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手术缝线的临床应用1[5篇范文]

时间:2019-05-14 21:54: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各种手术缝线的临床应用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各种手术缝线的临床应用1》。

第一篇:各种手术缝线的临床应用1

各种手术缝线的临床应用

科室:手术室演讲者:洪淑定 日期:2008年7月1日

缝线是手术中最基本重要的材料之一,合理应用手术缝线对加速伤口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手术室护士,有必要了解各种缝线的临床应用。1.心血管手术 常采用单股的不可吸收性无损伤缝线,如普罗伦线,主要由于非生物材料与机体原有的心血管组织不易相容,在人工瓣膜置换和人工血管的旁路转流手术,必须使用不可吸收性缝线。有研究表明,可吸收性缝线,如PDS,Maxon,能应用于小儿心血管中自身血管的吻合,较普罗伦线有更好的血管远期通畅率。

2.污染部位手术 各种肠道手术的缝合肠腔内的结扎可应用“3-0”的可吸收性缝线。肠腔内含大量细菌,特别是远端的结肠,直肠,如用丝线,细菌积聚于编织线的微孔中繁殖,引起炎症反应,组织水肿和吻合口狭窄,而可吸收性缝线可避免此类感染的发生。

3.疝修补术 疝修补术是用自身组织或人工合成材料修复腹壁的薄弱部位,缝合后组织间张力很高,需要缝线较长时间保持较强的张力,因此选用抗张强度较高且可吸收性缝线的10号丝线。

4.妇科手术 在子宫切除阴道残端缝合时,常用可吸收性缝线,不仅减少感染的发生率,而且减轻术后病人的不适感。

5.甲状腺手术 甲状腺手术切口位于颈部,切口愈合的好坏对病人外观的影响很大。应用于化学合成的可吸收或不可吸收性无损伤缝线,组织创伤小,利于切口的愈合,可吸收性缝线术后不用拆线,可减轻病人的痛苦,缩短住院时间。

6.腹膜缝合 丝线,Dexon和Vicryl缝线都可用于缝合腹膜,我院目前多采用后两种缝线。这两种缝线为带针的76cm长可吸收性缝线,可连续缝合腹膜,加速关腹速度,缩短病人内脏暴露时间,降低组织的异物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可节省洗手护士穿线时间,与巡回护士仔细清点手术器械,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篇: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专题

绵竹市第二中医医院

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为加强我院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以下简称预防用药)的管理,改变过度依赖抗菌药物预防手术感染的状况,规范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等文件制定本制度,本制度供所有手术和介入诊疗预防用药工作相关的医师、药师、护士及其他医务人员遵照执行。

一、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组织机构和职责 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由医院主管院长负责,药事管理委员会提供咨询与技术支持,医务科、药剂科、感染科、质控科、护理部、外科病区、麻醉科、检验科等共同参与,并由医务科组织协调,负责本机构相关人员的培训、指导、管理等工作,确保本制度贯彻落实。

二、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目的

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以及清洁-污染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所涉及的器官和腔隙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术后可能发生的感染。预防用药不能代替严格的无菌操作。

三、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适应症

1.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基本原则:根据手术野有否污染或污染可 能,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

2. 清洁手术:为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应严格控制,用药比例不超过30%,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如: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补片修补术)、甲状腺疾病手术、乳腺疾病手术、关节镜检查手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颅骨肿物切除手术和经血管途径介入诊断手术等。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大于3小时)、污染机会增加;(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4)存在感染相关高危因素者:年龄超过70岁、糖尿病控制不佳、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如艾滋病患者、恶性肿瘤放化疗患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等)、营养不良等。3.清洁-污染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大手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4.污染手术: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 除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属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5.经皮肤内窥镜的胃造瘘口术、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有感染高危因素;经皮肤内窥镜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者,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6.经监测认定在病区内或手术室内某种致病菌所致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异常增高时,除应针对性预防用药外,手术科室、感染科还应积极调查和处理感染原因。

