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爱失能老人 需多方给力
关爱失能老人,需多方给力
我国首次“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研究”显示,2010年末全国城乡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约有3300万,其中完全失能老年人1080万,占在家庭居住老人口的6.4%。预计到2015年,我国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将达4000万人。作为世界上失能老人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面临的照护服务压力超过世界上任何国家。孤独的晚年生活往往使老人们了无生趣,甚至濒临绝望。失能老人的照料护理已成为非常急迫的问题。
仔细分析失能老人问题,不难发现导致失能老人问题出现的原因:一方面是上世纪前半叶长期战乱之后人口爆发性增长,主要是建国初期的生育潮为以后的老年人口的峰值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的改善,我国社会的老龄化和高龄化同时到来,这直接造成了失能老人数量的增加。此外,“养儿防老”观念和子女赡养能力的弱化也成为了我国失能老人问题的主要推手。失能老人问题能否妥善解决不仅关系到是鞥老人的晚年的幸福、家庭的和睦而且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我们需用心关爱失能老人,多方给力,共构建立体的社会支持网络。
第一,道德网络的构建。无论是子女不尽赡养义务,还是养老院不接收失能老人,很大程度上都归咎于道德教育的缺失。在市场经济时代,一切以经济利益为重,物质文化的丰富,必然导致精神文明的失落,以至于道德教育被日渐忽略。这就需要在全社会加强公民的道德教育建设,不仅仅是学校教育,还包括成人教育、社会教育,将道德教育贯穿于各行各业,让社会的每个角落都撒满道德的阳光,以此弘扬“孝敬长辈”、“敬老爱老”等中华传统美德,从思想观念上灌输道德的血液,进而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为赡养老人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
第二,法律网络的构建。赡养、关爱失能老人,仅有道德网络的构建还远远不够,道德更多的是基于倡导和自律,不可避免地产生可做可不做的行为。这就需要法律层面的强大支撑,子女赡养父母天经地义,养老院接收失能老也在情理之中,倘若没有法律护航,不赡养老人、养老院拒绝接收失能老人都得不到法律约束,即使惩处也会变得无法可依,进而不了了之。因此,有必要通过立法或在相关法律法规增加条款,将子女必须赡养老人、养老院不得绝接收失能老人等设为明确规定,并制定相关处罚条例,最大程度使失能老人得到法律的保护。
第三,救助网络的构建。失能老人面临的困境是多方面的,有的是独生子女,因工作或其他原因,不能经常照顾老人,或者家庭经济负担过重,无法尽到赡养失能老人的义务,这时候需要发动全社会的力量,构建社会救助体系。政府一方面要建立失能老人特别是失能空巢老人重点保障机制,探索建立失能老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立养老机构意外伤害保险制度,政府兴建的养老院主要接收失能老人等等,并制定相关标准,以使相关服务的发展专业化、规范化。同时要加大资金投入,为失能老人提供医疗、康复所需的支持,另一方面要善于组织和引导社会慈善力量的加入,用慈善捐助弥补政府投入的不足,用爱心志愿服务为失能老人提供精神和生活上的帮助,让他们真正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从根本上解决失能老人面临的窘境。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们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下,失能老人一定会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度过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生活。
第二篇:如何让失能老人安享晚年
如何让失能老人安享晚年。我们常说要让老人安享晚年,对于身体情况较好的老人有子女的供养安享晚年没什么问题,但我们要说的是特殊的老年群体—失能老人。一家养老院的工作人员为我们讲述了这样的故事:有位老人中风瘫痪在床,大小便失禁,常常弄脏床被和衣服,使得屋子里整天臭烘烘的。子女受不了,就请来保姆照顾,结果干不了几天,保姆因为受不了臭和累辞工了。子女又把老人送到外地护理机构,也因为臭和脏,老人被推拒出来了。结果,老人无处安置,成了被推来推去的“烫手山芋”。
