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困难职工医疗养老就业问题的措施
白水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关于解决困难职工养老、医疗保险和
就业问题的意见
县政府:
根据刘振强县长和李卫东副县长批示,结合县总工会《关于全县困难职工生活状况的调研报告》,我局于6月10日成立了由局党委书记种志文同志任组长,工会主席王军锋同志任副组长,就业股、社保股、培训中心同志为成员的白水县企业职工调查摸底领导小组,对全县8个系统,83家企业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摸底。经调查,全县共有企业职工9342人。退休职工3086人,参加医保共2718人,均为2008年12月30日以前退休,未参加医保368人;解除劳动关系的1408人。
为了解决企业困难职工的实际问题,我局组织召开了专题会议,就如何解决困难职工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就业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并提出以下意见。
一、医疗保险问题
(一)当前医疗保险基本政策
1、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用人单位按上年度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6%缴纳,职工个人按上年度本人工资收入的2%缴纳。单位职工平均工资高于我市上年度在-1-
岗职工平均工资300%的,可按我市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300%作为缴费基数;单位职工平均工资低于我市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的,以我市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作为缴费基数。
2、困难企业按我市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的4%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只建立统筹基金,不建立个人账户。对无力参保的国有困难企业,其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险费由县财政补助解决。
3、城镇个体经济组织业主及其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其单位缴费和个人缴费均以我市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为基数的8%缴纳,同时必须参加大病医疗保险。
4、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用人单位及人员必须参加大病互助医疗统筹。大病互助医疗基金按每人每月8元征缴,其中用人单位缴纳5元,个人缴纳3元;无用人单位的由个人全额缴纳。
5、2010年12月31日以前退休并参加我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实际参保缴费年限满10年的,从2011年1月1日起,用人单位不再为退休人员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实际参保缴费年限不满10年的,由用人单位按我市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的3%一次性补齐所差年限的基本医疗保险费,方能享受退休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一次性补交的医疗
保险费全部划入统筹基金。1999年8月31日以前的退休人员,用人单位不再为其补缴医疗保险费。
6、2011年1月1日以后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用人单位,其人员在办理退休或退职手续时,医疗保险累计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必须男满30年,女满25年,且实际连续缴费年限须满15年,方可终生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实际缴费不满15年的,用人单位按职工办理退休年度缴费基数的6%一次性补足所差年限的费用,方可享受退休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一次性补缴的费用全部纳入统筹基金,不计个人账户。
(二)解决困难职工医疗保险的意见
1、对未参加医疗保险的退休人员,其参保费用由县财政补助解决。
2、结合我县国有集体企业实际,原则上以用人单位和主管局全力解决职工医疗保险,经营困难的企业,由政府确认,可按财政、主管局、单位、个人按比例缴纳,以解决困难企业职工的医疗保险。
3、对依法改制破产企业,其职工在享受失业保险期间,医疗保险费用可从失业保险基金中直接支付代缴。
4、对困难企业职工未参加医疗保险的,可以城镇居民身份参保,每人每年150元,(职工都不愿意参加此项保险,待
遇低)。其中退休人员,费用由县财政补助解决。
(三)办理程序
1、困难企业经县政府认定后,到县社保局、财政进行申请办理。
2、退休困难职工持相关证件到县社保局、财政局进行申请办理。
3、无力缴纳医疗保险的困难职工持相关证件到县社保局、财政局进行申请办理。
二、养老保险问题
(一)当前养老保险基本政策
1、用人单位按本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总额的20%缴纳,由用人单位直接向征收部门缴纳或由征收部门委托用人单位开户银行代为扣缴。职工个人以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收入作为缴费工资,按8%的比例缴纳。职工个人缴费工资高于全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300%的,以全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作为缴费工资基数缴纳;低于全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60%的,以全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作为缴费工资基数缴纳。
2、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从2010年1月1日起,按照全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0%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其中8%记入个人账户,退休后按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计发基本养老金。
