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南省监狱系统改造罪犯工作十项承诺(本站推荐)
河南省监狱系统改造罪犯工作十项承诺
一、依法对罪犯实行科学文明管理,不体罚虐待罪犯、不刑讯逼供、不侮辱罪犯人格、不违规使用警戒具。
二、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和条件,公开、公正、公平地申报减刑、假释和办理罪犯保外就医。
三、保证罪犯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四、保证罪犯吃饱、吃熟、吃热、吃得卫生,有病予以及时治疗,尊重少数民族罪犯的生活习惯。
五、保证罪犯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认真开展对罪犯的思想、文化、技术教育。
六、依法组织罪犯生产劳动,搞好安全生产,做好劳动保护,不搞超体力劳动。
七、保证干警为警清廉,不索要不侵占罪犯及其亲属的财物,不收受贿赂。
八、依法做好罪犯会见工作,对来监狱会见的罪犯亲属文明接待。
九、保证举报监狱工作人员违法违纪行为的罪犯及其亲属不受打击报复。
十、保证自觉接受法律监督和社会监督,定期征求检察机关和罪犯亲属的意见,对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予以及时处理和采纳。
前言
监狱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是依法对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的罪犯进行关押和改造的场所。监狱工作方针是: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监狱工作的根本任务是依法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
为更好地贯彻党的监狱工作方针,维护监狱执法工作的严肃性,增大监狱执法工作透明度,便于社会各界对监狱执法工作的监督,确保监狱准确执行刑罚,实践依法治国的要求,我省监狱系统全面开展了狱务公开工作。
为深化狱务公开工作,加深服刑人员及其亲属对监狱执法工作的了解,强化社会各界对监狱执法工作的监督,进一步促进监狱执法的公正与文明,我们编印了这本《狱务公开手册》,供服刑人员及其亲属和社会各界参阅。本手册的主要内容有:罪犯的基本权利与义务,监狱对罪犯行政奖惩、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等主要执法工作的条件与程序,监狱人民警察的工作纪律,河南省狱务公开工作制度等。将监狱的执法制度予以公示,旨在恳请社会各界人士和服刑人员及其亲属对我省监狱执法工作予以监督并提出意见和建议,确保我省监狱刑罚执行工作正确开展。
第二篇:监狱心理健康工作的意义及其对罪犯改造工作的促进作用
监狱心理健康工作的意义及其对
罪犯改造工作的促进作用
监狱作为国家刑罚执行机关,担负着教育、感化、改造罪犯这一特殊使命。我们改造罪犯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把罪犯转化成为具有健全的心智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良好的行为意识支配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能够顺利融入社会并为社会所容纳的社会合格成员。而教育改造的效果能否达到这一预定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服刑期间对罪犯自我改造意识的培养及其行为的养成。意识决定行为,而健康的心理状态则是形成良好改造意识并进而产生良好改造行为的最重要的前提和最基本的保证。因此,监狱心理健康工作,不仅是罪犯教育改造工作的一项基本内容,也是对罪犯改造行为和各项改造效果具有重大影响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要充分认识开展心理健康工作的意义,充分利用心理科学方法与手段有效促进罪犯 改造效果,从而确保罪犯改造目标的实现。
一、开展罪犯心理健康工作的根本意义
开展罪犯心理健康工作的必要性和根本意义,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加以认识:
1、罪犯自身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决定了我们必须将心理健康工作作为罪犯教育改造的一项重要内容。如果从犯罪动因上分析,每一名罪犯走向犯罪的背后,都存在心理素质和不良的心理状况,要么是因为其错误的认识和自我意识,要么是因为其薄动的心理素质和不良的心理状态,要么是因为其反社会人格或情绪恶化失控所致。因此,服刑人员群体是一个心理问题多发心理疾病的一个群体,要把他们改造好,首先必须要解决好其心理问题,使其心理问题得以有效矫治,回复正常的心理健康状态。
2、监狱这一封闭的特殊环境和服刑改造这一特定的生活模式与现实,决定了我们对罪犯开展心理健康维护的必要性。罪犯经历判刑人狱这一重大人生事件,必然导致巨大的心理落差和心理挫折,又处于监狱这一陌生、封闭的生活环境,社会交往受限,行为受到较大限制,同时要面对漫长刑期和较为严酷的服刑现实,必须会产生许多新的心理问题甚至疾病,如压抑、紧张、恐惧、焦虑、孤僻、消极、忧郁、多疑、冲动等,这此异常而消极的心理现象如不及时加以克服和消除,轻则不能很好地适应监狱服刑生活和改造要求,重则引发自杀、自残、脱逃、行凶等严重事故。因此,必须认真开展罪犯心理健康工作,加强对罪犯的心理维护,从而有效防止不良心理的产生,维护和促进罪犯在服刑期间的心理健康。
3、罪犯刑满释放后回归社会的现实以及我们贯彻“首要标准”改造罪犯的根本目标要求,我们必须把罪犯改造成为心理健康、心智健全,具有对社会的良好心理适应能力的人。服刑人员刑满重返社会,等于是从一个封闭特殊的环境回到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中去,服刑人员在回归社会前要具备良好的情绪心态,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好的意识行为支配能力和意志力,才能适应能力社会的这一变化,并认真遵守好社会规则,从而被社会重新接纳和融入,而不至于走上重新犯罪的道路。
因此,开展罪犯心理健康工作,不仅是有效促进教育改造效果,保持监狱安全稳定和谐的需要,更是认真贯彻“首要标准”把罪犯改造成为社会合格守法公民这一基本改造目标的需要,意义十分重大。
二、心理健康的工作对教育改造的促进作用
切实有效的心理健康工作,可以有效地维护和促进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进而对服刑人员的改造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最终达到有效促进罪犯教育改造工作的目的。
