以上所有信息对客户进行能力值评定。
(六)构建回国优秀人才资源平台
留学机构可以与国内众多企业合作,公司包括各类大中小微型企业。在此平台,既有众多优秀留学人才信息,同时也有所有与留学机构合作的企业招聘信息,使双方信息得以充分互通,优秀的留学回国人才可以寻找到心仪的企业,同时众多企业也可以不再依靠收取昂贵费用的猎头公司,直接搜索到海量接受国外优秀教育的杰出人才。在平台建设过程中,引进信息真实度认证系统,确保平台信息真实有效,以及引进个人信息保密系统,客户私人信息确保安全不泄露。
此平台人才积累库建立,全程不对客户收费,且客户能搜寻到所有的企业招聘信息。但平台会对企业收取数额不等金额的年费,使企业成为平台企业会员。一些高能力值的优秀人才资源对企业会员等级有要求,公司年费越高,则能获取的客户评定能力值越高。且在企业正式与客户签约后,留学机构将收取一定费用。
(作者单位为河北金融学院)
[作者简介:谢欣欣(1995―),2014级学生,市场营销专业。肖念念(1995―),女,2014级学生,市场营销专业。成城(1996―),女,2014级学生,市场营销专业。杨建辉(1997―),男,2015级学生,市场营销专业。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河北金融学院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611420039。]
参考文献
[1] 刘雍潜,杨现民.大数据时代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新思路[J].理论探讨,2014(5).[2] 杨现民,王榴卉,唐斯斯.教育大数据的应用模式与政策建议[J].环境建设与资源开发,2015(9).[3] 郑立博.信息化时代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措施[J].科技展望,2016(13).指导老师:秦响应、于瑞卿、吴亚光
第三篇:信息化背景下的档案意识
信息化背景下的档案意识
在全球范围内所发生的信息技术革命,快速地推动了全球各个角落之间的信息网络连接,使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社会信息服务机构内部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应对这种紧迫形势,我们档案信息服务部门必须有所警觉,适时做出战略与策略上的双重应对方案。
档案馆作为档案信息服务部门的核心组成部分,理应率先为适应这种变化在理论与实践上找出应对的方法。根据目前的形势分析来看,我们档案馆在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满足社会各方面档案利用需求的过程中,不仅要从服务的方式上有所创新,而且更应在社会信息服务多元化的大背景下转变自己的本职观念,重新定位自己的社会角色。这种提法不是说取消了我们提供档案信息的独特性,而是把我们所掌握的档案信息放在这更为广阔的多元化信息服务背景下重新认识档案在信息家族中的位置。虽然,档案作为信息家族中的一个重要份子被我们发现和承认,但是在信息社会中所流通的海海量信息不仅种类繁多,结构复杂,而且还有“仿真”档案的特性,流通也比档案这种传统静态的凝固信息更为灵活,传播渠道更为多元化。因此,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信息能力因素在信息社会中所具有的竞争特性。
信息社会的到来,人们在信息沟通上对信息交流工具的选择更为自由,成本也非常低廉,信息通量大,方便快捷,例如:我们的“拇指族”们,每天的手机短信总通量数以亿计,形成了所谓的社会“第五系统”。然而,我们的档案人员面对如此庞大复杂的信息量,应该有怎样的作为?目前来看,我们的态度莫衷一是,甚至都没有察觉到这一客观现象背后所隐含的深层社会信息结构变革。当然,除手机这种便携的信息交流工具外,还可以上网进行查询与交流信息。这样便捷的交流工具让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使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得到了前所未有加强。我们以前从没有像现在这样把生活装饰得如此美丽。
然而,对于从事档案学研究的学人们来说,我们面临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档案馆以前所从事的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工作以行政机关档案、科技档案和专门档案为主,但就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来看,社会活动主体(以前多以组织形式存在)的格局出现多极分化,绝不会像以往那样由政府绝对主导社会活动了。社会底层的交流活动更加频繁,或许从中长期的社会发展趋向上看,社会上会出现几大信息平流层与政府机构的纵向信息流分庭抗礼,共同主导社会信息大循环,共同影响“社会信息气候”的变化。
因此,我们自诩的档案无处不在的传统静态观念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步伐了。故然档案无处不在,但我们的档案行为意识还停留在原有的小圈子里,面对社会生活中海量的信息通量,层出不穷的信息团(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文化内核、价值标准),而缺少了档案行为基本原则的规范(通过立法来实现),让它们流离于档案馆之外,加之档案馆在没有这些社会上新鲜血液的注入,我们的档案馆会被淹没在这信息海洋中,慢慢萎缩,到那时我们的档案可真的被我们自身形成的“信息黑洞”所吞噬了(只进不出)。
第四篇:关于信息化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初探
摘 要:中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教学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中等职业教育体系更加完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但是,中职教育信息化过程仍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提高中职学生的技术能力和应用水平,培养出一批新型的信息化中职人才,该文就当前阶段我国中职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和建议,以期为信息化背景下中职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信息化 中等职业教育 问题 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2(b)-0135-02