3、对于长期中断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以及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统筹,且已经没有生产经营能力、无力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集体企业,不再纳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范围。
(二)解决困难职工养老保险的意见:
1、用人单位必须按政策依法为其职工缴纳养老保险,确因企业困难的可按最低标准缴纳。
2、鼓励困难职工及零就业家庭成员灵活就业。对经认定为灵活就业的“3848”困难职工,且以个人身份全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人社部门将按“先缴后补”的原则,从就业资金中予以补贴(2011年为:男,62年;女,72年底前出生)。
(三)办理程序
1、困难企业经县政府认定后,到县养老中心按最低标准缴纳养老保险。
2、“3848”灵活就业人员,先到县养老中心办理缴费手续,再到县人社局申请办理社会保险补贴。
三、解决困难职工就业意见
1、鼓励用人单位招用困难职工及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对用人单位招用困难职工及零就业家庭成员的,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以上年度当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为基数,按照规定的用人单位缴费比例,给予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补贴。
2、鼓励困难职工及零就业家庭成员自主创业。对自主创业的,按规定可享受一次性自谋职业扶持金(创业补贴)、小额担保贷款和创业带动就业等扶持政策。
3、鼓励困难职工及零就业家庭成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困难职工参加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可按规定享受培训费补贴。
4、对困难职工及零就业家庭中的就业困难人员要深入挖掘就业岗位,广开就业门路,落实就业政策,确保我县就业局势基本稳定。
相关政策办理程序:
1、困难职工自主创业的,可向县劳动就业服务局申请领取自谋职业扶持金(创业补贴)。
2、小额担保贷款:本人持相关证件到县劳动就业服务局小贷中心申请办理。
3、创业培训:本人持相关证件到县劳动就业服务局报名免费进行培训,培训费用从就业资金中列支。
第二篇:最新劳动保障工作个人工作总结,医疗、养老、就业问题。劳动局工作
2011年劳动保障个人工作总结
时间如流水,在这紧张而忙碌的工作中,又过去了半年。在XXX镇劳动保障中心工作两年来,哪里有需要那里去。认真完成领导交给我的每一项工作任务,也感谢领导给我一个提升自我能力的平台。根据自身工作的实际情况,我对自己的工作做出分析评定,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方法,以便使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惩前毖后,扬长补短,为今后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依据。
一、履行岗位职责
1、日常工作
作为一名年轻工作者,对待工作我不敢有丝毫懈怠,我要求自己做到:手勤,要多做记录,尽量把工作中的得失和每次出现的问题记下来以吸取经验教训;口勤,要多问,遇到疑难问题或工作中遇到困难就向别的同事问;耳勤,多听取同事们提出的好的意见、建议,改进工作。我总结了半年来我对办事流程的改进。怎样做最优秀,先做哪个办事最效率。这对将来其他工作有了充分的准备。
2、养老保险工作和老年人补助工作
(1)从2009年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开展。直到今天,业务流程已熟练掌握。截止到2011年6月1日,杨家泊镇13个自然村,共有544人参保缴费。284人已经退休领取了养老金。其中2011年上半年有36人参保缴费,有35人领取了养老金。平均每人每月可以享受270元退休金。按照流程,顺利的完成每月的基本工作。
(2)城乡老年人补助方面。从09年底至今,共有1758人领取老年人补助。2011年上半年共上报34人。年满60周岁,每人每月领取60元补助金;年满70周岁,每人每月领取70元补助金;年满80周岁,每人每月领取80元补助金。在2011年4月份接到通知,2011年调整城乡居民养老保障金。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由每月150元调整为180元。城乡老年人生活补助费标准:年满60周岁不满70周岁的,由每月60元调整为70元;年满70周岁不满80周岁的,由每月70元调整为80元;年满80周岁及以上的,由每月80元调整为90元。后补发的工作也顺利的完成。
3、医疗保险征缴及支付工作
(1)医疗保险征缴。回顾09年底,刚刚接手,由于时间紧迫、业务量大、办事顺序没有整理好,曾出现了问题,通过同事的帮助,领导的包容,努力改正了错误。最终以全区参保率第一名的好成绩结束2010年的业务。共参保10384人。涉及金额689115元。其中,2011年上半年,又有32个新生儿参保缴费医疗保险。若发生住院情况,即享受55%—65%的报销比例,最高报销18万元。做到全镇人民人人有保险,人人有保障。
(2)医疗报销。2010年初,随着医疗保险的参保,医疗报销的工作也接踵而至。这项任务,充分的磨练了我的意志,提高了自身的办事能力。需要心细、有耐力、态度好、肯吃苦的完成这项业务。对我是一种挑战。不服输是我的性格,战胜了繁琐、也挑战了自我。在工作中得到了领导的认可,群众拿到钱后满意的笑容也给了我莫大的信
心。在2011年上半年,又顺利的完成了122人的医疗费用的报销业务。
4、就失业登记工作。
2010年XX新增就业9706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8%以内。2011年上半年又有103人来就业服务窗口做就失业登记。通过今年上半年的各种促进就业的活动,有20人已经顺利的上岗工作。2011年3月22日,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XX工会、团委、妇联联合举办的“春风行动”大型招聘专场在XX青少年宫举行。我们也不怕辛苦,配合工作,到招聘现场为求职者发放宣传册,为求职者解答疑问。为缓解就业压力发挥积极作用。成功的喜悦也洋溢在我的脸上。
二、今年主要工作及目标
