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毛泽东关于群众工作的思想

时间:2019-05-14 22:33: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试论毛泽东关于群众工作的思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试论毛泽东关于群众工作的思想》。

第一篇:试论毛泽东关于群众工作的思想

试论毛泽东关于群众工作的思想

殷庆言

群众工作是我们党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和团结群众的工作。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对群众工作留下了大量论述,整理吸收这笔丰富遗产,对于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具有重要借鉴。

一、在不同历史阶段始终高度重视群众工作

毛泽东是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在1919年《湘江评论》的创刊宣言中就指出,“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他深入工人和农民开展群众工作,是大革命时期我党著名的农民运动领袖。大革命失败后,在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中,毛泽东最早认识到“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6页)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对于如何战胜强敌日本帝国主义,他又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缺点,就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了的人民之前,使它象一匹野牛冲入火阵,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匹野牛就非烧死不可。”(《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12页)抗战胜利后党召开七大,制定了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的正确路线。毛泽东强调贯彻七大路线,“首先要使先锋队觉悟,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但这还不够,还必须使全国广大人民群众觉悟,甘心情愿和我们一起奋斗,去争取胜利。”(《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01---1102页)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指出,“力量的来源就是人民群众。不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哪一个人也不行。要在人民群众那里学得知识,制定政策,然后再去教育人民群众”(《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24页)。“如果党群关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巩固”(《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547页)。回顾党的历史,“共产党基本的一条,就是直接依靠广大革命人民群众”(《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581页),是毛泽东一以贯之的思想。他在十月革命后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掌握了唯物史观,把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根本原理运用在全部领导活动中,在集中全党智慧的基础上形成了党的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群众路线与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构成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群众路线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1

二、首先是对群众的根本态度问题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很多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参加到共产党和八路军、新四军中来。有些人虽然组织上入了党,但是思想上并没有入党,还保留着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思想感情,他们不熟悉工人、不熟悉农民和战士,自以为是,看不起群众,干群关系、军民关系紧张。针对这些问题,毛泽东一针见血地指出,“很多人对于官兵关系、军民关系弄不好,以为是方法不对,我总告诉他们是根本态度(或根本宗旨)问题,这态度就是尊重士兵和尊重人民。从这态度出发,于是有各种的政策、方法、方式。离了这态度,政策、方法、方式也一定是错的,官兵之间、军民之间的关系便决然弄不好。”(《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二版,第512页)1947年胡宗南占领延安之后,为了与共产党争夺人心在延安开设一个机构,叫“为人民服务处”,帮老百姓赈灾、治病、代写家信,但热闹几天后就办不下去了。“为人民服务处”虽然连名字都是学共产党的,但由于国民党压迫人民的阶级本性,不可能真正为人民服务。正如毛泽东所说,“国民党也需要老百姓,也讲‘爱民’。不论是中国还是外国,古代还是现在,剥削阶级的生活都离不了老百姓。他们讲‘爱民’是为了剥削,为了从老百姓身上榨取东西,这同喂牛差不多。喂牛做什么?牛除耕田之外,还有一种用场,就是能挤奶。剥削阶级的‘爱民’同爱牛差不多。我们不同,我们自己就是人民的一部分,我们的党是人民的代表,我们要使人民觉悟,使人民团结起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同国民党是对立的,一个要人民,一个脱离人民。”(《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57—58页)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必须一切为了群众,党的唯物史观决定了必须一切依靠群众。离开群众,党的一切奋斗和理想不但都会落空,而且都要变得毫无意义。当前我国社会面临许多矛盾和问题,其中固然有各种客观原因,但不少问题都可以从一些干部思想上漠视群众、感情上疏远群众、工作上脱离群众找到原因。要做好群众工作,首先要解决为什么人的问题,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不是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

三、关心群众痛痒,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

1934年毛泽东在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尖锐批评一些苏区干部,只讲扩大红军,扩充运输队,收土地税,其他事情都不管。他说,“要得到群众的拥护吗?要群众拿出他们的全力放到战线上去吗?那末,就得和群众在一起,就得去发动群众的积极性,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子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12页)1944年春天陕甘宁边区流行疫病,农村缺医少药,严重威胁群众健康。毛泽东说“近来延安疫病流行,我们共产党在这里管事,就应当看得见,想办法加以解决”(《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54页)。在他的亲切关怀下,医务人员走村串户为群众送医送药,疫情很快得到控制,群众给毛泽东送来“人民救星”的牌匾。群众对党的信任既是一种情感活动,更是一种理性选择。