这故事听来让人叹息不已,但它却真实地存在着,是很多失去生活自理能力老人的真实写照。面对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也即失能老人,我们该如何照顾他们,如何让这些老人享受到晚年幸福和安康呢?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失能老人的“护理员”就是自己的老伴,而自己的老伴也年老多病,也有失能的那一天,到时该怎么办呢?靠子女照顾,一般他们都缺乏护理知识和护理技能,而且照顾失能老人工作量大,容易出现意外,大多数养老院不愿接收他们。在这种情况下把老人送入有着“医养融合”模式的新型养老院是最佳的解决办法。中乔医院养老院致力于创新养老模式,为老人们提供全方位服务,不仅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还要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创造条件,为老人营造老有所学的机会。尤其是对失能老人,中乔院领导表示:作为新型养老机构我们有责任、也有能力承担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恢复治疗、护理和康复训练工作。我们也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为那些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家庭排忧解难,替他们的儿女尽孝,把他们的儿女从从繁重的家庭护理中解放出来,全身心地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去。同时也让这些老人得到有效正规的康复训练。
第三篇:失能老人调查报告
失能老人调查报告
今年做了一次有关于是能老人的问卷调查问卷活动,其中包括了城镇失能老人和农村失能老人两大类,问卷对象主要包括普通大众、社区工作人员、和失能老人三大类,其中普通大众和社区工作人员都比较热心的配合,但是是能老人及其家属就比较反感,他们认为这是不尊重他们的表现,不过进过我们的极力劝说和多家走访,最终还是完成了,其结果大致如下:
1.失能老人的现状
失能老人的生活水平很差,他们生活极其艰辛,他们生活不能自理,需要老伴或子女的长期照顾,甚至有些子女为了照顾那些是能老人必须采取请假或者辞职,有的家庭也采取请保姆的方式来照顾那些是能老人,这给教廷带来了巨大的精神负担,失能老人生活费、因药费等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同时又给家庭带来了不小的经济负担。于此同时呢,是能老人并不想搬到敬老院、养老院等养老机构区生活,因为他们始终想和家人呆在家里,同时对敬老院、养老院等养老机构并不是很相信。失能老人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老龄化,而受到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失能老人越来越多,这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严峻的形式。
2.出现的问题
通过这次报告所呈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主要如下:
(1).失能老人缺乏社会保障,虽然名义上也有对于帮助失能老人的各种保障和补助但是落到实处的实在少之又少,甚至连老人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满足不了,而且老人的话不但自己失去了工作能力,又是甚至必须要人在身边,而使子女也不能去工作必须在生变照料,老人由于生活医疗等费用,经济负担很大,而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照顾失能老人的重担和经济负担还是落到了每一个家庭上。
(2).失能老人的养老服务滞后,社会上对于养老福利事业的经济投入相对很少,再加上各方各面的克扣,能用到养老事业上的就所剩无几、少之又少,而由于资金的不足又引起了一系列的服务问题,首先因此而导致的最直接的后果便是护理设施缺乏,这样的话生活在那些养老机构的老人,在生活上就不能得到满足,生活质量也太低下,这样的话想到那里去生活的人自然越来越少。再次引发的另一个原因失护理人员的不足,由于资金不足待遇不高股愿意到敬老院、养老院工作的人又很少,人员不足的话,服务必然无法保证,由于这些原因的出现导致失能老人何其家人才不能放心的让自己或自己的家人到敬老院、养老院等养老机构去生活。
(3).对于社会和政府而言,最大的问题便是尚未形成经济水平和老龄化相适应的全国失能老人养老护理,国家的养老事业发展缓慢,但是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却很快这样的话问题便非常鲜明,对于这种现象倒是有解决的办法,那就是把申请到敬老院、养老院生活的老人一推再推,增加年龄限制,甚至有些地方出现了可以住进养老院的年龄越来越大,之前是60岁,而后来却涨到了80岁,等到终于有一张床铺通知到他们时,他们有些人已经驾鹤西去了的悲剧现实。
(4).宣传力度不足,对于很多人发自内心不愿意到养老机构中去生活,有一点原因是因为他们觉着自己应该和孩子家人们生活在一起,还有更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对于在那里面生活感到不放心,毕竟都是陌生人。而如果政府、社会合理恰到好处的远传一下的话,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毕竟他们也了解自己是孩子、家人们的负担,他们也不想因为自己而拖累了孩子、家人们。宣传力度不够所导致的另一个问题是服务于养老事业的人不够,还有他们工作时的爱心严重不足,如果选产得当的话,不但会使服务于养老的人们越来越多,还
会使他们了解到,我们都是一家“你们”同样是父母。