信息技术是依托网络和计算机而不断发展的高新技术,其应用范围不断地扩大,并已参与到中职学校的重要工作当中。近几年,我国相继出台了各种规划和意见来确保教育信息化的普及和发展。国家教育部也明确指出:要将信息化教学方式普及到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当中,并作为一种常用教学手段加以应用,从而更好地培养中职学生的技术能力和应用能力,为国家输送更多优秀的职业化人才。信息化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内涵
信息化背景下的中等职业教育是以新型信息化技术作为教育教学手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育人为本,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对职业教育的迫切需要,满足技术技能人才多样化、个性化成长的学习需求。一方面学生借助信息化的先进技术手段进行自我学习和应用实践;另一方面教育工作者借助信息化技术资源拓宽视野,共享最新、最全面的教学资源,并不断地更新自身教学视角和观点,为学习者提供更加全面精辟的学习内容。
因此,信息化背景下的中等职业教育就是借助信息技术之手,以信息化环境与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为基础,以信息化在职业教育领域全面应用为重点,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学习方式创新,实现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全面提升职业教育质量。
信息化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问题
随着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和完善,二者结合所出现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2.1 思想认识不足
现阶段,我国虽然一直在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进程,但是从大方面来看,国内中职学校的信息化意识仍旧十分薄弱,不少学校把工作重心放在招生就业上。尤其是中职学校,其信息化教育的思想认识更是与社会科技信息发展脚步不相适应,不少学校受传统教育教学理念影响深刻,让其在短时间内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和模式,显然并不现实。并且,如何规划和实践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到底能为学校和师生带来哪些改变,这些都是摆在中职教育信息化道路上的问题。
2.2 资金投入不够
中职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建设输送具有高素质专业技能的综合人才,承担着国家生产和服务领域一线工作的重要任务。因此,中职学校的学生不仅要学习课本上的专业知识,更要进行大量的信息化实践教育教学活动,这就需要学校投入大量资金来进行信息化建设。但现阶段我国中职教育信息化建设基础薄弱,各级政府对中职学校的资金投入主要放在学生的基础设施和课本学习之中,即便有信息化设备的投入,这些设备也相对陈旧。而有些学校为节省开支,也尽量减少信息化操作课程,仅提供电脑机房进行授课,更有甚者,将实践课改为理论课,照本宣科,教学活动数字化、可视化和协作化几乎没有,大大降低了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的信息化适应能力。
2.3 信息建设滞后
信息建设滞后主要表现在大部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仅停留在网站建设和机房建设上,而多元化创新教学模式、基础数据库建设智慧校园建设等几乎没有进行。硬件是基础,软件是核心,不少中职学校网络课堂、学科课件、电子图书、视频资料以及信息化仿真实训系统等资源非常稀少,加之更新较慢,常常出现新教刊旧知识、教学模式陈旧的尴尬局面,这就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还没付诸实践就已然被淘汰。除了知识更新太慢的问题之外,教材的结构问题也日趋显现,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练习这两方面的比重不合理,从而达不到中职教育的实际教学要求。
2.4 教学能力不高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不喜欢理论化和课本化教条式学习方式,而是注重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但是我国传统的书本理论和填鸭式教学模式,已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是职业教育信息化推进的关键因素。不少教师的信息意识比较淡漠,信息素养水平参差不齐,他们对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敏感度不强,无法将最先进的信息技术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只能采用最为传统的教授模式来引导学生学习,严重阻碍了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信息化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的改进措施
针对现阶段中等职业院校教育信息化进程当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改进和完善。
3.1 统一规划,改善教育教学环境
一是统一规划,齐抓共管。学校要建立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制定长远发展的建设规划,并落实专门机构负责;二是加大投入,全面提高学校的信息化技术装备和技术水平,将网络覆盖到校园的所有场所,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信息化、数字化的模拟仿真实训场所和校园基础数据库、智慧校园。三是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与传统授课相结合,定期组织师生接受最新信息技术的专项培训,使师生都能够重视中职教育信息化。只有校领导重视信息化,才能使教师们主动进行信息化教学和科研,让学生积极获取信息化知识和能力,因此,改善教育教学环境是实现中职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前提。