1、心理健康工作可以有效提高罪犯的自我认识压力,正确认识自身已有的不良心理问题,从而自学地开展自我矫治。错误的认识和模式、失衡的心绪状态、部分人格缺陷或心理障碍等不良心理是导致犯罪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影响罪犯改造态度和人生态度的重要心理因素。通过提高罪犯的心理认识能力,帮助其对导致自身错误的观念、意识、行为背后的不良心理进行全面的认识和分析,从而使罪犯对自己的犯罪事实和不良恶习进行理性反思,并由此产生悔改意识,从而增强罪犯自我改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对过去的不良心理和不良行为习惯主动加以改正。
2、心理健康工作可以有效清除罪犯在服刑过程中产生各种消极不良心理现象,维护其心理平衡,促进服刑人员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和整体和谐稳定,预防和避免狱内各种严重事故的产生,达到维护监管安全稳定、促进教育改造效果的目的。如前所述,服刑期间罪犯极端产生各种心理问题的疾病,但通过扎实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增强罪犯的自我心理健康意识和心理调适能力,通过定期的心理测试和心理咨询可以及时掌握罪犯的心理状态并施以有效的心理辅导,并对心理产生严重异常者予以针对性的心理治疗,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预防各种心理疾病的发生,最大限度消除这些心理异常现象,确保罪犯平稳度过服刑改造过程。
3、心理健康的工作可以有效增强罪犯的心理素质,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心理应变和适应能力,使之不仅能够从容应付服刑期间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困难、挫折和突发性的生活事件,确保各项自我改造活动的顺利进行,还能够使罪犯具备应对今后重新回归社会以后在社会面临的各种困难和挑战的心理能力,为迎接未来社会生活,顺利融入社会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4、心理健康的工作可以帮助罪犯建立合理的认识和方式,完善自我意识,培养积极的情感,健全自身的人格,从而使之树立积极的人生信念和人生理想,培养他们的人生观念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做到自瘭、自重、自立,以积极向上的改造心态努力搞好自我改造,增添开创未来美好生活的信心。
总而言之,有效的心理健康工作既体现在日常改造活动中对罪犯有效的心理维护,从而使之对自身的改造态度和改造行为作出正确的选择,更体现在促进罪犯自身的心理素质的增强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上。相比而言,后者对罪犯态度上的转变具有更加深刻的影响和促进。
三、贯彻“首要标准”对监狱心理健康工作的新要求 “首要标准”的提出为我们的罪犯教育改造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具体的目标。要把“首要标准”真正贯彻落实到实处,要求我们必须在罪犯教育改造工作中紧紧抓住人的态度,以改造罪犯的心灵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监狱心理健康工作必须依托和发挥自身研究解决罪犯心理问题这一优势,从而矫治罪犯心理问题着手,密切配合其它各项教育改造活动,从心理本质上改造罪犯,把罪犯从一名因心理异常而行为极端者改造转化成为一名心智健全、心态健康、心理完善从而行为端正的合格社会成员。
1、要把增进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意识,提高服刑人员心理健康自我保健能力,促进服刑人员心理状态的自我修复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出发点,认真抓好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们不能只满足于仅教给服刑人员一些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与方法。科学的心理健康意识和观念,更重要的是要教会服刑人员如何利用这些心理学知识与方法,分析解决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主动预防心理异常现象,巩固自身的心理健康意识和观念,这样才能使其心理状态保持长期的健康稳定,心智不断成熟,心理不断完善。
2、要把心理测试和心理咨询作为经常性的日常工作和渗透落实到服刑人员的日常生活和每次改造流动中去,要努力做到随时都能准确把握每一名服刑人员的心理活动情况和心理状态,每出现任何心理异常都能得到及时的发现,评估和分析,并给予及时有效的辅导疏解,从而把服刑人员的心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有效预防和控制心理疾病的发生,使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状态得到持续的维护,有效促进日常教育改造的效果。
3、要加强专业心理矫治建设和人员业务培训,积极开展监狱内罪犯常见典型心理疾病的预防和矫治方法研究,锻炼队伍,积累经验,以满足罪犯心理健康工作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同时使狱内诸如严重要格缺陷者、严重心理障碍和心理异常顽疾等心理疾病严重患者有针对性的科学的有效的治疗,最大限度地改善和促进服刑人员的身心健康,从而确保“首要标准”改造目标的顺利实现。
第三篇:浅论监狱严格执法与服务罪犯改造(正文)
浅论监狱严格执法与服务罪犯改造
内容摘要:监狱执法一直受到社会公众的关注。近年来全国监狱系统不严格执法造成侵害罪犯合法权益的案件仍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罪犯改造工作,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加剧了社会公众对监狱执法的不信任,损害了监狱的执法公信力,损害了监狱机关的形象。本文从监狱执法中存在的不足,认真地加以研究,提出严格执法和服务罪犯改造的途径。
主题词:监狱严格执法 服务罪犯改造 途径
