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罗存华-信息技术教学观摩活动听课感想
信息技术教研组
贵阳七中第十二届“公开课教学活动”
听课感想
贵阳七中信息技术教研组罗存华
11月22日—11月25日,贵阳七中举行第十二届“公开课教学活动”。通过这几天听公开课,让我感受颇深,收益匪浅。看到各位老师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他们或浅唱低呤,或手舞足蹈,或激昂文字,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更让我连声赞叹,这样的功底岂是一日可为?刘坦老师教学的思路明晰,幽默的语言,王芸老师课堂中的娓娓道来,都让我学到了很多„„.当我听着这几位教师的课时,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
几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其独到之处。其中我更喜欢段毅老师的教学——抒情。还有陈雯靓老师的课严谨到“环环相套,丝丝入扣,行云流水,滴水不漏”。情景导入,教学设计是那么合理,流畅。“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思索,从而解答疑惑”让他们充分体验思考所带来得成功,树立起学生我能行,我一定行的理念。看似平常的提问,却把学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层次的探究世界。马兰老师的课亲切、自然,看似平淡,却彰显出多么精湛的功底和高超的教学智慧。刘坦老师的课,更使我感觉到作为一名年轻老师能把课上得这么好真的太难得了,刘坦老师的课件设计较好,教学环节设计较突出。祝瑞老师整堂课都表现的那么温和,始终面带笑容。让学生与老师之间有一种亲和力。我们说教师教的是一群活生生的小朋友,那么人自然要有感情,我们在教书中就应该投入自己的感情。从听课中我也发现我们老师对学生非常地爱护,在课前跟学生培养一定的感情,因为只有有了感情的教学才会擦出教学的火花,使教学变得精彩。通过听课能给我带来更直接更有效的帮助,我总结了三个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教学:
必须要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教师的工作对象不同于一般的工作,他们的工作对象是一些有思想有生命的小孩子,课堂上孩子们天真的语言往往会让你大吃一惊。课堂中的突发事件需要老师有一种冷静的头脑和处事不惊的态度。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是必须的,还要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调控课堂的能力要强,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课堂事态的发展,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必须要有对教材的充分理解。对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钻研与分析,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才能更好地把教学任务解决好,教材的理解是对教学做充分的准备,教师只有知道上什么,怎么上,什么是重点、难点才能上好课。
三、必须作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包括备学生、备教材。作好充分、足够的准备,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挥洒自如。在听课中我发现上课的老师都对教学的内容都进行了充分准备,有的还制作了精美的教学课件。
总得来说,通过这次听课,它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给我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听课是教师的必修课,是教师成长的一条捷径。今后我将通过这条捷径获得更多的教学经验,来帮助
我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
听课的感受不是几句话能表达清楚的,最关键的是内心的想法,通过这次公开课教学活动真的看到了别人的优秀,更意识到自己的的不足,希望以后多些这样的教研活动。评课的时候余中和老师的一句话也是我想说的,那就是希望能够相互学习,资源共享,希望高师们能不吝赐教多指导多帮助我们。
贵阳七中信息技术教研组 罗存华
2010年11月26日
第二篇: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听课心得体会
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听课心得体会
4月25日,荆门市举行了湖北省小学第十一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我有幸观摩了这个活动,课堂上教师成熟与老练的教姿、教态、教风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的思维的活跃,更让我在这十二堂课中,看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第一,备课的精心和设计的新颖给了我很大的震撼。我才认识到《女娲补天》这篇文章原来也可以这样设计的,那精美的多媒体更让我心动!使我明白一切的手段都可以用来服务语文的教学。
第二,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仅仅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让学生自由畅谈,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比如,何先成老师在《匆匆》中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分享自己喜欢的声音。学生各抒己见,积极性很高,自己表达心中的感想。
第三,注重反复朗读。好文章是用来读的,无论是现代文还是文言文,老师都把朗读当作理解文章的必要途径,借助朗读反复欣赏感悟文章的语言美。比如:张老师在《匆匆》中让学生反复诵读描写环境的句子,在朗读、点评、再读的过程中体会语言的魅力,学生从中也深刻理解了文章的内涵。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体会到了课文中语言的描写手法。
