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班级:姓名:座号:评分
一、基础知识(共25分)
1.下列加点词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倜傥(tǎng)秕谷(bǐ)迭起(dié)气冲斗牛(dǒu)....
B.祈祷(qǐ)赫然(hè)炽痛(chì)迥乎不同(jiǒng)....
C.亘古(gèn)嫉妒(jí)喧闹(xuān)热情澎湃(bài)....
D.重荷(hé)木屐(jī)哺育(pǔ)锲而不舍(qiè)....
2.下列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人迹罕至栩栩如生气势凶凶
B.不可磨灭鲜为人知峰芒必露
C.精神抖擞崎岖不平婉转悠扬
D.当之无愧天之娇子恭恭敬敬
3.结合句意解释画线词语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这里是秘密的意思)
B.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正派)
C.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踏实、安心)
D.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使别人感到骄傲)
4.下列不属于拟人句的一项是()(2分)
A.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B.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
C.这只可怜的小鸭不知道站在什么地方或是走到什么地方去才好。他觉得非常悲哀。
D.幸福和美正在向他招手。
5.下列语句停顿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父/利其然也
D.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6.下列文学常识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爸爸的花儿落了》——小说——林海音——台湾
B.《邓稼先》——人物传记——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
C.《土地的誓言》——散文——端木蕻良——当代作家
D.《孙权劝学》——司马光——《资治通鉴》——编年体通史
7.默写古诗(10分)
(1)马上相逢无纸笔。(《逢入京使》岑参)
(2),弹琴复长啸。(《竹里馆》王维)
(3)山际见来烟。(《山中杂诗》吴均)
(4)夜发清溪向三峡。(《峨眉山月歌》李白)1
(5)谁家玉笛暗飞声。(《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6)士别三日。(《孙权劝学》)
(7)默写《滁州西涧》韦应物。。
8.从下面至少选用两个词语,写一段描述某人性格的话。(3分)
倔强寂寞郑重其事一丝不苟勇往直前抑扬顿挫
二、阅读理解(共31分)
(一)(12分)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
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9.给下列加点字注音。(3分)
祈祷()()哽住()...
10.韩麦尔先生为什么听到钟声、号声脸色惨白起来?(3分)
11.小弗郎士为什么感到韩麦尔先生异常高大?(3分)
12.“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这句话使用了描写和描
写,用四个字准确概括韩麦尔先生此时的心情是。(3分)
(二)文言文(9分)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
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
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
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3.解释句中的划线词语。(2分)
(1)出 郭 相扶将()(2)著 我旧时裳()
14.木兰凯旋回朝,天子怎样对待她?她的要求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15.结尾一段吟唱附文,以兔为喻,赞颂了什么?(3分)
16.出自本文的成语是。(2分)
(三)阅读《一双皮鞋》一文,完成17—19题。(10分)
一双皮鞋
侯发山
①马老伯急需买双皮鞋的钱。②太阳像个火球挂在天上,把大地炙烤得像个蒸笼,闷热闷热的。正是中午时分,马路上除了偶尔穿梭的车辆,几乎没有行人。马老伯背着个鼓囊囊的蛇皮袋,两眼瞪得溜圆,像个寻找猎物的猎人一样,不放过大街上的任何一个角落旮旯。
③马老伯是个捡破烂的。
