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对策和预防

时间:2019-05-14 22:09: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对策和预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对策和预防》。

第一篇: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对策和预防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

网络成瘾是指由重复的对于网络的使用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带来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欲望,同时还会产生想要增加使用时间的张力与耐受性,克制,退瘾等现象。对于上网所带来得快感会一直有心里上与生理上的依赖。

大学生网络成因现象的产生是网络使用者的个人特性与网络功能交互作用的结果。我认为造成大学生对网络产生依赖的原因有一下三个;第一,网络的可获得性,很多学校给学生提供上网的条件,而且学生也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来上网。第二,大学生普遍存在发展性问题。有些具有社交倾向的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很难与他人建立社交关系,便向网络寻求网上友谊。第三,另一相关的发展性问题是同一性的建立;即大学生更加注中自己的价值,人生目标,生活方式,需要及其他相关方面。有些大学生可能利用网络来建立一个积极的自我感,在虚拟的现实中,他们把自己定位的更加积极,甚至相信这种新的特征会变为现实。

所以,网络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完全没有烦恼的新天地,他们喜欢上网,慢慢成瘾。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

一是因为他们的心智还不成熟,容易沉溺于某一新鲜事物不能自拔的身心特点有关,抵御网络诱惑的能力不强。二是他们的社会化进程不完善,导致他们没有足够的社会交往能力,经常与周围人“格格不入”,进而封闭自己。三是目前的游戏软件产品大多来自境外,很多涉及暴力、色情等,这种电子游戏被称为“电子海洛因”。在游戏玩家中青少年是主体,网络游戏等容易使青少年产生上瘾的心理疾病。

二、防治措施

1心理干预

首先要了解成人网络成瘾者的早期经验,特别是重大生活事件对成瘾者的影响,推究其不良性格和负性情绪的根源;其次,由于成人网络成瘾者都具有比较强的自我认识能力,因此,可以与去其一起客观全面地分析评价网络技术、网络人际交往、网络信息和网络游戏,同时对比他们的过去与现状,转变网络成瘾者对网络的依恋和依赖的认知成分;第三,协助网络成瘾者恢复自身生活的规律化,恢复生物钟,转移对网络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寻找有益的兴趣生长点,扩大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面;第四,对于部分严重的成人网络成瘾者,要辅以适当的心理治疗技术,如强化法、森田疗法等进行治疗。自我效能

由于在成瘾行为方面,自我效能是一个关键变量,因而能对成瘾行为的预防、戒除和改变做出合理性的说明和解释。(1)抵抗性自我效能。它是对于还未成瘾的个体来说,能够抵制网络的能力的信念。这就要求成瘾者训练抵抗来自网络对自己内心的诱惑的能力的决心。(2)减少伤害型自我效能。它是指个体已经卷入到网络成瘾行为之中,并对此种行为产生依赖,但并没有真正导致成瘾行为时,对自己能够抵制上网的信心。让网络成瘾者了解网络成瘾的危害,并要求网络成瘾者控制进一步的危害和加强自己可以减少这种危险行为的信念。(3)行动型自我效能。既个体对戒断网络实现的信心。如果个体为戒除上网定下了一个期限,那么他就会做出一个承诺,从而使他超越了仅仅是考虑的阶段。(4)应对型自我效能。是指一种对自己能够克服旧病复发危机的预期能力。面对极具诱惑力的网络,个体

应坚信自己具有应对旧病复发危机的能力,做出合理的判断并采取适当的应对方法。(5)恢复型自我效能。在旧病伏法,重新评价网络,对自己能够恢复应对能力的充满信心。

3群体支持

成人陷入互联网之后,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就会想办法将其摆脱,但如果个体的应对能力不足,仅凭其自身的力量是不能摆脱成瘾行为的,这时就需要群体的支持了。支持群体一个是家人。首先让家人明白网络具有极强的致瘾倾向,减少对网络成瘾者的责备;与成瘾者就其成瘾的原因进行开放式的交流,鼓励成瘾者戒断网络;建议全家外出旅游度假,一方面让其转移对网络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使其感受亲情的温暖。另外帮助网络成瘾者培养新的爱好以促进其恢复。另一个支持群体就是周围的社区。鼓励他们经济参与社会活动,结交具有类似背景的朋友,扩大实际生活中的人际交往,从而减少对网络的依赖。

青少年网络成瘾对策及矫正

1.坚持预防为主。

我们认为,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应注意以下几点:(1)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教育。既要让青少年熟悉和利用网络的优点,同时也要让他们知道网络具有的潜在威胁,使他们形成正确的网络认知,清楚地知道在网上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2)重视发挥社会环境的关心和制约作用。营造良好的家庭、学校生活氛围,融洽家长、老师、同学、朋友等现实人际关系;学校、社会及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要定期不定期进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在生理和心理保健等方面给青少年以更多的关心。同时,家庭、学校以及网吧等提供青少年上网场所的各方要协调一致,控制青少年的上网时间,尤其要加强对青少年夜间上网时间的控制。(3)加强学校、城镇社区、农村集镇等的青少年工作。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及青少年教育服务机构等,要在青少年集中的地方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少年文化活动,建立青少年社团,培养青少年对健康、科学、积极的社会文化活动的兴趣,培育青少年的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避免青少年陷入“无聊地非上网不可”的泥潭。

2.青少年要加强自身心理素质训练,提高自制力。

对于青少年,建议:(1)上网要有目的性和时间性,切忌盲目性和随意性。对于自制力较差的青少年,在上网前应把自己要完成的任务及大概需要的时间列在纸上,并用闹钟或其它能定时的东西来提醒上网时间,以此来约束自己,避免沉迷网络。(2)消除最具危害性的上网习惯。对自己到底在网上做了什么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要弄清楚你主要把时间花在哪里:聊天室、网络游戏,电脑色情,新闻组,还是浏览网站?知道了上网主要干什么,在以后上网中要特别注意。如你喜欢聊天,以后就不去聊天室;如果你喜欢电脑游戏,那你就删除游戏的应用程序。对网络成瘾者来说做到这些比较困难,这就需要你的意志努力去克服这些困难。(3)培养替代活动。如果离开了网上的活动,必然要有相应的其他活动来替代。这时一方面要找出以前感兴趣、现在依然感兴趣的活动;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发展一些新的、更有趣的活动来替代,比如参加学校的文学社、书法小组等等。总之,做你喜欢做的事。日常生活中快乐的事越多,就越不会怀念因特网上的嘈杂声,也不会轻易屈服于重操旧业的欲望。

3.对已经成瘾的青少年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

对于有网络成瘾症状的青少年,应做到尽早发现,并及时采取有效的心理辅导和治疗手段对其进行干预,以帮助其尽快戒断网瘾,重新回到正常的学习、生活轨道上来。目前常用的心理辅导和治疗方法主要包括:(1)系统脱敏法。这种方法是诱导患者缓慢地暴露导致神经焦虑的情境,并通过设定小步骤的训练目标,让患者以放松的心理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习惯的目的。具体方法是:根据青少年上瘾的程度,设定小目标,如规定每天上网的时间逐步减少。同时,要让患者学会某一肌肉放松技术,并鼓励患者在放松状态下逐渐地从事他所焦虑的行为,进而有效地治疗。并且要求青少年制定合理作息规律、多锻炼身体,这有利于患者学会控制自己,放松神经紧张。并且,在进行行为治疗的过程中,可以辅之以代币法等奖惩方法加以巩固。(2)团体心理辅导法。这是治疗网络成瘾比较有效的一种矫正措施。青少年网络成瘾者对网络有着共同的心理体验和认知,也对存在的问题容易产生共鸣。这样,在心理辅导时就容易产生向心力和心理场。在团体辅导初期的关键任务是营造良好的心理与环境氛围,组建好团体。在团体心理辅导中采取“认知行为”模式,使小组成员先了解团体心理辅导的意义,然后从认知的角度鼓励团体成员就网络依赖的问题进行主题交流和讨论,使他们了解自己的成瘾状况,看到自己的问题,并希望解决它,从认知的层面与成员共同寻找产生问题的原因和关键阶段,进而根据自己的现有依赖程度确定改变的目标、拟订评估策略、制订行动计划。另外,根据网络成瘾形成、发展和变化的原因,辅导者给予具体的实施指导,并由团体内部发展监督评价机制,对每个成员的行为变化给予反馈、指正以及适当的奖惩。要使患者真正达到生活常态适应的水平和目标,必须将认知与行为结合起来,使团体成员能够用认知来规范行为,通过行为反馈进一步矫正、强化和完善认知,使二者相辅相成,达到完整同一的生活适应。另外,根据青少年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辅以必要的药物治疗。

