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武汉市体育经济开发区羽毛球参与情况调查
武汉市体育经济开发区羽毛球参与情况调查
亲爱的朋友:
你好!我们是江汉大学体育学院体育保健班第二调查小组,本次调查以武汉体育经济开发区羽毛球参与情况研究为主题,开展调查,望得到你的支持!我们不会透露您的个人信息,请耐心配合我们认真填写以下题目,不胜感激!
1.请选择您的性别:
□ 男□ 女
2.请选择您的年龄:
□ 20岁以下□ 20至25岁□ 25至35岁
□ 35至45岁□ 45岁以上
3.请问您的学历:
□ 研究生□ 大学(含大专)□ 高中(含中专)□ 初中□ 小学
4.请问您所从事的职业:
□ 在校学生□ 固定工作者□ 自由职业者
□ 待业/无业/失业□ 退休□ 其他:
5.请问您打羽毛球的原因:
□ 健身、健美需求□ 高雅、观赏性□ 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
□ 费用可以承受□ 其它:
6.请问影响您打羽毛球的因素:
□ 时间□ 场地□ 身体条件
□ 心情□ 职业□ 其它:
7.请问您的月收入特征:
□ 500元以下□ 500至1000元□1001至2000元
□ 2001至3000元□ 3000元以上
8.请问您每周大约打几次羽毛球:
□ 1 ~2次□ 3~4次□ 5~6次□ 每天
9.请问您每次打羽毛球大约持续的时间:
□ 半个小时□ 一个小时□ 两个小时□ 两个小时以上
10.请问您一般去哪种场地打球:
□ 经营性羽毛球□ 单位体育设施
□ 公共体育场所□ 广场、公园□ 住宅小区空地
11.请问您对目前羽毛球场馆价格看法:
□ 价格过高□ 较高□ 合理□ 较低
12.请问您每次参与羽毛球运动的平均消费金额:
□ 0至20元□ 21至30元□ 31至50元
□ 51至80元□ 81至100元□ 100元以上
13.请问您一般采用什么方式进行羽毛球锻炼:
□ 个人锻炼□ 跟家人一起□ 参加社区组织活动
□ 参加培训班□其它:
问卷填写完毕,再次致以感谢!衷心祝愿你身体健康,家庭和睦,学习进步,工作顺利!体保班第二调研小组2012年11月
第二篇:武汉市农民工政治参与状况调查范文
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指民主社会中普通公民通过合法途径,运用直接或间接的政治手段,施影响于决策与管理机构以及监督政府公务的政治行为。公民政治参与的状况除了受社会环境和参与对象的影响外,也与其社会经济地位、自身政治素质和政治文化有关,因此,不同的社会阶层或团体,其政治参与状况也各不相同。
农民工是一个数量庞大而又十分特殊的阶层。据保守估计,农民工有6000-8000万人,他们亦工亦农,亦城亦乡,非工非农,非城非乡。显然,农民工是我国政治稳定和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我们考察公民政治参与时,不可忽略的重要阶层。同时,农民工自身的特殊性也使现有的关于我国农民政治参与和工人(市民)政治参与研究的结论与农民工政治参与的实际状态有着显着的差距。
因此,考察农民工阶层的政治参与状况,既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又有着显着的现实意义。一方面,数以千万计的农民在流动中自身的政治素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另一方面,他们的政治参与行为的特点是什幺?他们的民主政治权利能否在流动中得到实现?为了了解和回答这些问题,2001年春夏之际,我们在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市对农民工作了随机性的问卷调查,一共获取有效问卷753份。
一、“体制性边缘人”:农民工的生存状态
在考察农民工的政治参与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农民工的生存状态。因为我们预设,农民工的政治参与与其生存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
1.人口特征 2)年龄:绝大多数是年青人,18-35岁的年青人占了总数的69.7%。(详见表1)2.就业分布、流动年限和收入 2)流动年限 3)收入水平
调查对象的收入水平主要在200-600元之间,占了总数的53.1%。也有一部分农民工收入较高,8%的调查对象月平均收入在1001元以上。(详见表3)
3.社会生活
1)与城乡社会联系(还有1.8%的人未回答)。
