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准确把握网络传播规律有效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准确把握网络传播规律有效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罗建晖
(中国人民大学 新闻学院,北京 100872)
【摘 要】大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沟通表达方式、生活休闲方式等都越来越带有明显的网络痕迹。要做好信息化时代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认真思考网络传播的基本特征,在大学生关注的议程主题引导上、在网络舆情危机的化解上、在健康和谐网络氛围的营造上,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只有准确把握好网络传播规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网络空间里切实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更加有效地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网络传播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舆论引导
【文章来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 年第 5 期
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在 21世纪获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公共信息的传播平台、思想文化的集散地以及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大学生作为知识文化程度较高的社会群体,其学习思维方式、沟通表达方式、生活休闲方式等都受到网络的巨大影响。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等三部委《关于五年多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情况和下一步工作意见》明确提出,“必须顺应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大学生接触、运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越来越广泛的趋势,善于运用新的手段开展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在一个既存在巨大社会影响力,又似乎难以有效驾驭的网络空间里,如何准确把握网络传播的客观规律和作用机制,如何创造性地探索出符合网络传播特点要求的沟通交流方式以有效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摆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富有重大理论意义、满足现实实践需求的迫切任务。
一、准确把握网络传播规律是有效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 “全员覆盖、全程融入、全面渗透”是当前网络全方位深刻影响大学生的真实写照。网络仿佛一把锐利的双刃剑,一方面为大学生群体提供了更好地获取知识信息的便利捷径,另一方面也使得一些在形形色色包装之下的消极负面的思想观点获得广为传播的机会。
2011 年“茉莉花”革命期间,突尼斯政治力量以网络作为动员青年的主要
手段之一,在短时期里制造了现实世界里的社会政治动荡混乱,致使国家政权交替更迭。这越发使人认识网络的政治动员潜力、现实作用能量以及对青年一代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已经远远超过此前网络发明者的预期,以至于研究者开始从维护国家主权的角度重新审视网络安全,权衡网络对青年思想行为的影响。
当我们审视网络世界里的社会公共事件讨论和日常生活状态反映时可以发现,大学生群体的网络行为存在着一些问题:理性判断能力尚待形成的大学生群体在“无屏障”的网络传播中,如果长期受网络消极价值观影响容易导致理想信念迷失、法制道德观念弱化;在持续虚拟的空间里,容易诱发逃避现实的心态,沉浸于虚幻的个人成就,以致责任意识弱化,产生认知偏差甚至心理疾患等;在内容多样化的信息平台上,一些低级、恶俗的传播内容使得部分大学生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自身价值追求的过程中受到干扰。[1]
当前,在网上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处于不断探索规律、努力推进的阶段。在充分肯定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仍有部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着认识网络传播规律不够明晰透彻,在校园网络舆情的演进风浪中抓不住网络传播的关键环节,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有所欠缺等现实问题,这些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
作为直接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校教师,我们应认识了解网络世界的传播特点和运行规则,在大学生关注的议程主题引导上、在网络舆情危机的化解上、在健康和谐网络氛围的营造上,借鉴汲取网络传播领域的研究成果,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升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提高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
第一,主动设置大学生关注的“网络议程”,不偏离思想引导主线,不规避现实矛盾议题,构建强大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信息传播主渠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依托于网络这个体现现代信息科技进步的媒介而展开。纷繁复杂的网络空间看似无序,实则同其他信息平台一样都遵循着类似“议程设置”等信息流通的一般性规律。所谓“议程设置”是指,媒介选择社会议题遵循一定的价值观念和利益取向,并按一定规则给予程度不同的关注;人们对某些议题重要性的重视程度,受到了议题被关注频率与强度的显著影响。这也就意味着媒介可能无法影响人们怎么想,却可以影响人们去想什么,通过议程的设置可以将社会注意力引
导至特定的方向。[2](P198)
我们在研究网络运行时可以发现,尽管网络的信息流量以及参与者数量以海量计算,网民兼具信息接受者与发布者双重身份,网络的交互性特点非常明显,看起来也给予普通人同等的使用权限;但是网络世界同样存在着议程设置,网络议题的被关注程度往往取决于这些议题被媒体或者相关机构提及的频率与强度。即使存在一些最初完全由草根网民发掘形成的公共议题,在媒体或者相关机构迅速跟进之后,这些议题所引发的社会关注也是与之前不可同日而语的。