④马老伯每到一个垃圾桶跟前,就把关节已经变了形的手伸进垃圾桶,上下左右来回翻动,遇到有价值的东西,就急忙掏出来装进身后的蛇皮袋,跟得了宝贝似的,满是皱纹的脸上才露出一丝疲惫的笑容。有时手伸进去,不说摸到什么龌龊东西,甚至会冷不丁地被铁丝、玻璃、破灯管等利器扎伤,而且这种现象经常发生,好在马老伯已经习以为常了,根本不在乎,好像自己的手是铁手。⑤天越来越热,马老伯脸上的汗水像小溪似的往下淌,把一张老脸弄得花花搭搭的。蛇皮袋里的东西越来越多,马老伯弓着腰,低着头,上身与下身几乎成了一个直角,每走一步都要趔趄一下,但是他并不感到有多累,反而满心的愉悦——蛇皮袋里的东西越多,越能多卖一些钱。他口袋里已经有了180块钱了,那是他几天来的收入。今天捡到的破烂只要能卖到20多块钱,就够一双皮鞋的钱了——一双皮鞋200块,他已经去鞋店打听过了。
⑥想到皮鞋,马老伯低头看了看自己脚上的鞋——那是一双布鞋,是老伴死前给自己做的,已经穿了两三年,补了无数次。眼下,鞋面的面料早已暗然失色,而且两个脚上的几个脚趾头都肆无忌惮地裸露在外面,到底是布鞋,还是凉鞋,实在有些不伦不类。幸亏是夏天,除了影响市容外,穿起来还是凉爽、舒服。要是冬天,这双鞋该扔哪就扔哪了,否则,不把脚趾冻掉才怪哩。
⑦又来到一个垃圾桶跟前。忽然,马老伯的眼睛直了,不,应该说是两眼发亮——垃圾桶外面放着一双皮鞋!这双皮鞋显然是被人丢弃在这里的。马老伯放下肩上的蛇皮袋,长长松了口气,然后拿起那双皮鞋翻看。两个鞋后跟有些磨损,鞋面有些皱褶,没有其他毛病,大约有七、八成新。马老伯开心地笑了一下。他踢掉自己脚上的鞋,然后换上了那双皮鞋,呵呵,除了稍微大一些外,没有其他不合适的。马老伯心想,如果有双袜子,就合脚了。
⑧说实话,这辈子马老伯还没穿过皮鞋哩,不是不想穿,是舍不得买啊。穿上捡来的皮鞋,马老伯格外高兴,也精神了许多。看看天色还早,又背起蛇皮袋继续走街串巷。
⑨直到废品回收站将要下班时,马老伯才背着捡来的垃圾来变卖。东西一件件从蛇皮袋里掏出来,一件件归拢好,然后才过称或是查数。啤酒瓶12个,每个瓶两角,一共2.4元;饮料瓶43个,每个一角,一共4.3元;废书纸13.8斤,每斤3角,一共4.14元;纸箱10斤,每斤5角,一共5元;一个破铝锅,3斤,每斤3元,一共9元,这几项加到一块,总共24.84元。马老伯接过钱查了好几遍,然后揣在贴身的口袋里,拿手按了几次才觉踏实。这下好了,已经攒够200元,够买一双新皮鞋了。
⑩回到家,儿子正在看电视。大学毕业后,儿子找不到工作,整天呆在家里看电视。
⑾马老伯拿出200块钱给儿子,说:“给,你买双新皮鞋吧。”一个月前,儿子就朝他要钱,说要买一双皮鞋。
⑿儿子漫不经心地接过钱,随手装进了自己的口袋。
⒀马老伯又忍不住对儿子说:“嘿嘿,我今天捡了一双皮鞋!”
⒁儿子朝马老伯脚上一瞄,顿时愣住了——父亲脚上穿的皮鞋是他下午刚扔到外边的。
17.本文标题为“一双皮鞋”,文中为什么还写到了一双布鞋呢?(3分)
318.文中第②段中画线句子有何作用?(3分)
19.品味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妙处。(4分)
(1)马老伯弓着腰,低着头,上身与下身几乎成了一个直角,每走一步都要趔趄一下 ..
(2)儿子漫不经心地接过钱,随手装进了自己的口袋。......
三、名著导读(4分)
亲爱的孩子,你可别再干这种事儿了,不要去管大人的事!大人都中了邪,他们正在经受着上帝的考验,而你还没有——你就按着孩子的想法生活吧。你要等着上帝来打开你的心灵,来指教你应该做什么,来引导你应该走什么样的路。明白吗?至于谁犯了什么过失——这不关你的事。让上帝来评判,来惩罚吧。
20.这段文字出自名著《》,文中的“你”是(人物名)。(2分)
21.这段话是谁在什么情况之下说的?有何用意?(2分)
四、作文(40分)
这事真让我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难免会发生一些事情,这些事情或让你高兴、欣慰,或让你伤心、沮丧,或让你失望、后悔„„请依据上述提示(不限于此范围),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将题目补充完整。
作文要求:(1)要有真情实感,要努力做到有新意有创见;(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不要出现真实姓名及班级;(4)字数不得少于500字。
五、附加题(10分)
楚有祠(祭祀)者,赐(赏赐)其舍人(投靠在贵族家里的人)卮(zhī古代一种盛酒器)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拿)酒且(将)饮之,乃(却)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给它添上脚)!”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本)无足,子安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1.解释文言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赐其舍人:,饮之:,遂饮其酒:...
