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网络道德建设的思考

时间:2019-05-14 22:10: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网络道德建设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网络道德建设的思考》。

第一篇:对网络道德建设的思考

对网络道德建设的思考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时代的进步,当今社会的互联网在飞速发展,网络日益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生活和娱乐的重要平台。网络在给人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因素,于是网络道德应运而生。网络道德是特殊社会背景下的行为规范,是人们对行为的是非善恶评判标准。为倡导良好网络道德,培养文明网络行为,在今年9月20日中央文明办秘书组、未成年人工作组、中宣部宣教局、中国精神文明网等各部门共同举行“构建网络道德,树立网络新风”活动,共同探讨网络道德问题,旨在加强网络道德建设。网络生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生活,是一个新生的事物,没有一个完整道德标准,而且它的自主性、开放性和多元性更加显著,这就更加加大了网络道德建设的难度。在我国,网络的发展和监管并不成熟,这样不成熟的环境下,网络道德失范的现象到处存在,主要表现为散布虚假信息,黑客攻击骚扰,传播垃圾邮件,论坛聊天侮骂,网络欺诈,网络色情暴力,窥探传播他人隐私,盗用他人网络账号等不道德行为。这不仅使道德标准变得模糊化,而且网络的不良行为也对现实道德起了一定的反作用。因此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是必不可少的。

同时网络道德建设也是互联网自身发展的需要。首先是广大网民的要求,在互联网发展的近十年里,互联网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影响,这些影响越大就越需要有一个规范来调节大家的行为。其次也是青少年健康发展的要求,网民的主力军是青少年,青少年本身道德发展有自己的特征,容易受外界影响,网络的不道德行为会给青少年造成很大影响。最后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要求,互联网虽然是一个虚拟世界,在虚拟网络的背后有活生生的实体存在。网络上的行为会潜移默化到现实生活,久而久之就会对人的社会道德形成影响。所以网络道德的建设是刻不容缓的。

关于网络道德建设我有以下的观点和建议。第一,加大网络监控管理力度,加强互联网络的法制建设,建立行之有效的社会监督机制。政府及有关部门有必要通过法律、行政、技术等手段加强对网络的信息监控和信息过滤,为道德建设工作面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对于利用网络传播色情、淫秽内容、实施诈骗、破坏安定团结等违法犯罪活动坚决予以打击,为广大网民提供一个良好健康的网络环境。第二,引导网络机构和广大网民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共同创建网络文明。网络机构和广大网名是网络的主要参与者,政府的监管和调控只是辅助性的,关键还在于网络机构的自律和网民的监督。首先网络从业者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自觉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建设文明网站;其次要动员一切社会力量,培养和引导网民的文明意识,自觉遵守正确的网上道德准则使网上不道德不健康内容最终因没有滋生的土壤而自行消失。第三,要加强对青少年的引导和培养,大力建设校园网,倡导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为学生提供优良的信息服务,把传统的校园文化与虚拟社区的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使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融为一体,满足学生的学习、休闲、游戏、交友等方面的需求,使德育更具实效性。同时还要运用网络平台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让他们在选择中学会独立思索,使青年大学生们自主地选择与社会发展相一致的价值观念和政治信念。第四,推行实名制,真正使网上的虚拟和真实的社会结合起来,解决真实身份隐藏的问题, 使实名制下的网民更加理性地为自身言行负责,避免匿名化状态下的种种弊端。

最后,我想说的是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都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不管是加大立法力度,还是加强监管范围,都不是最根本的解决办法,还是需要我们每个网民,每个网络建设者加强自律,增强自我道德模范意识,让网络道德得到发扬,让网络环境得到美化,给每一个互联网的使用者一个有道德、有秩序的和谐的虚拟的世界。

第二篇: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思考

对中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思考

摘要:道德建设,就是指一定国家或阶级为适应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需要,改善社会道德状况,提高人的道德素质而在道德领域内进行的一种精神建设和实践活动。当代中国的道德建设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内在的包含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个方面,从微观结构上看,道德建设作 为文化建设的一个侧面,无疑地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环节。另一方面,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它充分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和风俗习惯等各种手段,来调节人与人、人与自然及人与自身的各种复杂关系。

