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民主的细节

时间:2019-05-14 22:19: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后感-民主的细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后感-民主的细节》。

第一篇:读后感-民主的细节

读《民主的细节》有感

聂磊案引发警界大地震、定边县林业局长孙怀胜口出“老百姓是吃饱了撑的”、人大教授刘俊海对“当年辛苦写在《政府采购法》里的规定被虚置”深感痛惜„„.最近的一幕幕事件,让我不禁和正在读的《民主的细节》结合起来,刘瑜教授的这本文集,不仅仅是美国当代的政治观察,更让我们从中学到对我们中国自己有用的东西。

刘瑜认为,美国民主最大的优势莫过于其制度。拿公共资源来说,作者举了这样的例子:据报道,抛开公车购置、出国考察、政绩工程、高干医疗,中国 04 年的公款吃喝高达 3700 亿元。当年军费也就 2117 亿元,中央财政投入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才 100 亿元。而美国,涉案200多万美元就已经成了“现代过会史上最耸人听闻的受贿案”。除了私吞,美国人很反对财政资金浪费,从05年纽约申办2012年奥运会,07年的拨款改革以及诸如”公民反对政府浪费“一类组织的出现便可见一斑。而中国高校却出现”大学请客,政府买单“的轻浮现象,导致投入多、产出少,公共资源不明不白地被花掉。

究其原因,在于美国人的钱袋子有立法机关管,而中国政府自己开支票,才会有那么多的陈水扁、胡长清。事实证明,中国政体内部的问责体制不够完善。想想我们的人大,几乎从未否决过政府提案,两会上“睡倒一片”;想想我们的法院,“走关系”“轻浮审判”;想想我们的一些听证会,竟然有“彩排”。我们不是要去搞“三权分立”,但我们的法律体系需要完善,我们的各种制度需要完善,我们的各种口号要落到实处。

除了这些,在制度层面,我们还应该注意各项法令后的配套措施,更重要地,及时去改进制度,拿近年频发的矿难,且不说得不到像美国弗吉尼亚州理工学院里同一天死去的 32 位师生一样被隆重悼念,平顶山矿工的死,还没来得及在各大媒体中露上一脸,就很快沉没在“辽宁铁岭钢厂钢水包脱落 32 人死亡”、“河北邯郸煤矿爆炸死亡 11 人”这样层出不穷的新闻里。想当年,美国的矿难数量也很多,但因为每次矿难都引发一次制度、法规的更新,才使如今的矿难越来越少。所以说,政府不可能不出错,重要的是对待错误的态度,是否能改正,是否保证不再让悲剧重演。

其实,很多时候,不是政府做的不够,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由于公众反抗,州长被迫睡办公室,只为让财政预算快一些通过;各大工会的势力让政府生畏;宾夕法尼亚州未听证给官员加工资而被告“违宪”;甚至连一个清洁工都敢于为自己的权利说话„„正

因为这样的公民,使美国当总统无限艰难,除了接受各类媒体的批判外还担心有人跑家里来闹。媒体的作用不用多言,美国的媒体对政治错误不依不饶:水门事件似乎把尼克松的一切政绩粉碎,纵然再去挽回形象,唯一的遗产是让”所有政治丑闻后多了一个“门”字;克林顿外交内政硕果累累,但人们议论更多的是“莱温斯基的蓝裙子”事件。

如今的我们,总是习惯于说“我不关心政治”,美国之所以“阿猫阿狗都安心”,是因为公民勇于并积极去捍卫自己的权利。哲学家柏克说过“邪恶盛行的唯一条件,是善良者的沉默”。行动起来,不要在一味地沉溺于私人生活,去关于一下一度被我们遗忘的公共领域。

明星也是一样,无论是朱莉的“热烈”还是苏珊萨兰登的“温和”,越来越多的艺人投入到慈善事业中。

有人说,一个人做出善行,是“好人”,一群人做出善行是“文化”。从小就听着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那么,就从现在开始,做一个有爱的人,做一个善者,不在政治领域沉默的善者。中国民主的未来,中国国民素质的未来,我们自己的未来,都要每个人真正地去努力。

后记:

虽然这本书两年前就出版了,但这是我第一次去读。作者细腻、平实的笔触,让对政治话题并不怎么感兴趣的我也读得津津有味。它是美国当代民主的缩影,让远在地球另一极的我们,对美国的民主、美国的政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不得不说,从刘老师的书里,我学到了一些政治知识。但是,有一些地方,我不太同意。刘老师认为美国体制的优势是制衡,而中国缺少,其实我觉得中国的人大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北京共识”是很好的中国式制衡。说中国大学的资金浪费问题,谈到”创一流大学“的口号,似乎美国注重基础教育很棒,而中国很傻跑去大搞大学教育,事实证明,中国的基础教育在很多方面是比美国要优秀,而大学教育确实差的很多。大学浪费财政资金的问题的确很严重,但这是另一个问题,而且中国政府在基础教育方面的花费绝对不少,不能一棒子打死。关于明星公益的阐述,刘老师谈了很多美国的许多例子,似乎在暗示中国人做的不多,实际上中国的许多明星也在坚持为社会播撒爱心的种子。也许是写作时间并非现在,也许是我看得不够仔细的原因,以至于我对作者的思想态度理解有些片面。这些仅代表个人的一点小看法。

我只想说,纵然美国“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纵然正在美国的政治领域内存在不为人知的黑暗因素,美国也有腐败,美国人的犯罪事实比我们更触目惊

心,美国的媒体过于偏激,美国的低俗节目有些市场。但是,正如我们不希望别人只看到我们的劣势一样,不希望别人对我们”以偏概全“,我们应该看向好的方面,从中获取对我们有益的东西。

2011.1.4

第二篇:民主的细节读后感

读刘瑜《民主的细节》有感

作者:张伯逸

学号:41104005

最近读完刘瑜的《民主的细节》再加上听谭老师的课,感触颇深。基于民主这个话题太大,鄙人又学识鄙陋,实在理不出个一二三四点的逻辑,只好按照最近的经历加上对《民主的细节》(后文省略为《民主》)的理解走走说说,故本文或行文凌乱,没有明确的中心,还望见谅。先从今天课上谭老说的天堂地狱说起吧,天堂与地狱除人不同,其他均一样,吃饭时每个人都是用一双长长的筷子,天堂之人(应该是灵魂吧)将菜夹给对方,大家都能吃上;地狱之人各顾各的,筷子都打到一起,结果大家都吃不上。不过,这也就是天堂之所以能称之为天堂的原因。地狱里大家都是利己的,天堂里大家都是有道德的(不能说天堂的人都是利他的,如果有一个人不给对方夹菜,要么整个天堂原有的道德系统不复存在,天堂沦为地狱,要么天堂会把伪装成“天使”的“魔鬼”清除,但无论如何,天堂的道德都是基于每个人都能吃到菜这个本质上利己“经济基础”之上的,或者说是集体主义吧),但是这个道德的存在又要基于大家的互相信任,没有绝对的信任是不可能达到天堂的状态的。

刚刚说到集体主义,其实我觉得集体主义本质上是好的,只是中国不是适合孕育集体主义的沃土,相反的,我觉得美国反而更适合。可能由于中国人长期被封建专制统治太久,在现如今的社会又被应试教育压迫了很久,再加之社会制度各方面的不完善和媒体导向的问题,许多中国人都十分渴望自由(e.g.89年6月),但是又不能成熟地运用自己的自由,再加上现今中国主流意识过分强调“集体主义”,使得国人产生了逆反心理,就像妈妈整天啰啰嗦嗦叫我们做些什么事,就算明知那是对的也不听。相反,我们一贯认为自由,强调个人主义的美国人(其实不然),却能在集体上做的很好,例如他们的民主就明显是集体主义的,让个人权益得到充分保障的时候,由个人构成的集体的利益必然也是得到保障的;他们的自由也是确保其他人的自由不被侵犯下的/

4自由,所以这所谓的“个人主义”也不是完全的那么“个人”,或许也正是他们强调“个人”并能切实的保障“每一个人”的权利与自由使得他们由“每一个人”组成的集体能够得到利益最大化吧。所以一切去个人的集体主义都是浮云,而可惜的是过去几十年中国恰恰一直在强调这浮云。