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才能取得最大支持,赢得最大信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进程中,必须把“群众利益无小事”作为群众工作的重要理念,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使群众从民生不断改善中感受到党和政府是真正代表他们利益的,是和他们同呼吸、共命运,心相连的。

四、善于从群众的议论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针和政策1941年6月延安天降暴雨,延川县县长李彩云被雷击身亡。一位老乡指名骂毛泽东,“老天爷不睁眼,咋不打死毛泽东?”边区保安处要抓人,当即被毛泽东制止。他说:“我调查了一番,其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征公粮太多,有些老百姓不高兴。”“他们觉得共产党虽然很好,他们很尊敬,但是加重了他们的负担,他们就要躲避一点”(《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38—339页)。毛泽东马上调整征粮政策,做出消减公粮4万担的决定。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鱼大水小”的矛盾,毛泽东制定了两大政策:一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组织部队、机关、学校开展大生产运动。二是实行“精兵简政”。于1941年至1942年连续三次精简机构,减少党政机关人员25%。陕甘宁边区农民所交公粮从1941年占总收获量的13.58%,降为1942年的11.14%,1943年又降至不足9%,大大减轻了群众的负担。胡乔木说,“这是一个转机,陕北人民感到毛主席与人民是联系在一起的”(《胡乔木回忆毛泽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0页)。1977年邓小平在回顾这段历史时说,在延安的时候,为什么要搞大生产运动呢?原因之一就是当时征粮征多了,群众有怨言。我们好多共产党员听了心里非常不舒服,毛泽东同志看法不同,他说,讲的有道理,群众的呼声嘛,毛泽东同志就是伟大,就是同我们不同,他善于从群众这些议论当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针和政策。当前我们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又进入矛盾凸显期。世界银行2006年提出“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3千美元,特别是6千美元的时候,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社会结构转型、政治体制改革,经济增长长期徘徊停滞。2010年世界银行又进一步描绘了“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特征:经济增长乏力,贫富分化,就业困难,公共服务短缺,金融体系脆弱,过度城镇化造成畸形发展,腐败多发,社会动荡。目前我国一些方面已经具备上述特征。面对上述问题和矛盾,我们应该直面群众的意见甚至牢骚,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提出解决的方针和政策,闯过改革的深水区。

五、最有说服力的是率先垂范

群众对各级干部不光要看说得怎样,更要看做得怎样。党的群众工作的公信力是多种因素聚合而成的,关键是各级领导率先垂范的力量。延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仅是廉洁奉公艰苦奋斗精神的倡导者,更是这一精神的实践者。当时各抗日根据地严格实行最低津贴制度。在陕甘宁边区,上至边区主席,下至乡长,每月津贴只有1元5角到5元。边区政府规定,贪污500元以上的就要处以死刑。在延安廉洁奉公、艰苦朴素蔚然成风,成为全国最进步的地方。毛泽东曾自豪地宣告,“这里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三没有赌博,四没有娼妓,五没有小老婆,六没有叫化子,七没有结党营私之徒,八没有萎靡不振之气,九没有人吃摩擦饭,十没有人发国难财”(《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18页)。延安的“十没有”与国统区的腐败奢靡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著名华侨爱国领袖陈嘉庚抗战期间回国劳军,先到了重庆,蒋介石花800块大洋请陈嘉庚吃饭。陈嘉庚到延安的时,毛泽东仅花一块五毛钱请陈嘉庚吃饭。陈嘉庚吃完这两顿饭之后并没有吃人家嘴软,反而说:“国民党政府必败,共产党必胜,中国的希望在延安。”什么是领导?“领”就是带领,就是走在前面,干在前面,身先士卒;“导”就是引导、教育。只有领好了,导才能起作用。自己满脸脏东西,怎么号召人家讲卫生?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群众工作最有说服力的就是以身作则,率先示范。