第四,注重有效地延伸,领悟其义。在拓展延伸这一部分,刘敏老师为大家出示了《黄鹤楼送别》这首诗歌,让学生更加深刻透彻地体会到了离别也是美,只要我们有发现美的眼睛,感受美的心灵,世间万物一切皆美。课堂上只有教师的精心指导才能造就课堂深层次的延伸。
第五,就是老师所特有的魅力,比如说教师的语言。人们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在上课时,这些老师的语言魅力深深的折服了了我;尤其是课堂教学评价的语言,对学生回答问题或对其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时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评价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新课改提倡多鼓励、多表扬和多肯定学生,帮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深入学习和研究语文的信心。老师和学生都是评价的一员,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能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得失,反思自己的行为,改正自己的缺点,学生的这一过程是他们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而在这一环节,老师也都对学生的回答做出了相应、合理的评价。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们的多维评价:“虽然你说得不完全正确,但老师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和胆量”,“你说的观点很有创见,非常可贵,老师想请你再响亮地说一遍”,“这个地方你再读上一遍,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和发现”------以上这些评价,我认为既是对学生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向了学生的感悟态度,指导了感悟的方法。同时,其激励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在课堂上用我们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只要用心去做我们是能办到的。
听了这些教师的课之后,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当在课堂上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让他们从小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上慢慢地培养学生合作讨论的方式,使自己的教育教学不断地充实。同时,我也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提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使自己不断成长。
第三篇:观摩活动听课心得体会
林莘老师《东施效颦》赏析
永安市东门小学朱丽英10月15—16日这两天,我有幸到美丽的榕城—福州参加了第二届名师东南行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名师们精彩的课堂教学,给了我内心极大的震撼与感动。他们都以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和人格魅力感染着学生,感染着台下所有的听课教师。下面我就林莘老师执教的六年级古文《东施效颦》来谈谈自己的感受与收获。
亮点一:导入精彩,激发兴趣。
课前两分钟,林莘老师别出心裁地进行一个“模仿”游戏,有请了两位人高马大的男生,一位男生根据成语“欣喜若狂”“火冒三丈”“悲痛欲绝”“造作造作”的意思进行无声地表演,另一位男生进行形象地模仿。整个模仿游戏很成功,孩子们表演地很投入很形象,惹得全场哄堂大笑,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还从中就势引出本文题目中的“效”。亮点二:以读为本,读出韵味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因古文的表达方式与现代文有所不同,林莘老师很重视引导学生读出古文的韵味。通过生自读、指名读、师范读、生跟读、男女声分读、齐读等方式,让学生慢慢地从读准字音,到读通句子,最后读出了古文的味道,霎时,整个会场仿佛成了诺大的庄子学堂。
亮点三:授之以渔,教给方法
因五年级孩子初次接触古文,他们对古文的一些表达习惯还不甚
了解,因此林莘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理解全文大意:第一句,通过播放录像,观察比较东施、西施的样子,引导学生想象:东施看到西施从街上走过的美,她心里是怎么想的?在指导朗读中,引导学生读书要读出内心,读出情感,通过指名读,男女生分读,通过读出“频”两次出现的不同感受,对比出西施的美和东施的丑。第二句,鼓励学生试着看画面,给画面配上解说词。“东施在村里引起了轩然大波,邻居们见到东施效颦的样子,有的……有的……有的……”并引导学生想象并补充画面,再次感受东施效颦的丑。
林教师重视引导学生领悟古文表达特色,学会理解古文的方法。古文在表达中经常用到“之乎者也”,教学中,林莘老师通过讲解“之”字的多种意思,帮助学生掌握翻译课文的方法。并补充“一字义变”的例子和学生交流,最精彩的片断就是对“妻子”“走”字的理解。这里老师设计了一个情境,请了一个学生当贫人,然后老师委屈当他的妻子,另外找了一个学生当他的孩子,表演看到东施后的表现。然后问:“书上写的是妻子,你为什么还拉着这两个孩子呢?”让孩子们理解古文里的妻子是妻子和孩子。那个孩子拉着大家走,于是老师追问:“是走还是跑?”学生说:“跑。”“你还不跑?”于是孩子拉着老师和孩子们跑起来了,全场大笑。通过生动有趣的师生表演,引导学生理解古文中的“走”即“跑”的意思,从而领悟古今意思是完全不同的,要记住理解古文的规律:一字一词、一句意会、一字多义、一字义变等。
亮点四:音乐渲染,动情朗读
整个课堂中,林莘老师很善于选择适合古文朗读的音乐,那高山流水般的优雅舒缓的音乐总在孩子们动情朗读中适时响起,渲染了课堂氛围,调动起孩子们动情朗读的情愫,因此整个课堂古文的韵味十足,实乃妙哉!