四、药物的选择

1.选择抗菌药物基本原则:应根据手术部位的常见病原菌、患者病理生理状况、抗菌药物的抗菌谱、抗菌药物的药动学特点、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等综合考虑。原则上应选择疗效肯定、安全、相对广谱、使用方便及价格相对低廉的抗菌药物,头孢菌素为首选(见附表)。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氟喹诺酮类药物应严格控制使用。

2.为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应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以下简称金葡菌)选用药物。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或全身性感染,则需依据手术野污染或可能的污染菌种类选用,如结肠或直肠手术前应选用对大肠埃希菌和脆弱拟杆菌有效的抗菌药物。

3.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是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一般首选第一代头孢菌素作为预防用药。经皮肤内窥镜的胃造瘘口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和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是进入腹腔空腔脏器的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是革兰阴性肠杆菌,建议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4.下消化道手术除预防用药外,术前一日要分次口服很少被吸收的肠道抗菌药物如庆大霉素,并用口服泻剂或灌肠清洁肠道。5.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选用氨曲南预防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必要时可联合使用。

6.在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高时,如进行人工材料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人工关节置换等),也可选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预防感染。

五、预防用药的时机

1.严格把握预防用药时机,以保证在发生细菌污染之前血清及组织中的药物已达到有效浓度(>MIC90)。一般应于切开皮肤(或粘膜)前0.5~2小时或麻醉诱导时在手术室开始给第1剂抗菌药物,剖宫产术应在钳夹脐带后立即给药。

2.术前及术中初次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由手术医师开具,手术室护士执行,登记用药并签名,手术室不得干预抗菌药物的使用。

六、预防用药的方法

1.预防用药宜静脉滴注,溶媒体积≤100ml,对没有禁忌症的患者,一般应30分钟滴完以达到有效浓度。克林霉素、甲硝唑、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等用法按药品说明书有关规定执行。2.血清和组织内抗菌药物有效浓度必须能够覆盖手术全过程。选择半衰期短的抗菌药物时,若手术时间≥3小时,或失血量≥1500ml,应补充一个剂量,必要时还可用第三次;选择半衰期长的抗菌药物(如头孢曲松)则无须补充给药。

3.一般应短程预防用药,择期手术结束后不必再用。若患者有明显感染高危因素,或术前已发生细菌污染(如开放性创伤)时,可再用一次或数次至24h,特殊情况可延长至48h。其中,清洁手术和介入治疗预防用药时间应≤24小时,污染手术可依据患者情况酌量延长至3-7天。手术中发现已存在细菌性感染,手术后应继续用药直至感染消除。

七、监督管理

1.严格控制新上市的、限制性使用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用于预防用药。

2.对于有特殊病理、生理状况的患者,预防用药应参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药品说明书等规定执行。

3.术后如发生手术部位感染属治疗性用药,应及时采集标本送病原学检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药物进行治疗。病程记录中应注明使用抗菌药物的目的是“预防用药”还是“抗感染治疗”,不能写成“对症”、“抗炎”等。

4.临床科室应加强科内督查,并将督查结果记录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科内督查记录》上。临床药学室、质控科、医务科每季度将对督查结果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进行全院通报,作为科室 年终评优的指标之一。

5.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监测工作,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定期组织专家,结合细菌耐药监测情况,对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品种进行分析评估,并根据耐药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状况,调整预防用药的品种,及时通报。

6.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会同处方管理组每月对预防用药实施专项点评。

附件1:

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 手术名称

抗菌药物选择 乳腺手术

第一代头孢菌素 腹外疝手术

第一代头孢菌素 胃十二指肠手术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阑尾手术

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噻肟;可加用甲硝唑

结、直肠手术

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可加用甲硝唑

肝胆系统手术

第二代头孢菌素,有反复感染史者可选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或头孢哌酮/舒巴坦

泌尿外科手术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环丙沙星 一般骨科手术

第一代头孢菌素

妇科手术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涉及阴道时可加用甲硝唑 剖宫产

第一代头孢菌素(结扎脐带后给药)注:1.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为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2.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单次使用剂量:头孢唑啉 1-2g;头孢拉定 1-2g;头孢呋辛 1.5g;头孢曲松 1-2g;甲硝唑 0.5g。

