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如何找合适的翻译
众多外贸企业难找满意的翻译
中国企业与国外商人进行贸易往来,翻译人员必不可少。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各种外语培训机构大批涌现,似乎不乏外语人才。但据有关部门反映,外贸企业在商贸活动中物色一个满意的翻译不是件容易的事。这个现象让人不思其解,中国有那么多的外语人才和翻译机构,找个翻译真的那么难?是不是用人单位要求太高?
日前,本报记者就此事采访了海外商务咨询专家张慧琳女士,确实感触到翻译人才的重要性。张慧琳现为广州澳炎咨询管理顾问公司董事长,曾在国外管理顾问公司工作近二十年,与各国商界人士交往频繁,精通西方国家(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南非,新西兰等)的文化习俗和商业环境,她告诉记者,作为商务翻译不是简单表达字面的意义,同样的文字,在不同的环境中,其意义也有所不同。要想准确表达,必须对当事人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和商业环境等有所了解。
中国的语言、文化习俗、政治系统和经济结构等与西方的差异,导致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商业行为与西方人存在巨大的差异。很多翻译人员由于对西方人的文化习俗、思维行为方式和商业文化与环境不了解,很难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导致双方缺乏真正了解。
外语培训机构在对学员培训时,只能在文字、语法上下功夫,其他的就无能为力了,这样培训出来的学员一旦被派上实际的商务活动中,难免力不从心,甚至洋相百出。即使是翻译公司和大学里的翻译,如果没有相关的海外商务活动背景,做起来也不是轻松的事。作为外语人才,功夫在诗外,要想提高业务水准,一定要去了解外国的文化习俗和商业行情等,闭门造车学习外语行不通。
随着中国企业与外国商人的频繁交往,翻译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翻译人才是外贸企业最基本的需求,如果翻译人员选择不当,后面的事就别谈了。张慧琳提醒外贸企业,如果只是简单地价格协商,一般的翻译人员就可以了。但涉及到商业信息的收集,高端的商务谈判与协商,投资项目的考察等,一定要选择具有海外商务经验背景的人,具有海外商务经验的人是指熟悉国外文化和商业背景,实际参与过商务活动的人,他们有实际的工作经验,知道如何根据不同环境而翻译。有些人虽在国外生活、学习很多年,但并没有融入当地人的圈子,依然是局外人,他们仍然不适宜做翻译。
当然,外贸企业在进行重大商务活动、商务谈判时,最好去咨询权威的海外管理咨询机构,请专业人士协助与参与,这样成功的几率会大大提高。(本报记者 刘凹人)
第二篇:如何做好钻井企业海外市场经营管理
如何做好钻井企业海外市场经营管理
摘要:针对石油行业来讲,面对日益萎缩的国内石油市场,开拓国际石油市场,分享全球石油资源,已成为我国能源发展的重要战略。国际钻井市场作为国际石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引起了石油企业尤其是石油钻井系统的高度重视。钻井企业要立足于自身实际,在提升技术与国际接轨的同时,要不断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真正的将企业能够与世界最高水平的竞技,提升整体的集团能力。
关键词:钻井企业海外市场经营管理
一、前言背景
开拓国际石油市场,分享全球石油资源,已成为我国能源发展的重要战略。国际石油钻井市场作为国际石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引起了石油企业尤其是石油钻井系统的高度重视。海外钻井工程存在着大量复杂和不确定因素,具有很强的挑战性。如何将钻井过程中的各类成本降到最低程度,从而使钻井获得最大收益,这是当前急需解决的管理问题。由于钻井工艺和钻井场所的特殊性,在海外钻井作业的不同阶段、不同环节均存在不同程度和不同形式的困难。因此,需在对单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评价各种因素。在借鉴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海外油气钻井工程项目管理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对海外油气钻井工程项目总结出政治性强,工程涉及范围广,影响制约因素复杂、多样,潜在、不确定性因素多,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庞杂,市场竞争激烈区别于一般国内油气钻井工程项目的特点。加强海外市场经营的管理,不断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
二、钻井企业目前在海外遇到的管理困境
(一)对国际市场的考查力度不够