对策

提高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的方法和水平。大学生沉溺在“网上聊天”、“网络游戏”中,主要是因为对网络的认识不够,其实网络所有的不仅仅是“网上聊天”、“网络游戏”,更多的是“网上学习”、“网上交流”、“网上搜索”等。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优越性促进学习和交流,把大学生对计算机信息网络的浓厚兴趣和求知欲望进行正确引导,趋利避害,有效地发挥互联网的作用,把大学生的主要精力集中到有利的方向上来。具体措施如下:一是要让他们充分了解网络的功能与特点,掌握其具体的操作技能,自觉地把网络当作学习、工作的工具而不是游戏和聊天的空间。如通过教学、培训、组织兴趣小组、网上知识竞赛、网络信息咨询、网络科技知识解答、网上新闻调查等活动,激发大学生学习网络知识的兴趣,提高使用网络的水平和技巧;二是要经常告知学生,在上网之前必须设定目标,有选择地进入各类网站,查找相关的资料,不能无目的地在网上漫游。

重视对网络成瘾者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宽松的成长环境。学校作为思想教育的主渠道,应从多方面入手,一方面重视对新生的适应性教育,帮助其制定科学的大学生活学习规划;另一方面,加强对网络成瘾...危害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互联网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有潜在威胁。互联网虽然内容丰富却很复杂,良莠不齐,青少年在互联网上接触的消极思想会使他们的价值观产生倾斜,在潜移默化中影响青少年人生观的形成。

二、互联网使许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长时间脱离现实,使一些青少年荒废学业。

三、互联网对青少年健康的性心理培养有消极影响。据有关专家调查,在互联网上的非学术性信息中,有47%与色情有关,网络使色情内容更容易传播。而据不完全统计,有60%的青少年虽然是在无意中接触到网上的色情信息的,但自制力较弱的青少年往往出于好奇或冲动会进一步寻找类似信息,从而深陷其中。

第二篇:中学生网络成瘾原因及对策1

中学生网络成瘾原因及对策

来源: 时间:2008-1-8

【摘要】当前,中学生网络成瘾现象十分严重,不仅影响了自身正常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而且给学校、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危害。只有通过对中学生网络成瘾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建立中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互动的一个立体交叉的防护网,才能有效解决中学生网络成瘾问题。

【关键词】中学生;网络成瘾;原因;对策

1、中学生网络成瘾现状 1.1网络成瘾的定义与症状

“网络成瘾综合症”(Internet AddictionDisorder,简称IAD),于1994年由纽约的一位精神医生Goldberg提出,临床上是指由于患者对互联网过度依赖而导致明显的心理异常症状以及伴随的生理性受损的现象。美国心理学家KimberlyS.Young认为IAD与沉溺赌博、酗酒、吸毒等无异,导致的损害是多方面的:学业成绩下降、损害身体健康、夫妻关系障碍或离异、影响正常工作等。美国心理学会1997年正式认可“网络成瘾”研究,并专门讨论IAD的诊断标准。

患上IAD的人对网络有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在使用网络过程中不能有效地控制时间,经常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上网,从中获得满足感和愉悦感,使网络几乎成为现实社会的替代品,沉湎于网上的虚拟世界,“嗜网如命”而无法自拔,出现一些人格障碍,导致个体心理生理受损。其症状可发展为食欲不振、头昏眼花、情绪低落、精力难以集中等,严重的可导致神经紊乱,免疫功能降低,引发心血管疾病、抑郁症及眼睛方面的疾病等。

1.2中学生网络成瘾现状

中学生是“网络成瘾综合症”的高发人群。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叮分校的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至少有14%的在校学生符合网络成瘾的标准;而在中国大陆,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也日益严重。据有关部门调查显示,中学生上网达到80%,其中有大约13%的中学生网民患有网络成瘾综合症。他们沉湎于网上聊天,经常光顾色情网站,互联网成为一部分中学生名副其实的“电子海洛因”。

2、中学生网络成瘾原因

中学生容易上网成瘾大体上是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2.1主观原因

中学生身心发育尚不成熟是导致易上网成瘾的主观原因。具体表现在:

2.1.1自控能力欠缺。中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的时期,他们对于外界的各种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相对传统媒介而言,互联网作为一个新兴事物更能吸引他们的目光。他们在好奇心的促使下,抱着试一试、看一看的心理接触网络。但中学生正处于心理、行为上的变动期,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尚未定型,与成年人相比,其自制性和自律性较为逊色,因而他们一旦上网便难于抵制网络的诱惑,往往可能被网上光怪陆离且层出不穷的新游戏、新技术和新信息网住。

2.1.2认知能力有限。中国青少年从小接受的是正面教育,在涉及国家命运和民族利益的大是大非问题上,他们辨别是非和自我控制能力还是很强的。但是虚拟网络毕竟充斥着大量“垃圾信息”和“虚假资讯”。对于身处社会边缘、分辨能力有限的中学生来说,面对网上新奇、刺激的信息极易受其诱惑。

2.1.3自我意识强烈。中学时期是人生中自我意识和叛逆心理最强烈的时期,中学生急于摆脱学校、教师、家庭的管制,丢开书本,追求独立个性和成人化倾向,确立自我价值,网络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虚拟的空间。

网络自由平等的特性,为中学生创造了“海阔任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天地。在网络上人人平等,在匿名的保护下可以畅所欲言,不用担心受到什么审查,带来什么惩罚,而且观点越新、奇、特,可能得到的反响越大、回应越多。网络成为中学生展现自我的平台。

2.2客观原因

中学生可能身处的不利环境是导致易上网成瘾的客观原因。具体表现在:

2.2.1社会环境。目前网吧遍布大街小巷,尽管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条例,但在实践中对网吧尚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富有互动娱乐性的网络游戏和网上聊天室对中学生有着强大诱惑,促使他们将网吧当作乐土。

2.2.2家庭环境。当前我国中学生多属独生子女,且城镇居民以楼房式独门独户的家居结构为主,这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身为独生子女的中学生与同龄伙伴交流。在工作生活压力较大的今天,他们的父母极有可能因忙于工作和生计而忽略了与子女的情感沟通。那么在现实生活中缺少情感交流的中学生,便会在网络中寻找可归依的群体,迷恋于网上的互动生活。

2.2.3教育环境。在电子信息时代的大环境下,电脑和网络成为中学生不可或缺的学习工具,但缺乏老师和家长有效引导的中学生则更多地是把电脑和网络当成一种娱乐工具。另一方面,中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当学生“学习上经常遭受挫折,又得不到家人、老师和同学的理解。为宣泄心中的苦闷,逃避不愿面对的现实,往往在网上寻求安慰、刺激和快乐”,以宣泄平时的压抑情绪。