监狱是国家刑罚执行机关,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极其重要的执法任务。监狱的执法职能是监狱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职责的权力,是执行国家强制力所赋予的权力。监狱民警能否做到严格执法,将直接关系到党的监狱工作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影响到社会循序的安全稳定。当前,监狱执法工作面临重大的挑战:首先,从监狱外部环境上分析,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凸现,刑事犯罪高发,藏独、疆独等分裂分子与国外反华势力相勾结,不断制造事端,进行渗透破坏,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和破坏国家安全,国际人权斗争日趋尖锐复杂,监狱执法工作一直被西方敌对势力列为对我国实施人权攻击的主要目标;其次,从监狱自身建设分析,当前监狱罪犯关押量居高不下,罪犯构成日趋复杂,而监狱的设施装备和警力配臵严重不能满足需要,安全稳定的排查、防控、应急处臵和领导责任制“四个”长效机制,人防、物防、技防“三道”防线和基层基础工作还不能适应监管改造罪犯的需要,“首要标准”在进一步落实,刑释人员重新犯罪率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监狱体制改革虽在全面、系统的展开,但在改革过程中,仍暴露出许多问题,亟待进一步完善;再次,党和国家对监狱执法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广大人民群众对监狱维护社会稳定,严格、公正、公平、文明执法寄予厚望。
一、监狱严格执法与发挥改造罪犯功能的关系
(一)监狱严格执法的必然要求:公正、文明、廉洁
1.公正执法。公正,即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共同的追求,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目标。监狱执法是否公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刑事司法过程的最终效果,影响着全社会对法治的信心。严格执行刑罚,是监狱工作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选择”。同时监狱执法公正对于监狱改造人目标的实现和监狱的安全稳定有着积极的影响。监狱执法应体现公平正义的原则,要求监狱警察出于公心,排除私利,维护公益,立场公正,在执法的各个环节依照程序公正地对待每一执法对象,也就是执法的规则、实体、程序、结果等公平公正。执法公正的具体内容和规则主要表现:首先是罪犯基本权利的保障。其次是机会获取的公正。罪犯机会的公平获取是衡量执法公正的重要内容。再次是现有资源的分配。在监狱执法活动中,“按贡献进行分配”原则更多地体现在客观、全面、准确地实施日常考核、行政奖惩,肯定和尊重罪犯的改造态度和改造成果。
2.文明执法。文明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对监狱警察执法的一种基本要求,是指在执法活动中要贯彻以改造人为宗旨的原则,对罪犯实行人道主义,尊重罪犯的各项权利,为罪犯提供一个良好的有利于改造的环境。监狱警察应该尊重罪犯的人格和自尊,废除野蛮落后的管理方式;克服简单粗暴的行为,耐心听取罪犯的陈述、申辩和申述,不能根据自己的主观臆断和主观好恶来决定对罪犯的态度。举止要文明,态度要公允。
3.廉洁执法。清正廉洁是对权力拥有者的品格要求。保持清正廉洁,是社会公众对监狱警察的道德期待,是党纪政纪和国家法律的严格要求。监狱警察在执法管理中拥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在劳动岗位分配调整、日常奖惩考核、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离监探亲、罪犯会见等执法环节中起着关键作用,如果不对权力的行使严格监控,就会出现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就可能会发生权钱交易,甚至权色交易、权权交易的行为。
(二)监狱改造人的根本任务,决定了监狱必须严格执法
监狱改造的对象是罪犯,罪犯的违法行为,无论其性质如何,恶习程度深浅,从实质上讲都是一种野蛮行为。把绝大多数罪犯改造成为遵纪守法,自食其力的有理想、有道德、守纪律的新人,是监狱的根本任务。在这里,文明和野蛮将会发生激烈的碰撞,民警的执法活动是“制服”野蛮的最有效手段。这种执法活动是为了转化其错误的人生观,扭曲的价值观,矫正其恶习,使其回到健康、文明的人生正确轨道上来。因此,必须用文明战胜野蛮,用科学战胜愚昧,用正义战胜邪恶,用真理战胜谬误,用诚实善良战胜虚伪凶残,这里没有“以毒攻毒”的方法可寻,这就要求监狱警察的执法行为必须是严格文明执法。
(三)建设现代化文明监狱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改造罪犯的功能 建设现代化文明监狱是监狱的奋斗目标,通过硬件建设,改善监管条件,提高教育改造设备的现代化水平,创造一个有利于违法犯罪人员改造的环境和生活条件;通过软件建设,进一步完善执法的内容和执法程序,提高民警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提高警察的执法意识
和执法水平,强化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进而提高教育改造质量,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行为。
二、当前监狱行刑执法中存在的不足
(一)执法不严
执法不严的主要表现是随意性执法,没有做到对罪犯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没有做到相同的情况作出同样的处理。对罪犯奖惩考核的随意性是存在的,对不同罪犯的同样情况,有的考核有的不考核,有的这样考核有的那样考核,尺度相差甚大。如对罪犯实施警告、禁闭等行政处罚,不同罪犯差不多的违规行为,有的上报监狱审批给予处罚,有的就在监区内部予以扣分处理甚至不处理。
(二)执法轻程序
主要表现为不按照既有的严格程序办事,尤其是对个别特殊罪犯存在以特殊性破坏严肃性,最终导致执法的公正性受到破坏的现象。认为只要处理结果没有问题,程序的事可以变通或事后补正,程序可有可无,甚至把执法程序和手续当作累赘,该讨论的不讨论,该公示的不公示,程序走过场。少数警察不注意及时收集罪犯违纪事实证据材料,对罪犯的处罚没有遵守呈报审批、公示公开和告知复议等程序。
(三)只讲文明依法管理,不讲严格执法
随着社会法制的不断健全, ,罪犯的合法权益保障制度日益完善,表面看起来,监督监狱警察执法行为的法律条文愈来愈多,约束警察自身行为准则的纪律愈来愈多,警察的工作压力逾来逾大,执法水平要求逾来逾高。于是,许多警察认为,如今的罪犯不能打、不能骂,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管少一份责任、宽管少出问题,普遍存在不愿管、不敢管、不能管的思想,不敢于大胆、严格管理罪犯。
(四)只讲严格执法,不讲服务改造罪犯
在工作实践中,一些警察往往死搬法律条文,工作方法机械、简单、粗暴,仅凭个人好恶判断事物,对罪犯教育往往以自己为主,从不考虑罪犯真实的感受。个别监狱对罪犯的改造工作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在实践中,都片面的强调罪犯要服从管理,而忽视、削弱、甚至剥夺罪犯权利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些甚至严重侵犯到罪犯的合法权利,如超体力、超时劳动,体罚、打骂罪犯,随意停止罪犯的正常处遇等。如果我们只讲严格管理,不讲文明依法管理,警察和罪犯的合法权益就无法得到保障;如果我们只讲严格管理,不讲服务罪犯改造,权力势必代替法律,野蛮势必代替科学,人治势必代替法治,我们的执法工作势必陷入野蛮、专制的局面。