城市生活、工作的经历也在改变着农民工的思想观念。他们对家乡的社会认同程度在下降。比如,在问到“您现在对家乡的风俗人情、观念、行为等还看得惯吗?”时,只有1/3多一点的人认为“基本都看得惯”;有47.6%的人回答“有些看得惯,有些看不惯”;有10%的人则回答“基本都看不惯”。(详见表4)但是,这并不妨碍农民工对城市生活的喜爱和认同。有27.8%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很喜欢”(详见表5)因此,有近半数(45.7%)的调查对象表示希望把户口迁到城市来。不希望的有16.1%。(详见表6)值得注意的是,有相当一部分调查对象对这两个问题持“无所谓”
的态度,分别占19.4%和37%。这可能和农民工在城市中的边缘处境有关。
2)业余生活
农民工的业余时间多少不尽相同。一般说来,在工厂企业的农民工,业余时间较少,而且比较固定,而自己作生意和打零工的农民工,则业余时间较多,且自由支配程度较高。在选择“如何打发工作之余的时间”时,排在前三位的是:“看电视、电影”,占52.7%:“读书看报”,占45.8%:“聊天”,占40.1%。(详见表7)在能够看到电视的农民工中,电视剧、新闻时事和文娱节目最受欢迎。(详见表8)
从上述调查和分析来看,农民工的生存状态具有以下特征: 第二,农民工的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农民工进城的主要动机是挣钱,有72.8%的人将“挣钱”作为其外出的主要目的。从他们的收入情况看,绝大多数都提高了收入,改善了经济状况。这一点从他们的月均收入可以得到说明。他们中月收入在200元以上,即年收入在2400元以上的占88.3%,而2001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则为2366元。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农民工的收入水平高于平均数。月收入在600元以上的占35.2%,明显高于2001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860元(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1年)。可见农民工中有相当一部分已经达到了甚至超过了一般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换句话说,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工在城市生活有较为充分的收入保障。
第三,职业和生存状态的边缘化。从他们所从事的工作来看,他们中多数在城市从事的是托达罗所说的传统产业部门工作。这里似乎印证了托达罗的一个观点:无技术的来自农村的工人首先会在所谓的“城市传统部门”就业一段时间,再取得更加长期稳定的城市现代部门的工作。但是,这并非中只有农民自身的原因,还有体制性原因。由于户口的限制,他们进城后面临的是一个分割的劳动力市场,他们只能在“非正式的劳动力市场”中寻求“城市剩余工作”。
工作和生活在城市里,使他们的生活方式也逐步城市化了。在工作之余,他们主要以“看电视、电影”、“读书看报”、“聊天”和“逛街购物”来消闭。而在平时喜欢收看的电视节目中,排在前三们的是电视剧、新闻时事和文娱节目。在流动中,他们与城市大众传媒的距离也越来越接近。但是,生活方式的城市化并不意昧着他们已经进入城市社会。这可以从他们与城市居民的交往状况中得到体现。同时,农民工的利益缺乏有效保护。他们中78.9%的人明确表示同意“在打工的地方急需代表外来人员利益的组织或机构来代表和维护外来人员利益”这种说法。这恐怕是对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无助地位的最好诠释。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想用“体制性边缘人”这个概念来概括农民工的工作和生活状态。
他们从事的是非农产业,但是身份是农民,他们居住生活在城市,户口却在农村。他们是亦城亦乡,亦工亦农,非城非乡,非工非农的边缘人。而这一切都与我国城乡二元社会体制有着密切的关联。
二、流动的“政治人”;农民工的政治参与
在问卷设计中,我们选择了以村委会选举为主考察农民工的政治参与。一方面,选举虽然不是考察政治参与的唯一的形式,但却是一个重要形式。另一方面,村委会选举是村民自治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广大农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的最重要形式。同时为了全面考察农民工的政治参与状况,我们也设计了几道问题,考察农民工在城市中的政治参与状况。
1.农民工的政治特征
一般的讲,公民的政治参与受政治参与的社会环境、公民自身的政治特征和政治参与对象的综合影响。但是在调查中,我们比较方便了解的是农民工自身的政治特征及农民工对政治参与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参与对象的主观印象,而对政治参与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参与对象的整体把握则不是问卷调查所能解决的。因此在这里,我们主要从政治认知和政治态度两方面来考察农民工的政治特征。