想到今天课上说到的禁欲问题,突然想到一部电影《撕裂的末日》(Librium(2002)by Kurt Wimmer),这部电影不仅涉及到禁欲,还有未来的理想社会还有权力的腐化等等问题,一部有剧情的科幻片还如此有主题真是不简单。影片的主要内容是讲未来一个叫做耶和华教的教会统治世界(搞的跟中世纪差不多),世界也达到了金庸所说的没有国与国区别的世界(即无国家存在的世界),还没有被统一的国家耶和华就用武力统一(这又搞的跟日本差不多),科技文明高度发达,由于“有才无德是危险品”(不知谁说的),所以科技这么高度发达的社会里,统治者必然要在意识形态上下功夫,故他们研制了种不知叫什么的药,每人每天都要注射,使得自己没有欲望,也就不会有什么反抗之类的心理了,而实际上耶和华最高领导人就从来不注射,典型的只许州官放火,他可能本来是想着打救这个世界,最后被过大的权力腐化了,又或者只是打着为了全人类的利益这个道德幌子,而做着看似为了别人实际为了自己的事(如像日本建立大东亚共荣圈一样统一别的国家)。所以我们最起码得到的启示是:权力坐大的确很容易腐化,所以权力制衡的制度是很必要的;不要轻易相信那些貌似很道德很为别人或别的团体着想的人;己所欲,勿施于人(如日本说我们这么繁荣,不如让大东亚也共荣共荣?玩笑而已;又如欧盟见到希腊债券这么3211 参考《民主的细节》(刘瑜 著 上海三联书店 2009年)《你管得着吗》一章,209页;《先天下之急而急》一章,215页;《自由社会就是责任社会》一章,220页。221页:当一个人的”自由”可能伤害他人的”自由”时,他就必须征得对方的同意,而且是”信息充分前提下的同意”;222页:自由的悖论恰恰在于,自由的保障,来抑郁对自由的限制.未来社会中,人类的思想和情绪受到政府的完全控制,所有能引人情绪波动的如艺术品、书籍等都被严格禁止,政府专门成立了一个铁腕机构来摧毁那些违禁品和试图反抗的地下组织,但人类的天性又岂是能被如此禁锢的?

故事发生的时间锁定在一场虚构的世界核战争后。在这场人类的大浩劫之后,为了寻求人类不至于被自己毁灭,政府开始推行一种奇异的设想。给每个人注射一种麻痹情感神经的药物,使人们不再拥有感情,变成一堆行尸走肉。而约翰·普莱斯顿则是这个政府的忠实“看门狗”,军事部门高级官员。他摧毁一切艺术品、工艺品,并将一切抗令不抛弃自己感情的人杀死,甚至于自己的同僚派彻吉。而原因仅仅是,派彻吉非法藏有一本违禁的书籍。在一次行动中,约翰遇到了敢于向他挑战的玛丽·奥布赖恩。她使得约翰开始断绝药物,试图体会有感情的生活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他被那些第一次出现在他生命里的奇妙动人景象所陶醉了,也深深的为每天履行的破坏艺术的行为感到愧疚和内疚。他的反常行为,被一直窥探其位置的新同事布兰特看在眼里,于是想尽办法,试探约翰的虚实。在工作与道义之间,在危险与安逸之间,在情感与沦丧之间,约翰又会做出怎样的抉择呢?主角约翰·普雷斯顿是高级教士,具有超人的反射神经,能在敌人即将要出手的情况下把对方制服,将枪炮武术发挥到了极致,还能用心感应到违禁品的位置。开始他是一个忠实的古拉曼顿教士,冷血无情,自己的妻子被火化而没有悲伤,下令焚毁〈蒙娜丽莎〉,亲手杀死阅读叶芝动人诗篇的搭档。直到被贝多芬的音乐所感动,看到阳光照耀下世界的美丽,停止服用帕西姆,并还有点隐蔽的拯救小狗的性命,他开始觉醒并有了痛苦和喜悦,人类的情感开始复活。(来源:百度百科)3参考《民主的细节》(刘瑜 著 上海三联书店 2009年)《比道德制高点更高的》一章,14页

危机,琢磨这要不要帮他先垫着,让些懒惰的希腊人向我们那样多上上班,多干干活,经济更加繁荣?从希腊的公投我们就知道希腊人是不领情的)。

说到电影想起安吉丽娜茱莉的《换子疑云》,里面反映出美国洛杉矶警方也曾经是腐败的,掩盖事情真相的,总之中国人现在用于评论中国警察的各种负面词语都可以用在当时美国LA警方身上,此外,《民主》一书也指出美国也曾经出现过现今中国出现的种种问题,诸如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只是美国政治体制纠错能力比较强,免疫力比中国好。所以说我们不要一味的说美国的自由民主有多好,事实上他们也有失效的时候,也有遇到像中国这样的问题,不过人家体制修复了,中国其实也可以,邓小平曾经说过,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所以中国只要改革就好了,但是中国的最大问题就是像我们宿舍的人,明知道早起床是对的,但是就是起不来,又或者像刘瑜所说的美国人那样,一方面斥责政府为了”拥有石油”而打仗,另一方面却享受着”石油文明”带来的各种好处那样自相矛盾无所适从吧。另外改革又不知从何改起,直接套用三权分立吧,又不能说是有中国特色的三权分立,所以中国改革何去何从,我们还是拭目以待吧!