在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认识主动设置大学生关注的“网络议程”的特殊重要性。作为新生事物,网络空间的管理和调控还处于探索时期,相关管理体系还不成熟完整,各种社会思潮观点都能够在这个虚拟空间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如果没有在建设面向大学生群体的网络平台上有意识地规划若干议程,在校园媒体报道中持续予以关注,那么这些“网络议程”就会处于一种杂乱无序状态,一些非主流、非主旋律的主题则很可能占据着重要位置。在规划和设置“网络议程”时,不能偏离思想引导的主线,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旗帜鲜明的建设社会意识形态的活动,[3](P81)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当贯穿在议程的设计过程中;同时不能有意规避社会发展进程之中的矛盾问题,执政党有自信能够依靠人民的力量稳妥处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坎坷挫折,不回避矛盾才能更好地解决矛盾,在“议程设置”中不回避问题也就能够更加真实完整地反映社会现实,从而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应有作用。
第二,及时回应大学生对于社会热点、校园事件的关切,消除谣言流传的土壤,防范网络极端情绪蔓延,稳妥化解那些干扰侵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舆情危机。尽管从长期来看,网络存在所谓的“自我纠错”机制(即“网络发言—发现谣言—澄清确认”的运行机制),但是在一些真真假假、扑朔迷离的社会热点、校园事件爆发时,网民起哄围观,在不明白事实真相的情况下盲目“灌水”,传言猜测裹挟在信息洪流里泥沙俱下,短时间内形成辐射面宽、影响力强的网络紧急事件,其中一些如潮水般袭来的负面观点传递与情绪表达,干扰侵蚀着我们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努力,给网络的健康发展以及青年学生对于社会价值的正确认知带来了阴影。
解决之道固然需要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使其懂得在选择信息、解读
信息以及再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始终秉持客观理性、守法意识的重要性。此外更重要的一点是,作为直接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校教师,在体察大学生热切关注某一项社会热点、校园事件之时,应当尽早地开启疏导明示之门,帮助大家认识事情的前因后果,把握事态发展的准确轨迹。
在网络世界的信息传播中,当一项公共议题被大家重点关注之后,在短时间内即发生意见观点的碰撞。因为大多数人会尽力避免由于单独持有某些态度和信念而引发孤立,所以当他感觉自己的意见属于少数时,则倾向于不表达出来;而看到自己的意见和多数人的意见一致,就会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意见。[4](P214)如果任其发展,舆情易发展成为“强势的意见声音越来越大,而弱势的意见声音越来越小”。
如果某一项社会热点、校园事件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而此时又没有合适身份的人出来传递权威的声音,那么网络谣言或者一些不负责任的说法就会找到可能的传播空间,进而形成“负面意见强势、正面意见式微”的舆情演变效应。尤其当一些突发危机事件不期而遇时,网络很可能骤然形成舆情危机,泛滥的网络谣言干扰了青年学生正常的社会判断,冲击着他们的价值认知。为了防范可能造成现实世界联动后果的类似校园聚集等事件,我们必须在社会热点、校园事件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之际,及时、负责任地发出自己的声音,表明态度,讲清楚真相的来龙去脉,消除网络谣言流传的土壤,稳妥化解那些干扰侵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舆情危机。
第三,积极培育优秀的网络“意见领袖”,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平等探讨、嵌入式交流,在点对点、点对面的沟通中掌握网络舆论引导的主动,努力营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良好氛围。网络“意见领袖”是指那些在虚拟空间里比较积极踊跃地传播消息和表达观点,凭借发言的质量和频率起着网络舆论引导作用的活跃分子。他们具有出色的表达能力,对社会生活有着比较深刻的体会感悟,在网络受众里具有较高的影响力,一般划分为事件型网络意见领袖与群体型网络意见领袖两种类型。[5]
大学生年龄相仿,有着共同的校园生活体验和信息关注领域,在一定的虚拟社区中(例如微博、校园 BBS、人人网、开心网等社交网站)存在着一些受到群体成员认同和推崇的网络“意见领袖”。他们对大家共同关注的某类话题的分析理解以及有效解决这方面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脱颖而出,在校园事件的讨论、舆论的形成过程中起着独特作用。鉴于这种独特作用,我们需要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特别注意积极培育优秀的网络“意见领袖”,一方面争取使高校教师自己能够成为受到大学生群体广泛关注并尊敬认同的网络“意见领袖”,增强网络发言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另一方面与学生网络“意见领袖”进行线上和线下更多的信息交流沟通,提高他们发言的质量和准确度,使其带动虚拟社区的大学生群体理性运用网络、贴近主流价值观,争取成为高校教师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助手。
同现实生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样,要达到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目标,必须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进行平等探讨;切实做到在点对点、点对面的嵌入式交流中放低身段,以大学生们乐于接受、容易接受的语言形式和语言特点展开互动;避免“居高临下俯视式”与“盲目生硬灌输式”的信息传递而造成受众抵触、逆反心理。网络交流不同于正式场合的课堂教学和会议讨论,语言相对比较活泼,话题的选择、说服影响的方式都有网络的特点。如果我们坚持将长期的、持之以恒的、春风化雨式的网络沟通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基础,我们就能够在网络这个虚拟空间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 郑元景.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1).[2]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3]平章起,梁禹祥.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问题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4] 魏超.大众传播通论[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5] 陈然,莫茜.网络意见领袖的来源、类型及其特征[J].新闻爱好者,2011,(24).
