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生态失衡与构建思考探讨

时间:2019-05-14 22:08: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网络生态失衡与构建思考探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网络生态失衡与构建思考探讨》。

第一篇:网络生态失衡与构建思考探讨

2009年初,国务院新闻办联手广电总局等7部门开展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的专项行动,近两千家经营色情和低俗内容的网站被关闭。此次整治行动的力度之大、态度之坚决,一方面表明了政府对网络问题的重视,另一方面也凸显了我国目前网络生态失衡的严重性。网络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系统一旦失衡,势必会引起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网络给现代

人带来前所未有的自由,但是自由不意味着放纵,对网络的滥用极易使网络荒漠化,所以,在发挥网络便捷功能的同时,要注重网络生态的维护和构建。

网络生态失衡的缘由

网络生态系统是一个人工控制系统,人作为信息主体,参与网络信息的生产消费,建构维护网络生存的社会环境,人的主体性因素在网络系统中起着重大作用。而网络信息主体主要由受众、网站经营和管理者、政府监管部门构成,这三方的行为失调对网络生态失衡负有重大责任。

1.受众:“隐身”的网上狂欢

网络作为现代化的生存方式,它独有的功能给受众提供了一个与现实截然不同的体验环境,网络的虚拟性加上受众的匿名性,使得受众在网络中处于“隐身”状态。同时,网络中道德规范的减弱,使得人们的自律性大大降低。人们在网络中卸下了现实中的种种包袱,摆脱了条条框框的限制,放下了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沉溺在网络的“自由”中,享受自己的狂欢。

在网络中,多数情况下,大量网民在短时间内难以对事件进行理性分析时,就让情绪支配了行为,在群体的名义下,集体狂欢。特别是“人肉搜索”这种行为直接从网络延伸到现实,侵犯了社会人合法的权益,给社会秩序造成干扰,也使网络生态失衡。

2.网站经营者:忠实的利益追随者

与其他媒体不同的是,网络是一种快速的文化消费行为,受众对网络的内容基本是以浏览为主,这就迫使网站经营人员高度重视信息对受众的吸引度,以便赢得好的点击率,获得好的经济收益。正是在这种动力的驱使下,暴力和色情内容充斥网络,抢劫凶杀案件和明星绯闻赫然在目,暗示性的诱惑标题大而醒目。激烈的竞争,还使得不少网站虚假新闻泛滥。网站的这些利益在先的做法,不仅影响了网络媒体的公信力,污染了网络的文化环境,而且给受众的利益带来损害,同时使网络系统与其生存的社会环境在融通方面出现不适,影响其自身和谐运营。

3.政府部门:政策和技术上的监管乏力

我国在加强互联网管理的十多年内,相继出台了近200多项有关网络管理的法律法规,如《互联网电子邮件服务管理方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等。但是这些办法并不能完全适应网络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因为这些法律法规都是申明性的,缺乏实际操作性;另一方面,因为这些政策都是具体针对某个网络技术形态,如加强bbs管理、邮件管理的法案,不成系统。总体来看,我国的网络政策法规组合的整体性差,缺乏前瞻性,所以,监管部门需要转变思维方式,使得政策的制约更为有力。

此外,技术在监督、控制网络信息活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加强技术性的监管对维持健康的网络环境至关重要。由于互联网内容的繁杂性和流动性,不可能对所有的内容都穷尽检查。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网络技术的过滤监测机制并不完善,以互联网的低俗内容为例,文字内容易辨识出来,但对音视频等非结构化内容的智能识别还存在技术障碍,这就容易使得一些不良信息躲过技术的监管流毒于网络。所以,提高监管的技术水平,也是有关部门提高监管能力所需采取的措施之一。

网络生态构建的思考

1.理性运用网络技术,使其发挥积极作用

历史上,每次技术的飞跃在给人类带来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社会问题,网络技术亦然。网络使人的思想、言论和行为前所未有地开放,使人的主体性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个性得到自由发挥,但是,这种无节制的个人化的发展必然给网络带来生存上的危机。新技术的使用,应该以带给人的生活幸福最大化为价值取向,但如果人在技术的操纵下,变得失去理性,失去自身对社会、对他人的尊重,使技术的存在变成影响社会正常运行的一种力量,那人就会被技术异化,失去技术本身应有的价值。

2.提高网络素养,加强网德教育

网络素养是指个人使用网络的能力水平,较高网络素养的人能有辨别地接受网络上繁杂的信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影响,批判性地看待网络问题。网络素养作为一个“内因”,在目前网络“把关人”缺位的情况下,可使网络主体自主地对信息进行过滤筛选。在网络生态构建中,人作为主体因素,应主动地提高自身素养,更好地发挥其主导作用。