面对日益激烈的石油市场竞争,全球范围内掀起了开发石油资源的热潮,大量的中国公司也涌向了石油开发市场,尤其在钻井行业,有许多的中国企业。在对项目所在国家的基本情况尚没有做全方面的了解和考察,对境外施工的复杂性、不确定的因素没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在不十分了解当地钻井现状的情况下单凭个人的简单了解和对市场的懵懂认识就盲目进行项目运作,自然也无从谈及规避风险,这样就在国外项目的运行初期就埋下了隐患,很可能在运行中与甲方要求差距过大、到处碰壁,最终惨败而归。
(二)国内技术与国际技术存在脱轨现象
很多的中国企业在跨出国门之前,并没有对其技术方面做全面的了解和自身技术的对比
工作。在国外,很多地方会有自己的一套设备要求规范,技术操作要领,施工设备保养,工程质量检验等等方面的具体而不同的技术规范和要求。比如机井钻头的大小、长度,设备保养时间都会有所不同,甲方也非常重视钻机的可持续运作能力,有没有足够的材料、配件能够保证生产的连续运行。因此会导致钻井企业在技术上很难满足甲方的要求,可能就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损失。这些因素其实在管理上加强是可以避免的。
(三)人才队伍建设相对落后
近年来,随着我国钻井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步伐越来越快,出国钻井的人员也越来越多,然而国外市场的扩张,却遭遇了人才匮乏的尴尬。市场范围的扩大势必就需要更加宽泛的人才资源,技术尖端的不断突破,也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的补充。在国外有很多的例子,例如科威特:甲方从合同中就明确提出对不同岗位,不同学历的人员工资标准进行了最低限定,而且我方必须提供专业相关人员的学历公证、认证书、无犯罪记录证明等。不仅如此,甲方验收时还要求提交人员的各种资质证明、各种培训证书等资料,且只承认国际认可机构颁发的证书或认证(如:国际防硫化氢证、国际井控证、国际电焊工证、国际消防证等), 有关的资质也往往需要国际认可的机构签发。因此,要想把企业做大做强,能够真正把握海外市场,企业就必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的战斗水平。
(四)合同管理意识不强,导致管理成本增加
在项目运作过程中,签定的合同就是准绳和根本依据,它是按照要求运作项目的游戏规则。但现实企业中,我们还有许多人对合同的严肃性没有深刻的理解,抱有侥幸心理,总是认为可以协商、可以“处理”。诚然有些是可以通过协商解决的,但我们由于没有满足合同要求、达不到合同规定的条件而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教训也是惨痛的。非洲某国的钻井项目,就是由于我方没有按照标书、合同要求配备甲方所需要的设备类型,导致甲方放弃接受钻机,最终丧失了该国的钻井市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钻井企业摆脱海外市场困局的措施
面对海外市场的巨大诱惑,我们的企业是不可能无动于衷的,必须拿出行动。如何加快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作为石油钻井企业应该积极从以下方面入手着力解决所遇到的难题。
(一)加强对国际海外市场的考察,搞好前期摸底工作
在国际市场的复杂情况中,我们所面对的是来自全世界的优势钻井行业的激烈竞争,所以我们必须在国际钻井项目运作初期详细全面的了解项目所在国家人民的生存状态、钻井行业的整体水平、设备要求、管理方法和日费标准;了解我方钻井项目在所在国家暂时或可能长期占有的份额及行情;全面搜集该国所有国际钻井承包商的相关信息及份额,通过对比,深刻了解自己的竞争对手的情况,掌握自己的优势和特点。这样我们在项目进行时就可以有意识的偏向、选择我们的优势项目或者工作目标,发挥我们的优势,强化运作、站稳市场、保有我们的长期份额,同时才能进一步的制定出统一、长期的战略和经营规划,实现海外市场的规模经营和持续、稳定发展。除了一定要对自身的钻井设备、人员状况、成本费用等有个最根本的认识外,更要做好国际市场的战略研究,加强对具体项目的基础研究,了解项目所在国家的政治经济政策、海关手续、税收、财务政策、当地代理的可操作实力、钻井设备、工具服务商的种类、水平等,真正让我们做到以“局外人”的眼光来运作“当局者”的项目,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二)实现技术指标国际化,装备后勤保障化
面对技术在国内外的差异性,要快速作出应激反应,对于先进的技术我们要快速引进消化吸收,对于不同的技术指标我们要对此深刻理解,在改进的同时既符合甲方的要求又符合我方的利益。同时,建立强有力的后勤保障体系,以保证钻机的连续运转,建立项目所在国或地区的后勤保障和支持基地,通过海外基地寻找接续工作量、负责人员的接待和中转,同时处理各种甲乙方及第三方关系,让工作一线的井队全力以赴做好生产工作是相当重要的。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海外市场提供人才智力保障
我们的企业应该努力造就一支精通国际钻井业务、了解国外钻井习惯的人才队伍,同时陆续培养储备国际钻井、财会、贸易和其他业务的复合型、能适应国际市场的各个层次的人才梯队,要认真筹划,对有资质、有潜力、有水平的人员提前进行培训、培养,而不能再沿袭过去低层次的管理:重复培训、重复培养、人才流失。只有这样当国际市场有人才需求时,我们才有充分的选择余地统一调用,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降低项目的运行成本,提高管理效益。