六、用新鲜活泼的文风和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做群众工作

文风通俗地说,就是怎么写文章、怎么讲话的问题。毛泽东不仅重视群众工作,而且十分强调以什么样的文风做群众工作,他一辈子都在同 “假大空”的坏文风作斗争。在延安整风中,毛泽东把党八股与教条主义、宗派主义并列为三大讨伐对象,给党八股列了八大罪状,讽刺党八股像懒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只有死板板的几条筋,像瘪三一样,瘦得难看,不像一个健康的人。他强调,“要使革命精神获得发展,必须抛弃党八股,采取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风”(《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40页)。毛泽东提出肃清党八股、端正文风的具体办法,一是深入实际,根据调查和研究来写文章。二是学会说群众懂得的话。三是认真写作、反复修改。四是采用“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44页)。他还要求宣传干部下苦功夫学习语言,提高说话和写文章的本领。在延安时期许多文艺工作者看不起群众喜爱的陕北秧歌,认为像《雷雨》、《日出》这样的大戏、外国戏才是艺术。而群众对他们的大戏并不买账,说鲁迅艺术院“音乐系哭爹喊娘,戏剧系装疯卖傻,美术系不知画啥”。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鲁艺的文艺工作者在向群众学习秧歌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排演出新秧歌剧《兄妹开荒》等一批短小精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只要他们有演出,老百姓奔走相告追着看。毛泽东高兴地说,像个为工农兵服务的样子!目前我们在群众工作中仍然存在不接地气的问题,出现官民两套话语体系,干部与群众存在话语隔阂。群众工作也急需“走转改”,努力实现官民话语体系的融合。

综上所述,在毛泽东关于群众工作的思想指引下,我们党是靠群众工作起家的,也是靠群众工作发展壮大的,善于做群众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取得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胜利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在任何时候群众工作的本领都不能丢,群众工作的任务都不能忘。我们要始终牢记: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作者系中共北京市委党校教授)文章来源: 理论网

第二篇:毛泽东论群众路线和群众工作

guanyu毛泽东论群众路线和群众工作

共产党员应该紧紧地和民众在一起,保卫人民,犹如保卫你们自己的眼睛一样,依靠人民,犹如依靠自己的父母兄弟姊妹一样。

——毛泽东:《中共中央为抗战六周年纪念宣言》(1943年7月2日),《毛泽东文集》第3卷第45页

共产党员是一种特别的人,他们完全不谋私利,而只为民族与人民求福利。他们生根于人民之中,他们是人民的儿子,又是人民的教师,他们每时每刻地总是警戒着不要脱离群众,他们不论遇着何事,总是以群众的利益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因此他们就能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这就是他们的事业必然获得胜利的根据。

——毛泽东:《中共中央为抗战六周年纪念宣言》(1943年7月2日),《毛泽东文集》第3卷第47页

应该使每个同志明了,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应该使每一个同志懂得,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1096页

我们应当相信群众,我们应当相信党,这是两条根本的原理。如果怀疑这两条原理,那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了。

——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社问题》(1955年7月31日),人民出版社版第9页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1031页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可能得到起码的知识。

——毛泽东:《“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1941年3月、4月),《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790页

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他们可以组织起来,向一切可以发挥自己力量的地方和部门进军,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替自己创造日益增多的福利事业。

——毛泽东:《多余劳动力找到了出路》一文的按语(1955年),《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中册第578页

群众中蕴藏了一种极大的社会主义的积极性。那些在革命时期还只会按照常规走路的人们,对于这种积极性一概看不见。他们是瞎子,在他们面前出现的只是一片黑暗。他们有时简直要闹到颠倒是非,混淆黑白的程度。这种人难道我们遇见的还少吗?这些只会循着常规走路的人们,老是对于人民的积极性估计过低。一种新鲜事物的出现,他们总是不赞成,首先反对一气,随后就是认输,他们又按照这两种态度循环一遍。以后各种新事物出现,都按照这个格式处理。这种人老是被动,在紧要的关头老是止步不前,老是需要别人在他的背上

击一猛掌,才肯向前跨进一步。

——毛泽东:《这个乡两年就合作化》一文的按语(1955年)