网络道德的提高,是所有参与网络运行的主体自主的行为认识,受众要按照一定的道德标准约束自己,网站运营者要有一定的行业自律,加强网站的内容和质量建设。

3.以生态智慧处理网络问题

所谓

第二篇:娱乐媒介生态失衡与调适思考措施

媒介生态”这一概念最早由加拿大传播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邵培仁在其《媒介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中指出:所谓媒介生态学,是指用生态学的观点和方法来探索和揭示人与媒介、社会、自然四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媒介生态学是人类处理“人—媒介—社会—自然系统”相互关系的生态智慧的结晶。①

唱歌类节目盛行的原因

虽然早在1984年央视就曾举办过《全国青年歌手大赛》,但是真正的全民唱歌类节目应该是刚刚兴起的“平民荧屏唱歌”。

这种平民荧屏唱歌最初模仿的是英国itv的《谁敢来唱》,现在这种唱歌式的全民唱歌类节目已经在各大卫视上演,如,浙江卫视的《我爱记歌词》、湖南卫视的《挑战麦克风》、江苏卫视的《谁敢来唱歌》、广东卫视的《今夜唱不停》、山东卫视的《先声夺人》、湖北卫视的《大家来唱歌》等。其盛行的原因如下:

1.是各选秀节目偃旗息鼓后的新兴力量——对媒介生态的调适

媒介生态位指的是各种媒介在媒介群这个大环境中的地位和角色。②每个媒介都有着自己独特而适宜的生态位,并需要积极利用这个生态位上的环境和资源。但是媒介中会出现媒介生态位重叠,而重叠度越大,越会导致媒介生态的失衡,使得媒介原有的相对平衡被打破。

由于《超级女声》的成功,使得诸多电视台均掀起类似的全国选秀活动,这些拥有着相似生态位的娱乐节目不断模仿和竞争、生态位高度重叠,最终导致了媒介失衡。

而荧屏唱歌节目正是在各种类似《超级女声》的模仿过剩的情况下诞生的,它寻找到了自己独特的生态位。所以唱歌节目作为一种娱乐节目,与前几年的各种选秀节目其实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正是在其他娱乐节目被争相模仿、恶性竞争偃旗息鼓后而产生出来的新兴力量,是媒介生态失衡后自动调适的结果。

2.是对媒介生态位的巧妙运用——各唱歌节目有各自不同的创新点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荧屏唱歌类节目各自的独特卖点:

这些节目要求不高,参与性强,重复性也很强。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各卫视也都能妙笔生花,做出各自特点,做到回归大众、低门槛、全民参与、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共同分享唱歌的乐趣,并掀起了全民唱歌运动热潮。

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

1.节目形式来源于国外,缺乏足够的独创性

就节目形态本身而论,其实中国的娱乐节目,包括现在荧屏唱歌性质的节目大多是从国外引进,引进之后面临着在国内被不断复制的可能。

下面是笔者总结的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一个概况: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中国的娱乐节目很多都是通过模仿和引进外国的成熟节目而获得成功的,谢耘耕和唐禾在《2006年中国电视娱乐节目报告》中,也曾提出了中国娱乐节目传统的模仿路径是:北欧-美国-日本/韩国-台湾/香港-国内某台-国内遍地开花,而这的确是目前的普遍现象。③

寻找这背后的原因,可以发现:随着电视媒介的急剧增多,媒介之间的竞争加剧,为了适应节目和资金的双重匮乏,许多电视台不得不寻求既可以降低市场创作风险、又可以获得丰厚回报的方法,而欧美日韩及港台地区成熟的娱乐节目样式符合了它们的要求。

原创意识淡薄和产权意识淡薄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的产权意识刚刚起步,很多电视台都可以复制其他电视台的节目而不受到相应的惩罚,这导致许多电视台抱着“拿来用”的思想,而不注重自身的创新,这些问题使得中国电视节目质量没有很大的提升。首先要做的是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同时鼓励原创,对原创节目给予更多的奖励,带动更多原创节目的成长。

2.国内节目互相模仿会导致媒介生态的又一轮失衡

《超级女声》从诞生之日起就成为了中国内地许多电视台争相模仿的对象,一时之间产生了许多雷同的节目。而这些选秀节目又不同程度地存在格调不高、媚俗等现象,使得受众产生审美疲劳,且违背了人们素养提升的规律,最终惨淡收场。现在荧屏唱歌节目作为一个新生的创新节目形态,如果不采取合理的措施也会重蹈覆辙。因此,必须从以下两方面积极努力:

⑴注重品牌管理

中国大部分电视娱乐节目缺少基本的品牌意识,总体情形往往是热闹有余而理性不足,因此,运营者必须树立品牌意识,注重品牌管理,积极发展自身独特的节目,而不是一味地模仿。