三、监狱严格执法更好地服务于罪犯改造的具体途径
全国政法工作会议强调,要把推进平安、法治、队伍建设,打造平安、法治中国,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法工作的奋斗目标。这就要求监狱警察既要通过严格执法、公正司法赢得公信力,更要通过自身行动向社会传递法治的理念和法治的信心,成为法治的建设者和社会道德楷模。
(一)完善法律法规,为严格执法做到有法可依
随着我国人权事业的发展和民主法制的不断健全,对于服刑人员合法权益保障的法律法规不断系统化和完善,但是对于警察权益的保护在立法上却显的比较薄弱。《监狱法》只有在第五条规定“监狱的人民警察依法管理监狱、执行刑罚、对罪犯进行教育改造等活动,受法律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也只有在第五条作了笼统的规定“监狱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受法律保护”因此首先在立法上,要对监狱警察执法权益的保护重视,并作为法律明确规定下来。
同时对《监狱法》进行完善,对于警察执法的法律规定要细化。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到有法可依,监狱警察在执法过程中才能做到有理有据。
(二)加强对警察的宣传教育,树立坚定的法治信仰
法治信仰是监狱警察法律行为的重要支配因素和守法动力。法治文化的形成以公民具有一定程度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质为前提。就监狱工作而言,就是要将法治内化为警察自愿自觉的行动,培养警察对法律发自内心的尊敬。这就要求我们要切实强化法治宣传教育,不断增强警察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教育引导警察增强身份意识,带头学法尊法守法用法,自觉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用法治思维和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要在创新教育方式、方法、载体上下功夫,改变传统的说教方式,用警察喜闻乐见的潜移默化的体验式、参与式、情景式等有效形式,让警察受到熏陶和感染,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强化法治自觉性。
(三)强力推进严格执法,维护法律公正
法律的生命在于执行。政法机关处在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必须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首要价值追求,从实体、程序和时效上充分体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监狱警察既要善于从法律视角依法严格执法,又要善于从社会视角处理问题,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努力使每一次执法活动都成为维护公平正义的具体实践。一方面,各级领导要自身过硬、以身作则,为警察带好头、放好样,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另一方面,对违规违纪行为,要采取“零容忍”态度,敢抓敢管、动真碰硬,营造良好氛围;同时,警察要认清形势,积极学知识、学业务,练技能、练技巧,切实提高公正严格执法能力,确保法定职责履行到位、执法权力依法行使。
(四)提高监狱警察素质,加强警察队伍建设
一是积极组织全体警察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制度,增强严格执法的意识。通过学习才能使警察进一步深刻领会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要求,牢固树立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的理念;增强依法、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端正业务指导思想,坚定抓好监狱安全稳定工作的信心,形成人人讲安全、个个讲法纪的良好氛围,极大地提高全体警察的业务素质和法律素养。二是要求监狱警察不断加强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修养,遵纪守法,明礼诚信,以崇尚职业的心态对待工作,以时代所需的职业高标准严于自律。监狱警察的职业道德是具体的、实在的,体现于对罪犯教育改造的全过程。是罪犯及犯属看得见,且有亲身感受的。因此说,监狱警察只有首先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并用以指导自己的履职行动,才能保证监狱执法活动严格客观公正。
(五)从优待警,更好服务罪犯改造
监狱警察不仅要管理服刑人员的衣食住行,维持监管秩序,同时还得兼顾生产,保证生产安全。每天要应对在服刑人员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加之很多监狱警力严重不足,监狱警察更是疲于奔命,苦不堪言。由于监狱工作的特殊性本来监狱警察在法定节假日、周末就有很多人牺牲了休息时间。再加上前面说的各种问题,监狱警察已经是筋疲力尽。所以我认为监狱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保证警察有足够的休息时间,监狱警察本身工作压力大,任务繁重,警察超时劳动,警察加班的现象也已经见怪不怪。这已经严重影响了警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的健康。其次提高警察的待遇和福利,监狱人民警察生活的环境封闭,生活条件差,与其他公务员相比较,无论是薪资待遇,医疗条件,子女接受教育,自身的培训等个方面来讲都不如人意。因此要制
定和兑现从优待警的政策,加强监狱警察的后勤保障,提高警察的各方面待遇。
(六)坚持严格执法与服务改造罪犯相结合,“两手抓、两手硬” 一方面努力满足并改善在罪犯在衣、食、住、行、医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并切实提高罪犯的生活水平,丰富罪犯的文化娱乐生活。另一方面,强化依法严格管理,抓好罪犯改造的考核激励机制,树立和宣传典型人物、典型事例,充分调动和激励服刑人员的改造积极性,对服刑人员中严重违纪违规行为,坚决予以惩戒和打击,体现监狱的专政职能。
参考文献:
[1] 奚建荣:《监狱公正文明执法理念的思考》 [J].犯罪与改造研究,2008(2).[2] 刘建会等:《监狱警察规范论》 [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版.[3] 程颖:《深入推进公正廉洁执法 提高监狱执法公信力》 [J].中国司法,2010(8).