关键词:道德建设;社会作用;思考

建国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强调要加强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以体现新一代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公民的道德建设”等概念,并阐明了道德建设的任务、基本要求、指导方针、政策界限和具体内容。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根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历史条件下的新情况,明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党的十八大提出中国要发展、要前进,除了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做支撑,同时还有赖于整体文明程度的提升;每一位公民都应该成为道德建设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当前对人民军队而言,最崇高的道德就是对党的忠诚不渝,就是为了人民的利益甘于牺牲奉献。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事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建设事业前途命运的一件大事。我们要充分认识加强道德建设的战略意义。

正文社会主义道德的形成1.1 提出了“五爱”的社会主义公德规范

毛泽东从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国情出发,第一次提出了“五爱”的社会主义公德规范,即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公民的公德,在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一个重大贡献。

1.2 制定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原则

道德关系包括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集体与集体、集体与社会的关系,其中主要是个人与社会集体的关系。毛泽东把兼顾个人利益和社会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服从社会集体利益作为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利益关系的根本原则。毛泽东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确定为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原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人的价值观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上的具体运用。

1.3 开创了处理社会主义道德关系的新路子

毛泽东成功地处理了这个特殊历史阶段上社会生活中各种复杂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开创出一条处理社会主义道德关系的新路子。这条新路子就是:讲人道、重人伦、施“仁政”、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

1.4 论述了社会主义道德教育问题

毛泽东十分重视道德教育问题,特别强调要用共产主义理想来教育人民,并以此作为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方针。道德教育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共产主义道德得以转化为人们的内在品质,进而对社会生活发生作用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当代中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现状

2.1 社会公德欠缺

2.1.1 当前我国社会公德现状

在现代社会中,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基础工程的社会公德,对于我们来说是十分熟悉的,无论是社会秩序的调控,人际关系的调整,经济的发展,还是自然环境的保护都离不开社会公德的规范作用。社会公德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滑坡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如不顾集体利益,一味追求极端个人利益;贪污盗窃,哄骗欺诈;侵害他人利益甚至生命安全;说一套做一套,言行不一;不讲商业信誉,以次充好,拖欠债款,哄抬债款,哄抬物价;不注意自然资源的 保护滥砍滥伐,偷袭珍稀野生动植物;在公共场合从来不考虑他人,吸烟、吐痰、乱扔果皮纸屑„„所有这些都对社会公德起了较坏的影响。人们强烈要求解决这些问题,为了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进行,为了人们的生活安定,我们必须要加强社会公德建设。

2.1.2 社会公德缺乏的原因分析(为什么在现今市场经济条件下经常出现道德问题)第一,市场经济的功利主义和利己主义倾向,败坏社会风气,危害公德环境的成长。

市场经济是利益经济,由于现阶段其自身的弱点及体制、法律、政策、管理的不完善等,其负面作用使“经济人”具有强烈的趋利性,必然在一定时期内导致人们把重利轻义作为人生哲学的信条,把功利视为一切行为的杠杆,人们的功利主义倾向越来越明显。

第二,公正有序的社会结构和制度体制的匮乏,使社会公德环境的形成和发展缺乏保障。

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对于高尚的道德行为不赞扬、不帮助、不支持、不鼓励甚至还进行嘲弄、讽刺、刁难、打击,令那些见义勇为的英雄“流血又流泪”。还有许多人对于不道德的行为缺乏社会正义感,不是挺身而出进行抵制、谴责,相反,听之任之、习以为常、熟视无睹甚至主动协助、效仿。试想,如果遵守社会公德就是吃亏,就是损害自己的利益,谁会愿意当这个“公德傻子”呢?这都说明,我们缺乏一个公平有序的社会结构和制度安排。第三,在传统社会结构和伦理文化的影响下,社会公德未成为现代社会多数成员真正认同的道德规范,制约了社会公德环境的形成与发展。