⑵为节目寻找合适生态位

根据媒介生态理论,在娱乐节目里,定位雷同的节目越多,竞争就越激烈,节目生存的机会就会越小。因此,需要在节目中不断地进行创新,为节目寻找适合自己的生态位。

第三篇:河南树种生态调查 失衡的树种

河南树种生态调查 失衡的树种

来源:人民网

一些乡土树种正在消失,纯经济林的树种单一性和引进树种的生物入侵性,正在给中国森林生态带来隐患,维护森林生态的多样化变得十分迫切„„阅读提示想吃榆钱饭时才发现村子里只剩下两棵榆树,国道、高速公路两边全是速生杨树,城市的街道两旁不是法国梧桐就是雪松,开发荒山时栽种的大多是美国火炬树,大量的天然林被砍伐替换成单一的纯经济林„„在这种以种植草本植物的思维种植木本植物的浪潮中,一些乡土树种正在消失,纯经济林的树种单一性和引进树种的生物入侵性,也给中国森林生态带来大量隐患。令人欣慰的是,河南省林业厅最近两年连续出台多项措施以维护河南森林生态的多样化。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也特意在植树节前夕对河南植树造林工作提出了可贵的建议。这无疑让人们看到了希望。想吃榆钱一个村子却只剩下两棵榆树3月2日,徐泽文老人接到了女儿从上海打来的电话,一番问候之后,女儿给父亲派了一个任务——留心村里的榆树,榆钱儿长出来时,她要回来吃家乡的榆钱儿饭。女儿千里之外的念旧,让徐泽文很是欣慰,这位67岁的退休教师放下电话就出门找起榆树。睢县涧岗乡方庄,这是一个坐落在豫东平原上的普通村落。村子不大,徐泽文很快就转了一圈,结果大吃一惊——整个村庄居然只剩下两棵榆树了!在徐泽文的记忆中,因为能结出榆钱儿,榆树一直是村里百姓的“宠物”,尤其是在上个世纪的饥荒年代,榆钱儿更是一道能让人们渴盼一个冬天的大餐。没想到,时隔多年,曾经给他带来无限美味的榆树竟然都接连死掉了,干枯了。更让徐泽文吃惊的是,不光是榆树,村子里的楝树、椿树也不多了,槐树也在减少。邻近村子的田边地头近几年种上了很多柿树、苹果树,其他池塘沟边或大块的耕田里,几乎全是早几年种的泡桐和近几年新栽的杨树。环保人士冯永锋也发现了这一现象,他是环保组织自然大学的创建人,也是《光明日报》科技部的资深记者。最近两年,冯永锋一直在关注中国的森林生态,先后撰写过多篇关于森林生态的深度调查报道。3月7日下午,冯永锋专程从北京赶到河南南阳调查天然林的生态现状。他告诉记者,如果不加紧保护,中国几乎所有的天然林都将被替换成纯经济林,其直接后果是,中国将成为“一个没有大树的国家”,榆树、槐树等乡土树种逐渐消失,单一经济树种与引进的外来树种将给中国的森林带来一场生态灾难。树种调查 单一经济树种与外来树种并存冯永锋的担忧已经在云南出现过,近几年,这片神奇的土地多次因为砍树、种树成为全国的焦点。先是大量砍掉天然热带雨林栽育橡胶林,接着又发生了大量种植号称“抽水机”的桉树事件。这些事件也让更多的学者把目光投向云南、东北等自然森林聚集区,对于地处中原的河南省,一直很少有专家学者关注这里的森林生态。对此,国内著名环保组织自然之友河南小组负责人崔晟指出,河南存在相同的问题。“你从一街两行的进口景观树,以及国道两旁整齐的速生杨树就可以得到印证。”崔晟说。据崔晟介绍,他曾经沿107国道、310国道以及连霍高速、京珠高速等主要干道河南段做调查,发现这些路段两旁的防护林几乎是清一色的速生杨树。3月8日,记者与崔晟一行专程赶到嵩山调查。发现嵩山深处的林木生态保持基本完好,但山脚下及外围的一些村落,到处可以看见村民栽种的大面积速生杨树。“这种杨树长得快,这几年杨树价钱高,种这个树划算。”玉皇沟外的杨家门村村民杨洪武说。郑州北郊黄河滩某育苗基地老板毛先生告诉记者,他去年向某地政府供应了树苗约10万棵,几乎全部为速生杨树,用于工程造林。杨树苗培育周期为一年,当年栽种,第二年就能外销。以平均市价每棵3元计算,毛先生去年出售10万棵树苗,总收入有30万元左右。记者随后又采访了郑州、禹州、柘城、扶沟等多家树种、苗木供应商,咨询近两年最好卖的树种,回答均是“杨树”。