此外,《换子疑云》中牧师Gustav Briegleb 曾说过:”Anyone reading the newspaper with half a brain would see through it instantly.Sadly, that would exclude about half the readership of the Times.”由此可见美国也曾出现过如中国一样的民众的普遍“愚昧”(至少国人曾经这样评论过自己),随便听信媒体的言论,而大众传媒也一如中国绝大多数传媒那样是御用文人,只为当局说话,而且很多的权威、专家、学者(如Dr.Tarr),也一如中国的counterparts那样,只为政府说话,政府叫干什么就干什么。所以大众传媒要用于说76544 故事发生在1928年的洛杉矶,安吉莉娜·朱丽所饰演的母亲Christine上班前跟她的儿子Walter告别,然而等她下班回来后却发现儿子不见了,Christine苦苦寻找多日仍毫无音讯,几个月后,警察将一个9岁大的男孩带到Christine面前,这名男孩声称自己就是失踪了的Walter,然而Christine并不认识这个男孩,在面对成群的警察和记者情况下,Christine还是收留了这个孩子。回家之后Christine发现领回来的孩子比失踪前的Walter要矮3英寸并且割了包皮。警方为了使Christine相信找回来的孩子是Walter,派遣专门从事儿童研究的医生Dr.Earl W.Tarr 与Christine会面并且”有科学根据地”解释了Walter变矮原因。(来源:百度百科)

5参考《民主的细节》(刘瑜 著 上海三联书店 2009年)《所谓细节》一章,20页

7参考《民主的细节》(刘瑜 著 上海三联书店 2009年)《控制石油的什么》一章,112页That issue of Times read:”Acting on the request of the Los Angeles Police Department, Dr.Earl W.Tarr, a child specialist, examined Walter Collins to determine to cause of his loss of weight, paleness, confusion and rundown condition noticed since the return of the boy to his mother last Monday.‘I examined the boy thoroughly,’ Dr.Tarr said, ‘and it’s clear that he has something to tell.I’m sure that in time he will give his boyish story of the entire affair, but not until he has the faith in his listener.And that is what he is lacking here, faith in the poor lad’s story.Course of my examination, I found nothing to dispute the findings of the LAPD.’”(Source from: Times)

真话,不要只说些大众爱听的话或者是些无关痛痒的话,真相比大众的喜好更重要,说到这里我就觉得某本政治书中所说的“发展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大有问题。另外,说实话,中国太像当年的美国的,各种制度不够成熟,人民的思想也不够成熟,不过既然美国能走过来,我们这比美国资本主义还要先进的社会主义是不是就会走的更好呢?我只能继续说,我们拭目以待。

再讲讲我理解的边沁的功利主义吧,刚进校没开学带我们的学姐就说我们学校不像综合型大学有多种思维,只有一种思维,利益。其实最大幸福未必是好事,就像最大利益一样。结合我刚学的《经济学原理》谈谈吧,不过由于是英文上课,所以下文术语均为英文,请见谅!由于有negative externality 的存在,政府要对公司征税,而征税会产生dead weight loss,从而使得total surplus减少,也就使得consumers & producers的利益都减少, 而由于在经济学中,我们假定people are rational,所以显然产生negative externality的人是不会承担externality的费用,虽然total surplus会减少,但是征税还是必要的,因为总要有人对negative externality负责,由此可见maximum happiness不一定是好事.另一方面,在《民主》里也有提到,Starbucks相当一部分咖啡豆都是fairly traded的,所以导致Starbucks 的咖啡卖那么贵(fairly traded 的咖啡豆是普通的价格三倍,旨在帮助种咖啡豆的农民),不过许多消费者反而愿意买这些贵的咖啡,不过金钱利益没有得到最大化的情况下,幸福感或许得到了最大化,咖啡农挣了更多,Starbucks赢得社会尊重,消费者因帮助别人而得到满足,不追求金钱利益最大化而追求幸福最大化,舍弃金钱而获得幸福感与满足感,这或许是功利主义的真谛吧…

暂时就先写这么多了,文章凌乱,多多包涵!1312101198

8参考高中政治课本《政治文化生活》一书以下内容参考Princile of Economics(fourth edition)by N.G.Mankiw, pressed by CENGAGE LearingTM, published in 2009Refer to Principle of Economics(fourth edition)Chapter 10, Externalities, page 204 11 Refer to Principle of Economics(fourth edition)Chapter 8, Application: The Costs of Taxation, page 160 12 Refer to Principle of Economics(fourth edition)Chapter 9, Application: International Trade, page 178 1013参考《民主的细节》(刘瑜 著 上海三联书店 2009年)《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一章,96页

