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箱三卡工作总结
2011年镇 “一箱三卡”工作总结
在深入贯彻落实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镇紧紧围绕县学习实践活动的主题和载体,提出了以“党员务实创新高、农民实惠奔小康、构建平安和谐新镇”为主题,“三大工程”(党员务实工程、党内和谐工程、心系群众工程)为载体的学习实践活动。其中党内和谐工程以采取建立领导接访制度、村级党风监督员制度和开展“党员之家”申报工作三管齐下,架起了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在实施党内和谐工程中,“一箱三卡”就成了我镇学习实践活动最重要的举措之一。
“一箱”就是“有话跟党说信箱”;“三卡”即“党员连心卡”“便民服务卡”和“群众明白卡”。自2006年我镇“一箱三卡”的活动启动以来,到2011年总计在全镇设置“有话跟党说信箱”50处。一年来,发放“党员连心卡”“远教便民服务卡”和“群众明白卡”共计5000多张,及时收集和反馈群众提出的问题。“一箱三卡”真正做到了哪里有群众的“呼声”,哪里就有干部的“呼应”,最大限度地扩大了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一、纵深发展,进一步打造阳光党务。
镇在政务公开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2005年被大方
县委确定为党务公开试点乡镇,通过积极探索和实践,2006年创新了“一箱三卡”新机制,畅通了党员群众诉求渠道,让党员群众有了说话的平台,建立了党员群众共同参与的长效机制。2008年被中纪委确定为我省党务公开联系点。通过近几年党务公开工作座谈会后,我镇继续依托“一箱三卡”平台,积极打造阳光党务,走出了一条党务公开引领其他公开、推动农村发展、促进党群和谐的新路子。在党务公开工作中,我镇结合国家各种强农惠农、便民利民政策源源不断涌向农村的实际,针对经济发展期也是矛盾凸显期的问题,认真思考如何让老板姓知道更多的优惠政策,消除不和谐因素;如何让广大党员干部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消除目前农村党员“盲点”,我镇改变过去一些报喜不报忧、单位作风粗野、工作流于形式等容易造成干群矛盾加深的种种行为,在全镇28个支部、14个党员集中区域设置“有话跟党说信箱”,并将党政领导联系电话制作成“党员连心卡”,职能服务部门制作“便民服务卡”、公开目录等制作“政策明白卡”上万份,送到党员群众手中。通过“一箱三卡”制度的实施,畅通了党群诉讼渠道,切实做到了哪里有群众的呼声,哪里就有干部的呼应,架起了干部和群众的连心桥。增强了党务公开透明度,扩大了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
督权,密切了党群干部关系,营造了浓厚的和谐氛围。“一箱三卡”长效机制运行以来,全镇共收集意见建议2700多条,全部进入“一箱三卡”台账,解决问题并向群众反馈了2300多条,为群众办理各类服务事项近5000余件,做到了“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二、统筹兼顾,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近年来,根据广大党员和群众的所需、所盼,实施了党员务实工程、心系群众工程、党群和谐工程,共争取上级各类资金9000多万元,解决10个村168个村民组38000人受益的农网改造;修建了17条通村公路,1条通村油路、集镇四大街及五个村人畜饮水、3所希望小学寄宿制工程,引资1.2亿元年产45万吨煤矿进场施工;农村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建沼气池913口,使用率达100%,形成万亩李子、万亩脱毒马铃薯、万亩漆树基地。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8年的2246元上升到现在的3346元。涌现了党员之家、党员致富带头人、双文明户等近100户。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47件,成功处置进京非防2件,消化历年积案4件,各类刑事案件、治安案件逐年下降,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大幅度提高,全镇和谐晋城得到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三、转变理念,进一步推动作风的大转变,提高了基
层政府执行力。
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财力,加强作风建设,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充分利用“一箱三卡”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认真落实党的各项惠农政策,做好粮食直补、退耕还林补贴、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等各项资金的发放工作。落实农村学生“两免一补”,强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行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调动了教师工作积极性。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关注弱势群体,扩大低保覆盖范围,我镇共有城市居民低保户84户、163人,农村居民低保户3638户、7776人,每年人均补助金额为823元;全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6%,报销金额达139万元,受益农户达7200人次;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稳定了全镇低生育水平;高度重视信访工作,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证了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信访稳定工作在全县名列前茅。