(四)提高重视合同管理的意识
合同是我们各项合作的框架标准,研究和执行合同是一项业务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也是今后我方顺利执行项目、保证我方权益、校核甲乙方争议的重要手段。在执行合同过程中,只有深入理解和掌握合同文本,吃透合同内容,全面了解合同规定的甲乙方权利和义务,才能正确分解合同条款、层层细化落实。
(五)聘请高效化专业的管理团队
要想在国际竞争中取得胜利,就必须要有国际视野和国际化水平的管理团队。管理出效益,的确是这样,只有高效化的管理团队,才能够更加有效的利用资源,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同时必须打破传统的企业管理观念,企业要善于接受最新的管理理念和成果,与世界接轨。
总之,钻井企业做好海外市场必须立足自身情况,内外结合,做好自身企业的技术、人才、管理团队等方面的充分准备之后,必须要认清国际形势,对于项目必须做好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真正做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参考文献:
【1】赵国.国际化探索之路——大庆石油管理局国际化运作研讨论文集.2008-01-01
【2】
【3】
第三篇:民营企业海外拓展
一、收购实体,摆下阵势
1、实体,顾名思义一般是指实际存在的,并且具有真实形态和组织的个体。这里提到的收购实体是指“经济实体”。“实体经济”是一个非常广义的概念,其中包括人类的生产、服务、物流和消费活动。其中的“生产”它不仅包括社会物质的生产还包括了教育、文化、艺术、体育等非物质类个体的生产。要走出国门立足国际市场,首先要对当地市场的消费群体、消费水平、风俗习惯、民族文化进行全面考察。继而生产消费品最终创立品牌,必然经历漫长而又艰苦的过程。
2、如果我们对目标市场的一家企业进行间接或者直接收购,达到控制该企业的经济目的 这样我们就可以大大缩短投资项目的建设周期,迅速扩大生产规模。并且在资本投入、市场开拓、取得关键技术和人才,增强企业的竞争和保证公司利润水平等等方面大有益处。一旦收购成功便可利用被收购企业的各种社会资源来完成本公司的战略规划。
二、用好人才,加强管理
1、任何一家企业战略规划的制定与执行都离不开高素质的专业人员,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人才”。首先“用好人才”,就是人尽其用,最大
限度的挖掘相关人员的潜质,实现效益最大化。其次贯彻“以人为本”的中心思想,关心人、理解人、信任人、尊重人、培养人,为人之成才铺平道路,发掘人的潜力,最大限度地调动绝大多数人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积极性。
2、“加强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利用科学手段对生产原料、产品生产、产品质量、市场营销、新品研发、公司财务和人力资源等方面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管理。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使企业各个部门能够密切交流,相互协助以期达到“开源节流”的目的。其核心是合作、激励和约束机制。
三、实施监督,做好后期
1、“实施监督”企业按照市场竞争的原则,内部建立起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构成的相互依赖又相互制衡的管理结构,用制度保证做到权责明确、彼此制衡、相互监督。从而避免各部门之间相互扯皮摩擦、内耗过大的状况。针对各部门制定明细的奖罚措施,来保证公司各项管理规定顺利实施。
2、“做好后期”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经历各种坎坷,任何事物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必然要让我们的公司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要用制度保证它的灵活性,实时适当的根据市场形势作出改革 使之能够迅速适应新的市场环境。立足市场树立品牌形象,维护各级经销商,保证其利益,实时关注市场动态,关注竞争对手。
⑴、“收购实体 摆下阵势”,之前我们提到想立足海外市场必然经历各种艰辛漫长的过程,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对目标企业进行成功收购,那么我们就能够利用被收购企业的资源在投资建设、市场拓展等等方面大大缩短周期,完成公司战略规划。首先我们面临的问题就是收购一家怎样的企业,企业并购成功的第一步是选择正确的并购对象,这对企业今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最直接的方式 选择目标企业,直接洽谈,达成并购意向,制定并购方案。其次,进行资产评估对企业资产进行准确的评估,同时清理债权债务,确定资产或产权的转让底价。第三,确定成交价格。第四,签署并购协议。在并购价格确定后,双方就并购的主要事宜达成一致意见,由并购双方的所有者正式签定并购协议。第五,办理产权转让的清算及法律手续,发布公告告知社会。