社会公德的缺乏也是人们对反腐败不力的一种心理反抗。有些老百姓心里想,如今这年头“上梁不正下梁歪”,当官的可以贪污受贿腐化,我小小老百姓何必那么循规蹈矩?既然当官的那么腐败,我为何还要讲公德助人为乐、拾金不昧、见义勇为、爱护环境呢,?认为遵守道德戒律是很辛苦的,因此有意识地去干一些违背社会公德的事。道德的全面滑坡,社会公德意识的普遍淡薄,在一定程度上都与官员的腐败有很大关系。

2.2 道德教育低效

2.2.1 对当前道德教育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的道德教育注重维护没有个体独立性的、存在于人对人的依赖关系中的整体,它所要反对和抑制的是个人对这种整体主义的反叛和破坏。这在一定时期里对社会的稳定和整合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如道德教育重原则灌输,轻品德培养,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内心产生对道德目标的排斥;道德教育重强制性的知识记忆,强调受教育者建立完整的道德知识体系,忽视人的情感体验,忽视人们在实际生活中一点一滴的践行,导致受教育者成为道德知识的储存器,道德知识与道德行为脱节;忽视底线道德建设和普遍价值的探寻,道德教育重抽象的道德原则,轻人格教育,道德教育过多的渗入了政治色彩,而最基本的品德素质的培养却不被重视,所以那些不讲信用、不讲良心、不讲气节、不知廉耻、不知理想人格甚至不讲公德的道德失范现象的屡屡发生也就不足为怪了。

2.2.2 当前道德现状低下原因分析

在价值取向上,重社会价值、轻个人价值。在实施载体上,重德育课程、轻社会实践。在方法途径上,重单向灌输、轻双向互动。当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措施

3.1 优化社会公德环境

优化道德环境主要指借助社会舆论及各种利益机制,营造一个良好的道德氛围,以他律性的外在手段引导或诱导道德主体遵守和践行社会主义公民道德的基本要求。

3.1.1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有效的社会激励机制

优化社会公德环境,首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为道德环境的优化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其次,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道德环境的优化提供良好的体制保证。同时,通过市场内在的激发作用,可以促使公民积极参与到社会的公共道德建设中来。

3.1.2 优化社会政治环境,建立一个公正有序的社会结构

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主要指一个公平或正义的社会体制(包括政治的、经济的和其他的社会权力的分配等)。因为社会体制的公平与正义与否,影响着人们对该社会所提倡的道德原则、规范、要求和价值目标的认同和接受程度。一个公正有序社会结构的形成还必须借助法律的力量。在当前我国社会转型的初始阶段,在人们的规范意识还普遍比较缺乏的时期,我们可以借助适当的道德立法来提高人们遵循道德规范的自觉性,达到公民道德建设的目的。法律环境是公德环境形成的有力保障。

3.1.3 优化社会文化环境,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倡导良好的社会风气

文化环境的主体内容是社会意识形态,其核心是占主导地位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处于核心地位的文化环境对人的精神世界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通过对人们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制约影响人们的道德认识和道德信念的发展方向,从而对整个社会的思想道德起支撑作用。良好的社会公德氛围,需要社会各方面加大宣传力度,其中新闻舆论的作用不可忽视。因为,新闻舆论对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具有特殊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它无形而有力、持久而不易逆转。大众传媒应充分发挥教育和监督功能,利用传媒信度和效率高的优势,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使公德规范深入人心,变为人们自觉的意识和行动,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公交车上的城市频道,以及网络等现代手段,进行正面的社会公德教育,起积极的导向作用。通过舆论的力量净化社会空气、扶正祛邪、弘扬正气。

3.2 加强道德教育建设

道德教育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道德实践和教育活动。它是受教育者的品德所必须达到的规格、要求和质量的规定。道德教育是道德建设的软件要求。

3.2.1 重视教育功能,提高教育有效性

教育的功能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它可以使个体掌握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和生活水平;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以让个体开拓思维,不断提高反思生存和生活的能力,即不断提高人的精神追求,达到个体身心的和谐。对于人类精神秩序的培养和提升,教育历来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实际上是实现社会进步和建设精神秩序的根本方 法。杜威曾经提出其著名命题:“道德即教育”,他认为,人的本性总是在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改变着,教育的意义本身就在于改变人性以形成那些异于朴质的人性的思维、情感、欲望和信仰的新方式,从根本上促进人的道德能力的生长。