通过“一箱三卡”工作的不断深入,切实为群众解决了实际问题,真正实现了便民、利民、惠民。干群关系得到进一步融洽,政府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服务的质量得到进一
步提高,政府执政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虽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离上级部门和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今后我们一定更加努力工作,使“一箱三卡”工作机制真正成为老百姓办事的“绿色通道”。
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日
第二篇:“四卡一箱”创新材料
平坝县总工会推行“四卡一箱”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为探索一种全员参与、全员防范、全员监督、全员管理的安全工作新模式,创建新形势下劳动安全卫生保护工作新载体,我县工会在参与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中,总结推广了“四卡一箱”群众性安全预警、预控、预防机制,进一步深化了全员要安全、全员会安全、全员抓安全的大安全生产观,进一步健全了纵横交错、主体交叉的安全管理监控网,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得到有力夯实,抵御安全风险的能力和员工自我防范意识不断增强,安全事故隐患得到及时排查和有效遏制,安全生产局势从宏观到微观得到较好监控。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创新劳动保护工作载体,探索安全管理新思路
为创建新形势下“安全生产大督查”工作新载体,年初县总工会决定在以煤矿为主的企业中,建立制度。通过总结近年来全县工会参与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实施了“四个三”即:三会一员,三培一赛,三查一签,三控一档的工作,我们便敏锐地意识到“四卡一箱”是一个群众性抓安全工作的好方法。“四卡一箱”工作法即“安全提示卡”、“安全建议卡”、“安全亲情卡”、“安全警示卡”和“安全生产意见箱”。主要通过广大职工特别是现场具体操作人员参与的对危险源点进行排查、辨识、确认等一系列方法,对生产场所和岗位中可能发生的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让全体职工参与找出存在的问题,按其出现危险或危害程度进行梳理制成卡后,发给每个员工一张进行监控,并实施日常管理和动态管理,促进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的防范与整改。也就是把作业场所和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 1
故应急措施以意见箱的形势收集,以卡片的形式形象直观地告知职工,并加以检查考核和问题整改,从而达到预防各类事故发生的目的。
在推行“四卡一箱”工作中,我们从煤矿企业的实际出发,从各项目、各岗位实际出发,本着“引入概念,突出特点,合理创新,逐步完善”的总体思路,通过最初的学习、调研、试点、试运行和建章建制、规范操作、完善提高、打造品牌的深入实践,总结出一套具有自己特色的“四卡一箱”工作程序和实施办法。在推进过程中,我们严格遵循“四个原则”、把握“六个步骤”、抓好一个落实。四个原则即与“安康杯”竞赛相结合的原则,党政工联手协作的原则,加强职工群众宣传教育的原则,联系实际创新的原则。六个步骤即宣传教育动员、成立组织、收集意见箱内的意见及危险源点排查辨识与确认、进行分类公示、制作四卡、制定检查制度。一个落实即对检查出的事故隐患及时整改。
二、推行“四卡一箱”工作法,构建安全管理新模式
1、建立“四卡一箱”推行机构,为全员安全管理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以
一是成立组织机构。“四卡一箱”的推行,必须县、乡镇、企业三级联手,必须工会与行政联手。为强化组织保证,形成工作合力,县、乡镇、企业均成立了由主管领导任组长、分管安全工作的行政副职和工会主席任副组长、各有关部门参加的“四卡一箱”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工会,负责具体工作。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从而形成一个人人参与、条块结合、党政工齐抓共管的组织网络,为“四卡一箱”工作的推开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是明确岗位责任。合理界定各类人员职责是保证“四卡一箱”工作正常推进的关键。我们由工会牵头,会集相关部门人员认真研究和协商,制定了较为合理、大家认可的工作职责,主要有 “四卡一箱”领导小组、各级责任人、员工等多项各类人员工作职责。这些职责相互衔接,责任明确,是推进“四卡一箱”的基础。面对众多的危险源,我们实行三个负责制,即领导负责、专管负责、员工岗位负责。
三是健全工作制度。制定了《工会参与安全生产建立“四卡一箱”严控制度的实施意见》,《关于当前加快推进四卡一箱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规范一法三卡工作职责和工作制度的通知》等文件,并制定了日常安全检查制度、周期检查制度、危险源点排查制度和事故隐患整改等制度。
2、建立“四卡一箱”工作网络,使全员安全管理始终处于良好受控状态