[4] 冯宁生、郑杰:《服刑人员公正观及其刑罚执行公正评价影响因素分析》 [J]中国监狱学刊,2008(3).[5]邱荣辉:《试论监狱基层民警执法的风险性》 [EB/OL].http://www.xiexiebang.com,2010-10-14。
第四篇:我国监狱改造罪犯的基本手段(本站推荐)
内容摘要:当今社会,改造罪犯就必须运用正确的方法,劳动改造与教育改造作为实现的手段,对共利用必须实现最大效果。因此就必须重视以教育改造,以劳动改造为基础的刑罚改造体系,实现改造人,教育人,并最终实现使罪犯回归社会不致再罪犯的目的。而在现实当中劳动作为创造物资财富手段的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教育则屈居其下,根本上这是违背现代刑罚目的要求的,所以有其必要对其进行重塑。
关键词:刑罪目的,劳动改造,教育改造,基本手段。
自从刑事社会学派以来,刑罪的功能不再是如报应主义者所主张的单纯的报应。功利的态度在刑罚的实现过程中逐渐攻占报应的核心地位。虽然报应仍旧在现代刑罚体制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与其“一统天下”的时代相比,已经不能与往昔同学了。于是,无论在刑事立法还是刑事执法和刑罚执行上原有的思维观念也不得不相应的转变。无论是理论工作还是实践者,无不是在报应主义与功利主义之间游戈,谁都没有绝对地主张某一种理论应 该一统天下,仅仅是过多地倾向于某一种理论,劳动改造与教育改造虽然就是渊源而言,出于功利主义的刑罚论,但是在如今就其作为刑罚执行的方式,报应论者同样又能赞成这些行刑方式。究其原因,仍是随着社会经济和社会意识的发展,处理复杂事务的方法随之发展,同时使用或数种方式以其必然。惩罚犯罪不再是单纯地惩罚犯罪,剥夺他的犯罪能力,还在于威胁他人,既有报应的成分,又有威胁,剥夺罪犯能力以及矫正的成分。因此现代的刑罚目的应该是多元化的整合,而 不是孤立的单个。劳动改造与教育改造正是借此契机逐渐确立其刑罚执行手段的核心地位。因为作为手段,劳动改造与教育改造是实现所以以上刑罚目的的最好方式。他们背后潜在的理论根据或者观念依托就是报应主义与功利主义的合体。换言之,劳动改造与教育改造作为手段的功能就是可以实现报应主义与功利主义的内容。
一.“把犯人当人看待”,“人是可以改造的”——改造罪犯的理论基点
毛泽东同志高度重视的问题,“世界一切物质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我们相信能改变一切,”强调“人的因素第一,”重视人的政治思想工作,最传统的工作方法等等。在重视人的基础上,毛泽东提出人的改造问题,指出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要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以达到主客观世界统一。
这种重视人和改造人的思想落实到监所改造罪犯工作上,就形成了从“把犯人当人看待”这样深层的出发点诠释“犯人”,提出“犯人是可以改造的”这一重要观点。这也是我国与古今中外一切剥削国家对待犯人和坚所工作最根本的区别。
在如今,监管工作也要坚持“犯人是人”把犯人“当人看”的出发点,坚持“人道主义”反对旧式监牢虐待犯人的方法坚持人是可以改造的“坚持”以改造人为宗旨,“使之”成其为人的方向。毛泽东同志多次指出“人是可以改造的”,对于反动阶级实行专政,这并不是说把一切反动阶级的分子统统消灭掉,而是要改造他们,用适当的方法改造他们,使他们成为新人。
“要把罪犯改造好”,出了必须具备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这个根本性条件外,还必须要有好的方针,政策和方法。在这些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毛泽东同志在1956年8月8日,在接见外宾时,当听到改造罪犯思想比较困难时,他即明确指出:“这个问题不取决于罪犯而决定于我们”。
二.罪犯积极改造动机的培养
(一)通过进行改造目的教育,培养改造动机。
对罪犯改造目的教育是培养罪犯积极改造动机的重要方法,改造目的是全社会和监狱机关希望罪犯经过教育改造所达到的结果,当罪犯接受了改造目的之后,实际上就把社会对罪犯的要求和希望转化为个体的内在需要。通过教育,应使他们相信,监狱不是为了单纯制裁惩罚他们,而是为了挽救他们,把他们造就成适应社会的新人。同时,使他们看到改造前途,树立改造信心,形成长远的改造动机,产生正确的改造态度。比如,通过法律教育,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给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从而产生罪责感和伏法认错的需要,通过进行德育教育,使他们懂得如何做人的道理,了解自己与社会发展的差距,产生自我矫正与自我完善的需要。只要坚持进行改造目的的教育,使罪犯认识改造的社会意义和与个人前途的关系,就能逐步培养罪犯积极改造的动机。
(二)通过强化罪犯的“闪光点,”培养改造动机
大多数罪犯都希望给警察留下良好的遵守监规纪律的印象,得到警察特别是专管干警的认可肯定。
在每个罪犯心灵中,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闪光点,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并加以肯定和鼓励,就有可能转化为积极的改造动机。如某罪犯的母亲来接见时,钱包被偷,他非常痛恨窃贼。我们可以启发他将心比心,站在受害者立场上看问题,认识自己罪行的严重性和改造的必要性。有的罪犯拒绝拉拢入伙,并向干部汇报,我们及时予以肯定,并予以鼓励,更加坚定了他们改好的信心。另外,罪犯的某些常态需要,如亲人的需要,交往的需要,自尊的需要等,只要善于引导,也有可能成为“闪光点”而激起积极改造的动机。
(三)通过干部言传身教,培养改造动机
监狱的特殊环境,既能使罪犯看到社会渣滓的丑严现象,也能使他们看到人类的优良品德,两者形成强烈的反差,监狱干部通过言传,使他们懂得区分真善美和假恶丑,产生自觉地学习模仿真善美的意向;同时又通过身教,使这种真善美的形象清晰可见,存在于他们身边。