亮点五:感悟写法,体会寓意。
在第二课时里,林莘老师通过与孩子们交流“你怎么知道东施长得丑”这一话题,并从文中及课外知识中体会侧面描写的妙处;通过品读第二句,观察其表达方法有什么不同,体会古文的音乐美、对称美和节奏之美;通过让学生畅谈“东施这一频,引起轩然大波,她回到家里,百思不得其解,你们来给她说说道理吧”,这样,在轻松的师生交流氛围中体会其中寓意……为了让同学们对古文中这种描写理解得更为深刻,老师又出示了《陌上桑》中的一段对罗敷的侧面描写。然后让孩子们仿照着来写,用古文写更好。起初我担心孩子们写不出来,没想到几分钟后一句句带着古文气息的句子诞生了。比如“少者见之,则哭闹不止,老者见之,弃拐杖而去之走”等等,让现场掌声不断。又一次体会到了只要给孩子机会,孩子会还你一个又一个惊喜。
第四篇:教学观摩感想
我们该如何备好一堂课
——8月8日教学观摩课感悟
初中历史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经过了四年的师范教育,我们掌握了许多教育方面的知识和理论,怀着对教育的热情开始准备投身教育事业。
在没有学生的职前培训里,我们不断的备课、试讲、评课,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然而今天,在听了两位优秀教师的报告之后发现,我们距离合格的人民教师尚有很大差距。
石老师的语文课不仅仅是知识的讲授还有方法的传授。例如,用几幅夹竹桃的照片导入,使学生形成直观形象的认识,同时,通过字意解读来纠正字的发音,使学生从正确的角度来识记、学习;使学生带着问题自主阅读作者资料卡,并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加以强化和推广等等。渐进性的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并且具有针对性,比如,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实现不同的目标——泛读、精读、对比。
杜老师的数学课循序渐进,逐层推进。从点到线、从线到面、从面到题,并且结合实际例子深化学生认识。在讲授点、线、面的数量、关系、形状的知识点的时候渗透了有序的原则和数、算、量、比等数学方法,也让学生的学习有序,最终取得良好效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动手,这更能引发学生思考,加深学习印象。
不管是石老师的“不动笔墨不读书”还是杜老师的“自己动手学习”都体现了学生的一种能动性。
在问答环节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石老师的备课方法。
首先,要重视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它是教师上好一堂课的依据和标准,我们应给也必须学会解读课程标准。为我们的备课提供准备和依据。
其次,了解教材,明确教什么。吃透教材,知道我这节课要教什么。对于历史课,尤其是初一历史,学生还是有一定的好奇心,并且历史信息量大,让学生全部掌握显然不现实,也不应该。所以,十分需要甄别我们的讲授内容,每一堂课,面对着很大的信息量,让我们纠结的就是取舍。同时,在课堂讲授的时候注意将本节课知识放入整个知识体系之中,前后联系,给学生建构一个完整的线索。只有在吃透知识课本解读好课程标准的基础之上才能实现。
再次,了解学生,明确怎样教。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了解学生,明确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心理,知道他们的需求和学习方式,从学生的思维出发来思考问题。针对这一点,各位教师也给出了我们一些建议,受条件所限,我们现在能做的只有观摩名师课堂观察学生的反应,将自己当作初中学生,揣摩初中生的心理和方式。在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多倾听。这就要求我们以一种“低姿态”来与学生交往,否则我们将被学生孤立架空,最终脱离学生。如果这样,我们又将怎样走近学生了解学生?
第四,是达到什么目的。这便牵扯到课堂反馈这一问题,这样的反馈可能是课堂的,也可能是课下的。课上,我们可以给予学生一定时间巩固之后,以随堂练习的方式检验学生的检验学生当堂掌握的情况,也可以以少数的习题做检验。无论是哪种方式都,教师都应该认真对待,仔细分析,关注学生的作业情况。这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的检验,也是对教师教育结果的检验。进而通过分析,实现对学生情况的了解,也为日后工作、教学寻找方向感,使工作更有效。
最后,团队协作。团队协作是一种为达到既定目标所显现出来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合作的精神,它可以调动团队成员的所有资源与才智,使团队协作产生一股强大而持久的力量。一个人的智慧总是有限的,只有通过团队合作才能最大限度的实现目标。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对学生产生深远应县,更应该发挥群体的智慧,考虑到方方面面的问题,争取将问题提前解决。
现在的教育讲究生本课堂,主张“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强调重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课堂教学保持有效的互动、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教师大胆的将课堂放给学生,而要现实这一切的前提便是教师要充分备课。所以,我们青年教师必须做好备课这一项至关紧要的工作。
第五篇:小学信息技术省评优课听课观摩活动有感
小学信息技术省评优课听课观摩活动有感
济师附小
李 睿
2008年10月28日至31日,山东省小学信息技术评优课活动在海滨城市日照举行。我们一行六人在区教研室赵主任的带领下参加了此次活动。据赵主任介绍,这是自99年以来举办的第一次省现场评优课活动,也是我工作以来第一次参加。来自省内各地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汇聚一堂,各展风采,令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一、新课程理念