2.翻译下列文言句子。(3分)
蛇固无足,子安为之足?
3.你用一个成语为本文拟个标题。(2分)
4.你能说出这个寓言的寓意吗?请写在下面。(2分)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共25分)
1.A2.C3.D4.B5.A6.C
7.(1)凭君传语报平安(2)独坐幽篁里(3)竹中窥落日
(4)思君不见下渝州(5)散入春风满洛城(6)即更刮目相待
(7)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8.示例:哪怕实验结果只有一点误差,他都要反复研究出错的原因。他还郑重其事地说:“既然是搞科学实验,就容不得有丝毫马虎。”他这种对待实验一丝不苟的态度,令人赞不绝口。
二、阅读理解(共31分)
9. qídǎogěng
10.钟声宣告最后一课的结束,号声暗示着德语要代替法语,这是对韩麦尔先生的沉重打击,脸色惨白正是他内心悲痛的生动写照。
11.韩麦尔先生的爱国精神使小弗郎士觉得他的形象高大了,他感到韩麦尔先生不仅是一位严师,更是一位爱国志士。
12.动作神态极度痛苦
13.(1)外城(2)穿
14.天子“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的要求是“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15.赞颂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长期征战的谨慎和机敏。
16.扑朔迷离
17.通过对比手法,突出马老伯的布鞋之旧和儿子丢弃的皮鞋之新,既表现出马老伯爱子心切,也表现了他的艰辛与节俭并没有得到已经成年的儿子的感恩和回报。(意对即可,3分)
18.这里的环境描写,突出了天气炎热的程度,为后文马老伯劳动的艰辛作铺垫。(意对即可,2分。)
19.(1)示例:通过动作描写,形象地刻画出马老伯在天气越来越热的情况下努力寻找破烂的艰辛与劳累。(意对即可,2分)
(2)示例:“漫不经心”与“随手”形象地写出了儿子并不懂得珍惜父亲的辛苦劳动所得。(意对即可,2分)
三、名著导读(4分)
20.《童年》(1分)阿廖沙(1分)
21.外祖母(1分)酒馆女主人骂外祖母,甚至向她扔胡萝卜,阿廖沙瞅机会把酒店女主人关在地窖里进行报复时,外祖母教他要宽容(1分)。
四、作文(40分)(略)
五、附加题(10分)
1.他的代酒于是、就
2.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替它添上脚呢?3画蛇添足
4.告诫人们不要做多余的事。
第二篇:学期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根据诗文填写上下句(8分)
(1)山际见来烟,_____ _。(吴均《山中杂诗》)
(2),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4)__________________,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5)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岑参《逢入京使》)
(6)__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7)当窗理云鬓。(《木兰诗》)
(8);现在却常是忧郁。(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阅读下列一段文字,完成(1)-(4)题(7分)
秋天,银线似的蛛丝在牛角上挂着,粮车拉粮回来,麻雀吃厌了,这里那里到处飞。香气的稻禾是强烈的,碾()着新谷的场院lùlù()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挠……没有人能够忘记她。
(1)文段中有一个词语书写有误,请将这个词语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书写有误的词语“ ”,正确的书写“ ”。(2分)
(2)请在文段括号内为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3)选段运用的修辞方法是:(1分)
(4)文段中有一句话有毛病,请将它找出来:
。(2分)
3.“外祖母坐在窗户下快速地织着花边,线轴快乐地击打着,密密麻麻插满了铜针的枕头在春天的阳光下像金刺猬似的闪光。外祖母本人像铜铸的一般,――一点儿没变!……有一次我偷偷地看她,她把我的五戈比放在手掌上,瞅着它们,默默地哭了,一滴混浊的泪水挂在她那副海泡石似的大鼻孔的鼻尖上。”
选段出自名著《 》,它讲述的是(作者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从选段的描写以及原著的 内容来看,文中外祖母是一个 的人。(4分)
4.班级开展“黄河之旅”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6分)
【古之黄河】
面对黄河,唐朝大诗人李白曾吟咏道:“君不见,黄河 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请再写出一组与黄河有关的古诗句(含上下句)(2分)
【近之黄河】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读后说说你对这两则材料中的“黄河”的理解。(2分)
材料一 1948年,解放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主席面对汹涌澎湃的黄河,无限感慨地对身边的卫士们说道:“谁如果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