3.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可选用氨曲南预防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必要时可联合使用。

第三篇: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与规范培训记录

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与规范

培训记录

时间:2016年5月3日 地点:8楼会议室

人员:手术室及外科医护人员 主持人:张林 内容:

一、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组织机构和职责

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由医院主管院长负责,药事管理委员会提供咨询与技术支持,医务科、药剂科、感染科、质控科、护理部、外科病区、麻醉科、检验科等共同参与,并由医务科组织协调,负责本机构相关人员的培训、指导、管理等工作,确保本制度贯彻落实。

二、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目的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以及清洁-污染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所涉及的器官和腔隙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术后可能发生的感染。预防用药不能代替严格的无菌操作。

三、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适应症

1.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基本原则:根据手术野有否污染或污染可能,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

2. 清洁手术:为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应严格控制,用药比例不超过30%,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如: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补片修补术)、甲状腺疾病手术、乳腺疾病手术、关节镜检查手术、颅骨肿物切除手术等。

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大于3小时)、污染机会增加;(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眼内手术等;(4)存在感染相关高危因素者:年龄超过70岁、糖尿病控制不佳、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如艾滋病患者、恶性肿瘤放化疗患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等)、营养不良等。

3.清洁-污染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大手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4.污染手术: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除术,属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5.经监测认定在病区内或手术室内某种致病菌所致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异常增高时,除应针对性预防用药外,手术科室、感染科还应积极调查和处理感染原因。

四、药物的选择

1.选择抗菌药物基本原则:应根据手术部位的常见病原菌、患者病理生理状况、抗菌药物的抗菌谱、抗菌药物的药动学特点、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等综合考虑。原则上应选择疗效肯定、安全、相对广谱、使用方便及价格相对低廉的抗菌药物,头孢菌素为首选。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氟喹诺酮类药物应严格控制使用。

2.为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应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以下简称金葡菌)选用药物。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或全身性感染,则需依据手术野污染或可能的污染菌种类选用,如结肠或直肠手术前应选用对大肠埃希菌和脆弱拟杆菌有效的抗菌药物。

3.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是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一般首选第一代头孢菌素作为预防用药。经皮肤内窥镜的胃造瘘口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是进入腹腔空腔脏器的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是革兰阴性肠杆菌,建议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

4.下消化道手术除预防用药外,术前一日要分次口服很少被吸收的肠道抗菌药物如庆大霉素,并用口服泻剂或灌肠清洁肠道。

5.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选用氨曲南预防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必要时可联合使用。

五、预防用药的时机

1.严格把握预防用药时机,以保证在发生细菌污染之前血清及组织中的药物已达到有效浓度(>MIC90)。一般应于切开皮肤(或粘膜)前0.5~2小时或麻醉诱导时在手术室开始给第1剂抗菌药物,剖宫产术应在钳夹脐带后立即给药。

2.术前及术中初次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由手术医师开具,手术室护士执行,登记用药并签名,手术室不得干预抗菌药物的使用。

六、预防用药的方法

1.预防用药宜静脉滴注,溶媒体积≤100ml,对没有禁忌症的患者,一般应30分钟滴完以达到有效浓度。克林霉素、甲硝唑等用法按药品说明书有关规定执行。

2.血清和组织内抗菌药物有效浓度必须能够覆盖手术全过程。选择半衰期短的抗菌药物时,若手术时间≥3小时,或失血量≥1500ml,应补充一个剂量,必要时还可用第三次;选择半衰期长的抗菌药物(如头孢曲松)则无须补充给药。

3.一般应短程预防用药,择期手术结束后不必再用。若患者有明显感染高危因素,或术前已发生细菌污染(如开放性创伤)时,可再用一次或数次至24h,特殊情况可延长至48h。其中,清洁手术和介入治疗预防用药时间应≤24小时,污染手术可依据患者情况酌量延长至3-7天。手术中发现已存在细菌性感染,手术后应继续用药直至感染消除。