第三篇:《民主的细节》读后感

《民主的细节》读后感

本书是作者刘瑜过去几年给报刊杂志写的专栏文章的结集。全书以讲故事的形式,将“美国的民主”这一模糊的概念拆分成一点一滴具体的事件。正如梁文道对这本书的评价中所提到的——今日中国的公共讨沦常见一种病理化的倾向,总是困在“民主”、“自由”之类的名词面前,大而无当地浮游表层,夹缠不清,难以寸进。所以刘瑜来得正是时候,因为她替这些苍白的名词补回了该有的细节和血肉,有专业学养的根基,又有平近亲和的故事。她的评论正是这时代最需要的营养剂。

民主问题是当下中国社会政治讨论的焦点话题之一,民间关于民主的讨论,若非抱着看戏的心态冷嘲热讽,就是愤青式的狂喷。而讨论的结果,无不归结到这两个原因:专权的政府和政体以及民众的普遍较低的政治素养。而若是普通人希望通过阅读一些书籍从中国当下学界新左派和自由主义的争论之中汲取一些富有洞见的发现、探索和问题,这些充斥着种种学术界的专业名词和术语、模糊的措辞和长篇大论的缺少实例分析根本无法让普通大学生找到这些争论和现实的联系。学术的讨论似乎有意识的利用自己所熟悉的语言将自己和世俗隔绝以求庇护。于是只能任凭缺乏洞察力和经历的人们像无头苍蝇一样的在民主讨论的漩涡中乱转。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刘瑜的《民主的细节》这本一百来页的书的价值就凸显出来了,她把“民主”从禁忌的神坛请了下来,把“政治”从教课书上无聊的感念转化为了“柴米油盐酱醋茶”一般日常熟悉的小事。并且从她所提到的这些细节我们可以发现,“民主”并不是什么有了它一切都变得更美好的东西,相反她的文章中所针对的都是一些美国社会中最最尖锐的社会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所有现代国家都会面临的问题。我们无法得到民主,只能通过制度的完善,权力的制衡,司法的健全以及民众的政治参与,使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美好更适于人们的生存以及使大多数人幸福。

刘瑜将书本分成了五个大的篇章:“权力制衡篇”、“公民社会篇”、“福利—平等篇”“法治-自由篇”以及“人物篇”。她在这些篇章中,从美国公民的投票、言论、文艺创作、思想交流、生存、医疗保障、教育保障、劳动权益等诸多切实的权益,到美国联邦政府及地方政府和议会、法院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所引发的一系列在中国不可想象的实情;从上至美国总统的言行,到普通政府职员乃至校园里的清洁工的生存状况;甚至是非法移民基本生存和发展的权力以及南美咖啡农和苏丹福尔达难民的未来,都与民主息息相关。她通过很多具体的事例和细致严谨的分析,将美国社会民主建设中的精华和这个过程中遇到的困扰揭示给我们,而不仅仅是通过毁灭一些东西,树立一些标杆。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认识,认为中国社会很多时候政府的专权和腐败来源于一党制所带来的弊端,而且一党制也使得中国的选举制度和人大制度变得流于形式阻碍了中国民主的发展,因而便把希望寄托在了多党制之上而对中国未来的政治改革失去希望。然而刘瑜在“权力制衡篇”的第一篇文章“选谁都差不多”就扫除了我们这一个误区。

美国社会实行两党制,确实他们的选举制度比我们要好很多,通过选举可以“给民众一次机会将他们不满的政治家赶下台”。然而真的是美国的两党制给了民众更多的选择吗?并

非是这样的。虽然来自不同政党的候选人在竞选时都会鼓吹不同的执政方向和理念,但通过是刘瑜给我们细致的分析会发现,这不同的政策理念实际可能产生的差异微乎其微。在刘瑜看来,“选谁都差不多”这个现象的发生,其实恰恰是两党激烈竞争的结果。正是因为两个政党在竞争中都要争取大量的“中间选民”,所以它们的政见日渐“趋中”,最后,两党的政见往往稳定在最大多数选民比较赞同的位置上。而一个上台的政党,代表多数人的利益,这恰恰是民主的含义。

