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聊城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聊城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加大力度,狠下功夫不断提升统计工作规范化水平
近年来,在省局的正确领导下,我局紧紧围绕工商中心工作,以提高统计数据准确性和真实性为重点,加大力度,夯实基础,大力加强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推动了系统统计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加强领导,在抓领导上狠下功夫
针对个别基层单位领导对统计工作重视不够,力度不大的状况,市局党组明确要求,各县级局要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统计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将统计工作纳入各级党组(委)的议事日程,做到“一把手”主要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办公室牵头抓。将统计工作纳入了对县级局综合工作考核内容,与其他业务工作一起研究,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考核,量化具体指标,明确工作目标,并将领导直接参与统计工作管理的情况作为统计工作考核内容之一。市、县、所三级都配备了专门的统计工作人员,各业务科室也分别配备了专职或兼职统计工作人员,在市局和县局办公室设立了综合统计岗位,全部选配了学历高、业务强、作风实、善于协调的年轻同志从事综合统计工作,初步建立了上下贯通、左右相连、反应快捷的统计工作网络。市局要求各单位不得随意调换统计工作人员,如因工作需要调换的,县局必须报经市局办公室同意,工商所必须报县局办公室同意,从而保持了全市系统统计队伍的相对稳定,为推进统计工作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同时,对那些工作不力、作风不实的统计工作人员,及时建议其单位领导予以调离统计工作岗位。曾有一个县级局因综合统计人员组织协调能力较差,不能按时完成上级部署的统计工作任务,市局办公室建议该县局及时调整了综合统计人员。
二、健全制度,在抓制度上狠下功夫
根据省局要求,结合聊城实际,我们制定了《聊城市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统计工作管理办法》和《聊城市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统计工作考评办法》,为做好全市工商系统统计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在此基础上,我们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坚持按制度办事,用制度规范。一是学法制度。为不断提高广大统计人员依法统计的法制意识,我们按照省局和市统计局的要求,结合系统实际,扎实开展了统计“四五”普法工作,组织全体统计人员认真学习了《统计法》、《统计法实施细则》及《山东省统计管理条例》等统计法律、法规,参加了当地统计部门组织的“四五”普法培训和“四五”统计普法答题测试,组织统计人员参加了统计岗位资格考试,依法取得了统计岗位资格证书,自觉做到依法从事统计工作,进一步提高了各级领导干部和统计人员的统计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素质,有效杜绝了违反统计法规和工作程序编造统计数据的行为。
二是定期调度制度。市局每季度调度一次统计工作情况,每半年召开一次综合统计工作会议,及时总结上阶段统计工作情况,部署、调度下阶段统计工作任务,以此推动全市系统统计工作平衡进展。
三是信息反馈制度。综合统计人员除做好日常报表、调研工作外,要定期检查业务科室和工商所的统计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协调解决统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对发现的重大和疑难问题及时向市局办公室汇报。各科室、工商所要定期向综合统计机构反馈统计工作进展情况,及时提供统计信息。
四是考核奖惩制度。市局除将统计工作纳入对县级局年度工作考核指标外,还根据考评办法规定,对各县级局统计工作进行单独考核评比,排出名次,对评选出的统计工作先进单
位和先进个人予以通报表彰,对作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统计人员同时上报省局予以表彰,对统计工作先进个人建议所在单位优先提拔重用,进一步激发了统计工作人员的热情和干劲。五是A B 角制度。针对基层单位人员少、工作量大的实际特点,推出了A B 角制度,即以专职统计工作人员为主,在专职统计人员不在的情况下,由兼职统计人员负责,确保统计工作的连续性和及时性。
六是调研制度。为进一步发挥统计服务职能,提高辅助决策的能力和水平,在做好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把统计调研工作纳入年度重点工作目标,年初制定系统统计调研方案,明确调研内容和完成时间,年中加强督导检查,确保统计调研活动深入扎实开展,对上报的调研文章严格考核,并择优上报省局。同时我们积极完成当地党委政府布置的统计调研任务,相继完成了服务业发展情况调研、第三产业调研、服务“三农”等统计调研报告,获得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评价。另外,通过工商政务信息平台办公室网页及时发布、更新统计信息、统计资料和分析文章,方便了全市系统及有关部门及时了解工商系统最新统计信息和工作动态。目前已累计发布各类统计信息资料 180余篇(条)。
三、强化规范,在抓规范上狠下功夫
一是规范报送程序。严格按照统计报表制度要求,合理划分报表归口上报单位,统一规定各类报表报告期启止日;对科室原始报表签名、盖章手续不全的,综合统计人员有权拒绝接收,县级局上报市局办公室报表必须经该业务分管局长签字认可,方可上报逐步建立了一整套科学、规范的统计报表编制、报送、审核程序,形成了科学、合理、高效的统计报表工作运行机制。
二是提高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在参加省局和市统计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的同时,通过以会代训、以干代训等方式,市局每年都要对全市系统统计工作人员进行不同形式的培训,有效地提高了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三是提升统计报表水平。对年报、半年报实行集中汇审,通过综合统计人员交叉审核报表,相互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报表审核水平。认真落实统计报表差错反馈制度,对出现差错较多的报表单位,及时提出批评,限期整改,各单位日常报表差错情况记录作为年终统计工作考核重要依据。
四是规范统计台帐。以全面推广应用统计电子台帐为契机,进一步规范了统计原始数据管理,制定了《聊城市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统计电子台帐管理暂行办法》,依法规范了各类统计台帐的设置、指标和上报程序,加强对各专项业务统计台帐经常性监督检查和定期核对。五是提高源头数据准确性。我们最大限度地发挥系统现有优势,积极开发和利用业务软件统计功能,及时对内资、外资、个体私营登记软件进行更新,对生成报表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确保登记报表数据准确无误。今年3月份,市局消保科开通了12315申诉举报专线,该申诉举报软件系统实行集中受理,逐级分流,可以自动生成全市系统申诉举报案件统计报表,不仅减少了中间环节,而且实现了报表数字的准确无误。
今后,我们将以这次创建统计工作规范化会议为契机,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不断提高统计工作规范化水平,努力推进全市系统统计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二篇:聊城市供热管理办法
聊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聊城市城市集中供热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山东省聊城市人民政府
聊政发〔2005〕33号
聊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聊城市城市集中供热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聊城市城市集中供热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第26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聊城市人民政府
二○○五年四月三十日
聊城市城市集中供热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聊城市城市集中供热管理,节约能源,改善环境,促进城市集中供热事业发展,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凡在我市规划区内进行集中供热规划、设计、建设、生产、经营、使用、安装维修、安全管理等活动,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城市集中供热,是指供热单位利用热电联产、区域锅炉、工业余热、地热等热源,通过热网向城市热用户供热。第四条聊城市建设委员会是全市集中供热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聊城市公用事业管理局受市建设委员会的委托,负责我市城市规划区内的集中供热管理工作。第五条市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同供热主管部门做好城市集中供热工作。
第六条城市集中供热设施建设应当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统筹规划,配套建设,统一管理,协调发展。
第七条鼓励城市集中供热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提倡热、电、冷联供。
第二章规划与建设
第八条城市集中供热专项规划由市政府组织供热主管部门和城市规划等部门共同编制,按法定程序批准后实施。
需要变更集中供热专项规划的,应按原审批程序重新报批。
第九条编制城市集中供热规划,应做到远近结合,布局合理,统筹安排。第十条新建、改建、扩建城市集中供热工程项目应当符合城市集中供热专项规划,并经供热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履行基本建设工程审批手续。
第十一条在城市集中供热管网覆盖范围内的住宅区、公用建筑和生产用热单位,应当按城市集中供热专项规划,实施城市集中供热。