上半年是忙碌而充实的。在以后的工作中不光要做好日常基本工作,还要做好新业务——天津市基本医疗保险专用卡的换发工作。给自己施加压力,必须要在2011年9月份之前顺利完成申请受理工作,12月份之前把医保卡发放到位。提前对群众传达“社会保障卡是国家金保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的精神。社保卡是办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各项事务的重要凭证,是实现劳动者“记录一生、服务一生、保障一生”的重要手段。医保卡换发社保卡也是一项艰巨而细致的工作。工作中我要勤勤恳恳,尽职尽责,多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后我要多听取他人的意见及建议,以更
好的提高自己的办事水平。高度重视、严密组织,确保按期圆满完成。
三、存在问题
虽然一切都是顺利圆满的完成,但平时工作效率还有潜力可挖,工作方法有待改进。虽能认真做好工作记录,但流于形式。还提高政策法规的知识量。工作前的劳动保障基本措施也要懂得了解。
四、改进方法
1、加强各种政治学习,提高个人修养。
2、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素质,提高工作质量。
3、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多动脑想办法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在每次工作前做好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摸清来龙去脉,按照规定的流程办理业务。
4、提高应急能力,处臵突发事件。争取工作的主动性,具备较强的专业心,责任心。
5、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加强与同事之间的沟通,及时把工作情况汇报领导,听从领导指使,真正为人民群众做好劳动保障服务工作。
以上是我在2011年上半年工作总结。我要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发扬优点、克服不足,做好2011年下半年工作计划,养成多动笔的习惯,注意总结经验教训,使工作有所创新,不断进取,把工作
做得更好。
最后再次对给予我帮助的领导、同事表示衷心的感谢,正是有了你们的关心和教导,才能使我创造更高人生价值。无论以后人生的道路是怎样的,工作的经验是我最宝贵的财富。
王XX
2011年6月16日
第三篇:养老医疗申请
关于新接收员工续交养老金请示
公司领导:
城区支撑中心由于新业务接收,接收维护员18名,其中15人为劳动关系转移,但由于交接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后我部维护人员自行交付:
1.医疗保险1000元左右于医保中心。票据已上交本公司客响中心出,请公司及时补发。
2.养老保险金800元左右于原单位,因原单位晋通和其省公司沟通未果,导致15名员工7月和8月两个月养老中断,我公司9月份对新员工补交,其中原单位和新单位均未上交2个月养老。
养老保险一旦产生了中断现象,会严重影响将来养老金的领取,中断时间越长亏损的养老金越大。
(1)中断期间不计算工龄,将来会亏损工龄工资;
(2)中断期间没有个人账户金的进入,将来造成个人账户金减少,计算养老金时会有一定的亏损;(3)到法定退休年龄时会将一生所中断的时间的累加,累计中断12个月就会前推一年计算养老金。
鉴于目前实际情况,为稳定员工积极性,请公司领导尽快协调解决为盼。
城区支撑服务中心
2108.1.22日
第四篇:就业问题的解决措施(模版)
从公共政策方面浅析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措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 袁秀婷)
摘要:近年来,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制度的改革和经济制度的转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逐步下降,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目前的大学生就业政策供给过程中还存在着互动缺失、政策科学性不足以及执行乏力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就业政策供给的有效性。为此,本文就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形势, 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 从公共政策角度出发,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及原因
1、存在的客观因素:从总体来看,目前大学生就业的形势十分严峻。国家整体的就业形势不佳,中国在计划体制和半自然经济下,形成的劳动力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后明显过剩。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问题比较突出。高校毕业生供给总量持续增加,人才市场供求关系转换速度之快出乎人们的意料,供求矛盾的白热化加剧。从2009年起,全国高校毕业生从610万猛增到2014年的720万,据教育部的数据,2009年以来,毕业生就业率逐渐降低,从62%到2014年的48%,再加上逐年累积的未能及时就业的毕业生,以及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增速放缓,招聘单位和用人岗位的“缩水”更无异于雪上加霜。这些客观因素造成了劳动力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严重不对称,大学毕业生失业现象越来
越严峻的实际。
2、政策体制的不完善: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基本实现了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2000年教育部将毕业生就业的“派遣证”改为“报到证”。这从性质上表明毕业生的就业自主地位得到了确定。公共政策是政府运用合法权力直接采取的行动和策略。公共政策对于一个国家公共利益的实现,具有极大的影响。高质量的公共政策,可以减少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促使人们的合作与积极行为;可以很好的实现资源的配置效率,从而促进社会福利的最大化。现行的大学生就业制度由毕业生就业的有关方针、政策、就业管理体制、服务保障体制等内容组成,这对我国当前的大学生就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作为一项新的制度安排,由于缺乏配套的实施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大学生就业。