“过去是南方种杉树,北方种杨树,现在全国到处都是种杨树,杨树几乎成为中国的国树,有人甚至要把杨树栽到海南岛上,太可怕了!”崔晟说。除了杨树这一单一经济树种,河南近几年还引进了一些外来树种。以郑州市2008年打造的两大造林重点工程为例,其中郑州市尖岗常庄水库水涵养林2008工程的树种招标名单显示,该工程共栽种树木45种,其中35种为龙柏、女贞、柳树、合欢等本土树种,种类占总数的78%,外来引进树种有美国火炬、红叶李、花石榴等10种,占22%。

招标书显示,引进树种所占比例并不高,但招标书中除了品种、规格、每亩株数外,并没有显示更多信息,比如每个树种的栽植面积。而据记者现场调查,新密市白寨镇工程中,栽种了大量的美国火炬。

河南省林业厅提供的《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文件显示,河南整体绿化树种仍然显得单调,结构单一,而且目前生物能源林树种苗木仍然短缺,比如黄连木、文冠果、乌桕等。单一之祸 杨树是否会步泡桐后尘?“白杨树实在不是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这是茅盾先生名作《白杨礼赞》的开篇,白杨树被比作“树中的伟丈夫”,一时间,这种树风靡全国。但让人们没有想到的是,这种伟岸的大树也会给人们带来灾难。在利益的诱惑下,有人将杨树栽到了鄱阳湖区,截至2006年年底,鄱阳湖区实际栽种杨树面积达19.83万亩。水分吸收量很大的杨树很快就给鄱阳湖这一国际重要湿地带来生态灾难,部分鱼类、鸟类等动物开始从湖区消失。2007年11月,江西省九江市不得不启动大规模行动,将鄱阳湖区的杨树全部移除。事实上,关于栽种单一树种的前车之鉴不在少数。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一种名为大袋蛾的害虫在河南、江苏、安徽等省农田泡桐林网中暴发,大袋蛾的幼虫蚕食叶片,严重时把叶片吃光,泡桐树、果树、农作物无一幸免。家住豫东宁陵县的高晓波对那场空前的虫灾记忆犹新:“太厉害了,所有桐树的树枝上都挂着‘布袋’,一个紧挨一个,里面就是个大袋蛾。不少树都成了光杆,跟火烧了似的。”这场大袋蛾灾难最终通过人海战术和向树根上浇注甲胺磷农药解决了。对此,河南省委党校经济学部环境经济学博士周纪昌指出,泡桐树的大面积单一化种植,是造成本次大袋蛾灾害的主要原因。“大面积种植一个树种会使生态系统中的物种日渐减少并趋向单一,生态系统中物种越少,抗外来干扰的能力越弱,单一树种的种植面积超过一定的阈值,一旦暴发病虫害将非常难以控制,造成巨大的生态灾害和市场风险。如今,类似的灾难也可能会在杨树上出现。”对于大量栽种杨树的原因,周纪昌表示是利益使然,最近几年家庭装修大量使用了高密度人工板材,形成了巨大的市场前景,带动杨树价格一路上扬,目前市场价格高达每立方米1300~1400元,接近名贵木材如楸树和香椿树的价格。

“火炬”之争 观赏植物竟是入侵物种?与全国各地大面积种植杨树引发的树种单一危机相比,美国火炬等引进树种或许将给中国森林生态带来另一场灾难。这种美国引进的火炬树目前正在新密市白寨镇被大量栽种。虽然名为“树”,实际上是一种小乔木或者大灌木,1959年,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园将其作为观赏植物引进栽培,从此,关于它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河南农业大学植物科学系教授、河南省植物学会理事长叶永忠阐述了他对火炬树的看法:“火炬树根系庞大,作为一种外来树种,它会挤占原有本土树种的生存空间,对生态存在着潜在的威胁。而且火炬树很少成树,更难成林,造价又高,相对于一些质优价廉的本土树种,在成本上占劣势。”不过,郑州市绿化委办公室副主任刘猛对此给出了解释:“火炬树的生命力特别强,那些荒山野岭种其他树根本成活不了,只能种植火炬树。如果种什么树都能活,老百姓早就种了,根本轮不着我们栽。”刘猛还向记者展示了去年栽种的火炬树的照片,据介绍它们的成活率高达90%以上。3月8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向本报提供了他们针对火炬树的专项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在公路边的火炬树,已经表现出了其危害性的一面。火炬树发达的根蘖已侵入公路边农田,使农民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清除出现在农田的火炬树幼苗。在3年的时间里,火炬树的平均扩散距离为6.2~6.7米,完全符合国际上“3年扩散距离6米以上即可定义为入侵物种”的标准。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结论是,火炬树具有极强的繁殖能力和高扩散速率,可能会给本土灌丛群落带来破坏性的影响。专家建言 以“乡土”为主避免单一化令人欣慰的是,脆弱的森林生态已经引起河南省林业部门的关注。1月24日,副省长刘满仓表示,今年河南将投资6亿元,全面启动8个林业生态工程和4个林业产业工程,育苗、造林583万亩,重点用于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据河南省林业厅植树造林处副处长袁其站介绍,最近两年,河南植树造林中选择树种时一般以乡土树种为主,根据工程建设的不同要求,选择不同的造林树种,大量使用侧柏、刺槐、女贞、黄连木、文冠果和油桐等树种,其中乡土树种占90%以上,引进树种占不到10%。3月7日,应本报邀请,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蒋高明特意针对河南的地理特点,给河南的植树造林工作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河南的地理特点决定,河南人工林建设尚有改进的大量空间。”蒋高明说,河南在植树造林工作中,应该尽量避免单一化,在树种选择上,避免强调速生和短期行为,在有条件的地方应大量发展那些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大的传统本地物种,如东北的“硬杂木”、南方的楠木等。在区域布局上,造林的重点应放在西部山地或部分平原,恢复从北亚热带森林到温带的森林。在考虑速生获得木材的同时,充分考虑那些缓生而经久耐用的优良木材;逐步改变杨树“一统天下”的局面,充分发挥森林生态系统应有的功能。