第十二条在城市集中供热管网覆盖范围内不得建设分散供热设施;已经建设的,应在供热主管部门规定的期限内停止使用;因特殊原因确需继续使用的,应经供热主管部门批准。
第十三条新区开发、旧区改建和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应当按照城市集中供热专项规划配套相应的集中供用热设施。
第十四条新建工程室内采暖系统应按分户计量进行设计,安装温控阀和热计量表;原有的采暖系统应按分户计量逐步实施改造。
第十五条从事城市集中供热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活动的,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揽工程。
第十六条城市集中供热工程的建设、勘察、设计、监理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市有关技术规范、标准和规定,由供热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通过招标、投标等形式确定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确保工程质量。
第十七条城市集中供热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依法组织竣工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验收合格之日起15日内,建设单位应当按有关规定向供热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备案。
第三章供热管理
第十八条供热单位应按照规定取得供热资格并办理有关证照后,方可从事城市集中供热生产经营活动。
第十九条供热单位应按照供热主管部门确定的供热范围向用户供热;供热单位需要改变供热范围或增减供热面积的,应当报供热主管部门批准。
供热单位依据新增供热面积,申请使用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由市财政部门会同供热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予以拨付。
第二十条供热单位应当与用户签定供用热合同,明确双方的权益及义务。合同内容应包括供热期间、供热时间、供热参数、事故处理、维护责任、收费标准、缴费时限和结算办法、违约责任等。
第二十一条单位和居民采暖期为每年11月15日至次年3月15日。供热期内,正常情况下,用户室内合格温度应不低于16℃;已安装热计量装置的,温度由用户自行调节。
第二十二条在供热期内,除不可抗力外,未经供热主管部门批准,供热单位不得擅自停止供热或改变供热范围、供热面积。
第二十三条因供热设施出现故障不能正常供热时,供热单位应及时通知用户并组织抢修,同时报告供热主管部门。
第二十四条因下列情况,用户室内达不到合格温度的,供热单位不予承担责任:
(一)采暖系统结构不合理,而又未按供热单位提出的合理意见进行整改的;
(二)保温结构不合理的;
(三)室内装修影响散热的;
(四)擅自改变房屋结构和采暖设施的;
(五)擅自扩大供热面积、改变供热方式的。
第二十五条用户提出室内温度低于合格温度时,供热单位应及时进行现场核实。属于供热单位责任的,应按下列标准减免热费:
(一)平均室温每低于合格温度1℃按不合格面积及时间减收热费10%;
(二)平均室温在10℃以下的按不合格面积及时间免收热费。
第二十六条供热单位与用户发生争议时,可申请供热主管部门调解处理,也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二十七条供热单位应建立供热服务承诺制度,把规范化服务的标准、内容、时间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的监督。
第二十八条供热单位应设置专门的事故抢险抢修队伍,配备专业技术人员、抢修器材、车辆、通讯设备等,并制定事故抢险抢修预案。
供热单位应设置抢险抢修电话,向社会公布,并设专岗每天24小时值班。
第四章用热管理
第二十九条新增热用户应于当年的4月1日至9月30日期间,向供热主管部门提出用热申请,经批准后到供热单位办理用热手续。热用户变更用热面积、用热量及其他事项的,应当按申办用热的程序办理变更手续。
第三十条由于室内装修改造、擅自改变房屋结构或因改造室内采暖设施等原因,对其他用户造成不良后果或损失的,责任由该用户承担。第三十一条用户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擅自将自建的用热设施与供热管网连接;
(二)擅自在室内采暖系统上安装放水阀门、排气阀、移动和增大散热器;
(三)擅自转供热、扩大用热、改变用热性质及运行方式;
(四)擅自排放或取用供热管网蒸汽和热水;
(五)阻碍供热单位工作人员对供用热设施进行巡查、维护和检修;
(六)其他有损用热设施或影响供热的行为。
第三十二条城市集中供热收费标准,由物价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按规定的审批程序制定。供热单位不得擅自提高供热收费标准,如遇供热成本发生大的变化,且持续时间较长,供热企业须向供热主管部门提交调价建议,由供热主管部门协同物价部门按规定程序对供热价格进行调整。
第三十三条为确保城市集中供热,单位和居民采暖实行先缴费、后用热的原则。用户应在每年采暖期开始半月前将热费一次性缴纳给供热单位。逾期不缴纳的,供热单位不予供热。
第五章设施管理
第三十四条从热源厂(站)至用热单位院墙(无院墙的为单位建筑物墙)外一米止和从热源厂(站)至居民热用户楼前入口阀门井出口法兰止,为供热设施,由供热单位负责维护和保养;其余为用热设施,由用户负责维护和保养。
第三十五条供热单位应当按规定在其供热设施及其安全距离范围内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拆除、损坏、覆盖、移动、涂改安全警示标志。第三十六条供热单位巡检人员入户巡检时,应配带标志,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用户应当予以配合。
第三十七条热用户或房屋产权人委托供热单位检查、维修、更换其用热设施的,应当支付相应的费用。
第三十八条用热单位(户)入口处的热计量器具应由用热单位(户)出资,供热单位负责安装和管理。
选用的热计量器具应符合国家标准。
第三十九条严禁擅自改装、拆除、迁移城市集中供、用热设施,因特殊原因确需改装、拆除、迁移的,必须经供热主管部门同意,并按规定办理有关手续。第四十条建设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应向供热单位或者城建档案管理机构查明地下供热设施的相关情况,供热单位或者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应当在接到查询后三个工作日内给予书面答复。
建设工程施工可能影响供热设施安全的,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应当与供热单位协商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并在专业技术人员的监督下施工。第四十一条在供热设施安全距离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一)修建建筑物、构筑物;(二)挖坑、掘土、打桩;(三)爆破和顶进作业;(四)堆放垃圾、杂物,排放污水、废水、腐蚀性液体;(五)利用供热管道及支架敷设线路或悬挂物体;(六)其他危害供热设施安全的作业。
第四十二条抢险、抢修人员在处理集中供热事故紧急情况时,对影响抢险、抢修的其他设施可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并妥善处理善后事宜。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三条根据《山东省城市建设管理条例》第四十九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供热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1千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一)在集中供热区域内擅自建设分散供热设施的;(二)擅自将自行建设的供热设施与集中供热管网连接的。
第四十四条违反本办法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规定的,由供热主管部门依据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四十五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根据《山东省城市建设管理条例》第五十六条规定,对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给单位和个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六条违反本办法擅自占用或者毁坏城市集中供热设施的,由供热主管部门依据《山东省城市建设管理条例》第五十四条规定,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七条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一条、第四十一条规定造成损失的,用户或责任方应当予以赔偿;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八条供热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四十九条对阻挠、妨碍城市集中供热执法人员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五十一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聊城市城市集中供热管理试行办法》同时废止。
《聊城市城市集中供热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聊城市城市集中供热管理,节约能源,改善环境,促进城市集中供热事业发展,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我市规划区内进行集中供热规划、设计、建设、生产、经营、使用、安装维修、安全管理等活动,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城市集中供热,是指供热单位利用热电联产、区域锅炉、工业余热、地热等热源,通过热网向城市热用户供热。
第四条 聊城市建设委员会是全市集中供热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聊城市公用事业管理局受市建设委员会的委托,负责我市城市规划区内的集中供热管理工作。
第五条 市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同供热主管部门做好城市集中供热工作。第六条 城市集中供热设施建设应当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统筹规划,配套建设,统一管理,协调发展。