材料二 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在他的《黄河颂》一诗中写道:“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今之黄河】
20xx年3月 12日,地处黄河入海口的利津县近千名机关干部来到黄河大堤,植树种草,绿化大堤。为号召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这一活动,请你拟写一则宣传标语。(2分)
二、阅读与理解(40分)
(一)最后一课(节选)(12分)
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都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⑴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只要想想:四十年来,他一直在这里,窗外是他的小院子,面前是他的学生;用了多年的课桌和椅子,擦光了,磨损了;院子里的胡桃树长高了;他亲手栽的紫藤,如今也绕着窗口一直爬到屋顶了。可怜的人啊,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何况又听见他的妹妹在楼上走来走去收拾行李!他们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了。
可是他有足够的勇气把今天的功课坚持到底。习字课完了,他又教了一堂历史。接着又教初级班拼他们的ba,be,bi,bo,bu。⑵在教室后排座位上,郝叟老头儿已经戴上眼镜,两手捧着他那本初级读本,跟他们一起拼这些字母。他感情激动,连声音都发抖了。听到他古怪的声音,我们又想笑,又难过。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5.文中划线的两句细节描写各有什么作用?(4分)
⑴
⑵
6.为 什么听到钟声、号声,韩麦尔先生“脸色惨白”?(2分)
7.文中“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的含义是什么?(2分)
8. 结尾两段对韩麦尔先生的举动和表情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二)季羡林:一位大师的非凡人生(13分)
他的一生跨越清朝、旧中国、新中国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他有语言学家、翻译家、教育家等称号,掌握了英语、德语、法语等共12种外语;他也是国内唯一一个有能力独立释读吐火罗语残卷的人;他还是中国现代东方学科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他就是头顶“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和“国宝”三项桂冠的季羡林。
1911年,季羡林出生于山东省临清市一个贫困的农家,在徒有四壁的家里,季羡林连个带字儿的纸条都没见过。在他的记忆里,一年大概只能吃一两次白面。由于季羡林是季家那一代里唯一的男孩儿,父亲让他到济南的叔叔家接受教育。叔叔对季羡林的期望很高,要求极严。为了把侄子培养成一个有出息的人,叔叔不惜代价,节衣缩食,给侄子报了两个课外学习班。季羡林从初一开始,每天放学后先去古文学习班学古文,晚饭后,再去学英文,一直到晚上十点才能回家。就这样,季羡林坚持了近八年,而且他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这八年的勤奋与坚持,为他日后的国文和外文的学习与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35年,季羡林赴德国留学,研究印度学,学梵文、巴利文等。由于战争缘故,他留在德国10年。1946年才回到上海,经陈寅恪推荐,季羡林到北京大学任教,并创立了东语系。回到北大后季羡林发现国内梵文典籍严重匮乏,研究困难重重。正在这当口,季羡林收到了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的聘约,邀请他到剑桥大学任教。剑桥大学良好的科研条件使季羡林动心了。最终,对家庭的责任心使得他放弃了剑桥大学聘书,在国内艰难的条件下,他刻苦钻研,最终成为中国现代东方学科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文革”期间,身为北大教授的季羡林,却被安排在女生宿舍楼当看门人。即使这样,他也没有中断学习,他揣着小纸片,偷偷地翻译蜚声世界文坛的《罗摩衍那》。
季羡林经常给学生讲一个笑话:一个江湖郎中在市集上大声吆喝,叫卖治臭虫的妙方。有人买了这个妙方,打开用纸一层一层包裹得严严实实的纸卷,纸上写着两个字:勤捉。买方子的人觉得上当受骗了,却又无可奈何,因为它告诉了人们一个不争的事实和真理――。
为了写《糖史》,已经80多岁的季羡林每天都要跑一趟图书馆,风雨无阻,坚持了两年。到了后期,生病住院后,季羡林还在坚持写作。为了写东西,他输液时都伸左手,留出右手写完了《病榻杂忆》。
温家宝总理曾这样评价他:季羡林之风,山高水长,让人景仰。他对于学术的热爱、家国的忠诚和名利的淡泊是后人学习的榜样,百年燕园也因他的气节而更显魅力。
9.选文主要记叙了季羡林哪方面的“非凡”?(2分)
10.文章共八个自然段,思路清晰,请用“//”在文中标出写作层次。(3分)
11.季羡林给学生讲的“勤捉”的笑话,告诉了人们什么道理?请根据你的理解把它写下来。(3分)
12.“温家宝总理曾这样评价他:季羡林之风,山高水长,让人景仰。”请结合文段内容,概括“季羡林之风”的内涵:
(2分)
13.读了选文,你认为季羡林能够头顶“国学 大师”“学界泰斗”“国宝”三项桂冠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分)