蒋高明说:“从生态美学的角度看,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各地营造人工林以本地树种为主,绿化景观才会有特色。在制定人工造林目标时,应该遵守生态学规

第四篇: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生态失衡与对策研究

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生态失衡与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高等院校教育也有了深入发展。对于高等院校教育英语教学来说,其目的不仅是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和培养技能,也要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和交际能力。从当前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现状来看,一些高校在开设英语课程的过程中并没有注重文化教学,对中国文化的忽视导致一些学生在交流和未来工作中无法用英语准确表达出中华文化的具体含义。面对当前我国一些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生态失衡现象,教育界应进行反思和深入研究。本文从文化的重要性出发,探究当前社会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现状,结合自身工作和调研实际,为大学英语教学生态失衡提出相应的合理化建议和对策,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构建多元文化生态教育体系。

关键词: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生态失衡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6-0142-02

生态学的思想、原理和方法于20世纪初被广泛应用在社会学各领域之中,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为一个单独的系统,即为教育生态学。生态课堂是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形式,以学生为主体,以人的个性化发展为第一任务创设教学情境,生态课堂的核心思想是可持续发展、生态整体观、和谐观和健康观的综合。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逐渐被教育部门所关注,并根据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下达了关于大学英语教学的相关要求。大学英语不应只注重理论教学,而是应教会学生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增加实践教学,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文化常识。大学英语文化教学失衡指的是,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站在英语的角度去解释中国传统文化,而中国文化中的很多内容也是学生所不熟悉的。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大学生对中国文化没有过多的关注和深入的了解,大学生不知如何以英语来表达中国文化、不了解中国文化的现象。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如何应用英语准确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是高校英语课程所肩负的重要使命。

一、大学英语生态文化教学必要性分析

1.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需求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我国高等院校的发展方向之一,文化多元化与教育国际化的结合,是将民族精神与国际化相结合。高等教育应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优秀的先进文化,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推动文化的跨界交流。我国高等院校应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提高高等教育在我国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我国经济社会对外开放,我国高等教育应注重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着力培养一批具备国际视野、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综合型发展人才。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指的是,高等教育在跨民族、文化、国界的国际环境中,从我国发展实际出发,面向世界与未来,通过不同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形式,?e极地参与到国际教育事务之中,培养具备较广国际视野、综合素质、综合能力较强的国际竞争型人才。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不能仅“进口”外国先进的科技和文化精粹,更应立足于本国文化基础,继承并弘扬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使高校毕业生在国际交流与学习的过程中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国际化应立足于我国文化教育的基础上,失去土壤根植的教育国际化并不是真正意义的教育国际化,在文化入侵、文化霸权主义进一步加剧的今天,教育国际化不应成为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的工具。

大学英语几乎是高等院校的必修课程,作为中国文化弘扬者和传播者的当代大学生,更应不断增强文化交际能力。

2.教学生态系统建设有效维护文化生态平衡

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而文化生态学作为生态学中的一个分支,其研究主要是借鉴了生态学研究方法来进行文化生态状况的研究。文化生态学这一概念由美国文化人类学家J.H.斯图尔德所提出,并逐步倡导建立起专门的学科,以此来探究具有地域性差异的特殊文化和文化模式的来源。文化生态学在此后的发展中,受到越来越多人类学家和生态学家的重视,并逐步发展成为一门新兴学科。文化多样性是文化生态系统得以维持的基础和前提,文化与语言的多样性对维护文化生态平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达尔文“弱肉强食”的生物进化论同样适用于文化生态系统之中,强势语言所承载的强势文化辐射到不同的文化领域之中,而弱势的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因缺乏环境支撑,则在语言文化生态中举步维艰。

