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进农村,走近群众(原创201109)
走进农村,走近群众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源泉。
把群众放在眼里。创先争优不是“独角戏”,没有群众参与,活动搞得再生动,也不过是群众不屑一顾的“花架子”。社会和谐离不开群众,创先争优活动的进行更离不开广大基层群众,创先争优要开展、要有所成效,更离不开群众。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关键在于走好群众路线,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只有谨记群众路线,践行群众观念,才能以实际行动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大展风采。在农村生活中,党员干部要做好表率,坚持带领农村群众致富,共创农村和谐,把群众放在眼里,尊重群众,调动群众的参与积极性,为群众谋福利。
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路线的中心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把群众满意当做评判的标准,把群众利益最大化,最优化,心里始终放着群众,时刻把群众需要放在第一位。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我们只有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我们只有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
把群众请在身边。眼里有群众,心中有群众,这只是为创先争优走好群众路线提供了思想上的武装。能否有效将群众路线切实转化为促发展、促和谐、促民生的现实力量,还需要广大党员向群众学习的刻苦锤炼。把群众请在身边,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要想为民“多做事、做实事、做好事”,先要向学习群众怎么做事。创先争优,党员干部起表率作用,但只有多向群众学习,只有多关注群众生活,才能加以提炼升华农村经验,才能更好发挥引领作用。把群众请在身边,要虚心、要深入,更要严肃,决不能“假积极”、“形式化”,只有真正俯下身去,才能学有所获。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实际行动在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和服务民生方面有大作为、有真作为、有好作为。
第二篇:走近群众更要走进群众
走近”群众更要“走进”群众(思想纵横)
罗建军
《 人民日报 》(2013年11月20日 07 版)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很多基层群众反映:党员干部的身影见得多了,干部群众的联系更密切了。但也有群众表示:自己与党员干部还是坐不到一条板凳上去。这启发我们深入思考“走近”群众与“走进”群众的内涵与差别。
深入基层是领导干部转变思想作风、更好开展工作的前提条件。深入基层,首先需要“走近”群众。如果连“走近”群众都做不到,深入基层就成了一句空话。但“走近”群众并不等于“走进”群众,如果下基层仅停留于前者而做不到后者,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走近”群众而没有“走进”群众,有种种表现。比如,有的领导者虽然走出了机关、来到了基层,但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有的身入心不入,身子在下面,心还在上面;有的工作部署到了下面,但工作重心还在上面;等等。这样一来,干部群众之间还是存在隔膜,工作很难深入下去,也就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如果说“走近”更多的是一个物理学概念的话,那么,“走进”则更具有心理学内涵。“走近”群众,也许只意味着干部与群众空间距离的拉近;“走进”群众,则往往意味着干部与群众心理距离的拉近,甚至是亲密无间、水乳交融。俗话说:“心有灵犀一点通”。人与人之间只有注重心灵的沟通,加强情感的交汇与交流,才能心心相印。领导干部只有“走进”群众的心中,才能真正摸清人民群众的思想脉搏,了解基层的真实情况,真正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解决问题。
如何才能“走进”群众呢?概括地说,需要与群众实现“三通”。一是语言相通。善于掌握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简洁形象的群众语言,把它们提炼、吸收到自己的讲话中,以达到群 1 众喜闻乐见的效果;对群众讲实话、不讲空话,讲真话、不讲假话,讲管用的“小”话、不讲虚幻的大话,避免无的放矢、无病呻吟,真正与群众对得上话。二是情感相通。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走进”群众,自然要尊重群众、理解群众、关心群众,真情实意对待群众,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以情感人、以情动人,搞好与群众的情感对接。三是心灵相通。时时刻刻心中装有群众,把能否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作为衡量工作的主要标准,经常与群众进行思想交流和心灵沟通,真正知道群众在想什么、关注什么、期盼什么,努力做到与群众心贴心,及时了解群众的冷暖疾苦,掌握群众思想的发展变化,从而能够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真正把党的温暖送到群众心中,真正让自己的工作接上“地气”、赢得民心。