(三)《孙权劝学》(15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⑴卿今当涂掌事()⑵但当涉猎,见忘事耳()
⑶即更刮目相待()⑷及鲁肃过寻阳()
15.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⑵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16.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中,包含两个成语“ ”“ ”。(2分)
17.文章本来是写孙权劝学的,结尾却写了鲁肃和吕蒙的对话及交往,有什么作用?(2分)
18.读了本文,从孙权或吕蒙身上,你得到什么启示?(3分)
三、写作(30分)
19.下列两篇作文题,请任选一个文题写一篇文章。
文题一:请以《成长路上 多》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⑴把题目补充完整;⑵不少于500字。
文题二:十三岁,特殊的年龄、特殊的季节。十三岁的天空,纯净、湛蓝,云追着风动;十三岁的天空,有阳光,很灿烂、很温暖;十三岁的天空,也会有雨,云聚在一起流下泪水……
请以《十三岁的天空》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⑴请选取合适的文体,写出你的经历和感受;
⑵要认真审题,扣住题意作文,不少于500字。
题目
第二学期D片七年级语文期中联考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1)竹中窥落日(2)此夜曲中闻折柳(3)弹琴复长啸(4)夜发清溪向三峡
(5)凭君传语报平安(6)万里赴戎机(7)对镜帖花黄(8)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一题一分,错字、别字、漏字、增字均不得分。)
2.(1)“丰挠” “丰饶”(2分)
(2)nin 辘辘(2分)
(3)比喻(1分)
(4)香气的稻禾是强烈的(2分)
3.《童年》 阿廖沙 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
4.示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不惧艰险,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根(或“母亲河”)。示例:保护母亲河,我们在行动;你我齐携手,保护母亲河。
二、阅读理解
(一)5.(1)以小弗朗士的心理活动,表现对普鲁士强行他们学德语的憎恨,对自由的渴望,突出了爱国的主题。(2分)
(2)对郝叟老头的表情、声音的细节刻画,表现出对祖国语言的热爱,对侵略者的憎恨。(2分)
6.是因为钟声宣告最后一堂法语课结束的时间已经到了,阿尔萨斯人从此将和祖国语言告别了。(2分)
7.表现了我对韩麦尔先生的崇敬之情。(2分)
8.一方面表现他对祖国必胜的信念,另一方面表现他在面对祖国被占领的残酷现实面前,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4分,每一方面占2分)
(二)9.对学术的热爱和追求。答“学术的热爱、家国的忠诚和名利的淡泊”也可以。(3分)
10.他就是头顶“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和“国宝”三项桂冠的季羡林。//……留出右手写完了《病榻杂忆》。//……百年燕园也因他的气节而更显魅力。(3分)
11.凡事没有捷径和窍门,唯有勤奋。(3分)
12.勤奋与坚持,对祖国和家庭的责任感,对名利的淡薄。
13.珍惜难得的求学机会,打下坚实的基础;赴德留学,刻苦钻研,开创了中国现代东方学科;勤奋执着坚持习作,成就了等身著作。(3分,一点1分)
(三)14.⑴当道,当权(2)粗略地阅读 ⑶ 重新 ⑷到了……的时候(4分)
15.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2分)
(2)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2分)
16.利用鲁肃的赞叹、与其交友来衬托吕蒙进步之快,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效果的明显。(3分)
17.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看)
18.从孙权劝学成功这件事,我懂得了规劝人时态度要诚恳,还要善于举使他人信服的道理;作为吴国君王,孙权尚且要学习,我们就更应该要珍惜时间,勤奋学习了。吕蒙知错就改,勤奋好学并最终学有所成的经历也给了我人生的启发,我现在也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将来做一个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言之有理即可。(4分)
第三篇:四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试卷
一、看拼音写词语,看谁写得正确、漂亮
攀登屏障蜿蜒赠送善款
愚蠢牺牲罪恶躲避妨碍
二、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四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试卷:拮据(jūjù)不禁(jìnjīn)捕捉(pǔbǔ)扫帚(sàosǎo)
笔杆(gāngǎn)折腾(zhēzhé)黝黑(yōuyǒu)柔嫩(nèinèn)
三、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_壮阔 _______不解 _______以求 随心_______