一是排查、分类、辨识、确认危险源。在广泛宣传、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的基础上,采取由下而上、由上而下反复循环的方法,由工会牵头,组织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专职安全人员、工程技术人员、职工代表和群监员,从人、机器、环境、物资等方面入手,对生产作业场所和岗位的事故隐患、职业危害进行全面系统的排查,收集意见箱内的意见,对意见箱中的意见、职工安全建议卡和排查出来的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分类、辨识、确定危害等级,再由安全部门进行最终审定认可。同时,对被列为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的岗位或场所进行登记,建立相应档案,到2008年10月底,全县26个煤矿对本身的各个作业场所进行了危险源点的排查、分类、辨识、确认,共查出12类30项数千个危险源。对存在的危险隐患进行了整改。提升了对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的监控力度。
二是制定安全警示卡。根据确定的安全隐患,制成了安全警示卡、安全提示卡、使之一目了然,形象直观,便于监控管理。在确认的事故隐患场
所,制作警示牌,悬挂或置放在对应的操作、监控现场,警示、告知操作及相关人员危险处所位置、应注意的安全事项和防护措施。坚持“一牌两卡”,即每一个监控点,一个警示牌或卡,每个员工都有提示卡、亲情卡。警示牌矗立于施工现场第一线,两卡挂在员工身上,成为无声的“安全警钟”,起到了“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三是制定安全检查提示卡。安全检查提示卡是实施安全检查的手段。对监控点实行日常的检查管理,体现责任性、标准性、经常性,有助于安全检查的程序化、规范化。每企业依据国家和相关部门制定的安全法规、标准和具体场所岗位的操作规程,本着突出重点、简明扼要、切合实际原则,对每一种监控点制作一块“安全提示卡”,包括检查项目、检查标准、提示内容、检查意见和建议等内容。同时,这种提示检查方式又将制度他律转变为他律与自律相结合,使安全检查提示卡、安全警示卡和职工岗位紧密结合,从制度上和心理上构建了双重约束、联合控制的安全预控机制,形成了一个联锁“控制网”,从而实现从源头上消灭事故隐患、维护职工职业安全健康的目的。四是制定安全亲情卡。充分发挥煤矿职工家属安全生产协管委员会的作用,在全体职工中开展“亲情嘱托保安全”活动,通过亲情感化,筑牢保安全的第二道防线。各企业组织人员对每位职工家庭进行走访慰问,在了解职工生活、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的基础上,注意收集职工家属对职工的要求和愿望,经过整理提炼,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安全提示语,并请人专门制作了长15厘米、宽10厘米的“亲情嘱托卡”,将职工妻子、儿女的留言写在上面,并挂在职工身上,使职工经常都能看到家属对自己的期盼,遵章守纪、努力工作的自觉性大大提高。如蒿芝田煤矿陈林,是一位群监员,“只有安全做好了,才能更好地挑起家庭的重担。让这个家庭因为有你而感到
骄傲吧!”这是陈林妻子的留言。6月19日,陈林曾因防止煤矿渗水事故发生受到煤矿重奖后,他指着自己的“亲情卡”,兴奋地说:“看到这张卡片,我感到责任更大了,工作起来也更有精神了!”。
五是制作安全建议卡和安全意见箱。认真总结在企业开展的合理化建议活动,并将这一活动制成规范的矿工安全建议卡,每月发一次给所有职工,并清理一次安全意见箱,及时汇总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经梳理后进行整改,同时对被采纳的优秀建议,将给予奖励,激发所有员工参与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搭建“四卡一箱”平台,形成安全管理整体合力
一是与夯实企业安全管理基础相结合,使安全生产管理基础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四卡一箱”在建卡阶段,由于职工直接参与排查、制作牌卡,再经上下讨论、修正,很好地促进了职工对本岗位安全隐患的熟知程度,夯实了安全管理“人”的基础。同时,“四卡一箱”把现场职工发动起来,化刚性规定为群体日常行为,增强了广大职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使安全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夯实了安全管理“面”的基础。通过以人为本抓监控,从而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到实处。
二是与健全和完善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相结合,充分发挥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在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上的重要作用。“四卡一箱”的检查,依据各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并与之相配套,让检查人员在检查中做到有章可循,让职工知道本岗位安全工作管理制度,促进良好安全生产行为的自我养成。三是与专业安全管理相结合,实现了群众监控与专业安全管理的有效衔接。“四卡一箱”通过对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的危险警示、信息告知和提示,既体现了专业安全管理对危险源点的重点监控,又体现了对事故的群
众性普遍预防,是行政安全管理措施的有效补充。推行“四卡一箱”后,我们将煤矿工会每周一查,群监员每天每班必查的施工现场安全检查与职工日常自觉的拉网式检查;同时,对现场设立警示牌的重点部位、机械以及场所进行重点跟踪管理,实行班组经常性、施工队每周、项目每半月、企业不定期的分期、不间断的循环检查,提高了安全隐患检查的针对性和企业检查的有效性。
四是与安全标准化建设相结合,提高现场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安全标准化工地建设是安全工作的重要基础、企业形象的窗口,也是企业安全文化的高度浓缩和展示。为此,我们充分利用“四卡一箱”集宣传、教育、塑形、目标、责任、警示相互兼容于一体的功能,煤矿开采现场统一标准、统一规定、统一标志,提升了企业安全工作的内涵和品位,培育了企业安全文化的浓厚氛围,有效地促进了安全标准化工地建设。
4、加强“四卡一箱”培训,营造全员安全管理良好环境