第二篇:如何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传统信息传播渠道必将被网络传播所取代。近年来,作为我军现代化建设中重要环节的信息化建设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广泛的普及。在这个新的形势下,部队政治教育网络化已是大势所趋,新的<<政工条例>>明确提出了“政治工作信息网络”这个概念,“一块黑板一支笔”政治教育模式即将结束。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具有时效性、针对性。现代社会信息更新飞快,传统教育方法信息含量较小,接受渠道单一,内容较为枯燥,已无法满足当前部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只有采取新的教育方法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政治教育网络化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网络上海量的资源可以使我们的教育内容丰富多彩,结合现代多媒体手段,能把我们过去枯燥的课程变成一桌集文字、声音、视频、图像为一体的视觉大餐,把抽象的问题直观化,理性的内容感性化,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认识某一事物时,只用听觉能够认识事物的15%,只用视觉能够认识事物的20%,而视觉、听觉并用可以认识事物的65%,这种集声、像、图、文于一体的方法充分调动受训者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在传统教育课中,仅仅是单纯的我讲你听,以“灌输”为主,忽略了传授者和受训者的交流。即使有互动,大家也会碍于上下级关系而无法很好的展开,导致存在带着疑问来,带着疑问走的情况。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以引导、启发为主,模糊了受训者与与传授者的界限,人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人人都可以对别人的看法提出自己的意见。在加强言论监管的前提下可以使思想政治工作效果更加显著。
传统方法在时间和空间上有很大的局限性,首先是传授者之间无法随时随地的交流自己的经验,其次受训者之间也不能对学习效果广泛对比,由于地理位置差异,肩负任务的不同,政治教育无法做到及时有效,一堂课往往需要来回上,反复上。而网络教育法却能打破这个壁垒,传授者之间可以充分的集思广益,学习别人好的经验来充实自己。同样,传授者可以利用电波电缆覆盖的广泛性第一时间将思想政治工作做到需要的地方去。一个优秀的传授者可以给多个单位授课,这样优化了课程安排,集中优质师资力量,节约教育资源,大大提升了教育效率。
二、网络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1、部分政治工作者不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政治教育网络化。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进展较为缓慢,很大原因在于部分政工干部无法紧跟部队新时期建设的脚步,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网络应用于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及紧迫性。忽略了这方面专业知识的学习,网络技能普遍偏低,网络化教学对他们来说,仅仅是将黑板上的内容原封不动搬到了显示器上,导致课程枯燥无味。
2、受训者对网络使用不够精通,无法满足基本操作要求。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不仅是需要传授者掌握网络技能,受训者对网络 的 操作也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我单位战士普遍兵龄较长,文化水平较低,入伍前接触电脑很少,电脑使用仅限于多媒体浏览方面。对网络教学了解不够,有些同志甚至以娱乐的态度来面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受训者的网络操作水平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3、网络硬件建设缓慢,未突破复杂地域限制
由于我部属于施工单位,“小、散、远”单位较多,基层中队分布范围极广,个别单位甚至在人烟罕至的区域驻扎。这给网络思想教育的开展造成了很大的难题,必须确保每个单位都被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覆盖,建立高效、安全的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体系是当务之急。
4、各项规章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加强网络监管力度。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所依靠的网络基本和民用网络重叠,而网络的开放性和复杂性在带给我们好处的同时也给事故发生埋下了隐患。只有建立完善的互联网使用制度,加大网络监管力度,才能确保安全,高效的使用网络。
三、针对问题提出几点对策
1、提高重视程度,加快人才培养 加大教育宣传力度,使大家意识到网络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只有真正在思想上引起重视才能提高大家的学习动力。部队需要针对性的对政工干部进行教育培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培养出一批即懂网络,又精于政治工作的新型政工干部,将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真正有机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推进政治工作网络化在实际工作中的开展。
2、因材施教,提升受训者网络操作水平
加大力度解决基层单位战士对网络掌握不熟练的问题,由于这些同志
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因材施教是很好的办法,对于文化水平较高,有基础的同志应该系 统的组织学习,文化水平较低的同志因该采取引导为主的做法,激发大家学习热情,让先进带动后进,提倡快乐主动的学习而不是填鸭式的灌输。
3、加大投入,完善硬件设施及网络建设
针对“小、散、远”的分布特点,采取局域网和互联网相结合的办法解决网络覆盖问题。长距离传输依靠民用网络,各项目部、中队内部则建成相对独立的局域网。根据实际需要统筹规划,不能抱有投入一次性的想法,避免急功近利,要根据部队的发展不断的完善,这样才有生命力,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力。
第三篇:部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
部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
何俊
北京丰台95997部队军政教研室100076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出现了网络媒体,已经成为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崭新阵地,对部队的管理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认真研究网络媒体与思想政治工作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规律,充分利用网络新技术,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与渠道,创造更为新颖更为有效的、适应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
【关键词】网络 思想政治教育 影响 对策