综上所述,实施市场化就业政策之后,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由于毕业生数量的急剧增加,自主择业的一代也成为最难找工作的一代。我国面临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面临转轨过程中体制摩擦的问题。当前出现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既是市场经济的客观现象也是我国教育现状所致。高校毕业生不能够全部进入就业岗位,既有中国经济结构和体制结构的原因,也有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原因大学生个人观念的原因。
二、大学生就学政策供给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策供给主体与受众之间互动缺失。由于我国决策体制等因素的影响,政策供给主体不能充分地了解政策受众的需求,制约了决策的科学性;同时,也不利于促进民众对政策的了解,制约了公共政策发挥应有的作用。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制定主要是由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同负责完成,大学生很少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发出自己的声音。这不仅不利于政策供给部门充分了解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信息,制定切合大学生就业市场实际需求的就业政策;同时也使得很多大学生对相关就业政策缺乏正确的认知和深入的了解,以致不能在就业的过程中利用就业政策来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
2、部分大学生就业政策的科学性有待提高。公共政策的科学性一方面是指此项公共政策本身具有可行性并且符合当下社会实际需要;另一方面也是指决策的过程是科学的。经过十几年以来的努力,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就业政策已经初成体系,主要有宏观调控政策、市场规制政策、就业准入政策、权利维护政策、招考录用政策、社会保障政策、派遣接收政策、指导服务政策、创业扶持政策等九大类。但是其中部分政策因为缺乏科学的论证和必要的支持体系而未发挥其预期的作用,使得社会对国家的就业政策产生了质疑。
3、大学生就业政策供给存在不平衡,公平性不足。公共政策的公共性要求公共政策的供给原则应该保证最大程度的公正,从而保证全社会整体的最大多数人利益的实现。在我国目前的大学生就业政策供给中的户籍政策就对农村籍的大学生就业带来了诸多的不利影响;我国的法律明确规
定女性应该和男性一样享受同等的就业权,然而目前我国的很多政策对于女性就业都很不利,使得一些女大学生不能享受和男生同等的就业权;同时一些国企、事业单位招聘用人中存在的潜规则也给大学生的公平就业蒙上了一层阴影。因此,在以后的大学生就业政策供给中,国家应该要更加注重政策供给公平性,确保政策供给在性别、地区、城乡、行业之间的平衡。
4、大学生就业政策的执行程度有待提高。政策执行作为将公共政策所规定的内容转化为现实的过程,在整个公共政策供给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但是由于环境、资源、组织和某些个人因素的影响,象征性地执行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的附加、公共政策曲解以及机械地执行公共政策等问题层出不穷。这大大影响了公共政策预期目标的实现,使得很多公共问题不能得到及时地解决。中央政府提供的九大类大学生就业政策对于促进大学生就业是非常有用的,但是很多具体的政策却没有得到严格的执行。
二、大学生就业政策供给有效性不足的原因分析
三、从公共政策方面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几点建议
1、发展经济, 调整产业结构。解决就业最终要靠经济的增长, 这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经济繁荣就业易, 经济繁荣靠人才。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成长阶段, 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将为就业提供巨大的空间。加大结构调整力度, 带动大量就业岗位开发。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
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必然推动就业结构大幅度调整。目前,第三产业成了吸收就业的主要领域。其次, 非公有制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兴起对高层人才需求旺盛成为就业的重要增长点,中小企业是就业的主要载体, 随着国企改革的逐渐完成, 也将使国企大规模储备人才。
2、优化教育结构, 促进产业升级。应该将教育方式逐步从供给导向转向需求导向转变,给高校较大的专业设置和招生自主权, 使高校能够根据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情况, 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招生规模。大力发展应用型教育和技能型教育, 并且要在政策上鼓励民间资本投资这类教育。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而导致就业率达不到50%的学校和专业要减少招生计划,甚至停止招生。在教学计划上, 重点进行基础和综合教育,重视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随着就业方式的市场化, 高校毕业生成为就业的主体, 不再是消极、被动地等待教育部门的安置。这就要求学校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认真细致地抓好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推荐工作, 通过各种媒体发挥推荐主体作用。努力提高高校毕业生自身的求职技能, 正确引导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
3、政府创造政策环境, 改善大学生就业现状。政府不断培育和完善市场, 让市场在就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为毕业生就业创造条件, 加大宣传力度, 建立公平、竞争、择优、统一有序的就业制度、就业机制、就业信息体系和服务体系, 积极推动和促进毕业生就业。第一,高校要建立和完善毕业
