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美国如何找工作
在美国如何找工作?(2010-06-24 10:44:21)
转载
标签:
求职
留学
程序堡
resume
cover
美国
杂谈
有志移民美国,实现美国梦的朋友可以看看这篇文章,很现实的反应了中国大陆学生在美国最近找工作的一些情况,其中大家可以关心一下:1)一定要多多和学校的career service沟通;2)最好是通过求职专家的帮助来寻求工作,尤其是熟悉美国就业环境的专家。
来美国快一年了,在这一年里感触颇多,也有很多极其宝贵的经历,我相信都是对各位兄弟姐妹们很有帮助的。记得去年我刚在美国大使馆拿到签证的时候心潮澎湃,有千万句话想对全世界的人说但却无处宣泄,于是晚上一个人在北京城像无头苍蝇一样撞进一家网吧,发了“我真实的申请美国留学感想”一文,虽然文笔粗糙,但得斑竹厚爱给加了精,不胜感激!
今天终于拿到了在美国的第一份实习工作的OFFER,向自己的人生又迈出了重大一步,所以在难得的休息之余把自己的另一次感受写出来。大家可以结合我的前面那个如何申请的帖子一起看看。
在美国的生活异常艰苦,除了要适应生活和学习之外,最大的挑战无非就是找工作了,我认为对大多数同学来说拼死拼活来到美国的目的不是对签证官说得那样毕业以后要建设家乡云云,一般都是要取得在这里的工作经验,甚至留在美国。所以,虽然我有很多想跟大家分享的经验,但我还是把如何在美国找工作的一部分跟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以适应近年来留学美国的朋友增加的趋势。转入正题:
在美国找工作所必需的心态:
1.自信心:这个东西一定要有,从来到美国课堂开始,你就要相信自己,因为你能来到美国,来到一个比较优秀的商学院本身就说明你比别人强。我们中国人差就差在语言上,无论你怎么练,总体来讲中国人的口语也不可能跟美国人,欧洲人,和印度人相比。但也不要气馁,咱么智力上比他们强,在说话上也一定要大胆,美国人可以听懂你的英语,所以你所需要做的就是大胆的讲出你的见解!大家不要小看了“说”,有效的表达自己和与他人交流是你找工作的最重要环节!某种程度上比你的听力,阅读,和写作要重要百倍。从另一方面来讲,口语是你保证高水平gpa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国课堂,参与讨论是必需的,有些课堂甚至全部是说,说的程度直接决定你的分数。中国人往往在这个环节上面吃很大的亏。记住,你就要认为自己是强人,自己比别人强!
2.切勿盲目乐观:本人从3月份开始找工作,一开始就给KPMG Boston office的HR发邮件申请。也许是因为出来美国前拿到KPMG的offer太不费吹灰之力了(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就拿到了,然后将其拒之,毕竟美国比 KPMG吸引力大啊,嘿嘿),所以我感觉四大应该就是最后没有选择的选择。但最后结果让我十分狼狈,人家根本理都不理我,管你在中国拿到几个四大的 offer!我那叫一个沮丧阿。。
3.赶早不赶晚:找实习和工作的最佳时机是从每年的9月份开始,也就是说大家刚进入学校就要开始准备找了。我去年是8月20日抵达波士顿,其实就应该开始找工作了,但是自己因为不了解,一直拖到次年3月分才开始。顶尖的金融公司例如JP morgan, UBS, Bank of America等等,都是9月份开始。虽然找到那里的实习或者工作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你认识那里的CEO一类的人,呵呵),但从那里开始大家就可以感受到如何找工作,发现自己的问题,并且不断更正,在不断失败当中寻找成功。
如何起步:
1.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所以从一开始必须抱有必死的决心才可以。每所商学院肯定会有自己的CAREER CENTER,所以他们都会帮助你开始,学校也会举办各种讲座来让你了解在美国找工作的方式和步骤,所以对于如何进入状态,大家不要着急。
2.首先需要的是RESUME!我的简历是当时申请学校的时候的版本,但用来找工作肯定是不行的,所以要修改。CAREER CENTER自然会帮助你,但是对于内容当然要你自己来充实。简历主要分为三部分:一是学历,二是工作以及实习经历,也是最最主要的一部分,三是其他,比如你会的语言,计算机,其他等等。工作经验必须要写得最多,因为这个才是美国人最最看重的。顶级投行以及有名的大公司需要接近完美的分数以及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好学校出来的精英,所以对我们来说工作经验尤其显得重要。一份简历我大概改了有30遍。记住RESUME只能有一页!
3.其次是COVER LETTER!这个东西就是一份说明,也就是你展示自己的机会。COVER LETTER每个人和每个人的格式都可以不尽相同,但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有一个收信人(你是写给谁看的),如果TITLE只写dear sir/madam,那有
90%的可能你的COVER LETTER会被直接扔掉。内容方面,必须在紧扣job
description and requirements的前提下充分向hr展示你,通过3方面:一是你为什么感兴趣?美国人最注重的就是你的兴趣和背景,所以你不让面试者相信你希望得到工作,你是得不到工作的。二是你为什么认为自己胜任这个工作?三是为什么公司要选择你? COVER LETTER只能有一页纸,所以是和RESUME同等重要的东西。当然,有些公司只要求RESUME,但这并不能代表它不重要。从哪里开始找:
打仗需要资源,搞经济建设需要原材料,同样我们工作需要知道哪里有工作的supply.1.学校的career service center是首选,因为学校与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里介绍的公司都是认可你所在学校的公司,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千方百计要去好学校的原因。在这里我顺便提一下我们申请学校所处地理位置的选择:首先是新英格兰地区,此地区为美国的发源地,几大城市(纽约,费城,波士顿,哈特福德,新泽西,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等)都位于这里。想象一下为什么中国人那么想去北京和上海上大学吧,同样道理。其次是加州。再次是南北卡,要知道夏洛特目前是美国第二大金融中心,所以机会颇多。如果大家以后想从事固定收入债券(fixed income securities or real estate),那不妨去佛罗里达和德州。当然还有芝加哥一代也是很好的选择。
2.其他的网站:monster, monstertrack, dootstang, craigslist, yahoo!等。这些网站上是全美国的范围,所以你可以有各种高级查找。
3.还有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通过你认识的人内部递简历。美国人找工作有80%都是通过熟人介绍然后面试找到的,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方式。所以大家如果在美国有关系,那就要动用一切关系帮你,这个也是最最有效果的方式。当然如果没有的话,就要通过前面两个途径了。
找工作时候的态度:
1.不要那么多毛病,挑三拣四。记住,中国人在美国只有劣势没有任何优势可言!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申请所有我们可以做的工作,哪怕这个工作招的是本科生,你也要申请。
2.一定要注意follow up,所谓follow up, 就是不要在申请投递resume and cover之后就完事了,如果有收取resume的人的电话号码,一定要在投递2天左右后打电话去询问。或者要发电子邮件去询问。还是落实到一个点上:美国人需要对这个工作有兴趣,热情,渴望的人,所以你的所有行动必须要贯穿一致的像招聘单位表达。
3.经常向career service的人请教意见和改进的方法。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他们都是专业的,他们存在的目的就是让你尽快找到工作或者实习,所以他们的态度一般会很好,有求必应。你的resume和cover letter在发出之前,尤其
是最开始申请经验不足的时候,一定要求教他们。当然也有例外的,前一段时间有个中国同学去,她以前是澳门大学毕业的,结果被那里的人训斥了一顿,很少见,内容大致是: 你们这些中国人,电话也不打,这么晚还找不到实习,我们今年的就业率全都让你们这些中国人搞糟了。很无奈,因为确实到最后中国人绝大部分都还没有找到实习。
这里大家一定要注意的是,找工作的精髓就在于信息的获取!这个是万物真理。推荐大家去纽约波士顿不是让大家去玩的。我目前为止做了一件最SB的事情,就是去年到Harvard University听了一次中国目前法学界泰山北斗在哈佛大学的演讲,名字我就不说了,当时在presentation上留了自己的电子邮件地址,结果我当时还傻,感觉自己是金融他是法律所以把联系地址给丢了。。实在是郁闷至极!!