⑵“用好人才,加强管理”,以人为本,员工是企业的主体,人才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用好人才,留住人才 是每个企业管理者面临的重要问题。首先提倡用人新思维,重视所用人的业绩、潜能与性格,把合适的人安排到合适的位置这样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用人成本的。及时剔除对团队有不利影响的人员。加强职业培训,全面提升人员素质。
“加强管理”,公司必须制定好基本的管理制度。包括人事制度、薪酬制度、工作流程、部门管理规定等等。这些制度之所以称为基本管理制度,是因为这是保证公司正常运营的基本保障。从一开始就形成公司的文字制度,并随着公司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和完善。为以后公司发展,进行制度管理的“法治”阶段奠定基础。
⑶“实施监督,做好后期”,为保证企业个部门正常运作和政策的顺利彻底实施 必须建立健全一套监督机制。责任追究制,对不同层次、各个岗位的员工制定出精细的责罚条例。保证各项管理规定顺利彻底实施到位。“做好后期”除了针对市场变化对对企业制度的各项改革 得到保证以外,还要加强对市场的掌控,维护各级分销商,保证他们的权益,了解经销商公司对品牌的真实评价。组织各地区经销商各关键岗位的“深度访谈会”,借助“投射分析”等手段,了解各个经销商企业体系“真正最在意、最看重的是什么”。整合企业内部相关元素,通过企业内部访谈,对管理、营销、生产、质量等部门进行了解。逐步实现公司品牌战略。
第四篇:前谷歌执行官助小米拓展海外市场
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小米公司聘请曾在google负责Android管理的前任副总裁Hugo Barra来领导全球扩张。小米公司高调雇佣Barra,小米开始销售和制造手机只有两年,但是已经成为中国高科技产业中最大的大腕。
Barra 在他 Google + 页面宣布他离开美国搜索巨头。
“几个星期后,我会在中国加入小米团队,担任副总裁,以帮助他们在全球范围内扩大其令人难以置信的产品组合和业务”他写道。
小米的CEO雷军和林彬周四都在新浪微博(类似推特网站)上确认Barra将要加入小米公司。
小米,在英语中意味着是“小的稻米”,已经通过以低价格售卖高端安卓手机获得了大众化。例如,小米公司上个月宣布以裸机129 美元的价格销售搭配四核处理器,4.7 英寸的屏幕和 800万像素的摄像头的手机。
同时,小米公司使用发烧模式,鼓励其客户提供改善其 Android 手机的用户界面上的输入。按照小米CEO的说法,这有助于小米公司的口碑营销和创建客户的忠诚度。
根据Canalys的调查显示,在今年的第二季度,在中国小米手机发货量超越的苹果,使得小米公司成为第六大手机厂商。
挖谷歌墙角
IDC调查公司的分析师Teck Zhung Wong表示:虽然小米的高管都是曾在谷歌,微软和摩托罗拉工作过的中国员工,但是迄今为止,小米公司的主要业务还是集中在国内市场。他说:“小米深谙国内市场,但是一旦涉及到海外市场,我认为巴拉的到来还是很有用的。”
“由此看来,小米的野心不会拘泥于中国市场,”他又补充说,“小米绝对正想办法打入海外市场,而且很有可能是那些成熟的市场,如欧美市场。”
小米手机已经开始在中国大陆外的香港和台湾上市。但是明年,小米可能会开始进军五个其他的海外市场,其总裁在五月份这么说道。
下周,小米将在北京召开发布会,并有望揭开下一代小米旗舰手机的神秘面纱。有传言还说小米正开发平板电脑。
精彩推荐:
外贸英语学习资料
第五篇:文化企业如何立足本土市场,开拓海外市场
文化企业如何立足本土市场,开拓海外市场
内容摘要:在21世纪,文化产业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如何让我国的文化企业立足本土市场,开拓海外市场。要做到明确定位,选择合适的目标顾客;创新观念,全面提升文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注重人力资源的培养和管理;重视社会责任,树立企业形象。关键词: 文化产业
企业
现状
本土市场
海外市场
21世纪的文化产业被称为“黄金产业”,美国、日本经济学家将其称之为“21世纪的最后一块暴利蛋糕”。随着文化及其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在世界范围内涌现出了一大批有着较强竞争力的文化企业。目前,我国的文化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作为中国未来最有潜力的产业,是党和政府今后若干年内要大力发展的支柱产业。而如何发展文化企业,使其既能立足于本土市场,又能开拓海外市场,是目前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我国文化企业的现状