3、预防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对策

通过对网络成瘾原因的分析,中学生网络成瘾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中学生自身的心理特点;二是学校和家庭环境的影响。网络使用的特点无法改变,我们能做的是,通过改善学校和家庭的环境,塑造中学生的健康人格,从而对“网瘾”免疫。网络只是一个工具,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一种新型的、全方位开放的大众媒体,它与传统的大众媒体具有相同的功能,具有一切传统媒体的优缺点,在许多方面又是超越于传统媒体的。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关键是看怎样用它,谁来用它。要想充分发挥其正面作用,最大限度的抑制其负面效应,首先要摆正心态,对网络作一个客观公正的分析,结合网络沉溺者的人格特点,找到网络成瘾的真正原因。通过中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整体力量建构一个立体交叉的防护网,切实重视中学生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摆脱心理困境,提高心理素质,培养健全人格。

3.1学校要为中学生学生营造宽松的成才环境

学校作为对青少年教育的主要场所,要形成正确的与网络教育相适应的观念,与时俱进,勇于创新,采用积极举措把学生的求知欲引向正确轨道,提高学生使用互联网的水平和素养。学校除了正常的学业,要为学生创造条件,发挥潜能,培养特长,多开展各种类型的课外活动,包括文体活动、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让中学生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地成长和提高,充分展现自我,实现价值,充实课外时间,并在活动中找到友谊和自信心。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人际关系的引导,通过开展活动创造人际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扩大人际交往范围,让学生掌握一般的人际交往的技巧,促进中学生现实生活人际关系的改善和提高。一个良好的人际氛围,可以减轻心理压力,利于中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满足个体人际交往的需要。要开展性知识教育课程,消除中学生对性的神秘感和苦闷,对性有正确的认识,以消除他们对黄色网站的热衷,从而减少网络成瘾的可能性。学校要加强校园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普及网络知识,促进网络教育,使学生认清网络本质,并养成科学和网络生活习惯。

另外,学校要注意和家长联合。学校和家庭对中学生同等重要,网络成瘾问题是家庭和学校两方面教育失败的共同结果。因此,学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千万不要忽略了家庭的作用。学校如果发现学生有类似网络成瘾的苗头,应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学生在家庭的情况,同时和家长配合,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工作,发挥家校系统综合的教育作用。这是预防中学生网络成瘾的一个基本思路。

3.2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以“家庭温暖法”预防或戒除网瘾

据调查,在中学生网络成瘾的社会原因中,父母对孩子关心少,陪伴时间少,亲子关系不佳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父母要高度重视中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积极营造和谐美满平等的家庭氛围。家长对网络成瘾的中学生应尽量减少责备,尽可能进行交流,共同制定上网的行为契约、计划,形成良好的监督氛围,适时给予鼓励和鞭策,这有利于戒除网络成瘾。

家长要注意给孩子一个健康的家庭环境。一般来说,从民主、和睦、丰富多彩以及充满希望的家庭中出来的小孩是很少网络成瘾的。因为这样的环境给了他足够的自由、平等和快乐。

家长要注意发现孩子的优点,不要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孩子学习的优劣上。我们知道,在学校的考试中,必然有成功者和失败者,不可能所有的孩子都是前3名或前5名。如果家庭评定他们成功的标准只有一个,那些学业失败的孩子就很难在现实中找到成就感了,那么他们更可能去网络寻找虚幻的成功。作为家长要千方百计让孩子有成就感,包括学业、特长、交友等各个方面,而不是逼他们走向网络世界。

家长要注意引导和监督孩子上网。网络本身不是洪水猛兽,我们没有必要逃避;更何况,在现代社会中,网络无处不在,就算要逃也是无处可逃。所以父母阻止孩子上网既无必要也无可能,正确的做法是正确地引导和科学地监督。家长可以与孩子约法三章,允许他上网,但必须遵守一些规定。比如,限制上网时间;未成年人若无成人陪同不得与网友见面等。家长还应经常检查孩子上网的内容,如发现孩子上一些不健康的网站要及时与孩子进行沟通,对其进行引导。

当发现网络成瘾中学生时,家庭和学校要做的不是批评和打骂,而应积极地寻求专业帮助,如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如果情况特别严重的,甚至伴有其他精神症状,如幻想、抑郁等,要及时与医院联系,尽早接受住院治疗。

3.3坚持标本兼治原则,对中学生网络成瘾者进行及时综合治理

学校应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思想教育,通过对中学生的“三观”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努力提高与健全中学生的鉴别能力、自控能力,最终培养健全人格,提高中学生学生的理性自觉。学校的德育课程,应补充网络德育课内容,以提高中学生网络道德水平。要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开设心理咨询中心,对学生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及时提供帮助。对于有网络成瘾症状的中学生,要注意及时、有效地开展心理治疗,必要时辅以药物治疗,使之尽快摆脱困境。

政府要坚决打击网络犯罪,对于那些非法建立色情网站、向中学生传播色情等不良信息,以及对那些利用网络聊天工具对中学生实施网络诱骗和攻击的人,坚决予以打击。据研究,在网吧上网的中学生网络成瘾现象比较严重。要对“黑网吧”、“地下网吧”,要采取强有力的管理措施。社会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网络的信息监控和信息过滤。在新形势下要大力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建立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弘扬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通过伦理、道理手段约束网络行为是当务之急,要对网络电影、游戏网站等加大管理力度,引导其加强伦理和文化建设,形成正确的经营理念,严格限制开放时段,为中学生提供一个良好健康的网络环境。

第三篇:青少年网络成瘾原因初探

青少年网络成瘾原因初探

摘要: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生理发育、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其成长既受先天因素的影响,也受后天环境的制约,且后天因素占主导地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日渐突出,其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在信息化时代,青少年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网络的影响,他们在学习、交友、家庭教育等方面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大量的问题和冲突,这也大大增加了他们患上网络成瘾的可能性。加强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研究,探索青少年成长的规律,创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是一个文明社会应尽的责任。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有助于青少年获取丰富的知识、拓宽视野、提升素质;另一方面,对于那些意志力不强的青少年而言,无节制地使用网络,严重的甚至损害其身心健康,最终导致“网络成瘾”。

关键词:青少年 网络成瘾 危害 对策

1.引言

“网络成瘾”是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的社会现象,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发展,造成的危害极大。深入分析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防治对策,对预防“网络成瘾”的发生有着积极意义。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日益普及并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但同时,网络的负面影响之一— “网络成瘾”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官方数据显示:截止到2007年底,中国大陆地区网民总数已达到2.1亿,2009年增长率达到53.3%。而其中18岁以下占19.1%,18—24占31.8%,25—30岁的占18.1%。据此我们可以看出,青少年是我国网民的主体,网络在促进青少年快速成长发展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而日益严重。青少年是一个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都相对薄弱的群体,他们容易被色情信息、暴力游戏等不良网络内容所吸引,过分沉迷网络形成网瘾,不仅影响了自身正常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而且给社会带来巨大危害。青少年由于心理发展尚不稳定、不成熟,成为了网络成瘾的高发人群。有研究表明,每10个青少年网民中,就有1个网络成瘾。同时相关统计显示: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症”发病率高达15%,绝对人数高达244万,年龄主要集中在小学六年级至大学一年级之间,并且呈现低龄化趋势,网络成瘾严重地危害着青少年身心健康。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障碍,成为影响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潜在因素。因此,加强教育环境优化,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1、相关概念的界定