第七条 鼓励城市集中供热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提倡热、电、冷联供。
第二章 规划与建设
第八条 城市集中供热专项规划由市政府组织供热主管部门和城市规划等部门共同编制,按法定程序批准后实施。
需要变更集中供热专项规划的,应按原审批程序重新报批。
第九条 编制城市集中供热规划,应做到远近结合,布局合理,统筹安排。
第十条 新建、改建、扩建城市集中供热工程项目应当符合城市集中供热专项规划,并经供热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履行基本建设工程审批手续。
第十一条 在城市集中供热管网覆盖范围内的住宅区、公用建筑和生产用热单位,应当按城市集中供热专项规划,实施城市集中供热。
第十二条 在城市集中供热管网覆盖范围内不得建设分散供热设施;已经建设的,应在供热主管部门规定的期限内停止使用;因特殊原因确需继续使用的,应经供热主管部门批准。
第十三条 新区开发、旧区改建和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应当按照城市集中供热专项规划配套相应的集中供用热设施。
第十四条 新建工程室内采暖系统应按分户计量进行设计,安装温控阀和热计量表;原有的采暖系统应按分户计量逐步实施改造。
第十五条 从事城市集中供热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活动的,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揽工程。
第十六条 城市集中供热工程的建设、勘察、设计、监理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市有关技术规范、标准和规定,由供热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通过招标、投标等形式确定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确保工程质量。
第十七条 城市集中供热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依法组织竣工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验收合格之日起15日内,建设单位应当按有关规定向供热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备案。
第三章 供热管理
第十八条 供热单位应按照规定取得供热资格并办理有关证照后,方可从事城市集中供热生产经营活动。第十九条 供热单位应按照供热主管部门确定的供热范围向用户供热;供热单位需要改变供热范围或增减供热面积的,应当报供热主管部门批准。
供热单位依据新增供热面积,申请使用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由市财政部门会同供热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予以拨付。
第二十条 供热单位应当与用户签定供用热合同,明确双方的权益及义务。合同内容应包括供热期间、供热时间、供热参数、事故处理、维护责任、收费标准、缴费时限和结算办法、违约责任等。
第二十一条 单位和居民采暖期为每年11月15日至次年3月15日。供热期内,正常情况下,用户室内合格温度应不低于16℃;已安装热计量装置的,温度由用户自行调节。
第二十二条 在供热期内,除不可抗力外,未经供热主管部门批准,供热单位不得擅自停止供热或改变供热范围、供热面积。
第二十三条 因供热设施出现故障不能正常供热时,供热单位应及时通知用户并组织抢修,同时报告供热主管部门。
第二十四条 因下列情况,用户室内达不到合格温度的,供热单位不予承担责任:
(一)采暖系统结构不合理,而又未按供热单位提出的合理意见进行整改的;
(二)保温结构不合理的;
(三)室内装修影响散热的;
(四)擅自改变房屋结构和采暖设施的;
(五)擅自扩大供热面积、改变供热方式的。
第二十五条 用户提出室内温度低于合格温度时,供热单位应及时进行现场核实。属于供热单位责任的,应按下列标准减免热费:
(一)平均室温每低于合格温度1℃按不合格面积及时间减收热费10%;
(二)平均室温在10℃以下的按不合格面积及时间免收热费。
第二十六条 供热单位与用户发生争议时,可申请供热主管部门调解处理,也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二十七条 供热单位应建立供热服务承诺制度,把规范化服务的标准、内容、时间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的监督。
第二十八条 供热单位应设置专门的事故抢险抢修队伍,配备专业技术人员、抢修器材、车辆、通讯设备等,并制定事故抢险抢修预案。
供热单位应设置抢险抢修电话,向社会公布,并设专岗每天24小时值班。
第四章 用热管理
第二十九条 新增热用户应于当年的4月1日至9月30日期间,向供热主管部门提出用热申请,经批准后到供热单位办理用热手续。热用户变更用热面积、用热量及其他事项的,应当按申办用热的程序办理变更手续。
第三十条 由于室内装修改造、擅自改变房屋结构或因改造室内采暖设施等原因,对其他用户造成不良后果或损失的,责任由该用户承担。
第三十一条 用户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擅自将自建的用热设施与供热管网连接;
(二)擅自在室内采暖系统上安装放水阀门、排气阀、移动和增大散热器;
(三)擅自转供热、扩大用热、改变用热性质及运行方式;
(四)擅自排放或取用供热管网蒸汽和热水;
(五)阻碍供热单位工作人员对供用热设施进行巡查、维护和检修;
(六)其他有损用热设施或影响供热的行为。第三十二条 城市集中供热收费标准,由物价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按规定的审批程序制定。供热单位不得擅自提高供热收费标准,如遇供热成本发生大的变化,且持续时间较长,供热企业须向供热主管部门提交调价建议,由供热主管部门协同物价部门按规定程序对供热价格进行调整。
第三十三条 为确保城市集中供热,单位和居民采暖实行先缴费、后用热的原则。用户应在每年采暖期开始半月前将热费一次性缴纳给供热单位。逾期不缴纳的,供热单位不予供热。
第五章 设施管理
第三十四条 从热源厂(站)至用热单位院墙(无院墙的为单位建筑物墙)外一米止和从热源厂(站)至居民热用户楼前入口阀门井出口法兰止,为供热设施,由供热单位负责维护和保养;其余为用热设施,由用户负责维护和保养。
第三十五条 供热单位应当按规定在其供热设施及其安全距离范围内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拆除、损坏、覆盖、移动、涂改安全警示标志。
第三十六条 供热单位巡检人员入户巡检时,应配带标志,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用户应当予以配合。
第三十七条 热用户或房屋产权人委托供热单位检查、维修、更换其用热设施的,应当支付相应的费用。
第三十八条 用热单位(户)入口处的热计量器具应由用热单位(户)出资,供热单位负责安装和管理。
选用的热计量器具应符合国家标准。
第三十九条 严禁擅自改装、拆除、迁移城市集中供、用热设施,因特殊原因确需改装、拆除、迁移的,必须经供热主管部门同意,并按规定办理有关手续。
第四十条 建设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应向供热单位或者城建档案管理机构查明地下供热设施的相关情况,供热单位或者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应当在接到查询后三个工作日内给予书面答复。
建设工程施工可能影响供热设施安全的,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应当与供热单位协商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并在专业技术人员的监督下施工。
第四十一条 在供热设施安全距离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一)修建建筑物、构筑物;(二)挖坑、掘土、打桩;(三)爆破和顶进作业;(四)堆放垃圾、杂物,排放污水、废水、腐蚀性液体;(五)利用供热管道及支架敷设线路或悬挂物体;(六)其他危害供热设施安全的作业。
第四十二条 抢险、抢修人员在处理集中供热事故紧急情况时,对影响抢险、抢修的其他设施可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并妥善处理善后事宜。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三条根据《山东省城市建设管理条例》第四十九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供热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1千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一)在集中供热区域内擅自建设分散供热设施的;(二)擅自将自行建设的供热设施与集中供热管网连接的。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规定的,由供热主管部门依据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根据《山东省城市建设管理条例》第五十六条规定,对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给单位和个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擅自占用或者毁坏城市集中供热设施的,由供热主管部门依据《山东省城市建设管理条例》第五十四条规定,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一条、第四十一条规定造成损失的,用户或责任方应当予以赔偿;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八条 供热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九条 对阻挠、妨碍城市集中供热执法人员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五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聊城市城市集中供热管理试行办法》同时废止。
第三篇:2012年聊城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聊城市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四年工作的回顾