在信息化浪潮推动下,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一种被称为“第四媒体”的网络媒体正在飞速发展,2010年上半年,我国宽带网民规模继续增加。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2010年1-5月,基础电信企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净增979.2万户,达到11301.7万户,而互联网拨号用户减少了168.8万户。宽带基础服务覆盖率的不断扩大,带动了宽带用户规模的增长。截至2010年6月,在使用有线(固网)接入互联网的群体中,宽带普及率达到98.1%,宽带网民 规模为36381万。而在部队基本上实现了干部人手一台计算机,各单位都有计算机,人人能上网。因此,越来越多的官兵通过网络获取知识和信息,网络媒体对官兵行为模式、价值观念、政治信仰、心理发展、道德法制观念等都产生了越来越深刻的影响。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对待网络媒体对部队政治教育的正负效应,这既是挑战,同时也是机遇。我们必须正视网络的发展带来的种种挑战,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积极探索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不失时机地将部队管理教育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是摆在部队各级领导面前的一个紧迫而艰巨的新课题。
一、网络的特性及对部队的影响
网络,具有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泛,具有及时性、综合性、开放性、虚拟性和隐匿性等特点。它的飞速发展,给整个社会、整个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引起了人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深刻变化,同时对传统的部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网络媒体的多样自由性对官兵的影响。网络是一个开放的、没有边际的世界,具有不受管制和自由度大的特点。随着网络文化的日益繁荣,各种东西方不同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在这里共享和交织,导致了思想、观念、文化、信仰的多元性。这种现象使官兵的思想受到很大的冲击,对部队的军营文化、道德观念建设提出了挑战,如果我们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指引,势必造成管理教育的被动,容易造成官兵是非观念模糊、道德意识下降、身心健康受到侵害,导致官兵的牺牲精神、奉献意识日趋弱化。特别是对入伍不久的新兵,由于他们的生活阅历有限,政治辩别力不高,分析辩别力、抗干扰力还不强,往往容易陷入思想误区,很容易受到一些消极、极端、不健康信息的影响,形成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网络的高度隐蔽性对官兵的影响。由于因特网络的隐蔽性,近年来,在互联网普及的同时,官兵网络违纪违法和不道德行为日趋增多,如随意在网络上与人聊天“交友”,稍有不逊就进行诽谤、侮辱等不良行为,或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非法窃取和滥用信息,或在网上随意传播不满言论甚至传播淫秽、色情、暴力、欺诈、迷信等丑恶内容。面对这些问题,如不加强和创新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寻求网络时代管理教育的新模式,努力提高官兵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鉴别是非的能力,则会影响部队的安全稳定,影响部队的形象,削弱部队战斗力。
(三)网络媒体的超级虚拟性对官兵的影响。现在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两个世界里:一个是原子分子构成的现实世界,一个是由现代信息科技构筑的赛博空间。赛博空间指的是思维和信息交融的虚拟世界,它以因特网作为平台,通过电脑实现世界上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感情交流和文化交流。无需面对面接触,无需声嘶力竭,一切在键盘上敲击完成。赛博空间正在和现实世界不断融合,形成一种全新的人类生活方式。因此,网络信息传播技术打破了真实
世界和虚拟世界的界限,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的认识方式,网络交往中个人的性别、年龄、相貌、种族、身份、职业等一些重要的社会特征被掩盖了,只有符号的交往,容易产生孤独、苦闷、迷惘等消极情绪,容易受社会上一些具有恶习人的影响和诱惑。如果不注意管控和引导,个别官兵可能出现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的思想观念,扭曲他们的人格,导致部队事故苗头不断,从而严重影响了部队的日常训练、管理、执勤等任务。
(四)网络媒体的交互兼容性对官兵的影响。网络不排斥任何人,人们可以在网上随心所欲地“冲浪”,玩游戏,同时网络生活的超现实性和刺激性,对于大多数官兵特别是青年官兵来说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容易患上网络成瘾症。网络成瘾症可造成人体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体内激素水平失衡,引起免疫功能低下,容易患各种躯体疾病如导致焦虑、抑郁甚至自杀意念,容易对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混淆,因此,在发生现实冲突时处理问题简单粗暴走上极端。
二、网络环境下加强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网络媒体作为影响广泛的传播媒体已全面渗透到官兵生活、工作、学习等方方面面,充分利用网络媒体,拓展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与渠道,创造更为新颖更为有效的、适应现代官兵信息交流特点的管理教育的新形式、新方法,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面对的新挑战,必须探索出适应部队管理教育新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针对以上提出网络媒体对部队的影响,下面提出几点对策:
(一)增强认识,转变观念,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权。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中提出的“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观占领部队思想文化阵地,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网络和利用网络为部队管理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认真研究网络环境下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特点、对策,不断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上进行创新,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权。