网络成瘾:“网瘾” 的概念,最初是年由美国心理学家格登博格提出。格登博格借用美国关于 药物依赖的判断标准,指出网瘾是一种应对机制的行为成瘾,症状是过使用网络,造成学业、工作、社会、家庭等身心功能的减弱。后来,匹兹堡大学的金伯利· 博士发展完善了这一概念。将其定义为一种没有涉及中毒的冲动-控制失序症。网瘾障碍,在临床上又称为病态网络使用,网络依赖,也称网络成瘾,是指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社会 心理功能损害的现象。在我国,网络成瘾已经是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问题,但关于网络成瘾的概念,学界尚有争议。概括地说,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争议:一是网络成瘾是否是一种疾病;二是网络成瘾是否是对互联网的成瘾。网络成瘾概念争议的核心问题是网络成瘾的性质,即网络成瘾的本质是什么。从网络成瘾的原因看,网络成瘾不仅仅是个体问题,而是综合性的社会问题。因此,在信息时代,要用发展的眼光认识网络成瘾现象及其所蕴涵的社会转型意义,不能单纯地将网络成瘾界定为疾病。

基于此,青少年网络成瘾是指青少年的上网行为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其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概念内涵包含过度使用网络和过度使用网络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的负面影响两个基本要素,基本问题在于网络成瘾的青少年对其上网行为的控制能力存在着障碍。金伯利 扬博士人认为,上网成瘾者主要有以下特征:(1)耐受性增强,即上瘾者要不断增加上网的时间才能获得和以往一样的满足;(2)出现戒断症状,如果一段时间(从几小时到几天不等)不上网,就会变得焦躁不安,不可抑制地想上网,时刻担心自己错过什么;(3)上网频率总是比事先计划的要高,上网时间总是比事先计划的要长;(4)企图缩短上网时间的努力总是以失败而告终;(5)花费大量时间在与互联网有关的活动上,比如安装新软件、整理和编辑下载大量的文件等;(6)上网使其社交、学习、工作等社会功能受到严重影响;(7)虽然能意识到上网带来的严重问题,仍然继续花大量时间上网。

青少年:青少年指满13周岁但不满20周岁的(从生理、心智的发展角度上讲)人,也就是少年与青年相重合的阶段,处于儿童时期之后,成人之前。但实际上,青少年指13岁以上到成年之前(也就是满14岁不满18岁)这段期间的人多为学生。青少年期是生命中的一个时段。青少年期既是以时间术语对生命某种特殊存在形式的描述,也是生命历程在时间上的一个特殊分段。研究者们都承认这个分段是存在的,并以时间的术语来界定它。我国学者一般把青少年期界定为十一二岁至十七八岁,日本学者宫川知彰等将它界定为十二三岁至二十一二岁,这比中国学者界定的年龄要稍靠后几年,西方学者从性别上对青少年期进行了区分,认为男性青少年期为12~21岁,女性青少年期为10~21岁,女性比男性青少年期略长。还有学者认为,青少年一般分作“青年”和“少年”,“少年”一般是指13至19岁的年轻人,而“青年”一般是指20至40岁的年轻人。本文的青少年主要指满13周岁但不满20周岁的社会群体。

青少年期是生命的黄金时段。尽管各国青少年分期的时间并不一致,然而研究者们却一致认为这个时间段在生命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有人称它为承前启后的“过渡期”;也有人认为它是生命的“转折期”;还有人说它是充满朝气的“花样年华期”。由于这个阶段的青少年生理处在加速发展期,所以它又被人们称作人生发展的“加速期”。如此等等,都说明青少年期是人的一生中最宝贵、最有价值的时期。处于生理发育成熟期的青少年,主要有三个特征:一是身高体貌的显著变化;二是第二性征的出现;三是大脑神经系统的日趋完善。这些变化是全面的,无论生理的不同部分先前的发展速度有何不同,到了这个时期,它们几乎都达到了它们发展的最高水平;这些变化也是深刻的,它们是个体生理的第二次突变,是生理由量的积累向质的转变的具体表现。

1.2、青少年网络成瘾现状

青少年是“网络成瘾综合症”的高发人群。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叮分校的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至少有14%的在校学生符合网络成瘾的标准;而在中国大陆,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也日益严重。据民盟北京市委提交的报告,北京市中学生网络成瘾者约有13万多人,占14.8%。据北京市150多位政协委员历时4个月完成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小学生上网达到81.3%,有七成学生网民沉湎于网上聊天,有四成多经常光顾色情网站,互联网成为一部分青少年名副其实的“电子海洛因”。武汉市6名平均年龄为15、16岁的辍学学生因为没钱上网,而在市区实施抢劫;浙江省绍兴县一名连续三个通宵上网的少年,因父亲不准他再去网吧,竟从四楼窗口一跃而下,以身“殉”网(潘海平,朱立毅: 《别让 “电子海洛因”伤了孩子》,“人民网”,2001年11月22日); 2002年南昌市某17岁高三学生玩网络游戏猝死,引起了社会的震惊。2002年6月北京“蓝极速网络”网吧的一场大火,烧死了24条生命,他们绝大多数是深夜仍在玩网络游戏的学生。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严峻性不容忽视。

1.3、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类型

(1)色情成瘾。上网者迷恋网上的所有色情音乐、图片以及影像等。有专家指出每周花费11小时以上用来漫游色情网站的人,就有色情成瘾的嫌疑。

(2)网络交际成瘾。上网者利用各种聊天软件以及网站的聊天室进行人际交流。

(3)强迫信息收集成瘾。这包括强迫性地从网上收集无用的、无关紧要的或者不迫切需要的信息。

(4)游戏成瘾。包括不可抑制地长时间玩计算机游戏,这是较普遍存在的现象,尤其涉及了许多的中小学以及大学的男生。不但用家中的电脑可以轻松地进行连网游戏,遍街的所谓电脑网吧更是绝佳的去处,既可以逃避家长的耳目,还可众人一起连机,使游戏更加的刺激有趣。

(5)其他强迫行为。如,不可抑制地参与网上讨论、BBS发表文章、购物、拍卖等活动。程度不同、类型不同的青少年网络成瘾者的症状是不一样的,其身心所受的影响也是大不相同的。实际上网络成瘾者多是以上几个类型的混合体。1.4、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症状

沉迷网恋:如同“鸡”与“蛋”,目前在“成瘾”与“上网时间变长”谁是因谁是果的问题上尚无公认的结论,但长时间恋网无疑是网络成瘾者的“标签”。网络成瘾者平均每周上网25至30个小时,且不分白天黑夜。与非成瘾者相比,他们的上网频率高出1倍,多耗费2倍的时间。

不谙人际:对着电脑屏幕行文如水、滔滔不绝,丢掉键盘鼠标就变得沉默寡言,网络正在让当代年轻人的人际交往能力逐日退化。调查表明,56.3%的网络成瘾者人际关系较差。相比之下,46%的非成瘾者能将自己与同学、亲友的关系相处得很好。

身心成疾:网络是无形的,当你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它将麻痹神经,摧毁精神。调查发现,网络成瘾者起初对网络只是精神上的眷恋,而后则发展成为躯体上的依赖。由于长期坐在电脑前,缺乏活动并处于同一姿势,时间一久,腰痛、背痛、头昏脑胀、双手颤抖、疲乏无力就会接踵而来,更有甚者因此患上了颈椎和眼部疾病。