3.2.2 树立道德观念,注重信仰建设

所谓道德观念应是和时代的发展紧密联系的道德观念,是符合道德本质的道德观念,是对以往道德观念的扬弃。我国经过多年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很多都转化成广大群众自觉遵守的行动。法律、制度和经济政策等可以为这种转化提供外在力量的支持,而道德信仰则为这种转化提供一种精神的内在力量的支撑。只有在坚定的道德信仰的支配下,个体的道德自觉和自主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道德信念的牢固确立和持久作用就会使人们形成一定的道德信仰。

3.2.3 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从现实的个人出发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和研究社会历史现象的根本观点和方法。道德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和人的存在方式,其存在的根基在于人的现实生活和活动,人的生活世界是道德存在的基础。道德建设必须以人的现实存在为出发点,关注人的现实生活。我们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道德建设的根本思维方式,以实现道德建设思维方式的转向与变革。以人为本,使道德向人回归、向德性回归、向善回归,是当前加强道德建设的合理选择。展望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具有长期性。在道德建设的进程中,要不断提高人们的道德认识,培养人们的道德意志,使人们明辨是非、扬善抑恶、坚持正义。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不仅仅是道德建设自身的问题,它牵涉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法律和制度等多个方面,哪个方面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道德建设的成效。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相吻合的道德体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建设,提升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社会的和谐。

第三篇:网络道德建设研究

网络道德建设研究

自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也随着技术的革新而不断发展,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当中,例如上网冲浪,BBS,QQ,MSN等等网络活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各种网络活动都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在一个虚拟的网络社会中,因为是人类直接或间接支配和操作的,所以人类现实社会当中有的东西,也一定会被赋予到虚拟的网络社会当中。因此也有这样一个“网络道德”来规范虚拟的网络社会活动。

但是如今的网络现状,是因为互联网的特殊性,从而变得不容乐观。因为在人类进行各种网络活动的时候,大多数人都是以匿名的形式去进行的,因此现实社会中可以规范人们行为规范的道德规范就很难在网络世界起作用了,所以就出现了侵犯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电脑病毒的传播,色情,暴力,赌博各种不道德的行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愈发严重,因此必须加强网络道德的建设,让网络的发展给人带来的是生活方式改变和工作效率上的提高,而不是带来负面的影响。

如何进行网络道德的建设,是当前社会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对于一个新生的事物,就像学习一门新的语言,必须先认识它,然后了解它,最后使用它。所以,网络道德建设中首先要有关于加强网络认识的教育。首先,认识各种类型的网络活动。其次,了解各种类型网络活动的过程和影响,而并不是学会如何去上网冲浪,论坛灌水,QQ聊天。了解网络是对网络各种活动的认知,比如对网络上各种信息的认知,判断,从而确定取舍的内容,或者对网络行为的认知,并分析这种行为的对与错,好与坏,再下做与不做的决定。再而,在认识和了解了网络之后,我们可以对其加以运用,从而对自己产生有利的影响,使其成为自己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重要工具。

而人类的活动由思想支配,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类行为道德水平的高低。当今社会人们思想道德的下降是导致网络道德不容乐观的最根本原因。学校的教育也必须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根据当前中国教育的现状,主要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而缺少了对思想道德的教育和引导。因此网络道德建设也要从思想道德的教育做起。

网络运营商是一个客观存在影响网络道德建设的因素,同时也是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作为网络运营商,首先就要确保网络内容,和网络环境的健康,特别要注重对发布的信息内容的检查,要杜绝各种不良的信息出现在网络当中。加强对网络运营商的管理,加强对网络内容的管理,加强对网络环境的管理,也是网络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

最后,如同日常道德行为规范一样,要为网络道德行为规范作出最基本的内容。同时更要发挥网络的最大优势,利用网络速度,覆盖范围的优势,把网络道德的建设提升到一个更有影响力的地位。