2009 年7 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规划》以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等为重点,旨在加大文化产业政策扶持力度,完善产业政策体系,推动中国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这个被称作中国文化产业里程碑的规划的制订,不仅表明社会主义中国对文化产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更意味着我国政府已经坚定地把发展文化产业确定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
而进入2009年后,以网络游戏产业、电影产业、出版产业为领军的文化产业也是进一步呈现出了繁荣景象。2008 年底至2009 年初贺岁档期,《赤壁》、《梅兰芳》、《非诚勿扰》、《疯狂的赛车》四部国产电影国内票房总额突破10 亿元。“1 至5 月份,文化产业平均增幅达17%,其中新闻出版总产值平均增长30%左右,销售增长20%,显现良好的发展态势;电影产业高速发展,创作数量稳定增长,1 至5 月份,电影创作已达到160 部的好收益,电影票房达到19 亿元,同比增长40.3%。”①
二立足本土市场
① 李舫中国文化产业的未来路向[J] 今日信息报 2009.09.16 第B 01版 文化企业要如何立足于本土市场,我认为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明确定位, 选择适合的目标顾客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文化的需求同社会的政治、经济、地域、民族等发展密不可分。文化企业要想在本土取得好的发展,必须对本地区有充分的了解,明确定位。比如在广大农村地区, 人们对电影的需求量并不小, 但是因为种种原因, 这部分市场并没有得到重视和开发。所以在文化企业发展过程中,要充分意识到消费者文化需求的层次性,充分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人们的需求。不能盲目建设大型娱乐场、文化一条街、文化产业园区等,致使产品和服务价格居高不下,结构失衡,供给与需求脱节。文化企业要尽量通过科学定位和努力工作提高不同类型、层次人们的文化水平,不能一味地面对高端,开发针对少数群体的“贵族”文化,否则,难免会曲高和寡。同时,也不能一味迎合某些低级、庸俗的文化需求,不能单纯为盈利而媚俗。
(二)创新观念,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文化企业获取和保持可持续竞争优势所拥有的关键资源与核心能力的最佳组合”②。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保持优势、促进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所在。培育市场主体是提升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前提,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不断扩大文化产业领域的开放水平, 逐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方式多样化、项目建设市场化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创新是提升文化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其中内容创新是提升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动力, 管理创新是提升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证。利用内容创新, 掌握文化企业的核心资源;通过管理创新, 协调企业内各种资源、能力, 将其进行有效整合, 从而比竞争者更有效地提升企业竞争能力。
(三)重视人才,培养企业的人力资源
文化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所以在文化企业的发展过程中, 如何对人才进行有效的培养、管理和激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 我国文化产业的人才总量、质量、专业和分布构成都不容乐观,没有形成文化企业的人才群体, 还存在文化企业人才流失现象, 文化企业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储备人才的能力都还不完备。因此, 要充分重视人力资本的投入和人力资源管理, 尽快培养具备文 ② 郑茂林 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探析[J] 企业经济 2004年第7期 化产业的相关知识, 掌握现代科技、懂经营、会管理、能创新的专业人才。文化企业应尽力为人才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尊重劳动, 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除此之外, “文化企业的专业人才个性鲜明, 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要更具有宽广的胸襟, 采取类似于目标管理的方式, 建立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的“心理契约”, 采取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和激励机制, 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③。