建议使用的邮箱:
有一些同学在使用163或者hotmail的邮箱,这些都可以,但是不那么好用。建议以后大家使用以下邮箱:
1.学校邮箱。例如我的是 [email= xxxxx@brandeis.edu ]
xxxxx@brandeis.edu [/email],申请工作的时候最好用这个
2.[email= xxx@gmail.com ] xxx@gmail.com [/email],我的私人邮箱就是这个,我也建议大家用这个。现在google已经超过yahoo!成为世界第一大的门户网站,股票市值超过400USD/Share,所以邮箱服务一流。
3.[email= xxx@yahoo.com ] xxx@yahoo.com [/email], 如果大家用中文也可以,[email= xxx@yahoo.com.cn] xxx@yahoo.com.cn[/email], 不过我建议最好大家出国以后尽量摆脱中文。
为什么中国学生那么难以找到实习?
1.中国学生注重文凭,考这个证书考那个证书,到最后一点工作经验也没有。美国人注重的不是证书,记住!他们注重的是你的经验
2.在美国第一份工作或者实习是最最困难的,各种原因都有,其中:一是签证问题,因为sponsorship的费用已经涨到5000USD,所以一般公司不会去为你花这个钱,除非你牛的可以。二是单位一看resume上面全是中国,担心申请者的英文水平,但如果有一份美国的工作,那就可信度增强很多了。三是美国人骨子里的歧视吧,虽然他们全部都很nice表面上。我一个在ibm工作的同学说,在那里,美国人管日本人,日本人管韩国人,香港人和台湾人,然后这三者管大陆人。没有办法的,大陆的确还是太落后了。
3.中国学生总体来看不aggressive,不知道networking,往往是一大群中国人整天在一起,英语口语没有什么起色。
祝福各位即将奔赴美国的兄弟姐妹学业顺利,能顺利在美国扎根!
还有,在美国找工作和实习的时候必须要有车,不是自行车啊,是汽车!否则你告诉面试者你没有汽车,很多情况下你就会因为交通问题而被排除出局了。第一年结束的时候我们program里面几乎所有人手一台汽车,这个是必需的,没有汽车在美国没有办法生存。所以同时大家必须在国内有驾驶经验,否则来美国就开很容易出事故。除了事故你就保险费交死。
补充:
我想说的一点是:在美国(其他国家我不知道),如果你尽问一些很幼稚的问题,在面试的时候会直接被淘汰出局,在跟别人谈话的时候别人会马上意识到你没有什么深度而导致自己最后没有什么市场。幼稚的问题是比较斯文的说法,美国人的说法就是keep asking stupid questions, dumb questions.这个其实不仅仅局限在美国和面试中,想想一个人在你面前尽问一些自己可以通过自己努力得到答案却来问别人的人,你会怎么想?答案就是:对方是个不努力,没有热情,没有思想的人。
我们中国人都有中国人的精神,同样美国人也有自己的精神,他们的精神就是独立,自我奋斗!所以如果你想出国,想去美国,那我劝大家最好自己本科开始学会自我奋斗,从现在开始,通过自己的研究和分析得出自己的答案,实在研究不出结果再问,不要脑子有个东西就抛出来给别人,我说客气一点是别人没有权利义务回答,说难听一点就是别人会认为你很蠢。希望大家不要把奋斗和刻苦紧紧局限在每天没日没夜的读书上,拼搏是全方位的,成熟一些!
这里是出国留学的板子,所以我只是告诉大家实话,如果有谁错误的认为我是高傲而感到不爽的话,我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我只想把我感受到的东西没有保留的在有限的文字里传递给大家,并不想在这里考虑谁的感受什么的,要出国大家就都“肤浅”一点,不要那么多毛病,说一些尖酸刻薄的话,这样的人只能是没有前途的。这一点尤其对所有亚洲男性来讲尤为重要,原因我省略不说,大家一旦在美国开始打拼就会有感觉。亚洲女性在美国找工作要比亚洲男性有很大的先天优势,如果男性再不注意而去问一些stupid questions,或者搞一些小聪明,那下场会很惨。
最后补充一点:
美国人没有规定时间的工作合同,你可以随时解雇你的公司,但是公司也可以随时解雇你,在解雇日期的提前一个月左右通知你。目前为止我知道有两种情况一个人被公司解雇:
1。公司裁员to improve its performance
2。员工自己犯错误给公司造成负面影响(这个是最惨的,一旦犯错误被解雇,以后再想找工作恐怕是难上加难了,因为reference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想想
当你的面试者电话询问你的前任雇主或者你自己为什么要另寻他就的时候你怎么说?
第二篇:在美国找工作求职信怎么写
在美国找工作求职信怎么写
前些时间在网上找一些个人求职信的资料,而且前些时间自己也找四处的找工作。求职信真的都不知道如何写,就不用谈如何写英文求职信。如果真的有需要写英文的求职信,那得需要请教自己的同学了。以下是一个HR博客的文章,给大家分享一下,知道在美国该是如何写求职信的,而且我们也可以从中得到的信息是:一些在华美国企业,他们的管理层多数应该是从他们本国调过来的,他们对于求职信的看法不会像我国的那样。而且你也可以从中得到写英文求职信要点。内容有删改变动,并不是全部转载,请阅读:
而在美国写求职信和简历方面都有很严格的标准,大公司因为常年接到成千上万的求职信,早就用电脑加以遴选,如果你的求职信里没有符合职位要求的“关键字”,还没入人力资源经理的法眼便已被淘汰了。大公司也常雇佣猎头公司,某大公司的外包人力资源部就曾经跟我接触过。其中最基本的规范,就是不能有错别字,尤其是我们中国人用英文写作时要打醒十二分精神,最好能多请几个人帮忙修改。英文求职信写作技巧最起码的要保证你没有错别单词同语法问题。
有硬性标准还好办,关键是入围后怎样突出自己。这里涉及很多方面,我只想谈谈找工作的目的性。公司挑人,你也挑工作,如果你各方面条件都符合职位的要求,也得你自己想做这个职位才行啊。有些年轻人根本都没想好自己想要做什么,公司可没有因材施教的义务。想起来我也做过这样的蠢事。前年我认识了一个曾在GE(通用电气公司)工作的秘书,她不知为何特别喜欢我,知道我一年内要毕业了,非要我给她在GE的老朋友写求职信。我在GE网站看过,根本没有对口的工作,不过盛情难却,就按照她给的地址写了信,当然也不指望什么回音。过了个把月,快把此事忘记的时候人家人事经理却回信了,而且还特长,内容却是把我给说了一顿,大概意思也就是:你的简历里都没写清自己想干什么工作,难道要我帮你安排不成?!
