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沙尼汗事迹
平凡中的伟大
——记阜新街文化路社区居民沙尼汗民族团结先进事迹
沙尼汗,女,维吾尔族,1962年12月出生,阜康市阜新街文化路社区文化小区的居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点负责人。
沙尼汗是阜康市有名的好媳妇,婆婆在世的时候患有严重的关节炎,不能走路,晚上腿疼得睡不着,她就起来给婆婆揉腿,白天把婆婆抱到院子晒太阳,推着婆婆到外面散心。文化小区有汉、回、维、哈4个民族的24位空巢老人,最大的90岁,最小的58岁。为了照顾这些空巢老人,社区把家庭模式的居家养老点设在了沙尼汗家。她能照顾好婆婆,就一定能照顾好24位空巢老人。社区给沙尼汗交纳五金,每月发1000元的工资,如今她的工作就是给24位空巢老人做饭,照顾他们的生活。
24位亲人让她牵挂
在沙尼汗心里,24位空巢老人,就像她的亲人一样,24位老人来自不同的民族,口味不一样,为了老人能吃好,她精心安排了食谱。贴在墙上的食谱,每天都不重样,周一早餐花卷、豆浆、素炒花菜。午餐米饭、大盘鸡。晚餐包子、馒头、玉米粥、酸菜粉条、韭菜炒鸡蛋。食谱两周调整一次,有花菜、鸡蛋、奶茶、牛奶、拉面、饺子、臊子面、八宝粥、红烧豆腐等几十个品种,病号饭根据需要单做,平时老人如果有特殊需要,马上根据老人的需要另做。
24位老人中有的老人吃饭没个点,吃早餐时半上午来了,吃午餐时半下午来了,什么时候饿,什么时候来。沙尼汗一点都不觉得麻烦,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做。她理解老人,他们老了,像孩子一样,肚子已经不听时间的话了。
沙尼汗买了一个冰柜,亲戚问她为啥不买冰箱,她说冰箱冻不了多少饺子。亲戚以为她要开饺子馆,她笑着摇了摇头。她买冰柜是为了24位老人,每年春节、古尔邦节,她都要包2000多个饺子分别送给24位老人,每到这时,是沙尼汗最忙的时候,她要给老人们包饺子,社区的汉族和相邻村组的人家还要请她去帮着炸馓子。几天下来,腰酸腿痛,累得真想歇一天,但一想到给老人包饺子还没有包完,又
赶紧跑回来。她太惦记那些老人了,每天都要把贴在墙上老人的照片看一遍。如果哪位老人哪天没来吃饭,就跑到老人的住处去问为啥不来吃饭,是不是不舒服。如果老人病了,就问老人想吃什么,她给老人端水端饭,洗脸擦身,倒屎倒尿。一次有位老人走了,她心里空落落的,伤心了很长时间。
照顾老人,成为她的一种习惯
她想老人,老人也想她,即便是春节、古尔邦节也要到她那里吃顿饭。她很高兴,过大年了,大伙就应该在她这里热热闹闹吃顿团圆饭。她看着老人们在一起吃饭、说笑,感到无比踏实,她给老人们唱歌、跳舞,把老人们看过来、看过去,多想一直能这样天天看到他们。冬天是沙尼汗最累的时候,50多岁的她,要把老人们买的煤炭一筐筐倒到院子里,再一块一块抱到房子里。要把老人们门前院子里的雪打扫干净。每天还要帮老人生火,倒炉灰。有的老人晚上不回来了,就把房子的钥匙给她,要她晚上帮着看炉子,不要让火熄了把暖气片冻坏了。这是件很操心的事,白天忙了一天,睡到夜里两点多钟,突然想起来有位老人屋里的炉子忘了添炭,又赶紧起来,打着手电到老人家里去看一看。
天气转热了,沙尼汗也不肯闲着,她是个爱干净的人,屋子被炭火熏了一个冬天,不能让屋子看上去脏兮兮的,她买了石灰,把老人们的屋子粉刷得清清爽爽。老人们很心疼,经常抱着她说:“孩子,我们的好孩子,你吃苦了。”
她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习惯了照顾老人们,如果见不到老人们,她会很不习惯。
这就是我们的沙尼汗,她并不伟岸,却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她并不张扬,却用自己扎实的工作作风在默默奉献;她并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却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着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诺言。
一年四季、花开花落,沙尼汗用道德、亲情和真挚的爱照顾着老人,用她的行动描绘着人世间的真情,她那朴素而美好的爱,动人又动情。沙尼汗是平凡的,但谁也不能否认,那样一份无私、一份奉献同样也是一道亮丽而夺目的风景。(阜康市创建办供稿)