2.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危害

2.1、身心危害

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沉迷于网络世界,长时间连续上网,新陈代谢、正常生物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身体容易变得非常虚弱。还有研究表明,青少年长期沉溺于网络中,不仅会影响头脑发育,还会导致神经紊乱、激素水平失衡、免疫功能下降,引发紧张性头疼,甚至导致死亡。同时,不良的上网环境也会损害青少年的身体健康,而网吧大多环境恶劣、空气浑浊、声音嘈杂,青少年在这种环境的网吧内上网,也容易被传染上疾病。网络成瘾对青少年健全心理的发展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长期上网会引发青少年“网络孤独症”和“忧郁症”等心理疾病,过分关注人机对话,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对亲友冷淡,对周围事物失去兴趣,严重时对一切都漠不关心,把与别人的交往当成一种可有可无的事情,变得越来越孤僻,造成青少年个性的缺陷;网络成瘾者一旦停止上网便会产生上网的强烈渴望,难以控制对上网的需要或冲动.这种冲动使其在从事别的活动,工作、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不持久,造成青少年心理的错位和行动失调;“网恋”和网络聊天会引发青少年的感情纠葛,导致各种情感问题,造成青少年心理的创伤;网络成瘾者过度沉溺于网络中的虚拟角色,容易迷失自我,将网络上的规则带到现实生活中,造成青少年自我认识的障碍。游戏开发商和网吧经营者为了吸引和留住人,在游戏中设置了好多关口和陷阱,使得游戏者一步步沉迷其中,甚至通宵达旦,废寝忘食。上网不是免费的,作为一名没有收入的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无疑将大大增加家庭的经济压力。

2.2学习危害

青少年沉溺于互联网带来了大量教育上的问题,染上网瘾的青少年,被网络挤占了原本属于读书和思考的时间,导致的直接的后果就是学习成绩的下降。同时,国外也有研究表明,长期上网,沉湎于网络游戏的孩子,其智力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导致智商下降到正常孩子的标准水平线以下,这也会间接的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在网上也有一些商家为了赚钱,建立一些帮写论文,写作业盈利的网站,一些缺乏自律的青少年便从网上购买作业、论文敷衍老师,学习认真态度大打折扣,学习成绩可想而知。网络成瘾者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对枯燥的学习更是失去兴趣,会出现厌学、逃学、辍学的情况,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据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对上海地区13所大学的调查统计,2004年上海大学一次性退学的81名青少年,都是因为网络游戏成瘾导致的学业大幅度下滑导致。在2000年华东理工大学237名退学和留级生中,有80%以上是因为无节制地沉湎于电脑游戏。上海交通大学205名退学和转青少年中,至少有1/3的青少年也是因为无节制地玩电脑,导致成绩下降,不得不退学或转学。网络成瘾对大青少年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目前已经成为大青少年退学的主要原因。

2.3、道德意识危害

在网络世界,人们的性别、年龄、相貌、身份等都能借助网络虚拟技术得到充分的隐匿,人们的交往没有责任也没有义务。人们不必面对面的直接打交道,从而摆脱了熟人社会众多的道德约束。青少年在网络世界中,缺少了以教师、家长为核心的人际关系对他们行为的监督,他们在网上自由任性,缺少道德自律,容易在网络游戏、黄色网站中放纵自己的欲望。人性恶的一面也可能会因为没有道德的约束而得到充分的宣泄,这就弱化了青少年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其中不乏一些色情、暴力信息,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容易也受到不良的诱导,最终可能误入歧途。近年来,未成年人的暴力犯罪和性犯罪明显上升,这与网络游戏中大力宣扬暴力、色情有很大关系。更有一些青年,为了支付网费而走上犯罪的道路。青少年因网络成瘾而实施违法犯罪行为,从根源上说是个体生理心理特征与不良网络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由于网络成瘾的青少年长期沉溺于网络游戏、网络色情、暴力等虚拟空间中,导致价值观念模糊,网络行为自我约束力降低,进而导致网络行为失范,即网络行为偏离或者违反社会规范,从而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网络游戏大多以“攻击、战斗、竞争”为主要成分,长期玩飚车、砍杀、爆破、枪战等游戏,火爆刺激的内容容易使游戏者模糊道德认知,淡化游戏虚拟与现实生活的差异,误认为这种通过伤害他人而达成目的的方式是合理的。一旦形成了这种错误观点,便会不择手段,欺诈、偷盗甚至对他人施暴。目前,因为玩电子游戏而引发的道德失范、行为越轨甚至违法犯罪的问题正逐渐增多,暴力、色情游戏甚至被一些人称为电子海洛因。

2.4、发展伤害

即网络成瘾妨碍青少年正常社会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导致辍学、失业,损害青少年的发展。首先,网络成瘾者大多性格孤僻冷漠,容易与现实生活产生隔阂,导致自我更加封闭,进而不断的走向个人孤独世界,从而拒绝与人交往。同时,网络成瘾者沉溺于虚拟完美的网络世界之中,沉醉于一种虚拟的满足,他们从网络游戏中得到了个人成就感的满足,他们从网恋中得到了个人归属感的满足,他们可以在网络世界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他们已经拥有了一切。其次,沉溺于网络世界中,还造成了青少年与他人交往频率的减少,迷恋人机对话模式,对着电脑屏幕行文如水、滔滔不绝,丢掉键盘鼠标就变得沉默寡言,在现实生活中语言表达能力出现障碍,更有甚者,还会得一种名叫“社交恐惧症”的心理疾病。互联网的虚拟性特征容易造成青少年的非人格化倾向,现实与虚拟的反差导致了部分青少年为逃避现实生活而沉迷于虚拟世界,进而导致社会化不足。这种不足妨碍了青少年正常社会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使他们不愿参与现实中的沟通,出现人际间的交流障碍,人际关系恶化。他们的学业、工作、家庭关系、社会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也因此受到严重影响:为上网而撒谎逃学,乃至辍学,搁置学业,对人生迷失方向;沉迷网络而辞职或者停工待业,社会生存能力下降;沉迷网络导致家庭关系恶化 亲子关系恶化或者家庭解体。这些不良因素都会对青少年的发展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2.5、人生观、价值观危害

在网络社会,一切都呈开放状态,体现着不同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信息在网络大行其道, 网络内容丰富复杂,良莠不齐。网络文化虽然价值观多元化,但实际上仍受西方文化主导。西方国家利用网络大力宣扬其政治制度和文化思想,同时国内外一些不法分子或是对社会主义中国不怀好意的人或群体,更是利用网络大量散播着反社会主义、反人民反政府的宣传言论,甚至故意歪曲事实,混淆视听。在网络上有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信息,其中黄色信息、暴力信息混杂其中。还有些人人为地在网上制造病毒,宣扬消极、颓废,甚至违法、犯罪的思想。鉴别力和判断力水平较弱的青少年网络成瘾者沉迷网络之中,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青少年在互联网上接触的消极思想会使他们的价值观产生倾斜,在潜移默化中影响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3.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分析

3.1、学校环境因素

校园生活大多单调乏味,容易使学生将娱乐的重心转向网络;教师授课方式有时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与精彩的网络世界相比吸引力略显不足;网络成瘾是一个近期出现的新问题,学校教师对它的认识有一个过程,这就存在教育的滞后性,以往学校只注重培养学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基本应用技能,却没有真正教会他们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如何合理安排分配自己的时间,如何提高自身鉴别、分析信息的能力。另外,学校教育过于注重学生成绩,一切以考试为中心,对学生的人格发展缺少人文关怀。

3.2、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环境不健康和家庭教育方式不当也是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一个重要原因。研究发现,有网络成瘾倾向的青少年家庭教育或家庭环境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不和谐因素。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孩子期望值特别高,对孩子管教严格、惩罚严厉,孩子的成材压力太大,一旦遇到挫折,容易到虚拟空间找满足感和成就感。还有相当一部分家庭,父母忙于自己的事业,缺乏与孩子进行情感上的沟通,使子女倍感孤独,从而被互联网上的一些具有交流功能的网站和聊天工具所吸引,迷恋于网上的互动生活,习惯于去网络世界寻求感情寄托。