七、监督管理

1.严格控制新上市的、限制性使用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用于预防用药。

2.对于有特殊病理、生理状况的患者,预防用药应参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药品说明书等规定执行。

3.术后如发生手术部位感染属治疗性用药,应及时采集标本送病原学检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药物进行治疗。病程记录中应注明使用抗菌药物的目的是“预防用药”还是“抗感染治疗”,不能写成“对症”、“抗炎”等。

4.临床科室应加强科内督查,并将督查结果记录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科内督查记录》上。质控科、医务科每季度将对督查结果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进行全院通报,作为科室年终评优的指标之一。

5.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监测工作,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定期组织专家,结合细菌耐药监测情况,对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品种进行分析评估,并根据耐药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状况,调整预防用药的品种,及时通报。

6.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会同处方管理组每月对预防用药实施专项点评。

第四篇:临床非手术科室检查总结

通过对临床非手术科室的检查,发现以下问题:

1.2.3.4.部分医师对保障患者合法权益的制度掌握不熟练。部分科室内投诉记录过少或无投诉记录。上报不良事件科室内未存底。部分护士对患者身份识别方式不熟练,对口头遗嘱制度流程掌握不全面。部分科室危急值报告过简。

5.年轻医师对激素应用掌握不熟练,大部分科室应用激素无相应记录。抗生素有越级使用的情况。

6.部分医师对抗肿瘤化疗药物相关文件不了解。

7.个别医师洗手不熟练。

8.无输血阶段分析评价,无临床路径、单病种定期分析改进。

9.输血前感染筛查率偏低。输血同意书签字不全。

10.部分医师处方不合格,慢性病处方量过大。

11.部分科室主管医师,主管护师不明确。

12.抽查病历:大部分患者不知道主管医师及责任护士,无医患沟通记录,医患沟通存在问

题。对重要指标未及时进行动态观察,病程中辅助检查结果分析不全面。首程中鉴别诊断应用不当。主管护师对患者不了解。年轻医师对护理分级掌握不够熟练,对病人治疗及恢复掌握不全面,辅助检查项目掌握不细致。

第五篇: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4版)]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一)预防用药目的

主要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浅表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和手术所涉及的器官/腔隙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的、术后可能发生的其他部位感染。

(二)预防用药原则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应根据手术切口类别(表1-1)、手术创伤程度、手术部位细菌污染机会和程度、可能的污染细菌种类、手术持续时间、感染发生机会和后果严重程度、抗菌药物预防效果的循证医学证据、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和经济学评估等因素,综合考虑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但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并不能代替严格的消毒、灭菌技术和精细的无菌操作,也不能代替术中保温和血糖控制等其他预防措施。

1.清洁手术(Ⅰ类切口):手术部位为人体洁净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部位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但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①手术范围大、手术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②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等;③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④有感染高危因素如高龄、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是接受器官移植者)、营养不良等患者。

2.清洁-污染手术(Ⅱ类切口):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部位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通常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3.污染手术(Ⅲ类切口):已造成手术部位严重污染的手术。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4.污秽-感染手术(Ⅳ类切口):在手术前即已开始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术中、术后继续,此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表1-1手术切口类别

切口类别

Ⅰ类切口(清洁手术)

定义

手术不涉及炎症区,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

Ⅱ类切口(清洁-污染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

咽部手术、胆道手术、子宫全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等

Ⅲ类切口(污染手术)

造成手术部位严重污染的手术,包括:手术涉及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物有明显溢出污染;新鲜开放性创伤但未经及时扩创;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

如开胸心脏按压者

Ⅳ类切口(污秽-感染手术)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注:本指导原则均采用以上分类。而目前我国在病历首页中将手术切口分为三类,其Ⅰ类与本指导原则中Ⅰ类同,Ⅱ类相当于本指导原则中Ⅱ、Ⅲ类,Ⅲ类相当于本指导原则中Ⅳ类。参考本指导原则时应注意两种分类的区别。