1)政治认知。政治认知是指关于政治制度、政治制度的作用以及这些作用的执行者以及政治制度的输入和输出的知识和信仰。作为公民政治认知对象的,一般有政治象征、政治典则和政治程序等方面。(2)农民工对政治典则的了解不如政治象征高。对与农民工经济权益十分密切的《劳动法》,只有10.2%的人表示“非常了解”,54.1%的人只是“知道一些”,还有15.8%的人甚至“听都没有听说过”。(详见表9)同时,农民工对与自身政治权益密切相关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了解程度更低。只有7.8%的人认为“非常了解”,表示“听都没有听说过”的则占26.3%。(详见表10)农民工对《劳动法》在了解程度比《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要高,可能是因为《劳动法》与农民工的利益关联更为直接。
(3)农民工对政治程序的认知程序较高。如,有81%的农民工认为村委会干部应该由村民选举;认为不应该的只有3.3%。(详见表11)
2)农民工的政治态度
政治态度是公民在主观方面所具有的政治特征,主要包括政治关心、政治效能感、政治信任和政治义务感。(2)政治效能感。政治效能感是公民对自己政治参与行为影响力的主观评价。从调查来看,似乎存在一个矛盾。在回答“您认为能不能当上村委会干部由谁决定”时,60.2%的人选择了“村民选举”。(详见表13)这说明,农民工对选举对村庄领导人的产生的影响力是比较有信心的。但是在回答为什幺没有参加选举时,有196人选择了“上面都定好了,选也白选”,还有67人选择了“我的一票起不了什幺作用”。这种矛盾可能是农民工政治效能感的提高只是停留在观念层面,在具体的政治参与行为时则很少表现出来。(4)政治义务感。多数农民工的政治义务感较强。在问到“您认为农民进城务工经商需要不需要到城市管理部门办理有关手续”时,有57.5%的人选择了“需要”,选择“有些需要,有些不需要”的占20.5%。而认为“不需要”的只有9.1%。
2.农民工与村委会选举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农民工参与村委会选举的情况并不令人乐观。表现在:
(1)农民工参与村委会选举的比例是比较低的。村委会选举是村民自治的前提和基础,是农民政治参与的重要形式。但是对农民工而言,只有145人参加过家乡的最近一次村委会选举,仅占有调查对象总数的19.3%,而没有参加过选举的则有599人,占79.5%。(详见表16)(2)从参选的方式上看,不利于农民工真实意愿的表达。在参加选举的145人中,有占52.4%的人是亲自回村参加选举的;请别人代投的有23人,占15.9%;函投的有21人,占14.5%;通过其它方式投票的有17人,占11.7%。(详见表18)尽管村委会选举并不需求一定要亲自参加选举,但是亲自参加选举比其它方式能够更为真实的表达农民工的选举意愿。
比如,委托投票虽然是法律所允许的,但是委托投票往往将选择权交给了被委托人,委托人的选举意愿是否等到尊重和表达则完全取决于被委托人。
(3)服从性参与的特点比较明显。服从性参与是一种被动型参与,主要是由于受到他人命令、动员或暗示等而形成的。在回答“为什幺要参加选举”时,62.8%的人认为“这是公民的义务”;28.3%人选择了“村里要我参加”;有7.6%的是出于怕得罪人参与选举。
而出于利益动机主动参加选举的只有24人,仅占16.6%。(详见表19)
3.农民工在城市的政治参与
城市是农民工的生活和工作地,与农民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因此,多数农民工都希望参加城市的管理。有69.3%的调查对象认为,农民工应该参加城市的管理。(详见表20)农民工对城市参与的愿望较高也和他们在城市工作和生活中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有很大的关系。由于在城市工作生活中,权益遭受侵害的情况经常发生,因此,农民工对“是否同意在打工的地方急需一定的组织或机构来代表和维护外来人员的利益”这种说法的同意率接近80%。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1.结论通过以上对农民工政治参与的描述和初步分析,我们大致能够得出如下结论:
1)农民工的政治认知水平较高。调查表明,尽管大多数外出村民的作出外出决策时最主要的原因是基于经济上的考虑。但是,城市不仅是人才、财富的聚集地,也是政治信息的聚集地,大众传媒也比较发达,城市的工作、生活经历不仅给他们提供了在经济上获取更高收入的机会,使他们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也促进了他们的政治社会化,促进了农民工的政治认知水平的提高。