(四)通过体现政策,培养改造动机
罪犯罪犯入狱后,一般都会遇到较多的困难,如吃,住,医疗,劳动保护,家庭生活困难,妻子要求离婚等。我们如果在政策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必定会使他们产生对党和政府的感激心理,有时及时问题解决不了,只要干部尽了力,他们也会受到感动而努力改造。
(五)通过净化改造环境,借助家庭和社会支持,培养改造动机
这里讲的是改造狱内外人际关系和交往的问题,罪犯的改造动机,不仅是个体心理现象,往往因相互交流感染而形成群体心理。罪犯接触最多的是其他罪犯,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彼此之间的影响很大。罪犯集体的共同舆论对于罪犯的言行更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罪犯中的消极情绪和违法犯罪心理的“交叉感染”,对改造动机产生有害的影响,而在积极的共同舆论作用下,一个采取消极改造态度的罪犯,也会由从众逐渐同化而内化,树立起积极改造的动机。就狱外而言,罪犯的家庭对罪犯的正确态度,以及各界人士的关怀与鼓励,对罪犯积极改造动机的形成也有很大影响。借助社会力量进行的许多行之有效的教育改造措施,如向外延伸“综合治理”均能使罪犯心灵复苏,激起积极改造的动机,加速他们走向新生的进程。
三.劳动改造及其合理性
劳动作为一种惩罚手段,我们可以追溯到遥远的时代。因为我们在历史的篇章中翻开惩罚史就能很容易的发现几乎是在每个朝代中都有它的墨迹。也就是让那些犯罪的人进行艰苦的苦力劳动,比如秦造长城,隋炀帝开运河都曾经动用大批的犯人。因此,在严格意义上,不能称为“劳动改造”,而是“劳动惩罚”,并且纯粹是一种惩罚手段,所以根本上体现是报应的观念。从这一点中,我们也可以窥见一般,现代的劳动改造实际上仍旧应该保留着惩罚的报应的成分。
何谓劳动改造?就定义而言,或许我们可以举出很多种不同类似的表述,但我只能倾向某种表达,从语词结构上讲劳动改造由劳动与改造两个词语组成。劳动是一种手段,改造才使真正的目的。因此,劳动改造是指监狱依照法律规定以生产劳动为手段,对罪犯实施改造思想,矫正恶习和学习生活技能为目的的活动,是改造罪犯的基本手段。目的是为了通过生产劳动的途径教育改造罪犯。
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创造人类,劳动创造了人类的本质。人类的生存,发展只是通过人类的劳动,创造的众多的物质资料,来满足人类的需求才能实现。并且人类社会的关系以及精神财富多是在人类劳动过程中不断积累的。虽然劳动还不是人类的第一需要,但是劳动是人类谋生的手段。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也就没有人类的社会。所以,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观就是劳动改造的哲学基础,也是劳动改造的必要性之一。
劳动创造人类的思维意识,思维意识支配人类行为。因此可以通过劳动来培养罪犯的思维意识,改变好逸恶劳的懒惰观,使其养成爱劳动的习惯,树立“不劳动不得食”的观念。更重要的是使其明白通过自身的劳动才能为自己赢得新生。并且也只有通过劳动才能在其回归社会后能够继续生存而不至于重蹈覆辙。
组织罪犯从事有益于社会的生产劳动和适宜的生产劳动,可以增强体质,保持健康,避免在单纯的监禁中,长期无所事事,导致心情压抑,意志消沉,甚至于萌生逃跑,自杀和重新犯罪的念头。通过生产劳动可以使罪犯尽可能地掌握一种或多种生产技能及知识,可以为刑满释放后的就业谋生创造条件,防止他们因恶习不改或生活无着落而重新犯罪。组织罪犯从事与正常社会条件和形式相同或相进的劳动,可以培养罪犯与他人或社会的协调和合作精神,使之在回归社会后能够尽快地适应社会环境。使其不至于被社会淘汰,而重新犯罪。
最后国家通过财政支出准备相应的生产资料,罪犯自然成为劳动者,依据市场需求生产必须的产品。国家利用强大的国家机器强制罪犯进行一定的劳动活动,生产出劳动效果———产品。再通过市场交换实现劳动创造的价值。这样不仅为满足社会需求做出了一定贡献,并且也可以满足了自己的生产,生活需求。
劳动作为对罪犯改造的一种手段,是世界许多国家通过的方法。许多国家以及联合国的文件都对组织囚犯从事生产劳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建国以来,我国对罪犯的劳动改造实践中创造了许多有益的经验,许多在押犯在劳动改造的过程中除掉了入狱前的恶习,培养了尊重他人,尊重社会,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许多罪犯由于在劳动改造中表现突出,依法获得减刑,假释,一些罪犯在刑满释放回归社会后成为企业的生产骨干,工程师,厂长,有些还当上了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等。
四.教育改造及其合理性
教育作为一种手段,注重的是对被教育者根本性的影响,也就是用教育者的思想决定性的影响被教育者,使被教育者能够按照教育者所教育的行为。因此教育作为改造的方式,就是监狱在执行刑罚的过程中。对罪犯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系统性教育活动,它的目的与劳动改造的根本上是一致。它们的宗旨都是“改造人”,使罪犯能够顺利回归社会,不致重新犯罪。
教育改造在其形式上可以分为思想教育、文化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这就是在监狱中通常称的“三课”教育。思想教育包括:法律教育、道德教育、形势教育、政策教育、前途教育。文化教育简单地讲就是传授文化知识,按照罪犯原本的文化程度分成不同的级别进行划的教育,最高级别是自考。职业技术教育就是按照监狱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对技术人才的需要,设置不同的职业技术培训,传授理论知识和开展技术实践。