(三)抗菌药物品种选择

1.根据手术切口类别、可能的污染菌种类及其对抗菌药物敏感性、药物能否在手术部位达到有效浓度等综合考虑。

2.选用对可能的污染菌针对性强、有充分的预防有效的循证医学证据、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适当的品种。

3.应尽量选择单一抗菌药物预防用药,避免不必要的联合使用。预防用药应针对手术路径中可能存在的污染菌。如心血管、头颈、胸腹壁、四肢软组织手术和骨科手术等经皮肤的手术,通常选择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药物。结肠、直肠和盆腔手术,应选用针对肠道革兰阴性菌和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的抗菌药物。

4.对某些手术部位感染会引起严重后果者,如心脏人工瓣膜置换术、人工关节置换术等,若术前发现有MRSA定植的可能或者该机构MRSA发生率高,可选用万古霉素预防感染,但应严格控制用药持续时间。

5.不应随意选用广谱抗菌药物作为围手术期预防用药。鉴于国内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高,应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四)给药方案

1.给药方法:给药途径大部分为静脉输注,仅有少数为口服给药。

静脉输注应在皮肤、黏膜切开前0.5~1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给药,在输注完毕后开始手术,保证手术部位暴露时局部组织中抗菌药物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沾染细菌的药物浓度。万古霉素或氟喹诺酮类由于需输注较长时间,应在手术前2小时开始给药。

2.预防用药维持时间: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给药一次即可。如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超过所用药物半衰期的2倍以上,或成人出血量超过1500ml,术中应追加一次。清洁手术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心脏手术可视情况延长至48小时。清洁-污染手术和污染手术的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小时,污染手术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延长用药时间并不能进一步提高预防效果,且预防用药时间超过48小时,耐药菌感染机会增加。

(五)常见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附录2)

附录2 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预防应用的品种选择手术名称

切口类别

可能的污染菌

[1,2]

抗菌药物选择 脑外科手术(清洁,无植入Ⅰ 物)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高发医疗机构的高危患者可用万古霉素

[3]脑外科手术(经鼻窦、鼻腔、Ⅱ、Ⅲ 口咽部手术)

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属,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单用或加甲硝口咽部厌氧菌(如消化链球菌)

唑,或克林霉素+庆大霉素

[3]脑脊液分流术 Ⅰ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MRSA感染高发医疗机构的高危患者可用万古霉素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3]

[3]脊髓手术 I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眼科手术(如白内障、青光Ⅰ、Ⅱ 眼或角膜移植、泪囊手术、眼穿通伤)

头颈部手术(恶性肿瘤,不Ⅰ 经口咽部黏膜)

头颈部手术(经口咽部黏Ⅱ、Ⅲ 膜)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局部应用妥布霉素或左氧氟沙星等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4]

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属,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单用或加甲硝唑,口咽部厌氧菌(如消化链球菌)

或克林霉素+庆大霉素

[4]颌面外科(下颌骨折切开复I 位或内固定,面部整形术有移植物手术,正颌手术)耳鼻喉科(复杂性鼻中隔鼻成形术,包括移植)

乳腺手术(乳腺癌、乳房成Ⅰ 形术,有植入物如乳房重建术)

胸外科手术(食管、肺)

Ⅱ Ⅱ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3]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链球菌属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3]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3]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革兰阴性杆菌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3]心血管手术(腹主动脉重IⅠ 建、下肢手术切口涉及腹股沟、任何血管手术植入人工假体或异物,因缺血行下肢截肢术,心脏手术、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肝、胆系统及胰腺手术、Ⅱ、Ⅲ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第二代头孢菌素,MRSA感染高发医疗机构的高危患者可用万古霉素

[3]

革兰阴性杆菌,厌氧菌(如脆弱类杆菌)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或头霉素类

[3]胃、十二指肠、小肠手术、Ⅱ、Ⅲ 革兰阴性杆菌,链球菌属,口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或头霉素类

[3]

咽部厌氧菌(如消化链球菌)结肠、直肠、阑尾手术、Ⅱ、Ⅲ

革兰阴性杆菌,厌氧菌(如脆弱类杆菌)经直肠前列腺活检

(5)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甲硝唑

[3]