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四年,是我市在复杂形势下抢抓发展机遇、在严峻挑战面前继续开拓前进的四年,是全市上下团结奋斗、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实现新突破的四年。四年来,在中共聊城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中央、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加快建设生态型强市名城实现新跨越的奋斗目标,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奋力开拓,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全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都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一)过去的四年,是我市战胜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的四年。四年来,国际国内形势跌宕起伏、复杂多变,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冲击。面对复杂形势和重大风险挑战,我们坚持化危为机、弯道超越,紧紧扭住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不放松,组织开展了“落实年”、“项目突破年”、“全面提升年”、“继续提升年”活动,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905.2亿元,是2007年的1.6倍,年均增长12.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迈上3万元台阶;地方财政收入96.6亿元,是2007年的2.3倍,年均增长22.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0亿元,是2007年的1.95倍;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366.6亿元、1110.7亿元,是2007年的2倍和1.9倍。各县(市、区)竞相发展,茌平跨入全国百强县行列。
(二)过去的四年,是我市抢抓机遇、加大投入,基础设施和发展后劲取得新突破的四年。我们始终坚持把抓投入、抓项目作为保增长、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千方百计加大优质高效投入,坚定不移地上大项目、上好项目。金融危机期间,坚决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抢抓国家实施刺激经济增长一揽子计划等机遇,开展“项目突破年”活动,实施“产业提升工程”,项目、土地和资金争取工作一举扭转了以往被动局面,四年来均达到全省平均数以上。坚持每年抓好100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395.5亿元,信发集团化工配套及赤泥处理、祥光铜业40万吨阴极铜、鲁西化工精细化工、中色奥博特20万吨铜合金板带、时风集团20万辆电动汽车、中冶银河20万吨高档文化用纸、泉林纸业80万吨有机肥等一批大项目陆续建成、发挥效益。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中华电力2×60万千瓦机组建成投产,京九铁路聊城段电气化改造、聊城火车站改造全面完成,高临高速公路主线完工,邯济铁路扩能改造、德商高速、济聊一级公路、聊城国家公路运输枢纽正在建设,四年新建改建干线公路318公里,市区与各县(市)之间实现由一级以上公路连接。可以说,聊城发展的基础条件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
(三)过去的四年,是我市着力转方式、调结构,各产业发展开创新局面的四年。我们坚持把保增长与转方式、调结构相结合,以打造“一五二”产业基地为重点,努力培植产业发展新优势。一是推进农业产业调整振兴。坚持三农稳市,在全省率先提出实施了《农业产业调整振兴计划》。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总产连续登上70亿斤、80亿斤、90亿斤、100亿斤四个台阶,2011年达到107.5亿斤,我们用不到全国1‰的土地,生产了全国1%、全省1/8的粮食,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蔬菜和食用菌、畜牧和水产、林果生产及加工产值分别达到150亿元、140亿元和160亿元,全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迈上一个大的台阶。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3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151个,分别是2007年的2倍和45倍;三品认证品种266个,基地面积315.6万亩,分别是2007年的2.6倍和1.3倍。四大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南水北调聊城段、全国小农水重点县建设、中小河流治理扎实推进,新打、修复机井2.8万眼,旱涝保收面积占到总耕地面积的78%。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78.5%,初步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二是推进工业做大做优。坚持工业强市,制定并实施了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大力推进 “4455”工程建设。四大“千亿产业园区”发展框架全面拉开,我市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有色金属新城”,被省政府认定为“新能源汽车示范基地”;新口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14.9%;民营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1.5%;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达到6家。四年来,我市连续三年获得省长质量奖,为全省连续获奖的两个市之一;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00亿元大关,由2007年的全省第12位一举跃居第7位。这标志着我市新型工业化进程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三是推进服务业跨越发展。坚持三产兴市,加快商贸物流、文化旅游、金融保险和房地产业发展,狠抓重点项目建设,推进企业非核心业务剥离。2011年,全市4A级景区达到4个,旅游总收入达到64.3亿元,四年年均增长23%;服务业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0.2%,比2007年提高4.3个百分点。四是推进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新增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7家,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被认定为有色金属材料及制品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成功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同高校院所合作进一步加强,西安交大聊城科技园正在建设,快速制造中心在聊城设立了示范中心。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建成博士后流动工作站8个。生态文明市建设迈出重大步伐,节能和减排在全省的位次由2007年的16位分别提高到第6位和第4位,代表山东省首次参加全国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考核并取得第一名,在环保部采用新标准后第一个成功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各位代表,四年来我市农业经济走在全省前列,工业经济达到全省中上游水平,服务业占生产总值比重首次突破30%,科技进步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在节能和减排上双双打了漂亮的翻身仗。这充分表明,我市转方式、调结构迈出重大步伐,经济素质和产业竞争力实现了新跨越!
(四)过去的四年,是我市拉开城市框架、加强新农村建设,城乡面貌展现新气象的四年。我们坚持以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为目标,进一步加大了城乡建设力度,城镇化水平提高了6.5个百分点,比全省同期快2.5个百分点。高水平制定了《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空间战略规划研究》、《城市建筑高度分区规划》等专项规划和一批重点项目控制性详规。坚持“城建靓市”,四年累计完成城市建设开发投资739亿元,其中2011年达到214亿元,是2007年的5倍。按照“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的城市定位,加强中心城区建设,新建改建城区道路28条,建成区面积由59.9平方公里增加到68.1平方公里,城区人口由51万人增加到62万人;新增集中供热面积315万平方米、管道燃气居民用户5.6万户,有线数字高清电视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实现城区全覆盖;中华水上古城独特风貌已具雏形,徒骇河世界运河(建筑)博览园建设加快推进,东昌湖风景区、运河四期、体育公园全运场馆等工程全面完成,一批设计漂亮新颖的标志性建筑、高层建筑先后建成,水城特色进一步凸显。2008、2009分别被评为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十大宜居城市”。各县(市)城区和小城镇建设也都取得很大进展,城镇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新改建农村公路2886公里、客运站112个,改造农村危桥277座,所有行政村实现通油路、通客车,县到乡的客运线路公交化改造基本完成;新建沼气池9.8万个,新增64万人用上自来水,实现了村村通有线电视;农村新居建设和危房改造“三年任务、两年完成”,启动千户社区86个、整村改造300个,建成新房22.1万户,改造危房3.7万户,60多万农民乔迁新居,农村基础条件、农民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各位代表,在成功创建国家优秀旅游城、双拥模范城之后,我们又成功完成了国家卫生城、国家环保模范城、国家园林城的创建工作,市委、市政府超前决策、全市人民共同期待的“五城同创”任务全面完成!