第四篇:网络道德意识建设

四.加强高校网络道德建设的几点对策在充分认识到网络环境给大学生思想道德工作带来的挑战的前提下,我们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抢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对策有如下几点。

(1)加大网络监控管理力度,加强互联网络的法制建设,建立行之有效的社会监督机制。学校虽然是德育的主渠道,但仅靠学校自身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家庭、社会各方面都应当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因此必须协同家庭、社会各方共同促成网络道德教育体系的形成。免费论文。政府及有关部门有必要通过法律、行政、技术等手段同各种网上信息犯罪作斗争,加强对网络的信息监控和信息过滤,为高校开创道德建设工作新局面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强网吧管理,提高网民自律性方面采取相应措施。要借助各种宣传媒体,利用各种宣传阵地,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倡导积极健康的网络行为,帮助青年学生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自身思想道德素质,提倡网络道德观念。对于利用网络传播色情、淫秽内容、实施诈骗、破坏安定团结等违法犯罪活动坚决予以打击,为青年学生提供一个良好健康的网络环境。各高校的网络管理部门要加强信息网络监控和管理,防堵有害信息侵蚀大学生思想。利用课堂及开展活动大力推广和普及有关网络方面的法律、法规,规范所有上网者的网上行为。依法管理,依法惩处才是切断网上犯罪和网上不良信息的关键所在。

(2)大力建设校园网,倡导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重视开发利用网络的德育功能,把网络作为德育的有效手段,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丰富校园网虚拟社区的信息资源,加大信息传播的力度,为学生提供优良的信息服务,把传统的校园文化与虚拟社区的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使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为一体,满足学生的学习、休闲、游戏、交友等方面的需求,使德育更具实效性。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对校园网的信息管理和技术防范力度,过滤网上的有害信息,加快规范网络新闻的进程,避免虚假信息的发布,净化校园网络。免费论文。

(3)运用网络平台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成瘾者因长时间的人机对话,会产生感情冷漠。有研究表明:花费过多时间上网,会导致孤立、焦虑感,使抑郁和孤独等负性情绪增加,从而减少了社会生活的参与度,使人格的发展受到影响。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以网络为载体,充分利用网络自身功能与特点,进行网络心理教育,辅助平日的谈心等工作,对症下药,在工作中不仅要强调主流的价值观念,还要立足于个体成长发展的需要,关注大学生的情感需求,通过向大学生们提供各方面信息和多种选择方案,让他们在选择中学会独立思索,使青年大学生们自主地选择与社会发展相一致的价值观念和政治信念。

(4)培养网络思想教育工作者,成为当务之急。新形式下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要求思想教育工作者既要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又要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并能熟练进行网络操作,既要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又要具有一定的科技意识和创新能力。思想教育工作者也应密切关注和研究信息网络发展新动向,自觉抓紧学习网络知识,充分利用网络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工作的深入、有效地开展,引导学生自己去掌握道德概念、道德评价、道德判断和提高自我教育能力,不断提高对网络文化的识别、自律、抗诱惑能力。网络的发展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网络是思想道德教育的新阵地,且这块阵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膨胀。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与时俱进,及时转换教育观念,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掌握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主动权,促进当代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成就更多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人才。

第五篇:对道德的核心的思考

对道德的核心的思考

摘要:我国的道德教育一直处于尴尬境地,是因为没能真正认识道德的内涵。本文指出,在现代社会,道德的核心应该是公平。并从道德建设的目的和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两个方面分析,解释道德的核心应该是公平的原因。

关键词:道德的核心 公平

Abstract:China’s moral education is being in a hard place because the value of morality has not been well understood.This article point out that fairness is the core of morality in the modern society.Furthermore, the reasons are given from the intention of moral construc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conomic foundation and the superstructure.Key words: the core of morality;fairness 道德和道德教育一直被教育工作者视为全面发展的人和全面发展的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然而讽刺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道德建设和道德教育一直是令教育者头痛、令受教育者厌烦的负担。德育工作之所以会落到如此尴尬的境地,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没有真正搞清楚什么是道德。因此,中国的道德建设和道德教育要想走出困境,首先就要弄清楚——道德的核心是什么。