2)农民工的政治态度总体来看比较积极。一是,有相当一部分人对政治表示了关注,如有46.6%的人平时喜欢收看新闻时事类的电视节目。二是,政治效能感较强。如60.2%的调查对象认为能不能当上村委会干部由村民选举决定。三是,农民工的政治信任感较强。农民工对村民自治的认同程度较高,有超过一半的人认为村民自治是“农民群众自己当家作主”。
四是,多数农民工的政治义务感较强。如,当问到“您认为农民进城务工经商需要不需要到城市管理部门办理有关手续”时,有57.5%的农民工选择了“需要”,选择“有些需要,有些不需要”的占20.5%。而认为“不需要”的只有9.1%。
3)农民工的政治参与行为并不令人乐观。一是,农民工政治参与的实际与其政治认知水平的提高和积极的政治态度不相当。二是,农民工的政治参与状况和其生存状况一样,也深深地烙上了城乡二元体制的烙印,具有“边缘性”的特点。这种政治参与的边缘状态是指,农村是农民工的户口所在地,村民自治和村委会选举是农民参政的主要渠道,但是他们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不高;城市是农民工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与农民工的利益有着密切的关联,农民希望能够参与城市的管理,表达和维护自己的利益,但是他们又不能很好地参与城市的管理。
2.政策建议
流动不仅改变了农民工的政治认知、政治态度等政治特征,也使其利益诉求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必然会在农民工的政治参与的动机、目标指向上得到体现。因此,如何将一个为数庞大的阶层的变化了的政治参与意愿通过制度化的办法予以满足,是政府必然考虑和解决的问题。否则,农民工就会通过非制度化的渠道来表达和维护自己的利益,从而造成政治不稳定,城市社会治安状况的恶化就是一例。
当然,由于农民工是我国体制转轨过程中的产物,有着其特殊性。因此,随着体制转轨的完成,这一特殊的阶层必然向其它阶层转化而趋于消亡,农民工的政治参与问题也就随之不复存在。但是,转轨过程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在些期间通过技术层面的创新,化解农民工政治参与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政治稳定和政治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修订有关法规,为农民工参与城市政治生活开辟途径。农民工因受户藉关系等限制很难参与城市的政治生活,不能享有和当地人一样的政治参与权利。建设修订有关法规,使农民工能够有条件地参与城市社区选举和人大代表选举。
2)提高农民工的组织化程度。一是,可以在农民工流入比较集中的社区建立农民工自治组织。二是,充分利用农民工中现有的自组织。这样做,既有利于表达和保护农民工的权益,又方便政府对农民工的管理。
3)充分挖掘和发挥家庭功能。由于绝大多数农民工的家还在农村,因此,农民工关于村庄公共生活信息的获取、利益表达等也大都是通过其家庭来实现的,家庭在村民自治与外出农民工之间扮演了“传动轴”的角色,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两者的有机衔接。因此,深入挖掘家庭的功能,会进一步缓解“民工潮”与村民自治之间的紧张。
参考文献:
1.阿尔蒙德、维巴:《公民文化――五国的政治态度和民主》,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2.达尔:《现代政治分析》,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3.亨廷顿、纳尔逊:《难以抉择——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参与》,华夏出版社,1988年版。
4.刘应杰:《中国城乡关系与中国农民工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5.陶东明、陈明明:《当代中国政治参与》,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第三篇:体育教案 羽毛球
羽毛球(1)
教学目标:
了解羽毛球拍的基本握法及特点 掌握发球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
掌握各项动作要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生问好,宣布教学内容
二、过程
1、组织学生列队
2、复习快速集合、立正、稍息和报数
3、复习三向转法