3.3、社会风气因素

从理论上讲,全社会都应该趋利避害,每个人都应该为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而作出贡献,事实上,网站建设缺乏有序和严格的把关管理,黄色、暴力等信息泛滥。我国已经实施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但在各地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还有一些网游企业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提供一些靠购买本企业生产的游戏卡练功升级的网络游戏,像吸血鬼一样牢牢地吸住青少年的思想,让那些缺乏自控能力的青少年不由自主的玩下去。

3.4、自身外在因素

有的个子矮小、相貌平凡的青少年,无缘在现实中圆爱情梦,可以在网上把自己塑造成白马王子或美少女,结交很多异性网友,得到心理的需求。正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在人的基本需要满足以后,还有一个更高级的需要即自我实现的需要。青少年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新事物敏感且容易接受,好奇心强,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对课堂之外的知识同样感兴趣。而网络游戏是通过我们人性深处寻求交往与认同、刺激与娱乐、成就感以及追求自由与自尊的需求来实现的。网络诱因中最大的动因也许是由于我们人自身是一个复杂的理性和欲望的集合体。而发现或追求它本身能产生一种巨大的快乐感,当网络游戏带给人们的兴奋感渐成习惯、甚至无法被有效取代时,即可能成为不能自拔的网络成瘾者。

3.5、自身内在因素

在研究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时,绝对不能忽略青少年人格特质的因素,这往往是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内在心理根源。台湾大学林以正教授指出:“具备有不同个人特质的网络使用者,会受到不同的网络功能特性所吸引,而产生不同的网络成瘾形态”,“网络成瘾现象的产生是网络使用者的个人特质与网络功能交互作用的结果”,在研究中,林教授发现高焦虑、低自尊、忧郁、自我概念不明确者容易网络成瘾,这四项程度越深者成瘾程度更严重。研究表明,有敏感、忧郁、脆弱、多疑、焦虑、情绪不稳定、意志薄弱、自制力差、性格孤僻、认知能力差、缺乏自信、悲观、逃避现实、自卑、成就感低性格因素的青少年。一旦上网就容易导致网络成瘾。

3.6、互联网自身的特性

网络是体现时代的重要标志,它的自由性、科技性和时尚性对青少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容易使他们网络成瘾。网络的自由性为青少年创造出自我实现的新空间,比如“网恋”、网络游戏、网络色情等,使之个性得到最大的张扬,追求一种自我的理想;网络的高科技特征易造成青少年的技术崇拜,他们渴望成为信息时代的英雄,在互联网上呼风唤雨,做冲浪的弄潮儿;网络的时尚性符合青少年追逐时尚的心理,青少年如果不上网,就会被视为老土,跟不上时代,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概括为上网的一代。

4.防治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对策

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原因是复杂的,包括心理、社会及教育等的方面的原因,不能简单的将问题归结于网络的出现。网络只是一个工具,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一种新型的、全方位开放的大众媒体,它与传统的大众媒体具有相同的功能,具有一切传统媒体的优缺点,在许多方面又是超越于传统媒体的。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关键是看怎样用它,谁来用它。要想充分发挥其正面作用,最大限度的抑制其负面效应,首先要摆正心态,对网络作一个客观公正的分析,结合网络沉溺者的人格特点,找到网络成瘾的真正原因。通过青少年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整体力量建构一个立体交叉的防护网,切实重视青少年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摆脱心理困境,提高心理素质,培养健全人格。

4.1、学校要为青少年学生营造宽松的成才环境

学校作为对青少年教育的主要场所,要形成正确的与网络教育相适应的观念,与时俱进,勇于创新,采用积极举措把学生的求知欲引向正确轨道,提高学生使用互联网的水平和素养。学校除了正常的学业,要为学生创造条件,发挥潜能,培养特长,多开展各种类型的课外活动,包括文体活动、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让青少年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地成长和提高,充分展现自我,实现价值,充实课外时间,并在活动中找到友谊和自信心。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人际关系的引导,通过开展活动创造人际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扩大人际交往范围,让学生掌握一般的人际交往的技巧,促进青少年现实生活人际关系的改善和提高。一个良好的人际氛围,可以减轻心理压力,利于青少年健康心理的形成,满足个体人际交往的需要。要开展性知识教育课程,消除青少年对性的神秘感和苦闷,对性有正确的认识,以消除他们对黄色网站的热衷,从而减少网络成瘾的可能性。学校要加强校园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普及网络知识,促进网络教育,使学生认清网络本质,并养成科学和网络生活习惯。

4.2、坚持标本兼治原则,对青少年网络成瘾者进行及时综合治理

学校应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思想教育,通过对青少年的“三观”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努力提高与健全青少年的鉴别能力、自控能力,最终培养健全人格,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理性自觉。学校的德育课程,应补充网络德育课内容,以提高青少年网络道德水平。要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开设心理咨询中心,对学生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及时提供帮助。对于有网络成瘾症状的青少年,要注意及时、有效地开展心理治疗,必要时辅以药物治疗,使之尽快摆脱困境。4.3、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以“家庭温暖法”预防或戒除网瘾

在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社会原因中,父母对孩子关心少,陪伴时间少,亲子关系不佳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父母要高度重视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积极营造和谐美满平等的家庭氛围。家长对网络成瘾的青少年应尽量减少责备,尽可能进行交流,共同制定上网的行为契约、计划,形成良好的监督氛围,适时给予鼓励和鞭策,这有利于戒除网络成瘾。

4.4、建立心理学网站,重视网上心理健康教育和治疗

网络成瘾问题源于网络,应积极利用网络来解决问题,现在有的网站上已经开辟了心理知识、心理咨询、心理测试等栏目,这为许多想寻求心理帮助但又不愿求医的人提供了很好的途径。应多建立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理学网站,满足人们对心理学知识的渴求。针对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要建立救助网站,提供专业化的心理咨询和指导援助。帮助广大青少年网民认清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危害,认清自身的需要,引导他们端正上网的态度,并在学习心理、人际交往心理等现实生活方面给予心理指导,使他们辩证处理现实生活和虚拟生活的关系,达到心理的平衡。

4.5、建立健全网络法律法规与伦理导向机制,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

政府要坚决打击网络犯罪,对于那些非法建立色情网站、向青少年传播色情等不良信息,以及对那些利用网络聊天工具对青少年实施网络诱骗和攻击的人,坚决予以打击。据研究,在网吧上网的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比较严重(刘梅、卢捷:《学生上网成瘾现象及行为的探讨》,《沈阳大学学报》,2003年6期,第97页)。要对 “黑网吧”、“地下网吧”,要采取强有力的管理措施。社会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网络的信息监控和信息过滤。在新形势下要大力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建立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弘扬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通过伦理、道理手段约束网络行为是当务之急,要对网络电影、游戏网站等加大管理力度,引导其加强伦理和文化建设,形成正确的经营理念,严格限制开放时段,为青少年提供一个良好健康的网络环境。

5.结束语

通过本次对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分析,得到以下启示:在青少年(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儿童)接触媒介时,如果得到成人及时、正确的指导,儿童就能从媒介中获得许多有益的帮助。许多对比研究发现,经过指导的儿童比未经过指导的儿童更有自主性,更能熟练地获得和理解信息内容,并且更经常地利用媒介解决现实问题。因此,家长在防止青少年网络成瘾中有重要作用。家长要学会掌握现代社会信息交流的工具,进入孩子们的网络世界,直接了解虚拟世界里的孩子。这样才能缩短家长与孩子的代沟,增强相互间的了解。家长提高了网络知识水平,就可以更好地、更直接地指导孩子上网,加强对孩子上网的监督。同时,只有家长形成对互联网的正确认识,才可能培养、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辨别能力,使之取其高雅、弃其低俗,才能使孩子受益于网络。特别要注意引导的方式方法,尊重青少年的自主意识,“疏”和“堵”有机结合,正面激励与批评教育相结合,灌输教育与暗示诱导相结合,寓理于事、寓教于乐、寓教于无。