(五)过去的四年,是我市深入推进改革、全面扩大开放,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增强新活力的四年。我们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始终高度重视、积极推进。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框架基本建立,市属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实现全覆盖。鲁西化工与鼎辉投资成功合作,昌润集团与鑫亚公司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鲁西化工实施了定向增发,华泰化工、纷美包装分别在创业板和香港上市。农村承包土地流转57.5万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圆满成功。市县两级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已经展开。积极走出去、请进来,举办了2010海内外企业家齐鲁行等一系列招商活动,提出实施了“海外聊城”战略,与华润、中色、中冶、中盐等知名央企成功对接。四年累计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026.2亿元,利用外资4.26亿美元;2011年进出口总值达到55.9亿美元,是2007年的3.3倍,年均增长34.5%;累计完成境外投资2.65亿美元,取得探矿权1.04万平方公里,储备铝土矿6.7亿吨。去年,我们组织开展了春、秋两季招商引资“百日会战”,落地项目778个,到位资金405亿元,均创历年之最,聊城对外开放工作开始呈现出全新局面。
(六)过去的四年,是我市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新提高的四年。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在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不断加大民生投入,2011年全市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达到113亿元,占财政支出的65%,高出全省10个百分点。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64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735元,均为2007年的1.7倍。四年新增城镇就业35.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以内。全面建立了农村低保制度、农村五保财政供养制度;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全市70多万60岁以上居民全部领到了基础养老金;“老工伤”人员全部纳入工伤保险,关闭破产企业离退休人员医疗保险保障问题基本解决,统筹城乡、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4次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00元,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住房保障制度全面实行,实施廉租住房补贴4954户,开工建设廉租住房3958套,建设经济适用房9576套,棚户区改造14933户,启动建设公共租赁房3609套、限价房2750套。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全市中小学全部免除了杂费,农村中小学免除了课本费,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建立了从小学到大学的贫困生资助体系,困难家庭子女上学问题得到较好解决。新建重建校舍67.4万平方米,农村中小学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实施了城区小学改扩建计划,新建教室122个,小学班额全部控制在56人以内。2011年大学本科录取人数列山东省第3位。市直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取得重大突破,聊城高级财经职业学校、高级工程职业学校新校区正在建设。各类高校再上新水平。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站和乡镇中心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改造任务全面完成;启动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东阿县公立医院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创造性开展了农民健康服务行动,受惠农民34万人,为农民节约医疗费用1140多万元。文化事业发展繁荣,市民文化中心、市豫剧院正在建设,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完成布展并免费开放,县(市)新建文化场馆11座,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分别实现了乡镇、村级全覆盖。体育工作取得新成绩,新建全民健身站点1500多处,成功承办了十一届全运会部分赛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入全省先进行列,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98‰。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三连冠”、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村居两委换届选举圆满完成。食品药品安全动态监管机制初步建立,安全生产事故各项指标全面下降,平安奥运、平安全运、平安世博等重大安保任务圆满完成,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支援四川地震灾区任务圆满完成。新闻出版、社会科学、妇女儿童、青少年、慈善、残疾人、老龄事业持续发展,外事侨务、宗教、档案、史志、气象、油区、人防、防震减灾、对台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七)过去的四年,是我市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与创新,向全市人民展现新面貌的四年。我们坚持依法行政、从严治政,努力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管理创新。四年来,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群众和舆论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953件。精减行政许可71项,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40项;市行政服务中心作为全国唯一标准化试点顺利通过验收,荣膺“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示范单位”。认真办好市长公开电话、行风热线和社情民意调查,加大信访、仲裁工作力度,一大批涉及群众实际利益的问题得到较好解决。推进政务信息化,“数字聊城”建设走在全国地级市前列,市政务网站跻身全国地级市50强。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严肃查处十三种不作为、乱作为行为,发展环境明显优化。加强政府应急工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不断增强。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管,严肃查处了一批违法违纪案件。深入实施政府部门目标责任管理,出台了转变作风、狠抓落实“八项制度”,充分调动起广大政府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全市上下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狠抓落实蔚然成风。
各位代表,过去四年我们面临的复杂形势、遇到的困难挑战前所未有。2008年前三季度,我市经济运行面临煤电油运和资金紧张;之后,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冲击;2010年以来,土地、节能、环保等又成为制约因素。同时,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需要我们大力支援,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第十一届全运会需要我们全力保障,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疫情需要我们科学应对。在巨大困难和严峻挑战面前,我们不仅没有放慢发展的步伐,而且实现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后劲显著增强、社会民生明显改善,这是非常不容易的。这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科学决策的结果,是中共聊城市委创新思路、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市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创业、扎实苦干的结果。在此庄严时刻,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向所有企业家和纳税人,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聊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中央、省驻聊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聊城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近年来,聊城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依然偏小,人均水平较低,财政实力较弱;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发展方式较为粗放;经济外向度低,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城镇化进程滞后;群众生产生活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各级的工作执行力和服务发展的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观念、体制、人才的制约有待进一步破解等等。对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
各位代表,最近,中共聊城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胜利闭幕,会议确定了今后五年“全面建设生态型强市名城,为创造聊城人民幸福生活而奋斗”的中心任务。这一中心任务的确定,充分体现了聊城人民的共同期盼,完全符合聊城实际,是市委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我们必须承担起来的庄严使命和历史责任!
各位代表,综观今后五年面临的形势,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从国际上看,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远未结束,国际经济形势复杂严峻,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但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从全国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仍处在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央在继续优化东部地区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中西部地区发展,聊城作为山东东引西拓的“桥头堡”,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从全省看,我省大力实施“蓝”、“黄”两大战略,加快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对我市予以重点支持,启动以济南为中心的城际铁路规划建设,将给我们创造和提供新的有利条件。从我市看,我们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关键时期,一批在全国同行业领先的重点企业、现代产业蔚然兴起,经济总量迈上千亿级台阶,经济效益达到百亿级规模,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市影响力日益增强,体制机制更具活力。周边各市竞相发展、竞争激烈,对我们既是挑战,更是动力。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多年的磨练和考验,我市成长起一大批高素质的领导干部、优秀企业家和专业技术人才,全市上下形成了政通人和、人心思上的浓厚氛围,我们完全有条件加快发展步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总之,我们既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更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条件,我们对实现争先进位、跨越发展充满了信心和决心!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认真贯彻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积极作为、科学务实、稳中求进、争先进位,继续坚持“四市方针”,着力打造“一五二”产业基地,在结构调整、节能减排、改革创新、惠民富民、文化繁荣、和谐稳定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努力把聊城建设成为山东西部的新兴生态化工业城市、冀鲁豫交界地区的商贸物流中心城市、江北文化旅游和休闲度假目的地城市,为全面建设生态型强市名城实现新跨越,为创造聊城人民的幸福生活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今后五年,我们要着力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实现经济实力大提升。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在发展中求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切实做到好字当头、好中求快、又好又快,确保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高于周边市。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地方财政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8%。建成具有较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一五二”产业基地,即:在一产方面,打造生态农业及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在二产方面,打造有色金属及金属加工、运输设备及零部件、基础化工及精细化工、轻纺造纸及食品医药、能源电力及节能设备基地;在三产方面,打造商贸物流及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及休闲度假基地。实现经济小市向经济大市的转变,实现经济发展由以量的增长为主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的转变。
——今后五年,我们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实现先进文化大发展。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作用,把聊城潜在的文化影响力转变为现实的城市竞争力,把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推进,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江北水城•运河古都”城市品牌进一步打响,城市文化影响力显著增强,成为内聚合力、外具魅力、特色鲜明、近悦远来的文化名城。
——今后五年,我们要着力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实现城乡面貌大变化。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积极构建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功能互补、城乡一体的城镇体系,城镇化率力争达到50%左右,城乡面貌、功能品质实现新的改善。着眼于提升聊城在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加快中心城区建设,打造人口过100万、面积过100平方公里的“双百”大城市;积极构建以市城区为中心、茌平和东阿为支点的大三角地带,主动承接济南的辐射;抓好济聊一级公路、城际铁路等重大交通设施建设,实现聊城融入济南1小时经济圈。加强县(市)城区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高管理水平。有序建设小城镇和新农村,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
——今后五年,我们要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生态环境大改善。以建设生态文明市为目标,加强绿色聊城建设,抓好大气和水污染治理,推进资源节约,发展循环经济,基本形成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在“十一五”的基础上,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7%,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总量分别减少12.7%和14.8%,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排放总量分别减少17%和18%,森林覆盖率达到33%,生态质量明显提高,让聊城的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环境更优美。
——今后五年,我们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人民生活大提高。坚持富民优先,更加关注民生建设,五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7%。城乡就业保持较高水平,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事业适度超前发展。社会管理新格局基本形成,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公民权益得到依法保障,社会更加安全、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经过五年的不懈奋斗,到2016年,全市生产总值将突破35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2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万元,聊城将成为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城市,成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生活环境优美宜居的城市,成为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幸福感普遍增加的城市,成为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文化影响力显著增强的城市,一个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新聊城一定会在鲁西大地蓬勃崛起!