我党二十几年来,天天做群众工作,近十几年来,天天讲群众路线。我们历来主张革命要依靠人民群众,大家动手,反对只依靠少数人发号施令。但是在有些同志的工作中间,群众路线仍然不能贯彻,他们还是只等少数人冷冷清清地做工作。其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做一件事情,总不愿意向被领导的人讲清楚,不懂得发挥被领导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他们主观上也要大家动手动脚去做,但是不让大家知道要做的是怎么一回事,应当怎样做法,这样,大家怎么动起来,事情怎么能够办好?要解决这个问题,根本上当然要从思想上进行群众路线的教育,同时也要教给同志们许多具体办法。

——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1948年4月2日),《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317-1318页

二十四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凡属正确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相适合,都是联系群众的;凡属错误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不相适合,都是脱离群众的。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命令主义、尾巴主义、宗派主义、官僚主义、骄傲自大的工作态度等项弊病之所以一定不好,一定要不得,如果什么人有了这类弊病一定要改正,就是因为它们脱离群众。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1096页

要联系群众,就要按照群众的需要和自愿。一切为群众的工作都要从群众的需要出发,而不是从任何良好的个人愿望出发。有许多时候,群众在客观上虽然有了某种改革的需要,但在他们的主观上还没有这种觉悟,群众还没有决心,还不愿实行改革,我们就要耐心地等待;直到经过我们的工作,群众的多数有了觉悟,有了决心,自愿实行改革,才去实行这种改革,否则就会脱离群众。凡是需要群众参加的工作,如果没有群众的自觉和自愿,就会流于徒有形式而失败。„„这里是两条原则:一条是群众的实际上的需要,而不是我们脑子里头幻想出来的需要;一条是群众的自愿,由群众自己下决心,而不是由我们代替群众下决心。——毛泽东:《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1944年10月30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1010—1011页

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这是基本的领导方法。——毛泽东:《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1943年6月1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902页

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工作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毛泽东:《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1943年6月1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902页

只有领导骨干的积极性,而无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相结合,便将成为少数人的空忙。但如果只有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而无有力的领导骨干去恰当地组织群众的积极性,则群众积极性

既不可持久,也不能走向正确的方向和提到高级的程度。

——毛泽东:《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1943年6月1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902页

群众生产,群众利益,群众经验,群众情绪,这些都是领导干部们应时刻注意的。——毛泽东:《为中直军直生产展览会题词》,1943年11月24日延安《解放时日报》

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要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要使他们从这些事情出发,了解我们提出来的更高的任务,革命战争的任务,拥护革命,把革命推到全国去,接受我们的政治号召,为革命的胜利斗争到底。

——毛泽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1934年1月27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133页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

——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1948年4月2日

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

——毛泽东:《唯心历史观的破产》,1949年9月16日

只有代表群众才能教育群众,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如果把自己看作群众的主人,看作高踞于“下等人”头上的贵族,那末,不管他们有多大的才能,也是群众所不需要的,他们的工作是没有前途的。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年5月

共产党员绝不可脱离群众,绝不可高踞于群众之上,做官当老爷,而应当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在群众面前,深入于群众之中,同群众打成一片。

——毛泽东:《保持劳动者本色,密切上下级关系》,《人民日报》1967年11月19日

第三篇: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

二毛学校党支部

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

群众路线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制定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总结党依靠群众、组织群众进行伟大斗争的丰富经验提出了群众路线的理论,体现了一系列的民本思想。

毛泽东主席从人类社会发展史中悟出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的科学结论,确立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党建原则,认为这是保证中国共产党始终具有生机和活力的根本,并着力建成一个由劳动大众当家作主的人民政权。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一切依靠群众,必须在一切工作中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毛泽东十分重视人民群众在革命斗争中的重要作用。在领导敌后抗战时期,毛泽东根据平型关战斗的经验进一步明确提出八路军作战的“根本方针是争取群众,组织群众的游击队。在这个总方针下,实行有条件的集中作战。”[1](P418)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着重指出“兵民是胜利之本”,中国的抗日战争必须紧紧的依靠人民才能取得胜利。抗日战争只有成为真正的人民战争,才能取得最后胜利。抗日战争只有真正成为人民战争,才能取得最后胜利。“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就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2](P435)1949年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做了集中概括:“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意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群众的党,使我们取得了胜利”[3](P86)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这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出发点,也是党的性质和最终目标的根本体现。毛泽东说“人民群众的知识人民群众的经验是最丰富和最实际的。”因此要为人民服务,要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斗争,就必须向人民群众学习。他指出:“实际工作者须随时去了解变化着的情况,这是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也不能依靠别人预备的。所以,一切实际工作者必须向下做调查。”[4(P540)这句话是有力的证明了一切要从群众来,时刻以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要对人民负责,因此必须解决好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土地问题,1945年9月到1947年8月所解放的地区土地得到了有效的解决,根据实际情况对土地政策做了调整。一方面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同时为决战做好了准备。1950年出台了土地改革的总方案,土地改革的总路线是“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张农业生产。”1951年的《土地改革法》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因此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就要为人民办好事,向人民负责,制定方针和路线必须是正确的,因为任何错误都是不符合于人民利益的。所以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接受人民群众的检验。对人民负责主要是指对人民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负责,不能只停留于眼前利益,必须解决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冲突,要想群众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对不同时期群众反映最普遍、最强烈的问题,集中力量,千方百计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这就是共产党人应具有的对人民负责的作风。