三者之间虽然内容不同但最终都希望达到相同的效果。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法制教育等多方位的教育使罪犯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以前行为的错误性,确立正确的行为方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免在以后的行为中再犯相同的错误。文化知识是一个人明白道理的必备条件,因为只有具有基本的知识才能与书交流,与人交流。所以必须给罪犯开设文化课,传授知识,使其明白事理。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更容易的、更快的接受思想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监狱内进行职业技术教育的目的就在于让罪犯在刑期内接受职业技术培训使其掌握一种或几种技术,回归社会后,而不至于无法适应回归社会的环境。因此“三课”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在于“改造人”使其重归社会后,不至于再犯罪。也因为于此,检验教育改造的质量的关键就在于“三课”教育效果的最终实现。
总之,教育改造的提出顺应了刑罚的功利目的的要求,根本上教育改造可以实现刑罚的功利目的,现实中教育改造有两种效果——成功和失败,但是总的趋势是实现的目的,即改造了罪犯,使其成为了社会中的正常人。
宗上所述,在现代刑罚目的的指引下,为实现这些目的就必须运用正确的方法手段,劳动改造与教育改造作为实现目的的手段,对其利用必须实现最大效果。因此就必须重视以教育改造为中心,以劳动改造为基础的刑罚改造体系,实现改造人、教育人、并最终实现使罪犯回归社会不致再犯罪的目的。而在监企合一的现实下,劳动作为创造物质财富的作用发挥淋漓尽致,教育则屈居其下。根本上这是违背现代刑罚目的要求的,所以有必要对其进行重塑。
参考资料:
(一)毛泽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与人民委员会对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载《苏维埃中国》,第265—266页。
(二)《法制日报》2001年1月1日,第二版。
(三)《罪犯改造心理学》121—122页。
第五篇:新时期监狱罪犯劳动改造工作探析
新时期监狱罪犯劳动改造工作探析
摘要:新时期的监狱罪犯劳动改造工作呈现生产途径多样化(劳动方式增多;产品种类增多,);促进目标具体化(创造监狱稳定因素;完成既定效益增长;);狱企职能复杂化(完成罪犯保护;在新形势下,强化罪犯劳动体验,加快罪犯社会就业的步伐)。新时期罪犯劳动改造工作存在地域差异,时间差异。有必要就新时期监狱罪犯劳动改造工作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分析,以求提高罪犯劳动改造成效,完成监狱使命。
关键词:罪犯;劳动改造;新形势;
《刑法》第46条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监狱或其它执行场所执行,凡有劳动能力的,都应参加劳动,接受教育和改造。”由此可见,罪犯进行劳动改造是具有强制性,是一种特殊的法定义务。同样的规定在《监狱法》中也能寻见,《监狱法》第69条规定:“有劳动能力的罪犯,必须参加劳动。”这明确了罪犯劳动改造的法律地位,这也是所有时期、任何监狱的罪犯改造工作开展之前提。
一、生产途径多样化后对劳动改造工作的思考 新时期,在新的社会经济环境下,监狱企业的改革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指导着罪犯劳动改造的主方向。监狱企业的经济价值在于它能持续为罪犯劳动提供岗位,能有效、有序组织劳动,能积累劳动成果,维持监狱生产持续发展,创造社会财富。以往监狱企业重工业、农业在新形势下既不能满监狱企业的发展要求,也不能很好履行劳动改造服务于监管,同时促进罪犯社会就业的改造要求。目前,轻工业以投入小、引进快、抗风险、技术成熟、增效显著等符合监狱罪犯劳动改造环境的优点被各个监狱接纳。轻工业从业工种多,产品类别杂,这就对从事劳动改造的罪犯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适应多种新的劳动方式;二是在新劳动方式下快速接受不同产品的生产要求。如此一来,我们可以建立一个以适应先进技术为主的,多层次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技术构架和技术体系,让新接触生产工序的罪犯一级一步随劳动改造的深入,劳动技术的成熟提高自身的技术评价,为高评价罪犯以师带徒,新入监罪犯快速学习等良性管理行为打下基础。
监狱罪犯较于起社会公民,学历普遍偏低,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弱,对精细化的生产适应性不强。处于以轻工业为主的劳动改造中,以往的粗糙性、体力型的劳动逐渐被新时期的精细化、脑力化的劳动取代,这就对老罪犯的转变、新罪犯的适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干警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可以在新时期的罪犯劳动改造工作中运用现代罪犯劳动力资源管理知识(将罪犯作为一种人力资源,科学地对其进行管理,消除罪犯岗位调配不合理、生产激励机制僵化、生产评价制度不完善、罪犯生产工种与罪犯实际能力不对口等限制罪犯劳动改造的消极因素),据罪犯的身体素质、技能评价、心理特征等个性因素,对罪犯的劳动生产进行分工,增强罪犯的劳动改造潜能,使罪犯主动地、积极地完成所分配的生产任务,消除机械式劳动。同时,对技术性较强的岗位实行公平竞争、择优上岗,对劳动罪犯实行定岗、定编、定员。我们只有积极采取策略,从理论学习和实践经验两方面同时入手,用运先进的理论体系管理罪犯,才能增强罪犯的适应性,初步做好新时期的罪犯劳动改造工作。