气喘_______ 若无_______ _______不断 _______万一
四、选择自己满意的答案,将序号(字母)填在题后横线上
1.“不速之客”的“速”的意思是_________。
A.迅速,快B.速度C.邀请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是_________。
A.奇峰罗例B.响彻云宵C.运筹帷幄
3.选词填空。
当你的权利受到侵犯时,你要用法律武器_________它。
A.保护B.维护C.爱护
4.“()尊重别人,()会得到别人的尊重。”一句中合适的关联词是_________。
A.只有……才……B.因为……所以……C.既……又……
5.黄河在近2000年间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这句话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
A.列数字B.作比较C.打比方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自然之道》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不要去关心大自然的事,否则就会好心办坏事。
B.科学家通过研究蜻蜓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
C.《中彩那天》一文中的父亲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们诚信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可贵。
7.“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一句中引号的用法是_________
A.表示引用B.表示特定的称谓C.表示特殊含义
8.有一个同学经常说话不算话,失信于人,你送他一句名言_________。
A.精诚所至,金石为开。B.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五、按课文原文(原意)填空
1.大漠孤烟直。
2.;敬人者,人恒敬之。
3.春雾______,夏雾______,秋雾______,冬雾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敬亭山。
5.湖光秋月两相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样的山________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________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___________,山间___________,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___________的画卷,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个_________的人,__________的人。
8.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_____________。我们很快明白,我们干了一件_____________的蠢事。
六、经典诵读与积累
1.补充下列诗句。
(1)不要人夸好颜色。
(2),依旧烟笼十里堤。
2.选择合适的内容,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星渐没,九聘对三征。_____________,贾岛昔为僧。
A、众芳亭B、日初升C、萧何曾作吏D、骑牛闲读史
3.连线
桃花尽日随流水著麦苗风柳映堤《杂诗》
蜂蝶粉粉过墙去洞在清溪何处边《雨晴》
近寒食雨草萋萋却疑春色在邻家《桃花溪》
阅读理解
(一)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在一片河坡上,早先有过一个很像样的小村庄。清澈的河水从村前流过,村后的山坡上郁郁葱葱的树林好像一道巨大的屏障。这里的空气格外(新鲜清新),庄稼长得很好。
村里住着几十户人家。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家家有了很锋利的斧头。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līnlīng)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lùlòu)的土地。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各家各户一间间一栋栋的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炊烟消失在天空了。
不管怎样,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就)停下来。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子。
1.用“√”画出文中括号里正确的注音和字词。
2.选择下列词语中带点字的意思,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1)应有尽有()
A.用力完成B.达到极端C.全,都
(2)雨水奇多()
A.特殊的B.特别,非常C.惊异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消失()扩大()
4.“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子。”一句中破折号的用法是()
A.表示解释说明B.表示意思的转折C.表示语音的延长