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加大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力度,以提高就业率,促进大学生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第二,建立和健全公共就业服务制度。由于在社会转型期,就业模式的快速变化,作为有着传统优惠地位的大学毕业生,在思想和心理上毫无准备,一定时期内难以适应。因此,政府提供必要的就业服务,帮助大学生尽快适应制度变迁带来的不适应和不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设立就业信息网络系统、就业介绍所、就业心理教育咨询中心等,免费为毕业生快速提供翔实的就业信息,帮助毕业生分析就业形势,掌握择业技巧等。整合就业服务资源,提供网上就业平台,提高资源利用率。
4、加快立法,不断完善制度措施。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同样,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学生就业也需要法制来维护。诚然,目前,已相继制订了一系列就业规范,也包括《劳动法》、《合同法》的有关规定。但是,随着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必将对就业规范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丛实际来看,缺乏具体的操作细则,而且对于户口、年龄、健康、身高等方面的限制是否属于就业歧视,《劳动法》并未做出明确的规定,由此导致了用人单位侵害大学生就业平等权的现象经常发生。就业改革呼唤法制,就业市场呼唤法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快立法进程,出台《市场就业法》、《公平就业机会法》等配套法规,规范大学生就业市场行为,优化制度环境,反对就业歧视,使毕业生就业真正走向市场化、法制化,显得尤为迫切。
第五篇: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措施)
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措施。
1、政府相关部门要深化体制改革,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政策支持
(1)政策引导,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偏远地区及基层单位就业。目前,中小企业的发展,急需大量的人才,这是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之一。另外,政府要积极为毕业生到偏远地区及基层单位工作创造条件:开辟常年性、规范化的渠道,并加强宣传引导工作;为到基层单位工作的毕业生提供一些优惠政策。
(2)建立和完善就业信息网络系统,实现资源共享。利用准确、高效、全面的收集、筛选、分析评估
2、用人单位要按需择人,合理置换冗员
(1)要根据需要引进不同层次的毕业生。用人单位要转变选人观念,按需择人。高层次的毕业生是培养科研、技术开发的人才,中低层次的毕业生是培养具体使用操作方面的人才。只有合理地引进不同层次的毕业生,才会满足用人单位各个层次对人才的需求,使得各类人才都有用武之地。
(2)要加强人才储备,合理置换冗员。企业是吸纳大学毕业生的主力军,尽管许多企业面临着人员过剩的问题,但高层次人才仍显不足,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导致企业竞争力低下。因此,企业应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吸纳大学毕业生,加强人才储备,调整人才结构,同时置换不能适应自身发展的冗员,从而增强企业的活力。
3、高校要适应市场办学,改革现有的教育模式
(1)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使专业设置更加符合社会需要。高校必须密切关注就业市场的发展变化,要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对就业形势及各专业人才需求
趋势做出科学的预测,从而确定自己的办学模式、办学层次、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大力发展社会需求量大的特色专业。
(2)高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要根据市场的需要和时代的要求,认真抓好培养人才的质量关,决定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人才培养模式。新形势下,高校就应转变教育观念,以培养适应时代发展,以符合社会要求的人才为目标所向,变重成绩为重综合素质,变灌输式教育为启发式教育,变课堂式教育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分阶段,分对像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既要抓好政治思想教育又要抓好专业教育;既要抓好理论教育又要抓好实践教育;既要引导学生会思考又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各个教育环节都统一到为围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一目标上来。此外,专业知识是一个知识结构的主干,是知识体系的主体,决定着毕业生的就业适用范围。高校的专业设置要密切关注市场未来的“动向”, 建立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快速反应机制,通过开展毕业生就业率的收集与反馈、专家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把握、经济发展对人才规格与数量的预测等,然后通过学科的进化、专业的调整和课程的整合来实现,平衡各类专业人才结构。本文来自织梦
(3)培养目标事关高校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特色。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的,任何一所高校都不可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各层各类人才,只能根据学校的现实条件确定人才培养的方向和层次。因此,学校在制定培养目标时要根据学校的特色,不要盲目地参考别人,忽视了自身的办学条件。特色是高校办学的生命线,所以确定培养目标的基本原则应因校而异,不同层次的高校培养目标要有所不同,同一层次的高校培养目标应各有特点,同一高校同一专业不同的学生培养目标也应有所不同。