一是抓好全员教育。县乡镇企业按照先县总工会开展培训、再是乡镇工会、后是企业开展层层培训。在煤矿企业中按照“先机关后基层,先领导后群众,普及作业点”的工作程序,充分利用办培训班、例行学习、职工大会、班前班后会、生产调度会、宣传栏、公开栏等多种形式和渠道,进行 “四卡一箱”主要内容、工作方法、程序步骤的宣传和指导,做到领导明白、安全骨干明白、职工群众明白,使广大职工不仅对“四卡一箱”的本质内涵和基本内容有了系统的了解,更增强了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的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
二是抓好专题教育。树立三个理念,即安全管多严不算严,管多远不算远,管多宽不算宽。改变以往一定程度上存在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狭隘安全管理观,培养员工大安全管理意识。强化了三个教育,即典型教育,反面教育,亲情教育。举行“安全演讲会”、“忆一次事故座谈会”,由职工家属安全生产协管委员会发动职工家属、子女为一线亲人写慰问信和安全寄语等,使职工在思想上筑牢安全防范的大堤。增强了三种意识,即责任意识、隐患意识、执行意识。通过开展月、周、日安全讲评制度活动,培养了职工善于发现安全隐患并及时处理隐患的责任和意识。
三是抓好临时工教育。煤矿临时工比较多,临时工是煤矿企业群防群治的重要主体。在煤矿坚持临时工与职工同教育同培训,使临时工与内部职工一样成为推进“四卡一箱”工作的重要力量。通过培训,增强了他们的风险防范意识、安全责任意识和合作共赢意识,促进了临时工整体安全技能和素质的提高。
三、几点体会
一是“四卡一箱”把握了安全管理客观规律,促进了安全管理从事后被动应对到遵循安全规律进行超前预防的转变。二是“四卡一箱”调整了安全管理行为主体,实现了安全管理从专业管理到全员管理、自上而下管理到自下而上管理的转变。三是“四卡一箱”培育了本质安全型职工队伍,促进了安全管理由单纯依靠刚性制度约束到重视人的安全素质的转变。四是“四卡一箱”丰富了企业安全管理文化,实现了安全管理由物化管理向安全文化管理的转变。
第三篇:绿塘乡“一箱三卡”工作责任制工作总结(共)
绿塘乡“一箱三卡”工作责任制 工作总结
自我乡开展“一箱三卡”工作以来,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畅通民意表达渠道,搭建党委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交流、互动的平台。根据县委有关文件精神,我乡切实做好如下工作。
一、充分认识贯彻落实“一箱三卡“工作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贯彻落实好“一箱三卡“工作机制,有利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沟通联系,更好地服务群众、接受群众监督;有利于更好地收集群众意见、倾听群众呼声、汇集群众智慧,提升决策水平;有利于更好地体察民情、关注民生、了解民意,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合理诉求,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促进我村新农村建设。
二、明确目标责任主体,扎实抓好“一箱三卡”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一)目标任务
切实围绕村民“意见建议有人听、困难问题有人帮、党的政策早知晓、村级事务人人知、党员群众心连心”的总体目标,以“一箱三卡”为载体,健全村民意见建议表达机制,强化政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热心服务群众,诚心接受监督。
(二)切实履行职责、抓好各项工作
1、管理好“有话给党说信箱”。在各村民组悬挂“有话给党说信箱”,方便群众投递信函和其他书面材料。村党支部书记负责信箱的开启和日常管理工作,定期收集群众来信,作好登记。
第四篇:一课三卡
实行一课三卡
实现三大转变
一课三卡教改实验项目在我校施行以来,广大一线教师通过集体备课、互相听课、赛课等活动形式,不断推进着实验的开展。对于我们大多数教师来说,一课三卡尚属于新生事物,“万事开头难”,因此,教学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不应有的问题。例如:个别教师还存在着“穿新鞋走老路”、“照抄照搬、生搬硬套”等不和谐的现象。瑕不掩瑜,一课三卡项目在我校的施行,对于转变教学方式、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着重大的意义。从总体上来看,实行一课三卡促进了我校的教育教学成功实现了三大转变。
首先,一课三卡实现了教师观念和角色的转变。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同时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这就要求广大的教师摒弃单纯的“填鸭式”的说教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一课三卡模式与此理论是契合的,通过一课三卡,教师实现了由传授者、管理者的角色向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角色的转变。
其次,一课三卡促使教师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主动提高自身素养的转变。
一课三卡的模式中,教师有15分钟讲解与指导的时间。在这有限的时间内要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材、学生与学生的立体交流,打造高效课堂与教师的高素质素养是分不开的。这就促使教师通过学习进修、查找资料、请教老教师等方式来主动地充实和提高自己,例如,如何锤炼自己的课堂语言?怎样提高课堂点评的效率?如何有效的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怎样利用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资源等?