三、2012年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我们党将召开十八大,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我们要按照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全面贯彻中央“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深入开展“争先进位年”活动,以加大优质高效投入、加强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深化改革开放、保障改善民生为着力点,全面做好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的各项工作,努力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0%以上,外贸进出口增长1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2 %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3‰以内,节能减排指标全面完成省下达的任务。
工作中,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
(一)突出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努力加大优质高效投入。在扩大消费需求、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的同时,把加大优质高效投入作为扩总量、转方式、调结构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围绕打造“一五二”产业基地,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确保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300亿元。一是实施重点项目“双百工程”。重点抓好100个工业项目、100个服务业和其他项目建设,全年完成投资800亿元。着力优化投资结构,积极谋划科技含量高、地方财政贡献大、耗能占地少、环境污染轻、吸纳就业多的项目,做好济聊城际铁路、聊泰铁路、郑济客运专线、军民合用机场、青兰高速、煤炭资源开发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建立重点项目推进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组织协调,确保在项目数量、项目质量和建设进度上实现新的突破。二是加强各类园区建设。把园区作为项目建设、工业发展的主战场,坚持高起点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落实“镇园合一”管理体制,力争所有开发区在全省实现位次前移,2个开发区进入全省综合排名20强。三是努力解决发展“瓶颈”。积极推进银企对接,稳步开展股权交易,加大企业上市工作力度,推动企业债券发行,为企业发展、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加大向上争取、工矿废弃地复垦、土地增减挂、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力度,坚持土地指标差别化管理,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各位代表,围绕重点项目建设,我们要进一步调动全市上下的积极性,全面营造抓重点项目建设、支持重点项目建设的浓厚氛围,确保实现大的突破。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一年一年地抓下去,由量变到质变,聊城就一定能够争先进位、跨越发展!
(二)全面落实农业产业调整振兴计划,推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把实施农业产业调整振兴计划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抓手,以打造生态农业及农产品深加工基地为目标,突出抓好100个农业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体系。一是实施吨粮市建设工程。加快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聊城项目区建设,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深入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在稳定播种面积的基础上,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和品质,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100亿斤以上,用2至3年的时间建成吨粮市。二是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鼓励群众种植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好的经济作物和园艺产品,发展畜牧和水产养殖,推动蔬菜和食用菌、畜牧和水产、林果生产及加工三大支柱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推进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种植,抓好农业标准化整体推进示范县、示范区建设,打造绿色有机和无公害农产品品牌。三是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以100个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为重点,加快建设畜禽及饲料加工、蔬菜加工保鲜、林果及木材加工、水产加工、粮油加工等五大加工体系,培植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新增市级规模以上龙头企业30家。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组织,扶持壮大100家重点合作社。加快聊城农产品大市场等重点市场建设,积极推进农超对接、农企对接、农餐对接,进一步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四是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南水北调聊城段、平原水库和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实施徒骇河治理,加快位山、彭楼、陶城铺、郭口等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大力建设“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新增改善灌溉面积70万亩。鼓励农民购置大中型农机具,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和产业化,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五是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实施农业产业科技创新工程,以良种培育、节水灌溉、农机装备、新型肥药为重点,推进产学研、农科教结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健全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强化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继续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工程,加强科研成果推广。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大力培训农村实用人才。
(三)加快实施“4455”工程,推进工业做大做优。把实施“4455”工程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抓手,以打造“五大基地”为目标,努力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一是大力推进“千亿产业园区”建设。把四大“千亿产业园区”作为培植四大战略性支柱产业的着力点,理顺管理体制,完善发展规划,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加快发展步伐。建立健全镇企园合一的管理体制,积极推进工农城乡一体化,努力形成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和谐发展的新格局。二是抓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加大对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和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新企业建设和现有企业膨胀规模,新口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三是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实现突破。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富民强市的重大举措,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充分调动乡村两级的积极性,确保全市平均每个乡镇民营经济税收增加5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过亿元。以五大特色产业为重点,大力培植产业集群,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区域品牌。抓好创业辅导基地和融资平台建设,推进全民创业,帮助小微企业减负增效,努力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四是促进骨干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加大扶持力度,鼓励50户骨干龙头企业加强项目建设、加大研发投入,进一步膨胀规模、提升竞争力,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向千亿元大企业集团迈进。五是强化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设立新产品研发和科技创新基金,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增强核心竞争能力。抓好九州国际高科园、西安交大聊城科技园、聊城有色金属研究院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抓好54个重点技改项目建设,鼓励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装备。深入推进“两化”融合,加快浪潮集团聊城信息产业园、云计算中心建设。深化同高校院所的合作,积极搭建与聊城大学的合作平台。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落实“533”高端人才引进计划,发展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实施质量兴市战略,推进鲁西质检中心建设,争创省长质量奖和国家、省名牌产品。坚持依靠节能减排拓展发展空间,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做好重点县(市、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节能工作;以大气和水污染治理为重点,建设燃煤电厂脱硝工程和重点企业排污整治工程;做好代表山东省迎接国家海河流域核查工作,确保再次取得优异成绩。
(四)大力发展商贸物流、文化旅游,推动服务业跨越发展。把加快服务业发展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内容,以打造商贸物流及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及休闲度假两大基地为目标,力争完成服务业投资400亿元,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一是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围绕打造冀鲁豫交界地区商贸流通中心城市,加快北部物流园区建设,推进盖氏物流、豪德物流等项目建设,加快构建商贸物流中心城市框架。大力培育商贸物流企业集团和现代批发市场,做好重点企业主辅业务分离工作,鼓励发展第三方物流。积极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完善农村现代流通体系。二是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围绕打造江北文化旅游和休闲度假目的地城市,加快推进“江北水城•运河古都”旅游度假区、马颊河(世界运河文化之窗)生态旅游度假区、古漯河生态旅游度假区、阿胶养生文化苑、水浒文化旅游区等60个重点项目建设,打造大型文化旅游综合体。启动旅游集散中心建设,推进旅游产品整合,搞好对外宣传营销,大力拓展旅游市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积极推进市京剧院、豫剧院和杂技团改革,深化聊城报业传媒集团和广电集团改革,引进、培育新兴文化产业,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品牌,推动文化旅游互促互动、繁荣发展。三是积极发展其他服务业。支持发展金融业,积极争取辖外股份制商业银行来我市设立分支机构,推进农村信用社银行化改革,规范民间融资中介机构发展,做好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的设立工作,规范发展各类保险机构。调整优化住房供应结构,扩大中小套型、中低价位住宅供应。鼓励发展农村服务、信息服务、社区服务、中介服务等服务业。各位代表,今年我们专门设立了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要切实加大支持力度,努力在服务业发展上实现大的突破!