(二)创建旗帜鲜明、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在新形势下我们务必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用先进的主流文化占领网络阵地,使网络媒体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当前,不管是内网还是外网都要大力宣传、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以传播弘扬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内容为荣,把网站办成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的阵地。要努力营造积极向上、和谐文明的网上舆论氛围。同时,要充分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及时性、交互性和虚拟性的特点,结合消防部队实际,建立和用好政工网,开展网上调查、网上心理咨询,设立领导信箱,建立网上党(团)校;开展学先烈、学英雄等争先创模活动,切实提高网络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三)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努力提高官兵自身的“免疫力”。官兵的素质是网络媒体影响部队管理教育的关键。因此,一是要教育官兵坚定政治信念,增强其政治洞察力、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自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政策、方针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二是要强化宗旨观念的教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我军的根本宗旨,也是部队的根本宗旨,树立强烈的职业自豪感、责任心和荣誉感,自觉抵制消极、腐朽思想观念的侵袭;三是着力提高官兵网络道德意识,规范网上行为方式。针对目前网络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合理的、操作性较强的网络道德规范,如明辨真伪不轻信、保持真诚不撒谎、履行责任不妄言、遵守协议不侵权、提高警惕不放任、拒绝诱惑不沉溺等;四是开展网络心理教育与咨询,防治网络心理疾病。针对网络给官兵的心理造成了潜在或显现的负面影响,开展适当的心理辅导和咨询,对已经产生的心理疾病及时治疗。
(四)加强网络管理,净化网络环境,掌握“制网权”。一是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建立网络安全体系,通过防火墙技术,阻挡非法数据入侵。利用监控软件对进入信息系统的数据与程
序进行实时监控与过滤,通过必要的技术、行政、法律手段建立起“信息关”,阻止网络上不健康的信息进入营区网络;二是结合部队实际建立健全有关管理规定,规范官兵的网络行为。当前,应根据现实需要,针对网络空间这一特殊思想教育阵地,制定有关网上管理规定,如网上信息发布规范、网上信息审查和监管、博客、聊天等。对在网络上发现官兵违规行为,要及时查找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按部队规定及时处理;三是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控和分析,提高宣传的针对性和宣传质量,及时了解网上信息,对网上的一些有害信息,要针锋相对,澄清是非曲直,进行“解毒”“消毒”工作,加强网上舆论导向和引导。
总之,如何做好网络环境下官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我们应根据网络时代官兵思想活动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积极探索新规律、新方法,不断创新。坚持传统教育与网上互动教育、正面教育与反面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加强对网络媒体教育的研究,不断开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第四篇: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篇
占据网络阵地做好“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摘要:
关键词:“90后”大学生网络阵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5年1月召开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意见和会议均指出:“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90后的大学生身处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这一代大学生接触网络的时间较早,网络正深深地影响和改变着他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心理发展、价值观念和政治取向等,了解和掌握90后学生的网络生活,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增强其教育效果的实效性、有利于增强与受教育者沟通的有效性、有利于拓展思政教育范围的广阔性,有利于实现思政教育的创新性。
1、“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征
2008年以后,“90后”的学生陆续进入大学校园,成为高校中的主导力量。这一代人正处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其中大部分人物质生活条件良好,从小就备受家长的宠爱。另外,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电脑的普及,这些人从很小就开始接触网络。大量的网络信息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网络等各种渠道接触的信息使得他们思想早熟,对事物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自我意识较强,不容易被他人左右。这就形成了他们自信、个性、叛逆的心理特征。另外,随着社会变革的深入,“90后”大学生不因循守旧,崇尚创新精神、探索精神。身处网络时代背景下,他们对新事物、新理念的接受特别快,造就了他们心态开放、思维活跃、创造性强的特点。但是,这样一个群体普遍没有坎坷的人生遭遇,心理承受能力不强,一旦遇到挫折就觉得眼前一片黑暗,更容易走极端。“90后”大学生个性张扬、渴望表现,表现欲望强烈。随着周围社会的国际化、多元化。越来越多的新鲜事物充塞着他们的眼球,街舞、轮滑、极限运动、嘻哈非主流音乐是他们所喜好的。他们能迅速接受并表演出来。“90后”大学生渴望独立,希望有自己的思维空间、生活空间和交际空间,但由于经济独立能力差,生活费经常超支,出现渴望独立却无法真正独立的现象。更为普遍的是“90后” 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明显的欠缺,主要表现过于考虑自己的形象感受、以自我为中心,过分地苛求别人。对他人的言行挑剔、猜疑缺乏理解、尊重、同情;不懂宽容,不会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固执、任性有时甚至偏激,渴望交朋友,却不主动或者不知道如何与别人交朋友,如何经营友谊[1]。
2、“90后”大学生网络生活现状
“90后”的大学生是名副其实的“网络一代”。现今,网络以其丰富的资源,吸引了无数的年轻好奇、喜欢探索的 “90后”大学生,他们非常的依赖网络。网络使得他们思想早熟,意识更加自主,视野更加开阔,在讨论问题时的观点较为深刻,他们对待互联网的态度是:网络更多的是一种获取知识的平台。而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把网络作为抒发情感、缓解压力、消磨