说实在的,这个世界上谁也不喜欢被人批评,但善意的批评往往是“袋钱入你袋”,让你吃一堑长一智。往后,我就知道要在简历里写明想从事什么性质的工作。当我去帮助学生择业的时候,也最先问他们:“你想要干什么呢?”有的学生把作品寄给我,却不说他将来的职业方向,让我怎么帮他呢?伯乐也不能瞎指挥骏马吧。有些世界500强公司并不介意招收不同专业的本科生,培训后再分配到合适的岗位上去,可对于专业性强的研究生来说,这就不太可能了。其实这学位越读越专,转行也就越不易。所以各位想要读研的朋友们,真的要想清楚,读硕、读博都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和金钱,而且最终还是为了将来的工作铺路的,如果不喜欢哪个专业,即使专业非常热门,也无谓在上面浪费青春,到头来受了不少苦头还是要改行,就太不划算了。
看过之后应该对于英文求职信的写法都有一定的认识吧。未必要按照以上的照做,写求职信应该要有自己的元素,有自己的风格。最起码要用心创造有个性的求职信。
第三篇:我在美国找工作的故事
我在美国找工作的故事(1)我的第一次工作面试,是在美国联邦储备银行(Federal Reserve)的经济分析部做一名科研助手(Research Assistant)。本人的本科专业是经济和数学,所以也算学有所用吧。当初是通过学校投的简历,也没觉得有什 么可能。一,没有太多的工作经验,只有大学成绩和为教授做科研的一点经验而已;二,当时我还比较年 轻,所以没寄太大的希望。但两周后收到一封电子邮件,问我是否还对在美联储工作感兴趣,我马上回复说有。就这样,我得到了一个面试的机会。我的父母都是金融界的,当然觉得能在美联储工作对我的前途会有帮助,所以也都鼓励我去碰碰 运气。我想自己挣点零花钱也是好事,就跑去面试了。面试是定在下午 3 点,我提前到了 10 分钟。经过检查后,一位人事部的女士把我带了进去。一 共有 3 个人面试了我,每人大概 20-30 分钟左右。主要是问我一些应该知道的专业应用知识(比如我在简 历中说我会用一个统计软件,他们就问一下使用方面的问题)。记得,当时的一位经济师问:“如果我想写一篇‘美国新移民大概多久可以赶上美国本土人的经济 状况’的文章,你认为应该如何开始这项研究?” 我就把我的想法一步一步的说给她听——那是最长的一个面试。结束后回到宿舍,自己也说不出是好是坏,父母来电话问,也问不出个所以然来。但一周后,我 收到一个电话留言,说希望我有时间回个电话,我还暗想: “这帮人还不错啦,即使不要你也跟你打个招呼。” 电话刚接通,那面就说:“谢谢你来面试,当然,也有很多非常优秀的人申请了这份工作。” ——我一听,完了,八成是没戏了,也做好了心理准备。接着她说,“我们对你的成绩和面试表现都很满意,希望你可以考虑加入美联储。” ——那瞬间,当时差点没笑出声来,但还好,硬是装酷忍住了。回答了一句“谢谢,我有几天时 间考虑?” 在得到两天的答案后,我就把电话挂了。那天是周五。然后给妈妈打电话的时候,我就原形毕露 啦!妈妈很高兴。就这样,我进入了美联储,那年我 20 岁......
(2)就这样开始在美联储上班。工作日很清闲,早 9 点晚 5 点,也学习、体验、收获了不少东西。但不知为什么,总是觉得应该做点别的。我把这个感觉告诉了我大学的导师。其实,我的老师们都认为我应该留在学术界,至少应该成为一个经济博士。但是,当我表示,有 点厌倦学术研究时,他们都鼓励我去外面看看。还记得后来的谈话。导师:你想做什么呢? 我:不清楚,但我很想知道,我出了学术界能挣多少钱?都说搞学术
不是为了钱,但我不希望有 人说我是挣不到钱才留在学术界的。导师:那你去街上看看吧,比如去投资银行,那时你会知道你的“钱”途。不知道你看到钱后,还 会不会再回到学术界。来,把你的简历给我,我帮你打个电话…… ——我没有想到,就是那次很短的一段对话,让我进入了华尔街。
(3)一周后,我在办公室接道一个电话。
“你好,我是 XX 投资银行的,XXX(我的导师)是高中时的哥们儿。和 我们要找一个分析员(analyst),他对我说,你是他最优秀的学生。你对这个工作感兴趣吗?” “当然,谢谢你打电话联系我。” “那好,我希望你可以和我们当地办公室的一名同事见个面。如果可以的话,我会让她联系你。” “没问题。” 两天后,我和投行的一名女士吃了午饭,期间没有任何技术面试性的提问,只是随便聊聊。“你的简历我看了。你很优秀,但好象更适合学术界吧?”她说道,“比如,你没有在街上做过实习生,一点经验都没有。为什么要做投行呢?” 我当时是打算实话实说:“我其实一直都以为,我会去读博士的。但是最近突然想看看,自己的 教育值多少钱。听说投行挣钱多,所以想看看到底是怎么样的。” “你对投行了解多少?” “我不了解投行。” “你可能更适合学术界……” 就这么一顿午饭。之后,我当时觉得是没戏了。
(4)刘德华在《赌侠》中最经典的一句台词就是:“人要是走运,城墙都挡不住。”——我就是比较走 运的。本以为没戏了,但不到一周,就又收到一封电子邮件。发信人说想和我通过电话谈谈,想问我一 些技术问题;他说他比较忙,问我能不能早晨六点谈谈。我本来想说,这样不好吧?但后来一想,算了,不就是早起一天么?豁出去了,我奉陪!电话响......我稀里糊涂的从床上爬起来。一上来,他就劈头盖脸的问:“假如我卖债,你是债主。5 年期限,市场给我的定价是年利息 5%,但是我说将来限期到时,你可以选择,让我还钱或拿走我公司的 50 股股票。你认为这样的债的价格(年利)要比 5%高还是低?为什么?……” 就这样来来往往,我们谈了 20 分钟左右,他的问题是理论上的一些概念问题。最后他说:“不错,你的思路很清晰,我会让人事部的和你联系为你买机票,希望你可以尽快赶 到纽约来,我想让更多的同事面试你。” 我又爬回床,一直睡到 12 点(那天我请假没去上班)本以为没希望了,就这么又让我迷迷糊糊的弄出点希望来了!
(5)就这样,我来到了曼哈顿。这次面试从早九点到晚七点。中午时,公司请我出去撮了一顿。在面试中,技术问题和闲聊的
的都有,我就不一一重复了,但有一个有趣的经历问题和大家分享。一般在每个面试快结束的时候,面试官都会问“你有什么问题没有?” 问我的,是一名很漂亮的女士。她说:“你回答的很好,你有没有什么想问我的?” 我:“听说做投行很挣钱,请问大家都什么时候金盆洗手?” 女士:“……我不大清楚,钱好象永远挣不完……比如,你的同事都有快艇,那你也想要快艇,所 以你又要再接着干;或者,你新在海边买了一个房子、你的子女要去私利学校……” 我:“我们可以炒股么?” 女士:“一般不可以,如果炒的话,会有很多规定。” 我:“我会有时间去看 NBA 球赛么?” 女士:“买联票你肯定没问题,但你不一定有时间去。”(后来我才知道,从来没有人问过我这样 的问题)还有一位先生问:“你为什么想来投行呢?”
我:“我其实想打 NBA 来着,但可惜我水平有限,也没什么别的好干的,所以才打算来投行的。” 最后,累了一天,终于要回家了。一位老板告诉我:“我们对你很满意。我虽然不能现在就给你 正式的 OFFER,但请放心,我们只需要几天时间整理一些细节。” 几天后,收到电话,告诉我,他们希望我的加入。我就这样进入了华尔街。那年我 21 岁....