胡锦涛指出:“各级党政机关和干部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政治建设方面,党制定政治路线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不管党的政治路线的内容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有什么变化,这个根本的政治原则一定要在党的奋斗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基本方针、基本政策上体现出来。在思想建设方面,密切联系群众是推动党的思想建设的保证。在组织建设方面,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组织群众的工作,组织路线也就是发动群众的路线、组织群众的路线。在作风建设方面,正是党内存在的各种不正之风,使党群之间的密切关系遭到严重破坏,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这表明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群众路线思想都具有指导意义。因此我们必须意识到群众路线的重要性。

第四篇:学习毛泽东关于《关于群众工作的论述摘编》心得体会

学习毛泽东关于《关于群众工作的论述摘编》心得体会我认真学习了学习毛泽东关于《关于群众工作的论述摘编相关内容。通过系统的学习,我更加深切的感受到切实加强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不断增强责任意识、为民意识和廉洁意识的自觉性。自觉做到秉公执政、勤政廉洁,情系民生,维护民利,凝聚民心的重要性。

一、认真刻苦学习,切实打牢思想基础。

学习是无止境的,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百宝箱,只有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吃深、吃透,才能打牢思想基础,才能确保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落实执行。我们在学习上要坚持活学活用,学用结合。现在学习的东西太多,我们的时间精力有限,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要选有用的学。只有坚持长期学习,打牢思想理论基础,在平时的工作中才能自觉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才能不偏离政治、不偏离民心,才能赢得人民群众信任。

二、保证时间,切实学到有用的东西。

时间是学习的保证,不要老是强调我很忙,我没有时间学习。时间是挤出来的,是牺牲休息时间腾出来的。我们不但要积极参加镇机关党员干部学习,更应该安排好时间埋头学习、做好笔记,积累丰富的学习资源,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通过此次机关党总支开展的理论学习,使我更加深切的感受到理论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基础,才能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大形势,从行动和思想上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三、加强学习、努力实践,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事。

学习是基础,时间是保证,实践是目的。你有再多的知识而不去实践,就会变成书呆子。实践是检验知识的标准,是检验为民服务思想的标准,是检验工作好坏的标准。一个人的知识再多,但他没有为民服务的意识,不在做群众工作中去发挥作用也是空谈。所以,实践也是检验干部作风的试金石,是一切工作成败的基础。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就必须长期树立为民服务的思想,坚持群众观点,站在群众立场上,时刻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知道群众的所盼所求,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我们干工作才能对得起党和人民,才能对得起我们自己的良心。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名符其实的党员干部,我们的工作才能时时走在正确道路上。

第五篇:关于毛泽东干群关系思想的几点思考

【摘 要】 文章叙述了毛泽东干群关系思想的主要来源,毛泽东干群关系思想的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萌芽、形成、完善、成熟与曲折发展等历史阶段。阐述了毛泽东干群关系思想的内涵:坚持群众路线,向人民负责;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群众监督,反对官僚主义。强调毛泽东干群关系思想的特征集中体现在干群关系的鱼水相依、平等融洽这两个方面。

【关键词】 毛泽东;干群关系;思考

党的十八大提出到本世纪二十年代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其中,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来讲,社会关系的和谐是整个社会和谐的基础,干群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干群关系的和谐与否,直接关系到我们党的执政地位能否巩固、国家能否长治久安、社会能否和谐稳定等重大问题。因此,在新世纪新阶段,深入研究毛泽东干群关系思想,对于丰富马克思主义干群关系理论、促进当前我国干群关系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毛泽东干群关系思想的主要来源