第三篇:走近孩子 走进童心
走近孩子
走进童心
我对遥远逝去的童年知之有限
所以
我将允许儿童来教导我
我不是圣人有时也会犯错
所以
我将容忍孩子的错失之举
我并非全知所以
我无需强求孩子如此
我需要爱与被爱所以
我将对无邪的孩子开放自己
我喜欢被表扬的滋味所以
我会肯定孩子们的每一点进步
我需要安全的庇护所以
我也要为孩子们撑起一方晴空
我需要得到别人的理解所以
我认
可孩子们一切个性张扬的举动我害怕孤独无助
所以
我将以善良
亲和
温柔之心
轻触弱势儿童的内心世界
我是成熟的大人常渴望童真再现
所以
我会永保一颗不老的童心
与其同行
走近孩子走进童心
一起感受阳光的明媚
一起承受风雨的侵袭
孩子伴着爱成长
我携着童心相随
第四篇:走近孩子 走进童心
走近孩子 走进童心
我对遥远逝去的童年知之有限所以我将允许儿童来教导我
我不是圣人有时也会犯错所以我将容忍孩子的错失之举
我并非全知所以我无需强求孩子如此
我需要爱与被爱所以我将对无邪的孩子开放自己
我喜欢被表扬的滋味所以我会肯定孩子们的每一点进步
我需要安全的庇护所以我也要为孩子们撑起一方晴空
我需要得到别人的理解所以我认
可孩子们一切个性张扬的举动我害怕孤独无助所以我将以善良亲和温柔之心
轻触弱势儿童的内心世界
我是成熟的大人常渴望童真再现所以我会永保一颗不老的童心
与其同行
走近孩子走进童心
一起感受阳光的明媚
一起承受风雨的侵袭
孩子伴着爱成长
我携着童心相随
第五篇:走近名师 走进新作文
走近名师 走进新作文
——参加“全国新作文联盟暨海峡两岸‘新作文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2014年3月29日——30日,我国新作文联盟暨海峡两岸“新作文教学”研讨会在贵州师范大学召开,参加本次研讨会的是来自全省各地的小学一线教师,共一千余人。主讲的老师有5位,他们分别是管建刚(江苏省特级教师,吴江市实验小学副校长)、吴勇(江苏省特级教师,“童话作文”倡导者)、何绮华(台湾阅读剧场团长及作坊培训讲师)、张祖庆(江苏省特级教师)、何捷(福建青年名师作家)。
课堂上,教师们幽默风趣、循循善诱、深入浅出,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及朴实自然的教学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后,老师们还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作文教学成功之路,让我们明白了作文教学的路子该怎么走。下面我把这次学习的感受和体会写下来。
一、从学生想象入手,还作文以灵性。
喜欢想象,乐于幻想是孩子们的天性和特长。在新作文课堂上,不少教师紧紧抓住了这一天性,放飞学生想象,让学生心中活跃着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意象。比如:张祖庆老师执教的《头脑风暴与创意写作》,光听这名字感觉很陌生,不知所然,但是一节课下来,我终于知道张老师的创意写作,其实就和我们平时的想象作文差不多。在创意写作时,我们要想办法让学生发散思维,大胆想象。老师在执教时得注意,不能否定孩子的想法,也不要及时评价,这是创意写作的原则。
整堂课在“猜测——视屏揭秘----大胆想象——小组交流-----个人发言”中,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想象力得到最大发挥。再加上教师文学素养好,课堂上机智幽默,学生热情高涨、思维充满灵性,教学效果好,让人印象深刻。
二、做有兴趣的引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前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曾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的词语”。只有这样才能把“要我写”变成“我要写”,何绮华老师和张祖庆老师就给我们做了个示范,何老师在课前让学生猜谜语,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张老师在有趣的视频中,播放了荷兰某图书馆的智能借阅卡,让学生一片哗然,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兴趣,从而顺利地引出了当天的习作内容。我想,如果在教学中我们也能多下功夫,成功也并不是很遥远的事。
三、注重写作方法的指导。
对于学生来说,写作文打开思路也许并不难,但是一但要从思想变为文字,就都不同程度的遇到了困难。管建刚老师在他的习作教学中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他的课题是《一次争吵(争论、讨论、辩论)》,首先让大家解决作文字数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要做到“人物勤开口,人物会说话”(人物多对几次话,说话的内容较多)就可以了。其次,还要让作文辞意兼美,他出示例文前后对比,把文中开始的“说”了换成其他表达说的词语,再在提示语前用上逗号,这样句子就优美起来了。
四、新名词“101行动”
在何捷老师这堂课上,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名词——101行动,所谓的“101行动”,是由美国小朋友发起的贴“话”活动,征集101句小伙伴们最希望听到的或最不希望听到的话,任意贴在家中,家人能看到并能常说或避免说的,在教学中,何老师从句到段,逐步引导学生先写一句话,然后写这句话背后的故事,进而就成了一篇文章,这让我们看起来,习作教学其实不是那么难,也让学生感
觉能说出心中的话而开心。我想,作文教学之“新”字的诠释就如此吧。
永和完小:江书珍
2014年4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