时间的工具。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他们可以肆意的彰显个性和表达自我,通过各种手段发出声音、显示力量、争取地位、赢得尊重。也正因如此,网络使得部分“90后”出现了一些具有“叛逆”、“ 非主流”色彩的非理性行为。而在人际交往中这些学生则显得愈发局限,电话、短信、QQ成为他们进行人际交往的主要手段,而传统的聚会联谊和信件交流等沟通方式则不被他们青睐。有些学生感到缺少知心朋友,有时会因无人倾诉而觉得“莫名空虚”和“无助”,与家长的“代沟”也越来越严重,长期网络交流、交友的也导致部分人临场表达、表现能力降低。
3、如何利用网络阵地做好“90后”大学生思政工作
“90后” 大学生有个性,应根据个人的性格特点因人施教,换位思考,采用他们喜欢的交流方式进行沟通和交流,比如利用他们熟悉的QQ、飞信、博客等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初步的接触,在彼此建立了一定信任的基础后,再进行面对面沟通。要发扬他们的爱国主义精 神,积极引导他们面对社会,正确认识社会问题,尽量多提供给他们接触社会的机会,使他们对国家、对社会有积极正面的认识,同时学校应改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施行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意识,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以核心价值体系塑造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互联网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和挑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占据网络阵地,提高“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
3.1与时俱进,创建专门网站,适应社会发展趋势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必须破除旧的观念,充分重视互联网这一重要阵地,积极利用互联网带来的机遇,大力抓好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的工作。在网络和网站的建设方面,我国已经做了许多工作,但主要是政府建网站,新闻媒体建网站,教育科研机构建网站和个人建商业性网站,其立足点多半以政策宣传,新闻传播、科研交流和商业运作为主。可以说,现有的网站均较少考虑人们在精神生活中对思想修养、道德规范、人格升华、情操陶冶等方面的需求。思想政治教育基本上还是网站建设的盲点,因此,必须从社会公众利益出发,主动出击,加快网站建设,大力扩建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网站。
建立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要内容和特点的网站,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是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结合的立足点。建立集思想性、教育性、娱乐性、交互性为一体的、具有教育特色的网站系统,以鲜明的教育观点、丰富的信息资源吸引受教育者、说服受教育者、凝聚受教育者。
2.创新思想,弘扬主导思想,占领网络阵地
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建立高素质的网上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网络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首先必须有一支政治素质好、思想品德端正、科技意识和创新能力强、业务水平高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他们可以随时用马克思主义占领学校思想文化阵地,以便有效地防止网络中错误思想和信息的传播。我国上网的群
体主要是青少年,但是目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没有跟上来,其重要原因在于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的素质不够,这不是说理论上、学识上,而是从对新技术的接触和掌握上来看的,很多人只会一点简单的技术,更不用说制作网页、开发软件。因此,有两个方面的工作我们必须当作重点来抓,其一是对现在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进行培训,使他们真正掌握网络信息技术;其二是吸收一些在电脑技术上有特长的人加入到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中来,充分利用他们所掌握的技能为思想政治工作服务。
3.利用网络,悉心提供服务,营建新型教育关系
集文字、图形、图像、三维动画及影视于一身的多媒体技术,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无穷的乐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使受教育者变得轻松起来,使学习更愉快、更自主。互联网不仅具有趣味性,而且具有交互性,它分为实时交互和非实时交互,实时交互又分两种,即人——机——人交互、人——机交互,前者指人们通过多媒体网络进行的双向交流,受教育者可以在“网上论坛”或“在线指导”上发表自己的思想观点,大家一起讨论,后者则是德育管理者或教育者针对某一专题预先设计好问题与答案,当受教育者访问该专题时,由机器提问或解答,实现人机对话。非实时交互,是指人们通过E-mail、万维网、电子公告板等来相互传递信息,由于这种交互的不可见性,更容易促进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双向民主交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能更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4.完善规章,宣传网络文明,加强自律教育
在因特网变成现实之前,世界各国的人们想要了解国外的信息,几乎只能经由本国的大众传媒。而大众传媒通常都要对原始信息进行过滤。这样,一般公众所接受的关于国外的信息都是经过过滤的。进入网络社会后,各种信息赤裸裸地摆在网民面前,它能突破大众传媒的地域界限,覆盖全球。因此,网络在全世界开通后,地球上的风云变幻无所不知,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角落,哪怕是高度神秘的禁区,也会及时在网上找到相关资料。因为在网络技术条件下,正面、反面的报道都会呈现在群众面前,需要人们去分析、判断。这样,就会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引导人们去辨别真假、去伪存真。
传统的传播学有一个理论叫“守门人理论”,意思是信息的输出要经过特定的过滤。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建立网络道德规范,建设文明网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一是政府依法严格管理,要采取监控措施,对网络犯罪进行打击;二是网站的自律,加强管理和教育;三是网民增强文明意识,把他律和自律结合起来,通过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伦理道德教育、法律意识教育和安全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感。
5.社会支持,提供物质保障,鼓励探索创新
从总体上来说,网络技术人员不一定具备思想政治工作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网络技术水平也较低。两者兼备的人才比较缺乏,要适应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必须坚持两手抓,提供网络培训、开发、研究和活动经费,一手抓网络技术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知识的培训,一手抓政工人员的电脑网络技术的培训,不断追求新知识、学习新技术,掌握新动态,确立新观念。社会为参与网络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提供学习经费、研究经费、设备经费等,创造条件,鼓励他们努力探索,形成合力,大胆创新,这套机制的建立和形成将有助于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改进和创新。