一课三卡施行以来我们欣喜的看到:串门闲聊的人不见了,聚众打牌、玩电脑游戏的人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利用网络查找资料、使用电脑制作课件、集体备课、相互探讨互相学习等。老师们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手段,不断的夯实与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实现了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
第三,一课三卡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教师的教学技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话说明初中生应该而且能自主学习。
在一课三卡模式中,学生共计约有25分钟的自主学习、交流互动的时间。自主学习要求学生改变以往“被动的”、“机械的”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代之以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各种方式主动掌握、运用知识,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一课三卡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并且对教师的教学技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我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和步骤给予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的。①课前,加强预习指导,培养自学能力。②在教学中设计一些环节增加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如台前即兴表演、收集名人名言、讨论辨析、引导学生做好笔记等,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③课后作业分层次设计,体现自主性。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借着教改的春风,在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下,在局领导的关心支持和指导下,我校的一课三卡教改实验必能沐浴阳光、茁壮成长,再上一个新台阶!
第五篇:三卡模式阶段性工作总结.doc(写写帮推荐)
三卡模式阶段性工作总结
三卡模式阶段性小结
新课程的综合化和探究性学习的出现,使老师个人不能像以往那样完全单独地完成教学工作,因为单个的老师不能驾驭对学生在知识、方法、过程、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所有指导工作。针对这一方面的情况,根据我们学校的实际,我们制定了集体备课制度,分学科组织了五个学科备课组,由备课组长制定了集体备课制度,分学科组织了五个学科备课组,由备课组长制定备课和听课、主课计划,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每组每周一次集体备课,讨论备课情况,并及时交流上周教学情况,重视教学反思,做到“不议不谈,不进课堂”。学校开放课堂,提倡老师之间随堂听课。由于新课程综合性加大,又没有以往常用的教参,老师手头的教学用书也不多,这就要求老师必须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信息,因此现在到电脑、图书室查阅资料的老师也多了。新课程改变了老师一味传授知识的权威地位,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过去,讲台设在教室的中心,老师往讲台上一站,讲台和老师便成了课堂的中心,久而久之,它成了老师和学生之间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新课程中,老师从讲台上走下来了,不再“居高临下”。老师不再把自己当作无所不知的传授者,而是把自己当成学生的作作伙伴,碰到不会,的问题,老师坦诚地说:“我也不太清楚,咱们一起研究。”如果老师说错了,就勇敢地向学生承认错误,放下架子,反而变得轻松。这样,课堂上出现了喜人的变化,出现了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过去的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正在被“你说、我说、大家说”的课堂气氛所代替。在这种氛围下,许多老师都说“经常有惊有喜”、“经常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头抬起来了,手举起来了,话多起来了。他们主动参与,大胆提问,积极性、主动性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
走进课堂,你很快就能发现,现在的课堂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以往要求学生安静地听老师讲课,学生可以随时发言,除发言、朗读外一般不允许学生讲话。现在的课堂上,学生(转载请注明网址来自范文家网:.kidsv)可以随时发言、提问,每堂课都有分小组讨论的环节。以往都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现在经常是学生提出问题,又在老师的指导下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争先恐后抢着发言的情况经常可以见到。
虽然课改推进只有一个多月时间,但老师们普遍反映大部分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很快。以以前的学生最喜欢老师给他现成的答案,现在问题一出现,学生会说:“让我们自己想”。
课程改革带来了困惑与思考
老师普遍关注课改的评价与考核制度,都觉得心里没底,有后顾之忧,都希望评价制度能对课改班老师有所倾斜。
个别老师的观念更新步子慢,新的教学理念落实不到位,新的教学行为滞后,给整体工作的向前推进带来一定的阻力,此种现象怎么解决?
在教学中,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而有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答案不惟一而有开放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励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老师发现智力较好、反应较快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可能掌握了较多的方法,但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讲,很可能一种方法也没有掌握,有的甚至连最简单的知识都不能落实。怎样才能两者兼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