5.读了短文,你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点什么?请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持之以恒的力量
竺可桢小时候很爱学习,还爱动脑筋思考问题。家乡雨水特别多,屋檐上老是滴水,落在石板上发出“滴滴答答”的响声。竺可桢站在一旁数那“滴答”作响的水滴,数着数着,他像发现了奇迹,眼睛盯着石板出神。他心里纳闷:哎,这些石板上怎么有一个一个的小坑呀,水滴还正好滴在小坑里?再看看另外一块石板,也是同样的情况。他立即跑去请教父亲。
父亲听了儿子的问话很高兴,耐心地向他解释说:“可桢呀,这就叫‘水滴石穿’呀!别看着雨水没有什么厉害的,但是,天长日久,石板就被滴出小坑了。读书、办事情也是这个道理,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成就。”
从此以后,“水滴石穿”成了竺可桢一生的座右铭。从小学、中学直到大学,他一直用这句话鼓励自己,学习成绩一直都很优秀。1910年,20岁的竺可桢去美国留学。8年后,他获得博士学位回国,一直从事祖国的气象事业。
1.“滴”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_______,再查_____画。
2.请用“_______”画出第一自然段的中心句。
3.请根据短文的理解,写出“水滴石穿”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的座右铭是什么?请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习作展示
题目:我发现了……
同学们,只要在生活中多留意,善于观察,你就会不断有新的发现,发现周围事物在变,发现一些规律,发现科技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请以“我发现了……”为题,写一篇作文。
四年级期中试题答案
(共120,其中卷面分5分)
积累运用(68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看谁写得正确、漂亮(每字0.5分,共10分)
攀登屏障蜿蜒赠送善款
愚蠢牺牲罪恶躲避妨碍
二、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每空0.5分,共4分)
jūjīnbǔsàogǎnzhēyǒunèn
三、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每空1分,共8分)(略)
四、选择自己满意的答案,将序号(字母)填在题后横线上(每题2分,共16分)
1.C2.C3.B4.A5.A6.C7.C8.B
五、按课文原文(原意)填空(1,2,4,5每空2分,第三题每空0.5分,其他每空1分,共21分)(答案略)
六、经典诵读与积累(共9分)
1.(每句2分,共4分)(答案略)
2.(每空1分,共2分)
B、日初升C、萧何曾作吏
3.连线(每句1分,共3分)(答案略)
阅读理解(17分)
(一)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1.清新līnlù才(每空0.5分,共2分)
2.(1)C(2)B(每题1分,共2分)
3.出现缩小(每空0.5分,共1分)
4.A(2分)
5.(答案略)(3分)
(二)持之以恒的力量
1.Ddī氵11(每空0.5分,共2分)
2.竺可桢小时候很爱学习,还爱动脑筋思考问题。(1分)
3.水滴石穿:指水不断地往石头上滴,能把石头滴穿。比喻只要有坚强的毅力,持之以恒,再难的事情也能完成。(2分)
4.比如:有志者事竟成等等。(2分)
习作展示(30分)
第四篇:二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分析
二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分析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次语文期末试卷共分为三部分,试卷密切联系教材,关注学生的实际,题量不大,难易适中,覆盖面广,从书写习惯、易读错的字、阅读积累与运用以及写话等几个部分对学生的习惯、知识、能力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检测。既考查了学生识字写字能力,又考察了学生对语言的积累运用,阅读理解、分析及习作能力。
二年级共有30人,平均分82.68,优秀率63.33%,及格率90%。
二、答题情况分析
第一题:读拼音,写词语
本题考查的重点是本册书中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本题的答题情况较好,大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牢固,极少数学生出现错别字。
第二题:加偏旁。
这道题是让学生给字加偏旁变成新字组词,大部分学生掌握很好,能做到正确添加,但也有少数同学填得比较马虎,组词不对。
第三题:选择正确的读音,玫瑰的瑰应读轻声,出错的很多。
第四题:照样子写词语。所考查的都是平常练习的一些有特点的词语,学生完成的不错。
第五题:有的学生“优美与美丽”应用的不好。
第六题:按课文内容填空,大部分同学掌握的不错,只有个别学生出现错别字。
第九题:阅读短文,在短文的阅读与理解方面,学生失分较多,许多学生没有将短文好好阅读就慌忙作答,理解不到位从而造成错误。还有的学生没有好好读题,丢题现象严重。
第十题:看图写话
大部分学生能按要求写出图中的故事,表述清楚,语句通顺。也有极个别学生识题差,没有扣住中心来写,还有的因格式、错别字等造成失分。更有的同学没有写作文题目而失分。
三、今后改进措施