此次活动,最大的收获是把以往仅停留在字面上的对新课程的理解通过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切身体会了一番,认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济南市长清区井老师的《图文混排》一课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童话故事把教学内容巧妙串联起来,不仅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利用故事的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我们切切实实体验到新课程倡导的自主探究学习过程。来自青岛的姜老师一节《学聪聪当导演》也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认可。课堂的导入环节朴实无华,没有精美的课件,但是取得的效果却是事半功倍。课堂中引入卡通人物“聪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进入“小导演”的角色,给学生以真实的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教学中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以讲故事的形式展示自己的作品,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二、教学策略
此次观摩活动,大致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种教学模式及教学策略。
(一)情境教学模式
画图及金山画王部分的教学大多采用情境教学法。利用童话故事把教学内容串联起来,学习活动在教师的带领下一步步推进,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得更充分。来自龙口的田老师教学内容是如何给图形着色。在导入环节,通过《巨人的故事》把学生引领到一个童话世界,向学生发出挑战性的任务:你能帮它们找回春天吗?学生的积极性被有效带动起来。并以此为主线,引领学生学习了“倒色”工具的使用方法。最后,又回到童话故事,充分体现了课堂情境教学的完整性。为我们展现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模式可以归纳为:创设情境,设置问题;布置任务,分配角色;组织课堂,新知传授;组织评价,归纳总结。
(二)主题化的研究性学习
幻灯片制作的教学内容一般采用主题化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来自潍坊的王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节《走进山东》。单从题目看,就可以反映出新课程理念:利用计算机学习,而不是学习计算机。教师把教学重点整合到“介绍家乡”幻灯片制作的综合任务中,为学生提供了图片及文字素材,引领学生一步步体验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进行交流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在课后展示了极具地方特色的“泥玩”电脑作品,加深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学模式可以归纳为:设计主题,研究方案;组织筛选学习资源;布置主题,组织实施;总结评价,深化主题。
(三)分组协作的学习方式
此次活动的课例中,很多教师采用了学生分组协作的学习方式,但是取得的效果却不尽相同。来自龙口的田老师通过合理的分组,让四个小组分别绘出四季不同的色彩,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来自青岛的江老师以小组协作闯关竞赛的方式组织教学,有效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但也有的老师课前虽进行了分组,但在课堂中却没了踪影,形同虚设;有的老师机械化地套用分组形式,为了分组而分组,为了讨论而讨论,形式化比较严重,没有真正理解分组在教学中的作用。
我们应该明确,分组协作学习只是有效学习方式的一种,不能为了体现新课程理念而去机械化地套用。要根据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教学方式,有的放夭,真正可以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方式才是最好的。
(四)分层次练习
此次活动的课例中,很多教师采用了分层次进行课堂练习的方式。来自烟台的王老师为学生设计了“在介绍福娃、水立方的文章中插入并调整图片”的练习作为全班必做题;同时,又设计了“为自己做一张图文并茂的小记者证”作为选做题,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练习的内容。来自潍坊的高老师在讲《超级链接》一课时,同样为学生设置了分层次的课堂练习,要求全班学生在完成第一个任务的基础上,有余力的同学可以选做其余两题。
采用分层次的练习方式充分体现了新课程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中有所收获,得到发展。这种思想不仅体现在课堂练习环节,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都应该得到充分体现。
三、差距与不足
(一)不可忽视的教学语言
有精神气的教学语言对一节好课来说绝对是不可或缺的。教师在课堂上用激情去感染学生,用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用准确的语言引导学生,有效提高了课堂的吸引力。教师热情大方,亲和自然,积极投入到课堂中去,营造出融洽的学习氛围,也给听课老师带来愉快的心情。
通过此次观摩活动反观自己:性格内向,不善张杨。所以课堂上缺乏激情,语气平淡,语调无变化,缺少幽默感。这就要求自己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重视日常教学语言基本功训练,努力成为一名受学生喜欢的老师。
(二)教学预案的重要性
在外地上公开课,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行为很难预先做出准确判断。课堂中只要有师生互动,就可能产生“意料之外”的事情。这时需要的就是教师动态处理教学过程的智慧和艺术,能顺势而为,使突发事件成为有效教学的突破口,使探究自然发生,从而生成富有生命气息的课堂教学。
而这一点正是自己的弱项,心理素质不过硬,课堂随机应变能力有待提高。这说明日常的课堂教学缺乏真枪实弹的检验,同时也说明备课时教学预案做得不够充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还需要自已在平常的教学中日积月累,潜心苦练,才能成为一名成熟的教师。
总之,通过参加这次活动,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认识到自己的差距与不足,为 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指出了努力的方向,不虚此行。