(四)承担责任,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
文化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除了盈利外,还要承担社会责任,为企业树立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如此更有利于文化企业在本土市场的长远发展。企业的社会责任包括经济责任、公共责任、社会反应三个方面, 而文化作为上层建筑其社会责任更为明显。作为文化企业, 其产品不单是供人们使用那么简单, 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到人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低俗文化会造成精神污染, 比环境污染的危害更大, 可以导致文化产品“人文内涵”的缺乏。比如某些不良的报刊杂志、音像制品、网络等会严重影响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因此, 文化企业在注重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相关者需求的同时, 也要肩负起推进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培养优秀文化的责任。
三开拓海外市场
我们的文化企业不仅要在本土发展的好,还要在国际上发展的好。
(一)扶植大型文化企业,培育知名品牌
要想使文化企业走向世界,必须要把文化企业发展为大型的文化企业集团。我们要支持文化企业以资本和业务为纽带,实施水平或纵向的兼并重组,实现跨地区、跨行业经营,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和产业集中度,形成大型的文化企业集团。当今国际市场的文化竞争,已经跨越了产品竞争的阶段,进入了品牌竞争的时代。所以我们要积极寻找本地区的优秀文化资源,积极挖掘其文化特色,打造品牌文化产品及服务。在打造知名品牌的进程中,其文化建设要落实到具体的品牌塑造、策划、推介、营销上,着力打造一批富有特色、能代表中国特色的文化品牌向国际市场发展。
(二)构建国际信息平台,加强国际合作
③杨春丽 史萌 浅谈文化企业的特性和发展对策[J]山东经济 2009.05 第3期
要想使文化企业能够走出国门,开拓海外市场,政府要“积极建设信息平台,为企业提供充足的、迅捷的信息以促成对外合作,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相关企业负责人进行培训以及参观学习海外同行的发展”④。一些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建立专门的海外市场开发部或者国际部,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我们的文化企业只有充分的了解国际信息,做到与国际接轨,我们生产的文化产品才能够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才能够开拓海外市场。
21世纪的今天,世界经济结构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文化产业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我国必须抓住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和文化革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充分发挥我国的文化资源优势,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基本战略思想,立足本土,开拓海外,不断壮大我国文化企业的实力。
参考文献:
李舫 中国文化产业的未来路向[J] 今日信息报 2009.09.16 向勇 文化产业这十年[J] 北京商报 2009.11.16 杨春丽 史萌
浅谈文化企业的特性和发展对策[J]山东经济 2009.05 第3期 郑茂林 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探析[J] 企业经济
2004年第7期 王春雨 关于文化产业的几点思考[J] 理论月刊 2005年第11期
傅守祥 文化经济时代: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管理[J] 深圳大学学报 2007.03 第24卷第2期
④ 沈昌德 黄娟 河北省文化产业对外合作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 燕山大学学报 2010。03 第11卷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