第二篇:述职报告麦尼沙
教研副主任述职报告
七个星镇中心学校:麦尼沙古丽·毛拉依明
即将过去的一个学期,是我们收获的一个学期,也是我们阔步前进的一个学期。在王英校长的正确领导以及各位中层领导的大力支持、全体老师的积极配合下,教研室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现述职如下:
一、师德修养表现以及对教育的熟悉
我始终认为,师德是每一名教师必备的最基本的素质,是为人之师最起码的道德准则。因此,我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努力学习各种教育法规和教育著作,极力以高尚的情操和宽广的胸怀来待人接物,以欣赏的眼光和中肯的鼓励来教导学生。我不敢把我想象得很伟大,但我应是称职的是无愧于教师所应具有的道德品质要求的。
我认为老师更像是辛勤的园丁,而不是工程师或蜡烛;工程师制造出的是工业品,工业品有很多废品,且有统一的标准,而每个学生各不相同,学生不应是工业品,如是,说明我们教育的失败;蜡烛悲伤得牺牲了自己,是流着泪是悲伤的,教师在付出的同时,应是收获和充实自己的过程,是快乐的,不能让自己提高的教学行为也是不能让别人受益的,是虚伪的教育。只有园丁,漫步于没有污染的花园,修枝剪叶,呵护幼苗茁壮成长,既工作着又快乐着。我把我想象是一名朴实而勤劳的园丁。一个老师假如不快乐,他的学生的日子也不好过。
二、职责履行和工作完成情况
(一)、教育教学方面
本学期,我担任四(3)班的数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和担任本班的班主任工作。在教学中,我认真钻研教材,积极学习新课程理论,不但改进教学方法和大胆尝试、借鉴新的教法,时刻关注和指导学生的学法。课前精心备好课;课后对作业全批全改,这一切都不因学校工作忙和身为行政而改变,因为我深深地知道,我首先是一名普通双语教师,然后才是学校一名无足轻重的中层领导。
(二)、教研工作方面
本学期,我严格按照学校行事历和教研室开学初制订的计划开展工作,勤勤恳恳,忠于职守,为学校的发展、壮大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本学期开展的工作主要有:
1、组织双语教师开展了“民汉教师结对子”学习活动。
2、组织母语教师进行了作文培训。
3、组织双语教师开展了青年教师大赛课活动。
4、每个月组织双语教师进行了朗读测试活动。
5、组织双语教师参加了县上的听课、评课活动。
6、组织双语教师开展了听写活动。
7、组织母语教师参加了“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评优活动。
8、组织双语教师进行了校本,教材、业务、国培、班班通培训。
9、我按照县教科局的要求认真的做了均衡发展及双语规范化办学档案并得到了县领导的好评。
10、在本学期我听了40节课,几乎听过所有双语教师的课。
三、心得体会与主要不足
面对各位领导和全体老师,我很珍惜这个能表达我自己的机会,我对自身角色有清醒的定位与熟悉,在工作中,我坚持做到:换位思考,不越权行事;与同事相处:以诚待人,不指手画脚。
我认为,老师既要教书育人,又要发展自己。个人发展离不开合作,彼此要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一个好老师要学会在浮躁而纷繁的现实中寻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宁静的心境,默默地努力,静静地成长,在言传身教中反思,在埋头苦干中成熟。你有什么样的情怀,就有什么样的处世方式;你有什么样的期许,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在工作中,我还有很多不足,有时缺乏自信,安于平淡,害怕拒绝,不善言辞,今后请大家多多指教和帮助。
四、今后打算和工作展望
学校发展了,我们大家也就发展了。今后,我将加强自身修养,虚心向大家学习,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把我校的教研工作不断向前推进,为提高我校双语教育教学成绩作出一份贡献。