(4)优良的学风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高校加强学风建设首先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通过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专业思想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职业、人生、未来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帮助他们找准人生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合理规划的大学的学习生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大学生活的不适应和理想目标的缺失是挫败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因此,高校应结合各年级学生所处阶段的不同,实施循序渐进的就业教育。
4、高校要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
(1)加强就业指导,广开就业渠道,为毕业生创造良好的择业平台。高校要通过就业指导课、就业咨询、讲座、座谈等多种形式,加强毕业生求职择业指导,为学生进行职业发展规划设计,帮助他们转变就业观念,确定合理的择业目标。同时,要广开渠道,主动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广泛联系,充分发挥自身既了解学生,又熟悉用人单位的优势,积极主动地为他们牵线搭桥,为毕业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空间。
(2)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首先,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针对各专业特点,向学生详细介绍专业性质、专业能力要求、就业范围、职业发展趋势等,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了解就业环境,确立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力。
(3)引导学生确立目标、规划未来。大学生应从自身实际和社会需要出发,确定职业发展的方向,明确达到职业目标需要具备的素质和实现目标的优劣势。制定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及实施步骤和措施方法,增强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
(4)培养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较强的综合能力是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是用人单位择用人才的依据。5,、毕业生要更新就业观念,培养良好的择业素质
(1)大学毕业生如何把自己“嫁”出去,提高自身综合能力是关键。要注重提高自己在道德、文化、业务、身体、心理等各方面的素质,除了要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之外,还要培养环境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运用知识能力、独立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以及开拓创新能力等非专业能力,增强竞争力和自信心,使自己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2)由团中央学校部和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联合发布的《2006年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企业对大学生基本能力要求依次为:环境适应能力占65.9%,人际交往能力占56.8%,自我表达能力占54.5%,专业能力占47.7%,外语能力占47.7%。可见,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的要求不仅限于专业能力,而是能体现一个人整体素质的综合能力。很多用人组织的择才标准还显示,品格已成为社会选择人才的核心要素。品格的核心是道德,道德的核心是诚信,中外合资用人单位几乎无一例外地把道德和诚信作为选择人才的核心标准。一个人的专业能力再强,如果品格不好,用人单位是不会录用的。良好品格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这就要求大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严格要求自己,遵守道德规范。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3)开发新的就业市场,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是缓解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一个关键因素。高校要积极转变观念,主动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为毕业生就业创造更多的机会。
(4)注重综合技能的培养,提高整体素质。毕业生要想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取
得成功,必须自觉地通过专业学习、社会实践等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5)更新就业观念,确定恰当的就业期望值。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毕业生要不断更新就业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意识。
总之,解决就业难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紧密配合,主要是作为人才供应方的高校、作为人才消费方的用人单位和作为宏观调控方的政府这三个方面要与时俱进,深化改革,毕业生个人也要加强自我完善。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既要遵循市场发展规律,又要有预见性、前瞻性地积极采取措施,以使高校毕业生这一宝贵的人才资源充分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