(五)统筹推进城乡建设,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把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作为支撑新型工业化、改善群众生活条件的重要途径,全面加强城乡建设,确保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
大力推进百万人口大城市建设。按照“一城五区”总体框架,以“两城一河”为重点,以城建重点项目为抓手,全面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推进中心城区“东扩、南展、北延”,加快构建大城市格局。重点抓好八大工程:一是古城保护与改造。完成四关大街建设,启动七贤堂、县衙等8处景点和西南、东南片区建设。二是徒骇河世界运河(建筑)博览园。完成滨河大道建设,实施湖南路至新南环路河道治理和沿岸景观绿化。三是南部新区重点项目。完成体育公园主体工程,启动恒大集团南部城市综合体建设,开展湖南湖清淤和东南湖沿岸整治。四是北部商贸物流园区。完成物流园区一期、农产品大市场一期,启动豪德物流建设。五是东部工业新城。完成中央商务区会展中心、五星级酒店主体、九州生态公园铺装和部分景观项目。六是市政基础设施。实施昌润路南延等17条道路建设,加快中水回用工程、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七是园林绿化。实施城市绿荫行动,加强道路绿化改造,抓好城市出入口、城乡结合部和主要道路接点景观建设,全面提升广场、公园、单位庭园绿化水平。八是城市综合整治。抓好11条主次干道、40条背街小巷的整治提升。坚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抓好步行街、早夜市建设。加强市政基础设施维护、园林绿化养护和环境卫生管理,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各位代表,我们要通过“八大工程”的实施,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凸显水城特色,“一年一大步,三年大变样”,为建设百万人口大城市奠定坚实基础!全面抓好县(市)城区、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全面调动县、乡、村三级加快发展的积极性,以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城乡建设,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强县(市)城区建设,强化规划龙头作用,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提升城市综合功能;把大企业带动、产业集群培育、园区发展与城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着力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增强对经济发展的承载力、对农村人口的吸纳力。加大中心镇建设力度,落实扩权强镇各项措施,重点扶持30个中心镇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培植发展特色产业,加快规模膨胀。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引导更多的农村适度集中建设住房,推动农村新居建设常态化。依托现有优质水源,以城乡供水同网、同质为目标,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逐步让农村群众用上优质水、健康水。加强农村道路、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农田林网、路网和水系生态绿化,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六)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把改革开放作为实现争先进位、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坚定不移地加以推进。一是积极推进各项改革。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和民间资本,推进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加大整合重组力度,盘活国有资产,促进国有产权合理流动。加强国有资产监管,规范县(市、区)国有资产监管行为,完善外派监事会和外派财务总监制度。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在全面清理规范的基础上,基本完成事业单位分类工作。稳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建设,基本完成覆盖农村集体各类土地的所有权登记颁证工作。二是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着力培育出口产品品牌,抓好莘县、阳谷、冠县三个出口农产品示范区建设。深化同日韩、港澳台的合作,突出抓好骨干龙头企业、战略性支柱产业、各类产业园区利用外资工作,推动企业在新加坡、香港等地上市,努力在利用外资的数量和质量上实现突破。加强“海外聊城”建设,鼓励企业开发境外资源、构建境外营销网络、建设境外工业园区、开展对外劳务合作。全面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积极融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加入中原经济区,主动对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加强与环渤海经济区的合作交流。各位代表,今年我们要继续开展招商引资“百日会战”,进一步加强领导、广泛发动,主攻项目落地,努力在招商引资总额、项目规模、项目层次、招才引智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确保到位资金达到500亿元以上。
(七)着力保障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把保障改善民生、创造聊城人民的幸福生活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加大投入,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切实做好民生工作。围绕解决关系城乡百姓切身利益的困难和问题,重点办好10件民生实事:一是扩大就业。扶持就业容量大的现代服务业、创新型科技企业和小微企业发展,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实施千个公益性岗位开发计划,落实职业培训补贴制度,开展创业助推行动,确保新增城镇就业6万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2万人、帮扶困难群体就业4000人,实现城乡“双零家庭”动态消零,在外务工人员保持在110万人以上。企业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到950元,增长18.8%。二是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做好城乡居民养老制度衔接,把“五七工”、“家属工”和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提高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市级统筹水平。继续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平均增长10%以上;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800元,城市低保标准进一步提高;政府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三是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新建廉租住房200套、公共租赁住房3000套、经济适用住房1000套、限价房4550套,棚户区改造6663套。四是加强社会救助。新建标准化特殊教育学校1处,市儿童福利院和县级福利中心力争年内投入使用,实行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县级全覆盖,提高大病医疗救助水平,对0—6岁残疾儿童实施公益性抢救康复。五是教育条件改善。围绕促进公平、提高质量,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每个乡镇建设一处中心幼儿园,对孤儿、家庭困难和残疾儿童入园每人每年资助1200元。加快推进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程、校舍安全工程和农村中小学“211”工程,新建重建农村中小学校舍17万平方米,将农村初中和小学家庭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提高25元;新增城区小学教室120个,班额控制到50人以下。完成聊城高级财经职业学校和聊城高级工程职业学校新校区建设。深化同聊城大学、山东工程技师学院等驻聊高校的合作,支持聊城职业技术学院、东昌学院加快发展。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六是文体设施建设。抓好市民活动中心、市图书馆新馆、市豫剧院和县(市、区)文化场馆建设,推进国有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文化站等向社会免费开放。完成体育公园主体工程,秋季举办第二届全市运动会。七是医疗卫生改善。扩大公立医院改革,逐步将村卫生室、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纳入基本药物实施范围。开展公益性防病健身宣传,提高群众健康意识。继续实施农民健康服务行动,对农村贫困家庭的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分步实施免费诊治。全力做好传染病防控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确保不出现暴发流行。八是实施“百村扶贫攻坚”计划。加大财政投入,全面推进产业扶贫、科技扶贫、政策扶贫,确保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九是城乡居民生活条件改善。完成望湖安置小区二期工程,实施19个城中村改造,新增集中供热面积100万平方米、管道燃气用户1万户;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30万平方米、太阳能一体化建筑40万平方米。改进城建拆迁方式,集中建设经商场所,努力做到农民失地不失业、生活有保障。实施村级公路网化工程、县乡老油路升级改造,新建改造农村公路300公里,抓好农村公路维护,开展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整治。解决1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十是食品安全。健全综合协调机构,理顺监管职能,加强动态监管和源头治理,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全面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着力塑造聊城新形象。各位代表,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着力塑造“自豪、创业、包容、奋进”的聊城形象。这是市委充分发掘聊城文化的优良传统,结合时代发展的内在要求,向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600万人民提出的新要求。各级政府要深入开展“塑造聊城形象从我做起”主题活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素质、树立形象,做自豪的聊城人、创业的聊城人、包容的聊城人、奋进的聊城人!
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实施艺术创作精品工程,深入挖掘传统文化,抓好运河申遗工作,采取多种形式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坚持和稳定计划生育政策,健全完善利益导向机制,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加大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健全优抚保障服务体系,强化退役士兵就业技能培训和服务,进一步提高双拥优抚安置水平。理顺食品药品监管职能,完善责任体系,严格行政执法和责任追究。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抓好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深化“平安聊城”建设,扎实开展全民普法教育,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类违法行为,保持社会稳定。继续做好减灾救灾、社会科学、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残疾人、慈善、对台、油区、人防、档案、史志、气象、测绘、防震等项工作。
四、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做好政府工作,加强自身建设是基础和前提。我们要始终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一)努力开创勇于创新、争先进位的新局面。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自我加压、敢于争先。各级政府、各部门和单位都要分析研究在全省的位次,明确争先进位的目标,并作为政府目标责任管理的重要内容。切实增强创新意识,认真做好结合的文章,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工作方法。努力营造宽松环境,激励创新、支持改革,容许尝试、宽容失败,形成敢闯敢试、奋勇争先的浓厚氛围。
(二)全面形成转变作风、狠抓落实的新风貌。切实加强调查研究,领导同志带头搞调研,政府组成人员每年拿出不少于2个月的时间深入基层。坚持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依法推进统计方法制度改革,加强统计体系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弄虚作假。严格执行转变作风、狠抓落实“八项制度”,每项工作都要明确工作目标、责任主体、责任人、完成时限,并严格考核奖惩;对重要工作、重大项目,领导同志要现场办公、帮助解决问题,责任单位要公开承诺、接受社会监督,督查机构要跟踪督办、全程督查,确保扎实推进、取得实效。加强对重大决策执行情况、重点工程建设情况、重要事项落实情况的效能监察,坚决治“庸”、治“懒”、治“散”、治“软”,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工作落实。