参考文献
四、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讨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题研究
结课论文
学生姓名: 王斌专 业:思想政治教育
题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讨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学号:20130335指导教师:陈京辉
2014 年 6月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讨
摘要:通过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讨,提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新理念和新方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以便利用网络创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关键词:网络思政教育;理念;创新教育
高校网络的发展日益和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连接,学习、科研、办公、生活对于网络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成为其获取各种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来源和渠道,也成为当今高校的一个重要思想文化阵地,给传统的思想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可如何充分利用网络这一现代工具的优点和特点,对高校思政教育提出了新的问题,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摆在高校德育工作者面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
一、网络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
社会信息化的高度发展使得网络已成为居报纸、电视、广播之后的第四大媒体,成为高校学生学习和娱乐不可或缺的工具。互联网的使用在方便学生的同时,也给各种错误思潮、观点的渗透,网络道德失范的现象等有害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条件。如何充分利用网络,就要充分认识、了解和研究网络的特点与优势,了解其存在的消极影响与弊端,而后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其优势,抑制其短处,才能使网络更好地为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服务。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和网络技术应用密切相关,网络在传播上具有明显的自由、快捷,它不分地域,没有疆界,正像有人所说的,你用一天时间在网上下载的东西,一辈子也看不完。特别是90后新人类,因网络交互性、多媒体传播性,学生可以广泛在网络中学习,了解世界。如何充分利用网络,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势必影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及时性和针对性。互联网在培养学生掌握电脑和应用网络技术的能力,拓宽学生视野,掌握大量的社会信息和专业知识的同时也给校园带来了一系列日益突出的网络道德问题。
目前,学校学生中拥有电脑人数已接近90%,低年级学生上网时间和次数相对较少,而高年级学生中接近100%的学生时常上网,每天上网的时间接近2-4个小时,他们是网络中最为庞大与活跃的群体。大部分学生年龄偏小,他们好奇心强,识别能力较差,自我控制能力不足,这样就导致他们极易受社会不良舆论、虚假信息的影响,这一特点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特别重视网络这一阵地。网络信息特点是无权威、无主导、多元化,在带给学生各方面信息的同时,对于尚未完全培养出正确判断能力、自主分析能力的学生来说,会影响青年的身心健康成长。网络内容庞杂、良莠不齐,对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存在潜在的威胁,造成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的迷惘。
在虚拟的网络空间,同学们不需要面对现实中的挫折,不需要接受社会规范和其他人的监督,以一个不断改变包装的新形象去聊天、交友和参与网络游戏,从面更易获得成功和受别人的关注,随意发表各种言论、又不受任何法规和法律的约束,并且不必承担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和责任。其匿名性、虚假性会使大学生责任意识淡化,长此以往会淡化现实社会规范的要求,失去了被组织、他人觉察的风险,容易导致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在如今网络新环境下,以传统道德观念和方式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明显滞后于先进的网络技术,传统道德规范已不能约束网络新环境中出现的新问题,不能化解网络社会面临的新矛盾,现实社会中的传统道德规范受到了严峻挑战和冲击,而在很多情况下,大学生网
络犯罪、网络不良行为都是在不知法或不懂法的情况下发生的,因此,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研究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是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并举的另一把利剑。如何将网络道德教育融入当前高校大思想政治课,如何及时干预制止并消除网络道德危机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甚至是恶劣后果,如何确立网络道德规范体系,创新网络社会道德教育途径已成为刻不容缓的研究课题。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问题分析
(1)网络信息的多层次性和缺乏自律。现如今网络发展过于迅猛,而相应的网络管理制度和法律建设相对滞后。制度和法律的缺欠或失范,容易导致学生在网络上的认识难于统一或者行为失范。调查显示,多数学生在网上缺乏自律。当聊天与游戏成为目前部分大学生上网的主旋律,校园网络就失去了它建立时的初衷。大学生网上不良行为,加上我们缺乏网络管理经验造成的网上虚假信息、灰色信息,已对青年大学生的精神世界造成很多消极影响,对大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了不小的危害,同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课题。
(2)思想政治教育未能占领网络主阵地。网络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更加丰富。网络信息传播快,一些重大事件可以在很快的时间内影响全国。如何改善网络思想政治的要作重点,要发挥网络视频、动画等方面多媒体技术的影响。建立网上政治教育课堂,实现网上备课、授课、讲评等,全方位、多角度地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大学生接触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信息大多通过一些网页的链接,这说明思想政治教育类网络建设没有能够主动适应形势的发展,没有形成自身所应有的影响力,没有成为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形成的引路人。