2016年12月
第三篇:个人 工作总结 麦尼沙
个人工作总结
七个星镇中心学校 麦尼沙古丽·毛拉依明
参加周丽双语数学教学能手工作室一年以来,我收获颇多。在周丽导师的组织下,这学期开展了多次研讨课、听课、评课、说课、微课及培训活动。每次工作室的活动我都积极参与,并虚心向工作室的导师和其他成员虚心请教,学到了不少知识和教学经验,思想认识水平得到提升,业务能力得到提高,教育教学工作业绩显著。这一切将成为我教学生涯中宝贵的财富。
一、热爱教育事业,积极提升水平。
自选择职业教育开始,我就沉淀着自己的梦想,甘愿一生为教育,满腔忠诚写春秋。在工作中,我积极寻求进步的阶梯,努力提升自己的思想业务水平。工作室给于了我这一切。在主持人钟老师的带领下,我参加了工作室承办组织的国培送教培训中的微课展示比赛,比赛中表现突出,得到了专家及评委老师的好评,用“二等奖”的好成绩,为工作室带来了荣誉。我的这个成绩都离不开我们工作室的导师周老师的认真指导,还有离不开工作室成员玉素甫老师的帮助。本次育教学思想,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到教研、教改,从文化理论的研究,到专业技能的突破,再到班级管理经验交流,我学到了不少,提升了不少。甘老师带领全体工作室成员到我校传经送宝,不仅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的同事们收获颇多。跟随工作室赴旺苍职中、元坝职中、朝天职中学习,我也学到了不少积极探索专业发展之道;尤其在艺术教育中传承和吸收传统文化,让地方特色走出地方,走向世界的发展模式更是让我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有了崭新的规划。
二、关心爱护学生,乐于施教引导。
在工作中,我关心爱护学生,一直用爱心在引导和教育我的学生。学生车某,一直在外务工,随爷爷奶奶生活,隔代教育使该生思想顽劣,自我意识较强,课堂上和老师顶撞,加之经济状况不佳,孩子曾一度产生了辍学的想法,我几次家访,比给予其必要的生活补助,苦口婆心开导,终于,孩子被我的诚心和爱心打动,重新返回了校园。为了帮助我的学生进步,我几乎每天都要利用一个小时的休息时间,为落后的孩子补习,从专业理论到专业技能,学生阿依古丽,艾合买提,艾力扎提,库尔班江,佐日古丽,孜克如拉,阿卜杜拉等,都是被我帮扶的后进生,看着他们不断提升的思想水平和成绩,我由衷的高兴。这些,都跟我在工作室中,向周丽老师,成员玉素甫老师、玛依拉全老师学到了不少教学经验,并运用到工作中是分不开的。
三、努力实践,不断反思。
在日常的教学中, 我认真钻研教材,弄清楚教材的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事实经验告诉我,要想了解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是否可以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绝知此事要躬行。本学期我参加了“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本次活动中我上了《角的度量》这一节课,从教案的设计到试教,从试教到一次又一次的修改,再从修改到公开课的准备,每走一步都给我更多的感触,在修改过程中我非常感谢周丽导师课堂的引入、学生活动的开展汇报以及课堂板书等方面给我提出了非常多的宝贵意见,让我从中意识到一节好的课是老师和学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在教学前不仅要认真备教材,还要重点“备学生”,要站在学生的高度去考虑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而不能只面向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应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工作室成员的帮助和周丽导师的指导下,我的“角的度量”这节课获得了“县级优质课”的好成绩。