4、学生观察羽毛球拍,讲解羽毛球拍的基本握法及特点
5、学生练习握拍姿势
6、学生与教师示例,讲解发球的基本方法
7、学生分两组(男女混合)练习握拍和发球,教师巡查纠错
三、集合、按教师指令练习动作,宣布下课。
羽毛球(2)
教学目标:
学习羽毛球的击球方法及简单计分规则 教学重难点:
掌握各项动作要领及简单计分规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生问好,宣布教学内容
二、过程
1、组织学生列队
2、复习快速集合、立正、稍息和报数
3、复习三向转法
4、示例讲解羽毛球握拍姿势及发球方法
5、与一位同学示例讲解羽毛球击球方法及简单计分规则
6、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查指导
三、集合、总结上课内容,宣布下课。
羽毛球(3)----单打比赛规则
教学目标:
学习羽毛球单打比赛规则 教学重难点:
掌握羽毛球单打比赛规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生问好,宣布教学内容
二、过程
1、组织学生列队
2、复习快速集合、立正、稍息和报数
3、复习三向转法
4、教师讲解羽毛球单打比赛规则
5、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查指导
三、集合、总结上课内容,宣布下课
羽毛球(4)----单打比赛规则
教学目标:
学习羽毛球单打比赛规则 教学重难点:
掌握羽毛球单打比赛规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生问好,宣布教学内容
二、过程
1、组织学生列队
2、复习快速集合、立正、稍息和报数
3、复习三向转法
4、师生互动复习羽毛球单打比赛规则
5、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查指导(1)两人一组练习发球:一人发球,另外一人捡球(2)两人一组练习对打,并尝试简单计分,以10分制计算
三、集合、总结上课内容,宣布下课
羽毛球(5)----练习发球及对打
教学目标:
学习羽毛球单打比赛规则 教学重难点:
掌握羽毛球单打比赛规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生问好,宣布教学内容
二、过程
1、组织学生列队
2、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查指导
(1)两人一组练习发球:一人发球,另外一人捡球(2)两人一组练习对打,并尝试简单计分,以10分制计算
三、集合,总结学生练习情况,宣布下课。
羽毛球(6)----双打比赛规则
教学目标: 学习羽毛球双打比赛规则 教学重难点:
掌握羽毛球双打比赛规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生问好,宣布教学内容
二、过程
1、组织学生列队
2、复习快速集合、立正、稍息和报数
3、复习三向转法
4、教师讲解羽毛球双打比赛规则
5、学生分组练习单打,可尝试双打,教师巡查指导
三、集合、总结上课内容,宣布下课
羽毛球(7)----双打比赛规则
教学目标:
学习羽毛球双打比赛规则 教学重难点:
掌握羽毛球双打比赛规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生问好,宣布教学内容
二、过程
1、教师复习讲解羽毛球双打比赛规则
2、学生分组练习单打和双打,教师巡查指导
三、集合、总结上课内容,宣布下课
羽毛球(8)----双打比赛规则
教学目标:
学习羽毛球双打比赛规则 教学重难点:
掌握羽毛球双打比赛规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生问好,宣布教学内容
二、过程
1、教师复习讲解羽毛球双打比赛规则
2、学生分组练习单打和双打,教师巡查指导
三、集合,总结上课内容,宣布下课
羽毛球(9)----自由练习1 教学目标:
复习羽毛球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难点:
掌握羽毛球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生问好,宣布教学内容
二、过程
1、组织学生列队集合
2、学生自由练习羽毛球
三、集合、点名、宣布下课
羽毛球(10)----自由练习2 教学目标:
复习羽毛球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难点:
掌握羽毛球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生问好,宣布教学内容
二、过程
1、组织学生列队集合
2、学生自由练习羽毛球
三、集合、点名、宣布下课
第四篇:体育教案-羽毛球