现代科技创新和发明创造大多来源于西方国家,而这些国家的语言大多为英语。对于很多国家来说,现代化与英语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英语成为世界上普及最为广泛的语言之一,这种普及化发展趋势不断削弱一些民族所特有的文化信念和价值观体系。在我国高等院校中,英语学习越来越多地受到教育界关注,在对英语语言文化保持充分警觉的同时,还应加强对本民族文化的学习、保护和传承。英语并非是通用文化,在英语全球化发展趋势下,还应注重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保持传统文化的创造活力。掌握英语能帮助学生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强国际间交流,但大学生应在立足于传播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学会以英语来流畅表达、准确传播我国传统文化。以英语这一应用广泛的语言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外来语言文化对中华本土文化的冲击,能有效维护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中华民族文化创造生存空间,有利于实现中华文化的传播与创新。

二、大学英语生态文化教学现状

1.传统语言教学观念影响

笔者翻阅了我国近年来外语教学的相关资料发现,外语教学基本是围绕着语言知识进行教学,即词语分析、语法讲解、句型练习这一条主线,而对语言之外的文化因素却没有相应体现,教师教学和课程设计中没有给予足够重视。传统的语言教学观念受制于人们对语言工具论的思想认知,人们习惯性地将语言作为一种符号进行传授和讲解,在这种重视语言教学、轻视文化教育的教育背景下,大学英语一直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并将其作为教学目标,大多数教师的课堂教学仅停留在语言本身,而忽视了与语言联系密切的相关文化因素,在传统语言教学观念的影响下,导致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未受到足够重视。

2.受制于现行的教育评价体系

高等教育阶段,四、六级英语考试成绩越来越多影响到学生就业,似乎逐渐成为衡量学生英语水平的唯一标准。高校教师为确保学生在四、六级考试中顺利过关,甚至将四、六级考试的题目直接作为课题,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对提高学生英语成绩十分显著,却也违背了英语教学的初衷,大学英语教学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应试教学,学生练习大量习题,掌握了答题的基本技巧和应试技巧,而对于语言能力的培养却无成效,对学生精神和文化意识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因此,现行的教育评价体系严重削弱了学生语言学习的价值,忽视了语言中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3.教师文化教学意识不强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当前我国大多高校英语教师并没有充分意识到文化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仍停留在词汇、语法和句型等知识层面的讲解,而对文化教学没有足够的认知。一些教师专注于英语专业的学习,而对跨文化交际知识储备量不足,导致一些大学英语教师的文化教学意识相对淡薄,对文化知识的了解程度不够,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将文化教学融入其中。

三、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生态体系构建研究

1.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反映,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选择合理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英语生态文化教学的作用。大学英语文化教学还应增强对外部的适应能力,将环境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文化之间的联系。除此之外,在大学英语文化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对英语基础知识点的教学,还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文化学习氛围,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交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引导学生敢说、会说,让学生深入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含义和作用,将语言作为提升自身修养的工具,积极投入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在文化学习的过程中,大学生应注重对外国优秀知识理念的吸收和借鉴,并在此基础上传播、推广中华文化,使中华文化在国际交流中占据有利地位,打破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文化生态失衡现象。

2.促进多元化生态教学建设

生态系统具有开放性,应不断加强与外界的信息化交流,转变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注重加强教学多元化,主要包含几个方面:一是,高校应提高对英语教学的认知,明确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在素质教育改革下倡导文化素质教育,确保英语教学中能将文化渗透到其中;二是,加强大学英语教师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培训、院校间交流等形式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的文化素质和知识结构,充分发挥生态文化教学的作用;三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统的英语教学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传授,加之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很少有实践机会,为避免英语教学内容过多地局限于课本内容,教师应注重将英语融入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之中,如通过组织英语社团、开展英语辩论赛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将中华文化有效融入。在开展文化活动时,应以宣传中华文化为主体,注重英语教学与生态文化的结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不断强化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文化意识,提升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在继承的基础上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以此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应对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的缺失现象起到足够重视,国家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应为高校英语教学指明正确方向,提升大学英语的文化素质教育,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帮助学生在锻炼口语的同时,有效解决学生对中华文化缺失的问题。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能结合自身语言优势,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在生态课堂的指引下,建立起互动、和谐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这不仅是当前我国教育发展的需求,同样也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需求。因此我们应从全新的角度来探究大学英语生态文化教学,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最大限度地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东杰,王维倩.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生态失衡与对策研究[J].黑??江高教研究,2013,31(12):150-152.[2]李明霞.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生态失衡与对策研究[J].青春岁月,2015(9):150-152.[3]徐承生.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生态失衡与建议[J].校园英语旬刊,2015(7):20-21.[4]黄乐丹.大学英语课堂的生态失衡和对策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旬刊,2014,30(1):52-54.[5]杨小玺.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生态失衡与对策研究[J].亚太教育,2016(30):126.[6]徐小容,高旭阳.大学英语教育中文化生态观构建的路径及策略[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3(1):148-150.责任编辑:于蕾