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不仅要组织好课堂教学,备好课还要关注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回答关注学生的错误,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重视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总而言之,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弥补不足,开拓前进。我将用我的实际行动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成为一名优秀的工作室成员。
2016年12月
第四篇:陂汗村党支部事迹
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万崇镇陂汗村支部先进材料
陂汗村地处乐安县万崇镇西南面,距镇政府3公里,其辖区内有9个村民小组,325户居民,总人口数1485人,村干部5人,党员34人,耕地面积2087亩,山林面积6210亩。以前该村交通极为不便,信息不畅通,以致群众生活水平低下,村级经济薄弱。近几年来,该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党支部身体力行,带领全体党员干部一心一意谋发展,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群众的精神风貌也焕然一新。
一、加强队伍建设,打造坚实、有凝聚力的村级班子
1、加强村班子自身建设,提升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全体党员干部在村支部的带领下,紧紧围绕大力发展这一中心目标,民主决策、上下齐心、认真执行岗位责任制,分工负责、团结协作,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生产发展积极性,把村班子建设成一个名符其实的带领群众奔康致富的战斗堡垒。
2、加强党员教育,提高党员素质。党支部坚持实行“三会一课”制度,通过电教、会议、正反典型事例讲述等途径教育村内的党员,大大地提高了党员们的党性觉悟和政治思想素质;结合该村的实际情况,教育党员始终做成一个有理想、有责任、有能力、形象好的新时期党员;时刻关心群众、引领群众将各项工作做好,为地方经济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3、建立优秀青年人才库。村党支部将在生产一线表现优秀、突出的青年吸收为党员后备干部,进而培养成党员。村党支部每年都要吸收3至5名优秀青年为党员后备干部,为陂汗村的经济、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后盾。
4、坚持廉洁、开源节支。村支部勤俭持“家”,廉洁自律,在接待应酬上从不搞大吃大喝,大手大脚花钱。村支部书记带并头,从自身做起,从不去饭店吃喝,上级来人来客,严格按照标准在村食堂招待,也从不公款消费,做到公私分明。坚持执行政务,村务公开办事制度,每一个季度末,都要邀请镇机关、人大代表来下村检查其村的政务帐目的合法、合理性,让群众明白,干部放心。
二、狠抓经济谋发展。
一是修路致富是根本,村支部积极筹集资金,争取上级立项,在村财力紧张的情况下,硬是一步一步,分次修好上罗至陂汗、陂汗至枧陂的水泥公路。在2011年新农村建设中新修枧陂村2公里水泥路面硬化,为村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硬性基础。二是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发展村级经济。从前由于地处偏僻,经济发展薄弱。村民仅是从事单纯的农业生产,生活极其贫困。村支部在党委、政府的正确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确立了主攻山上再造,调整产业结构的发展思路。实行村干部包片负责村小组,带领群众大力植树造林,发展新产业,特别是狠抓烟叶生产,刚开始群众不接受,村党支部就亲自带头种植烟叶,当年就创造了比较好的收成,群众这才接受,村干部就再接再厉,动员群众种植烟业,除了镇举办的烟业培训外,村党支部还专门聘请烟技人员在村里讲解各种技术知识,进而将烟叶面积扩大到200多亩,2008年该村种植烤烟受到了县里的表彰,为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12烟叶烤烟种植更是达到了300多亩。陂汗村山变绿了,树变多了,田也变绿了。这是你走进陂汗村的第一感受,也是陂汗村民的感受。