然而关于美国两大政党在选举时提倡不同政策是否给了选民更多选择也有不同的声音,我在一个关于美国五一节劳工游行的相册中看到一队美国劳工拿着反对政府的标语上写道“这是资本主义独裁”。那么究竟“选举”民主体现在哪里呢?在我看来,美国选举制的好处并不仅仅在于民众可以从不同的政党中选择符合自己利益的,选举制的成功在于它真正实现了从政者有公民产生,使得民众能够切实的参与到公共政治生活之中发出自己的声音行使自己的权力。刘瑜在之后的文章中也提到“同样重要的是选举动员过程所激活的公共生活:它带动公众对公共政策的讨论。„„它向政治家传达民间的声音,迫使他们根据民意的风吹草动来调整自己的议程;它给民众提供一个参政的渠道,每次美国大选都有无数普通人通过捐款、志愿者行动等方式卷入选举进程;它促进公民的公共意识,训练公众的组织能力:选举带动了政党的产生,政党带动了草根民间组织的产生,草根民间组织将普通人卷入公共事务„„总之,‘真正的民主不仅仅选举’,但是真正的选举也不仅仅是投票,而是一个无数公民向公共生活凝聚的动态过程。”两党制只不过是给选举民主锦上添花而已,甚至美国也存在“资本主义独裁”,但是选举制度的完善保障了民主的实现。所以中国未来并不是无法实现政治改革,关键的问题是怎样将我们一直所提倡的、宪法中提到的人民的权力——人大制度和选举制度落到实处。

另一个在中国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观点认为中国的民主难以实现的原因在于公民的政治素养普遍太低。这只是不愿意仔细分析和正视中国社会中存在的种种具体问题,以精英身份自居而把现代社会问题的责任轻描淡写的推到自己同胞身上的不负责任的做法。

现在我们经常能听到一些底层人民生存权利受到威胁的例子。地方政府的暴力强拆导致流血事件,农民工拖欠工资上访被拘留,城管和小摊贩之间的争斗,弱势群体在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很少有通过正规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的,我们听到的故事往往都是遵循了“官逼民反”的套路。在这些恶性事件的背后并不是弱势群体不想寻求正规渠道解决这些问题,而是中国社会中并没有这么一个组织或者团体(如工会)真正能够站在弱势群体的立场上来制衡政府和其他强势集团(资本集团)的权力。而现行的司法制度并没有专门为表弱势群体申诉的机构设置(如劳工法院,家庭法院),更别提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了,现行的听证制度基本成为政府用来炫耀民主建设成果的工具。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政府和权力集团成了社会的大家长,作为家庭成员的普通公民的政治素养都是“被训练”,而不是自觉地“养成”。

在“民主与效率”中刘瑜写道——“中国由于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非常设机构,主要政府决策落在行政部门,所以听证会主要也应由行政部门召开。目前政府的决策越来越重视公众参与,许多政府部门开始在公共决策中加入听证程序。但是它还不够普及,而且许多听证会形式重于实质。某些地方听证会拒绝记者采访、发言代表的产生方式不透明、其联系方式也不能公开等等,甚至有些地方听证还要“彩排”。显然,这种神秘主义和形式主义的作风与听证会的基本精神背道而驰。据说民主的实施需要民众具有“民主素质”,我不知道有什么比公开透明理性的参与本身更能训练民众的“民主素质”,就像我不能想象除了跳到水里

学习游泳,还有什么别的学会游泳的方式。”

刘瑜在《民主的细节》中还多次提到“他人‘瓦上霜’”这个感念,有人说美好的人性源于美好的制度;但美好制度的出现则是从自身利益出发到顾及集体的利益乃至关心“他人‘瓦上霜’”,这也是人性本身美好的体现。社会的和谐来源于不同权力间的制衡和利益博弈,这与大的制度和体制本身有关,具体的做法能否成功,“程序性正义”和“补偿性争议”的矛盾处理,就要看对于具体细节的认识和把握。刘瑜的《民主的细节》就给我们每一个普通的公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能够清晰的看见民主本色的细节而不用在隔着模糊的玻璃。

第四篇:民主的细节 读后感

从细微的生活中寻找民主的真谛

——读《民主的细节》有感

最近,有幸读了刘瑜《民主的细节》,作者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给我们普及了有关美国“民主的细节”,原本枯燥的政治生活在作者的笔下显得是如此有趣。

通过这本趣味十足的书,我看到了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美国发生的很多事情似乎让我们有些不可理喻:纽约公交工人拿着超过大学教授的工资,享受着终生的福利,却仍然在工会的带领下举行全市的大罢工;作为世界上第三有钱的人——股神“巴菲特”,却嫌政府对其收的税太少,要求政府对富人增加税率;有人可以一边吃着麦当劳,一边打官司告麦当劳使其肥胖,要求巨额索赔„„我惊异,因为这些事在我们自己的国家从来没发生过。不仅仅是我,就连当年法国青年托克维尔参观美国之后写道:“在所有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新鲜事物中,没有什么比平等给我带来更大的冲击力了。我很快发现了这个基本事实对整个社会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它给公众舆论带来一定的方向,给法律带来一定的基调,给统治机构传输新的公理,给被统治者带去特殊的习惯”。太多的“奇事”给我带来一个又一个的问号,也吸引着我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翻开本书,可以发现该书是通过一篇篇小文章从各种角度论述了美国的民主问题。每一篇都是从一个普通的,看似细小而无关紧要的,或者说中国人很少会关注的社会现象入手,由浅入深地讨论该现象所体现的民主现状及相关问题,或贯古通今,或旁征博引,一步步将这