第五篇:如何构建生态绿地

如何构建有生态积极意义的城市绿地系统

近年来,因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城市规模迅速扩大,随之而来的是大城市的生态问题,它已成为 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制约性问题。城市生态改善应当是全方位的,通过城市园林绿地生态系统来改善城 市生态,不仅是为了景观的需要,更重要的是通过园林绿地系统的改善来提高城市居民的生存和生活质 量,而且要使城市园林绿地系统既能满足当前居民的需求,又能满足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化进程加快 的需求,同时,又不会对城市未来居民的需求构成危害。只有做到了这一点,城市园林绿地生态系统才可 以称得上是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园林绿地生态系统。1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新建城市园林绿地的边缘化问题

前些年,由于重视经济建设而使许多城市在建设过程中未规划保留足够规模的绿化用地,使得各大 中城市在创建园林城市的过程中均达不到30%的绿地率,而若在已建成区开辟新的规模化园林绿地,其 拆迁建设费用过高且难度过大[1]。各城市往往采用从开发城市边缘转向尚未建成的环城地带进行园林 绿地建设。而我国城市的外围常常具备共有的特点:都市型村庄林立,通常还有一条围城的垃圾带。这 样新规划的城市园林绿地建成后,其功能的发挥和管理随着固有的问题也随之突显。首先,其功能的发 挥要打折扣,由于绿地建设在城市外围,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进入游憩的居民有限,往往是平日里冷冷清 清,节假日游人密集,给绿地的维护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而居住在建成区腹地的居民日常仍得不 到休闲锻炼的理想绿地。其次,在城市外围建设的这种类型的园林绿地,因其负有增加城市绿地率的巨 大任务,一般面积都较大,加之周围都市村庄的人员组成流动较为复杂,城市绿地建成后常常受到各种 人为因素的破坏,增加维护管理成本,同时极易成为治安案件的高发地带。建在围城垃圾带上的绿地往 往还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绿地地表60~70cm以下是垃圾填层,绿地建成3~5 年后,随着水土流失的发 生,埋_______藏在地表下的垃圾显露,绿地又面临新一轮的改造,很难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使本不丰裕的绿化资金捉襟见肘。

1.2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建设中对园林生态问题的忽视

园林绿地无疑是城市改善景观的重要手段,但是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建设首先要遵循园林生态的基 本规律[2]。园林绿地的建设本应是为了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系统,如果不能遵循基本的生态规律,这些 绿地的建设不但起不到改善城市生态系统的目的,反而会给城市生态环境带来新的负担。如近年来广 泛应用引进草种建设的大面积草坪,每年病虫害大规模发生,超量使用化学杀虫剂防治,引起对城市水 体、土地、空气的严重污染;居民区绿化树种单一,配置不合理,导致大规模的病虫害发生,而一般的物业 管理部门目前尚无能力防护,从而给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如此引起的投诉已屡见不鲜。1.3 新建城市园林绿地中草坪面积设置过大

近年来,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中流行大草坪,这本是向国外学习的经验,适当建一些本无可厚非,但目 前已发展到流行照搬的地步,几乎新建的城市园林绿地主体均为大草坪,如此的城市园林绿地使得绿地 生态系统功能大打折扣,而且几乎所有草坪草种均为国外引进,其地域适应性千差万别,病虫害在各地 几乎年年都有大规模的发生,在这种条件下,现在的草坪每2~3 年就需重新改造,加之草坪草本身根系 较浅,浇水费时费水,由此造成的浪费已成为园林绿地管理极大的负担。1.4 建成区园林绿地的管理问题

各城市建成区原有大型园林绿地一般都是公园,因而公园绿地的管理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绿地 效益的发挥[3]。过去公园绿地是国家投资,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体制正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而被打破, 大多数公园走上了自负盈亏的道路,这样一来,各公园都采取了一些“自救”措施,从而对公园绿地管理 造成许多不利因素。如园内游乐设施、绿营项目、营业摊点等日增月加,使游人休闲散步空间愈显紧 张。种种经营项目摊位增多,又使得水体得不到及时净化,异味冲天,污染环境,既不利于游人的身心健康, 也影响水上活动的开展。游乐设施的运转,摊位的吵杂,使游人如置身闹市,类似情况普遍存在于各公园 的双休节假日。1.5 居民的环境意识问题

居民环境意识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园林绿地维护、管理功能发挥的好坏[4]。近年来新建公共绿地的 园林树木被人为毁坏、损伤,甚至被盗、被砍伐现象时有发生,公园内的休闲设施常会受到不同程度的 破坏,在新建边缘化绿地中表现更为严重。由于市民环境意识不强,乱丢果皮纸屑、践踏植物、树木上 乱拉乱挂等,致使居住区内的绿地难以正常生长。1.6 城市园林绿地的肆意侵占