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全村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本着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村支部着力抓好精神文明建设。由于该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为方便务工人员和家人的联络,村党支部投入经费率先在全镇安装程控电话,并及时更换有线电视设备,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中,村党支部,村委班子完全按照标准和要求,各方面达标,改房、改水、改厕一项不落,户户用上安全放心的自来水。本着“科教兴村”的方针,村支部积极争取项目,从各方筹集资金,在2007年年底陂汗小学教学楼峻工,从此陂汗小学生告别了破旧的教室,坐进了宽敞明亮的大教室。一是积极开展“文明村组”创建活动,不断深化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提高了村民的素质和文明程度;二是加大农村实用技术和科学知识培训,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发展烤烟生产,走产业致富,科技致富之路;三是计生工作常抓不懈,村里建立了规范化的计生管理约束制度。实行支部书记亲自抓,计生专干具体抓,干部共同抓的良好工作局面,成效显著,计生率和出生率全部年年达标;四是坚持依法治村,不断加强对村民的法制教育。狠抓社会综合治理。几年来,均无任何重大事件(违法)发生,村民们都在安居乐定进行生产活动;五是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的作用,为五保护、特困户提供生活和生产帮助;六是大力发挥村级民兵营的英勇奋斗精神,杜绝所属村内发生任何的火灾、盗窃及械斗事情,保护群众安心生产生活。面对2010年的特大洪捞灾害造成的损坏,党支部迅速组织村基干民兵,着力做好了对全村受冰雪压歪的电线杆的扶正活动,使村民们都要尽快地用上了电。
该村党支部本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为”打造出“经济发展、农民富裕、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近几年来,该村支部多次被县、镇评为农村先进党支部。
二O一二年五月二十四日
第五篇:网络搜集尼红事迹
青春励志故事:尼红——南疆铁路上的安全守护神
不到新疆,不知道中国有多大。那种“大”,不仅是意象上的辽阔与苍茫,更是现实生活中穿行于各地市州府之间,动辄数小时、甚至数天的行程。在那片广大的地域里,铁路是交通运输的重要支柱,而安全更是每一次行车的重中之重。
第十六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尼红。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楠 摄 尼红的工作就是确保铁路运输的这一“重中之重”的落实。她是乌鲁木齐铁路局库尔勒电务段车载车间的安全员,她所在工班的职责就是保障南疆铁路吐鲁番至和田间1929公里铁路线上197台运用机车监控设备安全运转。
在这样一个普通的工作岗位上,尼红坚守平凡,努力付出,用热情与担当确保着一方铁路运行安全,被誉为“铁路安全的守护神”。如今,身为乌鲁木齐铁路局乌鲁木齐电务段库尔勒车载设备车间库尔勒出入库检测工区班长,尼红正在自己的岗位上继续着“守护神”的生活。
在刚刚过去的五四青年节前,她获得了第十六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成为新一代青年楷模的代表。
工作紧张不输“救火”