个问题的因果关系和多面效应阐述清楚,最后再联系一下中国的国情现状,得出一个顾全大局的结论或是悲天悯人的愿景。而所有的这些都在告诉我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要抛开以前所谓的意识形态,从细节去解读一个国家。正如作者试图提醒人们的那样:别忘了细节!美国是一个细节的美国,政治也是细节的政治,我们从个人的细节往往能更好地解读一个人,对于国家同样也是一个道理,民主就来源于人们的生活之中,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在这细微的生活中,我们看到了在不同人物和事物身上的民主: 地铁工人可以因为交通局要提高从工人工资中提取养老金的比例,在公会的组织下组织全系统的大罢工,并最终取得补偿。哈佛大学的学生可以仅仅是因为学校解雇了某清洁工,而为他组织游行,向学校施压,并最终迫使学校重新雇佣该工人并向其支付过去的薪水和医疗费。因为,在这里没有人能够随意鱼肉“小人物”。这是弱势群体身上的民主。

作为美国的前司法部长,一个政府高官,他可以高举着“法律高于政治的旗帜”,成为萨达姆——这个美国敌对政权领袖的辩护律师。在法庭上,他明确表示萨达姆是无辜的。而更有千千万万封美国群众的来信,支持他的做法。这是法律上的民主。

在小布什在任期间,每天晚上在脱口秀的节目都能整出几个“布什笑话”。如果打开电视,翻开报纸、杂志,每次都能找出拿政治人物开刷的新闻和评论。在这里即使你在大街上指着总统的鼻子脱口大骂,也不会关进监狱。这是在言论上的民主。

还有很多很多,很多都是最细微的生活,却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民主之风。当然,这本书不仅关注了美国,也比较了中。在这每个故事的背后,都是因为有对中国热点事件的关注在先,才会去到美国的类似情形中求索;或是看到美国的热点,会联想起中国的类似事件,一般有着什么样的过程和结局,它激起了人们好奇心,急于想知道我们国家能否效仿和推行?

其实,一项制度能够推进社会进步,必然要有相应的社会经济文化作支撑,美国的民主制度能发展到如今的程度,是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基础,以其自由平等、权利意识等观念深入人心,并在实际中实践推行为保障的。我们国家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断摸索有自己特色的民主之路。

一座宏伟的大厦支撑它的是不起眼的柱子,一个国家的强大支撑它的是国民的精神和行为方式,而民主最能反映它的,不是口号而是细节。当我们用一种审视的眼光来看待一种事时,我们首先要忘掉空洞的宣言,从细节、从人们的言行去看,看一个真实的社会,民主的真实。

第五篇:民主的细节读后感

《民主的细节》读后感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国梦”

学生:徐凌超 20090840523

最近无意在豆瓣读书上看到对这本《民主的细节》评价很高,出于兴趣,我就买了一本回来。翻开目录一看,话题很大很深奥,既有权利制衡、公民社会,也有福利平等、法治自由等。想来就当是政治学课本去看了,于是把这当做“任务”对待。然而看了几页,我欣喜了,我发现这并不是一本纯理论的教科书。这本书的妙处在于作者刘瑜她不跟你讲理论,而是把政治当作故事来说。于是乎,原本枯燥乏味的政治评论,经过她散文式的语言分析,生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而且丝毫不损逻辑的严谨性。记得叔本华说过,一个人要像伟人一样思考,像普通人一样说话。我想刘瑜做到了,她把枯燥难懂的政治知识装在一个个浅显易懂的实事里,既言之有物,又不失作者特有的韵味,让读者读起来倍感亲切。作者试图用故事的方式讲述民主与美国,讲述民主的细节,美国的细节。对于美国,从小耳濡目染,尽管没有亲自去过,仅从教科书以及老师的教导中,我了解到了我们要警惕美帝国主义,因为它支持台独分子,因为它时不时对中国指手画脚。然而了解止于此,从来没跨出过国门,甚至身边的人都没有去过美国的经历。再长大点,是高中同学的出国热,是大学时同学们对谁谁能出国的羡慕,尤其是能去美国。这个美国跟自己以往认识的那个美国,其实不是一回事。我们不再称呼它为美帝国主义,我们了解到了在美国你可以指着总统大骂而相安无事,知道了在美国的平均工资水平是中国的N倍,也了解了弗吉尼亚校园枪击事件,知道美国的种族冲突,然而,我们每个人心中似乎都充斥着一个“美国梦”,这个梦她意味着公平,自由,以及平等。找工作不需要凭关系,到处托人,网络上不会有人随意对你的言论进行审查,更不会有人带着一帮人,强制拆除你家房子。