毛泽东干群关系思想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进行继承与创新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其来源主要表现在:

1、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是毛泽东干群关系思想形成的历史渊源

在中国,民本思想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思想。这种思想主张重民、爱民、利民、以民为本等观点,例如孔子主张“民以食为天”,孟子主张“仁政”、“爱人”,荀子主张“君舟民水”等等,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利用民心民意来实现治国安邦的理念。毛泽东在对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研究过程中,充分吸收其积极因素,不断改造其消极因素,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干群观,集中体现在“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1]这种干群观的形成,是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有着一脉相承的历史渊源。

2、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毛泽东干部关系思想形成的主要理论来源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取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者之间的矛盾运动,其中,生产力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而劳动者又是生产力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一部人类活动的历史,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力军,是历史的创造者。无论是马克思、恩格斯,还是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在领导当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过程中,都十分强调人民群众的重要作用。同样,毛泽东作为中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运用马克思主义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中,也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这种强大力量;他认为共产党“只为民族与人民求福利”,[2]要求广大党员干部都必须具有为人民服务的高度热情,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提出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进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

二、毛泽东干群关系思想的发展过程

如同其他思想理论一样,毛泽东干群关系思想也经历了一个较长历史发展阶段。大致来说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1、萌芽时期,主要是指毛泽东在国民革命时期所形成的干群关系思想

毛泽东早在青年时代就已认识到人民群众的伟大作用,曾提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民众的大联合”等正确主张;认识到中国的农民阶级与其他劳动群众正是中国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进行中国革命的真正朋友,表露了依靠人民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重大战略思想。这些思想初步表达了同人民群众保持联系的主张,标志着毛泽东干群关系思想的开始萌芽。

2、初步形成时期,主要是指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战争前期所形成的干群关系思想

毛泽东在这一时期非常重视群众工作,将其纳入人民军队的三大根本任务之一,使得依靠群众和革命斗争两者紧密结合起来。他认为,红军决不是单纯地打仗的,它除了打仗消灭敌人军事力量之外,还要负担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的任务;离开了对群众的宣传、武装、组织和建设革命政权等项目标,就失去了打仗的意义,也就是失去了红军存在的意义。[3]他还提出了体现“一切为了群众”思想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他的一些著作,如《井冈山的斗争》、《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等,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集中阐释了群众路线的基本思想。这标志着毛泽东干群关系思想的初步形成。

3、完善和成熟时期,主要是指毛泽东在土地革命后期到解放战争时期所形成的干群关系思想

在这一时期,我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在革命斗争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毛泽东在系统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丰富了干群关系思想。比如,在《反对自由主义》、《整顿党的作风》等一系列著作中提出共产党员是民众的朋友,必须把民族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深入群众之中,虚心听取群众意见,从中找到解决群众问题的办法;党员干部要相信、依靠群众,等等。后来,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中完整提出了党的群众路线,对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领导方法、工作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这标志着毛泽东干群关系思想的完善与成熟。

4、曲折发展时期,主要是指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所形成的干群关系思想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大规模阶级斗争的基本结束,包括干群矛盾在内的人民内部矛盾开始大量涌现出来。在当时,毛泽东将干群矛盾称之为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矛盾,他认为这一矛盾的主要原因在于党内存在的官僚主义作风;为此,毛泽东强调要坚持我党关于人民群众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反对官僚主义;他还指出,干群关系是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处理好干群关系必须正确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这些正确的思想观点,对于改善工作作风、化解干群矛盾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反右运动后,毛泽东对国内阶级斗争状况与党内思想状况做出扭曲判断,在许多方面也对党的群众路线进行歪曲,干群关系思想的发展遭受挫折。但总的来看,建国以来的干群关系还是好的,毛泽东的干群关系思想是在曲折中不断向前发展的。

三、毛泽东干群关系思想的基本内涵

毛泽东干群关系思想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坚持群众路线,向人民负责

毛泽东认为,中国共产党人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者,没有自身的特殊利益;必须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这是确保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以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需要,体现了毛泽东一贯主张的“向人民群众负责”的价值准则及其群众观的基本原则。他还认为,党员干部应该既要关心群众长远利益,又要关心与群众吃、穿、住、行等利益息息相关的实际问题,强调“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要使广大群众认识到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4]