城市园林绿地尤其是城市中心地带的公共绿地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常常被挤占而改变用途。随着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道路急需加宽,一旦城市道路实施改造,常常是原有的绿化带被挤占、截断,城区 道路绿化带将变得残缺不堪、难以成线。随着公园资金管理体制的变革,现存城区中心地带的公园,几 乎都演变为一种模式,即周围围墙改造成商业用房,园内建有大量游乐设施项目、经营性商业摊位,加上 管理用房、道路、硬化广场及职工家属房等几乎要挤占原有规划面积的1/2 左右,这样使得这些老公园 大部分绿地率已达不到规划时的要求。更有甚者,一些特权部门、个人以各种名义占用公共绿地,随意 进行商业性开发,这在各地并不鲜见。2 实现城市园林绿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1 城市新建园林绿地要合理规划布局

园林绿地建设不仅要重视城市新区的规划布局,更要重视结合旧城区改造增加公共绿地面积。政 府可通过加强其他基础设施如学校、幼儿园、公共文化设施的资金投入,引导房地产商在社区绿地周 围进行大规模的商位楼开发,从而促使旧城区居民向外围社区转移,以改革旧城区的居住环境。2.2 城市园林绿地的建设要遵循生态规律

城市园林绿地不仅是城市的外在形象,更是环境改善的前提,只有规划建设出符合园林生态学相对 稳定的园林生态系统,才不仅不会给城市生态系统带来负担,而且还可以极大地改善城市生态系统,提 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不致于遗祸后代。2.3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和建设应遵循多样性的原则

在设置上不可过度单一,应满足居民休闲游憩的多样化需求。目前已进入崇尚个性化的时代,园林 绿地的建设不可照抄照搬,千篇一律,而要求不同绿地应具有不同特色,做到一园一韵,一街一景,真正达 到调节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丰富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2.4 系统内合理调配

随着城市园林绿地规模的不断扩大,做好系统内调配,减轻原有公园的经济压力,逐步恢复其功能 成为当务之急。城市老公园近年来功能改变的原因主要来自于其沉重的经济负担,随着城市园林绿地 的扩大,可此从老公园抽调部分人员进入新建绿地的管理岗位,以提高系统内的劳动生产率,解决老公 园的经济负担,从而使其有可能恢复到原有功能。2.5 加强城市居民的环境意识教育,提高环境认识水平

城市园林绿地是为居民服务的,只有提高居民的认识水平,园林绿地的维护管理工作才能顺畅地进 行,这是一项长期不可松懈的素质教育工作,可以从学校、单位、社会等方方面面给予关注,形成长期重 视的局面将利于城市园林绿地更好地发挥其作用。2.6 尊重园林绿地的系统性规划和园林生态合理性布局

在城市建设中应合理规划布局园林绿地,使生态系统充分发挥其服务功能,杜绝可有可无、可大可 小轻视园林绿地的现象,坚决制止随意侵占园林绿地行为的发生。

下载网络生态失衡与构建思考探讨word格式文档
下载网络生态失衡与构建思考探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对生态失衡与环境破坏问题的认识

    我对生态失衡与环境破坏问题 的思考专业:信息091 姓名:彭凯旋 学号:3090702138我对生态失衡与环境破坏问题的思考随着科技的发展,快节奏生活方式的普及,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也不断......

    生态课堂实践与思考大全

    构建我校生态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流村中心北流小学 一、“生态课堂”的认识 前言: 2015年8月30日,学校围绕:“生态育人”办学特色开启了理念为“建教育生态筑绿色梦想”的创......

    新型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的思考[合集五篇]

    新型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的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持续增长,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2003年,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社......

    网络生态治理

    让每一位学员成为社会精英2015年上半年联考申论热点:网络生态治理 【背景链接】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2015年1月13日公布了近期被依法关闭的一批网站、栏目和微信公众账号。......

    浅谈构建和谐社会与发展网络传播

    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认识网络 要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网络,发展网络,管理网络。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们国家的一个基本国策,只有把我们的社会建设成一个和谐的社会,......

    构建网络防火墙

    让我们修筑起一道道网络“防火墙” ——501班心理团辅课 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一条很好的学习和娱乐途径,但如果沉溺其中肯定弊多利少。小学五年级是学生意志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

    关于生态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对策[本站推荐]

    关于生态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对策一、“十三五”时期生态建设和“四个一”林草产业发展成效及存在问题近年来,xx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生态立区”战......

    县级生态环境保护现状调查与思考

    县级生态环境保护现状调查与思考 [摘要]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近年来,XXX县环境保护工作在县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