通过这次质量检测,不仅全面了解学生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的基本情况,而且对今后的教学有所启迪。
1、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夯实力度,尤其是学困生的基础知识的练习和巩固,争取能让他们把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掌握得再扎实些。
2、督促学生熟读、背诵课文。
3、严格要求,养成认真检查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以及做完试卷后仔细检查的好习惯,从每次作业,每次练习开始严要求。
4、抓好阅读,知道学法。不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阅读,让学生仔细阅读,认真思考,完整答题,努力答全面,培养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继续加强写作指导。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要加强课外的阅读积累,二是多提供连笔的机会,提倡与生活实践密切联系起来。
第五篇:五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试卷分析
五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试卷分析
全班31人参考,及格率87﹪,优秀率28﹪,总分226分,平均分7277分。
这次语文试题,不是很难,注重了基础知识和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的考察,我们平时也注重了这方面的练习,但是这次考试学生答得还是不够理想。
第一题看拼音写汉字错的最多的字是“卸货”的“卸”这个字,全班有13个学生写错了,其次是“谎”,有10个学生写错了,错误在多写了一个点,这说明学生的字词掌握的很不牢固,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狠抓学生的基础,从字词入手,运用多种手段,多运用字典,把字的书写和运用让学生掌握得更牢固,也多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记字的能力。
第二题关于多音字的考查:这个题学生做错最多的是“乘机”的“乘”的读音,好多学生选了四声,这个错误在于我,我有好多读音就不太准确,在今后我要严格要求自己,遇到读不准的字就查字典,以身作则,培养学生查字典的习惯;还有这个题我班出现了五个学生没有按照要求做题,题意让用横线画出正确的读音,而这五个学生画的是对号,白白的减了六分,这说明学生的审题不认真,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做题认真审题的习惯。
第三题内知识积累运用,这部分知识答得还可以,有一个空----本学期学习了萧红的《祖父的园子》,好多学生填的是《呼兰河传》。学生对要求看的不清楚。
第四题内阅读,对“安居乐业”的解释。有的学生无从下手,在语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平时就应该锻炼学生这个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注重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让学生运用多种手段、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两个“水土不同”学生的理解也出现了问题,第一个应该是“自然环境”,第二个应该是“社会风气”,有的学生理解了意思但是语言表述不准确,所以在平时注重学生的概括能力很重要,让学生多说,在说中,练习中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严格要求学生,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五题外阅读,这次考试出了两个外阅读,第一个有个题答得特别不好,学生没有领会出题的意图,导致整个三分的题全班都丢了,“从全文看,作者是从()和()两个方面写的故乡的杨梅,其中,详细写了()。”学生都是从杨梅的样子和味道去答得这个题,导致出错了,第二个外阅读,学生答得还可以,得分率达到了73﹪,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阅读的培养,把每篇文都当成材料,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平时也多练练阅读,提高学生阅读的水平。
最后写作,这次我班的写作减分也很严重,还是有几个学生字的书写不是很好,没有优美的句子,今后,还是鼓励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好词好句,并交给学生怎么去运用,争取把学生的写作提高一大步。
其次,我班两级分化很严重,有两个学生只得到了20几分,这个主要是我平时没有抓到位,在今后,我要重视学困生的管理,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而言之,教好语文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我们注重平时,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本着一颗积极探索、努力钻研的心去不断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争取让自己很快的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