3.2 工匠精神,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在现代社会,中职学校教职员工的“工匠精神”,主要表现在适应信息化发展需要,不断地突破自我,更新教学理念上。因此,传统意义上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在培养中职学校人才上的成果并不理想,中职学校教职员工们应当在平时的职业教育教学中加强“工匠精神”,他们在课堂上除不断地创新深度融合多元化教学模式,将学生要学习的知识化抽象为具象,变枯燥为生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外。还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创新自身信息化能力,并热衷于技术与发明创造等方面,只有做到这些,才是我国现代化中职学校“工匠精神”的回归,才是现代化职业教育的核心落脚点。3.3 分层培训,提高教育教学应用能力
中职学校普遍存在缺乏具有信息技术知识和素养的教师,这类问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解决:一是引进高层次优秀专业教师;二是按照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不同,可采取分层培训的方式。将信息技术水平比较低的教师外派学习,或将其的信息化水平和技术化能力同步纳入到考评、资格认证和职务评审等方面;三是充分重视该校的信息化管理培训,甚至可定期外派专管信息化建设的领导和主管人员接受最新信息化培训,以大力抓好校园信息化建设,从而满足学校信息化建设不断地发展的需求。
3.4 深度融合,创新多元化培养模式
学校要全方位加强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过程、方法和质量评价的深度融合。一是师生教学活动尽量做到数字化、可视化和协作化,并充分运用信息化资源和环境,形成集备课、教学、答疑、自主学习、提交作业、考核考试与学分认定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网络教学模式。二是运用信息技术构建多功能数据库促进学校与企业、专业与岗位、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学习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通过上述创新模式的深度融合,从而全面提高学生通用信息技术职业能力、数字化学习能力和综合信息素养。
3.5 精品课程,打造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库
中职学校可以鼓励教师自己动手寻找和开发合适的教育教学资源,将有用资源加以整合和分类,建立一个系统而全面的优质资源库,再通过信息化、科技化的校园网络和信息中心来加以管理,充分满足师生各方面的需求,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学校还要立足于以培养人才为己任,引进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升级网络课程,汇集各项学科素材库和网络优质名师课程,定期更新资源共享课以及微课堂等形式不断地优化信息化资源。
3.6 重点采集,加强基础数据库建设
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还要不断地完善软件研发和更新,要在重点采集实习实训、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集团办学和学生资助等关键信息上下功夫,逐步建立人才预测、就业预警和人才培养管理信息系统,为学校实习、就业、资助工作等提供良好信息数据支持平台。
3.7 大胆创新,建设智慧校园
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还应该面向广大师生创新开展平安校园、节能校园、生态校园、和谐校园等智慧校园建设。逐步建成面向教学、科研、学生、后勤管理的各类应用系统,达到各应用系统的服务融合,真正实现学校工作、学习、生活智慧化。
结语
中职教育信息化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关系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中等职业学校要实现全面信息化,必然会面临很多问题,这是一个曲折漫长的发展过程。因此,中职学校应始终跟随时代信息化的发展步伐,不断地改革和完善中职教育信息化工作,实现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全面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才能促进中职学校信息化教育的良性发展。
第五篇:浅谈信息化教学背景下的音乐教育
浅谈信息化教学背景下的音乐教育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来的。1993年9月,美国政府正式提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俗称“信息高速公路”(National Super high way)的建设计划,其核心是发展以Internet为核心的综合化服务体系和推进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把IT在教育中的应用作为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此后,教育界出现了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特征的发展趋势,国内学者称之为教育信息化。
音乐教育属于艺术教育,与一般学科有着较大的差别。一般学科多采用班级式的集体教学,教学中学生主动性差,师生互动性小,通过信息技术的整合,改进了这些不足,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平台自主地学习,学习主动性提高了。音乐教育一般都是采取个别化教学模式,教师以学生个体的学习发展为研究方向,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个别化指导,学生原本就是学习的主体和主动行为者,教师起教学设计和学习辅导作用。以此,在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人们往往着重在一般学科上,而音乐教育会受到忽略。很多音乐教师也认为信息化整合与自己关系不大,信息化教育无非就是教学时用一下录音及音响设备而已。