2、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一生追求的人生准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也是我党全部事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毛泽东认为,党员干部对待群众的立场、态度首先要端正,“如果把自己看作群众的主人,看作高踞于‘下等人’头上的贵族,那么,不管他们有多大的才能,也是群众所不需要的,他们的工作是没有前途的。”[5]党员干部必须在实际工作中逐步摆正自己与人民群众的位置,甘当群众学生,愿意向群众学习,养成遇事与群众共同商议的良好工作作风,帮助群众解决其所关心的现实问题,践行我党的根本宗旨。

3、坚持群众监督,反对官僚主义

针对干群关系不和谐的状况,毛泽东认为,缺乏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的有效监督和官僚主义的存在是两大重要因素。在对党员干部的监督方面,毛泽东强调,一是要依靠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进行监督,重视舆论监督和人民信访工作;二是要充分发扬民主,制定了蹲点制度、干部参加劳动制度等措施;三是各级政府必须按照财政条例,加强自身的廉政建设。在对待官僚主义方面,毛泽东创造了延安整风的方式,采取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手段,来促使党员干部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克服不良作风,促进干群关系的和谐。

四、毛泽东干群关系思想的显著特征

毛泽东干群关系思想在其发展过程中,已形成了自身的显著特征,集中体现在干群关系的鱼水相依、和平等融洽这两个方面。干部与群众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在处理两者的关系问题上,毛泽东十分重视他们之间的初级关系,即双方的情感联系。他认为党员干部首先应该做人民的公仆,然后才能做群众的领袖;为此应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建立起深厚感情;通过干群之间鱼水相依的关系,取得群众的认可,实现对群众的领导。这就对党员干部的内在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毛泽东认为,干群关系还必须建立在平等、融洽的基础之上,即通过克服官僚主义作风,党员干部真正做到尊重群众,平等待人。这些都充分彰显了鱼水相依、平等融洽的毛泽东干群关系思想。

毛泽东干群关系思想,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正确处理目前的干群关系提供了重要借鉴参考价值。在新形势下,我们应继续坚持和发展毛泽东干群关系思想,努力促进干群关系的和谐化,推动我国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下载试论毛泽东关于群众工作的思想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试论毛泽东关于群众工作的思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毛泽东建军思想概论(五篇范文)

    《毛泽东建军思想概论》(侯鲁梁著)一书,系统研究、介绍毛泽东同志关于人民军队建设的光辉思想,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毛泽东建军思想是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

    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的现实意义

    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的现实意义 摘要: 对外开放,对于闭关锁国而言,它是主权国家的一种政策行为。毛泽东明确提出了对外开放的思想,并以此为指导推动和促进了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

    论毛泽东的思想精髓

    论毛泽东的思想精髓---实事求是 关键字:实事求是 毛泽东军事思想 精髓 理论意义 现实意义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精髓。中国革命和建设......

    毛泽东反对官僚主义的思想

    毛泽东反对官僚主义的思想 毛强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毛泽东始终对官僚主义现象保持高度警惕,并将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提高到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

    毛泽东的外交思想[5篇]

    2012-2013年第二学期《毛泽东思想概论》科目小论文 专业: 班 级: 任课教师:李艳明 姓名: 学 号: 成 绩: 从毛泽东外交思想看当代中国的发展 摘要:毛泽东的外交思想对新中国的诞......

    毛泽东论党的群众工作 关于牢固树立群众观点

    毛泽东论党的群众工作 关于牢固树立群众观点 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2013年05月30日10:10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二、关于牢固树立群众观点 共产党员决不可脱离群众的多数,置多数......

    毛泽东的历史教育思想和实践

    毛泽东的历史教育思想和实践 历史教育,从来就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与人类走向文明紧密相联的一种永恒的教育课题。毛泽东的历史教育思想,是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

    重温经典,反腐倡廉(毛泽东廉政思想论文)

    重温经典,反腐倡廉(毛泽东廉政思想论文) [摘要] 毛泽东廉政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思想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思想理论。本文论述昔日毛泽东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