在街上干了两年,公司问我有什么打算,也提出送我去香港分部去工作。会中文是我的一大优势,有人可能会问:“难道投资银行没有翻译么?”我也这样问过香港分行的 同行,得到的答案是:“如果翻译可以把投资银行的业务翻译明白的话,他就不做翻译了。” 于是,我选择了回到学校,读博士。临走的时候,老板说:“如果暑假没什么事的话,考虑一下回来赚点外快,要比你的奖学金多。” 我:“谢谢。这两年我学了很多,我想趁着年轻读完博士……” 就这样,23 岁的我离开了纽约,离开了曼哈顿,离开了华尔街,继续学生的生活。
我是 2006 年夏天离开投行的。当时金融界正是形势一片大好,所以很多同僚不太理解。我就再在这 里讲个故事好了。希望能对某些人有些帮助。当故事看也可以。
我在投行工作不到一年的时候,一位很有资历的老银行家请我们几个新生吃早饭,算是关心一下晚辈 吧。在饭桌上他问我们有没有去读 mba 或博士的打算。很多同僚可能是由于刚从学校出来不久,都说没有 太大再读书的兴趣了。而且说读书太贵了(并不是学费太贵,而是在投行一直干可以挣更多的钱)当然是 用当时 2005 年的预算来看。有个同僚大概算了一下,我们这样的人如果去读 mba(两年),保守的算会 损失 50-60 万美金。如果读博(4 年)的话,损失会至
少在 100 万美金以上。这时候这位前辈对我们说“不 要为了钱而放弃学习的机会。很多人可以拿走你的钱,但他们不能拿走你在学校得到的知识和经历。当你 们到了 40 多岁的时候,你还会在乎你的百万年薪是从 28 岁开始还是 30 岁开始吗?你们会在乎你是在 35 岁而不是 34 岁迈入千万身价阶级的吗?”我认为这位前辈说得挺对的。大家认为呢? 自从回到学校,日子过的很清闲(当然是和工作时比较了)一眨眼的工夫半年就过去了。每天上课、学习、打球,好象又回到了本科,只不过经常需要提醒自己:我不再是 19 岁了。圣诞节的时候父母来看我,问我暑假要不要回家。我才开始考虑是不是要利用暑假 3 个多月的 时间做点什么。上一次什么都不做的暑假还是大一那年。前一个多月还不错,后来实在是一点意思都没有。虽 然学校假期也给我奖学金,但还是要找点事充实自己。我长这么大从来没在欧洲生活过,所以就和父母说想去英国看看。要是找不到在英国的假期实习、就再回投资银行混 3 个月,父母说:“既然你认为在投资银行很累,还是算了,找不到就回中国旅游。” 话又说回来,我对英国可说是非常陌生,我又不是什么名人,哪来的工作给我呀?但巧的很,我一起读博的同学里有一哥儿们,是英国人,牛津大学读的本科,毕业后也是工作了几年才又来继续读书 的。听说我对英国感兴趣,就说愿意帮我把简历发给他以前的公司。他以前是做经济咨询的(Economic Consulting)正好对路。但他表示,因为我不是英国人,所以公司雇佣我还要办工作许可证什么的,好象挺麻烦;而且 就一个暑假的时间,公司很有可能觉得不值得,所以叫我别抱太大希望。我想,人家说的确实也对,但是不管成功与否,都要谢谢他的好意和帮助。就这样,冬假时(12 月末)我把简历给了他,然后就没怎么再想这事。
一月 10 号,我收到一个电子邮件。是这家公司来的,说对我的简历比较感兴趣,在近期人事 部会和我联系,定个时间来一个电话面试。我一看很高兴,至少有点希望了,礼貌的回复了一下,就静候人 事部的联系。但遗憾的是,一周过去了,没信。这人也是,一觉得没什么希望的时候,就不再当回事;但一旦有点希望,就总惦记着。所以我只好再发个电子邮件打听一下。又一周就要过去了,我有点放弃希望了。还是妈妈告诉我,不要急、他们会和我联系的,就算 不联系也没事,夏天带我出去玩儿。我的哥们也说,英国的工作节奏比较慢,和投资银行不一样。终于,在一月 22 号,人事部的人和我联系了。说 26 号九点给我电话考试。我马上回
复,问是 伦敦九点还是加周九点,但又没信了…… 然后,同学又和我说,伦敦早九点是我这凌晨一点,我这早九点是伦敦下午 5 点——当然是我 这早九点了。我觉得有道理。电话响,我睁开眼睛,看看闹钟,凌晨一点…没办法拿起电话(还抱着说不定是打错了的希望)那边一个先生用纯正的英国口音说:“你好,我是 XXX Economics Consulting,不知道人事部是 怎么搞的,把面试定在这个时候,真不好意思,我们可以谈谈么?” 电话都接了,还说现在我正忙也不合适…再说了,还是想去英国首都生活一下吗,当然要付出 点代价了。这一谈就是一个多小时。最后他说,一周后将会再有一个电话考试。两点多钟了,我又回到床上。早晨还要上课呢。然后就又是等待。说真的,这次是我所有找工作中等待时间最长的。前 2 周还觉得是正常,但三周过去还没消息,我又开始犯愁了,时不常会想为什么还没有信呢? 每天早上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看我的信箱。就连我的哥们都说:“就算按英国节奏也该回信了!” 我想,这么长时间不回复肯定没希望了。可是,在二月 20 号,我居然收到了回复——是人事部的。对方首先为迟迟没有回复表示抱歉,然后说他们对我在第一次面试中的表现印象很好。我以为他会说什么时候再来一次,没想到……她说,公司决定雇佣我了,让我自己选择一下开 始日期和打算工作多长时间。然后就谈了一下酬金,而且还会为我办理工作许可。挂了电话后,很高兴,马上告诉家人。妈妈爸爸也都很高兴,那天是大年初三,是个好兆头!