道德的核心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人们通常会有不同的主张,笔者更认同现在越来越被人们接受的一个观点——道德的核心是公平。

一、作为道德的核心——公平的含义

作为道德的核心,公平至少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获得利益的机会均等;一是权利与义务的对等。第一层含义说明,社会上的每一个人在利益面前,“起跑线”应该是一致的。这可以再引申为:理论上,当所有的人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开跑后,谁有能力先跑到利益面前,谁就该获得利益。但是,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做到所有人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同时起跑的,这就必然会导致社会生存状态的不平等。比如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与出生在边远山区的孩子从没出生(如胎教)就不是在同一起跑线上,更不用提随后的教育等等一系列的差距。可能两者都付出了同样的努力,但,最终前者可能出类拔萃,而后却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由此造成的生存状态的不平等,就需要社会和优势群体对弱势群体伸出援助之手,这就是源于公平的第二层含义——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政府、社会、优势群体对弱势群体的求助不仅仅是出于什么人道主义,而应该理解为,是因为优势群体占用了本来应该平分给弱势群体的那些有限的社会资源(比如教育资源),才使自己成为优势群体而对方成为弱势群体的。而政府、社会本来应该是充当公平地分配这些资源的角色,可是为了种种原因而让弱势群体成为社会发展的牺牲品。所以,优势群体对弱势群体的救助其实是对占用弱势的社会资源的一种回报和偿还,而政府、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各种援助也源于他们本身应该履行的职责,这属于社会利益的第二次分配。换言之,弱势群体得到的,都是他们应该得到的,而不是任何组织或个人的施舍。他们得到了,是应该的,是社会道德社会公平的体现,他们得不到才是社会的不道德不公平。这也就是公平的第二层含义所讲的权利与义务的对等——对于优势群体或是弱势群体都是如此。

这就是说,所谓的道德,就是公平,所谓的不道德,就是不公平。具体地说,在均等的机会和条件下获得利益,是道德的;用不正当的手段剥夺别人获得利益的机会和条件而使自己获得利益,是不道德的。如果在均等条件下获利后,将部分利益反馈回社会,这显然也是道德的,可以将其理解为对义务的先履行,而保留获得相应利益的“隐权利”。(但是,这种情况是极少的,因为大部分人的获利都是在占有他人的资源的前提下的,而且,这种反馈往往会在非物质上得到回报,如名誉。但是,我们不必要去考虑其动机,只要其付出与收获对等,那他就是道德的。)而如果先用不正当手段剥夺了别人获利的机会,然后再把自己的利益回馈回社会或他人,那么,他先前的剥夺行为也是不道德的,(因为没有人有权利在对方没同意的情况下把对方当成自己获利的牺牲品),而之后的回馈行为也只能看成是对之前不道德行为的悔过和补偿,不是什么道德行为,因为他的行为从起点上就是不公平的。此外,因为非人为因素(如出生)而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更 优越的条件而获得利益,没有不道德;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获得利益而不把所获得的利益适应地反馈回社会或弱势群体,则是不道德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他是先行使了获利的权利,而随后没有履行相应的回馈义务,因而,构成权利与义务不对等。

二、道德的核心是,也必须是公平

道德的核心是公平,也必须是公平。这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找到根据。

(一)从道德建设的目的看,道德的核心必须是公平道德建设、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构建社会和谐。

也许很多人都会认为,当社会上人们都很自私的时候,社会肯定不会和谐,只有当人们都“先人后已”的时候,社会才会和谐、安定。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当社会上的人都自私得只为己,不利人的时候,社会和谐肯定无从谈起,这点毋庸置疑。但是,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只利人不利己的时候,社会就会和谐呢?扈中平先生在《教育目的论》一书里提到的茅于轼先生在《中国人的道德前景》一书中引述了李汝珍所写的《镜花缘》里“君子国”的故事,以及他自己举的足球比赛的例子,都足以说明,当社会上每个人都以别人的利益为行为的出发点的时候,社会也不是一个和谐和道德的社会,因为人们会采取各种方法让别人得利,自己吃亏。这时,社会的争论各冲突仍然存在,“不过争论和冲突的起点相反而已”。①可见,即使人们都按以前我们提倡的道德规范——先人后己,毫不利己、专门利人——那样去做,也达不到道德建设的目的——社会和谐。