我们会发现越是长大,这个梦想越是在滋生,而现实却越来越远离梦想。《民主的细节》又一次让我重新审视心目中的“美国梦”。我们大多数人没离开过中国,对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总有一些好奇和感到奇异,正如作者在书中描述的: ABC电台天天骂总统、为什么美国前司法部长会去给萨达姆做辩护律师、老百姓自掏腰包购买比较贵的咖啡以支持巴西的咖啡农、巴菲特抱怨自己的收入税交的太少或者是美国人至今还在津津乐道的谴责30多年前的“水门事件”。

我惊异,因为想不通;想不通,因为这些事在我们自己的国家从来没发生过。不仅仅是我,就连当年法国青年托克维尔参观美国之后写道:“在所有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新鲜事物中,没有什么比平等给我带来更大的冲击力了。我很快发现了这个基本事实对整个社会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它给公众舆论带来一定的方向,给法律带来一定的基调,给统治机构传输新的公理,给被统治者带去特殊的习惯……平等是所有其他事物资深的基本事实……”

所有的这些都在告诉我一个事实,那就是抛开所谓的意识形态,从细节去解读一个国家。正如作者试图提醒人们的那样:别忘了细节!美国是一个细节的美国,政治也是细节的政治,我们从个人的细节往往能更好地解读一个人,对于国家同样也是一个道理,我想“民主的细节”正寓意于此。

当然,任何一种政治都有它的两面性,也许对于很多人来说,所谓的“美国梦”仅仅是美丽的泡影与真实的谎言。然而正如《民主的细节》获评为新京报2009社科书之后,刘瑜的答谢辞里说到的那样:不要让“最好”成为“更好”的敌人。就是说,这个世界上也许没有完美的人性、完美的制度,完美的政治,但是完美的不存在,不应该是我们放弃追求“稍微美好一些”社会的理由。我们应该用自己手中的能力去建设我们自己心中的“美国梦”!

下载读后感-民主的细节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后感-民主的细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民主的细节》读后感

    《民主的细节》读后感 最近,上完入党培训课后我利用闲暇时间读了刘瑜《民主的细节》,作者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给我们普及了有关美国“民主的细节”。在我周围的大多数人没离开过......

    《民主的细节》读后感2300字

    谈及政治,我认为可以将人分为两大阵营。有些人避之不及,常常不自觉地将政治看得过于神圣或者高深莫测,认为这是知识分子和政客们才应该高谈阔论的东西,平民谈政治常常被冠以“愤......

    《民主的细节》读后感(精选五篇)

    细节的启示 ——读《民主的细节》有感 班级:混合0901 学号:0900000114 范晓娅 内容提要:《民主的细节》是一本有关国际政治的专栏收集录,作者用深入浅出的文笔阐述了美式的民......

    民主的细节读后感[合集五篇]

    《民主的细节》读后感 英语二班 20111301218 朱玉兰 “民主”一词,在我心中从来都是一个抽象的,和我们的日常生活相距甚远的概念,我们很少考虑到这一方面,就算想到了,也只会觉得......

    《民主的细节》读后感(合集5篇)

    《民主的细节》读后感 《民主的细节》这本书,是作者刘瑜几年里一些期刊报纸写的专栏文章结集,其中主要是给《南方人物周刊》的文章。说实话,这本书,我不大喜欢看,写的琐碎,读着读......

    敢于《民主的细节》读后感(精选五篇)

    低价出售财富值帐号 实力见证一切 联系旺旺 whx0910 专业销售爱问共享资料积分帐号 价格公道合理 联系QQ1747-88632 http://whx0910.taobao.com 《民主的细节》读后......

    《民主的细节》书评

    《民主的细节》书评 一.民主 民主,似乎是一个很宏大、很抽象的概念。从其字面上来看,代表着由人民统治,即“人民做主”。但是这个词在历史的长河中,被赋予了太多的意义、沾满了......

    民主的细节读书笔记

    民主的细节读书笔记前些天读了刘瑜的《民主的细节》,心里有些话想说一下。“民主”一词对很多人来说一直是一很动听的褒义词,民主的崛起是势不可挡的历史必然趋势。但也会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