在电话过程中,对方提出的一个问题很有意思,大家感兴趣的可以说说自己的答案。“在经济学里,有替代品和互补品。比如说左鞋和右鞋是互补物品,而面包和馒头就是替代品。面包贵了,消费者对馒头的须求就上升;而左鞋贵了,消费者对右鞋的须求会随着下降。请问,哪两样物品在什么情况下既是替代品又是互补品?” 这个问题我当时觉得有点难。就说我需要一两分钟思考。但电话考试不能让人等太久,答的比 较匆忙,不是最好的答案。所以希望大家可以一起讨论,从讨论中得到更好的结论。
山地自行车和越野汽车都是交通工具,说是代替品也不算牵强。因为从某种角度上,可以说是 由于汽车太贵自行车才有市场(大家可以想象如果汽车和自行车一个价,你买哪个?)但在一种(当然是我能想到的,并不等于是唯一的)情况下,它们就是互补品。比如说出去野营。如果我很喜欢山地骑车这项刺激运动,我就需要一台山地自行车才可以享受 这项运动;但没有好的越野汽车,我怎么从市
区到山地呢?所以如果是等价的汽车,那么它们之间又成为 互补品了。上面是我在电话考试中的答案。
在英国工作了一个暑假后,我离开了那里,又回到了学校。他们说希望我考虑下个暑假再为他们效力。2009 年暑假实习: 今年的情况特别不好。大方向咱就不说了,反正话说竞争非常激烈。我上个暑假选择了不工作。跑到中国旅游和看奥运了。所以这个暑假不打算继续玩物丧志。在这里和大家共同分享我找假期工作的经 历。现在刚得到一个。还有几个在等待。大家都知道找工作人脉很重要。只不过人脉不是一两天就能建立的。我虽然还相对比较年轻,但 多少也建立了一些人脉。前两天刚刚得到的一个 offer,就是小时候曾经工作过的美国联邦储备银行。虽然已经离开那里 五年多了,但我和我当时的上司一直保持着联系。这么多年也没想到以后她还会帮我弄到一份工作。就是 觉得她人很好,我在那里时也都很照顾我,所以过年过节的时候我都会发个电子邮件问候一下她和她的家 人。一晃,加上我在那里工作的一年,我们都认识六年多了。应该算得上是老朋友了。今年开学的时候,我还是按照习惯和她打招呼。告诉她我的近况。就这样她知道了我选择了宏观 经济,再具体一点是货币政策作我的主要科研方向(我在攻读经济博士,现在 3 年级了)。我也提出过如 果有可能,我会考虑暑假回到美联储(当然,待遇都会得到相对的调整)。有她帮我说话,应该是十拿九 稳的。但是这个工作就是会耽误我论文的进展,因为研究题目是人家定。所以一直也没有正式敲定。冬假过后的一段时间,我一直在导师的指导下写我的论文,也没太注意。后来发现是要考虑暑假 了,就和导师商量是否可以暑假离开校园。他倒是很好说话,马上就同意了。还说会帮我推荐我喜欢的工 作。我现在最喜欢的工作无非是在美联储或者世界银行这样听起来还比较气派的地方做自己感兴趣 的科研。说白了就是拿着人家的钱,干自己的活。这种机会也有,但是可惜不在我以前工作过的那家美联 储,所以并不是很保底。但是还不能先报自己喜欢的,然后看结果后再去通知我的前上司让她帮我安排,因为那时候人家可能 也都找完了。如果先敲定了,然后等拿到更好的再改变主意,又觉得可能会给我前上司带来不好的印象。这样的经济情况下帮你搞定工作,你最后还不来,而且还是去其它的美联储,提前也不打招呼,这要是放 在我是她,我八成也会有些想法。我不知道大家会如何选择。但我考虑了一下还是打算实话实说。给她发了个邮件。把我的情况说了一下
。还说我最希望的是能用这个保底。但是要是她觉得不合 适我就连报都不报了,因为在是否能有暑假工作和我们的友谊之间,我更重视我们的友谊。既然是朋友就 不应该玩什么花样。过了几天她回信,说她非常喜欢我的诚实,而且还告诉我作为朋友,她希望我做对我 最有利的事情,而且会尽量帮我。如果最后我不能来,她也理解。就这样,我回信表示感谢后,就麻烦她帮我把我的简历传给人事部。还拜托她在必要时帮我说些 好话。既然是朋友就也不用客气了。没想到她回信说今年招人她负责,已经把我的简历传给人事了。我已
经差不多了。过两天人事部会和我联系,然后就是一些书面文件上的事了。看完邮件,我想人还是诚实一 点好。要是耍什么花样,以后可能连这个朋友都损失了。这样我又有了保底的,还可以非常放心的去申请 其他我更喜欢的工作。——我今年的第一个 offer 就这么到手了。当然,今年找工作也不是一点波折都没有。女朋友鼓励我去申请 McKinsey,在两轮后,我就被 拒了。自己不太适合做咨询,这点我知道。但是,如果不是女友鼓励我,我连报都不会去报;等报了被 拒绝了,我还是觉得被拒有点失落。而且,虽然我没有花时间准备,但是在等待的过程中还是影响到了我。所以我建议大家如果觉得一份工作不适合自己,还是不要报。总是会浪费精力和时间的。不管事前怎么样,告诉自己,就是试一下,但申请后还是不能保持平常的心态。我还在等几个其他的,希望可以得到。也祝大家好运。那个暑假我没有回美联储,而是得到了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的经济师实习机会。2010 年暑假: 我从19岁的时候,就有在世界银行工作的想法.一开始有这个想法,还是与大学的一位朋友聊天的 时候,他提到学经济的在世界银行工作应该是一件很牛的事.其实当时我们谁都不懂搞经济到底是个什么 概念,就像我当时会希望到投行工作,但是根本都不知道什么是投行一样.就是觉得好像很酷,所以很想 去.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我去世行的网页上投了简历,在得到一个系统信息确认申请已经收到之后,就再 无任何后话. 日子过得很快,我今年已经27了.我的简历也从小时候的基本空白慢慢的丰富了起来.可能是由于 大学时代的渴望,虽然一直对自己的工作还算满意,但是我每年都会在规定的时间在世行的网上提交我的 新简历.而每次都是同样的确认信息,然后再无消息.我没有感觉过失落,可能是我一直都有其他的工作 机会.到了后来,我每次提交申请都知道希望渺茫,但是却总是习惯性的提交着我的简历. 去
第四篇:【留学生招聘】在美国找工作心得和体会
海归求职网(www.xiexiebang.com)-专注留学生海归求职培训辅导服务
【留学生招聘】在美国找工作心得和体会
找工作最重要的永远是自己的水平和实力,以及和market所需要技巧的match程度,在毕业之前努力提高自己的硬实力才是关键。另外找工作的难易程度还和行业不同,市场需求相关。本文只是建立在自己已经在学校打好基础后,在job hunting中的一些我自己的心得和体会,大家饭后没事随便读读就行了,找工作本来就是一个个性化的过程,没有一定的模式。只要努力,我相信那条路都能走通,谢谢。
工作签了有一段时间了,很多同学问起来在美国找工作的步骤和技巧,找工作之前也看了不少网上介绍的经验和总结,现在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一下,供身边的同学作为参考,自己基本上经历了找工作的标准流程,可能对工科毕业的同学朋友有点儿用,不过我相信很多大牛可以直接跳过很多步,全文基本上按照工作的时间顺序来写。
自己背景: 美国非牛校ECE master candidate,找工作方向IC design,GpA3.5+,最后签了一家硅谷的dream公司 1申请前准备: 还没有毕业的同学要好好提高GpA,落在3.5-4.0这个范围里面是比较合适的,不少大公司的GpA是要求是3.5+。实习经历在美国比较重要,企业很看重,如果没有实习机会,最好在学校里能有机会做一些比较有实际应用价值的project而不要太学术。开始申请时间(不是开始准备时间,准备应该很早很早就开始了,下文会提到)我感觉是打算入职前3-5个月比较合适,是招人的高峰期(和国内好像不大一样,国内半年前就有一半同学签合同了).。感觉今年经济有所回升,企业招人比去年多一些,所以应该机会不错。
补充: 针对本校的同学,请不要对自己的学校产生任何怀疑,我去年听学长说某某公司不会招咱们学校的人,因为学校排名不够考前等等。我自己经历之后才知道,那是安慰自己的借口,同学们可以放心的投行业里面的各个大公司,绝对没有问题的。2投简历:
基本上是通过各个公司的career网站直接投简历,也是使用最广泛的途径,而且是有效的。很多人海投几十上百份简历,但是没有收到过任何音信,所以怀疑这条是死路。我个人感觉如果收不到音信多半是简历有问题。简历不是HR选的,是用电脑自动选取的,有一些标准如GpA,专业,简历和job要求的match程度,电脑会自动根据pool里面的简历排序出来,HR只看比较靠前的一些,然后转送给hire manager(HM).所以简历上尽量要和这个job里面描述match程度比较高,如果实在不match就自己主动去match,短时间内大概学一下要求的东西。我由于个人schedule原因,没有时间无法采用大规模的海投战术,所以精心准备了十几家公司的职位,最后收到了大约一半公司的答复要求电话面试(当然还有其它原因,后面会提到)。关于Cover letter,至少工科的同学可写可不写,我自己从来没有写过CV。找工作的网站我一半都是去官网的career直接投递的,没有通过任何第三方 海归求职网(www.xiexiebang.com)-专注留学生海归求职培训辅导服务
网站和公司。另外我还用过simple hired,(感谢葱的推荐)感觉比较好的综合类搜索网站.补充一点:从一个工作在网站上post出来到公司开始招人面试招人,我个人经验是需要半个月到一个半月不等。3内推:
refer,是我感觉所有方法里面最有效的方法,因为它在美国十分的流行,不光是找工作,基本上所有的行业,包括各种信用卡,保险都有refer制度。基本运作方式是,企业里面的一个人帮你递交简历到HR或者HM那里,如果企业最后雇佣了你,你的推荐人会得到一笔奖金(好像是几千刀,待证实)。内推和国内走后门完全不是一回事,你不需要付出任何金钱,不用巴结任何人,对方感觉你有希望,就推荐你,因为他想拿bonus。所以这是一种双赢的健康的推荐制度。内推可以帮助你的简历直接通过计算机海选,到达HR和HM的手里,所以十分重要。我自己经历最成功的内推例子是,我想申请一家dream企业(企业S),但是在官网上没有找见entry level的job能match我的背景,所以我根本没有投简历,但是我认识里面的一个人和他打好了招呼,他对内部部门分工很熟,知道什么group需要我,就把我的简历forward到了一个group,这个group本来没有空缺,但是熟人推荐的他们不好意思拒绝,就给了我phone interview,结果聊得相当投机,过了一周让我on site,说如果他们如果感觉我合适,会帮我申请出来一个open position,让我不要担心。由此可见内推的强大之处。很可惜,最有效的一种途径却是大部分中国学生最大的缺点,因为很多中国学生在美国没有任何industry network,身边的朋友也大部分都是中国的,所以根本不认识企业里面的人。很多人想知道怎样找内推? 我简单说一下我找内推人的tip: 1)每个班上都有一些美国同学,他们很多人都是边工作边读书,我在一门课上认识的一个美国同学有5年的industry工作经验,我和他上课时一起做过project,后来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他虽然没有直接帮我内推,但他认识很多人,帮了我太多太多忙,帮我联系他认识的推荐人,帮我修改简历,一直到后来面试,签合同都给了我很多建议;2)另外我平时一直在做兼职,认识很多美国本科生,他们自己没有踏上社会,但是他们父母很多都做到了manager level,有一个一起上班的本科生知道我在找工作,直接问我对他父亲的group有没有兴趣,或者还可以帮我内推到别的group,(我的第一个面试就是这家公司的);3)如果身边没有这样的朋友,还是有机会找内推的,我去年在外面听培训讲座的时候有一个培训老师,这个老师是企业S来的(上文提到的),我在讲座过程中提了个问题,他一下回答不了,让我讲座完了留下来再探讨,后来我了他聊了半个小时,把问题解决了,我说:“真羡慕你在这个公司,如果明年我找工作能有进这个公司的机会就好了”。他说我是smart的孩子,这个公司需要我这样的人,然后留下了他的email,说要内推我,然后就有了我一年后联系他,他帮我要到了interview, on-sit interview的事情。所以说即使只有一面之缘,也不要错过任何能内推的机会,因为这是双赢,对方也要靠你赚钱的,要大胆的要求对方内推。4)因为实习过一段时间,所以在企业里面有不少connection,很多同事的家属亲戚都是在同行业别的公司工作的,我离开之前他们就表示如果我需要,可以帮我内推,这些refer我还没有来得及用,因为找工作时我基本只投了top的公司。正在做实习或者COOp的同学一定要利用这一点,在离开公司之前和同事谈一谈将来内推的事情,我相信任何人都是乐于帮助的 海归求职网(www.xiexiebang.com)-专注留学生海归求职培训辅导服务
总之,内推很重要,而且有很多花样和方法,所以大家一定要在这个上面多花功夫,都是值得的。4电面:
如果公司看见简历发现不错,可能会要求电面。电面原来是让我比较紧张,手心捏汗的一个过程,我感觉也是中国人的弱项,因为有些问题听不清楚,又不能面对面用手势和文字表达。但是后来面多了,越来越感觉是挺扯蛋一个过程。因为电面问题的难度不大,如果有一个明确的job goal,可以多提前准备准备,在网上搜搜相关职位电面题库,多看看。另外十分重要的一点,每次电面完,要把不会的问题查查清楚,很可能另一个公司的面试会重复出现。事实证明,这些问题的重复率还是挺高的。另外的有个小tip(or trick)是把电脑放在眼前打到google主页,如果考了一个知识性的问题,自己正好忘记了,可以假装没听清对方要求repeat question,同时迅速google答案。当然不能所有题都这样,要不然对方你看你的英文听力都是不可能胜任这个工作的。我的行业电面基本全部是技术性问题,但以基本概念为主,所以填有所准备的话比较容易通过。所有的电面中我只有第一个公司因为没有任何准备,答得很差,fail掉了,其它所有的公司都进入了下一轮面试。所以基本感觉电面就是看自己的准备程度.补充: 美国好像没有像国内一样一大群人在一起笔试初选这个步骤,至少我从来没有碰见过也没有听说任何朋友参加过,原因可能是美国人不擅长考试,擅长与人直接交流来解决问题。所以大家不用花时间准备笔试 5 on-site面试:
如果通过了电面,一般会在一周内通知on-site面试,要去公司跟5-8个面试官,包括项目组的hiring manager(HM), senior level的工程师,其它组的HM,director等进行face to face面试,每轮时间大概45分钟到1 hr.如果公司是在别的州,一般都会cover你一路上来回所有开销甚至包含吃饭,所以不要害怕花机票钱而不敢投外州的公司。自己见过不少面试官了,我感觉这个没有明显的套路可走,因为每个面试官都不一样,大部分比较厉害的面试官都会主导全场节奏,让你跟着他的思路走,不断给你施加压力,来探测你能力的极限。Face to face面试花样很多,还是以技术面试为主,但是出题的难度要大很多,一般用到黑板来出题,然后你在上面做他看你的思考过程,还有很多现场coding(因专业而异)。我的感觉是印度面试官比较爱考现有你掌握的知识,而美国面试官更侧重考察解题能力和你思考的过程,所以会出一些比较大的场景题。因为on site是对综合实力的考察,还是需要准备的,但是可能会更侧重于平时的project的经验积累和知识积累。一般还会给10-15分钟让面试者做以前项目的presentation,这个一定要提前准备好,确保顺利拿下自己能控制的部分。另外重要的一定要保持自信和微笑,对方不仅会考察知识能力,还有handle压力的情况。自己最艰苦的一场on-site从早上九点半一直被7个面试官轮番整到下午5点半,中间除了半个小时吃饭无休息。所以面试之前还要保持充沛的体力 6 pending offer: 海归求职网(www.xiexiebang.com)-专注留学生海归求职培训辅导服务
这个时期一般有三种情况,最好的是一到两周之内拿到offer,另外可能收到拒信,还有一种情况是对方总回复we will make a decision as soon as we can.第一种情况cong~可以forward到第7步了,第二种情况可以return到第2步去投别的简历,第三种估计是在pending list上,就是一次面试好几个人,可能有比你更好的人排在前面,正在和那个人谈薪水,如果谈崩了就轮到pending list上下一个人了,所以是备胎,这种情况是最难煎熬的时期,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的感觉,但是这时候我感觉应该假设是个拒信,快点调整心态return到第2步 offer谈判,自己在经历之前也不不太了解这个步骤,请教了很多美国朋友。得到的答案是基本所有的公司都是可以negotiate要求提供更高的薪水,对方可能会match,可能会涨一点。但是不negotiate直接接受offer好像是比较傻的行为(杯具的是我就是比较傻的一员,受不了对方的甜言蜜语)。收入总和=底薪+bonus+relocation+股票,这个应该是比较典型的公式,所以不能只看底薪是多少,还要尽量争取一些出底薪之外的收入,bonus和relocation一般也都是直接给cash能拿走的,股票我自己实在是不太懂,只知道越高越好,至今也没有细研究,还有国际学生要问清楚什么时候能申请H1b和绿卡的情况,有些企业可能申请会有问题。另外有少数企业对中国人有export control license的问题,也要问清楚。8在对方给的deadline前接受offer,同时拒绝掉其它offer,withdraw正在申请的公司,因为可能有你的朋友同学在pending list上面,这样算造福别人。
接下来企业会对你background check,填一些表格材料,这些都不是问题了。。补充一点:
针对中国学生的background check,因为来美国时间很短,基本上都没有什么污点。但是有些企业会很认真的做background check, 他们把你的资料交给第三方机构调查,那些机构在中国有分部和合作单位,他们会要求用中文提交资料,我经历的一直被查到高中,包括什么时候取的得任何学位,成绩,国内实习,户口档案所在部门,等等。所以大家一定不能抱着侥幸心理去捏造简历,可以稍微夸张一点儿简历和背景,但捏造是会被查出来的,一旦发现,大家也知道在美国后果会很严重,影响一辈子 总结:
整个找工作的过程是十分刺激的,虽然压力很大,情绪也大起大落,但终究会成为一段难忘宝贵的回忆。因为提前毕业,大部分同学还没开始申请工作,所以整个过程全是一个人慢慢探索走下来的,压力最大的时候,只能给家人诉苦,母亲说找不到工作都没关系,毕业回家休息一段时间再说。每每想起父母为我做得一切,为我承受的一切,犹如注入了一个强心剂,又重新振作起来,他们就是我一半精神支柱。回到正题,美国总体经济状况是有所回升的,虽然还是听到有人被lay off,被下岗,但是不要怕,一个HM对我说过:“we need new blood in the team!”