(3)网络信息更新快,传播快,散布广。发挥学生主人翁精神,引导学生关注时政,在当今弘扬主体性、张扬个性的时代,也是注重人性、尊重个性的时代,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关注“学生”们的共性和个性,利用网上网下的联动,通过将大众媒体的优秀信息移植到学校网络上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师生员工的感染力、吸引力和教育引导作用。
(4)网络的虚拟性。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人们网上交际主要依靠 于抽象的数字、符号,青少年终日沉迷于这种人机对话的模式,会对社会适应行为和能力受到影响,更有甚者,有些青少年还可能患上“网络社交障碍症”;在网络环境下,青少年交往的对象、身份都不确定,这就减弱了青少年的社会角色的获得能力;网络交往的虚拟性、自由性,很容易导致人们行为的普遍失范,不利于青少年的社会化,甚至导致青少年社会化的失败。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相结合,灵活运用。
三、开展有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互联网的出现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经历着空前的变革,创建与其相适应的工作机制是改革的必然趋势。在看到网络的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挑战的同时,我们应看到网络技术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拓展了工作的空间和渠道。给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一个有效的传播平台,拓展了工作覆盖面,使思想政治教育普及性更广,影响更深远。同时,网络技术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使其从文字媒体向多维视听图像媒体信息形式转变,提高了教育的吸引力。因此,应对网络的强大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积极应对,主动出击,变被动为主动,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转变现有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和模式。网络的出现和发展,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使学生不再是无条件、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成为教育环境的一部分。因此,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应由传统单一主导式向多元化互动式转变,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学生
进行平等的对话和交流。同时,工作的重点要从有形的管理向无形的教育引导转变,通过搭建一座有效的信息桥梁,在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进行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爱国主义为重点、以道德建设为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
(2)坚持以人为本,提高思政工作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能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必须以学生普遍能够接受的、受欢迎的方式去建设,依托学生们所关心的心理健康咨询、就业指导、成才服务、法律咨询、学术科研等活动开展,进而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网络社会中的大学生不只是被动的接受信息者,更是主动的信息寻求者、选择者和交流者,这就要求我们为思想政治工作团队加大经费、设备和人力的投入,提供必要的网络硬件支持,将掌握和运用网络知识作为考核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一项素质条件。有针对性地疏导和化解学生的迷茫和困惑,必要时让他们化名参加学生的网络活动,参与讨论,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提高其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净化网络 完善制度。完善校园网管理办法,确保网络安全可靠、网络信息积极健康,用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形成正确的校园信息导向;按照网络管理的相关法律文件规定,结合高校实际,制订详实可行的网络管理制度,确立和规范网络诚信和守法意识;建立健全网络信息管理工作岗位责任制,明确主管领导、部门主管、网络维护人员的职责,使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有章可循、有序开展。
(4)通过网络灵活组织教育方式。网络环境给师生以实时和非实时的交流机会,而讨论方式多样性,思想政治工作者除了参与同学们的辩论,更要确定辩题,以“网络领袖”激发网民们的辩论热情,起到积极引导的作用。及时发现了解当下学生思想动态,积极引导。网络由于带有很强的虚拟性,如何才能更真实地让同学们理解和接受这种思想教育呢?这就要求我们能正确联系现实与网络,通过网络组织一些有现实教育意义的活动,这样既发挥了网络的作用,又能使同学们深刻领会思想教育。
(5)加强引导式教育理念。对于网络的使用,我们不能加以排斥,而要采用疏导的手段,尤其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更要主动出击,挺进网络世界,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正确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学习,助学生成长。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使用网络平台,远比各种“禁令”的效果要好得多。
总之,网络是思想政治工作适应信息时代发展新形势的一个重要方向,它提供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式和发展契机。加快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步伐,把书本上的思政教育通过网络变成活生生的网络思政教育。可以预见,随着网络技术和高校内部网络的进一步拓展与完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将日益显示出其强大的效用。我们必须与时俱进,正视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这个新生事物,努力开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范海荣,等.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8
[2] 朱志勇.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探析[J].人民论坛,20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