那么,要怎样才能使社会真正地和谐道德呢?笔者认为,是公平。我们并不想否认,社会上有那些只利人不为己的人,我们也不能否认社会上也存在那些只为己不利人的人(尽管世上可能并不真的存在纯粹地只为己或只为人的人,不过没关系,这并不影响我们以下的分析。),但是,我们同样不能否认的是,即使存在这样的人,那也是少数。社会上多数的人应该都是既可以为人,也想要利己,① 扈中平:教育目的论(修订版)[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11月第1版,第227页。只不过,在不同的社会风气和时代背景下,他们会多为人一点或是多为己一点而已。如果把这类人称为“中间派”的话(尽管不是太准确但便于表达,就先将就着用吧),社会上的人以道德水平的高低为标准的次数分布图会成一个“倒钟型”。或许,它原来是正态分布的;当人们所处的时代“世风日下”的时候,它就会成正偏态分布——这时,社会的平均道德水平偏低,或者说,大多数人的道德水平在平均水平之下;当社会风气好转的时候,它就会成负偏态——这时,社会的平均道德水平偏高,大多数人的道德水平在平均水平之上。反之也成立。这也就是说,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改善社会风气、提高社会道德水平,在分布图在就表示为将正偏态转变为负偏态,让大多数人的道德水平在平均水平之上。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就可以看出,工作的重心应该是争取“中间派”,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因为外力对两端的少数派的推动作用并不会太明显,而且,他们人数少,远不如中间派的力量强大,我们应该抓住主要矛盾。)“中间派”的特点是其行为受外力的影响明显,社会崇尚的往往会是他们极力效仿的,而且,他们的道德行为也极易受到社会的强化并能为强化物而保持其道德行为(根据斯金纳的操作学习理论,塑造行为关键在强化,强化可以增加行为在以后相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那么,我们接下来的目标就应该找到能对他们长期起作用的“强化物”。利益当然是最具诱惑力和效力最持久的强化物。但是,请注意,这个强化物不能只对某个个人或少数人有效,而应该对全部的“中间派”甚至是对两端的“少数派”都有效,所以,就必须考虑到,当某些人因道德行为而受到强化,得到利益的同时,不能对其他人造成负面的效应。这就是要体现公平的原则,凡是履行道德行为的人,就都会得到相应的利益,凡是做了不道德的事的人就都要为自己的不道德行为付出代价。更具体地说,对道德行为的强化方式就应该是:履行道德行为的人,受到强化,得到与道德行为相当的利益;没有履行道德行为,但也没有做不道德的事的人,不予强化也不予惩罚;做了道德的事的人,应视其不道德程度给予相应的惩罚(这种惩罚可以是舆论也可以是如信用档案之类的形式从而限制其下次获利等等,但是,惩罚不是重点,强化才是)。这就阻止一部分人做不道德的事,鼓励另一部分人做道德的事。而将强化与惩罚和道德行为挂钩,利益得失多寡与道德水平高低的对等,这些本身就是公平的一种具体体现。

但是,值得强调的事,按之前的分析,能既不做道德的事也不做道德的事的 人会很少,因为,社会上既不是道德的事,也不是不道德的事本身就少,所以,这也就迫使人们多数情况下都必须在道德与不道德之间进行抉择,做道德的事得利,做不道德的事失利,聪明的人们当然会更愿意做道德的事了。当大多数的人都做道德的事的时候,分布图就成为负偏态,大多人的道德水平就会在平均水平之上,社会的总体道德也就跟着好转了,社会也就和谐安定了,道德建设和道德教育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另外,当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成为评判行为道德与否的标准的时候,也能使道德行为一旦开始,就会周而复始地进行下去。因为,当一个人获利,那么,他就需要作适当的反馈(否则他就要受到相应的惩罚),但是,他反馈的利益多于其之前占用的资源时(因为刚刚好的反馈很难做到,少于占用资源的反馈同样会受到惩罚),他就获得了索要利益的权利,当他再次向社会和他人索要利益的时候,同样会出现超额的现象(因为刚刚好很难做到,少了他又可以再要),这时,他又必然再次回报社会和他人„„如此,道德行为就会一直进行下去。当然,也有另外一种情况,当他获利后,反馈回社会的同时也得到了另外的利益(如名誉),这时,他又得为新获得的利益反馈,在第二次反馈的同时,可能又获得第三次利益„„如此,道德行为也将会一直进行下去。