第五篇:我在美国找工作(面试)的故事
我在美国找工作(面试)的故事(转帖)
(1)我的第一次工作面试,是在美国联邦储备银行(Federal Reserve)的经济分析部做一名科研助手(Research Assistant)。
本人的本科专业是经济和数学,所以也算学有所用吧。当初是通过学校投的简历,也没觉得有什么可能。
一,没有太多的工作经验,只有大学成绩和为教授做科研的一点经验而已;二,当时我还比较年轻,所以没寄太大的希望。
但两周后收到一封电子邮件,问我是否还对在美联储工作感兴趣,我马上恢复说有。就这样,我得到了一个面试的机会。
我的父母都是金融界的,当然觉得能在美联储工作对我的前途会有帮助,所以也都鼓励我去碰碰运气。我想自己挣点零花钱也是好事,就跑去面试了。
面试是定在下午3点,我提前到了10分钟。经过检查后,一位人事部的女士把我带了进去。一共有3个人面试了我,每人大概20-30分钟左右。主要是问我一些应该知道的专业应用知识(比如我在简历中说我会用一个统计软件,他们就问一下使用方面的问题)。记得,当时的一位经济师问:“如果我想写一篇„美国新移民大概多久可以赶上美国本土人的经济状况‟的文章,你认为应该如何开始这项研究?”
我就把我的想法一步一步的说给她听——那是最长的一个面试。
结束后回到宿舍,自己也说不出是好是坏,父母来电话问,也问不出个所以然来。但一周后,我收到一个电话留言,说希望我有时间回个电话,我还暗想:“这帮人还不错啦,即使不要你也跟你打个招呼。”
电话刚接通,那面就说:“谢谢你来面试,当然,也有很多非常优秀的人申请了这份工作。”
——我一听,完了,八成是没戏了,也做好了心理准备。
接着她说,“我们对你的成绩和面试表现都很满意,希望你可以考虑加入美联储。”——那瞬间,当时差点没笑出声来,但还好,硬是装酷忍住了。回答了一句“谢谢,我有几天时间考虑?”
在得到两天的答案后,我就把电话挂了。那天是周五。然后给妈妈打电话的时候,我就原形毕露啦!妈妈很高兴。
就这样,我进入了美联储,那年我20岁......(2)就这样开始在美联储上班。工作日很清闲,早9点晚5点,也学习、体验、收获了不少东西。
但不知为什么,总是觉得应该做点别的。我把这个感觉告诉了我大学的导师。
其实,我的老师们都认为我应该留在学术界,至少应该成为一个经济博士。但是,当我表示,有点厌倦学术研究时,他们都鼓励我去外面看看。
还记得后来的谈话。
导师:你想做什么呢?
我:不清楚,但我很想知道,我出了学术界能挣多少钱?都说搞学术不是为了钱,但我不希望有人说我是挣不到钱才留在学术界的。
导师:那你去街上看看吧,比如去投资银行,那时你会知道你的“钱”途。不知道你看到钱后,还会不会再回到学术界。来,把你的简历给我,我帮你打个电话……
——我没有想到,就是那次很短的一段对话,让我进入了华尔街。
(3)一周后,我在办公室接道一个电话。
“你好,我是XX投资银行的,和XXX(我的导师)是高中时的哥们儿。我们要找一个分析员(analyst),他对我说,你是他最优秀的学生。你对这个工作感兴趣吗?”
“当然,谢谢你打电话联系我。”
“那好,我希望你可以和我们当地办公室的一名同事见个面。如果可以的话,我会让她联系你。”
“没问题。”
两天后,我和投行的一名女士吃了午饭,期间没有任何技术面试性的提问,只是随便聊聊。
“你的简历我看了。你很优秀,但好象更适合学术界吧?”她说道,“比如,你没有在街上做过实习生,一点经验都没有。为什么要做投行呢?”
我当时是打算实话实说:“我其实一直都以为,我会去读博士的。但是最近突然想看看,自己的教育值多少钱。听说投行挣钱多,所以想看看到底是怎么样的。”
“你对投行了解多少?”
“我不了解投行。”
“你可能更适合学术界……”
就这么一顿午饭。之后,我当时觉得是没戏了。
(4)刘德华在《赌侠》中最经典的一句台词就是:“人要是走运,城墙都挡不住。”——我就是比较走运的。
本以为没戏了,但不到一周,就又收到一封电子邮件。发信人说想和我通过电话谈谈,想问我一些技术问题;他说他比较忙,问我能不能早晨六点谈谈。
我本来想说,这样不好吧?但后来一想,算了,不就是早起一天么?豁出去了,我奉陪!
电话响......我稀里糊涂的从床上爬起来。一上来,他就劈头盖脸的问:“假如我卖债,你是债主。5年期限,市场给我的定价是年利息5%,但是我说将来限期到时,你可以选择,让我还钱或拿走我公司的50股股票。你认为这样的债的价格(年利)要比5%高还是低?为什么?……”
就这样来来往往,我们谈了20分钟左右,他的问题是理论上的一些概念问题。
最后他说:“不错,你的思路很清晰,我会让人事部的和你联系为你买机票,希望你可以尽快赶到纽约来,我想让更多的同事面试你。”
我又爬回床,一直睡到12点(那天我请假没去上班)
本以为没希望了,就这么又让我迷迷糊糊的弄出点希望来了!
(5)就这样,我来到了曼哈顿。这次面试从早九点到晚七点。中午时,公司请我出去撮了一顿。
在面试中,技术问题和闲聊的都有,我就不一一重复了,但有一个有趣的经历问题和大家分享。
一般在每个面试快结束的时候,面试官都会问“你有什么问题没有?”
问我的,是一名很漂亮的女士。她说:“你回答的很好,你有没有什么想问我的?”我:“听说做投行很挣钱,请问大家都什么时候金盆洗手?”
女士:“……我不大清楚,钱好象永远挣不完……比如,你的同事都有快艇,那你也想要快艇,所以你又要再接着干;或者,你新在海边买了一个房子、你的子女要去私利学校……”我:“我们可以炒股么?”
女士:“一般不可以,如果炒的话,会有很多规定。”
我:“我会有时间去看NBA球赛么?”