尼红的工作乍看上去似乎平凡,但实际上却可谓排除火车头故障的“救火队员”。从19年前参加工作之时起,尼红主要负责的便是机车信号设备的检测与检修。机车中的信号设备可以通过接收地面信号,向火车司机报告线路和道岔情况,帮助司机实现火车的安全正点运行。而火车运行能否实现“安全、正点”,恰恰是铁路运输的关键指标,对于尼红这样的安全员来说,工作中最为急迫的事情几乎都与此直接相关。
平日里,火车头一进入库内,尼红他们就要立刻上车进行检测,这时必须手脚麻利,检测质量过关。如果到该出库的时侯还没有排除掉设备故障,那将使得从检测人员到车站里上上下下的各个环节,都会急得团团转--火车头准时出入库直接决定了火车能否实现“安全、正点”运行。
日常工作已是如此紧凑,可除了这些还有更紧张的。安全员不同于普通职工,他们所面对的往往都是应急故障,甚至还要外出赶到其他站点去处理紧急情况,关键时刻他们必须顶上,而顶上的前提就是业务技能好、操作能力高、责任心极强而且还要心理素质过硬。
身为安全员的尼红,每天在库内检测的设备少说也要三四十台,还要经常面对一些应急突发情况,常年处于高度的精神紧张之中。
如今,尼红已经累计检测单项机车信号设备达到上万台,出入库机车信号设备检修更是有上百万台次,所有经她手检测、检修的设备,运用优良率全部达到了100%。而经过19年的摸索与积累,尼红常说,自己这份工作“最核心的价值就是责任心,真的是责任心!技术业务素质倒在其次,只要责任心尽到了,好多故障都是可以避免的。”
让学习的火苗持续燃烧
如此一份夹杂了太多辛劳与压力的工作,尼红却做得风生水起,她从哪里得来的动力?一切的开端又是怎样?这还是要从她的中学时代说起。
那时,尼红的家住在库尔勒的铁道边。晚上放学回家,她常和伙伴们跑到铁道附近玩耍,看着红红绿绿的信号灯日夜闪烁,尼红觉得它们特别好看。后来,当她面临考中专选专业时,直接想到的就是“铁道信号专业也许很有趣”。也正是由此,尼红与铁路结下了不解之缘。
1993年,19岁的尼红顺利毕业,被分配到乌鲁木齐铁路局库尔勒电务段和静信号工区见习。读了喜欢的专业,又分配到对口的工作,这在今天看来也可以算作一种幸运,可真正投入了工作,尼红却高兴不起来了。
工作里的大量内容与尼红的想象完全不同。当时,学校里教的大多是理论和原理,可真正见到实际设备,尼红连基本的操作都不会,她只有跟着师傅不断学习。刚刚走出校门,尼红就感觉自己又进入了一个新的课堂,一切都要从头学起。
工作入门的那几年,尼红总是拿着笔和本,跟在师傅后面随时记东西,她把师傅讲的好方法、好经验一一记下,一有空就拿出来琢磨、温习。工作稍长几年后,随着设备与技术的不断更新,尼红一直保持着随手记录这个习惯,延续至今,她已经写完了满满的十几个大本子。这些本子见证着她将近20年工作轨迹,也让她能够从中不断归纳总结,整理出了一套“尼红机车设备检测法”。现在,这套方法已经成为了段里青年职工上岗前的必修课。
尼红说,刚工作的那些年,她和所有年轻人一样,一心想着学技术,长本领,满怀热情地投入工作,期待着尽快证明自己的价值。其中必然有成功也有失败,但凭着那股渴望优秀的心气,她总会让自己不停地学习。可若要说她为什么能做到像今天这样脱颖而出,尼红觉得也许是那种对优秀的渴望在她身上延续得比别人长久。今天的尼红仍然喜欢随手做记录,喜欢以最快的速度学会新技术,也在继续着学习更高学历的课程,甚至还喜欢参加技术比赛,时刻督促自己不能掉队。而这份坚持,对任何一个已经工作了19年的人来说,难能可贵。
让热情与智慧融入每一个细节
1996年,刚刚22岁的尼红就开始负责开展技术课题攻关,由此获得的多个QC成果奖也可谓是她的一个传奇。QC即质量管理,在尼红的不断努力下,她曾经连续14次获得乌鲁木齐局QC成果发表一等奖,4次获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秀QC成果奖,并且其中的多项技术已在全局推广使用。而说起所有QC成果奖里最自豪的一个,尼红想起了2006年的那个项目。
当时,尼红发现机车信号主机里一个设备的电源开关故障特别频繁。由于机车运行难免强烈颠簸,每一趟车回来几乎都会有电源开关松动的故障,这给检测人员造成了很大压力,大家常常要使劲上紧电源开关的螺丝,可有的人手劲不合适,反而会使螺丝更加松动,机车开动中一颠簸,就可能造成电源开关虚电,使整个设备失去电源。