参考文献

[1] 程福财.青少年网络成瘾与社会工作的介入 [J] 《当代青年研究》(沪)2009.(09)[2] 徐柳.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社会学分析 [J] 《当代青年研究》 2010.(4)04—05 [3] 吴甘霖 《社会工作者对于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介入研究》 [z] 2006.5 [4] 谢昌逵 《后现代与寂静的青春》 [J](2011)03-06 [5] 陈钢《网络欺凌:青少年网民的新困境》[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年05期

[6] 孟宏.钟华 《“正常”与“成瘾”——从家庭社会资本探究北京青少年网络使用的模式与机制》 [J] 心理科学进展.2009(06)01—03 [7] 刘玉梅.《危机与重建:网络中的青少年道德同一性问题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0(02)[8] 唐柳平,马梁红.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成因、诊断及干预治疗现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7(05)05-06 [9] 杨容,邵智,郑涌.中学生网络成瘾症的综合干预[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07)[10]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2009年中国青少年网瘾调查报告》

[11] 吴慧燕.分析青少年网络成瘾[J].现代计算机,2002年05期.02-03 [12] 黎凤环.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和对策 [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13] 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R].2009 [14]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在京发布的青少年网络成瘾报告[R].2010 01-03 [15] 谭福强.青少年网络行为分析与对策 [J].三峡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16] 吴正国.应对网络世界的诱惑 [J].江南大学学报,2003年03期.[17] 韦凡荣.青少年网络成瘾与父母教养方式 [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18] 谢龙卿.青少年网络使用与网络成瘾现象之相关研究[J].台中师范学报2004,18).[19] 林宜樟,林智圆.网络沉迷行为因素与辅导策略[J].屏中学报,2003,(11).05-06 [20] 张梅花.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人文探讨[J].教育探索,2006,(6):45-46.[21] 周爱保.青少年网络成瘾与人格特征之关系研究[ J].电化教育研究, 2006(6)[22] 秦超 《网络对青少年婚恋观的影响及对策》 [z] 2009-06-30

第四篇: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正文:

互联网的出现与发展,将人类带入了数字化时代,拓展了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网络社会。在这里,强调以“自我”为中心,个性的张扬,平等的交流,避免了直面交流的摩擦与伤害,满足了人们追求便捷与舒适的享受。这些特质对于青少年的吸引力显然高于其他社会群体。青少年是网络游戏主要用户,沉迷游戏使得青少年网络成瘾严重。网络成瘾危害巨大,影响青少年智力发育,影响大学学业。网络有关的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多发,网络引发的青少年犯罪问题严重。从国际来看,沉迷游戏和色情信息已经成为国际危害。

为什么青少年会沉迷于网络呢?

第一,网络本身因素,快乐的网络游戏、色情网站、网上聊天的诱惑,由于网上聊天,可以将真实的自己隐藏起来,扮演各种角色,讲话可以不负负责,这种乐趣是现实生活中所无法体验的。虚拟的人际交往——“结识朋友寻求安慰”。暂时轻松的治疗价值——“忘却压力逃避现实”。、满足虚幻的自尊——“体验成功的乐趣”。

第二,青少年本身的因素,青少年自控能力差,具有严重的叛逆心理,青少年日常生活枯燥和苦闷。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一个特殊阶段。

第三,网络本身与青少年自身因素的存在,会使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成为可能。但不是必然,只要学校、家庭及时正确引导,让青少年对网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学会自我控制,完全可以避免形成“网瘾”。遗憾的是,学校、家庭对此未有足够的认识。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呢?

首先,学校作为青少年最为集中的教育场所,不但要尽快普及网络知识

教育,增强教育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而且要在学校德育课中增加网络道德教育内容。学校要加强教育与引导,营造好的学校生活氛围,加强青少年工作,大力开展青少年文化活动,组织青少年社团,吸引青少年对健康、科学、积极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活动的兴趣。加强思想教育,通过对青少年的“三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努力提高与健全青少年的鉴别能力、自控能力,最终帮助其完善人格;坚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健康教育、重视心理治疗。重视校园网建设,充分发挥校园的育人作用。充分利用本省网站的网络资源,扩大网上思想教育阵地。提高网站质量,加大宣传力度。

第二,注重家庭教育,父母是青少年网络经验(网络行为和网络意识)形

成和改变的最直接影响者,所以,作为父母应该注重子女的各项行为意识。家长应多多关心子女的成长,及时了解子女的各项成长状态,加强心灵沟通。

第三,政府应加快立法和普法步伐,加大执法和监管力度

第四,全社会都要加强对青少年上网的教育和引导,在重视依法治网的同时,必须重视以德治网。实施网络文明工程,单靠一两个部门是不行的,必须全社会都行动起来,为青少年创造一个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比如说企业要行业自律、开发优秀游戏、利用技术手段加以限制等;

试大-公务员考试站

第五篇:大学生网络成瘾原因与对策[论文]

大学生网络成瘾原因与对策

摘要:

关键词:大学生网瘾原因对策

我曾不止一次听到人们说这样的话:“网络让我们的世界越来越小,网络把我们同世界各地人们联系了起来,我们越来越亲密了。”时代在变迁,社会在进步,网络也正以它特有的优势和发展速度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学习和思维方式,并不断渗透到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全新的网络时代。网络的普及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网络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我们享受着网络信息资源的便利,我们通过网络收发邮件,办公娱乐,问候聊天,另一方面,我们也经受着网络不良信息的侵蚀,直接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甚至危害到社会的秩序。而大学生网络成瘾也随之越发突出。大学生网络成瘾带来的后果,从微观上看,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前程,以及大学生和家庭之间的关系。从宏观上看,会使我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战略受阻或破坏,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此,对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我们全社会应当予以高度重视。

一.网络成瘾概述

网络成瘾,又称“网络成瘾综合症”,网络成瘾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精神病医生Goldbery在1994年提出的。目前对网络成瘾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和诊断标准。不同的学者对其命名也不同。诸如网络狂、上网狂、计算机依赖、因特网成瘾障碍、病态因特网使用、因特网成瘾或因特网依赖。都是对过度使用因特网的描述。当今学术界对网络成瘾的内涵认识基本可以归纳为一下两种观点:网络成瘾是一种网络技术下的心里疾病;网络成瘾是一种因为习惯而导致的行为成瘾。大学生患上网络成瘾症后,开始时只是精神上的依赖,渴望上网遨游冲浪,以后发展为躯体依赖,表现为情绪低落、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

二.网络成瘾的原因及现状分析

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的网络成瘾现象呢?这种症状指的是当他的生理和心理上对一种行为的尝试得到成功以后,便有了一种愉悦感和想要继续超越的感觉,越成功这种感觉就会越强烈,继而越想去尝试。同学们在游戏中不断升级,对他也不停的产生新的刺激,测试发现,一般的学生玩网络游戏超过一个小时就会成瘾。

网络成瘾问题的产生,既有主观也有客观的原因。主观原因包括性格内向、自制力差、无成就感、自卑、自闭、压印、好奇、缺少朋友的人都容易网络成瘾,网络可以满足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东西,如:发泄、张扬、有情、爱情、风光和成就感等。客观原因包括家庭、学校教育不当,如批评多、严格要求、沟通少、受伤害,得不到尊重,计算机普及快,而教育、娱乐的正面软件滞后,法制不健全,学校、社会、家庭对上网的制约等。