女士:“买联票你肯定没问题,但你不一定有时间去。”(后来我才知道,从来没有人问过我这样的问题)
还有一位先生问:“你为什么想来投行呢?”
我:“我其实想打NBA来着,但可惜我水平有限,也没什么别的好干的,所以才打算来投行的。”
最后,累了一天,终于要回家了。一位老板告诉我:“我们对你很满意。我虽然不能现在就给你正式的OFFER,但请放心,我们只需要几天时间整理一些细节。”
几天后,收到电话,告诉我,他们希望我的加入。我就这样进入了华尔街。那年我21岁....在街上干了两年,公司问我有什么打算,也提出送我去香港分部去工作。
会中文是我的一大优势,有人可能会问:“难道投资银行没有翻译么?”我也这样问过香港分行的同行,得到的答案是:“如果翻译可以把投资银行的业务翻译明白的话,他就不做翻译了。”
于是,我选择了回到学校,读博士。
临走的时候,老板说:“如果暑假没什么事的话,考虑一下回来赚点外快,要比你的奖学金多。”
我:“谢谢。这两年我学了很多,我想趁着年轻读完博士……”
就这样,23岁的我离开了纽约,离开了曼哈顿,离开了华尔街,继续学生的生活。
我是2006年夏天离开投行的。当时金融界正是形势一片大好,所以很多同僚不太理解。我就再在这里讲个故事好了。希望能对某些人有些帮助。当故事看也可以。
我在投行工作不到一年的时候,一位很有资历的老银行家请我们几个新生吃早饭,算是关心一下晚辈吧。在饭桌上他问我们有没有去读mba或博士的打算。很多同僚可能是由于刚从学校出来不久,都说没有太大再读书的兴趣了。而且说读书太贵了(并不是学费太贵,而是在投行一直干可以挣更多的钱)当然是用当时2005年的预算来看。有个同僚大概算了一下,我们这样的人如果去读mba(两年),保守的算会损失50-60万美金。如果读博(4年)的话,损失会至少在100万美金以上。这时候这位前辈对我们说“不要为了钱而放弃学习的机会。很多人可以拿走你的钱,但他们不能拿走你在学校得到的知识和经历。当你们到了40多岁的时候,你还会在乎你的百万年薪是从28岁开始还是30岁开始吗?你们会在乎你是在35岁而不是34岁迈入千万身价阶级的吗?”我认为这位前辈说得挺对的。大家认为呢?
自从回到学校,日子过的很清闲(当然是和工作时比较了)一眨眼的工夫半年就过去了。每天上课、学习、打球,好象又回到了本科,只不过经常需要提醒自己:我不再是19岁了。圣诞节的时候父母来看我,问我暑假要不要回家。我才开始考虑是不是要利用暑假3个多月的时间做点什么。
上一次什么都不做的暑假还是大一那年。前一个多月还不错,后来实在是一点意思都没有。虽然学校假期也给我奖学金,但还是要找点事充实自己。
我长这么大从来没在欧洲生活过,所以就和父母说想去英国看看。要是找不到在英国的假期实习、就再回投资银行混3个月,父母说:“既然你认为在投资银行很累,还是算了,找不到就回中国旅游。”
话又说回来,我对英国可说是非常陌生,我又不是什么名人,哪来的工作给我呀?但巧的很,我一起读博的同学里有一哥儿们,是英国人,牛津大学读的本科,毕业后也是工作了几年才又来继续读书的。听说我对英国感兴趣,就说愿意帮我把简历发给他以前的公司。他以前是做经济咨询的(Economic Consulting)正好对路。
但他表示,因为我不是英国人,所以公司雇佣我还要办工作许可证什么的,好象挺麻烦;而且就一个暑假的时间,公司很有可能觉得不值得,所以叫我别抱太大希望。我想,人家说的确实也对,但是不管成功与否,都要谢谢他的好意和帮助。就这样,冬假时(12月末)我把简历给了他,然后就没怎么再想这事。
一月10号,我收到一个电子邮件。是这家公司来的,说对我的简历比较感兴趣,在近期人事部会和我联系,定个时间来一个电话面试。我一看很高兴,至少有点希望了,礼貌的回复了一下,就静候人事部的联系。但遗憾的是,一周过去了,没信。
这人也是,一觉得没什么希望的时候,就不再当回事;但一旦有点希望,就总惦记着。
所以我只好再发个电子邮件打听一下。
又一周就要过去了,我有点放弃希望了。还是妈妈告诉我,不要急、他们会和我联系的,就算不联系也没事,夏天带我出去玩儿。我的哥们也说,英国的工作节奏比较慢,和投资银行不一样。
终于,在一月22号,人事部的人和我联系了。说26号九点给我电话考试。我马上回复,问是伦敦九点还是加周九点,但又没信了……
然后,同学又和我说,伦敦早九点是我这凌晨一点,我这早九点是伦敦下午5点——当然是我这早九点了。我觉得有道理。
电话响,我睁开眼睛,看看闹钟,凌晨一点…没办法拿起电话(还抱着说不定是打错了的希望)
那边一个先生用纯正的英国口音说:“你好,我是XXX Economics Consulting,不知道人事部是怎么搞的,把面试定在这个时候,真不好意思,我们可以谈谈么?”
电话都接了,还说现在我正忙也不合适…再说了,还是想去英国首都生活一下吗,当然要付出点代价了。
这一谈就是一个多小时。最后他说,一周后将会再有一个电话考试。
两点多钟了,我又回到床上。早晨还要上课呢。
然后就又是等待。
说真的,这次是我所有找工作中等待时间最长的。
前2周还觉得是正常,但三周过去还没消息,我又开始犯愁了,时不常会想为什么还没有信呢?每天早上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看我的信箱。就连我的哥们都说:“就算按英国节奏也该回信了!”
我想,这么长时间不回复肯定没希望了。
可是,在二月20号,我居然收到了回复——是人事部的。
对方首先为迟迟没有回复表示抱歉,然后说他们对我在第一次面试中的表现印象很好。
我以为他会说什么时候再来一次,没想到……她说,公司决定雇佣我了,让我自己选择一下开始日期和打算工作多长时间。然后就谈了一下酬金,而且还会为我办理工作许可。挂了电话后,很高兴,马上告诉家人。妈妈爸爸也都很高兴,那天是大年初三,是个好兆头!
在电话过程中,对方提出的一个问题很有意思,大家感兴趣的可以说说自己的答案。“在经济学里,有替代品和互补品。比如说左鞋和右鞋是互补物品,而面包和馒头就是替代品。面包贵了,消费者对馒头的须求就上升;而左鞋贵了,消费者对右鞋的须求会随着下降。
请问,哪两样物品在什么情况下既是替代品又是互补品?”
这个问题我当时觉得有点难。就说我需要一两分钟思考。但电话考试不能让人等太久,答的比较匆忙,不是最好的答案。所以希望大家可以一起讨论,从讨论中得到更好的结论。
山地自行车和越野汽车都是交通工具,说是代替品也不算牵强。因为从某种角度上,可以说是由于汽车太贵自行车才有市场(大家可以想象如果汽车和自行车一个价,你买哪个?)但在一种(当然是我能想到的,并不等于是唯一的)情况下,它们就是互补品。
比如说出去野营。如果我很喜欢山地骑车这项刺激运动,我就需要一台山地自行车才可以享受这项运动;但没有好的越野汽车,我怎么从市区到山地呢?所以如果是等价的汽车,那么它们之间又成为互补品了。
上面是我在电话考试中的答案。
在英国工作了一个暑假后,我离开了那里,又回到了学校。
他们说希望我考虑下个暑假再为他们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