尼红和这个“问题”叫上了劲,想找到解决的办法。一个偶然的机会,她无意中看到了另外一个设备对螺丝做的加固处理的方法--为开关螺丝加上了防滑垫、防滑器,这给了她很大的启发,她“照抄照搬”,还想出了办法让螺丝不要吃劲过度,试过以后效果非常好,机车跑出去两三趟,回来都不见螺丝松动。这样一个实际操作中的小革新后来被评奖专家评价为:把质量攻关所倡导的小、实、新的特点全部显现出来了,很小的一个关键性措施,解决了一个长期的惯性问题,所以获奖是当之无愧的。
这项成果后来被推广到了整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它是尼红带领团队所获QC成果奖第一次推广到整个自治区。大家受到的鼓舞非常大。她们团队再接再厉,在后来的2007、2008和2010年,又有3次实现了所获QC成果奖推广到全自治区。
除了注重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尼红还坚持着很多好习惯。每当有施工任务,她总会比别人早到,事先准备好所需工具,确保准时开工,按时完工,而她的这种习惯也在通过言传身教传递给新的铁路人。
有一次,尼红带领一个刚入职的大学生进行检修,事先提醒着让他在上车前把工具包里的东西备齐。大学生自信满满地说:“行,我带得全着呢。”可尼红不放心,同时也带上了自己的工具包。两人一起上车,发现出故障的设备需要拆卸后入所检修,尼红对身旁的那位大学生说:“正好有个机会给你来锻炼,你来拆这个设备吧。”大学生口中答应着,可翻开工具包才发现,很多必须的工具他却没带。没有这些工具,设备根本拆不下来。尼红“帮”大学生拆下了设备,回身一看,身后的大男孩已经是满脸通红。尼红没有责备,因为她认为,在工作中年轻人应该具备了解自己状态的能力,应该自己从中领悟。
熟练不是一日之功 重中之重还是责任
2008年,全国铁道行业技能竞赛隆重举行,比赛汇集了行内的各路精英骨干,也正是在这样一个货真价实比拼水平的时刻,尼红代表乌鲁木齐铁路局上阵了。实操阶段,比赛项目为15分钟处理完故障并彻底进行实验。轮到尼红出场,她定了定神,旋即开始操作,一口气做完,计时显示只花了6分多钟。她身后跟了6个裁判,赞不绝口地说道:“这个功夫可不是一朝一夕练成的”。
最终,尼红以实作满分的优势摘得了该项赛事的铜牌,这也是乌鲁木齐铁路局选手参加全国各种业务竞赛取得的最好成绩。自此,尼红的名字在乌鲁木齐铁路局系统一下传开,她前所未有地感到自己获得了认可,也发现人生从此开始转折。
出了名的尼红心里想的是十几年的功夫没有白费,而与操作同等重要的,是她越来越深刻地领悟到责任的重要。
自工作以来,她学习过太多的案例,也处理过无数的故障,所有这些都让她更加清醒地意识到,“铁道行业不比其他行业,一旦出现事故很可能就是血淋淋的,一定要时时刻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因为一旦发生问题,我甚至也会搭上我的生命。”从刚刚入行开始,尼红就坚定了一个信念“一点都不能马虎”,所以跟着师傅学习时,她非常小心谨慎,后来的工作中,她更是半点不敢松懈,“哪怕花费多一点时间去重复,把所有干过的活儿再多看一遍,多检查一点,我都宁愿,我的目的就是一个,不要出事。”
时至今日,回首来路,尼红承受了太多的辛苦与辛酸,但一次次的突破与成功也为她带来了由衷的满足与欣慰。她说,没有对自己的要求,人就很难有动力,尽管平静地生活也是一种选择,但她更愿意选择另外一条拼搏的道路,这道路让她可以证明自己的价值,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记者手记:与尼红聊天,谈到时下很多年轻人的焦虑--认为自己付出了很多,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尼红的观点令人印象深刻,她说:“有时候你认为自己付出了,但是其他人也付出了,甚至比你付出得更多,那么如果想更多地超越自己、出类拔萃,你就需要比别人付出得多十倍、百倍,而不是仅仅嘴上说着‘我觉得我付出了’。一定是需要真正实实在在地付出。”
对于今天的青少年来说,尼红当年的付出也许很难想象,但如何看待自己的付出,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却是任何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无法逃避的问题。(记者 贾元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