3.出现这些亲近概况的原因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政府和社会的关注不足,大家都比较热衷于经济的发展,因而养老事业的话被关注的就比较少,这样的话养老福利事业就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地位。由于关注不足而导致的最明显的结果就是资金,人力投入不足,资金人力投入不足的话又引起了一系列的非常棘手的问题,资金不足则养老设施不足,其中包括,老人宿舍、老人床铺、老人生活用具等等,这些东西的不足必然导致福利事业的滞后。另外出现这些问题的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良知的缺失,有些人不管什么钱只要能拿1块就绝不拿5毛,由于这种人的存在,导致了本来就不多的资金更加短缺,还有人尽然已慈善的名义骗钱,这种事情若不被揭穿,只能便宜了小人,若被揭穿了,那以后别人还感性上吗?同时还有就宣传力度的不足等等,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摆在我们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4.该如何解决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耐心和用心,不能急于一时,更不能虚言了事,政府应该加大对养老事业的关注和对养老保险的资金投入,完善完备各种养老措施,宣传养老事业,使人们都了解并放心到养老机构去生活,使更多的人也到养老机构中去工作,制定相关规定,不愿到养老院生活的老人,雇佣保姆的费用80%又国家和政府支付,其余的则由自己去支付。对那些穿着慈善外衣行骗的人和利用慈善而得利的人一定要重罚。
第四篇:2018天津市失能老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2018天津市失能老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昨天(13日),天津市民政局发布《天津市失能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份由天津市老龄办和天津财经大学统计系完成的报告显示,截至XX年底,天津市60岁及以上的户籍老年人口达到215.42万,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达到30.66万。同时,天津市经过调查估算的失能老年人总数约为14.33万,占老年人人口总数的6.65%。预计到2030年,天津市失能老人数量将超过20万。人口老龄化,特别是高龄化、空巢化、失能化、家庭小型化“四化叠加”的现象,正在考验着每一个家庭的承受力和天津市养老服务体系。
据测算失能老人超14万
据悉,为了解天津市失能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状况、生活照料和护理的基本情况以及照顾者的状况,为政府和有关部门完善家庭养老支持政策、完善老年人福利制度、探索长期护理保障制度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天津市老龄办与天津财经大学统计系合作进行了“天津市失能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调查涉及滨海新区、和平区、河西区、河北区、红桥区、北辰区、西青区、宝坻区、静海县、宁河县等10个区县,42个街镇,142个社区(村),880名失能老人。
根据样本结果,可估算本市失能老年人占老年人总数的比例为6.65%。可计算出,到XX年底本市失能老年人总数约为14.33万人,且农村失能老人比例高于城市失能老人。按本次调查测算的失能老人占老年人的比例6.65%计算,到2020年,本市将有失能老人17.09万人;到2030年,将有失能老人21.48万人;到2050年,本市将有失能老人22.34万人。
重度失能者占36.82%
市老龄办副主任郭宁介绍,本次调查对象界定的失能老年人是指年龄在60岁及以上,由于年老、疾病、伤残等原因,日常活动必须由他人协助或者完全依赖他人的协助才能完成的老人。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分析,吃饭、穿衣、上下床、上厕所、室内走动、洗澡6项指标,一到两项“做不了”的,定义为“轻度失能”,三到四项“做不了”的定义为“中度失能”,五到六项“做不了”的定义为“重度失能”。
调查结果显示,轻度失能老人占总样本的47.79%,中度失能老人占15.38%,重度失能老人占36.82%。平均失能时长为7.37年。其中5-XX年的最多,占25.98%,其次为10-20年,占19.55%。通常随着年龄的增加失能程度有所加强;女性老人略多于男性;城镇的重度失能老人比例高于农村,轻度和中度失能老人的比例则低于农村。
受访老人中患高血压的比例最高,达到61.66%;其次是心脏病/冠心病,也已过半数(51.45%);位列第三位的是脑血管病(含中风),占49.18%;另外患糖尿病、颈/腰椎病、关节炎、青光眼/白内障、骨质疏松及耳聋的老人比例也较高,分别占20%-30%左右。
九成失能老人不愿去养老院
被调查老人中,93.59%的不愿意住养老机构,而他们的子女也不愿意送老人去养老机构,怕被周围人认为“不孝顺”。同时,由于老人的收入低,决定了其不可能支付太多费用入住养老机构。
第五篇:高龄失能老人养老补贴申请
高龄失能老人养老补贴申请
社会慈善机构领导;
我叫xxx,男,今年xx岁,身份证号:xxxxx,是xxxxxxx的退休员工。
1.从1997年起就被医院查出患有较严重忧郁症,长期依靠服用米氮平片、唑吡坦片、佐匹克隆胶囊三种药物用以控制病情。
2在2010年又被医院查出患有脑梗,至今发病三次,且一次比一次病情严重。
3.身患多种疾病且年事已高,脑子时清醒、时糊涂。个人生活起居无法自理,家里只能长期请人(保姆)来照顾日常生活。
因此,希望政府依据有关规定给予发放高龄失能老人养老补贴。恳予准许批办为谢。
申请人:xxxx
xxxx年x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