对音乐教育的信息化认识上的误区在于:一是思想认识上的狭窄,只看到自己所教的舞蹈、声乐等专项课程,没有看到学生发展的全面性;二是对现代信息化的认识不足,不清楚音乐教育的信息化有哪些内容,会对音乐教育今后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三是很多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步伐较慢,特别是音乐教育更为滞后,影响了部分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因此,音乐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必须从两个大的方面入手:一是音乐教育环境的信息化;二是音乐教师本身的信息化。
一、音乐教育环境的信息化
信息化教学环境的特点归纳起来有:
(一)教学过程的智能化。
(二)信息显示的多样化。
(三)信息处理的数字化。
(四)信息传输的网络化。
(五)信息存储的光盘化。
(六)交互界面图形化。
从宏观的角度看,音乐教育的信息化环境与一般学科基本是一样的,但具体的建设中又有其特殊性。
二、音乐教师本身的信息化
(一)信息化时代为教师教书育人赋予了新的含义
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完善,一方面为我们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学的改革带来了机遇;另一方面,也为教学的要求、教师自身的素质带来了挑战。信息社会将改变学生学习模式的性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信息技术为教育提供了多元化的信息渠道,一个人获取必要知识所花费的时间越来越短,教师将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学生个性、品格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及时清除心理障碍,指导学生养成高尚的情操、健全的心理,增强学生适应社会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二)作为现代的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应包括三个层面:文化素养(知识层面)、信息意识(意识层面)以及信息技能(技术层面)。信息素养的教育注重知识的创新,而知识的更新是通过对信息的加工得以实现的。因此,把纷杂无序的信息转化成有序的知识,是教育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需求的当务之急,是培养信息素养首要解决的问题,即文化素养(知识层面)与信息意识(意识层面)的关系问题。
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是信息素养的重要构成,是现代教师必须掌握的教学技能基础。尽管多数音乐教育的教师计算机能力基础较差,但信息化发展的趋势迫使每一位教师对此不得回避和退让。教师必要的信息能力包括:基本的信息能力有信息系统(计算机系统)的操作能力,简单的文字处理能力等;进一步的要求包括有信息采集的能力、信息通讯的能力、信息组织与表达的能力、信息加工处理的能力、信息系统的分析与查错能力、对于信息系统与信息进行评价的能力、信息结果的分析与报告能力。
(三)信息技术与音乐教育课程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就是充分地利用有限的设备和资源,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音乐学科中去,让信息技术从学生学习的对象转变为学习的工具,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努力创建网络环境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改变了学习的方式,使学生由一个被动的学习者变成了一个主动的参与者,体现了音乐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也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充分体验了蕴涵于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的作用和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也有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构建丰富多彩的课堂,实施高质量和高效率的音乐教育。由此可见,将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对于深化音乐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实施整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采用如下基本方法策略:在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的大前提下,可以录音或视频播放等手段创设情境,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借助其内容丰富、多媒体呈现、具有联想结构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借助人机交互技术和参数处理技术,建立虚拟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符合音乐教育改革的发展。但把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切不可喧宾夺主,本末倒置,教师要时刻切记,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是为音乐教学服务的,而不能把学生的兴趣引导信息技术上来了,而离音乐越来越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