体育教案-羽毛球
一、教学内容:羽毛球竞赛规则简介
二、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了解羽毛球运动规则,帮助学生学会观赏羽毛球比赛,进而激发他们对羽毛球的学习兴趣。二)、强调课堂教学秩序,培养良好组织纪律性。
三、课的部分: [准备部分]:
一、上课依常规要求进行(特别强调课堂教学秩序);
二、慢跑600m;
三、徒手操6节 [基本部分]:
一、羽毛球运动规则简介:
1、挑选场地或发球权
2、局数和分数
3、发球权、得分和交换发球权
4、交换场地
5、发球和接发球
6、单打的发球和接发球的方位及顺序
7、违例
1)、发球时的几种违例 2)、接发球时的几种违例 3)、击球时的几种违例
二、分组教学比赛
要 求:6—8人一组,自定规则和裁判 教学方法:
1、分组比赛6—8人一组
2、教学比赛过程中,教师旁观、了解学生实际水平,以便于今后教学能有的放矢
三、课课练:移动步法练习。[结束部分]:
1、整理放松;
2、小结、讲评、宣布下次课内容地点;
3、器材收拾;
4、下课。
第五篇:体育羽毛球说课稿
羽毛球正手发高远球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
1.羽毛球正手发高远球 2.相关游戏
二、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标准为基本理念;以面向全体学生为宗旨;以发展学生专长,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为目的,结合实际,充分利用课程资源。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体验身体运动带来的乐趣。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形成长期坚持锻炼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为羽毛球的正手发高远球。羽毛球正手发高远球是通过转体带动手臂挥动最后手腕用力挥拍击球的发球方式,对发展学生的灵敏性、协调性,培养学生认真刻苦锻炼的精神具有一定的时效性。本科从教材的实际出发,使学生一步一步掌握技术,增加练习难度、使学生通过认真刻苦的精神学习每个动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学情分析
大学一年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速度、力量和灵敏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在心理上,由半熟型向成熟过渡。注意力和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爱美怕羞,他们渴望参与运动。由于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对羽毛球的知识一知半解,基本技术、基本技能较差。女生的上肢力量弱。本课通过游戏,发展学生的反应速度。采用直观教学、启发诱导和设疑解惑,通过相互学习、探究学习和竞争比赛,来达到本课的目标。
五、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羽毛球正手握拍姿势及正手发高远球的完整动作,使80%的学生能在老师指导下协调完成动作。
2.通过练习和游戏增强学生对羽毛球正手发高远球的感觉、发展身体灵敏性及协调性,建立对羽毛球姿势要求的正确概念。
3.通过一定的练习,给学习者建立羽毛球正手发后场高远球姿势正确的动作概念,通过强调相关动作细节的重点要求,使学生掌握相关发力技巧,从而提高正手发后场高远球的发球质量。
4.学练中,培养学生敢于挑战自我,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引导学生感悟正手高远球的乐趣:增强安全意识。
5.让学生在练习中需找学习羽毛球的乐趣,再游戏中学到羽毛球的相关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热爱羽毛球运动,热爱体育运动的热情。
6.通过适当的体能训练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良好身心。
六、本课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动作连贯、协调,强调手腕的爆发力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手腕的爆发力
如何运用腰腹力量
重心转换问题
七、教学过程 1.准备部分:
通过慢跑的方式让学生热身,通过羽毛球专项热身操练习,在运动之前,用短时间低强度的动作,让待会儿运动时将要使用的肌肉群先行收缩活动一番,以增加局部和全身的温度以及血液循环,并且使体内的各种系统——包括心脏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肌肉系统及骨胳关节系统等——能逐渐适应即将面临的较激烈的运动,来预防运动伤害的发生。2.基本部分:技能学习,关键点强调
(一)技能学习
在这一部分使学生初步掌握正手发高远球的方法,对动作的结构和顺序有一定的理解,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相互交流与学习的能力。
(1)握拍正确 灵活多变的握拍方法是击球手法的基础,握拍要有利于手腕的发力,能控制击球力量的大小和击球的飞行方向。
(2)准备动作:两脚自然分开,左脚在前,足尖指向球网,右脚在后,足尖指向右前方,两脚间距与肩同宽,身体重心放在右脚,用左手拇指、食指和中指夹持住羽毛球中部,自然举于胸前方,右手持拍,自然屈肘于身体右侧。
(3)引拍动作:在准备动作的基础上,持球手放松,使球自然落下,同时右上臂随体外旋,并带动前臂自下而上沿半弧形做回环引拍动作,充分伸腕,身体重心随转体和引拍动作逐渐前移,左肩对网,准备击球。
(4)击球动作:最佳击球点落在身体右侧前下方。在拍面与球接触的瞬间,前臂由下向前上方挥动并急速内旋,带动手腕做鞭打动作,以正牌面发力击球。身体中心随转体动作由右脚移至左脚。
(5)随前动作:击球后持拍臂随动作惯性自然向左上方挥动,身体重心完全移至左脚,然后还原成准备姿势。
(二)关键点强调
(1)强调正手发高远球动作两脚之间重心转换的问题,可通过下半身的联系让学生去体会。
(2)强调正手发高远球动作腰腹部力量的运用,让学生体会蹬地转腰的力量,强调动作的协调性、一致性,强调腰腹部力量在发球时与身体其他部位力量之间的协调配合,通过一定的练习让学生体会,蹬地转腰的力量。
(3)强调大小臂的放松,通过示范讲解是学生体会大小臂在放松状态下发力的大小于紧张状态下发力大小的比较,使学生明白放松的重要性。
(4)强调手腕的爆发力,重点要求学生利用手腕的鞭打动作体会手腕的爆发
力及手腕在羽毛球运动中的重要性。
(5)强调随前动作及发球后还原准备姿势。
(6)强调正手发高远球的击球点对发球质量的影响。3.游戏部分:巩固拓展,检验所学
(1)方法:a发高球b站在双打后发球线的前一点,举起拍子。球要飞过b的拍子落到两条后发球线之间。
(2)要求:当a的发球短时,b要向前走。b把较短发球击回。4.放松部分:评价激励,愉悦身心
(1)音乐放松
(2)小结
(3)下课
八、本课特色
(1)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的教学方式。
(2)增加师生评价、生生评价的时效性。
(3)设置游戏符合教学要求,能提高羽毛球发球质量
九、场地器材 1.羽毛球场馆一个 2.羽毛球拍若干副 3.羽毛球若干 4.录音机一台
十、结束语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xx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说课人:张海龙 体教0902 学号2009013364篇二:羽毛球说课稿
羽毛球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我本次说课的内容是羽毛球的正手发高远球
本次说课主要分为以下几点说明:
1、教学内容
2、教材分析
3、学情分析
4、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5、教法学法
6、教学过程
7、场地器材
8、预计效果 下面我分别进行具体说明:
一、教学内容:
羽毛球的正手发高远球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羽毛球的第二次课,学的是正手发高远球。而第一节课,我们学习的是正手握拍和反手握拍。羽毛球是一项非常普及而且易于开展的体育运动,深受广大中学生的喜欢。它要求学生要在场上不停地移动步伐、跳跃、转体、挥拍,合理的运用各种击球动作技术和步伐将球在场上往返对击。同时羽毛球后动形式灵活,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竞技性,青少年参加羽毛球活动,不仅可以使身体得到全面的锻炼,还能培养青少年自信、勇敢、果断等优良的心理素质。本课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体现主管参与意识,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同时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本课羽毛球正手发高远球技术也是羽毛球运动中一项主要的部分,因此学好该技术对羽毛球运动以后的动作技术学习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学生对羽毛球教学,有着很高的学习热情,并且我们知道这一时期的学生具有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接受能力比较强而且快,在课堂上能够自我约束,学生的观察力具有一定的目的性、系统性、全面性,但欠缺精确性。