由此可见,当公平成为道德的核心时,不但能够塑造人们的道德行为,还能使道德行为保持和发展,进而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构建和谐社会,从而实现道德建设的目的。因此,从道德建设的目的上分析,道德的核心必然是公平。

(二)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上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道德的核心应该是公平:

人们的社会生活最基本的是经济生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基本的是经济关系。从物物交换开始,人们就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从有交易开始,交易双方在交易过程中就是地位平等的。人们要想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就要以放弃商品的价值为前提,同样的,要想获得商品的价值,就要出让商品的使用价值。于是,人们是不可能同时拥有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付出的利益与收获的利益的等价,或者说支付的价值与所获的价值对等,是商品经济的基础和核心。市场经济 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它天生就具有公平的特征,公平参与、公平竞争。我国现在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它也必然要以公平为基础和核心。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种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内在的本质联系构成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这一规律的主要内容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发展方向,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取决于和服务于经济基础的性质和要求。其中,上层建筑又可以分为观念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道德则是属于观念上层建筑的范畴。由此可见,经济基础是道德赖以存在的根源,是第一性,道德是经济基础在思想上的表现,是第二性的、派生的。作为思想上层建筑的道德,作为用来调节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的道德,是不可能违背经济生活中利益的公平原则,否则,就会出现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情况,那社会就会发生变革,变革落后的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因此,从我国的现实出发,公平也应该是道德的核心。

参考文献:

[1] 扈中平:教育目的论(修订版)[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11月第1版.

[2]扈中平,刘朝晖:对道德的核心和道德教育的重新思考[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6月第2期.

[3]茅于轼,鄢圣华:也谈中国道德的重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2期.

下载对网络道德建设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网络道德建设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一、“网络社会”:新型道德的基础在形形色色的技术创新之中,如果把历史上那种能够引起生产方式的变化、并广泛波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导致社会整体变迁的技术进步称之为“革......

    网络道德

    论网络社会环境下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责任 王梦珠 只要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 毋庸置疑,当今时代的风口就是互联网爆发式的蓬勃增长。互联网作为一种不同于任何传统传媒的载......

    互联网监管与网络道德建设

    互联网监管与网络道德建设 成绩:98分 共 100 题,其中错误 2 题! 1.单选题 1.为什么要加强网络媒体的建设( ) D. 媒体关注社会生活的角度转向反常 2.以下属于增强网络舆论引导有效方......

    对青少年网络犯罪调研思考

    网络犯罪是一种新型的犯罪,其隐蔽性和危害性较之传统意义上的犯罪更大。从有关部门公开报道的资料来看,我国网络犯罪的数量逐年上升,年龄界限却呈下降趋势,且多为青少年。青少年......

    机关道德讲堂建设的思考

    市国税局关于机关道德讲堂建设的思考当前,“机关道德讲堂”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开展着。各地按照“五个一”、“六个我”等组织形式要求,充分发掘本单位内凡人善举,推出本单......

    对机关效能建设的思考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初步成形,工商行政管理已经纳入了我国的宏观调控体系,并为宏观调控的加强和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尚没有充分发挥国家赋予的宏观调控职能,其蕴含......

    对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对新农村建设的思考洪湖市汊河镇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任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市会议就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

    对青少年道德人格教育的几点思考

    对青少年道德人格教育的几点思考 摘要:道德人格对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面对急剧变革的时代,青少年在某些方面出现了人格的缺失,针对青少年的困惑与迷茫,家庭、学校、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