Ⅱ 革兰阴性杆菌 革兰阴性杆菌

氟喹诺酮类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或氟喹诺酮类

[3]

[4]

[4]泌尿外科手术:进入泌尿Ⅱ 道或经阴道的手术(经尿道膀胱肿瘤或前列腺切除术、异体植入及取出,切开造口、支架的植入及取出)及经皮肾镜手术

泌尿外科手术:涉及肠道的Ⅱ 手术

有假体植入的泌尿系统手Ⅱ 术

经阴道或经腹腔子宫切除Ⅱ 术

羊膜早破或剖宫产术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或氨基糖苷类+

革兰阴性杆菌,厌氧菌 葡萄球菌属,革兰阴性杆菌

甲硝唑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或万古霉素

革兰阴性杆菌,肠球菌属,B组链球菌,厌氧菌

革兰阴性杆菌,肠球菌属,B组链球菌,厌氧菌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经阴道加用甲硝唑),或头霉素类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加用甲硝唑

[3]

[3]

[3]

[3]人工流产-刮宫术 引产术

Ⅱ、Ⅲ

会阴撕裂修补术

链球菌,厌氧菌(如脆弱类杆菌)

革兰阴性杆菌,肠球菌属,链球菌属,厌氧菌(如脆弱类杆菌)皮瓣转移术(游离或带蒂)或植皮术

关节置换成形术、截骨、骨Ⅰ 内固定术、腔隙植骨术、脊柱术(应用或不用植入物、内固定物)外固定架植入术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链球菌属

Ⅰ、Ⅱ

截肢术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链球菌属,革兰阴性菌,厌氧菌

开放骨折内固定术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链球菌属,革兰阴性菌,厌氧菌

注:[1]所有清洁手术通常不需要预防用药,仅在有前述特定指征时使用。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或加用甲硝唑

[3][3]

Ⅱ 革兰阴性杆菌,肠球菌属,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加用甲硝唑

[3]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加用甲硝唑

[3]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链球菌属,革兰阴性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链球菌属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3]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MRSA感染高发医疗机构的高危患者可用万古霉素

[3]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3]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或加用甲硝唑 [2]胃十二指肠手术、肝胆系统手术、结肠和直肠手术、阑尾手术、Ⅱ或Ⅲ类切口的妇产科手术,如果患者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可用克林素霉+氨基糖苷类,或氨基糖苷类+甲硝唑。

[3]有循证医学证据的第一代头孢菌素主要为头孢唑啉,第二代头孢菌素主要为头孢呋辛。选其1种。[4]在国内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耐药率高,预防应用需严加限制。[5]原有菌尿症者需先按细菌药敏予抗菌治疗。

下载各种手术缝线的临床应用1[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各种手术缝线的临床应用1[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临床心血管手术麻醉教学实践探讨

    临床心血管手术麻醉教学实践探讨 摘要:近年来心血管手术麻醉不断发展,遵循高效循证的围手术期麻醉管理原则,心血管麻醉教学迎来新挑战。本文针对住院医师及专科医师在心血管麻......

    血液制品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血液制品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一、管理要求 (一)全血及血液成分的临床应用管理要求。 1.来源管理。 医院临床治疗所使用的全血及血液成分应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

    新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医院 新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定 为加强医疗新技术临床应用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促进我院医疗水平的发展,根据国家《关于城镇医疗卫生......

    抗生素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一、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 各临床及使用抗菌素的科室,要结合本科室的实际情况,根据抗菌药物的特点,临床疗效、细菌的耐药,不良反应及药品价格等因素,结......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第二部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宗旨,是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要求,通过科学化、 规范化、常态化的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减少和遏制......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现代医院如何以有效的管理方法,控制抗菌药物的滥用,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方法:建立健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组织和制度;加强对医务人......

    抗生素的临床应用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一、抗生素的定义及相关概念 (一)抗生素的定义 抗生素是指由细菌、真菌或其它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物质。如青霉素、灰......

    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临床分析

    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与分析产妇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6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