(三)加快构建依法行政、规范有序的新机制。以贯彻落实《山东省行政程序规定》为抓手,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加快法治政府建设。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主动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清理、减少行政许可及审批事项,推行网上审批,强化联审联办,扩大全程代办范围,推进市、县两级行政服务中心统一运行。建立健全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与政府决定相结合的决策机制。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进行政处罚权相对集中,加强对行政裁量权的管理,细化执法标准,严密执法程序。积极推进行政复议权相对集中,依法运用行政调解等方式化解社会矛盾。
(四)进一步树立执政为民、廉洁勤政的新形象。牢固树立群众观念,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尽可能多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群众排忧解难。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所有面向社会服务的政府部门都要实行办事公开制度。抓好政府门户网站、便民服务网络平台建设,更好地方便群众办事。认真办好市长公开电话,扎实开展政风、行风评议和社情民意调查,畅通群众诉求渠道。抓好对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的治理,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坚持“一岗双责”,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推行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和科技防腐,完善行政权力、公共服务公开透明运行机制,加强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加大对违纪违法案件查处力度,严厉查处腐败行为。加强对各级公务员的教育,不断增强为民服务意识,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努力打造一支廉洁自律、敬业奉献的公务员队伍。
百舸争流、千帆竞进。各位代表,我们一定要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作风,踏踏实实地干好工作,向全市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奋力拼搏,为全面建设生态型强市名城、创造聊城人民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聊城市财政局文件
聊城市财政局文件
聊财会[2010]7号
关于做好2010会计人员继续教育
有关问题的通知
各县(市、区)财政局,市直各培训点,市直各部门、单位,中央及省驻聊各单位:
为做好2010全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确保圆满完成各项培训任务,根据省财政厅《关于做好2010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有关问题的通知》(鲁财会[2010]19号)和《山东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做好2010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培训内容
(一)各类企业继续教育的重点内容是:会计理论与实践、会计相关法律法规、会计职业道德、新企业所得税法、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小企业会计制度、其他行业会计制度及核算办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信息化知识等。其中,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内部控制相关内容为必选内容。
(二)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继续教育的重点内容是:会计理论与实践、会计相关法律法规、会计职业道德、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办法、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公务卡改革、非税收入改革、国有资产管理、财政资金管理知识、工会会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高校会计制度、民间非盈利组织会计制度等。工会组织、医院、高等院校、民间非盈利组织要分别将工会、医院、高校、民间非盈利组织会计制度作为必选内容。
各级、各部门(单位)要本着按需施教的原则、在抓好以上内容培训的同时,结合近年来全省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小金库”治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培训效果。
二、培训形式
各县(市、区)、各部门(单位)应结合实际情况,区分单位类型和会计人员层次,采取集中培训、网络远程教育、业务主管单位自行组织培训等方式。要注重调动单位和会计人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确保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取得实效。
三、培训机构的管理
按照《暂行办法》规定,承担继续教育培训任务的培训机构,必须向同级财政部门提出申请,经财政部门重新进行
评估、确认符合承办条件并予以登记、公告后,方可开展培训业务。
对实行网络远程教育的,要建立教学质量保障机构,配备适合需要、质量较高的课程资源,功能上要符合监管要求。确定实行网络培训前,应按《暂行办法》相关要求,对网站功能进行评测。同时,采取相应的记时、监控、考试等措施,确保教育质量。
各县(市、区)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检查方案,明确责任,细化措施,加强对各培训机构的监督检查工作,以确保培训质量和效果。
四、培训的组织实施
(一)高级(总)会计师的继续教育。各单位在高级(总)会计师可参加省财政厅或市财政局统一组织的培训,由经省财政厅公告的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具体负责培训。
(二)初中级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市直、中央入省驻聊单位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由经过市财政局评估、登记、公告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机构承担。其他县(市、区)财政部门评估、登记、公告的继续教育培训机构承担。
(三)业务主管单位或大企业自行举办本系统内人员培训班,按《暂行办法》规定,应报经同级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核准会组织实施。
为适应会计人员实际需要,方便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学习,2010年聊城市市直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主要采取集中面
授和网上培训形式,会计人员可直接到市财政局公告的培训点进行报名培训。
培训报名自文件下发之日起至11月30日之前结束。市址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机构:聊城职业技术学院、聊城高级财经职业学校二校区、聊城东方会计培训学校。
五、继续教育登记
(一)参加集中面授的会计人员学习且考试合格的,可由培训机构或单位集中到所属会计管理机构进行继续教育注册登记。登记时,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要对继续教育培训机构或单位上报的培训班总结、考勤记录、考试成绩、教学讲义等进行认真审查。
(二)参加网上继续教育的会计人员,可由主管部门或单位集中持IC卡和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统一到所属的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办理注册登记,也可持IC卡和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自行到所属的财政部门办理注册登记。登记时,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应对培训机构上报的教学内容、完成学时和考试成绩等进行认真审查。
(三)对发表论文、参加有关考试等视同完成继续教育的会计人员所提供的刊物、证书等应进行认真审查,确认后予以登记。内在国家正式刊物发表论文的,可持刊物原件、作者有效证件及相关证明的原件和复印件申请登记。对于符合规定,本参加会计初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合格的,可持成绩单由各级财政部门审查确认后予以登记。正在
接受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认可的学历教育的持证人员,可持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入学通知书、学生证、身份证办理登记。
继续教育登记应在内12月底前完成。
六、工作要求
(一)各县(市、区)财政局要把继续教育的培训要求、内容、时间、培训点及时向社会公布,确保会计人员及时了解有关信息。
(二)各部门(单位)要大力支持本单位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并为其学习培训提供必要条件,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挠和妨碍会计人员依法享有继续教育的权利。
(三)往年无故未参加继续教育的持证会计人员,不得参加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不得参加高级会计师考试报名和评审,不得参与会计双先评选,并视情节予以公告。
(四)市直继续教育培训点要发挥教师资源充足的优势,选择高水平教师任课。为保证培训效果,市直行政事业单位与企业应分别进行培训,每班学员原则上不超过100人。业务主管部门自行组织办班的,应事先将培训计划报市财政局会计科。
(四)各继续教育培训机构要严格执行《暂行办法》有关规定,自觉接受财政部门的管理和监督。采取集中培训方式的培训机构,每期培训班开班前10日,要将培训班学员名单、培训内容、培训日程安排报同级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培训班结束7日内将培训班总结、学习效果自评情况报
同级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在开班时,要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学院意见反馈表》(详见附件)发放到每个学员,由学员直接寄送或由培训机构、培训单位收集后交同级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采取网上培训方式的,要认真按照规定的培训内容做好课件,确保培训效果。
(五)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收费,要严格按照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执行。
(六)各县(市、区)财政局请于12月5日前,将本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总结报市财政局会计科。
市财政局会计科监督电话(传真):0635-8681098;电子邮箱:lckjk@126.com。
聊城财政会计管理公共邮箱lcczkjgl@126.com,密码666666,供各单位及广大会计人员了解全市会计管理信息之用。
附件: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学院意见反馈表
二0一0年七月二十六日
主题词: 会计 继续教育 通知 信息公开选项:主动公开 抄报:省财政厅
聊城市财政局办公室 2010年7月26日印发
第五篇:聊城市优秀企业家
第三届聊城市优秀企业家名单
郭清河国电聊城发电有限公司总经理于荣兴山东聊建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耿东方聊城交通汽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李刚新疆和田阿华阿胶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佑所聊城市孟达集团董事长
吴一凯聊城奥森置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 隋春喜山东昌裕集团聊城齐鲁漆业有限公司
尹建山东聊城阿华制药有限公司
郝胜国聊城信迪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许恒峰山东聊城绿亚禽业(集团)有限公司
赵峰中色奥博特铜铝业有限公司
魏保领山东丁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闫凤朝聊城日昇化工有限公司
王其亮山东盛大食品有限公司
郭志涛山东中能杆塔有限公司
杨立庆山东冠宜春酒业有限公司
白以华山东金世纪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张银峰山东众冠钢板有限公司
汤洪彬阳谷县鲁信清真食业有限公司
高宪武山东太平洋光缆有限公司
王志强阳谷宝德薄板有限公司
范志超东阿县龙泉水泵厂
杨勇山东东阿钢球集团有限公司
王金良山东信发化工有限公司
曹志刚茌平县方正铝业有限公司
刘稷山东金号织业有限公司
刘洪涛聊城天龙集团茌平汽车运输有限公司
孙洪涛茌平县华鑫汽车运输有限公司
刘英亮山东时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潘义泉山东超越纺织有限公司
林忠生山东高唐建设集团钢管有限公司
麻中锋山东天和绿色包装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总经理 董事长 董事长 常务副总经理 董事长 总经理 董事长 董事长 董事长 董事长 总经理 董事长 董事长 经理 总经理 副总经理 生产厂长 董事长 副总经理 董事长 董事长 副总经理 董事长 总经理 董事长
王庆华高唐县锦泰棉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郝爱亭聊城天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