根据这种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正手发高远球的规则。
2、技能目标:使90﹪的学生能正手发高远球的技术动作。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向上、自主探究学习的精神和乐观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的细心观察能力。
4、教学重点:握拍的正确、发球的高和远。
5、教学难点:击球的时机和击球力度的。
五、教法学法:
教法:讲授法,直观教学法,集体练习法。
学法:模仿练习法、分组练习、自主探究、相互交流
七、教学过程:
(一)、常规建设:(1)、集合整队清点人数;(2)、师生问好,布置本次课任务及要求;提示安全注意事项(3)、安排见习生。(4)教学组织形式为四列横队
(三)、基本部分即主题学习和实践部分:
1、复习正反手握拍
2、讲授正手发高远球的动作方法
组织练习:(1)徒手分解练习(2)徒手连贯动作练习|(3)分组对练
3、素质练习:羽毛球场地两边线移动。
(四)、结束部份:
1、放松肌肉
2、课的结束: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3、师生再见
八、场地器材:
羽毛球场地六个、四十把羽毛球拍、四十个羽毛球、两个足球
九、预计效果:
本课平均心律:110——130次/分
练习密度:30——35% 我的本次说课完了,谢谢大家!篇三:羽毛球正手击高远球说课稿
羽毛球正手击高远球说课稿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标准为基本理念,以培养学生自主锻炼意识为宗旨,以发展学生专长,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为目的。结合实际,充分合理利用各种资源。通过合理的教学手段,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运动带来的乐趣。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形成长期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羽毛球是球类项目中比较好开展的,运动技能强的休闲性的运动,它的观赏性好,操作性简单。多数学生比较喜欢这项运动。
三、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的主教材是高等学校体育教科书《羽毛球运动》中的羽毛球的正手击高远球。正
手高远球是羽毛球技术的基础动作,对于学生以后学习吊球、平抽球等都有很大影响,在上次课掌握握拍方式与一些基本知识之后,本次课开始学习正手击高远球技术。本次课的重点是准确的击球位置难点是挥拍时的“转髋”、“鞭打”及全身协调用力。)
四、学情分析
(目前羽毛球运动在我国的普及情况较好,学生对羽毛球较熟悉,在平时的课余活动也
有活动,球感还可以,但对正确的羽毛球技术动作不够了解)
五、教学目标
(本次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并初步掌握正确的羽毛球正手高远球技术动作,更好地锻炼对
上下肢复杂动作的协调能力,增强灵敏度,加强耐力,增强学生体育自主锻炼的意识,并通过本次课学习,对羽毛球运动,对体育活动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六、教学重难点
重点:准确的击球位置。难点:挥拍时的“转髋”、“鞭打”及全身协调用力。
七、教学过程与环节
(1)、准备部分(15分钟)
1、课堂常规
2、热身
3、辅助练习(2)、基本部(25分钟)
1、讲解羽毛球运球正手击高远球动作结构、身体姿势,手臂动作,手脚的协调配
合。
2、讲解、示范正手后场高远球击球动作。
3、教师安排学生分组,到指定场地内进行练习正手后场羽毛球击球动作,巡回指导、提示要点,点评动作、观察学生练习情况,调整练习内容,调动练习热情。
4、教师组织学生有秩序的进行游戏并让学生明确与自觉遵守规则(3)、结束部分(5分钟)
1、组织学生进行放松练习
2、纠正个别同学在学习时发生的错误动作。
3、总结本次课的完成情况,布置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