二、促进目标具体化后对劳动改造工作的思考 监狱企业的生产方式与产品种类固定后,一个明确的劳动促进目标不可或缺。现代狱企促进目标大体分为两类:一是创造监狱稳定因素;二是完成既定效益增长。
事实证明,罪犯在从事强制性的义务劳动时,绝大部分时间将有事可做,心思也会倾向于学习接受新事物,这在客观上减少了罪犯闲暇时间无事生非的机率,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罪犯内部的安定团结,并且罪犯通过劳动活动,特别是参加集体合作劳动能够体会到交流合作的愉快,能够接受社会信息的刺激,不断更新观念,调整劳动方式,保持自身与社会联系、与他人接触,使自己精神充实,从而克服因长期关押产生的孤独、寂寞、苦闷,甚至精神崩溃的心理问题。所以对有劳动能力的罪犯,我们积极促使其完成劳动改造,不仅能从侧面提高罪犯的改造质量,履行劳动改造辅助于罪犯监管的特殊职能,而且能够从源头为监狱创造稳定因素。
罪犯在劳动改造中态度是否端正,心态是否积极两项指标可以参考额定时间内的劳动产值来评判,反之同样。使罪犯劳动改造提质增效,保证监狱企业完成既定效益增长也可通过矫正罪犯劳动态度,调整罪犯劳动心态得以实现。实现此目标我们可以从以下两点入手。一是广泛开展以QC科研活动为主的生产创新活动,增强罪犯的生产劳动主体意识,充分发挥罪犯自身智慧,在促进生产效率的同时,使罪犯体验科技创新、品尝分享劳动成果的满足感,继而深化罪犯热爱劳动,矫正罪犯不良心态和心理隐疾。二是因地制宜地创建各具特色的罪犯生产劳动文化,以多种多样的生产竞赛活动,建立和强化罪犯集体主义、互帮互组、争先创优等良好观念,从根本上解决劳动改造中罪犯的心态问题,保证效益增长稳定。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积极参考社会企业新型管理模式,倡导科学管理,用科学方法测算罪犯劳动时每一个工序动作所需的时间与最佳工作方式,判断出最佳的劳动方法,制定适合罪犯劳动改造的方法制度,使罪犯劳动形成生产标准化、运行规范化,亦使罪犯适应科学化管理,形成现代化生产意识,增强罪犯劳动改造潜力,完成既定效益增长。
三、狱企职能复杂化后对劳动改造工作的思考 新时期狱企职能趋于复杂,不但要完成罪犯狱内保护,而且在新的形势下,要强化罪犯劳动体验,加快罪犯社会就业步伐,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罪犯重新走上犯罪道路,维护社会稳定。
就罪犯保护而言,我国宪法明确规定虽然罪犯是限制了人身自由的公民,但也应该享有宪法规定的权利,在劳动对象、劳动环境、劳动时间、劳动报酬、技能培训、劳动保护措施上都应与普通公民享有同样的劳动法律保护,例如罪犯的劳动对象不能危害罪犯生命;罪犯的劳动环境不能影响罪犯健康等,所以罪犯的劳动改造须以保护罪犯为前提。在新时期的罪犯劳动改造中融入安全生产、保护罪犯的观念也是我们完成罪犯劳动改造的一大动力。我们可以参考社会劳动场所进行健全罪犯安全生产工作,完善劳动保护措施。如全面推行生产项目准入制度,加强劳动环境整治,抓严生产场所安全管理工作,制定劳动工具定置管理规定,完善劳动现场的消防设施及完成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建设,加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力度,广泛开展安全文化建设等措施,强化罪犯安全生产意识,严格落实罪犯劳动保护,力保罪犯生产无事故。同时,可以根据《监狱法》、《社会保险法》的相关条款,建立健全罪犯基本医疗保险、意外伤害及重大疾病保险、刑满释放后短期生活保险等三项保险。将罪犯保险制度纳入地方城镇居民基本保险体系,进一步依法保障罪犯基本权益,完成罪犯保护。
劳动改造作为罪犯获得职业技能的主要途径,监狱罪犯通过参加生产劳动获得职业技能是管理者必须完成的任务。吴爱英部长早在2005年就提出“要培养罪犯、劳教人员的就业技能,增强刑释解教后融入社会的能力”。我们要使罪犯刑满释放有一技之长在身,从而更好的融入社会,降低重新犯罪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生产经营理念,不能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提升社会效益,完善罪犯劳动改造才是我们工作重心的所在。作为管理者必须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实现向外延伸,以国家技能鉴定所为依托,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广泛开展罪犯职业技术培训,结合劳动生产项目和社会就业需要,科学设定培训项目,同时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优先发展就业导向型项目,最后全面建立与劳动改造罪犯相适应的监狱生产管理体制,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罪犯劳动改造方针,使监狱罪犯劳动改造向多元化、科学化、实用化发展。确保罪犯回归社会后能自食其力,加快罪犯社会就业的步伐,减少出监罪犯再犯罪几率。
监狱是司法系统最后一个环节,在新时期我国的司法行政改革中扮演重要角色,而监狱罪犯劳动改造工作又是监狱工作的重中之重,亦是司法行政改革的组成部分。总的来说,新时期监狱罪犯劳动改造工作要高瞻远瞩,不仅要结合监狱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到效益与改造双赢,更要依托于新形势下的司法行政改革浪潮,将新时期监狱罪犯劳动改造工作做到尽善尽美。
【参考文献】
【1】《监狱发展中的制度问题探析》,嵇为俊、周鹏,监狱信息网 【2】何为民主编《罪犯改造心》法律出版社2002版 【3】兰 洁主编《教育改造》法律出版社1999版 【4】王顺安主编《劳动教育学》法律出版社20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