(一)主观因素

从大学生自我性格特点来看,年轻人具有创造性强、接受新鲜事物快等特点,但由于涉世不深、追求刺激、喜欢娱乐、自控能力较弱,不但使他们成为网络的极大受益者,也容易使他们沉迷于网络。

尤其是不良的个性特征,是导致网络成瘾的主要内在因素。“研究表明,年龄在 20-30岁之间、受过良好教育性格内向的年轻人是网络成瘾的易患人群,其忧郁特质和焦虑特质人

[3]群对网络成瘾易患性高。”大学生是网络成瘾的易感人群。大学生一旦在现实学习、工作、生活及人际交往中遭受种压抑,其需要得不到满足,而这个时候,网络为其提供了最佳的心灵释放场所。意志力、自控力薄弱导致部分比较依赖网络的大学生难以摆脱网络的吸引,逐步成为网成瘾者。

目前,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由于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不当,导致部分学生意志力、自控力较差,虽然在对网络的依赖的逐渐加重的过程中,其本人也认识到网络成瘾的危行,但意志力、自控力较差,不能抵制网络的诱惑,无法自拔,最终导致网络成瘾。

(二)客观因素

网络是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标志,它的高科技性、超时空性、自由性、开放性、仿真性与时尚性对大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

一是网络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超越时空与现实的广阔天地,加强了他们了解外界及与外界联系的渠道。现在的大学生有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因性格的差异、年龄、文化及教育方式的原因,难于向同学、朋友、家长及老师倾诉自己的心声、平等地交流感情。另一方面,他们又希望被别人所了解和关注,与人交流,渴望友谊。互联网正满足了大学生的这一生理和心理要求。在网上大学生可以在匿名状态下,自主选择交流对象,向对方尽情地倾诉自己的烦恼与困惑,很容易找到知音。而且还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结识异性,寻觅红颜知己的广阔天地,使各种“网恋”层出不穷。二是网络游戏的互动性、挑战与实时性对大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网络游戏具有引人入胜的动画和音响效果,生动的故事情节。超越时空的游戏,使不同地域、年龄和身份的人,可以随时找到共同的爱好者,在游戏中可以交流、团结协作与竞争,让人感受到友好、轻松和快乐。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置身其中的紧张、激动与惊险,在攻克一个个游戏难关时可获得一种成就感,感受到从其他娱乐形式中所无法感受到的惊险、紧张和刺激,获得身临其境的逼真娱乐体验,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在许多大学生的眼中,网络游戏不仅仅是一种游戏,它更是一个情趣、兴趣和情感相互交融的世界,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网络游戏的这些特征让大学生玩起来过瘾,欲罢而不能,最终完不成学业而毕不了业或留级时才大梦方醒,后悔莫及。

三、解决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对策

(一)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调适能力

首先,要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戒除网瘾,不是要杜绝上网,而是有 节制地上网其次大学生要正视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必须让他们了解到,逃入网络只能获得暂时的心理平衡 .并不能解决问题。

其次,要控制上网时间,培养自制力。根据学习和娱乐需要,给自己规定每周或每天的上网时间,允许有小幅度的变动,但必须进行总量控制。这是十分关键的一步,为了顺利完成这一过程,可以与老师、同学、家人、朋友共同制定上网契约,接受他们的监督和干预。

最后,通过现实的正常途径,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作为一个日趋成熟的大学生,我们要学会通过现实的正常途径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多和家人交流,多交一些朋友,多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把网络视作一个补偿作用。

(二)为大学生提供和谐的社会生活环境

1.创造良好的校园网络环境

高校也应对大学生实施多渠道引导和管理,主动构建优良的校园网络环境。一是加紧培养一支既懂思想政治工作又懂信息网络技术的新型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这支队伍要具有较高的网络技术水平,能够使用和驾驭网络,系统分析网络环境所面临的道德问题。二是加强网德教育。网络成瘾者喜欢上网,就要利用好网络这个平台来治愈它。可以考虑在校园网上建设网络道德教育网站,进行系统的网络道德教育。三是要积极引导大学生的课余生活,让他们把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中去。四是要开设专门课程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教育,传授必需的网络知识和网络规范,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网络行为,培养其自我控制行为,使他们能够正确运用互联网,消除网络虚拟世界对心理和行为的消极影响,打造绿色网络。

2.创造优良的社会网络环境

当前,许多数高校的周围都已被密密麻麻的网吧包围,许多网吧为了获取纯粹的经济利益,无视国家规定,根本不考虑网民的健康,甚至提供上网、吃饭、睡觉等“一条龙”服务,而其造成的后果则是一个又一个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当代大学生沉迷其中,有的甚至付出了退学的代价。这不仅仅是对一个学生的伤害,更是对一个家庭,一个学校,甚至是对整个国家的伤害。因此,我国政府要充分意识到网络成瘾的危害,加强网络法律、法规与伦理导向机制建设,将法律的强制作用与伦理的自律作用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对互联网及互联网经营行业的管理,加强立法和执法的力度,为大学生提供一个绿色、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为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三)倡导正确的家庭教育

父母和家庭是孩子最早的老师和学校,国内外对父母养育方式与孩子心理障碍的关系研究表明父母养育方式对子女的自我概念形成、焦虑水平、人格特征、神经症倾向等具有重

[4]要意义。青少年时期的生理发育迅速,渐趋成熟,而此时的心理发育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相对生理发育则显得滞后,在这一发育关键时期,父母的温暖理解等情感支持,使孩子感受到温暖和爱,生活在安全舒适环境中,心中有所归依,可消除孩子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而父母若有惩罚严厉、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拒绝否认等不良养育方式,会使孩子得不到良性支持,容易使他们形成缺乏同情心、孤僻、交往不良、违纪、冷淡等不良问题,转而从网络寻求依托。中国的家庭教育体系存在很多弊端。许多父母教育方式过于简单,要么一味溺爱、放纵,最终导致孩子性格不成熟,独立处理问题能力差,使孩子不能合理应对外界事物;要么对孩子严加看管,甚至将其关在家里不让出门。一旦孩子网络成瘾,多数家长便恨得咬牙切齿,恨不得将孩子一棍子打死。这些对孩子的错误教育方式,都是导致网络成瘾的高危因素。其实家长也应该学会使用网络,了解网络,这样就会知道孩子在网上干什么,就可以指导孩子的上网行为。事实上,对孩子施行正确的家庭教育,是改变网络成瘾问题的关键。

下载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对策和预防word格式文档
下载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对策和预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甘灵杰 刘米 【摘要】青少年网络成瘾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与青少年自身发展的特点及其家庭、学校、社会环境密切相关。防治青少年网瘾......

    如何预防学生网络成瘾

    如何预防学生网络成瘾?网络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使人们的生产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人们的生活也离不开网络。而就学生“网络成瘾”来说,更多的是指学......

    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原因及对策研究体育信息技术系07级摘要:随着对网络利用的日益增多,互联网在大学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普及,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其对策(优秀范文5篇)

    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其对策【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日益普及,中学生网络成瘾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对中学生网络成瘾问题进行概述,并结合网络的固有特性......

    浅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

    浅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板桥第一中学·金永祥 摘要:网络以其无穷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它所营造的虚拟世界,为人类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文化空间,它对人......

    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现状、影响、原因及对策1

    【摘要】:大学生网络成瘾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性问题,并且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网络成瘾带来影响是多方面的。本文针对大学生网络成瘾这一问题,分析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及问......

    青少年上网成瘾的原因及对策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日益普及并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但同时,网络的负面影响之—— “网络成瘾”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而青少年是网民的主体,网络在促进青少年......

    浅论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浅论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施陆海 【摘要】青少年网络犯罪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网络的出现和普及,使得青少年网络犯罪成为青少年犯罪中一种新的犯罪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